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格今日猪价变化太快,养猪人何时才能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

养猪场应该做哪些疫苗,答案就在这里!养猪场应该做哪些疫苗,答案就在这里!中国养猪网百家号日全国外三元均价14.62元/公斤,较昨日上涨0.05元/公斤。行情简报今日猪价较上周猪价上涨0.70元/公斤,涨幅维持在0.02-0.85元/公斤,
跌幅维持在0.02-0.31元/公斤。
全国上涨地区较多,下跌地区较少。山东省、福建省、北京市、河北省、内蒙古、辽宁省、吉林省、四川省和云南省下跌,其余各省市均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或持平。养猪场应该做哪些疫苗,答案就在这里!时至今日,疫病仍然是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而猪肉作为我国第一大畜牧消费品,疫病的控制更是全国各猪场的重中之重。在疫病的防控工作中,猪场疫苗的使用更是极为讲究的一门学问。一、养猪人对疫苗必须具备的认识疫苗接种,我们只能把它看作是一种权宜之计,而不能把疫苗看成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必须彻底改变用疫苗来治疗疾病的做法。在集约化养殖的条件下,最终减少或终止某些疫苗的接种才是我们的理想目标。做疫苗过多可能严重影响猪的生长速度。疫苗接种的总体原则是:同种或不同种疫苗接种的次数宜少不宜多;同种或不同种疫苗接种的时间间隔宜长不宜短;猪只疫苗接种的时间宜晚不宜早(尽量避免使用超前免疫,防止免疫麻痹的产生)。切记,在养猪业中,最佳的免疫当属风土驯化,并且绝大多数的病原微生物是可以风土驯化的。在充分理解疾病的流行病学规律之后,驯化的思想必须贯穿于整个养殖环节的始终。二、疫苗接种所引起的正常的副反应疫苗接种的副反应极少见,且大多是轻微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般反应:是由疫苗本身固有的特性引起的,一般不会造成生理和功能的障碍。接种后24小时内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个别伴有体温升高、恶心、呕吐等全身反应。一般反应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持续1~2天可自行消退。异常反应:是动物在接种后发生的与疫苗接种有一定联系、达到需要诊治程度的综合征。这类反应临床症状比较严重,应及时发现并进行对症治疗和抢救,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三、养猪业使用疫苗现象的反思1、养猪业从业者的无知。由于绝大多数的养猪业从业者并非专业科班出身,所以,听到个新名词就感觉有道理,人云亦云,随波逐流。2、严重疫情造成的养殖户的恐慌心理。这个时候,许多的猪场不是在给猪打疫苗预防疾病,而是在给作为养猪户的人找心理依靠。3、话语权的失控。许多药厂的销售人员开始假冒技术人员把持网络等工具抢夺话语权,起到了误导作用。例如说中国的口蹄疫疫苗是“政治疫苗”,但是,根据笔者临床实践得知,国产的口蹄疫疫苗确实有疫苗副反应比较剧烈的缺点,但是,如果我们免疫2次的话,对口蹄疫的预防效果还是相当的令人满意的。需要郑重声明的是,樊福好老师是笔者最尊重的既敬业又敢于仗义执言的专家,这里只是对他作为公众人物和专家不应该的失误举例而已。四、猪场疫苗怎么做抛开疫苗质量问题不谈,笔者认为猪场的疫苗应该这样操作:猪瘟:必做。现在最流行的说法是自繁自养的猪场使用脾淋苗,在21和56日龄按照说明书注射,外购猪育肥使用4~6头份细胞苗。这样做的原因据说是认为脾淋苗因为存在多种免疫增强因子,产生的抗体滴度高,整齐度好但是缺点是应激反应大,外购猪使用易于诱发疾病爆发。但是网络里边也经常看到不同从业者认为俩者的效果应该没有巨大的差别,所谓的脾淋苗效果好,热捧脾淋苗很大程度上存在企业的商业竞争和炒作的因素。笔者在这里需要声明的是笔者认为中国的猪瘟疫苗现在仍然是全世界效果最好的猪瘟疫苗,没有必要相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伪狂犬:必做,4个月普免1次。