气象热气球探空气球任务完成后去哪了?

气象探空气球任务完成后去哪了?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气象探空气球任务完成后去哪了?
有没有被人捡到过的栗子(例子)?
稀奇古怪的魔术师~爱好及其广泛
气球没捡到过,小时候在新疆捡到过2个增雨防雹火箭的残骸。上面写着:“拾获此火箭请交至气象局······“后来降落伞绳子和散布被邻居割走了,说是栓毛驴用。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查看: 6143|回复: 32
谁捡到过气象探空气球?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没捡到过,但企望过。
那里面有记录数据的东西吧。还是通过电波直接发射回来?
20多年前捡到过,能测大气压力、温度、湿度等,测压装置是个波纹盒通过一个小杠杆连接到一个滑针上,测温度是双螺旋双金属片通过一个小杠杆连接到一个滑针上,测湿度是一个圆形半透明的纸,通过中间铝片上和一个小杠杆连接到一个滑针,这3个针同时接触到一个可以旋转的滚筒(小电机带动),这个滚筒有的地方按一定的规律做了绝缘处理,这样在旋转时随着滑针的位置的改变(滑针位置取决于压力、温度、湿度),就产生了相应的脉冲,这个脉冲通过一个6P1发出去了。
四十年前捡到过。
听别人说拣到过。
原帖由 STANDARD 于
22:25 发表
20多年前捡到过,能测大气压力、温度、湿度等,测压装置是个波纹盒通过一个小杠杆连接到一个滑针上,测温度是双螺旋双金属片通过一个小杠杆连接到一个滑针上,测湿度是一个圆形半透明的纸,通过中间铝片上和一个小杠 ...
我有一个是别人送给我的,残缺不全了,但是上面那个电子管决不是6P1.是一个超小型的直流电子管,管脚是焊接的,
偶也捡过,但不知是气象用的还是部队放到台湾的气球。就记得框架的铝合金强度很高,重量很轻,非常漂亮!
35年前捡到过,有一个较复杂的装置,测气压的是一个真空鼓样的东西,电池是袋状的,里面是发热的粉末,监测电路有半导体三级管和花生电子管,当年是在马祖岛对面服役,开始我们还怀疑是蒋军放过来的爆炸装?后来经过观察,猜测是气象探空气球,到底是好奇心占了上风,我亲自动手把那个装置拆了。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0年前,别人检到,当时他们说有电扇在转,上边写着测雨仪,送给我,已经不全了,只记得有一个花生管,外壳是黑色铝合金的。
这么多人捡到过?好幸运啊。
我在64年拣到过一个,正好砸在我脚边!里面有一个食指粗细的拇指管,好像是2J27。我用它做了一个电子管检波的收音机。
回复 13# 老K 的帖子
我希望砸到我的头上,但没发生。
我没检到。30多年前我的徒弟(后专业老板)检到给我,没要,给他绘了电路图,叫他对照熟悉电路。电容,电阻大部用无脚,无感原件,管子用2P2一只。
Powered by探空气球的自白
搜索热词:
探空气球的自白
日&#32;12:25&&新疆兴农网 &&作者:&&<span id="hitcount
  我是气球,但不是普通的气球,我的大名叫探空气球。我的主要工作是去高空旅行,去那里帮助人们了解天空的气象状况。这是我一生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当然,这也是我生前必须要完成的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使命。要知道,只有这件事可以体现我的价值所在,而且,也不是每个探空气球都有这么幸运的机会。  出发前,我们先要进行例行体检,我们身体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我们旅游行程的远近。人们把我从仓库里拿出来,打开外面包装着的塑料袋,仔细查看我的周身,再带我到储氢室,充灌一些氢气。看我能够直立起来了,就要检查我身体的各个部位是否漏气,如果这时我已经开始“泄气”,那完了,旅行的事情就完全泡汤了。  如果我表现很好,完全通过了体检,那我在旅行前就可以饱餐一顿了。