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县在线双发联社的双发平台是骗人的吗

各位朋友都知道,战斗机历史上,双发重型螺旋桨战斗机似乎总是敌不过单发战斗机的风头。进入喷气时代之后,双发飞机又逐渐兴起。目前不少国家的战斗机力量搭配都使用单双发飞机配合的形式。各位觉得这种趋势是否会一直延续下去呢?所谓的“重型战斗机”和“轻型战斗机”的概念会不会逐渐模糊,乃至消
各位朋友都知道,战斗机历史上,双发重型螺旋桨战斗机似乎总是敌不过单发战斗机的风头。进入喷气时代之后,双发飞机又逐渐兴起。目前不少国家的战斗机力量搭配都使用单双发飞机配合的形式。各位觉得这种趋势是否会一直延续下去呢?所谓的“重型战斗机”和“轻型战斗机”的概念会不会逐渐模糊,乃至消失呢?请大家发表意见。
分数会慢慢加上去的。
早期战斗机采用双发配置的战斗机基本是用于为轰炸机/运输机提供远程护航,这也是迫不得已——在当时单发战斗机虽然机动性好,但是航程有限,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英国空军只能护送轰炸编队到法国上空就必须返航,导致轰炸机飞行员战损率高居不下。
目前的战斗机采用双发还是单发、轻型还是重型,主要还是基于自身的国家战略、相关信息战略、绩效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偶认为在将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单发、双发并举依然是主流。这里的主流是指世界拥有完整航空工业体系并可以独立研发作战飞机的国家,不过十数个国家。
都说重型战斗机性能优良:......
早期战斗机采用双发配置的战斗机基本是用于为轰炸机/运输机提供远程护航,这也是迫不得已——在当时单发战斗机虽然机动性好,但是航程有限,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英国空军只能护送轰炸编队到法国上空就必须返航,导致轰炸机飞行员战损率高居不下。
目前的战斗机采用双发还是单发、轻型还是重型,主要还是基于自身的国家战略、相关信息战略、绩效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偶认为在将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单发、双发并举依然是主流。这里的主流是指世界拥有完整航空工业体系并可以独立研发作战飞机的国家,不过十数个国家。
都说重型战斗机性能优良:如电子设备全面、航程远、载弹量大、升级空间余地大,技术上双发相对单发安全性要高;从指标看,轻型战斗机则是处处吃亏,似乎非常不利,为什么还是说单双、轻重并举呢?一是自身需要,二是市场需要。
1.国家的利益范围随发展会不断扩大,大国的利益自然外扩甚至遍布全球,为保护自身海外利益,极端情况很可能使用武力。可以四处飞而且快速的空军是个好选择,这就要求飞机有足够的航程和携带充足的武器,重型战斗机成为必然的选择——轻型战斗机受油料载荷等限制,无法完全胜任。
2.随技术发展、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使得先进重型战斗机的研发成本相当高昂:大国如美国也有不堪重负之感,F22的单价高居不下,定单一减再减,为技术保密又不能轻易出口(作为低端的F35出口也是千方百计的偷工减料),导致部署数量有限。这就有问题了,设备都有使用寿命的,在维护一定的情况下使用强度与寿命成反比,相同任务数量装备50架和20架的飞机使用强度区别就不一样了,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圆不是说不要就能不要的——如果有相对价格低廉、性能不是非常先进但能满足要求的轻型战斗机就是个很好补充选择——即能维持正常保有量又能保持质量上乘。
3.小国集中在第三世界,这些国家的利益范围不那么广泛,相对集中在自身周遍区域,先进重型战斗机的很多能力对他们而言反倒无用武之地,加之费用高昂(购置、使用、维护以及武器系统),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原则,自然需要便宜够用的轻型战斗机;但是自身缺乏研发能力,只能选择外购或引进授权生产。
4.第二世界虽然利益也遍布全球(如北欧、西欧国家),但是财力有限,在航空工业又或多或少的存在短板,所以发展和使用先进的轻型战斗机是个好选择——技术上不需要全方位高端、资金要求相对较低、风险小。即满足自身安全需要、又能保持技术能力、还可出口赚取优厚的军火利润,何乐而不为?当然,自己搞不定重型,则只能通过盟友关系向美国买了。
随着大推力发动机的应用成熟,模糊的界限实际是轻/中、中/重之间的分别。中型战斗机其实现在很尴尬——与轻型战斗机相比技术指标没有较大优势;与重型战斗机相比又差一截;价格高不成低不就,只能慢慢退出舞台。看看使用两台中推的EF2000,轻重两不算,是个尴尬的中型,自诞生那天起,就一步步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其他答案(共33个回答)
这么多人回答了,我也来说两句吧!不好之处不要见笑!
