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品今控股集团 董事长的董事长是谁?

联系电话:
公司性质:
企业网址:
公司规模:100-499人
公司地址:
深圳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葵新南路28号
公司行业:
三科控股集团是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组建,以建筑、市政为龙头,房地产为支柱,涉足工程顾问、造价咨询、装饰、机电、物业管理等业务,并逐步向国际贸易、酒店、建材物流等业务发展的多元化大型企业集团。目前,三科控股集团旗下拥有十四家全资、控股、参股和关联公司。集团以深圳和上海为依托,辐射华南、华东地区,目前业务遍布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等地区各主要城市。集团以“资本运营和投资管理”为纽带,将“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己任,坚持实施“人才、资源、品牌、文化”四大发展策略,如今,集团聚集了一批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了有企业特色的文化理念、管理体系和灵活的运作机制,集团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勤俭务实、精做品牌、创新拓展”的经营理念,经济稳步增长,管理日趋完善,品牌逐步提升,实力不断增强,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面对未来,集团将紧紧围绕国家城市化建设的方向,把握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机遇,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挑战自我、熔炼团队,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该公司尚未发布任何全职职位
热门城市企业名录
深圳企业名录-周边城市:
热门行业:
周边城市招聘:
申明:该信息由“深圳三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自行发布,内容真实性及所涉及承诺均由发布者自行负责,请浏览者自行识别和判断。(C) 58.com马兴法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马兴法生于1962年11月,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工程师,高级经济师,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常务理事,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乡镇企业家,浙江省第十届人大代表,杭州市劳动模范,杭州市信用管理协会会长,杭州市拱墅区工商联副会长。
马兴法基本资料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最高学历:学士
行业领域:制造
职称证书:高级经济师马兴法家族排名:
2008百富榜:第118名
2008胡润制造富豪榜:第7名
2008(亿):55
2007 财富(亿):48
马兴法工作经历
历任浙江滚动轴承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董事长、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杭州天马轴承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杭州元大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成都川齿传动机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德清天马轴承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成都天马精密轴承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贵州天马虹山轴承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马兴法创业历程
马兴法儿时兴趣
马兴法自幼就对各种机械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捣鼓“百轮”
,就是。没想到,他日后真的跟“百轮”结下了不解之缘。1987年8月,马兴法带领20多个同伴,依靠50万元资金,办起了村办企业“半山轴承附件厂”,开始了创业之旅。没有资金,只能拼拼凑凑,再搞些;没有场地,只能搭个工棚,再利用一些老房子;没有经验,只能凭着智慧和勇气在黑暗中摸索。几天几夜没合眼,挺一挺也就过来了;碰到了什么问题,咬着牙瞪着眼,上天入地请教、琢磨,居然也就解决了。马兴法自己设计厂房方案,自己改造机床,度过了初创时期最艰难的日子。
马兴法不甘平庸
马兴法不甘心只做个跟在别人身后转的附件生产商。1992年,他积极
准备,多方筹措,还多次上湖州、到上海、天津,进一步摸清市场需求,着手产品设计。由于缺技术工人,他们就去请了些退休的专家来厂里,请老专家绘制图纸,他们照葫芦划瓢。在这个关乎企业大规模发展的重要关头,马兴法表现出了非凡的技术业务能力和领导能力。当看到一个个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的第一批成品轴承从上下来,这位视事业为生命的汉子流下了滚滚热泪。
产品出来了,马兴法就用麻袋背着,带上一两个助手,挤车去山东、温州、天津、广州等地去推销。席地坐在火车上,躺在火车站候车室里,等候在风吹雨打的大街上,这些全都是家常便饭。很多单位根本没听说过这家轴承小厂的名字,他们吃了不少。然而,他只需签上一份销售合同、掌握
了一条有用的信息,浑身的疲乏就会顿然消失。1999年,企业更名为“浙江滚动轴承厂”,并随后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企业进入了良性发展时期。2002年11月,企业正式改组为“天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有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电梯有限公司等五家生产型子公司。
马兴法坚信,国产轴承可以达到国外先进产品的水平。凭着这个,“天马”不断发展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通过积极调整市场结构,产品结构,重点研发生产替代进口的中大型轴承,尤其是高精度、高附加值、高可靠性、高科技含量的精品轴承。
谁都不曾想到,当年小村子里走出的“TMB”这块轴承产品牌子,经过20年的不断锤炼,如今已成为“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最具市场品牌”,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马兴法公司扩张
从2002年起,集团先后收购了成都天马铁路轴承有限公司、北京天马轴承有限公司、贵州天马虹山轴承有限公司和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员工总数10000余人,在全国建有七大生产基地,占地面积170万平方米,形成“材料、轴承、装备”三大产业循环链,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产业链整合优势的装备制造型企业,同时也是国内轴承行业中种类最全、品质最好、竞争力最强的龙头企业。日,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天马股份”以优异的业绩、高效的管理和良好的成长性迅速成为股市新贵,迅速受到广大投资者的关注。
