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你最喜欢和小伙伴玩什么游戏?请把游戏过程和其中的快乐记录下来,写一个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写好课余生活】游乐场里欢乐多(龙杨忠、邹柏逸)
三(三)班&
九月三十日 星期日
今天上午,妈妈带我到游乐场玩。因为今天是阴天,所以我就先玩蹦极热身,第二个玩的是钓鱼,鱼儿好聪明,我怎么都钓不着。后来,我把鱼食弄掉,用光秃秃的钩子,一下就钩到了一条鱼。
后来,我又玩空中飞车,车跑的时候可快了,我闭着眼睛,不敢睁开,所以不知道跑道的样子。最后,我玩的打老鼠,一共打中了55个老鼠。
今天我去游乐场玩得很开心。
日记格式完全正确。概述游乐场的经历也很清晰,快乐的心情跃然纸上。
建议:在概述之后,重点写好其中一个自己影响最深的游乐项目,这样就点面结合了。
重点写好其中一个自己影响最深的游乐项目,可以细细回忆: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想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思考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难事、趣事),这样就细致些了,还可以加上想象。如此文字就有了行动、声音、图像、颜色、疼痛,就会绘声绘色,好像动画片了,读者读了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后,你翻看日记时,犹如回放当时欢乐的情景,记忆会更鲜活。你说呢?
文/三(三)班&&邹柏逸
中秋节到了,我兴高采烈地和爸爸一起进了游乐场。
我首先玩了弹力床。我被系在两根弹力绳之间,脚底下有一个弹床,我一跳可以到树顶上,像小鸟一样飞翔。我玩的正开心,发现傍边的人一跳起来可以翻跟头,感到十分惊讶,决定也要翻一个,可我不论怎么努力没有也成功,经过爸爸的帮助,我终于翻过来了,真有意思!
然后我玩了星球大战。我的飞船开始升高,升到了3米多高时,我拿起飞船上的手枪,开始打敌人,敌方一个个被我打倒了,这时飞船开始下降,我用力把操控手把向上托,可它就是上不去,一声“叮叮”,游戏结束了,可我的飞船就是上不去。哎!
&&&&最后我玩了卡丁车。我和爸爸一起上车,爸爸开车我打方向盘,赛道弯弯曲曲像一条蛇,我们飞速地超越几辆车,忽然看见有人撞车了,他们追尾真可笑!没想到我们开着开着居然也撞围栏了,我很自责,交通安全不能开玩笑。
&&&&这次去游乐场我玩的十分开心,也懂得了许多知识。
四平八稳的结构,四个要素一清二楚,重点写了游乐场里玩“弹力床、星球大战、卡丁车”的经历,注重所做所感所想,叙述清楚有重点,好!尤其欣赏你有自己的思维!!
如果习作想要进步,要注意尽量用描写,而不是单一的叙述,三个游乐项目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写法,比如:分别注重动作、对话、心理,各有侧重,读者读来如身临其境才好。或者单写一个项目,把它写细致,写出怎么玩的:动作、神情、对话、心想等等。挑战一下吧,等你更上一层楼的佳作出炉哈!期待了!!——
先来欣赏几篇佳作:
五(六)班&&泡泡糖
童年是一艘小船,满载着酸甜苦辣。其中有件我“逞能”的事,让我记忆犹新,每每想起就会不禁而笑。
那天晚上,我和爸爸在广场散步。忽然,一个巨大的“机械秋千”吸引了我的眼球。“咦,爸爸,那是什么呀?”我指着“秋千”好奇的问。
“嗯?哦,那是一种特刺激的游乐设施,勇敢者的游戏。”爸爸说。“敢玩吗”?爸爸逗我。
“好吧,我们去玩。”我高兴地说。只见“秋千”上的人们不时发出尖叫,看样子很开心。爸爸摸摸我的头,说:“算了,你太小了,受不了的”。“不嘛,我不怕,能行”经我的一番央求后,还是一起买了票。
我看抬头打量一下这钢筋铁骨的“秋千”。“并不高嘛。”我和爸爸上了秋千。我舒舒服服靠在椅子上,仿佛在坐小卧车。
“叮铃铃”电铃响了。秋千启动了。“呜——”我感觉被一股力推了上去,“呜——”又荡了回来。“还好嘛,一点不可怕”。我自我安慰,舒服地闭上眼睛。但马上感觉不对劲,推力和回落的幅度越来越大。我忐忑地睁开眼。“啊!”原来我们正“飞”在半空中,一上一下大幅度摆动。下面的景物飞速掠过,风把眼睛刮得生疼,耳边呜呜作响。随着摆动,我一会窜入云端,一会仿佛坠入深谷。爸爸的头发被吹得竖起来。我哆哆嗦嗦地回头一看:天,我才上升了轨道高度的一半!“呜——”,电机仍无情地加大推力。我受不了了,大喊:“不玩了,不玩了!关掉!关掉!STOUP——”没人理睬我。我只得闭上眼睛,攥紧扶手,心提在嗓子眼,上下翻飞。“叮铃铃”。电铃终于响了,秋千摆幅慢慢变小……
现在,我知道了凡是得量力而行,千万不可逞能。是呀,呵呵!这是件多有趣的事呀!
