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拙吾是不是明朝废帝需要不断的同明朝贸易

明朝对日本贸易政策的转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明朝对日本贸易政策的转变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提到,大家都不陌生。对于中国人而言,这个词语总是伴随着压迫与耻辱。但是可能它仅仅是腐败无能的体现,因为在明朝,尤其是灭亡前的奄奄一息的一瞬间,竟然仍打败了当时西方第一强国荷兰。回顾历史,感慨颇多,下面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段中国人火与血的辉煌历史——。料罗湾海战又称崇祯明荷海战、海战、明朝荷兰料罗湾大海战,是中国古代规模比较大的海战之一。自明朝崇祯六年农历六月初一(公历日)起至九月二十(公历10月22日),明朝方面先后投入了战舰150多艘,士兵几万人;方面印支殖民总部派遣数十艘最新式带加农炮的战列舰,在福建金门东岸料罗湾展开激战,最后明朝水师在(郑成功之父)为前锋以绝对优势兵力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刘香海盗联军。料罗湾海战是即将灭亡的明王朝与国力蒸蒸日上的荷兰(七省联盟已独立但尚未从的统治下独立)进行的一场大海战,这场海战在规模上不亚于,最终荷兰失败,这次海战是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海上大败西方海军的战役。海战后,荷兰得到了郑芝龙方面稳定供货保证。自此之后,东印度公司与中国(郑芝龙)方面维持稳定的贸易行为直到明朝灭亡为止。天灾人祸海盗崛起崇祯时期,受小冰河期影响。中国北方长年干旱、中原和东部数次特大、北方瘟疫流行。除江浙闽粤一带受灾影响后仍然恢复富裕外,在北方,特别是造反地区,部份灾区,比如区,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百姓吃树皮甚至饿死,以及因为饥饿而抢劫杀人,抢县衙都有发生。天启四年(1624年),郑芝龙在台湾设旗号、竖帅料罗湾旗,整军经武,组建了一支完备的武装力量。但其目的不仅仅是劫掠和,他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就是用武力胁迫官府招抚,进而以合法地位控制海疆,冲破海禁的羁绊。从1626年开始,郑芝龙对福建沿海城镇展开了一系列攻击行动,但与其他海盗集团不同,他的部属“禁侵掠,放还所获军将。每战胜,追奔,辄止兵”,这种独树一帜的方式很快让他成为明朝官府招抚的对象。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郑芝龙接受熊文灿的招抚。随后,在官民和荷兰人的支持下,相继平定了李魁奇、钟斌等其他海上武装力量,声望日隆。荷兰侵略海盗反目荷兰自万历三十年(1602年)开始在东南亚进行香料贸易,为了拓展与中国方面的贸易往来(尤其是丝织品)于1624年在澎湖建立城堡。此动作刺激到当时的明朝政府,而后明朝政府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包围澎湖并与荷兰人交涉,后荷兰人退出澎湖。但交涉过程中福建巡抚商周祚在交涉信中提出如果荷兰人愿意退出澎湖并前往台湾的话,福建政府愿意保障福建至大员间的商业往来;但是实际上福建地方官员并没有履行诺言,由于海禁令影响,命令上中国与荷兰的公开贸易关系是被禁止的,福建政府理解此点但仍开出空头支票以诱使荷兰方面认同其提议。在无法进入中国港口贸易的状况下,荷兰船只如要进行中国贸易仅能停泊在漳州湾周边,并借由协助者将货物运上船只交易,在本质上为行为。当时荷兰人在曾为海盗的福建把总许心素协助下从中国方面获得不少丝织品以及其他货物(每年以四到六万里尔购买生丝,合三到四万两银),不过此贸易模式在许心素被郑芝龙击败之后荷兰人转而与郑芝龙签署类似条约,但是在合约中并没有确定每年的供货量,因此荷兰方面的对中贸易完全受制于郑芝龙的决定。