首先在讨论单发和双发战机时一定要讨论它们的技术背景,我们可以总结出来的就是,在相同的技术背景下双发战机比之单发战机在机动和载荷等有一定的优势,F15和F16就是一个活教材.
F15的总体性能比之F16说要好,但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可以大把大把的装备F15,放眼世界装备F15的国家经济条件都算是比较可以的!而装备F16的国家就是比较多因为它相对F15性价比更好,所以F16是比F15列加的抢眼,因为它相对F15普及更高.但F15是必然的,当一个国家经济都达到一定水准而技术也相对成熟的时候,有时候会性价比看得更小一些,它必然会要更加优良的战机来加强它的国防,甚至用来满足它的进攻要求.而这一举动也必然会引来其它国的跟进.所以F15的存在是必然的.换句话就是说双发战机的存在有它必然的条件.
F15有其必然的存在条件,F16为什么还有存在的必要?这并不是F15在战斗性能上无法取代F16,而是因为相对F15而言它的性价比更好,在完成要求相对不高的任务时,有价格上的优势.在达样相同效果的时候,人们总是希望自己所给出的相对少一些.所以F16也有存在的必然条件.换而言之单发战机也有存在的必然条件.
总结!双发和单发战机的存在,都有其必然的条件,这并不是什么高低搭配问题,最重要的是人本性.就是达到相同效果时自己的给出拉到最小.
所以将来双发战机和单发战机都有必然存在的条件,它们也必将存在和发展下去!
其实说了这么多,最终还是从需要出发。
单发和双发的选择其实很多因素。但最终还是那两个方面
1:需要-战机的性能需要,使用环境。2:供给-生产能否跟得上。
需要上:最明显的美国现役航母上的主力,F/A-18,曾经的F-14,F-4等等都是双发,他们选择双发,除了需要飞远、大推重比之外,
我还听过一个解释:当其中一台发动机失效时,全开另外一台,要能保证飞机从航母上复飞(降落失败时)。
而选择双发,对生产、使用、保障提出的问题更大,每次检修都是双份的!人家一架就一台发动机,可能就是发动机卡死了生产数量。
供给上:其实上面说了,就是你的生产企业能否供给上,你给不给得起钱。如果你的发动机要跟别人买,那么这个就更加难办了。
最后,战争机器很大程度上都是钱的竞争。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追求的是机动性和飞行速度还有爬升速度然而对于双发战斗机空气阻力更大所以高空机动性和水平机动能力都比不上单发战斗机!但是在夜间战斗机中就很少出现单发战斗机因为双发战斗机可以在机头前装雷达而单发战斗机就不可!
其实所谓的双发比较先进的说法只能是双发战斗机价格比较昂贵所以要用更加先进的设备和武器武装起来要不也不过是个空壳!再有就是双发的战斗机机体内部空间更大由于双发推力几乎是单发的一倍所以载弹量更大比如雷达可以安装直径更大的功率更大的对于单发的战斗机就要考虑的多一些!所以双发战斗机在多用途性发展的几天有先天优势!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追求的是机动性和飞行速度还有爬升速度然而对于双发战斗机空气阻力更大所以高空机动性和水平机动能力都比不上单发战斗机!但是在夜间战斗机中就很少出现单发战斗机因为双发战斗机可以在机头前装雷达而单发战斗机就不可!
其实所谓的双发比较先进的说法只能是双发战斗机价格比较昂贵所以要用更加先进的设备和武器武装起来要不也不过是个空壳!再有就是双发的战斗机机体内部空间更大由于双发推力几乎是单发的一倍所以载弹量更大比如雷达可以安装直径更大的功率更大的对于单发的战斗机就要考虑的多一些!所以双发战斗机在多用途性发展的几天有先天优势!
