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老师,货币基金安全吗80%存银行作为协议存款,尽管它平均70天期,但是它不就顶替了应该作为备付金的金

拒绝访问 | longjing.zhuigan.cn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longjing.zhuigan.cn)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c743ad-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太平洋学报》2018年第6期全本电子书_在线翻页电子书免费阅读,发布_云展网
阅读云展网其他3D杂志
喜欢这样的3D电子杂志?您也可以在几分钟内把文档免费上传到云展网变成翻页书![点击上传我的文档]
《太平洋学报》2018年第6期全本电子书
描述:《太平洋学报》2018年第6期全本电子书,供广大专家学者阅读交流,但请注意保护我刊版权。
!&#$%&'()*+,-./01
;94$:;&%=&?@ABC
$%&'()*+,-./0&&19:.;7;&=&3? @A&BC?D?EA&BFB&GHIDJ,-;KL
OQ&B4RST UVWXYZB&[\+]^I&14#_?`,a@b cd@efg[\+]^h&14#!ijkl dm@.nopijqTrsB&tuhB&vwxykCz.I{|&1}7h{|
$%&' ()*+kw~??.yv????B&tu,-k?`??h;&=&3??kvw=?b
?M?.??B&?jtu,-kO?&#.?tu??????????????????C ??v.!??[&#92;+]^,-???&14#Q&#92;? d&#39;k??xy?¤????b ?&BC?! i§UV¨(C)kZB&[&#92;+]^I&14#_?`,a@??<<?-(R)?°±s?.P???uUV ?XY.nl?·,???(C)???>>! 1/4
1/2 k?`@e.? 3/4 ?!&#[&#92;+]^g?B&&14# tu,-??}[&#92;+]^g?&14#?`??k?§??b
[&#92;+]^I&14#fAE????c=Skb[&#92;+]^f&14#k??????.fB&? ?,&14#;????,k4#??*lb ?×[&#92;+]^,-.??L??h??B&&14# k??ss?×B&&14#k,-.??Làá<<&????[&#92;+]^ae?èkà?23éê? Qì 7í??&k??3ò4ó;.[&#92;+]^??? 1/4 .÷!?fì7&Bùú?ü,k?&w~??ss fì7?&ùúQ??!&#$&#39;k&%&&#39;ssfì7?&ùú$?(k4#??? ?M?.Q? )*k+,-?s.[&#92;+]^,-O?.mAO/&¤.[&#92;+]^ae01kB&&?h2345Aae 67kB&?89`Aae:1kù·;?×&==?&,§?.@Q(R)lAv?
B??CD0E×FnflpG§tu<<Hl±IJ;?tuk??.nflpG§??<<H l±IJ;???k??? KLnp??kì*fL?k.÷!ì*??@MIN[&#92;+]^g?& 14#k?OPQh&R/0*;.ì*?STU&#[&#92;+]^h&14#tu,-k?TVQW &#39;.nXYZf[l(C)?)Q???k&#92;]^r?
_C?`abcdeufu?g.hijkglmnokpq.[&#92;+]^r?s&.??t? uv/0h?OPQ.?wr@xykeze{? L|.ì*xv??.-&}?PQ?A,-??[&#92;+]^~wG§&#92;?k??l?Aw?l$.I?nok???l???.?[&#92;+]^??? &#92;?g??
ì*?t?é.Q?(C)?+,-?s.[&#92;+]^,-h&14#,-Q???? ?&#92;??&#92;??k??? ?K???(C)?8?)?bd@e??.!?{[&#92;+]^?A!ì7&14 #ü?xy?ó&#92;???h???
g&#39;???? ??;7??1?@t¤A[??1??^?i§A;7¨>>E;7(C)?,-ae <<7},-?Q@e&#39;?ki-x(R)?
!&#$%&&#39;()*+ ,-&#39;./PACIFIC JOURNAL
2018 年( 第 26 卷) 第 6 期
Vol.26  No.6
《 太平洋学报》 编辑委员会
政治与法律顾  问:吴敬琏  张登义  鹿守本
新时代中国在国际法体系演变过程中的角色认知与能力建设主  任:张宏声副主任:石青峰  杨绥华
…………………………………………………… 陈  柳(1)主  编:丁  磊
论国家海外利益保护机制的国际合法性:意义与路径 ………副主编:杜钢建  金灿荣  罗肇鸿
………………………………………………… 刘莲莲(11)
戴桂林  李国强  贾  宇
中国的东亚秩序构想:过去与未来的连结 ……… 牟文富(28)编  委:( 以姓氏笔画为序)
威胁认知与执行激励:越南强化海上力量的双重动因 ………丁一凡  小原凡司(日本)   王义桅王校轩 王逸舟 王  琪 王  斌
………………………………………………… 李大陆(43)田新建  史春林  朴键一  曲探宙
菲律宾杜特尔特政府的南海政策及前景 ……… 李忠林(57)朱坚真  朱  锋  朱瑞良  庄  芮刘仁山  刘江永  刘建飞  刘容子
经济与社会安仁海(韩国)  孙小迎 孙吉亭
中美两国海洋依赖性和海洋综合实力的耦合分析 …………孙学峰  严安林  苏  浩 杜钢建李红云  李国强  杨伯江 杨金森
…………………………… 黄  宇  刘晓凤  葛岳静(68)杨泽伟  杨绥华  肖  洋 时殷弘吴士存  吴敬琏  吴  磊 余民才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宋  伟  张文木  张国有 张  洁
格陵兰:丹麦北极战略转型中的锚点? ………… 肖  洋(78)张振江  张海文  张蕴岭 阿  东陈文玲  陈玉荣  陈须隆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陈  勇(美国)    林民旺  林宏宇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理论与实践分析 …………………罗肇鸿  金永明  金灿荣  周大地周  琪  郑海麟(加拿大)  赵龙跃
……………………………………… 王  斌  杨振姣(87)胡金焱  胡念祖(中国台湾) 胡德坤柯  昶  秦为稼  贾  宇  夏善晨倪  峰  徐光裕  翁立新  高世楫鹿守本  商乃宁  韩  锋  韩增林傅梦孜  傅崐成(中国台湾) 鲁  义雷  波  翟  崑  潘  敏  潘新春戴桂林C. Raja Mohan( 拉贾·莫汉,印度)Michael Pillsbury( 白邦瑞,美国)
刊名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太平洋学会
前会长周谷城亲笔题写CONTENTS
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
所刊发文章不代表本刊观点Politics and LawChina
s Role Cognition and Capacity Construction in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本刊启事Law System in the New Era ……………………………………… CHEN Liu(1)The Significance and Path of Enhancing the International Legitimacy of China
为适应 我 国 信 息 化 建 设, 扩Overseas Interests Protection Mechanisms …………………… LIU Lianlian(11)
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交流渠道,本Chinese Plan on East Asia Order: A Link between Past and Future ……………
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 ( 遴选) 数
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
…………………………………………………………… MOU Wenfu(28)
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 CNKIThe Cognition of Threat and Incentives in Execution: Dual Motivations for Vietnam
系列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收录。to Strengthen Sea Power …………………………………………… LI Dalu(43)
若作者对此有异议,请在来稿时Duterte Administration
s Policy o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Prospect ………
向本刊说明,本刊将作另行处理。
…………………………………………………………… LI Zhonglin(57)
《 太平洋学报》 编辑部Economy and SocietyMarine Dependence and Comprehensive Marine Strength of China and America: ACoupling Analysis ……………… HUANG Yu  LIU Xiaofeng  GE Yuejing(68)Pushing Ahead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Greenland: The Anchor of Danish Arctic Strategy
s Transformation? …………
…………………………………………………………… XIAO Yang(78)Advancing Marine Ecological ProgressEcosystem Approach and Integrated Marine Management: Analysis of the Theoryand Practice of Ecosystem?based Marine Management …………………………
………………………………………… WANG Bin  YANG Zhenjiao(87)第 26 卷  第 6 期
太    平    洋    学    报
26, No
62018 年 6 月
June 2018
PACIFIC JOURNALDOI:10.14015 / j.cnki.1004-8049.2018.6.001陈柳:“ 新时代中国在国际法体系演变过程中的角色认知与能力建设” ,《 太平洋学报》 ,2018 年第 6 期,第 1-10 页。CHEN Liu, “ China’ s Role Cognition and Capacity Construction in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System in the New Era” , Pacific Journal, Vol.26, No.6, 2018, pp.1-10.新时代中国在国际法体系演变过程中的
角色认知与能力建设
陈  柳1,2
(1.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2.华中农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摘要: 当前国际法体系因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显著变化而处于深刻变革之中。 中国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而进入了新时代。 在当前国际法体系演变的过程中,中国扮演现有国际法体系的遵循者、公平正义国际法理念的倡导者、未来国际法体系的建构者等角色,在推动国际法体系朝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方向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此,中国需要加强自身学习力、影响力和领导力等方面的能力建设,从国内、区域和国际三个层次加大对未来国际法体系构建的贡献。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国际法体系;角色认知;能力建设中图分类号:D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049(2018)06-0001-10
国际社 会 结 构 的 变 化 是 国 际 法 发 展 的 前
何定位自身在国际法体系中的角色并在角色的提。① 自创建以 来, 国 际 法 体 系 一 直 在 跟 随 国 际
指引下加强能力建设,将直接影响未来国际法社会经济、政治力量变化和发展的脚步不断调
体系的构建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整和完善。 特别是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特殊时期,如“三十年战争” 之于主权原则的确立,
一、当前国际法体系及其演变趋势“一战”之于国际联盟的形成,“ 二战” 之于联合国的成立。 冷战结束至今已有近 30 年的时间,
自 1648 年《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缔结以来,当前国际力量对比正由“ 一超独霸” 向“ 群雄并
