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最高peipo估值倍数上限多少倍

都别再吹了 大牌VC/PE的IPO退出案例数高调曝光
手机上阅读文章
  作为常年混在投资界的界公子,我们和许多创业者一样几乎每天都被那些融资案例所折磨。动不动千万美金的融资时刻在捉弄着我们的神经,那些动辄一掷千金的高大上VC/PE们也一度是界公子崇拜的偶像。  不过,在投资圈浸淫多年后,界公子发现传说中的高大上们的日子也不是那么轻松。当他们在一掷千金时,背后总有一双双尖锐的眼睛在看着他们,那些被称为LP的投资人们可不是白给钱的主儿。能够把投资变成退出回报才是他们要的结果。  这不,IPO暂停让VC/PE去年的光景都不太好,好在今年美国那头儿“春暖花开”,A股也“宽大为怀”,VC/PE的日子总算好过了点。趁着年景好,界公子特意八出了那些大牌VC/PE的IPO退出案例数,来看一看哪家生活奔小康,哪家还没“脱贫”。   深创投:成就最大土豪 12年IPO退出64家——深创投创业板投资代表项目  作为人民币基金中的“始祖”级机构,深创投的IPO退出个数可谓冠绝群雄。从2002年成立到2014年5月底,深创投共有64家投资项目实现IPO退出,即使是一些美元基金也望其项背。  熟知中国资本市场的人都知道,深创投的成功一方面是投资决策的成功,另一方面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2005年股改全流通,2009年创业板开启,深创投无疑都是最大受益者。翻开深创投的投资项目,大部分都来自于创业板和。其中创业板中的妖股乐视网、都是深创投的代表项目。  另外,身处深圳这个金融重镇,深创投自然获益颇多。在64家退出项目中,仅深圳本地的企业就达到了20家。可以说,在深圳有上市潜力的企业背后都会出现深创投的身影。  IDG:TMT头牌“伯乐” 成就互联网黄金一代百度——IDG互联网投资代表项目  提起中国互联网投资,就不能没有IDG。与老对手红杉中国相比,IDG中国在IPO退出个数上略胜一筹达到33家。除了IDG早在1992年就进入中国的原因外,对于中国最早一批互联网的挖掘也是其屹立不到的原因之一。  几乎每一次互联网时代变迁都缺少不了IDG的身影,从最早的搜狐、百度到携程、慧聪网,再到当当网、奇虎360.IDG几乎一直以互联网“伯乐”的身份出现。在IDG的退出项目中,可以看到TMT行业占据了大部分,其次还有消费、医疗、教育等。对于美国市场而言,会讲故事是决定他们是否认可一家公司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IDG正是一个善于讲述中国“故事”的“伯乐”。  从最早的熊晓鸽到章苏阳、李丰、林栋梁、周全……IDG的每一代投资人都有成名代表作。如今,IDG已经开始讲目光瞄准了90后,尽管近年来退出案例有所减少,但布局90后可以看作其下的一盘“棋”。谁又能保证这批90后中不会出现第二个李彦宏呢。  红杉:退出季集中爆发 沈南鹏买下“赛道”——红杉电商投资代表项目   红杉在进入中国的最初日子里表现并不十分“惊艳”,但是沈南鹏在2005年之后却悄然完成了对中国互联网甚至是移动互联网的早期布局。这也决定了日后红杉中国IPO退出“井喷”似的爆发。  人民币基金有2009年的创业板“退出季”,美元基金也有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中概股“高潮期”。在2009年到2011年时间里,红杉中国通过美国市场退出的IPO项目达到了14家,这占到红杉中国IPO退出数量的50%。其中不乏奇虎360、诺亚财富等代表项目。  中国红杉的投资策略极具“沈南鹏特色”。从对电商行业的布局不难看出,沈南鹏善于买下行业“赛道”,对于整个行业趋势有着清晰的判断。而红杉的投资也以快准闻名。不计一城一地得失,看准的行业和项目立刻下手绝不迟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沈南鹏又会买下怎样的“赛道”让我们拭目以待。  达晨创投:本土后起之秀 创业板一战成名达晨创投创始合伙人刘昼  和“老大哥”深创投相比达晨创投的成立时间并不晚多少,但真正让投资界记住名字的达晨创投还是要归功于创业板的开启。在2009年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中,达晨和深创投各自都投资了4家,它也因此一战成名。  即使是现在,达晨创投的退出IPO依然以创业板和中小板为主。、、、网宿科技、等都是代表性项目。之前由于受到国内A股IPO暂停的影响,达晨的退出数量一度有所减少。不过伴随着,达晨投资的项目依然会是退出中的主力。  达晨尽管经历了一定人员“洗牌”。但主力“铁三角”依然稳固。刘昼、肖冰、邵红霞依然是达晨投资策略中的“铁三角”。如今的达晨已经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中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度,与人民币基金平行的美元基金也已经募集完成。