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下注HomePod,有多少柳云龙 胜算 在线播放

您需要通过验证再能继续浏览 3秒后开始验证
丨 粤ICP备号-10 丨 新三板上市公司威锋科技(83655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Powered by Discuz!
(C) Joyslink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保留所有权利苹果认证的iOS技师告诉你到底买不买Apple HomePod-北美省钱快报攻略
苹果认证的iOS技师告诉你到底买不买Apple HomePod
走近HomePod Homepod, 苹果公司在2017年底与iPhone X同期发布的一款新音乐产品,于今年年初刚刚开始发售。由于当时iPhone X的热度,再加上官网中HomePod的标签隐藏在Music菜单之下,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HomePod这款产品的存在。这个&智能音箱&的售价是350USD w/tax,价格并不便宜,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就会质疑它是否值这些钱? 我将会尽可能的带各位全面了解一下这个奢侈的音箱,如有不足请及时纠正补充,谢谢。 FAQ& 按照惯例,为了节约阅读时间,我会先列出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 Q:音质怎么样? A:可以与主流音箱媲美,音质非常棒 Q:可以随身携带么? A:HomePod并不是设计为随身携带的设备,没有内置电池,而且很重。 Q:Siri 聪明么? A:比以前稍微聪明了一点,但是 Alexa 和 Google 不知道比 Siri 高到哪里去了 Q:支持安卓设备么? A:不支持,只可以与 iOS 11 的设备配合使用。 Welcome HomePod 第一印象 先看看外包装吧。
HomePod比想象的要重很多,拿在手里非常有质感。整个音箱表面由无缝纤维包裹,与顶端圆形的操作面板浑然一体;机身上只有一根由纤维包裹的电源线,没有任何多余的接口,简洁优雅,一眼看过去就是苹果家的产品的风格 ?。 使用体验 由于语音助手Alexa和&Hey Google&的智能度之高和理解能力之强,Amazon的Echo以及Google的Google Home作为市场上主流的家庭智能音箱广受好评,尽管这两款产品的音质都宛如白开水一般。然而苹果的HomePod恰恰相反,音质超赞,只是Siri的&智商&还差一截。 配置HomePod 第一次使用的时候配对流程和AirPods极为相似。接上电源之后,伴随着一声提示音(此时的我就已经感受到了HomePod惊艳的音质,后面细讲),HomePod顶端的白色提示灯开始转动,iPhone的主界面下会弹出窗口提示HomePod配对。
配对之后会询问HomePod所在房间,这是为了HomePod与HomeKit App的结合使用,如果家里没什么智能家居,选哪里都没差。
然后就开始骗我开通Apple Music了。为了更完全的体验HomePod,我就开通了。。
操作HomePod的方法也十分简单,这是使用说明书(完全靠手势就行,根本不像Echo还有那么多按键):
The ultimate music authority.
想要播放音乐的话,常用的有两种操作:
&Hey Siri, play some music" 或者给一些更详细的指示 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的Airplay功能进行播放
如果用第一种方法播放的话,HomePod是完全依赖Apple Music进行播放,iPhone该干什么干什么,互不影响,互不依赖。如果用的是AirPlay,使用体验就和其他同类音箱差不多(这里说的不是蓝牙音箱,AirPlay是通过Wi-Fi互联),有两到三秒的延迟,音频流畅度取决于Wi-Fi的信号强度。 也就是说,有了Apple Music的话,你的HomePod就是一款独立的音乐音箱,否则只是一个能用Siri的普通蓝牙音箱。 & Apple Music的曲库越来越完善,像网易云一样也会给用户推荐歌曲,而且大部分都很符合个人喜好,还在犹豫选择什么音乐服务的同学们,可以考虑一下Apple Music。 &
Senses the room and tunes the music. All by itself.
根据传说,HomePod具有空间感知的功能,它可以根据自己的位置和房间结构随时调整音效(多亏了A8芯片)。物体会反射声波,所以如果离墙壁近,回声会导致声音不自然blabla。好像是这么一回事,但恕我直言我的耳朵听不出这些区别,但为了验证这所谓的空间感知,我还是亲自去试了一下。我把HomePod靠墙6cm(这个距离是官方说建议与墙壁之间的最小距离)摆放,播放歌曲。然后我趴在墙边,侧过头把耳朵挤进HomePod和墙之间,好像听到的声音真的比外面那部分的小一些,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A breakthrough speaker all around.