当然,我只吃氢气。这是我临行之前的最后一顿饭,我要吃得饱饱的。人们用一根密实的管子把氢气瓶的出口阀与一个平衡器连接起来,然后把我的嘴巴紧紧地套在平衡器上。可别小看这个叫“平衡器”的东西,它决定着我最多可以吃多少饭。因为在我出发之前,人们已经根据我的体重、旅行时所有随身装备的质量以及保障我在旅行时达到每分钟上升大约400米的高度计算好了我的饭量。我的肚子渐渐鼓起来了,越变越大,越变越大。噢,我感觉我的力气也在逐渐增大,我都可以把平衡器提起来了,这就表明我现在的体重符合人们的要求了。这时,人们迅即关闭了氢气瓶的阀门,将我的嘴巴从平衡器上取下来,并用绳子很牢靠地扎系紧。  现在,我就要出发了。不过,我还要邀请我的好朋友——探空仪,和我一起去旅行,没有它,我的旅行将毫无意义。它的外形是长方体的,里面有许多电子元件。别看我的朋友长得不怎么显眼,本事可大着呢。我们在旅行途中,温度是高还是低、风是大还是小、水汽是多还是少,全靠它的身体来感知,人们正是通过探空仪的这项本领来了解高空的气象状况。所以说,我们旅行的重要使命可都是由它来完成的呢。但是,没有我,它也无法飞上天。我俩可是高空探测的“最佳搭档”。  当然,它在出发前也要进行体检。因为它的身体构造比我复杂,体检过程当然要麻烦一些。人们在我们出发前大约半小时就把它放在一个叫做“基测箱”的地方,检测它显示基测箱内温度、湿度、气压等各项指标是否在正常的差值范围内,如果在这个范围内,那就说明它体检合格,我们可以相伴去天空遨游了!  在探空值班室外的放球场地上,检验合格的探空仪和我被拴在同一根绳子上,一并暂时挂在放球器的铁栓上,随时准备起飞。当然,如果我们所处的探空站离飞机场比较近的话,我们在出发之前可一定得跟人家打个招呼,以免人家把我们当做“UFO”。虽然和探空仪相距30米,但我很高兴马上就可以带它去自由飞翔了。放球时间到!只要值班室的工作人员一按办公桌上的“放球”按钮,我们便离开放球器,一同飞上蓝天。  越过树木,越过高楼,我们在空中自由地飞!绿地红花在我们的脚下,高山河流在我们的脚下,我们在空中自由地舞蹈。  但我们的使命却远远不是飞行这么简单。从离开放球器的那一瞬间起,就有一个“管家婆”死死地盯着我们,那就是雷达。虽然我们可以自由飞行,但却时时处处被人监视。我不断地向上飞,探空仪测得的所处位置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也在不断地变化。而雷达就把这些秘密全告诉给了在探空值班室里的工作人员。值班室内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我们此次旅行所经过的任何一点的轨迹。  我们穿越云层,感受水滴、冰晶的爱抚;我们穿越风区,让风考验我们的毅力与智慧。我们时而扶摇直上,时而水平飘移,我们在旅行中感受着超越极限的快感。向上,再向上!我们飞越了1万米、2万米,甚至3万米,我们每隔1.2秒就把高空测得的气象要素数据反馈回去。我们采集到的数据越多,人们了解到的高空气象状况也就越详细。人们将我们采集到的高空气象要素数据一一添加在天气预报图上,根据这些要素就能判断出未来的天气状况或者重大天气过程,如台风、寒潮、降雨等天气过程的生成和发展趋势。有了这些预报,就可以提前告诉大家,早做准备,以防发生灾害。这就是我们工作的重大意义所在。  以前,我的兄弟们很调皮,经常带着探空仪跟人们玩“躲猫猫”的游戏。因为早些年,人们在施放探空气球时还是人工操作,尤其是遇到大风或大雾天气时,由于人工跟踪时间长,感觉上产生失误,很容易错误地将雷达接收到的旁瓣信号作为主波瓣信号,这样,我的兄弟和探空仪就很轻易地溜掉了。由于跟踪时间缩短,当然就会丢失一部分气象探测资料。现在,聪明的人们不断地对气象观测仪器进行更新换代,整个探空观测过程都实现了自动化,我们想溜,就没那么容易了。  我的生命很短暂。随着高度的不断上升,周围空气越来越稀薄,气压不断减小,温度持续降低,我感到越来越闷、越来越闷。我终于支撑不住了,“啪”的一声,破裂了!我似乎看到雷达透过长空含着惋惜与祝福的眼眸,但我已经尽力了。我的残骸将与探空仪一起顺着气流方向自由下落、下落。