摩天轮上练勇气
三(六)班 泡泡糖
&今天心情真好,爸爸终于带我去了中山公园。一踏进中山公园大门,欢乐的气息扑面而来。
&哇,娱乐设施这么多呀。有令人“毛骨悚然”的过山车;“上天入地”的海盗船;还有我盼望已久的“水上浮球”,让人眼花缭乱。爸爸拉我到了一座巨大的摩天轮下。
&“坐摩天轮好吗?”
&“啊,不。摩天轮太.....”我抬头看了看高耸入云的摩天轮,有点晕。
&“试试嘛,感觉很不错”爸爸一边说,一边买了两张票,硬拉着我上了摩天轮。
&“哐!”沉重的铁门关上了。我感觉自己在牢房里。
&摩天轮缓缓转动,越转越高,我的心也越来越紧。万一停电了怎么办?摩天轮坏了咋办?恍惚间,摩天轮不时发出“吱吱”的响声。莫非摩天轮要断了?我吓出了一身冷汗。肌肉不知所措地收缩着,
心里默默地祈祷:摩天轮不要断!
&“看看下面,多美呀!”爸爸惊叹道。
&我放眼望去,中山公园的全景映入眼帘。有忽来忽去的海盗船,波光粼粼的人工湖,一只只可爱的白鸽在空中掠过......美不胜收。
&正在我暗暗赞叹的时候,爸爸语重心长的说:“有些事要敢于尝试,才能获得成功。就像小鹰学飞行,不去勇敢地试飞怎能在蓝天下翱翔?毛泽东不是还有句话叫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吗?’”我回味着爸爸的话,心想:这其实就是一次锻炼勇气的游戏呀!
&“哗啦”铁门打开了。我走下摩天轮,心里还真有点依依不舍呢。
&&荆州古城一游
&&&&&&&&&&&&&&&&&&&&&三年级六班泡泡糖
今天,爸爸带我去荆州古城,我可高兴了。
下了车,我抚摸着古老而又光滑的石壁,换了口清新的空气,缓慢地蹬上了陡峭的石阶。
“爸爸,这是长城吗?”我摸着城墙上凹凸不平的“牙齿”说。
“这不是长城,这是荆州古城。”爸爸说“这些缺口是垛口。人们打仗的时候,把箭从那儿往下射,石头、火把从那儿往下扔,人躲在垛口侧面,很安全。”
在宾阳楼的大厅里,我见到了五位风流人物的塑像。只见关羽身披盔甲,眉头紧锁,像遇到了什么急事。张飞虎嘴豹眼,胡子根根耸立。诸葛亮羽扇纶巾、悠闲自在,似乎在回想当年的“空城计”。赵云、刘备也是威风凛凛的。这些名人猛将有的稳如泰山、有的神情严肃、有的眉开眼笑、有的沉思不语,十分逼真。
啊!历史在巨变,这座古老的古城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但人们并没有忘记它,而是在一旁默默地欣赏这一古迹。
写好游戏欢乐多
在小学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许多小伙伴可爱做游戏啦!如丢手帕、贴鼻子、老鹰捉小鸡、捉迷藏……。这些有趣的游戏,不但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欢乐,而且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去游乐场玩也少不了玩游乐项目,有趣的游戏,是吸引我们去游乐场的魔力。
我们喜爱做游戏,也要学会描写一种游戏。一种游戏往往是许多人参加的,有固定的一种玩法,那怎么样如实地描写出来呢?我们说写一种游戏,也和写其他作文一样,只要亲自参加过,经历了游戏的过程,感受到了游戏的气氛,就能形象逼真地写出来。
写好一种游戏,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写出游戏的过程和气氛
为了把一种游戏说清楚、写明白,要按游戏的过程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地叙述出来。开始怎样,接着怎样,结果怎样,要写出前因后果。
请你阅读下面的作文:
我一看见同学们玩丢手帕,就想起我幼年时代的生活。
