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与应验:中国经济到底怎么了怎么了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把任大炮秒成渣!100多年前他对中国城市格局的预言,一一应验!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把任大炮秒成渣!100多年前他对中国城市格局的预言,一一应验!》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把任大炮秒成渣!100多年前他对中国城市格局的预言,一一应验!》 精选一今日微信公号推荐:观察(微信号:topetf)来源:地产情报站(ID:dichanqbz)我们都知道房地产网红“任大炮”,他对房价涨跌的预测,非常神准。但100多年前,还有一位更伟大更敢于言论“开炮”的“孙大炮”。他在那个动荡的民不聊生的年代,已经制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本。他对中国全局建设、城市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天才性的设想。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痴人说梦,乱放空炮,然而100多年后,他的建国方略已经实现!这位大炮就是孙中山先生,他花费巨大精力制定的著作《建国方略》,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系统性地提出“东方大国梦”的设想,并阐明了其具体的发展方略。铁路强国梦的达成1912年,辞去**后,孙中山一直醉心于他的铁路计划。他在《建国方略》提到了一个非常宏伟的蓝图:10年内给中国修建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铁路,100万英里(约160万公里)公路。但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根本不可能承担如此大的支出,孙中山就打起了“借洋债”的主意。在孙中山看来,借洋债“有万利而无一害,中国今日非五万万不能建设裕如”,但前提是,借外债必须“一不失主权,二不用抵押,三利息甚轻”。这一想法得到了当时《纽约先驱报》记者端纳的嘲讽。端纳是这样评价孙中山的:“他不仅狂妄透顶,而且简直是个疯子。他完全不切实际,缺乏常识,对自称目前正在开创的事业没有最基本的了解。”可想而知,当时的西方列强,不仅仅对先生的铁路计划嗤之以鼻,态度也非常冷漠。而先生建设铁路的夙愿,在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终于初步达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万公里,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5万公里。在最初的铁路设计构想中,先生描绘了三条铁路主干线。其一由广州经广西、云南、四川进入西藏,绕到天山之南;其二由上海经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到伊犁;其三由秦皇岛绕辽东折入蒙古,直穿外蒙到达乌梁海。“这幅地图包括西藏、蒙古和中国西部最边远的地区。孙煞费苦心地用毛笔在各省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图上画了许多线条。他用双线标出从上海到广东沿海岸方向的铁路线,方向一转,铁路线越过崇山峻岭直抵拉萨,然后穿过西部直抵边界,又蜿蜒曲折地进入新疆,到达蒙古!他画的另一条铁路线是从上海经四川到达西藏。还有一条经戈壁滩的边缘抵达蒙古。他还画了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的许多线。无数细线遍布各省,经过孙加工过的地图成了一幅怪诞的中国智力游戏拼图。澳大利亚记者端纳不以为然的外国记者对此嘲笑,“老天爷!一条从云南到拉萨的铁路要花多少钱呢?这条铁路究竟有什么用?除非要举办到世界屋脊去的夏季旅游……”但100年后,我们不但完成了先生的构想,而且将三大铁路主干线进一步优化,变成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系统,到2025年,中国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将达到3.8万公里,比现在差不多要翻一倍,并形成“八纵八横”的高铁网。届时,我国的沿海、内地和边疆,都会紧密相连。三个世界级大港,三个经济区孙中山先生设想在中国开发三个世界级大港,分别取名为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南方大港。孙中山先生还设想,要以这三个世界级大港为龙头,将中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带:北方的环渤海经济区、华中的长三角经济区、华南的珠三角经济区,集中力量优先发展。这一构想完全符合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的基本经济模式。改革开放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已经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中心。2016年,三大城市群GDP全国占比达到39%。先生还深刻的认识到,自然条件和资源的复杂性和不均衡性,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北方多山,南方多水,山西产煤,直隶产盐,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文化和价值观念也有差异。”“所以中国的经济必然是非均衡经济,必然有先后。”当三大经济区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后,必须要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资源互补,共同发展。这样的梯度发展战略,也是我党的经济发展思路由非均衡的区域发展模式过渡到均衡模式。现在我们的新蓝图是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以超4.5万亿元的经济总量,成为继三大城市群后经济增长第四极,武汉和成都GDP均破万亿,跻身全球GDP万亿俱乐部之列。西部地区竞争力继续得到提升,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呈缩小趋势。至于先生三大港口的设想,早就被后人超越。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前10名的港口中,中国港口已经占有7席。上海、深圳、宁波、香港、青岛、广州、天津俱已成为超级巨港。地球上近四分之一贸易额要在中国产生,每年动辄以计的货物要进出这个国家。此外,关于三峡工程的最初设想,也是先生提出来的。那时候先生的目光就已经投向水能资源非常充沛的长江上游川江地区。“改良此上流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在一次高校演讲中,先生说出了自己的“三峡梦”:像扬子江上游夔峡的水力,更是很大。有人考察由宜昌至万县一带的水力,可以发生三千余万匹马力的电力,像这样大的电力,比现在各国所发生的电力都要大得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三峡大坝1995年开工,2006年5月竣工,历时12年完成。经历了命途多舛三峡工程之后,在新世纪,中国陆续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乌江建设了成规模阶梯开发的大型水利枢纽,在工程难度上甚至不输于三峡。↑资料图先生还提到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四方面的建设。以及铁矿、煤矿、油矿、铜矿及特种矿的开采冶炼等等,希望各种资源都能“物尽其用”。如今,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出中占比达到近1/4;全球近80%的空调、70%的手机以及60%的鞋类都是“中国制造”;我们的钢产量和质量都达到了世界第一……呃,就是三四线房子建的多了点,库存有点高= =。图片来源:https://wenku.baidu.com/view/e8cebaf45a9b5.html遥望100年前,中国满目疮痍,先后经历了军阀混战、外敌入侵、一穷二白的年代,直到改革开放后,先生的蓝图才一一被后人实现。有人说,为什么中国一定要强大呢?因为中国的命运太曲折,太坎坷。我们不强大,恐怕连跪的资格都没有。去年11月11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习**发表了重要讲话:“在旧中国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孙中山先生的这些宏大构想是难以实现的。今天,在中国**党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下,孙中山先生当年描绘的这个蓝图早已实现,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祖国大地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神舟遨太空,国防更坚强。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从贫穷到富饶,从虚弱到强盛,从百废待兴到繁荣富强,这盛世,如先生所愿!后记:过去的一个多月,是电商大战,是剁手党的狂欢。如今世人只知道双十一,但忘了,双十一过后的一天,是孙中山先生的诞辰。不做道德绑架,谨以此文纪念先生。友情推荐ETF观察(微信号:topetf)很多人嘴边都挂着一句话“赚了指数不赚钱”,既然这样不如直接,又赚指数又赚钱呢!。关注ETF观察,学习最好的投基知识。微信号:topetf。漫步我们是一群爱好者!长按下面二维码,即可直接关注我们!《把任大炮秒成渣!100多年前他对中国城市格局的预言,一一应验!》 精选二中国三大经济圈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湾经济圈。其中,环渤海经济圈主要是京津冀都市圈,而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本期专题为您比较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这三个经济圈的发展情况。中国三大经济圈基本情况珠三角经济圈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流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是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行政区类别:地区、都市圈、城市群所属地区:中国华南面积:5.6万平方公里城市经济圈: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肇庆市、江门市、中山市和东莞市、汕尾深汕区。地位: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方言:粤语、客家语、福佬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长三角经济圈地理位置: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行政区类别:经济区所属地区:华东地区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城市经济圈:是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下的30个城市。地位: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方言:吴语、江淮官话、中原官话、闽南语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环渤海经济圈地理位置: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环绕着渤海全部的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行政区类别:经济合作区域所属地区:中国华北,环渤海地区面积:51.8万平方公里城市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区是一个复合的经济区,由三个次级的经济区组成,即京津冀圈、山东半岛圈和辽宁半岛圈。