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嘉禾人寿保险保单查询每年交4千元,交了十年。十年后想取出来,能取多少钱?

民生人寿富贵鑫圣保险4岁女童—年交一万交十年后能取多少钱?55岁以后又能取多少钱?都是真的吗?_百度知道
民生人寿富贵鑫圣保险4岁女童—年交一万交十年后能取多少钱?55岁以后又能取多少钱?都是真的吗?
民生人寿富贵鑫圣保险4岁女童—年交一万交十年后能取多少钱?55岁以后又能取多少钱?都是真的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保险合同上有明确的约定。保险公司只承认合同上的约定。可以拨打保险公司的服务电话咨询。
能告诉我电话号码吗
采纳率:66%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勃兰兑斯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我大学学过相关专业,自己也比较过多款产品。好朋友被忽悠买的也是平安万能险。粗看非常好,和我自己买的平安福比起来,保费更低,保额更高,还有收益能取现。看保单看到第三遍我才明白他保单设计的高明之处。 &br&有非常大的误导性但事后保险代理人完全摘得请自己! &br&&br&&br&以我朋友的老公为例,代理人说, 每年8000元,就可以保30万寿险,25万重疾,50万意外,保终身噢!然后保单上又写交20年。我就奇怪了,我老公年轻十岁,买平安福,交费比他多,保额还比他低,这还是我比较多家公司最后敲定的险种呢。那么这款保险真这么好没猫腻吗? &br&&br&仔细看才发现,前面写年限终身,只是说理论上你终身可以交,那么终身可以保。但事实上你会发现 过50岁以后。保障成本升的实在太高,然后要么要调低保额,要么要增加保费。 &br&&br&后面一长句缴费20年的说明,因为整个保单只有这里提到缴费年限,而且整句话写的很规范很严谨似的,绝对会误以为交20年保终身。 其实这句话只是解释他后面一张很复杂的你很可能误以为是什么精算报告而跳过的表格。 &br&&br&认真看表格,原来,如果你只交20年,只给你保障到保单年度的第29年,不是终身噢!而且是每年收益率6.5%情况下! &br&&br&他表格上最低收益是1.75,但他不告诉你这么低的收益率能保到你20后停交后的第几年,也没说1.75是不是下限,所以很可能你准备好20年交16万的钱,却发现在第15年或更早这16万已经交光了还要再添。&br&&br&退一万步说,真的连续20年都有6.5%的收益,真的可以保到第29个保单年度,如果他第三十年也就是72岁身故重疾的话,一毛钱也拿!不!到! &br&&br&我当时刚发现这个问题,朋友问了那代理人,代理人说哇小姐您好仔细,但是您想想保险就是这样子,起码我们承担你72岁前的风险不是吗?不可能你什么好处都得的…到72岁都没疾病的话,您应该感到很幸福,很开心,这是钱买不到的…于是我朋友又被说服了,改来说服我。 &br&&br&其实她这句话在解释&到期不返还的消费型保险&上面,是没有错的,问题在于,消费型保险比这个万能险便宜得多!!! &br&&br&而且万能险真的比传统的,真正终身寿险附终身重疾的便宜吗?你多看那个表格,其实第十几年的时候每年保障成本就超过9000元了,接着每年都剧增,真的很可能不到55岁你就必须在加很多保费和降很多保额之间做出选择了。 &br&&br&到此我终于发现万能险的本质:做的是消费型保险时间短不返还的事,收是可返还寿险附加重疾的钱!(当然一开始看起来比传统寿险附加重疾便宜不少,但是后来呢?哼哼!而且很多消费型保险交20年还保到70周岁呢,这个万能险却可能随时清空。消费型重疾险是把保费平均分担在每一年,相当于你年轻时花几万保自己到70的风险只不过选择了分期付款,随时出事了还能不用继续付。而万能险却是每年递增,开头你年轻,保障费低的时候,他向你收取远超过你的保障额度所需保费的钱,用多出来的钱支付一个坑爹的初始费用,手续费啥的,然后再进一个理财账户,但不保证收益率,比你买余额宝理财通甚至去银行零存整取都还低你也不许有意见,赚不到钱是你倒霉,赚到钱我也不告诉你,等你老了,保障费超过你每年交的钱,就扣你的账户,扣光了,就跟你毫无关系了,买万能险你还不如去买那种只保一年的保险每年续保呢,至少年轻时费率低够,养娃养媳妇更从容呢!老了和买万能险也一样指望老天保佑就好) &br&&br&我朋友当时是因为看了国寿泰康,又看了我买的平安福,发现一个共同点,他老公42了保费太贵基本和保险额一样,正纠结呢,这个该死的业务员和她说——年纪大还是买万能险最好! &br&&br&其实年纪大不!要!买!万能险是业内共识了!百度一下都可以看到好多报纸都在财经板块报道过。 &br&&br&这代理人很擅长话术。把我朋友说的几乎要马上下单。我后来丢了好多新浪财经的文章给朋友反洗脑,万能险这货早就名列坑爹保险第二名多年(第一名投连险),典型的在中国这种百姓好骗市场不健全才做的起来的保险,投诉率退保率居高不下的保险,我认识的几个平安人提到这款都不好意思多说,这位罗小姐竟然还好意思推销!!&br&&br&我说,你必须接受的是,42岁买保险就是这么令人肉痛,不肉痛的必有诈。同样20万保额,消费型的缺点是如果没病没灾要白扔快十万;返还型的要陆续交的竟然超过24万并且每年的缴费会影响生活质量。 &br&&br&说一句题外的,返还型保险其实本质上也是拿占有你金钱的时间价值和投资价值,帮你买了消费型保险。(时间价值解释起来挺长,有知友说过我就不提了)我老公28周岁,购买平安福保额20万,前后缴费约15万,看起来比朋友老公强多了,但是保险公司也不亏。如果不是我国一线保险公司还没开始售卖费率不畸高的纯消费型重疾险,我未必会买平安福这种返还型的。 &br&&br&话说回来其实中国保险业费率偏高,比如管理费比重偏高,从业人员工资偏高,高管福利太好这些,确实导致大家买保险比较肉痛的大原因啊。 &br&&br&从业人员素质有高有低是每个保险公司都有的。但我觉得平安高管心忒黑了。明明已经应对新的市场形式推出了一些很不错的新产品,比如护身福平安福, &br&(我感觉30岁左右的话,新出的平安福,夫妻互相买加豁免确实还不错,有人感兴趣的话再细聊)但是还是继续在推万能险,很多国内保险大公司虽然节操也没多高都已经停售了,就平安还继续留着坑傻子。 &br&&br&之前保险市场高呼让保险回归保障,针对的就是被理财概念搞变形的投连险万能险,平安响应了号召,把收益率用在降低保障型保险的缴费,这种的好事平安做了,可万能险这缺德事也没停下来。这是充分压榨消费者剩余吗?精明人的钱要赚,傻子的钱更要大赚…… &br&&br&万能保险最坑人的地方不是保险费而已,而是没有保险知识的人,当他连续缴费多年。发觉不对的时候,他已经错过了买合适保险的时间窗口! &br&&br&当很多保险企业受不了太多被骗者的怒火停售了万能险,平安高管还是舍不得这块肥肉啊!我要怎么评价这种事呢? &br&&br&最后我劝朋友买意外险(大众的众悦百万金领不错)加定期寿险(搜了下新华人寿的守护定期不错),然后早睡早起注意饮食,保证孩子长大前这个顶梁柱挂的话还有寿险用就行了。两种保险每年加起来不到4000,新华交二十年,疾病和意外死亡给缴费金的5倍,或30万,保到70岁。大众交到退休差不多了,退休前出意外可以保100万还是很实在的。如果没病没灾到70,那交出去的钱就当捐款给英年早逝者的家庭做善事了。目测朋友接纳了我的意见。 &br&&br&其实今年买的话,还有很好的选择,比如知友@李元霸 推荐的阳光健康随e保(阳光网上保险主推,点进去看就是)不过她看完决定为自己买42种重疾,保额高达75万,费率低到一年4000多。虽然是消费型显得肉痛但二十年交下去不到10万,70岁后拿不拿这10万差别不大,在这食品环境都有毒的情况下,如果有人说你分期一个月400总捐10万保你70岁前没病你捐不?我肯定捐。如果70岁前任何一年生病75万可以保证有护工,有尊严,不影响家人生活质量地走下去了。 &br&&br&可惜他老公年纪太大,最高只能保45万,每年还得交一万多,没病的话白扔二十几万,这样一想实在接受不了……所以她还是改给老公买寿险加意外了。 &br&&br&&br&说说万能险的账户,可以增值,可以取现,很好听吧?但是取现的话你明年的保额就要调低或者保费增加哦(?-ω-`),最惨是年纪越大,好像交进去的的越多,从某年起却突然发现账户里的钱越来越少,这个42岁的例子里账户里的钱龟速增加,还没累积超过10000就开始年年下跌,第十五年起都是空的。增值?10000块钱给你年收益率10%你能增出座房子来?退保?瞎!半毛钱没有! &br&&br&&br&最后说一句,现在还卖万能险,还为万能险辩护的保险从业人员,可能是数学不好,也可能是人品不好,总之一定伤阴德,请自重!