国际法经过三个多世纪的扩展,已逐步形成一起” 转变,国际法体系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
个区别于国内法的庞大法律体系,既相对稳定,的机遇。 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作为正在崛起
又不断发展和演变。②中的且有能力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大国,中国如收稿日期:2017?11?29;修订日期:2018?04?03。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美国国家安全危机预警体制机制及启示研究” (17AGJ004) 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陈柳(1984—) ,女,江苏江阴人,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华中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法与国际关系、中国国际法立场。①  杨泽伟著:《 国际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版,第 22 页。②  梁西著:《 国际组织法》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 335 页。2
太平洋学报  第 26 卷1.1  国际法体系的界定
法体系是国际社会默认的、主流的、被绝大多数
国际行为体所承认和遵循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
关于法律体系的定义,一直是法学界争论
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形成不同的结构和层次,的焦点,不同的文化背景理解不同。 在西方法
并相互作用、发挥效能、不断完善的有机联系的律文化背景下,法律体系( Legal system) 一语的
统一整体。字面含义既可以指整体上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又可以涵盖法律实践活动的状况,甚至还囊括
1.2  国际法体系的特点了一个国家的法律意识、法律传统、法律职业、法律 角 色 等。① 英 国 法 理 学 家 约 瑟 夫 · 拉 兹
国际法体系在三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 Joseph Raz) 教授认为,每种法律必然属于一种
断补充 完 善 制 度、 改 革 健 全 机 制、 壮 大 组 织 规法律体系( 英格兰法、日耳曼法、罗马法、教会法
模,逐步形 成 了 由 一 些 内 部 相 互 联 系 的 原 则 和或者其他法律体系)。 作为提出法律体系的第
规则在一定的结构原理和制度规范下共同作用一人, 奥 地 利 法 学 家 汉 斯 · 凯 尔 森 ( Hans
的有 机 整 体。 其 特 点 主 要 体 现 在 以 下 几 个Kelsen) 在其早期的论述中提出,法律体系应有
方面。最高立法者,且最高立法者应当满足:第一,受人们习惯上的服从;第二,不服从于任何人;第
第一,联 合 国 作 为 全 球 最 大 和 最 有 影 响 力三,高于每一个法律所规定的主体。② 我国部分
的国际组织,在推动国际法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学者则是在继承了苏联对法律体系概念的理解
发挥着重要作用。 “ 联合国,毫无疑问,依据其之上,将其解释为: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
宪章为促进法治发挥着全球中心的作用。” ⑦《 联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
合国宪章》 序言要求各会员国确认男女平等和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③ 这种静态的、
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信念,紧接着《 联合国片面的表述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质疑。 有
宪章》第 2 条规定的七项基本原则对此种平等学者以价值法学为视角,提出法律体系应由多
作了进一步的确认,其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与个部分、多种要素组成,它们之间形成不同的结
安全、持久 的 经 济 发 展 以 及 保 护 人 权 和 社 会 正构和层次,并相互关联,发挥功能和作用。④
义。⑧在此基础之上,联合国在编撰和发展国际
法、发动各国普遍参与多边条约、增强国际法的
综上,法 律 体 系 的 概 念 和 结 构 随 着 环 境 变
实施与执行、加强国际争端的司法裁决等方面化和文化影响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国际法虽自
积极推动国际法体系的建设,维护世界的和平诞生以来,缺乏凌驾于其他国际行为体之上的最高立法机关,也被部分学者描述为国际法不
① 旁正:“ 法律体系基本理论问题的再澄清” ,《 南京林业大成体 系 或 碎 片 化 ( frag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年第 9 期,第 39 页。law) ,⑤但随着调整领域的扩大以及司法机构的急剧扩张,其作为独立的法律体系,与国内法并
② 刘作翔:“ 奥斯丁、凯尔森、拉兹的法律体系理论———根据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与国内法律体系的特点
拉兹的《 法律体系的概念》 一书” ,《 金陵法律评论》 ,2004 年第 1一样,国际 法 的 发 展 过 程 是 一 个 处 于 持 续 不 断
期,第 60、65 页。发展演进的动态过程,此外还受到国际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如在冷战期间,部分学者根据东
③ 张文显著: 《 法 理 学》 ,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2003 年 版, 第西方阵营的划分将国际法划分为资本主义法律
98 页。体系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⑥ 因此,国际法体系是一个不断被建构的体系,与国际法行为体的
④ 曲广娣:“ 论法律体系的概念及其构建的一般条件———综认同和看法紧密相关。 基于此,本文所指国际
合系统论和分析法学视角”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5 年第 3
期,第 146-156 页。
⑤ 王秀梅:“ 国际法体系化机制及其进路” , 《 政法论丛》 ,
2007 年第 4 期,第 78 页。
⑥ 平明:“ 现在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国际法体系” ,
《 法学》 ,1958 年第 4 期,第 56-57 页。
⑦ UN Secretary?Genera, “Strengthening and Coordinating United
Nations Rule of Law Activities”, Report of the Secretary?General, Aug.
6, 2008, A / 63 / 226.
⑧ 曾令良:“ 联合国在推动国际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 法商
研究》 ,2011 年第 2 期,第 112 页。第 6 期  陈  柳:新时代中国在国际法体系演变过程中的角色认知与能力建设
3与发展、公平与正义。①
规则的主导地位,打着人权的旗号干涉他国内
第二,国际法规则作为法律规则,其效力已
政,公然违 背 现 行 国 际 法 体 系 的 基 本 原 则 和 规
范,执意要当“ 国际法体系与规范的挑战者” ⑦。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从国际法解决问
特别是“9·11” 事件以后,美国采取先发制人战题的层面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
略,非法使 用 武 力, 先 后 发 动 阿 富 汗 战 争、 伊 拉科技革命以来,国际法除了关注战争与和平的
克战争、叙 利 亚 战 争、 利 比 亚 战 争 等, 打 击 恐 怖问题以外,涉及世界贸易组织( WTO) 、国际环
主义和“邪恶轴心国家”。 近期相继退出跨太平境、能源、海洋、空间、网络等领域的其他非传统
洋伙伴关系协定( TPP) 、《 巴黎协定》 、联合国教安全方面的问题都是其研究的重点。 国际法是
科文组织等行为,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国际
感。 美国的强势姿态从客观上也反映国际法体社会对此有深刻认识。 从国际法参与成员的层
系受到强权政治的影响,国家之间利益的较量面来看, 绝 大 多 数 已 成 为 国 际 法 体 系 的 成 员。
与均衡改变着国际法的结构和内容。⑧仅从联合国的会员国来看,目前已获得全世界各国普遍承认独立的国家有 195 个,其中有 193
与此同时,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国际个会员国②,剩下 2 个( 梵蒂冈和巴勒斯坦) 均是
行为体不断壮大,逐步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一其观察员国。
极;其他新兴国际行为体如巴西、印度、南非等,
在处理 地 区 性 事 务 中 发 挥 着 越 来 越 重 要 的 作
第三,国 际 法 的 话 语 权 在 当 前 以 及 今 后 一
用。 他们要求为在国际法体系中获得更多的话段时间仍将主要由西方主导。 国际法是西方文
语权而营造平等、和谐的国际环境,要求改革美化的产物。③ 自国际法诞生以来,已被深深地打
国主导的国际法体系。 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上了西方文明的烙印。④随着欧洲文明的强势发
的推进,霸权国家的地位正在逐渐削弱,国际社展,西方发 达 国 家 凭 借 其 政 治、 经 济、 军 事 和 文化等方面的强大优势,掌握着国际舞台的话语
① 曾令良:“ 联合国在推动国际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 法商权,使得国 际 格 局 在 价 值 取 向、 法 律 体 系、 制 度
研究》 ,2011 年第 2 期,第 112-117 页。安排、舆论 导 向 等 方 面 更 多 体 现 着 发 达 国 家 的意志和利益,国际法体系的话语权也不例外,如
② 阎学通:“ 无序体系中的国际秩序” , 《 国际政治科学》 ,世界贸易组织法律体系的建立。 虽然当前的国
2016 年第 1 期,第 1-32 页。际法如英国学者罗萨琳·希金斯( Rosalyn Hig?gins) 所指出的那样,不是一套给定的规则,而是
③ 罗国强:“ 本体论语境下的国际法研究新进路” ,《 新疆大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⑤非西方国家正在为提升
学学报》 ( 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年第 4 期,第 53 页。国际话语权而积极尝试,但短期内难以改变现状,未来一 段 时 间 内 国 际 法 的 话 语 权 仍 然 由 西
④ 国际法起源于万民法( Jus Gentium) ,属于罗马法的一部方主导。
分,适用于罗马帝国内的外国人之间以及外国人与罗马人之间的
关系。 近代国际法鼻祖格拉秀斯在其经典著作《 战争与和平法》1.3  当前国际法体系的演变趋势
中,使用“ Jus Gentium” 一词指整个国际关系的法律制度。 因此,它
的含义也由万民法转为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共同遵守的法律。 1648
德 国 外 交 家、 学 者 威 尔 海 姆 · 格 瑞
年,“ 三十年战争” 后签订的《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标志着近代国际( Wilhelm G. Grewe) 指出,目前存在走向美国霸
法的产生。 随后,由于西方文明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主导地位,西方权的国际法体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体
主导的国际法也作为规范国际关系的法律原则、制度和规范,在国系的两种相悖影响国际法基础的趋向。⑥随着冷
际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瓦解,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上采取强势攻势,
⑤ See Rosalyn Higgins, Problems and Process: International推行“单边主义” 和“ 霸权主义”,争夺制定国际
Law and How We Use I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2-12.