HomePod的音质令人惊艳,低音浑厚,高音宏亮,声音层次分明,过度圆润,没有任何杂音。
整个HomePod拥有七组扬声器阵列,就像上面刚提到,会根据环境声学结构计算并给出最优音质。换句话说,HomePod可以在任何形状的房间还原出最真实的音效。果然还是一款音乐产品啊......
Hey Siri, play The&Daily&podcast Hey Siri, play something chill
在HomePod上使用Siri也很方便,可以通过长按触控板和&Hey Siri&来激活。为了实验&Hey Siri&的灵敏度,我一共测试了四种场景
安静的房间内距离五米以正常音量说&Hey Siri& 安静的房间内距离五米以耳语音量说&Hey Siri& 嘈杂环境下并同时播放音乐时以正常音量说&Hey Siri& (在苹果店内) 嘈杂环境下并同时播放音乐时以耳语音量说&Hey Siri& (在苹果店内)
前三种情境下,Siri被成功激活,耳语情境下的后续指令需要以正常声音说出,不然HomePod捕捉不到。个人猜测苹果为了最大化Hey Siri的激活成功率,降低了识别时的*阈值;然后为了防止是&听错&,所以后续指令的阈值又被提高,所以不会导致Siri听到一大串杂音然后做出错误的反应,比如突然播放音乐。 (*阈值:令对象发生某种变化所需的某种条件的值)
Home to an intelligent assistant.
既然HomePod搭载了Siri,能使用HomeKit也是理所应当的,但是智能家居太!贵!了!最便宜的灯泡都要二十多,想了想还是算了,买是不可能买的,这辈子也不会花钱买......这部分测试就跳(bu)过(ke)吧(neng)。买不起就自己做。 苹果在去年开放了一部分HomeKit权限,于是就有GitHub大神写了一份基于NodeJS的HAP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也就是说,我可以在一台&永远运行&的电脑上装HAP-NodeJS,然后创建虚拟的智能家居设备,把我家里的非智能设备全部连上网。这不就有智能家居了么。大体思路就是,手机给电脑指令,电脑控制输出端的高低电平实现控制继电器。(感兴趣可以去搜一下HAP-NodeJS) 于是我找到了已经落灰的树莓派3,一台可以永远不关机的电脑,在树莓派上加载相关的脚本,修改一下配置文件,然后买来相应的材料,在一根延长线上加工。就这样,一个可以通过Home App控制开关的延长线就做好了。
在iOS的Home App上效果大概是这样的:
此时此刻,Siri已经可以帮你关灯了。
Siri控制Home App,HomePod拥有Siri,这样一来,HomePod能控制家居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值得一提的是,HomeApp的Automation功能和远程控制(非局域网控制)需要一个Hub做终端才能实现。iOS11以后的iPad,Apple TV,以及本文讲的HomePod都可以作为这个Hub来充当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 不足 AirPlay AirPlay与蓝牙连接不同之处在于通信方式,AirPlay是局域网内的音乐无线播放,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播放有两到三秒的延时。如果单纯是用手机在放音乐AirPlay到HomePod上倒没什么,但是如果你想把HomePod当作音箱来看视频看电影,那这几秒的延时可是很破坏观影体验的。 我用HomePod看过几次视频,声音的体验确实比以前的耳机扬声器要好太多,就像是从普通影厅走进了杜比音效影厅一样,但是这种音画不同步让人就很难受。我估计下半年推出的AirPlay2 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毕竟AirPlay2的主旨是让用户买多个HomePod,构成立体声效果。 连接新网络 HomePod连接新网络需要重置机器,或者是在手机上删除设备重新配对。这一点也不能说是不足吧,毕竟它本身就不是被设计成随身携带的音乐设备,而是家庭音乐设备,自然连接新网络不是什么必须优化的功能,反而这样做还会提升安全性。 Siri的智能化 Siri的不智能体现在它的语义理解和自身的权限。 现在的Siri理解能力有点问题,有时候同样的一句话,如果我换一个语序或者用词,Siri 就会不理解。这就看苹果公司在Siri上的进一步开发了。不如Alexa&聪明&的另一个原因是Alexa可以做的事很多,Amazon有专门的开发者平台可以训练Alexa&新技能&,而苹果仅仅靠自己内部人员进行开发。