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安卓手机检查sd卡很慢,一个mp3,一张4GB的sd卡,怎样做成一个电脑驱动盘来启动一台开不起机的电脑呢?

我想请问一下,我的手机是P3100,内存较小只有4GB,于是我自己买了一个SD卡,但是却一直使用不了,就算_百度知道
我想请问一下,我的手机是P3100,内存较小只有4GB,于是我自己买了一个SD卡,但是却一直使用不了,就算
用360手机助手把手机软件转到SD卡上也不可以,下软件就是下不了,我应该怎么办呢?期待您的回答!
我有更好的答案
您好,感谢您支持三星产品!很抱歉,您咨询的三星P3100ROM 和内置SD卡是合并的,不支持将软件移动或安装到外置存储卡。您可以将手机内存储的多媒体等文件移动至外置SD卡中,释放手机内存空间。欢迎您访问三星电子官网了解更多内容:
采纳率:88%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sd卡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史上最详尽!13款microSD卡横向评测_网易手机
史上最详尽!13款microSD卡横向评测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年前,笔者个人购买当时还算主流的手机——NOKIA 6108。当时GSM手机卡本身的存储空间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6108手机本身的可存储容量也比过去提高了一些,但也仅有2.7MB,手机外置存储卡这个概念还不普遍。
三年前的主流机型NOKIA 6108,还没有外置存储卡的概念
而仅仅过了3年,新一批的主流手机几乎没有不支持各种格式的外置存储卡的了。因为手机可干的事情越来越多,从单一的通话短信发展到游戏、MP3、MP4……手机存储也由存储通讯录、短信发展到音乐文件、照片和视频文件。
指甲盖的战争
而手机存储卡的外形,也越来越小,各种标准相关支持厂商都推出了同电器性能、更小尺寸的微缩型规格存储卡,以适应手机本身的产品特性,存储卡的体积也变得越来越小。其中,microSD、MMC micro和M2出现的时间相对最晚、体积最小。M2卡的大小为15.0×12.5×1.2mm,MMC micro大小为14×12×1.1mm,而microSD卡大小为15×11×1mm,都只有大约人的手指甲盖大小。
SONY的M2存储卡也是指甲盖大小
而这三种微型存储卡中,SONY发布的M2主要应用在Sony Ericsson的手机中,三星发布的MMC micro主要应用在三星手机中,范围未免相对狭小。而Sandisk作为第三方存储卡厂商发布的microSD卡相对应用范围广那么一些。
MMC卡家族,最小的就是MMC micro
近来,市面上采用microSD卡作为外置存储介质的手机逐渐增多。不仅是手机,microSD卡还较多用于其它的存储领域。因此,本文针对市面比较常见的microSD来进行一个横向比较,从各个方面来看看,谁家的microSD卡品质最好。
microSD卡,是以NAND 闪存为存储介质的一种存储卡。因此,在进入正式的产品部分之前,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一些关于NAND闪存的简单知识和闪存芯片的种类,对于我们理解产品部分,也是有一定好处的。
第一节 NAND闪存 大容量闪存发展方向
1980年,Intel以原EPROM为基础,研制成功block读写的Flash Memory,这也是今天闪存的鼻祖。1987年,东芝公布了NAND闪存;1988年,Intel公布NOR闪存。NOR闪存和NAND闪存目前已经成为主流的两种闪存。。除了NOR闪存和NAND闪存,后来还有三菱的DiNOR闪存和日立的AND型闪存,不过都不如NOR和NAND闪存那样常见,本文也就略过不提了。
Intel无线NOR闪存
AD MUX I/ONOR闪存芯片
简单来说,NOR闪存因为先天设计特点等方面的原因,在读取速度上比NAND闪存更快,但是擦除和写入速度却不如NAND闪存。并且由于Cell Size比较大,相对耗电比NAND闪存更多、成本更高。现在NOR闪存主要用于如手机内建存储装置等领域。而NAND闪存由于Cell Size小,容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相对成本低、耗电低,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存储卡、U盘等外接存储装备。
NAND闪存架构和芯片
不难看出,正因为因为容量和成本上的绝对优势,NAND闪存成为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闪存。并且,NAND闪存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象我们这里提到的各种类型存储卡,包括指甲盖大小的microSD卡,采用的就是NAND闪存。本节我们介绍的重点也只能是NAND闪存。
● 第二节 SLC和MLC
NAND闪存可分为三大架构:单层单元(Single Level Cell),SLC;多层单元(Multi Level Cell),MLC;多位单元(Multi Bit Cell),MBC。其中,MBC是Infineon和Saifun以NROM技术为基础共同开发的NAND闪存架构,该项架构技术并不是十分成熟,目前没有广泛应用,本节略过不提。
SLC和MLC结构和工作原理示意图
SLC是基础的NAND闪存技术,与EEPROM的原理类似(整个NAND闪存都是东芝根据EEPROM发展开发的)。其工作原理简单来说,是在源极和漏极之间电流单向传导的半导体上形成贮存电子的浮动栅(Floating Gate,闪存存储单元中存放电荷的部分),数据是0或1取决于浮动栅中是否有电荷。有电荷为0,无电荷为1。写入时只有数据为0时才进行写入,写入方式是向栅电极和漏极施加高电压,增加在源极和漏极之间传导的电荷能量。电荷突破氧化膜绝缘体,进入浮动栅。读取数据时,向栅电极施加一定的电压,电流大为1,电流小则定为0。
采用这样的方式在每个Cell中可存储1个bit的信息,其特点是稳定、读写速度快,但Cell可写入次数为10万次,三星是SLC是主要倡导者。但是SLC也有很大的缺点,就是同面积容量比较小,并且由于先天上的限制,基本上很难再往前发展。
两个MLC Block的NAND FLASH
