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中国经济 高质量质量效益开始提升了吗?

中国经济消费结构升级开始加快了吗?_百度知道
中国经济消费结构升级开始加快了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据报道,日前国家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考虑到1-2月主要经济指标超预期的表现、经济稳中向好态势的延续以及新动能支撑能力的不断提升,今年一季度经济将有望继续保持良好表现。报道称,2018年前两个月在结构升级优化、质量效益改善等方面,中国经济的表现也越来越抢眼,消费升级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7%,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对于全年消费形势,因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所以居民收入保持比较快的增长,就业较好,形势向好,在这种大的环境下,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特别是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断增强,这是一个基本的态势。全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还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消费持续发力的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也在不断累积,1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均优良天数的比例为68.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8.6个百分点;同时,区域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的协同性、协调性在增强。
新媒体从业者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扫扫有惊喜
多机构预测三季度GDP增速约为6.8% 经济质量效益提升  机构预计三季度GDP增速稳健 经济质量效益提升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在即,多家机构预测三季度GDP增速约为6.8%左右。从先行指标来看,9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4%,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达到2012年5月以来的最高点。制造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扩张步伐有所加快。全年经济平稳运行格局不会改变对于先行指标所显示的经济前景,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员陈中涛撰文分析,PMI指数连续12个月保持在51%以上,9月份又上一个新台阶,达到52%以上,显示8月份经济相关数据的波动,在较大概率上是受短期性因素影响,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内在基础基本巩固,“保稳助升”的积极力量在持续累积过程中,逐渐显示引领和主导作用。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包括出口、补库存、基建投资等上半年支持中国超预期的动能在三季度有所减弱,但房地产投资表现较市场预期更为稳健,加上消费和服务业相对平稳,因此3季度GDP可能会保持在6.8%左右。交通银行[股评]金融研究中心分析认为,三季度投资、消费指标略有放缓,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所下降,最近两个月消费增长放缓,预计三季度经济增长6.8%,经济增速比上半年略有下降。四季度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存,但全年经济平稳运行的格局不会发生改变。动能协调稳中向好三季度,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深化,新兴动能不断壮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国民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9月2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本轮经济周期的主要推动力来源于供给侧改革、房地产复苏以及国际经济复苏三个方面。目前,供给侧改革继续深化,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带动房地产市场销售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回升;国际经济复苏带动了我国出口增长,出口对GDP的贡献上升。初步预计2017年三季度GDP增长6.8%左右,消费物价指数上涨1.5%。展望四季度,报告认为,因我国房地产复苏周期可能出现拐点,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面临下行压力;但国际经济可能继续保持复苏态势,出口仍保持增长态势,民间投资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总体上,四季度工业生产继续温和增长,投资增速略微下降,消费平稳增长。PPI同比增速略有回落,CPI同比增速略有上升。报告表示,政策上,财政扩张的空间受债务约束,货币政策回归中性,金融去杠杆的力度受房地产价格和投资稳增长的目标要求限制,需要在边际上微调,精准平衡去杠杆和稳增长两大目标。具体而言,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补短板,结构性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适当调整人民币汇率目标,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化解经济潜在风险,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促进经济持续稳中向好。质量提升政策稳定中国银行[股评]国际金融研究所9月28日发布的《2017年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显示,三季度,受房地产收紧效果显现、“环保风暴”及季节性因素等影响,中国经济始于去年四季度的企稳回升动能有所减弱。预计三季度GDP增长6.7%左右,较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CPI上涨1.8%左右,同比小幅回升。上述报告分析,中国经济具有保持平稳运行的基础。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总体稳健复苏。从国内看,“三去一降一补”深入实施,去产能推动供需矛盾改善,工业品价格回升等多个因素有利于抵消传统产业调整带来的下行压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稳定性。章俊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在四季度前期三四线城市棚改货币化拉动的房地产销售对房地产投资的滞后效应会有所减弱,但考虑到实现6.5%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基本已成定局,在货币和财政政策立场方面不会有明显方向性的改变,但可能会出台有针对性政策来拉动民间投资、推进产业升级和节能环保相关的制造业投资。(祝嫣然)
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12月13日央视新闻联播集锦:前11月中国经济质量效益双提升