我大学学过相关专业,自己也比较过多款产品。好朋友被忽悠买的也是平安万能险。粗看非常好,和我自己买的平安福比起来,保费更低,保额更高,还有收益能取现。看保单看到第三遍我才明白他保单设计的高明之处。 有非常大的误导性但事后保险代理人完全摘得请…
&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8befc69db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8befc69dbe_r.jpg&&&/figure&&p&雪领新媒体讯(微信号:ixueling)3月1日起,微信零钱提现就要开始收取手续费了,辣么美的你,是不是感觉不想再爱了?&/p&&p&然而并不用担心,下面由我来教你一招,包治提现收费!&/p&&p&此招图文并茂,包教包会。不用太感谢我,叫我雷锋。&/p&&p&首先打开你的微信,点击“我”——“钱包”——“理财通”。&/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a920feb7b2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a920feb7b2_r.jpg&&&/figure&&p&进入“理财通”后,点击“理财”——“所有类别”——“货币基金”。&/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c646d074b448556ccbb8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c646d074b448556ccbb8_r.jpg&&&/figure&&p&进入“货币基金”后,点击页面上任一款理财产品。这里我们以页面中第一个为例。&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0b53fa15aee7ebe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0b53fa15aee7ebe_r.jpg&&&/figure&&p&进入这款理财产品页面后,点击页面下方的“买入”按钮。&/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16b7ceb72db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16b7ceb72db_r.jpg&&&/figure&&p&进入付款页面,在“买入金额”处填写你要提现的金额,支付方式处选择“微信支付”,之后输入你的微信支付密码,确认完成交易。&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11b4fdfbdd162051ddb5a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11b4fdfbdd162051ddb5a_r.jpg&&&/figure&&p&方便演示,小编填的是一元钱。付款后进入理财通的主页,点击金额右边的向右箭头。&/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b9f70dc9e99e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b9f70dc9e99e_r.jpg&&&/figure&&p&进入页面后点击“取出”按钮。&/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ae9b5da8ceeefde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ae9b5da8ceeefde_r.jpg&&&/figure&&p&输入你要提现的金额,也就是刚才存入理财通的一元钱,再点击“取出”,就可以实现免费提现啦,是不是超级帅气。&/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a372cbfeca4d3b492a2d0c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a372cbfeca4d3b492a2d0c_r.jpg&&&/figure&&p&此处要特别注意,有些小伙伴没有用过理财通,在购买时可能会出现下图中的情况:&/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f148dcedb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f148dcedb_r.jpg&&&/figure&&p&此时需要继续操作,绑定一张可以付费的银行卡为转出时默认的安全卡就可以了。&/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d8fe795ef1dd38ddee29d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d8fe795ef1dd38ddee29d_r.jpg&&&/figure&辣么美的你学会了么?&/p&&p&不用手续费就可以实现零钱提现,就是这么简单。&/p&&p&更多新媒体妙计敬请关注雪领新媒体。(作者:kiki)&/p&
雪领新媒体讯(微信号:ixueling)3月1日起,微信零钱提现就要开始收取手续费了,辣么美的你,是不是感觉不想再爱了?然而并不用担心,下面由我来教你一招,包治提现收费!此招图文并茂,包教包会。不用太感谢我,叫我雷锋。首先打开你的微信,点击“我”—…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e8218b65fbbd68f509eeaa1c4dbf226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e8218b65fbbd68f509eeaa1c4dbf226_r.jpg&&&/figure&&p&&strong&老祝注:&/strong&&/p&&p&&strong&近来股市一直震荡上行,尤其特朗普胜选后,股市迎来一波行情。如果看好股市,不妨投资一些股票基金,如果嫌麻烦,可以考虑定投基金。&/strong&&/p&&p&&strong&如何定投?老祝邀请了基金达人——王财神,与大家分享基金定投的经验。&/strong&&/p&&br&&p&&strong&读一读,胜过自己做数月的功课哦!&/strong&&/p&&br&&br&&p&基金定投在坊间被称为是傻瓜式的投资方式,其实不然基金定投里面也有着很大的学问在里面,究竟该选择什么样的标的定投,何时开始定投,何时终止定投等等。&br&&br&其实一开始投资基金的时候也不太接受定投这种方式的,基金定投很大程度上还是受了银行螺丝钉老师启发,在雪球上看了他好多关于定投的东西,也在亚马逊看了他指数基金的那本书,他的那一套理论真的很好,&strong&比如&/strong&关于基金的估值方法,我每天也都会关注。&br&&br&基金定投是一个大话题,我希望可以通过这篇分享讲清楚基金定投的那些事。&br&&/p&&p&&br&讨论基金定投这件事之前,我们先来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基金定投?&br&&/p&&p&&br&所谓基金定投,就是你定期定额投资一只基金。定期是指在固定的时间,这个时间你自己定;定额是指以固定的金额投资,这个额度也是你自己定。&br&&br&&strong&一、&/strong&&strong&基金定投的钱从哪来?&/strong&&br&&/p&&p&&br&其实基金基金定投的钱无非两种,一种是现有的存款;一种就是每月工资了。&br&这儿重点说一下工薪一族,每月拿出一部分钱用来定投,但前提不影响自己生活的前提下,对于工薪阶层来说的,基金定投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强制储蓄,究竟要拿出多少钱来定投基金,这个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财务情况来决定。&br&&br&&/p&&p&&strong&二、选择什么样的基金产品定投了?&/strong&&br&&/p&&p&&br&基金定投首选当然是指数基金了,不光这些投资大神(巴菲特、索罗斯、彼得林奇)曾无数次的推荐指数基金,实践也证明,长期来看能跑赢指数的寥寥无几,指数基金相比股票型基金来说,有好多的优势,上次银行螺丝钉那次分享,也讲了指数基金定投的优势,这儿不在多讲了,建议大家可以看看银行螺丝钉老师《指数基金》的那本小书,看电子书就可以,百度亚马逊多看上面都有。&br&&/p&&p&&br&指数型基金定投的话,指数波动越大,定投效果越好,我个人比较喜欢定投中证50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尤其是创业板指数的波动比较大,从过去几年业绩来看,创业板指数表现还是不错的。&br&&/p&&br&&p&一些海外指数和行业指数大家也可以关注,究竟应该投资那些指数,大家可以参考银行螺丝钉的那一套理论看盈利收益率、市盈率有没有低估:(市盈率越小越低估、盈利收益率越大越低估),目前这几个指数按盈利收益率和市盈率来说严重低估,H股指数、上证红利指数、中证红利指数、上证50指数。大家可以找相应的场内和场外基金进行定投。&br&&/p&&p&&br&除了指数型基金,关于基金定投我个人比较推崇混合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相对于股票型基金来说仓位灵活,相比股票型基金来说更容易取得超额收益。&br&&/p&&p&&br&那究竟如何混合型基金进行投资了,我主要有一下几个标准。&br&成立时间最好在三年以上的,长期和短期业绩也都跑赢主流指数的,最好是长期业绩如一年两年三年业绩排名在前二十位的,最好一年二年三年五年业绩前20位都出现的基金我们可以选择。还有就是最好选择重仓股搭配比较均衡的基金。&br&&/p&&p&这儿强烈推荐量化基金和一些逆向投资基金。今年以来量化基金的表现特别优秀,从历史业绩来看量化基金的定投的收益也是不错的。&br&&/p&&br&&p&&strong&三、何时开始定投?&/strong&&br&&/p&&br&&p&市场低估值的时候开始定投,市场相对低位的时候开始定投,那怎么判断市场估值情况,这个大家可以参考银行螺丝钉老师每日指数估值情况,低估值的时候可以选择买入。&br&&/p&&br&&p&那如何判断市场相对低位呢?一般大牛市适合一次性买入基金,在震荡市我觉得比较适合基金定投,就比如今年行情,即使经历了年初是熔断,如果你在哪个时候开始定投,并且越跌越买的话,现在应该收益还是可以的吧,最起码应该是可以取得正收益的。&br&&/p&&br&&p&买基金择时很重要,高位买入很难取得不错收益,一般建议在市场相对定位开始定投,根据市场行情来决定要不要定投。&br&&/p&&br&&p&其实基金定投也可以学着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越跌越应该加大投入,当然敢这样做的人需要在市场中不断历练。&br&&/p&&br&&p&&strong&四、定投的收益一定超过一次性投资吗?错!&/strong&&br&&/p&&br&&p&最近有一直只基金表现很惊艳,已经暂停申购了,它是左金保的长信量化先锋混合(519983)。基如其名,近一年二年三年的业绩都很优秀。&br&&/p&&br&&p&投资这样的绩优基金,如果你采用每月定投的方式(红利再投资)和单笔投资相比,哪个收益更高呢?我做个一个比较,以天天基金的数据为准,时间为11月1日。&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694fbe1fbcb49_b.jpg& data-rawwidth=&612& data-rawheight=&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694fbe1fbcb49_r.jpg&&&/figure&&br&&p&发现没有,近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所有阶段都是单笔投资更划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笔投资的收益和定投之间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br&&/p&&br&&p&看到这里你心里肯定会想,说好的定投大法好呢?