最好使用基因缺失苗,坚持自繁自养2年以上,基本上可以净化猪场。伪狂犬疫苗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做的最好的疫苗,技术已经相当的成熟,各个厂家之间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支原体疫苗:必做,支原体肺炎是危害猪场最大的疾病,饲料消耗率过高,选择国产活疫苗效果更明显,自繁自养猪场按说明书做。圆环病毒:必做,猪圆环病毒病是全球公认的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疫病,也是长期困扰我国养猪业的三大疫病之一口蹄疫:必做,时间在10和4月份,间隔15或者30天做2次。政府免费疫苗笔者觉得效果就不错。乙脑苗:种猪每年阳历4月必做,9月可选择使用。细小病毒:头胎母猪后备期必做。蓝耳选做:关于这个疫苗,争议比较大。笔者认为,如果预防种猪的繁殖障碍可以考虑做,但是如果考虑预防高热病的话,做也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根据笔者经验,政府的免费疫苗可能效效果真的不怎么样。其他疫苗根据对本厂的猪群危害剧烈的常发病自选。在农村,许多养猪专业户只是外购仔猪育肥,没有自己的种猪。这样的猪场可以这样做:过夏肥猪只做猪瘟或者猪瘟丹毒猪肺疫三联苗,过冬肥猪:猪瘟、伪狂犬、口蹄疫。五、注意事项1、必须在猪群健康的情况下才可以免疫注射,不能够确定是否健康的猪,为了防止呼吸系统综合症对免疫系统和免疫效果的影响,最好能够饲料加药净化后再予以免疫注射。净化药物的选择应该是对免疫系统无害的药物。那些严重影响免疫系统甚至导致免疫抑制的药物,例如氟苯尼考、地塞米松等必须慎重选用。许多的猪场做苗后诱发了大规模的群发病,导致群死群伤,就是因为猪群在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情况下,做苗应激诱发的。2、关于疫苗的同时注射,A,副反应小的如气喘病、萎鼻、圆环、伪狂犬可同时分点注射。B,死苗也可以同时分点注射。C,副反应大的禁止同用,间隔最少一周。举例如下:猪瘟和口蹄疫同时使用相互没有影响。口蹄疫和蓝耳病灭活苗同时使用有协同作用。但是,三者绝对不可以同时使用。一般先打猪瘟,7天后,口蹄疫和蓝耳病灭活苗分点注射。3、消除应激因素的不良影响:在做疫苗前后3~7天饲料或者饮水里边必须加多种维生素。必须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做疫苗,夏天在早晚做,冬季在中午做疫苗。4、必须1圈猪1个针头,千万不能1个针头打到底,防止交叉感染。来源:猪价格网关注养猪网让养猪更轻松!精选内容推荐猪价变化太快!养猪人何时才能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养猪人须知!没有这3个证,猪场补贴办不下来!2017首届“规模猪场科技嘉年华”活动通知松针可以节省饲养成本,但是应该怎么使用?实用!猪场栏舍计算方式!降低成本就看它了!轻松控制养殖环境!温控系统必不可少!视频 | 此猪一出场,观众都看愣了!养猪又有新规定了!快来看!猪场驱蚊蝇,这些绝招你知道吗?简单又高效!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中国养猪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中国养猪网,让养猪更快乐!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猪价变化太快!养猪人何时才能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_趣头条爱好大全
& 内容 & 视频
猪价变化太快!养猪人何时才能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
来源:网络
“价高伤民,价贱伤农”。当前全国得有多少养殖户今年可能赚不了钱,甚至还面临亏损,一会是暴利,一会又是亏损,最终受伤的的还是中小养殖户,这样的猪周期魔咒何时才能破局?
