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郭广昌 上海记曾经退休了吗?

郭广昌:年轻的我还没想退休,我仍是复星国际董事长
综合自:新浪财经、广昌看世界
编辑:私募君
郭广昌 配图来自“广昌看世界”
11月10日消息,郭广昌的一场“身份变动”敏感地挑动了人心。
今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不再是郭广昌,更换为陈启宇,法定代表人的变更日期为日。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复星高科,是复星国际之全资子公司,而复星国际及其下属子公司统称为复星集团,而郭广昌继续担任复星国际的董事长,也就是说本次变动不涉及复星集团层面。众所周知,复星集团的掌门人和法人一直是郭广昌,而他也是复星集团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此次变更,复星集团回应称,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变动属于公司正常人事调整,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公司日常管理、生产经营等无不利影响。
郭广昌说,我还年轻,还没想退休
随后,郭广昌还特意发布推文:
大家赶紧关注双十一抢购吧!我只是辞任复星国际旗下的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依然担任复星集团的董事长。我还年轻,还没想退休。再次谢谢大家对复星和我本人的关心。
复星体系庞杂,创建于1992年,其是中国最大投资集团之一,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包括复星医药、豫园股份等。
有位知情人士举了个例子,这次变动相当于此前郭广昌卸任复星医药的职务一样,只是子公司层面的变化,其实影响不大。
接棒者深受郭广昌器重
而变更后的法人陈启宇则是复星集团的“老人”,掌舵着复星集团大健康板块。现年45岁的陈启宇,时公司执行董事兼联席总裁,1993年从复旦大学取得遗传学专业学士学位后的第二年(1994年)就加入复星,现亦出任复星医药(香港联交所及上交所上市)执行董事兼董事长、国药控股(香港联交所上市)非执行董事兼副董事长等职。
郭广昌曾在一封信中这么评价过他:“陈启宇、徐晓亮都是从复星成长起来的老同学,深入骨髓的理解复星的问候和战略,一直保持着积极的创业状态、不断地在自我突破,并在大健康和大快乐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他们将会承担更多的责任。”
而如今,陈启宇已经成为了复星高科的董事长和法人,似乎契合了彼时郭广昌的那番话。
郭广昌、汪群斌退出复星新一届董事会
值得注意的是,在郭广昌辞任复星高科董事长的同时,复星新一届董事会也宣告出炉。工商资料中的董事备案中,除了陈启宇(董事长)之外,还有徐晓亮、王灿、康岚、龚平,与之前相比少了郭广昌和汪群斌二人。
其实,上述这几个名字并不陌生。在梁信军辞任复星集团CEO之时,郭广昌在一封信中提到了上述这几个人。相比“老资历”的陈启宇、徐晓亮,王灿、康岚、龚平更加年轻,也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用郭广昌的话说——康岚具有人力资源背景,王灿具有财务背景、龚平在全球战略思路上有独道之处。
据复星集团透露,本次变动后,郭广昌和复星集团CEO汪群斌将更加聚焦在母公司复星国际层面的任职,专注于复星的战略制定、重大项目和业务机会推进等工作。同时,随着复星全球合伙人模式的日趋成熟,此次变动也将赋予年轻一代管理团队更多、更大责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从周正毅到郭广昌, 上海滩永远不缺钱和传说 : 经理人分享
从周正毅到郭广昌, 上海滩永远不缺钱和传说
当圈主感叹于上海滩首富郭广昌失联之际, 有个小伙伴提醒了我: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周正毅么?
