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000亿年的地球图片什么时候毁灭

> 地球会毁灭吗?那时人类将会怎么办
地球什么时候毁灭 有哪些灾难足以让地球毁灭?
来源:尚之潮
编辑:尚之潮
看过电影《2012》的人,都会被影片中地球毁灭的场景吓到,2012是玛雅人的预言,但是这只是电影。现实生活中,地球会不会毁灭呢?这是许多人关心的一个问题。地球毁灭又将会以什么方式毁灭?
  现在大家还是照样的上班上学,和着自己的喜欢的人逛街,但你们是否有想过,如果地球有朝一日毁灭,那么我们该怎么办?移到其他星球居住吗?而地球又是可以在这个宇宙里可以生存多久,那么地球什么时候会毁灭 地球毁灭人类怎么办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据英国媒体今晨报道,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日前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再爆惊人言论,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
  &人类生存的唯一机会就是搬离地球,到别的星球上居住。&霍金近日接受访问时悲观地说,人类要是想在接下来的几百年存活下去,可得&小心度过&。 他说自己发现人类有极大的危险,1963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发生这种情况的频率在未来可能会不断升高,我们应该谨慎判断,成功解决这些问题。& 但霍金表示,自己是&乐观主义者&。
  &如果我们想在接下来的200年内避免灾难发生,人类应该安全地移民到外星球&。
  &如果我们人类是银河系中唯一具有高等智慧的生物,就应该确保自己能够永远生存。&
  霍金此前还曾发出警告说,人类不要和外星人接触,因为无法确定他们是否友善,是否会入侵地球。
  足以令地球毁灭的十大恐怖灾难
  10.南北极大颠倒
  这是发生可能性最小的大灾变了,究其原因,因为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地球的磁场就曾经发生过这种变化。尽管我们并没有确切的,为这个灾难做出过准备,在下一个两级颠倒过程中,时间跨度为200年,我们星球的磁蔽将会被中和,太阳的爆炸气流将会直接剥掉哦我们的大气层。
  值得庆幸的是,其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不至于让生命赖以生存的大气层明显减少,而导致物种灭绝。但仍然会伴随着一些其他的严重后果,如患皮肤癌的风险增加,对计算机及导航系统干扰,会导致火灾和生态的混乱。
  那些通过磁感应来辨别方向的生物,像鸟,蜜蜂,细菌可能也会被干扰。当然这个可能性极小,因为那些经过两级转换的生物仍然还生活着。
大家都爱看地球什么时候毁灭?_百度知道
地球什么时候毁灭?
???????????
我有更好的答案
1.地球与太阳的磁极将于2012年发生颠倒天体和物理学家与电脑科学家共同研究发现,上次发生同等现象的时间是在恐龙消失时。在现代人类历史中,还没有此类现象发生时的场景记载。北极与南极磁场发生颠倒的过程即为磁极颠倒。这一现象导致的最坏结果,将让地球磁场的磁力为零高斯(高斯为磁感应单位),如果此时再遇上周期为11年的太阳两极磁场颠倒,地球上所有动物(包括人类)的免疫系统将大为降低;地球的外壳会发生更多的火山喷发,地震,泥石流等现象;地球磁气圈将被减 弱,来自太阳的宇宙辐射就会增大,最终可能对人类造成辐射灾难;一些小行星将朝地球方向飞来;地球的重力也会发生变化。研究结果最后认为,如果所有的零磁力推测都同时发生,那么,只有居住在地球外壳深部地带的有机体能够不受影响。届时,人类躲避灾难的方法就是躲到地壳以下,或者搬去其它星球上居住。也许火星会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但美国宇航局发表声明说,磁力为零只是最坏的可能而已,并不一定会发生。2.厄尔尼诺2011年是很特殊的一年,共发生4次日食。其中1月4日、6月1日和11月25日的日食发生在极区,7月1日的日食发生在高纬地区,有利于诱发厄尔尼诺。2012年发生2次日食,5月20日发生在高纬地区,11月13日发生在中纬地区。根据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计算出2011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0.5,2012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3。可以对比的是,1997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2,但在那一年,却发生了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南京大学教授林振山等人预测,2011年会发生厄尔尼诺事件。自然界的巧合,使厄尔尼诺事件与磁力危机,在2012年共同威胁地球上的生命3.古文明预言日是玛雅人长历法(Long Count Calendar)中本次人类文明结束的日子。此后,人类将进入与本次文明毫无关系的一个全新的文明。究竟2012年会发生什么事呢?玛雅预言日地球毁灭向各位介绍玛雅人关于日地球毁灭的预言:玛雅人相信宇宙是以& 大循环 &的方式运行,每一循环为一“太阳纪”, 而自创世以来,宇宙已经过四个太阳纪,根据玛雅历法推测,第五太阳纪开始於西元前日,而现在我们正存活在第五太阳纪的末期,世界末日的时间将发生在西元日,那时 。。。。。。第一个太阳纪名为马特拉克堤利 MATLACTILART ,最终洪水覆盖大地,亦有挪亚时代洪水之说;第二个太阳纪名为伊厄科特尔 EHECATI ,它是被「风蛇」狂吹所灭;第三个太阳纪名为托雷奎雅维 TLEYQUIYAHUILLO 是天降予火而灭亡,乃古代核战;第四个太阳纪名为宗德里里克 TZONTLILIC ,是「火雨」肆虐而导致灭亡。玛雅预言最后一章多是年代纪录,如同串好的,全在第五个太阳纪划上一个句号,换句说,太阳一但经历了五纪,就会灭亡,简接也令地球踏上灭亡之路,而用公历对照,这灭亡日大概应在日前。-地球正在进入光子带-我们的太阳系,每两万六千年就会进入一个精神高能量的光子带,地球曾于一九八七年三月十六日通过此一光子带,七天后离去;此后,每年以增加十四天的时间通过光子带,一九八八年则为廿一天,一九九六为一百三十三天,一九九七年为一百四十七天,二000年为一百八十九天。