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网贷是网贷高利贷合法吗。我们还应该每期照他们的利率还吗?

佰仟金融被爆无牌照经营并设高利贷陷阱
查看: 3274|
评论: 0|来自: 投资时报
摘要: 通过手机在一个名为“佰仟金融”的消费金融平台申请的“现金贷”业务,看似便捷的分期贷款,却陷入高利贷陷阱。
& & & &贷款9000元,还款18000元?!& & & &看到这样两个极具对比冲击力的数据,你一定会惊呼。但这并非数学游戏,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很多人身上的真实故事。& & & &21岁的小杨通过手机在一个名为“”的消费金融平台申请的“现金贷”业务,看似便捷的分期贷款,却让他陷入高利贷陷阱。& & & 据《投资时报》记者调查,像小杨这样通过佰仟金融“现金贷”贷款的年轻人并非少数。公开检索网络信息可见,借款人对佰仟金融的投诉声呈蔓延之势,多数人都遭遇了还款总额比本金至少高1倍的情况。& & & & 为何会出现如此乱象?& & & 《投资时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两年,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迅速,很多消费金融公司随市场而生,且它们中的多数系此前的P2P网贷平台因监管趋严纷纷在原有业务模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转型而来,导致目前中国消费金融市场鱼龙混杂、乱象丛生,给投资者、借款人的选择带来极大的挑战。为此,《投资时报》将陆续推出“中国消费金融现象调查”系列报道,对消费金融公司逐一进行排查、调研和解析。& & & &利息+逾期费超本金1倍& & & &2016 年,对消费金融行业而言,是大爆发之年,随着70后、80后、90后的年轻消费者对消费贷产品的接受程度快速与国际接轨,有测算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不经意间已达5万亿元。且以中国的人口基数和增长消费需求计,我国消费信贷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未来几年将形成一个十万亿级的市场。& & & &然而,“有阳光的地方必然有阴影”。& & & &在迅速膨胀的市场规模背后,是众多无银监会消费金融资质牌照,即“非持牌公司”混入市场,以及近两年很多P2P网贷平台受监管趋严逼迫,陆续转型消费金融所致。目前市场上消费金融的规模和数据量,多数来自于这些非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真正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反倒成为“少数派”。消费金融50强名单显示,真正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仅占20%,非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占80%。& & & & 发生在的故事,正是这“多数派”—非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的一个经典缩影。& & & &日,小杨在一个名为“佰仟金融”的消费金融平台微信端上申请贷款9000元的“现金贷”业务。简单审核之后,小杨很快拿到了9000元贷款。根据分期要求,小杨选择按30期还,“当时,工作人员只是告诉我每期要还多少元。”小杨表示,工作人员并未告知他一共需还多少钱,利率到底是多少。“当时比较急,自己没问,也没有计算,如果知道,应该不会借了。”& & & &由于没有资金积累以及偿还能力较弱,小杨7月16日正常还款634.74元后,第2期、第3期开始逾期,但担心会有信用污点,小杨还是四处借钱还,二期分别还了624.09元。随后,在第6期,小杨又逾期,还款907.94元。目前,小杨已偿还8期。& & & &逐渐失去偿还能力的小杨只能向家里说明实情求助。& & & 小杨父亲仔细计算,如果按每个月偿还594.09元、30个月计,一共要偿还17822.7元,利息也高达8822.7元。根据目前逾期情况,接下去正常还款,总共必须还18237.2元,利息和逾期费9237.2元,已超过本金1倍多。& & & &“这相当于借9000元还18000多元,正规分期利率都没这么高,儿子没有社会经验,是不是掉进了高利贷陷阱。”小杨父亲非常气愤。& & & &事实上,小杨的遭遇并非个案。& & & &网友“红菱”表示,自己分期购买2600元的手机,每期还230元,分24期,首付300元,总共要还5820元;另外,广州的小林也表示,当初买了一部价值4300元左右手机,首付1800元,分期2500元,虽然中途有逾期,但总共要还9000多元依然让他很惊讶。