那是我五岁的时候。一天,张阿姨在幼儿园领着我们做丢手帕游戏。我们围成了一个很大的圆圈,张阿姨把手帕藏在兜里,站在圈外“上桩”。我在心里不住地呼唤着:张阿姨,快把手帕放在我的身上吧。可是,张阿姨却把手帕放在了正在聚精会神等待丢手帕的大军身后,又走了很多圈,等大军发觉自己身后有手帕跳起来拼命地去追张阿姨时,张阿姨已经像灵巧的鸟,一侧身蹲在了我身边。大军没有追着张阿姨,输了,我们忍不住哄笑起来。大军羞得满脸通红,但他还是蹑手蹑脚地把手帕披在了丹丹的身上,然后边走边说:“丹丹真美呀,丹丹真美呀!”丹丹还没发觉。我们看着,不禁捧腹大笑,还说:“傻瓜,真傻!”丹丹听见了笑声和话语声,往后背上一抓,抓下手帕就去追大军,没追上便带着苹果似的红脸蛋,慢慢走到张阿姨面前,不好意思地说:“张阿姨,我……我认输了。”张阿姨抚摸着丹丹的头,亲切地说:“干什么都要机灵点才行啊。”张阿姨这些话至今还记在我的心里。
读了这篇描写“丢手帕”游戏的作文,你是不是也想投入到游戏当中去呢?你是不是也感受到了游戏的欢乐气氛了呢?“丢手帕”游戏写得好,主要是按照游戏的过程叙述,细致地写出了游戏的气氛。
这篇作文是由作者看见同学们丢手帕,引起回忆入笔的。它是按张阿姨领我们做游戏——阿姨把手帕丢在大军背后——大军输了——大军把手帕丢在丹丹背后——丹丹发现迟了——阿姨说做事要机灵这个过程叙述的。游戏的过程交待得清楚,使人读后感到一目了然。在叙述的过程中,小作者还不断地写出环境气氛,如我们看见后“不禁捧腹大笑”,小作者心里想着“快把手帕放在我身上吧!”语言简洁,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整个欢乐的场面。
这个例子使我们知道,描写一个场面,不要拿起笔就写。先要把一项游戏的过程,在头脑中“过电影”。想一想,怎样把话说清楚,明白以后,再动笔写。
二、写出游戏的动作和参加者神态
有条理地叙述一项游戏的过程,只是给作文搭了个“架子”,形成了“轮廓”。为了把游戏写得栩栩如生,形态逼真,还要写出参加游戏人的动作和神态表现。一项游戏会有许多人参加,同学们参加游戏的动作怎样,神态怎样,情绪怎样,把这些一五一十地写出来,作文才有感染力。
请你阅读下面的作文:
老鹰捉小鸡
今天下午,我们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游戏一开始,操场上顿时沸腾起来,不时传来欢笑声、喝彩声、拍掌声。凶恶的“老鹰”张莉像在低空盘旋,扇动有力的“翅膀”,贴着地面疾飞,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伺机扑住它的猎物——“小鸡”。善良的“母鸡”窦志梅张开美丽的“翅膀”左拦右挡,护着活泼可爱的“小鸡”——十个男女同学,敏捷地左躲右闪,蹦来跳去,警惕张望。老鹰一时没捉到小鸡,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乱转,它想出种种妙计对付鸡群。
老鹰装着休息,然后趁母鸡不备,来了个海底捞月。一眨眼,用锐利的“钢爪”捉走一只“小鸡”,像箭一样飞去了。“小鸡”们看见自己的兄弟被捉走了,有些慌张。正在这时,又一只“小鸡”掉了队,“老鹰”躲过“母鸡”的拦挡,敏捷地猛扑过去,捉住了这只“小鸡”。“老鹰”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捉了八只“小鸡”。她胜利了,高兴得连蹦带跳。同学们围着她,拍手叫好,欢呼跳跃。
这篇写《老鹰捉小鸡》的作文,叙述游戏的过程很有特色。如写“老鹰”的形态“像在低空盘旋”,“贴着地面低飞”,写“老鹰”捉不到“小鸡”时“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写“老鹰”的狡诈,写“小鸡”看见兄弟被捉“有些慌张。”写“老鹰”胜利了。“同学们围着她,拍手叫好,欢呼跳跃。”这些描写很传神、很具体,再现出游戏紧张、热烈、欢腾的场景。
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写,就是要细致地写出参加游戏的人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以此带出人物的表现。
描写游戏,还应注意:
一项游戏会有几个回合,怎么写呢?我们说要写好典型。典型,就是写出最精彩的场面,最突出的人物。抓住典型要浓墨渲染,大写细写,这样会突出重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细节,是指游戏的过程中,人物细小的动作。如果在游戏的高潮中,写出人物活动的细节,神态细微的变化,会使作文更加生动、感人。写好细节,重在观察。观察得细致,描写才能具体。