如同之前肖冰所说,在布局完达晨擅长的娱乐领域后,本土互联网企业将是达晨下一步投资重心。  君联资本:多点开花 匹克人人网成代表案例人人网——君联资本TMT投资代表项目  脱胎于联想系的君联资本风格偏稳健,基本每年都会有IPO项目退出。与其它投资机构相比,君联的投资方向更加多元化,从其已经退出的IPO项目中可以一窥端倪。  、高德软件、人人网、匹克……君联的退出项目既有热门的TMT领域,也有传统服装等领域。从君联的投资项目中不难发现,注重消费群体、品牌价值是其核心投资策略。服务业也是君联近几年投资的重心。  在人民币和美元基金相互跨界的时代,联想集团的一些战略思路也延伸到了君联。比如在并购上以及头后管理上,君联的思路有很多类似于联想集团。正如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刘泽辉所说:通过这些公司作为切入点来参与产业整合,围绕一些重点领域和某些重点公司一起合作,深度挖掘产业整合的机会成为君联资本投资团队的一种思路。  同创伟业:本土成功率最高的PE之一 年投资回报率超过50%同创伟业董事长郑伟鹤   作为国内第一家合伙制的PE,2000年诞生的同创伟业无论是参投企业数量还是IPO数量都颇为可观。十几年的IPO律师经历,让郑伟鹤带领的同创伟业在选投Pre-IPO项目时更为精准与犀利。  我们从清科私募通获得的数字是,14岁的同创伟业投资企业超过130家,其中有24家已经成功上市,包括乐视网、、、世联地产等等。大健康、大信息、大消费、大清洁这“四大”是同创伟业的核心投资领域。  同样是受益于创业板,2010年成为同创伟业所投企业IPO爆发年,当年共成功上市8家,其中就包括如今的创业板市值老大乐视网。2011年以前,同创伟业主要以投资Pre-IPO项目为主,2012年以后,其投资开始向早期倾斜,退出渠道也开始瞄准并购,但是在前期的积累之下,其投资业绩依然在发酵,除IPO停摆的2013年外,年仍然保持着每年至少4-5家的IPO退出数量。  鼎晖投资:神话制造商万洲国际 潜伏十年能否成就下一个传说万洲国际——鼎晖投资时间最长项目  含着金汤勺出生的鼎晖,脱胎于中金(CICC)的直接投资部,成立之初就是人民币基金与美元基金同时投资。一直以来鼎晖都以精品投资策略而傲娇PE界,其投资名单上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牌,蒙牛乳业、李宁体育用品、双汇食品、百丽女鞋、分众传媒、九阳小家电……  鼎晖当前约100亿美元的资产管理总规模中,股权投资基金的占比约为70%,创投基金约为10%,据清科私募通数据统计,共投资企业超过百家,已经成功上市企业近20家。  吴尚志及其团队铸就了中国股权投资第一品牌鼎晖投资,性情中人王功权带领的鼎晖创投也表现出色,这在王功权离开鼎晖之后,影响依然在。投资回报高达40倍的奇虎360就是鼎晖创投当年的第一单。当前正在冲刺香港市场的万洲国际是鼎晖投资时间最长的项目,如果能成功IPO,鼎晖无疑将创下下一个投资神话。  昆吾九鼎:A股长队未散 “PE工厂”开山辟路解塞九鼎投资总裁黄晓捷  这是一家神奇的公司。GP人数多,投资范围广,被称为“PE工厂”的九鼎,在帮助投资企业上市的同时也成为第一个登陆新三板的PE,并创造出第一高股价。九鼎投资官网显示,累计投资企业超过100家,其中已上市企业及处于上市在审企业60余家,共16家完成A股IPO,另有五家由九鼎登陆新三板。  九鼎创始人吴刚曾是证监会最年轻的处长,2010年吴刚、黄晓捷、吴强、覃正宇、蔡蕾、赵忠义等六人作为创始人共同出资1000万元设立昆吾九鼎,4年间,昆吾九鼎一反业内常态,开创了流水线般的投资风格以及独辟蹊径的退出方式。  纪源资本:成功上市数量15家 静待阿里封神去哪儿——纪源资本投资代表项目  纪源资本也是一家极有眼光的投资大佬,纪源资本(GGV Capital)是美国硅谷最早投资中国的风投基金之一, GGV中国基金先后投资了土豆、去哪儿、UCweb、美丽说、YY以及即将问鼎世界最大IPO融资的。  与大多数投资机构单打独斗不同,纪源资本崇尚团队合作,被业界称之为“篮球式投资”,超过60%的投资都布局于B轮和C轮。纪源资本主帅符绩勋自己早年因投资百度一战成名,如今左有明星女投资人李宏玮,右有刚刚加盟的原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童士豪,这位年轻的投资人因投资小米一举登上2013年《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榜,纪源资本的未来让人充满期待。  中科招商:低调且强大 24家成功上市300家蓄势待发中科招商董事长单祥双  这显然不是一家普通的PE机构。