马兴法经营状况
在马兴法的“掌舵”下,“天马”各项经济指标每年以40%左右的幅度递增,200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亿元,利税达到4亿余元。如今,天马集团在短圆柱滚子轴承产品、铁路货车轴承、重型数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均为全国第一,成为细分市场。
“企业做砸了,只能怪我一个人;做好了,却是的功劳。”作为天马集团党委书记,马兴法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着天马的干部和员工,激励着全体天马人奋发前进。他那种敬业、果敢、诚恳、内敛的人格,以及天马不断壮大的发展前景,吸引着各方人才源源而来。
马兴法家族企业
天马股份(002122)在资本市场里的成功,自然成就了一批富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的控制人,同时也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马兴法,在发行前持有天马集团33.89%的股份;其子持有天马集团25.00%的股份,二人合计持有天马集团58.89%的股份,间接持有本
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28.28%的股份,马兴法的侄子沈高伟直接持有天马股份5.93%的股份,其兄弟马全法、其外甥共同直接持有天马股份5.63%,马兴法家族控制了天马股份40.27%的股比。按照日的收盘价计算,马兴法家族控制了天马股份59.13亿财富。马氏家族也因此占据着天马股份高层的主要位置。马兴法和马全法直接控制董事会和行政管理,分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正副职,而其外甥则任监事长,马氏家族全面掌握公司“三驾马车”。
天马股份是目前中国主要的轴承生产企业之一,轴承行业增长潜力巨大。轴承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以更高的速度增长,近10年轴承行业销售额复合增长率在15%左右,近3年复合增长率在25%左右。公司近年来通过系列的兼并收购,资本运作,初步完成产业与产品的战略布局,其产品由通用轴承延伸至铁路轴承、风电轴承、轧机轴承等大型精密轴承及数控机床。IPO项目投产后公司将继续提升行业地位。目前浙江天马的短圆柱滚子轴承、铁路轴承中国市场份额均居第一。2007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37亿元,实现营业利润3亿元,实现净利润1.9亿元。
马兴法传奇历程
马兴法综述
破旧不堪的厂房,锈迹斑斑的设备,因为濒于破产而涣散掉的人心,谁会对这
些感兴趣呢,马兴法会。他还会像个魔术师一样,迅速让这里焕然一新,所以,老工人激动得泪流满面的场景,他自陈见过多次。在“变魔术”之前,他或许已经多次光临,观察、揣摩、询问、计算。总之,他早已大致计算
出,变这个魔术需要多少时间、多少成本、会不会危及自身——就像一个老猎手需要对猎物的行踪了如指掌一样。这个谨慎而低调的“猎人”,在过去的五年间,他和他的(以下简称天马股份),通过类似的方式成功并购过至少6家老牌国企,只有一次失手,还是马兴法有意为之。
马兴法签订合同
日,在齐齐哈尔的首届重大技术装备博览会上,马兴法高调地与董事长签订了72台车床、价值1亿元的高额销售合同,这让他一时间成为博览会上的最大亮点。如果这个故事没有后续,马兴法或许只能留给鹤城人“惊鸿一瞥”的。但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这1亿元其实是天马股份送来的“彩礼”。8月29日,天马股份发布了一则令业界震撼的公告:拟向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重数控)注资3亿元,从而持有后者51.58%的股份(9月25日增资扩股变更为65.12%),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一开创的是民营资本收购行业国企排头兵的先河。若收购方案获批,则意味着被誉为“级”企业的齐重数控,在历经政府主导的多次重组改制后,最终彻底变身为一家民营企业。 而对于齐重数控这样的公司,正如刘建荣所说,“多家国有、外资和民营企业都曾表示出参与重组齐重数控的兴趣。”其实力与行业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即使是,在2005年也曾遭到拒绝,其时,马兴法准备以5亿元的出价整体收购齐重数控的前身齐一机床(成立于1950年,是我国重型车床的制造基地,2005年2月破产后并入齐重数控)。首战遇挫,马兴法并未灰心,他甚至甘愿成为齐重数控的用户,以维持良好的关系。而所有的努力与铺垫,在1亿元的“彩礼”送出后获得了丰厚回报。
马兴法着手并购
马兴法的另一着棋,是最终并购了北京时代新人轴承有限公司(北京人民轴承厂),这是一家能够生产800多个品种的冶金轴承的老牌国企。日,天马股份与签署股权转让协议,至此天马股份持有后者67.03%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不过这并非结局,仅仅5个月后,天马股份就增资扩股,持有了时代新人86.41%的股权(现已更名为北京天马轴承有限公司)。“
马兴法创造“天马神话”
我很清楚人轴的优势,也知道他们的不足。”马兴法表示,对于天马股份而言,最大的收获是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轴承生产基地,并扩大了轴承产品种类。 “我们去年还收购了贵州虹山轴承厂。”这家2006年11月更名为“贵州天马虹山轴承有限公司”的企业,之前主要是生产航空、军工、精密机床等领域所需的精密轴承。其中最能吸引马兴法的,无疑是其高端产品的研发能力和良好的制造基础。回顾收购成都轴承5年以来的收获,他随手拿起身边的笔记本,里面贴了一张纸条,上面详细记录着一组数字:2002年:706万(销售额);:5200万;:9600万;:2.1亿;:5.12亿。
2003年,马兴法再度“牛刀小试”,收购了杭州电梯厂,原因是因为杭州电梯厂位于的厂区内。“我们就顺便把他们并购了,现在他们还在生产电梯,但那绝不是我们的主要方向。” 不过,2004年收购四川齿轮厂一役,却让马兴法初尝败绩。“当时也是政府找到我们,要求我们托管。我们就替政府背了这个包袱。” 尽管在接管之前,马兴法有所犹豫,他没有计算过“窟窿”到底有多大,但接手之后,他还是投入了上千万元并做了很多尝试。最终,他选择了放弃,因为这跟收购成都轴承完全不同,他觉得如果操作不慎会让自己面临险境。
马兴法富豪之路
“做人低调、做事高调。”这是一位熟悉马兴法的人对他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在天马股份日上市之后,马兴法办公室的电脑里就多了6只股票的行情表。其一是天马股份,另一只则是万向钱潮。其实,在2006年的洛轴案中,天马股份就曾有过“”外资巨头德国舍弗勒的经历,并提出10亿元整体收购洛轴的方案--这一开价接近舍弗勒开出的11亿元。尽管最终花落永煤(整体收购价为7.37亿元),马兴法却不。
马兴法的行事方式就是,他总是看准方向不懈努力,却时刻做好最坏的打算。以天
马股份的IPO为例,尽管已了5年,但他其实一直做好了不能上市的心理准备,即使在上市的前一天,他还在想不上市会怎么样——不上市企业也还是要发展。
在世界知名的八大轴承制造商都已在中国建厂的时候,马兴法的这种感觉尤其强烈,“羊和狼关在一起,如果不自己变成狼,就会被狼吃掉。”
自1987年创立村办企业——半山轴承附件厂开始,20年一路趟过来,马兴法能够做起来的真正是:没有任何一家轴承企业能像他一样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
了解他的人,会非常认可他的这句话。从小就觉得“做特牛”(受当时电影的影响)的马兴法,18岁就开始在机械加工行业里做。25年来,他的身份变化过几次(学徒、厂长、董事长),但从事的行业却是专一的。