上海滩永远不缺钱和传说。这两位首富,都一表人才,发家都离不开得力的发妻,身边都不缺美女,都爱『买买买』。今有郭广昌,昔有周正毅。说起来,在圈主审美里,这两位上海首富,都算斯斯文文一表人材。而他们身边的女人,也从来非泛泛之辈。
周正毅和杨恭如(虽然这位并不是正室,但也一度闹的沸沸扬扬)
郭广昌和王津元
勃兴:白手起家 皆受助发妻
周正毅1961年4月生于上海“下只角”杨浦区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是无锡人,翻砂工出身,退休前是上海电站辅机厂的生产科科长。周的生母是苏州人,泼辣能干,曾在定海路开设小馄饨摊兼卖外烟补贴家用。家里有兄妹5人,周正毅排行老幺。
据邻居说,周小时“买相”(上海方言,指外貌长相)蛮好,语言能力挺强,不过学业不佳,高中未毕业即辍学,1982顶替退休的父亲到电站辅机厂,工作是成品仓库的保管。但不到两年,周就离开了工厂,做起了个体户,其间也以读书的名义东渡扶桑,前后大约三年的光景。他后来自己回忆这段历史时,曾提到当时是将国内的章光101生发精等带到日本转手赚钱。但据其多个原工厂同事回忆,周在这个阶段认识了一位东南亚富商的私生女,周与她在香港结婚生子,并获得了未来做生意的第一笔资金。但对于这段往事,周本人从此尘封。
1989年,周正毅回上海,在黄河路附近开了一家美通饭店,还开店经营装修、建材生意。这时的周身边已经有了年纪相仿的毛玉萍。毛是上海黄浦区人。据认识她的朋友形容,毛玉萍精明能干,富人脉,有姿容,周正毅的崛起受益于毛最多。
而郭广昌失联之际,这样一则文字在公众平台流传开来:
"复星不是复旦大学之星。复星的史前史是这样:复旦的五个团委和学生会干部(现复星的F4和郭的前妻谈剑),合办一份“复旦牛"的油印杂志。他们挪用了学生组织的经费和管理的勤工助学(当家教)的收入,炒普陀区的房产楼花(谈剑父为分管副区长,伯祖父为谈家祯教授),收益颇丰,为复旦发现,送杨浦检察院,但时小平南巡,鼓励下海,上海团市委青联领导,去复旦说服。案子销掉,但他们必须离开。他们将巜复旦牛》中的旦与牛,合成了“星"字。巜21世纪经济报道》创刊时,刘晖采访他,我对刘说你们这个投资商非常不诚实。现在刘晖待判,郭失联。长叹!】—杨海鹏"
周正毅发家史
起步于上海,成名于香港的周正毅,10年的时间,从一个饭店小老板迅速窜升为控制上百亿元资产的富豪,又在刹那间沦为全国瞩目的社保案中人。“他暴发的速度还是比不上幻灭的速度,”一位曾经十分接近他的人如此评价周,“他的下场,现在一点也不让人吃惊。”
当时的周正毅是非常高调的:上海第一辆保时捷,在香港一掷千金购买豪宅,和刘銮雄做邻居,包括和女明星杨恭如的暧昧关系。
郭广昌发家史
1992年,郭广昌与复旦大学的同学,出资3.8万元人民币,一起创办了一家市场调研机构——广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994年,扩大投资领域至房地产和制药业。2004年,复星国际(Fosun International)在香港创办,并于2007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10年,出资收购了地中海俱乐部7.1%的股权,这是中国上市企业首次直接控股法国上市公司。2012年,与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Prudential Financial)合资创办复星保德信人寿。此外,对中国最大的民营银行——民生银行(Minsheng Bank)进行投资。2014年,以10亿欧元的竞标价购得葡萄牙最大的保险集团Caixa Seguros 80%的股权。其他的投资项目包括马来西亚连锁餐厅——食之秘(Secret Recipe)以及美国电影制作公司Studio 8。对地中海俱乐部提出新一轮收购报价。
而郭广昌的私生活,不仅相对于当时颇为高调的周正毅,哪怕是和如今的富豪们比,都算非常低调的。
激进收购:都爱买买买周正毅王国在内地的扩张虽非常迅猛,在香港的收购也非常激进。
农凯集团成立之后,周正毅市场出手频频,在香港、上海两条线上同步进行。内地的动作涉及海鸟发展、英雄股份、兴业银行、富友证券等,在香港则出手顺隆证券、盈荣集团、建联通(后改名上海地产)。
周正毅收购上海地产,斥资15亿港元,以其全资拥有的在BVI注册的新农凯名义,从李嘉诚旗下的和黄以及爱立信等公司手中收购建联通(0076,HK),后改名为上海地产。此宗交易获得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的21亿港元贷款额度方得进行。正是这桩交易及贷款涉嫌违规,最终引发了周正毅王国的骨牌崩塌。而周正毅的巅峰时刻,便是拿下当时静安区的『东八块』房地产项目。
郭广昌近年则有买下全球的气魄:先后在欧洲、美国、以色列和香港总共投资了五家保险公司(复星葡萄牙保险、中国香港再保险、美国Ironshore保险、美国MIG保险和以色列Phoenix Holdings Ltd);收购了日本地产资产管理公司IDERA;欧洲资产管理公司Resolution Property 60%的股权。复星对海外收购银行也兴趣浓厚,目前旗下共有三个海外银行资产。
至2015年6月,复星集团在境外共计投资36个项目,投资额超过98亿美元,业务范围涵盖金融、房地产、健康娱乐、医疗等诸多领域。
“复星系”投资版图
1“复星系”投资布局
复星是一家专注中国成长动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经营业务包括综合金融和产业运营两大板块。
2综合金融板块投资版图
综合金融业务包括保险、投资、资本管理、银行及其他金融业务四个板块。