地位:中国北部沿海的,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方言:胶辽官话、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珠三角VS长三角VS京津冀一、产业结构【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由加工贸易导引,多以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近些年高新技术产品增速快,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长三角】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强力引领“长三角”经济快速增长。“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均呈现出明显的“二、三、一”特征。【京津冀】以重化工--资本密集型为主,是中国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二、竞争力【珠三角】制度竞争力最高。广东步入是改革开放之“先河”,一批新城市随之而兴;港澳回归,“一国两制”的制度,推进了城市化进程。【长三角】区位竞争力最高。以上海为核心,城市化水平整体较高。通过高新技术,打造世界性的新型制造业基地。【京津冀】聚集竞争力最高。得益于现有体制下全国资源向都城的集中,以首都特有的**文化为背景。这一地区传统的重化矿冶工业与水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三、动力机制【珠三角】外资推动型。吸引外资的绝对领先地位,外资主要来自香港、东南亚以及海外的华资。【长三角】民资主导型。较早诞生以集体和私营经济为主体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京津冀】国资主导型。传统计划体制的惯性影响较大,尽管近些年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但国有经济比重仍相对较高。但也要看到,该地区民资和外资的增势趋强。四、增长源泉【珠三角】出口拉动型。大量吸引境外,迅速成为中国经济国际化或外向化程度最高的地区。【长三角】投资拉动型。跨国资本正大举向长三角地区转移,朝着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大中心迈进。【京津冀】内需拉动型。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较大、较为发达和成熟的现代物流中心和消费市场区之一。外向化程度不如珠三角和长三角,但该地区对外开放呈现加快势头。五、科技【珠三角】信息产业占了重要比重。在这个全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带里,集中了6个国家级、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软件园,12个国家“863”成果转化基地,以及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IC设计产业化基地。【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居全国领先地位。以微电子、光纤通信、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居全国领先地位。【京津冀】雄厚的科技力量,高科技产业集中在研发上。尤其北京拥有6l所高校,全国1/3科研的机构,技术人员密度全国之最。六、发展特色【珠三角】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长三角】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徵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京津冀】形成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密集区和大型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相对于珠三角和长三角明显落后;开始全力构建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新平台,建立“”的区域协调和合作新机制。七、面临的挑战【珠三角】随着改革能量的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的逐渐消失,出现外资转移、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缓的不利局面。【长三角】与经济协作相配套的制度安排是难点;在区域内行政壁垒作用下,各地之间争资源、争项目、争资金、重复建设,无序竞争问题将难以避免,影响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京津冀】在三大城市群中,经济实力相对弱一些,经济联系与协作程度最低。区域行政壁垒、分工协作的体制障碍较严重,区域经济整体呈现为北京一枝独秀向京津双头并进转变的格局。八、其他方面【综合经济实力】从国内生产总值角度看,长三角最高,远远超过珠三角和京津冀。从人均GDP角度来看,珠三角实力最强,长三角与京津冀相差不大。【人口城镇化】京津冀地区500万~80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1个(石家庄),而珠三角有2个(东莞、佛山),长三角有5个(苏州、杭州、南京、温州、宁波)。京津冀地区的超级城市与次级城市之比是2:1,珠三角是1:1,而长三角是2:5。同是经济圈,差距怎么就这么大?交通物流一体化落后京津冀的交通一体化还远远未形成。而在长三角地区,从上海出发到周边各方向的县级市都有动车直达,3小时经济圈辐射效应明显。在珠三角,从广深出发到周边各市的高速公路也是四通八达。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实力从北向南依次递升,与改革开放所释放的能量成正比。总的来说,这三大经济圈的发展寄着我们振兴中华的使命,也承载者我们国富民强的期望。《把任大炮秒成渣!100多年前他对中国城市格局的预言,一一应验!》 精选三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12日在重庆指出,中国“十三五”期间,将加速发展一批中心城市,承担全国性的功能,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节点。杨伟民是在当日举行的智库重庆上解读“十三五”规划建议时作出的上述表述。杨伟民认为,中国出现世界上少有的特大型城市原因之一就是面向全国的服务性功能过度集中在一两个城市。他以北京为例说,北京城市病问题的根源是集中了太多非首都功能,若把企业总部、医疗高地、最高学府等功能转移,自身城市病解决的同时也能促进其他地区发展。杨伟民表示,中国要解决北京这样特大城市存在的城市病,需要再有十个类似北京这样的中心城市才行。中心城市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核心载体,也是服务周边的主力军。小城市产业链不完整,对行业没有集聚效益,无法形成竞争优势,不能够带动区域发展。因此要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拓展中心城市发展空间,在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要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功能。”杨伟民解读说,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发展空间趋于饱和,新的中心城市重点将在东北、中原、成渝等几大城市群培育和发展,再造若干个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形成经济增长新节点。杨伟民说,中心城市未来要想形成竞争力和集聚效应,必须要布局完整的产业链,中国将加快培育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等城市群, 依托区域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加强城镇之间的要素流动和功能联系,促进产业协作、功能互补,形成支撑和带动经济发展的重点经济区。延伸阅读中国将分三类打造20个城市群 国家级新增2个《经济参考报》报道,我国城市群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近日获悉,作为城市群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的城市群范围和战略定位专题研究报告将于本月完成。在此基础上,国家发改委将编制跨省区城市群规划,并于今年年底前报送国务院审定。据权威人士透露,城市群规划已进入正式编制阶段,初步从重点培育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作用区的角度出发,确定打造20个城市群。包括5个国家级城市群、9个区域性城市群和6个地区性城市群。其中,重点建设5大国家级城市群,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5大城市群。(注:目前已经确定为国家级城市群的仅为前面三个)稳步建设9大区域性城市群(国家二级城市群),包括哈长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市群9大城市群。引导培育6大新的地区性城市群,包括呼包鄂榆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兰西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截至目前,包括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规划编制的地方层面前期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国家相关部委将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确定这三个城市群的发展目标、开发方向、空间结构,以及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分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协同发展体制机制等。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1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城市群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较为严重的“简单均衡”或“一城独大”现象。此外,从人口发展的角度看,城市群的失业人口数量逐年上升,优质人口资源配置不均问题日益严重。而且,资源与环境压力逐年加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点击下方图片,长安识别二维码,关注“蚂蚁”,开始新生活!戳“阅读原文”,即可注册投资,现在注册更有超级大哦!《把任大炮秒成渣!100多年前他对中国城市格局的预言,一一应验!》 精选四万众期待!11月初,据媒体综合报道:广东省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黄锻炼日前在香港出席一场推介会时透露,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已基本定稿,准备报国务院审批,争取年底公布。是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重点打造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国际金融航运和国际贸易中心。只要你能颠覆世界,世界也将为之倾倒。如果问我,粤港澳大湾区承载着什么?意味着什么?那么,我的回答是:正如90年代承载改革开放试点重任,这一次,粤港澳湾区城市就是处在“政策风口”。发展大湾区经济已是世界经济强国的“标配”,如世界知名的三大湾区经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与东京湾区,均凸显了美国和日本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力,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也彰显出中国经济实力和国力逐步踏入“大而渐强”的阶段。在机遇的垂青和时间的加持下,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令外界有诸多的遐想和愿景。8月份,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正会同粤港澳三地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广泛听取粤港澳三地**、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尽快按程序上报。受这个消息的刺激,里的“”,当天一度涨幅居前。