到了二0一二年十二月廿一日,整个太阳系将完全地进入此一光子带。在无限的宇宙中有无限的光子带,而我们的太阳系,即将进入的则为昴宿星系的光子带,这个光子带是以昴宿星系里的爱克尼星为主轴,而其它的昴宿星球是以螺旋状的方式循渐地进入,目前共有六个星系进入昴宿星系,最靠近爱克尼星的是莫洛培星、依次是玛亚、依雷叉、太吉塔、扣尔、阿特里斯星、及即将进入的太阳星系。爱克尼星的存在体是活在第五度空间里,离它愈远的空间度愈小,然而只要进入这个星系里,至少是第四度空间,也就是说,太阳星系即将进入第四度空间,换句话说就是:地球即将转形进入第四度空间。当然爱克尼星也不是一直固定地停留在第五度空间,它也将转入第六度空间,当爱克尼星转入第六度空间时,其它的星系也将转入第七度空间。这就是星系的大进化。将地球推入第四度空间的能量,是来自于地球人类的精神进化,这种说法是违反达埃文的演化论的,因为不是环境造成人去演化,而是人的精神进化决定了一切外在环境的演化。所谓「适者生存」的假说,并不适合人类的精神进化,同时它也不适合星系的进化,它只适合达埃文本身的演化。至于地球是否真的能安全地进入第四度空间?这任谁也无法预测的,因为决定权在全体人类的身上,是我们选择是否要进入第四度空间的?所以我们应该问谁呢?如果人类的精神能量在二0一二年尚未提高地话,地球将无法进入第四度空间,而冲出它应循的轨道,引起爆炸,而人类将全部消失在宇宙中。这就是有些人所说的「世界末日」的来临。但是因为克里昂改变这网格,所以不会死很多,会没太阳没光,变的快速冷冻,几天后会正常,天气环境会变的更好为了人类能转形到第四度空间,整个银河系已开始清除过去业的型态,在二O一二年将全部清除完毕,「业」的学习课程到时将全面停止。即将来临的世界,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没有竞争、没有恐惧、没有疾病、没有暴力、没有权力斗争、没有肉体的死亡
采纳率:30%
瞎说啥..!!有很多说法,有说几亿年后,地球早晚会灭在人类手上,我想地球也活不长了,而先想想怎么才能给我们“寄居”的地球回报呢,尽管没有毁灭日!啊..但这些说法是真的吗?假若真的有地球毁灭的那一天,我倒无所谓,因为!所以说!当然如果像现在这样?如果真象农夫和蛇那样发展下去,我们会被赶出也说不定喔!!!!!,其他不多说,都不起哟!hihi)●\○啊!对了!!给我宰了,你不回报我!追,反而害我,这是谁也受不了的事吧!不要拿板儿砖哪!!(被一群魔法师狂殴中..啊!噢!吁呼!!,别担心地球什么时候毁灭!(^±^说多了。也就是说,我让你住我这!!)护国法师“,也有说几年后.,那个什么,你吃饭了没.,比起地球寿终而灭,我想更应该说地球会不会毁灭掌握在人类手上
估计你是赶不上了
地球还有几十亿年的寿命,到时候可能人类已经飞出地球,冲向银河系了。
有你地球就好不了。
并不是人类能够等到地球灭亡那天,我家在东北,但是前几天的温度还是把我晒中暑了...真不知道南方会怎样,会不会更高?人类之前不知道被灭亡了多少高智慧生物了,但是地球依然存在~~
其他7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生物大灭绝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生物大灭绝
生物大灭绝是指大规模的集群灭绝,生物灭绝又叫生物绝种。整科、整目甚至整纲的生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消失或仅有极少数存留下来。在过程中,往往是整个中的所有物种。生物大灭绝标志生物无论在中的地位如何,都逃不过劫难,而且还经常是很多不同的一起灭绝,却总有其它一些类群幸免于难,还有一些类群从此诞生或开始繁盛。大规模的集群灭绝有一定的周期性,大约62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但集群灭绝对动物的影响最大,而的集群灭绝不像动物那样显著。
生物大灭绝灭绝历程
生物大灭绝第一次
时间:开始于公元前4.4亿年的奥陶纪末期。事件:导致大约85%的物种绝灭。
又称奥陶纪大灭绝。
(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名称,是的第二纪,开始于公元前5亿年,延续了6500万年。
奥陶纪亦分早、中、晚三个世。奥陶纪是历史上海侵最广泛的时期之一。在板块内部的区,海水广布,表现为滨海浅海相的普遍发育,在板块边缘的活动地槽区,为较深水环境,形成厚度很大的浅海、深海碎屑沉积和火山喷发沉积。
奥陶纪末期曾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冰期,其分布范围包括非洲,特别是北非、南美的阿根廷、以及欧洲的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等地。
“奥陶”一词由英国地质学家拉普沃思(C.Lapworth)于1879年提出,代表露出英国阿雷尼格(Arenig)山脉向东穿过北威尔士的岩层,位于与岩层之间。因这个地区是古奥陶部族(Ordovices)的居住地,故名。
当时气候温和,浅海广布,世界许多地方(包括中国大部分地方)都被浅海海水掩盖。海生生物空前发展。
在奥陶纪广阔的海洋中,海生空前繁荣,生活着大量的各门类无脊椎动物。除开始繁盛的类群以外,其他一些类群还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包括、珊瑚、腕足、、和软体动物等。
笔石是奥陶纪最奇特的海洋动物类群,自早开始即已兴盛繁育,分布广泛。演化迅速,大部份的类群均已出现,无铰类、(chitin)壳的逐渐衰退,钙质壳的有铰类则盛极一时;鹦鹉螺进入繁盛时期,它们身体巨大,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由于大量食肉类鹦鹉螺类的出现,在胸、尾进化出许多防御性针刺,以避免食肉动物的袭击或吞食。珊瑚自中奥陶世开始大量出现,复体的珊瑚虽说还较原始,但已能够形成小型的礁体。
奥陶纪晚期,公元前4.8亿年,首次出现了可靠的陆生——淡水无颚鱼;淡水植物据推测可能在奥陶纪已经出现。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4亿4千万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由于当时地球气候变冷和海平面下降,生活在水体的各种不同的无脊椎动物便荡然无存。
