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遇农旅产品体验馆在哪里?

浅谈“农旅”谁为主 - 简书
浅谈“农旅”谁为主
昨夜读到一篇关于休闲农业到底以“旅”为主还是以“农”为主”的文章,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迅速发展的今天,还是会有这样的疑问:是旅游的比重大点,还是农业的比重大点?一句话:到底以谁为主?
休闲旅游在当今的生活需求里已日趋强烈,而且已不满足于单一的农家乐、观光、采摘一类的休闲农业体验模式,面对游客日趋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市场开发也如火如荼。现代农业园区的休闲农业囊括了:农业、林业、畜牧、副业、渔业、吃住游购娱、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体育、科教、物流、信息、养生等,可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又有广泛的社会、自然、经济属性,决定了休闲农业具有几大的表现空间与自由的表现形式。
个人认为:从之前单一的游景区到现在的农旅多元化,都围绕着“游”来进行,“游”的主题是客,没有游动的客人,就谈不上游,更谈不上产业及产业链。“农旅”只是旅游存在的一种形式,只不过现在“农旅”较为其他形式的存在更深得市场亲昵而流行,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无论是以“旅”为主,还是以“农”为主,都是为了创收。“农旅”是以农业的形式存在的旅游方式,只要是旅游,从经营的角度上来讲,抓住游客的芳心才是王道。
如何抓住游客的芳心才是现代农旅的核心?现在很多地区盲目地大力开发的“农旅”,也只是在复制,殊不知千篇一律的复制、粘贴却丢掉了魂(暂不讲“农”),最后花了投资却换来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游客,未能得到相得益彰的目标效益。如果旅游只有硬件设施,那只是一味在模仿,拼的只是体力,费力而不见回报。在有了硬件设施的环境高维度加以理念高纬度,将现有存在的形式转化为参与性的互动主题体验,农旅园区游客出游真正的重点是“玩”,园区怎样围绕“玩”推出物超所值的产品,带着游客“嗨”起来,才是创收的重点,根据现有资源注入灵魂(不可复制),用软性的思维来提升产品高纬度,设计、推广有“嗨”的品质的产品,加以诱惑力的价格,农旅的性价比是园区与游客的“感知游戏”,只要充分让游客觉得占到了“便宜”,将游客感到“划算,有意义”的感觉落实到游客感知的各个维度,就能吸引游客,才能加大农旅园区的粘合作用。以上提到的产品高纬度、环境高纬度、理念高纬度我简称为“三维”,将三维的水平大体相当、平衡地组建起来,并侧重突出其中一维,拼思维、拼资源、拼品牌、拼情怀及生活方式,将“全域旅游”理念以落地的方式推广、融入景区,用以“美景造势、科技驱动、文化引领、产品互动、民宿留人”的发展战略,达到农旅景区创收的目的。
生在冰川,努力绽放!“农旅结合”打响花乡旅游品牌
搜索热词:
“农旅结合”打响花乡旅游品牌
日&#32;11:26&&广西日报 &&作者:&&<span id="hitcount
& & 六月的横县,花海飘香,玉米金黄,蘑菇白嫩,肥美土鸭在稻田间奔走嬉戏……田垄里、大棚间,所到之处,都是一幅诗意栖居的乡村风情画。  横县以特色产业为引领推进宜居乡村建设,结合“互联网+”打造特色品牌,开展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三大专项活动,着力将宜居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提挡升级,“农旅结合”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展示花乡民族旅游品牌,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为花乡发展插上美丽翅膀。  “店商+电商”  特色品牌更响亮  “我们厂目前种植富硒和有机水稻3000亩,看现在这长势,大概7月底就可以成熟上市了,其中的特色产品富硒大米预计实体批发商销售300吨,到时网店也会同步销售。”6月18日上午,在朝阳大垌富硒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横县中奇米厂厂长韦忠敏告诉笔者。  自开展乡村建设系列活动以来,横县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产业特点,加大特色产业、效益产业布局,逐步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产业格局。在种植水稻有条件的地方,推广稻田养鱼(虾、蟹)综合种养模式,积极发展富硒稻,把朝阳大垌打造成为优质米和富硒大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在甘蔗种植区,大力推进“双高”基地建设,利用糖料蔗副产品发展草食畜牧业;在水果、蔬菜、茉莉花、蚕茧、食用菌等作物种植地区,实施良种“种苗”繁育项目,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或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秋冬种产业,加快培育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和一批特色优质粤港澳蔬菜供应基地、“南菜北运”基地。  目前,该县基本确立了马岭、云表等乡镇以发展蘑菇、桑蚕为主,六景、平马、石塘等乡镇以发展甘蔗种植为主,陶圩、那阳以发展优质稻为主,校椅、横州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平朗、新福、南乡以发展林下经济为主的思路。