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清盘归哪个部门管平台暴增,p2p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吗

红岭清盘≠P2P落幕 但这500家平台或被淘汰_凤凰财经
红岭清盘≠P2P落幕 但这500家平台或被淘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网贷行业大平台尚且如此,其他众多的平台则更是在监管中备受煎熬,上前一步是合规,可能要“刮骨疗伤”;退后一步,可能要彻底退出这个行业。
7月27日上午,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突然宣布:&网贷不是我们擅长的,也不是我们看好的,这块业务最终会被老周清理出去。&他进一步表示,清盘网贷业务过渡期大概3年,要在日之前,将现有产品全部清理完成。成立8年的红岭创投,虽然名声在外,但其实基本上没有赚到多少真金白银。在外界看来,红岭创投转型无望之下宣布清盘,预示着一个时代的落幕。事实上,随着监管政策落地,网贷平台正式开始了&塑形&的艰难过程,网贷行业&小额分散&和&去刚兑&成为主流,网贷平台只能发挥信息中介的作用。如红岭创投一样,从自由生长到监管落实,需要整改的网贷平台不在少数。自从2015年底监管风向初见端倪,到2016年&8?24&政策的推出,再到今年各地推出相关细则,网贷行业的野蛮生长彻底得到扼制。至此,全国数千家网贷平台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能者上,不能者下&。从2007年国内第一家网贷平台拍拍贷开始运营,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十年,从杂乱无章到合规为上,网贷平台被正式认可的同时,也将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眼下,越来越多的平台都在推出符合监管要求的小额分散项目,已经有不少平台取得了ICP证、完成银行存管等要求。对此,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最近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文件显示,各平台化解存量、严控增量,整改期间从业机构存量不合规业务要逐步压降至零,专项整治的时间也延迟到明年8月。在周治翰看来,一方面,留给合规化程度较高的网贷平台来完成整改的时间还是比较充足的。另一方面,监管方对于不合规平台的容忍度为零,未来不符合监管&硬杠杠&的企业必定会被淘汰。网贷格局整改后见分晓十年磨一剑。网贷这把带着互联网基因的剑经过10年的锻造,给金融创新带来无尽的启发与挑战。目前虽不能与传统金融机构平分秋色,但在服务小微企业与个人的金融需求方面效果明显。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48245.23亿元,而去年同期历史累计成交量为22075.06亿元,上升幅度达到118.55%。网贷平台的表现可圈可点。国内第一家纯线上的网贷平台拍拍贷,近日发布了本年度的二季报。这家成立于2007年,一直坚持小额分散的平台,到今年7月20日,注册用户体量已经突破5000万人,意味着国内每16个劳动人口中,就至少有1人是拍拍贷的用户。更重要的是,平均每两秒内就会产生一笔借款,拍拍贷的服务效率也完全跟得上。数据表明,日渐壮大的网贷已成为传统金融机构的有效补充,也是对普惠金融的有力践行。事实上,类似拍拍贷这样的网贷平台一度有近万家之多,但由于金融行业本身的属性与市场竞争,以及监管细则落地后的自我净化,这一数据目前保持在3000家以内。近日,国内网贷行业门户网站&网贷之家&对外发布了《2017年6月网贷平台发展指数评级》。评级报告显示,宜人贷、陆金服、拍拍贷、微贷网、人人贷、爱钱进、点融网、搜易贷、有利网、投哪网,发展指数排名前十。网贷之家同时也称,由于评级指标较多,对平台数据完整性要求较高,故存在部分知名度较高平台因数据及信息获取不完全而未能参与评级的情况。事实上,由于参与者众多,无法有机构能够评测出真实的网贷排名,这一现状有望在网贷平台合规以后得到改善。网贷合规道阻且长,什么样的平台会掉队无法预料,真实的网贷平台排名,至少也要在一年以后整改完成后才见眉目。监管加强步步升级网贷行业飞速发展的背后,不容忽视的是,越来越多的类金融机构、类金融行为不断&出生&,混淆概念,给金融消费者带来诸多风险,并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于是,网贷行业的监管被提上日程并逐步落地,网贷平台的模样被描摹清楚,其他&仿冒者&将无所遁形。近两年来,监管政策密集推出,给网贷行业的发展带来阵痛。2015年,《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对相关监管职责有了初步分工。2016年8月,银监会正式对外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明确网贷平台监管细则,并且重申了网贷平台为信息中介的作用。此外,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地也着手进行细则的制定,业已陆续出台网贷监管办法,监管趋严的风格较为一致,但细节上差异较大。