而且Siri连iOS内部的权限都不是很高,例如我让Siri把音乐从库里删除都做不到。 值得表扬的是HomePod的Siri语音更加自然,不再像iPhone上的Siri一样说话略显生硬。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新Siri支持的语言并不多,所以HomePod并没有在中国上市。 总结 产品定位 首先,HomePod并不是智能音箱。近年来Amazon 和 Google 都推出了智能音箱,苹果的这款新产品HomePod被人们也理所当然的期待成是和它们去竞争的同类型产品。然而事实是,苹果自己也只是把HomePod归类到了Music(音乐)产品之下,然后说是整合了Siri,可以让你的听歌体验更棒,顺便还能控制一下智能家具,如果你有的话。 其次,HomePod也不是蓝牙音箱。蓝牙音箱的特点是,需要通过蓝牙设备连接音箱,音箱是作为蓝牙设备的音频输出。也就是说,蓝牙音箱几乎是不能作为一个独立设备使用,它必须依赖手机或者电脑才能使用。这一点也可以拿AirPods来做例子:AirPods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赖手机,平板,或者电脑使用。而HomePod是可以独立播放的个体设备,只要用户订阅了Apple Music,即可通过已经连接Wi-Fi的HomePod直接播放所有Apple Music音乐库里的音乐(当然,点歌得通过Siri)。当然,HomePod也是支持AirPlay的,可以充当一个蓝牙音箱,但是有所弊端,在后文中会继续讨论。 HomePod是一款家庭音乐设备。家庭音乐设备,言外之意就是说它不是移动设备,像蓝牙音箱一样可以带着随便走的,因为:
HomePod没有内置电池,必须接电源使用 第一次配对之后,HomePod会连接iPhone所在的Wi-Fi网络之下,以后断电重启的时候HomePod只会去寻找这个已知的网络,否则会提示网络连接有问题。若想重新连接新网络,要么在HomeKit的app里删除设备,要么在接电源之后长按顶端触控板重置HomePod。 HomePod可以作为HomeKit的终端
说实话,具备了这些特点的&可以搬得动的&音箱我真的不知道相对应的产品是什么,家庭影院? 一句话简单总结一下,HomePod是一款拥有Siri 功能的音质一流的独立家庭音频设备。 (当然,第一次配置还是需要依赖iPhone) 再啰嗦几句 HomePod让我想起一款产品,就是当年第一代Apple Watch。硬件水平都很高,只是软件一直没有跟上用户需要。HomePod的自身硬件水平绝对一流,只是现在的软件并不优秀,拉低了HomePod的平均分。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潜力无限吧。 我相信有一天,更优秀的软件会让HomePod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作为真正的果粉,尽管HomePod价格不菲,但是还是要买来收藏的。 最后的最后,感谢北美众测君给我这次机会,感谢大家的支持鼓励。 一点微小的工作,谢谢大家。
君君提示:现在你也可以写原创文章,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北美省钱快报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省钱快报欢迎您的投稿。
loading...
文中提到的商品
本文测评的商品
Dealmoon客户端
京ICP备号-4
24小时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10-
举报邮箱:jubao@mail.dealmoon.com分享到微信
使用微信扫码将网页分享到微信
所有人都在 HomePod 固件里找 iPhone 8 的爆料,却鲜有人注意到 HomePod 本身。,HomePod 作为压轴惊艳亮相,象征着苹果在音乐领域的新尝试。
尽管 HomePod 要等到 12 月份才正式发售,但根据已有的情报,我们可以一窥 HomePod 的独到之处。
HomePod 有一块非常酷的屏幕
首先,根据苹果官网提供的信息,可以大致了解 HomePod 的情况:
12 月份将在美国、英国以及澳大利亚首发
支持 Siri 和 Apple Music
可以发送信息
兼容苹果的智能家居平台 HomeKit
会自动根据空间状况调整音质
拥有纯白和深空灰两种配色
售价为 349 美元(或 270 欧元、465 澳元)