对于这种受制于中国方面的贸易状况荷兰方面自然有所怨言,并不断的向郑芝龙提出在中国港口自由贸易的提案,并协助郑芝龙于崇祯三年(1630年)击败当时在东南沿海势力最强大的海盗李魁奇以试图换取在中国的自由贸易,但是在击败李魁奇后郑芝龙并没有履行约定;郑芝龙虽然掌握当时东亚海上势力,但官位仅为厦门游击,因此实质上并没有决定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权限。另外于崇祯三年三月新任的福建巡抚邹维琏对于郑芝龙等人无视海禁令进行贸易也多所不满,因此在上任后再次发布海禁令,允许有许可令的福建人民下海活动,但不允许外国人至福建贸易。在这次海禁令发布后隔年获得前往大员许可证仅有6张,而前来的船只更少于此数量,这种状况使得荷兰在台湾的贸易陷入困境。在连续获得承诺并付出代价却没有任何结果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对于中国方面失去耐性,在汉斯·普特曼斯至回报状况后,巴达维亚的决策者决定以海上掠劫的方式逼迫中国方面答应其要求。崇祯六年(1633年)4月30日决定对中国进行掠劫行动后,巴达维亚方面于5月14日派出船只前往大员通报即将到来的作战,本队集中了6艘帆船于6月2日出发,另外也集中了各地巡逻中或是顺路船只前往作战,趁西南季风吹起的夏季中国会自南方各地回到中国,在此时机对这些船只进行掠劫。作战目的为“对中国福建沿海进行掠劫活动逼使中国政府答应其贸易需求,并在掠劫途中尽量降低中国人民伤亡”。战争开启荷兰优势明显明崇祯六年(1633年)的荷兰,虽然还没有从西班牙的统治中独立,但航海和贸易已获得极大发展。已处于其历史上著名的“黄金时代”发端期。荷兰方面为夺占中国对外贸易权,禁止人、葡萄人介入与中国交易,打开与明政府贸易通道,荷兰方面认为攻击中国以先进的大炮武器,性能优异的快速战舰则十拿九稳。当时,荷兰海军方面主力战舰共十一艘,由普特曼斯指挥,另有旗舰密德堡及一艘中国戎克船打狗号,此外还包括海盗刘香带来的50艘海盗船。荷兰海军主力舰均为盖伦船,这是一型极为优秀的帆船。通常拥有两层或多层甲板。为了追求更强的火力,西方在船舶设计方面开始追求更大的船型。盖伦船则成为这一造船思想指导下的产物。中国战船,在当时的英语称为“junk”,被音译成“戎克船”。经过宋朝与改良后,中国帆船于15世纪-17世纪中,大量出现于中国近海。有证据显示,当时的中国帆船,长约100多米,宽度约50多米,称为宝船。以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主力战船大青头(船体多饰以青色)为例:船长约10丈,宽2丈1尺,高l丈5尺,吃水8尺,载重三四千担,总共只配备2门大炮,前1后1。因此可以相信,料罗湾海战中,中国的水师,总体水平不会超过这种大青头。并且在,中国船舶已不再是明初下西洋时候那种艨艟巨舰。反而向小型化发展。这种船舶,必然不可能装载更多的火炮和兵士。总体战斗力也会比较弱。郑芝龙集中优势兵力,大量使用西式大炮对敌轰击,用火船贴身近战,打的确实漂亮。不过荷兰人的战舰仅九艘战舰,大多是当时三桅帆船,载炮只10门以上。郑芝龙的舰队主力仍是“戎克船”——当时西方人对中国帆船的统称,并以10倍的数量优势压倒了荷兰——中国海盗联合舰队。此外,荷兰的加农炮(红夷大炮)最突出的优点是射程,对重型火炮而言,射程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环节,即使现今也不例外明朝自制铁火铳的最大射程不超过三里,而且要冒炸膛的危险;而一般三千斤的红夷大炮可以轻松打到七八里外,史籍记载最远可达十里。崇祯六年(1633年)7月5日,Kemphaen与3艘到达南澳。7月7日,新任荷兰台湾长官普特曼斯率领以密德堡号为旗舰的十三艘荷兰战舰,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对明朝管辖的南澳发起了进攻。明南澳守军立即还击,激战中,把总(守备队长)范汝耀受重伤,17名明军将士阵亡,而荷兰军亦有相当伤亡,不得不解围北上。7月27日,普特曼斯派遣使者前往刘香以及李国助据点,寻求支援,要他们与荷兰人联合起来对中国开战,荷人愿意提供大员、巴达维亚及其它要塞之处给海盗做自由停泊买卖。29日,荷兰舰队将宣战书答复送交明朝代表,明荷双方正式宣战。荷兰在宣战书中提出数项条件作为停战要求:希望拥有在漳州河、安海、大员、巴达维亚自由贸易的权利在建立贸易据点可派遣代表至中国沿海城市收购商品船只能在福建沿海自由停泊不准任何中国船只前往马尼拉荷兰人在中国享有与中国同等法律权利。