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发生地球史上第一次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在大约4.4亿年前,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如此。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冰川锁住水,海平面降低,原先丰富的沿海生态系统被破坏,导致85%的物种灭绝。
生物大灭绝第二次
时间:公元前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
事件: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又称。
(Devonian period),地质年代名称,古生代第四纪,约开始于公元前4.05亿年,结束于公元前3.5亿年,持续约5000万年。
泥盆纪分为早、中、晚3个世,地层相应的分为下、中、上3个统。泥盆纪古地理面貌较有了巨大的改变。表现为陆地面积扩大,的发育,生物界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陆生植物、鱼形动物空前发展,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的成分也显著改变。
泥盆纪是脊椎动物飞越发展的时期,鱼类相当繁盛,各种类别的鱼都有出现,故泥盆纪被称为“鱼类的时代”。最重要的是从总鳍类演化而来的,两栖类、爬行类的祖先(四足脊椎动物)出现。
对古气候的研究显示泥盆纪时期是温暖的。记录说明当时远至都处于。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泥盆纪晚期,其原因也是地球气候变冷和海洋退却。
在公元前约3.65亿年的泥盆纪后期,历经两个高峰,中间间隔100万年,发生地球史上第二次物种灭绝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创。
生物大灭绝第三次
时间:公元前2.5亿年的二叠纪末期。
事件:导致超过96%的地球生物灭绝。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又称。
(Perm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叠纪分为早二叠世, 中二叠世和晚二叠世。二叠纪开始于公元前约2.95亿年,延至公元前2.5亿年,共经历了4500万年。二叠纪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古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加剧,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并陆续地形成,古板块间逐渐拼接形成联合古大陆()。陆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海洋范围缩小,的变化,促进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预示着生物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海蝎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陆栖的单弓类群动物和许多爬行类群也灭绝了。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 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转折的里程碑。其他各次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
科学家认为,在二叠纪曾经发生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造成了最严重的物种大灭绝。所有的大陆聚集成了一个联合的古陆,富饶的海岸线急剧减少,大陆架也缩小了,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物种的灭绝是因为失去了生存空间。更严重的是,当浅层的大陆架暴露出来后,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释放出二氧化碳。大气中氧的含量减少,对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非常不利。随着气温升高,,又使许多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 海洋里也成了缺氧地带。地层中大量沉积的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是这场灾难的证明。
这次大灭绝是由气候突变、沙漠范围扩大、等一系列原因造成。
生物大灭绝第四次
时间:公元前2亿年的三叠纪晚期。
事件:发生了第四次生物大灭绝,爬行类动物遭遇重创。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又称三叠纪大灭绝。
(Triassic period)是的第一纪,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崛起,位于二叠纪(Permian)和(Jurassic)之间。
始于公元前2.5亿年至2.03亿年,延续了约5000万年。以后,许多地槽转化为山系,陆地面积扩大,区产生了一些。新的古地理条件导致及生物界的变化。从三叠纪起,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国及亚洲其它地区都有大量分布。古气候方面,三叠纪初期继承了二叠纪末期干旱的特点;到中、晚期之后,气候向湿热过渡,由此出现了红色含煤沉积、旱生性植物向湿热性植物发展的现象。也同时发生了。
公元前1.95亿年的三叠纪末期,估计有76%的物种,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灭绝,此次灾难并无特别明显的标志,只发现海平面下降之后又上升,出现大面积缺氧的海水。
