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为什么也会什么动物喜欢玩山玩水

动物竟然有这么多鬼心机,“三十六计”比人玩得还溜
近几年,有一波关于爬行动物的新闻着实颠覆人的三观,我们把这些离奇古怪的爬行动物行为综合起来发现,它们竟然懂得“三十六计”,当它们遇到危险或进行捕食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运用“三十六计”中的各种逃生、防御、进攻策略,让人叹为观止。
“树上开花”的伞蜥
树上开花原指树上本来没有花,但可以借用假花点缀在上面,让人真假难辨,引申在计谋中的意思就是当自己的力量较为薄弱的时候,可以借助某种因素使自己看起来强大,虚张声势,震慑敌人。爬行动物中,最会用虚张声势的方法来吓唬敌人的家伙就是来自澳洲的伞蜥,这家伙正常的时候和一般蜥蜴似乎没太大差别,只是颈部有明显凸起的褶皱。
伞蜥的鳞状薄膜像披肩一样挂在颈部
图源:Wiki共享资源
这可不是一般的褶皱,而是一层处于闭合状态的鳞状薄膜,以伞状长在颈部的四周,就像人的披肩那样附在其颈部。这些鳞状薄膜是由伞蜥的舌骨所支配的,当伞蜥受到惊吓或是遇到天敌的时候,其口部大张,在舌骨的带动下,鳞状薄膜瞬间撑起至最大限度,左右两边各呈半圆形,从而就像撑起了一把伞。给对手一种错觉:伞蜥的头部瞬间增大。这副鳞状薄膜在闭合时呈黑色,受威胁撑开时则呈现鲜艳的颜色,可以增加震慑效果。
受惊时,伞蜥的鳞状薄膜在其舌骨带动下瞬间撑起,如同打伞一样
图源:Wiki共享资源
伞蜥把树上开花运用得炉火纯青,源于它生来胆小且多疑的神经质性格。它处于运动状态的时间要比其他蜥蜴多得多,说白了就是总处于一种“边走边观望”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顺便捕食。有人问,如果伞蜥“撑开伞”吓不住敌人怎么办?它还有个绝招:其后脚能像恐龙一样站立,然后一路狂奔逃到树上。
“抛砖引玉”大鳄龟
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顶级杀手美国短吻鳄(又称密河鳄)之下,第二号杀手就是素有“龟中鳄”之称的大鳄龟(也叫真鳄龟)。这家伙的头部不能完全缩进龟甲内,龟壳上有三道犀利的棘,全身被一层藻类浸渍为橄榄绿色,嘴巴成“鹰钩状”,外形显得威风而肃杀。比起它的近亲“拟鳄龟”,大鳄龟并不爱咬人,但是如果把它挑逗急了,其咬合力让人闻风丧胆,因为有些成年大鳄龟甚至能猎食未成年的鳄鱼。
图源:wiki
大鳄龟有两种不是策略:其一较为简单粗暴,与很多龟类不同,大鳄龟的尾巴又细又长,质地坚硬,形如钢鞭,发现猎物接近时,它会突然甩起尾巴将猎物抽昏。其二较为高明,大鳄龟的整个口腔呈昏暗的灰色,唯那舌头上有一个鲜红无比,呈分叉状的蠕虫型肉突引人注目。这个肉突通过小小的环形肌肉与舌头相连,两端可以自由的做伸缩活动,张开嘴时,肉突像极了在水中游动的蠕虫。
大鳄龟舌头上的肉突是致命的诱饵
图源见水印
大鳄龟的通身灰绿色与周围的水体融为一体,仅暴露出舌头上的肉突,模拟蠕虫来吸引猎物,一些小鱼、小虾或小型两栖动物见到这等美味都会忍不住上前,转瞬间就会毙命于大鳄龟的巨口之下。大鳄龟用小小的舌头肉突作为诱饵(砖),吸引了猎物使自己饱餐一顿,获得了丰厚的利益(玉),活脱是三十六计中的“抛砖引玉”。
“趁火打劫”短吻鳄
美洲短吻鳄和我们中国的扬子鳄同属短吻鳄科,它们的特点是:铠甲被淡水中藻类的色素浸透得黝黑发亮;嘴巴较短但哼哼声大如雷,蒲松龄曰其为“猪婆龙”;爪子尖利会挖洞,是河边建筑师。虽然比起尼罗鳄、湾鳄这些庞然大物并不算威猛吧,但4米左右的个儿头、强有力的颌骨、锋利的牙口好歹也是让它称霸一方,捉个猎物还要像食腐动物一样趁火打劫吗?