做一项游戏,我们总会从中获得乐趣,获得启迪。在叙述的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样可使作文的中心,得到进一步深化。写感想,要简练、意明,不能喧宾夺主。
贴鼻子是我们最喜爱的游戏了。快乐的周末到了,中队长走进教室,笑盈盈地说:“同学们,今天的周末活动是做游戏——贴鼻子!”大家立刻活跃起来了,互相议论起贴鼻子的窍门来。
中队长转过身,拿起粉笔,在黑板正中画了一个大头娃娃。嘿!这个大头娃娃还真漂亮,圆圆的胖脸上,两只笑眼半眯着,红红的小嘴向上翘着,好像在说:“谁能给我安上端正的鼻子?”大家看着大头娃娃都开心地笑起来。中队长拿起橡皮泥做的鼻子说:“现在大家轮流给大头娃娃贴鼻子,看谁贴得正!”“好!”大家齐声应着。
第一个贴鼻子的是粗心的孙强,他三步并做两步地来到讲台前,只歪着头看了娃娃一眼,就迫不及待地用纱巾去蒙眼睛,中队长一边嘱咐他细心,一边帮他系好纱巾。然后让他在原地转两圈。孙强抬起左脚,用右脚掌在地下一辗,转了一个圈,再一辗又转一个圈,两个圈转完了,人也向左挪动了半尺远。然后抬手把“鼻子”往黑板上一按。“哈——”同学们立刻哄堂大笑起来。孙强连忙拉下纱巾一看,自己也笑得前仰后合,原来,鼻子贴到娃娃的耳朵上了。
同学们陆续上来贴鼻子,有的把鼻子贴到耳朵上,有的把鼻子贴到脸蛋上,有的把鼻子贴到脑门上,还有的鼻子远远地飞到一边去了。真是五花八门。同学们捂着肚子,笑得喘不过气来。贴鼻子游戏真有意思,这个周末真快乐! 
描写一个场面不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地叙述。要抓住两三个典型人物精雕细刻地描写,支撑起整个活动的场景,这篇作文重点描写了孙强贴鼻子时的情景,有动作的描写,有环境的衬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用“有的……有的……有的……”略写了其他同学贴鼻子的过程,作文有详有略,全文结构严谨。
两人三步走
体育课上,老师让我们做“两人三步走”的游戏,同学们听了以后非常高兴。按照老师的要求,男女生很快推出了各自的代表,悄悄地商量了争取第一的好办法。比赛就要开始了,男女生组各有两名代表走到起跑线前做准备。你看多有趣呀!每组两个人把相邻的腿绑在一起,这样两个人不就只有三条腿了吗?
老师的哨子一吹响,游戏便开始了,操场上立刻沸腾起来。参加比赛的两组同学,满面笑容,争先恐后地向前跑去。男生组跑在前边,暂时领先,但他们配合得不够好,一个人心急走得快,另一个人慢了一步,两人一下摔了一跤,逗得大家都笑了。有的人高兴得手舞足蹈,有的人乐得直不起腰,还有的人甚至跌倒在地上。女同学呢,她们开始走得慢,但配合默契。虽然落后,但并不心慌,两人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一二、一二……”她们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而且越走越快,就要追上男生组了。看到她们走得这样带劲,两旁同学的“加油”声喊得更响了。比赛愈来愈激烈,女生组已经超过男生组了。男生组的同学也不气馁,他们稳定了一下情绪,调整了步伐,两人还有节奏地喊起:“里外、里外…… 
这篇习们己叙了体育课上一次“两人三步走”的游戏,语言简洁,脉络清晰、完整。
文章始终抓住“两人三条腿”的特点,记叙活泼,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小作者虽然没有过多地渲染游戏中的环境,但通过参赛同学的表现,也足以使读者感受到“愈来愈激烈”的场面和女生“不心慌”、男生“不气馁”、“争先恐后”的样子。
盲人逮瘸子
你玩过盲人逮瘸子的游戏吗?可有趣了。先用一块三角巾,蒙住一个同学的眼睛当盲人,再找几块手帕接在一起,把另一个同学的胳膊和小腿肚子拴在一起,当瘸子。观看游戏的同学围成一个圈。然后,让盲人原地转几个,游戏就可以开始了。
