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p项目ppp项目的社会资本方方怎么盈利

PPP怎么盈利?
我的图书馆
PPP怎么盈利?
  PPP资本融合的盈利模式  2015年二月以来我一直倡导资本市场的资金介入PPP项目,这个并非是因为国家在倡导,也并非是因为我自己介入了,也想让其它人参加,本文的模式去年三月我已经描述清楚,但因为商业运营的要求,不便公开发表,但在微博上或者各个场合小范围多次提出过,现在已经过了时效,但是仍然好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好多上市公司在去年底今年初开始,疯狂的追捧PPP项目,而PPP项目的实际利润在哪里?分享给大家了解一下吧!以下是根据2015年2月的PPP投资方向策略改写,权当个长篇段子。  PPP模式其实并不新鲜,也是BOT模式当中的一类,之前广泛应用于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上,如:污水处理厂、城市监控、城市亮化等项目上,这些合作的探索中,让模式的清晰化和这种模式的可行性成熟了许多。  在目前中国的经济状态中,推行大量的PPP项目也是对经济的无奈,也是一种寻求商业解决社会投资的转化。更多的是想通过PPP项目的落地,加大基建的投入,从而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从房地产基建以及类房地产周边产业退出的大量基建、装修、建材的劳动力,亟待解决劳动失业真空期和过渡期,期待给这么一个安全垫,能够短时间的解决相关产业极速下降的用工数量,使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平稳。PPP的政策在多次打补丁之后,形成了以高投入、平稳产出、长期回报、收入保底的固定形态。所以我称2015年是中国的PPP项目投资元年,今年涉PPP项目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涨幅,可以充分的说明市场已经认识到了它的课操作性,以及盈利水平。  去年就有很多人来探听我们运营PPP项目的盈利模式,我也系统的根很多朋友讲过,现在也给大家公开捋一捋吧!目前还是处于PPP项目推行的中期,如果有机会还能抓住这一波的尾巴。  大多数地方政府推介的PPP项目都是基建加上项目运营来捆绑招标的,项目目前集中在2-8亿附近,大型的几十亿的项目也有很多,但负担很重,毕竟想通过运营来回收投资成本,项目越大,回收压力就会越大。地方政府的担保和平台公司的参与,也不过是背书的一种形式,往往不可靠。  PPP项目管理和补助多次补丁之后,投资回收期现在已经规定到十年以上,也让很多投资者,和基金公司望而却步,它们是资本,老老实实的计算投资回报率,在中国7-9%的回报率并不能吸引他们的眼光。那是因为,他们对于基建加项目的模式太不了解了,而国家对PPP项目的支持,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力度,能够获利需要重塑交易结构。  新的投资结构中,有一个新的角色,就是基础建设公司,平时都是建筑公司来扮演的,而投资企业和银行依然是主角,但是无形中杠杆的构成,它成为了基石,有了它的存在让这个产业链的利润暴涨。  结构性叙述太死板,数据太多,我举个例子说明吧!都是聪明人,大家理解吧!  举例:一个投资10亿的PPP项目,结构是由投资方出资投资基建项目,而由政府平台公司共同组建的公司来运营可盈利的项目,政府通过计算收入,对该项目的运营收入补贴使其运营企业的年化投资收益达到8%,20年后资方退出运营,投入的项目,政府分20年进行回购。  一般在这个投资流程中,只有投资方、银行及平台公司来参与,而忽略了基建方,因为在前几十年的基建发包中,建筑公司都属于弱势群体,利润率不高,导致资本几乎不和他们合作。目前PPP项目的基建,是由政府按照当期造价信息以及定额进行计算投资额,并未通过财政评审下浮,基建低价中标招投标等流程,而项目大多数集中在市政设施的投资上,这些基建的毛利润能够达到25%左右,净利润也应该达到13-18%了,较高的收益,也使得基建方也具备了与投资方谈合作的地位。  有了基建方的加入,投资杠杆会在基数上发生变化,并非银行的增加资金,而是减少投入,在这一点上,绝大多数的资本类企业没有算过这笔帐。