“一路一带”战略上升为“国家级”的三大规划之一,而粤港澳湾区则是“一带一路”战略最重要的关键节点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之所以“亮眼”,是因为这里集中了中国三大“一线城市”,是市场经济机制最完善的区域,也是当前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谈到“一线城市”,大家公认的说法是北上广深,如果算上港澳台,香港肯定入选,而台北的综合实力有被杭州、成都全面超越的迹象。5大一线城市,3个汇聚于珠江口100多公里的距离内,这不仅是中国的城市奇观,在世界上也非常罕见。一、粤港澳大湾区价值几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GDP总量已经达到1.2以上,已经是人口和经济体量最大的湾区经济之一。1、深圳前海未来极有望承接香港金融中心职能及深圳CBD功能的地位,地位并不亚于陆家嘴。2、与同等战略地位的京津冀、长三角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有一个重要特征是没有明显的核心城市,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没有“一极独大”的区域龙头,经济结构最健康。**中心——广州、创新及金融中心——深圳;环绕一圈强三线城市,经济各有特色、互不相让;除了港澳外有南沙及前海两大自有贸易区;同时有三个世界级大港:南沙港、盐田、香港;三大机场.....3、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出现了大都市圈化的雏形,建成区连成一片,深圳周边的东莞、惠州、珠海房价已经得到反映。粤港澳湾区的未来,极可能类似于旧金山湾区的发展趋势,分工明确,产业全面开花。4、十二五规划-十三五期间,粤港澳湾区的轨交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南北两端的深圳到广州只需要半小时,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对世界级技术难题5年的攻关,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实现全线贯通,这也意味着珠海连接线全线贯通。2018年全线通车后,珠海至香港陆路通行时间将由3小时变成半小时。港珠澳大桥在珠江口形成了连接深港、广佛和珠澳三大经济圈的闭合快速路网,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重要骨架,充分打开了大湾区发展的想象空间。5、粤港澳大湾区移民基因、束缚最少,超强民营经济总部聚集,创新能力最强。旧金山及洛杉矶市美国移民流入的首选区域,使得持续,相对于美国传统经济重心东北部,当地经济保持长久的活力。旧金山地区也是美国创新和创投之都,距离旧金山市区往南60公里的硅谷,有着美国最大的科技公司总部群(苹果、FB、英特尔等)。相对而言,粤港澳湾区具也是中国省外移民人数最多的地区。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看,广东省也已经成为人口第一大省。粤港澳地区也集中了中国最著名的科技公司,包括腾讯、华为、中兴、网易等。以深圳为代表的移民城市造就了中国市值最大的民营经济巨头,深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居中国大陆各城市首位,作为中国版的硅谷并不为过。二、谁才是大boss?一个经济区,必然有龙头。按照目前的规划编制方式——“粤港澳三大省级单位协商,上报中央确定”,则龙头必然是香港。三大城市的排序,也必然是香港、广州和深圳。第二个层面,则很有可能是佛山、东莞、澳门、珠海。其他4个城市(惠州、肇庆、中山、江门),则居第三层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看一个表格,里面展示的是大湾区11个城市的资金总量(本各项存款余额)和国民生产增值(GDP),数据截至2016年末的。我始终认为,资金总量是更重要的单项指标,而且更真实。至于GDP,则比较水,只能参考。粤港澳大湾区11城市主要经济指标:注:上述数据截至2016年末,来自各地统计局从上述指标可以看出,香港、深圳、广州汇聚的资金总量位居前三,而且差距明显。香港几乎相当于“深圳+广州”,而深圳则超过了“广州+佛山+肇庆”。为了大家便于理解,我提供一下其他城市的数据:北京截至2016年末是13.8万亿元,上海是11.1万亿元。在资金总量上,仅次于广州的内地城市是杭州,总量大概是3.34万亿(台北大概是这个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港深穗三大城市汇聚的资金总量的,分别位居第三、第四、第五。我们可以发现,从汇聚资金总量角度看,大湾区的东岸远远超过西岸。如果把大湾区看做一个大写的字母“A”,则右下角的“香港+深圳”明显重于顶端的广州,更远远超过左下角的“珠海+澳门”。粤港澳大湾区的面积是5.65万平方公里,香港的面积是1104平方公里,深圳是1997平方公里。由于“香港+深圳”的面积还不到广州的一半(也不到上海、天津的一半),所以港深事实上可以看做一个城市。通过简单计算我们就发现,大湾区一共汇聚了26.35万亿的资金,但在广深这个狭窄区域里(占大湾区面积的5.5%)汇聚了大湾区63%的资金。很显然,“港深”是大湾区绝对的中心。另外两项指标也支持了这一点:第一,在刚刚公布的“”名单里,深圳汇聚了7个世界500强总部(平安、华为、招行、万科、恒大、正威、腾讯),香港汇聚了6个(华润、联想、来宝、友邦、怡和、长和),广州2个(广州汽车、南方电网),佛山2个(碧桂园、美的)。第二,深圳和香港都有世界级的,其、、数量和金额,都位居世界前列。其中香港,还是全球公认的四中心之一。此外,香港和深圳都是航运中心、物流中心。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五和第三。(上海第一,新加坡第二,“宁波+舟山”第四)三、深圳正在赶超香港?!北京和上海已经超过了香港。下一个真正超过香港的,将是深圳。这不仅仅是指GDP,那玩意充满了水分,意义不大。主要看的是:第一,资金竞争力;第二,人口竞争力;第三,科技竞争力。2000年末的时候,香港汇聚的资金总量是3.69万亿,广州是0.62万亿,深圳是0.32万亿。当时香港是广州的6倍、深圳的12倍。但16年下来,到了2016年末,香港只有深圳的1.55倍,而深圳反超了广州。今年上半年,深圳“资金总量”的增速超过10%,是“北上港深广”五大一线城市里增速最快的。深圳的PCT国际专利数量,已经连续16年全国第一,而且基本上占全国一半,远远超过香港。此外,如果你研究一下那份进入2017年世界500强的企业名单就会发现——广州的恒大,刚刚把总部迁到深圳;而“香港的华润”,也在把总部的很多部门迁往深圳。未来华润在香港,只会保留一个象征性的总部。至于联想,那本来就不是香港的企业,是北京的。而李嘉诚的“长和”注册地已经搬离香港,整个家族也在淡出。所以,用不了几年,香港的世界500强总部数量将跟深圳差一大截,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事实上,深圳拥有的500强总部,已经相当于印度;深圳获得PCT专利的数量,也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目前深圳和香港之间建立了两个合作区:在前海,是香港向深圳传授金融开放和管理经验;未来在河套地区,将是深圳带着香港一起搞高科技。四、最值得期待的“大湾区”项目由于上海和上海自贸区的存在,金融上的开放很难率先在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是前海)取得重大突破。所以,未来最值得期待的大湾区项目,恐怕还是基建方面的。港珠澳大桥已经基本上建成,所以在粤港、粤澳、港澳之间,大项目不多了。也就是香港高铁,以及修建连接深圳机场到香港机场的海底通道。意义更为重大,并将影响到格局和的项目,恐怕主要在内地城市之间。而大湾区最值得期待、最有价值的项目,大多都围绕着深圳和临深城市之间。比如深中通道、深中地铁,以及深圳和东莞、惠州之间的城际铁路、地铁等等。为什么这样说?原因很简单,香港澳门和内地之间受制于一国两制,其海关有阻断人流、资金流的重要作用。基础设施再便利,很多要素也无法流动。但广州、深圳这两个大城市,跟周边城市是无障碍流动的。相比广州,深圳面积更小,只有广州的三分之一不到。此外深圳汇聚的经济动能(以“资金总量”为标准)是广州的大约1.4倍,自己面积太小无法承载,只能外溢。在这个过程中,东莞、惠州和中山都将显著受益。事实上,在这些城市新房上,60%都是深圳客在买。广州总量偏小,面积偏大,能外溢的因素不多。所以,即便周边城市跟广州实现更加便捷的互联互通,恐怕还是被“吸走资源”的机会更多一些。五、谁是最大受益者?粤港澳大湾区,将给所有的区内城市都带来红利,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哪个城市获得的机会更大?接下来就来排个序。粤港澳大湾区实际上是珠三角的升级版,这个版本并非是简单地扩大面积,而是从各城市的产业、功能、定位、资源出发,通过统筹规划、临近融合、鼓励合作等方式,使得大湾区内部城市间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达到 1+12 的效果。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是重要的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心;深圳是国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航运中心(深圳集装箱吞吐量超过了香港和广州);广州是贸易中心、区域的文化、医疗、物流中心。广州处在珠江口A字形尖上,深圳和香港都处在珠江口东岸,从大格局来看,广州→东莞→深圳→香港是大湾区中轴线。个人认为,11 个城市中最受益的是东莞。中国5大一线城市,3个在珠江口。能夹在三大一线城市之间的,只有东莞。所以东莞是左右逢源的城市。其西部区域(比如虎门),正好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黄金轴线上,这个轴线从香港开始,途径蛇口半岛——前后海——宝安中心区——深圳机场——虎门,最终抵达广州南沙、广州市区。而东莞的西部,恰恰在黄金轴线的中间位置。另外,东莞是制造业中心,地缘优势明显,且营商成本相比于香港、深圳和广州低很多,相比于其他城市有承接三个大哥产业转移的基础优势和距离优势,未来东莞很有可能成长为粤港澳大湾区仅次于港深广,领航第二层次城市。有人会问,为何在珠三角版本中,东莞没能够拥有这样的机遇?其实大家心里或多或少知道些,在大湾区之前,广州、深圳与香港暗暗较劲、互相,竞争多于合作,广东省还将珠三角九城划为了三个小圈:深莞惠、珠中江、广佛肇。三个小圈之间相互竞争,因此东莞的地理优势虽然相比佛山优越,但 GDP 和资金总量一直被佛山压着一头。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到来,更有利于东莞一展拳脚。广州资源重心南移(南沙自贸区)能让东莞享受到更多来自广州的外溢资源,深圳部分产业已经转移到了东莞,包括华为终端总部迁到松山湖,后续还将有。香港的部分低端产业迁出地,东莞也会是首选。因此,东莞未来将继续承担制造业中心的功能,除此之外还将分担来自深圳的部分创新中心任务。广州、惠州是第二受益者。在香港、深圳、广州第一层次中的三个城市中,不得不承认广州的综合实力相对弱一些。衡量超级大城市综合实力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是金融与科创。金融排序:香港、深圳、广州;科创排序:深圳、香港、广州。广州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而广州的东进、南下极具战略眼光,广州看到了,珠三角的地理中心在广州,但经济核心是香港和深圳。广州连续10多年坚持不懈发展南沙,占据了珠三角核心区,拉近了跟深圳、香港的距离。而深圳这些年也西进,而且沿着珠三角黄金轴线北上(机场北片区,规划了全球最大会展中心)。于是,广州、深圳一个南下一个北上,大家最终在南沙到深圳机场北一带实现“会师”。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深圳和广州原来是对视、竞争、远离的关系,现在是临近、融合、合作的关系。过去与深圳的挤兑、远离关系将得到彻底改观,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再加上广州的医疗、教育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顶层设计中,广州将继续承担大湾区的物流、教育、医疗中心功能。惠州则主要受益于深莞惠都市圈。它正在建设地铁 1 号线,将与深圳地铁 14 号线对接,预计未来将有 5 条地铁分别于深圳轨道交通对接。将承担深圳的人口、产业转移职责,惠州还有大亚湾优质海景资源,未来可以承担大湾区度假旅游胜地。然后是深圳、香港。香港与深圳,一衣带水。资金总量之和近 16 万亿元,实际管控总人口 3000 多万,这两项均超越了北京、上海。两城是粤港澳大湾区名副其实的金融中心,深圳还拥有强大的科创能力,香港则拥有先进的高等教育、医疗机构,在大湾区融合、临近与合作的原则下,香港与深圳互通有无、齐头并进,深圳可以点燃香港的经济发展势头,香港则可以补齐深圳的高等教育、医疗短板,使得香港与深圳真正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届时,提到北上深时,深圳底气将会更足。