先慢点下结论我们再来看一个悲催的例子:&br&&/p&&br&&p&如果你不幸买到的是大摩消费领航(233008),这货近一年亏损近40%,在所有基金里面排名倒数第一,那么你通过定投亏损仅仅不到12左右,数据来说话&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854bafc310c2cd2ddeca5_b.jpg& data-rawwidth=&613& data-rawheight=&1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854bafc310c2cd2ddeca5_r.jpg&&&/figure&&br&&/p&&p&我们也可以看到,定投一年亏损远远低于一次性投资,定投两年又亏损又远远大于一次性买入。&br&&/p&&br&&p&&strong&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 结论:定投越长期越好吗?错!&/strong&&br&&/p&&br&&p&长信量化先锋的例子告诉我们,由于定投时一直保持持续买入的状态,如果基金一路上涨,那么你的投资成本也会被不断拉高,反而不如最早开始时一次性投资。&br&&/p&&br&&p&但大摩消费领航近一年投资的例子又告诉我们,如果基金一路下跌,定投是可以帮助你减少亏损的。&br&&/p&&br&&p&再看大摩消费领航近两年的亏损(看上表格),为什么同样是亏损,定投亏的比单笔投资还多呢?&br&&/p&&br&&p&原因在于我们定投选择的时间点,两年前正好是2014年11月,正是牛市蠢蠢欲动之时。大牛市的行情拉高了我们定投的成本。&br&&/p&&br&&p&因此,最好的定投方式不是定期定额买入,而应该与基金的涨跌成反比:在基金越涨买得越少,越跌则买得越多。在达到盈利目标或阶段性高位时,则应逐步赎回落袋为安。&br&&/p&&br&&p&&strong&注意:赎回与停止定投是两个概念,停止定投的话,你依然可以继续持有基金&/strong&。&br&&/p&&br&&p&&strong&五、究竟该在何时落袋为安?&/strong&&br&&/p&&br&&p&具体该在什么时候止盈呢?这估计每一个定投者都困惑的问题,通常有两种方法:&br&&br&&/p&&p&&strong&一种是观察市场情绪;&/strong&&br&&/p&&br&&p&如果市场情绪饱满到膨胀,每个人都很乐观时,很可能就到了阶段性高位,如果你的基金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则可逐步止盈。&/p&&br&&p&反之,则可能是阶段性低位。如果你的基金这时候也跌得比较多,更应该加大定投力度。&br&&/p&&br&&p&&strong&第二种,参考市场主流指数的估值情况;&/strong&&br&&/p&&br&&p&如果是指数基金,建议参考指数过去五年的历史平均市盈率,最好能涵盖完整的牛熊周期。如果指数相对高估,可以逐步建仓,如果高估比较多,可以选择清仓了。&br&&/p&&br&&p&&strong&第三种,设定收益目标,触发即落袋为安&/strong&。&br&&/p&&br&&p&这种方法相比之下更简单,通过设定收益目标,触发目标线则落袋为安,这个收益目标一把可以设置为15%—30%。&br&&/p&&br&&p&当收益达到目标时就赎回基金,并开始新一轮的定投。这种方法好处就是周期较短,收益看得见,但遇到大牛市时,收益不如第二种方法。&br&&/p&&br&&p&另外,基金经理换人了,或者发现有更好的定投品种时,也可以落袋为安。或者发现自己定投的基金表现不佳也可以选择停止定投或者赎回或者换基金定投。&br&&/p&&p&&strong&&br&六、&/strong&&strong&下面是基金定投常见的一些误区&/strong&:&br&&/p&&br&&p&&strong&1&/strong&&strong&、货币型和债券基金不适合定投吗?对!&/strong&&br&&/p&&br&&p&债券基金波动小,定投意义不大。尤其是在单边上涨的债券牛市里,定投反而比一次性投入跑得差。&/p&&br&&p&反过来说,适合定投的基金一定是波动大、弹性好的,比如指数基金和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br&&/p&&br&&p&&strong&2&/strong&&strong&、下跌的时候该止损吗?错!&/strong&&br&&/p&&br&&p&越跌越要投,这样你才有回本的可能!只要它有回升迹象,即使回不到起跑线,也能找到机会安全退出。&br&&/p&&br&&p&&strong&3&/strong&&strong&、定投该选择前端收费还是后端收费?后端!&/strong&&br&&/p&&br&&p&如果是长期投资,后端收费的费率会随着持有时间而降低,因此也能降低你的投资成本,提供更多回报。所以,如果你买的基金有后端收费,就选择后端的吧!&br&&/p&&br&&p&&strong&4&/strong&&strong&、定投是月投好还是周投好?每个月几号定投比较好。&/strong&&br&&/p&&br&&p&月定投相对于周定投来说,频率低了一点,但是周定投以后可能有更大的概率买到便宜的筹码,但是每次买的金额少了,即使买在低位,买到的基金也变少了。但长期来看周定投的效果还是要好于月定投,尤其是在牛市的时候。&br&&/p&&br&&p&据数据测算,每月17号定投可能价格比较低,我个人的建议是逢大跌或者连续大跌可以多买入几次,并且加大投资金额,如果一直都没有好的机会买入的话,建议月末的时候可以少量的买入点。&br&&/p&&br&&p&总之,越跌越买,越跌月应该加大投入。&br&&/p&&br&&p&&strong&总结:&/strong&&br&&/p&&br&&p&&strong&今天说到定投的几个要点:&/strong&&br&&/p&&p&&br&1、在上涨趋势中,定投收益不会超过一次性投资。在下跌趋势中,定投可以减少亏损。在横盘整理中,定投可以累积筹码。&br&&/p&&p&2、基金定投金额应与涨跌趋势呈反比。&br&&/p&&p&3、定投并不是越长时间越好,需要止盈。&br&4、止盈的几种方式,看市场情绪、看估值、自己设置目标收益。&br&&/p&&p&5、波动小的基金不适合定投。&br&&/p&&p&6、越是下跌越需定投。&/p&&p&7、后端收费的方式做长期投资更划算。&/p&&p&&br&8、定投的开启时点:当下。&br&&/p&&p&9、对于基金点投我的理解是可已选择定期不定额或者是不定期不定额,也就是把定期定额投资跟遇手动加仓结合起来,这样效果肯定会好于被动定投。&br&&/p&&br&&p&&strong&基金定投的延伸:基金点投&/strong&&br&&/p&&br&&p&基金点投法,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越跌买的越多,越跌越开心,&br&&/p&&p&具体含义:按照大盘点位进行买入基金金额的设定,点位越低,买的越多。&br&&/p&&br&&p&基金点投最好选择指数型基金和一些波动较大的一些优秀偏股基金。点投一定要合理安排自己的资金,千万不要在低位的时候没有资金可以投入,点投计划制定好以后要严格执行,可以通过判断点位来设置点投计划,点投法的金额可以自己设置,低位投入越多,收益也可能越大。&br&&/p&&br&&p&关于基金点投的数据测算,我后面专门写相关的文章,这儿就一笔带过了。&/p&&br&&p&&strong&定投是长期计划,想快速赚钱是不可能的。&/strong&&/p&&br&&br&&p&&strong&欢迎关注老祝的微信公众号:老祝说&/strong&&/p&
老祝注:近来股市一直震荡上行,尤其特朗普胜选后,股市迎来一波行情。如果看好股市,不妨投资一些股票基金,如果嫌麻烦,可以考虑定投基金。如何定投?老祝邀请了基金达人——王财神,与大家分享基金定投的经验。 读一读,胜过自己做数月的功课哦! 基金定…
&p&综合一下题主的问题和描述,有哪些跟余额宝风险近似但更好的理财方式?&/p&&br&&p&&b&&u&总结一下余额宝有什么特征?&/u&&/b&&/p&&p&1、
&u&风险可控&/u&:本金损失可能性较小&/p&&p&2、
&u&随存随取&/u&:流动性强&/p&&p&3、
&u&门槛较低&/u&:基本不存在起投限制&/p&&p&4、
&u&收益固定&/u&:货币基金,现目前年化收益低于3%&/p&&br&&p&前三点都是余额宝的优势,如果要寻找更好的理财方式,就只能从第四点突破,也就是说收益更高,但既要求保留余额宝的优势,又要求收益明显上一个台阶的理财产品几乎没有。&/p&&p&这里列举几种常见的满足单条要求,也就是比余额宝收益更高的投资渠道的优劣势吧&/p&&br&&p&&b&&u&&&&/u&&/b&&b&&u&国债:2016年新发国债三年期收益率4%,五年期收益率4.42%&/u&&/b&&/p&&p&评价:风险可控;门槛较低:凭证式国债以百元为起点整数发售;记账式国债每次交易的最小数量是1手,即1000元;但整体来看时间周期较长,流动性不强。&/p&&br&&p&&b&&u&&&P2P&/u&&/b&&b&&u&理财:一年期年化一般在9%左右&/u&&/b&&/p&&p&评价:收益高于余额宝;流动性一般,可提前兑现但会损失收益;基本无门槛;风险不可控:过高的收益可能有坑,风控不佳、庞氏骗局等随时都可能吞噬你的本金。&/p&&br&&p&&b&&u&&&&/u&&/b&&b&&u&基金:请按照自己的风险偏好和预期收益灵活配置不同种类的产品&/u&&/b&&/p&&p&评价:投资门槛低:一些平台10元就可以起投;流动性较强,可随时赎回;风险、收益和相关基金种类对应,不存在保本承诺,但将持有时间拉长,获得超额收益的可能性就会相应增加。&/p&&br&&p&&b&&u&&&&/u&&/b&&b&&u&银行理财产品:一般产品预期年化收益4%左右,保本型预期年化3%左右&/u&&/b&&/p&&p&评价:门槛较高,一般是10-20万,部分5万起,需要有一定的原始积累之后才能选择的理财方式;产品种类较多,对应多种期限,流动性较灵活。&/p&&br&&p&以上渠道都比较常见,更加复杂的或是不熟悉的产品并不推荐大众或是投资新手。总而言之,追求收益更高的产品,恐怕需要小小地牺牲一下流动性,风险或是投资门槛。就投资本身来说,高收益必定对应高风险,请谨记!&/p&&br&&p&微信公众号:jijinvip
定期分享基金投资经验和实战策略,努力生产实用干货,用简单的方式使“严肃的基金投资”变得更接地气。&/p&
综合一下题主的问题和描述,有哪些跟余额宝风险近似但更好的理财方式? 总结一下余额宝有什么特征?1、
风险可控:本金损失可能性较小2、
随存随取:流动性强3、
门槛较低:基本不存在起投限制4、
收益固定:货币基金,现目前年化收益低于3% 前三点都是余额…
&p&2015年以来,宝能集团意图通过杠杆并购控股万科地产的“万宝之争”备受关注,引起了各方注意和思考。杠杆并购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盛行,到 1989年进入低谷,是美国历史上又一次典型的并购浪潮。本文梳理了美国杠杆并购实践的发展兴衰和资金来源等,并将我国本次以“万宝之争”为代表的杠杆并购实践与之简要对比,进而提出相关建议。敬请阅读。&/p&&p&1 美国杠杆并购浪潮的实践&/p&&p&(一)杠杆并购的实质&/p&&p&所谓杠杆并购,实质上是举债并购,即通过财务杠杆加大负债比例,以较少的股本投入融得数倍的资金,对企业进行并购重组,并以并购重组企业的未来利润和现金流偿还负债。简言之,杠杆并购就是借别人的钱来购买目标公司,购买的目的是以更高的价格将其卖出,然后从中获利。&/p&&p&杠杆并购与战略并购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一般不关心某种行业或特定产品和服务,更多关心公司价值,即以价值被低估的公司为目标,并通过资本市场发现和赚取被低估的价值,而后者主要是长期持有某种特定行业的产品或服务而不断实现最大化的市场份额。因而,杠杆并购在美国市场上一定程度上被视为一种掠夺和投机的手段,受到非议。值得说明的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借助杠杆来完成战略并购的案例,实现了杠杆并购和战略并购的结合。&/p&&p&(二)杠杆并购兴起的历史背景&/p&&p&美国并购潮始于1974年,标志性事件是国际镍公司成功并购ESB公司。1980年美国杠杆收购的累计交易额达到了17亿美元,1988年达到了1880亿美元,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市场环境、监管环境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共同促成了并购浪潮的兴起:&/p&&p&一是市场环境。