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6APP怎么王者荣耀解除亲密关系系

(rqwqlnjrsf)
(现实抹去记忆)
(郁山LokisArmy)
(rqwqlnjrsf)
(突然消失)
第三方登录:【中国移动资讯】中国移动最新新闻_China Mobile最新动态_什么值得买
当前位置: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忘记密码?小伙收到10086短信提示停机 结果八年25万积蓄就这么没了
就在乔先生被吓傻了的同时,对方又提出要查看乔先生的银行卡里是否存有赃款,于是乔先生糊里糊涂的就去了ATM机上,更是糊里糊涂的将其3张银行卡内的25万余元转给了对方。最终,当乔先生发现这是一个骗局的时候,一切都晚了,这笔钱是他和老婆结婚多年以来辛辛苦苦攒了下来的,本来打算以后给孩子念书用,结果全被骗子给骗了。乔先生在事发之后,处于崩溃的边缘,甚至都有了轻生的想法!乔先生的老婆说的,本来他们今年还打算要二胎的,现在肚子里的老二也已经4,5个月了,结果弄成这样了。目前,乔先生已向公安部门报警,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当中!在这里要提醒大家,但凡涉及到钱财问题,一定要慎之又慎,否则很容易上当受骗的!
224032 阅读
216597 阅读
190146 阅读
269395 阅读
167187 阅读
83975 阅读
上海展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C)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号-1 |【晨聊互联网】AI时代下如何理解时间资产、亲密关系、人的价值与科技走向
极客公园创新大会创立于2011年1月,是由极客公园发起的年度科技文化节,已连续举办7届。2018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维基百科联合创始人Jimmy Wales、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搜狗CEO王小川、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猎豹移动CEO傅盛、大疆创新总裁罗镇华、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黎万强等多位重量级嘉宾莅临,分享他们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和布局。
从日(周一)起将连续6天推送极客公园IF 2018大会全程纪要,敬请期待。
今天的推送中将会分享猎豹移动创始人&CEO傅盛、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搜狗CEO王小川、腾讯主要创办人张志东等人就AI时代下如何理解时间资产红利、人工智能参与的亲密关系、AI对人价值的提升、科技的未来走向等重要话题的深度讨论。
系列推送:
百度Apollo、京东云、谷歌TensorFlow等在AI新时代的思考与时间
一、前沿思考2017
极客公园创始人&总裁 张鹏
今天下午是我们的前沿思考论坛,向更多人分享我们思维的精华。
前沿社是2017年3月份我和几位企业家朋友有想法。因为我们经常一起探讨行业趋势动态,总是希望自己能够保持思维上的先进。后来发现彼此间的探讨非常有意义,所以要帮更多的人形成组织,互相之间促进和学习。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面有36位企业家加入。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用全球视野把新的动态和新的趋势带动出来做交流,而且是去中心化的交流,不谋求是谁来上课,而是谋求通过别人的问题和思维方式给自己一点启发,让自己有认知的提升和进化。
9个月的时间将近30场的并联思考,这种并联思考能够让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的日上思维方式跳脱出来,找到一些新的启发。这些让大家的效率很高,启发很大,用更高的效率去思考和人的提升。过去的交流是私密的,但是从一开始我们如果有启发的视角,今天这样的场合可以理解为极客公园进行的千人规模的并联思考,并不准备输出什么,而是给大家一些新的信息和视角,让大家体验前沿社的思维和交流为什么有意思。
所以今天的主题是站在未来看现在,这是周航当时提出来的。站在未来看现在的本质是一种必然性。我们天天是在因果性的循环中,因为这个人做了什么,所以我也要做什么。但如果我们能够看到一些未来必然的趋势,再去看下一步会有不同的启发。
所以今天会有全新的视角,我们不会谈风口,而是一些没有被认真思考过的维度,去理解商业、社会、科技和我们的价值。在今天的环境下,希望大家都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在我们的探讨和并联思考中得到一些认知的进化和提升。
二、你必须要读懂的时间经济学
张鹏:时间是个很有意思的维度,看上去很公平,但是一生多长多短也会有变化。企业家很乐观,认为30年后,人们的平均寿命在100-150岁以上,不是因为财富上比较自由,而是他们自己会更有信心科技对人正向的变化。
2016年,扎克伯格启动了计划在2100年消灭所有的疾病,自己拿出了30多亿美金,一方面它确实有能力推动,另一方面他相信科技和企业家的思维能够以更快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所以企业家的群体掌握科技,对科技有信心,有自己的未来方法论。
当然科技的复杂度还很高,很可能人的寿命还是有限,但是今天探讨的是时间资产的概念。时间资产由客观事件和主观事件构成。客观是时长,主管是可支配的时间。科技在过去释放的主观时间的时长增加的资产是最多的。
当年第一次20多年前出差去上海,坐绿皮火车,一天一夜,当时还挺兴奋。现在单程就5个多小时,如果用更长的时间维度去看这件事情,比如你在上海有家庭,如果一周有一个往返,一年下来和20多年前比增加了3个月的时间。
所以科技在推动我们把时间解放出来。位移是最占据我们时间的。通过科技去提升效率,本质上是在创造时间,尤其是主观上可支配时间。所以理解科技的影响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视角。
有这样的一个人,埃隆马斯克。为什么很多人崇拜马斯克,因为他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点都和位移相关,而且会解放出很多主观的时间。这一方面的努力过去一直在推进,在2017年他的思想和行动,甚至一些想象在不断继续前进。
我们刚才看到很大胆的想象,有些人会觉得很科幻,心里蛮激动,但总认为是科幻。但是想象一下20多年前北京到上海需要一天一夜,20多年在推动变化,那时候我可能也不太会相信。所以人对于长期的想象会容易低估,如果位移上实践的解放是意义很大,就会有更多的资本、智慧来推动。这个就是所谓的必然性。
当然,时间缩短也是有极限的,也就存在另一种方式去变化,过去为什么自动驾驶会这么火热,为什么汽车产业会变革。整个新形态的智能出行的体系是把原来不可缩减的旅途时间重新分配,这也是在增加我们每个人的时间资产,整个以前是非常短缺的。整个的增加就是延长可支配的时间。
为什么出行领域这么热,大家都想参一脚。本质上是争夺新的时空。丰田在今年的CES上说自己不是汽车公司,而是一家出行公司。这个很值得我们回味,可以看到了对时空的争夺非常重要。