& & & &据报道,众多认为自己受骗上当的借款人在网络上对“”进行了投诉和维权。部分借款人甚至停止还贷:“欠钱还钱是应该的,并不是我们不想还,而是这利息实在太坑了。”& & & &巧立名目乱收费& & & &为何这么多借款人会在佰仟金融遭遇如此“陷阱”?提供此项服务的佰仟金融又是怎样一家机构?它的所谓“贷款利率”为何要比普通金融机构高出这么多?& & & &《投资时报》记者查询了佰仟金融的官网信息。佰仟金融全称为深圳市佰仟金融服务有限公司,2013年12月注册成立,总部位于深圳。截至2016年8月,服务覆盖全国近30省份、300座城市,签约商户10万家,公司员工3万人。& & & &然而有意思的是,该公司并不在目前22家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之列。& & & &据网络上佰仟金融用户普遍反馈,在贷款时,工作人员并没有明确告知收费标准,佰仟金融的正常利息每月为1.75%,但是会有服务费、信息费等各项费用,且这些费用在放款前,平台的工作人员会有意淡化,没有明确告知。此外,也有意淡化处理逾期计费方式,未逾期时平台的费用就很高,而在借款逾期后,佰仟金融收取的费用(包括利息、逾期费等)几乎是本金100%,甚至会超过本金。& & & &客户方先生表示,在办理业务过程中,佰仟金融从未明确说明贷款利率及还款期数,也没有向其出示过贷款合同。在他看来,36期还款总额比本金高1倍多,这属于高利贷。他希望相关部门对此类违法行为加强监管,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 & 记者注意到,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明确指出,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有权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应当被认定无效,借款人有权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 & & &“如果按照消费金融公司平台标示的利率,基本是不会超过24%这条高利贷的红线”,有业内人士透露,之所以会超出“红线”,真正的幕后玄机出在各种费用的收取上,且这些手续费、管理费并没有计算在利率上,造成很多借款人没有看懂其中的猫腻,便签了合同。& & & &《投资时报》调查了解到,在消费金融行业,目前同时存在着持牌机构与非持牌机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有22家获批,其中19家已经开业。& & &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是由银监会批准的正规机构,多有银行股东背景,占据市场优势地位,拥有良好的同业拆借渠道,融资渠道相较于非持牌机构更加正规,公司规模大,资金实力雄厚,并且在客户服务和风控管理方面更有经验,同时,此类机构直接连通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能降低贷款者违约风险,增加贷款回收效率。且消费者从正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获得的贷款利率水平,正在逐步降低。& & & &但类似佰仟金融等非持牌平台,提供的借款利率远超高利贷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非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自有资金、P2P理财资金、金融机构资金等,融资渠道不稳定,资金成本较高,所以提供给消费者的贷款利率也更高,甚至超过高利贷利率红线。而且,由于不受银监会的监管,一些非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管理混乱,在借款合同中加入各种收费名目,并在贷款过程中有意隐瞒收费栏目,以达到掩人耳目的效果,这也是造成大量借款人上当受骗的原因。& & & &网贷之星友情提示:网络借贷有风险 投资理财需谨慎!
上一篇:下一篇:
行业动荡导致了互金平台各类问题的滋生,芒
资讯排行版今日
@ 网贷之星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All Rights Reserved &&人次在我爱卡申请信用卡
人次申请贷款 255家 银行和金融机构授权合作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极速贷款 当天到账
查看: 136752|回复: 28
那些说各种网贷是高利贷可以不还的别出来害人!!