我感谢我的朋友探空仪和我同生共死,我们一起创造了这一伟大壮举,无怨无悔!  噢,请你不用担心我们会在下落过程中不幸砸到你的头上,因为我们落地地点大多在人烟稀少的郊区野外,而且探空仪的体重还不到400克,即使与你亲密接触,我想,你的恐惧感也会被好奇心所代替,把我们捧在手上好好研究半天吧。虽然我已支离破碎,但我可不是一只普通的气球,我曾飞越3万米高空,带着我的朋友长途旅行过!  一年365天,不论寒冬酷暑、刮风下雨,全国各地的探空站都会有我的兄弟们定点、定时起飞,带着我们的朋友——探空仪一起去获取不同高度的气象资料。它们大多会飞行70~100分钟,有的甚至会飞行更长时间,将收集到的不同高度的气象资料用于服务人们的天气预报。有位预报员说,如果没有高空气象资料,就像人缺少了一只眼睛,预报员做出的天气预报将是片面的,准确率将大打折扣。由此可见,我们旅行的意义非同一般,我们可是功不可没的大功臣呢!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Android/IOS
Android/iOS查看: 361|回复: 0
探空气球,都能探啥?
主题帖子积分
正式会员, 积分 5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6 积分
正式会员, 积分 5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6 积分
说起气球,你想到的一定是五颜六色、可以吹的大大的气球;也可能想到的是可以与飞上天的氢气球。若不是中科院大气所前阵子有气球“走失”,恐怕你还真不认识探空气球是个啥。
中科院大气所“走失”的气球 事件回顾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一课题组在山东济南章丘气象局探空站做实验时,因绳索断掉,一探空气球及携带的科研仪器,随风飘走。该课题组根据根据雷达、高空风向及风速等信息,初步判断气球最终落点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淄川一带。科研人员立刻寻找丢失的气球和科研仪器。探空气球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它到底都能探测出什么?看下面······
探空气球,高空中的“医生”为了探测大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人们经常要进行高空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以测大气各高度上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为主, 其他还有一些特殊项目,如大气成分、臭氧、辐射、气电等。那么,进行高空气象观测的主要手段都有哪些呢?主要包括卫星掩星、飞机搭载、地基遥感、火箭探空和气球探空等,而只有气球探空能够升到高空以直接接触的方式“搭脉”气象环境,堪称高空气象探测的“医者”。其获得的“诊疗数据”通常被认为相对最准确,常用于大气遥感观测真实性检验和校准检验。气球探空的优点是是人类研究地面至高空30千米大气的重要手段,具有成本低、飞行时间较长、携带仪器姿态稳定等优点,其升放过程受地域和气候因素影响相对较小,获取的观测数据资料精度高、用时短,因此在天气预报、气候监测以及气象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代探空气球
有人会问,气象卫星都上天了,还用得着一个气球进行探空吗?进入卫星观测时代,气球探空依然必不可少。气球探空采用传感器进行直接接触式观测,可以代表最真实的大气状况。卫星通过掩星技术可以获取自上而下的观测廓线,得到的结果常包含其他信息,并不能准确地反映某个层次的真实情况。此外,要平稳获取大气垂直剖面较密集的数据点,尤其是对风场的直接测量,要求探空设备移动速度不能过快,因此,火箭探空等还真做不来。直到今天,气球探空仍是高空气象最主要的直接探测方式。