生物大灭绝第五次
时间:公元前6500万年,白垩纪末期。
事件:侏罗纪以来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灭绝。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又称或。
(Cretaceous Period,Cretaceous)是中生代最后的一纪,始于公元前1.45亿年,结束于公元前6500万年,其间经历了7000万年。无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在白垩纪都经历了重要变革。位于侏罗纪之下、之上。白垩纪是中生代地球表面受淹没程度最大的时期,在此期间北半球广泛沉积了白垩层,1822年学者J.奥马利达鲁瓦将其命名为。白垩层是一种极细而纯的粉状灰岩,是生物成因的,主要由一种叫做的和浮游化石构成。
公元前6500万年白垩纪末期,发生地球史上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灭绝。在五次大灭绝中,这次大灭绝事件最为著名,因长达14000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 海洋中的也一同消失。其最大贡献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并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契机。这次灾难来自于地外空间和火山喷发,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一次或多次陨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撞击使大量的气体和灰尘进入大气层,以至于阳光不能穿透,全球温度急剧下降,黑云遮蔽地球长达数年(零点几至几个百万年)之久,植物不能从阳光中获得能量,海洋中的藻类和成片的森林逐渐死亡,的基础环节被破坏,大批的动物因饥饿而死,其中就包括陆地的霸主恐龙。
支持的科学家们推断,这次撞击相当于人类历史上发生过最强烈地震的100万倍,爆炸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核武器总量爆炸的1万倍,导致了2.1万立方公里的物质进入大气中。由于大气中大量高密度的尘埃,太阳光不能照射到地球上,导致地球迅速降低。没有阳光,植物逐渐枯萎死亡;没有植物,植食性的恐龙饥饿而死;没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的恐龙失去食物来源,在绝望和相互残杀中缓慢消亡。几乎所有的大型都未能幸免于难。小型的陆生动物,像一些哺乳动物依靠残余的食物勉强为生,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日,等到了的再次大繁荣。
撞击假说的支持者发现了许多有力的证据,来证明他们的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来自在K/T(和古近纪)地质界线上发现的和冲击。科学家推测,这种高含量的铱元素就是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带来的,在撞击过程中形成,但同时撞击所形成的撞击坑却未被找到,多数的被认为其大小与推测不相符合。
美国人约提出了一种类似的假说。他认为在白垩纪末期撞击地球的凶手不是一颗小行星或者陨石,而是彗星雨。大量的彗星雨撞击到地球上,形成一个环绕地球一周的撞击带,其中有2块巨大的彗星体成为了恐龙大灭绝的“主犯”:一块形成了墨西哥湾附近的巨大的陨石坑,另外一块撞击到印度大陆上,形成的陨石坑比墨西哥湾附近的陨石坑还大。
生物大灭绝第六次
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19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由于人类只注意到具体生物源的实用价值,对其肆意地加以开发, 而忽视了生物多样性间接和潜在的价值,使地球生命维持系统遭到了人类无情的蚕食。科学家估计, 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在此背景下,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1600年以来,有记录的和植物已灭绝724种,而绝大多数物种在人类不知道以前就已经灭绝。经粗略测算,400年间生物生活的环境面积缩小了90%,物种减少了一半,其中由于被砍伐对物种损失的影响更为突出。估计从年由于砍伐热带森林引起的将使世界上的物种减少5%—15%,即每天减少50—150种。在过去的400年中, 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58种,大约每7年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高7—70倍;在二十世纪的100年中,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23种,大约每4年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13—135倍。
一组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最新数据:中国有珍稀濒危种1000种,极危种28种,已灭绝或可能灭绝7种;裸子植物濒危和受威胁63种,极危种14种,灭绝1种;脊椎动物受威胁433种,灭绝和可能灭绝10种。
最新研究显示,人类种群数量在过去的35年里已经加倍,而同时蝴蝶、甲壳虫以及蜘蛛等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已经减少了45%。
生物多样性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威胁。生存问题已从人类的范畴扩展到地球上相互依存的所有物种,许多人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我们能留给下一代什么?是尽可能丰富的世界,还是一个生物种类日渐贫乏的地球?不少人惊恐地自问:不曾孤独来世的人类,难道注定要孤独地离开?也许可以从150年前一位印第安酋长的话中找到答案——“地球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地球”。