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不花时间做位移了,虽然现在的技术不能传输人,但是我们当年写信也是把信息写成纸,移动这些原子。现在信息就是移动比特。未来可能不需要移动人,需要移动信息。VR、AR就是在上面有一些变化。
好多人会觉得戴VR眼镜很傻,我认为不能小看AR和VR,可能还没有很好的体验。目前技术还是在路上的。这种持续性的判断是我们应该感受到的趋势。
我们时间资产在不断增加,但是我们消费的态度如何?可能是个问题。
我们怎么看消费态度?按人群来分一分。
年轻人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很多,总体消费形态比较豪放。所以很多新的爆发产品都是年轻人为主体,因为年轻人愿意尝试,而且不太在乎时间的意义。但是中年人总体比较抠门,因为他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就会比较计较意义。如果你做的事情是增加我的时间资产,那我宁愿花一点钱,所以知识付费的体系里中年阶层是里面更光明的支撑点。如果一些信息能够更节约时间,那么这个模式就不一定是免费的。老年人则不知道,过去一些老年人和未成年的孩子刚刚接入互联网中,我们还不太清楚如何去定义,但是他们确实是新的增量。他们开始接入更多数字化和互联网化的消费娱乐,这个层面很值得研究。
心态当然也需要依赖心理年龄。科技对于人们的心理年龄的认知是有影响的。美国24、25岁的年轻人对于喝酒、谈恋爱不那么积极了,因为大家觉得那是大人做的事情,我还年轻。我不知道在中国有没有这样的状况。同样的趋势可能变成,美国是25是新的是18岁,中国可能30岁就是早婚了。大家也没有觉得30一定要结婚,内心在越来越觉得我还年轻。马上春节回家又要询问,我们送给大家一个礼物,让他们有一个理解。
我们的时间资产在增加,而且大家挺豪放的。但是绝大部分人还是觉得我的时间是不够用的。最主要的是我们确实越来越忙,还有一点是我们把时间消费在信息上。这个是我们目前最大的信息消费。如果有典型用户,你还有6个小时时间自我支配,一半多放在微信、头条和快手里面了。
这里面又从基础的通讯、资讯到娱乐,而且会越来越娱乐。如果通讯还是人和人交流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是娱乐大家不会太在意。这个是因为我们其实过了那个时代,整体消费观念越来越奢侈华。信息消费种类越来越丰富,我们行为会改变。我们会看到趋势,上一秒娱乐,下一秒工作,不存在固化的场景。你们在听我说的同时,一个微信、朋友圈就让你跳过去了。这个过程中会有机会。比如办公室货架,有一批人认为没价值,但是我们可以理解,他们不是争取卖一点零食,而是抓取一些你不是工作心态的时间。
以大的趋势变化,过去互联网是对于流量红利的争夺就是对场景的争夺。今天的核心是时间资产。因为时间增加很难,并且需要科技去释放。换个思路去看成功的公司,不管你是在创造时间,还是你去看到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消费。这样的核心要素是过去一段商业时间的新形态的解释。这个时间刚刚开始。一边创造时间资产红利,一边利用时间资产红利。
我们参加一些事情不是免费,而是在利用时间资产。
那么是不是用户的时间占得越多越好?我们应该提提建议,好多企业希望我在上面花很多时间,其实不是的。我们有一天会突然觉得我怎么花了这么多时间,会很懊恼会很沮丧,我不回来了。前几天张小龙说,“用过就走,之后再来”。这个是一个健康的方式。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有这个认知,不要对用户的时间资产有非分之想。这个事情是每个个体达成共识,我们用合理的时间资产去交换合理的服务。
嘉宾:出门问问创始人&CEO 李志飞、地平线创始人&CEO 余凯
张鹏:时间这个话题,你们俩怎么看?你们有没有做不同角度的思考?比如tic pods耳机?
李志飞: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创业者很难思考这么宏观。具体到我们,可能是时间的重新分配。
1)增量的变化。现在95%以上都是智能手机,未来这样的格局是否会持续,有没有可能未来有30%的人就不只在手机上。比如我们刷牙的时候,如果带着智能无线耳机,会不会变成联网状态,这就是增量。
2)存量的迁移。比如开车的时候玩手机,这种时间可能迁移到更安全的手表上。我想这是出门问问在过去电子消费设备的逻辑,都是重新把存量市场迁移,更有效率和质量或者增加新的增量时间。
张鹏:似乎以前是固化的,以前实际上是相对固化,但是今天会打破这些。比如无线耳机就会改变人的联网状态。比如我们前沿社聊很多很具体的东西,我们本质上从未来看现在今天的事情。比如自动驾驶对时间的维度有什么改变和影响?
余凯:是不是应该驾驭人的时间来设计产品?你刚才说的,张小龙的观点让大家快速使用,但并不希望占据很多。我的感慨,在做搜索引擎的时候让用户最快找到信息,优化的目标是我在搜索引擎的时间越短越好。那另外场景下面,想象今日头条其实是阅读的产品,自然希望能够不断推荐用户,这样的话通过精准的推荐令用户花费更多时间,尽量长的时间是好的,但对于搜索引擎是尽量短的时间是好的。所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是根据产品的自然属性来。所以时间怎么去控制是产品属性决定,将选择权交给用户。自动驾驶最重要是安全和边界。便捷希望用技术让交通不用堵,决策更精准,在安全的情况下越快越好,这个时间还是满足需求,让用户有自由度。
张鹏:我们当时说不要对用户的时间有非分之想,不是说站在道德高地,那我们就应该怎么着。他应该是说,你分内应该去分配的用户时间是如何的?阅读当然也是有一定界限。一个合理的定位和反响的问题是,我们的模式总是想越位的。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办公室的货架啊,或者出行过程中未来会不会延展出大家都在争夺出行的时空。这是我们未来指的拓展,还是就是完成就好。
余凯:自动驾驶释放时间的过程中你可以工作、娱乐、社交,这是自动驾驶的时间所带来的释放。毫无疑问未来的自动驾驶会有很多可以发挥的想象空间。比如我在百度负责自动驾驶的时候,女员工每天睡觉的时间增加半个小时,因为你可以在路上化妆。相应的梳妆台会有很多的想象空间。
张鹏:这会带来整个的体系变化。比如耳机,你会想象过有如何进一步的延展?
李志飞:这是肯定的。未来如果说,还是以我们自己为例,智能手表带4G联网与耳机结合就在某些场景中变得更为便利,比如出去跑步不需要带手机。新型更便捷的方式让用户有很大变化。因为我是理工科出生,从特别宏观的角度说是一个优化问题。我们这么多产品,这么点时间,整个互联网系统是为了时间被各种产品高效利用。这个优化函数里面还是更多是粗放式的,效率没有达到最高,是单一设备、单一场景,APP都不是千人千面。未来的方向是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每个APP的时间是整个生态系统去优化的。时间的密度更细,是更精准化的时间管理。
在2010年的时候,谷歌创始人一直在讲,安卓上面做一个predict的UI,button的大小、颜色、摆放位置都不一样。未来这些东西在存量市场不再有效率的时候,更为精细化的时间管理在机器学习下成为可能。
张鹏:所以技术是在把我们颗粒度变得越来越低,不断优化,你发现整体效率是大幅度提升,对时间的解放和再分配是不断优化的过程。为万物造脑,万物智能化的过程是不是一个精细化的,对人更贴合来解放时间。咱们讲人是怎么样,是解放时间还是占据时间资产。未来的智能机器是不是需要人来设定。各个产业都在想什么事情?