阅读权限50
金卡, 经验值 23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32 经验值
信用币1825
这些小贷公司跟人约定的利率绝对没一个超过国家法定规定,他们是以其他方式比如手续费或者平台管理费之类来进行收取。他们会专门规避国家的法律限制。你们就算告也是没用的。。。
你们也可以不还。。。就是信报上会有显示。。以后办理房贷就得靠边站了。
我的信报啊 拉卡拉的13笔替你还都一一显示了!!!不过目前没逾期记录
以后越来越多的小贷也会显示在信报上。。。大家自己保重吧
阅读权限50
楼主是正确的,国家规定贷款利息不能超过银行4倍就是合法的,现在的小贷公司都是已手续费等等各种名义去算的,如果单一只算利息肯定不超过4倍的
阅读权限80
我也这么觉得。。既然借了就得还。。不然以后怎么过活
阅读权限50
信用币1825
那些不想还的你们可以不还 那是你们自己的选择 但是别出来祸害别人。。。
阅读权限50
我知道很多家,比如利息给你算的1分多,完全合法,但是服务费手续费各种加起来月息就变成3.4分甚至更高,但是人家利息又确实规定在法律法规中,都是钻的漏洞
阅读权限50
信用币1825
楼上正解,开网贷的那些公司哪个没搞法律的。。他们敢开 肯定比咱们想的精。。想从法律上告不现实
阅读权限100
楼主理解错误的,到法院起诉的话法院是把这些费用包括在利息里面的,但你的问题在于你起诉小贷,起诉完你也就是要少付那么一点利息,但你花费的精力和成本要高的多的多。
阅读权限50
信用币1825
楼主理解错误的,到法院起诉的话法院是把这些费用包括在利息里面的,但你的问题在于你起诉小贷,起诉完你也 ...
您可以去法院试试。。。看法院是会把这些算到利息不。。。我以前就在宜信的产品部干的。。不过我做的是理财端 你和小贷之间的合同有具体解析。针对其他费用说明只要明确法院也不会支持你的
阅读权限100
您可以去法院试试。。。看法院是会把这些算到利息不。。。我以前就在宜信的产品部干的。。不过我做的是理财端 你和小贷之间的合同有具体解析。针对其他费用说明只要明确 ...
我就是做法务的我不知道?银行的滞纳金现在都算在利息里面了,超过24%的一律不支持,去年我朋友跟典当行官司最后法院也把这些费用全部纳入利息了,现在法院都怕老百姓闹,反而高利贷这些他们才不怕。
阅读权限80
人家公司都有法律顾问的,能想不到么
阅读权限50
现在稍微大点的公司都有法务部,我感觉从公来说,打官司是没多大的希望得,别人敢开,敢这么做,肯定是不会明显的违法的
阅读权限80
阅读权限80
信用币3360
最看不惯那些撸的时候像孙子,还的时候像大爷,一点不爽就不还了,还到处说是高利贷要去告的,借的时候怎么没说这些啊
信用卡只是负债,不是资产。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阅读权限20
我也这么觉得。。既然借了就得还。。不
阅读权限80
信用币1344
不还钱的人都是走头无路的人了,所以没轮到你们就继续撸吧!总有一天饿死鬼眷顾你们的,等着瞧。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阅读权限80
确实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没必要让自己过不了安稳日子。
该怎么活下去。
阅读权限40
利率那么高,借的时候就得慎重
热门信用卡中心
热门信用卡申请
信用卡问答
我爱卡本月推荐 /5
最高领4888元刷卡金,100%有奖!
特色好礼轻松得 专属权益传递活力与热情
点击进入页面,查看新时代投资指南。新户达标还有200元话费好礼相送。
邀请新用户,双方都拿钱!最高可得88元!可提现哦!
2018小白信用卡精选,一卡在手,毕业无忧
Powered by Discuz! X3&
我爱卡客服网贷是高利贷在互联网时代的变种?
网络贷款究竟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助手,还是高利贷在互联网时代的变种?