你看,盲人向前伸着两只手,凭着听到的声音,东撞一头,西碰一头地摸了起来。他时而扑倒在地,时而摸出了圈,有时还一把抱住了观看的同学。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有一次,我当瘸子,盲人摸到了我旁边。我连忙左蹦右跳,瞧准了一个空子,几下就躲到了他的背后。刚想拍他一下,糟了!他突然转过身来,差点儿抓住我。我赶紧调转头,使劲往前蹦,可他紧追不放。我想:“他看不见我,只能用耳朵来听。如果我突然停下来,他就听不到脚步声了。这样,他不是就逮不着我了吗?”想到这里,我忙来了个呆若木鸡,站在离盲人两三步远的地方。盲人听不到声音,也站住了,竖起耳朵仔细地听了好一会儿,还是听不到什么,就往别处摸去了。“好险啊!”我暗暗松了一口气。
“嘟——”一声哨响,这场游戏的时间到了。盲人没能逮住我这个当瘸子的,我取得了胜利。换上了另一个同学当盲人,继续逮我,下一场游戏又开始了。 
“你玩过盲人逮瘸子的游戏吗?”一句问句展开情节,使人回忆,使人发笑,使人向往。
“你看,盲人向前伸着两只手,凭着听到的声音,东撞一头,西碰一头地摸了起来。他时而扑倒在地,时而摸出了圈,有时还一把抱住了观看的同学。”语言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但文章没有具体介绍游戏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同学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要忽视这些,给读者一个清楚的轮廓。
有一天,下课铃响了。我和小红约了很多同学去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小玲和小娟个儿矮,大家就要她俩做“老鼠”;小金个儿高,便做“猫”。
游戏开始了。我们围成一个圈,把手牵起来,好像是一个安了很多门的篱笆。老鼠躲在圈里,猫在圈外。那两只狡猾的“老鼠”,满肚子的鬼主意,见是一只老实巴交的“猫”,便眼珠骨碌碌一转,叽叽咕咕地商量了一阵,想出一条诡计来了。
你瞧,一只“老鼠”装做钻洞的样子,趁“猫”注意另一只“老鼠”时,便围着我的身子转了个圈。“猫”向这只“老鼠”扑过去,“老鼠”急忙缩进“洞里”。这只“老鼠”朝另一只“老鼠”使了一个眼色,那只“老鼠”会意地点了一下头,就飞快地围着小红的身子转了三个圈。“猫”又往那边扑过去,这只“老鼠”又趁这当儿,绕了几个圈。“猫”只好又往这边扑了过来。就这样,几个回合,“猫”已累得筋疲力尽,汗流浃背,可“老鼠”却暗自得意。
“猫”知道上当了,可是又不甘示弱,就想出一个好办法,来对付狡猾的“老鼠”。
这时,一只“老鼠”又探出头来。“猫”假装往这边扑,可是等另一只“老鼠”要转圈时,“猫”一个急转身,大吼一声,一下抓住了那只“老鼠”。那只“老鼠”拼命挣扎,可是“猫”抓得牢牢的,怎么也挣不脱,只好乖乖地坐在地上。“猫”高兴极了。“老鼠”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 
这篇记叙文没有枯燥的叙述,通篇是生动形象的描绘。作者将加了引号的猫和老鼠来代替小玲和小娟,以一系列的动词来描绘“它们”的表现,尤为引人发笑。比如:写猫“眼珠骨碌碌一转……”“向这只‘老鼠’扑过去”;写老鼠“朝另一只使了一个眼色”,“那一只会意地点了一下头……”“暗自得意”等。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写得那么逼真,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猫捉老鼠”的画面。结尾“猫”高兴极了,“老鼠”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简洁明了,以“猫”取胜为大结局。
“袋鼠跳”
在一天的活动课上,老师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做‘袋鼠跳’的游戏,好吗?”我们一听,凳子上像长了钉子,再也坐不住了。同学们一边使劲鼓掌,一边拖着长声说:“好——”
