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后叠风灵剑输出手法和法爆那个筋脉可以一起点吗.不能一起

请问下改版后的神木林怎么选择灵饰,耳饰我买了三法伤的,戒指是双法伤好还是一法伤一法爆好【【梦幻西游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311,241贴子:
请问下改版后的神木林怎么选择灵饰,耳饰我买了三法伤的,戒指是
请问下改版后的神木林怎么选择灵饰,耳饰我买了三法伤的,戒指是双法伤好还是一法伤一法爆好【
「梦幻西游」超火大区新服「黄金台」邀您来战,就在北京1区,海量新手礼包/限量特权礼包/月卡免单等新服专属活动多多!每天分享赢大礼,送额外经验,经典西游回合网游,等你来玩
耳饰昨晚秒的这个价格亏了吗,我是170渡劫五开
有没有神木林的大神分析一波
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买贵的就行
高端5开好恐怖
神木林改什么了?
堆一种属性吧 现在自带法爆了 多一条也感觉不出
神木不要法爆,只要法伤就可以,叠6层风灵,风卷出去就是全暴击。
170法爆条数少效果太差了,还是考虑法伤吧。神木林高等级分灵分的少加上经脉的提升意味着法结效果不太好了。如果支付得起,3法伤最好,否则2法伤或者1法伤2法结,1法伤法爆高等级尽量不要,几率太小会导致无法给输出带来实质性提升
想问下你什么修炼啊
什么属性 能秒多少我HS不知道要不要转神木。。。
使劲堆法伤就好了
老哥渡劫五开啥阵容?我现在纠结,不知道魔化生转神木之后能不能清掉大鬼的小怪
159龙宫,转了159天宫
神木改了什么?!我刚换法爆灵饰现在掉了一大截法伤…想哭
戒指贵了啊,我也是6段120,法伤法爆法结,不到600买的
楼主,法系
LG MW 神木林
想配2个法系
还有神木林的大佬吗
啥比策划,老子刚转一个神木林
堆法爆随随便便15%
法爆啊,还用考虑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最新版本下载
EIAProA2008 (Ver 1.1.200)文件大小:29MB 更新日期:
其它下载:
最新推出2018版大气导则和2018版风险导则软件!
噪声环评专业辅助软件EIAProN
EIAProN&(Ver 1.1.97) 文件大小:20MB 更新日期:
EIAProA2008 更新日记:
发布版本Ver1.1.200,发布日期2018/05/21,改动内容:
本版进行了以下修订:
(1)当WIN系统采用长日期格式时,气象起止时间中带有“星期*”,这时进行AERMOD预测气象生成,或气象统计分析时,会产生溢出错误。本版对此进行了更正。
发布版本Ver1.1.199,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进行了以下修订:
(1)当采用LL坐标的DEM文件时,如果采用插值法输入监测点/敏感点/污染源的高程,且这些点在UTM分区线附近时,可能不能计算出正确值(体现为返回-32767)。本版对此BUG进行了更正。
发布版本Ver1.1.198,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进行了以下修订:
(1)AERMOD模型中,如果污染源排放率特别小,对于面源因为内部要输入单位面积的排放率,这个值可能会很小,当它小于1E-6时,程序缺省会用指数表示,而AERMOD模型不能认识,会导致出现E208错误。本次修订后,允许最小数值在1E-17之上的排放率,均能正常使用,而小于这个值,当作0处理。
发布版本Ver1.1.197,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进行了以下修订:
(1)在“背景图与坐标系”中设定了项目的全球定位坐标后,自动将93导则下的“本地参数”中的地理坐标设为该全球坐标。取消在“本地参数”中输入地理坐标。
(2)气象数据下的“气象统计分析”中的“气象统计分析选项”中,除了原季度的定义外,增加了项目所在位置的行政区归属定义(用于混合层高度计算),以及计算稳定度等级PS的地理坐标选项,缺省为采用项目的全球定位。原旧有版本中,直接采用了93导则下的“本地参数”中的地理坐标。
陕西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张智锋先生对本次修改提供了最大的帮助,在此表示诚挚感谢!