“猪周期”行业的走势和应对措施
综合食品观察家、农业部报道
【王先知】
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食品健康工作室主任、瞭望智库研究员。
超强猪周期结束,养猪行业再次陷入低迷期
超强猪周期终于结束了,养猪行业再次陷入低迷期已成定局。
为什么这样讲呢?近期,笔者调研发现,从2015年3月以来,养猪行业进入的新一轮猪周期,生猪的收购价格重新进入低迷期,这个时间有多长,目前尚无定论,有人说得需要2年,也有人说持续到年底就结束了。
来自农业部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的定点监测,7月份第3周(采集日为7月19日)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3.96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0.4%,与去年同期相比(简称同比,下同)下降26.4%。活猪价格上涨省份8个,持平省份3个,下降省份19个。
无独有偶,还有数据显示,今年5月底6月初,河南、江苏等地小型养殖户生猪出栏价跌破了6元/斤,部分地区大猪出栏价甚至到了5.5元/斤,这不但跌破了生猪养殖成本,还创下了近年来的新低。
从上述数据可以了解到,最近几个月,我国生猪及猪肉价格已经在环比下降,和笔者的调研不谋而合,这意味着生猪价格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养猪人应该主动调节自己的计划,顺势出栏,赶紧出手,并且不要再扩大养殖规模,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不过,也有专家分析认为,生猪价格出现快速下滑,按照市场常理来推算,很多养殖户会出现较大亏损,生猪市场供需关系与市场心理会出现较大波动。但从当前市场发展态势来看,市场的各个方面均表现稳定,尤其是在猪肉消费已经进入传统的淡季,短期内大涨的可能性也不大。
对此,笔者感到很痛心,历史惊人的相似,生猪的价格再次经历过山车,当前全国得有多少养殖户今年可能赚不了钱,甚至还面临亏损,一会是暴利,一会又是亏损,最终受伤的还是中小养殖户,这样的猪周期魔咒何时才能破局?中小养殖户什么时候才能告别靠天吃饭的窘境?
猪价变动较之前更复杂,储备肉、补贴不能真正解决供需不平衡的关系
客观的说,相比前些年,现在的生猪养殖集中度越来越高了,50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场占据整个行业的40%左右,猪价的变动相比以前也更复杂了,除了受到地域、天气、环境、疾病、价格等因素影响,最近几年还受到国际市场影响比较大,比如进口猪肉也急速增长。
这两年除了价格的波动使得很多中小养殖户退出市场,环境的治理也使得很多小散生猪养殖户退出市场。以广东省为例,生猪产业是广东省畜牧业的支柱产业,猪肉产量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66%。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8月份,广东省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已全部划定了禁养区,关闭和搬迁养猪场约2.5万个,涉及存栏量315万头;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生猪出栏量比2010年减少了10.4%,占全省生猪出栏量的18.8%,比2010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
当然,这两年肉价的不断上涨,也引发了政府的相应调控措施。
据笔者了解,去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始定点投放政府储备冻猪肉,很显然,储备肉只能起到暂时性调控作用,并不能完全平衡猪周期。
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储备肉的投放只能短期缓和当地猪肉价格上涨趋势,不会对此轮“猪周期”带来太大影响,同时,无论是储备肉还是补贴,仅能缓解猪价高涨的压力,但并不能真正解决供需不平衡的关系。
在这种背景下,农业部还发布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我国生猪生产发展的思路、布局,力求从长远上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据了解,这个规划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生猪生产发展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十三五”我国生猪生产发展的思路、布局,对缓解猪周期和平衡市场意义重大。
据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介绍,《规划》主要从生产和市场两方面入手,坚持政府调节和市场调控相结合,实现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一是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二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加强监测预警,四是推动扩大生猪价格保险试点,降低生猪养殖风险,稳定养殖收益。以此,多举措入手来解决猪周期的问题。
不过,每隔几年就发作一次的“猪周期”,显然不是靠一个规划就那么容易能破解的。据笔者梳理发现,自2003年以来,中国生猪市场经历了3个完整的猪周期,依次为年、年、年。从波峰来看,分别出现在、2年。
分析可见,猪肉的暴涨暴跌和超强猪周期出现的背后,正是我国生猪产业快速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阵痛,只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早日实现产业稳定和成熟,才能真正走出猪周期的循环怪圈。
从市场规律来看,“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是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当前生猪市场上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价格信号传导机制
当前生猪市场上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价格信号传导机制,养殖户特别是中小散户对供给和价格变化不能提前应对,只能被动承担猪肉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而民间行业组织由于受限于组织实力、地域间信息沟通不畅等因素,无法充分起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科学指导生猪生产的作用。
外界不免要问,难道国内就没有猪肉的价格指数吗?据了解,我国现存的猪肉价格指数虽然具备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已经成为政策制定和行业监测的重要依据,但是依然不能有效破解猪周期。
在这种背景下,个别大型肉制品企业也开始行动,以期破解猪周期。
据悉,山东金锣集团编制的金锣价格指数编制工作自2012年8月启动以来,在山东省、市物价局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金锣集团立足自身生产经营和技术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完成了“金锣价格指数”的研发编制及发布工作,并于2014年12月正式纳入了山东省价格指数管理体系。
外界会问,一个企业编制的价格指数有什么作用?