⑥ See Wilhelm G. Grewe, Michael Byers ( translate and
revise) , The Epochs of International Law, Berlin - New York: Walter
de Gruyter, 2000,pp.703-705.
⑦ 中国国际法学会主编:《 中国国际法年刊( 1982) 》 ,中国
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2 年版,第 15 页。
⑧ Duncan B. Hollis, “ Why State Consent Still Matters: Non -
State Actors, Treaties, and the Changing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Law” , Berkele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 23, No.4, 2005,
p.137.4
太平洋学报  第 26 卷会面临的威胁已由传统安全扩散至恐怖主义、
际原子能机构( 1984 年) 、国际刑警组织( 1984毒品和武器交易、跨国有组织犯罪、环境和气候
年) 、亚 太 经 合 组 织 ( 1991 年) 、 世 界 贸 易 组 织变化、民族和宗教冲突、邪教猖獗、金融动荡、信
(2001 年) 等 100 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⑥加入息网络攻击、基因与生物事故、非法移民、地下
或签 署 了 包 括 《 维 也 纳 外 交 关 系 公 约》 ( 1975经济及洗钱、能源安全、武器扩散、传染病蔓延、
年)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1982 年) 、《 不扩散海盗和贫穷等领域,①亟须各国采取多边主义和
核武器公约》 ( 1992 年) 、《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互惠共赢的方式,加强协调合作,运用国际法律
(2003 年) 、《 巴黎协定》 ( 2015 年) 、《 亚洲基础规则解决面临的共同问题,促进国际和平与自
设施投资银行协定》 ( 2015 年) 等在内的 400 多身发展。 以“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 为核心
项多边国际条约。⑦同时,广泛参加政治、经济、目标的国际法体系将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军事、文化、 环 境 等 方 面 的 国 际 会 议, 参 与 制 定
国际规则、解决国际争端。 随着自身硬实力的
二、中国在国际法体系演变
不断增强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树立,中国逐渐
过程中的角色认知
成为国际法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一员。    所谓角色是指与社会行动者的某种社会地
第二,合理利用国际法规则,维护国家主权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
和领土完整。 在 1974 年“ 中日韩东海大陆架事为模式,是 人 们 对 具 有 特 定 身 份 的 人 的 行 为 期
件” 、2001 年“ 中美撞机事件” 中,中国依据国际望。②角色认知则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自身角色的
条约的规定,充分利用国际法律责任制度维护认识,它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 行为主体只
自身的权益。⑧ 1984 和 1987 年,中国先后与英有知道自己是谁( 身份认同),才知道自己想要
国、葡萄牙签署《 联合声明》 ,以和平谈判的方式什么( 利益) 。③对于国家来说,一国会根据自己
成功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香港和澳门问题。 20 世的实力、价 值、 追 求, 确 认 自 己 在 国 际 社 会 中 的
纪 90 年代,中国以条约为依据,充分考虑历史角色、身份、 地位和作用,④ 进 而 采 取 相 应 的 行
原因和 现 实 状 况 的 立 场, 同 俄 罗 斯、 哈 萨 克 斯为。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其
坦、吉尔吉 斯 斯 坦、 塔 吉 克 斯 坦、 老 挝 等 国 通 过在国际法体系演变过程中不断调整自身的角色
谈判缔结了边境协定,并利用这一机会,将中亚认知。
① See Mark Udall, “ Collective Security and the United Na?2.1  现有国际法体系的遵循者
tions” , Denver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Policy, Vol.33, No.
1971 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
1, 2004—2005, p.4.法席位标志着中国重返以联合国为中心的主流
② Jonathan H. Turner,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20th Century,国际法体系,由此从国际法体系的“ 受害者”、
Blackwell, 1996, p.219.“ 游离者” 转变为“ 参加者” 。⑤ 40 余年来,在现有国际法体系框架下,中国正加快步伐开阔视
③ 彭何利:“ 建构主义视角下身份认同对美国当代国际法观野、参与国际事务,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主动
的影响” ,《 太平洋学报》 ,2011 年第 3 期,第 45 页。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为自身的发展搭建了广阔的世界舞台。
④ 蔡拓:“ 当代中国国际定位的若干思考” ,《 中国社会科
学》 ,2010 年第 5 期,第 122 页。
第一,全方位加入国际组织,多领域参与国际条约。 目前,中国已先后参加了国际民航组
⑤ 何志鹏、崔悦、隽薪:“ 从迷茫到觉醒:国际关系变迁视角织(1971 年) 、世界卫生组织( 1972 年) 、国际货
下的中国与国际法” ,《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11 年第 1 卷,币基金组织( 1980 年) 、世界银行( 1980 年) 、国
第 259 页。
⑥ 邓媛、熊争艳、韩洁:“ 中国再瞄准国际组织” ,《 国际先驱
导报》 ,2017 年 12 月 5 日。
⑦ 加入或签署多边条约的名称和年份参考外交部网站公布
信息。 数量可参考余敏友:“ 联合国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发展与中
国的贡献” ,《 国际问题研究》 ,2015 年第 6 期,第 20 页。
⑧ 魏明杰:“ 中国与国际条约六十年” ,《 国际观察》 ,2010 年
第 1 期,第 55 页。第 6 期  陈  柳:新时代中国在国际法体系演变过程中的角色认知与能力建设
5五国的边境合作机制发展成为上海合作组织。①
年) ⑤和国际燃气联盟主席 ( 李雅兰,2017) 等。该组织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探索国家间安
在全球治理格局发生新变化以及国际关系民主全合作模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地区
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自信而坚定地走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活动的日益猖獗,中
向国际社会,并在国际组织中担任高级职务和国于 2009 年签署《 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怖主义公
重要领导。 这既是对西方主导传统国际组织的约》 ,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国家合作打击恐怖主义
挑战,更是 中 国 愿 意 更 多 承 担 国 际 责 任 的 真 实的能力和效率。
第三,坚决维护国际法原则和规则的权威。
2.2  公平正义国际法理念的倡导者中国始终捍卫以《联合国宪章》 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②法
公平和正义是人类所追求的最高价值,是律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任
法治应当体现的精髓。⑥ 面对当前国际法体系何法律体系的成功运作都在于能够防止权力的
出现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 新干涉主义” 挑滥用。③然而国际法因缺乏强制执行机制,破坏
战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等国现行国际法和国际规则的行为时有发生。 如以
际法基本原则,国际规则制定和运用中南北失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人道主义” 为由发动的科索
衡问题严重,人道主义救援、气候变化、网络安沃战争以及将预防性自卫权作为军事行动借口
全等全球性问题解决机制亟待完善和健全等情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都严重损害了《 联合国宪
况,作为弱势方的代表,中国自重回国际法体系章》 不使用武力的原则。 在 2011 年初爆发的叙
以来,积极推进国际法治,倡导公平正义的国际利亚危机中,为 “ 合法” 实施强制措施,美、英、
法理念。法等国更是积极推动联合国制定干预叙利亚的决议。 对此,中国在 2011 年 2 月至 7 月的联合
第一,和平共处理念。 1953 年年底,和平共国安理会叙利亚问题决议表决中连续动用否决
处五项原则由周恩来会见印方代表团时第一次权,阻 止 这 些 国 家 干 涉 他 国 内 政, 维 护 国 际
完整提出,并在随后中国六十余年国际外交战正义。④
略制定和实践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国际
法哲学精神的核心是公道、共生、平等、团结,本
第四,担任国际组织要职,为国际社会作贡
质上与联合国倡导和坚持的国际法精神和宗旨献。 自 2003 年史久镛当选国际法院院长、吴建
相通。 首先,作为中国理想世界秩序中最基本民当选国际展览局主席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
的一个尺度,公道和公理指导中国在国际政治人走上国际组织的重要岗位,成为主要领导人,
中的行为表现,即不采用双重标准处理任何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十余年间,中国人跻
际问题。 其次,共生作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身世界 气 象 组 织 和 万 国 邮 政 联 盟 核 心 决 策 圈
与自然、国家与国家维系的基本价值,共同推动(2004 年) ,当选或被任命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陈冯富珍,2006 年)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
① 魏明杰:“ 中国与国际条约六十年” ,《 国际观察》 ,2010 年兼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2009 年) 、国际货币
第 1 期,第 54 页。基金组织副总裁( 朱民,2011 年)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 李勇,2013 年) 、世贸组织副
② 余敏友:“ 联 合 国 对 战 后 国 际 秩 序 的 发 展 与 中 国 的 贡总干事( 易小准,2013 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主
献” ,《 国际问题研究》 ,2015 年第 6 期,第 19 页。席( 张晓刚,2013 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主席( 郝平,2013 年)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 徐浩
③ 彭何利:“ 论 后 冷 战 时 代 美 国 霸 权 与 国 际 法 的 交 互 关良,2013 年) 、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 赵厚麟,
系———以科索沃战争与伊拉克战争为例” ,《 云南大学学报》 ( 法学2014 年)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秘书长( 柳芳,2015
版) , 2011 年第 5 期,第 169 页。