今年7月17日,广东(非深圳)地区的监管层在平台整改过程中,要求P2P平台禁止一切形式的债权转让活动与服务,其中包括出借人之间的债权转让。一位网贷行业资深观察者认为,这将对网贷平台的流动性造成巨大影响,倒逼平台回归信息中介服务。深圳与上海地区则在银行资金存管方面提出了&属地化&的要求。在两地的网贷机构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要求网贷平台的主要资金结算账户(包括网络借贷资金专用账户)应当开设在商业银行在当地行政辖区内的分支机构,并且存管行要求在当地有分行及以上级别的网点。只有北京的征求意见稿对资金存管的要求较宽松,要求网贷平台需选择由本市监管部门认可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签订资金存管协议,相当于为存管银行建立了白名单,部分在北京没有实体的存管银行,经过监管部门认可后也可纳入白名单。此前,在今年2月,银监会官网发布《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要求网贷平台必须接入商业银行资金存管。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23日,在已完成资金存管系统对接并上线平台的325家正常运营平台中,如果全国实行存管属地化的话,将有一半上线存管的平台将面临换存管行问题,前期系统对接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将付诸东流。现阶段看来,监管密集推出似乎对网贷平台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对此,空中金融CEO赖效纲认为:&这就像是一场高考,没有通过的那肯定是不能进入大学校园的。&他说,政策面之所以要不断强化监管,也是为了构建起正向的淘汰机制,以解决网贷行业在经历野蛮生长之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良性发展需跨越两道门槛近日,两位网贷行业的排头兵接连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先是陆金所,后是红岭创投。7月20日,市场传言,陆金所被上海监管部门点名整治,并提醒用户退出陆金所平台投资。随后陆金所发布紧急公告,回应称,&目前经营管理一切正常,投资者合法权益不会受到任何影响。&随后两日,陆金所经历了一场&过山车&式的赎回大潮,平台内的债权转让标的数量在几个小时内倍增,又于一天后迅速回落。目前一切趋于平静。起因在于,陆金所根据监管要求下架了金交所的产品。红岭创投的头条则源于本文开头谈及的董事长周世平的自爆。他认为,以大额标的模式为特色的红岭创投转型比较吃力。网贷行业大平台尚且如此,其他众多的平台则更是在监管中备受煎熬,上前一步是合规,可能要&刮骨疗伤&;退后一步,可能要彻底退出这个行业。紫马财行CEO唐学庆指出,监管政策对平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台的资质问题;二是平台的具体业务。在资质方面,网贷机构需要通过金融监管部门的合规整改验收、完成备案登记、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以及实行资金银行存管。而业内普遍反映,这些没有一项是容易的。前述网贷行业观察者则认为,不管是下架金交所产品,还是禁止个人之间的债权转让,这一系列问题无非说明监管层的目的是降杠杆、去库存,真正的脱虚向实,真正服务于借款企业与个人。&监管政策从长远来说是好的,但是现阶段确实有点壮士断腕的节奏。&这位观察者认为,除了监管的淘汰,资产端的竞争会更趋白热化,这种竞争将使得不能持续提供优良资产的平台被淘汰。他预测,能跨越这两个门槛的网贷平台不足500家。周治翰则进一步指出,合规只是网贷行业面临的第一道关卡,未来如何做大做强,健康良性发展才是更严峻的挑战。在优质资产稀缺的情况下,寻找合适的小额分散资产、严控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吸引更多投资人的资金、平台实现盈利等,这些挑战的难度比合规改造更大。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多家定位为小额分散模式的网贷平台已实现较为稳健的发展。其中,信而富登陆资本市场,拍拍贷的二季度成交量达到165亿元,积木盒子最新的撮合贷款金额也达到345.70亿元,你我贷累计交易金额则达到558.5亿元。
[责任编辑:wemoney PF055]
责任编辑:wemoney PF055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289424
播放数:129478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P2P平台忽然清盘,如何应对?
由于《暂行办法》的发布,有些P2P平台退出了P2P网贷的舞台,多数P2P平台进行了转型,而也有一些平台,像西安钱趣网,宣布停业,号称战略转型,线下业务继续开展,线上理财停止,承诺三个月内清偿。
对于像钱趣网的忽然清盘,很多做的人很差异,怀疑借着清盘的理由,准备跑路,那么面对P2P平台清盘,应该怎么做呢?
一、为什么会清盘?