余凯:两方面的想法都有。但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想法和服务是简单自然的想法,而是非自然的控制你,是自然的成就你,方便你。比如个性化、场景化,就是实行热动,适时而动,还是要去成就用户,是要把选择性和主动控制性,创造力交还给用户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所以万物智能的意义在于,让自动驾驶的处理器存在使得对于场景、天气、交通状况、闹市停车场等都具有最适合的反应。包括未来,我认为很多产品都会由于人工智能处理器对于场景、用户的需求又有更多的了解和把握。比如跑步的时候,又是耳机、手表,这里面的话就是传感器和处理器的配合一定要知道用户的状态、心理需求是什么,本质上是把自由度交给用户。当我们未来不只是一个智能手机来占据时间,我们和世界的连接和数字化的过程,以及机器对于人的理解和默契度越来越高。我们应该是多维度的交互。是不是有可能是去中心化的过程。是更多的设备而不是更少的设备。你赞同汽车是终端的概念吧。
余凯:ARM、高通,Intel和微软都是互相成就的。下一个终端是什么,也就投影到我们做什么处理器。我认为下一个最重要的终端是智能摄像头,是整个物联网时代的超级入口。我们看到新零售,在货架上到处装摄像头,看表现如何,用户行为如何,看完了为什么又放回去了。比如女鞋,用户经常看但是不买,说明产品可能样子很好看,但是材质不行;或者穿,但是不买,说明不舒服。都是可以通过摄像头来捕捉。这种行为,很多事情摄像头是非常丰富的超级入口。另外下一个影响人类最重要的智能形态毫无疑问是汽车。无论是量还是影响程度,还是组织方式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地平线的思考就是为摄像头、汽车去研发人工智能的处理器。
张鹏:新的智能化环境里,不会有一个绝对的主宰。会不会变成说,以前一个手机可以后向收费,那未来手机有没有。会不会有商业模式的变化。耳机上会不会有商业模式的变化。
李志飞:商业模式变化肯定存在,但是是什么我不知道。我认为很有可能终端的概念也不重要了。比如汽车就是一个景区就能走,这个时候终端是汽车还是电视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时间段。这个维度可能比汽车、电车更重要,比如汽车的大小就限制了很多新闻,如果我们看的很远很远,这些讨论的东西都不一定存在或者别的维度更重要了。商业模式上,用户如何使用都变了,所以肯定是新的商业模式。
张鹏:归根结底,时间维度变化会让我们做的事情跳脱自己。真正的大潮是用户时间的解放,时间资产的再分配。这样来想会很有启发。
三、解构我们的亲密关系
张鹏:时间资产、金钱归根结底和生产关系有关系。先看一个问题,你有多久没去KTV了 。反正我都不知道上一次是什么时候,但是我刚工作的时候去KTV是社交关系比较高阶的体现。是不是我们不爱唱歌了呢?不是。根据腾讯旗下的全民K歌,每日日活4500万。不是我们不爱唱歌,而是我们不再去城市,忍受麦霸和跑调。
社交在变化和演进。这是我们同事们社交的方式,吃完饭总有一批人开黑。因为大家要配合和协作。这个过程中甚至能看到人的性格的另一面。人真的是不断在变化,所以我们今天的社交模式也在演进,我们有很多比特化的社交。比如点赞,666、转发、打赏、给红包,送游艇等等。这些事情是新的社交形态。
这种比特化的社交是消耗更多时间资产的方式。在今天,我们面对的形式是现实社交在减少。多多少少年轻人在反现实社交。如果有人愿意和你一起吃顿饭还是挺亲密的。所以很多人觉得是不是挺悲哀的,但是也有比特化自己独特的一面。
这些游戏里面不管是驱动力还是结果都和社交有关系,比如跳一跳。有时候很难预料新的比特化方式如何增加社交机会。比如去年很热的概率论公众号,年轻大学生积极参与,让陌生的年轻男女组成对,其实就是陌生人破冰。人家的想法非常人性化,不是很多人都擅长在异性面前破冰,但当你躲在屏幕背后,社交压力会降低,面对面的时候反而压力很大,号称社交抗拒症。新时代的比特化社交会有变化。比如探探上很重要的feature,你能看到过去一段时间有谁和你多次擦肩而过。这个陌生人和你没有任何关系。以前的社交是现实+虚拟,朋友的朋友,但是今天数据可以带来关系,是新的社交图层。
这是猎豹的傅盛也提到这一点。我们理解社交不能按照原来现实时间的单一维度来理解。机器和人相比也有优势。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团数据,那么多信息消费和应用,你的数据其实已经很立体了,如果交给机器可以一秒看穿。改变之前需要长期认识,日久见人心。大胆预言,婚介领域需要一场革命。今天的婚介模式,看脸,加上关键词,是不是这件事情对口不对心呢。但是数据不撒谎。所以婚介领域如果有革命者,可能来自于数据很丰富的公司,比如腾讯系。
我们谈关系,关系最重要的关系是陪伴。结婚是陪伴的一种形式,但是陪伴可以理解为奢侈的亲密关系,和点赞相比会更加高级,因为他要消耗我们极其有限的资产。今天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改变。以前大家理解直播是新形态的娱乐,实际上不管你在这边干嘛,很真实去沟通,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陪伴。这种关系其实对人是有价值的。你会有情感投入,转化为价值投入。陪伴不仅是视频直播,声音可能是更好的直播形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夜听,夜听今年涨了1,500万的粉丝,本质是每天晚上发放音频,不妨听一下什么感觉。这个感觉其实你想想一下,夜深人静,你在家里一个人躺在床上,每天晚上陪伴你,他带来的就是陪伴的感觉,能够赢得很多人的陪伴和支持。
那些用声音连接的不同世界
荔枝APP创始人&CEO 赖奕龙
声音的时间是非常久的超过1个小时。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家不太知道的语音世界。我创办荔枝FM的理由很简单,为了声音上有才华的人能有地方去表达自己,你写段子写得好可以写微博,你声音表达很大是没有平台去表达,所以我们创办了荔枝。
荔枝的slogan就是人人都是主播。夜听最早也是在荔枝开始。当时我们没有把他推火。我们做很好的录音工具,我们平台还有程颐,也是非常火的,起到一个陪伴的作用。现在很多女性重要的事情是听声音。后来,95后,我们25岁以下用户占了90%多。年轻人在二次元的影响下成长的,会有很多对声音的想法,后来也推出了云直播。我们的语音直播有非常大的屏幕,年轻人有共同话题,大家边听边聊。7000多万条信息变成了年轻人聊天的地方。
在我们平台聚集了非常多年轻人,我就想做更多的社交。我们做了一些调查,了解用户想法和需求。我们平台上那些95后如何看待社交。调查的结果让我们非常吃惊。我们理解的社交可能就是以陌陌为代表,需要LBS、需要见到面,一切都是为了见面来铺垫的。但是95后调查之后非常不一样。
首先,我们调查发现,年轻人的社交不需要见面。95后的社交不是冲着见面去的,所以像我们语音直播,有很多打赏的人不希望见到主播的。因为他听他的声音可以想象是任何一个人,但是如果见面了就破坏了。所以打赏的用户不希望见到主播。
我们平台上的用户更关注一些不同的东西,比如声音好不好听,我们做了很多声音美化的东西;他们不关注同城,因为大家都是二次元的人为什么要见面呢;还有一点,95后不关心星座,认为关心星座都是叔叔阿姨。所以我们的总结就是,虚拟不再是现实的前戏。虚拟在年轻人里就是很真实的世界,大家并不喜欢在现实里面对面的社交。现在年轻人内心很孤独,但是不愿意去真实地接触人。大家很孤独的时候在线上做交往,有很多bilibili的社区,但是不太喜欢在现实见面。