这个问题我说不好前大多数国家的空军都是仅以单发战斗机作为主力战机的(广大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呀!),即使是欧洲的发达国家,比如荷兰、比利时,甚至法德等国也没有做到单双发/高低搭配。
采用战机单双/高低搭配的国家屈指可数,基本上就是美、俄、中、以、日、韩等少数几个国家。美、俄、中是三大国,以、日、韩则是身处热点地区,强敌环伺,背后又有美国的支持,因此有能力或者有需求做到战机单双发/高低搭配,以保持空军强大的战斗力。
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重型/双发战机的价格比单发/轻型战机贵得多,出于购买以及使用成本方面的考虑,大多数国家的经济能力都只允许其装备其中一种战机。随着大推力发动机的应用成熟,模糊的界限实际是轻/中、中/重之间的分别。中型战斗机其实现在很尴尬——与轻型战斗机相比技术指标没有较大优势;与重型战斗机相比又差一截;价格高不成低不就,只能慢慢退出舞台。看看使用两台中推的EF2000,轻重两不算,是个尴尬的中型,自诞生那天起,就一步步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各自有各自的优势
在这种条件下是双发推力大的好
单发呢是省钱,作战效率也普遍没双发的高
二战的的活塞双发和现在的喷气双发在使用上应该是有区别的。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的空军就遇到了同样一个问题--单发战斗机的航程都太短,无法为深入敌境的轰炸机提供全程护航,使得轰炸机的作战效能在敌方战斗机的威胁下大打折扣。很明显,需要一种大航程的“战略战斗机”,不光能在轰炸机遂行任务时提供空中掩护,还能独自深入敌境与地方战斗机空战并夺取制空权,或携带一定数量的炸弹攻击对手大后方的地面目标。不过,当时才刚起步的航空技术根本无法将这一构想实体化,最终只能是望“机”兴叹,而二十年代动荡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也明显不是花大钱发展新型军用飞机的合适土壤。直到三十年代初,所欠的东风终于来临,一时间“万能战斗机”这一提法甚嚣尘上,迷住了不少当时各国空军高层。在其影响下,各国争先恐后地开始研制双发重型远程战斗机,而其中表现最积极的就是德国和它的老冤家法国了。法国为此研制了Potez63系列的两种双发战斗机(630和631),德国则出现了著名的Me110,同德国的做法不同,法国人并没有将双发重型战斗机集中于专门的远程战斗机部队,而是分散配置到各个单发战斗机部队中担任战斗指挥任务。然而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这些双发战斗机笨重,格斗性能比单发战斗机差很多,战损率很高,虽说也有击落敌机的记录,但是大多为敌方轰炸机,于是很多Potez631被用作对地攻击,在德国高炮面前,它更加不得志。ME110在英国上空被飓风,喷火打得无还手能力,根本达不到为己方轰炸机编队提供护航任务,到了1944年只能加装雷达,在夜间攻击轰炸机编队,随着盟军对德战略轰炸的实施,这种双发飞机却以载荷大,有足够改进空间而成为一种优秀的夜间战斗机。日本的屠龙战斗机也基本走了一条类似的道路。起初作为远程战斗机的它,在南洋地区使用中,表现平平,但是美军对日本本土的轰炸给了它新生的机会,成为日本陆航夜间对付B-29最成功的利器。由于雷达技术的发展,这些机种还包括HE-219“枭”,P-61“黑寡妇”,“蚊”式等著名的夜间战斗机,虽然冠以战斗机,但是这些飞机并不是以格斗见长,我认为只是借助雷达的拦截机!意大利则为了追求重火力和大航程,发展了一系列双发战斗机,如CR25,SM-91/91等,然而这些更象是战斗轰炸机。都说P38性能一流,我认为P-38闪电在欧洲其实就是和BF110一样的不成功的双发战斗机,但是在太平洋却大展雄风。在新几内亚双方残酷的空中拉锯战中,F4F、P40、P39等战斗机都和零战、隼战互有胜负,只有P38,以其恐怖的660KM/H速度(比零战快了100KM/H以上!)横扫战场,视任何日军战斗机如同无物。P38的双发设计使它不可能和单发战斗机比缠斗,因此P-38的标准战术就是保持足够速度的来回冲杀,而其强劲的动力又能确保足够的能量优势。如果在欧洲,这样的战术对于同样具有优秀高速性能的FW190是无效的,这些战斗机能轻易跟上P38的速度并迫使它进入缠斗,所以能对付FW190的还是单发的P51。但是零战不行,零战飞烂了发动机也不可能追得上P38。“双身恶魔”不是浪得虚名!