注:1、统计数据截止2014年12月31日。
2、表示截止2014年12月31日尚未交割或项目正在筹建。
3产业运营板块投资版图
产业运营业务包括健康、快乐生活、钢铁、房地产开发和销售、资源五个板块。
注:1、统计数据截止2014年12月31日。
2、表示截止2014年12月31日尚未交割或项目正在筹建。
4“复星系”所持前十大重仓股
注:1、计算范围内为复星股票投资及类股票投资,不包括附属和联营公司股权、联营公司及基金投资的股票。
2、包括3-9亿元衍生权益。
4“复星系”全球投资地图
郭广昌的复星产业地图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又是虚惊一场!郭广昌:我还年轻,还没想退休
周末临下班了,一则“郭广昌卸任复星董事长”的消息瞬间刷屏。然后各种猜测再度袭来。上述消息称,“11月10日,记者查阅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复星集团)工商信息确认,复星集团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从郭广昌更换为陈启宇。”与此同时,复星另一位创业元老、复星集团CEO汪群斌,也退出了“复星集团”董事会。
这则人事变动消息之所以掀起轩然大波,可能是外界混淆与忽视了复星高科与复星国际之间的关系,将复星高科直接简称为“复星集团”,而忽略了其实际控制权在于母公司复星国际。
根据公开资料,复星国际有限公司(简称“复星国际”,股份代码:00656)是2007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整体上市的大型综合类民营企业,业务包括医药、房地产开发、钢铁、矿业、零售、服务业及战略投资领域。复星国际连续多年位列中国企业100强,旗下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
郭广昌:我还年轻 没想退休
为了平息这场被误会的“人事地震”风波,以免节外生枝、以讹传讹,郭广昌迅速在其个人惟一官方公众号“广昌看世界”上发声澄清:“大家赶紧关注双十一抢购吧!我只是辞任复星国际旗下的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依然担任复星集团的董事长。我还年轻,还没想退休。再次谢谢大家对复星和我本人的关心。”
内参哥从复星集团获悉,汪群斌虽与郭广昌同时卸任复星高科董事,仍将继续担任复星集团CEO一职。类似这样的变动不乏其例,郭广昌此前先后担任过复星医药、复地集团的董事长,后来也都退出了。不过,这一次退出的是初创时设立的复星高科集团,引发市场联想和“误会”也在情理之中。
上一次的人事变动引起业界关注是在今年3月,和郭广昌一起打天下的复星集团“二把手”梁信军因个人原因辞去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CEO等职务。
对复星及郭广昌的变动,外界格外敏感,除了郭广昌在中国企业界的重量级地位外,恐怕还与前两次“失联”传闻的思维惯性有关。第一次是日,媒体报道称郭广昌“失联72小时”,后上市公司公告披露是协助调查,虚惊一场;第二次是市场上子虚乌有的猜测,今年7月6日因复星医药盘中最多下跌近8%,某网媒再发消息称暴跌诱因是“郭广昌失联”,之后证监会直接出面辟谣。
复星高科董事会7人变5人
在郭广昌卸任的同时,复星高科新一届董事会也宣告出炉。根据变更后的“董事备案”工商资料,目前复星集团董事包括陈启宇(董事长)、徐晓亮、王灿、康岚、龚平,与之前相比少了郭广昌和汪群斌二人。资料显示,今年47岁的汪群斌,变更前担任复星集团执行董事兼CEO,是和梁信军一起与郭广昌创立复星的核心元老之一,自1994年复星成立以来一直担任复星高科董事。
复星集团第一时间作了回应: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变动属于公司正常人事调整,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公司日常管理、生产经营等无不利影响。变动后,郭广昌和汪群斌将更加聚焦在母公司复星国际层面的任职,专注于复星的战略制定、重大项目和业务机会推进等工作。“同时,随着复星全球合伙人模式的日趋成熟,此次变动也将赋予年轻一代管理团队更多、更大责任”。
资料显示,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11月,1994年成为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集团型企业。复星方面表示,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复星国际之全资子公司,此次变动不涉及复星国际层面。据复星官网信息,今年45岁的陈启宇,担任复星集团执行董事兼联席总裁,兼任复星医药执行董事兼董事长等职。199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学专业,1994年加入复星。
复星海外投资收紧?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银监会于今年6月中旬要求各大行排查包括万达、复星、海航集团在内的数家企业的境外授信及风险分析。8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交部《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指导意见的通知》,其中明确表示,限制境内企业开展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境外投资。