因为上市,马兴法及其家族2007年还首度跻身“中国富豪榜”,位列第108位。不过,对于“福布斯”计算出的55亿元财富的数额,马兴法毫无兴趣,跟许多低调的老板一样,他觉得钱只是一种而已。
马兴法未来发展
展望未来,董事长马兴法信心百倍,天马股份在继续扩大短圆柱滚
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子轴承和铁路轴承占有率第一的市场份额外,争取在精密大型轴承、中大型深沟球轴承、精密主轴轴承等方面成为行业,实现由“单项冠军”向“全能冠军”的提升。到“十一五”末时,成为国内轴承行业中产业链最长、品种最全、品质最高、最好的龙头企业。
马兴法公益事业
“把企业做大,是为了给社会创造更多的,也意味着需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身为浙江省,马兴法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他近年用于帮困、助学捐赠、光彩事业、助残慈善捐助等公益活动的捐资逾200万元。日四川大,他带头个人捐款20余万元,企业最终向灾区捐款超过1000万元。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周晓光(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
(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
周晓光,女,1962年11月出生于浙江,,1978年涉足商海,1995年创办新光饰品公司。经过多年创业,新光已发展成为在全国以及全球同行业内有一定影响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周晓光本人也因其优秀的经营业绩、倾力社会公益事业,以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并创造性履行职能的卓越表现,成为全国知名的企业家、杰出女性、浙商群体的代表人物之一。现任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长。2016年,周晓光、以300亿财富排名第53位。
2016胡润房地产富豪榜,周晓光、夫妇以170亿排名第22。
周晓光工作简历
1978年7月~1986年1月 在国内各大中等城市流动经商。
1986年1月~1995年7月在义乌小商品市场经商。
1995年7月~2004年8月任 浙江新光饰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4年8月~至今 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饰品行业协会会长。
周晓光社会兼职
义乌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义乌市总商会副会长、义乌市民营企业协会副会长、义乌市饰品电镀行业协会会长、义乌市青联副主席、义乌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义乌市环境保护科学产业联合会副会长、义乌市慈善总会副会长、义乌市商标协会副会长、金华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浙江省饰品行业协会会长、浙江省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浙江省私营(民营)企业协会副会长、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明星企业家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青联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顾问等等。
周晓光提交议案
在成功企业家的身份之外,周晓光倾力公共事务、积极参政议政的事迹更为各界瞩目。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周晓光积极关注时政,深入了解民意、倾听民声、调研民情,努力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忠实履行一个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周晓光通过设立“全国人大代表联络点”、运用媒体广告征集议案等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做法,密切联系基层群众,努力当好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在社会上产生了持续的、较大的影响,被媒体称为 “
习近平与周晓光亲切握手彭友总编彭勇总制图
周晓光现象”,成为新时期人大代表忠实履职的典型之一。
截至2011年,担任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周晓光共向全国人大提交议案232份、建议198份,其中203份议案、189份建议被正式采纳。此外,向浙江省人大提交并被采纳的议案11件、建议8件;向金华市人大提交并被采纳的议案6件、建议1件;向义乌市人大提交并被采纳的议案45件、建议17件。累计共达450余件。周晓光所提交议案的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在历届全国人大都属罕见,被社会各界誉为
“明星代表”、“议案大王”。
周晓光领衔提交全国人大的议案中,有《》、《》、《》、《》、《》等多件已正式立法,另有多件已列入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立法计划;此外,《商品专业批发市场法》等多件议案,《关于大力推动保障房建设的建议》、《关于抑制“三公”支出的建议》、《关于要求对未成年人加强司法保护的建议》、《关于要求调整玩具3C认证政策的建议》、《关于要求生产厂家统一手机电池和充电器规格的建议》等60多件建议,引起全国人大、中央有关领导和相关部委的重视,有不少已在各种政策的推行以及有关制度的建设上得到体现。
周晓光在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的关于制定“气候变化应对特别法”的议案,经全国人大委员长会议讨论通过并形成决议向全世界公布,同时该决议还成为了国际气候大会中国政府立场的基本依据;由周晓光在去年“两会”期间亲手递交给温家宝总理的“关于在义乌设立国际贸易试验区的建议”受到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以及、两位副总理都在“建议”上作了重要批示,国家十多个部委一把手亲赴义乌实地调研,并开展了多轮方案论证。2011年3月,“中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正式获批并启动,对义乌未来的发展将产生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周晓光社会荣誉
1998年至今,周晓光先后当选为义乌市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金华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全国第十、十一届人大代表;曾获得的主要荣誉和称号有:
1、中国经营大师;
2、中国优秀女企业家;
3、浙江省经营管理大师;
4、浙江省中小企业创业指导大师;
5、浙江省关爱员工优秀企业家;
6、2004年中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
7、2005十大风云浙商之一;
8、2007全国十佳巾帼建功标兵;
9、2007浙商创新大奖;