总结一下,由于二战空战基本以目视机炮攻击为主,二战的双发战斗机风头敌不过单发的是因为其格斗能力确实不如单发战斗机,而作为夜间截击机或者远程截击机甚至是一种战斗轰炸机(让我想起F111)还是相当不错的!
再说说现在的双发喷气战斗机,现在的航电水平远不是二战可比的,空战可以是超视距的,双发的重型战机由于机身大就可以加装更多的电子设备,加挂更多的武器弹药,携带更多的燃料深入敌方执行战斗任务,由于发动机技术,材料技术,空气动力技术的大步提高,双发的重型战机格斗性并不逊色于单发战机,这和二战有很大的区别!双发的生存力也高于单发,美国有一架F14一台引擎故障,虽然F14 2台引擎相距2。4米,一台关闭容易造成偏航,但是飞行员还是驾机成功返回了,换成F16,F-8恐怕只能迫降了,美海军当初选了F-4“鬼怪”而没选F-8U3“超级十字军战士”就是因为海军认为单发动机的海军战斗机安全性不够,不足以应付严格的航母起降要求!
再谈谈单发的杰作--F16,1972年,美国空军正式提出“轻型战斗机”研制计划,目的是验证在战斗机上采用新技术,并没打算真的搞一个投产型号。四个月后,就从五家参加投标的公司中选定通用动力公司的401和诺斯罗普公司的P600两个方案,并签订合同要求两家公司各制造两架原型机,进行试飞竞争。通用动力公司的401方案军用编号为YF16;诺斯罗普公司的P600军用编号为YF17,原型机制成后,经过一年时间的竞争试飞。74年,美国政府决定从中选择一种继续发展,使之成为实用的轻型战斗机,与重型战斗机F15搭配使用,以弥补由于后者复杂昂贵而造成的购置数量不足,后来人们称此为“高低配置”。这一决定是美国空军原本没有预料到的,因此F16的出现可以说是有些偶然因素。F15和F16的设计思想和战术用途不同,都说F16格斗出众,我并不完全这样认为,F16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空中优势战斗机,可以远距离争夺制空权,它的空战能力与专门的空中优势战斗机还是无法相比,F16应该是一种优秀的多用途战斗机。由于它是按中低空多用途的战术技术要求设计的,高空性能就差一些了。比如其升限较低,如果在高空作战它就要被动挨打了;在中低空活动容易被地空导弹和其他防空兵器击中,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被伊拉克的防空武器击落7架,1995年在波黑巡逻时被塞族的萨姆6导弹击落1架。F16不断的改进又着重于对地攻击方面;尤其在对地攻击非常强调的航程方面,有了不少改进,但是采用的方法如加装保形油箱却增加了自重,进一步减弱了空战能力。因此要用好F16,必须依靠强大空中优势战斗机部队去夺取制空权,然后能放手大干。和它搭档的F15是根据越南战争的经验研制的。越战开始的同时,美空军也在考虑下一代战斗机的问题。越战的经验告诉他们,战斗机单纯依靠速度和并不成熟的空空导弹是不行的,机动性是最重要的。所以,马赫数超过3的YF12战斗机计划被放弃了。1968年美国空军正式招标设计下一代战斗机,提出的战术技术要求核心就是高机动性、机载设备先进可靠,维护简便。从一开始,F15就被打上了制空战斗机的烙印!然而高昂的费用,连美国也觉得吃不消,F16才登上历史舞台,高低搭配了这么多年,以至在那些有能力研制多种战机的国家形成了一种理念--“高低搭配”,作为性能并不十分逊色的所谓低挡战机,还可以满足很多要求并不很高的国家的需要,“低挡”战机的出口从F16身上就可以可见一斑!F16虽然一种优秀的多用途战斗机,但并不能替代F15E“攻击鹰”成为双重任务战斗机,还是载弹量,航程等方面的限制,美国空军的F15和F16高低搭配并不等同于美国海军的F14和F/A18,F/A18E/F可以替代F14,F16(哪怕是最新为沙特研制的F16)替代F15可不行!