破解猪周期还需整合规模生猪养殖、肉制品加工企业的大数据
据笔者调研了解,这些企业编制的价格指数是以生猪养殖企业、加工企业正常的经营水平作为评估基准点,指数的上扬与下行,代表着养殖、加工企业的盈亏变化趋势。依据价格指数的高低,及时指导企业调整收购价格、收购量,优化生产结构,制定价格策略,优化市场布局。
通过分析全年指数的变动节点及变化周期,及时预测、发布行业发展趋势,并向养殖企业、加工企业、消费者发布相关信息,引导合理养殖、按需加工生产、理性消费,促进供需平衡,有助于相关部门选择恰当的政策出台时机和科学合理的宏观政策,有效克服市场失灵。
在笔者看来,编制企业价格指数,对于生猪养殖户、加工企业、行业市场都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解决生猪、猪肉市场价格信息不对称问题;其次,能够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数据支持;第三,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一枝独秀不是春。今年3月24日,农业部信息中心与大连商品交易所也签署“大宗农产品市场信息共同行动计划”,并发布合作框架下第一个重大成果——“瘦肉型白条猪肉价格指数”。
据说,这是国内第一个带有质量标的的生猪价格指数,也是国内首个在政府对外服务网站组织发布的、面向商业化应用的猪肉价格指数。
当然,猪周期的产生有多个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笔者认为,要想破解猪周期,除了继续鼓励规模化养殖、启动国家储备肉工程、完善养殖户补贴、提供预警信号外,还应该整合规模以上生猪养殖、肉制品加工企业的大数据,使得信息的采集更广、更多,这样的预警体系才会更加科学,然后得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养殖户更好的规划未来。
总之一句话,破解猪周期,不是一个部门、一个企业就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利益相关方一起推动建立科学的预警体系,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大限度的减少猪周期对于各方的损害。(来源: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者系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copyright© 唯美系网 www.weimei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猪价变化太快!养猪人何时才能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
“价高伤民,价贱伤农”。当前全国得有多少养殖户今年可能赚不了钱,甚至还面临亏损,一会是暴利,一会又是亏损,最终受伤的的还是中小养殖户,这样的猪周期魔咒何时才能破局?
超强猪周期结束,养猪行业再次陷入低迷期
超强猪周期终于结束了,养猪行业再次陷入低迷期已成定局。
为什么这样讲呢?近期,笔者调研发现,从2015年3月以来,养猪行业进入的新一轮猪周期,生猪的收购价格重新进入低迷期,这个时间有多长,目前尚无定论,有人说得需要2年,也有人说持续到年底就结束了。
来自农业部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的定点监测,7月份第3周(采集日为7月19日)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3.96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0.4%,与去年同期相比(简称同比,下同)下降26.4%。活猪价格上涨省份8个,持平省份3个,下降省份19个。
无独有偶,还有数据显示,今年5月底6月初,河南、江苏等地小型养殖户生猪出栏价跌破了6元/斤,部分地区大猪出栏价甚至到了5.5元/斤,这不但跌破了生猪养殖成本,还创下了近年来的新低。
从上述数据可以了解到,最近几个月,我国生猪及猪肉价格已经在环比下降,和笔者的调研不谋而合,这意味着生猪价格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养猪人应该主动调节自己的计划,顺势出栏,赶紧出手,并且不要再扩大养殖规模,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不过,也有专家分析认为,生猪价格出现快速下滑,按照市场常理来推算,很多养殖户会出现较大亏损,生猪市场供需关系与市场心理会出现较大波动。但从当前市场发展态势来看,市场的各个方面均表现稳定,尤其是在猪肉消费已经进入传统的淡季,短期内大涨的可能性也不大。
对此,笔者感到很痛心,历史惊人的相似,生猪的价格再次经历过山车,当前全国得有多少养殖户今年可能赚不了钱,甚至还面临亏损,一会是暴利,一会又是亏损,最终受伤的还是中小养殖户,这样的猪周期魔咒何时才能破局?中小养殖户什么时候才能告别靠天吃饭的窘境?