2007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11、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家;
12、2007义乌十大慈善家;
13、浙江改革开放30年功勋企业家;
14、2010“卓越华商民企新锐”;
15、2010年3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
16、2011年9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国际女性创新奖;
17、2011年10月,“胡润百富”最受尊敬企业家奖;
18、2011年12月,首届“魅力女浙商”特别贡献奖,
19、2012年4月,第四届中国“商界木兰”奖2012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
20、2012浙江经济年度人物第二批候选人
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创新人物奖;
浙江省劳动模范;
全国最美家庭;
24、第15届浙江省优秀企业家
25、全国文明家庭
周晓光个人小传
个人小传:周晓光:仁者雍容
无论怎样的成就和辉煌,都不是无源之水、无因之果。所以,人要懂得敬畏,要懂得感恩,不能自以为是、忘乎所以。这样,才会得道多助,才会走得更长远。
“试点”幕后
日,对于有着“世界超市”之称的商城义乌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
这一天,“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动员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从中央到省、市的众多高层官员云集义乌,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人们纷至沓来,翘首以盼。从这天起,义乌正式成为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浙江省第一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全国第十个综合改革试验区。
在现场雷动的欢声和笑语中,有一个人显得格外兴奋、格外激动。她就是周晓光,义乌著名的行业龙头企业新光集团的董事长,也是义乌有史以来惟一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天这个万众瞩目的“试点”成功幕后,有着她三年矢志不渝的坚韧和执着。
时间回到2008年末。
每年的这个时候,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周晓光,都要和她的顾问团队为准备次年全国两会的议案、建议,进行大量的调研。经过三十年发育的义乌小商品经济体系,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冲击下,正迫切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大选择。这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她当年重点调研的课题。周晓光认为,义乌小商品城尽管规模已经足够大,但如果把握不好,受金融危机影响,加上新型贸易方式的冲击,义乌的发展一定会遭遇瓶颈。
义乌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上60%的产品来自义乌以外的国内其他地区。虽然义乌有着通向全球的贸易平台,却存在诸多体制性障碍。如何转型?如何升级?恐怕除了对自身经济运行模式的反思,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推动。
“如果在义乌建立一个国际自由贸易试验区,在通关、商检、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赋予义乌更大的涉外管理权限,推进保税仓库、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方面的建设,可使义乌更好地促进国内企业国际化,并推动其进口贸易和转口贸易的发展,成为国际商品、服务进入国内市场的商港。”周晓光设想。
经过大量的走访、座谈、思考、研究,包括向政府部门咨询,向经济专家讨教,周晓光最终形成了“关于建立义乌国际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议”。建议得到了义乌市委市政府的首肯,并希望周晓光通过全国人大会议这个渠道,获得上级部门的重视。在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周晓光把建议带到了北京。在温家宝总理参加浙江团讨论时,周晓光抓住时机向温总理当面递交了这份建议。
向总理“上书”后,周晓光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当年年中,周晓光突然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部门的反馈:温总理在这份建议上作了重要批示,还指示国务院10多个相关部委认真开展调研,研究这份建议的可行性。
有了国家领导人的指示精神,“义乌试点”的运作开始进入轨道。2009年10月,浙江省政府正式向国务院上报了要求开展“中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请示。温家宝总理及李克强副总理、王岐山副总理等领导人非常重视,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和指示。之后,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外交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等十多个国家部委领导相继来到义乌,实地进行调研、论证。
然而好事总要多磨,对于“义乌试点”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争议。“义乌商圈的
产业层次不够高,体量不够大,重点也不够清晰。如果给了它这个政策,很难预计会有什么样的收成。在很多地方政府‘向中央要政策’的当下,国务院、商务部必然要有所取舍。‘义乌试点’的争取不会那么容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这样发表自己的看法。
很快,又到了2010年的“两会”。会议期间,周晓光差不多是浙江代表团中最忙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除了准备70多件议案和建议的签名、联署、提交之外,接受媒体采访,出席各种聚会都是她推不掉的内容。而这一年,她还有一个特殊的重大任务——受当地政府和广大选民的嘱托,推动“义乌试点”尽早“落地”。
为了这份沉重的嘱托,周晓光寝食难安。她起草了多份主题一致但角度略有不同的发言稿,以便抓住不同场合的各种发言机会,为“义乌试点”呐喊。她甚至还准备了多份不同名字的给国家领导人的信,以期通过看望代表、参加讨论等机遇,把它们送到相应的领导人手中。
在商务部部长陈德铭邀请部分“两会”代表、委员举行的一次座谈会上,周晓光径直向商务部领导报告了“义乌试点”的设计预案和进展情况,请求支持。在代表团里碰到省里的官员、企业同行,碰到各路媒体,她逮住机会就不厌其烦地开展“宣讲”……
2011年3月,周晓光再次准备了大量推动“试点”的材料赴京。到了驻地宾馆,这些材料还没来得及打开,一个电话就急急赶来:“晓光,‘义乌试点’已经正式获批了,你可以安心了!”当晚,同团的代表,省里的领导,纷纷到她的房间表示祝贺,无数个家乡的、北京的、外地的祝贺电话接踵而至……用周晓光自己的话:那天的感觉叫“幸福得眩晕”。
动员大会结束后,社会各界很多朋友都过来对周晓光握手:“晓光,你是义乌的功臣!”周晓光诚恳地说:“千万别这么说。应该说,是义乌造就了我。没有这片创业的热土,没有给予我无私信任的义乌父老乡亲,我哪会有今天!”