这世界上只要有国家大小之分,强弱之分就会一直有轻重战斗机之分!马其顿需要F22来保护他的领空吗?索马里买的起F15吗?退一步说,世界上开始了一段和平相处期了,美国还会大量生产F22吗?国土防空战斗机或者说前线歼击机和远程制空战斗机同时装备就十分适合我国现在的国防需要,国力情况和政治气候,并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二战的的活塞双发和现在的喷气双发在使用上应该是有区别的。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的空军就遇到了同样一个问题--单发战斗机的航程都太短,无法为深入敌境的轰炸机提供全程护航,使得轰炸机的作战效能在敌方战斗机的威胁下大打折扣。很明显,需要一种大航程的“战略战斗机”,不光能在轰炸机遂行任务时提供空中掩护,还能独自深入敌境与地方战斗机空战并夺取制空权,或携带一定数量的炸弹攻击对手大后方的地面目标。不过,当时才刚起步的航空技术根本无法将这一构想实体化,最终只能是望“机”兴叹,而二十年代动荡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也明显不是花大钱发展新型军用飞机的合适土壤。直到三十年代初,所欠的东风终于来临,一时间“万能战斗机”这一提法甚嚣尘上,迷住了不少当时各国空军高层。在其影响下,各国争先恐后地开始研制双发重型远程战斗机,而其中表现最积极的就是德国和它的老冤家法国了。法国为此研制了Potez63系列的两种双发战斗机(630和631),德国则出现了著名的Me110,同德国的做法不同,法国人并没有将双发重型战斗机集中于专门的远程战斗机部队,而是分散配置到各个单发战斗机部队中担任战斗指挥任务。然而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这些双发战斗机笨重,格斗性能比单发战斗机差很多,战损率很高,虽说也有击落敌机的记录,但是大多为敌方轰炸机,于是很多Potez631被用作对地攻击,在德国高炮面前,它更加不得志。ME110在英国上空被飓风,喷火打得无还手能力,根本达不到为己方轰炸机编队提供护航任务,到了1944年只能加装雷达,在夜间攻击轰炸机编队,随着盟军对德战略轰炸的实施,这种双发飞机却以载荷大,有足够改进空间而成为一种优秀的夜间战斗机。日本的屠龙战斗机也基本走了一条类似的道路。起初作为远程战斗机的它,在南洋地区使用中,表现平平,但是美军对日本本土的轰炸给了它新生的机会,成为日本陆航夜间对付B-29最成功的利器。由于雷达技术的发展,这些机种还包括HE-219“枭”,P-61“黑寡妇”,“蚊”式等著名的夜间战斗机,虽然冠以战斗机,但是这些飞机并不是以格斗见长,我认为只是借助雷达的拦截机!意大利则为了追求重火力和大航程,发展了一系列双发战斗机,如CR25,SM-91/91等,然而这些更象是战斗轰炸机。都说P38性能一流,我认为P-38闪电在欧洲其实就是和BF110一样的不成功的双发战斗机,但是在太平洋却大展雄风。在新几内亚双方残酷的空中拉锯战中,F4F、P40、P39等战斗机都和零战、隼战互有胜负,只有P38,以其恐怖的660KM/H速度(比零战快了100KM/H以上!)横扫战场,视任何日军战斗机如同无物。P38的双发设计使它不可能和单发战斗机比缠斗,因此P-38的标准战术就是保持足够速度的来回冲杀,而其强劲的动力又能确保足够的能量优势。如果在欧洲,这样的战术对于同样具有优秀高速性能的FW190是无效的,这些战斗机能轻易跟上P38的速度并迫使它进入缠斗,所以能对付FW190的还是单发的P51。但是零战不行,零战飞烂了发动机也不可能追得上P38。“双身恶魔”不是浪得虚名!