20世纪70-80年代是美国利率管制逐渐放松、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完成的重要时期。银行失去了大部分低成本的存款,向公司提供短期贷款的利润空间也变小,因而开始发展并购贷款业务。同时,19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旨在放松管制的《加恩-圣杰曼存款机构法案》,授权联邦特许储蓄机构发放商业贷款,并可以投资公司债券。投资银行为了应对盈利压力而逐步放弃作为被动顾问的传统角色,开始主动招揽生意,其并购部门到1983年前后就成为主要的利润中心。此外,投资于长期限、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债券、国债和公司债以及普通股的传统投资表现欠佳,迫使投资者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机会。&/p&&p&二是税制和会计制度。1981年《经济复兴税法》出台,允许公司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来刺激经济增长,使得美国的税制更加向杠杆收购中的负债部分倾斜。加速折旧的会计处理制度提高了最近会计年度的折旧费用支出,相应地减少会计利润,进而降低了以此为基础的税务现金流支出。这就使得在公司的实际运营中,现金流量增长的速度远远快于账面会计盈余的增长速度。因此,股价并没有因为收入的增长而上涨。相反,增加的现金流却增强了公司利用债务杠杆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作为收购目标的吸引力。&/p&&p&三是监管环境。在里根政府时代,反垄断的限制几乎作废。由于里根政府曾表示将否决任何一个限制公司并购的法案,年期间意图限制并购的约30个法案无一通过。同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不支持任何一个反并购的法案。正是里根政府对并购的支持态度,推动了80年代早期的并购业务开展。&/p&&p&(三)杠杆并购的资金来源&/p&&p&起初,资金来源是制约杠杆并购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杠杆并购被视为掠夺、投机工具,面临的负面舆论环境,许多贷款人不愿参与杠杆并购;另一方面,杠杆并购多属于恶意并购,因而不能提早透露恶意并购意向,同时,并购的不确定性也导致无法确定是否急需钱以及需要多少钱(因为可能需要提高并购出价)。&/p&&p&高收益债券的兴起为杠杆并购资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绝佳的工具。高收益债券是比投资级债券信用等级更低、违约率更高的公司债券。米尔肯和其所供职的德崇证券掌握了大量客户资源,造就了高收益债券在20世纪80年代的繁荣,消除了资金规模对并购活动的阻碍,并加强了被收购威胁的可信度。从1982年起,德崇证券就开始承销高收益债,募集杠杆并购所需的“夹层资本”。实际上,20世纪80年代,杠杆并购以及为并购所产生的负债成为高收益债券融资的两大用途。同时,高收益债券的市场蓬勃发展和次级特点也一定程度上打消了银行的顾虑,进而为杠杆并购提供贷款。&/p&&p&因而,杠杆并购的资金来源大体呈现出“倒金字塔”的结构:最顶层是对公司资产有最高求偿权的银行贷款,约占收购资金的60%;中间层是被称为高收入债券的夹层债券,约占收购资金的30%;底部为收购者的自有资金,约占收购资金的10%。上述比例并不稳定,它随着夹层债券市场景气度、经济和信贷的繁荣、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改变而改变。同时,并购方使用目标公司的未来盈利和现金流为银行贷款提供担保。&/p&&p&(四)杠杆并购的低谷&/p&&p&杠杆并购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1989年前后落入低谷:&/p&&p&一是市场投机增强,债券违约频发。从1986年秋天开始,美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贷款违约、公司破产、银行倒闭以及储贷协会停业等事件,越来越多的分析师齐声对美国国内的大量债务以及由此引起的紧张迹象表示忧虑。从1988年开始,由于过度投机,发行方对因杠杆并购而发行的高收益债券无法偿付高额利息的情况屡有发生。高收益债券陷入了“高风险-高利率-高负担-高拖欠-更高风险……”的阶梯式恶性循环,信用水平日益下降,违约概率明显上升。&/p&&p&二是针对杠杆并购的监管得到强化。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尔公开反对高负债的融资收购,并于1985年12月提出议案,意图限制杠杆并购融资。随后,对杠杆并购进行限制的呼声越来越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开始实施严格的监管规则,意图提高并购融资的成本,主要包括:1986年,税收改革法案对杠杆并购中债务利息支出抵扣做出限制,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对公司债券引入更为严格的评级分类标准,对高收益债券执行远高于其他投资的风险权重;1989年,《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法案》对储蓄银行可持有的高收益债券比例做出限制。此外,美国有37个州也相继通过了反收购法案。&/p&&p&三是杠杆并购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1989年夏天,违约事件频发和监管规则强化,共同导致杠杆交易贷款和高收益债券市场出现了“挤兑”的现象。对银行业而言,一是美国财政部颁布了一系列对银行的限制性法规,用于限制高杠杆交易(HLT)贷款;二是巴塞尔协议开始执行按风险加权的资本测量体系,这迫使银行收回向私人部门的放贷,转而购买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以满足资本要求[1]。对保险业而言,高收益债券风险权重的提高使得大多数公司逐渐不再参与高收益债券投资。此外,投资者从高收益共同基金和年金计划大举撤资,储贷机构也因储蓄法规形成大规模的高收益债券抛售潮。&/p&&p&四是相关市场和舆论环境发生变化。一方面,连续5年不断上涨的美国股市在日遭遇崩盘,使得并购方通过股市实现并购收益的途径和机会丧失;另一方面,1989年,德崇证券因内幕交易而接受调查,来自美国大公司的精英们为了抵制杠杆并购、维护对公司的控制权而不断推波助澜。最终,德崇证券被迫申请破产。&/p&&p&2 “万宝之争”与美国杠杆并购的比较&/p&&p&(一)相同点&/p&&p&一是都发生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后期。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是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管制逐渐放松的关键时期;1986年存款利率上限取消。在我国,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渐加速,2015年10月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上限,彻底取消利率管制。存款利率上限管制的放开,都标志着中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完成。&/p&&p&中美杠杆并购兴起与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在时间上的重合,与该时期金融管制放开、金融市场快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以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逐渐失去低廉的资金来源,商业银行原本所依赖的存贷利差空间也不断缩窄,必须寻找新增利润点来覆盖成本。杠杆并购的高回报率自然就引发了投资兴趣:在美国市场上,商业银行为杠杆并购提供贷款,保险、共同基金等其他金融机构参与杠杆并购相关的高收益债券投资;在我国市场上,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大资管”时代中和“资产荒”背景下也通过理财计划、资管计划积极参与以“万宝之争”为代表的杠杆并购交易。&/p&&p&二是杠杆并购的标的公司选取标准类似。&/p&&p&在美国,杠杆并购的标的公司应该符合以下标准:一是目标公司处于盈利期,有稳定的和可预期的现金流;二是公司存在管理效率提高的空间,并具有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三是公司债务比例比较低,有举债空间;四是公司资产变现能力强,一旦出现支付危机,可以在必要的时候通过出售这些资产而迅速地获得偿债资金。&/p&&p&在我国,房地产、银行、商业贸易、食品饮料、生物医药为险资举牌的偏好所在。其中,被举牌的房地产公司有6家,银行有4家。同时,被保险公司举牌的公司多呈现出股权结构分散、股息率较高、资产质量较高、现金流较为稳定等特点。此外,“宝能系”在购并万科地产的过程中,明确表示将保留万科地产的原有高管团队,也是维持管理团队稳定的举措。&/p&&p&三是股市运行环境与杠杆并购密切相关。&/p&&p&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道琼斯工业指数一直在800点上下震荡。经济的增长和蓝筹公司的发展并未在股价上明显反映出来,这就使得投资者认为蓝筹股价值被低估,为通过并购发现价值提供了可能;在20世纪80年代末股市崩盘前夕,道琼斯工业指数一度突破2700点,在近十年间暴涨了超过230%,这与杠杆并购和投机盛行不无关系;随后,股市崩盘使得杠杆并购方无法通过公开市场实现并购收益,也是抑制杠杆并购潮流的重要因素。&/p&&p&在我国,2015年下半年“股灾”之后,部分蓝筹股价值严重低估,这就给并购者提供了低价买入的条件。二级市场上,险资举牌渐成风气。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险资举牌数量为过去5年来举牌总数的2倍还多。其中,2015七八月间,“宝能系”的钜盛华和前海人寿联手三度举牌万科。“万宝之争”也造成万科股价从年中低点约13元涨至停牌前的超过24元。如果任由险资举牌持续,很难说不会鼓励投机、推动股市再次暴涨。&/p&&p&(二)不同点&/p&&p&一是融资工具不同。在美国的杠杆并购中,高收益债券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融资工具。然而,在我国,“万宝之争”中所使用的融资工具包括万能险[2]、投连险[3]和层层嵌套加杠杆的资管计划等。对于“万宝之争”中涉及的资金来源而言,“宝能系”首先使用其销售万能险所获得的保费收入买入万科股票约106亿元;随后,“宝能系”实际控制人质押宝能股权、“宝能系”质押其子公司钜盛华股权、钜盛华质押其持有的前海人寿股权和万科股票进行股权融资获得约200亿元资金;随后,“宝能系”将其质押融资中所获得的约67亿元资金进行资管计划配资获得约133亿元资金。根据公开信息,目前至少有7个资管计划涉及“万宝之争”,其资金分别来自平安银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和建设银行等。上述资管计划层层嵌套[4],为“宝能系”提供并购资金来源。复杂的资金来源造成至少以下两方面重大问题,一是不同金融市场风险穿透,一旦一环发生风险,保险市场、银行市场、同业市场都连环受损;二是杠杆比例过高,通过循环抵押、“名股实债”规避监管,真实杠杆累加超过十倍。&/p&&p&二是投资主体不同。高收益债券是美国杠杆并购潮中除银行贷款外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从高收益债券投资者的市场占比来看,机构投资者占高收益债券的绝大多数份额,并且随时间的推移几乎持有了所有高收益债券。其中,1989年底,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这三类机构持有高收益债券的比重达到75%。然而,我国与之不同,举牌险资的资金来源多为保险公司所发售的“万能险”等类理财的保险产品,而这些保险产品的持有人却是对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并不了解、单纯相信保险资金安全的普通公众;“万宝之争”中“宝能系”的资金来源除上述保险产品外,还有大量来自商业银行的理财资金和资管产品,层层穿透后就会发现这些资金同样来自普通的社会公众。