  ()财经讯 12月13日央视新闻联播内容集锦有:国务院印发《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前11月中国经济质量效益双提升。  ---------------------  【新的改革 新的跨越】创新:前所未有的撬动  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实现两个“百年”的征程中,越是接近目标的时刻,越需要更长远的关切,越需要更决绝的选择。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来自劳动力、资金、土地等要素的驱动力已尽显颓态,只有将创新融入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中,才能让中国经济获得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临近年底,中国原创性基础研究捷报频传,首次摘得超级计算机应用领域最高奖;自主研发的混合磁体装置实现了40万高斯稳态磁场;“人造太阳”中国产核心部件率先通过国际权威认证等等。中国在多个基础前沿领域开始引领世界科学方向,在多个战略性领域实现率先突破。  从量子卫星到大推力火箭,从超级计算机到超大口径射电望远镜,2016年,中国的原始创新正在开启全面提速模式。  中国这个具有“世界工厂”之称的制造业第一大国,长于消化吸收,缺少自主原创,一直被认为仅仅是一块巨大的“创新海绵”。庞大的制造业身躯,缺乏强有力的自主创新神经系统。  如何从跟随、模仿到主动领跑?如何摆脱重大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如何才能为中国经济提供永续动能?  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将创新的基因注入到中国经济的转型中。2013年9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第一次走出中南海搬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2015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论断。同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新作为五大理念之首,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  “十三五”规划中,创新首次独立成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的目标赫然在列。《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进一步给出了创新强国三步走的时间表,明确了双轮驱动的路线图。  创新这一撬动中国动能转化的核心理念,正在成为一股巨大的变革之力。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加快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地建设,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大幅提高基础研究投入,实施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专项,聚集优势资源向创新薄弱环节发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市场活力蓬勃而出。  这个正在指挥三颗卫星的遥感卫星指挥中心,属于我国首个民营卫星运营企业。市场空间的开放,使得企业在短短一年时间,凭借技术优势让中国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产品大规模地进入国际市场。  人才是创新最宝贵的资源,如何最大程度释放人的潜能?四年来,多项激发创新人才的法规条例完成了“大修”,科研人员的奖励提升到科技成果转化总额50%以上。巨大的能量被释放出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第一次超过了美国,占到了全球总量的22.1%。  未来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一个个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开启基础科学新前沿;神舟飞天、高铁奔驰、北斗导航,一个个响亮的中国品牌,成为国际市场上闪光的“中国名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一个个全新的技术,成为未来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催化剂”;华为、京东方、大疆,一个个领先全球的高技术企业,成为创新引领发展的“主力军”。  机制、体制的束缚正在被一点点破除,创新正在内化为中国经济的一种新气质。从加快重大前沿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到激发各类企业积极性;从创新生态营造,到激发人才潜能;从科技创新,到全面创新。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勇气,掀起一场撬动未来的创新革命,为发展更换全新的动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支撑!  ---------------------  国务院印发《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方案》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重要行动,是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务实举措。  ---------------------  前11月中国经济质量效益双提升  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了11月份最新经济数据,我国经济积极变化累积增多,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进入11月份,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企稳回升。从工业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11月份增速比上月加快了0.8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单月的最高增速;从投资来看,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连续四个月呈现企稳的迹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0.17元,工业品库存已经连续7个月下降,资产负债率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7个百分点。  进入年底的中国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代表转型升级方向的高技术产业,11月份增速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尤其重要的是,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成为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加快的主要力量。社会普遍关心的民间投资,1-11月份的增速比1-10月份加快了0.2个百分点。  ---------------------  国内联播快讯  今年中央财政投入356亿多保护天然林  国家林业局发布,今年中央财政投入356.1亿元保护天然林。目前,全国天然林资源共有29.66亿亩。
责任编辑:pzn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中国经济质量效益开始提升了吗?_百度知道
中国经济质量效益开始提升了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据报道,近期,一系列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纷纷表现强劲,数据给力的同时,经济质量效益也在稳步提升。报道称,1-2月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8.5%,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10个百分点以上。另一方面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有所回落,1-2月份,化工、钢铁、建材、有色四大高耗能行业合计用电同比增长8.4%,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3.4个百分点。从整体产业结构来看,国家统计局服务业司有关负责人介绍,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制造业生产指数1.5个百分点,非制造业业务总量的增长继续快于制造业生产,我国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升级。国务院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取得了不错的开局,如经济效益持续提高、新动能加快成长、实体经济成本得到有效降低等,预计,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左右。
新媒体从业者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吴福象: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经济转型——基于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现状与问题的思考 - 长江经济网
文章详情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建议使用浏览器版本:Chrome 全系列;IE 11及以上;360浏览器8.1正式版及以上(需采用极速模式);火狐浏览器28.0及以上;搜狗浏览器7.0.6及以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质量效益提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