力争三年内,基本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农业产业格局,促进全县农民大幅增收。  市场决定产品销路,横县立足优质稻、茉莉花、食用菌、桑蚕、甜玉米等特色农业产业资源优势,借力电子商务,用“互联网+”指导生产和销售,实现“店商”与“电商”有机融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使特色产品加快走出去,实现传统产业做大做强。  产业有保障  公共服务更惠民  “我们家底薄,没有技术钱不多,以前根本不敢提创业。现在像我这样的村民以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相当于全村贫困户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创业,企业为种苗销路保底,驻村科技特派员提供技术保障,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峦城镇下滕村贫困户滕源贤说,有了形式多样的帮扶机制和保障措施,他在脱贫路上信心更足。  去年以来,横县举办各类培训班32期,培训农民6000多人次,发放农业科技资料2万多份,为培养新型农村科技人才储备了能量。选派56名科技特派员深入挂点贫困村开展种养培训,为群众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为解决群众产业发展资金难题,该县采取多种补助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和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下乡发展产业,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创新农村信贷、保险、抵押等金融服务产品和方式,提高对产业富民项目的贷款额度,盘活、用好资金,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瞄准重点领域、关键人群提高公共服务保障力度。去年以来,该县已建有基础公共就业服务平台52个,配备52名就业专干,每个平台均配备办公设备,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录入18.68万人。大力推进卫生健康工作,该县共建设276个村卫生室,全部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717名村医进驻一体化村卫生室。大力推进民政保障工作,对2017年村委会服务用房建设、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进行了摸底调查。加快推进教育助学、群众体育服务、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保障工作。  “三改”换新颜  基础设施更便民  6月17日,校椅镇青桐村委榃(音“谈”)僧村迎来不少周末自驾游的游客,新建成投入使用的卫生间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以前设施不完善,有的乡村游景点卫生间配置低,厕所少环境差,与美丽乡村的形象不符。现在精品乡村游景点建设高标准的厕所,让游客们避免了排队等候和无从下脚的如厕尴尬。”横县乡村办常务副主任唐江华说。  横县着力推进“三改”工程建设,全面落实全县17个乡镇34个试点村屯513个试点户,各项工作正在全面推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结合“闻香之旅”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横县将校椅镇榃僧村、六凤村岭脚屯作为“三改”建设样板村屯。该县积极推广“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并借力电商,初步形成了农旅一体化发展的喜人格局。今年以来,该县在横州镇大和村成功举办了广西“三月三”横县桑葚旅游美食活动,在校椅镇榃僧村开展“三月三”民俗文化体验游活动,在那阳镇宝华山旅游风景区、宝华山圣种茶博园开展主题文化旅游活动等一系列“壮族三月三·相约游花乡”活动,吸引县内外游客100多万人次。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相关内容: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Android/IOS
Android/iOS丽水:打造农旅结合的新经验&#160; &#160; &#160;浙江日报
我的图书馆
丽水:打造农旅结合的新经验&#160; &#160; &#160;浙江日报
丽水:打造农旅结合的新经验
陈潇奕 张靓
  丽水:打造农旅结合的新经验  陈潇奕&张&靓  丽水,以一城山水写就新时代下的绿富美。  近几年,丽水以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发展为路径,打响“丽水山耕”品牌,提升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的生态精品农业,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打好五张牌、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示范和推动农旅融合、创新发展,开辟了“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新境界,构建了“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主客共享的发展新格局。  而农旅融合,正是丽水绿色发展的粲然一页。  融合共生,筑造主客  共享的美丽田园风景线  行走在丽水,仿佛置身于一个移动的大花园,抬眼处,那轻纱薄雾笼罩的松阳茶园,那层层叠起的云和梯田,那窸窸窣窣直耸入云的遂昌竹林……人在画中走,已全然分不清哪里是景区,哪里又是农园。