1997年,Intel率先研发成功MLC,在一个Cel当中存储2bit的数据,存储密度更高,能明显的提升Flash 的容量。MLC在一次读写中有00、01、10和11四个状态,工作时是通过内存储存的电压控制精准读写来控制不同电位的电荷。其原理是将两个位的信息存入一个浮动栅,然后利用不同电位的电荷,透过储存格的电压控制精准读写。以控制浮动栅上的电荷数量,使其呈现出4种不同的存储状态,每种状态代表两个二进制数值(从00、01、10、11),以显示不同的信息。假设以4种电压控制、1个晶体管可存取2 bits 的数据,若是控制8种电压就可以存取3 bits 的数据,使Flash 的容量大幅提升。通过精确MLC拥有比较好的存储密度,是相当良好的低价解决方案,可大幅节省产品成本,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MLC由于成本低,容量大,问世以来得到了Intel、东芝、Hynix等多家闪存大厂的支持,其中东芝更是大力发展MLC技术。不过,MLC也有其缺点,那就是工作不如SLC稳定,读写速度也比SLC慢。还有,MLC的可写入次数为1万次。因此,MLC曾一度被误解为劣质闪存芯片。不过,由于容量上的先天优势,MLC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
● 第三节 大容量低价闪存的出现使闪存的应用更广泛
2004年,东芝接续推出了MLC 4Gbit和8Gbit容量NAND芯片,将NAND闪存容量更推上新高峰。2005年,东芝曾采用90nm技术与三星的73nm技术展开肉搏。东芝90nm MLC闪存的存储密度为每平方毫米29Mb,远远高于三星73nm闪存的每平方毫米25.8Mb的密度。
三星73nm闪存核心
因此,一直将重点放在SLC的三星也开始改变对MLC的看法。2004年和2005年三星在国际固态电路大会(ISSCC)上提交的MLC技术论文,标志着该公司的观点发生了变化。虽然在三星的网站上仍旧没有任何有关MLC闪存的营销信息,但该公司的确已生产出了4Gb MLC NAND闪存芯片。其裸片尺寸是156平方mm,同东芝采用90nm工艺的MLC 4Gb NAND闪存相比,还是大了18平方mm。因此在MLC技术上追上东芝,三星在其下一代MLC技术上还需要改进。
不过,三星最近改进了新的的Flex-OneNAND型闪存,这是一种混合型闪存芯片,可以在一颗芯片封装里混合采用SLC和MLC。以此来综合两者的优势,这种产品的接受度和实际性能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Flex-OneNAND成为三星闪存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如何,MLC的出现和发展,使得闪存在相对低的成本下实现越来越高的容量成为可能。近年来各种NAND闪存存储卡体积越来越小,容量越来越大。以往由于容量上的缺陷,需要由0.8英寸、1英寸、1.8英寸等微型硬盘来填补空白的领域,现在正逐渐被大容量闪存“收复失地”,例如CF卡。相对于硬盘来说,闪存由于没有硬盘那样比较复杂伺服机构,稳定性、安全性、抗震性都要高很多,此外体积、重量、发热、噪音等各方面都要低不少。
由于MLC的发展,在比较狭窄的范围内装下较大的容量更加容易。同时由于MLC的成本较低,大容量小尺寸存储卡也得到了比较长足的发展,现在市面有售的指甲盖大小存储卡的容量上限普遍为2GB,而下一代产品正在向4GB甚至更高容量挺近。
● 第二章 microSD的卡的出现和应用范围
第一节 SD卡和miniSD卡
安全数码——SD卡简介
由于microSD卡是由SD卡派生而来,和SD卡兼容,电气性能基本一致。这里我们有必要简单了解一下SD卡。SD卡的全称是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由松下、东芝和SanDisk于1999年8月共同推出,并成立了SDA(SD Association,SD协会),共同来推广SD标准。
SD卡的数据传输和物理规范由MMC发展而来,其尺寸和MMC相近,为24×32×2.1mm。对比MMC卡为24mm×32mm×1.5mm,相比SD卡略厚,显然有更多的堆叠空间。SD卡表面积和一张邮票差不多,重量只有约2g。
SD卡内部构造和针脚定义示意图
SD卡具备串行和随机存取能力,可通过优化速度的串行接口访问,数据传输可靠。因此Secure Digital这个命名就有“安全数码”的意思。SD卡通过9Pin接口与相应读写设备连接,由于采用NAND闪存介质而不易损坏,读写数据、格式化都比较方便,被MP3、数码相机、游戏机等多种设备广泛采用。
SDA对SD卡的速度用Class等级来标识,目前主要有Class 2、Class 4和Class 6三种。主要以写入速度来区别不同的Class:Class 2表示写入速度大于或等于2MB/s,Class 4表示写入速度大于或等于4MB/s,Class 6表示写入速度大于或等于6MB/s。
为手机而来——miniSD卡
虽然SD卡推广很迅速,被各种数码设备广泛采用。但对于日益小型化、轻量化的手机来说,体积还是有点大了。加上有SONY的MS Duo和Fujifilm的xD等小型存储卡加紧争夺手机存储领域,SanDisk首先在2003年的CeBIT展览中公布了miniSD标准,最终2003年SDA正式确认miniSD为SD的细小型规格。
这个就是miniSD卡
miniSD卡的尺寸为21.5×20×1.4mm,面积比SD卡几乎缩小了一半,厚度也有所降低。重量约为1g,比SD卡更轻。为兼容SD卡,尽管miniSD卡有11pin(标准SD卡9pin),但在电气性能上miniSD和SD是完全一样的,操作电压都是2.7V到3.6V。miniSD一般会随卡发售转接卡,可通过转接卡转为标准SD卡使用。只是,miniSD卡不具备SD所具有的写保护和终止保护功能。
SDA的官方宣传,miniSD专为手机而来
在SDA的官方网站的宣传上,miniSD是专门针对手机存储的产品。miniSD卡推出至今,被各类手机大量采用,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机存储卡之一。
● 第二节 指甲盖大的存储——microSD卡简介
第一小节 前工序:晶元的生产
miniSD卡虽然得到了广泛的采用,但由于手机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高,内部留给存储卡的空间也越来越少。同时,一些别的领域也需要体积更小的存储卡产品。面对这样的情况,Sandisk又开始兴风作浪,开发出了T-Flash微型存储卡,后来更名为TransFlash卡。而SDA在日以TransFlash卡标准为基础公布microSD的格式,并于日批准了microSD最终的规格。并被Motorola率先应用在手机产品上。因为这样的关系,至今microSD也被人们叫为T-Flash卡或TF卡。
