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的增加带来了哪些消费观念的变化

2015宁波人均GDP首破10万元 跻身高收入城市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而2015年宁波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相当于16453美元,标志着宁波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跻身高收入城市行列。而据国家统计局宁波市城调队最新发布的数据,宁波的恩格尔系数为37.9%(市区)、41.7%(农村),已经基本处于相对富裕区间。
▲统计局网页截图 近日,市统计局在其官网发布数据,2015年宁波市生产总值8011.49亿元。按常住人口(782.5万人)计算,宁波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475元,突破10万元大关,同比增长6.9%。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6453美元。 人均GDP突破10万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数据。这意味着一个节点时刻的到来。 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GDP达到12616美元的城市,就属于高收入城市。 而2015年宁波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相当于16453美元,标志着宁波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跻身高收入城市行列。 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无锡、等城市均名列其中。 不过,尽管这些城市从人均GDP方面已经进入到高收入状态,但客观上说离真正的发达状态还很远。例如,这些城市人均GDP如此之高的背后,聚集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和资源,而这些人口往往并没有被纳入统计数据中。 以广州为例,统计的常住人口是1200多万,但广州实际居住人口已经超过了1600万。有些城市GDP不断上涨,甚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标准,但老百姓的收入增长缓慢,人均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远低于国际水平。例如昆山2011年人均GDP达到人民币336132元,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只有35190元,之间相差9倍多。 &迈入高收入城市行列,只能说明宁波人均GDP这个指标达到了高收入的水平,代表发展的水平和程度比较高,实际上宁波在发展质量上仍需要提升。&专家认为,宁波和长三角其他城市一样,取得了发展的先机和资源,先富裕了起来,但过去多存在高投入、高能耗等粗放发展的问题,在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和产业层次优化提升方面,和欧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尽管如此,宁波在保持GDP稳定增长的同时,百姓的获得感更强,居民收入也在持续增加并&跑赢&GDP增幅。据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最新调查显示,2015年宁波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852元,同比增长8.4%,增幅较2014年回落0.8个百分点,高出全省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69元,同比增长9.0%,增幅较2014年回落2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 百姓收入的持续稳定增加,也带来了消费的升级。据宁波市商务委员会提供的最新报告《2015年宁波市商贸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显示,目前宁波人的商品消费中,餐饮、着装等生活必需品类消费占比已经下降到30%以下。 2015年限上主要商品类值零售增长对比情况表显示,从限上社零消费品种来看,2015年宁波市民生活必需品类消费额占比为24.7%(其中粮油食品类消费支出比重仅为8.3%、饮料类为1.3%、烟酒类为1.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为14%),类消费额占比为32.3%,金银珠宝类消费额占比为1.6%,装潢类消费额占比为8.4%,通讯器材类消费额占比为1.0%。 从这个消费结构也可以看出,以满足居民基本生存生活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类商品的消费占居民支出的比重已经大幅下降。该报告预测说,今后餐饮住宿企业的经营将以品牌为依托,以质量为中心,发展大众消费;与、休闲娱乐相结合,打造文化消费;推出营养、健康食品,倡导养生饮食。这从供给侧说明宁波市民的消费正在持续升级,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更安全、有品质、有文化。 根据恩格尔定律,生活必需品类消费占比越低,表明生活水平越高。具体描述是: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越少,用于购买生存性的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或个人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最后决定。 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按此划分标准,20世纪90年代,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的只有美国,达到16%;欧洲、日本、加拿大,一般在20-30%之间,是富裕状态。 而据国家统计局宁波市城调队最新发布的数据,宁波的恩格尔系数为37.9%(市区)、41.7%(农村),已经基本处于相对富裕区间。该数据为2012年数据,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宁波市城调队目前暂无对外发布新的恩格尔系数。但时隔3年,宁波的恩格尔系数处于相对富裕区间应该仍然是可信和确信的。
[责任编辑:殷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20被浏览725分享邀请回答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上半年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55元 是个什么概念?
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7月18日发布住户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陕西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55元(全国12932元),同比名义增长9.0%,增速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
吃瓜群众表示:我又双叒叕被平均了.........