有着14年历史的老牌人民币基金,虽然不似红杉IDG这般风光,但是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家庞大且低调的资本帝国,600余人的团队已是当前行业最大的PE机构,横跨股权投资的各个阶段,投资领域覆盖各个产业,投资额度从几百万几千万至几十亿不等,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其投资触角甚至早已从一二线城市伸到了乡镇一级。  由于太过庞大,外界难以中科招商投资的确切数字,而不完全统计,中科招商自投资的企业先后已有近24家在国内外资本市场成功上市,拟上市的企业接近300家。而且计划未来3年内至少押宝1000家创新型企业。中科招商从来不关注竞争对手,不关注同业公司,而单祥双似也几乎未把同行放在眼里。  对于当今的PE/VC们来说,Pre-IPO的时代已经告一段落,现在大家都在忙着另一个高大上且赚钱的事儿——并购,英文名M&A,下一期界公子就将为大家八一八这些投资大佬们的并购身手。
(责任编辑:DF058)
[热门]&&&[关注]&&&
ABCDFG H JMNPQRS XYZ
网友点击排行
12345678910123456789101234567891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天天基金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决策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资质证明|研究中心|联系我们|安全指引|免责条款|隐私条款|风险提示函|意见建议|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95021&/&|客服邮箱:|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
CopyRight&&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沪ICP证:沪B2-&&网站备案号:沪ICP备号-1
ABCDFGHJKMNPQRSTWXYZ
举报原因: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5分钟教你快速算出公司估值(附天使、A轮、B轮、VC、PE阶段估值方法)
来源:新三板上市实务操作(ID:xinsanban2010)
估值决定融资额度
估值对创业者很重要,举例说明,你正在寻找在100万元左右的天使投资,计划出让公司10%左右的股权,那么,你的投资前估值将是1000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的公司现在价值1000万。早期阶段的估值更多看重的是增长潜力而不是现值。然而,这个估值对于创业者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决定了创业公司的市场价值以及融资的额度。
如何对自己的公司进行合理的估值
首先,不论如何也不要忘了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供求关系。一种产品越稀少,需求就会越强烈。比如你有一项很好的专利技术,而这项技术十分稀缺,那么自然就可能吸引很多投资人的关注。
最好能够吸引多个投资人追逐你的公司,不要让投资人觉得他是唯一一个对你有兴趣的人,这样会对你的估值非常不利。在融资之前,表现出创新和价值,这样才能将公司的估值最大化。
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很难得到好的报价,另外,缺乏创新性的创业公司,估值的标准也会降低。
关注你所在的行业
如上所说,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估值逻辑和方法。
相比一家餐馆或者一个普通的网络插件开发公司,一家创新生物技术公司的估值肯定要高很多了。比如一家餐馆的估值应该在它各种资产的3到4倍左右;而一家互联网公司,如果流量很可观,那么估值应该在年营收的5到10倍左右。
所以在你和投资人进行相关的洽谈之前,花些时间研究下,你所在的行业最近一段时间的融资和兼并购的消息,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可以了解行业的整体估值水平在什么范围。当然,还可以有更直接的方式,就是聘请专业的顾问机构来解决问题。
你的发展状况
自身的发展状况也是决定估值的重要因素。一般把新创公司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简单地形容就像学生时代的不同年级一样。
第一个阶段是天使期。当你的企业有了产品雏形、初步的商业模式,以及一些初始用户时,这就是是企业的初创时期。这时你可以寻找天使投资人或者天使投资机构来解决融资问题。天使轮融资提供给创业者的相对数目较小的资金,通常用来验证其概念。使用的范围可以包括产品开发,但很少用于初期市场运作。其投资量级通常是50万~200万人民币。