&/p&&p&三是资金期限不同。美国杠杆并购潮流中债务期限相对较长。从高收益债券的发行期限来看,一半以上的债券发行期限在6-10年,其次是1-5年期的债券,占17%;11-15年、16-20年、21-30年,以及30年以上的分别占到4%、13%、13%和1%。然而,我国此次杠杆并购的资金期限与美国不同。传统的万能险产品,一般为10年以上的中长期险种,但近年来中国一些中小险企推出的万能险,虽然保障期也是5年、10年或20年,但却强调1-2年后就可无手续费或低手续费退保,而网络销售的万能险,甚至短至3个月、6个月就可将钱取出。使用短期资金错配于期限并不确定、风险较大的杠杆并购项目,万一遇到并购障碍、集中退保、监管政策强化等,而投资端又不能立即变现,则面临着现金流断裂的危险,造成传统意义上最安全的保险资金无法偿付,就很可能影响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p&&p&3 启示&/p&&p&企业并购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国发〔2014〕14号,以下简称《国务院意见》)明确指出“兼并重组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途径”。在并购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资金来源。使用债务资金来支付并购价款和费用的并购活动被称之为“杠杆并购”。债务杠杆的使用不仅可帮助优秀的市场主体和管理层获得并购资金,还可提高并购效率、放大潜在收益。然而,杠杆并购的顺利开展,尚需做好以下工作:&/p&&p&(一)控制杠杆水平&/p&&p&杠杆具有放大收益和亏损的特点。金融市场中债务杠杆的无序采用,一方面易造成市场泡沫,另一方面也易形成浓厚的投机氛围,妨碍市场健康发展。在“万宝之争”的并购总价中,自有资金占比不足10%,万一并购失败可能会引起一系列无法偿还本息的连锁反应。因而,有效控制杠杆水平很有必要,建议内外并举,充分发挥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的作用:&/p&&p&一是强化外部监管。从美国市场杠杆并购实践来看,债务资金在并购总价中占比约为90%,由银行贷款和以高收益债为代表的夹层资金组成,二者与自有资金的规模大体呈现为6:3:1的结构关系。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尚不成熟、杠杆并购也处于起步阶段,为防范风险,应加强对杠杆并购的审慎管理:可考虑直接对杠杆率做出要求。金融管理部门可规定金融机构向并购企业提供的债务资金在并购总价中占比不得高于一定比例,比如80%;同时,也应强化信息披露,为防止并购主体通过各种渠道加杠杆。金融机构不仅要披露融资工具,还要披露底层资金来源;在涉及到跨市场债务融资时应该明确披露在所有其他市场的融资情况,以确保杠杆率要求的落实。此外,还可考虑通过经济手段间接控制杠杆水平。金融监管部门应对并购贷款和参与杠杆并购的理财资金和保险资金设定适当的风险权重,提高资本要求。&/p&&p&二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为根据市场情况规范并购贷款业务,银监会修订并印发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15〕5号,以下简称《银监会指引》),要求并购交易价款中并购贷款所占比例不应高于60%、期限一般不超过七年等,不再对担保等提出实质要求,也提出了其他相应的风控要求。商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提高健全性和有效性,将杠杆并购融资中所可能涉及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纳入统一内控体系,并使用合适的内外部模型综合评估风险水平。&/p&&p&(二)规范融资工具&/p&&p&由于缺乏规范化的并购融资工具,并购主体使用保险资金和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层层嵌套资管计划等方式来筹集并购资金。因而,要“开正门、堵邪路”,规范杠杆并购交易的融资工具。&/p&&p&一是发展规范的融资工具。未来,在刚性兑付完全打破后,可考虑充分发挥并购债和并购基金等工具的作用。例如,可借鉴美国经验,并购主体为杠杆并购项目设立特殊目的公司(SPV),允许其发行专项并购债,并以并购标的的利润和现金流作为偿债资金来源。&/p&&p&二是规范现有的融资工具。在我国,来自社会公众的银行理财资金和保险资金都参与了杠杆并购,变相发挥了类似于美国市场中“高收益债券”的作用,却并没有切实执行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期限错配现象。因而,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杠杆并购中资金来源的投资者适当性要求。来自社会公众的银行理财资金、保险资金和银行贷款等只能作为优先级资金,并限定比例;仅有合格投资人才能投资于杠杆并购融资的夹层部分。同时,金融管理部门应执行穿透式监管,不仅要重视“工具”的合规,更要重视“实质”的合规,防止监管套利。&/p&&p&[1]根据米尔肯研究所和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数据,美国商业银行的高杠杆交易贷款总量从1989年超过9000万美元的峰值开始回落。&/p&&p&[2]“万能险”是指同时包含投资和保障两大功能的人身险产品,分别设置保障账户和投资账户,在提供保险职能的同时,客户还可以直接参与投资账户内的投资活动,在收益上具有较强竞争力。&/p&&p&[3]“投连险”即为“投资连接险”,集保障和投资于一体。投资方面是指保险公司使用投保人支付的保费进行投资,获得收益。&/p&&p&[4]以浙商银行资金为例,浙商银行理财资金认购五矿信托所发起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又持有浙银资本股权,浙银资本与“宝能系”联合设立浙商宝能资本,浙商宝能资本则是浙商宝能基金的一般合伙人(GP),浙商宝能基金参与华福证券发起的资管计划,最终实现了浙商银行为“宝能系”提供并购资金来源。&/p&&blockquote&&p&来源: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债券事业部 陈颖&/p&&/blockquote&
2015年以来,宝能集团意图通过杠杆并购控股万科地产的“万宝之争”备受关注,引起了各方注意和思考。杠杆并购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盛行,到 1989年进入低谷,是美国历史上又一次典型的并购浪潮。本文梳理了美国杠杆并购实践的发展兴衰和资金来源等,并将我…
&strong&“离&/strong&开招行看招行”,“跳出销售看销售”,回顾自己招行五、六年的金融销售生涯,有很多感触和值得纪念的地方。一篇小文分享自己一些产品销售和客户维护的心得,希望能对继续奋斗金融销售在一线的兄弟姐妹有所帮助。&br&&br&&strong&1&/strong&客户的分群分级维护&p&客户的维护与营销是客户经理日常的工作重点,维护着好几百个客户,每个客户都是不一样的,但久了以后你会发现来来回回客户不过于几种类型,为了便于管理将客户进行分群管理。&/p&&p&&br&我习惯将客户分为几种类型:&/p&&p&&br&企业老板:资金经常周转,投资周期短,很多有贷款需求,来银行少,一般要上门拜访或与财务联系&/p&&p&&br&退休阿姨阿伯:时间充裕,比较稳健,不喜欢时间太长投资产品&/p&&p&&br&家庭主妇:时间充裕,缺乏安全感,孩子,美丽话题&/p&&p&&br&港澳台人士:理财知识丰富,对服务要求高,注重细节&/p&&p&&br&企业员工:时间宝贵,素质较高,对投资有自己的想法&/p&&p&&br&专业炒股型:有自己的投资见解,背后操作,资金量较大&/p&&p&&br&再按照熟悉程度,将客户分为A、B、C类型:&/p&&p&&br&A型属于非常熟悉客户&/p&&p&&br&B属于见过,但不是很熟悉客户&/p&&p&&br&C属于不熟悉类型&/p&&p&&br&我们熟称养客户,C类客户养成B类客户,将B类客户养成A类客户,再将他们进行分群管理。针对不同群体客户的特性,进行维护,管理起来既有序又节约时间。&/p&&p&&br&VIP客户借用财富中心力量维护:&/p&&p&&br&对于钻石客户及私人银行客户,尽量说服客户开钻石卡或私人银行卡,因为招行的考核是双算的,让财富中心的专业投顾帮你一起维护客户,两个人一起拜访这类客 户,销售产品以后算两个人的业绩。这种考核制度双赢。对于新申请的金葵花客户,一般我会及时的先给他打电话,告知客户我是他的理财经理,了解一下客户的基 本信息,如来银行麻烦找我,我们对于新客户会有礼品赠送。以礼品为噱头增加与客户见面的机会。&/p&&strong&2&br&&/strong&如何开拓新客群&p&对于客群的发展,永远都是考核的一个重点,客户介绍客户是非常好的一种途径,通过服务及优势产品,或是参加某些客户的活动,让老客户介绍新客户。&br&针对网点周边的高档小区,过年时挨家挨户派送挂历,索要客户的联系方式,后续给客户发短信,打电话,邀约客户参加活动,最终开户,成为银行的客户。&/p&&p&&br&在小区做活动,派发小礼品也是一样的目的。&/p&&p&&br&与对公客户经理,个贷客户经理进行交叉营销,一个对公客户首先是一个零售客户,财务、老板。与对公客户一起拜访客户。个贷客户同样与有许多潜力客户,越是有钱人,贷款越多,一般他们过来签贷款时就让个贷客户经理帮忙引荐。&/p&&p&&br&还有客户提升,招行有一个庞大的金卡客户群,如何把金卡客户提升为金葵花客户,这是低柜理财的主要工作,招行有一个客户输送管道,金卡客户提升为金葵花即低 柜理财将客户输送到理财经理,金葵花客户提升为钻石、私人银行,网点理财经理输送客户到钻石财富中心及私人银行。对客户进行分层管理,让客户体会到差异化服务。&/p&&strong&3&br&&/strong&针对产品销售的一些建议&p&不打没有准备的仗:针对性的约访客户,在见客户之前做功课,准备推荐什么产品给客户,他可能会有什么反对意见,使用怎样营销话术,使用哪些辅销工具。在销售过程中我发现,销售保险类产品时,最好是两个人一起跟客户说,带动氛围,这样容易掌握场面的主动权,成交几率会高些。&/p&&p&&br&产品发售之前提前做好客户预约:遇到个人觉得比较好的产品时,提前联系客户告诉他将有一款什么类型的产品发售,给客户一个心理准备,到发行时再一次联络客户确认是否购买。就不会因措手不及无法预约到意向客户。&/p&&p&&br&保险类产品还是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建议客户购买:跟 客户承诺收益,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保障类的投入是与生俱来的需求,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家庭情况进行配置,年轻人要为健康投资,对未来投 资,建议把收入的10%—15%拿出来做保障,才是有远见的体现。很多民营企业家,有资产,但不稳定,个人资产与公司资产不分,突然哪天遇到风险,就什么 都没了,如果购买了保险,不管将来企业发展如何,这笔钱受到法律保护,保险特有的避债避税功能可以为许多成功人士提供合法的资产风险转移方向。同样的1万 元,存在银行就是1万元,但买了保险就是100万的风险额度,保险带给你的更多的是这种与生俱来的保障需求,这才是保险的本质。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考虑 去做其他风险投资。(具体话术有太多,还是需要根据不同客户情况随时变化)&/p&&p&&br&基金类产品获得超过理财产品利率的收益,如遇大盘行情不稳定就建议客户赎回或减仓,涨了少赚点,客户觉得遗憾不会怨你。跌了客户对你的信任度更高,又可以帮 客户再配置其他产品。这类产品的销售,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成熟的客户,是需要证据支持的。你必须给客户看产品历史表现,或跟其他产品比较。一般会使用一些软件或在招行官网查找一些实时数据。&/p&&p&&br&对于不熟悉的客户,用服务切入而不是产品。&/p&&p&&br&一定要跟客户介绍清楚产品,揭示风险,避免以后许多不必要的麻烦。&/p&&p&&br&对于投向二级市场为主的产品(目前主要是基金、私募、券商集合、投连险之类,也可以包括黄金贵金属),特别是对于相对成熟的客户。因为有历史价格净值,而且 产品同质化相对严重,需要有(软件)销售工具的支持才能提高效率。不然半天讲解不清楚产品特性,浪费时间。刚开始做销售时主要在招行官网查数据,慢慢不能满足之后,就找一些金融软件使用。&/p&&strong&4&/strong&结语&p&永远牢记:在你的领域你是最专业的,客户的需求需要我们去引导。要勇敢跟客户讲产品。一个新的理财经理经常会遇到以上的问题,不够自信,觉得自己知识技能有 限,不敢跟客户讲产品。或是总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想对方,顾虑重重。坐在这个位置上你就是专业的,当然你需要不断的去学习,可能你产品讲的不是特别清楚,但 你的用心和诚恳会打动客户,你不讲也永远不会进步。&/p&&p&&br&对于客户经理这个岗位,个人感觉招行非常强调执行。原来领导常说的一句话是,路已经帮你铺好了,你要做的就是去联系客户就可以了。联系客户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还可以来寻求行里的帮助。所有的部门都在协助销售人员,为销售提供支持。&/p&&p&&br&“出来卖,脸朝外”,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现阶段理财经理就是一个销售,那么我们就做一个敬业、尽职的好销售。同时不断提高自己,向真正的“财富管家”迈进。&/p&&p&&br&理财经理是“杂家”,不是“专家”。知识和能力要的都是“广度”,而非“深度”。维护和开拓客户才是本职,专业的事情寻求专业的人来支持你就行了。理财经理要熟悉市场上的金融产品,与客户进行沟通,做好资产配置,他是客户与专家中间的媒介,让客户了解专家的能力,让专家了解客户的需求。&/p&
