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以往150cd存储为web所用格式的,那各网占wwW150cdcom究静变到什么地方了

APP扫码专享
¥9.90 ¥29.80
¥9.90 ¥15.80
¥188.00 ¥298.00
¥32.00 ¥46.80
¥30.00 ¥39.80
1F中西药品
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咯痰;感冒,急...
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内郁化火所致的咳嗽痰黄或...
10mgx30片/盒
1.缓解由胃排空延缓、胃肠道反流、食管炎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
疏风散寒,祛痰止咳。用于体弱感冒,气短乏力,怕冷发热,头痛...
12片x2板/盒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口...
7gx10袋/盒
定惊消滞。用于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二便不畅,夜寐不安。
清热散风,解表退烧。用于流行性感冒,发冷发烧,四肢酸懒,头...
0.3gx24片x2板/盒
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用于疖肿、咽炎、扁桃腺炎等。
2F养生保健
1gx60片/瓶
增加骨密度
0.44gx36片/盒
清热解毒,清咽润喉。
0.5gx60粒/瓶
10mlx10支/盒
10mlx10支/盒
0.5gx60粒/瓶
增加骨密度
0.6gx100片/瓶
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消化)
10mlx10支/盒
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消化)
3F医疗器械
海尔家庭医疗全线产品均由海尔集团监制并提供售后服务保障!
供测量人体血压用。
听诊器产品供听诊人体的心、肺、脉等器官的声响变化,作诊断用...
4F计生用品
1.5mgx1粒/盒
用于女性紧急避孕,即在无防护措施或其他避孕方法偶然失误时使...
适用于避孕和有助于防止性传播疾病。
6mg:3mgx6片/盒
女性避孕药。
适用于避孕和有助于防止性传播疾病,可延缓男性在性生活中达到...
本品采用天然乳胶制成,电子检测,正确使用可降低感染艾滋病及...
见说明书。
0.75mgx4片/盒
用于女性紧急避孕,即在无防护措施或其他避孕方法偶然失误时使...
5F中药饮片
1.5gx20袋/盒
50gx2瓶/盒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
6F美容护肤
益气,活血,用于改善气虚血瘀所致黄褐斑,兼见倦怠乏力,面色...
0.5gx10片x2板/盒
活血行气,祛斑消痤。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黄褐斑、痤疮。
阳光采购 低价透明
涟水医药有限公司高沟分公司
3gx10袋/盒
0.65gx30片/瓶
湖北朗志医药有限公司
0.3gx80片x4瓶/盒
5gx10袋/盒
0.3gx100片/瓶
张家口市华佗医药经营有限公司
50μgx100片/盒
0.15gx10粒/盒
50μgx50片/盒
0.25gx15片x2板/盒
40mgx60粒x2瓶/盒
0.3gx18片x3板/盒
40mgx10丸x15袋/盒
0.25gx12粒x5板/盒
0.1gx10粒x3板/盒
20mgx7片/盒
0.25gx12粒x5板/盒
40mgx2粒/盒
猪肝的营养价值,肝脏是动物体内储存养料和解毒的重要器官,含有丰富的营养...
目前全球各国已批准上市的抗癌药物大约有130 ~150种。用这些药物配...
非常满意,商家响应迅速,态度亲切,服务也专业
外包装有一点破损,发货快,效期长
一直用这个
一直在喝这个口服液,真心觉得不错。
货很快就到了,谢谢商家,货很好。
收货很快。药和在实体店一样的
虽然发货慢点但是服务态度不错
很好,好便宜。购物愉快!
价格实惠,发货快,好评??
不好意思,忘记评价了,货真价实
不好意思,忘记评价了,货真价实
物流快,药品质量可以,已买好几次了
药品质量很好的,价格也实惠
还没有用过,效果等用后再来评价
给母亲买的,母亲说不错。
本网站用字经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授权许可
微信扫一扫查药更方便
手机查药比价平谷榜样—《平凡的力量》_在线翻页电子书免费阅读,发布_云展网
阅读云展网其他3D杂志
喜欢这样的3D电子杂志?您也可以在几分钟内把文档免费上传到云展网变成翻页书![点击上传我的文档]
平谷榜样—《平凡的力量》
描述:第一届平谷榜样事迹展播
2014 年的一天,张卫方跟小校长到梨园春录制节目。
榜当时,一个唱《道情》的选手提出想做小香玉的徒弟,小香
样玉当众答应了。张卫方的眼泪一下夺眶而出,就好像热恋的
十恋人变了心,好像最好的朋友背叛了自己,满心想的就是:
大她怎么能答应收徒呢,她要收徒怎么也是先收我呀?当主持
人人最后说出“谢谢小香玉老师的大爱精神”时,张卫方蓦然
物明白了她为什么会收徒。《道情》是河南日渐没落的一个曲种,
小发展之艰难非常人之想象,小香玉肯收她做徒弟,内心是希
香望能帮她把这个曲种发扬光大,不想让民族文化走向末路。
玉那一瞬间,张卫方内心释然了,又多了一份对校长的钦佩。
小香玉从张卫方红肿的眼睛里也看出了她的失落,但是没有点破。回到学校后,小香玉更加尽心地给她讲戏。有时,在录节目的间隙,小香玉就找个空地儿:“来,我跟你看看戏。”有时,是在半夜的电话里:“我这会儿有点空了,唱两句,我给你说说。”有时,在微信里,小香玉也要她唱几句……虽然张卫方那时还不曾拜师,但是小香玉却早已是她真真正正如假包换的师父。
除了经常帮张卫方说戏,小香玉还扮演了新的角色——常常像母亲一样唠叨她的婚事,只要打电话,就是“芳芳,你得抓紧了”。还亲自帮她张罗找对象,跟她说什么样的男人靠谱,该怎么去选择。还经常带她到自己家里去,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一起聊未来,谈豫剧。
转眼间,张卫方到这个大家庭已经五年了,五年来,小香玉在她的生命里,角色多重,身份多变,有时,是严厉的师父,大骂“我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笨的学生”;有时,是慈祥的母亲,为她操心生活的大事小情,就连她的一双鞋坏
了,小香玉都看在眼里,第二天贴心地送来同颜色的新鞋;
有时,是细心的闺蜜,能随时洞察她的喜怒哀乐,帮她疏导
各种不良情绪;五年来,小香玉为她打开了一扇又一扇通往
未知世界的窗户,每一扇窗户外面的风景都曼妙多姿,都妙
其实不只是张卫方,学校的所有老师提起小香玉,都有
着共同的印象:有时像父母,唠叨,操心,望子成龙的心无
处不在;有时又像知心好友,耐心地与你彻夜长谈,答疑解
惑;有时还像一个孩子,当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会高兴得
蹦跶着跟大家炫耀与分享,也会毫不顾忌身份地与老师们一
起坐在肯德基里请大家吃汉堡……在小香玉的眼里,老师们
是她的骄傲也是她的家人,而在老师们的眼里,她就像是一
个浑身散发着正能量的太阳,身上永远有着自己成长所需要
的养分、力量和温暖。她用自己的全力创造出最佳的育人氛
围和成才环境,使每位教师都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自身的教学
激情,成为可以成功塑造学生优秀人格和才艺的雕塑师。100 她是个“超能战士”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追星经历或心理,特别是那
些年少的男孩女孩,为了见到自己的偶像,不管严寒酷暑,
不管风吹雨打,甚至可以花样百出。你有没有想过,当有一
天电视上的大艺术家、大明星经常活生生地出现在你的面前,
与你面对面亲切交谈,那会是种什么感受?对于其他学校的
学生来说,有一件事让他们最为羡慕北京绿谷小香玉艺术学校的孩子们,那就是,足不出户就能与许多名人名家零距离
平接触,聆听他们带来的《名师课堂》。而这些,绝大部分是
谷缘自小香玉个人的人脉关系和人格魅力。
2013 年 12 月 18 日,著名歌唱家蒋大为走进“名师
十课堂”,为学校师生以及优秀学生家长代表等做了专题讲座
大“心态与声乐的艺术”。在讲座中,蒋大为老师带领在场观
人众一起做发声练习,并谈到艺术中处处充满哲学,生活中也
物充满哲学与辩证法,所以艺术要讲究科学,声乐也是一样,
小是科学的艺术。放松地唱歌,心态好,无杂念,做事才会好。