短吻鳄虽不如湾鳄、尼罗鳄凶悍,但也称霸一方
图源:Wiki共享资源
这其实是一场它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事故。美国佛罗里达州旱季来临之后,河流的水位急剧下降,在河中“巡视”的短吻鳄,它刚从岸上晒完太阳,体温骤然升高,其厚重的铠甲使之无法通过汗腺来降温散热,于是它边游着边大张着嘴巴,仿佛打哈欠一样,其实这是为了保持口腔的空气流通,以增大自身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口腔黏膜和毛细血管完成热量交换,达到散热的效果。
突然,水中跃起一种也身披墨绿色花纹铠甲的“鳄鱼”,它嘴巴尖如利剑,口中都是钉子般的牙齿。那是臭名昭著的凶猛鱼类雀鳝。时逢佛罗里达旱季,水位较低,雀鳝在游泳时遇到水极浅的地方无法游动,便会纵身跃出水面,横冲到深水区去,这条雀鳝横冲的方向恰好是张嘴的短吻鳄,短吻鳄不客气,面对飞来的午餐欣然接受。这对当地鱼类在旱季的行动不便来说,确实是趁火打劫了。
雀鳝纵身一跃,恰好飞入短吻鳄嘴里
图源:Marina Scarr / 摄
“笑里藏刀”棱皮龟
在茫茫大洋中,只有海鬣蜥、湾鳄、海蛇和海龟四类爬行动物坚守了,海龟家族并非一个科学的分类,准确的说法是生活在海洋的乌龟。如果具体来分的话有两大类:一类是中新世以后才开始陆续下海的海龟,包括蠵龟类、玳瑁类、丽龟类等常见海龟;相比之下,另一类则是在恐龙时代的白垩纪就已下海的“老前辈”——全身无龟甲而是裹着革制皮肤的棱皮龟,同时,它也是龟鳖目中最大的成员。
破壳出生的棱皮龟宝宝要赶紧爬向大海,远离危险的陆地
图源:wiki
最近,棱皮龟给我们带来的新闻总是让人悲伤的,比如吞咽漂浮在海中的塑料窒息而亡。这是因为棱皮龟多以水母为食,水中的塑料袋很容易让棱皮龟误以为是水母。加上龟鳖类动物一项是性情温顺,得享长寿的代名词,我们对棱皮龟不由得产生怜悯之心。但如果抛开人类的影响因素,在纯自然环境中,棱皮龟相当可怕。
棱皮龟口腔和食道、肠道中满布这种吓人的白色肉刺
图源:环球网
如果撬开棱皮龟的嘴,你首先会发现它没有牙齿。但棱皮龟又是以鱼、虾、蟹、乌贼、螺、蛤、海星、海参等众多海鲜大餐为食的,没有牙齿难道直接吞下去吗?你再往里看看就会觉得毛骨悚然,原来,在棱皮龟的口腔中,满布参差不齐的白色肉刺,就像是用钟乳石雕刻得一样。更让人吃惊地是,这种白色肉刺不仅分布在口腔,甚至延伸到棱皮龟的食道乃至肠道。因此,任何被它吞到的食物都会被这套惊人的“搅碎机”摧毁。棱皮龟憨厚的外表下,是这样一幅阴森恐怖的嘴,颇有点笑里藏刀的意思。
“假痴不癫”海鬣蜥
假痴不癫是三十六计中较为冷僻的一计,它是指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使用这一计的家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适应海洋生活的蜥蜴——海鬣蜥,人们可以在冰冷的水下看到它疯狂地啃食海草,而在陆地上,它们一个个呆呆地趴在暗黑的焦岩上,边吹着干裂的海风,边沐浴着太阳。