④ 盛红生:“ 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 国际展
望》 ,2015 年第 3 期,第 33 页。
⑤ 熊争艳:“ 国际组织的中国掌门人” , 《 国际先驱导报》 ,
2017 年 11 月 11 日。
⑥ 谢晖著:《 价值重建与规范 选 择———中 国 法 制 现 代 化 沉
思》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第 220 页。6
太平洋学报  第 26 卷对立冲突的国际法向共生共处的国际法转变。
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再次,平等 使 中 国 在 国 际 法 和 国 际 秩 序 问 题 上
调,人类只 有 一 个 地 球, 各 国 共 处 一 个 世 界, 要很容易接受并倡导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相互尊
倡导“ 人类命运共同体” 意识。⑥ 近年来,中国领重的主权平等说。 最后,团结意味着以相互包
导人多次在不同的国际场合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容的思维,更多地从“ 合” 而不是“ 分” 来思考国
共同体理念。 2015 年,习近平在第 70 届联合国际秩序建设。①
大会上向全世界呼吁:“ 继承和弘扬《 联合国宪
章》 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
第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理念。 为反对
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⑦ 人类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是: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邓小平继承和发扬
依存的共同体,每一个国家都是国际社会的“ 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以此为准则建立和平
益攸关方” ,各国应从全人类长远利益出发来考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包括国际政治新
虑问题, 树 立 可 持 续 发 展 观, 共 同 参 与 全 球 治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充分反映广大发展中
理。⑧ 十九大报告也将“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国家的要求,维护和保障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
共同体”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的 一 项利益。②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倡导各国无论大
基本方略。小、强弱、贫 富 都 是 国 际 社 会 平 等 的 一 员, 应 该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
2.3  未来国际法体系的建构者力相威胁,国际事务应由联合国与有关当事国平等参与共同协商解决,任何国家都不应谋求
受国际 力 量 对 比 悬 殊 的 国 际 政 治 现 状 影霸权和推行强权政治;在国际经济事务中逐步
响,当前国 际 法 的 实 践 困 境 在 于 大 国 可 以 很 容建立起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生产、贸易与金融
易地摆脱国际法的限制,而中小国家难以从国体系,促进人类的共同繁荣和发展。③
际法中得到保护。⑨ 随着超级霸权国优势的逐
渐消失,国 际 社 会 更 加 渴 望 建 立 和 谐 稳 定 的 国
第三,和谐世界理念。 2005 年 4 月,胡锦涛
际秩序,国 际 法 体 系 正 在 朝 人 类 命 运 共 同 体 方参加亚非峰会,第一次提出“ 和谐世界” 理念,并
向发展,中国在其中扮演建构者角色。在随后的《 中俄关于 21 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联合国成立 60 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等
第一,建构环境。 无论国际法体系如何演重要场合进行补充和完善。 和谐世界理念的核心是和合思想,提倡国际社会共同促进经济社
① 本文有关国际法哲学精神的核心是公道、共生、平等、团会发展;精髓是贵和思想, 提倡多元文明共存共
结的论述,参见苏长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国际法理论体生;基础是共赢思想,提倡各国加强合作, 推动
系的思索”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4 年第 6 期,第 13-16 页。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赢、共享、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构建和谐世界就是要建设持久和
② 冯特君:“ 试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现实性” ,《 外平、共同繁 荣、 各 种 文 明 兼 容 并 蓄 的 世 界 秩 序,
交学院学报》 ,2000 年第 4 期,第 20 页。要实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平、人民与人民之间的友好。④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是中国站在
③ 宫力:“ 论邓小平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战略构人类历史的高度追求更为公正、合理、和睦、包
想” ,《 理论视野》 ,2000 年第 5 期,第 16 页。容的世界的一种尝试,既与中国悠久的和谐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又承接了自和平共处五项原
④ 秦亚青:“ 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新理念” ,《 前线》 ,2006 年则提出后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⑤
第 12 期,第 31 页。
第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在当前相互
⑤ 蒲俜:“ 和平发展道路与和谐世界理念” ,《 教学与研究》 ,依赖的国际关系中,面对全球性复杂问题,任何
2007 年第 11 期,第 51 页。
⑥ 曲星:“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 ,《 求是》 ,2013 年
第 4 期,第 53 页。
⑦ 习近平:“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
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 ,人民
网,2017 年 11 月 30 日, http: / / politics. people. com. cn / n / 2015 /
0929 / c1024-27644905.html。
⑧ 同⑥,第 53-55 页。
⑨ 苏长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国际法理论体系的思
索”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4 年第 6 期,第 11 页。第 6 期  陈  柳:新时代中国在国际法体系演变过程中的角色认知与能力建设
7变,和平与 发 展 始 终 是 联 合 国 治 下 的 国 际 法 体
动参与到主动建构,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时期系坚守的目标。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新
占据主导地位, 其对能力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兴经济体的典型代表,中国“ 以积极姿态参与国
新时代,中国将在遵循已有国际法原则、制度和际体系变革和国际规则制定,参与全球性问题
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倡导公平正义的国际法理治理,支 持 发 展 中 国 家 发 展, 维 护 世 界 和 平 稳
念,积极 推 进 国 际 法 体 系 的 改 革 和 完 善, 从 国定” ①;“ 中国将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
内、区域和 国 际 三 个 层 次 加 强 对 未 来 国 际 法 体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
系构建的贡献。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②。
3.1  角色转变与能力需求
第二,建构规则。 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
中国在国际法体系演变过程中扮演现有国绝大多数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为改变长期以
际法体系的遵循者、公平正义国际法理念的倡来被动 接 受 以 美 国 为 首 的 西 方 制 定 规 则 的 局
导者和未来国际法体系的建构者三种角色,不面,必须直接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使未来国际
同时期各有侧重,其能力需求主要体现在学习法体系更多地体现发展中国家的意志,维护国
力、影响力和领导力三个方面。家利益。 为此,应提高中国参与制定国际法新规则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中国在联合国国际法
第一, 现 有 国 际 法 体 系 遵 循 者 的 能 力 需委员会、国 际 贸 易 法 委 员 会 和 其 他 国 际 造 法 机
求———学习力。 在加入联合国以前,中国游离构中 的 活 动, 积 极 参 与 国 际 规 则 主 导 权 的 竞
于国际法体系之外。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苏联争。③同时,加大培养通晓外语和专业知识的国
的扩张之势严重威胁美国的地位,中国的战略际化人才的力度,使他们能在更多的国际组织
地位迅速提高。 由于受到苏联的围攻以及国内中胜任更多和更重要的岗位,在规则起草和制
政治左倾的影响,内外交困的中国需要重新定定中发挥人力资源的聚合作用,为更好地发挥
位,摆脱困 境, 走 出 孤 立 主 义 的 怪 圈, 由 此 开 始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作用提供智力保障。
缓和与 西 方 的 主 导 者———美 国 的 关 系, 同 时 争
取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正式成为国际法体
第三,建构机制。 一方面,在现有国际法体
系的一员。 面对国际法体系由西方发达国家主系内部完善机制。 如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
导的现实,如何更好地运用既定的国际法规则,作的新 安 全 观, 建 立 公 平、 有 效 的 集 体 安 全 机
维护本国利益,是中国作为国际法体系遵循者制,共同 防 止 冲 突 和 战 争, 维 护 世 界 和 平 与 安
的当务之急,学习力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全。④另一方面,尝试在现有国际法体系基础上建立新机制,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如在金融
第二,公 平 正 义 国 际 法 理 念 倡 导 者 的 能 力领域,创办 了 与 基 于 布 雷 顿 森 林 体 系 成 立 的 现
需求———影响力。 自成为国际法体系的成员以存国际金融体系模式截然不同的亚洲基础设施
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其中最大的投资银行⑤,设立丝路基金;在全球治理领域,实施共建“一带一路” 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① 国务院新闻 办 公 室: “ 2011 年 《 中 国 的 和 平 发 展 》 白 皮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等。
书” ,2017 年 11 月 20 日,http: / / www.gov.cn / jrzg / 2011-09 / 06 / con?