日,安娜莉·内维茨在《分散、适应与回忆》一书中写道,在过去4年里,蜜蜂蜂群出现了一种令人不安的变化。在养蜂人无助的注视之下,这些群居昆虫原本所具有的机器一般的效率退化成为无法解释的混乱。工蜂飞走后再也不会回巢,幼蜂在蜂巢中漫无目的地走动,蜂群的日常劳作无人过问,直到蜂蜜生产完全停止,蜂卵因为得不到照料而死去。自从2007年以来,这种被称为“蜂群崩溃综合征”的现象每年冬天都会使蜂群数量减少大约30%。
如果蜜蜂灭绝,它们的消失将引发物种灭绝的,因为从苹果到花椰菜的各类农作物都依赖蜜蜂为其授粉。与此同时,全世界的物种有超过1/3面临灭绝威胁,据进化生物学家兼自然资源保护论者E·O·威尔逊估计,每年有2.7万种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我们是否处在一次大规模灭绝过程的序幕之中,而这一过程最终将导致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动植物物种——包括我们人类自己——的消亡?“第六次灭绝”假设的支持者们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生物大灭绝灭绝原因
生物大灭绝陨石撞击说
有些科学家认为,陨石或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如果这种撞击达到一定程度,便会在全球产生一股毁灭性的冲击波,引起气候的改变和生物的死亡。搜集到的一些证据引起了人们对这种观点的重视。但大多数家认为这场灭绝是由地球上的自然变化引起的。
生物大灭绝气候改变说
有些科学家认为,气候的变化是形成这场大灾难的主要原因。因为二叠纪末期形成的岩石显示,当时某些地区气候变冷,在地球两极形成了冰盖。这些巨大的白色冰盖将阳光发射回太空,会进一步降低全球气温,使陆上和海上的生物很难适应。如果再加上海平面下降和火山爆发,就会成为。
生物大灭绝传染病说
还有些生物医学家认为,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是,远古时期一场传染病使生物死亡。  
生物大灭绝火山活动
爆发喷出大量气体和火山尘埃进入大气层。火山灰团不仅会使动物窒息而死,还有可能遮蔽太阳,使全球气温降低。所以,火山活动也可能是二叠纪末期灭绝事件的原因之一。就曾经发现当时火山猛烈爆发所喷出的物质。
生物大灭绝沙漠肆虐
二叠纪的陆块碰撞接壤而形成了庞大的。来自海上的雨水和雾气再也无法深入内陆地区。二叠纪的某些区域越来越干燥炎热,致使沙漠范围越来越广,无法适应干旱环境的动物就此灭绝。
生物大灭绝盘点
在地球的发展史上,从无到有,再到多样化,经历了长达数亿年的时间。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历史,法国科学家里夫形象地把46亿年的时间压缩成了一天:这一天的前1/4 的时间,地球上是一片死寂;时针指向凌晨6时,最低级的藻类开始在海洋中出现,它们持续的时间最长;一直到了20时,软体动物才开始在海洋与湖沼中活动;23时30分,恐龙出现,但只“露脸”了仅仅10分钟便匆匆离去;在这一天的最后20分钟里,哺乳动物出现,并迅速分化;23时50分,灵长类的祖先登场,在最后的2分钟里,它们的大脑扩大了3倍,成为人类。
描绘的地球史好似一场演出,将各类生物比作舞台上的演员,它们依次登台,演绎了一场精彩而隆重的晚会。但是,有人登场,就会有人退场。
这漫长的过程,不单单是动植物的过程,也是无数物种由诞生到灭绝的过程。科研人员根据考证,地球至少发生过5次生物大灭绝和若干次小型的生物灭绝事件。也许很多人会不解,有关远古时代生物灭绝的研究有什么现实意义?在地质学的研究中,有一个重要的思维方法叫“以古论今(未来)”,了解过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的现状并预测未来。如果你知道我们的地球也正处在新一轮的生物大灭绝时期,你就会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一种危机感了。
生物大灭绝第1次
在时期,地球上广布,气候十分适宜生物生长,这一时期海洋生物繁多,比如、、珊瑚和等。
然而,到了BC4.46亿年至BC4.44亿年前(即奥陶纪末期)的200 万年间,地球上发生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史称“奥陶纪灭绝事件”。在这次灭绝事件中,全球约85%的物种灭亡,约27%的科与57%的属灭种,从灭种属的数量上看,这次物种灭绝事件在5次大灭绝事件中排名第3位。
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生物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当时的地球正经历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时期,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全球温度下降,冰川锁住了水,导致海平面下降。这些变化改变了生物的生存环境,沿海生物圈被严重破坏,最终导致大量物种灭绝。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生物大灭绝过后不久,地球就进入到地质历史上的志留纪时期,而地球生物又开始迅速复苏。那么那些幸存者是如何躲避过灾难,获得重生的呢?
2005年7月,我国一位地质学家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安乐山进行地质资源调查时,不经意间在一座亭子旁边的石壁上发现了直径仅几毫米的贝壳化石。后经不断研究,地质学家在这块石壁上了、等多种化石,而且它们存活的年代属于BC4.4亿年前的奥陶纪与志留纪时期之间。这些小小的生物展现了奥陶纪末期到早期生物的连接。专家分析,在奥陶纪末期、志留纪早期,杭州还处在南半球地区,属于海洋,而原始动物只能在浅水中生存。但是,“”,在面临环境异常变化时,只有那些主动对自身进行改造的生物才能逐渐适应环境的变化。它们缩小了体型以适应深海环境,借助浅水区向深水区过渡的特殊地理环境,逐渐迁移到深水处,躲过了那场大灾难,从而使杭州地区成为奥陶纪末期生物大灭绝时一些幸存生物的“避难所”。所以,有人这样猜测:杭州地区是否曾经为留下了绝少的种子?或者退一步说,至少杭州这个深水区曾经是志留纪生物的源泉之一。