1、没有能力,放弃了
没能力高估了自己,上线之后才发现做金融不是阿猫阿狗都可以的,前途茫茫满目皆灰。亏了一些钱,还没到山穷水尽需要继续亡命狂赌,于是,清盘断腕撤退。这类清盘一般在平台上线初期,半年以内。
2、错失行业发展机会,变成鸡肋
有一定做金融的能力和潜力。但是,在行业快速发展的时候,一直无法获得资源支持,比如风投、国资进入。或者,一直无法突破运营,烧了很多钱,但是规模就是做不起来。转眼百舸争流,自己在市场的地位一跌再跌,平台变成鸡肋。往前,没什么大的发展可能,营收弱或者出现亏损。放弃另谋新发展,可能回报率更高。这种情况,就像最近恒大放弃恒大矿泉水很像。这类清盘,一般老板本身有些钱,有些能力。平台也做了一段时间,但不温不火。
3、跑路前的幌子,提现困难后的说辞
一般平台停业,肯定发展遇到问题。而最大的问题,很有可能是出现大量坏账、逾期和亏空。很多平台宣布停业,实际是出现兑付困难。或者只是跑路前稳定群众情绪的说辞。今年以后,这种情况在P2P圈时有发生,比如上海的互利网,宣布停业实际已经进入了提现困难。
实际上,现在运营健康的P2P如果不想做,还是有一定的剩余价值的,并不需要马上清盘,还可以变现一部分。最近看到圈内知名人士还在发P2P收购需求,月存量资金增长只要50万。
二、如何应对平台突然清盘
1、如果资金量比较大,立即奔赴现场
如果资金量大或者重仓,听到停业之声,请立即奔赴现场。如果其实跑路前征兆或者是提现困难。去的早,老板可能因为害怕事态恶化会给一些封口费或者把钱兑付了。后知后觉,钱就被前面的人瓜分光了!
2、如果资金量不大,召集其他投资人组团跟进
如果整体资金量不大,跑过去来回的成本还不如让钱打水漂。可以第一时间在网贷三大召集投资人。进行以下操作:
(1)组成投资人应急委员会;
(2)安排就近人迅速实地调查真相,确认平台实际情况;
(3)想办法介入清盘流程,有必要部分参与清盘过程,比如四达投资。
(4)稍微需要注意的是,委员会需要一定的监督机制,避免部分负责人以权谋私自己先“跑”。在钱面前对于人性,不要过度报以幻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清盘平台暴增,p2p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吗?
从7月份,上线一年的p2p平台美利金融清盘开始,网贷行业就爆出多家平台清盘公告,在到8月24日监管落地,清盘平台数量更是暴增。为什么在网贷行业会出现大规模平台清盘的现象呢?下面笔者就以美利金融为例,为大家一一道来。
首先看看,美利金融在过去的一年里做了什么。我们看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利金融开辟了美利车金融和有用分期业务,主打消费金融。截至到7月,平台累计成交额达到12亿元,累计注册用户达到66万人,为用户赚取收益4000万元。综合来看,2015年是消费金融元年,国家放开消费金融试点,释放政策红利,消费金融迅速成为风口行业。刘雁南作为二次创业,能够迅速杀进去,并且业绩斐然,让人瞩目。
再看资本市场对他的态度。9月21日美利金融官网上线运营,。11月迅速完成a轮6500万美元的融资,贝塔斯曼亚洲基金领投、晨兴创投、光信资本、挖财等基金战略投资跟投。之后迅速斩获京东金融的投资。这与去年下半年开始,网贷行业在资本市场遇冷的境遇形成鲜明对比。
回头看这次清盘公告说了什么。从早晨发布的公告看,美利金融这次是要切断线上成本较高的资金入口,转而对接价格相对低廉的机构资金。所谓的转型也是去掉线上融资端,专注于线下资产端的开发。
针对美利金融的清盘,有几点思考:
1、不可否认美利金融这次清盘是有大气魄的,线上运营成本确实太高。先是按照监管细则的要求,做银行存管、和规划运营、严格的信息披露和数据的报送,以及各种加入协会。其次平台在运营的过程中各项人员费用支出、营销支出等直接摊薄了平台利润。能够接到机构资金,当然不会在线上高额的资金入口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此外机构基金不用于散户,除了资金成本低之外,机构资金具有相当强的稳定性和沉淀性,与之相反,散户在网贷行业多是闻风而动,为利而来,利尽而散。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
2、行业市场加速出清,资金寻求避风港,向房易贷这样,把借款人所有信息都不打马赛克,让投资人自己的分析投资风险,得出客观的投资决策,并且每笔借款都公示资金走向的信息中介平台靠拢。美利金融虽然有一定的品牌号召力,但是在众多平台之间竞争也只能走竞价补贴战,各种返现圈住本就忠诚度不高的用户,宝宝心好累。倒不如安心发展消费金融资产端,有了优质资产,对接到价格低的资金不是分分钟事?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您现在的位置:
为什么那么多P2P平台都摆脱不了清盘的命运?