第二个阶段是A轮融资。公司的产品已经成型,业务开始正常运作。为了更大的发展,需要把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验证得更为详细缜密。从外部来看,企业在业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进入了企业的加速时期。这时,一般已经受到了VC即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可以主动与VC对接,融资金额一般为200万-1000万人民币的投资。
按照这个逻辑,A轮之后就是B轮。甚至还可以有C、D、E、F、G轮。
当然,A、B、C、D、E的名字只是一个俗成。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叫做鼠、牛、虎、兔、龙、蛇、马、羊轮投资。或者叫做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 
第三个阶段是B轮融资。公司经过前期发展,已经开始盈利了。此时需要花大力气推出业务、拓展领域,抢占更多市场份额。也就是企业已经进入了稳定成长期。如果做的风生水起的话,一般上一轮的风险投资机构就会主动跟投了,而且希望搭上顺风车的新投资机构也会加入,同时还有更多中后期投资机构加入。其投资量级通常是500万-3000万元人民币。
第四个阶段是C轮融资。经过三轮融资,公司运营状况应该已经非常成熟了,盈利能力凸显,形成行业领先。那么C轮的主要目的除了继续形成领先优势和市场占有率,还要补全商业闭环、为筹备上市积极做好准备。这一轮主要是PE参投,还有之前与企业情投意合的VC也还会选择跟投。C轮融资金额一般在1000万-5000万元人民币。
一般企业在C轮融资后就上市了,当然也有公司选择融D轮,E轮,F轮……,比如已经融了7轮的凡客诚品迟迟不见其上市,也不知是个神马情况,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总之,不同的创业阶段,估值标准也不相同。
你需要高估值吗?
不一定。当你在种子这一轮得到一个高估值,下一轮你就需要更高的估值。这意味着你在两轮之间需要增长非常多。
一个经验总结是,在18个月内你需要证明你的业务规模增长了十倍。如果你做不到,你要么接受通常是很不利的条款来进行一次低估值融资,还得寄希望于有人愿意往一个缓慢增长的业务里扔更多的钱;要么就等着耗尽现金后关门大吉。
融资策略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种:
其一是,要么做大要么关张。
尽可能以最高的估值拿到尽可能多的资金,然后把钱快速花掉以获得最快的增长。如果你成功实现了高增长,你在下一轮会得到一个高得多的估值,高到能吸收掉你的种子轮的所有成本。具体说,如果增长较慢的创业公司将被稀释55%股权,增长较快的创业公司则只会被摊薄30%。这样,你等于把自己在种子轮交换出去的的25%股权给挣回来了。基本上,你等于得到了免费的资金和免费的投资咨询。
其二是,根据进展情况融资。
只在绝对需要的时候融资。尽可能少花钱。瞄准一个稳定的增长率。让创业公司稳步增长没有错,稳步提高估值也没有错。虽然这种方式可能不会让你成为新闻人物,但你会在下一轮融资成功。
另外,创业者还可以了解下,投资人面对一家新创公司时的估计技巧,主要包括下面这几点:
你所在行业,最近完成的融资交易的企业的营业额、现金流、净收入等;
你所在行业,最近完成的兼并购交易的企业的营业额、现金流、净收入等;
另外还有对你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分析。
通常来说,根据你的行业和发展状况,会在上面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再乘上一个系数,大约在3到10倍之间。当然在所有的因素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今后的预期收入,比如你的年收入有25%的增长,那么就可以用年盈利的25倍当做估值了。
如果你的公司暂无盈利,那么就要从长期的成长性来考虑了。如果用营业额作为基数,那么倍数一般在0.5到1之间,技术成长快的企业可以适当放大到1到3左右,对于那些爆发性的新互联网公司有的可以达到10倍。
但是如果你的企业暂时连收入都没有,那么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将很难对你的业务进行估值了。
相关的经验法则
投资人天天看大量的项目,对于市场脉搏把握得非常准确,所以创业者也要多选几个备选的融资方案。然后仔细比较他们的估值,并尽力跟每个投资人洽谈。
尽力让你的投资人有10倍的收益
要想在跟其他的新创公司的竞争中胜出,最为关键的还是要给你的投资人带来巨大的收益。现在的投资人都在寻找10倍的投资回报。
比如说,你的估值为500万美元,投资人占股25%价值 125万,那么就要拿出一份计划,证明你们能在5年之内把投资人的预期收益推高到1250万。