10亿的项目,在执行的过程中,目前进行测算就只需要投入8.2亿的样子,实际过程中投入应该是这样的,一般大项目基建方的各个子项目也会发包或分包给不同的工种和专业公司,按照常规基建方在整个工程完工时,只需要支付项目工程款的80%(其中有5%是工程的质量保证金,现在通行的方式一般是1~2年,另外15%是需要决算后三个月内支付的,这部分等待验收及项目竣工备案,增加工程量的认定后,然后决算完后争议部分协商,最少历时2年),及8.2亿的80%为:6.56亿,这就是测算竣工前需要的投入,而实际上作为基建方的建筑企业,已经是项目投资公司的一份子,设备投入和管理投入以及费税,能够暂缓结算,这里面有10%最少能有1~2年的档期,5.76亿是完工前实际需要投入的资金,如果项目有增加工程量,实际投入比例还会增大,但这也只是短期的,实际上测算还是要取8.2亿实际投入和档期一年以上应付款项,大致以7亿作为一个保守的投资准备。  看到因为基建方的加入,初期投入的降低,已经让部分投资人眼红了,但这还只是开始,我们降低了支出,还要寻找投入,作为资金的支持方:银行,就闪亮登场了。对与PPP项目的支持政策,银行5.5%左右的年化贷款,蜂拥而至,项目的可预见性,支付背书方政府的出现,项目的长期性,成为银行眼里面的香馍馍。所以对于放款条件考察的严谨程度也有所降低,甚至对于一些企业的担保和资产额度要求也有所放宽。  银行再一次给出了杠杆,PPP中标项目的50%的贷款,这使得一个项目的投入再次大幅度的降低了,原本预计要准备的7亿投资款,在银行的帮助下,理论上2亿就可以实现了,在基础建设投入过程中银行的逐步放款,让项目公司没有了更多的资金压力,而项目完工后每一年拨付的费用,以及回购费用,前两年还本并支付还需要投入的部分资金,后面年限还本付息还能收回利润。那么大家思考下一个10亿的项目,用了2亿就撬动了,那么会有多大的利润?  根据不同的项目,以及项目的不同状态,做出保守估计,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回报的短暂性。可以对工程利润(18%修正为15%)进行调整,以及对于项目利息进行修正,得出一个保守预算性的结论,而这个结论用公式来验算。  计算的公式结论应该为:10亿减去1.5亿工程利润,实际投入为8.5亿,自有现金投入2亿,贷款5亿,每一年收入为0.8亿以及回购费用0.5亿,20年中前两年的收入主要用于支付3.5亿减去2亿的1.5亿的实际支出,以及还本付息。  而这个项目估算每年的回报就极高了,资金回报率和项目回报率大家自己去计算了。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企业在去年下半年看到很多项目落地后,也开始眼红抢PPP项目的原因。  回头来看!  PPP项目从2015年底开始,受到热捧,而投资回报率,也从2014年底的13.5%降低到了6%左右,之前流标是常态,现在疯抢是常态,回报率7%左右的地市州以上级别的PPP项目是追捧的首要标的,因为大家也发现县级别的政府财政收入,根本很难履约PPP项目的支付,那么之前的PPP项目利润如何来实现喃?  之前的项目也有变现要求,且这些项目已经都过了投资期, 那么项目的稳定收益已经开始了,且还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现金流甚至高于毛利润的追求。很多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就直接的收购已经成型的这些PPP项目,按照目前的回报率,就会有差价了,提前拿到今后的回报也是前期投资企业的现金需求,于是PPP项目的转让就开始了,也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交易的典范。  坐等上市公司来收购,这就是提前埋伏的资本!  也新增了更多的企业并购,上市公司最是喜欢这些项目,可以增加现金流,和固定的可以预期的收入。  下手在前的企业,大多数获得了较高的利益,所以有时候国家政策的导向,对企业的发展也是有影响的,决策的迅速,以及对行业的了解,需要企业家们多作交易结构的研究。  当然PPP的目的是要引流社会上的闲散资金,莫让它们去作恶,资金牟利为主,可以做善,但也能做恶,最怕的就是用于炒作基本生活必需品,所以我认为现在阶段PPP的推行是有必要的。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口述3P流程与造价控制套路
我的图书馆
口述3P流程与造价控制套路