有一点陪伴有很多方式,有第一人称和你讲话的方式,还有就是有些是二次元的。还有ASMR,也让我们非常奇怪的。这么一种没有内容的方式,学名叫颅内高潮,头皮会有各种反应。这个非常受年轻人欢迎,我们用算法,你用任何输入方式都会变成ASMR。这是12点到1点的时候,主播在拿了一堆道具哄你睡觉。很多年轻人不听ASMR就睡不着了。陪伴有很多方式,让你感觉到。
还有就是我们明显感觉到声音是一种新的社交维度。声音的社交很火,我们推出很多和声音有关的社交,8个人聊天成为朋友等等方式。我们也有一个完全不看脸听声音交朋友的服务,非常受欢迎。所以年轻人的世界是非常特别的。
张鹏:如果我们未来要去关注关系对整个产业的影响和变化。线上的社交在释放荷尔蒙。
我们要面对科技对人的很真实的改变,不是对不对为核心,而是已经在发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角度需要探讨,未来和我们建立亲密关系的不一定只是人。
2017年,在全球引发大讨论,前沿社的话题密集产品,亚马逊的Echo,智能音箱推送到几千万个家庭。截止去年9月份已经销售2000万台。这么多的家庭和人天天开始和机器对话了。和机器开始说话,他能听懂你,他能回复你,是建立关系的第一步。所以站在未来看现在,第一步肯定不是终点,只是起点。接下来机器如何,可能会加入更多传感器,观察你了解你和呵护你。而且一定是24小时,365天,这个趋势一旦翻身,就会发现有些只有机器能做到。
2017年,特别典型,apple watch被手表震动唤醒,因为监测到心跳异常。到医院检查发现有心脏问题。你突然发现,机器开始比人还要靠谱,在某些事情上比人还值得信赖。当我们开始对机器有一定的信赖,逐渐会变成依赖。而从依赖再往后会怎么样,不知道。可能音箱不会有太复杂的情感。
我认为2049在这个情节上的拍摄很专业,体现了多轮语音加情感计算。今天其实你把微软小冰拿文字和你对话,不会差那么多。比较突出的是全息投影。如果你想象是AR、MR的眼镜,可能不会那么遥远。当我们机器开始有新来、依赖,并且更加接近人,那你可能就会有情感上的变化。
有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如果最终有一部分人爱上机器,那么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而且这个影响已经发生了,我们先看看现实社会。在中国,07-16年,下行的是结婚率,上行的是离婚率。人们彼此之间,如果一个是完美的机器,一个是不完美的人;一个总是以你为中心,一个却需要你去呵护。
我们科技正在助力人类,今天我们变得一个人就可以生存,甚至可以幸福。并且站在未来看现在会更加强烈,科技让人更加独立的趋势。这种驱使下,从居住到娱乐到生活都需要新的思考。
再延展一步,很多企业要去面临东西,以前科技是一个工具,多快好省简单好用。但实际上,人们会越来越期待伙伴的关系和思维,对所有的智能设备都会是必然发生的趋势。AI会不断理解人,和人更好的形成默契。
嘉宾:猎豹移动创始人&CEO 傅盛、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品牌战略官 黎万强
张鹏:音箱是今天的新起点。你是在国内当时你们参与到这个领域比较早,如何理解音箱这件事。
傅盛:我今天觉得音箱还是设备,谈对于人的理解还是稍早。第一波的语音技术的崛起是操作更简单。我们最早和喜马拉雅是小雅,也提供小米音箱的语音服务。发现大部分用户还是当成远程遥控器。情感诉求会有,但是解答很不容易。今天的现状是设备大概只能满足你对它操作的需求。但是我给我爸妈一个,我妈突然来一句说这个好可爱。一个消费者没经历过可以撒娇的设备。所以我认为第二个阶段,有情感诉求和交互和解决孤独感的问题会是很快到来的。
张鹏:技术在路上,但是趋势是会到来的。
黎万强:我们在AI项目上讲刚开始,还没到100万用户的规模。用户的核心集中在两块,一个是音箱,听音乐和听故事的需求,60-70%的应用发起都是为了这个。AI音箱,智能影响首先是好的音箱。后来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影响,20-30%的用户会用来控制,一个是开灯,一个是控制电视。刚才傅盛讲一点很有意思,很多人用了一天两天之后,会把他当做聊天的机器人来看,会问很多很奇怪的问题。
张鹏:其实业界也有争论,是不是下面一个关键的智能终端入口吗?
黎万强:我觉得智能音箱不能说是未来的入口,我认为在家庭环境里面语音是交互方式,因此商业切入的领域最好的钉子是智能音箱。其实用户的教育和孵化需要很长时间,但是未来家里面会有无处不在的互动的界面,绝对不只是智能音箱。
张鹏:关键思路是,语音是交互的方式,落到音箱上。傅盛是不是也在尝试真正的机器人。我们刚才谈到人和机器的关系,你做机器人是如何考虑的?
傅盛:其实我做机器人考虑的因素很简单,因为我们越不愿意生孩子,人口红利会减少,人又越来越懒。我没有考虑过情感诉求。我们还去看过pepper,他给我讲了一大堆情感陪护的理论。随着AI的逐步深入,除了劳动本身,情感的诉求呵护是能做到的。其实机器可能并不懂,只是和你回了一句话,只不过是拿了数据足够多,只是给你一个你想要的回答。理解情绪这件事能不能做到我不确定,能做到的是给你一个讯号。
张鹏:关系是情感的维系,这是站在关系这一层来看。当然关系并不只是机器,人和人也很重要。你们在海外也做了很多内容结合社交的尝试,如何理解人的社交行为在虚拟世界里面的变化?你有什么观察吗?
傅盛:技术和社交正在模糊。以前腾讯说自己是社交公司,但是事实上这个关系在快速模糊。扎克伯格在AI方面走的非常快非常早,我们在海外非常大的组里,facebook很早就做个性化了,给你订阅的一部分,避免了信息过载。我认为区块链的崛起也在重构人和人的关系,当然是劳动合同和契约制等方面。你以前认为是经历我们的trust来做的,但今天就把几行代码固定住了。这个代码不可以更改,这个代码又重新形成社会关系。大的方向上来说,社交和技术上界限模糊非常快,很难有一家公司说是社交公司还是技术公司。就是今日头条也开始做微头条,涉足社交领域,这里面的模糊化非常明显。本质的原因是所有的东西是数据化。人和人的关系也是行为的关联最后变成现实和虚拟在彻底融合,这是我们能看到的。
张鹏:技术在推进关系的时代里,如何去做一个让人更为喜欢的产品。为什么叫小爱同学,我个人觉得这是很聪明。
黎万强:我们在做产品的话,关系会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背后是用户对这个产品的期待。你是期待高频交互,比如手机,比如AI音箱等。但是很多在智能家庭里面有很多产品比如空气净化器是弱关系的产品。产品上会有大致的判断和定义。
很多时候做产品是弱关系,但是如果强加了需求,那是没有必要的。相反,像AI的强关系的产品,未来还是亲密伙伴。在开始的设定时是尽量的拟人化,消除很多距离感。
中国人在机器上和欧美、日本不一样的。欧美有很强的机甲文化,喜欢和机器交流;包括日本,你会发现他们的日常生活理念和宗教认为万物有灵,所以很多时候日本有很多匠人;但是中国人相对来说对于工具和机械认为是距离很远,怎么破除这层需要很多时间。所以我们产品定义上给他拟人化设定,第二步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我认为是集中精力先把经典场景做透会更好。我们更多的精力是如何把听音乐的体验、听故事的体验或者控制灯的体验超过预期。
张鹏:我们看未来看必然,做事儿还是要回到产品,非常具象。傅盛也说之前做产品没考虑情感,业界也分成两派,有些人希望加速,希望机器和人的关系很快变成亲密关系,比如很有争议的机器人扮演角色。我们该如何去理解?