崇祯六年(1633年)8月3日,荷军得知明朝方面进行动员,除了军队以外征调民船以及物资制造火船,并对火船士兵发出:“烧掉荷兰船得200两赏银,取得一个荷兰人头颅得50两赏银”宣告。荷军自攻打厦门经过22天,荷军已感受到郑军压力及悬赏令的恐怖威力。郑芝龙自行出资购买炮加装于明军舰。同时荷兰舰队再次前往漳州河停泊。18日,海盗派出6艘船只与荷兰舰队会合。19日,荷兰舰队再次前往东山停泊。22日,崇祯皇帝十分不满红毛人在中国杀人放火掠夺财富,下令派路振飞为巡按查办,福建巡抚邹维琏接到圣旨,崇祯皇帝严令惩荷。邹维琏立即飞谕各地文武将吏,不许再谈“互市”二字,“誓以一身拼死当夷”。10月22日,最终爆发了料罗湾大战。荷兰舰队8艘帆船以及海盗50艘大小帆船与明朝水师50艘大型战船100艘火船对抗。黎明,得到可靠情报的明军主力一百五十艘战船悄悄开到了金门岛南部的料罗湾口,在那里,正停泊着的全部主力。当发现明军来袭时,荷刘舰队摆开了一个荷兰战舰居中,海盗船四散策应的防御阵形,明军舰队则在料罗湾东南角展开,以郑芝龙部队为先锋,顺东风采取了两路突击,黑虎掏心的战术。按照事先布置,明军主力部队全部直奔荷兰舰队,只以辅助部队对付海盗船。同时,他们采用了荷兰人在欧洲战场从未见过的打法――火海战术。明军150艘战船中,只有50艘是炮舰(装备炮),其余100条小船清一色的火船,随着一声令下,在大船火炮掩护下,百条火船蜂拥而上搭钩点火。Brouckersheaven遭烧毁,Weiringen遭击沉,Slotendijck遭掳获(船上约100人遭俘虏),其余船只在面对明军强大实力全部在受重伤后逃走。参战的刘香战船五十艘,全军覆没在了料罗湾。明朝获胜海盗洗白据《城日记》所记,料罗湾海战被俘虏的荷兰人约计百人。据福建巡抚邹维琏奏报的战绩:“计生擒夷众一百一十八名,馘斩夷级二十颗,焚夷夹版巨舰五只,夺夷夹版巨舰一只,击破夷贼小舟五十余只,夺盔甲、刀剑、罗经、海图等物皆有籍存。而前后铳死夷尸被夷拖去,未能割级者,累累难数,亦不敢叙。”明朝方面,此场战役之后原先对海禁政策采强硬态度的福建巡抚邹维琏遭到撤职,继任者对于海禁政策以及郑芝龙等人无力约束采取放任态度,虽然明朝宣称胜利,但东南海权自此落入郑芝龙一人掌控。料罗湾大战后,明军乘胜追击,又连续与荷兰人发生小规模海战,一直将荷兰赶出中国沿海为止。而郑芝龙则死咬刘香不放,“一破之于石尾,再破之于定海,三破之于广河,四破之于白鸽,五破之于大担,六破之于钱澳。”最后于崇祯八年(1635年)广东海战,将刘香逼得在决战中自焚溺死。崇祯九年(1636年)郑芝龙被任命为福州都督,掌控了更大的权力,海盗问题也渐渐消失。崇祯十二年(1639年),荷兰人再度派朗必即里哥率大型战舰9艘骚扰中国沿海,数次击败明朝水师的小型船队,但最终又被郑芝龙遣人携带盛满火药的竹筒泅水攻击,一连焚毁5艘,朗必即里哥大败而回。直到此时,舰队最终夺取了从到南海的全部东亚制海权,此时,郑芝龙被称为“闽海王”,此后东南海疆唯郑芝龙是从,内外商人皆用郑氏旗号 。郑志龙崛起称霸东亚沿海当时凡航行在东亚地区的船只,都必须花钱购买明郑的令旗,若无此旗,在东亚海面被拦截的概率超过百分之五十,若在福建沿海,则百分之百被拦截。最后就连台湾的荷兰人都不得不偷偷地以日本船的名义购买令旗,当时中国东南沿海在和平的笼罩下正在平稳的发展。荷兰方面,东印度公司在此之战明确认知其与明朝武力差距,放弃以武力方式解决与中国间的贸易问题,而郑芝龙在战后对荷兰方面的善意回应使得荷兰放弃与刘香等人的合作,转回与郑芝龙合作的贸易模式。荷兰在此战役对中国的损失丝毫不须赔偿并且还得到了郑芝龙方面稳定供货保证。自此之后东印度公司与中国(郑芝龙)方面维持稳定的贸易行为直到明朝灭亡为止。料罗湾大捷使荷兰人不得不屈尊于中国海商集团的实力,从此荷兰人每年向郑芝龙商的船队缴纳1000万法郎的进贡,才可以保证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水域的安全,同时避免了荷兰本土遭受明朝海军的进攻。在17世纪的全球水域完全变成了由中国海商一家说了算的天下。料罗湾一战后,崇帧十三年(164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曾经私下与郑芝龙达成四六开的贸易协议,无奈郑芝龙的海上力量过于强大,六开的贸易协定对于郑芝龙来说也只是一纸空文。