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一带一路和铁路供给侧改革革能挽救中国的经济吗

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战略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责任编辑:
财经关键词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智库丨做好“一带一路”与供给侧改革的有效衔接
智库观点■侯彦全 程楠“一带一路”建设是顺应国际形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要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应对我国供需关系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两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互动,只要找准切入点,牵住“牛鼻子”,就能够在贯彻实施这两大中央战略决策的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带一路”建设是顺应国际形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要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应对我国供需关系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两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互动,只要找准切入点,牵住“牛鼻子”,就能够在贯彻实施这两大中央战略决策的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既理顺了国际关系,又解决了国内问题;既完成了经济结构调整,又满足了社会现实需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一百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一带一路”建设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联系(一)应对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新常态是两者共同的出发点从外部来看,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全球一体化使得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依存关系不断加深,产业链的分工合作更趋频繁。但同时,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竞争也更为激烈,发达经济体结构调整压力加大,新兴市场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发展格局亟待改善。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仍是全球竞争的重要引擎,但要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一方面是深入推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传统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是加快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对外开放新体系,打造竞争新优势。从内部来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着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交汇叠加的严峻局面,既往需求管理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出现不匹配,亟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来解决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为适应、把握和引领我国经济新常态,需要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接合作,做到共商、共建、共享,促进各类资源和要素的跨境流动和合理配置;又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供给质量,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先是一带一路,又是供给侧改革,最后还是房地产_百度知道
先是一带一路,又是供给侧改革,最后还是房地产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二、改革目的(进行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三、改革措施:1、宏观政策要稳,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使二者相互配合,协同发力。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6年宏观政策提出的具体要求,释放出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的重要信号。当前,世界经济和贸易低迷、国际市场动荡对我国影响加深,与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形成叠加,实体经济困难加大,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2015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通过加强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以结构性改革促进结构调整,实施稳定市场的有效措施,新的动能加速孕育形成,就业扩大、收入增长和环境改善给群众带来不少实惠。在此过程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功不可没。2、产业政策要准,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中国整体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正加快向第三产业主导的形态转变。然而,在产业结构表现出显著改善的同时,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第三产业的提升潜力仍然十分大。与欧美等发达国家70%以上的第三产业比重相比,中国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仍然较低,还不到50%。另一方面,中国工业体系中传统工业较多,新兴产业的增长难以弥补传统工业的萎靡,内部结构矛盾十分明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为中国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指明了方向。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明显改善,整体水平提升明显,服务领域不断拓展,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金融业与房地产业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传统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例下降,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社会化养老、休闲旅游、社区服务等新型服务业越来越受到关注。3、微观政策要活,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潜力: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微观政策要活”。做到灵活的微观政策就是要通过完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者潜力,放活政策做活微观经济,充分释放生产消费活力和内部增长潜能,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微观经济是经济形势的“晴雨表”、发展的“推进器”,放活微观政策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积蓄发展新动能的现实需求。做活微观、提质增效对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微观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不竭源泉。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市场活力没有得到充分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政府对市场主体干预得太多。因此,实现“微观政策要活”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加快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转变政府职能要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基本思路,将该放的放下去,将该管的事管好,将该服务的服务到位,真正做到“放水养鱼”,激活微观经济。①增强经济领域简政放权力度:简政放权应避免各类部门“一刀切”,向经济领域适度倾斜。另外,简政放权应更加重视从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角度进行整体部署、全方位为企业松绑,避免各种抓大放小、抓实放虚、我抓他放等行为对改革红利的抵消,切实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②简政放权应向小微企业和服务业倾斜:政府应该从两个方面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扶持。一是降门槛,加快清理不必要的证照和资质、资格审批,给小微企业更多的“出生证”;二是优服务,在财政、金融、人员培训、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对小微企业倾斜,给小微企业适当地“喂点奶粉”,切实让新注册的800万小微企业尽可能地活下来,并以此带动“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③通过社会领域简政放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社会领域的简政放权也不能裹足不前,而要齐头并进。一是要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的准入限制,鼓励民间资本为政府“补位”,加大教育、养老等社会领域的投入力度;二是要对社会领域的各种评比、达标、认证、收费事项进行全面评估,该保留或下放的进行保留或下放,其余的则应尽可能取消,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切实降低市场门槛;三是转移支付制度改革要跟上,使地方政府有能力也有积极性跟随中央步伐进行简政放权,为避免社会领域的“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提供有力的支撑。