恍然间,景区就是农园,农园就是景区。  这几年,丽水市重点布局莲都碧湖、松阳松古、缙云壶镇盆地美丽田园,以高等级景区标准深化松阳大木山茶园、缙云笕川花海、青田小舟山创意梯田、庆元举水月山农艺田园等各类田园景观建设。美丽的田园景观,遍地开花,农旅融合发展,成为丽水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松阳县新兴镇的大木山茶园,漫山遍野的茶树正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它们整齐成片地排列着,远看仿佛是飘舞在辽阔山地间的一缕缕新上色的绿色丝绸,阳光下有着光影在流动。而一条蜿蜒起伏的绿道就镶嵌在茶田之间,纵横上下。骑着车,顺延而上,视野越发开阔,满目的青翠扑面而来,清新的空气里裹着茶的芬芳,正应和了“古韵茶香,健康骑行”的理念。  该茶园主要依托大木山茶叶基地而建,基地核心区块面积3000余亩,是农业部标准茶园示范区、中科院茶科所实验基地、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茶园风光秀丽,景色宜人,2015年更是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国内首个将自行车骑行运动与茶园观光休闲融合的景区,以茶园骑行为主题,融合茶园观光、茶事体验、养生度假等功能,&并且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浙江省自行车系列公开赛越野绕圈赛。  无独有偶,在松阳县中野茶油民宿客栈刚送走了一批上海的客人。这是一家有着山茶油特色的旅游型综合体,包括了山茶油工艺线路参观、茶文化炒茶体验馆、古屋茶油体验馆、石雕木雕展览馆、红石滩烧烤区、茶叶采摘和有机蔬菜种植区等,还特别建有火车茶室、儿童游乐场、可容纳180人用餐的中式餐厅和农副产品购物区,让游客可以在这里“吃住行玩游”一步到位。  9月,位于龙泉小梅镇的黄南畈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放眼望去,一望无垠,宛若在大地上铺展开的一幅巨制的田园画卷。“黄南熟,南乡足”,黄南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是龙泉市粮食的主要产区,素有“龙泉南乡粮仓”的美誉,功能区总面积2200亩,已形成了一套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相配套的粮食生产高产高效体制。  而随着美丽乡村建设,这里又多了一抹色彩。田塍上,一簇簇洁白的芝麻花点缀在绿色的香根草和缤纷的波斯菊之间,摇曳生姿,中间是连成片的绿色稻谷,新引进的彩稻勾勒出“龙泉”的字样、“海上丝绸之路”的图样。沿着田埂上的路标,可以一路经过古溪桥、亲子体验区、彩鲤观赏区,如今,这里已经建设成为一个人气颇高的乡村旅游景点。  想去山里露营看星星吗?位于江浙最高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凤阳山脚的兰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可以一应满足你的需求。从园区休闲中心门进入,北边是观星露营基地,东边是房车露营基地,周边则是漫山遍野的柑橘、杨梅等水果基地。按照“四区、五园、一中心”规划进行建设,兰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已经建成面积2.96万亩,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个,农业休闲观光点10个,带动周边6200多农民增收,园区农民人均收入超过其他地区20%以上。园区建设还带动了乡村旅游。附近的仙仁村长寿米、长寿酒、长寿桃成了游客喜爱的农产品,价格也翻了一倍。  农与旅的交融,是城与乡的互动,是动与静的结合,是古与今的对话,是情与景的升华。  转型升级,农产品旅游地  商品转化大放异彩  旅游商品是可以携带的旅游记忆。为了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丽水致力于将生态特色农产品转化为颇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旅游地商品),让农产品走出“山门”,走进都市。  2016年7月,丽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丽水市加快推进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三年行动计划》,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加快农业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旅深度融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丽水的好山好水好空气,让人们对于这块绿色产地更加向往,对这里的生态精品农产品的健康和安全更加信赖,借助于农产品的华丽转身,以旅游地商品的形式抵达游客的心。  在大木山茶园,隐着一个临湖的小茶室,茶室主人小雪正在邀请游人品茗。祖祖辈辈从事茶叶生产制作的她,现在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茶艺培训师,还创建了一个名叫“木山堂”的茶品牌。  “木山堂”茶盒包装极为讲究,其中有一款是玉玺状,由一张完整的硬纸折叠而成,可由沿对角线启开,里面放着一片片独立包装的挂耳茶包。小雪对此有一番自己的见解,她说:“茶,并不是过时的老物件,它也可以很时尚。我希望客人在打开的瞬间,有一种拆开爱马仕礼盒的仪式感。”她的系列茶礼盒深受游客欢迎,成为很多人送人或自留的伴手礼。  