总结一下,由于二战空战基本以目视机炮攻击为主,二战的双发战斗机风头敌不过单发的是因为其格斗能力确实不如单发战斗机,而作为夜间截击机或者远程截击机甚至是一种战斗轰炸机(让我想起F111)还是相当不错的!
再说说现在的双发喷气战斗机,现在的航电水平远不是二战可比的,空战可以是超视距的,双发的重型战机由于机身大就可以加装更多的电子设备,加挂更多的武器弹药,携带更多的燃料深入敌方执行战斗任务,由于发动机技术,材料技术,空气动力技术的大步提高,双发的重型战机格斗性并不逊色于单发战机,这和二战有很大的区别!双发的生存力也高于单发,美国有一架F14一台引擎故障,虽然F14 2台引擎相距2。4米,一台关闭容易造成偏航,但是飞行员还是驾机成功返回了,换成F16,F-8恐怕只能迫降了,美海军当初选了F-4“鬼怪”而没选F-8U3“超级十字军战士”就是因为海军认为单发动机的海军战斗机安全性不够,不足以应付严格的航母起降要求!
再谈谈单发的杰作--F16,1972年,美国空军正式提出“轻型战斗机”研制计划,目的是验证在战斗机上采用新技术,并没打算真的搞一个投产型号。四个月后,就从五家参加投标的公司中选定通用动力公司的401和诺斯罗普公司的P600两个方案,并签订合同要求两家公司各制造两架原型机,进行试飞竞争。通用动力公司的401方案军用编号为YF16;诺斯罗普公司的P600军用编号为YF17,原型机制成后,经过一年时间的竞争试飞。74年,美国政府决定从中选择一种继续发展,使之成为实用的轻型战斗机,与重型战斗机F15搭配使用,以弥补由于后者复杂昂贵而造成的购置数量不足,后来人们称此为“高低配置”。这一决定是美国空军原本没有预料到的,因此F16的出现可以说是有些偶然因素。F15和F16的设计思想和战术用途不同,都说F16格斗出众,我并不完全这样认为,F16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空中优势战斗机,可以远距离争夺制空权,它的空战能力与专门的空中优势战斗机还是无法相比,F16应该是一种优秀的多用途战斗机。由于它是按中低空多用途的战术技术要求设计的,高空性能就差一些了。比如其升限较低,如果在高空作战它就要被动挨打了;在中低空活动容易被地空导弹和其他防空兵器击中,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被伊拉克的防空武器击落7架,1995年在波黑巡逻时被塞族的萨姆6导弹击落1架。F16不断的改进又着重于对地攻击方面;尤其在对地攻击非常强调的航程方面,有了不少改进,但是采用的方法如加装保形油箱却增加了自重,进一步减弱了空战能力。因此要用好F16,必须依靠强大空中优势战斗机部队去夺取制空权,然后能放手大干。和它搭档的F15是根据越南战争的经验研制的。越战开始的同时,美空军也在考虑下一代战斗机的问题。越战的经验告诉他们,战斗机单纯依靠速度和并不成熟的空空导弹是不行的,机动性是最重要的。所以,马赫数超过3的YF12战斗机计划被放弃了。1968年美国空军正式招标设计下一代战斗机,提出的战术技术要求核心就是高机动性、机载设备先进可靠,维护简便。从一开始,F15就被打上了制空战斗机的烙印!然而高昂的费用,连美国也觉得吃不消,F16才登上历史舞台,高低搭配了这么多年,以至在那些有能力研制多种战机的国家形成了一种理念--“高低搭配”,作为性能并不十分逊色的所谓低挡战机,还可以满足很多要求并不很高的国家的需要,“低挡”战机的出口从F16身上就可以可见一斑!F16虽然一种优秀的多用途战斗机,但并不能替代F15E“攻击鹰”成为双重任务战斗机,还是载弹量,航程等方面的限制,美国空军的F15和F16高低搭配并不等同于美国海军的F14和F/A18,F/A18E/F可以替代F14,F16(哪怕是最新为沙特研制的F16)替代F15可不行!