生物大灭绝第2次
地球处于时,许多地块升起并露出海面成为陆地,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时期蕨类植物繁盛,昆虫和两栖类动物兴起,脊椎动物进入飞跃发展时期,鱼形动物数量和种类增多,现代鱼类开始出现,所以泥盆纪常被称为“鱼类时代”。
但是,在BC3.75亿年前至BC3.60亿年前,即泥盆纪至石炭纪过渡时期也发生了一次生物大灭绝,这次事件持续了1500万年左右。期间有多次生物灭绝高峰期,海洋生物大量灭绝,而陆地生物受到的影响较小。从规模上看,当时全球82%的海洋物种灭绝,浅海的珊瑚几乎全部灭绝,深海珊瑚也部分灭绝。此次灭绝事件的规模在5 次大灭绝事件中排名第4位。
关于此次灭绝事件的原因,有学者认为与奥陶纪末期相似,也是因全球变冷,即地球进入卡鲁冰河时期所致;也有学者认为是期间发生的撞击地球事件所致;还有人认为是陆生植物大量繁育,它们进化出发达的根系深入地表土之下数米,加速了陆地岩石土壤的风化,大量元素释放进入地表水,造成了水系的富营养化,导致了海底缺氧,从而使海洋物种大量灭绝。
2010年,美国俄亥俄大学一位科学家又提出了新的观点。他研究发现,自然界的物种存在着自然灭绝的过程,新的物种会不断取代旧物种。而泥盆纪后期发生灭绝的物种数量并没有显著增多,只不过新生的物种数量十分稀少,从而导致生物物种的相对骤减,从而出现生物灭绝的现象。
这意味着什么呢?他的观点是,大规模的物种入侵阻止了的形成,从而引发了生物灭绝。简单地说,在泥盆纪时期,随着地质变迁,海平面发生变化,陆地彼此相连,陆地生态系统开始形成,两栖动物也开始向陆地迈进,某些物种得以进入到它们此前从未居住过的环境之中。这些新晋物种就是入侵物种,它们大量繁衍,抢占领地和资源,阻止了新物种的产生。因此,阻止生物入侵,对于如今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而言,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生物大灭绝第3次
在BC2.5亿年前的至过渡时期,地球上发生了迄今已知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全球总共约57%的科、83%的属、约96%海洋生物的种与约70%陆地生物的种灭绝了。
这次灭绝事件又是如何发生的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的科学家研究发现,这次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只经历了短短6 万年的时间,这对于整个地球史而言,仅仅是“眨眼之间”。
在那个时代,频繁爆发,沉积下来的在掩盖了一切的同时,又为我们准确地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我国浙江省长兴县煤山的一段地层剖面,清晰地反映了当时动物灭绝的过程:在地层剖面中,越往地层的上方,四射珊瑚、三叶虫等生物就越稀少,随着时间的推移绝迹了。科学家们采用分析等方法确定这些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发现煤山剖面标志生物大灭绝开始的25层火山灰为2.51941亿年前,终结于2.51880亿年前,这意味着大灭绝发生在大约6万年这一时间段内,是一次突发性的灭绝事件。
同时,经过计算,在当时的生物大灭绝初期,地球的温度是25℃,但至生物大灭绝结束时,地球温度升至33℃,短短几万年的时间内地球温度升高了8℃。这足以说明当时的地球经历了一段全球范围的,温度升高,气候干旱,森林野火不断直至燃烧殆尽,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海洋生物也因而大批死亡。究其,就是当时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导致地表大量温室气体释放和快速的温室效应。
生物大灭绝第4次
在BC2.08亿年前的至过渡时期,地球上发生了第4 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这次灭绝事件的影响遍及陆地与海洋,导致全球约23%的科与48%的属的生物灭绝,其规模在5 次大灭绝事件中排名最末。也正是这次灭绝事件,给恐龙提供广阔的生存,使得恐龙成为侏罗纪的优势陆地动物。这次灭绝事件历时很短,不足1万年,其原因至今未有定论。
关于这次灭绝事件最常见的观点是,陨石撞击地球所致。法国有个罗什舒阿尔,地质年代大约是2.01亿年前,这个被侵蚀过的陨石坑,直径约25 千米,原始直径可能约50千米,但是也有专家认为这样的体积不足以造成大规模的生物灭绝。2013年,科学家在本国岐阜县坂祝町河流沿岸和大分县津久见市的海岸附近分别发现了浓度很高的金属锇,这种金属在地表上非常罕见,但在陨星内则含量丰富。后经分析证实,新发现的锇与地表本来存在的锇不同,其来源是陨星。他们认为这是一颗直径为3.3~7.8千米的陨星撞击地球所致,此次撞击导致了三叠纪至侏罗纪生物大灭绝。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一事件与当时大规模火山爆发所引发的气候变化有关。在三叠纪时期,火山爆发喷涌了大量岩浆和气体,改变了当时的气候条件,排放的二氧化碳还可能会酸化海洋,造成海洋及陆地生物的灭绝。
生物大灭绝第5次
日,一颗编号为2012DA14的近地小行星以距离地球仅仅2.77万千米的位置掠过地球,尽管它没有撞击地球,却着实让科学家捏了一把汗。因为这颗小行星直径约44米,重量达12万吨。如果它撞击了地球,将释放相当于230万吨爆炸当量的能量,近乎于1908年震惊世界的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大爆炸产生的能量。
然而,我们的地球并不是每次都能那么幸运。如今地球上大大小小的陨石坑数以百计,每一个都代表着当年的一次创伤。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撞击事件,造成了地球上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当年地球的霸主恐龙也不幸全军覆没,那就是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事件。