tent_1941204.htm。
三、新时代中国在国际法体系
演变中的角色转变与能力建设
② 胡锦涛:“ 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在联合国成立 60 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人民网,2017 年 11 月
随着国际格局的重组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
30 日,http: / / politics.people.com.cn / GB / 1024 / 3699888.html。强,在当前国际法体系演变的过程中,中国从被
③ 余敏友:“ 论 21 世 纪 以 来 中 国 国 际 法 的 新 发 展 与 新 挑
战” ,《 理论月刊》 ,2012 年第 4 期,第 11 页。
④ 邵沙平、黄颖: “ 新多边 主 义 时 代 中 国 国 际 法 的 使 命” ,
《 暨南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年第 1 期,第 32 页。
⑤ 陈绍锋在 2015 年第 3 期《 美国研究》 发表的《 亚投行:中
美亚太权势更替的分水岭?》 一文中指出了亚投行的提出标志着
中国由此前的国际规则接受者向规则缔造者的身份和战略转变。8
太平洋学报  第 26 卷发展中国家,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
格局发展趋势,以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国家的利益。 随着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以及
的国际法体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非西方国多极化国际格局的重要一极的地位凸显,中国
家及其主导的国际组织不断壮大、非传统安全提出了与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一脉相承的国
领域的不断延伸等因素都促使国际社会对以联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谐世界以及人类命运共
合国为 代 表 的 国 际 法 体 系 改 革 的 呼 声 越 来 越同体等一系列主张,积极倡导公平正义国际法
高。 中国作为非西方国家中发展势头最好、最理念。 这一时期,中国通过传统文化传播、发展
有能力代表新兴经济体的国家之一,肩负着推模式引领、外交政策影响等措施,不断提高其对
动国际 法 体 系 向 更 加 和 谐 稳 定 方 向 发 展 的 重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为国际法体系的发展增添
任,因而在 国 际 法 体 系 演 变 的 过 程 中 被 赋 予 了更多的非西方元素。
更多的职责和义务。 甚至有人提出,继 19 世纪
是英国的世纪、20 世纪是美国的世纪之后,21
第三, 未 来 国 际 法 体 系 建 构 者 的 能 力 需
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 虽然这种提法为时过求———领导力。 2001 年,在中国与国际法体系
早,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重要地位已有所显现,之间关系发展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其
如在 2014 年东亚峰会和二十国集团( G20) 峰会标志性事件是: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的正式集体照中,我国领导人首次被东道国安这表明中国与国际法体系融合的程度在不断加
排在比美国总统更主要的位置上。①深,中国将 有 更 多 的 权 利 享 受 现 有 国 际 法 体 系带来的福利,更有机会在制度框架下推动国际
第二,中 国 在 国 际 法 体 系 演 变 过 程 中 角 色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同年,“9·11” 恐怖主
转变的内部动因。 中国应当且有意愿在国际法义袭击表明,国际法体系正面临巨大挑战。 另
体系演变过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是基于改一方面,美 国 在 现 有 国 际 法 体 系 的 领 军 地 位 正
革开放以来所积聚的硬实力。 通常来说,硬实在受到威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背离联合国
力以一 国 的 经 济、 军 事、 科 技 等 物 质 力 量 为 核集体安全机制的“单边主义” 在不断变化的国际
心,直接影响各国间的利益分配。 一国硬实力法体系之中缺乏存在的效力。 随着全球一体化
越大,所获的利益也越多。②经济实力是硬实力进程加速推进、新兴经济体不断成长、非西方文
的重要组成,各国在未来竞争中的成败和在未明复苏发展,美国作为国际格局中唯一超级大
来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基本取决于各国未来的经国的地位在不断下降,国际格局正在重组。 中
济实力。③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对国只有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强自身领导力建设,
外开放进入了全面开放、全面参与、全面合作、不断提高国际话语权,才能在未来国际法体系
全面提升的新阶段。④ 中国经济也随之飞速增的构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大的引擎。 从国内生
产总值的国际排名来看,中国分别于 2005 年、3.2  中国在国际法体系演变过程中角色转变的
2006 年相继超过法国和英国,2007 年超过欧洲
第一经济强国德国,2010 年超过日本而成为仅    “二战” 结束以来,国际社会出现了越来越
① 阎学通:“ 现在谈‘ 中国世纪’ 太早了” ,《 环球时报》 ,2017多的国际行为体并与国际法体系相互作用,不
年 12 月 27 日, http: / / opinion. huanqiu. com / opinion _ world / 2015 -断影响和促进国际法体系的发展和演变。 同
03 / 5959917.html。样,中国基于外部和自身力量的推动,在国际法体系演变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角色定位。
② Andreas Hasenclever, Peter Mayer, Volker Rittberger, Theo?
ries of International Regim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第一,中 国 在 国 际 法 体 系 演 变 过 程 中 角 色
104 - 113.转变的外部动因。 从冷战时期的美苏两极争霸到冷战后的美国一超独霸,再到目前的多极化
③ 高红卫:“2030 年中国综合国力模型构建与预测” ,《 管理
观察》 ,2015 年第 25 期,第 48 页。
④ 胡鞍钢主编:《 国情报告:第九卷·2006 年( 下) 》 ,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12 年版,第 310-311 页。第 6 期  陈  柳:新时代中国在国际法体系演变过程中的角色认知与能力建设
9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①“ 十二五” 时
知识背景的后备力量,在不同的国际场合和专期,按照 2010 年美元不变价计算,中国经济增
业领域 更 加 有 效 地 运 用 现 有 国 际 法 体 系 的 规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 30.5%。②
则、原则和制度维护国家利益。 促进国内法和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世界最
国际法的良性互动,学习国际法治的优秀成果大的贸易国,③ 承担联合国经费分摊比例达到
并将其运用至国内法治建设和司法改革中,努7.92%,居世界第三。④伦敦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
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确立法治强国的国家战( CEBR) 全球经济预测,到 2030 年中国将成为
略定位。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提高国家综世界最大的经济体。⑤
合国力,构 建 民 主 和 谐、 开 放 有 序、 繁 荣 富 强 的
国内环境,打造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
在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中国的军事实力
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在不断增强。 据瑞士信贷( Credit Suisse) 公布的全球各国军事实力排名报告,中国的军事实
第二,加强区域保障。 中国周边国家众多,力位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⑥另
独特的周边关系和地缘格局决定了中国应以周外,中国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取得
边地区为提升国际地位的主要支撑点和战略依了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国际科
托。 同时受世界权力中心由西向东转移的影技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 2 位,被引次数从 2010
响,亚洲也将成为影响国际格局的关键。 因此,年第 8 位攀升至第 4 位;国内专利申请量和授
在推动国际法体系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将尤为权量已居世界第 1 和第 2 位;国家创新能力排
重视在本区域构建和平稳定、合作共赢的地缘名有望从 2010 年的第 21 位上升至第 18 位。⑦中
区域综合环境,利用东盟“10+3” 、东盟“10+1” 、国的崛起已通过引入一种新的发展和强大的物理过程重塑国际秩序。⑧
① 刘芝平:“ 从与西方七国的经济对比中看中国的崛起” ,
《 天府新论》 ,2011 年第 6 期,第 48 页。
当前,中 国 正 在 为 实 现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全力以赴,而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
② 郭同欣:“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不断提高” ,人民网,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⑨。 新时代的中国将
2017 年 12 月 6 日, http: / / theory. people. com. cn / n1 / 2017 / 0113 /进一步夯实物质基础,加强理念引领,推动构建
c40531 - 29020324. html。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法体系的演变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撑。
③ 杨泽伟:“ ‘ 中国梦’ 的国际法解读” ,《 武大国际法评论》 ,
2014 年第 2 期,第 19 页。3.3  加强新时代中国在国际法体系演变过程中
的能力建设
④ 联大 2015 年 12 月 23 日通过了 2016—2018 年联合国经
常预算的分 摊 比 额。 其 中, 中 国 应 缴 纳 经 常 预 算 的 比 额 将 从    新时代,中国在继续担当现有国际法体系
2013—2015 年的 5.148%上升至 7.921%,仅次于美国的 22% 和日遵循者的同时,应更加强化公平正义国际法理