海鬣蜥看似呆傻,其实心中早已盘算好一切
图源:Wiki共享资源
蜥蜴这样的爬行动物属于变温动物,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多会受到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外界环境温度升高,爬行类代谢加快,体温上升;外界环境温度降低,爬行类代谢变慢,体温下降。因此,在需要温度的情况下,它们主要会通过晒太阳的方法来实现。海鬣蜥需要到冰冷的海水中进食,比一般爬行类的生存环境恶劣得多,因此,晒太阳,晒多长时间的太阳都是有讲究的。
加拉帕哥斯群岛虽位于赤道附近,但由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海水冰冷异常,一般在20℃以下,远低于海鬣蜥的体温。每次下海进食前,都会像个呆子一样在岩石上晒1个小时左右的太阳(时间太长也受不了),而它下海之后就开始快速地进食,到再次返回海面为止,给自己10分钟的时间,因为如果不在这个时间返回陆地,晒太阳所保存的热量就会消耗殆尽,海鬣蜥就会冻死在冰冷的海水中,因此也被称为“生死10分钟”,看似呆傻的海鬣蜥,其实早已盘算好了一切,果真是假痴不癫!
海鬣蜥在海中的“生死10分钟”
图源:Galapagos with David Attenborough
“偷梁换柱”颈棱蛇
看看下面两种蛇吧,左边的蛇和右边的蛇都是土褐色的皮肤,皮肤上有若干略呈方形或椭圆形的黑褐色斑块,那标志性的三角形脑袋简直是人的噩梦,给你的第一个感觉可能是,呀,两条蝮蛇,前方有剧毒,感觉撤!不过,细心的你可能发现了几个细微的差别:
蝮蛇与颈棱蛇
图源:互动百科
第一,左边的蛇的黑褐色斑块似乎都是空心儿(中心颜色较浅)的,右边的蛇的黑褐色斑块却似乎是实心儿(中心颜色较深)的;第二,左边的蛇的瞳孔是垂直的,右边的蛇的瞳孔却是平铺的;第三,左边的蛇鼻孔和眼部之间有凹下的漏斗形器官,左边的蛇却没有。当你发现这些细微的差别,要注意了,左边的蛇是真的蝮蛇,右边的蛇很可能是条假蝮蛇!
好不卖关子了,右边这条蛇就是被誉为能够高仿蝮蛇的“装逼大师”——颈棱蛇。如果说皮肤的颜色和瞳孔的差别不容易被察觉的话,那么一眼识破颈棱蛇的伪装的方法就是第三个区别,颈棱蛇是属于游蛇科的无毒蛇,没有蝰蛇类、蝮蛇类等有毒蛇特有的“颊窝”。对,就是那个鼻孔和眼部之间的漏斗形器官,这个器官里有一层薄膜,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 附近千分之几的温差都能被颊窝感知出来,这就是蝮蛇类捕捉温血动物的法宝。
问题又来了,蝮蛇的头部是天生的三角形,颈棱蛇也是吗?不,作为游蛇科的一员,它也长着椭圆形的头部,但当遇到危险的时候,颈棱蛇会缩扁身体和头部,椭圆的无毒蛇头被高仿为有毒蛇的三角蛇头,起到惊吓敌人的作用,真乃偷梁换柱,以假乱真!