为什么我的钱包在biu~的一瞬间就空了
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31个省份中居第19位,位次较一季度前移2位;增速列全国第12位,较一季度前移3位,较上年同期前移13位。居民收入水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9.3%,较一季度提高3.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上半年,陕西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9206元(全国11238元),同比增长10.3%,增速高于全国3.3个百分点;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9.8%,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陕西省坚持以“绿色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全面实施惠民富民工程,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
调查显示,上半年,陕西省居民收入呈现“两增一平一降”态势,其中,工资性收入5736元,同比增长10.5%,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64.8%,拉动收入增长5.8个百分点;
转移净收入2757元,同比增长14.2%,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0.5%,拉动收入增长3.6个百分点;财产净收入611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经营净收入1151元,同比下降3.7%,影响收入下降0.4个百分点。
可支配收入来源
在可支配收入来源中,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55.9%和26.9%,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0.8和1.2个百分点,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经营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1.2%和6.0%,分别较上年同期减少1.5和0.5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上半年陕西省农村居民四项收入全面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5164元(全国6562元),同比名义增长8.4%,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实际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全省农村居民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8.7%,较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位居31个省份的第22位,较一季度前移1位。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明显加快,增速位次分别较一季度前移4位,较去年同期前移8位,跻身全国16位。
而上半年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2元(全国18322元),同比名义增长8.0%,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快于去年同期0.7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快于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陕西省城镇居民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3.5%,较一季度提高3.9个百分点,位居31个省份18位,较一季度前移2位。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较一季度前移2位,较去年同期前移3位,居全国22位。
上半年,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0.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2.96,较上年同期缩小0.01。
另外,调查还显示,陕西省居民消费由物质型转向服务型消费,生活质量提高。
据调查,上半年,陕西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269元,同比增长7.2%,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71%;从消费结构看,八大类支出全部呈现增长态势。
伴随居民消费理念的不断变化,居民用于生活服务性消费快速增长,上半年,陕西省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达2106元,同比增长一倍多,服务性消费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29.0%,较上年同期增加14.2个百分点。
来源/凤凰网陕西频道 责编/张雨薇 图/张家瑜 审核/陈玉朾
凤凰网陕西频道综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一 钱花哪了?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一 钱花哪了?幽默小牛百家号原标题: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一钱花哪了?中国江苏网2月23日讯过去的2017年,苏州人赚了多少钱,又花了多少钱,苏州人都把钱花在了哪里?统计数据显示,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806元,继续排在全省第一;城镇居民消费支出35104元,其中,饮食消费支出发生较大变化,2017年人均外出饮食支出2003元,是食品支出中的主要构成。而且,服务性消费快速增长,标志着苏州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由生存型、发展型消费加速向享受型消费转变。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5.88万元位列全省第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806元,同比增长8.2%,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排在全省第一。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5184元。2017年以来,在各项政策保障下,增幅走势总体呈现稳中趋升态势。2017年全年,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806元,同比增长8.2%,增速与前三季度(8.2%)持平,比第一季度(8.0%)和上半年(8.0%)提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7.8%)提高0.4个百分点。从各市、区来看,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均越过5万元关口,各市、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53809.5元至66070.4元不等,其中园区和吴中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分别为66070元和6050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地区有6个,分别为园区、吴中区、张家港市、昆山市、常熟市、吴江区;常熟市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为全市最高,同比增长8.5%。2017年,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等距五组分组,高、中、低收入家庭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和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367元、42857元、54015元、69665元和113068元,分别同比增长6.7%、8.7%、8.3%、10.2%和9.2%。从中发现,中高等收入户收入增长最快。但低收入户收入增长较慢。高、低收入户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由上年同期的3.64:1扩大到3.72:1。富民政策推动各项收入增长经营性收入为增长注入新活力可支配收入的四项构成中,工资性收入37777元,同比增长7.7%;经营净收入4741元,同比增长1.4%;财产净收入9647元,同比增长12.1%;转移净收入6642元,同比增长10.9%。从可支配收入各构成部分指标来看,传统的增长点如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依然是拉动可支配收入的重要引擎。