老师先让我们分成四队,接着又从办公室里拿来了四个麻袋。她拿出其中的一只,把双脚伸进麻袋里。同学们用惊奇的目光看着老师,只见老师用双手拎着麻袋口的边子,两腿用力一蹦,身子腾了起来,一下子又稳稳地落在地上。老师蹦跳时的样子很像袋鼠在跳。我想:这大概就是“袋鼠跳”这名儿的来历吧!同学们看着这新颖的游戏都高兴地笑起来。老师把麻袋分给每个领头的人,领头的四位同学学着老师的样子,双脚向前一跳,有的同学站不住摔倒了,有的胆子小不敢再跳,溜回了队伍。在一旁的老师一边笑着,一边把他们扶起来,并提醒他们该注意什么。一个又一个轮过去了,我个儿最高,排在最后。轮到我蹦时,其他三排的同学已蹦完了,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地跳。我把双脚慢慢地伸进麻袋,双手拎起麻袋的边儿,两脚叉开一蹦,自己感到要倒,可双脚又不能向前跨,慌乱中手还是拎着麻袋口,一下子被麻袋绊倒了,跌了个十足的“嘴啃泥”。嘴唇上麻麻的,好像一下子变厚了。我的身后传来一阵笑声,像垛墙向我压来。我的心跳得更快了。要在家,我早就哭着叫妈妈了,可在这儿有那么多同学,哭了多难看啊,我忍住了。我也想溜回队伍,可一回头,看见老师正用鼓励的目光看着我,好伙伴小刚也向我挥着手让我跳下去。我壮大了胆子,吐了两口带沙的唾沫,双手抓紧麻袋口的边,使出全力往前一跳,劲儿使得太大了,没稳住,一下向前扑倒了,这下比刚才摔得更重,后面的同学又是一阵笑声,声音比刚才小,但不知怎的,我觉得比第一次还大。老师连忙跑过来,扶起我,对我说:“晶晶,跳下去,要勇敢,要注意双脚并拢,不要太使劲。”我用力搓了两下发红的小手,看了一眼站在旁边保护我的老师,老师正笑着示意我跳。我胆子大多了,弯腰捡起袋口。看了看麻袋,心想:大麻袋呀,大麻袋,看到底你强还是我强!我把两脚并着,吸了口气,脚一蹬,落地时竟稳稳当当地站住了。啊!成功了! 
小作者在文章开头就清楚地介绍了游戏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接着通过老师的演示介绍了游戏的程序。然后小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如“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地跳”,“……身后传来一阵笑声,像垛墙向我压来。”写出自己当时的心情,牵动着读者的心,使读者到她“……稳稳当当地站住”时,才松了一口气。这也正是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生动的语言,具体的描述,使文章极富感染力。
“扔快点儿!”“别往高打!”“唉,真笨,又给人一分!”楼前,打沙包正在激烈地进行。扔包的,满脸通红,汗流浃背,躲包的,轻如飞燕,灵巧敏捷。
我用袖子抹了抹汗,捡起包来掂了掂,狠狠地说:“我就不信打不着你。”说完,嗖的一声把包扔出去了。张欣轻轻一抬腿,沙包就从她腿下飞过去。她笑嘻嘻地说:“你扔的什么包,连根毫毛都碰不着!”我一听急了,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让咱笨呀;都半个小时了,反倒让人家得了三分。这时,对面的曹芸冲我嚷道:“你显什么能,用那么大劲儿,老让我捡!”我正有气没处撒,一听这话,火冒三丈:“你没吃饭呀!包扔到半截就掉下来了!”我们俩你一言我一语,争得脸红脖子粗。打包心不在焉,又让对方乘机接了好几分儿。
旁边的王婷可看不过去了,她是我们这一伙的,因个子小先在一边观战。她说:“你们俩吵,鹜蚌相争,渔翁得利。我看只要密切配合,一定能把他们打下来。”
我寻思着:对呀!团结就有力量嘛!我拿起包,眼珠却在转着,见张欣正跟同伙说话,我嗖的一声朝她打去,重重地打在她腿上。曹芸一见,振作起来,迅速捡起包扔过来,我一把接住,又打中了一个人。就这样,我和曹芸密切配合,沙包在我们俩之间穿梭似地飞来飞去。“好,又打中一个!”我情不自禁地喊起来。一计算他们的分快打光了,我对曹芸说:“快胜利了,咱们得再加把劲儿啊!”“行!”曹芸爽快地答道。对方早慌了,手脚也不像先前那么利落了,一个个像一只只笨拙的小鸭子,再也躲不开了。
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十分钟左右,对方败下阵去。我把包往空中一抛,冲王婷一竖拇指:“真有你的!”