傅盛:Sophia我就不评价了,今天技术现状在语义理解上没有重大突破。自由开放式对话是3-4岁的小朋友几分钟就会觉得机器跟不上了。我悲观的认为情感理解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情感理解还有很多障碍,包括声音转文字的准确率,包括摄像头情感的判断。这个是很长的链条,多个链条的累积会导致缺失非常严重。pepper的团队我深入了解了,这造成第一个问题造价特别贵,成品率特别低,消费者买回去之后大失所望。长期机器一定可以满足情感上的很多需求,包括养只猫也会很开心。做成机器没事儿撒个娇什么的还是能够满足的。但是像伴侣一样配合你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经常被科技新闻所迷惑。但是做不到。
张鹏:机器做的很信赖已经很不容易。echo的成功是达到一定的临界值。
傅盛:在头部query的响应上,echo非常高。关灯能做到95%-98%以上就非常方便了,所以要很务实地去看科技。
张鹏:在说完必然性,我们还是要务实。小米有两个特别有优势的地方,一个是你们有很多的用户,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能够观察到很多行为;同时小米也有一套非常复杂的生态链,物与物也有变化。我挺想了解,这么多数据面前有没有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可以分享的。
黎万强: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是数据公司,最终都会成为人工智能公司。小米分为两个事业部,一个是以个人连接度最高的手机,一个是今天很大的IoT,尤其是智能家居上的产品的数据。我们今天是中国最大的IoT厂商,链接了8500万个设备,这些设备从手机到扫地机器人,好的数据可以看得到的方式,年轻的生活方式来讲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数据。
从结构产品的组合来说,人的焦点是在人和物之间。在万物互联之后,很多产品会发现其实每一个硬件产品,每一个扫地机器人,每一个感应器都是一个智能节点,让你可以follow。我们很多用上智能家居的用户可以做到,门窗感应器一打开,通知就会发送给净化器,净化器就可以关掉。他们硬件之间可以互相follow的机制,就像关注微博一样。所以未来的社交体系里面,硬件本身的互联和共享是非常有趣的。机器和人都在同步进化。人其实也越来越机械化、物理化。我认为机器取代人都是人自己的选择。
张鹏:你认为下一代的社交网络,在这么多变化智能化驱使下有可能是什么样的?
傅盛:到底是社交越来越冷漠了,还是我们老了。其实人进化太慢了,你才觉得一切无所适从,有可能我们越来越回归本质。数字化让你的社交的深度,几个小学生成立了俱乐部,每周六去拍我的世界游戏视频。他们其实比我们社交丰富太多了。未来一定是数字化的社交,里面打开的世界很大的。人工智能帮你做了大量的筛选,你会有一个永远不谢幕的助手。第三个是去中心化。你因为社交而努力,你从社交而受益。我们8亿人成就了微信,但是微信市值和我们没关系。整个社会也会自然受益,你是网络组成的一部分,你就应该得到更好的收益和感知。
黎万强:现在年轻人不再注重同城,不再注重见面。整个科技进步推演往前走的时候,和我们每一代人都有特点。我们在埋头看手机的时候感觉很冷漠,其实又很有效率。我认为会是碎片化和族群化的。人可以直接找到自己有兴趣的朋友,不需要去为了没有兴趣的人去费心。对于未来的创业来说,不妨多想想未来有什么兴趣能够引爆的。
四、升值还是贬值?你的工作该向哪去?
张鹏:刚才说了半天机器,我们过去的一段时间都感受到,突然发现在过去的一两年里会对人有影响和威胁。AlphaGo对传统的技艺的冲击。
语音识别,记录的速度和翻译的准确度越来越高。这个一定会影响到同传、翻译、速记的影响。
今年对做内容的人来讲感情非常复杂。旗下都有写稿机器人,速度效率准确度都超过了刚入门的急着。给人的心理冲击很大。
在美工、设计海报方面,可以在1秒钟设计8000种海报。
我们在前沿社内部做了调研,大部分人认为这是必然非常深刻的影响。十年以内,我们会面对一个脱离AI无法完成的工作。要做成新形态的伙伴关系。这让我们很多人压力很大。因为你要学习很多东西,你要改变自己原来的行为模式。所以不是每个人有动力面对。
这么快的迭代,我们能不能小确幸一些?其实很难。农林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了无人机。养殖里面也有了新应用。
京东通过猪脸识别,通过每一个猪的个体看他是否健康,是否需要调整,比原来丁磊的价值观更为接近一些先进方法论,把技术放进去了。众安科技把养鸡技术放到区块链的领域,让每个鸡的信息为一个不可篡改的信息,建立人们对鸡的信任。
一两代人可能没有办法像快速迭代,有些人就会受到冲击。其实科技的视角不应该这么冷酷,因为我们不知道牺牲的是不是我们,所以有的时候科技领域真正的思想家会做出一些超过思维的东西。是不是通过一些税收的方式让社会发展更顺畅,有一些缓冲。
我们怎么理解机器人收税的概念,让机器人被替代的人让他转换到其他价值上。核心的问题是,科技领域的推动者,我们可以需要同时意识到这一点,科技永远是锐利的,但是遇到社会的影响需要平衡和缓冲。不是我们看别人的问题,然后呢,下一个时代呢?应该成为科技领域里面基本的城市,看到锐利和进取,也要看到平衡和缓冲。
围棋这个项目没有被摧毁,deep mind的围棋教学工具上线了,学围棋的人越来愈多。机器拓宽了新的境界。
极客公园内部也在思考机器替代。他们后来开始写程序,我们做了极客内参。可能之前需要很早起床开选题会,机器汇聚整理输出,让我们知道什么在发生,我们更多的精力在创造,我们该去写,怎么去写。这是极客公园自己身上在发生的。如果我们能找到合理的程序结构,如果能够自己很好理解如何和科技协同协作,这个其实才是最重要的。甚至不应该直属于我们,而是让整个领域有这样的意识。我们不能牺牲掉一两代人,而是让更多人来帮助他们。做到这一点不是那么简单。有可能我们这两代人就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一代。这可能比我们上一代人要迫切的多得多。因为我们处在技术爆发演进的年代。学习可能是唯一的办法。
"得到"APP是个什么新物种?