“离开招行看招行”,“跳出销售看销售”,回顾自己招行五、六年的金融销售生涯,有很多感触和值得纪念的地方。一篇小文分享自己一些产品销售和客户维护的心得,希望能对继续奋斗金融销售在一线的兄弟姐妹有所帮助。 1客户的分群分级维护客户的维护与营销是…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bfe80907b23_b.jpg& data-rawwidth=&379& data-rawheight=&27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9&&&/figure&&b&&i&一篇上半年的老文,发了存个档。&/i&&/b&&br&&p&&b&摘要:&/b&本文对前期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引起热议的阿里娱乐宝产品进行了剖析,并梳理了娱乐宝身上的所体现出来的阿里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点,和其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借鉴价值。&/p&&p&&b&一、阿里娱乐宝的真面目&/b&&/p&&p&今年3月底,阿里在淘宝平台推出了一款名为“娱乐宝”的理财产品,美其名曰让淘宝理财客体会一把当电影投资人的感觉,一时间引起市场关注和网民的热捧,几千万的“娱乐宝”供不应求,很快被抢购一空。很多淘宝理财客直到买完之后,还不知道自己购买了一款投资连结保险。而号称7%的收益率是不保底的,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阿里限制了投资人的购买额度,每人限购两份,额度不超过200元。&/p&&p&我们回头梳理一下阿里娱乐宝事件。首先,大家需要了解的是,娱乐宝首期4个投资项目都对接国华人寿的一款一年期投资连结险的“国华华瑞1号终身寿险A款”为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预期年化收益7%,不保本不保底;1年内领取或退保收取3%的手续费,1年后自动全部领取;为防客户资金风险,此次采取“单一客户保费金额限额”的销售策略。&br&
既然购买娱乐宝的本质是购置了一款投资连结保险(简称投连险),那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投连险的概念,这里补充一点关于投连险和万能险这类偏重理财的保险产品的介绍。&br&
万能险,一个人买了万能险,其中的保费拆成了3部分:一部分是保障成本,一部分是保险公司的管理费用,还有一部分是保险公司替你理财的资金,然后保险公司
说:如果你急用钱可以随时取出部分(投保万能险后可根据人生不同阶段的保障需求和财力状况,调整保额、保费及缴费期,确定保障与投资的比例),而且我替你理财可以保证最低收益下限(保本),赚多算你的。&br&&u&通常在投保的最初-年里保险公司扣除万能险手续费的比例较高,实际进入投资账户的资金较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扣除手续费的比例会越来越低,因此万能险需要长期投资才能体现收益性。&br&
投连险,如果你买了投连险,你所交的保费也会被拆分成3各部分,前两项与万能无本质区别,只是它更刺激一些,不保本。保险公司按照风险级别高、中、低设置
了三类投资账户,作为投保人可以根据资本市场大势来确定自己理财资金放置在哪个账户,然后保险公司来代你理财,收益虽上不封顶,但也下不保底。 &/u&&/p&&p&因此,这次的娱乐宝筹集到的资金,将进入国华人寿指定的投资连结保险账户。经过了解,国华人寿的这款投连险最终会通过信托计划投向文化产业(几部电影)以获取收益。也就是说,这里面存在几层嵌套关系,从后往前看,先是某文化产业信托资金会投向几部电影,再是某保险公司投资了某文化产业信托,然后是保险客户购买了该保险公司定向投资的保险产品。这,就是阿里娱乐宝的本质。&/p&&p&&b&二、阿里娱乐宝看互联网创新的“惯用手法”&/b&&/p&&p&&b&1&/b&&b&、闪转腾挪绕监管&/b&&/p&&p&要理清这个绕字,首先需要一点监管知识。&/p&&p&关于保险资金投资信托方面:在保监会于2012年10月曾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对保险资金投资集合信托予以放行,但要求保险公司投资单一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不高于该产品发行规模的20%。而日,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取消保险资金投资单一集合信托20%比例上限的约束,保监会在放宽比例的同时要求险企全程跟踪信托投资风险。&/p&&p&关于信托计划发行的方面:《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第六条指出,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能够识别、判断和承担信托计划相应风险的人:一、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二、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三、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但单个信托计划的自然人人数不得超过50人,单笔委托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自然人投资者和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不受限制。&/p&&p&从以上监管规定的梳理中,我们可以知道,信托计划对自然人投资者有较高门槛要求,而保险资金是可以投资信托计划的。娱乐宝的发售,实际上是让众多不太符合信托计划投资资格的自然人,通过认购小份额的投连险,借助国华人寿机构投资者的身份,投向了文化产业信托项目。当然,阿里娱乐宝所募集到的7300万资金,只占该信托项目资金的一小部分,这个信托项目将通过债权融资计划形式投资电影。即,阿里巴巴筹集网民资金,通过“娱乐宝—投连险—信托—电影”的方式将资金“融”给电影相关制作方。&/p&&p&通过保险搭桥做信托,这种擦边球绕监管是阿里的“微创”之一,当然,也是阿里人一贯的“聪明”之处。这与当年的余额宝有异曲同工之妙,余额宝所谓的T+0便捷赎回服务,正是利用了协议存款提前赎回不罚息的监管漏洞。当然,笔者在此并不是支持我们在互联网金融创新过程中游走于灰色地带,只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一些金融监管方面的规定有待改变和完善,而互联网金融创新“小、快、灵”的特点往往会最先把握住互联网客户的金融痛点,并倒逼监管机构顺应市场,完善制度。&/p&&p&从这点来看,对于某些机制相对灵活的传统金融企业而言,只要做好与监管者的沟通,拿捏好尺度,就应该进行大胆尝试。同时,应将眼光放得更远,格局放得更大。在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下,创新点不断涌现,企业应该及时切换思路,考虑如何能联合各方力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将各条线专业经营的视角挪到一个互联网客户全面金融的需求视角,这是其深度参与互联网金融市场竞争的必要转变。全面拓展客户的广度,加强每一个客户价值耕耘的深度,这个灵活的“绕”字值得借鉴。&/p&&p&&b&2&/b&&b&、平民金融降门槛&/b&&/p&&p&金融不是高帅富的游戏,金融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甚至与柴米油盐酱醋茶同等必要。互联网金融一再验证这个观点,无论是乱象横生的P2P,还是当下火爆异常的各种宝宝,再到本文提到的阿里娱乐宝。这些互联网金融创新尝试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并不是他们创造了什么金融新需求,而是他们解放了原来被传统金融机构压抑的金融需求。&/p&&p&以前,我一穷人要投资信托,对比起,你没有100万,没资格;我想买货币基金,对比起,10万起,你玩不起;我手头现金流出了点问题,女朋友过生日想借钱给她买个新手机,下月工资就还钱,可没人借给我!&/p&&p&一夜之间,互联网金融来了,100块钱就能当电影投资人了,以上穷人金融痛点全被解决了。互联网金融在美国喊的没有中国这么响。因为互联网本身提供便利,金融和任何行业一样只要顺应互联网潮流即可,而传统金融之所以感受到互联网金融这种巨大的冲击,原因就在于中国金融行业的半垄断性质。互联网降低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其分布式,去中心化这一系列特点都对传统金融制度造成了巨大冲击。按照王巍的说法“今天我们谈互联网革命,更多是一种体制的批判,是打破垄断。”&/p&&p&市场资金的需求只是被监管的利率限制住了,市场参与主体的数量只是被金融准入制度限制住了,老百姓参与金融的门槛只是被传统金融的“规矩”给限制住了。金融业进入了混业经营时代,进入了利率市场化的时代,进入了互联金融的时代,进入了大变革的时代。互联网让世界变成平的,去中心化的世界里,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是中心,这种自媒体时代,一个未被满足的客户抱怨,会被病毒式的传播,甚至会毁掉一个企业长期积累、得来不易的声誉。这要求传统金融企业进一步升级客户服务理念,以满足客户即使最“苛刻”的合理要求。完善每一个环节,提升每一个细节,更便捷、更快速、更人性化,服务提升没有止境。网点进社区要推进,服务上网更要做,做到线上线下两手抓,两手硬。在这里,笔者给各传统金融企业创新服务模式的最大建议就是:倾听客户的心声,降低他们享受金融服务的门槛。&/p&&p&&b&3&/b&&b&、披着理财皮的众筹心&/b&&/p&&p&前面关于娱乐宝产品本质的介绍大家应该比较清楚了,因为娱乐宝做了额度限制,所以每人投入的资金也都不多,盈亏大家应该都能承受。投上200块钱,即使收益到了7%,和收益只有3%又有什么区别?图一乐嘛。所以说,理财只是娱乐宝的一层皮囊而已,阿里看中的不是它募集的7300万资金,这些“电影投资人”看中的也不是那不太靠谱的高收益,大家各取所取,阿里平台满足了大家的的一种范儿,大家为阿里的这次一举多得的众筹模式试水提供了成色。&/p&&p&阿里的娱乐宝是其互联网金融的再尝试,因为近期关于余额宝的严格监管的声音和各大行对支付宝支取额度限制的政策,都对阿里稍显过头的的互联网金融创新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娱乐宝的推出,和货币基金以及银行之间的关系并不大,也算是曲线救国,绕开你们,借保险公司之手,通过定向信托等手段,让普通网民过了一把文化产业投资人的瘾。