香港、深圳自身能力不多壮大,与此同时还需要向外,也就是向大湾区其他城市输送能量、资源、产业,因此受益程度相对来说要比东莞、广州、惠州略弱一些。在顶层设计中,深圳估计会定位为金融、科创、航运中心;香港应该是金融、贸易、教育、医疗、航运中心。再就是珠海、佛山、中山、澳门。珠海、佛山和中山属于第三层次城市,营山成本相比于东莞还要低上许多,未来也是承接香港、深圳、广州产业好地方。珠海临近澳门,港珠澳大桥预计今年年底将通车,相比于东莞,在承接香港部分产业市地理优势更明显,毕竟可以通过港珠澳大桥直达。佛山,一直与广州号称广佛同城,目前是珠三角综合实力排在第三的城市,一直都是广东地区制造业中心,主要产业有陶瓷、家电、纺织服装、家居制品、塑料制品等,在大湾区时代,佛山一方面继续承担广州产业转移的责任,另一方面将对自身产业结构进行深度革新,又制造向创造转变。中山则寄托于深中通道。深中通道的意义不是简单的方便了中山与深圳的交流,而是着眼于整个珠江西岸,大幅度缩减了湛江、茂名、阳江、江门、澳门和珠海到深圳的时间。中山的地位也会因这条通道而变得不一样。澳门由于是特别行政区,因此在行政级别上是与香港、深圳、广州同一层次,在综合实力上则和珠佛中同一层次。澳门主要产业是博彩和旅游,未来或将承担大湾区娱乐、消费中心功能。最后是肇庆、江门。肇庆和江门在 11 个城市中,属于第四层次。肇庆过去一些年,人口处于流失状态,江门人口滞涨,几乎没有竞争力。尽管是珠三角城市群中的成员,但九个城市内部抢夺资源,城市与城市之间竞争、挤兑多于合作,肇庆、江门毫无争夺的力量。大湾区时代,强调城市之间融合,内地与港澳之间深化合作,优化升级产业并展开集群式发展。肇庆与江门,必然能够在相互融合与深化合作中获得政策、经济等资源的支持,从而改善自身基础设施建设,人口流失与滞涨的现象也将得到扭转。江门发挥衔接粤西与珠三角的功能,肇庆承担起大湾区通往大西南地区的通道的使命。 诚信 专业 透明年化收益 5%—7%1—12个月 投资灵活APP:迈信金融迈信金融官网网址:www.my***bank.com理财热线:400-022-6685《把任大炮秒成渣!100多年前他对中国城市格局的预言,一一应验!》 精选五本文内容整理自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博士5月16日在2017年东方证券年度策略会上主题演讲。今天会议主题是“从延安到雄安”,非常契合当下中国的发展需要,延安是“农村包围城市,建立新中国”的象征;雄安则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信号。城镇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只有城镇化才能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未来我们国家城镇化道路何去何从?为什么有的城市会胜利,有的会失败?在这儿主要和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城市的胜利和失败分别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胜利或者失败?交通产业空间协同与否?第三,未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上,应该做好什么?投资上应该关注什么?一、何为大城市的胜利和失败?如何看待中国大城市的胜利和失败,关键是三个方面:第一,大城市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也就是与中央商务区CBD的关系;第二,大城市和新区发展的关系。第三,大城市和城市群的关系。关于一线城市,以前叫“北、上、广、深”,最近这两年社会上热议的是,未来叫“北、上、深、杭”还是“北、上、深、成”。广州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对广州这样的一线大城市,找它发展面临的问题,不是找制造业,而应该找以金融产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出现了什么问题?广州提出发展天河CBD是华南地区发展水平最高、配套设施最全、辐射能力最强的、国际影响力最大的世界级平台。广州天河CBD与深圳福田、上海陆家嘴、北京国贸CBD和金融街哪个更容易成功?广州机场在北边,老城在中间,东边是CBD,广州这些年的发展,从人口的变化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规律,二环里边,是传统的中心,在2000年每平方公里2.4万人,到2005年达到2.9万人,到2010年达到3.4万人。本来是通过CBD把原来生产性服务业的东西要集聚到天河CBD,但从看人口的变化,证明了这个集聚不是很成功。再看深圳城市中心的变化。最早是罗湖,后来华强北,现在是福田CBD,机场在宝安;北京传统的城市中心在二环里“东单、西单、前门“,机场在东北角,中间是国贸为代表的CBD。北京无疑集聚了全国绝大部多数的世界500强、国企500强、上市公司500强和民企500强,但这些企业在北京空间上都是在哪布局的?在南二环以南一家都没有,98.5%以上在长安街以北,主要布局与机场高速公路走廊和五环、四环、三环、二环的国贸CBD、金融街、中关村和亚运村等地区;而上海的空间布局,最西边是虹桥机场,向东依次为人民广场的传统城市中心,再次是陆家嘴的CBD,最东侧是浦东国际机场,无疑这是上海最具价值的经济要素集聚走廊。首先看CBD。CBD是一个大城市的“大脑”,是从事城市最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部分,它存在于大城市但服务于全国甚至全球的,所以对机场的需求度非常高。这个产业在空间上的选址,应该是处于传统中心城市与机场的中间区位,其组织效率是最高的。显然我们可以看到,广州的产业和空间的关系出了问题。而这一块,也进一步影响了广州创新产业的发展。因为没有我们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我们二产、一产产业创新那是谈不上的。再来看某新区的CBD,其目标是做中国的曼哈顿,今天却被外媒评价为世界上最大的鬼城,因为其东边是港口,西北边是经济开发区,西南边是工业开发区,显然这是一个工业生产的区位,不是一个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区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挑战无疑是世界级的。再看新区。为什么有的新区发展的渐入佳境,有的却困难重重?首先看某市湘江新区。从最早的河西新区到大河西先导区,再到今天国家级新区,地方**基础设施投资已经过万亿元,但市场化的跟进热度明显不够,截止到2016年10月份,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6家,包括中粮、可口可乐、沃尔玛、恒大、夏普、国电等制造型企业。这和新区追求的服务业主导目标是不相符的。而在其对面的城市:郑州。郑东新区曾经被说是唱“空城计”的一个新区,但郑州新区2015年建成区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115万,金融企业247家,金融产业增加值达到110亿,财政收入185亿,税收165亿。这完全是两个方向上的两个新区,为什么郑东新区会取得这样的成绩,湘江新区会是那样一个情况?显然,郑东新区跟这个地区的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和市场的空间区位高度趋同。而长沙的市场区位,在长沙的东南角,但湘江新区放到了相反的方向。显然这个区对长沙未来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无疑郑东新区是未来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新区。第三,再看城市群。从全球城市发展规律讲,一个国家要走向成功,要靠城镇化和城市群。如果我国选一个对标国家就是美国,美国的人口和经济等要素主要集聚以芝加哥、纽约、洛杉矶为代表的几个大城市的城市群里。我国经过过去短短30年的发展,也能看到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已经呈现出这个态势了。只是城市群的发展上,跟世界国家成功的地区相比,有比较大差距,成功城市群的基本特征,就是人口、产业、资本等经济要素高度集聚,产业分工特征非常明显,空间发展阶段特征是城市到都市区到城市群,有发达的市场协同机制,还有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发达的国际航运体系做支撑,发达的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城市群多层次轨道网。但我国中心城市功能过度集聚,城市群内产业结构同质化、效益低下,过去传统的土地城镇化的模式依然在冲击着我们,城市群的协同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在经济上,反映很明显,一亩三分地思维非常突出,城际交通网络滞后于城市发展需求。所以在国家新常态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京津冀协同作为国家三大发展战略之一,***特别明确要求,要交通一体化先行,产业一体化作为突破口,城市群一体化作为空间载体,此外还有生态环境、市场交易的一体化。张高丽副**日前在雄安新区的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重点推进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交通、产业和空间发展是各自为战,还是要找到他们的协同关系?从CBD的案例到新区案例到城市群的案例,我们都面临“交通、生态、产业”如何协同发展的问题,如何回答好这个问题?那就是我国前30年发展的根本和未来30年何去何从。因为前30年我们是靠土地、劳动力、环境成本三个成本的优势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但未来,土地、劳动力、环境成本必定要上升,这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面临着物流能源成本高、市场交易成本高、服务业成本高等问题。再看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全球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在中低端要素上,我国跟东南亚国家相比,没有任何竞争力;在高端要素竞争上,我国跟日韩欧美国家比,也没有竞争力。特别是这次美国特朗普上来,通过来一系列减税措施,这是美国在全球市场和中国抢人、抢钱、抢业。*****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在新一轮的全球竞争中,我们时刻要有抢跑意识。那未来产城协同之路,如何真正协同起来?基于不同的经济条件和不同的交通运输条件下,人口在空间上的迁移、产业在空间上的变迁,这两股力量将来是重塑一个国家城镇空间的两股基础性力量。未来重大的投资,需要认识和顺应这个规律。二、胜利或者失败的原因:交通、产业、空间协同与否先看看临沂如何从革命老区走进工业化的道路,工业城市的里尔如何华丽转身为服务业主导的城市。临沂是原来山东省很落后的一个革命老区,是怎么走出来的。每一个城市通常都有长途汽车站或者火车站,一般在其附近有一个小的批发市场。临沂也有,但是怎么做成江北地区的最大的集散贸易地的?它很好地借助了京沪高速公路的修建,从济南到临沂直接进入上海,这个点在高速公路网络上正好处于北京、上海的中间点,在临沂的规划图纸上,全国就三个大城市,这边上海,那边北京,中间是临沂。同时配套了大量的产业,向这附近集聚。临沂很好的借助这个设施,实现了从革命老区、农业老区向工业化的转变。里尔是过去的工业名城,传统的工业城市中,里尔刚好位于伦敦、巴黎、布鲁塞尔三个首都之间的中间点,伴随着新的高速铁路的建设,它打造了服务于海峡大区的商务中心。结合高铁的建设,将资源和产业很好地集聚到这儿,帮助里尔实现了从传统的工业城市升级为服务业为主导的城市。从18世纪码头城市、港口城市,到19世纪的车站城市,再到21世纪的交通枢纽城市,历史发展轨迹告诉我们,产业升级、城市演进和交通系统是相伴而生、相伴而行的。未来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关键是全要素生产率,其很重要的体现在我们产业、空间的组织效率上。产业、交通和空间,有什么基本规律?传统的经济地理学告诉我们,农业在空间上的布局,是沿着铁路、河流和城市展开的,距离城市距离越近,附加值更高;工业在空间布局方面,交通区位决定了工业区位的基本格局,产业集聚和劳动力集聚带来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偏移;商业、服务业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点,市场原则适合低等级中心地,比如理发店和菜市场,行政原则适合中等级中心地,那就是医疗、教育这些产业,按行政区划来配置,交通原则适合高等级中心地,就是CBD、大型的商贸中心。有些**宣称把批发市场疏解了,并作为**成绩,但批发市场是是阿里巴巴和电商把它消灭了,简单的传统商品交换的空间,完全可以通过网上解决。