得到APP创始人 罗振宇
随着创业越深,你就知道自己的思考和世界真实状况脱离越来越厉害,所以越来越不敢分享。但是极客公园越来越有声势,所以我要来聊一聊。
我的商业经验和商业视野都不足以做出这个判断,但是我有独特的经历可以分享。我是一个不懂商业的人,几年前我从网红齐家,做内容,不懂技术,一直走到了今天。得到APP在市场中的气息也是乖乖的。
最近我听说有个小圈子给我们得到APP一个特别高的评价,说这是最后一个互联网产品。他们说,在我们原来的分析看来,可以线上化的东西都已经被线上化。但是大家忘了还有严肃内容这一块儿,但是这个内容被得到抓到了。既然是互联网产品就要遵循很对规律,需要流量、需要转换率、需要客单价、需要运营。但是我们公司都不熟悉这套打法,事后来看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如果我们熟悉可能根本无法走出来。
两年之前的流量贵到什么程度,无论在什么领域都不可能诞生一个新的能够盈利的产品。
可能有四个关键词,我们来复个盘。
首先是效率。我们总在想,亿万年来人类的经济文明商业是在往哪个方向去推动。第一个最重要的尺度和方向是效率的不断提升。这是一个不变的总方向。所以今年很多人在说知识付费。我们公司从来不用这个词语,我们自己用的是知识服务。知识付费的方向是原来不值得付费的东西标上价格卖出去,人类历史上不会存在逆效率的趋势。如果只是艺人,把免费发放的东西收费,这个和商业的演进方向完全不一致。在得到APP里面,你看不到任何一个网红和自带流量的人,我们和他一起打磨知识和学习类的产品。我可以懂10000年来的人类规律。所以为什么薛兆丰卖了23万份,因为原来上北大的成本高得吓人,听这个的成本很低。在这个方向上推动了人类知识交付的进步。这是我死死扣住的点。
第二是分工。如果你学过一些经济学,有两句话放在一起说,分工产生效率,协作导致繁荣。效率和人类的分工是一个牌面的正反面。回到人类一万年来的基本规律,我们一定要推动分工。过去几年,知识共享经济,你原来是干这个的,你能不能到我们这个行业里来变现呢。对不起,我认为不是。我认为好的生意一定是在推动人的分工。因为这个行业产生了新的生机,一定是落实在生活中的。如果只是多了兼职和变现手段那就不符合商业规律。前两年兼职当uber,现在要么专业来当滴滴司机,要么就干烦不干了。很多人说得到APP是精品课程,背后的真实原因是我在想办法让他们成为专业的知识服务者。所以我们不可能一下子上1000个,因为我不可能养活这么多。我们内部在争取课程的时候,如果这个老师想推动成专业的服务者,我能不能令他本人创造收益100万,过一个体面的生活。精品只能来自于专业分工。知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分享的,知识的交付是一门手艺。
第三是价值。还记得一年多前开完会,我们两突然说,原来觉得做公司满口都是大词,特别讨厌,等创业走到一定的程度,你会发现这些事情都是真的。因为你不为社会贡献价值,你事实上无法生存。我们一直在思考知识的价值,如何更好的开发。是我们上更多课程,线上的终身大学,更多的知识交付就是价值吗?不全然。2018年,我们会开启另外一个维度的知识价值,就是知识能不能当成信用来分发。有没有可能一个大学生刚上学,买不起得到产品,你愿不愿意把产品,只要他这个时候学了得到上的某一门课,在你的清单上,4年后等他有钱了,他买你品牌的产品,这笔钱可以抵用吗?第二,他学习了课程,并且考核,会不会愿意按照得到学习的履历,让他进入你们公司的面试。如果你愿意这样做,会不会有银行愿意贷款。
我们了解人三个维度,多少钱,多少房产,有多少房产证;你的单位,认识谁;第三个维度,你和信息关系如何,你如何学,你学习的能力如何,这是人和知识一定会体系拿出来的价值尺度。
我们没有去做粉丝网红低价值的内容,因为我们知道知识的价值不仅在于销售,而是在于呈现自我的尺度。我们会找到一批品牌企业,和我们一起启动这个进程。这个好像不是任何新技术驱动的事,是人类文明10000年来的总规律。
第四个东西,算法。什么是算法,我不相信有什么真实的客观规律,我只相信我坚守的原则,一套和真实世界互动的原则,然后不断感知反馈,不断修正自己,并把大量的协同者卷入我所创立的系统。所以给没有做过生意的人,过去3年,我的创业经历只证明了这一条,我们能学的就是1000年从来没变过的东西。做生意要学到的这三条。握着这个算法,找到一个长长的坡,就能滚出一个大大的雪球。
嘉宾: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 周航、得到APP创始人 罗振宇
张鹏:科技带来了什么好处?“科技推动创造力民主化”,科技在让每个人变得更强大,在把创造力的视角释放出来,让更多的人参与。B站和A站大家都知道,早年间很多人不理解。实际上弹幕是有一堆人在一个事情上共同创造,形成新的内容。评论是内心的共鸣。一群人用一些小小的评论形成了新形态的内容,让每个人创作的颗粒度降低了。
抖音,本质上让很多非专业的人让你很开心的内容,这是一种创作力的民主化,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不一定是专业的人,会让人看到更多的趋势。很多炫酷的东西其实拿个应用就解决了。这是科技给我们赋能的东西。这件事带来的东西是创造力的盈余。
当年知乎崛起,我们提供认知盈余的思路,通过好的问答的机制,解决了释放认知盈余的问题。AI的进一步发展会不会释放创造力盈余,会不会有新的模式。你发现越物种大爆发,才会有更加先进的东西诞生。专业和非专业的边界在模糊。同时,创造力盈余催生了新的平台和商业模式都可能发生,例如抖音这样的例子。这本质上是人未来的价值往何处去?要找到科技和我们赋能,可以和科技协同的,最终把价值释放出来。
张鹏:其实你在跨年演讲里,没啥可恐惧的,科技都需要找传统行业落地的?如何得到这样的想法。
罗振宇:实际上我的焦虑一两都没卖出去,都攒在我这儿了。创业本身就焦虑,更重要的是我身处的行业焦虑氛围特别大。他们不需要转型,只要是个好老师,教哲学教了30年,你真的有洞见。我们做互联网的是会跪下来求合作的。所以我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一虽然比特会吞噬世界,将来世界会由线上驱动,但是所有价值都会更有价值。只要你在传统社会上是有价值的,你会被求着上去的。第二个是很多人在灌输焦虑的时候,说新的东西起来吧,你就不懂了吧。但后来你会发现,人类整个的经济体量是越长越大的,就像马化腾没有抢潘石屹的钱,区块链也不会抢马化腾的钱。创业是增量的开发,是人类财富的新拓展。你做好你原来的事情就可以了呀。所以我最想终结的就是转型的焦虑,你把你手头的活干好才是正经。
张鹏:你知道自己什么行,发挥到极致就少不了你。周航这一两年看到什么变化?
周航:从投资的角度确实有很多新的观察和思考。关于转型、趋势的焦虑是大可不必的,在整个过程中,你把你最擅长的事情足的足够的好,足够的卓越,那个势能是不可取代的。得到上面的老师可能仍然不懂互联网,但是依然保持了自己的位置。但是要求产品必须足够的好。因为能提供那样水准的可能一大堆,你必须要做到足够足够拔尖才可以。这个卓越不在于你是不是到了新的风口,而是那个领域你是不是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张鹏:不要害怕机器写稿。他要写有情感、能投入、深刻的很难。那你把更多精力提供在那儿,分发的平台多了去了,关键还是自己做的如何。这是非常重要的趋势。当然也有一点,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不可替代。比如无人便利店,这个把收银员替代了,把店员替代了,如何理解?