&/p&&p&简单来讲,众筹模式是由发起人、跟投人、平台构成。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征。虽然阿里一再强调娱乐宝不是众筹,因为其回报是现金收益,而非实物产品或服务,并不完全符合众筹的定义。但其毫无疑问利用了众筹的思想,通过保险的方式分拆了信托限购门槛。阿里作为一个巨大的流量平台,即使每人仅限购100元,积少成多,完成该理财产品的募集也丝毫不费力。这是众筹思想和理财保险的一次结合尝试,核心的保险产品未必多强,营销模式的创新才是关键。&/p&&p&其实,类似将众筹思想与理财产品销售结合并不是阿里独创,也早有尝鲜者进行过实验,但效果和影响力却没有娱乐宝这么突出,原因在于阿里把持住了互联网的流量入口,显示了阿里拥有几亿淘宝用户的超级平台的魔力。众筹,有两个关键,一是好项目,二是“意气相投”的支持者,巨大流量是后者的基础,甚至也是众筹平台的壁垒。&/p&&p&这方面,也有值得传统金融企业借鉴的地方,金融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对金融行业的深入理解和对相关产业机会的洞悉与把握。对一些超过风险边际,又可能存在超额回报的项目,能否采用众筹的模式进行联合募资,从而降低自身的风险,并更深入的参与各行业企业的投融资运作呢?2014年,国内众筹平台上已经有类似投资光伏企业的案例,并且项目获得成功,这种模式的未来空间,值得期待。&/p&&p&&b&4&/b&&b&、金融大数据的利用和扩展&/b&&/p&&p&有些市场人士将阿里娱乐宝解读为一次纯粹的营销事件,即标榜了阿里一往无前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精神,也展示了阿里在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方面的强大实力,不管什么宝,只要是阿里的宝一定不愁卖。&/p&&p&透过简单的营销现象,我们还可以分析一下娱乐宝对此次推出的几部电影的作用。娱乐宝宣传中提到了投保者可能会被抽中参加剧组探班、享受明星签名等娱乐权益。这也是这个产品对众多“电影投资者”最大的吸引力。每个人只能限购两份产品,一共就这么几部电影,投给谁,是不是代表未来观众对某部影片的预期了呢?毕竟这些玩票的“电影投资者”本身就是未来坐到电影院的准观众。观众如果能用钱投票,那想必是极认真得了。7300万娱乐宝认购额,每份100元,对应了73万张选票,每个选票背后都有一个活灵活现的观众,毫无疑问,对电影制片方而言,这是一个宝藏,就看怎么挖,挖多深了。&/p&&p&简单举个例子,投资狼图腾的人群有什么特征?是男性多还是女性多?他们的年龄段如何?他们最近近些年的购物习惯如何?喜欢读书还是喜欢听音乐?是否喜欢移动购物?他们的年均消费能力如何?诸如此类的点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从此出发,除了能根据大数据预测未来票房;还可以根据用户特征,调整影片的内容和创作方向;甚至根据用户偏好,确定电影制片方的营销发行模式,广告植入品牌等。&/p&&p&数据,赋予了阿里平台更多的价值。传统金融企业也经常以自己拥有最大的客户数据为豪。但各家的大数据与平台型互联网企业的大数据还有一定差别。金融企业的数据量够大,够多,但全面性却往往存在短板,例如银行业的数据主要偏重于信贷类金融数据,而对客户全面的生活类数据有所缺乏。未来,传统的金融企业也可以开拓更多的合作方向,与更多类型的线上、线下企业开展合作,这方面银行业的信用卡做的不错,有了大数据这个武器的支持,这种开放性、平台型的发展思维值得更多传统金融企业来借鉴和思考,以期将金融行业的客户经营进一步深化和细化。&/p&
一篇上半年的老文,发了存个档。 摘要:本文对前期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引起热议的阿里娱乐宝产品进行了剖析,并梳理了娱乐宝身上的所体现出来的阿里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点,和其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借鉴价值。一、阿里娱乐宝的真面目今年3月底,阿里在淘宝平台推出了…
倒闭了!没听说的公司多了,什么行业都有很多的大公司,你没有听说过的。&br&现在更换股东的公司多了去了。&br&分析:&br&保险法规定人寿保险公司不得破产解散;&br&如果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必须转让给其他保险公司;被控股收购的案例1-5&br&没有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家接手-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新华案例6&br&&br&&br&&br&&b&1、嘉禾人寿被农业银行收购&/b&&br&日,嘉禾人寿就与农业银行签订股权收购协议。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q.stock.sohu.com/cn/601288/index.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农业银行&/a&公布拿到入股嘉禾人寿的批文仅两天,日,中国保监会又正式批准了嘉禾人寿更名为农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br&&br&&br&&b&2、国华人寿被天茂集团控股&/b&&br&日天茂集团公告拟72亿元用于收购国华人寿43.86%的股权,持股比例将上升至51%实现控股。国华人寿是一家中小型保险公司,以万能、分红型险种为主要产品,2014年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近60%。&br&&br&&b&3、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被恒大集团收购&/b&&br&恒大集团以39.39亿元竞得中新大东方50%的股权后,将其更名为恒大人寿。收购后,原董事长赵冬梅留任,前北大方正人寿总经理李平出任总经理。这笔交易已获监管层批准。&br&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监许可(号文件批准了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变更名称的申请,同意公司名称由“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变更为&恒大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同日,本公司办理完毕工商登记变更手续,领取了”恒大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营业执照。&br&&br&&b&4、金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被工商银行收购&/b&&br&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他相关监管机构批准,金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股东将发生变更。变更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将持有本公司60%的股权,安盛中国公司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将分别持有27.5%和12.5%的股权。&br&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同时批准本公司名称由“金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正式变更为“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br&&br&&b&5、大众保险被史带国际集团&/b&&br&日,大众公用和大众交通两家公司同时发布转让参股公司大众保险股权的公告,由史带国际间接持有的全资子公司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受让上述两家持有的11.41%股权。2月24日,保监会公告批复大众保险股权转让,原上海国际集团、上海城投集团及其下属公司持有的39.19%大众保险股权,全部转让给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加上此前史带国际持有的20%股份,史带系合计持有大众保险股权已超过70%。这意味着大众保险已从上海市属金融国资企业,变身为外资控股金融企业。&br&&br&&b&6、新华人寿被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接手&/b&&br&日消息,旷日持久的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华人寿”)股权之“争”近日终于落下了帷幕。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汇金”)已经正式接手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公司(下称“保险保障基金”)所持新华人寿38.815%的股权。&br&自2006年以来的一段时间,新华保险一直受困于前董事长关国亮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公司治理结构备受诟病。这迫使保险保障基金公司第一次启动,并于2007年5月入主新华保险。经过一段时间治理,2009年,保险保障基金成功将新华保险股权转让给中央汇金公司。目前,中央汇金持股新华保险31.34%,为第一大股东。&br&&br&请参考:&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jgdyl.com/%3Fp%3D40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保险公司倒闭怎么办?&/a&
倒闭了!没听说的公司多了,什么行业都有很多的大公司,你没有听说过的。 现在更换股东的公司多了去了。 分析: 保险法规定人寿保险公司不得破产解散; 如果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必须转让给其他保险公司;被控股收购的案例1-5 没有达成转让协议…
&p&&b&本人相关背景:精算师