发布版本Ver1.1.196,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进行了以下改进:
(1)对外观方面小改动,左下角状态条上显示当前软件版本号,窗口标题上显示当前打开项目文件的路径,项目树标出项目文件名称。在项目特征中各项,显示内容数量。
(2)风险模型,在浓度与剂量计算中,污染源的排放参数,可按“导入泄漏与蒸发结果”,从某个泄漏与蒸发估算的结果中,导入相应计算结果作为源强排放率参数。会自动进行单位转换,并根据原结果的具体情况输入时间分段,以及各段时间长度。
(3)图形缺省选项中,增加可选的两种图形与背景图形混合算法:And算法和ALPHA算法。前者为ver194以前的旧算法,缺点是背景图形较暗时,浓度色块的半透明处理可能出现混色;后者则在复制出图形时会使底色变暗。缺省采用前者,当背景图很暗时建议用后者。&
发布版本Ver1.1.195,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进行了以下重要改进:
&&&&&& (1) AERMOD预测结果中,如果保存有逐步值结果的外部文件(POST文件),则在查看“计算结果”页中的内容时,只要看到有浓度产生的时间(比如小时浓度的具体YYMMDDHH日均浓度的YYMMDD),如果该时间为蓝色下划线的字体(如),则可点击转到外部文件中的该时间下的浓度结果数据表中。
注意,只有当污染源组为“全部源”时,此时间链接才能用,因为POST文件中只保存有全部源组的结果。此一改进,为查看典型小时和典型日的数据,提供了快捷和方便。
缺省的项目文件模版(modal.dat)中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采用了(GB),以替代原(GB)。缺省污染物从原有3个,增加到10个,包括PM10,PM2.5等。
注意:只有新建项目时,项目文件中才会采用GB,并有10个污染物。&
发布版本Ver1.1.194,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进行了以下改进:
&&&&&& (1)对图形系统进行了重大改进。在输出浓度图时,当背景图形缩小时,仍可保持较高的清晰度。采用新的混合算法,浓度图的填充色作为透明色处理时,不会与背景图产生杂色。
(2)更新了工具中的“DEM文件生成器”中的SRTM数据下载链接,将上版中FTP下载,改成了HTTP下载(因FTP下载需要密码)。用户可将表格中生成的需要下载的SRTM文件链接地址,复制到WWW浏览器地址栏中下载。
发布版本Ver1.1.193,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进行了以下改进:
(1)更新了工具中的“DEM文件生成器”中的SRTM数据下载链接。用户可将表格中生成的需要下载的SRTM文件链接地址,自行复制到FTP下载软件中下载,或者直接复制到WWW浏览器地址栏中下载。点击链接时,程序只复制地址,不再启动迅雷。&
发布版本Ver1.1.192,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进行了以下改进:
(1)在SCREEN3模型的“环境防护距离”中,采用导入污染源方式时,如果污染物属性中采用了不同的单位输入评价标准时,会导致导入的标准数据的单位转换不正确。本版本改正了这一个BUG.