周航:我个人认为有人无人不是关键,而是用户能否享受到更好的服务,效率有更好的提升。无人便利店不在于真的无人,而是可以无人。传统7-eleven,至少需要7个人。当然你可以做到不是每时每刻都需要人。原来的店员价值是看店,码码货。现在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到服务社群里面,创造的价值变了,对人的要求变了。如果你没有心做好店主,价值就很低了。
张鹏:这个也一样在得到上有体现。好多得到的编辑也是媒体人。一些逻辑原理和基础技能是是相同的,但是出发点不一样。我在你们身上看到人的价值随着时代需求转换的过程?
罗振宇:这也不是互联网的事。任何工具都把人切成两半。比如有火了,一部分人仍然不吃熟食,进化就差,然后就被淘汰。每个时代都会有人说,知识要体系化的学,那么碎片化的时间用于打麻将就更好吗?所以每一次工具出现都在观念中把人切成两半。每一次科技迭代的机会把人类在一次切分,制造了更大不公平的时候,你选择了什么阵营去占。不管你多有钱,总有办法把你的钱逼出来。这就是一个偏好选择。
张鹏:每个人思考自己的价值怎么去成长。首先心态得正常,不可能永远在潮头。关键是如何去适应。在得到这样的应用里面,很多人要去成长和进化。但是也有想法,花了100块钱没有进步啊。你怎么理解学习这件事情,对于学习来说结果和过程怎么理解?
罗振宇:按照这种方式,所有商业不能存在,我们只能提供工具。所有的批评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学习的闭环如何形成。事实上,得到只是学习闭环的第一步,输入,第二步输出,如果我们有能力组织用户输出,但是我们没有这个手段。但我们今年一定会提供这样的服务,会推动这样的系统。第三步,需要评测和反馈。第四步,你必须加入圈子,你必须编一个程序,必须有高手告诉你哪儿变得不好。这个学习才算形成。所有的产品都必须向蓝翔学习,完成圈层化的学习闭环。所以2018年得到会按照这个闭环来演化。
张鹏:如果刚才说的是个体,那我们说组织。总体来说,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个体在自己生命周期里去进化是不存在的。那今天接触了各种各样的行业,各种各样的想法,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我们作为商业组织持续去进化?
周航:难道没有得到会更好吗?显然不是。有的人吸收的多,有的人吸收的少,但是不管怎么说看到很多年轻创业者,简直比我同龄的时候优秀很多倍。我回到我的28岁,简直水平差两个量级。社会是滚滚向前,人的水平飞速提升,从见识、能力各方面非常厉害,非常成熟。那像得到这样的服务肯定是提升了人们总体认识的能力和水平。所以焦虑不在于自己比以前好没好,而是其他人是否也都知道。这两天,老罗认知的词儿都是被灌输给社会的。现在人们的焦虑是在于大家都在超高速进化,发现自己这么努力和同龄人相比还是差不多,而且你接触的在圈层里创造力盈余,过去photoshop都能成为一门手艺,现在普通修图一大堆工具都变得很好了,没有成为你真正的红利,因为人人都提高了。所以人和人的差距在于你的独立思考和你真正的创造力,这个才是真正脱颖而出的竞争力的可能。
张鹏:归根结底每个个体需要有独立的思维,更多的让大家不只是等着有人把东西送给你。对你预期说我花了钱,我就要变得怎么怎么样就很可怕。要回到个体如何获得属于他的收获。
周航:转发多的人是学习能力比较差的人。我们还是要有独立的思维,适应变化的形态很重要,要有足够的服务和自我的独立思维的意识来演进。
张鹏:罗老师发现了很多非大咖,好像藏在水下的人,你如何去选?这个事儿以后的边界在哪里?
罗振宇:我们真正的时间感是去年的自我认知模型。其实我们发明了印刷机。第一代印书商就需要把以前没有被印刷过的知识重新认识一遍。我们的目标是把以前的所有知识用这个时代的载体重新全部生产一边。比如哲学、法学总要吧。我们还要上密码学、人类学、考古学。知识体系不存在选不选,而是我们能力够不够的问题,我们不存在选择。
我们公司越来越像血汗工厂。我们找周航老师做一个课,就有一个产品经理好好盯着他,非常清晰,和富士康工人生产是一样的。我们已经不是创意来干活的。去年生产1000本,今年生产3000本,把有价值的书生产一遍,不需要创意了。
张鹏:生产是一个过程,更重要的意义是学了一遍。
周航:从用户端来说,很好实现了学习的拼命化。真正在花一整块学习更多是一个愿望。大量的人就是碎片。过去只有1000人经济学,现在有10万人。这10万人肯定比没有经济学常识的人好的多,但总比不学习强。
张鹏:罗老师是科技的受益者,也在帮助科技和人之间的关系捋的更顺。
五、从科技里,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张鹏:我们理解科技想要什么,我们想从科技里要什么的需求会影响科技大公司。
前沿社内部企业家对于未来社会的影响总体来说很乐观。认为科技会带来更好的未来。但是乐观的背后是我们没看到深层的问题。自我把这个事儿解剖出来。
技术在路上的时候,人是很大的变量。今天我们遇到很多新造车浪潮,会有很多智能的概念出现。那个时候,即便说明书上说是哪一级的自动驾驶,当我们自己不自主地释放到了最高级,一旦出了些问题,你会不会对技术失去信息。比如当年最早用Siri,很多人调戏,后来发现他连识别都没做到位,这件事情就失败了。所以科技企业应该理解到,是希望他们相对谨慎的宣传,我们很那识别那个技术到哪一级。
如果你是一个天生慢动作的人,会影响你的信用评定吗?小额信贷的风控机制是用弱关联的东西,比如输入身份证号的熟悉度等等。这里面不存在简单的因果关联,机器会形成判断,对信用评级。
所以,当数据和算法成为产业的王道,我们是谁已经轮不到我们回答了。你甚至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判断。因为这是机器学习自己去找弱关联形成的判断。数据和算法在成为不可动摇的核心,那我们面对的数据其实只是数字的影子,不是我们,是当你想要了解的影子。所以不可能绝对准确和真实。所以影子在被如何应用,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更重要的一点是在科技公司里如果只是一团数据,希望被优化的更好的数据,时间、粘性、价值,那我们活生生的人会不会被忘掉了。因为我们的幸福和数据有抵触又会怎么样。所以我们不应该只被看做影子。所以有个问题,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用数据算法解决什么问题,是让我们更有粘性创造更大价值还是花很大精力让我们是个幸福的、健康的、不断创造价值的东西。咱们每一个人都会这么想,如果你好好对待我,我会更有情感。
举个例子,今年facebook主动调整了facebook的mission。以前叫连接世界开拓不已,making the word more open and connected,今年改了变成了bring the world closer together拉近人与人。前者是一个工作,后者更包含着使命和价值观。这个事情的背景是扎克伯格自己的反思,还有大量给人造成错误的东西,我破坏了原来的世界,我又没有带来新的平衡。这是他面对的更有挑战也更加了不起的使命。这样的公司也在面临同样的问题,也在开始有同样的感知。我们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科技公司是推动大家有同样的思考。
嘉宾:搜狗CEO 王小川、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 周航、腾讯主要创办人&前CTO 张志东
张鹏:tony特别不容易能请过来,我特别推荐明天有腾讯研究院的项目,在探讨一些信息过载的问题。所以想问问tony,为什么作为腾讯会想这件事情。
张志东:我本人是个IT男,一个蛮油腻的中年IT男,但我是个很乐观的科技主义者,我非常乐于看到科技进步给世界带来很多创造,给人很多的赋能。这两三年是我退休了,开始更多时间看一些科技和社会的问题,开始感到忧虑,开始感受到科技很锐利的一面有很多问题的一面。所以明天腾讯研究院的活动,建议他们在这方面可以多花力气,探讨科技的问题和整个行业、企业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情。
张鹏:这个思考很前卫。其实小川最有感觉,中国互联网是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你是跨越了PC、移动互联网、智能时代的好青年。所谓企业要站在更高的东西去看,对于搜狗来讲,数据算法,其实输入法就是最早开始优化,你有没有什么样的思考,你怎么去理解对于人的认知是准确的并且是正向的。
王小川:我反而觉得用户不要有太大的焦虑。搜狗的几个主要的高管都是清华毕业的。所以希望有自己技术力量比较文明的状态,我们比较内敛。公司在这个方面应该比个人更加焦虑。这是我们想去保障的一件事情。
张鹏:所以你觉得个人还好?