是啊。把时光回溯到30多年前,周晓光还是个刚刚在深山沟里准备走出家门去“讨生活”的货郎女。在那时,“饰品王国”、“议案大王”,在梦里都还没有出现的可能……
1978年,秋天。中国东北。
黄昏的时候,田野里开始起雾,火车咔嗒咔嗒地响,轻轻地摇晃着,透过灰蒙蒙的双层车窗,东北的黑土地开始模糊起来,融入这越来越沉的夜色。这是从哈尔滨到伊春的列车,车厢里烟雾弥漫,有人在打牌,高声笑骂,有人就着酱菜喝白酒,偶尔有列车员过来,左右看一看,趁人不备也跟着抿一小口……
一个小时前,一个16岁、瘦瘦高高的南方姑娘肩背两个大布袋刚刚吃力地挤上了车。没有座位,她略显疲惫地倚靠在靠近车门边的一个座位上——那个座位下面的地板是她选定的当晚入睡的“铺位”。大布袋里是一些绣花的花衬子、绣花针和绣花样,也是她“讨生活”的全副家当——白天,她在一个城市靠摆地摊卖这些东西赚一点钱;晚上,她就搭到另外一个城市的火车,第二天再做同样的生计。这个时候,她眼睛微闭,看上去似乎是在闭目养神,其实,有一些东西一直在她眼前浮现:今天的收入和花销,父亲忧愁的目光,同样在外奔波劳碌的母亲,还有弟妹们渴望的眼神,以及万里之外的浙中山区那个叫做岭北周村的贫穷的故乡……
当时那整个列车的人、包括这女孩自己都没有想到,30年过后,这个叫周晓光的浙江女孩子,会成为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饰品生产基地的大型企业集团“掌门人”;这个那时还在为基本的生存四处奔波的女孩,今天领导着一个4000人的企业,哺育了一个产值数百亿元、从业者十多万人的新兴行业,并成为一个积极倾听民声、上达民意,入“朝堂”参议国家大政的人民代表。
火车是一个能铭记一些事情的道具,它是一个坐标。这个移动的家伙天生就带着离家,路途,远去,改变等符号意念。很多年后,当周晓光习惯于坐着飞机在全世界的上空飞来飞去时,地上的列车依然能让她记起那些乘坐火车奔波的日子,清晰如昨:
在记忆中,那是一段有些灰涩的岁月:蜿蜒崎岖的山路,悠远偏僻的小山村,颓败的泥墙和青瓦,表情黯淡的人们终日挥汗劳作,清瘦的父母看着膝下的6个女儿,眼中布满了忧虑,南瓜红薯凑成的晚饭,填不饱那些嗷嗷待哺的小嘴,一双双渴求营养的眼睛让人心酸。空旷的山谷中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一个瘦瘦的采草药的小姑娘躲在岩石后面,睁大惊恐的眼睛慌乱地扫视着渐渐黑下来的密林,仿佛那幽暗的深处,随时会猛然蹦出一只厉鬼或者猛兽……
那年中国刚结束了10年的劫难不久,被严重破坏的生产力尚未复苏,大多数的人们,还生活在简单、贫乏、机械和封闭之中。据那一年国家统计局的经济年报显示:中国不少地区遇到了严重干旱,国内商品供应状况虽有所改善,但主要副食品供应仍比较紧张,日用工业品花色品种少,不能适应人民生活的需求。那一年,中美两个长期相互敌视的大国发表建交公报。年底的12月18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那一年周晓光16岁,才第一次跟着母亲走出山沟,背着从刚刚萌芽的义乌廿三里小商品市场批发来的百余斤绣花针和绣花样等货物,开始了长达7年的流动小贩生涯。那个秋天的清晨,福建一个小县城简陋的招待所,刚刚带她“入行”才几天的母亲,“丢”下她到别的地方寻觅商机去了。还仅仅是一个孩子的周晓光,猛然间没有了母亲的羽翼,开始用瘦弱的肩膀,独自去面对、担起这陌生的世界和艰难的生活……
一个女孩子出门自然比男孩子困难得多,挤火车,赶汽车。为了不耽误时间,周晓光经常是白天摆地摊做生意,晚上坐车赶路,并借赶路的机会休息。就这样,周晓光拿着一本中国地图,沿着公路、铁路往前走,夕发朝至,走南闯北,7年之间,竟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而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为了让家里人过上好生活。
“人在外地,不舍得花钱买东西吃。中午摆摊饿了的时候,就买几个便宜的烂苹果,把坏了的部分挖掉,当作午饭吃。但最苦的还不是这个,最苦的是精神上的孤独,没有亲人,经常一个人晚上捂在被子里,静静地流泪”,周晓光回忆说。
周晓光不仅卖花样,还热情而耐心地教人们如何用花衬子,如何串线,如何刺绣。一个小姑娘的艰苦和热情也特别容易赢得人们的同情——每到一地,当地居家的妇女们总是喜欢跟她打交道,买她的东西。因为这,在同行的伙伴中,年龄最小的周晓光却总是“销售业绩”最好的一个。
7年闯世界的结果,周晓光赚了2万元。依照当时的标准,已经算是一个小康人家。
1985年,周晓光嫁给了同样跑过三江六码头卖绣花样的东阳人虞云新。婚后的周晓光结束了7年来那种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第二年,她和丈夫拿出1万5千元积蓄,在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里买下了一个摊位经营饰品——几年前在东北卖绣花样的时候,他们看到东北的女子喜欢戴花花绿绿的头饰,周晓光凭着女人的敏感以及同样的爱美天性,就选定了饰品作为主要经营的业务——她希望能用这1万5千元赚到5万元后,就回到农村和丈夫过男耕女织的生活。于是,周晓光和丈夫两人在义乌开起了“夫妻店”——丈夫到广东、上海、北京等地进来原材料后,她和妹妹们就在晚上加工,然后第二天在义乌摆摊销售。
周晓光那种生意人的潜质渐渐地发挥了出来。1987年,当她赚了十几万元,并在那个被称为“仿真饰品”或者“流行饰品”的新兴行业里做成全国数一数二的时候,她早就把“赚5万元就回家”的想法抛诸脑后了——从此,周晓光再也没有“满足”过。
几年下来,周晓光在义乌最好的住宅小区买下了新房,在市中心朝阳门买下了店铺。没过多久,朝阳门成为义乌市中心的商业黄金地段——这时的周晓光,几乎实现了她“行商”时代所有的梦想:丈夫善解人意,稚子活泼可爱,家庭安定和睦……如果仅从“小家庭”的观念出发,周晓光似乎是该满足该停下来歇歇了。
然而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一种叫“事业”的东西开始在她的头脑里生长。
1990年代初期,周晓光在去香港考察的过程中,香港的“店铺式经营”给了她灵感。她敏锐地感觉到,有了店铺,生意会越做越大,经营的商品也会越来越多。于是回到义乌之后,周晓光成为了义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开出了义乌第一个饰品店面,并做了许多新产品的代理商。
事实上,以店面的方式经营一种行业,不仅为周晓光创造了财富,更重要的是,它将周晓光和“市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与香港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她愈来愈深刻地感觉到,由商转工,自己生产,在大陆上将饰品行业做大做强的时机已经来临,而她自己,由于多年来在饰品行业里摸打滚爬,对这个行业烂熟于胸,很有可能成为中国饰品行业的开辟者和领头羊……事业!1995年的一天,当这两个字在周晓光的心中显得无比清晰的时候,她竟然激动得浑身颤抖了一下。
这一年,以周晓光和她的丈夫虞云新的名字各取一字命名的“新光”饰品有限公司在义乌青口工业园区落户了。事后的周晓光回忆做出这一决策时的心情说:“是老公给了我坚定的信心,他说,凭着我们夫妻俩的人品和人缘,我们完全可以成功的。如果万一失败了,我一个人卖菜,也能养活一家人。”