本文的主角——micsoSD卡
microSD卡的尺寸为15×11×1mm,确实是指甲盖那么大,重量减少为接近0.5g。针脚改为8pin,电气性能仍然和SD卡兼容,工作电压依然是2.7V到3.6V。microSD卡发售时一般会附带转接卡,通过转接卡可作为标准SD卡使用。
一大块未经切割的晶元
我们简单来看看microSD卡的构造。对于所有半导体产品,晶元的生产都是上游产业。晶元的原始材料是硅,二氧化硅矿石经由电弧炉提炼,盐酸氯化,并经蒸馏后,制成高纯度多晶硅。晶元制造厂再将此多晶硅融解,于融液内掺入一小粒的硅晶体晶种,然后将其慢慢拉出,以形成圆柱状的单晶硅晶棒,再经过研磨、抛光、切片后,即成为了集成电路的基本原料——硅晶圆片,俗称晶元。
切割好的晶元Chip示意图
在IC制造过程中,通常被分为前、后工序,晶元光刻的工艺(流片)被称为前工序,指用光技术在晶元上蚀刻电路,通常由晶元厂商来完成此工序,这是IC制造的最要害技术(拿NAND闪存举例,三星、东芝等就是此要害技术掌握者)。影响单位晶元容量以至成品存储设备容量的因素中,制程技术首当其冲。所谓制程,代表了做工能达到的精密程度,即IC生产工艺可达到的最小导线宽度,是IC工艺先进水平的主要指标。也就是说线宽越小,集成度就高,在单位面积的晶圆片上就集成更多的电路单元,从而提高产品的存储容量。拿三星的63nm制程、采用MLC的晶元举例,该制程可生产出单颗4Gbit容量的Chip,尺寸90×90×25μm。
● 第二小节 后工序:microSD卡结构和封装
晶元流片后,其切割、封装等工序则被称为后工序。通常后工序由晶圆工厂、专门的切割封装工厂或是存储卡厂商的相关工厂来完成。一般来说,由于体积的关系,microSD卡普遍采用的是COB(Chip On Board)封装。COB封装的特点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晶元扩张、点胶、刺晶、烘干、打线、点胶等一系列流程,将晶元、控制IC直接一体化封装在成品卡的PCB板上。
microSD卡内部构造简示图
来看看COB封装的microSD卡简单内部构造图,金线是各元件之间的连接线,中央的PCB板上是晶元Chip堆叠区域,一般来说卡的容量取决于这个地区的晶元Chip堆叠。这又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单颗晶元Chip的容量;二是堆叠的层数。就microSD卡1.4mm厚度的空间,以三星25μm厚度的Chip为例,排除PCB板、模具厚度等因素,堆叠层数极限在8层或9层。
8层堆叠技术示意图
9层堆叠技术示意图,顶层为控制IC
拿KingMax来说,其封装技术采用自有PIP封装(COB的一种)。我们可以看看图,堆叠区包括8层Chip和控制IC,一共形成了9层堆叠。
在上面microSD卡结构图中,被动元件指电容电阻类元件,ESC指金手指。这个“指甲把手”是比较形象的说法,其实相应的地方只有一处沟槽,拿传统标准来看称不上是把手。依靠这个沟槽,例如将microSD卡插入标准SD转接卡中时,拇指指甲可以比较方便地将microSD卡取出来。
● 第三节 什么因素决定microSD卡的速度
其实看完前文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影响microSD卡、甚至整个NAND闪存为存储介质的存储卡,其速度无非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闪存Chip本身的速度,这个因素由上游闪存Chip供应商决定,也是存储卡读写速度的根本所在;二是控制IC的类型,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其它还有如做工、被动元件、金手指品质等因素,相对来说对存储卡速度的影响就不那么大了。
第一小节 SLC和MLC谁更好
前文我们用不小的篇幅介绍过SLC和MLC的区别,我们都了解到MLC具备先天容量上的优势。事实上可以说正是由于MLC的发展,才促成了microSD卡这样的微型产品的诞生。不过,MLC某些性能上不如SLC,这也是事实,曾经不少人认为MLC是低品质产品。那么,两者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呢?
首先来谈谈两者最重要的差异——速度差异。严格上来说,速度和控制IC的关联很大,但是芯片本身是存在着速度差异的,而且不同厂家、不同容量的SLC和MLC,速度上也有不同的差异。前文已经叙述清楚,SDA是依据写入速度来区分SD卡的速度Class等级,因此写入速度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我们可以取厂商数据作为范例标准。先来看看东芝在近似相同的外围电气环境下给出的比较图。
东芝SLC和MLC写入速度的比较
这里注意一个问题是图中1KB=1000Byte而不是我们常用的1024Byte。这里“Program”指编程速度的比较,基本可以理解为写入速度。SLC的NAND闪存写入速度为8MB/s,换算成常用单位约为7.6MB/s,这个理论速度比SDA规定的Class 6等级要高。而MLC的NAND闪存写入速度为2.4MB/s,换算成常用单位约为2.3MB/s,只等于Class 2的水平。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多数miniSD卡和microSD卡的速度标准是Class 2。下面我们再看读取速度上的差异。
东芝SLC和MLC读取速度的差异
理论上看,东芝相应SLC读取速度为24MB/s,换算一下大约是22.9MB/s。而MLC的读取速度为18.6MB/s,换算下约为17.7MB/s。差距不算特别大,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在microSD卡中,由于控制IC类型等种种原因,读取速度往往离理论值差距比较大。
看了这些比较,我们可以看出SLC和MLC速度差异的参考比较,注意这个比较仅仅是一个参考。由于控制IC等原因,也存在使用MLC芯片,速度标准达到Class 6的存储产品。总的来说,SLC目前存在速度上的优势是事实,但就实际microSD卡的性能比较,这种速度上的优势在多数时候并不明显,后面我们将通过测试来说明。
● 写入次数的差异——以一对十
这里有个众所周知的理论指标:SLC的写入(编程)次数为10万次,MLC的写入(编程)次数为1万次。基本上MLC是以一对十,看起来好象是挺大的差距,实际上究竟如何呢?