2014 年 4 月 9 日下午,“《名师课堂》暨第二届艺术节舞蹈专场”活动隆重的拉开了序幕。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受
101邀担任小香玉艺术学校艺术节特约助阵嘉宾,他观看了学校舞蹈表演,并在演出结束后做了幽默而亲切的演讲,对小香玉艺术学校的办学特色给予了极高的肯定。他真诚地说:“参加这次活动让我发自内心地感动,因为在这样浮躁的一味追求分数的教育风气里,还有这样一群人拥有着对文化和艺术的同等坚持。”
2014 年 10 月 28 日,小香玉艺术学校第三届艺术节名师高徒专场活动邀请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前来指导助阵。他为了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还给孩子们讲了一堂课。姜昆在上小学三年级时有一篇课文《帽子的故事》。他绘声绘色一字不错地把整篇课文背了下来,他在告诉孩子们,小的时候学到的知识,长大后是不会轻易忘记的。
2015 年 10 月 8 日,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亲临北京绿谷小香玉艺术学校,为全校师生奉上一台以“感悟西游文化的智慧与哲理”为主题的演讲。六小龄童把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千里眼、顺风耳等本领形象地与生活中的显微镜、
望远镜、现代通讯工具关联起来,希望孩子们通过想象,汲
取西游文化当中的养分。随着《西游记》主题曲音乐的响起,
小香玉校长对六小龄童表示感谢:“三十三年的再回首,我
们看到的是六小龄童先生对表演艺术的挚爱、对艺术纯粹地
追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2016 年 6 月 7 日,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姐姐走进
北京绿谷小香玉艺术学校,带着央视少儿频道的团队成员参
加学校的第五届艺术节活动,给予全校师生央视这个平台展
示自己的才艺。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二胡教授田再励在座谈会上说:
“小香玉艺术学校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在平谷地区,学校整
体的硬件起点高,聘请的老师水平高。整体的教学理念新颖,
从文化入手,专业基础从扎实做起,让学生全面发展。现在
的特长生趋于功利,而小香玉艺术学校从深层意义上抓教育,
从音乐入手,从人的培养入手,不是只注重技能培养。
著名古筝艺术家吉炜在座谈会中说:“看了演出让我惊
喜、激动。孩子们的素质高,师资力量雄厚。这些年轻的老102 师们从大学毕业到工作岗位,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端。
小香玉校长塑造名师的决心有目共睹,这也意味着老师们可
以得到更多再提高再培养的机会和环境,希望老师们对自己
高要求,进一步深造。”
中国铁路文工团总导演、国家一级编导杨梅提出:“要
让孩子有见识,开阔孩子的思维视野,同时在音乐的选择上
要把握好。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当音乐与舞蹈完美结合的
时候,这个作品才是上等的,才是能打动人的。”原东方歌舞团团长、国家一级编导刘江指出:“要在学
平校中扎根,每个老师都要研究课题,研究好,不断汇报,不
谷断请专家指导。”
表演艺术家雷恪生、著名相声演员周炜、著名黄梅戏表
十演艺术家吴琼……给再多出场费都难以请到的诸多名师大家
大就这么不计报酬、奇迹般地络绎来到北京绿谷小香玉艺术学
人校,或走进剧场,与孩子们同台献艺、交流,或进入班级,
物和孩子们进行互动学习。
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小香玉毅然放弃了打造自己的光
玉环,却把所有的精力和机会都给了自己的学生和教师们,小香玉在教育这条路上已经走了 22 年。
艺术家办学,而且办的还是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公立普教”,既没有私立学校的高收费,也没有民办学校的高工资,唯一的“福利”,那就是“离家远、挣钱少、杂事儿多”。可小香玉看得开:“人总得做点有意义的事。”
(采写:李煜)于增瑞 :为不孕不育家庭增福添瑞医者仁心。老名中医于增瑞以大爱情怀,温暖每
一位患者之心。他青海行医八年,并没有因为距家遥
远而弃志,反而从磨练中读懂了“医道”和人生。他
回家乡,励精图治,攻关不育不孕症,以精湛医术换
来患者幸福。他创办平谷区中医院,为中医扎根夯实
了基石。他以“于增瑞传承工作室”诚挚带徒,传承
中医秘笈。他几十年如一日,脸挂微笑与谦和,赋予
最大的责任与担当。一纸处方,一锅药汤,蕴含了中
医药造福人类的瑰宝,更植下了中医药的根和魂。品
读名老中医于增瑞的故事,更能领略到他“一切为了
患者”大仁大爱的精神高地。
行医青海砺心志
1967 年 8 月,这天,北京中医学院(现在的中医药大学)
602 班教室,显得紧张而肃穆。86 名完成学业即将走出校
门的大学生们聚在一起,望眼欲穿在等待消息:自己将分配
到哪里去。人事处分配小组韩组长走进来,眼睛巡视台下的106 大学生们。顿时,低低细语消失,显出一派静谧。韩组长从
文件夹拿出一份分配方案,学生们的眼睛齐刷刷投过来,纸
虽薄,却牵系每一名大学生的命运,有的脸色轻松,有的显
出紧张。韩组长没有过多解释,开始宣布毕业分配方案,第
一组 8 个人,按姓氏笔画,按班级任职,第一名竟是于增瑞。
他分配的地方是青海省门源县东川卫生院。宣布的声音刚落,
教室炸了,嘈嘈如乱营,有人发出质疑声。最终分配有三个结果:好些的地方:陕西、新疆。次点的:甘肃。最次的是:
平青海。于增瑞曾预想,不求最好,不求最次,只去甘肃就好。
谷此刻,于增瑞脑子一片空白。
散会了,有位同学姓马,拽着于增瑞去了人事处分配组,
十激愤地对韩组长说:“泱泱大国,中医这么缺大学毕业生,
大于增瑞是学校的高材生,又是学生会主席,为什么把他分配
人到那么偏远的地方。”韩组长不急,慢慢从抽屉里抽出一份
物社会关系调查表,放到他和于增瑞眼前,手指点着说:“经
于去村里调查,其一,他出身上中农家庭,即将划为富农。其
增二,他四叔于海旺曾任国民党军队上校,三是,父亲曾任伪
瑞副保长。他家庭有严重的历史问题。在讲究根红苗正的文革年代,一切要看家庭出身。对于增瑞这样分配,理在其中。”
107马同学哑言了。
其实,这些于增瑞心里早清楚,面对这样的分配结局,他无言再争执。
回村,家人为他叹惜,说:念大学六年,宁可薅苗耪地,也不去那遥远的偏僻之地。有位在县委任职的高中同学,听到他这个分配结果,不平地说:干脆,就留在平谷,等待再分配。
于增瑞处在人生的十字口,反复思量:当初为什么痴心报考中医学?四叔于海旺有个内弟是中医专家,二人见面经常聊传统中医药。读书的于增瑞受到不少感染和启发。在村,他又亲眼见到中医药治病救人的奇妙。家里二嫂常常闹胃疼,他每每跑几里地,爬沟过坎,到西鹿角村请老中医贾国如先生。看他针灸,开中药方,就是喝了那看去极为普通的中药,二婶的病一天天见好。他想:将来自己也要做个中医医生。
高中毕业,填写高考志愿,他填写的第一志愿,就是北京中
面对工作分配如此窘境,于增瑞不想放弃自己钟爱的中
医学,他坚定地说:“咱上大学,学习中医药六年,毕业了,
却当‘逃兵’,天不应,自己也不忍。青海虽然遥远,可只
要有心智,同样会有作为。”
9 月 13 日,有大心志的他,毅然坐火车,踏上了去青
海的遥远路途。
火车上,有位旅客听他一口京腔,问:“小伙子,年纪
轻轻,犯了什么罪?劳改青海,去了,再回来可难。”于增
瑞心里不悦,回答:“我是新分配的大学生,北京中医学院
毕业。”那人啧啧,一脸疑惑,好像大学生与遥远的青海难
扯成一团。
三天后,傍晚,一路风尘,他来到门源县东川卫生所报
到,天黑了,放下被褥,就问牵小驴车接他的所长:“张所
长,先换饭票吧,肚子饿了。”所长说:“不用换,饭要自
己在食堂生灶起火。”于增瑞愕然,又问:“洗漱呢?”所108 长说:“没有热水,远处有条河,叫浩门河,一大早牵驴,
唤驴驮水灌车拉水,车后还要拴四匹马,饮水。到了寒冬,
要破冰凿窟窿,攥瓢子一瓢瓢舀水。夜里十一点前,要再喂
一次马,这些忘不得……”张所长细细叮嘱。于增瑞深吸一
口凉气,第一次感到偏僻之乡与京城学校的天壤之别。大学
住的是高楼,下楼有楼梯,用的是电灯,与家里联络有电话。
可这里,白手起家。于增瑞说:“可我不会做饭啊?”张所长说:“学着做,今晚就先到我家入伙儿,边吃边学做饭。”
第二天上午,于增瑞先去住房,又到老远的集市,买来
榜锅碗瓢盆,再生炉子,以便取暖做饭。第三天去门诊前,照
样张所长交代的,先牵头毛驴去远处的河边拉水……自此,他
十开始了“门巴”(藏语:医生)的生涯。要去四面八方很远
大的藏民家中行医,首先要练骑马,他胆子小,以往连马都没