为了还掉4年前做生意亏掉的14万元贷款,没有收入来源的王素芬(化名)开了8道&口子&&&用借贷行业的行话说,就是向8个平台借了钱,以贷养贷。
4年来,她累计借了76万元,累计应还本息109万元。此前欠下14万元,如今却欠着58万元。
去年12月以来,央行及银监会和地方金融办对现金贷及网贷进行整顿,最新监管要求综合贷款利息不得超过36%。王素芬发现,手上不少合同中的实际利息超过了36%,于是她开始追讨权益、结清贷款,一些平台比较配合,但也有的平台&很硬&。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整顿以来,网贷平台(P2P)、持有网贷牌照小贷公司已在治理之中,但是,仍有一些金融中介却游离于监管之外。
&信用贷款了解一下,免抵押,额度20万,当天放款,月息6厘&&&
相信不少人接到过类似的贷款推销电话。对方往往语速极快,在你挂断电话之前,他们就已经讲完了主要信息。脑子转得快的人,已经推算出这笔贷款的年利率为7.2%,这似乎和银行信用贷款差不多,手续还十分简便,甚至不用查询征信。如果手头恰好资金紧张的人,或许会因此心动。然而,很多人伸手之后,发现要想回头就难了。
王素芬的贷款遭遇就是比较典型的案例。4年前,她找贷款公司借了14万元开了一家服装店,因为经营不佳,本钱很快亏完了。在每个月分期还款日的前几天,短信、电话、微信都会一一提醒她要准时还款,否则征信记录将受影响。由于没有收入来源,她开始以贷养贷,但她怎么样都没想到,这是一条不归路,钱越欠越多,到现在还有58万元还未还清。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查看王素芬的贷款合同发现,和她签订借款合同的对象,有小贷公司&&例如深圳赫美、亚联财、浩森,也有网贷平台(P2P),更多的是贷款中介,它们帮王素芬从小额贷款公司、P2P、银行拿到了贷款。另一类公司最神通广大,他们在合同中承诺帮助王素芬从P2P、网络小贷以及特定借款人等多个来源匹配借款。完全不懂金融门道的王素芬,不看合同前根本不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还以为中介就是资金方。
王素芬最早对贷款利息是没有概念的,看到每月分期只有几百元到几千元,并没有感觉到压力。可是她发现自己的债务越还越多的时候,感觉到不对劲了。
王素芬与贷款机构签订的合同中,按月利率乘以12,算出的年化利息在7.56%~23.64%之间,用民间借贷标准来看属于正常范围。在还款方式上,这些贷款机构多数在合同里给出了对应的计算公式,看起来十分透明。
对于缺乏金融知识和验算能力的王素芬,演算过程不重要,只要能快点拿到钱,再遵照贷款公司客服说的,按照合同里填写的分期还款数字每月按时还钱就行。殊不知,借款人实际承担的借款成本要比名义利率高出许多,这正是导致王素芬钱越还越多的原因。
以在某大型平台上的借款为例,王素芬借款金额13万元,合同年化利息8.4%,分36期还。如果按照名义利率来算,用等额本息计算器可算出每月分期偿还额应该是4097.76元,但是,王素芬实际每个月偿还额却是6177.76元。
按每月名义利率还款与实际还款额之间相差了2080元&&账单显示,这是一笔&费用&。但是,王素芬手中并无2080元的费用合同,她致电客服后得到的解释:这是平台服务费用和购买还款履约责任险的保险费。
影响月供金额的因素,除了各种费用之外,还有计息方式。银行的信用贷款,一般采用等额本金或等额本息的方式计算分期还款额,但在小贷和网贷公司里,常用的是等本等息的算法&&这也是利息最高的一种。
业内人士介绍,所谓的&等本等息&,即每一期还款=(贷款本金&贷款月利率&贷款期数+贷款本金)&贷款期数。这种算法之所以无形中产生了高息,是因为它不考虑分期还款中已经还掉的本金部分,而是一直用初始的贷款本金收取利息(费用的收取也是如此),造成后期的借款实际成本飚升,平均年化利率高于其他计算方式。比如,借款10万元,月综合成本率2.3%,分12期还款,借款人还最后一个月的实际利率=(10&2.3%)&(10&12)=27.6%,该月利率折算成年利率就高达331.2%。
于是,在过去4年,王素芬在不知不觉中背负了高额利息。她在8个平台上以贷养贷,累计借入76万元,累计产生应还本息109万元(含利息33万元)。此前欠下14万元,如今却欠着58万元。
王素芬第一次接触小额贷款之后,贷款电话就像热线一样打了进来。&当时感觉,一伸手就能借到钱。&王素芬回忆。
在人行征信系统里,王素芬有超过20次信用卡逾期记录,在小额贷款公司申请贷款的次数超过10次,但这并没有影响到贷款公司到她这里推销贷款。&这些公司到底有没有他们说的那些风控措施?&王素芬自己也纳闷。在屏蔽了很多骚扰电话后,现在她手机上每天仍然能接到4、5个推销贷款的电话。