恐龙是一类能以后肢支撑身体并直立行走的脊椎动物,大多栖息于陆地上,大约在BC2.25 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统治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6亿年之久,直到BC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了下来,繁衍至今。
关于恐龙的灭绝,科学家们提出了五花八门的假说,先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以下四种:其一“, 气候变迁说”。该假说认为BC6500万年的地球气候陡然变化造成大批动植物死亡;其二,“”。该假说认为当年的地球磁场突然发生变化使得大批动物遭受灭顶之灾;其三,“酸雨说”。该假说认为白垩纪末期地球上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造成恐龙中毒而灭绝;其四,“被子植物中毒说”。该假说认为地球上的被子植物逐渐取代了裸子植物之后,其中含有的毒素被动物食用之后累积,从而导致恐龙灭绝。当然,每一种假说都有科学的一面,但也存在争议。现今,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是“陨石撞击说”。
20世纪70年代末,一位名叫格伦·彭菲尔德的地质学家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希克苏鲁伯地区从事石油勘探工作时,惊奇地发现在尤卡坦半岛外海的海床之下,有个直径达70千米的弧状地形。之后,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尤卡坦半岛上也有一个这样的弧状地形,二者居然可以合成一个完整的圆形,合成后的直径达180千米宽。但是,由于他是从事石油勘探工作的,这个发现没引起他的重视,这些与石油无关的发现也就没有被公开。
后来,不断有科学家们在此有新的发现,比如冲击石英、重力异常、玻璃陨石等足以证明这个圆形构造是陨石撞击形成的,而且推测这个撞击体的直径至少有10千米,撞击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014TNT当量,在全世界所有已知爆炸事件中属规模最大的一次。再后来,有人研究发现这个陨石撞击坑的形成年代大约是6500万年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确信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事件是造成白垩纪至第三纪恐龙大灭绝的原因。
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会引发大规模海啸、地震与火山爆发,撞击产生的碎片和灰尘会造成全球性的风暴,长时期遮蔽阳光,妨碍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生态系统的瓦解,一系列的灾难最终导致全球约17%的科、50%的属、75%的物种灭绝,灭绝事件的规模在5次大灭绝事件中排名第2。[1]
锇:元素周期表第6周期Ⅷ族元素,铂族金属成员之一。元素符号Os,原子序数76,相对原子质量190.2,属重铂族金属,是全世界迄今发现的地球上密度最大的物质。
冲击石英:或称为撞击石英、受震石英,是一种微结构和一般石英不同的石英,只在极高压和有限温度下形成。
重力异常: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规则造成的重力场中各点的重力矢量g和正常重力矢量γ的数量之差。它是研究地球形状、地球内部结构和重力勘探,以及修正空间飞行器的轨道的重要数据。
玻璃陨石:一种含硅量很高的天然玻璃物质(SiO2的平均含量约75%)。它的外观与地球上的黑曜岩相似,亦称为“似黑曜岩”,但成分和结构与黑曜岩相差很大。[2]
生物大灭绝相关研究
三叠纪大灭绝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英格兰利兹大学古生物学家保罗·维格纳尔等人最新研究发现,发生在早期的地球生物大灭绝缘于地球表面温度过高,而当前越来越高的地球表面温度,似乎预示着另一场大灭绝的到来。[1]
早期的大规模生物灭绝让地球彻底沦为了一颗荒废的行星。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造成这种大面积灭绝的原因是因为地球上大多数生物无法承受地球该阶段过高的表面温度。[1]
在BC2.47亿年至BC2.52亿年前的时期内,地球正在缓慢地从三叠纪大灭绝的灾难中复苏。毁灭性的灭绝事件几乎让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消失了,包括大多数的陆生植物,整个地球奄奄一息,地球赤道附近的环境几乎让生命体无法生存。英格兰利兹大学古生物学家保罗·维格纳尔在研究中表示,“绿色植物们努力地用光合作用消耗着让地球升温的二氧化碳气体,如果没有这些绿色植物的存在,地球恐怕早已变成了一个超大的温室。” 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侥幸存活下来的顽强生命体,比如一些命大的蜗牛和蛤,也没能熬过这次灾难,在之后的500万年里,地球几乎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星球。[1]
在研究中,维格纳尔及其同事对一些从中国南部浅海中搜集到的细小化石进行了仔细研究,中国南部海域在时期是属于地球的赤道地区。研究人员通过对化石中氧同位素的检测得出,在三叠纪晚期,赤道附近海域的海面温度大约为40摄氏度,这个温度在科学家们看来是“致命的热”。在同样一片海域,平均温度仅为25—30摄氏度。[1]
这种高温也解开了萦绕在科学家脑海中的谜题:为什么地球在三叠纪大灭绝后经历了500万年才恢复过来,而在其他大灭绝后数十万年就回复了生机。这样的灭绝还会再一次发生吗?维格纳尔给出了答案:“从理论上来说,很有可能。”[1]
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表明,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从1880年至今已经上升了0.8摄氏度,而且上升部分的2/3是发生在1975年之后。即使在这样的温度上升速率下,人类距离大灾难的气候还比较遥远,在人类灭亡之前,植物会先消失。[1]