有人做过比较,假设购买了一款采用MLC NAND闪存为存储介质的MP3播放器,每天更新一次MP3文件,这样每年要执行365次写入,1万次可够折腾至少27年的,去除7年零头作为数据读取对闪存寿命的损耗,这款MP3播放器如其它部件不出问题可以正常使用至少20年。就算恋旧的人也不可能20年就用一款MP3播放器吧?
很难想象一款用20年的MP3……
这种比较很有道理,其实,我们拿到microSD卡的领域来看,无论你是使用手机还是其它相关产品。有时候一天要执行4、5次,甚至是10次的数据写入操作,例如更换MP3、更换MP4,如果游戏的话就更麻烦,隔几个小时更新一次都有可能。但同样,更新完成后,几天、甚至10几天都不更新数据也是常有的事。相信基本上每一位拥有数码产品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因此,平均每天写入1次,总体寿命约为20年的推算是比较合理的。多数人可能远远达不到平均每天更新一次这个指标。
就算你是个数据写入狂,平均每天执行5次数据写入操作(一天执行5次不难,难的是天天坚持执行5次),除去零头作为读取操作对寿命的损耗。那么,1万次的寿命也够你折腾5年左右。以IT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状态,5年后存储卡不知是什么格式、什么容量了。就如同5年前,你能想象指甲盖上的存储卡容量达到2GB吗?就算当年的32MB U盘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有多少人还会再去使用呢?所以,其实MLC的寿命,作为microSD存储卡来说,完全够用了。追求10万次,只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而已。
功耗差异——对microSD卡而言基本忽略
硬性物理指标,SLC一个Cell放1bit数据,从前文的原理叙述来看,数据只有0和1两种状态,控制电压故只有增高和不增高两种状态,目前的驱动电压为1.8V。
相对MLC的情况复杂很多,以2bit MLC为例,在一次读写中有数据有00、01、10和11四种状态,需要4种电压来控制。目前驱动电压就为3.3V。假如是4bit的MLC,这个数值也许更高。
简单总结,目前MLC驱动电压更高,同等条件下功耗的确更多。不过这个问题对于microSD这样的标准化产品(SD标准电压2.7V到3.6V)来说这样的差异很小。
不过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东芝、Intel以及三星都在抓紧研制MLC技术寻求突破。网上有消息指出,Intel新65nm制程MLC写入速度较以前产品提升两倍,工作电压仅为1.8V。
出错率差异——SLC更少
很明显,这个是MLC高。道理同上节,SLC在一次读写中数据只有0或1两种状态,而2bit MLC有00、01、10和11这种状态,谁更复杂一目了然。MLC工作时需要透过储存格的电压控制精准读写,以控制浮动栅上的电荷数量,使其呈现出4种不同的存储状态。MLC的出错率显然要比SLC高,出错率高可能会部分体现在速度的差异上。
本节总结:MLC容量战绝对优势,是microSD卡主流存储介质
由于MLC的Cell数据存储密度变大,单颗Chip存储容量更高,单位容量的成本更低,这也是MLC最大的优势。也是尽管目前SLC暂时在性能上领先,包括三星在内的所有闪存厂商都大力发展MLC技术的原因。SLC在容量上先天不足,无法与MLC相比。
前文提到,可以说正是由于MLC促成了microSD卡这样微型存储卡的出现,而且容量还不断攀升。不过无论是SLC还是MLC的技术都在发展,拿本次参测的产品来看,512MB容量卡全部采用SLC芯片,而1GB和2GB容量卡大部分采用MLC芯片。
Sandisk符合SDHC规范的4GB microSD卡
由于MLC不断发展,制程技术不断改进,以及8层堆叠技术的出现,更高容量的microSD卡的出现也成为可能。新的SDHC(High Capacity SD Memory Card)规格已经出台,符合SDA的SD 2.00规范,意思是大容量SD卡。SDHC以FAT32为标准格式,4GB容量起跳,最高支持32GB,已经有厂商推出4GB容量、SDHC规范的microSD卡。不过,现有的SD读卡设备需要升级才能支持新的SDHC卡。SDHC属于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流行的产品,本文只提一下,不作详细介绍。
● 第二小节 控制IC——把握速度的命脉
前文提到,控制IC是和使用NAND闪存存储设备读写速度密不可分的元件。不过,基本上控制IC的采用属于各存储卡厂商的内部资料,一般不会对外公布。由于microSD卡COB封装的特性,也不可能采用拆开卡片看IC的办法(拆开=破坏,而且未必看得见IC)。因此,要取得详细的控制IC资料就比较困难了。这里,我们只简单介绍一下几家常见的SD系列产品IC供应商,以及他们相关的IC产品。
慧荣(Silicon Motion)是台湾省著名的IC供应商,2006年第四季度相关控制IC的出货量超东芝、松下和Sandisk三强的总和,着实辉煌了一把。慧荣SD 1.1规范的控制IC主要有两种:单通道的SM264和双通道的SM266。官方网站没有公开比较详细的技术白皮书资料。
慧荣的SM262控制IC
慧荣的控制IC被各台系品牌存储卡厂商以及三星等国际品牌厂商广泛采用。
群联(phison)同样是台湾省的IC厂商,生产多种对应外置存储设备、读卡器等周边设备的控制IC。其针对SD系列的控制IC主要是专门的PS4041S和通用型的PS3002。
SD专用IC PS4041S
通用型IC PS3002
群联官方提供比较详细的PDF资料下载,对不同环境下的读/写速度有基本的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一读。