放贷市场竞争的结果是网贷平台在业务上的&创新&。记者从一份名为&同行贷&的宣传资料中看到,只要在同行借过款,借款日期距离本次申请小于3个月,且满足无逾期等条件,该公司就可以帮客户从20家消费金融公司贷到款,月息0.99%~1.28%。
近一两年,随着王素芬的贷款&口子&越拉越多,钱开始没那么好借了。有小贷公司员工帮王素芬出主意:只要支付一笔手续费,就能帮她在另一个平台上借到钱。
2017年12月监管部门发布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即141号文)要求,各类机构应当遵守&了解你的客户&原则,不得以任何方式诱致借款人过度举债,陷入债务陷阱;不得向无收入来源的借款人发放贷款;各类机构应坚持审慎经营原则,全面考虑信用记录缺失、多头借款、欺诈等因素对贷款质量可能造成的影响。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了解你的客户&却成为部分从业人员牟利的机会。一些小贷公司员工,因为了解各家平台的风控规则和漏洞,把急用钱或还不起贷款的客户转介绍到其他平台,从中收取介绍费。
4,上岸曙光
去年12月8日,原银监会网贷整治办下发的《关于印发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即56号文)中指出,以利率和各种费用形式对借款人收取的所有借款成本与贷款本金的比例计算为综合实际利率,并折算为年化形式,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的规定。
广东省华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熊勇律师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法律关系中年利率在24%以下的,受法律保护;网贷利率超过24%法律不予保护;超过36%的部分视为无效约定。
按照56号文对&综合实际利率&的定义,利息、费用和保险费等实际借款成本都应纳入。王素芬在上述平台上13万借款,预扣初期费用3900元后实收12.61万元,按照6177.76元的月供推算,综合实际利率折合成年化达41.5%。
实际借款成本远高于名义利率的现象并非少数。王素芬在8家贷款机构每月支付的利息加上各种费用,按照等额本息的方法推算综合实际利率,每一家都超过了36%。
除了综合利率超出最高法院相关规定,这些平台中还有存在&砍头息&(预扣利息)、手续费、保证金的行为,也是网贷整治办在56号文中提出要严加排查的情况。56号文此前要求,各地工作小组要将摸底排查情况于今年1月底报告网贷整治办,今年3月完成对各类机构分类处置。
&去年以来,监管部门针对网络小贷和P2P的排查和整治,正是要对这些乱象出手。&一位网贷行业观察人士认为,王素芬的一些遭遇属于监管部门要整顿清理的范围。
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认为,根据最高法对民间借贷的规定,超过24%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超过36%的部分无效。但并不是说不能执行,要看合同双方意愿。当前网贷面临严监管,小贷公司一些做法现在看来可能是违规,但并未违法。
不管怎样,网贷行业整顿的鼓点急促,王素芬似乎看到了上岸的曙光。
5,整改来临
141号文和56号文都明确了对网络借贷业务最新监管尺度。文件明确提出,要将利率和各种费用形式纳入综合资金成本,综合资金成本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规定;助贷机构不得向借款人收取息费;不得预扣利息、手续费等。
&这些规定对网络贷款利率畸高等乱象带来了有效遏制,今年网络贷款市场的借款利率开始出现下行。&深圳一位网贷观察人士对记者表示。
但是,上述文件并没有明确从清理整顿走向规范经营的时间表,尤其是对于2017年12月之前不符合新监管要求的存量合同该如何化解,没有做出统一要求;另外,对违规网贷的整改措施和验收进展,尚未向社会公众公开。
今年4月,深圳市政府金融办下发的《关于开展我市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分类处置及验收工作的通知》中表示,根据前期摸底排查情况,深圳市已开业的128家小额贷款公司中,共有13家小额贷款公司通过互联网开展小贷业务。