在丽水,越来越多的“小雪”涌现出来,他们大多是“80后”“90后”,农旅融合赋予了他们新的身份,为他们开辟出新的发展天地,他们以新农人的身份纵横在丽水的秀山丽水之间,以创新的营销方式、互联网的产品思维,重新打磨和提升祖辈的农产品,进一步丰富和拓宽了当地农产品的类型和内涵。  谁曾想,住宿地也能成为丽水农产品的又一展示地呢?在新天地酒店大堂一隅,立着一个“大家伙”——丽水农产品的自动售货机。入住的客人可以通过手机支付的方式自助购买相关的农产品,蜂蜜、果干、大米、笋干、木耳等。在酒店不远处,还设有一个丽水生态精品农产品展示营销中心,分区摆放着松阳茶熏猪肉、处州白莲、龙泉灵芝、青田田鱼、云和黑木耳、庆元香菇、缙云麻鸭、缙云土面、景宁金奖惠明茶等。这些产品上都统一标有一个二维码,扫描即可查知产品的产地、生产商、生产日期等信息。而“丽水山耕”的标志性logo随处可见。  据了解,丽水于2014年9月创建了中国首个地级市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品牌,使当地农产品小微企业以统一品牌形象面向市场。三年以来,“丽水山耕”品牌富农成效已初步显现,数据显示,2017年“丽水山耕”品牌销售额达32.1亿元,近年来累计已达58.2亿元,平均溢价率达30%。截至7月底,丽水市已有农产品商标4265件,“丽水山耕”“丽”等系列商标47件。  正如丽水市相关领导所言,“做好生态精品农业文章,即是实现美丽经济的最好方式,也是助推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的现实路径,丽水的好山好水好空气培育出的生态精品农产品理应成为物有所值且具有高附加值的商品,成为广大消费者喜爱的旅游地商品”。  大山有情,美食抵心。越来越有销路的丽水农产品,也成功吸引了其他行业领域的注意。丽水当地龙头企业——“木玩世家”,多年从事木玩生产制造,如今也开始跨界做起了农产品包装销售,试水初期就推出了“和先生”品牌,其系列设计融合了本地木艺文化,在近期“丽水山耕”农产品旅游地商品包装设计大赛中荣获了金奖。  大力发展生态精品农业,深入推进农旅融合,既是实现农产品溢价销售的重要方式,更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山区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引擎。据悉,2017丽水生态精品农博会暨中国长寿之乡养生名优产品博览会将于9月22日~24日在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届时山货进杭城,定会满足人们对于“舌尖上的丽水”的美好味蕾体验。  丽水,以绿色发展为底色,在农旅融合发展中让“山货”走出“山门”,让“山景”带来了“钱景”,为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浙江经验。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C)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  |  |  [
馆藏&454902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贵澳农旅产业园:大数据助力生态农业发展
日15:24&&来源:
贵澳农旅产业园是贵安新区引进的首个集种、产、供、销、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科技产业园。园区通过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让传统农业实现生产从“一季到多季”、种植从“平面到立体”、产业从“单一到多元”的现代高效种植模式转变,很好践行了用大数据聚人气、用大数据增财力的发展理念。
刚走进园区对外开放的2号体验馆,采用荷兰立体模式种植的番茄植株高达近2米,上面挂满了一串串五颜六色的番茄,格外引人注目。贵澳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助理宋磊告诉记者,体验馆借助全智能物联网技术,通过前端传感器实现了远程智能化操控,为1万零500棵西红柿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同时采用无土栽培方式,把番茄种植在椰壳上,使用营养液滴管系统补充水肥,让农业生产更符合市场化的发展需求。
“可以做到有机绿色,要守住底线的发展,把高效的生态的农业做好、做大,借助的就是我们大数据这种工具,实时生长环境的控制,我们可以通过布设一些监视系统把这种数据实时的呈现到我们平台上来,这样可以做到过程监控,最后我们对产品还要有一个检测,这样才可以把这种真正的生态的农业给保护好、做好。” 宋磊说。
在果壳视界贵澳农业大数据平台展示区记者看到,展示区的装修已进入最后阶段。据宋磊介绍,大数据平台可分别应用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方面,游客在园区内的大屏幕上能清晰看到大数据的具体运用。在第一产业的农业生产方面,通过现场设置的农业物联网节点和传感器设备等,实现了对农作物生长的全程数据化管理,以及田间小气候的智能感知;在第二产业的农产品深加工环节,可以构建起覆盖全流程的透明可追溯体系,成为农产品加工的可视化阳光平台,从而保证了产品的绿色化、安全化;在促进农旅结合的第三产业方面,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方式,让消费者及时了解园区相关信息,积极参与农旅体验环节,真正实现用大数据聚人气、用大数据增财力的目标。
宋磊说:“我们整个农业链条当中融合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我们的每一个农产品出去消费者在拿到农产品的时候第一可以做到安全的追溯,第二可以做到这个产品是哪家哪户种植出来的,他是以什么价格买到的,未来以后我们持续的工作做完以后对于定点帮扶的贫困户他的脱贫的情况就在我们的平台上可以一目了然。”