擎泰(skymedi)也是台湾省的IC设计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SD/MMC存储卡控制IC和USB 2.0控制IC。其产品以高读写速度著称。
擎泰官方LOGO,未提供IC图片
擎泰官方网站提供产品基本资料,不过没有太详细的PDF。从现有资料来看,SK6612系列IC的L型是专门针对microSD和MMC micro的通用型产品,理论最高支持读写速度分别为30MB/s和21MB/s。
亮发(InCOMM)同样是台湾省IC供应商,其产品种类以对应SD/MMC存储卡,可以说是相对“专业”的SD控制IC供应商。产品分类比较细,包括对应SD 1.01的SD366、对应SD 1.1的SD367和支持SD 2.0(SDHC)的IN369。
支持SDHC的IN369
其中IN369相对规格比较高,支持新的SDHC规范(通用型IC,还支持MMC 4.2),最高支持32GB容量,同时支持多种类型的NAND闪存。
三星半导体
闪存芯片出货大厂,拥有自由品牌SD卡,同时出产控制IC毫不稀奇。三星官方站点并未提供太详细的控制IC资料,网站上介绍的主要有三款:目前的S3C49HAX(SD/MMC通用型IC),2007年5月将推出的S3C49HAA(SD专用IC),还有2007年10月将推出的S3C49VB(SD/MMC通用型IC)。从指标来看,S3C49VB比较高,理论支持最高读写速度分别为20MB/s和15MB/s。
三星官方网站对几种存储卡控制IC的介绍
三星近年来工作的重点在于闪存芯片和成品存储卡的生产,控制IC业务时常放给慧荣等台湾省的IC供应商。
以上简单介绍5家厂商的信息,此外还有其它一些IC供应商,例如东芝、松下、Sandisk等,历来都有自主控制IC,主要用在自有品牌的存储卡产品上,很少外销,资料也不齐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由于采取COB封装,你无法肉眼判断闪存用的什么核心Die以及什么控制IC。还有,具备一定规模的存储卡厂商,闪存芯片和控制IC的Solution不会只有一种。因此,实际上我们不可能通过肉眼观察来判断microSD卡的品质,只有通过实际测试才能衡量。
另外,还要指出的是其实使用什么样的读卡器芯片,对microSD卡实际性能的影响也很大。无论是手机、专用读卡器还是别的使用microSD卡的设备,必须是通过读卡器芯片和存储卡进行数据交换的。不同的读卡器芯片,性能差距也是蛮大的。根据笔者以往的实测经验,手机自带读卡器往往速度不高。
● 第四节 microSD卡应用范围简介
进入正式的产品介绍之前,我们依然有必要简单了解下microSD卡的主要应用范围,根据你的需求来参考自己是否有必要购买micoSD卡产品。
小尺寸存储卡的设计初衷,基本都是针对手机的存储应用。因此micsoSD卡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依然是手机存储。Motorola依然是支持microSD卡最卖力的厂商,毕竟是microSD卡标准的主力推广厂商之一,其多数新款手机都采用microSD卡作为外置存储介质。其次就是三星,虽然三星是MMC micro存储卡的主要推广者,但是三星手机也大量采用microSD卡作为存储介质,包括最新的Z248等都采用microSD卡。NOKIA的手机支持各种格式的存储卡,microSD、miniSD、RS-MMC等都有。LG的手机也有不少支持microSD卡的。总的来说,microSD卡在五大手机品牌中应用相当广泛,只有Sony Ericssion的手机不采用microSD(因为自有MS系列存储卡)。其它中小品牌手机采用microSD卡的也非常多。这里我们选择几款简单介绍一下。
Motorola A1200
Moto“明”,有三种可供用户挑选;其机身尺寸为95.7×51.7×21.5mm,重量则为100g。从上图我们看到,手机外观颇为时尚,而且背部设计合理,扬声器环绕,能够使声音更加清晰。取消了A780的外翻盖键盘设计后,“明”的按键设计显得相当简洁,主屏幕下方仅留下拨号键、挂机键和五向摇杆,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摇杆设计略短,左右拨动需要将指尖往下深入才能够完成操作,不过,日常操作没有太大问题。在机身侧键方面,左侧分别音量调节键、菜单/确定键和2.5mm耳机插孔,机身右侧则为拍照快捷键、语音识别键和Mini USB接口。
著名的“明”
该机具备200万像素摄像头,安置在亮银色的金属转轴上,摄像头上方提供了微距/普通模式调节杆,虽然微距模式在日系机型可谓司空见惯,但是在摩托罗拉手机身上还是相当少见。“明”支持立体声蓝牙耳机,但是要听FM广播的话还是一定要有线耳机。“明”的手写笔依然在机身的右上角。值得一提的是手写笔与机身结合的相当紧密,足以体现摩托罗拉“明”做工的细腻。此机参考价格2300元。
三星SGH-E908
三星中低端主打手机,采用触摸式按键,以黑色为主打色调,滑盖式的机身设计。机身尺寸93×45×16.5mm,屏幕为2英寸320×240QVGA级分辨率,26万色TFT,显示效果不错。
E908外观时尚,功能强大,关键价格还便宜
另外机身配置200像素摄像头,支持MP3、AAC+、WMA等多种音频格式,也支持MPEG-4视频回放,居然还支持TV-Out电视输出。机身自带82MB存储,当然如果有microSD卡助阵,装载的音乐将会更多。此手机参考报价1600元。
NOKIA旗舰手机,性能、功能自然非常强悍和全面。N95尺寸为99×53×21mm,重量120g,双向滑盖造型,Symbian v9.3操作系统。它的屏幕尺寸2.6英寸,支持1670万真彩,分辨率240×320。内置有RealPlayer播放器,支持RM、RMVB、3GP和MP4等主流视频格式。有好屏幕的支持回放效果自然不错。
NOKIA旗舰机N95也是microSD支持者