4、改革政策要实,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需要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加快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部署,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培育一大批改革的促进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最大程度地释放改革的新红利。当前,全球经济仍然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不稳定因素较多。走进新常态的中国正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矛盾、新问题和新挑战。在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增长出现减速趋势,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特殊时期,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包容、不可持续等矛盾依然非常突出,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每一项任务,担子都不轻,所面临的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化解产能过剩风险、增强结构调整动能、释放创新驱动潜力、保障民生期盼等重点问题,依然需要通过切切实实的改革来加以推动。不深化改革,发展就难有活力、难有成效、难以可持续;不深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就可能更严重,甚至不能完全排除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改革过去、现在都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改革依然是中国发展的最大动力和关键一招。要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行稳致远,必须培育千千万万的改革促进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坚决破除各种利益的藩篱和体制机制的弊端,充分释放改革新红利。5、社会政策要托底,守住民生保障的底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思路,必须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社会政策要托底是其中之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等,必然会影响部分群体的就业和收入,但这是必须要过的槛,必须要经历的阵痛。所以要更好发挥社会政策稳定器的作用,守住民生底线。特别是要把重点放在兜底上,要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公共服务,为结构性改革创造好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从全局高度重视就业问题。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真正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①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保障政策。公共财政应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小型微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倾斜,财政支出逐步向民生倾斜,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实行支持和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充分发挥其在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中的作用。完善和落实促进大学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的优惠政策;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金融支持政策。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加大支持自主创业力度;实施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的扶持政策。通过优惠政策和就业服务,扶持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就业。②要努力推进重点、困难群体就业: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就业工作。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通过多种形式灵活就业。继续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工作;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加紧消除流动就业的制度壁垒,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同时,要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和工作保障制度,确保就业困难群体随出现随援助随就业。推进各类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做好妇女就业工作。③加强配套措施改革:一要全面提高就业能力。要加强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技工院校示范校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和现代技工教育培养体系。重点支持急需紧缺行业技师培训,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就业培训,加快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健全完善社会化职业培训网络。二要提升就业服务能力。要加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全面实行就业失业登记身份证识别系统,建设城乡人力资源基本数据库。要加快形成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促进就业和配置人力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三要加强劳动者的保护措施建设。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推进企业改善劳动条件。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小微企业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约质量。扩大集体合同制度覆盖面,提高集体协商的实效性。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加大对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力度,全面推进“网格化、网络化”管理。全违法行为预防预警和多部门综合治理机制,有效处置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特别是要努力实现企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
采纳率:96%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第十六次长安街读书会: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道路
关注新华网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战略,旨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改革开放即将走过40年的辉煌历程。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世界经济版图和全球化进程正在发生怎样的巨变?中国经济将向何处去?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扎实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稳步前进,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
  为此,6月24日长安街读书会、全民阅读促进委员会联合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办,中国青年网、北京西城阅读推广+联盟和西华书房共同协办发起第十六次长安街读书会暨“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道路”集体读书学习活动,围绕《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2040--全球变局与中国道路》两本书,邀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研究员范必、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孙振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共同探讨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道路的发展问题。
  范必:供给侧改革不会搞成新计划经济
  供给侧改革,怎样才算是基本成功?范必用形象直观的语言做出了解释:“要改到生产要素、产品与服务领域的排队现象消失,价格机制可以灵活地调节供给和需求,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这时供给侧改革就算基本成功了。”
  “供给侧改革提出的时间还不长,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探索。这有点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提出到现在有二十多年了,很多同志从不甚理解到深入理解再到主动建言献策,现在已经成为全民共识。”
  范必表示,供给侧改革从理论到政策实践,会不断地充实完善。但是,供给侧改革绝不会搞成新计划经济。
  “供给侧改革的根本途径是改革,那么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什么?经济学上讲的体制,有计划体制,有市场体制,还有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双重体制。如价格双轨制,就是一种双重体制。我国改革要建成哪种体制?”