其实**真正应该主导的,是教育、医疗代表的公共服务业的空间调整,其它类型的产业很难靠是**那只看得见的手去调整的。上述模型告诉我们,产业在空间布局和交通系统之间是有紧密关系的。再进一步看,传统***在建立的***模型之前,通常会构建假设条件,通过假设条件建立数学分析模型,假设产业在空间上是匀质分布的、不会因为集聚带来报酬递增,是完全竞争的。所以我们今天使用的***预测模型都是线性模型。在全球化和国际贸易一体化的情况下,产业的空间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产业在空间上体现为高度集聚,集聚后首先是基础设施的共享,可以**降低成本,其次可以不断细分,产业之间合作加强,市场经济第一个特征,就是分工经济,恰恰是因为分工带来了社会巨大的进步,这个是产业链条之间的匹配效应;第三知识信息环节从制造业环节分离出来,集聚在一起,会产生化学效应,传统的工业时代,我一个产品给你,我就没了,但对信息经济来讲,我有一个思想给你,我没有少,你有思想给我,你也没有少,我们每个人有了两个思想,不同的思想交流过程中,会产生第三、第四个思想,这就是今天信息经济区别于传统工业经济的强大所在,这就是产业知识信息环节的化学效应。因为“基础设施共享、产业链条匹配和知识信息化学”三大效应,形成了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后带来的极大的报酬递增,并且在城市空间上形成了垄断性的空间,也可以说是专业化的生产空间。这样看来,社会经济一旦发展进入这个态势,它的增长一定是非线性的。今天唯一能预测准的就是预测是不准的。未来不是预测出来的,是创造出来的。要创造好未来,不能再拿接棒球的线性思维接高度发展中一系列不确定的飘忽不定的气球。所以未来在投资、城市发展中,应该充分重视产业空间集聚所具有的共享、匹配、学习效应。包括现在很热的特色小镇,哪个不是符合这三个特征的?不具有着三大效应的产业空间,在区域一体化的竞争和合作中,很难取得成功。产业集聚、报酬递增、运输成本之间,是有紧密关系的。按新空间***家的追求,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微观***的模型,解决这个问题,但实际对我们做重大判断来讲,不需要做得特别精确化,而是解决一个正确判断就行了。所以采取了一种变动的方法考虑,产业和交通之间定性的关系。按照和运输成本之间的对应产业,大概可以分成三种关系:第一种产业是资源能源型的产业,这类产业的基本特点,运输成本通常占生产成本的比例达到30%以上,所以需要低成本的运输方式,就是港口、水运、货运铁路,我们国家的钢铁化工代表着资源能源产业,基本就是沿海沿江。在别的地区布局这类产业,是没有竞争力的。第二就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它以资本为代表的产品快速流通,流通的效率越高,资本利润率越高。对产品要求能快速实现从工厂门口到客户门口,能实现门到门运输的,就是汽车、公路运输。所以我们国家这么多地方搞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哪个不是在高速公路沿线布局?到现在为止,这些园区、新区搞得成功的,没有一个不是在沿线布局的。有***家统计过,长三角上海到南京300公里长的沪宁高速公路两侧20公里空间中,集中了上海市和江苏省工业制造产值的60%以上。第三类就是信息密集型产业,需要信息快速流通。但对信息经济来讲,仅仅有信息的快速流通是不够的,因为对信息产业来讲,人和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没有哪种方式能取代,无论是今天的互联网,电视电话会议,VR技术。因为对信息来讲,我们面对面交流,语言交流部分只占信息交换量的不到50%,大量的信息是靠我们面对面之后双方的眼神、肢体语言甚至情绪、气场的相互影响。这些东西没有哪种科学技术能取代,你不知道下一分钟情绪是什么样。信息的载体就是人,更要快速流通。所以它对应的就是航空和高铁。广州的产业为什么发展得不如北京、上海、深圳?因为它关系已经错配了。简单总结一下,制造业向成本洼地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向要素高地集聚。某新区的“曼哈顿”是一个成本洼地的区位,不是一个要素高地的区位。随着交通网络、互联网的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范围和距离**延伸,但是它的空间接近性变得更有价值。有了产业交通空间协同的理论,再回头看看2004年奥运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由时任温**签了“**组织、依法办事、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总体方针,当时所有国内外知名的智库、最有名的大家都参加了。最终确定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方案。但是产业布局,交通网络都不是“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结构。所以后来有关领导总结,对北京的功能疏解失败了。同时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有关机构建议我国城市要转型发展,特别是从规划,就开始转型。因为过去我们的规划是计划经济的规划,对市场力量关注不够。这里面特别强调了,目前很多城市规划基本都没有很好的考虑城市功能,不断变化的城市经济,往往忽视市场力量、公共机构的重大;回头看北京,当时做那轮规划,北京新机场、北京南站根本没有考虑到,而这些东西,都是决定北京未来30年基础性的设施。同时变化也要从大学的规划学院、规划行业、关键部委,尤其发改委和住建部发起。最近住房和建设部主管部长也提出,过去我们单纯用工程思维来看待复杂城市问题,已经曝露出方法失效,工具不适的短板,限于物质空间的规划,不会用公共政策、管理制度、社会构建等方法解决复杂的城市问题。所以未来,我们城市发展需要多方的力量,特别是资本的力量,大家共同协同,形成制度改革、城市规划建设、发展融为一体的服务型**、服务型的城镇化运营商和服务型的智库,中国的城镇化才能真正的搞好。而这些东西,将来特别是我们城镇化的运营商、智库,都应该是我们资本市场值得关注的。未来应该把提供产品转到提供服务,房地产商转成地产运营商,传统的规划设计机构转成支持服务商。相应的,城市也要进行转变。过去城市发展,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核心,别的东西要么和你做一个衔接,要么不接,未来城市应该转到两个层面,一个是城市群,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镇体系结构,要高效协同起来,协同好了再看城市内部,城市交通网络和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形态,这个再协同起来,城市才能高效运转,才能把今天面临的城市拥堵、大城市病有个系统的解决。比如哪些地区是资源能源型的产业区位,哪些是资本密集型,哪些是信息密集型,这些产业哪些是面向全球服务的,哪些是面向全国服务,哪些是面向区域服务。相应的,交通服务网络,配置到相应高的水平,空间资源上给产业配置集约高效。更好支持参加全球竞争合作,这样未来我们的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合作中才有更大的作用。同时城市层面,城市将来主要是两部分,构建发达货运枢纽体系支撑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布局,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客运疏运体系契合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中心体系,快速路网决定城市的平面坐标,快速轨道网络决定城市的纵坐标。三、大城市胜利之路:怎么做?第三部分来交流下,在“产业交通空间”协同发展的思路指导下,未来我们应该关注什么。第一个是国家“十三五”战略。未来有个大的判断,随着全球化和“一带一路”新的战略的推进,以综合交通为代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会打破传统的地理疆界的阻隔,也是争夺资源赢得竞争力的重要利器。未来首先是建立在国家之上的供应链,未来取决于你对这个供应链的抢夺,比如苹果,为什么乔布斯选库克作为接班人?库克最大的长处,他掌握了全球IT最尖端的技术这块整合的产业链。第二,将来由地区和国家的竞争,转变到城市的竞争。第三,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实体虚拟融为一体的无界的社区。第四,拥有权力超过**的企业。苹果的市值在全球国家排名是第六,只有五个国家超过他,我们今天看杭州,说很厉害,不就是一个阿里巴巴把杭州带起来的?杭州去年的财税收入已经超过了广州和武汉,信息经济占整个杭州经济的GDP比例是24%,对整个经济的贡献量超过了50%。显然大企业未来和城市发展有紧密的关系。有了这个版图,我们再看过去30年的发展,中国和全球是什么关系?非洲、澳大利亚、南美、俄罗斯这些资源能源输出地区,输出到中国,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解决了中低端的制造业。欧美日韩解决了中高端的服务业。显然,这样一个全球要素布局关系,无论是我们自己国家发展的需要,还是和全球互动的关系,都不能让我们再走下去了,所以我们要赶快发展。我们国家大的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的网络需要支持我们转变。同时,国家未来发展的大格局,我们是基于未来和全球互动的关系,产业布局、城镇体系格局会进行重构。按这种重构,国家大的交通枢纽网络、重大通道要做好相应的支撑。未来真正空间,最有价值的,无疑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四大城市群,以及武汉、郑州这些国家中心城市所在的城市群可能也会有非常好的机会。为什么长沙发展的道路困难重重?长沙现在产业的布局,西北角是开发区,食品加工业,因为长沙中西部是粮食产地,粮食生产完到这里加工,通过水运或货运铁路进入体系,比较符合。另外是三一重工为代表的东边经济开发区和中联重工为核心的西部高新区,这个产业显然跟高速公路是适应的。未来长沙版图显然最大经济价值空间是在在机场和高铁站东南象限上,也就是郑州郑东新区的象限。但长沙做到反面去了,**投资1万亿,市场跟进了1千亿,那这个区的发展就是1.1万亿的水平。而郑东新区是市场投资1万亿,市场给你10万亿,就是11万亿的发展水平。第二个,雄安新区值得资本市场的关注和关心。雄安新区在京沪、京广、京九三大经济走廊中间,上边是北京新机场,下面依托良好生态“白洋淀”,从大的区位关系讲,雄安处于极佳的市场经济价值空间。当然雄安新区未来发展关键还是要看产业,这需要先看看当下的京津冀产业布局,生产性服务业在北京集中,相对高端的制造业的天津搞了,剩下河北只能搞钢铁、化工、污染性产业,显然我们要通过雄安去重新构造这个地区的产业格局。把北京关于非首都职能的生产性服务业疏解到雄安,通过雄安这个地区,破解在北京解决不了的传统的既得利益格局,按新区的发展模式,把这个地方搞好。促进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的改革创新,并较好的服务辐射河北、天津有关城市。因为未来中低端的转型升级,统统都需要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没有好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持,企业的比国外的成本差了几倍,美国是我们的1/3。所有这些都是需要通过未来雄安这个点解决的。当然雄安发展,将来要构建好特别是和北京重大功能区以及和几个地区的高效基础设施网络,特别是轨道交通上,应该是一种新型的协同关系。韩国世宗搞了这么多年,失败在哪?失败在市场跟进不够,**主导太强。同样,巴西利亚也是这样的情况。日本筑波也是这样的教训,把大量的分支机构放在这儿,总部机构还在东京,分支机构之间没有好的联络,所以发展也是受阻碍的。新区发展的道路,前期肯定要靠**,后期要靠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活力。但什么时候让市场进、市场进入多少的边界如何界定,这是未来要探讨的问题。第三,关于城市群,需要更加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前30年香港通过把制造业转移到深圳广州,实现了香港和大陆的制造业互动,有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全球化之路。未来30年的发展,应该是把香港的金融、会计、法律等服务业,首先和广深互动进行服务业升级转型创新的互动,带动珠三角实现世界级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战略。中国地图假设是一把茶壶,下面加热,西边是人、财、货,东边出气和出口,和全球发生关系,上面是中央,代表权力,因为权力要掌握温度,不能太热,太热就炸锅了。无论是雄安还是粤港澳大湾区,都是国家针对未来服务业和城市融合发展方面,在下一盘大棋,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因为我国未来发展最需要进步的是以金融为代表的各项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围绕各项服务业的发展,和CBD、国家级新区以及城市群加强互动,这需要在理念、制度、技术方面进行全方面创新。