N95可以当作小音箱使用,外放音乐效果优秀,支持各种格式音乐文件,另外它还提供了3.5mm标准耳机插孔,造福广大手机音乐爱好者。N95采用蔡司认证镜头,感光CMOS 500万像素,支持最大640×480像素的视频拍摄,30帧/秒的帧数。功能这么全面的手机,有大容量microSD助阵自然更完美。此机参考价格5300元。
KG90巧克力因为广告宣传得力的原因,在用户中的知名度比较高了。不过KG90居然不支持外置存储卡,未免美中不足。这款KG90n是KG90的高端版,俗称KG90黄金版或是金巧克力,采用了金、黑搭配色为主色调。KG90n具备200万像素,装配自动对焦镜头,尺寸95mm×46mm×16.4mm,重量仅73g。
黄金色调风格的金巧克力
KG90n内置60MB存储控制,支持包括多种主流音频格式,并支持后台音乐播放及立体声蓝牙耳机。此外,KG90n支持播放MPEG-4等格式的视频。此外,调频FM功能也满足了用户全方位的娱乐要求。当然,更重要的改进是支持microSD卡。此机参考报价3000元。
Sandisk Sansa C200,支持microSD接口
MP3播放器一般都内置超大容量NAND闪存,以目前产品来看,主流容量1GB到2GB不等,价格也比较便宜。不过,仍然有厂商认为1GB或2GB依然不能满足喜欢一次装载N首歌曲的用户的需求,在MP3上也预留了存储卡扩展接口。以前MP3常用的存储卡是SD/MMC卡,现在MP3体积越做越小,存储卡体积当然应该更小,因此支持microSD卡的MP3也出现了。不过,这样的产品并非MP3的主流,这里只提级一下,不详细介绍了。
通常PMP和MP3不一样,一部电影就算采用320×240分辨率、407KB/s或225KB/s左右的码率压缩为MPEG-4、AVI等格式,容量也在200MB甚至300MB左右,因此对容量的需求比MP3大太多了。而PMP主要采用两种存储介质:一种是采用NAND闪存,这样的产品追求轻量化、耐用、低价格;另一种是采用小尺寸硬盘,这样的产品追求高容量,一次存放海量电影。
Shiro系列PMP就采用microSD卡作为外置存储设备
采用硬盘的PMP可以达到上百GB的容量,再采用外置存储卡实在没有必要。而采用NAND闪存的PMP主流容量为1GB、2GB和4GB这数种,相对电影来说,如果一次存放多部高质量片子还是有点小,外接存储卡留给用户更多的自行扩展空间还是比较必要的。不过PMP由于屏幕的关系,一般尺寸比较大,因此使用标准SD卡也没有什么问题,小尺寸microSD卡显得并非特别必要。因此,microSD卡同样不是PMP产品外置存储方式的主流,只是确实存在一些使用microSD卡的PMP,这里也仅是提及一下,不过多介绍了。
4.掌上游戏机
说到掌上游戏机就简单了,目前主流的掌上游戏机有两款:任天堂的DS(DSL)和SONY的PSP。PSP自然采用SONY自家MS为存储卡(也有转接卡可以将microSD卡接在PSP上使用,不过是非主流就不过多介绍了),那microSD卡大有用武之地的自然就是DS了。
中国行货IDSL游戏机
由于DS游戏卡带尺寸本来就小(面积比一张SD卡大约宽50%。厚度大约比SD卡厚一倍),对于众多生产兼容性DS游戏卡带的厂商来说,如此狭小的空间再使用外接存储卡,小尺寸的microSD成为首选。
采用microSD卡的Slot-1烧录卡AceKard+
目前DS游戏机有两种卡带插槽:DS游戏卡带专用插槽称为Slot-1;兼容GBA卡带插槽称为Slot-2。现阶段主流的DS烧录卡主要是Slot-1烧录卡,种类异常繁多,包括EZ5、R4、GL6、SCDS、DSLink、N-Card、AceKard+等,有的内置闪存,有的使用外接存储卡。使用外置存储卡的,几乎全是用的microSD卡。
本节总结:除了上述领域,microSD卡在使用外置存储卡的产品、尤其是对体积有要求的小型产品(例如某些GPS设备)里都大有用武之地,和大家关系不大的就不一一说了。其中应用最广的还是手机和NDS烧录卡,下面我们进入本次测试的产品介绍部分。
● 第四章 产品评测
第一节 测试软件和测试方法
对于测试存储卡,不像测试显卡或CPU,没有必要搭建一个顶级的测试平台,这里以模拟实际应用环境为主。因此硬件环境我们采用一台Sonoma平台笔记本,硬盘转速5400rpm,这里系统磁盘性能对于测试成绩会有一些影响,但是不会太大,其它方面影响不是很大。
创见这款读卡器支持卡的类型很齐全
microSD卡专用口如图示,整体性能和稳定性都不错
PNY这款微型读卡器也相当不错,性能有点不太稳定,但能正常使用
产品方面,本次收集的以512MB以上市场主流microSD卡为主,就容量来看,1GB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测试的时候我们采用厂家默认的FAT文件格式格式化。读卡器对产品性能是否能充分发挥至关重要,经多次测试后,这次我们采用创见的多合一读卡器,支持卡的类型比较齐全,性能和稳定性都不错,PNY微型读卡器作为辅助。
本次评测我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测试软件测试部分;一是手动测试部分。由于对闪存产品来说,写入速度相当重要,SDA更是拿写入速度作为划分SD系列卡速度等级的标准。因此我们用ATTO Disk Benchmark这款软件来测试读写速度,另外用传统的HD Tach和HD Tune来测试持续传输能力、突发传输速度以及随机访问时间。这里注意HD Tach和HD Tune测试机制不一样,最终测试数值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手动测试部分
手动测试部分,我们简单模拟两种应用需求:一是使用总共935MB(针对1GB和2GB容量microSD卡)和442MB(针对512MB容量microSD卡)的多个游戏文件、系统文件,用秒表测试实际的写入时间和复制到硬盘时间。这项基本上能代表复制和写入大量碎文件的应用。要提醒大家的是手动测试必然存在误差,时间差距在1秒到2秒范围的基本可看作相等。
经典影片T2,作为我们测试样本