“瞒天过海”枯叶龟
枯叶龟生活在南美洲北部的奥里诺科河和亚马逊河流域底部,淡水自然是它的理想栖息所,不过淡咸混合的水域它也是可以忍受的。为什么?它的一举一动都是为其高超的拟态本领服务的。枯叶龟的龟甲呈椭圆形,龟甲边缘呈锯齿状,颜色呈黄褐色,很像一片沉落水中的大枯叶;头部和颈部就更神了,扁平而宽大,呈“箭头状”,呈茶褐色,比起龟甲则更像枯烂已久的残叶。
枯叶龟的龟甲和头颈部都像枯萎的树叶
图源:Wiki共享资源
枯叶龟以此惊人的拟态长相瞒天过海,诱使无数靠近它的猎物命丧龟口,其餐谱上的主要食物有鱼类、两栖类和淡水贝类。有人问枯叶龟为什么采取这种以静制动的捕食策略呢?说起来有点搞笑,枯叶龟是一种高度水栖性龟类,对水非常依赖,几乎不怎么走上陆地,但游泳的本领却非常差劲儿,在水地几乎是缓慢爬行的节奏,因此才会想出这种办法来。
有人说,就算再怎么不喜欢上岸,作为爬行动物,总要露出水面呼吸空气吧?这个当然,不过近距离观察枯叶龟你就会发现,它有一个吸管儿一样的萌鼻子,鼻孔就在管尖儿上。每当需要出水呼吸时,枯叶龟就会游到水中央,伸出长脖子,只把鼻尖儿露出水面呼吸,这也符合它以静制动的总方针嘛。另外,比起清澈的水域,枯叶龟更加喜欢偏浑浊的水域,这有利于它更好地伪装,伺机偷袭猎物。
枯叶龟呼吸时只把鼻尖探出水面
Wiki共享资源
“暗度陈仓”橡皮蟒
很多蛇类都采用修炼毒液的方式立足于江湖,而蟒科蛇类则多以巨大的体形、强健的肌肉、可怕的绞杀来安身立命。然而这位橡皮蟒实在是有辱蟒科蛇类的名声。栖息于热带雨林松软泥土中的橡皮蟒全身呈暗褐色,比一般的蚺蟒类细得多,而且体形最大的都不会超过1米。其实这都是小事儿,令众多蚺蟒类最不能忍受地是,橡皮蟒的头骨结构很另类,欠缺颚齿以及上唇感受温度的空洞。
没有过人的咬合力和毒液武器,它靠什么生存呢?它有一套独特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来化险为夷。首先,与一般蛇类不同橡皮蟒的头部和尾部均呈圆钝形,头部也被与通身相似的暗色鳞片覆盖,远远看上去就像一个长筒,头和尾傻傻分不清。其次,橡皮蟒全身肌肉很发达,其前额叶头骨比一般蛇类坚硬得多,可以尽情的在软土中挖洞。
橡皮蟒的头部和尾部均呈圆钝形,远远看上去就像一个长筒,头和尾傻傻分不清
图源:Wiki共享资源
这两项特技结合起来会怎样?当橡皮蟒感受到对方的威胁时,由于其头尾极为相似,让对手分辨不清,便会用灵活的尾巴模拟头部攻击时的各种姿势来威吓、迷惑敌人,这时敌人便会被其尾部吸引。此时,橡皮蟒的头在干嘛呢?刚才我们说了,橡皮蟒前额叶头骨十分坚硬,肌肉灵活发达。在尾部吸引敌人注意力同时,橡皮蟒会赶紧用头部钻洞,以求逃生,真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啊。
橡皮蟒的头部特写,终于看到它的眼睛了
图源:Wiki共享资源
“金蝉脱壳”大鳞鳞虎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了一则关于马达加斯加发现壁虎新物种的消息。一提到壁虎,我们就想到了前文中所说的蛇蜥,它们都属于蜥蜴家族,如果说用三十六计的话,首先会想到“李代桃僵”。也就是通过尾部肌肉骤缩,自断尾巴,给敌人一点小福利,然后自己得以逃生。可在壁虎家族内部,也有另辟蹊径,采用别的计谋的高手。