同时,贵澳农旅产业园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农产品的市场化运作,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在占地达4000多平方米的生态果蔬体验馆内,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跃然而出,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游客亲手采摘的新鲜果蔬,可以在生态餐厅内根据自己的口味现场加工。园区自5月20号对外开放以来,每个周末都有很多游客前来休闲、体验。
贵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云峰说:“整个餐饮方面我们全部采用生态绿色为主,环保为主,再有一个就是健康,大家吃的放心,玩的舒心,在这里感受到在田园中体验的一种热情,如果想吃我们生态的东西,要吃西红柿、茄子、黄瓜之类的,你采摘了以后根据你的口味来给你调配,它的口味是绝对优于我们外面普通蔬菜,对大家对有机食品的认识更加提高。”
按照棚内现代化、棚外田园化的理念,贵澳农旅产业园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着力打造研发组培、高效生产、农旅体验、云上实训、生态果蔬五个中心,既实现园区产值的最大化,也带动周边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传统农业向大数据农业转变,加快建成高科技农业与自然田园风光深度融合的大数据农旅示范区。(何晓 泽炜)
来源:贵安新区新闻中心
(责编:朱晓慧、陈康清)
动感H5欣赏
你好,我叫贵州!
两会多彩贵州风
美丽贵州行-务川
两学一做,学啥做啥
新媒体运营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贵州频道手机版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贵州频道人民微博您当前的位置 :
快来!在贵澳农旅产业园实现农旅双重体验……
 作者:洪英杰 来源:多彩贵州网
&|&新闻热线:96667&|&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洪英杰)500亩的核心区内,就有200余亩田园化湿地,游客进入园区后,即可在科技农业与自然田园风光之间实现农业与旅游的双重体验……6月16日,多彩贵州网记者跟随“2017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观摩团走进贵澳农旅产业示范园,共同感受“棚内现代化、棚外田园化”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区。
6月16日,“2017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观摩团走进贵澳农旅产业示范园
  贵澳农旅产业示范园区位于贵安新区高峰镇狗场村,核心区占地500亩,计划辐射带动20000亩精品果蔬基地。
  据介绍,该园区以“棚内现代化、棚外田园化”的发展宗旨,以“大数据、大健康、大扶贫、大旅游、大养老”为发展理念,现已完成包括大数据中心、农产品分拣配送中心、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生态果蔬体验中心等在内的40377平米核心区的建设,形成了集种产、供、销、研为一体的大数据农旅示范基地。
  “截止到目前,贵澳农旅产业园已吸收省内外、国内外游客700余批次,累计接待人数10万余人次。”贵州贵安新区绿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军利说,200余亩的田园化湿地和4000余平米的生态餐厅营造了农业与旅游双重的良好体验环境,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游客。
  贵澳农旅产业示范园区一律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管技术进行节水施肥,并按照作物及果蔬花卉的需水要求,将水肥准确地直接输送到植物上,具有省水、节能、适应性强等特点。
  “园区种植始终坚持不施有害农药与化肥,而是根据每种作物的生长周期对各类营养元素的需求不同,定量、定期进行微量元素配比,并以输液的形式直接注入栽培钵内。”王军利告诉记者,园区范围内的用水和园区所用基质土均已通过有机检测,达到有机种植标准,“已完全达到让游客直接入园采摘、在不用清水清洗的情况下即可食用的标准。”王军利说。
凤岐茶社贵州负责人宋磊介绍“农产品安全追溯二维码”相关情况
  园区农产品自对外销售以来,每出货一批产品,每个产品上均贴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农产品安全追溯二维码。
  “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包装外的二维码,即可查看厂家信息、产品信息、贫困户信息、种植现场、分拣现场、产品检测报告、线上商城以及反馈意见等资料。”凤岐茶社贵州负责人宋磊说,其中种植现场、分拣现场、线下体验店等均为实时视频监控,让消费者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此外,贵澳农旅产业示范园已同贵安新区马场镇场边村等7个贫困村签订扶贫协议,取得初步成效。截止目前,贵澳农旅产业示范园已解决包括36名贫困户在内的7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累积用工9000余人次。
4000余平米的生态餐厅营造了农业与旅游双重的良好体验环境
编辑:李蓓 主编:李蓓
多彩品牌网
法治贵州网
贵州都市报
西部开发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堰塘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