虽说是在重庆,但也感觉到现在新疆这片热土的火热,有多少业内人士去往新疆淘金的路上,2017年度所规划的3P项目全都敲定完,据说3P在新疆已规划了近万亿元的投资,共计五年,每年就是2000亿呀。且还不说其他的基建投资行情。。。前阵子随朋友去拜访了正在新疆运作项目的某某老总,他去年十月布局北疆老久了,在他的口中那新疆真是形势一片大好:“项目都是些好多亿的,国有投资,定额计价还上浮20%,预付款首先给30%”、“上个月设备都耍着,这个月全都动起来找都找不到了。”、“现在新疆备案注册的建筑企业共计1800来家,咱重庆都一万家。。”“帮忙找找有意向合作的建筑企业,要资质很好的,联合起来去运作项目,我正在筹备基金公司,来年稿3P……”这一来二去说得我也是心痒痒,敢情有机会也杀过去蹭点业务来做。咳咳喔,不,今天的话题主要还是来说一说PPP的项目模式,以及PPP模式下的造价管理套路。之前我差点就去了一个伪PPP项目,还好手上有不少结算审价需要处理,就没有去那个听上去特别虐的伪PPP项目。为啥说是伪PPP呢?且听鄙人一一道来。该伪3P是某国企出地,网上寻求私人合作单位,即R地产开发商,两者公共出资达成合作,R地产开发商占股份51%,某国企占49%股份。随后R开发商对项目进行完全管理,制度也参照开发商管理模式。某国企聘请X造价咨询公司进行全过程造价监控服务,但让X造价咨询公司接受R开发商的考核,并协助R开发商的成本管理工作,服务费也由R开发商支持。随后的合作当中就出现了很多问题,该项目要接受国家审计,但同时呢?私人开发商模式又存在很多政府工程中执行起来不合规的矛盾。R开发商的成本管理制度还是很成熟的,但是执行起来又太过于苛刻,设计图不断地优化就要不断地测算造价,反复来回好多次。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去跟项目成本经理解释,跟区公司成本部解释,跟成本中心解释。然后还有快速的招标清单节奏,快速的施工图重计量节奏,然后预算包死。后面就是非常繁琐的一单一结,一月一清。那个做起来真的是心累,几十块钱的变化也要做变更测算报告,还要做结算报告,还要放入当月的进度款,然后还要有冗长的解释性工作。但这时间不能拖,所有考核压力转移到造价公司身上。最过分的是,我觉得是他们的认质核价工作,核一个综合价格,他们有自己内部的区材价格,也和施工方约定俗成了,但为了对付国审,就想了一招让X造价咨询公司来核价,要求写上每个人工、材料等工料的出处,但价格嘛必须组出来满足他们的区材价。这锅就这么转移给造价咨询公司了。这个项目挺麻烦,算是一个混合经济项目,有国有资金,亦有私人资金。但这个项目也是一个开始,类似以后的PPP项目都会有这样的麻烦。就是制度上的模糊所产生的矛盾。所以,为了正确理解PPP项目,首先需要了解几个概念:PSC值,PPP值,物有所值,政府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开展一个真PPP项目,是肯定要做物有所值分析的,首先是政府传统采购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就是所谓的PSC值,PSC值=参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维护净成本+竞争中立调整值+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自留风险承担成本。要计算好PSC值,除了储备很好的造价知识以外,还要有风险评估和尽职调查的能力,确定准确的竞争中立调整值。而PPP值,就是政府PPP采购的全生命周期成本,PPP值=股权投资+运营补贴+风险承担+配套投入。首先物有所值量值=PSC值-PPP值,量值越大,则PPP模式愈发有价值。当然,这样的详细缜密的计算是政府很重要的工作,PPP模式的第一大特点就是让政府转型从重视工程指挥工作转移到前期策划的阶段。有了精准的PPP值还不够呢,还需要进行年度政府财政承受能力的论证,论证能通过,项目才可以上马。以上为项目识别阶段,接下来就是准备阶段,一般该类项目需要定实施机构,即PPP中心确定由哪个政府部门来担当。这时项目的甲方就要得到明确,甲方一般持股10%,然后项目开始进行招商,竞争性磋商找到投资商,即乙方。而乙方(社会资本方)一般都是很多家企业的联合体,他们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投融资。然后,甲乙双方要进行复杂的谈判磋商工作,这个时候也是矛盾集中爆发的地方,也是做咨询中介的机会所在,其咨询难度已然超越了造价知识的范畴,暂且不表。甲乙双方谈判完成后,就会合资成立丙方公司,即SPV项目公司,而丙方公司必须进行招投标一家具有信誉的咨询公司承担评审、监理、造价的工作。现在为何政策要求要做全过程咨询服务?其目的就是要整合超级咨询公司来对抗超级承包商的出现态势。因为丙方公司成立后,可以不用单独招标施工方,为啥?因为两标并一标的关系,丙方公司还是有权力直接发包给施工方,而这样的结果我们可以推演出,EPC模式在PPP项目里将会大量地存在。那么问题又来了,丙方公司自己的队伍做事情,他又花钱请咨询,都自己人怎么咨询呢?会不会又出现之前我说的R开发商与X造价咨询公司那不太好调和的矛盾呢?实际上角色都相似,都沦为了投资商的一个部门,参与管理自家人的合同。