本的 9.68%,位居会员国第三位。念倡导 者 和 未 来 国 际 法 体 系 建 构 者 的 角 色 意识,将现有 的 硬 实 力 转 化 为 国 际 制 度 性 权 力 和
⑤ “ 中国 2030 年将超过美国 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参考对外关系的影响力和领导力,积极争取国际话
消息网,2017 年 11 月 20 日,http: / / www.cankaoxiaoxi.com / finance /语权,特别是“ 制度性话语权”
,加大对构建人
20151228 / 1038783.shtml。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体系的贡献。
⑥ 瑞信:“中国军事实力全球排第 3”,环球网,2017 年 11 月
第一,巩固国内基础。 在尊重国际法、遵守
20 日, http: / / mil.huanqiu.com / observation / 2015-10 / 7680931.html。国际法、建设国际法和维护国际法的基础上,更好地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的关系。
⑦ 科技部:“ 2016 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万钢作工际法的学习和研究,培养更多具有国际法专业
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16 年 1 月 11 日,http: / /
www.most.gov.cn / tpxw / 201601 / t20160113_123696.htm。
⑧ 马振岗:“ 国际格局中日显重要的中国元素” ,《 国际问题
研究》 ,2005 年第 3 期,第 1 页。
⑨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
报告” ,求是网,2017 年 12 月 5 日, http: / / www.qstheory.cn / dukan /
qs / 2017-11 / 01 / c_1121886256.htm。
“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 ,《 人民日报》 ,2015 年
10 月 30 日第 2 版。
万鄂湘主编:《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研究:以国际法在国
内的适用为视角》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第 507 页。10
太平洋学报  第 26 卷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平台,以“ 一
际化的进程。 在安全领域,以反恐为目标,加带一路” 建设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为纽
强大国之间的合作,倡导建立地区安全机制,带,积极推动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区域
为人权国际保护创造条件,维护人类的和平与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为区域的发展保驾护航。
稳定;加强 信 息 时 代 的 网 络 空 间 安 全 治 理, 抓
住机遇,引领国际规则和制度的制定。 在环境
第三,扩大国际影响。 在政治领域,推动联
保护领域,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谈判,倡导合国改革,加强南南合作,缓解南北矛盾,推动
不同类型的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 的责任,国际关系向民主化方向发展。 在经济金融领
以保障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发展空间,实现可持域,加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
续发展。*发银行、亚 太 自 贸 区 等 国 际 金 融 机 构 和 贸 易 服务区的建设;代表新兴经济体,推动国际货币基
编辑  邓文科金组织( IMF) 投票权比重的修改以及人民币国
China
s Role Cognition and Capacity Construction in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System in the New Era
CHEN Liu1,2(1.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2.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Abstract: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law system is undergoing profound reforms, which reflects significantchanges of the global landscape. With continuously improving composite national strength and the ever -growing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era. In the proces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currentinternational law system, China plays the role as the observer of the existing international law system, theadvocator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philosophy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and the constructor of the future inter?national law system. China makes decisive contributions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law system to safeguard the common interest of the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Therefore,China should strengthen capacity construction in aspects of learning, influence and leadership in the newera, and increase its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uture international law system at domestic,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s.Key words: new era; China; international law system; role cognition; capacity construction
* 致谢:特别感谢上海外国语大学刘胜湘教授和全国人大常
委会办公厅谷盛开博士在本文撰写过程中提供的指导和帮助。第 26 卷  第 6 期
太    平    洋    学    报
26, No
62018 年 6 月
June 2018
PACIFIC JOURNALDOI:10.14015 / j.cnki.1004-8049.2018.6.002刘莲莲:“ 论国家海外利益保护机制的国际合法性:意义与路径” ,《 太平洋学报》 ,2018 年第 6 期,第 11-27 页。LIU Lianlian, “ The Significance and Path of Enhancing the International Legitimacy of China’ s Overseas Interests Protection Mechanisms” , PacificJournal, Vol.26, No.6, 2018, pp.11-27.论国家海外利益保护机制的国际
合法性:意义与路径
(1.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摘要: 海外利益保护机制的国际合法性既关系到保护行动能否得到东道国的支持,也关系到国家声誉。 该语境下的合法性应是指国际正义观念符合性而非法律规则符合性。 国际正义观念具有时代性、相对性、建构性特征。 时代性是指国际正义观念随时代发展而变迁;相对性是指各国正义观念存在差异,国际社会对不同国家的合法性期待也有差别;建构性是指国际正义观念常常是站在时代前沿的大国所积极建构的。 中国海外利益保护机制的国际合法性建设应充分了解和回应国际正义观念的上述特征,具有时代应变性,体现当代价值;弥合国家间正义观念的鸿沟,并选取与本国国际身份匹配的正当性标准;同时不能止步于对国际法的文义解读,而要将实践经验理论化,塑造国际正义观念。关键词:海外利益保护机制;国际合法性;国际正义观念;时代性;相对性;建构性中图分类号:D9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049(2018)06-0011-17
一、探讨国家海外利益保护机制
指向了威斯特伐利亚治理体系在全球化背景下
国际合法性的意义
所出现的治理真空和新的秩序需求:一方面,一
国海外利益规模的增加必然带来安保需求的增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和国
加,然而东道国可能受制于治理水平、文化隔阂民跨境迁移的常态化使得一国国家利益常常以
等因素,不能很好地保护境内别国公民、企业法海外利益的形式存在于国境之外。 从政策角度
人等为载体的海外利益。 另一方面,即便国籍看,海外利益属于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国家通
国拥有充足的军队、警察等跨境执法资源,但根常有动力采取措施保全海外利益。 讨论国家海
据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所确立的国家主权原则,外利益保护议题的理论意义在于海外利益保护
如果国 家 将 此 类 安 保 资 源 直 接 适 用 于 海 外 事
宜,可能侵犯了他国主权,违反不干涉原则。 这收稿日期:2017?09?30;修订日期:2017?12?18。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7 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中国海外利益保护与跨境执法问题研究” (17ZGC018)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刘莲莲(1983—) ,女,四川达州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组织理论、国家海外利益保护理论与实践。12
太平洋学报  第 26 卷种海外利益保护需求和国家安全供给权限之间
多艘中外船只护航,并多次参与战乱地区撤侨的矛盾,使 得 国 家 海 外 利 益 保 护 不 但 是 一 个 技
行动,⑤成为保护中国海外利益的重要力量。 截术性问题,还是一个国际法问题。①
至 2016 年,中国已成为安理会五常中派出维和
人员最多的国家。⑥ 近年来,中国警察应邀赴欧
无论是从跨境人员权益、国籍国利益,还是
洲国家开展联合治安巡逻,⑦主导或参与湄公河国际秩序公义的角度,各国都有必要妥善应对
大案的侦破、⑧打击安哥拉黑恶势力团伙,⑨在海前述海外利益保护需求与国家安全供给权限之
外利益保护上屡创佳绩。 中国军队和警察也日间的矛盾。 历史上拥有庞大海外利益的大国解
益重视海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和跨境执法能力建决该问题的路径之一便是通过多边渠道建构国
中国的海外利益保护手段日益多元化、系际规则,借 助 规 范 的 力 量 拓 展 其 传 统 手 段 所 能