文章以简短有力的对话开头,新颖活泼,不落俗套。全文语言生动、形象,用贴切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人物的言行,如:“躲包的,轻如飞燕,灵巧敏捷”,“沙包在我们俩之间穿梭似地飞来飞去”,“一个个像一只只笨拙的小鸭子”等等,真实地表达了少年儿童的生活情趣。
全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且富于变化。特别是打沙包由失利到获胜的中间,简略介绍王婷的一段叙述很有特色。这段话不仅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还是“我”这一方由败转胜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显示出小作者巧妙的构思能力。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朱老师带我们来到活动室,做捉迷藏游戏。
游戏开始了。先由邹平捉迷藏。他事先把每个同学的特征和穿戴都记住了。沈思洪个子矮,头小;徐磊穿毛线衫,戴着袖套;应杰穿着一件皮制衣服;胡奕穿着滑雪衫,胸前别着推普员的标志;胡晓锋脚穿皮鞋……
邹平被蒙住了眼睛,在一个由同学组成的大圆圈里摸。他东摸摸,西摸摸,怎么也摸不着。一个调皮的同学在他背后怪叫了一声。邹平听见了,不动声色。那个同学见邹平不去抓他,就越发得意了。忽然,邹平猛地转过身去,把那个同学捉住了。这是谁呢?邹平摸摸裤子、鞋子,总摸不出个名堂来。突然,邹平摸到了他的衣服,是皮衣服。只有应杰一个穿皮衣服!于是,邹平连忙说:“是应杰。”说完,邹平解开手帕一看,果然是应杰。他高兴极了,同学们也都为他的胜利而欢呼。
第二个轮到应杰。他不像邹平那样机灵,而是乱蹦乱跳乱摸一通。因此,他一个同学也没捉住。过了好一会儿,应杰才抓住一个人。可是他奇怪地想,怎么这个同学这么高,我才到他的腰部呢!我们看到他捉住了朱老师,都情不自禁地笑了。应杰不好意思地放开朱老师,又去摸别人了。张远帆故意站在他面前让他摸。应杰一把抓住,摸摸他的头,又摸摸衣服,说:“是张远帆。”猜对了,朱老师替应杰解开了蒙眼睛的手绢。
接着,是张远帆摸了。他也摸着一个同学。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连蹦带跳地走进了教室。
“捉迷藏”这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游戏。这位小作者在游戏中不但娱乐,还注意观察小伙伴的各种表现,因此把一场捉迷藏游戏写得有声有色。比如:“东摸摸,西摸摸”,“背后怪叫”,“越发得意”等,不仅把同学们在游戏中的动作描写得生动形象,而且还非常准确地写出同学们当时的神态和心情。
不足之处,张远帆为什么“故意”让应杰抓住没介绍清楚。
下课的铃声响了,我们来到操场上。金色的阳光洒满校园,一棵棵杨树的影子排列在操场的地面上,这可是做“踩影子”游戏的好机会。
同学们一下子分散开,每个人的身旁带着自己斜斜的影子。大家东瞧西看,一边寻找目标,一边又生怕自己的影子被别人踩到。我盯着刘昕,想踩她的影子。刘昕却看准了王聃(d1n
操场上真热闹,到处是躲闪的身影,到处是欢快的笑声。
多有趣的踩影子游戏呀,既消除了疲劳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我们敏捷的反应能力。
读了这篇作文,对“踩影子”游戏的玩法、过程会有一定的了解,从中也会感受到参加游戏的小伙伴的愉快心情。所以产生这样好的效果,是由于小作者如实描写,详细叙述的结果。
课间十分钟
清脆的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像小鸟一样涌出教室,去做自己喜爱的各种游戏。
踢毽子是冬天同学们最喜爱的活动。你看,同学们在甬道里,这一群,那一组玩得多高兴呀!“加油!加油!”原来是樊莉这几个同学正在玩毽子。现在该樊莉踢了。只见毽子像系在她身上一样,随着她一起一落就是掉不到地上。一百九十九,二百……“好,好!”同学们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丢沙包”也是同学们十分喜爱的活动。小院里围了许多人,瞧,他们玩得多带劲!两边丢包的同学互相配合,向中间躲包的同学发动着猛攻。咦!中间躲包的同学动作怎么那样敏捷?噢,原来是徐昱朔呀,她可称得上是我们班的躲包能手了。只见她左躲右闪,跳来跳去。突然,沙包向她头上飞过来,她向上一蹦,手一伸,来个“空中捞月”,一把抓住了包。“接住了!接住了!”同学们高兴地跳着,蹦着,心里是多么欢畅!
跳绳,也是同学们常玩的。在后院跳绳的同学你俩、我俩正玩得起劲。同学们有的双摇,有的单摇,有的编花,多种多样,玩得可高兴了。有的两人互相竞争,激烈的比赛在课间进行着!
我们的课间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呀!