气球探空怎么探?气球探空,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气球把探空仪带到几十公里的高空进行温度、大气压力、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测量。这么大的一个气球,又是如何制作的呢?制作气球的原料一般是天然乳胶,它在单个方向上的伸展可以超过500%。气球有圆形、梨形等不同形状,球重一般在300克至1500克。充入适量的氢气或氦气后,气球升放时的水平直径大约为1.5米,约上升到30千米高空后自行爆裂,其在高空中的爆破直径达8米至9米。探空用气球与普通气球本质区别在于其下面悬挂探空仪和与之相互配合工作的地面接受设备,他们共同构成高空“医者”的“听诊器”。探空系统的更新换代我国高空探空系统在1949年以后经历了几次升级换代,几代系统的主要差别在“听诊器”上。较早应用的高空59-701探空系统由P波段二次测风雷达和机械式探空仪相互配合使用。从2002年开始,中国气象局逐渐将探空系统升级改造为L波段探测系统,工作性能较稳定,功能更齐全,操作易掌握,且自动化程度高。
总结一下目前,我国有120多个地方探空站,东部站点间隔约200千米,中部站点间隔约300千米,西部站点间隔约500千米,基本上达到世界气象组织WMO对探空平均站间距的距离要求。
全国探空站分布
一个气球与天气预报有什么关系?气球通常能上升到3万米高空,在整个过程中,气球探空犹如一个CT扫描仪,从低空到高空进行逐层扫描,把不同空间位置上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数据通过无线电信号发回地面,从而获得关键的气象要素值。气球探空获取的数据对每天的天气预报至关重要。在气球施放以后,地面接收雷达跟踪与数据监视便会同时进行。气球探空可以每秒传回一组数据,一分钟便能收集60组,这些对平常人犹如“天书”的数据,对于气象专业人士来说,却弥足珍贵。通过解读之后,它们就会成为每天天气预报的依据。通常,每个探空站每天施放两次气球,分别在7时15分和19时15分。充入气球的氢气/氦气量,决定气球探测的高度。充入的气体越多,气球升速越快,但达到膨胀极限的高度也越低,在破裂之前探测的高度也低。
工作人员为准备施放的探空气球充气。
& && &&&The weather & &
has a secret
探空气球的施放飘摇的气球从离开工作人员手中的那一瞬间起,气球时而水平飘移,时而向上运动,飞越1万米、2万米,甚至3万米,最高可达4.5万米。在上升过程中,气球会穿越云层,遇到水滴、冰晶,并会穿越大风区,其所处位置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也在不断地变化。每隔1秒,气球探空就把高空测得的气象要素数据反馈回地面接收雷达,雷达将这些信息传送给气象站终端电脑,预报员根据这些要素就能判断出未来的天气状况或者重大天气过程,如风的大小、降雨等天气过程的生成和发展趋势。气球的生命很短暂。随着高度的不断上升,周围空气越来越稀薄,气压不断减小,温度也持续降低。气球爆炸后,其残骸将与探空仪一起顺着气流方向自由下落。整个探测过程也就在爆炸的一瞬间结束。当气球遇到恶劣天气遇到电闪雷鸣时,对于工作员来说是一次相当大的考验,在空旷草地上施放时需要时刻防止雷击。假如遇上台风、暴雨、雷电、霜冻等恶劣天气,气球在升空途中遭遇“不测”,还要在规定时间内立即再充一个气球升放到空中;台风天常常要加密施放气球,以便更好地监测台风动态;而在夏季汛期,每天气球的施放次数还会额外增加1次。
工作人员施放了第8个探空气球,将台风外围高空要素瞬即传送,为台风防御提供第一手的资料。无论失败多少次,气球都必须要上天。每个球都要在规定时间施放,并要达到规定高度。规定7时15分施放气球,7时14分59秒升放都不行。气球要是早放,就算不按规定操作。探测结束后,高空站都会将探空仪传回的数据以规定代码发送并进行交换使用。》链接小知识:捡到探空气球怎么办?如果在野外捡到探空气球,一般不需要归还给气象站。首先,不考虑气球的回收。一方面,气球成本低;另一方面,由于空气密度随着海拔升高会降低,气球在上升过程中会逐渐膨胀,一般探空气球升至30千米左右时就会爆炸破损。除了少量科研需要回收探空仪以外,大多数探空仪器不需要回收。不过,有一种情况例外,像科研用的系留气球,其探空仪上一般会标注“精密仪器,请勿拆卸,捡到有奖励,请联系XXX”。这种情况下应当归还给相关联系人。