据英国权威地产期刊Estates Gazette最新报道,复星集团以9700万英镑(约合8.4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伦敦金融城Lloyds Chambers大楼出售给美国纽约一位私人投资者。来自财联社11月10日的报道称,这是复星首次出售其持有的海外地产项目。这一出售行为被外界解读为“收紧海外投资”的标志。
2013年10月,复星以6450万英镑(约合5.62亿人民币)的价格买入伦敦金融城项目,四年间溢价约2.83亿元。其实也是一笔丰厚的赚钱买卖嘛。
根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复星开始国际化战略以来,复星完成的海外并购交易案约40起,总支出100多亿美元,并购主要涉略银行、保险业及影视、地产、娱乐业等领域。今年7月,复星还对外披露了两笔投资:一个是联手三元股份共同收购法国健康食品公司St Hubert,预计交易额近50亿元人民币;另一个是复星医药拟通过控股子公司出资不超过12.6亿美元收购印度药企Gland逾86%的股权。
复星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郭广昌。
目前,复星拥有复星葡萄牙保险、美国MIG、鼎睿再保险、复星保德信人寿、永安财险等多家保险公司。截至2017年上半年,复星的总资产规模合计5010亿元,其中保险及金融业务总资产规模为2138亿元。根据复星国际2017年中报,截至2017年6月底,复星国际净债务比率由2013年的86%下降至47.4%,集团的现金增加50%至782.4亿元人民币,流动性总额增加21.1%至2550亿元人民币。
对于外界海外投资是否被监管机构调查的疑问,今年8月复星集团CEO汪群斌曾公开回应:“我们一直没有直接感受到被调查,也没有受到调查。”
备受瞩目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复星医药股价开始一路攀升,从低谷期的27.80元涨到近期的至高点45.50,今天收盘时微跌守在43.81元。
4、如需转载,须获得授权并全文转载(包括作者、来源等信息);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辞任个职务,郭广昌为什么要解释两次?辞任个职务,郭广昌为什么要解释两次?虎嗅APP百家号今天,郭广昌再次对上周五(10日)“被退休”一事进行回应。他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广昌看世界”中发文(《郭广昌:用毕生的精力去打造一个伟大的企业》),并在开头写道:再次感谢各位领导、伙伴和朋友的关心。突然我被“退休”了,让大家虚惊一场。和上周五回应的内容相似,他对误解再次进行了解释,并复述了一遍公司为何要做这样的决定——专注于复星的战略设计、重大项目推进和组织人才持续优化。他写道:其实我只是辞任复星国际旗下子公司的董事长任职,后续还将有一系列类似调整,都在情理之中。上周五,就郭广昌“辞任”引发的乌龙,虎嗅发文进行了报道:郭广昌只是辞任复星国际旗下的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的职位(由陈启宇接任),但他仍然担任复星国际的董事长。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复星国际之全资子公司,而且,本次变动不涉及复星国际层面。不能怪吃瓜群众误会,这起乌龙源于复星及其子公司名字的称谓不一。连他们自己都把多份文件将“复星高科”简称“复星集团”。据新京报报道,复星集团内部正在统一规范,今后旗下子公司不再允许将上海复星高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为“复星集团”。尽管不涉及复星国际层面的人事变动,但郭广昌在三个月内卸任两公司法人代表,一公司董事。除复星高科,今年8月至今郭广昌曾卸任上海复星健康产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除卸任复星高科董事长之外,新京报记者查阅工商资料发现,郭广昌近期还卸任了两家复星系重要公司负责人,而陈启宇均为上述公司主要负责人。新京报记者查阅工商资料发现,日,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显示,法定代表人从郭广昌变更为陈启宇;日,上海复星健康产业控股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郭广昌退出董事名单,法定代表人现为陈启宇。股权关系显示,上述两公司均为复星高科100%持股企业。从数据上来看,复星高科贡献了复星国际业务的大部分: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复星高科营业收入537.93亿元,复星国际营业收入为787.97亿元,复星高科当年占复星国际营收达68.27%。2015年年底,复星系架构发生调整,据前文所述2016年报显示,复星高科对于钢铁行业的投资(南钢股份)并入投资板块核算。由此,复星高科2016年营业收入下滑41.88%,为312.6亿元,同年复星国际为739.67亿元,复星高科在复星国际内的营收占比下滑至42.26%。日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货币网披露的2017年上半年财务报表显示,今年上半年复星高科实现净利润23.3亿元。