人碰过,绕着它走。现在,不但要牵马,还要骑到马背上。他
物开始操练,摔了再骑骑了再摔,终于摔成了骑在马背上的“门
于巴”。有为才有位。要让藏民接受自己这个远来的“京娃门
增巴”,就要与他们打成一片,待他们为亲人,他习惯了奶油
瑞糌粑、青稞、酥油茶的味道。习惯了睡在与藏民仅隔一道布帘狭窄的藏房里……
有为须有过硬的中医医术。这里看不到电视、报纸,听不到广播,他却在煤油灯下,手抄完《傅青主男女科》和1966 年以前出版的《中医文摘》。资料显示:在青海不孕症总数中,女性不孕症占百分之五十,男性不育症占百分之三十,夫妻间同患不孕不育症的占百分之二十。为突破困扰于民的难症,他开始潜心研究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刘奉五的经验,初步医治男女不育不孕症。一天他下乡挎药箱出诊,走到一块麦田,见一位老农正点燃麦秸,很是惊奇,便上前询问:“大伯,您这是为什么?”老农笑着说:“小伙子,你不懂,青藏高原的泥土太冷了,如果不烧一烧,熏一熏,来年就长不了麦子。咱这是给泥土地加温取暖呢。”这件很不起眼的小事,却给了心细的于增瑞很大启发。在读《傅青主女科》时,看到“夫寒冰之地,不生草木,重阴之渊,不生鱼龙,今胞宫既寒,何能受孕”的文字,联想到老农给泥土
地取暖一事,恍然大悟。他想到:人与自然一样,土地冷了
长不了庄稼,妇女宫寒不温,同样无法怀孕。于是,他结合
临床经验总结到:女性不孕症尽管病因多多,其根本是肾虚
宫寒而不能摄精受孕。正如《圣济总录》所说:“妇人所以
无子,由于冲任不足,肾气虚寒故也。”所以治疗肾虚宫寒
型女性不孕,应从肾入手,暖宫散寒,调补冲任督脉为治,
自此,他创立“暖宫助孕汤”治疗此型患者,使许多不孕症
女性抱上了娃娃,给患者带来了福音。他还与当地的赤脚医
生结亲戚,交朋友,加深了解藏民女性的生理特性,丰富医
翌年 10 月,这天早晨,他刚要牵马出诊,被一位手牵
枣红马肩扛一只羊的壮年藏民,堵在了门前,他头摇毡帽,
脸上放笑,手里却挥舞着一把藏刀,喊喊叫叫。于增瑞听不
懂藏语,忙疑惑地问张所长:“这是怎么回事?”张所长哈
哈大笑,告诉他:“你治好了他婆娘的不孕症,妻子怀孕,
生下了个大胖小子,他特来报喜。你若不收下他送的礼品,
这只羊,按照藏民礼俗,他要拿这把藏刀捅你,以惩罚表示110 真心。”于增瑞又喜又怕,门巴是不能收礼的。忙问张所长,
“我该怎么办?”张所长哈哈笑,支招说:“你送给他两元
钱,买下,就算收下了他的大礼。”于增瑞如此照办,藏民
口喊着“格桑! ( 藏语 : 幸福 ) 门巴!格桑 ! 门巴!”喜气
洋洋地走了。
治愈男女不育不孕症初见成效,他小有名气。
于增瑞在青海门源县一干八年。1970 年被门源县评为“五好职工”披戴上大红的格桑花(藏语:幸福花)后又升
平任门源县医院副院长。
1975 年 12 月 26 日,因家境困难,他回京,放弃母
样校——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的邀请,回到了家乡平谷,在工
十作履历表上,在职务一栏,他填写的是:医生。根在家乡,
大他想从一名普通中医干起。
潜心学艺中医科
回到家乡,分配到平谷医院中医科,在中药房负责拿草
瑞药。于增瑞是个有心人,他将“修和无人见,存心有人知”作为激励自己的格言。每每手接一纸处方,他都要仔细审视
111琢磨每位老中医对症开方的脉路,揣摩规律,铭记于心,如同徒工偷艺。默默地从药方中学到了不少医术。进了腊月门,在中医药房煎药的职工病了,不能上班。组长对于增瑞说:“于大夫,你去接替熬药吧。”他怕于增瑞心不愉快,还嘱咐了几句:“熬药也是工作,别有情绪,要认真啊。”于增瑞没有说什么,接过熬药锅,心说:这个,也是个精细活,不得有一丝糊弄,煎熬的火候大小,水兑多兑少,病人服用,药效大不一样。每天生炉火,刷锅,煎药,送汤药,看去工作简单,可是,他从简单中看到了机遇,告诫自己:病人成就名医。每次煎好药,他手提小竹筐,将一瓶瓶汤药送到药房,与病人零距离接触,询问清每一位患者的病症,再对症看每服中药成分,揣摩药方的医道,见识又大长。好的心态成就了他,病房患者个个认识这个天天手提药篮的小伙子,夸赞他人和气,热情。
一段时间后,他调入了门诊室,成为了一名堂堂正正的
门诊中医。不曾想,诊断桌冷清得如同“孤岛”,极少有患
者向他问诊。在问诊络绎不绝的几位老中医面前,于增瑞显
出几分尴尬。也难怪,前些日子还在中药房拿草药,后又整
天价同煎药锅打交道的熬药工,一夜间,摇身一变,成了坐
堂门诊的中医,门里人惊愕,常来的患者奇怪:莫非这个年
轻人有背景?不学无术?滥竽充数,谁敢拿治病救命下赌注
于增瑞却不露声色,那双眼睛炯炯出神,时刻留意同室
老中医们对每一位患者的望闻问切,一一尽收心间。
这天,一位衣衫不整的老大妈,鞠腰抚胸迈进中医诊室,
蜷缩在凳子上,在老中医桌前排号,一时诊断不上,蜡黄的
一张皱脸,流出米粒大的汗珠。于增瑞看了心疼,趋步向前:
“老大妈,我来,给您看看。”老大妈仰脸,见这个熬药娃,
肤色细嫩,毛发油黑,摇摇头。于增瑞又劝:“我来诊脉,
早解您老人家痛苦。”老人这才脚颤着挪动到他诊断桌前。
于增瑞切脉,看舌苔,观面色,确诊为胃病。开过处方,于112 增瑞安慰:“大妈,服用两个疗程舒胃药汤就好。”老人皱
脸缓上温色:“谢谢学生!”起身要走。于增瑞拦挡说:“大
妈,您先别走,我给您缝缝裤腿。”老人躲着腿脚:“咱从
山里来,赶七十多里山路,雨后路滑,摔了一跤,蹭破了裤
子。”于增瑞拿过针线,一针一线缝补,边安慰老人:“中
药健胃,胃好,您的福还在后面呢。”于增瑞行医,牢记“三
头”:行头、笔头和舌头。行头,就是注意外在穿戴仪表,树立良好形象。笔头,练就一笔好字,写好病历,绝不写“鬼
平画符”,让患者一看就明白。舌头,就是善于与患者交流沟
谷通,从患者的言谈话语中,获取信息,不仅便于对症诊断,
榜更能赢得患者信赖。老大妈却一声哀叹:“啥个福哇,自古
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那儿媳,过门八年,肚子老瘪
十不鼓,做娘的难抬头,儿媳抬头难,儿子脊梁骨挺不直,不
大见孙辈,愧对祖宗。”于增瑞扯断线头,又帮她系系鞋带,
人眼望老人:“大妈,明天您就带儿媳来这儿诊诊。”老人一
物脸疑虑:“你?儿媳去了大小医院,吃了不少偏方,可那肚
于子还像瘪皮囊,哎!难,难啊!”于增瑞执拗,仍劝:“再
增诊一诊。”老人叹气:“活菩萨,那就再诊一回。”
老人走了,于增瑞心里不安,还惦念老人儿媳的病。
第二天,大妈领着儿媳来了,于增瑞切脉察色,确诊为“肾虚宫寒不孕症”依据傅青主之方进行诊疗,应从肾入手,暖宫散寒,调补任督脉。开处方为:暖宫助孕汤。于增瑞解释一番药理,她似懂非懂,只是一个劲儿点头。大妈倒明白了几分:就是再也不能受凉着寒了。母女俩抱着一丝希望,相互搀扶走了。三个疗程过去,母女又来,儿媳羞羞答答说:还是不孕。于增瑞切脉,脸色露喜,又开处方,叮嘱,再熬煎喝汤三个疗程。母女心里忐忑不安地走了。三个疗程后又来。于增瑞切脉大喜,说:“恭喜恭喜,月经,一切归于正常,只是再多滋补调养几日。”儿媳喜得如一朵羞花,大妈倒呵呵笑声不止:“我就只等抱孙子啦!”
两个疗程过去,母女俩又来了。于增瑞心想:定是来报大喜的。正想妙言庆贺,递过来的两张脸竟是双双不悦。大妈说:“你这小医生,不懂装懂,骗我们山里人眼窝浅见识
短,现今儿媳肚子还瘪着。”儿媳不声不语,泣泣落泪。于
增瑞不急,仔细切脉,微微皱眉:说声:“明天带您儿子来
第二天,大妈带儿子来了,于增瑞切脉……确诊为“阴
虚火旺之精液不液化症”,开过药方,叮嘱再三:照处方煎
药熬汤。半年后,一家三口同来报喜。母亲笑呵呵:“活菩
萨,真是,真是!”儿媳羞答答:“有小宝宝啦。”儿子双
手递喜糖:“真真……来之不易。”于增瑞笑眯眯说:“你
们夫妻双双大喜,我也高兴,治癒患者,这是医生的天职。”
于增瑞开中医药方,十分注意充分发挥个人医术专长,
力求简、便、验、廉,将为患者节省一分钱为职责。一个疗
程 5 至 7 副药,几十元就药到病除。
那天,于增瑞正在门诊,走进来一位年轻女人,高兴地
往于大夫面前撒喜糖,喜滋滋地说:“于大夫,我,我怀孕
啦!”于大夫也喜悦万分,患者病愈,是医生最大的幸福。
他又热情地招呼女士坐下,号脉问诊,开方后,耐心嘱咐孕
妇注意的事项。114 原来这位年轻孕妇家住北京,年前一次车祸,失去了丈
夫和唯一的儿子,当时几乎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近些日子才
慢慢从悲痛中走出来,再婚后非常想有个孩子,可一直不能
怀孕,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先后跑几家大医院求治,连续
住院输液,也不见效。
经人介绍,抱着试一试心理慕名找到于增瑞。于增瑞根
据她叙述的病情,把脉开方,先开一个疗程的草药。病人服用,病情减轻,又加服了两个疗程,症状消失,怀孕了。患
平者没想到只服几个疗程药汤,花这么少的钱,就怀孕了,万
谷分感激。
于增瑞治疗不孕不育症在家乡扬了名。时隔不久,年轻
十的他担纲起平谷医院中医科主任。
呕心沥血建医院
中医药要展示不可抗拒的力量,活水之源在何处?