《通知》要求对13家小额贷公司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进行分类处置及验收。王素芬借过的浩森小贷、赫美小贷、亚联财小贷等公司名列其中。
根据通知,这些公司需于4月20日之前提交验收申请,深圳市金融办根据141号文、56号文对其进行验收。验收未通过的公司,给一年的整改期,整改期内贷款额同比不得增加。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本次验收针对的是小贷公司互联网小贷业务,这类机构持有相关金融牌照,受到银监部门和地方金融办监管,经营相对谨慎。而真正搅动市场的,是频繁进行电话呼出、涉嫌虚假宣传和诱导借款人的中介公司。
6,监管局限
网络借贷的名义利息一般不高,例如前海吉信互联网金服的资金来自杭州银行,合同月息0.63%,且按贷款余额计息,年息仅7.56%。但是,加上一次性收取贷款本金2%的手续费、每月收取贷款本金2.3%的管理费(或咨询费),这笔几款费用综合起来,实际年化利率超过45%。
那么,这些中间费用是如何产生的,要交给谁?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P2P平台上的借贷,合同一般涉及四个角色:借款人、网贷平台(P2P)、出借人(一般是个人)、保险公司。中间费用会给到网贷平台和保险公司。
第二中情况,其他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合同通常涉及三个角色,即借款人、XX金服(金融中介或者助贷)、出借人(个人、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或银行)。中间费用给了能招揽客户的金融中介。
第三种情况是,借贷活动由系列合同组成,除了借款人和出借人两方之外,金融中介通过对接其他中介、P2P或者特定放贷人,完成业务撮合。这种情况收费的环节更多。
上述三种模式下,中介公司扮演着重要角色。第一种模式以P2P为中介,信息披露较为充分,正在实施监管备案,透明和合规是发展趋势;但第二种和第三种模式里的中介,面孔就十分模糊。
这些中介公司,或是在电话营销时只讲名义利息,不按国家要求披露实际年化利率;或是在签订合同时采用&名义利息+咨询费或管理费&的模式,导致多数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借入并承担了高额成本;或是与银行、P2P等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成为资金的二道贩子。
这类中介名称中常有&金融服务&二字,营业范围常常是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提供金融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等。它们作为金融机构服务的第三方外包公司,不需要牌照经营,难以纳入金融监管。
&这类咨询公司超出了我们的监管范围,现有监管办法对它们还没有太多约束手段。&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网贷监管部门人士告诉记者。
当前,互联网金融正处于整顿期,P2P平台&作者:云中燕本页链接:
第1个回答:
明知是高利贷当初你又要借?你这种就属于没钱急死。下款了指不定谁史
猜你感兴趣爱分期明目张胆的高利贷,年利率超过300%,暴力催收,非法曝光个人信息!
我看到关于“爱分期明目张胆的高利贷,年利率超过300%,暴力催收,非法曝光个人信息!”的相关文章和报道:??: 无意间在融360上好易借爱分期(公司主体:深圳合众管理)该机构通过对用户进行误导、欺骗,贷款3500元,扣掉320元(砍头息)实际到账金额只有3180元,分12期,前3个月连本带利还370
请问关于“爱分期明目张胆的高利贷,年利率超过300%,暴力催收,非法曝光个人信息!”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什么是“爱分期明目张胆的高利贷,年利率超过300%,暴力催收,非法曝光个人信息!”?对于“爱分期明目张胆的高利贷,年利率超过300%,暴力催收,非法曝光个人信息!”的相关介绍和看法有哪些?——来自PPP头条的问题。
收藏的人(2)
向帮助了您的知道网友说句感谢的话吧!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举报网贷高利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