从中看,我们正处于地球气候最坏时期的前夕。[1]
古生物学家揭开BC2.52亿年前生物大灭绝和之谜,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植物群和动物群在这次大灭绝事件之后花了相当长的时间进行恢复,到了中三叠世才有所缓和,大约在2.47亿年前左右。来自苏黎世大学的科学家小组由古生物学家乌戈·布赫尔(Hugo Bucher)牵头,最新研究透露诸如古菊石属和牙形化石等海洋生物的群体在此之前的三百万至四百万年就开始复苏。科学家们绘制了详细的温度变化曲线,研究当时的全球性气候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分析在三叠纪早期这样的波动对海域生物的多样性和陆生植物群会构成怎样的影响,而在距离这段时期不久,全球环境还经历了大范围的降温和非常温暖的阶段。
BC2.5亿年前这些岩石位于海底,记录了那个时期海水酸碱度的变化情况。研究显示,位于二叠纪至三叠纪之交的这次灭绝事件持续约6万年,共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二氧化碳以缓慢速度释放了5万年,进入海洋的二氧化碳被强碱性的海水中和,对地球生命的影响相对缓和;第二阶段仅有1万年,但二氧化碳释放速度快、规模大,海水酸碱度突变,海洋中绝大多数高度钙化的生物无法适应,并因此灭绝。在这一时期,陆地上的生态系统也应该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海洋酸化或是造成史前生物大灭绝的&元凶&[3]
生物大灭绝奥陶纪末
奥陶纪末大灭绝由前、后两幕组成,其间相隔约50 万—100万年。第一幕是生活在温暖浅海或较深海域的许多生物灭绝,灭绝的属占当时属总数的60%—70%,灭绝种数更高达80%。第二幕是在第一幕灭绝事件中幸存的较冷水域的生物又遭灭顶之灾。科学家认为气候变化及其相关事件是造成这两幕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当时在南半球(冈瓦纳大陆及其边缘)发育着广阔的大陆冰盖,当冰盖形成并达到最高峰时,全球大气和海水温度大幅度急剧下降,处于海域的浅、冷、高密度海水向下及向赤道方向迁移,从而产生了富氧和富营养的冷深水流,海洋环境发生了强烈变化,大洋水体发生翻转。冰盖形成还使全球海平面大幅度下降约50—100 米。同时,海水的碳、氧稳定也发生显著游移,水圈和大气圈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引起强烈的冰室效应,使大陆冰川继续扩大,这些事件的综合效应导致许多生活于温暖水域的生物灭绝。在50万—100万年的冰期内,深海里几乎没有多少生物,主要生存于凉(冷)水域的浅海海底,繁盛的是与少量笔石、三叶虫相伴生存的赫南特贝腕足动物群。随着大陆冰川的快速消融,大气和海水温度迅速回升,海平面也很快回升,全球规模的海侵和缺氧事件发生,海中有毒水体随上升洋流侵漫到陆表海域,那些凉(冷)水域中的动物几乎无处藏身,只有少量属种侥幸逃脱,幸存至志留纪,成为崭新生物群繁衍的主力军。
生物大灭绝生存威胁
生物学教授Rodolfo Dirzo认为我们正进入一个人类失去共栖物时代。据调查:从1500年前开始,超过320个陆栖脊椎动物物种灭绝。剩余物种也表现出了平均25%的衰退。[4]
在脊椎动物当中,全球估计有16%到33%的物种遭受威胁或者濒危,而、等面临着最高的衰退率,专家认为这种趋势与之前的大灭绝事件相匹配。体型较大的动物趋向于拥有较低的种族生长率,而且繁殖后代较少。它们需要更大的栖息地来维持种族生存。[4]
它们的体型和含肉量使它们更容易成为人类的猎杀目标。
生物大灭绝影响
尽管这些物种是相对较少的处于危险中的动物,但是它们的灭亡将产生滴漏效应,因为它们的灭亡会动摇其它物种的稳定性,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影响人类健康。比如说,之前在肯尼亚进行的试验表明,缺少大型动物的试验区域很快就被啮齿动物所侵占。草、灌木的增加以及土壤压实率的降低,使啮齿动物更容易获得食物并建造巢穴,因而被捕食的风险也会降低。啮齿动物数量的加倍也会导致许多携带疾病的皮外寄生虫数量加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
生物大灭绝次级灭绝
期间灭绝名称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原因第四纪生物灭绝BC5万年未结束活动新世上新世-更新世边界海洋生物灭绝BC200万年天蝎-半人马超新星爆炸新近纪中新世灭绝BC2303万年BC1450万年诺德林格力斯流星和火山活动?古近纪始新世-渐新世灭绝BC3390万年火山活动??白垩纪阿普蒂斯阶段灭绝事件BC6550万年BC0.65亿年孟加拉沙吉马火山群爆发?侏罗纪末灭绝事件BC1.455亿年爆发?侏罗纪托阿尔阶灭绝事件BC.013亿年BC1.83亿年曼尼古根陨石坑?三叠纪卡尼洪积灭绝事件BC2.522亿年BC2.32亿年瓦尔干裂洪水火山爆发?二叠纪奥尔森灭绝事件BC2.989亿年BC2.7亿年石炭纪石炭纪热带雨林灭绝事件BC3.589亿年BC3.18亿年气候变化。伍德利陨石坑?结束-志留纪灭绝事件BC4.16亿年刘灭绝事件BC4.2亿年穆兰德灭绝事件BC4.24亿年全球海平面下降?志留纪林瓦尔肯灭绝事件BC4.434亿年BC4.28亿年深海缺氧?
寒武纪-奥陶纪灭绝事件BC4.88亿年海水缺氧?冰河时期?英国发生超级火山爆发?觉斯伯灭绝事件BC5.02亿年寒武纪伯投曼灭绝BC5.41亿年BC5.14亿年前寒武纪艾迪卡拉末灭绝事件BC46亿年5BC.42亿年前寒武纪BC7亿年雪球地球大氧化事件BC24亿年光合作用发展,大气中氧含量上升。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开心网[引用日期]
.盘点5次生物大灭绝:人类会是下一个吗?[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搜狐[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7000000亿年的地球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