猪价变动较之前更复杂,储备肉、补贴不能真正解决供需不平衡的关系
客观的说,相比前些年,现在的生猪养殖集中度越来越高了,50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场占据整个行业的40%左右,猪价的变动相比以前也更复杂了,除了受到地域、天气、环境、疾病、价格等因素影响,最近几年还受到国际市场影响比较大,比如进口猪肉也急速增长。
这两年除了价格的波动使得很多中小养殖户退出市场,环境的治理也使得很多小散生猪养殖户退出市场。以广东省为例,生猪产业是广东省畜牧业的支柱产业,猪肉产量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66%。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8月份,广东省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已全部划定了禁养区,关闭和搬迁养猪场约2.5万个,涉及存栏量315万头;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生猪出栏量比2010年减少了10.4%,占全省生猪出栏量的18.8%,比2010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
当然,这两年肉价的不断上涨,也引发了政府的相应调控措施。
据笔者了解,去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始定点投放政府储备冻猪肉,很显然,储备肉只能起到暂时性调控作用,并不能完全平衡猪周期。
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储备肉的投放只能短期缓和当地猪肉价格上涨趋势,不会对此轮“猪周期”带来太大影响,同时,无论是储备肉还是补贴,仅能缓解猪价高涨的压力,但并不能真正解决供需不平衡的关系。
在这种背景下,农业部还发布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我国生猪生产发展的思路、布局,力求从长远上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据了解,这个规划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生猪生产发展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十三五”我国生猪生产发展的思路、布局,对缓解猪周期和平衡市场意义重大。
据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介绍,《规划》主要从生产和市场两方面入手,坚持政府调节和市场调控相结合,实现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
一是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二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加强监测预警,四是推动扩大生猪价格保险试点,降低生猪养殖风险,稳定养殖收益。以此,多举措入手来解决猪周期的问题。
不过,每隔几年就发作一次的“猪周期”,显然不是靠一个规划就那么容易能破解的。据笔者梳理发现,自2003年以来,中国生猪市场经历了3个完整的猪周期,依次为年、年、年。从波峰来看,分别出现在、2年。
分析可见,猪肉的暴涨暴跌和超强猪周期出现的背后,正是我国生猪产业快速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阵痛,只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早日实现产业稳定和成熟,才能真正走出猪周期的循环怪圈。
从市场规律来看,“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是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当前生猪市场上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价格信号传导机制
当前生猪市场上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价格信号传导机制,养殖户特别是中小散户对供给和价格变化不能提前应对,只能被动承担猪肉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而民间行业组织由于受限于组织实力、地域间信息沟通不畅等因素,无法充分起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科学指导生猪生产的作用。
外界不免要问,难道国内就没有猪肉的价格指数吗?据了解,我国现存的猪肉价格指数虽然具备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已经成为政策制定和行业监测的重要依据,但是依然不能有效破解猪周期。
在这种背景下,个别大型肉制品企业也开始行动,以期破解猪周期。
据悉,山东金锣集团编制的金锣价格指数编制工作自2012年8月启动以来,在山东省、市物价局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金锣集团立足自身生产经营和技术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完成了“金锣价格指数”的研发编制及发布工作,并于2014年12月正式纳入了山东省价格指数管理体系。
外界会问,一个企业编制的价格指数有什么作用?