“中医有为,才能有位”耀目的大字如同大红的处方悬
瑞挂于诊室,更铭刻于心。他提出“中医主治医生要专科,要设中医患者病房”,自此,兴办起针灸科,中外科,中内科……
115他既尊重“师徒传承,徒承师业”的老中医,又注重从古老的中医学理论汲取智慧,更追求理论与实践结合一体的创新。于增瑞发觉,有的老中医书写病历很不规范,“拉稀”“尿床”“流鼻涕”是常用字眼。在科室研讨会上,他强调“笔头”书写病历规范,举例说,炙黄芪与制黄芪,同音不同字,一字之差,药效大为差异。有的老中医不以为然,从师多载,师傅从未传授病历书写。再说,从医几十年,不写病历也照样治病。于增瑞耐心说这一纸病历,上可传承古典,下可及时总结病例,形成典范处方。他亲自执笔,字斟句酌,书写规范病历,供科室人员效仿。老中医们叹服,称“于大夫样板病历”。中医不是雾里看花,源在博大精深的古典理论。他给医院领导上书,中肯建议开办县级中医理论基础班,得到肯定。30 余人的基础班,他白天授课,晚上辅导学员上自习。两个月结束后,1980 年他又组织举办经典班,聘请
几位中医师开课讲座《黄帝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
他亲自主讲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家里三个孩子念
书,抢不到书桌,他就抱书本到诊室熬夜备课。文言文难懂,
他就一句句一篇篇梳理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精熟授课的每
一环节。一年多的培训,中医气场大增。期间,他奔走于母
校——北京中医药大学,使十余名学员经考试,成为母校函
授班学员,后来的张宝军、刘福成、马维成等成为了尖子生,
也成为平谷中医发展的中坚。1983 年,于增瑞在医治女性
不孕症等疾病大见成果基础上,又以更大的精力潜心研究男
性不育症,男性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作为新课题,虽然因病
机治法散见中医古籍,但系统论述和科学诊断颇缺,而此症
临床又屡见不鲜。灯光下,他熬夜通宵,将《神农本草经》、
《金匮要略》、《黄帝内经》、《医心方》、《傅青主男女
科》、《备急千金方》等古典屡屡精读,执笔梳理脉络,以
整体观念,辩证分析,寻求诊治规律。经研究和临床实验,
根据“肾气虚衰”、“精气清冷”是造成本地病症主因,更
加完善总结出“精子异常药方”、“不液化药方”、“不射116 精药方”、“阳痿药方”等经典处方,独创性的运用“六二五”
合方、益肾种子汤、三紫振痿汤治疗男性不育症。1985 年,
系列研究成果经专家鉴定,荣获县级科研成果二等奖。标志
着此项研究成果初见成效。这期间,人民卫生出版社邀请他
任中医杂志编辑,卫生部中医研究院调他搞科研,并解决住
房和家属工作问题。北京市卫生局成立第二中医学院,聘请
他任教。他一一婉言谢绝。1986 年初,他潜心撰写的论文《中医辨证治疗男性不
平育症临床研究》得以发表,荣获县科技成果一等奖。他用
谷2000 元奖金,举办了一场中医研讨会,专家们各抒己见,
榜形成了共识:中医在医学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定会大有
样作为。尤其是为平谷中医院的筹办奠定了基础。当年 5 月,
十县委县政府决定在老城南岔子街原城关卫生院成立中医院,
大他顺理成章为第一任院长。建院之初,是最艰难之时,科室
人不健全,房屋紧张,设备落后,中医人才尤为匮乏,要留的
物留不住,不该进的往里钻。于增瑞设了一道门槛:中医考核,
于宁缺忽滥。有位医生,手拿上级领导开的便条,突然来报到,
增经考核,中医知识知晓寥寥无几。于增瑞把那张便条锁进抽
瑞屉,对来人客气地说:回去吧!那人流着泪水离去。
伤了个别人,保住了中医医道。
在最难的时刻,于增瑞也曾掉泪,也曾打退堂鼓,但每每这时,他仰望“中医有为 , 才能有位”的信条,泪化为了心志,退堂鼓化作了进军号令。边陲青海的磨砺练就了他一身铮铮铁骨。不起眼的中医院,开始生发巨大的磁力,吸引中医人才汇聚而来,并在培训实践中成长。科室逐步健全,开展起攻读古典练处方相学益彰活动,祛病先去疑,比医德比医术,增强了中医自信。
尤其是 1987 年他亲自担纲主抓,打出了特色门诊——男女不孕不育医治,他在百忙中坚持每周一、三、五出诊。“有事到诊室找我!”这是他的口头禅。他没有休过一次病事假,没有多休一个班,没有一个星期天全休。当年仅特色门诊收治患者 627 名。一室带起全院兴。患者信服中医,慕名而来,各科门诊量递增。
不久,他编辑出版《不孕不育症治挈要》,1987 年应
邀出席在湖南召开的全国首届中医男性不育症研讨会,并以
论文形式独特阐述医疗观点,引起轰动。1991 年他提出“全
院齐努力,创建全国二级甲等中医院”的新目标。这一年,
他被授予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为适应新形势,1992
年,开始筹建占地 45 亩的中医院。设计目标是:为华北地
区之最大。有领导驳斥:区区小城,那么点人口,搞那么大,
值得?于增瑞执拗坚持:有中医特色,从长远计议,小城也
需要大,就该大!资金筹集紧张,他踏破铁鞋,上找主管部
门,下争取社会援助。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建起了平谷第一所
1996 年历经十年发展的平谷中医院通过国家中医管理
局的考核验收,成为平谷第一家二级甲等中医院。当年,他
也以卓越的中医学研究成就,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别津
贴。118 心地澄净开廉方
于增瑞说,小小中医处方,密密匝匝可以写下草药十味、
二十味,可唯独不能用一双眼睛写下一个“钱”字。眼睛盯
住钱字,就给处方泼了污垢,药效无疑大减,或会完全失灵。
小小处方,彰显辩证、辨病结合,师圣典而不泥古,尊
古方而不顽拘,创新而不离根宗的大脉。多年来,治愈万余
名不孕不育患者和几万例顽疾,给于增瑞送红包者,大有人在。
1988 年 11 月,几次由日本飞到平谷专程医治不育症
榜的患者小川贞,在妻子小川郁子陪伴下,迈进了他家的门,
样看到他家居住狭小,家具简陋,本人穿着朴素,满目疑问:
十“这就是你的家,一个赫赫有名中医院长的家?”于增瑞递
大上热茶,笑着说:“啊,不错,是我的家。”小川贞手一摊
人说:“你可以到日本开业,我负责联系并承当费用,保你大
物有财路。”于增瑞说:“我老早就说过一句话,根在哪儿,
于就行医在哪儿。我能忘记?家在平谷,根在中国。”他谢绝
增了小川贞送的这份厚礼。经精心医治,小川贞的病痊愈,在
瑞他“喜得贵子”之时,来函由衷赞叹中国这位于大夫“安神定志,无欲无求”的美德。
有一位家住城区的患者,年过四十,盼子心焦,曾盼“试管婴儿”得子。闻名而来,追到于增瑞家中,悄悄将 2000元钱塞到床下,于增瑞发觉,第二天,将这笔钱如数交到护士长手里,叮嘱说:“病人对咱不放心啊,他再来医院就诊,请你把这笔钱替我送回。”不久,病人再来院就诊,一脸羞愧。于增瑞告诉他:“医学是良心学,医道是大善之道,缺了医德,钱再多,也难买疗效。放心,你不送礼,病也能痊愈。”
有对同胞姐妹,双双患有不孕症,经服用于增瑞开的处方“暖宫助孕汤”痊愈怀孕,借送喜糖之机,将装有钱的信封悄悄塞入桌角,于增瑞发觉后,原封未动退回。
一位山村老大妈,带着病愈的儿子,走崎岖山路,挎着竹篮,送来鸡蛋,背来大米。说了千言万语,一时无法回绝。几天后,于增瑞将礼品转换他物,亲自登上门。他对娘俩儿
说:“身为医生,收授礼品,于心不忍,医德也不可宽恕。”
一位张姓年轻女教师,不孕症痊愈怀孕后,到医院悄悄
将一张卡压在桌子的一本书下,于增瑞发觉持卡追出院外,
一把拽住女教师的手。女教师急声说:“于大夫,您不知,
没怀孕这几年,公婆嫌弃,公爹不敬,丈夫不爱,我人矮八
分,险遭离婚。教孩子们唱儿歌都心不在焉。您妙手祛病,
一张卡代表我的心,我不是送卡,是在送心,您就收下我的
这颗心吧!”说罢,泪流满面。哭得于增瑞倒一时手足无措。
“行大医,行大善,怎能手短?”第二天早晨,他找到女教
师母亲,将卡奉还。
送礼者,大多出于真心感激,怀孕喜悦之时,不忘感恩,
这是人的本性。可于增瑞心清如泉,仅仅行使天职,纯纯粹
粹,是份内之事。
这些年,送礼者,大有数万,小有百元,于增瑞一文不沾,
一丝不染。身,干干净净;心,坦坦荡荡;步,踏踏实实。
不过,于增瑞也索要“大礼”,也确是发自真心:就送
给我一张新出生宝宝的照片吧!连连收到这份特别大礼,他120 尤其珍贵。不少父母赠予小宝宝乳名“新生”“福生”,还
有的意味更深长,叫“平生”“中生”。一个乳名,寓含了
太深的情意。不错,是于大夫的大爱之情赋予了小宝宝新的
生命。一张张可爱的小宝宝照片,连接的是医患间那份真挚
的感情!至今,治愈的患者遍布祖国四面八方,河北、河南、
山东、宁夏、辽宁、天津、内蒙,还有日本、奥地利……仅
接到咨询信函后邮寄处方就超过 1500 余封。他的精装相册,新生宝宝照片已装嵌满满,娃娃张张笑脸,千姿百态,确实
平极为可爱,令人喜欢!
他一张张经典处方,获取的恰恰是这份万金难买的无尚
薪尽火传勤耕耘
中医院一隅,一间再普通不过的工作室,两张桌,几把
于坐椅,却承载着于增瑞这位老中医传承的重任,成就着他实
增现名医、名科、名院的美好设想。
他最懂得寻求传承的艰辛。为中医传承,他曾通宵研究
121平谷名老中医阎子光散放的一篇篇病历处方,分析病征,药理,功能,主治疾病,执笔对每一味中药作出方解,搞不透彻,就钻进图书馆里,痴迷查阅古典资料。还与阎老先生面谈,虚心请教,终于撰写出两万余字较为完整的《阎子光医疗经验》,为这位名扬一方的老中医完成了夙愿。
他与几十位国内老中医保持往来,定时相聚研讨,取长补短,切磋医道。他撰写四十余篇医学论文,分别在《光明中医》、《北京中医》、《河北中医》发表,总结出数十篇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症和其他疑难杂症的经典处方。患者说:于大夫医德医道医术集于一身。
2015 年,于增瑞被全国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他谢绝香港中医界的邀请,担当起传承工作重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徒相聚第一天,他给坐身边的年轻中医传授的是“三个合一”:心生合一,天人合一,
医患合一。小小中医处方有大美,心存大美定会成大医!