晚明时期几乎整个远东水域——澳门,马尼拉,厦门,日本各港口之间所有的商船都悬挂是郑氏令旗的中国商船。荷兰人屈服了,乞求明朝政府不要远征尼德兰本土,同时他们放弃了垄断中国海上贸易的企图,转而承认郑芝龙的海上霸权秩序。郑芝龙荡平了海上的各个海盗利益集团,掌控了贸易网络。台湾海峡从此成为郑氏舰队的内湖。郑芝龙违禁开辟的对日贸易,从此有了福建沿海地区这一稳定的货源地和转运中心,确立了与日本及与大陆沿海各地贸易中对荷兰人的优势。荷兰人千辛万苦殖民台湾,在台湾从事对日本和福建的贸易,将台湾作为东亚、东南亚贸易转运站,也因退出福建水域而使台湾从此失去中介作用。的胜利也使郑芝龙被明朝升为福建副总兵,成为合法的福建水军首领。他以强大的武装力量和雄厚的资本称雄国际市场,在与荷兰、以及东南亚各国的竞争中胜出,“独有之利”。资料记载,他接受安抚后,“海舶不得郑氏令旗,不能往来。每—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芝龙以此富敌国” ,因而“八闽以郑氏为”。中国海权意识觉醒首次成功抗击西方侵略者台湾作家在北大演讲的时候曾经感叹:“两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在修,认定自己的敌人来自于草原上,而事实上我们真正的敌人来自于海上。”不过他这段话说的不全面,至少明朝末年的中国人,还是开始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崇祯六年(1633年)的料罗湾海战就是证明。的史书对料罗湾海战记录甚少,大概是因为此战的指挥郑芝龙降清后反被杀的不光彩结局,而事实上,料罗湾海战绝对可算得上是东西方海上力量的大冲撞,几乎动用了自己在远东地区所有血本的荷兰舰队,面对日落西山的明王朝仍不能战而胜之。料罗湾海战的起因很简单,已在欧洲纵横无敌,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人,企图垄断与明王朝的贸易特权。之前,他们已经占领了几乎不设防的台湾,他们天真的以为,集中所有精锐海军压迫中国沿海,就可以迫使中国政府妥协,荷兰人共动用了59艘船只,包括他们招抚的海盗船,以及十一艘战舰,荷兰人的要求自然遭到明朝拒绝,于是横行福建沿海,拦截中国商船,甚至炮击中国沿海州县,袭击厦门港口,明朝方面损失惨重,几乎处于被动挨打状态。料罗湾海战是一次明朝对荷兰殖民者的自卫反击战争,广泛吸取西方海军的先进经验与技术,组建强大的水师,首开东方国家在海战中击败西方殖民国家的先例。而对比于西方殖民扩张的历史,指挥的及其郑氏家族正是中国海商势力的代表,海盗出身的他们拥有独立的军队和独立的势力范围,甚至可以直接在海洋上与西方殖民势力交锋。他们的发迹历史,恰恰是西方无数海商势力发迹历史在中国的翻版。从某种意义上说,郑氏舰队的壮大以及对西方殖民势力的打击,是中国人跳出大陆思维,开拓万里海疆的开始。后,福建广东一地海域日趋平静,海外贸易日趋繁荣,在陆上绝迹之后,中国东南沿海从此搭起了海上的桥梁,贸易的繁荣与势力的增长在当时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最新评论热血战争,研究战争是为了避免战争。相关新闻  [摘 要]蒙古土默特部大汗阿勒坦对牧业经济的脆弱性有非同寻常的认识,虽与明朝战争不断,但他始终坚持要求与明朝建立通贡互"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蒙古土默特部阿勒坦汗坚持与明朝贸易原因探析
  [摘 要]蒙古土默特部大汗阿勒坦对牧业经济的脆弱性有非同寻常的认识,虽与明朝战争不断,但他始终坚持要求与明朝建立通贡互市。经过30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蒙古与明朝终于发展起大规模的边境贸易。阿勒坦汗的措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土默特部从此人口剧增,商业发展,各族间友好交往,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保持了相当繁盛的景象。