其他影响估值的因素
期权池只不过是为未来的员工预留的股票。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投资者和你都希望能确保有足够的好处吸引高手到你的创业公司来工作。但是预留出多少呢?通常情况下,期权池比例是在10-20%之间的某个数字。
期权池越大,你的创业公司估值越低。
为什么呢?因为期权池是你未来的员工的价值,是你现在还没有的东西。这些期权被设置为暂时不授予任何人。因为它们被从公司划出去了,期权池的价值基本会被从估值中扣除。
看看这个帐是怎么算的。
比方说,公司的投资前估值为400万美元。现在来了100万美元的新投资。投资后的估值现在是500万美元。 VC给了你一个“条款表”–这仅仅是一个合同,包含了给你投资的条件。条款表上说,VC要求在投资前估值中扣除完全稀释后的15%作为期权池。
这里的意思就是,我们需要拿出500万美元(投资后估值)的15%,即75万美元,并把它从投资前估值中扣除(400万美元减去75万美元)。所以,现在公司真正的估值仅为 325万美元。
总之,给一家公司估值很复杂有很多方法,希望上述的建议能够受用。
创业必备:天使、A轮、B轮、VC、PE……估值方法大全
来源:A轮学堂
到底在什么时候应该用什么估值方法,一直是业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希望找到各种估值方法的内部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看法。让我们先看一个虚拟的社交类企业的融资历程。
天使轮:公司由一个连续创业者创办,创办之初获得了天使投资。
A轮:1年后公司获得A轮,此时公司MAU(月活)达到50万人,ARPU(单用户贡献)为0元,收入为0。  
A+轮:A轮后公司用户数发展迅猛,半年后公司获得A+轮,此时公司MAU达到500万人,ARPU为1元。公司开始有一定的收入(500万元),是因为开始通过广告手段获得少量的流量变现。  
B轮:1年后公司再次获得B轮,此时公司MAU已经达到1500万人,ARPU为5元,公司收入已经达到7500万元。ARPU不断提高,是因为公司已经在广告、游戏等方式找到了有效的变现方法。 
C轮:1年后公司获得C轮融资,此时公司MAU为3000万人,ARPU为10元,公司在广告、游戏、电商、会员等各种变现方式多点开花。公司此时收入达到3亿元,另外公司已经开始盈利,假设有20%的净利率,为6000万。  
IPO:以后公司每年保持收入和利润30-50%的稳定增长,并在C轮1年后上市。
这是一个典型的优秀互联网企业的融资历程,由连续创业者创办,每一轮都获得著名VC投资,成立五年左右上市。我们从这个公司身上,可以看到陌陌等互联网公司的影子。公司每一轮的估值是怎么计算的呢?
我们再做一些假设,按时间顺序倒着来讲:
IPO上市后,公众资本市场给了公司50倍市盈率。细心而专业的读者会立即反应过来,这个公司的股票投资价值不大了,PEG&1(市盈率/增长),看来最好的投资时点还是在私募阶段,钱都被VC和PE们挣了。
C轮的时候,不同的投资机构给了公司不同的估值,有的是50倍P/E,有的是10倍P/S,有的是单个月活估100元人民币,但最终估值都是30亿。不信大家可以算算。每种估值方法都很有逻辑的:一个拟上创业板的公司给50倍市盈率,没问题吧;一个典型的互联网公司给10倍市销率,在美国很流行吧?或者一个用户给15-20美元的估值,看看facebook、twitter等几个公司的估值,再打点折扣。  
B轮的时候,不同的投资机构给了不同的估值方法,分歧开始出来了:某个机构只会按P/E估值,他给了公司50倍市盈率,但公司没有利润,所以公司估值为0;某个机构按P/S估值,他给了公司10倍市销率,所以公司估值10*0.75亿=7.5亿;某个机构按P/MAU估值,他给每个MAU100元人民币,所以公司估值达100元*1500万人=15亿。不同的估值方法,差异居然这么大!看来,此时P/E估值方法已经失效了,但P/S、P/MAU继续适用,但估出来的价格整整差了一倍!假设公司最终是在7.5-15亿之间选了一个中间值10亿,接受了VC的投资。  
A轮的时候,P/E、P/S都失效了,但如果继续按每个用户100元估值,公司还能有100元/人*500万人=5亿估值。此时能看懂公司的VC比较少,大多数VC顾虑都很多,但公司选择了一个水平很高的、敢按P/MAU估值、也坚信公司未来会产生收入的VC,按5亿估值接受了投资。
天使轮的时候,公司用户、收入、利润啥都没有,P/E、P/S、P/MAU都失效了,是怎么估值的呢?公司需要几百万元启动,由于创始人是著名创业者,所以VC都多投了一点,那就给2000万吧,再谈个不能太少不能太多的比例,20%,最后按1亿估值成交。
我们总结一下,这个互联网公司天使轮的估值方法是拍脑袋;A轮的估值方法是P/MAU;B轮的估值方法是P/MAU、P/S;C轮的估值方法是P/MAU、P/S、P/E;也许上市若干年后,互联网公司变成传统公司,大家还会按P/B(市净率)估值!大家回想一下,是不是大多数的融资都是类似的情况?