  为什么那么多P2P平台都摆脱不了清盘的命运?
  做P2P的是放高利贷的,做众筹的就是乞讨的。过去的一年,有人这么评价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这两类平台。先不说这两句话是否正确,但也说明P2P确实民间借贷,且由于借款利息高,称之为放高利贷并不为过。
  既然是做高利贷,那肯定很赚钱啊,想想也是,不然怎么有那么多的P2P平台呢?不过要是真那么赚钱,怎么那么多都倒闭了呢?说白了,P2P平台也不好做,关键看你怎么经营,尤其是风控要做好。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一个事实,去P2P借钱的都是有&问题&的人。你想想如果他能用信用卡套现,他能找亲戚朋友借钱,他能找银行借钱,他就不会找P2P借钱,毕竟P2P借钱收的利息高。谁都不傻,之所以还来借,一定是别的地方借不到了呗。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人来借钱,能不能按时还钱?答案只能是呵呵,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不能还。所以啊,很多P2P平台不做信用贷,专做抵押贷款,比如车辆抵押或质押、房屋抵押、珠宝等其它动产质押等等。
  于是,P2P业内流传着这样的话,金融从来都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或者落井下石。
  什么意思?就是到P2P平台来借钱的人,说白了都遇到了问题了,需要用钱,P2P平台不能看着他有困难,就当老好人把钱借给他,金融不是做慈善,做不了雪中送炭的事情。要么借钱帮你渡过难关,但是你的还钱给我,要么乘你还有三瓜俩枣,赶紧的都给弄过来。
  那么,来P2P平台借款的人,知道他有困难,借他还是不借给他呢?对于一个优秀的P2P平台的风控来说,首先已经做好了借款人不能按时还钱的准备,但是最后为什么还借钱给他?这里我们以P2P车贷为例,因为信用贷、企业贷的风险实在太大了,消费金融贷另说。
  如果是做车辆质押的,即便是后面你不还钱,我就把你的车给卖了,反正贷款的时候我只贷估值的4-5成,最后你不还钱,卖车赚的更多。如果是做车辆抵押的,一般如果你不按时交钱,我就强行把车拖回来,拖一次罚款一万,让你敢不敢不及时还款。
  总之,会玩的P2P平台,不靠借款服务费,更不靠借款息差赚钱,就是看准你不能还钱,但是又不怕你不还钱,有的是办法治你。这样的P2P平台反而能活的好好的。因为一开始就想明白了,知道自己靠什么赚钱。
  然而,能想的这么透彻的平台并不是很多。大部分P2P有的甚至是民间借贷的生瓜蛋子,别看创始人简历上各种神气,但是P2P还真不是有学历,有背景就能玩的。
  点融网的创始团队够牛吧,但不一样也玩出一堆坏账,要不是会不停地融资,也不知道能走多远呢,说不定也没走入2016年的大门。
  当然,那么多P2P平台之所以倒闭了,不是人家不想好好做,而是平台在风控方面做的太差。例如,P2P平台聚投融在清盘公告中提到,平台老板此前一直使用自有资金进行垫付,但资金已用尽。老板并承诺,将通过个人在北京投资物业及个人债权进行兜底,两周内给大家一个还款计划。
  且不说最后到底能不能兜底,至少从清盘公告来看,聚投融平台的老板至少也想好好运营,但是因为风控把控不好,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致平台倒闭。
  要说风控怎么做,还得看商业模式。如果是与担保公司合作,那就看合作的公司了,遇到逾期不代偿的,那你就倒大霉了。如果是做信用贷的,最怕的就是骗贷。而如果是做抵押贷款的,最重要的是做好抵押物审查,严格风控流程,尽量当借款出现逾期的时候,不要让自己陷入被动。
  当然,做P2P平台最大问题是,不要盲目的追求交易规模,做好风控管理最重要。另外,最好要有一定的资本实力,不要遇到一点问题资金就断裂了。这也是为什么平台有风投是最好,这样保证平台的资本充足率,抗风险能力更强。
  理解到了这一点,你就不难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平台都会倒闭。说白了,要么没有抗风险能力,要么就是不注重风险控制,遇到问题了自然也就扛不住。(来源:多赚)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southmoney
南方财富网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8小时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良性清盘可靠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