发布版本Ver1.1.191,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进行了以下改进:
风险模型—浓度与剂量计算,输出的外部文件名缺省时,尽量不会与已有的文件重名;如果与已有文件重名的,计算前会提示是否允许覆盖。如果不允许覆盖,则用户修改文件名后再计算。
工具-—DEM文件生成器,解除试用版对DEM区域大小的限制,方便在没有密钥时也可生成大范围的DEM文件。
帮助菜单下,新设置三个菜单项,指向三个互联网址。“环评数据服务平台”指向环评GIS服务、气象数据服务、环评法规与标准导则服务、以及环评专业术语库。“高空气象数据申请”指向环保部评估中心LEM实验室的高空模拟数据申请平台。“地面气象数据申请”指向环保部评估中心LEM实验室的地面气象观察数据申请平台,此数据来自于国家气象局。以上数据均经过处理,可方便导入相关模型。&
发布版本Ver1.1.190,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修改了一个BUG:
(1)在读入FSL格式的探空气象数据时,旧版程序中对离地高度数据未减去气象站地面高程,导致数据不准确。本错误对高空站的地面高程较大的情况会造成较大误差。但对AERMET和LEM格式的高空数据不会有影响。
发布版本Ver1.1.189,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进行了以下改进:
(1)新增了对火炬源的输入。在普通点源输入中,右下角的烟筒出口选项中选择“火炬源”,则只需输入火炬燃烧的总热释放率HR这一个参数。对热损失比HL采用内部缺省值0.55。
对火炬源采用了AERSCREEN相同的处理方法,内部将其当作POINT源类型。
(2)允许读入没有任何云量观察数据的气象A文件。此前对此类气象A文件作为无效文件不允许读入。
发布版本Ver1.1.188,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进行了以下改进:
(1)AERMOD模型中的建筑物下洗计算,对BPIP.OUT输出结果中的XBADJ或YBADJ两项参数,如果其第一个参数是负值时,则软件读入时第一个参数误作0处理,而其后参数的顺序后移了一位。本版本对此进行了改正。本BUG由陕西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张智锋发现,在此对他的帮助表示诚挚的感谢!
(2)AERMOD预测方案的定义中,输出内容中的总体最大值排序,原只能输入999,现改为9999。
发布版本Ver1.1.187,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进行了以下改动:
(1)AERMOD计算结果,外部文件窗口,读出逐步值文件时,当查看内容为“浓度超标情况”时,数据类型中新增加了“各步超标点|超标率”一项,表格中用两列数据给出每一个时间步的总超标点数(包括所有预测点)和超标率,最后一行给出总和,即全部点全部时间的总超标次数,及超标率。某一个时间的所有预测点的总超标点数,其数值与网格密度和布置有关,因此绝对数值意义不大,但超标率可说明超标面积比率,不同时间步的超标率则可看出超标面积的变化,从而找到超标面积相对最大的小时或日期。
(2)将线源的中心设置为线上长度的中心所在。此前为线的节点的坐标的算术平均值,对弯曲线源,这样做可能使中心位于线源之外。
(3)公式计算器,修正了一个不能打开的错误。不再使用Formula.sys这个文件。
(4)绘图程序:修改了一个BUG,该错误可能导致很多次使用绘图程序后,使显示屏幕变花变慢,最后中断退出。
发布版本Ver1.1.186,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进行了以下改动:
(1)背景图与坐标系中图形坐标定位:两点坐标法,增加一次直接输入左下右上角的方法,不用在图形上用光标定位,直接按“左下右上两点”这个按钮,直接输入背景图形的左下角和右上角两点的坐标即完成;两点距离法,增加直接输入左下右上对角线距离的方法,不用在图形上用光标定位,直接按“对角线距离”这个按钮,直接输入背景图形的左下角和右上角两点间的实际距离即完成。
(2)地面气象数据中,“风向”和“风速”均丢失的小时,作为无效小时,不再允许保存。对这样的小时,即便有温度,能算出莫尼长度也是为正,热通量摩擦速度也不正常,所以今后不要再进行计算,作为整个小时完全丢失处理。
(3)AERMOD预测气象生成,如果出现位温梯度极大(如在0.5k/m以上)的不合理值,且探空数据是从下载的FSL格式文件导入的,则可能是探空温度丢失符错误设成了“99999”。     本版对此进行了订正。对原有数据,需重新生成一遍预测气象。