统化。 中国军队和警察的境外行动实践及发展触及的边界。 十九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常常通
趋势说明中国在技术实力层面能够有效应对海过建立全球性机制、缔结国际公约的形式,为各
外利益保护的需求。
国跨境流动的人员和物资提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保护规则。 两次世界大战后,英美等国对国
中国海外利益保护机制设计的理论重难点际政治 秩 序、 国 际 经 济 秩 序 的 调 整, 对 全 球 治
在于如何在提升保护手段效用的同时确保其国理、人权保护等国际正义观念的推崇,都暗合了其保护和拓展自身海外利益的需求。 世界银行
① 刘莲莲:“ 国家海外利益保护机制论析” ,《 世界经济与政项下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 ICSID) 、《 维也
治》 ,2017 年第 10 期,第 129-132 页。纳领事保护公约》、《 国际人权公约》 等,也都是该时代需求的产物。②
② 美国“二战” 后推崇多边自由贸易并积极促进布雷顿森
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具有明显的海外利益保护取向。 参
依据多边渠道建立的海外利益保护制度通
见舒建中:“ 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与美国对外政策” ,《 世界历史》 ,常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国际法效力。 然而建立多
1999 年第 2 期,第 33 页。边机制的成本较高,保护力度也有限,不能满足各国海外利益保护的差异化需求。 经济大国海
③ Ian Clark, Legitimacy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Oxford Uni?外利益规模通常较大、结构复杂,在经济发展的
versity Press, 2005, pp.11-30.过程中也不断遇到新的问题。 在多边机制之外,还需要通过单边或双边渠道进行手段创新,
④ “海外利益不断增加 保护在外人员安全挑战增大”,新华以军事基地、警务合作、警民合作等形式对海外
网,2015 年 7 月 28 日,http: / / news.xinhuanet.com / world / 2015- 07 /利益实行多层次、因地制宜的保护。 国家通过
28 / c_128067721.htm ;“ 深度:浅谈中国在尼泊尔地震中撤侨 现急单边或双边渠道开展的海外利益保护行动本质
需运 20 运输机” ,新浪网,2015 年 4 月 30 日,http: / / mil.news.sina.上是其在国际社会存在秩序真空的领域所采取
com.cn / 2015-04-30 / 0955829439.html。的自助性措施,常常以效用为导向,而未考虑其合法性问题。 “ 二战” 后国际法治有了长足发
⑤ “利比亚撤侨海军舰长:海军具备全球遂行任务能力”,展,西方国 家 曾 经 广 泛 采 用 的 战 争、 单 边 行 动、
人民网,2017 年 8 月 8 日,http: / / military. people. com. cn / n1 / 2017 /不平等条约等保护措施已不见容于当代国际法
0808 / c1011-29456133.html 。体系。 各国海外利益保护机制已不具有孤立性,在国际层面还需要接受合法性评价。③
⑥ “王毅:中 国 已 成 安 理 会 五 常 中 派 出 维 和 人 员 最 多 国
家” ,央视网,2016 年 3 月 8 日,http: / / news.cctv.com / 2016 / 03 / 08 /
当代中国对外贸易投资体量庞大,海外利
VIDESwDcIet2Z0Mvt3HknL0N160308.shtml。益保护需求不断增加。④ 与之相适应,中国保护海外利益的物质实力也在不断增长。 2008 年以
⑦ 2016 年 5 月 2 日,四名中国警察前往意大利米兰和罗马来,中国海军已经派出 22 批舰艇编队为 6 000
的主要景点,与意大利警察联合执勤,协助处理与当地中国游客安
全有关的问题。 参见“ 中国警察罗马执勤,执勤还差点儿巡逻巴
黎” ,凤凰网,2016 年 5 月 3 日,http: / / news.ifeng.com / a / 20160503 /
48665115_0.shtml。
⑧ “ 警方人士揭秘‘ 湄公河行动’ 背后细节” ,新华网,2016
年 10 月 8 日,http: / / www. gd. xinhuanet. com / newscenter / 2016 - 10 /
08 / c_1119671408.htm。
⑨ 白菊梅:“中国警察安哥拉‘打黑’”,人民网,2012 年 9 月 6
日, http: / / paper. people. com. cn / hqrw / html / 2012 - 09 / 06 / content _
1112822.htm? div = -1。
“ 国防部:海外行动处统筹全军海外非战争军事行动” ,
中国新闻 网, 2016 年 3 月 31 日, http: / / www. chinanews. com / mil /
2016 / 03-31 / 7819367.shtml。
“ 外媒:海外利益需保护 解放军发展全球远征能力” ,新
浪网,2014 年 12 月 19 日,http: / / mil. news. sina. com. cn / 2014 - 12 -
19 / 1029815584.html。第 6 期  刘莲莲:论国家海外利益保护机制的国际合法性:意义与路径
13际合法性。 新中国自 1971 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
治理中平衡“ 创造性介入” 与“ 国际合法律性”位以来,对外政策一直在《联合国宪章》 所确立的
的意义与具体做法。⑨国际法秩序下进行。 随着国家海外活动范围的扩大,海外利益保护手段逐渐从与东道国开展浅
对当前中国而言,确保中国海外利益保护层次的信息合作发展为军队警察跨境执法等深
机制国际合法性的工作重心已从意义的讨论转层次合作,观感上日趋激进,也因此引起了国际
向了具体操作层面。 中国国际角色的特殊性决社会对中国海外行动是否符合国际法规则的讨
定了我国海外利益保护机制的国际合法性问题论。①与此同时,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也导致
无成规可循。 十九世纪及之前,大国保护海外国际社会对其海外行动的合法性具有更高的要
利益的手段具有很强的自助性,在当代国际法求。②中国如果不能妥善应对来自国际社会的合
体系下已经过时。 二十世纪以来,世界第一大法性忧虑,不但会给双边合作造成障碍,还可能
经济体美国在创造国际规则以服务海外利益保动摇中国作为联合国国际法体系捍卫者和发展
护战略上有着丰富的经验。
但现阶段中国的海中国家价值观代言人这一重要国际身份。③
外利益规模与美国仍有一定差距,这使得中国
的保护需求 与 美 国 有 很 大 不 同。
同 时, 中 国 在
中国政府和学界已对确保保护机制国际合
不干涉内政、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相威胁等国法性的意义有明确认识。 2014 年,国家主席习
际法原则上的立场和美国也有所不同。
中国近平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 60 周年纪念
确保海外利益保护机制国际合法性的任务和路大会时曾表示,中国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同时也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自
① Ruben Gonzalez?Vicente, “ The Limits to China’ s Non?Inter?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国坚持不干涉别国
ference Foreign Policy: Pro?state Interventionism and the Rescaling of内政原则,不认同“ 国强必霸” 的逻辑。④ 2016 年
Economic Governance” , Australi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3 月 8 日,王毅部长在答记者问时特别提到中国
69, No.2, 2015, p.205; Harry Verhoeven, “ Is Beijing’ s Non?Inter?维护海外利益绝不走传统大国的扩张老路或推
ference Policy History? How Africa Is Changing China” , The Washing?行强权政治,而要探索一条“ 符合时代潮流、得
ton Quarterly, Vol.37, No.2, 2014, p.55.到各方欢迎,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维权之路” 。⑤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学界也普遍认为中国
② 参见章前明:“ 国际合法性与大国责任的变化” ,《 浙江大遵守和灵活适用国际法将更有利于国家利益的
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年第 2 期,第 117 页;赵可金、尚维护。 如王逸舟教授主张,在国际社会对于道
文琪:“ 国际公共品与中国外交转型” ,《 理论导刊》 ,2017 年第 3义准则和合法性标准的共识日益明确的当代社
期,第 121 页。会,中国非常有必要“ 使对国家利益的实现与国际准则的维护协调一致、统一起来”,“ 自觉遵守
③ “ China Must Speak up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Xi” , the得到广泛公认的国际法则和制度规范,努力遏
Brics Post, Nov. 30, 2014, http: / / thebricspost. com / china - must -止国内违背国际道义和法律公理的言行。” ⑥王
speak-up-for-developing-countries-xi / #.WV-nRoQnGi4 .发龙通过研究美国海外利益维护机制,认为“ 国际机制不仅是海外利益维护的有效工具,还成
④ “ 习近平:中国不认同‘ 国强必霸论’ ” ,凤凰网,2014 年 6为其(美国)谋取的战略利益本身”,“ 随着海外
月 29 日,http: / / news.ifeng.com / a / 20140629 / 40938170_0.shtml。利益的发展,中国应充分利用国际机制中有利于中国的部分,有选择地参与、改革和创建国际
⑤ “ 王毅:中国海外资产已达数万亿 探索维权之路” ,网易机制” 。⑦李伯军研究了我军武装撤侨行动在国
新闻, 2016 年 3 月 8 日, http: / / news. 163. com / 16 / 0308 / 11 / BH?际法上的性质及合法性问题,⑧谈谭、陈剑峰则
KO82V3000146BE.html。以“湄公河惨案” 为例,探讨了中国在跨境安全
⑥ 王逸舟:“ 中国人为什么特别需要尊重国际法” ,《 世界知
识》 ,2015 年第 21 期,第 61 页。
⑦ 王发龙:“ 美国海外利益维护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 理论月刊》 ,2015 年第 3 期,第 182 页。
⑧ 李伯军:“ 论我军开展武装撤侨行动的法律问题” ,《 法治
研究》 ,2012 年第 12 期,第 99-103 页。
⑨ 谈谭、陈剑峰:“ ‘ 创造性介入’ 与跨境安全治理———以湄
公河惨案后续处理的国际合法律性为例” ,《 国际展望》 ,2015 年第
1 期,第 93 页。
彭何利:“ 论大国兴衰与国际法的互动关系———以美国的
历史经验为例” ,《 山东社会科学》 ,2012 年第 7 期,第 116 页。
宋伟:“ 中国为什么不是争霸国? 实力转变理论视角下的
中美关系” ,《 太平洋学报》 ,2017 年第 7 期,第 7 页。
金鑫:“ 西方政要及有关人士关于‘ 新干涉主义’ 的若干
言论” ,《 太平洋学报》 ,2000 年第 1 期,第 93-95 页。14
太平洋学报  第 26 卷径也将因此同美国存在差异。 中国需要对海外
会公共理性和普遍道德原则。⑧ 这种公共理性利益保护机制国际合法性的内涵做出独特的阐