而同期复星国际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8.6亿元,由此计算,复星高科净利润占复星国际净利润的39.76%。至于郭广昌为何要再次对此事进行解释?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或许能从以上数据看出些许端倪。最后,附上今天他发的公开信。再次感谢各位领导、伙伴和朋友的关心。突然我被“退休”了,让大家虚惊一场。其实我只是辞任复星国际旗下子公司的董事长任职,后续还将有一系列类似调整,都在情理之中。由于历史原因,过去二十五年中我和阿汪同学都在不少子公司里担任了董事。现在,我们深感全球商业格局、科技发展的变化越来越快,复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我和阿汪需要有更多的精力、更集中的时间专注于复星的战略设计、重大项目推进和组织人才持续优化。所以我们做出了一个决定,即重新梳理我和阿汪在所有子公司层面的任职,原则上把这些职位都让给更加年轻、国际化的复星同学们。我和阿汪将更加聚焦在母公司复星国际层面的任职,继续与大家一起努力实现复星为家庭客户智造幸福生活的伟大愿景,让世界因复星更加美好。谢谢大家!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虎嗅APP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huxiu.com 有视角的商业资讯交流平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郭广昌回应“卸任”说法:还年轻,没想退休
郭广昌表示,他只是辞任复星国际旗下的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依然担任复星集团的董事长。郭广昌说,“我还年轻,还没想退休。”
每经记者 孙嘉夏 每经实习记者 陈祺欣 每经编辑 姚治宇
11月10日晚间,针对外界有关其&辞任复星集团董事长&的说法,郭广昌通过个人官方公众号作出回应。在其展示的微信群截图中,郭广昌写道,&各位领导、伙伴、朋友,各位复星同学:我只是辞任复星国际旗下的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高科)的董事长,依然担任复星集团的董事长。谢谢关心&。
&我还年轻,还没想退休。&郭广昌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复星高科工商信息变更记录显示,11月8日,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由郭广昌变更为陈启宇,备案董事由陈启宇、汪群斌、王灿、徐晓亮、康岚、龚平变更为龚平、徐晓亮、王灿和康岚,陈启宇和汪群斌的名字没有继续出现在董事名单中。不过,在&主要人员信息&栏中,显示陈启宇为董事长。
工商资料显示,复星高科为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复星国际(00656,HK)的全资子公司。
早前9月29日,复星高科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一职也已由郭广昌变更为陈启宇。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复星国际于香港联交所上市时发布的招股文件,其中,&释义&部分载&复星集团&即指&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此外,在&专用词汇&中,则指&本集团&为复星国际及其子公司及共同控制实体。
在复星集团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来的回复中,亦将复星国际简称为复星集团。
该份回复中称,复星国际的全资子公司复星高科的董事变动属于公司正常人事调整,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公司日常管理、生产经营等无不利影响。本次变动后,郭广昌先生和汪群斌先生将更加聚焦在母公司复星集团层面的任职,专注于复星的战略制定、重大项目和业务机会推进等工作。同时,随着复星全球合伙人模式的日趋成熟,此次变动也将赋予年轻一代管理团队更多、更大责任。
复星集团强调称,复星高科为复星国际之全资子公司,本次变动不涉及复星集团层面。
复星集团官网介绍,此次接任复星高科法定代表人职务的陈启宇为公司执行董事兼联席总裁。在此前梁信军发表公开信宣布离任的消息后,陈启宇与徐晓亮同时获任联席总裁,王灿、康岚、龚平获任执行董事及高级副总裁。郭广昌对此评价为&人才辈出、战将如云&。
&我个人对复星未来发展,对新生代集体亮相是充满期待的。企业就像一个球队,我们不断要去赢,总是有一些球员需要休息,有新的球员要补充进来,老是让36岁的球员踢球,再优秀也不行。所以复星永远是一个有战斗力、充满新鲜血液、充满激情的企业家球队。&郭广昌曾说过。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Copyright (C) 2018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郭广昌 上海子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