二是复制和写入电影文件,这里我们采用了《终结者2》的AVI压缩版,分为上、中、下三部,总容量一共215MB,同样用秒表测试复制和写入的时间。这项测试模拟电影文件读写应用环境,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小文件读写速度。
著名的“死机城”,成为我们测试样本
三是本次评测的一项“异质”测试。使用NDS游戏机来测试microSD卡的性能。我们只使用一个游戏——《恶魔城:废墟的肖像》,此游戏外号“死机城”,在早期的烧录卡上频频容易出现死机。
而在新一代烧录卡上,会视不同的microSD卡而死机或不死机。我们并不是测NDS烧录卡,而是测microSD卡,一款足以说明问题的游戏和一张足以说明问题的烧录卡就够。
● NDS游戏《恶魔城:废墟的肖像》测试要点
这里我们采用R4烧录卡,由于价格便宜,文件系统和WindowsXP完全兼容,使用方便,也是目前卖得最好的NDS烧录卡。
用于测试的R4卡
相应microSD卡接口
测试使用“死机城”最容易死机的三个场景:按暂停键呼出菜单;传送点传送;NPC对话。看看哪些microSD卡死机,哪些不死。
按暂停呼出菜单
这也属于一种传送点
同一区域的NPC,其实是个JS
跟JS对话后呼出这个菜单,极其容易死机
关于死机的原因,网上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死机的游戏都是一些KONAMI的游戏,有人测试过rip掉音乐文件后就不会死机了,因此得出的结论是KONAMI部分游戏的音乐格式由于占用了极大的宽带而在程序上没有作限制,在打开菜单、传送或者是NPC对话的时候,CPU正在处理音乐流(因为文件是DMA方式从闪卡里直接读取,而不是从内存读取),假如与此同时执行打开菜单之类的读取操作,闪存得不到响应,这个读取动作就停止了,音乐继续播放,画面出现黑屏,因为没有读到相关数据文件。
由于音乐数据和游戏数据同时传输、有些卡不能胜任这种传输方式,就会死机。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正确,我们也不能从KONAMI官方获得求证。无论如何,这游戏使用某些microSD卡会死机是一个事实。因此,可以从某些方面反映出microSD卡的部分能力。
测试的时候,我们也不会只因为出现一次死机就判断用该microSD卡会死机,而是在容易死机的地方反复测试(可怜的NDS),反复出现死机问题,我们才会判断该卡死机。
不得不指出的是,此项测试只是给使用R4的用户一个参考,并不能完全说明microSD卡的品质。还有所有NDS烧录卡都是非任天堂官方认可的产品,我们还是提倡大家使用官方游戏卡带。
● 第二节 实战测试
第一小节 1GB~2GB大容量组
KingMax 1GB
KingMax 1GB卡
卡背面是编号信息,隐约可看见走线
标准SD卡转接卡
由于多层堆叠技术的发展和制程技术不断改进、单颗NAND闪存Chip容量越来越高,即便最新的SDHC的4GB容量microSD才会用到8层堆叠,而2GB的microSD据厂商端的信息也就用了4层堆叠。因此,用SLC做到1GB也不是难事,此卡就采用的SLC,也是大容量组(1GB和2GB产品)唯一采用SLC的产品。KingMax 1GB卡不带外包装,估计是由于样品的关系。这款产品参考价格110元,质保方式是终身保固。
软件读写性能测试部分
ATTO Disk Benchmark读写速度测试
最高写入速度接近8.4MB/s,就综合范围来参考,此款卡采用的SLC技术,读取速度最高12.2MB/s也能证明这一点。
HD Tach测试
测试持续传输率的软件,NAND闪存不像硬盘从外圈到内圈速度依次下降,整个过程速度都比较平稳,突发速度12.4MB/s,平均11.8MB/s,随机防卫时间1.4ms,这个指标硬盘没法比。CPU占用率7%。
HD Tune测试
结果和HD Tach类似,此软件测试的平均速度是10.3MB/s,随机访问时间1.3ms,CPU占用率8.3%。另外数据传输曲线可以参考一下,比较规则的波浪状的起伏,大概能看看SLC工作方式。本次参测的SLC卡基本都是这种曲线。
手动文件传输时间测试
格式化后容量976MB,写入935MB碎文件耗时4分13秒,复制到硬盘耗时1分29秒,在整个935MB文件传输组时间居第2,相当不错。215MB电影文件写入耗时31秒,复制耗时17秒,基本上属于整个参测产品中第一的水平。
恶魔城测试:不死机
死机城用此卡不死机
此卡顺利通过“死机城”的考验,在容易死机的几个地方反复测试,均未出现死机的现象。因此我们判断此卡完全能胜任目前NDS烧录卡的需要,可以放心使用。
● 创见1GB
很详细的信息,产地是韩国
接上标准SD卡转接卡
统一标准产品,外观都一模一样。COB封装,内部也无法不损坏观察之。大家主要看图吧。这款卡采用的包装小巧漂亮,不过如不采用剪刀这种破坏性的方式,很难拆开包装取出存储卡。这款产品参考价格90元,终身质保。
软件读写性能测试部分
ATTO Disk Benchmark读写速度测试
从读写速度上看,创见1GB卡采用的是MLC技术Chip,写入速度最高约4.5MB/s,读取速度最高约9.6MB/s。
HD Tach测试
突发速度10.3MB/s,平均9.8MB/s,平均访问时间1.9ms,CPU占用率倒是很低,2%。
HD Tune测试
平均传输速度8.7MB/s,平均访问时间1.7ms,这里CPU占用率又高上去了7.6%。可以看数据传输曲线,MLC芯片的比SLC的更复杂。
手动文件传输时间测试
格式化后容量952MB,写入935MB碎文件耗时8分58秒,比较令人吃惊,不知是MLC芯片速度的原因还是控制IC协调的原因。为避免是读卡器兼容性问题,笔者换了两款读卡器重新测试,结果基本相同。无论如何,实际应用大量碎文件写入性能比软件测试性能慢得太多。复制到硬盘耗时1分45秒,此项性能和其它卡基本在同一水平。
215MB电影文件写入耗时1分10秒,跟大量碎文件写入是一样的情况。复制到硬盘耗时19秒,说明读取性能还是不错。
恶魔城测试:传送点死机