如果说,此前的周晓光还只是一个解决了家庭生计问题的小“老板”的话,那么,1995年之后,因为有了一份对事业的信念和坚持,周晓光就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企业家”。
化蛹成蝶。蝶与蛹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插上了理想的翅膀。而插上了理想之翅的周晓光,就要翩跹于美丽饰品的海洋中了。
从1995年办厂开始到1998年,几年时间,新光饰品厂以连续翻番的速度发展,并在全国建立了自己的产品销售网络,一举成为国内饰品行业的龙头企业。1998年,当周晓光拿着自己生产的首饰首次进军香港珠宝展时,无数客商的目光被琳琅满目的新光饰品吸引过来,随后的订单如雪片般地飞来。然而,就是在这如雪片的订单中,周晓光开始察觉到,自己的企业已经到了必须转型、非转不可的时刻。
“1995年企业刚开办时,只有几十号人,很多都是自己的亲戚,然而只用了三年,企业员工就达到800多人。产品虽然供不应求,但质量不稳定,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员工也不稳定,以前管几十人的那种管理方法左右碰壁,人累得要死,还把自己给管哭了,但企业问题仍然是一大堆。”周晓光意识到,那种管理家庭作坊式企业的管理办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速度,她决定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思路。
1997年,周晓光与浙江省的30多位民营企业家去中央党校学习了半个月。她从零开始,虚心求教:什么叫管理,什么叫财务,什么叫人力资源,什么叫内部控制,这些曾经看上去很简单的字眼,在专业老师的讲解下,周晓光却感到又新奇又陌生。在这30多人中,周晓光是最用功最勤奋最认真的一个。别人下课了,她还拉着老师问这问那,就像一个一无所知的小学生一样,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而党校的老师们见到如此求知若渴的“小学生”,也乐得倾囊相授。直到2005年,8年过去后,中央党校的肖主任出差到义乌时,还向周围的人打听:周晓光的企业办得怎么样了?
对这次学习的重要性,周晓光是用“重生”来形容的。知识给她打开了一扇天窗,她学习的劲头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然而,周晓光知道,对一个高速成长而人员素质又相对不高的企业来说,仅仅她一个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的成长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管理人员的支撑。她必须带领整个企业员工和管理班子不断充电、学习。在这样的认知下,她开始了新光饰品学习型企业的建设:或者带领管理团队远赴北京、上海等地进修、听课,或者重金聘请知名学者、教授来公司授课:她曾花费巨资请国内和台湾的权威专家为公司骨干进行了有关团队精神的培训,送员工去浙江大学读MBA。但她发现,每年送一两个人去读MBA实在太慢,于是干脆把商学院教授请到公司来——开设了新光集团中层干部“EMBA核心课程研修班”,把浙江大学商学院教授请到公司,讲授根据公司情况设计的课程,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学习培训。
1998年,周晓光开始引进专业的管理咨询团队,对企业进行全面的管理变革,并导入企业形象标识系统,成为义乌市第一家导入企业形象系统的企业。与此同时,她加快了家族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从台湾聘请职业经理人担当公司总经理;全面推行管理标准化,并于2001年10月,在同行业中率先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公司通过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浙江省清洁生产验收;2006年,公司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浙江省绿色企业验收;同年,环保型金属饰品锡基材料及锌合金饰品被评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前者还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007年,新光实现了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出口商品免验企业“大满贯”,并且成为了中国流行饰品行业标准的起草制订单位。
“经验很重要,但方法更重要,背后的人最重要”,尽管周晓光有这样的远见,但她以重金聘请外脑突破自身瓶颈的努力仍然遭到了一些企业管理人员的反对:“你花那么多钱请人来讲课,还不如多发点钱给我们。”
改革总是要经历阵痛的。对这些能力和素质已经无法跟上企业发展步伐的人员,周晓光既没有让他们继续呆在原来的位置上阻碍企业的发展,也没有粗暴地将他们辞退了事而伤害了同事的创业情谊,而是自己出钱,资助并鼓励他们去创业,壮大整个饰品行业。就这样,这些从新光离开的员工大多都成为了义乌饰品行业的从业者,6、7年间,在义乌有着“新光”背景的饰品企业就冒出来600多家——新光成了义乌饰品行业名副其实的“黄埔军校”。
亲手培养了如此众多的竞争对手,这在商界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周晓光却坦然的说:“我要的是一片森林,不是一颗大树。同行未必是冤家,只有行业兴,企业才会旺。我在乎的是整个行业的发展。”
到目前,新光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实业、商贸、投资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旗下拥有21家全资子公司及控股公司,近百家参股公司,企业总资产达百亿元人民币。2010年,新光集团正式参展上海世博会民企馆,是义乌、金华地区,以及流行饰品行业惟一的代表。通过成功参展世博会,新光作为中国民企的优秀代表之一,正式亮相世界,开启了崭新的、国际化的创新、转型、升级之路。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身处中国对外贸易“窗口”的义乌备受冲击,很多企业非正常倒闭,业务量锐减。而周晓光的新光集团却在整个行业陷入低谷、出口大幅锐减的时候,继续获得了销售15%、利润20%的增长,令业界大为惊奇。周晓光说,新光靠的是提前布局,全面开展业务模式升级转型的一系列“组合拳”:
“组合拳”第一招——在海外重点市场建立“桥头堡”。在全国同行业“三分天下有其二”的义乌流行饰品行业,出口占到60%以上的比重。以往的经营模式,基本是外商上门采购,或者在海外找几个相对固定的经销商。随着全球经济出现衰退,外商采购的量大大减少,海外的经销商们有的经营滑坡,有的干脆就歇业或者转行。于是义乌的许多饰品企业和经营者,猛然间没了“主顾”,业务顿时陷于被动。