“黑天鹅”不仅仅是不吉祥的东西,它更多意味着:今天我们不知道的比我们所知道的更有意义,决定未来我们发展的,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东西,而是我们看不到的东西。作为创业的乐园和创新的摇篮空间载体的城市群、国家新区和CBD,要以更大的格局呵护和拥抱好黑天鹅,让市场和资本积极去探索不确定性,才是城市创新发展的未来,也是大城市走向胜利之路的所在。谢谢大家。来源:凤凰财知道(icaizhidao)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公众号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作者的知识成果。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欢迎建议、意见、合作、投稿至 。新沃集团,是一家以综合性金融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集团公司。注册资本5,下设金融、投资、实业三大业务板块和八家全资平台公司,控股新沃等多家金融机构,同时参股数十家企业。包括金融以及大健康、大消费、TMT等多个实业领域。截至目前,新沃集团规模已超过300亿元。《把任大炮秒成渣!100多年前他对中国城市格局的预言,一一应验!》 精选六中央决定在河北保定设立“雄安新区”之后,坊间一直有猜测:同为超级经济区,长三角和珠三角会不会也有自己的“雄安新区”?此前,浙江省决定在嘉兴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浙江—上海版”的“雄安新区”横空出世。如今,“珠三角版”雄安新区也正从设想走向实践。4月11日上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林郑月娥,颁发任命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的国务院第678号令。***表示,香港的发展既是自身的需要,也是国家的需要。今年,中央**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将推出内地和香港之间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密切内地与香港的交流合作,继续为香港发展注入新动能。只要有利于香港繁荣稳定、有利于内地和香港互补互利、有利于巩固和提升香港三大中心地位的措施,中央**都将一如既往予以支持。这是**今年第二次提到“粤港澳大湾区”,上次是在今年的“**工作报告”里。“粤港澳大湾区”究竟是什么?4月10日,粤港澳大湾区发生了一件大事。经过对世界级技术难题5年的攻关,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实现全线贯通,这也意味着珠海连接线全线贯通。预计全线通车后,珠海至香港陆路通行时间将由3小时变成半小时。港珠澳大桥在珠江口形成了连接深港、广佛和珠澳三大经济圈的闭合快速路网,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重要骨架,充分打开了大湾区发展的想象空间。湾区、湾区经济究竟是什么?国际上,“湾区”一般指的是围绕沿海口岸分布的众多海港和城镇所构成的港口群和城镇群,由此衍生的经济效应被称为“湾区经济”。目前,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世界银行的一项数据显示,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区域。全球较为明显的湾区有三个: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美国的纽约湾区是世界金融的中枢,人口达到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30%以上。旧金山湾区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之一,拥有全美第二多的世界500强企业,“硅谷”即在此。从这些知名湾区的经验来看,相比较内陆经济带,湾区经济往往具有显著特征: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粤港澳大湾区”是第一次提出来吗?其实,早在上世纪末,就出现了“湾区经济”的概念。2014年,深圳市**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深圳将依托毗邻香港、背靠珠三角、地处亚太主航道优势,重点打造前海湾、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等湾区产业集群,构建“湾区经济”,把粤港澳城市群勾连起的湾区作为一个整体规划。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加快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提出,2017年拟启动珠三角湾区等跨省域城市群规划编制。至此,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正式进入国家战略部署层面。今年的《**工作报告》中,则首次把“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写入报告中。“粤港澳大湾区”有啥影响力?从中国的情况来看,粤港澳地区可以算得上是最适合发展湾区经济的地区之一,似乎有成为第四个国际一流湾区的迹象。来一组直观的对比,2015年珠三角9个城市的GDP对比中,广州已经赶超新加坡;深圳已经赶超香港,珠海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相当……“大湾区”一旦建立起来,会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带。曾有学者测算,若以珠三角9市和港澳2区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范围,其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600万,经济总量超过1.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旧金山湾区。对外贸易总额超过1.8万亿美元,并且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其辐射半径可以延伸到中西部多个省份,以及东南亚国家。而湾区经济不仅强在经济总量,还强在创新二字。在国际上,湾区城市一般都是区域创新的引领者,最典型的就是位于旧金山湾区南部的硅谷。再披露一组权威数据:不说香港、澳门,单说珠三角9市。它们的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7%,和美国、德国处于同一水平线。前夕,腾讯公司董事会**马化腾也提出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中国‘硅谷’摇篮”的建议。粤港澳的各个城市,都是创新链条上不可或缺的环节。比如,香港金融和科技服务业领先,深圳的创新生态完善,珠三角城市大多是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再加上通达全国、全球的海陆空交通货运,完全可以形成从研发、募资、制造、产业化到贸易运输的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出一个层次更立体、覆盖链条更全面的科技湾区形态。同时,湾区强调的是高度的区域融合,不同城市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机会、消费水平、房价等方面的差异很小,十分接近均衡发展的形态。湾区经济确定后,湾区内城市将形成一个密不可分且均衡发展的生态系统。未来随着国家的大力扶持,“粤港澳大湾区”前景不可估量!应声而动,粤港澳大湾区涨停受上述消息刺激,昨日临近收盘,广东板块现拉升迹象,格力地产、世荣兆业、珠海中富、珠江实业、粤高速A、南山控股等逾20只,拓斯达、天健集团、广州浪奇、深振业A等大涨逾7%,沙河股份、粤水电、岭南控股等跟涨拉升。此外,午后粤港澳概念股集体拉升。世荣兆业、盐田港、珠海中富、塔牌集团、深赤湾A、珠海港等涨停。有机构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概念,其特点不仅在于其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功能,更重要的意义是跨制度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作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下的区域治理规划,意义非凡,相关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产、交通等行业上市公司将最先受益于规划【更多资讯
关注】小猪生财是中国正式会员,拥有银行级,安全可靠!由原银行高管组成的专业团队:总经理原任民生银行西安分行小微部总经理和浦发银行中小企业支行行长,对解决中有丰富的经验;风控总监有十余年银行各管理岗位经验。平台安全性毋庸置疑,项目安全性层层把控,投资8%-12%,,欢迎广大前来了解体验。《把任大炮秒成渣!100多年前他对中国城市格局的预言,一一应验!》 精选七每经记者 付克友 梁宏亮 每经编辑 赵桥 杨军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正在进入城市群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一个个城市群发展规划“落子”,布局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近日,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继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之后,国家级城市群正式升级为8个。这也是十九大召开之后,首个获批的国家级城市群。同时,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西安跻身为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获批,背后有什么战略深意?西安又如何不辱使命,担负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引领西北发展的重任?日前,城镇化和城市研究专家、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做客《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城市相对论”第2期,畅谈了他们的见解。(function(c){var x,d,g,s='script',w=window,n=c.name||'PLISTA';try{x=w.frameEw=x?w.top:w;}catch(e){}if(x){d=w.document.createElement('div');d.setAttribute(c.dataMode,'plista_widget_'+c.widgets[0].name||c.widgets[0]);x.parentNode.insertBefore(d,x);}if(!w[n]){w[n]=c;g=w.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0];s=w.document.createElement(s);s.async=s.type='text/javascript';s.src=(w.location.protocol==='https:'?'https:':'http:')+'//static'+(c.origin?'-'+c.origin:'')+'.plista.com/async'+(c.name?'/'+c.name:'')+'.js';g.parentNode.insertBefore(s,g);}
"publickey": "5cd03db33cec612ec6ac1a79",
"name": "PLISTA_OUTSTREAM",
"origin": "cn",
"dataMode": "data-display",
"noCache": true,
"widgets": [
"outstream"