这种壁虎叫做“大鳞鳞虎”,属于壁虎科鳞虎属,生存于马达加斯加拥有喀斯特地貌的地区中。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并不送出自己的尾巴,而是身上的鳞片自动脱落,捕食者一口下去,咬到的并非鲜嫩的壁虎肉,而是满嘴的鳞片,这简直就是三十六计中的“金蝉脱壳”。
大鳞鳞虎蜕皮前后对比
图源:wiki
但是鳞片算是爬行动物的“护甲”,具有对其生命体具有保护作用。为什么大鳞鳞虎蜕掉皮之后不流血也不会死呢?这是因为它的鳞片脱落后,会从其皮肤基部一层特殊的细胞,叫做“肌成纤维细胞”,可使鳞片剥离身体却不会流血。研究者把这层特殊的皮肤细胞称作“撕裂区”。而且,鳞片脱掉之后裸露的粉色物质也并不是大鳞鳞虎真正的皮肤,而是那层撕裂区。大鳞鳞虎将鳞片脱离之后,只需要几周时间就能长出新的鳞片。
“釜底抽薪”钩盲蛇
东帝汶发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怪事:当地有只黑框蟾蜍吞掉了一只外貌类似蚯蚓的家伙。这不是很普通的一件事吗,癞蛤蟆吃饭你都管?事情并没结束,几分钟后,目击者发现这只黑框蟾蜍的泄殖腔(也就是肛门和阴道的共同开口)探出一条“蚯蚓”的一部分,这正是被吞下的那条“蚯蚓”,又过了几分钟“蚯蚓”完全钻了出来,还保持着活力。
钩盲蛇从蟾蜍的泄殖腔钻了出来
图源:Jonathan Hakim
其实,从蟾蜍肛门逃生的高手并非什么蚯蚓,而是一种罕见的蛇类——钩盲蛇。钩盲蛇属于盲蛇类,是有别于现生所有蛇的神秘蛇类,它们可称得上是陆地上最小的脊椎动物了,最大的体长不超过17厘米,最小的仅有6厘米。平时喜欢生活在蚁巢里,特别喜欢吃蚂蚁。因为常年不见天日,钩盲蛇的身体已经高度退化,外表裸露,头和尾巴傻傻分不清。
那么问题来了,即使钩盲蛇身体娇小,能够从蟾蜍腹中钻出来,在腹中缺氧的环境下又怎么可以安然无恙呢?原来,钩盲蛇早已适应了地下的缺氧环境,体表细密的鳞片还能帮它抵御蟾蜍消化液的侵蚀。不过,不能确定这只钩盲蛇是不是主动爬出来的,如果是的话,这种走肛门的做法可算是三十六计中的“釜底抽薪”了。
“李代桃僵”脆蛇蜥
脆蛇蜥断尾
图源:dili360.com / 《博物杂志》
重庆市林业局称,有人在重庆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一种奇怪的“蛇”,但目击者总感觉这条蛇与一般的蛇相比显得不太正常。这条蛇的爬行速度比一般的蛇要迟缓得多,而且身体的横切面不像一般蛇类那样呈圆形(或近似圆形)而是呈方形。后经林业局专家鉴定,这根本不是什么蛇,而是一种珍贵的蜥蜴——脆蛇蜥。蛇蜥和蛇类在外观上最显著的差异是鳞片,蛇蜥覆满方形鳞片且呈环形排列,腹部鳞片小而多列;蛇类腹部的鳞片则是大而单列。作为蜥蜴的脆蛇蜥,至少与蛇类还有三个不同点:
其一,脆蛇蜥拥有闭合的眼睑,因此可以眨眼睛,而蛇类做不到(感觉自己萌萌哒);其二,脆蛇蜥拥有外耳,而蛇类长有内耳,外表看不出来;其三,脆蛇蜥性情温顺,并没有某些蛇类的惊人速度、锋利牙口和可怕毒液,因此遇到危险时,会自断尾巴逃生,脆蛇蜥尾部的肌肉较为特殊,遇到外力会强烈收缩,导致断裂。脆蛇蜥牺牲了身体的一部分,保住了性命,这正是三十六计中的“李代桃僵”。
“远交近攻”黑曼巴蛇