这世界上只要有国家大小之分,强弱之分就会一直有轻重战斗机之分!马其顿需要F22来保护他的领空吗?索马里买的起F15吗?退一步说,世界上开始了一段和平相处期了,美国还会大量生产F22吗?国土防空战斗机或者说前线歼击机和远程制空战斗机同时装备就十分适合我国现在的国防需要,国力情况和政治气候,并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关于“不少国家的战斗机力量搭配都使用单双发飞机配合的形式”这句话,我有些疑义。
目前大多数国家的空军都是仅以单发战斗机作为主力战机的(广大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呀!),即使是欧洲的发达国家,比如荷兰、比利时,甚至法德等国也没有做到单双发/高低搭配。
采用战机单双/高低搭配的国家屈指可数,基本上就是美、俄、中、以、日、韩等少数几个国家。美、俄、中是三大国,以、日、韩则是身处热点地区,强敌环伺,背后又有美国的支持,因此有能力或者有需求做到战机单双发/高低搭配,以保持空军强大的战斗力。
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重型/双发战机的价格比单发/轻型战机贵得多,出于购买以及使用成本方面的考虑,大多数国家的经济能力都只允许其装备其中一种战机。
只要航空动力技术没有实质性的突破——采用非化石燃料能源的新概念发动机——各国仍将保持本国现有的战机搭配形式。或高低/单双方搭配,或只装备其中一种。
螺旋桨发动机自身重量很大而推力相对较小,采用双发后推力增加不大而重量增加相对较大,灵活性速度自然不如单发战斗机.所以,螺旋桨双发飞机敌不过单发飞机.而喷气发动机推力很大自身重量相对较小,采用双发后在重量增加不多的情况下,推力和续航力都大幅度增加,灵活性也自然增大,而且安全性大大增加,在一个发动机失去动力的情况下还可飞行,起码能安全降落.所以,双发喷气战斗机受到重视.而与单发搭配是为了在经费增加不太多的情况下达到一定的规模不得已采用的办法.双发毕竟费用太高,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都承受不起.
有点时间了,来说说对这个问题的观点。
单双发之争由来已久,到现在也没有个定论。只能说单双发各有优势。
1.从成本上看,战斗机的全造价上,发动机至少要占到1/3的价格,而双发战斗机由于有两台发动机,价格要高许多。F-15 2790万美元(F-15E约为3110万美元) F-16 1460万美元(F-16C/D1880万美元)。对于有限的空军经费和尽可能多的飞行任务来说,昂贵的双发战斗机确实买不了太多。对于相对贫穷的中小国家而言,这点就更突出。
2.数量占据优势的单发战斗机如果在某一空域占据了数量优势,也能对双发战斗机达到蚂蚁多了咬死象的效果。
3.从性能上看。同类型单发战斗机的性能不如双发战斗机。对于现代的大推力发动机而言,两台发动机能让飞机做出更多的战术动作。而单发战斗机如果发动机坏了,没有冗余系统,就只能空滑着陆了。所以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战斗机来说,必须用双发。如F14、F18在航母上降落,就都是这样。
4.对闪电兄的提问我是这样看:如果经费允许,空军还是愿意选择双发战斗机,但只要发动机的价格降不下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单发双发这种高低搭配的结构不会改变。
又及:看了大家的意见,再多说几句
现代战斗机的定位发生了变化,这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战时期的战斗机主要是近距离机炮空中格斗,因此不灵活的双发重型螺旋桨战斗机就不是灵活的轻型单发战斗机的对手。
现在的战斗机已经不是简单的“歼击机”,它是一个多用途空中武器平台。通过不同的武器、装备组合,可以担负不同的任务。
这样看来,只要能达到武器平台的要求,单双发都是可以的。
但双发飞机的推力和载重量都超过单发飞机。这样它可以带更多的武器和航电装备。这也是它被称为重型或“高”飞机一个重要原因。
这样来说,按携带装备性能来区分的“高低搭配”的状况恐怕不会消失。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追求的是机动性和飞行速度还有爬升速度然而对于双发战斗机空气阻力更大所以高空机动性和水平机动能力都比不上单发战斗机!但是在夜间战斗机中就很少出现单发战斗机因为双发战斗机可以在机头前装雷达而单发战斗机就不可!