新光饰品早在前些年整个行业形势一片大好时,就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个隐忧。怎样才能把市场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受制于他人呢?周晓光下决心要在海外各个重点市场建立自己的营销阵地。然而,要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构筑自己的“桥头堡”,谈何容易!对当地市场的研判评估、熟悉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策环境、寻找合格的经营人才……就连找一间合适的店面,都要大费许多周折。
经过艰难的摸索、筹备,2005年3月,新光饰品香港分公司成立;2006年1月,迪拜分公司成立;2006年12月,莫斯科分公司成立……短短3年时间,新光饰品在海外成立了7个分公司,10余个自营门市部。这些“扎根”在海外市场的“桥头堡”,每年都能够获得50%以上的高增长,有的还年年翻番,成为公司销售增长的坚强柱石。这一招,不但让新光饰品掌握了开拓国际市场的主动权,同时还掌握了市场的定价权,赢利能力大大增强。
“组合拳”第二招——批发转零售,品牌打市场。从以批发业务为中心的业务模式,向终端零售模式转型,是许多传统制造型企业难以逾越的一道“坎”。新光饰品也为此经历了艰苦的探索,走了不少弯路。然而新光人并没有气馁。他们请来诸多国际知名的营销咨询公司,积极探索理念崭新的商业模式,大力推进零售连锁体系以及子品牌系统的建设。同时,加大品牌塑造的力度,全面启动系统的品牌推广计划。
零售业务的快速增长,丰富和改善了新光的赢利模式,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源。
“组合拳”第三招——推进科技创新、设计创新,改善、优化生产流程,有效控制成本、提升品质,增强产品竞争力。2007年,新光与IBM公司合作,投入1000多万元,耗时近一年,开发出适合流行饰品生产特性的ERP系统,全面改造、集成、优化了整体业务流程;新光自主开发的环保锡基合金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列入国家“火炬计划”;新光还作为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标准委员会的指定单位,制订了流行饰品第一个行业标准;今年,新光在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基础上,又获得了行业内第一张“国家出口商品免验证书”。
靠着这一系列“组合拳”,新光打出了一片崭新的、可持续的发展空间。此外,新光集团还积极推进多元化战略,除饰品主业外,投资、房地产、农业科技开发等均取得可观成效。在金融危机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周晓光领导新光集团妥善应对、创新求变,始终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实现了整体业务的平衡健康增长。
在金融危机中,周晓光还无私地伸出援手,帮助宝娜丝集团等八个遭遇资金困境的企业起死回生、成功解困,得到了上级领导、企业界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被省委主要领导誉为“浙商团队抱团合作、互助自救的典范”。这些年来,新光集团纳税额在义乌市民营企业中一直名列前茅,自1995年公司创办以来,新光已吸纳安置来自二十三个省市、十四个民族的就业人数累计达10万余人次,当前公司保持员工人数达6000余人,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解决政府就业压力作出了积极贡献;公司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尊师重教,支持希望工程,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自1998年以来,累计已向慈善基金捐款、捐资助学及其它社会公益事业等投入达3000多万元;无私帮扶整个行业共同发展,努力在研发、管理、营销渠道、市场信息、人才培训等诸多方面,对业内其它企业进行带动、引领、帮扶、共享。经过十多年的精心培育和扶持,如今流行饰品行业已发展成为义乌市一大支柱产业,涌现了4000多家饰品生产企业和经营户,年产值达22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解决了1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
周晓光在全国成为知名的新闻人物,纯属一个意外。起因要从2004年春节一则普通的企业拜年广告说起。
2004年新春佳节,在义乌市电视台的新春祝贺广告上,播出了一条只有10秒钟的祝福广告。广告画面跟其它“泛滥”的拜年广告没有区别,只是画外音上播出的声音让人们感到新奇:“鉴于全国人大会议即将举行,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竭诚向社会各界征集议案……”
广告一播出,立即引来全国各地乃至境外新闻媒体的迅速反应,并由此引发了全国范围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信件如雪片般地飞来,设在义乌建设大楼907房间的“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联络点”来访者人声鼎沸,电话铃此起彼伏,来访、电话、信件全国各地都有,先后有300多家境内外媒体前来采访。联络处成立至今,已接听电话5436个,收阅群众来信包括电子邮件1305件,接待上门反应情况的群众3109人次。几乎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批登门造访者,最多时一天接到100多个电话和大批信函。
“一开始,我真的没有想到会有这样大的轰动。有的人从几十里外赶来,有的向我哭着诉说……我当时真的感到非常激动,一方面是这些老百姓对我的信任,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我们的代表真的需要与百姓沟通的桥梁。”
周晓光先后当选为义乌市人大代表,金华市人大代表,全国第十、十一届人大代表。截至2011年,在担任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九年间,周晓光共向全国人大提交议案249份、建议241份,其中247份议案、241份建议被正式采纳。此外,向浙江省人大提交并被采纳的议案11件、建议8件;向金华市人大提交并被采纳的议案6件、建议1件;向义乌市人大提交并被采纳的议案43件、建议19件。累计共达570余件。周晓光提交议案的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在历届全国人大都属罕见,被社会各界誉为“明星代表”、“议案大王”。
截至目前,周晓光提交全国人大的议案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企业破产法》等三件已正式立法,《行政强制法》等10件已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有《循环经济法》等7件议案和《关于政府应大力为群众提供经济适用房的建议》、《要用制度保障外来人员子女入学的建议》、《关于要求对未成年人加强司法保护的建议》等20多件建议已引起大会、中央有关领导和部委的重视。
每一个议案的背后,都蕴含着一些感人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让周晓光久久难以忘怀的一个,是“司法鉴定法”议案诞生背后的故事。