传道,他率先垂范,榜样引领。现今,八十高龄的他,
仍然带领弟子,坚持每周一、三、五门诊,孜孜不倦,每天
门诊患者三十余名。弟子们亲切地尊称他“于老”。
弟子张志欣真切记得,一个酷热的上午,她跟师父门诊,
时至正午,于老已诊治三十多位患者。她知道于老患有严重
的肩周炎和关节酸痛症,酷热燎人加上肩和腿关节疼痛,他
脸色显出疲惫。弟子张志欣劝他下班休诊。这时走进来一位
手持报纸的患者,操一口东北口腔,说:“我从辽宁赶来,
来得太晚了,您看,能不能再多整个号?”张志欣刚想拦:
于大夫太辛苦了,已下班休诊,明天再……可于老面对患者
焦虑渴望的神情,却毫无犹豫说:“好吧,你跟护士说一声,
再多加个号吧。”“谢谢!谢谢!”患者万分欣喜。于老仔
细问诊,患者说:“我是从报纸看到您的事迹介绍,特意请
了一个月的假来平谷,找您看病,想连续治疗。”他还说,
“因为不育已经整得离婚两次,一直想要有个自己的孩子。”
于老号脉,开药方,耐心告诉他,不育的治疗需要一个过程,122 要他放下心里包袱,一个月来院就诊一次,这样,既不耽误
治疗,也不耽误正常工作和生活,嘱咐他调养的注意事项。
于老怕他下次复诊挂不上号,特意告诉他,下次复诊前,先
打电话约好,自己好给他加号。这个患者听了于老的话,感
动的泪水盈眶。半年后,传来喜讯,患者痊愈了。
弟子聂锦坤、邵丽君、陈海荣也有同样的事例感触。
一位重庆患者,做试管婴儿,两次都失败了,跑了不少医院,看了不少大夫,效果都不佳。她从网上看到于老治愈
平男女不育症的介绍。特意坐飞机赶来。时至中午,于老“加
谷号”为她诊病。为了方便患者用药调养,每次开药方,于老
榜尽量给她多开些药带回去。几个疗程下来,这位重庆女士欣
样喜来信:我怀孕啦!
这样的患者还来自深圳、台湾、内蒙、云南、青海、西藏、
人黑龙江……每天为患者“加号”,于大夫是医院吃午饭最晚
物的人。于大夫对弟子们叮嘱说:医生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
于感谢尊重患者,患者才是医生最好的老师。
一幕幕情景,令弟子们心动,铭刻于心间,他们深切感受到,于老是在用身心传递大爱之道。
于增瑞诊病时还特别叮嘱,对患者要一视同仁,无论远近、贵贱、贫富,都是亲人,对弱势群体更要高看一筹。一天上午,于大夫正给一位不孕患者诊脉,忽然,推门走进一位某局的领导,凭借是老熟人,说:“于大夫,先给我诊断吧,忙啊。”跟师学诊的两位弟子心里忐忑,生怕得罪这位局领导。不想于大夫抬抬头,说:“您还是按号排队吧。看病的哪个不忙不急?”那位局领导好没面子,好,好,应着只好退出去排队。
寒冬的一天,一位菜农来诊病。“我是起大早卖了菜,赶来的。”他边说边不好意思地摘帽子上粘的几丝菜叶。号脉时,菜农又对于大夫说:“您就多开两个疗程药吧,省的来我来回跑,没空啊。”于大夫很同情。可拿药时,他又返回诊室,对于大夫说:“您就再少开两包药吧,我钱不够了。”弟子也挺为这位菜农着急。于大夫却从衣兜掏出钱来,递给他:“够嘛?不够,再来找我。”菜农眼泪汪汪走了。弟子
问于老:“他是您的家人?亲戚?”于大夫说:“他是我的
弟子们从于老对患者的挚爱,读懂了:患者至上,医爱
授业,于增瑞从精细着眼,从微小入手。
弟子张志欣原来是一名社区中医大夫,早就仰慕于大夫
大名。2015 年底,在“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中,有幸拜
于老为师。2016 年初,第一次跟师门诊,心忐忑不安。自
感大学毕业,一直工作在基层社区,没有正规医院从医的经
历,临床知识浅薄,卑微埋在心底。于老看到张志欣心里反
应,鼓励她放下压力,轻松学医。指点她平时多看经典,多
看医学杂志。尤其是每次批改病案,于老都修改的十分仔细,
连标点符号都给纠正。在于老的严格要求下,她的病案书写
越来越规范,临诊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她说:“拜于老为师,
不仅学到治病的用药方略、学到与患者交流的方法,更学到
他的仁爱情怀。于老是我成为一名好中医的标杆!”
弟子于海平先前学的是中医内科,对医疗不孕不育知识124 知之甚少,于老关切的鼓励她:只要认真学习,勤于总结,
就能攻克难关,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还给她列写下必
读的经典书籍:《皇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傅青主男女科》等等。教诲她一定强记多背,记忆是基础,
即使一时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精髓,也要强背下来,在
临床时,经仔细揣摩理解体验,常常会出现柳暗花明豁然开
朗的效果。在于增瑞的诊案桌上,摆放着一本本厚厚的读书笔记和
平剪辑文摘,这是他多年苦心阅读经典和名家名作的结晶。他
谷视此为珍宝。他常常将弟子们聚集一起,讲述笔记和文摘中
榜为什么这样批阅标注?原理在哪里?探究的方向在哪里?
于增瑞给弟子们传授自身多年积累的阅读经验说:“中
大医古籍经典源远流长,饱含精髓,现代中医理论深奥而广博,
人要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活到老学到老的恒心,对每一部经典
物文献,无论篇幅大小,都要逐章逐节、逐句逐字地细读,反
于复研读。每读一遍,皆有新启发,用之才会举一反三。”从
增于老话语中,弟子们读懂了他衷情勉励和无尽期待。
解惑,于增瑞不厌其烦,倾其所学。
一件小事,令弟子刘惠杰受益终生。一次,于老批改刘惠杰的病历总结,看到她提出了关于黄芩为安胎圣药的疑问,这个在她看来不经意提出的问题,于老却费尽心神,写下批语满满三页纸,从古籍经典到现代药理研究,一点一滴,一字一句帮她分析求证,并肯定她敢于提出疑问,勇于探询的求学精神。于老孜孜不倦的授业情怀令他感动不已。
一次于老问弟子于海平:“‘肝为女子之先天’出自哪本书?作者是谁?”于海平仅仅知道是叶天士所说,不知道出自哪本书。于老便和蔼地告诉她,是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的提出的,意思是肝为藏血之脏,司血海,性疏泄调达。女子生理功能经、孕、产、乳皆以血为本,以气味用。病理上女子与肝脏及肝经也存在密切关系。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记住经典语句的出处,作者,要理解其含义。讲述完,又叮嘱她:“抓紧年轻岁月,一定要静下心,每晚研读一小时书,日积月累,受益无穷。”面对 80 高龄恩师的
谆谆教诲,于海平铭记于心。自此她挤时间坚持细看书,研
读医学经典,医学知识见长。
一次,弟子景国际跟师门诊,开药方时,将“炙”黄芪
误写成“制”黄芪,于老验方时,轻声问:“中药炮制中炙
与制有什么区别?”问得景国际一时云里雾里。她只记得现
在所说炮制古称炮炙。于老改方后,对景国际说:“将炙黄
芪写成制黄芪,容易理解为是黄芪制品。也即生黄芪,它主
要作用于补气固脱,生肌托疮。而炙黄芪偏于补气健脾。”
嘱咐她回去好好看看中药炮制方面的书籍。景国际不忘于老
的嘱咐,晚上细读有关书籍,终于明白中药药理,恰如于老
所说。她自感惭愧,明白了自己所学中药炮制内容甚少,急
需补上这一课程。又一次跟师门诊,于老为一位患者开完药
方后,沉思片刻,对景国际说:“留意没有,不育不孕群体,
警察和中学教师较多。”景国际惊异:“于老观察竟这么细
密!”她翻开患者登记,果真如此。于老说:“这类患者可
能与他们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有关,开药方时,要考虑这
个因素。不仅要用常法补肾暖宫,还要注意调理肝气。”怪126 不得,每次有患者前来就诊,于老总是专注聆听,仔细斟酌,
察言观色,再三揣摩。怪不得,于老屡屡教诲弟子们:“诊
疗中,一定要听病人多说几句,耐心询问行业工作,生活区
域环境,这些看似微小,与疾病无关,实际与病况有千丝万
缕的联系。从中能够获取更多患病信息,不仅便于对症下药,
更融洽了与患者的感情。”于老还再三强调说:“病人述说
病情时,医师要专注听,绝不能打断患者话头,自以为是,就仓促开处方。这样诊断往往导致诊断质量下降甚至误诊,
平患者对医师的信任也大打折扣,甚至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谷谈话交心也是治病。”
从这细微之处,景国际体会到了恩师的肝胆衷肠。此后,
十对这类患者,景国际加用疏肝理气药物,效果甚好。在于老
大的传授下,景国际已成长为平谷中医院主治医师,成为老中
人医薪火传承继承人,先后承担市、区级两项心衰研究课题。
物其他弟子也皆已成才,在业内担当重任。
将毕生积累的医学经验,薪火传承,并令新一代中医创
瑞新,使每一张中医处方祛病解痛,熠熠生辉,是我终生心愿。于增瑞道出肺腑之言。
有年轻中医赋诗由衷赞美:
中医名师获荣殊,德艺双馨使命从。
岐黄伟业载宏道,桑梓福祉寿康宁。
传承创新志高远,一纸处方大爱情。
(采写:于建国)关 伟:老百姓信得过的果品技术员关伟,一个地道的西北汉子,憨厚却不粗犷,热
情却不张扬。偏分头,微胖,戴着一副金属框眼镜,
嘴唇有些薄,一说话句中词尾间带着并不重的西北口
音。很难想象到眼前这个略带书生气的他是整日扎在
田间地头、和果农打交道的技术推广员。关伟不善言
辞,但提起果树和病虫害防治,他就“滔滔不绝”,
一展那张小薄嘴的威力;提起果农和怎么给果农讲课,
他更是“连绵不绝”了,说到激动处,还会快速地舔
一下嘴唇,扶一下眼镜,继续比划。看来,关伟是个“选
择性话匣子”。
能吃苦的西北娃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原兰州市),是中国工农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方,也是西北教育名县,有“西
北高考状元县”和“博士之乡”之称。关伟,就出生在这里,
父亲是乡村中学老师,母亲是名乡村大夫。贫瘠的大西北地
域广袤,每家都有很大一片自留地,关伟家有 10 余亩地,130 从懂事起他就跟着大人们下地劳作。
关伟所在的高中在县城里,离家 80 多公里远,基本上
一个学期才回家一次。学校没有食堂,学生们每人自带一个
小煤油炉,在 30 多人的大宿舍里自己做饭吃。家里人每隔两、
三个礼拜托人捎过来一小袋米或面,说是托人捎过来,其实
就是把写着孩子名字的粮食袋放在开往县城的公交车上,孩
子们在车站等着,车一到站,就去找自家的粮食袋子。
中午下课就一个多小时,还要自己做饭吃,面条就成了最简单的食物。自己出点面,交给学校一点儿加工费,压出
平的面条分几顿吃。高中三年里,每天中午,关伟都吃面条,
谷晚上切点儿土豆,放在锅里煮一煮,再放点儿面条,又是一
榜顿。“饭谈不上会做,反正能弄熟了。”关伟想起曾经的生
样活倒不觉得辛苦。
只有寒暑假才回家的关伟,一到家就要先干农活。夏天
人收麦子,冬天扒玉米,干完农活了才能去写作业。
2000 年,高考总成绩超出一本分数线十几分的关伟,
伟被北京农学院园艺专业调剂录取了。8 月,关伟收到了北京农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上写着所有费用全免。全免?