但在 HomePod 的开发固件里,开发者们还找到一些更有趣的玩意儿,比如顶部那块 272*340 分辨率的 LED 屏幕。
从宣传片里看,仅仅是提供了 Siri 的动画,但开发者
发现,这块屏幕能够显示不少信息,比如数字、字母、图案等,开发者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定制,比如显示天气、温度等信息。
(HomePod 可以显示的图案,图片来源:)
一台没有高清屏幕的 iPhone 6
HomePod 的硬件相当强大,其配备了 iPhone 6 上的 A8 处理器,并内置 1GB 运行内存,性能比市面上大部分智能音箱都强得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是,HomePod 内部居然还运行着 iOS 系统,换言之,这就是一台没有高清屏幕的 iPhone 6。
在 HomePod 的固件中发现,其通过一个名为「SoundBoard」的壳应用来运行完整的 iOS 系统,而运行在 HomePod 上的程序都有一个共同的前缀「Air」,比如 Air Music、Air Podcast,甚至还支持 VoiceOver 辅助功能。
(HomePod 内部的应用,图片来源:)
然而,现阶段 HomePod 暂不支持扩展程序,但苹果未来很可能开放类似的接口,甚至设立一个专属于 HomePod 的 AppStore。毕竟对一款智能音箱来说,扩展程序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目前,亚马逊旗下的智能音箱 Echo 目前已经拥有超过 7000 个 App。
不过,过分强调智能也会带来安全隐患。8 月份,英国安全研究人员
展示了一项入侵亚马逊 Echo 的技术,这项技术利用了旧款 Echo 的设计缺陷,在卸下 Echo 的底座之后,可以通过读卡器等设备侵入 Echo 的系统,并安装恶意软件。
与亚马逊 Echo 相比,苹果的 HomePod 似乎还是更追求音质上的成就,其配备了 7 个高频扬声器、一个 4 英寸低音炮单元,采用 6 只麦克风进行拾音,加上拥有 4000 万首歌的 Apple Music 曲库,在一大票智能音箱里,这已经是堪称豪华的配置了。
尽管音乐已经不是苹果最赚钱的业务,iPod 产品线也被砍得七零八落,但 HomePod 这样的产品依旧在提醒着我们:曾经,苹果是一家音乐公司。
题图来源: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累计已发布 227 篇文章
最近文章:
使用微信扫码关注爱范儿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广州爱范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8 - 2018。以商业目的使用爱范儿网站内容需获许可。非商业目的使用授权遵循 CC BY-NC 4.0。
All content is made available under the CC BY-NC 4.0 for non-commercial use. Commercial use of this content is prohibited without explicit permission.
Designed by
Design Studio.
关注 if Design Studio.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if Design Studio.
关注爱范儿微信号,连接热爱,关注这个时代最好的产品。
想让你的手机好用到哭?关注这个号就够了。
关注玩物志微信号,就是让你乱花钱。
小程序开发快人一步。
最好的微信新商业服务平台。苹果HomePod销量悲惨苹果HomePod销量悲惨科技美学百家号对于苹果来说,去年发布的重磅新品HomePod,上市过程也是相当曲折,音质真是同类音箱中表现最好的,但AI这块确实差点意思,这也是苹果目前最大的短板。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今天发表报告称,估计2018年第一季度苹果销售了60万台HomePod智能音箱,其份额仅为6%,远低于亚马逊和谷歌。作为对比,亚马逊销售了400万台Echo智能音箱,市场份额为43.6%;谷歌销售了240万台谷歌Home智能音箱,市场份额为26.5%。阿里巴巴智能音箱销量也超过了苹果,为70万台;小米以20万台的销量落后于苹果。