笔者以前给大家介绍过非洲人民的“噩梦”——黑曼巴蛇,其毒性强烈、乐于进攻、速度奇快,成为非洲大陆上致死率最高的毒蛇。不过,今天我们在三十六计中讲它,毒液只是作为辅助,主要来分析它的用毒策略。这得先分析一下黑曼巴蛇的食谱:黑曼巴蛇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如老鼠,甚至有捕食蝙蝠的记录)、小型鸟类和小型蜥蜴类喂食。我们可以看出,相对小型鸟类和蜥蜴,鼠类的体型较大,反抗性较强,因此可以说黑曼巴蛇的猎物有强有弱。
黑曼巴蛇捕食小型鼠类
图源:Wiki共享资源
为了将自己受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面对不同的猎物,黑曼巴蛇会采取不同的不是策略。当捕食鼠类这样体型较大,反抗性较强的猎物时,黑曼巴蛇一般会事先对其发动一次偷袭,将毒液注入其体内,然后任其逃走。随后利用敏锐的嗅觉追踪猎物的气味(黑曼巴属眼镜蛇类,靠分叉的舌头收集,而蝰蛇类一般靠吻部的颊窝感受热量),等找到猎物时,猎物也奄奄一息了。
黑曼巴蛇属于眼镜蛇类,靠分叉的舌头收集气味
图源:Wiki共享资源
当捕食小型鸟类或蜥蜴这样不是很强的猎物时,黑曼巴蛇会采取“死咬住不放”的策略,直到猎物中毒而忙,再顺势将其吞入腹中。为什么要死咬住不放呢?因为一旦给猎物一点点挣扎的机会,其反抗和骚动就有可能搞断黑曼巴赖以为生的毒液注射器——管状毒牙。回头来看,黑曼巴蛇对于势力较强的猎物选择偷袭、暂避锋芒的方式;对势力较弱的猎物选择完全压倒、一击而中的方式,可谓是远交近攻,进退得当的高级谋略。
这里只展示了三十六计中的“十二计”,后续还有更多内容,敬请期待……
蝌蚪五线谱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联系授权,盗转必究。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文明旅游随手拍,快来上传照片赢奖品吧!
中国公民在海外遇到危险,拨打哪个号码最有用?
今日搜狐热点大千世界里的人和动物,原来可以玩得如此这般
大千世界里,居住着人类和动物。前些时候,在海边行行摄摄。整理出一些图像,就以图像来说说人和海洋动物,如此这般和谐的故事。
在沿海生活的人们,沐浴着明媚的阳光,享用着湛蓝的大海!
在沿海生活的生物,同样,沐浴着明媚的阳光,享用着湛蓝的大海!
沿海生活着很多海洋生物,这图中是海狮(Sea
Lion).海狮的长相特征,生活习性,在后面贴有一张看得较清楚些的图像,到时再作简短介绍。
这里的人们喜欢在大自然里,在海里与浪共舞。看这舞姿多美,像在跳一段动人的双人舞!
在同一水域,海狮们也喜欢结伴,在大自然里,在海里与浪共舞!
我说是舞,而不是觅食。看,它们的大肚朝天,大脚朝上,舞得多悠然尽兴。
舞着舞着,人们和海狮就舞到一起了。看见了吗?在图像左下角的黑色处,就是海狮。那就别打扰它们,干脆停下来欣赏观看海狮们的舞蹈吧。
有时,海狮们也喜欢凑热闹,钻到人群中来,看她们是怎样舞动桨板的。显然,人们和海狮,相互欣赏,相互尊重,享受着相互的陪伴。
舞尽兴了,上岸歇会儿,吼一嗓子,给同伴和人们来一曲拿手的歌。
海狮颈部生有鬃状长毛,有小耳朵,吼起来像狮子,前肢较后肢长且宽。海狮多集群活动,易与人类亲近,记忆力不错,是一种应用价值很高的动物,无论在科学还是军事上都占有重要的角色,但海狮也是一种濒危物种。
在海水中舞尽兴了,上岸秀秀亲热。看它们的眼神,酥酥的,全然一个目中无人,只有你我。啊呀呀 。。。
别看海狮体态笨硕,同样小鸟依人!