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4/view-6328663.htm  [关键词]土默特;阿勒坦汗;互市   一   在阿勒坦汗主政蒙古土默特部之前,蒙古诸部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经过连年与明王朝的大规模战争,蒙古人口出现大量减员。此外,由于明王朝关闭榷场,中断了与蒙古的边境贸易,致使游牧经济失去了其稳定的农业经济补充。如遇灾荒来临之际,牲畜所需的用以渡过难关的储备农作物往往无法得到保障。除此之外,蒙古贵族的奢侈生活也无法得到保证。与此同时,陕晋一带的汉族人不断大量涌入蒙古地界。其中有受水旱灾害无法觅生路的边民、有失地的农民、有躲避繁重赋役的屯戍边兵、有失事畏罪的汉人,还有大量白莲教徒。大量汉人的迁入,与当地蒙古领主的利益产生了冲突,领主们往往捕捉、驱赶汉人。   二   阿勒坦汗敏锐地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摆脱牧业经济的单一性,而其中关键的一点即在于与明朝实现长期稳定的通贡互市。因此他将与明通好列为最基础的战略,终其一生从未曾动摇改变。   在阿勒坦汗之前,蒙古与明朝敌对已逾百年,明朝对蒙古严格的物资封锁政策使蒙古盐、铁、茶等多种必需物资奇缺,牧人常陷入“爨无釜,衣无帛,无茶则病”[1]711的困境,这是阿勒坦汗屡次遣使入明朝要求封贡并开展边境贸易的主要原因。但明世宗、孝宗时期,明朝的政策一直未变,他们往往执杀蒙古使者,甚至出赏格求阿勒坦汗首级。于是愤怒的阿勒坦汗利用军事上的优势,屡屡进攻明朝边地,掠夺人畜,不过与此同时他也一直没有放弃通贡互市的要求。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阿勒坦汗亲率10万余精骑攻至明京师,明朝举国震惊,史称“庚戌之变”。阿勒坦汗在围困明朝都城的情况下,首先提出的条件仍是和平通贡互市,他甚至在遣使之后,释放所俘马房内官杨增使其带着书信到都城内要求通好。退兵后,复派遣儿子脱脱到京师再次商谈通贡事宜。阿勒坦汗一面不断表明诚意,要求与明朝通好,另一面又屡次暗地里鼓动河西各部落向明朝进犯,毁损边关城墙,以逼迫明朝答应他的条件。这种压迫性做法的效果可谓欲速不达,招致明世宗“厌之”[2]5395,但明朝终于还是渐渐明白了不断请求通贡互市而又屡屡进犯边墙的阿勒坦汗其实“无大志,求贡市而已”,只因“累请不许”,才以草原部族惯常采用的方式“愤焉蹂边者三十余年”[3]6294。明穆宗之后,高拱、张居正主政,以“拒虏甚易而灭虏实难”[4]712而终于决定恢复互市,并于隆庆五年进行封贡。穆宗封阿勒坦汗为“顺义王”,其弟昆都力哈、长子黄台吉为都督同知,其余子侄部下63人亦皆封赏。阿勒坦汗每年入贡,并制定规矩条约13条、市法5款以约束部众。隆庆封贡后,蒙古与明王朝延续200余年的战争局面终于终止,“东自海冶,西尽甘州,延袤五千里,无烽火警”[5]2312。   三   和平互市为汉人进入蒙地经商与生活提供了前提,土默特部的商贸因此获得了极大发展,蒙古物资奇缺的困难局面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封贡第二年,阿勒坦汗又下令在哈鲁兀纳山南近黄河之地修建“库库和屯”城[6]85-88,此城于万历三年(1575)基本落成,阿勒坦汗上表请名,明朝赐名为“归化”。不数年间,赵全、丘富等来投的汉人首领率领汉人工匠为阿勒坦汗“废毡包而建平房”[7]3147,又起造了苏木沁等八大板升,并为阿勒坦“治城郭宫殿”[8]5041,城郭房屋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明蒙在政治、经济上的联结,并为互市规模的扩大进一步创造了条件。   此外,边地蒙汉诸族得以在和平友好的大氛围中加速相互影响。汉人渐渐娴熟于骑马放牧、鞣制皮革和乳品加工,蒙古人则开始主动学习汉人文化。阿勒坦汗曾数次向明朝请奉《金刚经》及喇嘛僧,明朝皆应允,明四夷馆翻译通事丛文光、马继志则受总督王崇古遣,携字谱、忠孝经等,长时间在蒙古各部“传播番文,校对字意,讲忠孝大义”[9]713。