131家里人都说这是骗人的,哪有上大学不花钱,不要学费的?可关伟心里有他自己的小算盘,弟弟比自己小两岁,再过两年也要上大学了,父母工资都不高,家里粮食收成又不多,将来供两个孩子上大学肯定很困难,要是我去了农学院,家里就能省下一大笔费用。从小就稳重有主见的关伟把想法和父母一说,就开始准备来京求学了。
开学前几天,父亲把关伟叫到身边,递给他一个小包,里面裹着几千块钱。“这钱你拿着,万一学校又让交钱了,你就交上,要是真不收钱,你就留着当生活费。我和你妈就不送你了,家里还有好多活儿要干。北京是个好地方,到了那好好学,离开这个穷地方。”关伟紧紧攥着手里的那个小包,用力地点了点头。
走了,关伟带着几身换洗衣服从兰州火车站上车了。原本要开 31 个小时的 K43 次列车路上突遇大暴雨,走走停停了好几次,到北京站时已经晚点了 3 个多小时。夜里 11点多,来火车站接新生的师哥师姐们早就走了。第一次来北京的关伟望着出站口外的阑珊灯火没敢迈出检票口,转身又
走了回来,在火车站地下通道里坐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
8 点多,看到有人举着农学院的牌子,才拎起行李走出站口。
到了学校之后的关伟发现,农学院真的不收学费,他收
好了父亲给他的全部家当,全身心投入到了大学生活当中。
一开始,关伟并不知道什么是园艺,大学第一年一直在记学
校里的上千种植物,后来慢慢地接触了果树、花卉、蔬菜。
从农村走出来的关伟骨子里带着庄稼人对农作物特有的情
感,也带着庄稼人的朴实和踏实,调剂的学校,调剂的专业,
枯燥的记背,在关伟心里没有抵触,没有不喜欢。他对自己
说,既然来了,就好好学,认真学,学出个样来。
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后,关伟又考取了学校的公费研究
生,专攻果树专业。
2006 年,研究生即将毕业的关伟面临着找工作。一天,
导师问他:“怀柔林业局正在招人,你要不要去试试?”关
伟没说去也没说不去,不好意思地说:“我还有个对象呢。”“你
还有个女朋友呢?”这个一直勤奋苦学、不善表达的学生让
导师吃了一惊。“嗯,我对象是平谷的。”关伟低着头说。132 “平谷,平谷也挺好啊,平谷也需要人呢。”于是,关伟在
导师的推荐下来到了平谷区果品办。
年轻的“小老师”
当时的平谷区果品办正在“大练兵”,常请中国农科院、
农大的专家教授们来讲课。虽然系统地学了三年的果树研究
生课程,这些老师和专家的方法和技术又让关伟学到了不少。“技术大比武”时期,包括关伟在内的所有果办人都要在试
平验田里剪树,每人剪 5 棵,剪完后,专家教授们一一点评。
谷或者和村里的技术骨干一起剪,剪完后让果农评价。“只有
榜让专家,让老百姓挑毛病挑得多了,自己才能有所长进。”
样这是关伟从那段日子里悟出来的。
尽管是研究生专科毕业,关伟却是个谦虚好学的新人。
人一来果办就主动拜单位老同志和业务骨干为师,刘祥林就是
物对关伟帮助最大的一个。刚来几个月,刘师傅就让关伟试着
关去给果农讲课,这让关伟多了许多实践经验,也为他今后更
伟好、更紧密地与果农接触奠定了良好基础。
尽管,上学和实习的时候也剪树,但理论和实际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更别说站在地里一边示范一边给老百姓讲课了。剪树不像是考试答卷子,一步一步写,只要按照公式套下来就没错。树跟树长得不一样,不能按部就班,要根据树的长势和特点下剪子,不仅要剪得合理,还要剪得漂亮好看。剪完了得能按自己那套理论说出来为啥要这么剪,让果农听得明白、听得进去。
第一次去地里给果农讲课,是在大兴庄镇唐庄子村,关伟很紧张。提前一天就到示范户的地里剪好了一棵树。第二天一大早,他很早就又到了地里,围着剪好的那棵树左看右看,想着怎么把自己的想法和道理给果农讲清楚。等上百名果农里三层外三层地把他围上时,他有点慌了,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刚走出校园没多久的关伟,脑子里全都是书本上的专业术语,尽管跟着师傅和同事们天天下乡剪树、搞大竞赛,可自己对平谷果农毕竟不是很了解,就这么真的站在人群中讲课,话咋就到了嘴边说不出来了呢?关伟把头转向了站在人群中的师傅,求救似的看了看他,师傅点了点头。关
伟想,讲吧,怕啥的,讲的不好还有师傅在这呢。
于是,他大胆地开始了。虽然因为紧张讲得有点儿结巴,
但因为理论基础扎实,他拿自己已经剪好的那棵树当作范例,
逐一给果农们讲为啥要这么剪,有啥好处。讲完了,又拿起
剪刀在旁边那棵树上做起了示范,现场再剪一棵,让果农们
记得更深,理解得更透。
关伟说,这么多年他总结出来:“老百姓就认理,就看
实效,跟他说这一剪子下去,增加了多少光合作用,他不懂,
他也不关心,他只在乎这一剪子下去明年能不能多挂果,能
挂多大的果。顺着老百姓的思路,用老百姓的话去给他们讲
课,才管用,他们才爱听。特别是动“大手术”,一定要慎
重,老百姓经营一棵树不容易,得考虑他能不能接受,要有
足够充分的理由。剪掉一根小拇指粗细的枝随便剪,可要是
锯掉一根胳膊腕儿那么粗的枝就必须考虑清楚,得跟果农说
清楚,剌下去明年哪儿能着光,哪儿能挂多少果,精品果能
达到多少。这就相当于给一个人做手术,你锯掉人家的胳膊
总得有个理由啊,不能想锯就锯。”134
抵押工资推技术
2008 年,正是郁闭桃园隔株间伐和高光效树体结构调
整技术推广初期,关伟负责全区平原五个乡镇的技术推广工
作。可要命的是实施该技术必须得给树动手术,锯大杈加放
树,一般的果农很难接受。推广这项技术,光靠嘴上说肯定
不行,要靠政策推动,还要靠在村里有影响力的、好的示范户带动。可示范户咋找呢?找谁呢?谁愿意当这个示范户
平呢?一听要给果树“动手术”,还是“大手术”,谁都不愿
谷意拿自己家的地“开刀”。
万一锯坏了咋办?万一“手术”不成功咋办?万一锯得
十不挂果了咋办?还有,这树好不容易经营这么大,又给水,
大又施肥的,长这么粗的枝容易么,一锯下去,肥料不就打水
人漂了,只能拉回家烧火了。果农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谁都不
物敢挑这个头。
其实,关伟早就“瞄准”了马坊镇早立庄村党支部书记刘福柱。这位老书记也是种桃户,为做通他的工作,关伟又
135讲理论又说效果,并承诺送技术上门。“按说,我当书记,也是个共产党员,凡事都应该起带头作用,可这树是全家的命根子,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指望着这几亩地呢,万一你这一试验,失败了,我指着啥活啊?”书记犯愁了,情愿也不是,不情愿也不是。“书记您放心,这个技术绝对好用,值得推广,您要实在不信啊,我就把我工资都抵给您,要是将来没受着益,工资就都是您的了。”关伟拍着胸脯。一听关伟这么说,书记抱着试试的态度勉强同意了。
五亩地刚刚调整半亩多,在一旁一直看着的刘福柱眼瞅着胳膊粗的树枝都被锯掉了,心疼地不得了,他媳妇在后面也嘟囔着:“不干了,不干了,这大树枝都给锯了,你说的效果再好、再美我也不干了。”最后,关伟和同事们只得调整了一亩多地,组织大家等着看效果。
让刘福柱没想到的是,第二年经过“手术”的一亩多桃树大变样了。最明显的就是桃的个头变大了不少,以前一般都是 3、4 两一个,出现个半斤或半斤以上的就算是超大的了。现在,半斤以上的都算正常,大的有 7、8 两。头一年
的亩效益是 4000 多元,第二年,通过关伟的调整和间伐,
亩效益翻了一番还多,快到小一万了。见到这么喜人的收
入,刘福柱主动找到关伟,要他帮着把剩余的桃树都给做遍
“大手术”。那一年,通过刘福柱这一个示范户就带动了整
个马坊地区,后来平原五个乡镇的间伐全部推广开来,累计
5 万多亩,果农直接增收 2 亿多元。果农满意地说:“别看
这小伙岁数不大,能耐可不小,听他的,没差儿。”
2011 年年底,关伟已经成为了果办的业务骨干,开始
自己当“片长”单干。刘家店、大华山镇的很多村里很多果
农天天扎在地里,剪树比关伟有经验得多。听大喇叭喊“果
办来技术员讲课啦”,全都准时准点地到地里听课,一看关
伟还是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自然会想:这技术员太年轻,
知道个啥,树能剪得好到哪儿去?抱着这样的态度听课,时
不时还会有人来上一句,“我就不那么剪,你这么剪不对。”
引得大家哄堂一笑。面对这些果农的质疑,关伟一向都是认
真听完果农的想法后,再解释自己那么剪的原因。
熊儿寨乡有个“出名”的老大爷,不管谁来讲课,都得136 给人家挑毛病。推广不打头修剪时,关伟来村里讲课,大爷
有点瞧不起似地说:“这个毛头小子,刚这么大点岁数,我
种树的年字儿都比他的岁数大,他能讲出个啥来?”现场示
范课上,关伟剪下一个枝,大爷就从地上捡起来,再对回去
问关伟,你说你为啥要这么剪,我觉那么剪合适。一棵树剪
下来,问了 30 多句,好脾气的关伟不急不恼,问一句答一句,
让大爷没话可说,不好意思地躲到人群后边去了。两年下来,