&/b&&/p&&p&&br&&/p&&p&&b&前言&/b&:我写这回答的目的是希望各位有幸看到本文的朋友能抽出您人生中的30分钟尽量一字不拉地读完本回答。这30分钟也就是一局LOL或者一集电视剧的时间,但你可以读到一位有n年工作经验的精算师专门写给知乎里绝大多数不太懂保险的朋友的回答。&/p&&p&&br&&/p&&p&这篇文章尽量不使用网上你能搜到的已经被复制粘贴了几万遍的信息,而是用我的专业知识换一个角度为大家诠释。我并不是第一个回答本问题的精算师,只是我角度和他不一样。&/p&&p&&br&&/p&&p&现在老百姓对商业保险乃至保险公司的怨气非常大,用以前上学时候老师教我们的话解释就是:&b&保险最大的风险是你购买的保障并不是你真正需要的保障。&/b&我本来只打算买个西瓜结果最后发现买回来一个篮球。篮球也许比西瓜贵,但这并不是我需要的东西,我不需要的东西对我来说再贵也没有意义。&/p&&p&&br&&/p&&p&因此我专门写了以下回答内容,我希望这篇回答能是一站式的商业保险回答贴,一篇就能解决普通人乃至初级保险从业人员所有关于保险的问题。&/p&&p&&br&&/p&&p&所以请您尽量每个字都要看哦!&/p&&p&&br&&/p&&p&&b&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你们读完后能对保险,特别是对商业保险,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可以产生动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为自己及家人购买最好的商业保险。&/b&&/p&&p&&br&&/p&&p&如果有政府和企业的决策人员能读到本文,也希望你们可以积极考虑为你们的员工乃至他们的家属购买保险。保险真的能为你们省不少心!我后面也会为大家介绍如何为自己配置保险并且为什么这样配置。&/p&&p&&br&&/p&&p&保险这方面,特别是商业人寿保险,别说知乎,整个中国能像我这样从渠道、各种基本法、产品模型、偿付能力、核心系统、各种运营、再到监管乃至外部再保险管理能如此全面了解保险业的真没几个。好吧严谨点,最多也就几百号人。&/p&&p&&br&&/p&&p&反正我的意思就是保险这方面我真的很牛逼就是了。&br&&/p&&p&&b&&u&还有,我这篇回答虽然起笔于2016年,但即使你在2017年、2018年乃至东京奥运会时候才读到我这篇回答,我说的内容仍然管用!!!&/u&&/b&&/p&&p&&b&&u&我也会偶尔更新一下本文的内容,但无论怎么更新,本文的主基调是一直管用的。&/u&&/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cec4eeeabd5e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29& data-rawheight=&466& data-watermark=&& data-original-src=&& data-watermark-src=&& data-private-watermark-src=&&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9&&&/figure&&p&&b&以下是正文:&/b& &/p&&p&-------------------------------------------------------------------------------------------------------------&/p&&p&&br&&/p&&p&我知乎第一个赞同过千的回答:&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么购买一份合适的重疾险组合? - 李元霸的回答&/a&里曾经明确推荐过哪些重疾产品是目前中国包括港澳台在内最好的,但还是源源不断收到私信问我某某保险方案是否更好。&/p&&p&&br&&/p&&p&我实在诧异地很,我不都告诉你们哪个最好了,你们照买不就是了,为啥还问那么多问题?但我想了想,即使在保险公司,很多员工甚至管理人员也不知道怎么为自己买保险。&/p&&p&&br&&/p&&p&还真别笑,你如果有亲戚朋友在保险公司任职的,可以问他们一个人身保险里最简单的问题:&/p&&p&&br&&/p&&p&保险中的“身故责任”分几种?&/p&&p&&br&&/p&&p&我猜很多人是回答不出来的。&/p&&p&&br&&/p&&p&所以,为了让大家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保险,除了知其然还要让你们知其所以然。对于本题回答我决定换了个演绎方法。我要从知乎保险问题里最少人说的,最少人懂的,也是最基础的开始:&/p&&p&&br&&/p&&p&&u&&b&我们先来谈谈中国的保险监管&/b&。&/u&&/p&&p&&br&&/p&&p&你们看到这里,心情肯定和下面这样图一样,尼玛你们这些安利保险的现在都走这种套路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fd33b23ee4aebdbc486b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86& data-rawheight=&314& data-watermark=&& data-original-src=&& data-watermark-src=&& data-private-watermark-src=&&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fd33b23ee4aebdbc486bc_r.jpg&&&/figure&&p&&br&&/p&&p&不不,后面很快你就知道这个话题的重要性了。来,我们先耐心一点,不然这文章后面还有更长更臭的怎么办。&/p&&p&&br&&/p&&p&我们都严肃点,耐心点。&/p&&p&&br&&/p&&p&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国务院通过“一行三会”,即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管理整个金融市场。央行重要性自不必多说;证监会一年365天被全国人民问候全家,其知名度也不必多说;银监会作为闷声发大财的最典型机构,四大行也得听它司令,牛逼地位我也不多说。但你们知道保监会是干啥的么?&/p&&p&&br&&/p&&p&保监会的实际知名度我先给你们看一个官微阅读量对比图。这是前阵子同一种类型的新闻:证监会/保监会完成2016年两会建议提案工作(截图时间有点久,这篇文章其实动笔于很早之前,原谅我的拖延症...)。&/p&&p&这只是一条很普通的日常工作新闻,一般人根本不会有兴趣看这种新闻,产生的阅读数可能就是因为两个微信号的处女座关注者为了消掉未读提示而产生的点击。我们可以看到同样一种新闻证监会官微里的浏览量可是保监会官微的20倍!从大概率上甚至可以间接推定每20个知道证监会存在的人里面才相应有1人知道还有保监会这种机构存在呢。&/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d24ccfcaa5a13dab0e808f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545& data-watermark=&& data-original-src=&& data-watermark-src=&& data-private-watermark-src=&& data-qrcode-value=&http://weixin.qq.com/r/LXWLkxHE4UyerVXw9yA-& data-tags=&qrcode&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d24ccfcaa5a13dab0e808f4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ebaf7285c0adbcb1235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548& data-watermark=&& data-original-src=&& data-watermark-src=&& data-private-watermark-src=&&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ebaf7285c0adbcb1235c_r.jpg&&&/figure&&p&&br&&/p&&p&(题外话:我这里故意“黑”了一下保监会的官微,实际保监会还有一个公众教育微信号叫“&b&保监微课堂&/b&”,专门用来向大众普及保险知识,做得非常好,甚至比很多商业保险公司的微信号都做得好,这在政府机构的微信号里是比较少见的,我建议大家都去关注,真能涨不少保险知识)&/p&&p&&br&&/p&&p&保监会或者英文简写CIRC,全称“&b&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b&”,和证监会银监会一样都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正部级,但还是事业单位,而央行虽然是正部级单位,但实质是副国级部门)。&/p&&p&&br&&/p&&p&&b&保监会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b&也就是保险公司、保险产品、保险购买销售消费理赔行为等等,只要是商业保险行为有关的都归保监会管。&/p&&p&&br&&/p&&p&这里监管所依据的法律包括最顶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以及保监会颁布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是我们保险界常说的“天条”,在国内开展的每一项保险活动我们都是有法可依的。&/p&&p&&br&&/p&&p&&b&即使在2018年决策层正式将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成银保监会了,保险监管毫无疑问仍会是一个单立的监管职能。&/b&&/p&&p&&br&&/p&&p&而我为什么要先谈保险监管?&/p&&p&&br&&/p&&p&&b&因为从偿付能力监管来看,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保险业监管水平最全面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也就是说,你们在中国的保险公司购买和持有的保单是世界所有国家中是最安全的,接受了最全面的监管保护。&/b&尤其是那些动辄要保几十年的人寿保单,你们绝对可以放心持有。&/p&&p&&br&&/p&&p&本来可以把上面那段第一句话中的“之一”去掉的,但采用相似监管原理的欧盟Solvency II经过多年扯皮后眼看就要被天朝的偿二代后发制人超车,吓得赶紧和我们同时在日实施,免得被我们抢去全球第一的美誉。&/p&&p&&br&&/p&&p&中国保险业的偿付能力二代监管规则,业内简称C-ROSS(注:不读克洛斯,读c罗斯,官方发音),是以风险为导向的新一代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具体怎么计算实在太专业了,我这里就不展开了。简单来说,根据监管要求和指引,在每季末、每年末保险公司会通过建立详尽的数学模型和压力测试后能确保&b&自己有能力在99.5%的概率下无论发生什么事件都不会倒闭&/b&。&/p&&p&&br&&/p&&p&换句更直白的话说,天朝的保险公司只要通过了C-ROSS下的偿付能力测试即代表它都能硬扛200年一遇的大灾难(汶川地震这种是30-50年一遇,日本311地震或阪神大地震为50-100年一遇,或者各种股灾),没有例外。&/p&&p&&br&&/p&&p&如果把中国的C-ROSS或欧盟的Solvency II比作Windows 10(当然Solvency II允许欧洲保险公司使用监管批准的内部模型而非标准模型以更好的反映自身风险,这也许再”高级“一点),那么目前美国使用的RBC保险监管架构差不多就是Windows 2000最多带个SP4,采用RBC类似架构的香港、新加坡、日本就更不用说了,不过他们也正在根据自身市场情况准备监管更新中,但从安装进度条来说已经远远落后于咱们啦!&/p&&p&&br&&/p&&p&&b&所以,不要提到中国金融业总觉得我们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尤其在什么纽约伦敦面前我们抬不起头,我们金融业也是有领先全球的时候!&/b&(此处应给中国保监会掌声)&/p&&p&&br&&/p&&p&对了,全球银行业最新的监管架构巴塞尔3协议,即使在监管如此强势的中国,也得到2018年才能全面实施。我们的C-ROSS和Solvency II差不多可以认为是保险业版本的巴塞尔2.9,可是早整整两年哦。&/p&&p&&br&&/p&&p&偿付能力制度为多级预警制度,安全线第一档就是偿付能力要高于150%,即(认可资产-认可负债)/ 最低资本的计算结果要不低于150%,这里每个项目都会牵扯复杂的算法。如果计算结果低于150%,保险公司就要开始紧张了,因为贵司已经唤醒保监会的盯梢属性,自己要赶紧想办法把偿付能力弄回150%以上。如果回不去,也尽量不要再去跌破下一档安全线100%。否则保监会就会动用各种监管权力要求保险公司采取可行方法尽快将偿付能力恢复到最低安全线之上。这些“可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增资、暂停开设新的分支机构、暂停发行新保单、暂停销售占用资本金过大的产品、卖出占用最低资本过高的资产比如创业板股票等等等等等。&/p&&p&&br&&/p&&p&国内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信息可以通过中国保险业协会网站或各保险公司的官网信息披露栏目查阅,及时公开的信息披露也属于重要的偿二代监管环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嘉禾人寿保单查询官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