据《五杂俎》所记,至明穆宗后期,北境的情况已经是“饮食、语言即已相通”[10]80双方发展到“沿边关寨驻牧达子叩关索乞盐米,而架炮夜不收反出其外,驻牧日久,渐习华风”[11]、“边人大都五分类夷”[12]3764的程度,蒙汉间的异族婚姻也一度兴盛。至此,土默特地区已经由单一经济为主的情况而过渡为多种经济互补的日益兴旺的整体格局。   参考文献:   [1][4][9](明)瞿九思.万历武功录[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清)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明)何乔远.名山藏[M].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1.   [5](明)陈子龙等辑.明经世文编[C].北京:中华书局,1962.   [6]珠荣嘎.阿勒坦汗传[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   [7](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   [8][12](明)张居正等.明穆宗实录[Z].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66.   [10](明)谢肇?.五杂俎[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11](明)费宏等.明武宗实录[Z].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62.   作者简介:赵雪波,生于1976年,男,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与土默特历史文献。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2CZS067)、2013年度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011年度内蒙古科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2011NCW013)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明朝是个怎么样的一个朝代?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不错的朝代,因缺少货币——白银,通货膨胀,而亡明朝于1368年由朱元璋建立,于1644年由李自成推翻.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明朝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土木堡之变后,国力衰弱,到万历初年复兴,在万历末年再次衰弱,并最终于崇祯17年灭亡.总体来说,明朝的社会较为稳定,但是各种苛捐杂税不断,民间的经济发达,对外贸易空前不和亲 不纳贡 不赔款 不割地 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没经历鸦片战争那样的侵略?土伦堡之战后英宗被俘,异族围困北京算不算?明朝有让步赔款吗?可以城破,可以国亡,可以君死,绝不退缩的气节有没有?清朝呢?各种不平等条约从康熙就开始签,签的手抖麻了.所谓强汉 盛唐 富宋 刚明 辱清 诚不欺也 不太了解明朝的人一般都觉得明朝都是太监掌权,皇帝昏庸,正真看过明史了解明朝的人都知道,其实明朝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内阁主政,士大夫权力极大的时代,皇帝虽然经常不干事,但是基本没有昏君,太监不过是皇帝手下的跳梁小丑,皇帝一句话,说杀就杀(魏忠贤可以说是明朝最牛的太监了,党羽遍布朝野,崇祯上台后就给干掉了,同党官员抓了近300人).而中国历史太监最猖獗的时期恰恰是在唐朝.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炜贸易是不是康宁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