问过几百个问题的大爷逢人就说,这么多讲课的老师,关伟讲得最好,我就信他的。
2012 年,在大华山镇陈庄子村,关伟站在里三层外三
榜层的果农中间讲课,一个喝多了的老大爷醉醺醺地说:“你
样讲的是啥啊?都不对,别讲了。”哇啦哇啦地说的好多醉话,
十就是不让关伟讲。村书记、村主任还有听课的果农都上来劝
大他,没想他见谁骂谁。没办法,课上不了了,关伟说对大家
人伙说:“咱今天先散了吧,明天我再来。”第二天一大早,
物关伟又去了,昨天听课的果农们也都去了,那个醉酒的老大
关爷也去了。这回他站在圈子的最外面,灰溜溜不敢抬头。后
伟来大爷和关伟的关系特别好,只是还会觉得不好意思,时常拿自己的糗事说笑。
关伟教给果农们的技术,是简单、傻瓜型的技术,谁听了都能学会,即使没拿过剪子的人都能上去剪两下。“只要讲得有道理,能说服人,果农就听你的。特别是那些当初怀疑自己能力的老果农,一回、两回,第三回,他们就都服了。”关伟说。
“关式”独门比喻法
剪树要有耐心和耐力,不能给果农剪完了就拍屁股走人了。剪树的技术需要时间来检验。第一年,把示范户家的树剪了、锯了,把上面的枝剪掉,调整下面的枝,调整的有道理,果农就觉得你讲得好、说得对。第二年要看挂果情况比第一年好,就更服你。第三年,再连着剪,整个村就带起来了,技术也推广开了。关伟总结说,“抓示范户最少要抓三年,选定两三棵树或者一两亩地,自己剪,让果农看实效。”剪树就像是分家,就看你的心公正不公正。分的是啥?
分的是阳光、养料和养分。站在桃树前,你就是个“老家儿”,
三个大树杈就是三个儿子,只有这三个孩子谁也不偏谁也不
向,长出来的果子才都好。要是今年心疼了“大儿子”,它
上面长了一个小杈,觉得它“有钱了”,小杈你舍不得剪,
留着了,而“小儿子”混得不好,“没钱”,没有那个杈。
那么来年,“大儿子”越来越富有,小杈越来越大,“小儿
子”穷啊,两个“儿子”就该“打架”了,不好好挂果。所
以,当“老家儿”的还得公平,几个“儿子”同等对待,这
样才能分好家,家才能和睦。
在田间地头给果农示范剪树技巧的时候,关伟常打这样
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比喻,不仅生动地把剪枝的技巧讲出来了,
还道出了构建和谐家庭的方法,一举两得。家长里短的事被
用到了桃树上,果农们爱听,也记得住,还能当成小故事讲
给家里人。
2012 年冬剪时,在刘家店镇北店村,有三个 60 多岁
的老技术员,他们思想里就认为树得掐头,把尖掐了,憋着,
旁枝就有劲儿。桃树枝上,每年剪一剪子,每剪一剪子旁枝138 就蹿一蹿,第二年再剪一剪子,又憋出个旁枝,经验丰富的
关伟一看树枝就知道这棵树多大岁数了。老果农们已经形成
思维定式的剪枝方法太传统了,不适合现在生长技术,而且
所谓的“掐尖”只对两个侧枝有刺激性,下面还是没有挂果枝。
当时,正在推广长枝修剪法,为了让老技术员们接受这
项新技术,关伟和同事们在地里和这三个老技术员讲了足有
三个小时。“关老师,你说这树枝不打杈,它就是没劲儿。”“就
是啊,你说我今年剪一剪子,明年就憋出两个杈来,明年我再剪一剪子,留一个杈,用绳子往下一拉,不长得挺好的。”“我
平还是觉得你说的那个啥,长枝法不给劲儿,到时候桃咋长大
谷个啊?”三个老技术员你一言我一语地质疑着关伟和关伟推
榜广的技术。“老王大哥,您瞧,您自己都说,今年打个杈,
样明年长两个,再去掉一个,还得用绳子往下连拉带拽,楔木
十橛子,费工费力。第二年那个杈也是白长,底下好花芽也没
大有。您要是按照我说的这个长枝修剪法,不动杈,让它可劲
人儿长,第二年两侧全是小拇指一样的长果枝。”老技术员们
物听了半信半疑,几十年的老思想不好变。关伟没着急,说:
关“这样,咱们一人剪两棵树,您按您那思想,我按我这新技
伟术,咱倒看看明年谁那个果树长得好。”
第二年冬剪,关伟又去了那块地,三个老技术员也都在,围着关伟剪的那两棵树转了好几圈。还真是像关伟说的那样,没掐尖的树枝果然两边长得都是小拇指粗的挂果枝,比自己剪的那个先进多了,三个老技术员心服口服。
“这长枝法啊,就像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简化层级关系。小树第一年打两个杈,分出二把手和三把手,下面就不管了,简化它,让下面全是干活的,果自然挂的多啊。”关伟又用出了他独特的比喻手法。三个老技术员听了哈哈一笑,“我们这些老头子还成了领导咧!”
后来,老百姓都接受了这种修剪法。关伟说,干啥就得说啥。下去给果农讲课前一定要有足够多的积累,要剪过足够多的树,能讲出真正的道道来。不怕果农们不信,让他看见效果了他就信了,用事实说话最“有劲儿”。胆大心细的“大夫”
剪枝只是区果办工作的其中一项,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
是病虫害防治。
2013 年,全区大部分地区遭受冰雹灾害,没过多久,
细菌性黑斑病在全区各个桃树地块上肆虐。一时间,果农们
闻“黑点病”色变(果农都称黑斑病为“黑点病”)。黑斑
病传播得十分厉害,只要温度湿度合适,一夜之间就能从一
个细菌繁殖成十几万个,加上风那么一刮,方圆几十里的桃
树都沾上了。为此,关伟深入病害发生区了解情况,收集病
原菌,带回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确定病源,和专家一同设
计出了几种治疗方案,亲自监督喷药,详细记录试验结果,
通过分析比较,确定锌铜石灰液的治疗功效和浓度配比。
在大华山镇大峪子村,关伟刚到地里,几个果农就围
上来说这个黑斑病。关伟说,“我给你们支个招,你要是信
我就按我说的做。先说好了,这个药麻烦,需要自己买原材
料兑,一旦比例出现问题就可能烧树,叶子就掉了,有一定
的风险。这个药叫锌铜石灰液,需要自己拿锌、铜和石灰配140 比。”一听这个,有胆大的果农就想试试,还有的立刻买来
原材料,让关伟当场教授怎么配比。当时的村主任刘新民是
第一个打锌铜石灰液的,他记住了关伟那句话:反正桃上黑
窟窿已经被雹子砸了,黑斑病已经得了,也卖不了多少钱,
咱就死马当活马医,今年打着试试,看看明年还有没有。第
一次刘新民打的锌铜石灰液里,锌铜的比例是 7:3, 打完以
后,有效果了。第二次他胆子更大了,没跟关伟商量就打了
6:4 的锌铜石灰液,豁出去拿这块地做实验了。第二年开春,在关伟的指导下,刘新民又打了两茬锌铜石灰液,结果,真
平的出现效果了,一个黑点都没有了。从那以后,锌铜石灰液
谷在大华山镇就传开了。
打这以后,在大华山一带,果农们更信关伟了。
关伟说,“给老百姓办事,不能光凭一腔热血,得捡有
大把握的事干,剪树多一剪子少一剪子都可能影响收成,特别
人是打药,必须得自己做实验。我没有见过的、没有试过的,
物决不跟果农说,要是说了就绝对不糊弄人。果农就靠这几亩
关地生活,糊弄他们就是让他们丢了收入。”
关伟的手机从来不关机,果农有问题随时都可以打电话给他。他也从来不拦截陌生电话,因为说不准哪个陌生号码
141就是有急事的果农。当然,还有那种直接冲到办公室找他的。
有一年 6 月的一天,关伟下乡刚回到单位,两个风尘仆仆的中年妇女就从外面进来了,推门就说,我们家“黑点病”厉害着呢,叶子差不多都掉没了,想找个老师过去瞧瞧。主任一听,马上叫上关伟直奔他们家桃园。到地里一看,不是别的,肯定是药害,锌铜石灰液打错了。关伟问:“是不是打药了?”地头上那个郁闷的果农大哥说:“打了。”“打的是啥?”“我也不知道。”“药瓶子呢?”“都在家里呢。”“走,去家里找找去。”关伟刚要让大哥带着去家里看看,还没出地头,就看见地上扔着一个氢氧化铜的包装袋。关伟指着包装袋问:“打没打这个?”“好……好像……打了吧。”“那不用回家找了,就是这个闹的。”关伟肯定地说。
原来,果农大哥的媳妇平时上班,发现地里的桃长了“黑点”,就对丈夫说,你有空把药打了吧,就放在墙根下,我都买好了。果农大哥不懂配比,把包装袋撕开后就直接把一整袋氢氧化铜都倒进了桶里。心想,这点儿药放在一桶水里
肯定没事。可早上刚打完,下午再去地里时,树叶就掉了一
层。这下可把他急坏了,赶紧让妻子去果办请老师。
咋办?树叶都快掉光了。关伟说:“你这是把树给烧了,
赶紧打点儿促进新芽生长的调节剂试试吧。好在氢氧化铜打
的时间不长,叶掉的也不多,桃也没长太大,应该没太大影
响。”试了关伟的方法,按照他说的药去打,果然树叶不掉
了,桃也没有减产。
有愧于家的丈夫
2006 年腊月二十六,关伟和相恋 6 年的平谷姑娘结婚
了。年还没过完,更别说休婚假了,正月初三,区果品办组
织各乡镇长拉练,在平谷镇西鹿角村开现场大会。
结了婚的关伟还没来得及和妻子享受新婚燕尔的喜悦
和甜蜜就直接搬到了宿舍里,把单位当成了家。不用去村里
喊广播的早上,7 点从单位出发下乡;喊广播,4 点就要出发。
一出去一天,直到晚上 6 点回单位后,在伙房匆匆吃上几142 口饭,就开始坐在一起汇报一天的工作和情况,然后开第二
天的部署会。通常一切都结束后已经是晚上 10 点,又累又困,
推开宿舍门倒头就睡。要是问他:“关伟,今天礼拜几了?”