这地方,叫儿童滩,原本是给小孩玩沙戏水的。现被斑海豹(Harbor Seal)占有,在此休憩生活。人们也就不再去打扰。
而是在防堤栏上,尊重地,静静地,观察观看斑海豹的生活。
斑海豹在这里生活,繁衍。。。看,这斑海豹母亲在亲吻刚出生还在襁褓里的心肝宝贝。爱,是共通的天性!
刚出生几分钟,母亲就招呼小宝贝,教它怎样爬行。喂完奶后,离出生不到半小时,母亲就带着小宝贝下海了。生命,本性,本能,很奇妙,是不?
斑海豹身体肥壮而浑圆,没有海狮那样的小耳朵,前后肢都很短,在岸上移动时,是靠腹部在地上一拱一拱往前挪。每年1月至4月是产仔期。
在沿海生活的人们,热爱湛蓝辽阔的海洋,热爱这片美丽的家园!
在沿海生活的生物,同样,热爱这惊涛骇浪,热爱这丰富的海洋资源!
大千世界里的人类和动物,原来可以如此这般的和谐!和谐的前提是尊重,让尊重成为一种意识,自觉地来守护保护我们的美丽家园,自觉地来守护保护我们的美好生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喜欢小动物的孩子们,为什么还会“虐待”小动物?喜欢小动物的孩子们,为什么还会“虐待”小动物?家有小女初成长百家号妮妮问:我小外甥一到我家就喜欢虐猫,我家小猫都被他虐的见到他来就嗷嗷叫,然后撒腿就跑。虐待动物,到底是某些孩子成长的正常阶段,还是孩子有什么心理疾病呢?这个行为会不会给他长大后的社会行为造成恶劣的影响呢?其实,喜爱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不管是家里的宠物,还是户外的野生昆虫,甚至是电视里的动物世界纪录片,都能让孩子马上停止哭闹,一瞬间进入和动物一起玩耍的世界。可是有些孩却喜欢追打小动物或残害小动物,当听到小动物的哀鸣声时,或是看到小动物垂死挣扎的情景时,往往还异常兴奋,这是怎么回事呢?孩子为什么会虐待小动物呢?缺乏同理心情景1:跳跳妈妈带跳跳到朋友家里去玩,看见朋友家里养的小兔子,跳跳看了好长时间也不愿离开,后来妈妈就买回了只小白兔,跳跳喜欢得不得了,总想去抱它们,抓他们,刚买回2天就把小兔子蹂躏得奄奄一息了。情景2:牛牛妈给牛牛买了几条小金鱼回来,牛牛很高兴。牛牛和妈妈一起把鱼放到鱼缸里就去做饭了?可是没过多久,妈妈从厨房出来,发现牛牛正在小手抓着金鱼玩,一边玩还一边说:“小鱼您好呀!”妈妈大喊一声:“亮亮,住手!”亮亮被妈妈一喊吓到了,哭着和妈妈说:“妈妈我想和小鱼玩,我想和小鱼做朋友。”原因宝爸宝妈们或许并不了解,孩子这些伤害小动物的举动,其实很大程度上正是出自对动物的喜爱,而且非常年幼的孩子是不知道该如何妥善地对待家里的宠物的。许多孩子在和宠物玩的时候,爱躺在动物身上或者拉扯它们,经常让宠物疼的龇牙咧嘴的,归结原因在于孩子缺乏同理心,不知道动物和人一样也会感觉到疼。所以我们一定要去引导孩子如何正确的对待宠物,教导他们去轻轻地触摸、照顾和尊重小动物。支招如果此刻你家里也有猫狗之类的小宠物,应立即给孩子示范各种呵护小动物的行为,平时可以教孩子用温柔的语调和语言与小狗说话,例如:“汪汪,我们爱你.你摸上去很柔软,要乖哦。”同时记得经常对孩子灌输:“我们不可以伤害我们的小白兔,它是你的朋友,你不能欺负你的朋友,知道吗?这会让它难过的。”也可以通过童话、故事等生动形象的内容教育孩子,给孩子绘声绘色地描述小动物的善良、可爱和可怜,讲述它们被野兽捕捉、吞食时的悲惨情景,借以引起孩子对小动物的同情或爱护。把动物当玩具情景1:昨天小区里有个5岁大的小男孩,由奶奶带着在景观湖边玩。奶奶拿了个塑料袋,一把捞起了几个小蝌蚪。结果这熊孩子趁着奶奶不注意,把塑料袋里的小蝌蚪一个一个用手指碾死。边碾,小男孩还边和身边的小朋友说,“看我多厉害”!情景2:前几天,女儿和几个小朋友在草丛边看蚂蚁搬东西,这时突然过来一个小男孩,看到几只大蚂蚁就马上踩了上去,反复地直到踩死才罢休,还边踩边说:“看我多厉害,蚂蚁被我踩死了”原因这种情况和上面不同之处在于,孩子的虐待行为是一种纯“恶”。