破解猪周期还需整合规模生猪养殖、肉制品加工企业的大数据
据笔者调研了解,这些企业编制的价格指数是以生猪养殖企业、加工企业正常的经营水平作为评估基准点,指数的上扬与下行,代表着养殖、加工企业的盈亏变化趋势。依据价格指数的高低,及时指导企业调整收购价格、收购量,优化生产结构,制定价格策略,优化市场布局。
通过分析全年指数的变动节点及变化周期,及时预测、发布行业发展趋势,并向养殖企业、加工企业、消费者发布相关信息,引导合理养殖、按需加工生产、理性消费,促进供需平衡,有助于相关部门选择恰当的政策出台时机和科学合理的宏观政策,有效克服市场失灵。
在笔者看来,编制企业价格指数,对于生猪养殖户、加工企业、行业市场都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解决生猪、猪肉市场价格信息不对称问题;其次,能够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数据支持;第三,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一枝独秀不是春。今年3月24日,农业部信息中心与大连商品交易所也签署“大宗农产品市场信息共同行动计划”,并发布合作框架下第一个重大成果——“瘦肉型白条猪肉价格指数”。
据说,这是国内第一个带有质量标的的生猪价格指数,也是国内首个在政府对外服务网站组织发布的、面向商业化应用的猪肉价格指数。
当然,猪周期的产生有多个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笔者认为,要想破解猪周期,除了继续鼓励规模化养殖、启动国家储备肉工程、完善养殖户补贴、提供预警信号外,还应该整合规模以上生猪养殖、肉制品加工企业的大数据,使得信息的采集更广、更多,这样的预警体系才会更加科学,然后得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养殖户更好的规划未来。
总之一句话,破解猪周期,不是一个部门、一个企业就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利益相关方一起推动建立科学的预警体系,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大限度的减少猪周期对于各方的损害。
(来源:养猪网)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猪价变化太快!养猪人何时才能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_突袭网
当前位置&:&&&&猪价变化太快!养猪人何时才能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
热门标签:&
猪价变化太快!养猪人何时才能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
编辑:李利平评论:
“价高伤民,价贱伤农”。当前全国得有多少养殖户今年可能赚不了钱,甚至还面临亏损,一会是暴利,一会又是亏损,最终受伤的的还是中小养殖户,这样的猪周期魔咒何时才能破局?
“猪周期”行业的走势和应对措施
综合食品观察家、农业部报道
【王先知】
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食品健康工作室主任、t望智库研究员。
超强猪周期结束,养猪行业再次陷入低迷期
超强猪周期终于结束了,养猪行业再次陷入低迷期已成定局。
为什么这样讲呢?近期,笔者调研发现,从2015年3月以来,养猪行业进入的新一轮猪周期,生猪的收购价格重新进入低迷期,这个时间有多长,目前尚无定论,有人说得需要2年,也有人说持续到年底就结束了。
来自农业部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的定点监测,7月份第3周(采集日为 7月19日 )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3.96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0.4%,与去年同期相比(简称同比,下同)下降26.4%。活猪价格上涨省份8个,持平省份3个,下降省份19个。
无独有偶,还有数据显示,今年5月底6月初,河南、江苏等地小型养殖户生猪出栏价跌破了6元/斤,部分地区大猪出栏价甚至到了5.5元/斤,这不但跌破了生猪养殖成本,还创下了近年来的新低。
从上述数据可以了解到,最近几个月,我国生猪及猪肉价格已经在环比下降,和笔者的调研不谋而合,这意味着生猪价格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养猪人应该主动调节自己的计划,顺势出栏,赶紧出手,并且不要再扩大养殖规模,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不过,也有专家分析认为,生猪价格出现快速下滑,按照市场常理来推算,很多养殖户会出现较大亏损,生猪市场供需关系与市场心理会出现较大波动。但从当前市场发展态势来看,市场的各个方面均表现稳定,尤其是在猪肉消费已经进入传统的淡季,短期内大涨的可能性也不大。
对此,笔者感到很痛心,历史惊人的相似,生猪的价格再次经历过山车,当前全国得有多少养殖户今年可能赚不了钱,甚至还面临亏损,一会是暴利,一会又是亏损,最终受伤的还是中小养殖户,这样的猪周期魔咒何时才能破局?中小养殖户什么时候才能告别靠天吃饭的窘境?