财产净收入比重有所提高,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增收引擎的多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苏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富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社保补贴标准,灵活就业人员由每月330元提高到345元。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失业保险费率再降0.5个百分点至1%,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稳岗补贴4.09亿元,失业保险金8.48亿元。同时,通过政策推动中低收入者工资增长。从日起调整苏州最低工资标准:苏州市区、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区月最低工资标准,与省一类地区同步上调120元,由原1820元/月调整为1940元/月;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省一类地区标准,由原15.5元/小时调整为17元/小时。同时,经营性收入为居民收入增长注入新活力。苏州大力推进创新创业计划,分类推进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大学生创业引领、农村创业富民、城镇失业人员创业促进“四大计划”,月,引领大学生创业2326人,扶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人数2516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人数12670人;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将对象范围扩大到在苏高校大学生、城乡劳动者和个人创业者,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50万元;简化贷款流程,全国率先开发上线 “创e贷”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30笔,贷款金额3.68亿元。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数量与从业人员双增长,2017年,全市个体工商户75.95万户,同比增长18.9%;从业人员149.4万人,同比增长17.7%。私营企业52.9万户,同比增长22%,从业人员482.67万人,同比增长9.5%。自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净收入”以来,全市居民财产净收入逐步由以出租房屋收入为主向收入来源多元化方向发展。2017年,全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完善居民投资环境,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提升居民金融实力,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净收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全市城镇居民家庭财富不断积累,风险意识和理财意识有所增强,理财能力有所提高。苏州城镇居民利息收入、股息与红利收入、出租房屋财产性净收入和其他财产净收入拉动苏州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大幅增长。此外,转移净收入始终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政府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和养老金多年连续增加,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大幅提升,各项补贴按时足额发放。享受型消费快速增长人均外出饮食支出2003元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苏州城镇居民消费支出35104元,比2016年增长5.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16年的26.7%下降到2017年的26.5%。根据联合国提出的标准,苏州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处于富裕区间。随着健康饮食、养生观念深入人心,苏州城镇居民饮食消费支出发生较大变化。从数据分析来看,粮食消费从主食型向多营养成分、多款式、多花样的副食型转变。2017年人均水产品支出965元,同比增长8%;干鲜瓜果类支出679元,同比增长7.5%。薯类、禽类蛋类消费增幅下降,人均薯类消费支出同比下降6.1%;禽类消费支出同比下降1%;蛋类消费支出同比下降3.4%。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苏州外出餐饮次数明显增多。2017年人均外出饮食支出200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占食品烟酒支出的21.6%,是食品支出中的主要构成。同时,消费结构日渐优化,生活质量更体面。2017年苏州城镇居民八大类消费“六升二降”。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医疗保健、居住支出增幅均超10%,消费热点逐渐增多,消费结构升级明显,享受型消费快速增长。2017年,苏州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5251元,同比增长11.1%,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5%,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人均教育支出2203元,同比增长14.1%;人均文化娱乐支出3048元,同比增长9.0%。2017年苏州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中高档乐器13.5台,同比增长18.7%。今年以来,苏州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居民的自我发展意识逐渐增强,城镇居民参加旅游、摄影、健身等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此外,各类兴趣班、培训班的兴起使家教费用逐渐成为教育支出新的增长点。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2017年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43.5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支出8301元,同比增长10.1%,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3.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个百分点。在健康理念增强、人口结构呈老年化趋势、二孩政策、医保体系不断完善和医疗制度改革深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7年,苏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564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医疗服务支出1110元,同比增长18%,占医疗保健消费的71%,是苏州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增长的主要推手。2017年,居民追求更加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家庭汽车拥有量日渐增多。2017年苏州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汽车75.8辆。居民节假日出行和自驾游也越来越多,相关的支出随之增加。2017年苏州城镇居民人均交通费支出360元,同比增长22.1%;交通工具用燃料支出1591元,同比增长20.4%。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通信支出1509元,同比增长8.9%。其中通信服务支出1174元,同比增长12%。居民服务性消费上升是反映苏州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2017年,苏州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服务性消费快速增长,反映出全市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由生存型、发展型消费加速向享受型消费转变。其中,人均饮食服务支出2351元,同比增长7.1%;人均医疗服务支出1110元,同比增长18%;人均交通费支出360元,同比增长22.1%;人均通信服务1174元,同比增长12%;人均文化娱乐服务2479元,同比增长13.4%;人均教育支出2203元,同比增长14.1%。(苏报融媒记者大秋)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幽默小牛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新闻早发现,多多关注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消费观念的变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