在之前的小米的发布会上,雷军曾吐槽了苹果的智能语音这块,想比同类型产品来说,苹果本地化做的确实不够,同时在技术上也落后,所以他们之前挖了不少大咖前来助阵,接下来技术上应该会有大的升级。对于苹果来说,一直都在努力寻找iPhone之后的风口,而AR会是他们持续看好的一个领域。据美国媒体报道称,Loup Ventures分析机构得到的消息称,苹果将于2021年发布被称作“苹果眼镜”(Apple Glasses)的增强现实眼镜,第一年销量将超过1000万副,其外形十分酷炫。其实苹果要推出AR眼镜一点都不意外,要知道他们已经带来ARKit,并且还在iPhone X中采用增强现实光学技术,最后收购可穿戴设备计算机视觉技术公司SensoMotoric。报道中还提到,苹果的增强现实策略将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将体现在今年秋季发布的iPhone中,形式为更多型号的iPhone将配置有助于提供增强现实体验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阵列;然后是,在游戏、商务和教育领域,ARKit应用将引发‘开发者新一轮的淘金热’;最后是‘苹果眼镜’的发布。”距离上个测试版只过去了3天,现在苹果已经马不停蹄的发布了iOS 11.4的最新测试版。今天苹果发布的是iOS 11.4第六个测试版,如此频繁的更新,只能说明正式版马上跟我们要见面了,而新的测试版版本号发生了变化,既从15F5077a调整为15F5079a。本次测试版主要是对一些Bug的修复,还有对系统的稳定,而之前测试的不少新功能基本保持定型。近期文章精选:一加6首发视频开箱体验,发布会全程亮点回顾坚果R1值得买吗?对比视频+疑问全解答来一起听老罗说相声吧,锤子新品震撼发布小米上市又生变故,酷派起诉,要求多款热门手机停售锤子R1全汇总,老罗罕见道歉无边框超旗舰可惜不是ZUK,盘点那些年消失的联想子品牌▼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科技美学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领先的科技新媒体,每天更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认真看了看,我发现 HomePod 只有苹果能做出来
HomePod 的设计
Hi-iD,hi-id.com
HomePod 上市以来受到的评价与
的宣传相一致,将居家的音乐收听体验提升到了一个全新层级。与 Amazon Echo 和 Google Home 定位不一样,HomePod 首先强调的是音乐,在目前,它的智能与其说体现在语音助手上——发展落后于竞争对手的 Siri,倒不如说通过设备的工具性能表现而出,即对 HomePod 所处的声学环境自动进行分析并制定播放方案,得益于其圆柱形设计及 7 个高音喇叭的环形排列。HomePod 的出色音质除来自独特设计的低高音喇叭外,还依赖于 Apple 的 A8 芯片的实时处理。HomePod 小巧的体型及超出预感的重量,在用户上手的一刻,为其带来一份扎实和可信赖之感。触摸交互操作简单、有限、易记,而继承之 AirPods 的适配体验,“快速又神奇”,已是一个标杆性的设计。
HomePod 的设计在 Apple 的网站上,以“Beautiful design with a purpose”(有目的的漂亮设计)为小标题,如果说追求词藻且意指暧昧的标题文字并无什么内容含量,那么在具体的介绍中总能传递出一些设计的主要特征。在这个简短介绍中提及了两个设计特征:一个是小于 7 英寸的高度,可以让 HomePod 可以放置家中任何地方;另外一个就是无缝网布,既是为了审美——任何角度都非常漂亮,也是为了声学——它对音乐来说是透明的无阻挡的。
是 HomePod 最为显著的设计特征,一下让它与其他同类产品的设计区别而开,比如 ,以及 Amazon Echo,Google Home 以及 Sonos One。如《》一文所言,无缝不仅仅是指字面意义上的,诸如装配缝隙或者制造加工留下的痕迹,无缝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从现象层面去探讨,用户看到 Amazon Echo,Google Home,Sonos 与 HomePod,并不会直接地注意到哪个有缝隙哪个无缝隙,而是一个整体形象,这个整体形象的塑造——是否具有一体性——需要无缝的支撑。