猪价变动较之前更复杂,储备肉、补贴不能真正解决供需不平衡的关系
客观的说,相比前些年,现在的生猪养殖集中度越来越高了,50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场占据整个行业的40%左右,猪价的变动相比以前也更复杂了,除了受到地域、天气、环境、疾病、价格等因素影响,最近几年还受到国际市场影响比较大,比如进口猪肉也急速增长。
这两年除了价格的波动使得很多中小养殖户退出市场,环境的治理也使得很多小散生猪养殖户退出市场。以广东省为例,生猪产业是广东省畜牧业的支柱产业,猪肉产量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66%。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8月份,广东省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已全部划定了禁养区,关闭和搬迁养猪场约2.5万个,涉及存栏量315万头;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生猪出栏量比2010年减少了10.4%,占全省生猪出栏量的18.8%,比2010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
当然,这两年肉价的不断上涨,也引发了政府的相应调控措施。
据笔者了解,去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始定点投放政府储备冻猪肉,很显然,储备肉只能起到暂时性调控作用,并不能完全平衡猪周期。
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储备肉的投放只能短期缓和当地猪肉价格上涨趋势,不会对此轮“猪周期”带来太大影响,同时,无论是储备肉还是补贴,仅能缓解猪价高涨的压力,但并不能真正解决供需不平衡的关系。
在这种背景下,农业部还发布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我国生猪生产发展的思路、布局,力求从长远上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据了解,这个规划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生猪生产发展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十三五”我国生猪生产发展的思路、布局,对缓解猪周期和平衡市场意义重大。
据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介绍,《规划》主要从生产和市场两方面入手,坚持政府调节和市场调控相结合,实现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一是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二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加强监测预警,四是推动扩大生猪价格保险试点,降低生猪养殖风险,稳定养殖收益。以此,多举措入手来解决猪周期的问题。
不过,每隔几年就发作一次的“猪周期”,显然不是靠一个规划就那么容易能破解的。据笔者梳理发现,自2003年以来,中国生猪市场经历了3个完整的猪周期,依次为年、年、年。从波峰来看,分别出现在、2年。
分析可见,猪肉的暴涨暴跌和超强猪周期出现的背后,正是我国生猪产业快速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阵痛,只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早日实现产业稳定和成熟,才能真正走出猪周期的循环怪圈。
从市场规律来看,“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是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当前生猪市场上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价格信号传导机制
当前生猪市场上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价格信号传导机制,养殖户特别是中小散户对供给和价格变化不能提前应对,只能被动承担猪肉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而民间行业组织由于受限于组织实力、地域间信息沟通不畅等因素,无法充分起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科学指导生猪生产的作用。
外界不免要问,难道国内就没有猪肉的价格指数吗?据了解,我国现存的猪肉价格指数虽然具备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已经成为政策制定和行业监测的重要依据,但是依然不能有效破解猪周期。
在这种背景下,个别大型肉制品企业也开始行动,以期破解猪周期。
据悉,山东金锣集团编制的金锣价格指数编制工作自2012年8月启动以来,在山东省、市物价局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金锣集团立足自身生产经营和技术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完成了“金锣价格指数”的研发编制及发布工作,并于2014年12月正式纳入了山东省价格指数管理体系。
外界会问,一个企业编制的价格指数有什么作用?
破解猪周期还需整合规模生猪养殖、肉制品加工企业的大数据
据笔者调研了解,这些企业编制的价格指数是以生猪养殖企业、加工企业正常的经营水平作为评估基准点,指数的上扬与下行,代表着养殖、加工企业的盈亏变化趋势。依据价格指数的高低,及时指导企业调整收购价格、收购量,优化生产结构,制定价格策略,优化市场布局。
通过分析全年指数的变动节点及变化周期,及时预测、发布行业发展趋势,并向养殖企业、加工企业、消费者发布相关信息,引导合理养殖、按需加工生产、理性消费,促进供需平衡,有助于相关部门选择恰当的政策出台时机和科学合理的宏观政策,有效克服市场失灵。
在笔者看来,编制企业价格指数,对于生猪养殖户、加工企业、行业市场都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解决生猪、猪肉市场价格信息不对称问题;其次,能够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数据支持;第三,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一枝独秀不是春。今年3月24日,农业部信息中心与大连商品交易所也签署“大宗农产品市场信息共同行动计划”,并发布合作框架下第一个重大成果――“瘦肉型白条猪肉价格指数”。
据说,这是国内第一个带有质量标的的生猪价格指数,也是国内首个在政府对外服务网站组织发布的、面向商业化应用的猪肉价格指数。
当然,猪周期的产生有多个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笔者认为,要想破解猪周期,除了继续鼓励规模化养殖、启动国家储备肉工程、完善养殖户补贴、提供预警信号外,还应该整合规模以上生猪养殖、肉制品加工企业的大数据,使得信息的采集更广、更多,这样的预警体系才会更加科学,然后得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养殖户更好的规划未来。
总之一句话,破解猪周期,不是一个部门、一个企业就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利益相关方一起推动建立科学的预警体系,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大限度的减少猪周期对于各方的损害。(来源: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者系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更多精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猪价走势专家预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