其实所谓的双发比较先进的说法只能是双发战斗机价格比较昂贵所以要用更加先进的设备和武器武装起来要不也不过是个空壳!再有就是双发的战斗机机体内部空间更大由于双发推力几乎是单发的一倍所以载弹量更大比如雷达可以安装直径更大的功率更大的对于单发的战斗机就要考虑的多一些!所以双发战斗机在多用途性发展的几天有先天优势!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轻重之分肯定要变模糊(主力战斗机),主要表现在:发动机的性能将大幅度提升以及高效率的燃料的出现,在满足军队作战要求的情况下,双发很可能显得毫无必要。新的气动外形及未来航空材料的出现,会使飞机的载重大幅提高同时自重降低,同时高效率的燃料会使飞机航程更远,并且不必大量携带。所以我认为未来战斗机在重量会向中性发展,即不很“轻“(能满足大载弹量),又不很重(满足军方要求即可),无必要做的很大很重,毕竟轻一些即高效又灵活,所谓灵活不是指空中。轻小一些的飞机对跑道机库等的要求标准更低,更经济。尤其是航空母舰上,同样的作战效能的前提下,当然飞机还是轻小一点的好。
双发重型战斗机比较单发战斗机有以下优势:
1、可以装备较多的航电设备,性能比单发要好,改进潜力较大。比如F-15战斗力比F-16强很多,美国自己装备很多,除了日本和以色列两个最亲密的盟国外,其他国家都不卖。现在的F-22也是除了日本都不卖,只卖F-35。
2、双发战斗机的生存能力较高,即使有一个发动机出现故障,任然可以正常飞行返回地面。
3、双发战斗机座舱空间较大,可以容纳小厨房和厕所,在执行远程巡逻任务时,飞行员可以轮流休息,保证飞行员以充沛的精力投入作战。
唯一的缺点是造价较高。
在二战时的双发机主要是一些中型或重型飞机,那些飞机的机动性能本来就不是设计要求的。而战斗机、驱逐机选择就是无奈之举了。当时的飞机发动机功率太小,而飞机速度作为设计要求时,就不得不增加发动机数量,但是飞机也因此而不易于控制。所以在缠斗中并不占优势。而喷气式发动机技术成熟后,发动机的能量密度大大增加。强劲的动力就成了设计师们梦寐以求的配置。而且有时候,双发动机会更安全。但是这样的配置不会一统天下。因为双发会不可避免地使飞机迎风面积扩大,在设计上也会遇到各种问题。而且正面面积大还会有另外的问题,比如隐形设计。但是强劲的动力、超级的航程仍然会使设计师为它疯狂。
至于会不会模糊轻重机界限的问题,应该是不会的。用航空业的规定,20吨以上的就是重型机了。但是这并不是性能代差的依据。米格-29也属于轻型机,但是他的性能一点也不比同时代的顶级战斗机差。
大家光顾着考虑并列双发螺旋桨战斗机了,而没有考虑串置双发螺旋桨战斗机和喷气式双发战斗机。
要说二战最好的双发螺旋桨战斗机,我觉得是采用前后串置发动机的纳粹德国的...
世界上典型的战斗轰炸机有美国的F-111,F-117,F-15E,俄罗斯的苏-24,苏-34,苏-30MKI/MKK,欧洲的狂风,中国的飞豹.有的战斗机经过改装...
中国航空工业始建于朝鲜战争时期,长期以来一直以军工生产为主,迄今共生产了1.4万架军用飞机和5万多部航空发动机。不过,这个庞大的数字并未使中国空军跨入现代化空军...
F-15在设计时处于70年代,那时候的航空指导思想比较强调稳定机动能力,而瞬时机动性成为飞机设计重点以及相关的角度空战战术的提出,则是80年代的事了.而F-16...
答: 参军真的很辛苦吗,因为生了两个儿子,他爸爸说将来长大要他们参军。
答: 三战 60%是由核冲突爆发的,40%则是资源掠夺,土地纠纷,或其他原因
答: 以下回答不针对任何组织.如有雷同,哀其国家.
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实行西式民主是否认民主,其实并不是这样.这句话没问题.国情不同.民主的方式也不一样.成功的如韩日匈...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宾县天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