小孩子折磨小动物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追求好玩,把小动物当初了“玩具”,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残忍”。其实,很多孩子在童年阶段,都还没有把小动物和日常自己手上拿的玩具区分开。因为孩子也经常赋予玩具“生命”,而当小动物这种有生命的“玩具”不听话时,孩子就很可能诉诸武力——就好比一个变形金刚,孩子既会和它说话,但也可能突然把它大卸八块。支招面对这种情形,妈妈爸爸既不能打骂,也不能放任,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孩子这样做的不对的,没有人有权利随便剥夺别的小动物的生命。如果发现他们虐待宠物的话,请立即将他们分开,或是带走孩子或宠物的其中一方,绝对不能允许他们独自的伤害宠物。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自己饲养一些小动物,诸如金鱼、小鸡、小鸟、小兔、家蚕等,让孩子在长期的饲养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这些小动物的成长,与这些小动物建立起深厚的情感。孩子就会逐步养成主动地关心动物,爱护小动物的习惯,而且家长在平时也要以身作则,不要有虐待小动物的行为。拿小动物撒气我家养了一条狗,6岁的儿子壮壮很喜欢和它玩。一天,壮壮因为不好好吃饭被爸爸说了一顿,心中有一股怨气,就抓来小狗,戳它的眼睛。我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戳它?难道它惹了你吗?”壮壮说道:“它欺负了我,我要报仇。”现在,壮壮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拿狗撒气,脾气也变得火爆起来。原因如果说前面两种情况是“逗玩小动物”,那么这种情况就是真正的“虐待小动物”。不过,孩子这个阶段虐待小动物也不是出于恶意,往往是为了释放某种心理压力。比如被家长打骂了,在幼儿园被老师批评了,被同桌欺负了,等等,都有可能在不“告知”家长的情况下,把“火儿”撒到小动物的身上。支招千万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形其实是很严重的。对于孩子虐待小动物这种行为,必须要给予批评。否则,有可能这种行为在孩子长大后会升级,而半数以上的成年杀人犯,都在童年虐待过小动物。这时,妈妈爸爸发现孩子的这类苗头后,一定要多和孩子交流,多多关心他们,找出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引导他们把负面情绪正确发泄出来,不要闷在心里。同时,要告诉孩子,有压力不能释放给没有过错的小动物身上,而是要主动先告诉妈妈爸爸。如果孩子有不小心弄死或弄伤小动物的时候,一定不能糊弄过去,要给小动物一个小小的仪式,让孩子向动物道歉,让他们知道尊重生命。家长还可以经常带宝宝到动物园、海洋馆、野生动物园等地方玩耍,给他和小动物亲密接触的机会,让他了解小动物,发现小动物的诸多可爱之处,培养他和小动物之间的感情。其实无论哪种情况,首先要让孩子们理解:小动物也像人一样是有生命的,小动物也有爸爸妈妈和宝宝,小动物也会疼。其次,最主要是要让孩子在一个有爱的环境中长大,懂得关爱家人,如果孩子这个世界也就会充满了爱心,自然也就不会出现极端地虐待小动物之类的行为了。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家有小女初成长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家有小女初成长,女孩怎么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猫喜欢杀小动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