日,周晓光象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办公室,秘书将一封群众来信交到了她的手上,这是一封来自北京石景山区的普通来信。周晓光被信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信中主人公将亲身经历了4年所发生的事情详细地做了叙述,对当前我国司法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映,并以他弟弟的经历作为素材进行论证……一口气读完信,周晓光的心久久无法平静。她觉得司法鉴定工作还不完善,如果进一步调研,并对司法鉴定进行完善肯定是一个好的议案。3月份全国人大就要召开了,时间紧,任务重,为慎重起见,周晓光当机立断,召集了人大代表联络点的几位专家,召开了专题会议。在得到专家的支持后,她便和专家们一起去省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调查研究,搜取素材,分析问题……在得出了当前司法鉴定在鉴定时间、鉴定单位、鉴定内容、鉴定范围以及鉴定费用等五方面存在问题后,周晓光又跑机关跑基层,上山下乡跑农村,对每一项内容都进行论证。
2004年3月,周晓光“关于要求制定司法鉴定法的议案”被大会采纳。由于这个议案贴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又切中了司法体系客观存在的症结,引起了社会各界很大的反响。当周晓光在北京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通过电话告诉那位石景山区的来信群众时,电话那头,那位男子激动地连声说“太好了,谢谢,谢谢”,一连五六声“谢谢”,一个四五十岁的大男人竟泣不成声。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非常重要,这是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的保障,但更重要的是拥有一颗对人民负责、对宪法和法律负责的责任心,这种精神比宪法、法律知识更为重要。”回顾担任人大代表的历程,周晓光如是说。
在新光集团总部周晓光的办公室正墙上,醒目地挂着一位书法家朋友书赠她的一幅字,上书“仁者雍容”四个大字。一位对她相知甚深的朋友评价说,这四个字真乃“知者之言”,差不多可算是周晓光事业成功之道及为人处事风格的精辟提炼和贴切写照。
孔子对于“仁”的推崇和追求,贯穿了他整个的思想体系。他曾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弟子问他什么是“仁”,他简单地说了两个字:爱人。清谭嗣同在《仁学》中进一步阐述:“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所谓“仁者”,就是以立己立人,己所不欲,不施于人,事物不仅为己,更广施于众,其人常怀悲悯恻隐之心,常显宽容温柔之态。
因为历史时代的原因没能接受系统教育、一直在商海中搏杀打拼的周晓光,也许并不能深刻理解孔夫子玄奥的“仁学”,然而在走过那么多荆棘与坎坷之后,她详和的、带着一层柔光的脸上,没有苦难,没有伤痕,有的只是一派君子望海的宽厚和仁者望山的雍容。周晓光常常说:我只是一个简单的女人。而也许正是这“简单”,让她谦和可亲,让她得道多助,让她拥有了消解艰难困苦的力量和资源……有很多人,一生精密算计、孜孜以求,却“求仁而不可得”;而“简单”如周晓光,却能够在不经意间“求仁得仁”。这也许就是欲速而不达,又或者“性格即命运”的又一生动注解吧。
周晓光财富传奇
周晓光与丈夫虞云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造珠宝饰品制造商新光控股集团(NeoGlory Holdings Group)。福布斯依据最新文件估算,这对夫妇的净资产接近13亿美元,这得益于他们在饰品之外的资产投资上取得了成功
周晓光年仅16岁时就走上了创业生涯,沿街叫卖刺绣花圈、绣针以及刺绣图案,
作为家里的长女,她肩负起照顾1个弟弟及5个妹妹的繁重任务。肩上的这份责任让她上大学的梦想化为乌有。在随后6年多的时间内,她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将她的产品最远卖到了黑龙江省的哈尔滨与伊春。
1985年,周晓光嫁给了同样来自浙江的刺绣制品小商人虞云新。他们在浙江省义乌共同创办了新光饰品公司,并将其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人造首饰和时尚饰品制造商。今天,义乌云集了接近4,000家珠宝制造商。从业人员超过了10万人,创造了超过30亿美元的年均销售额。在这些公司中,超过600家的创始人曾在周晓光的公司打过工。
周晓光拥有新光控股集团51%的股份,价值约合6.5亿美元;她丈夫拥有剩余的49%,价值约合6.24亿美元。2008年,她首次进入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净资产为1.8亿美元。2012年,周晓光夫妇以6.6亿美元净资产再次上榜。
新光控股集团成立于1995年,当初只是一家廉价戒指、手镯与项链的低成本制造商,总部位于浙江省义乌市。现在,该集团在中国各地拥有近千家门店,招聘了300位设计师,他们每天能够拿出上百件设计。该集团与奥地利奢侈品牌施华洛世奇(Swarovski)结盟,使用后者生产的水晶。该集团还与乐坛“天后”席琳·迪翁(Celine Dion)合作,全新推出高端珠宝产品线。
根据最近公布的财报,2011年,新光控股集团(除了珠宝首饰外,资产还分布于服装佩饰、房地产及金融等多个行业)的珠宝首饰销售收入达到1.21亿美元(7.55亿人民币),而集团总营收达到5.48亿美元(34.16亿人民币)。与上年相比,该公司珠宝销售额增长了77%,但总营收下降了41%。总营收下滑主要是由于中国政府调控国内房地产市场导致房地产价格下跌。但是,受益于其对一系列房地产开发公司和金融服务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其中包括江苏新光一德建设发展有限公司(Jiangsu Xinguang Yide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中百集团以及永旺人寿保险(Aeon Life Insurance)等,使得公司总资产及股东权益均有所增长。根据最近公布的财务报告,截至2011年底,该集团的股东权益为12.7亿美元(79.4亿元人民币),远远高于2009年的可比数据:7.32亿美元(45.6亿人民币)。
.腾讯新闻[引用日期]
.南方网[引用日期]
.草船网[引用日期]
.成功之门[引用日期]
.网易.[引用日期]
.网易新闻.日[引用日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政务.[引用日期]
.金华新闻网.[引用日期]
.浙江企联网.[引用日期]
.金华日报.[引用日期]
.优质联盟网.[引用日期]
.优质联盟网[引用日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浙江在线).[引用日期]
.中外玩具网[引用日期]
.圆梦人[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