王小川:我觉得还早,我担心的不是隐私问题,而是我被刻画了之后,不准怎么办,但是大的环境当中明明我就喜欢历史,你偏偏给我音乐,你让我失去了未来的可能性,我被固化了。人对自己的认知有限了。也许是一个正能量帮助到你,也许你提升了,所以我认为数据不准会毁掉一个人。学校的老师如何评价你,这个权力交给了机器。如果乐观去想,机器不一定比人差,但是太严谨可能限制住了你。这是博弈和共生当中失去了自我的性格。
张鹏:很主观的东西会很难去印证。自我的客观化是数据带来的。这个过程中的担心也是源于此。今天你其实也观察很多的应用。这个事儿又在算法和数据成为行业主流情况下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和挑战?
周航:科技的力量越大责任越大。我们看到问题不是特别的悲观,而是要承担和解决问题的责任。这样你的产品会有更可持续的生命力。我的感触,首先创新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在制造新的问题,从来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比如单车被过载了,比如微信很快也过载了,头条也是一样。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一定制造了新的问题。这是一个新的伦理问题。另外,我们越来越懂人,你是服务于人,还是利用和操纵人性的弱点。但是他真的是让人变得更好吗?我不只关心当下的运营数据的表现,更多是他的存在会让人变得更不好呢。如果是后者,就算有一时耀眼的表现,也不会走的太远。只有合道的东西才会走得远。用户心中产生抗拒最终一定会离开他的。
张鹏:我相信很多人还没有这种感觉,当你说过载,或者任何一个外部的产品经理都会说是我们求还求不来的东西。
张志东:我退休之后我发现我的视力和我的腰的毛病越来越重。手机如果用的不好就会伤害健康。当然科技没有办法进步到记录我是躺在床上用了多久,对我的伤害是多少。如果被统计出来会更加触目惊心,腾讯本身也是做服务的企业。我也和产品团队的同事有交流。大部分同事都想做好产品,不是让用户花时间越多越好,但是他们太年轻,在对这些科技对人的负面的地方的观察和研究投入的时间比较少。
我个人感觉科技也到了一个时间节点,应该让我们这些从业的人可以更把这个作为严肃课题,我也非常赞同周航刚才说的,一个产品绝对不是占用用户时长越长越好。怎么更有度才是一个持久之道。这是我在腾讯研究院让大家多一些关注的话题。
张鹏:其实这个事儿,我也很认同。但实际上操作的过程中,如何往前去走客观是复杂的问题,这个事儿会缺少相对应的积累。外界对于这个事情,一旦变成了苛求,就会有问题。比如医疗等等问题上,医疗的搜索和信息都不干了。我们面对这个问题该如何选?
王小川:我对自己有警醒,感觉自己关注不够。我当时在查细胞免疫疗法,当时在成都的第一人民医院也在实施这个疗法。据我了解该疗法没有作用,即没有负面作用也不会有积极作用,但依然出现在国家三级甲正规的医院里面。我们的选择说,我们严审医疗广告,其次我们很努力在内容上提供权威内容。即便我广告全部下线了,大家就满意了吗?医疗的专业性在网络上都是不够的。一方面我们约束自己,一方面我们找到其他方案。所以更多要求控制情绪。
周航:我觉得从金融角度说,不管是公司还是国家,怎么让用户愿意把钱留在你这儿,你需要把用户更安全地把用户把钱提走。越是这种想法,越欲速而不达。因为你是透支用户为代价的。如果你很节制,以用户为依归,你反而在用户心中的价值更加凸显。但是这事儿很难。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很难,因为如果你的产品是可以提到的时候是很难。
张志东:《王者荣耀》他们投入了很长时间去打磨,是多年打磨之下积累的非常成功的大作。后来受欢迎程度达到非常高的数字,这时候来自用户的声音,来自行业的声音,来自政府的声音就有很多。团队在看到这样的情况也开始做了亲情守护的系统,让家长可以设置孩子一天用多长的时间,消费最多多少钱,帮助孩子自律。我相信这是一个好的尝试和方向。
张鹏:为什么大企业要去承担这样的任务?
周航:前段时间阿里的王帅说了一段话,我琢磨了很久,他说不是有了阿里才有假货。我认为这句话有问题,当然在阿里之前一定有假货,但是新的互联网平台的确让假货更容易了,不可推卸的是阿里肯定有责任。我认为我们也可以转换一下。你到底把客户看做数字还是看做人,其实用户不是傻子,他到底是一片数字还是人,他是有感觉的。没有竞争也就忍了,一旦有竞争之后就会选择把他当成人的产品。如果我们把时间跨度更长一些,让你的公司走到10年的跨度,你的心态就不一样了。你就更愿意做更长远的事情了。
张志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和10年前非常不一样。当你的服务做得非常好,你把用户当成人而不只是一堆数字,用户会感受得到。而且能够产生的正向循环比10年前更加顺畅。我还是比较乐观,在大科技时代,如果企业里面有环境让他解决社会问题,他会很兴奋。
王小川:一个公司有他的意义。搜狗的主线意义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搜狗能够开辟一个市场份额,能够活下来。所以IPO是以搜索概念为上市的。
张鹏: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更难,所以才有资格去团结更多的人来解决这个事儿。我们不希望这些话只是找王兴、马云去聊。我们一起聊这个问题,还是那句话,不能等少数的人解放我们,还是需要每一个人有认知。我们的诉求传达到这个公司。我们在场内一定有在这间公司公司。这个产品经理就会有这样的想法,就不在于给用户节省了一步。我们这群人对这件事情有认知了这就是希望的起点。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者荣耀怎么亲密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