但是,PPP模式就有不一样的地方,政府和甲方做PPP,在施工阶段已不像过去做DBB模式那样在乎工料核对工作,第一,在策划阶段已有PPP值,可以依照此指标进行绩效考核,第二,有详细的概算限额,这是很好的目标总成本,而丙方项目公司在签总承包合同的时候,肯定也是签订的总价包干合同。在总价控制范围内做文章,超了一概不追加,反而会追究总包公司的经济责任。这时做造价咨询工作应该关心的是全面造价管理,也就是如何在总价里不断去优化节约投资,总包也必须这么想,造价咨询也必须这么想,节约了,大家根据每年节约的产值来分成,何乐而不为?所以PPP工程的重点思维是在于价值优化以及防范风险,防范风险就是根据PPP项目合同,随时紧盯风险,准备索赔材料,对合同进行再修正等。因为一个PPP项目可能会长达十几年、几十年不等。潜在风险巨大,建造阶段反而不是真正的麻烦。但也对造价控制能力提出了很大的难度。是全面造价管理、全要素造价管理、全风险造价管理的集中体现。而过去的造价管理手段就显得不足了。我已感受到造价工作是多么地纠结了,可能不亚于R开发商那么麻烦,只是没那个伪PPP这样权责难分监管手段也不明。而PPP项目在运营阶段需要明确好运营的计量方式如何,依据来自哪里,如果是政府付费或者使用者付费,该如何定价、调价?政府这时也要进行成本监审工作,既要听取运营商的诉求,也要了解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从而让项目盈利不暴利。如果属于不能盈利项目,该如何给予政府资金补贴,这些都是挺麻烦的工作。项目移交后的资产评估、项目性能质量测评、项目绩效评价等也需要政府寻找有实力的咨询机构来实施。怎么说呢?因为专栏主要讲的是造价,所以再啰嗦一下。有时我们都专注于某个行业的未来,但是时代一直都在变,我没看到一个行业永远都没落,也没看到一个行业永远都兴旺。有句话说得好,只有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将来,我们都应该专注于市场需求。PPP的到来,让工程咨询行业也是充满变数,因为不少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机构也来纷纷抢饭碗了。强强联合已是大势所趋,但是造价的精神在项目上的价值作用是一直存在的。有一家造价公司,存在了两个世纪,它叫做利比RLB。我有看他们的业务类型,主要是工料测量,项目管理,综合咨询三大类。而我注意到他们的服务客户里,蛮多都是总承包商与银行机构。为总承包商服务主要是合同管理,这一点让我意识到,我们为何不能做服务施工方的造价咨询公司呢?以前做惯了审价,总对总包有种天然的对立感觉,而实际上公正客观地服务,总会带来更好的口碑,乙方说不准也会成为甲方。而服务银行,就是做项目监察,在以后的PPP项目里,就是做乙方的咨询。我们不光是做甲方(政府)咨询,做丙方(SPV项目公司)咨询,还有乙方(银行、基金公司),为他们了解项目贷款是否存在风险,我相信我们的积累是足够的,做工程方面的成本监审,我们也是可以胜任的!造价师的核心能力其实不就是成本与价格监审嘛?为何大家反而热衷于计量?计量工作近些年反而越来越得到了加强,好像是保护我们的饭碗,我认为弊大于利。计量工作就应该科学化、自动化,就像安装一个水表在那儿,有需要了就去抄一抄。这才是正道吧!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3P项目运作流程及投融资模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3P项目运作流程及投融资模式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The following error occurred:
The requested UR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Please check the URL or contact the webmaster.PPP项目初步方案社会资本方分配利润的计算_百度知道
PPP项目初步方案社会资本方分配利润的计算
只需要根据我给的图片计算:1、社会资本方分配利润大概是多少?2、社会资本方 大概从第几年开始实现盈利。
我有更好的答案
政府追求社会效益,资本方追求的是其自身经济效益。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是双方博弈的焦点。
兄弟,不要为了财富瞎回答啊。
采纳率:7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pp项目的社会资本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