Amazon Echo 2 从纯工具性和设备化的第一代 Echo 设计上作出改进,减低了高度,去掉了顶部的一条接缝,并且增加了具有不同材质选择的罩壳,诸如木纹和布纹,使其能够更加融入家居环境也能削弱它的工具感,Amazon 采取的设计和处理手段仍是程式化,即普遍的手段,并没有在工艺上作出突破,也没有在整体形象的塑造上有更进一层的追求,加上一圈 LED
灯效的设计以及顶部物理按键及直接安置的麦克风,Amazon Echo 2 仍然是一个工具和设备。Google Home 则直白地表达了对识别性的追求,所以设计了一个独特的几何形态,而斜面的设计一方面指示着喇叭的朝向,一方面也能方便手指交互操作(尽管对于一个智能语音设备来说并非主要),从这一点来说这个几何形态的设计并非过于任意化。但是从 中可以看出,尤其是上半部分的结构布置,浪费了的空腔结构,它并不具备很强的内外一体性,作为形态导向的设计,Google 并没有在构造的内外一体性上有更多的追求。而这样的几何形态设计就必然会带来几条接缝,在破坏产品的一体性,Google
通过对下部罩壳的材料和颜色的设计来弱化这一点,但灰色以外的罩壳设计总是很突兀,加上独特的几何形态,让这个产品过于前台化,与其产品“隐在”的内涵特征相背。Sonos
One 则是从传统的音箱设计上进化而来,剔除了 Sonos Play:1 顶部的物理按键设计,以及复杂的顶面内凹形态设计,替换为触摸式设计,但是触摸按键的符号仍是刻印在表面,加上一组环形麦克风排列,仍倾向于旧时代的工具化设计,尽管设计和工艺都很精致。
HomePod 在设计上则给人一种符合时代之感,工具感消失,形态,内外一体又不失识别性。视觉能及就只有两个形态要素,一体化的网布和顶部的玻璃,网格为斜纹,不像
Sonos One 那样的罩壳网格设计很容易在传播的图片上出现摩尔纹(如上图所示)。网布要做到无缝并不难,因为现今有各种 3D 针织以及其他技术的支持,但是要将网布应用到产品上,并且让产品从现象感知上达到无缝就并非易事。通常印象中,以及绝大多数产品上,网布就像是给产品穿一层外衣一样,很难和产品有合二为一,由于软性的材质又较难处理,很多设计是将网布粘贴在一个塑胶的罩壳上再套到产品之上,网布在这些设计中更像是发挥它的装饰性,这势必导致无法实现现象认知上的无缝,即没有一体感。HomePod 试图让网布形成的形态成为产品的形式代言,而不是里面的塑料体或者喇叭,对用户来说,这个物品就是感知到的,以及这个形象指向的含义,而在工程结构中喇叭在哪或者麦克风在哪对用户没有意义,设计要塑造的往往要封闭起物品的工程特征。
HomePod 不像 内部有很多冗余的空间,如果说 Google 是先有设计师的形态然后工程师来布置结构,是否 HomePod 是先有工程的内部结构然后设计师来包裹一个外壳?不管先后顺序,在最终的产品上我们看到的是 HomePod 在结构和形态上有着内外一体性,也能够发现设计师在形态上的自我追求,以及相互牵制形成的平衡状态,比如侧面轮廓线的形态不只是来自于内部结构件,或者设计师的偏好,它与整体的几何形态,与网布纹理和大小所形成的视觉效果,及相应的工艺,都有相互的制衡,当然,这种结果是靠不断的尝试得到的。
尽管用户看到的 HomePod 总是关于网布和顶部的球面触摸玻璃盖板,但对于设计的整体性来说,它的底部也至关重要,不能因为隐蔽而在这泄了气。即使翻过 HomePod 来仔细查看的人数占比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它仍关系到每个人的使用体验,比如搬动和放置等活动。HomePod 的底部使用了一个完整的碗形硅胶缓冲底座,弧面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厚度,结合封闭的碗底形态,带来了很好的整体感。标签看上去应是通过激光雕刻在弧面上(并不简单),而底部的 Logo 像是《》中介绍的 iPhone 硅胶保护壳的 Logo 制作工艺。这个硅胶碗底与机身相连并不只靠胶水,除了胶水的封闭外,还有一圈 7 个塑胶卡扣,那么这个硅胶碗底就是将硅胶和塑胶通过 Co-Molding(Overmolding) 工艺装在一起的,也同 iPhone 硅胶保护壳一样。(上图来自于