}));城镇化和城市研究专家、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战略深意 西部城市群有了两个重要“眼位”NBD:关中平原城市群是获批的第8个国家级城市群,这背后有什么样的国家战略深意?对于中国的城市群发展格局有怎样的影响?冯奎:关中平原城市群是十九大召开之后首个获批的国家级城市群。这个城市群最大的战略意图,我认为一是谋求区域协调发展,二是推动实现“一带一路”倡议。西北地区近年来经济增长较快,但基础设施仍然较弱、创新发展能力仍然不足,在区域发展中仍然是明显的短板。十九大报告在论述区域协调发展时,将“强化举措支持西部大开发”置于东北、中部、东部等问题之前,反映了包括西北在内的西部发展的重要程度。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向西开放是主要方向,西北也成为前沿与核心区,承担着重大历史使命。规划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就能打造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成为支撑西北地区发展的增长极,有利于实现“一带一路”愿景目标。城市群是实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主体。中国东部有若干个城市群,尤其是全国三个最主要的城市群都在东部。现在西部规划建设了高规格的成渝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相当于拥有至少两个“眼位”,这加重了西部发展的分量,对西部发展是极其有利的支撑。这种布局对于大国经济体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意义深远。刘士林:此次关中平原城市群晋升为“国家队”的意义和影响,除了冯秘书长从政策和战略讲的,我觉得还可以从这个规划本身进行解读。首先,是国家中心城市的一个新说法。国务院以往在批复长三角、珠三角规划时,只有城市群的定位和目标,没有提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发改委在批复成渝、长江中游和中原城市群规划时,国家中心城市开始出现,但在成都、武汉和郑州的前面都加了“支持”二字。关中平原城市群基本上延续了这个模式,但首次去掉了“支持”,更加名正言顺。其次,发文单位由一部委变成两部委,这是第一次。此前的城市群和国家中心城市,或者从住建部“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来,或者从国家发改委的“区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提出来。NBD:规划提出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并不是每一个国家级城市群都有这样的定位。在二位看来,什么是“国际影响力”?为什么关中城市群需要有国际影响力?刘士林:什么是“国际影响力”,这个概念目前还没有定论。学术界尽管有一些研究成果和指标体系,但也没有取得普遍认同。关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内涵,我们不妨从8个国家级城市群的比较中来体会和认识。目前的8个国家级城市群,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梯队:一是世界级城市群,主要指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二是有国家中心城市的国家级城市群,此前已有长江中游、成渝和中原,它们的地位相差不大,主要是配合国家战略打造经济或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促进内陆开放等。三是没有国家中心城市支撑的哈长城市群,主要是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对外开放。关中平原城市群本身处在第二梯队,但首次提出了“国际影响力”的发展目标,这一方面体现出新时代对国家城市群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与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的重要战略枢纽地位密切相关。冯奎:在我看来,城市群的国际影响力,就是城市群在世界城市群体系中的地位。地位越高,它在**话语、经济要素、科技创新、文化艺术、交通门户等其中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影响力就越强,就越能为城市群中不同类型的组织特别是企业、个人带来城市群的平台价值。就中国的国情、国力现状来讲,以后除少数承担特殊使命的城市群,凡称得上“国家级城市群”的,一般都应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最重要的平台,因而都应该有国际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关中平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古丝绸之路从这里开始。“西罗马,东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中的写照。关中平原城市群要突出国际影响力,根本是要延续中华文脉,体现中国元素,展示中华文化的自信。国际化与对外开放是这个城市群发展的基本方向。图片来源:CFP区域协同 与成渝形成1.5亿人口大市场NBD:早期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仅涵盖陕甘两省,如今把黄河金三角的运城、临汾,陇东的庆阳、平凉都纳入到关中平原城市群,从两省增加到三省,为什么要做这种调整?在城市群框架内,三省如何协同发展?冯奎:我认为这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黄河金三角的山西两市和甘肃陇东两市,被纳入关中平原城市群,这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资源支撑条件,特别是能源。八百里关中平原,从黄河金三角向西延伸到天水一带。规划中将晋、陕部分城市纳入城市群,有利于形成多个对外通道,在更多方向实现关中平原城市群与外部的链接、延伸,有利于全面实现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门户功能。城市群突破省际行政边界,这对于城市群治理来说构成一定挑战,国际上发达的城市群与国内先进城市群在这方面已积累一定经验,值得借鉴。关中平原城市群可以更多从历史文化和经济合作中找到纽带。比如平凉古时就是西出长安第一城,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重镇。山西晋天下,是新时代“一带一路”的积极参与者。三省协同要讲过去的感情、当前的利益和未来的合作前景。协同要不断地机制化。刘士林:我同意冯秘书长的看法。此次批复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在空间和城市范围上的调整,主要原因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承担起一个国家级城市群的使命。国家级城市群不可能家家点火、户户冒烟,一个城市群的“落子”,必须照顾到更大的“面”,特别是要把经济地理联系密切、但却被行政区划割裂的地区重新联结起来,组团发展。同时,这也符合我国城市群的空间发展规律。与西方城市群一般是城市地理与经济自然演化的结果不同,我国的城市群主要是在特定行政框架下形成的,行政壁垒问题一直比较突出,这个顽疾只能通过更高层的国家战略来打破。比如最初的中原城市群只局限在河南一省,现在的范围涉及到四个省。长三角城市群长期以来一直是江浙沪的“富人俱乐部”,但国家正式规划也把安徽的一部分纳进来。这同时也是促进三省协调发展的关键,一是按照城市群的规划框架,建立合理的城市层级体系和产业分工协作机制,避免无序蔓延和同质化竞争;二是结合地理和经济联系,弱化行政割据和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NBD:成渝城市群与关中城市群,一个西南,一个西北,同处向西开放前沿,两个城市群定位也有相似之处,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引领西部发展的合力?冯奎:关中平原城市群拥有西北唯一的特大城市西安,是丝绸之路的核心引领区,是向西、向北方向贸易通道的战略支撑。成渝城市群拥有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是长江经济带上游的门户枢纽,是向南国际贸易大通道的战略支撑。成渝城市群与关中城市群是西部发展的两个“棋眼”,从长远来看,两个城市群形成合力,将使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深度交汇,最大限度地释放区域协调发展带来的红利,给企业带来更广阔的投资空间。两大城市群的合作,城市群范围内的人口就达到1.5亿,是未来具有巨大潜力的消费市场。两大城市群之间,尤其是核心城市重庆、西安、成都之间,应在交通设施、物流运输、特色旅游、优势产业、现代农业、文化教育、能源利用等方面,建立联席会议和专题工作机制,从项目合作入手,逐步加深合作,带动更多中小城市和企业家参与合作。对有志于在西部发展的企业家来说,及早选择在成渝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布局,应属具有战略眼光之举。刘士林: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成渝城市群与关中平原城市群,一个是国家西南开放通道的战略锁钥,一个是西北开放通道的战略枢纽,各有广阔的腹地和开放发展的方向。随着重庆成为直辖市、成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西部逐渐出现了“南强北弱”的新问题。关中平原国家级城市群和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设立,对改变西部的内部分化,在西部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形成战略犄角之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般来说,由于都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西南和西北需要进行利益协调,形成真正的战略合作关系,一要改变观念,避免内耗;二是创新方式,更多地发挥市场化的机制和手段,一起降低建设成本;三是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探索形成一整套适合自身的政策、机制和路径。图片来源:CFP最大挑战 传统的扩张道路已行不通NBD:西安如愿成为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但在现有的国家中心城市里,不管从经济实力还是从影响力来说,西安排名都相对靠后。作为关中城市群唯一的核心城市,西安要带动引领城市群的发展,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冯奎:西安目前的GDP是7000多亿元,城镇化率是70%多,服务业的贡献超过70%。但西安的对外贸易、、创新驱动发展等等,距离国内一线城市有很大差距,更不用说跟国际一流城市相比。再放大到城市群层面来看,关中平原城市群跟江苏大小基本相等,但经济总量只有江苏的五分之一。关中平原城市群常住人口与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例分别是2.79%和2.14%,这意味着关中平原城市群人均生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安还没有那么强,它要带动一群也没有那么强的兄弟们,这是西安现状。那能不能简单地通过传统的高强度投资、扩大建设规模实现西安扩张,然后带动周边中小城市?这行不通,因为国家的发展环境与约束条件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总之,西安自身距离规划中所给的定位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最大的挑战来源于传统的扩张道路已经行不通,而如何通过空间转型、产业转型、发展模式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条路径还需要探索。刘士林:是的,西安的经济实力是比较弱,但我们不能说西安的影响力弱,因为评价一个城市,不能只看GDP。从历史上看,关中平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汉唐王朝都建都于此,并成为当时东方文明的中心。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西安也有过短暂的中央直辖市的历史。由于这些原因,西安在中国城市拥有很高的地位,在世界城市中也很有影响力。对此,西安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而不要被GDP牵着鼻子走。西安面临的最大挑战,我觉得是提升城市的现代化功能。