该地点容易死机
很遗憾,此卡未能通过“死机城”的考验,在传送点比较容易死机。大概R4用户如果玩恶魔城,用这款卡也得小心了。
● 创见2GB
编号信息同样详细,不过产地是台湾
标准SD卡转接卡
大家主要看图,同样,如不采用剪刀这种破坏性的方式,很难拆开包装取出存储卡。这款产品参考价格210元,终身质保。
软件读写性能测试部分
ATTO Disk Benchmark读写速度测试
从读写速度上看,创见2GB卡依然采用的是MLC技术Chip,写入速度最高约4.8MB/s,读取速度最高约9.7MB/s。
HD Tach测试
突发速度10.3MB/s,平均9.8MB/s,平均访问时间2.2ms,比1GB的产品要高一些,CPU占用率7%。
HD Tune测试
平均传输速度8.8MB/s,平均访问时间1.8ms,CPU占用率8.2%。
手动文件传输时间测试
格式化后容量1.86GB,写入935MB碎文件耗时8分29秒,跟其1GB产品类似,实际应用大量碎文件写入性能比软件测试性能慢很多。复制到硬盘耗时2分47秒,这项值也比软件测试性能慢很多。
215MB电影文件写入耗时1分09秒,跟其1GB产品同样是类似的情况——比较慢。复制到硬盘耗时24秒,跟其它卡比较同样慢。
恶魔城测试:NPC对话死机
跟此JS对话死机
和1GB产品类似,这款2GB卡同样未能通过“死机城”的考验,在和NPC对话以及随后下来的菜单画面比较容易死机。R4用户如果玩恶魔城一样得小心了。
● Kingston 1GB(“日产”)
Kingston 1GB卡
背面没有编号或产地信息,依稀可见走线
与标准SD卡转接卡连接
Kingston卡在NDS烧录卡用户中算是比较流行的,但是同样容量的Kingston卡,“日产”、“台产”性能却不一样。所谓日产,也就是卡的正面有“JAPAN”字样,所谓“台产”,卡的正面有“TAIWAN”字样。简单来说,除了格式化容量不一样外,日产卡在恶魔城中普遍不死机,而台产卡却普遍死机,对于NDS玩家来说,这才是最大的区别。
这款1GB是“日产”卡,只是卡正面有“JAPAN”字样,至于产地到底在哪,没有产地信息就不好说了。为什么同品牌会有这种差异?很简单,不同的Solution而已,不同的Chip、不同的控制IC,都可能会造成这种差异。
Kingston包装盒中规中距,用户可轻易将卡取出,不用破坏塑料包装套。这款产品参考价格104元,终身保固。
软件读写性能测试部分
ATTO Disk Benchmark读写速度测试
从写入速度来看,最高约4.9MB/s,应该是采用的MLC芯片。读取速度最高10.7MB/s左右,还不错。
HD Tach测试
突发速度10.5MB/s,平均10.1MB/s,平均访问时间0.9ms,在其它MLC产品中居前列,CPU占用率比较高,达到15%。
平均传输速度8.9MB/s,平均访问时间0.9ms,CPU占用率6.7%。和HD Tach测试有一定出入。
手动文件传输时间测试
格式化后容量982MB,写入935MB碎文件耗时4分41秒,处于中等水平。复制到硬盘耗时1分42秒,同样是处于中等水平。
215MB电影文件写入耗时58秒,复制到硬盘耗时23秒。这两项测试以及整个手动文件传输时间测试来看,这款产品表现都中规中距。
恶魔城测试:不死机
死机城用此卡不死机
此卡顺利通过“死机城”的考验,在容易死机的几个地方反复测试,均未出现死机的现象。看来“日产”Kingston 1GB卡确实不容易死机。
● Kingston 2GB(“台产”)
Kingston 2GB卡
背面编号信息,标明产地是台湾省
装上标准SD转接卡
与“日产”卡不同的是,这款2GB容量“台产”卡的产品根据标注来看确实是台湾省,也就是说是真正的台产卡。此卡包装盒和1GB产品完全一样,用户可轻易将卡取出,不用破坏塑料套。这款产品参考价格204元,终身保固。
软件读写性能测试部分
ATTO Disk Benchmark读写速度测试
从写入速度来看,最高达到约6.4MB/s,可以说达到了SDA的Class 6标准,相当不错。读取速度来看,最高约10.4MB/s。综合指标来看,笔者推测此卡用的是依然是MLC型Chip。
HD Tach测试
突发速度10.3MB/s,平均9.7MB/s,平均访问时间1.2ms,性能很不错,CPU占用率仍然比较高,达到10%。根据数据传输曲线来看,前部和后部有明显的速度差异。
HD Tune测试
平均传输速度8.7MB/s,平均访问时间1.2ms,CPU占用率6.7%。和HD Tach测试有一定出入。单数数据传输曲线却显示了一样的前后数据不一致。笔者推测这是采用不同速度的Chip混合堆叠封装造成的。
手动文件传输时间测试
格式化后容量1.89GB,写入935MB碎文件耗时4分09秒,整个大容量组此项值第一。复制到硬盘耗时1分15秒,同样是该组第一。从实际大容量碎文件读写应用来看,此卡表现很不错。
215MB电影文件写入耗时50秒,复制到硬盘耗时24秒。这两项测试处于中等水平。
恶魔城测试:按暂停呼出菜单死机
按暂停呼出菜单比较容易死机
很可惜,性能如此优秀的2GB卡,依然通不过“死机城”的考验,在测试中比较容易死机,看来,网上流传的说法很有道理,卡内不同区域读取速度不一样是恶魔城的大忌。同样,台产卡玩恶魔城死机,从实际测试来看,果然如此。
● Apacer(宇瞻) 1GB
Apacer 1GB
背面主要是编号信息
标准SD转接卡
Apacer存储卡产品一向是比较丰富的,这次的microSD卡包装盒比较大,也很精美,用户可轻易拆开取出卡片,无需破坏塑料套。此卡参考价格76元,5年保固。非常狠的价格,对于大品牌产品来说,相当便宜。
软件读写性能测试部分
ATTO Disk Benchmark读写速度测试
最高写入速度约4.9MB/s,应该是采用MLC芯片。读取速度最高10.7MB/s,性能还不错。
本文来源:泡泡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卓手机挂载sd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