HomePod 的电源线按一些评测视频所说,它外层材质与机身的网布材质一样,维持了整体性,其他同类产品通常为黑色塑胶,它们通常并不在意这些细节设计,而这些细节是至关重要的。HomePod 的电源线通过一个塑胶环片与机身相连,这个环片有和机身一样的弧度,而两条边的圆角也塑造处一定的厚度感,似乎与硅胶碗底有相承关系。实际上电源线和塑胶环片是装配在一起的,整条电源线用大力是可以拔出的(但不建议拔出),可以看 。HomePod 的电源线设计的考究之处并不只是这个细节,它位置的安排同样是有意思之处。本文提到的几个音箱,除了 Amazon Echo 2 之外,其他如 Google Home,Sonos One 和 Sony LF-S50G 的电源线都是插在机身的底部,在机身侧面与底面的交接边缘上挖出一个孔位,而相应的电源线的插头上作一些设计,在电源线插上机身后,可以让两个形态有一定的融合,比如弧面的一致。但是这种看似周全的设计其实是南辕北辙,而且处理地非常粗暴,破坏了产品的整体感,以一种躲藏的方式设法隐匿不加深思的设计。Google Home 的电源线是扁平的,设计师的想法应该和 Google 给出的官方图一样,可以完美地贴着桌面,让电源线不再干扰用户的环境,但如果去搜索用户发的照片,就会发现完全是两回事。如果去翻看用户贴出的 HomePod 的照片,电源线在里面并不完美,通常也是歪歪扭扭,隐藏不了,但比起其他几个音箱的电源线设计来说,HomePod 的设计更加顺畅,尤其电源线通过桌子或台子的边缘伸上来,而且不容易被牵绊。而最重要的是,它维持住了产品的整体性,以直白和看似粗暴的方式,通过细致的处理,优雅地解决了问题。
在 HomePod 发布时,Apple 在其网站上介绍顶部可触摸操作时,说到“在 Siri 听你说话时,顶部会为你说的每个词展示 LED 波形”,虽然已经说了是 LED 波形,但是很多人仍认为它是一块屏幕来显示,比如是通过 OLED 屏幕,那么白色面板的效果是如何实现呢?带来这种错觉有几方面的因素:一个就是音量的增减符号“+”和“-”是随着不同场景出现或消失,而且它与中间的动态图案不是同时出现(也可以同时出现);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波形的显示色彩丰富,动画的效果与 iOS 中的 Siri 很相似,而通常人们印象中的 LED 动态效果就像 Google Home 顶部的 LED 环形阵列形成的跑马灯一样。
HomePod 的触摸操作板上并没有使用屏幕,而是使用了 LED,“+”和“-”各自有单独一片,而波形图则是通过如上图所示 19 粒 RGB LED 灯片,通过德州仪器的 TLC 5971 来驱动(),可控制 RGB 每一粒小灯珠来形成波纹,并且通过扩散膜(LED Diffuser)来形成雾化扩散的动态效果,而且相对应的玻璃盖板上也有一层扩散膜。形成的波纹图案和 iOS 上的 Siri 的视觉元素很相似,会让人误以为是通过屏幕来实现图案的显示的,所以 HomePod 通过软件和设计,用了简单有效的硬件来实现了所需的最终效果。(上图来自于
无缝网布包裹下的 HomePod 机身有一个一体式的塑胶壳体机身,从中可以看到这个塑胶壳体顶部是通过超声波焊接到柱身上的(底部和柱身应是一起注塑而出),和此前使用了超声焊接工艺的 EarPods 和 AirPods 一样,装好配件然后来焊住塑胶壳体,对于声学相关的产品来说,封闭的腔体以及一体化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HomePod 的塑胶壳体,或者说内胆,它的一体性是关于功能的,壳体上很粗的合模线就是很好的说明,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HomePod 就是关于无缝网布形成的形态,而 Apple 要做到的就是怎样让这个无缝网布形成的形态去代表这这个产品,而不是将网布认为是袖套般的罩壳。
首先须在结构上将网布锁定机身上,如果在物理上都无法让网布来紧紧裹住机身,现象感知上的整体性就无从谈起。如 中可以看到,网布牢牢地固定在机身上之后,再用上端的触摸显示组件,以及下端的封口和缓冲构件封住了网布两端的开口,而且两端的开口埋很深,比如上端并非是用玻璃盖板的封住,而是用玻璃盖板下的 LED 显示组件,所以无论如何,这个网布的开启口只是留给制造的,对用户来说它可以说是不存在的。网布下端通过胶水粘死在机身上,而上部则由收口的拉绳经缠绕由螺钉固定在机身上,此处结构的巧妙是留给装配和生产的,而不是用户。
HomePod 的网布有两层,其中内层为衬底,除了阻挡用户看到塑胶客体外,应该也有助于包裹和摩擦。而最重要的 3D 纺织的网布其实有三层,在 中有详细的介绍及大图展示,上下为两层为网状,中间有一层线圈织成的夹心层,iFixit 说这样的机构让声波透明无发射,而又能阻挡灰尘。从材料来看,中间的线圈层应亦能够起到增加网布的刚性性能,如果有很高的弹性,那么这层网布就是一层封套了,而不是上面说的它可以塑造整个产品的认知形象,由于这三层需要合为一体,所以编制就变得复杂了。有厚度有层次的网布在视觉效果上表现的更明显,比如与 Amazon Echo 2 相比较,HomePod 的网布形态在不同的距离不同的光影下都有很丰富的效果。
那么这层网布的网格是怎样的设计,或者说它是怎样绘制而成的?