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西安有非常辉煌的历史,但与上海、广州等海洋城市相比,在发展观念、功能形态、体制机制上相对比较封闭和保守,在城市治理体系和公共服务上,与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在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之后,西安应该瞄准规划中提出的“功能完备的城镇体系”,一方面在生态、社会和人文方面发挥好集聚、辐射和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也要迅速补上在交通、经济、金融等方面的“短板”,尽快建成一个国际化的现代化大都市。NBD:在规划中,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有两大定位凸显了自己的特色,一个是丝路科创中心,一个是丝路文化高地。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支点城市,西安如何利用“一带一路”中的区位优势,带动引领城市群发展?冯奎:丝路特色是西安国家中心城市最重要的标记。建设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是从科技与人文两方面提升西安发展实力、拓展西安发展空间的战略举措。从丝路科创中心来讲,西安要构建高速、移动、安全、信息基础设施,率先建设智慧西安都市圈,推进中国-中亚跨境陆缆建设,为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信息服务。同时积极推动、、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动能转变。从丝路文化高地来讲,西安要积极搭建各类文化交流平台,挖掘丝路文化内涵,体现中国风貌元素,促进民间友好往来,提升西安的魅力指数。特别是要将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经济消费;将文化吸引力转换为文化影响力;将文化转换为西安国际大都市最深沉的自信。刘士林:这两大定位,一个是科技,一个是人文,它们和规划中提出的“经济充满活力”和“生态环境优美”,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战略框架,同时也实现了和自身区位条件和优势的良好结合。在人文方面,西安作为中国历史上汉唐文化的中心,其丝路文化高地的地位无可置疑。在科技方面,西安不仅有多个高新区和示范区,在上个世纪的三线建设中,也积累了一批非常好的军工基地,为发展军民融合打下了深厚基础。从对城市群的作用看,中心城市的核心职能有二:一是支配,二是服务。一般说来,一个成熟的中心城市,会平衡好“支配”和“服务”的关系,甚至是把“服务”看得更加重要,因为城市群发展得越好,中心城市的发展也才会更好、更可持续。现在的上海,就在着力探索如何扩大城市的服务功能,建设服务型的中心城市,这一点西安可以借鉴。未来蓝图 下个国家中心城市看好东北和深圳NBD:未来可能还会有新的国家中心城市诞生。二位认为,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会是谁?刘士林:关于国家中心城市的数量,我个人认为未来不会很多。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受形成中心城市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条件的限制,要支持一个国家中心城市,需要有一定的自然、经济、社会和人口等资源,不是想设立就设立的,如果设立太多,有些因为距离太近也只能是徒有其名。二是我国的区域和城市群布局已经很满,没有多少大的空白可以“填写”新的城市群和国家中心城市,这个只要看看地图就可以知道。至于下一个是谁,我个人可以给两个猜测:一个有可能是东北的某个城市,在我国四大区域中,东北的弱势更明显,也比西北更需要;二是也有可能是深圳,这有利于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内陆部分做成一个双中心的城市群形态,同时也是对创新城市的一个鼓励。冯奎:目前的国家中心城市,大体上有三种产生方式:第一种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类型,即由当时的城镇体系规划确立的。第二种是在国务院对城市总规、城市群规划等规划的批复中,提出要朝国家中心城市方向发展的。第三种是在有关城市群规划中明确加以认定的,西安就是这种类型。从未来看,命名制的国家中心城市可能还会有。但是更多有望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那些城市,它们应该是生长出来、拼斗出来的。少数城市可能没有国家中心城市之名,但实际上已经具有相当高的国际影响力,并对于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着巨大作用,它们可以被看作是事实上的国家中心城市。(实习生黄一粟对本文亦有贡献)《把任大炮秒成渣!100多年前他对中国城市格局的预言,一一应验!》 精选八国家级城市群正式升级为8个。继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之后,关中平原城市群正式加入这一行列。同时,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西安跻身为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2月7日,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表示,培育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发挥其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引领和支撑西北地区开发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且有利于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城市群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作为西北地区发展的引擎,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发展颇为引人关注。图片来源:《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关中平原区域优势《规划》显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规划范围,包括了陕西省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5 个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商洛市下辖1区3县,山西省运城市(除平陆县、垣曲县)、临汾市下辖1区1市6县,甘肃省天水市及平凉市下辖1区4县和庆阳市区,国土面积10.71万平方公里,2016年末常住人口386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59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12%、2.79%和2.14%。自古以来,关中平原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也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战略地位。目前,该区域工业体系完整,产业聚集度高,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具备了西北地区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一批国家级产业园区,为现代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和载体。尤其是关中平原的科教资源、军工科技等位居全国前列。2016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3%,拥有普通高校99所,在校大学生超过100万,两院院士64人,各类科研机构1100多家。就目前来看,西安已发展为西北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核心引领作用在不断增强。西咸新区是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宝鸡、临汾、天水等市的城区常住人口接近百万。2016 年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城镇化率达到55.06%。不过,关中平原也存在一系列不足。例如,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数量总体不足。西安与东部特大城市相比,经济发展水平尚有差距,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城市群内部中小城市发展相对偏弱,城镇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72 个,分布较为稀疏,分工协作不够紧密。同时,区域内创新潜力有待深入发挥,成果就地转化水平不高;开放合作层次不高,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生态系统相对脆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问题也比较明显。图片来源:《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引领大西北发展为此,《规划》提出,关中平原城市群要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为目标,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以创新驱动发展、军民融合发展为动力,以延续中华文脉、体现中国元素的风貌塑造为特色,加快高端要素和现代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人口和经济集聚水平,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充分发挥关中平原城市群对西北地区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和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支撑作用。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对分析,关中平原城市群定位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这凸显了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性。陕西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不论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还是在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中,都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从区域布局上来说,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与成渝城市群并列的国家级城市群,其一大要义在于让西北和西南齐头并进,把整个西部发展起来。成渝城市群要带动整个大西南的发展,而关中平原城市群则是要带动对西北地区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根据《规划》,未来关中平原城市群围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在五大发展定位上实现突破,即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引领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国家创新高地、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内陆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在空间布局上,关中平原城市群未来将强化西安的服务辐射功能,加快培育发展轴带和增长极点,构建“一圈一轴三带”的总体格局,提高空间发展凝聚力。这其中,“一圈”指由西安、咸阳主城区及西咸新区为主组成的大西安都市圈。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按程序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打造带动西北、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曾仕强预言真的应验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