这篇以《课间十分钟》为题的作文,重点写了同学们做的三种游戏:踢毽子、丢沙包和跳绳。在材料安排上,详写了前两种游戏,略写了后一种。在叙述的过程中,注意抓住典型人物,细致地描写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读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班课间最爱做“顶气球”的游戏了。
你看,这不是又开始了。比赛双方你争我抢,气氛十分热烈。两局过后,第三局就要开始了。
先由蓝队发球,只见张晗把球抛向空中,跳起来,用头猛地一顶,气球飞过了网子。红队的赵平像是一只矫健的飞燕,猛地向上一蹿,一个狮子甩头,气球“嗖”的一声飞到了蓝队的禁区内,好险哪!在观众的阵阵助威声中,比赛进入了高潮。这时,红队的刘新一个鱼跃顶球,气球又飘过网子,落到了蓝队的一边。眼看气球就要落地了,许英像一只伶俐的小猴子,赶快蹲下身,用肩一扛,把球托了起来,同队的王洁眼疾手快,跑上前,把球顶过了网。球忽悠忽悠地飘落下来,红队的同学见事不妙,纷纷冲过来救球,可惜时间已到,裁判宣布:第三局蓝队获胜。
这时,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怀着愉快的心情,个个精神饱满地向教室走去。
描写一种游戏,既注意详细安排,又要写出人物的动作。这篇短文用“两局过后,第三局就要开始了”一句,略去前二局,详写第三局,主次安排就分明了。在写第三局时,抓住赵平顶气球的样子,写了“一蹿”,“一甩”,突出了他顶气球的姿态。写许英接球,又写她“一蹲”,“一扛”,把气球托起来,描写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三年级作文指导的几点建议
指导三年级学生写起步作文,一要突出写作主体,倡导“从自己生活中的事写起”。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话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开发学校生活,联系家庭生活,抓住社会生活,帮助学生解决作文“写什么”的问题。二要坚持先说后写的顺序,他们的思维活动不稳定、不连贯、不长久、跳跃性大,而且易受外界的干扰,必须先指导对将要表达的内容练习说话,在相互间的说说、听听、讲讲、评评的交流中,强化记忆,形成完整、连贯的内容。另外,三年级小朋友初学写作文,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耐心地“扶”着他们一步一步克服困难,坚持写完“长长”的文章。三要淡化技巧训练,倡导“我手写我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四要注重习作过程,倡导学生自信表达,愉快写作。作文教学要关注写作过程,全程指导、多元评价、成就激励。无论是写作前还是写作时,学生的表现均要作为评价的内容。写作前重视学生对写作材料准备的评价,写作时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写作后重视学生对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进一步学会作文,同时享受习作的快乐。
三年级的作文指导,兴趣的激发甚为重要。只要学生能爱上写作,就是伟大的成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作文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由此可见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每天的生活不可谓不多姿多彩,但是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常常熟视无睹。到了习作时,他们总是觉得没有什么材料好写,只好痛苦地坐在座位上冥思苦想,搜肠刮肚半天也写不出片言只语来。如何消除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习作时愉快地拿起笔,来描绘这精彩的世界,书写自己的内心感受呢
由于各种原因,虽然小学生的生活实践比较少,但他们通过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知道的事情并不少。大至社会,小到学校家庭,每天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吸引他们的目光,扣动他们的心弦。加之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所以生活中供他们写作的材料并不缺乏,问题在于他们对这些材料不曾留心观察,或不曾真切感知体验而让习作素材成为过眼云烟。如果习作多写一写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只要学生留心观察,是不愁没有内容可写的。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他们最讨厌安安静静坐在教室里写作文。如果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广阔的生活中去,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写作,那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情景呢?我们应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春游、参观、访问、放风筝、运动会、拔河比赛、文艺汇演、科技制作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写作。因此,在习作指导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这时,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就会在学生们的眼中亮起来,习作素材也会在他们头脑中逐渐丰富起来。这样,学生轻松获取了习作内容,愉快地拿起笔写起来。
我们在写习作评语时,常常是站在一个老师,指导者的立场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判,什么内容是否具体,中心是否突出,语句是否通顺等,然后发表“指导性意见”,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写,不应该怎么写。作文本发下来后,学生常常是看一眼习作的分数,等级,甚至懒得阅读一下评语就合上了作文本,很少去反思自己习作中的不足。老师辛辛苦苦的批阅就这样付之东流。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习作评语目中无人——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心中无情——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是最好的方法。老师只有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重新去审视学生们的一篇篇作文,与孩子们一道,共同分享作文中的喜怒哀乐,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畏难的情绪,才能使习作评价对习作教学过程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从而逐步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教师在进行习作评价时,应该做到心中有情——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目中有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作文教学中,我主要用以下几种评语来激励学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如果我们在习作内容上多一点生活的气息,形式上多一点灵活的设计,过程中多一点真切的体验,评价中多一点激励的语言,学生将会轻松愉快地拿起笔,作文课堂就会成为学生“甘之如饴”的期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余时间 英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