网格的成型,尤其这些形态上有渐变的几何形态,通常会想到使用算法,比如通过 Grasshopper 等软件来绘制,但是无论使用怎样的方式,首先需要去发掘生成的机制,如果确定了生成机制,在 Grasshopper 或者其它基于算法的成型软件上,只要控制不同的参数输入即可。而 HomePod 的网布网格无需使用到算法成型,因为它是通过简单的圆周阵列而来,只需要知道其中一条线是如何成型几何。
是否可以投影?但任何时候,在圆柱体或类似形态上通过投影来得到一个曲线或形态需要慎重,通常是不可取的。即使是先将圆柱面展开成矩形平面(Rhino 中的 UnrollSrf),再在矩形平面上作线条和图案,再包裹到原先的圆柱面上(Rhino 中的 FlowAlongSrf),也因为算法问题,会出现线和面质量的瑕疵,而且这个方法通常只适用于圆柱面等可展开面上,而如 HomePod 上下两端的曲面就无法使用。
如果从另一角度来思考,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就是通过扭曲(Twist)来完成,绘制好一条基础线条,然后沿着柱体轴线作扭曲,那么问题关键在于怎么确定这条基础线条,以及确定曲线扭转的角度。
我们可以通过 Apple 的官方图片来获取这些数据。
通过官方图片可以数出网格由 128 组即 256 根线条编制而成,一组两条具有镜像关系的线在顶部相交,一条顺时针方向扭曲,另外一条逆时针方向扭曲,在顶部形成的角度约等于 50°。通过前视图,如上图右所示,可以计算出线条的扭曲角度,一条假设的线 a,扭曲后成为了 a’,从 a 到 a’ 可以数出经过了 28 个间隔,那么扭曲的角度就是 (28 / 128) × 360° = 78.75°,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绘制出网格图形。
如上图所示,用 15° 夹角的蓝色直线线在柱身上投射出一条交线,为什么是 15°,因为经过尝试后发现用此角度形成的曲线经扭曲后可以达到接近 25° 的夹角,即满足上面说的 50° 夹角的要求。在这里我们柱身先只用半边形态,可以后续镜像完成。
对投影形成的蓝色交线进行扭曲(Twist)操作,以 Rhino 为例,注意扭曲轴需要是柱身全长,如上图左所示的红线,Infinite 选项选 Yes,控制扭曲后的另外一端达到 78.75° 处,然后镜像柱身下半部分,接着镜像整条扭曲线,成为一组,接下来只需要将这组扭曲线阵列 128 个即可。
阵列之后的效果。
这是我们逆向去绘制的结果,那么在设计时,诸如 50°,128 组,78° 之类的数字是如何确定,最简单方法就是不断尝试来比较,而 Apple 似乎也是这样作的,因为:
在 HomePod 官方页面(archive.org 存档)中有一张技术参数的图,即上图,绘制的网格与其他图形不一致,目前官方图片以及上市销售版的 HomePod 的网布的网格都是 128 组(即共 256 条线),而上图是 100 组(200 条线),而且一组两条线在顶端形成的夹角将近有 80°。
而且目前上市 HomePod 的外包装使用的图案都是上面这个与实际产品不符的图片,猜测这个版本的网格是尝试方案中一个,毕竟这个图案如果由平面设计自己来绘制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前视图。
而 Apple 提交给香港知识产权署的 HomePod 外观专利,里面的图案网格数量更多,有 144 组(288 条线)。
最终 Apple 选定的是 128 组版本的网布。如果仅是通过图片上的比较,很难辨别多少数目的网格数更合适,不过网格的夹角,产品上的版本(约 50°)比如包装上的版本(约 80°)更优秀,有渐变的层次,而且符合形态扩张和收缩的趋势,更具动态。
像 HomePod 无缝网布这样的设计也只有
想到做和能做到,这是 Apple 这么多年在设计上积累和发展的结果。Apple 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上作出了突破和革新,当然是通过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研发精力,大到引起产业变革的创新,小到用户都无暇顾及的一处处细节工艺,这些突破和革新经过一两年或者更短的时间,都能影响或者说惠及整个业界,在竞争激烈的领域尤其快速,比如手机,像消费品上的 CNC 加工或者是 Unibody 工艺等等,一波接着一波。Apple 作为一波接一波的浪潮发起者,蓄积了很多优势,并且持续加固并作为屏障,通过资金和精力的持续投入,而在一些缺少竞争的产品上,似乎预见不到后来者身影的出现,像 Apple Watch,或者是 AirPods 这些产品,还包括像 HomePod 上一处又一处的细节设计。如果循着 Apple 的道路前进,那么它就像一位极有天赋、极努力有极有钱的竞争对手,或许在一两处能追上或战胜,如想全面追赶则像是要炸开一道道保险库铁门一样。但是幸运的是,世界异彩纷呈,并非只有一条路,好的产品和设计并非处处都要高精尖,就像 HomePod 用 LED 就实现了 Siri 的动态波形。
* 原文发表于 [ i D 公 社 ] 的专栏
扫描二维码下载读读日报
发现更多新奇领域在读读日报,还有上万个主编与日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品茗胜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