  范必认为,“看一看我们党关于改革的历次决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三大提出‘国家引导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92年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把这段历史串下来看,中国改革的方向很明确--不是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双重体制,更不是计划体制,而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根本途径,具体内容包括减税降费、放宽准入、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这些都是市场化改革的思路。”范必表示,在实践当中,固然不排除有些部门和地方在具体做法上以改革为名、行计划经济之实,需要引起高度警惕,但这不会影响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
  在《供给侧改革》一书中,范必以能源领域为例,认为该领域的诸多矛盾源于市场化改革的滞后,诸多问题“主要不是资源禀赋不足或生产能力不够造成的,而是因为现有能源体制脱胎于传统计划经济,能源政策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他写道,“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成为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
  提及《供给侧改革》一书,该书总策划、东方出版社前主编许剑秋至今仍对该书的出版深感自豪,因为这不仅是第一本系统论述“供给侧改革”这个概念的书,同时既有系统理论又包含了20多位权威专家对多个行业的研究成果,现在看来也是独一无二的。此外,这本书的销量也可能是以供侧改革为主题的图书中最好的,他表示,销量应该也是影响力的代表。
  梁国勇:四方面转型决定中国经济的未来
  梁国勇一直站在研究和政府间事务等实务工作前沿,自2005年以来就是年度《世界投资报告》的主笔之一。对于所著的《中国经济2040--全球变局与中国道路》一书,他将主线概括为“变”。
  “全球化变在哪里,中国经济变在哪里,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变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对我们经济政策、发展战略和未来道路意味着什么;中国模式应该怎么变,中国道路应该怎么走,这是一个主线。”
  当日读书会上,梁国勇提出,“四个方面的转型,将决定中国经济的未来”。
  “第一个是消费转型。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提升,消费的结构、消费的途径等各方面全面的提升;第二个是服务转型。在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特别是高附加值、高端服务业--占比持续扩大。”他说,“这两者其实是对中国经济在强势全球化时代形成的特定结构的纠偏,这种纠偏过程会持续释放发展动力。除此之外,我们还会有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以及对每一个人以及中国经济都特别重要的绿色转型。”
  书名既然指向2040年,自然少不了预测。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梁国勇认为,经济上不会再出现两位数的增长,8%的增长也将很难看到。“一个理想的未来走势是:伴随可控的、缓慢的增速下降,实现稳定的、健康的长期增长。”他说,“如果这样一个看似保守的预期能够成为现实的话,在2040年,我们就可以成为一个发达经济体。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过上现在发达国家普通民众所能够享有的生活水平。”
  梁国勇同时直言不讳--实现这样一个预期并不容易,如何避免危机,如何避免停滞,如何突破中等收入陷井。政策上,在供给侧、需求侧怎么做,在传统专注需求的政策之外,如何在供给侧发力,如何通过创新,通过经济转型升级来推动增长……都是对中国经济的考验。
  既然是讲全球变局与中国道路,梁国勇在《中国经济2040》中,用详实的资料和深入的分析探讨了全球化的多个方面,谈到贸易,他提出“贸易保护是一个全球问题,更是一个中国现象”;谈到金融,他认为,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国际金融方面面临“多重拐点”,而这将给中国经济和金融安全带来持续的挑战,必须加以有效应对;谈到投资,他详细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多元驱动”,并分析了的重要影响。关于中国产业版图,他提出了“内进外退”的独特见解,这与一般认为的“国进民退”明显不同。
  梁国勇为《中国经济2040--全球变局与中国道路》一书所写的献词是“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祖国”。提及这一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大众出版分社社长曹沁颖说:“当我们看到这个献词的时候,我和我的同事都有一种被触动的感觉。”曹沁颖说,“相信读者们细读本书,一定能够体会到字里行间背后,梁博士这种为祖国建言献策的深切思考和真挚情感。”
  孙振宇:世界变局 中国作用
  孙振宇曾任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兼任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副代表,现任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国际投资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他长期在外经贸领域工作,曾参加过主持过中美纺织品谈判,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等重要谈判,在国际经贸合作,WTO框架下及其运行机制等领域有深入研究。
  “眼下已经从短缺经济发展到产能过剩。但产能过剩实际上都意味着有错配,就是你生产的东西,没有完全满足我们老百姓的需求,所以我还得到国外去买。这就是一个供给侧改革的发力点。”他说,“‘十三五’把三去一降一补作为一个中心任务,我觉得是非常有道理的,这是涉及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深层次的内容。我们改革开放30年了,好改的东西改得差不多了,现在进入深水区了,过去咱们摸着石头过河,现在进入深水区,摸不着石头了,水越来越深。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我就补充这一点。”
  孙振宇对梁国勇关于“世界变局”的分析深表赞同。结合自己当年的工作经历,孙振宇说,“想当年咱们加入WTO的时候,我们首先接受了一些对我们有歧视的条款,进去以后我们先应对。各个部委整天在一起,回答他们的质疑。但是你看现在,中国在世界上日益发挥着积极地领导作用。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场合讲话,都引起国际社会的极高关注。”他表示,梁国勇博士的这本书很有前瞻性。
  现场听众与三位嘉宾深入交流并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大众出版分社、东方出版社的赠书后,吴平宣布,由长安街读书会牵头发起成立的“全民阅读促进委员会”应北京西城区委区政府邀请,今日正式挂牌落地西华书房。作为首个全国性的全民阅读促进组织,未来将更加全面地组织、协调、推动全国全民阅读工作,服务广大读书爱好者。并以党建为先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研读经典,让全民阅读形成人人参与和人人受益的氛围。(曾繁华、徐铭拥)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给侧改革路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