他肯定一愣,说:“不知道。”每天早起晚归的忙碌已经让
他忘记了星期几,甚至忘记了时间。但他却清楚地记得啥时
候该疏花芽,啥时候该打啥药了。
赶上哪天单位的事结束的早,他就骑着电动车载着媳妇
去看望老丈人和老丈母娘。新姑爷嘛,关伟把对妻子的亏欠尽量弥补到对老人的好上。有时,默默扛下家里所有重担的
平妻子也会抱怨:“为啥就你这么忙,一天到晚不着家,地里
谷就那么好?”关伟憋了半天后,说,“办公室那么多人都和
榜我一样嘛,60 多岁的老师傅都在坚持呢,我一个二十多岁
样的小伙子有啥坚持不了的?”懂事的妻子听关伟那么一说再
十也没说过啥,反倒是有时看到关伟不高兴了,还替他宽心。
大结婚的第一年,关伟只休息了 8 天,剩下的 357 天差不多
人都在地里。
妻子怀胎十个月,关伟陪在身边的时间很少,加上那个
伟时候刚刚买房,怀着孕的妻子还要忙着装修的事。房子刚买的时候关伟和妻子去过一次,再去的时候房子已经装修好了。
143找工人、买建材、挑家具……关伟把家里所有的事都甩给了妻子,自己则每天都扎在桃树地里,常常几天几夜不回家。
妻子临近预产期,关伟还是天天下乡。直到生产那天上午,正在地里查看病虫害的关伟接到了妻子的电话,说肚子疼,要上医院。关伟请了假,飞一般赶往家里,拿着妻子早已整理好的包裹,把妻子送进了医院。开始,医生建议自然分娩,让关伟扶着妻子多走动,可是楼上楼下地走了一宿也没有要生的迹象,医生又建议进行剖腹产。接到电话的第二天早上,儿子出生了。住院的五天里,关伟一直陪在妻子身边,这也是他到果品办后陪妻子时间最长的一段日子。
关伟说,自己并不是特例,单位好几个同事的媳妇生孩子当天还在地里,接到家里电话现往回赶。
提起儿子,刚才说果树说得兴高采烈的关伟突然变得很温柔,声音也小了很多。问起看见刚出生的儿子时,有没有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腼腆地一笑说:“嗨,我不咋会表达。”儿子今年 9 岁了,他从来没有去学校开过家长会。
偶尔带他去公园或遛个弯,就会指着路边的植物教他这是哪
个科,那是哪个属的,可儿子还小,平时和他又不是很亲近,
总是认了两三种就腻了。说起家里的事,他抿抿嘴,也说,
“没啥可说的,我在家做的太少了。”
赶上有个整天的周末,实干型的关伟拿着剪子到老丈人
家地里剪枝,连带着妻子家里的亲戚们的果树都给剪了。他
不善言辞,和亲戚们坐在一起基本上啥也不说,通常是好不
容易一家人聚在一起,大家还坐在炕上聊天,他已经下地剪
不断成长的骨干
“果办人”除了敬业就是敬业,甚至都有了“职业病”。
只要哪天不下乡去地里转一圈就觉得心里没着没落的。赶上
下雨天,站在办公室窗户前憋得直走溜溜儿。
从 2007 年到区果品办工作,仅一年时间,认真好学的
关伟就能独自承担包乡镇、包村工作,对果农在生产中提出144 的问题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答复。2012 年,迅速成长为业
务骨干的他,承担起以大华山镇为主的 5 个果品生产大镇
的果树技术推广工作,并在 2015 年获得了国家林业高级工
程师资格。
“推广就是培训,我是农民的儿子,培训果农就觉得是
给自己家干事,总想把所掌握的果树知识都告诉果农。”关
伟经常这样说。果品办的工作时间就是遵守农时,为了让更
多的果农掌握优新技术,他经常在早上果农下地之前或晚上果农回家吃饭后组织培训,还把培训内容制成幻灯片,利用
平单位配备的多媒体设备为果农逐条讲解,思路清晰,图文并
谷茂,受到广大果农的欢迎。大华山镇挂甲峪村果农王俊来常
榜说:“关老师可是个大好人,对我们果农可热心了,到田间
样地头指导,我们大伙儿都很感谢他,关老师要是长期住挂甲
十峪还好呢。”
工作 10 年来,关伟一直坚守在果品生产第一线,狠抓
物果品生产各项优新技术的落实,每年组织果农培训百余期,
关下发材料万余份,参加人员万余次;累计推广果树优新综合
伟配套技术 40 余项,引进、推广优新品种 20 余个,选育优新品种 10 余个,为全区果品产业的发展和果农增收做出了
145突出贡献。
“自己没有看见的、没有做的就不推广,不能忽悠老百姓。”这是关伟的口头禅。新品种是灵魂,他深知一个好品种对于果农来说就是效益,就是金钱。工作中,他随时关注市场上销路好、价格高的品种,经过深入分析后把有价值的品种介绍给果农,积极引导果农改接好的品种,以实现果农效益最大化。9 年来,已累计引进、观察、试验示范推广优新品种 20 多个。他还非常注重品种选育工作,和同事一起选育出了桃树新品种“谷红 1 号”、“谷红 2 号”、“谷艳”、“谷丰”、“谷玉”等 10 几个品种,摸底调查平谷现有品种 135 个,常规栽培品种 46 个,完成每一品种物后期,特别是花、果实性状,树体长势、丰产性、栽培注意事项等记录,为果农选择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针对全区果品产业面临的从事农业人员老龄化,劳动力紧缺、雇工费用高,前期投入高,见效慢等问题,关伟和同事一道,从确定株行距、树种、品种开始,精心细致规划,
设置对照,研究不同树种,同一树种不同品种、不同地块的
高密植园的生长表现、果农用工等情况,历时 6 年,总结
出一整套适合平谷地区栽植早产、丰产、高密植的栽培技术,
为我区果品产业发展增添了新亮点。目前,该栽培技术已推
广 5000 亩。
生产与科学研究的紧密结合,才能根本上解决果品生产
中存在的难题。忙碌的关伟一刻也不闲着,他还和同事们一
起研究出绿色环保防治蜗牛技术、适宜温室桃树栽培的“倒
人字”新树形和修剪方法、直立主干形桃树修剪方法、两主
枝“Y”桃树修剪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 10 多项技术创新。
先后参与国家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平谷区科技攻关和推
广项目 9 项,发表研究论文 20 余篇。其中《枣林害虫生态
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八);
成果《枣林害虫生态调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创建了枣
林高效生态调控的推广应用体系,改变了枣林传统的经营模
式,解决了枣林有害生物一直制约枣树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桃优质安全生产生146 态调控关键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一
等奖(第九);成果《桃优质安全生产生态调控关键技术的
应用与推广》研究分析了桃园内益虫和害虫的群体结构及其
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提出利用农艺措施和人工培养释放相
结合促进益虫群体发展,实现果园害虫的生态调控,减少了
农药的使用,保障桃生产的生态安全。
关伟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看得很淡,觉得自己做的都是
应该做的。“跟老百姓沟通,就要说老百姓想听的话,以理服人,要善于举例子,举贴近老百姓生活的例子,最重要的
平是要真诚。”这是关伟 10 年来不断摸索出来的法宝,作为
谷一名果树技术推广员的法宝。
(采写:李囡)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
销售电话:020-
售后:020-
除特别注明外,作品版权归上传方所有和负责。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如何查看所用网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