对互联网公司来说,P/MAU估值体系的覆盖范围是最广的,P/E估值体系的覆盖范围是最窄的。在此,我姑且把这种覆盖体系叫做估值体系的阶数。
P/MAU是低阶估值体系,容忍度最高;P/E是高阶估值体系,对公司的要求最高。
不同的估值方法殊路同归,我们来看一个公式:
净利润=收入-成本费用=
用户数×单用户贡献-成本费用  
净利润(E,earning)  收入(S,sales)  
用户数(MAU)   单用户贡献(ARPU)
一般来说,如果企业没有E,还可以投S;如果没有S,还可以投MAU,但最终还是期待流量能转换为收入,收入能转换成利润。不同的创业企业,都处于不同的阶段,有的属于拼命扩大用户量的阶段,有的属于绞尽脑汁让流量变现的阶段,有的属于每天琢磨怎么实现盈利的阶段。然而,最终大家是要按盈利来考察一个公司的,那时候不同阶数的估值方法是殊路同归的。  
为什么发展好好的公司会“B轮死”、“C轮死”:有的公司用户基数很大,但总是转换不成收入,如果在融下一轮的时候(假设是B轮),投资人坚决要按高阶估值体系P/S估值,那么公司的估值算下来是0,融不到资,所以会出现B轮死;有的公司收入规模也不错,但老是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如果在融下一轮的时候(假设是C轮),面对的是只按净利润估值的PE机构,他们觉得公司P/E估值为0,公司融不到资,也会出现C轮死。
不同的经济周期,估值体系的使用范围会平移:在牛市,估值体系会往后移,这能解释为什么过去两年很多一直没有净利润的公司都获得了C轮、D轮,甚至E轮,而且是传统的PE机构投资的,因为他们降阶了,开始使用P/S这个低阶工具了。
在熊市,估值体系会往前移,这能解释为什么今年下半年以来,一些收入和用户数发展良好的公司都融不到资,甚至只能合并来抱团取暖,因为连很多VC也要求利润了,大家把低阶的估值体系雪藏了。  
二级市场的政策有明显的引导作用:中国为什么一直缺少人民币VC?
部分原因是,中国的公众资本市场只认P/E这个高阶估值体系。我们看看创业板发行规则:“(1)连续两年连续盈利,累计净利润不少于1,000万元……或(2)最近一年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必须要有这么多的利润,才能上市,才能在二级市场具有价值,这个估值体系要求实在太高了。
当企业只有用户数、只有收入规模,哪怕你用户数是10亿人,你的收入规模有100亿,只要没有利润,估值统统为0!所以人民币VC很少,PE很多,因为他们响应了政府的号召只用市盈率这个工具,不然没有退出渠道!但美股、港股都有P/S的测试指标,只要达到一定规模就可以成为公众公司上市。如果公司能在上市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都可以只按P/S估值(最终可能还是要按P/E),将打通大多数公司的发展阶段,让每一轮的估值都变得顺畅起来。  
到此,各种估值体系的内在联系以及使用方法就探究完毕了,希望各位创业者和投资者读者能应用这些原理行走在牛熊之间、各轮融资之间,希望立法者读者能重视各阶估值体系的威力,积极改进规则发挥其对创新的引导作用。
一张图搞懂:A轮、B轮、天使轮,VC、PE、GP、LP: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虎牙ipo估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