经过时间的积累,构成族群文化的一部分;又通述,对其实现方式表达独立的见解。 这既是当
过法律等社会制度得到固化和传承,调控成员前中国 海 外 利 益 保 护 机 制 建 设 战 略 的 基 本 任
关系。⑨ 至于立法者或研究者该如何在具体社务,也是当 前 中 国 争 取 国 际 规 则 制 定 权 战 略 的
会情境中识别这种普遍道德原则和公共理性的题中之意。①
具体内容,则更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 根据
罗尔斯的“ 无知之幕” 理论,需要尽量排除个体
二、国际正义观念的基本特征及其
间因各种历史特定性因素( 如身份、天赋、际遇
与国家海外利益保护机制合法性
等)造成的偶然性和偏见,找到“原初状态” 下所
有社会成员都希望达到的基本状况。
判断的关系
正义观念是人类对社会生活的回应,也将2.1  国际正义观念的时代性、相对性、建构性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变迁。 同时,这种回应
也不是被动的,而是人类智识积极建构的结果。
当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人们接受环境变化    讨论国家海外利益保护机制在国际法上的
带来的压力并凝结新的共识,从而引发观念变合法性,需 要 首 先 在 合 法 性 一 词 的 含 义 上 统 一
但观念的变化速度常常滞后于现实的变立场。 “ 合法性” 一词在中文语境中有两种含
化速度。 当社会对正义观念进行识别并贮存于义:一是正 当 性, 即 行 为 对 正 义 观 念 的 符 合 性;
社会制度中后,便会产生“路径锁定” 的效果,使二是合规性,即行为对法律规则的符合性。② 在国际层 面 谈 论 中 国 海 外 利 益 保 护 机 制 的 合 法
① 张志洲:“ 增强中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人民性,强调正当性比强调合规性更为适宜。 这是
网,2017 年 2 月 17 日, http: / / opinion. people. com. cn / n1 / 2017 /由国际法的特性决定的。 国际法和国内法一
0217 / c1003-29086917.html ;阎学通等:“ 国际规则制定权与中国样,属于社会规则的范畴,且很大程度上是社会
的位置” ,《 世界知识》 ,2002 年第 6 期,第 43 页。正义观念的体现。③ 不同 的 是, 国 际 法 的 系 统化、细则化 程 度 远 逊 于 国 内 法, 其 分 散、 抽 象 的
② [ 加] 大卫·戴岑豪斯著,刘毅译:《 合法性与正当性》 ,商特征使得人们通过文本解释考察众多国际行动
务印书馆,2013 年版,第 1 页。的合规则性既无意义也操作困难。④ 在国际层面谈论合法性,强调其正当性比强调其合规性
③ 潘德勇:“ 论国际法的正当性”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1更有现实意义。⑤
年第 4 期,第 26-27 页。
为此我们需要厘清作为社会正义观念表现
④ 冯寿波:“ 论条约解释中的国际法体系之维护” ,《 太平洋形式之一的国际正义观念的含义。 古今中外的
学报》 ,2015 年第 2 期,第 5-6 页。理论家 已 对 什 么 是 社 会 正 义 观 念 做 过 诸 多 探讨。⑥ 尽管众说纷纭,但人们大体上会同意社会
⑤ 何志鹏:“ 在政治与伦理之间:本体维度的国际法” ,《 浙正义观念是指社会成员在交往合作中形成的关
江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年第 5 期, 第 80 - 82 页;于权利义务分配方式的共同期待,它体现了特
Glanville Williams, “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Controversy Concerning定社会的普遍道德原则和公共理性。⑦正义观念
the Word ‘ Law’ ” , British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22, No.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社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 1945, p.146。的能力是联系在一起的。 人的能动性使得人类在本能应对环境压力的同时能积极适应,形成
⑥ 罗尔斯将其描述为“社会制度的最高美德”,认为其是社“当为”与“不当为” 的观念意识,进而发展为社
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参见[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 正
义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年版,第 1 页。
⑦ [土]库 苏 拉 蒂 著, 赵 剑 译: “ 正 义: 社 会 正 义 和 全 球 正
义” ,《 世界哲学》 ,2010 年第 2 期,第 148 页。
⑧ [荷] 胡果·格劳秀斯著,何勤华等译:《 战争与和平法》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 34-36 页。
⑨ 钱弘道:“ 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 法学研究》 ,2002 年
第 4 期,第 3 页。
[ 美] 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 正义论》 ,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88 年版,第 118 页。
Geoffrey M. Hodgson, “ On the Evolution of Thorstein
Veblen’ s Evolutionary Economics” ,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22, 1998, pp. 415-431.第 6 期  刘莲莲:论国家海外利益保护机制的国际合法性:意义与路径
15顺应既有观念的成本降低,而中止、改变的成本
视的问题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可能占据重要的道升高。 即便特定制度已经不适应新的现实,人
德权重。 国际法历史上,战争、外交保护、领事们也更倾向于修补而不愿意抛弃它。① 二者的
保护、跨境 执 法 等 海 外 利 益 保 护 措 施 国 际 合 法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可能引发社会失序。 为
性的式微与获得,都和国际正义观念的变迁联此良序的社会需要对正义观念的发展和变迁持
系在一起。 要确保国家海外利益保护机制的国开放的态度,使其符合时宜。②
际合法性,就必须具有历史主义的眼光,把握国
际正义观念的当代内涵和未来发展方向。
国际正义观念作为社会正义观念的类别,也拥有时代性、人为建构性的特征。 学界大致
(1) 二十世纪战争和外交保护合法性的式微同意国际正义是一种世界主义的承诺,其认同
十八世纪向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的人们拥有某些共享权利,且他人
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开展国际贸易。 相应负有确保此类权利实现的责任。 与此同时,国
的,海外殖 民 地 和 市 场、 商 船 货 物、 海 外 公 民 等家是最为核心的治理单元,彼此经济、政治、文
构成了相关国家的海外利益。⑥从十八世纪到二化存在很大差异,不过国际社会的正义观念具
十世纪初,国际社会的法制化程度较低。 在公有相对性,统一程度较低。③ 为此,国家要确保
共秩序未确立、公力救济缺位的情况下,自力救自己海外利益保护机制的国际合法性,就必须
济(又称私力救济、自助行为) 便成为西方国家对国际正义观念的时代性、相对性和建构性特
保护海外利益的法理依据。⑦ 这一时期,西方国征有明确认识,并在国家海外利益保护机制的
家保护海外利益的主要手段有二:一为战争,即设计中充分回应这些特点。
国家在合法利益受到他国侵害时,有权发动战争
对加害者施以惩罚并寻求补偿。⑧二为外交保护,2.2  国际正义观念的时代性与国家海外利益保
即当一国在别国的不法行为给本国国民的自然
护机制的合法性判断
① 这种“ 守法效应” 属于路径依赖理论的一部分。 参见 Jorg    国际正义观念的时代性,是指国际正义观
Sydow and Jochen Koch, “ Organizational Path Dependence: Openning念的范畴并非一成不变的,而将随着时代的发
the Black Box” ,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34, No. 4,展、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 十七、十八世纪,
2009, pp.689-709。国际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国际秩序尚未发展,人们为 了 生 存 而 发 动 战 争 一 度 被 视 为 合 法 行
② 例如,Aichele 在其关于法律现实主义的著作中曾表示,为。 国际正义观念的内容被局限于战争发动理
社会生活的永恒变迁决定了不存在永恒正确的社会规则,是法律由、战争手段等枝节性问题上。④ 工业革命和国
职业者解释法律和适用法律的活动赋予了陈旧的法律新的生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各国人们生存的权利不再具
力。 参见 Gary J. Aichele, Legal Realism and Twentieth - Century A?有竞争性,而交通、通讯的发展也使各国政要可
merican Jurisprudence: the Changing Consensus, New York: Garland以沟通观点、凝结共识,战争的正当性逐渐受到
Publishing, Inc., 1990, pp. 52, 59。质疑、限制和否定。 此外,如果说冷战前国际正义观念的内容主要是国家间负有的互不侵犯的
③ 宋建丽:“ 能力路径与全球正义”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消极义务,冷战后全球治理议题下,国际正义观
2015 年 第 3 期, 第 125 页; 吴 楼 平: “ 全 球 平 等 主 义 可 证 成念的范畴逐渐扩展到了保障世界范围内所有人
吗? ———戴维·米 勒 的 视 角 及 其 基 于 责 任 的 全 球 正 义 理 论 重基本生存权利,所有国家和国民都负有消除绝
构” ,《 国外理论动态》 ,2016 年第 8 期,第 41-43 页。对贫困、实施对外援助等积极义务。⑤
④ [荷] 胡果·格劳秀斯著,何勤华等译:《 战争与和平法》 ,
相应的,国家海外利益保护机制合法性的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检验标准也并非一成不变。 曾经合法的手段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可能丧失合法性,而曾经被忽
⑤ 俞丽霞:“ 最低限度的全球正义———论不伤害的消极责任
和制度型人权” ,《 哲学动态》 ,2014 年第 6 期,第 79-81 页。
⑥ Antoni Estevadeordal, Dilip K. Das, et al., The Economic
Dimension of Globalization, Palgrave Macmillan, 2004, p.103.
⑦ 贺海仁:“ 从私力救济到公力救济———权利救济的现代性
话语” ,《 法商研究》 ,2004 年第 1 期,第 33 页。
⑧ 早在 17 世纪上半叶,格劳秀斯便在《 战争与和平法》 中将
国家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助行为视为正当的战争理由。 尽管后
世中战争的合法性逐渐受到限制,但直到 1945 年《 联合国宪章》
确立禁止使用武力解决国家间冲突原则之前,其在国际法上都有
存在的空间。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基金安全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