现代探空气球最后,你不用担心探空气球会在下落过程中不幸砸到你的头上。因为气球落地点大多在人烟稀少的郊区野外。另外,探空气球上的所有仪器均无污染和爆炸危险,下降速度也很慢。
Never say goodbye
Powered by重庆唯一高空气象站:施放探空气球早1秒都不行
观测员正在施放气球。1月17日6时20分,沙坪坝歌乐山金刚村漆黑寂静,沙坪坝高空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沙坪坝高空站”)副站长王健春却已准时走出宿舍。来不及吃早饭,王健春便来到准备室取出一只探空仪,熟练地开始进行繁琐的准备工作。在另一边的氢气房内,气象观测员余胜已经将白色的探空气球充满了氢气,等探空仪准备好后,就会用30米长的细绳将其连接到气球尾端。7时,带着连接好的气球和探空仪,余胜来到施放场,等待放气球的指令。直径1.5米的巨大气球在风中不停地晃动,记者上前试着拉了拉绳子,居然被气球拽着走了一大步。接近7时15分,对讲机里传来指挥室里王健春的声音:“倒计时5秒,5、4、3、2、1,放!”余胜两手交替缓慢地释放绳子,探空气球越过低矮的植被,缓慢地飞上了天空。与此同时,指挥室里的王健春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对探空仪不断传回来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数据进行人工纠错。8时24分,探空气球在3万多米的高空破裂,结束了自己的使命,王健春也已经将探空仪传回的数据形成报文,上传至中国气象局。“我们的报文将会参与国际气象情报交换,11时左右全世界都能看到沙坪坝高空站的观测资料。”完成这些工作后,王健春舒了一口气,对记者说。这一套流程,每天要在沙坪坝高空站里重复3次,除了早上,晚上19时15分和凌晨1时15分还要各放一次探空气球。沙坪坝高空站是我市唯一一个高空气象站。“普通地面气象站主要观测近地面的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而借助探空气球,高空站的观测范围可以从地面一直到3.5万米的高空。”沙坪坝高空站站长张银廷介绍,高空站的观测数据将与全世界施放探空气球得到的数据共享。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计算、分析,就可以绘制出全球高空气象变化的趋势,从而得出精准的气象预报,譬如雷电、暴雨等重大天气过程的生成和发展趋势。张银廷说:“一年365天,每天放3次探空气球,不论刮风下雨都必须准时施放。早1秒钟都不行,迟1分钟则算迟放,如果漏放一次,那就是大事故了。”张银廷回忆,有一年夏天主城暴雨,高空站接收探空仪信号的雷达进水出现故障。“当时离下一次施放只有4个小时,雷达必须在这之前修好。全站7名工作人员冒着大雨排查问题、检修雷达。我们甚至拿着吹风机对进水处进行干燥处理,每个人都淋成了‘落汤鸡’,还好赶在气球施放前修好了雷达。”“有时候为了科研目的,还会进行加密观测,在原来每天施放3次的基础上再加1次。”王健春说,每次施放过程前后要花两个多小时,“4次的话,一天算下来只能睡4、5个小时,工作时注意力还要高度集中,这对观测员是不小的考验。”“我1998年来到高空站,18年里有14个除夕都是在山上过的。开始心里难免有点失落,不过大家都是这样,工作总要有人干。”王健春说,现在家人也习惯了,也很理解,除夕夜会和家人通个电话,就算是一家团圆了。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zaranzh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气象热气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