(4)AERMOD预测方案:“选项与参数”中设置“预测气象的起止时间”时,如果气象不是24小时逐时的,那么程序将提示设置的起止时间中必须要包括小时。比如要设成“
8:00”,后面小时不能省。
(5)在菜单“选项”下增加一个窗口“程序环境选项”,目前只有一个选项“SCREEN3内核选择”,可选择16位,32位或64位的内核程序,程序缺省为32位。如果在WIN7环境下,运行“筛选计算与评价等级”或“环境防护距离”时,出现一直运行而不出结果时,可能就是因选择不合适的内核所致,这时可强制退出程序,重新进入后,在这里选择不同内核。
(6)打开项目文件时,比较版本的新旧。若原保存版本更新,即用老版本程序打开新版本的数据文件,将给出警告提示。
发布版本Ver1.1.185,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升级了在WIN7下兼容性问题:
(1)在画图时出现错误“6”溢出或错误“380”,此时将自动设置背景图大小到合适的程度(但并未改变缺省设置),不会跳出程序。
(2)改正了EIP图形文件版本上的错误,184版后的EIP图形要用新版生成和打开。
另外,在WIN7下最好不要安装在C盘。如果必须装在WIN7系统的C盘中,即便设置整目录可读写,仍可能EIAPROA不能生成文件(如AERMET.SFC,AERMET.PFL等),导致不能运行,此时要检查是否EIAPROA.EXE和内核程序被杀毒软件隔离。
发布版本Ver1.1.184,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升级了AERMET预测气象处理方面一些内容。气象内核升级成ver
12345后,在风向风速丢失小时,若在白天也可能生成莫尼长度大于零的不合理情况,地表摩擦速度可能输出非数字字符;静风小时,不再生成边界层参数。因这些情况,用地面数据模拟廓线数据的插值的选项也可能不能运行通过。本版对此进行了改进。
要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ver12345对风向丢失小时、静风小时,处理与以前版本明显不同,可能并不输出边界层参数,或输出结果明显不同。但这些小时在新旧版本中均不参与浓度计算,因此对浓度/沉积等的计算结果是不会有影响的。
发布版本Ver1.1.183,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升级了气象A文件读入程序,以适应新版气象A文件格式。&
发布版本Ver1.1.182,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自采用AERMOD
ver12345内核的上版本ver1.1.181发布后,发现不能计算平均时间为“年平均”的方案,我们认为可能是该版本的内核程序有误。本版将所有“年平均”的计算,都改为自动采用“全时段”来完成。今后如果内核程序得到更新后,仍会恢复“年平均”的计算功能。
说明:对于一年气象的情况,年平均与全时段是完全相同的。对于多年气象的计算,年平均采用的是先计算出每一年的年均值,再对这些年均值按年数进行平均,得出“年平均”的计算结果;而全时段则是用全部小时算出的结果直接算均值。如果每一年的静风小时数和丢失小时数不一样,则这两种算出的结果有微小的差别。但是如果气象时间长度不是整数的年(比如两年零一个月),则“年平均”只会取完整的年来计算,而忽略后面多出的一个月;而全时段则不会,这时两者的差别可能会大一些,但显然这时全时段更能体现长期平均的趋势。&
发布本Ver1.1.181,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入界面保持基本不变,因此对用户使用上基本没有影响。
&AERMET预测气象(内核从v06341,经过v11059,升级到v12345)升级说明:
&AERMOD预测模型(内核心从v09292经过v1/v1升级到v12345)中新增加的功能,本软件体现在输入、输出和运行三个方面的以下修改:
模型运行方面:
AERMOD预测方案,常用模型选项中增加以下选项。
输出方面:
高值可最多输出到第999位(此前最多可输出到第10大值)。当高值的位数大于气象时间时,输出为0,比如只有30天气象,要输出日均浓度第100大,程序不指示出错,但输出结果均为0。&
发布版本Ver1.1.180,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对AERMOD计算结果中,外部文件中逐步值文件读出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进:
(1)查看内容:将“超标次数和超标率”和“最大超标持续次数”
合并成“浓度超标情况”,选择这一内容时,同时读出
“浓度超标次数”、“浓度超标率”和“最大超标持续次数”这三种数据类型。修改后,查看内容分6项:(a)各步最大值及位置(b)某一步各点计算值(c)浓度超标情况(d)指定点时间序列值(e)各点第N大值(f)各点给定保证率值
(2)当查看内容选择了(a)(c)(e)(f)四种时,因程序需要对整个逐步值文件全部读出,需可较长时间,新增加了“读出数据”按钮,只有按下些按钮后,才会读出数据,并对表格数据进行更新。当选择(a)和(c)时,应当首先设置是否叠加背景浓度、评价标准、滚动平均参数,这些设置才能应用到读出过程中;而读出完成后,这些设置不能影响结果。
(3)查看内容为“指定点的时间序列值”时,由一次可读出最多10个点,改为一次可最多指定256个点。输入系列点序号,可用逗号分开,连续点可用&[起点,终点]间隔&的方式。但可读出具体点数,仍受小时或天数限制:如果一年有8760个小时,一次只能读出37个点,如果是连续三年逐小时数据,则只能读12个点;对日均文件,即便是三年数据,一次也可读出256点。
(4)按小时的滚动平均值算出的日均浓度,个别情况下不能代替原有的日均浓度,原因在于对浓度为0的小时,难以判断是该小时因静风、无气象等引起的不需计算,还是由于该小时该处浓度确实为零。因此,对日均浓度逐步值文件,查看内容新增“各点第N大值”和“各点给定保证率值”,这样查看内容选项与小时浓度逐步值文件一样。
其它一些小的BUG和改进:
(1)工业污染源参数,变源强参数,使用24小时变化时命令参数有误。HROFDY
输入成HROFDAY,现已改正。
(2)风险模型:一些条件下闪蒸和热量蒸发出现负值,已改正。
(3)aermod计算结果,当查看大值报告时,左上角的“评价标准”栏未能随查看浓度的时段而变化,而是一个固定值,计算占标率用了这个固定的标准值(尽管用户可以自行设置其它值,或改变标准单位,或点击设置)。本版改为随查看浓度的时段而变化,但仍保存用户自行改变标准的功能。&&&&&&&&
发布版本Ver1.1.179,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内核程序AERMAP由原ver06341升级到ver11103(date
04/13/2011)。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旧版AERMAP处理非标准的DEM文件(比如无换行符格式、以及非均匀间隔格式)会产生很大误差,对这类DEM文件,只有用新版计算才是合理的。而对于标准DEM文件,新旧版本差别不大。软件中工具“DEM文件生成器”生成的DEM文件均为标准格式的DEM文件。
(2)在预测点生成窗口,在运行AERMAP时,增加“采用DEM文件全部范围”选项,若选上,则采用整个DEM文件范围内全部数据来计算预测点控制高度;否则仍与之前版本一样,仍采用预测点本身范围再外延三个网格后的范围来计算预测点控制高度。采用这一选项后,预测点高程不会改变,但控制高度有可能增加。缺省为选上,这也是我们的建议。
(3)DEM文件生成器中选项“以上确定范围再外延1分”改为“以上确定范围再外延2分”。2分约相当于3600m。如果预测点范围采用背景底图范围,再外延2分后生成所需的DEM地形文件,以此文件的全部区域作为AERMAP运行时的范围,这样在AERMAP运行时生成的控制高度更准确。当然也可自行选择生成更大DEM文件,但上限是不能超过1度边长,且DEM越大时AERMAP运行耗时越多。
(4)本软件已修改为只能使用AERMAP的
ver11103版内核(或以后的升级版),若用户自行将AERMAP更换为更早版本,可能导致不能正常运行。
O330030ug/m^3(PBL)(/m)0.050.09
AERMODCALINE4
1WIN732DOSDOSSCREEN3.EXE1632SCREEN3WIN98WIN XPWIN2003WIN7
2WIN7CWIN7C:WIN7AERMOD.EXEWIN7C
Ver1.1.174
11616AERMET
发布版本Ver1.1.173,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进行了以下修正:
(1)筛选模型中,采用导入污染源时,如果导入多个源且其中含有体源,可能丢失体源的初始混合数据,使计算结果偏大。本版已订正。
(2)AERMOD计算公路源/线源,缺省改为采用面源模拟,且可采用的长度与公路宽的比从10放宽到100。
(3)绘图功能对自动分级、坐标取值进一步优化。
(4)对SFC和PFL读入增加丢失符自动识别。修改了一些气象参数的缺省合理范围。
(5)地形高程,增加对DEM文件的等高线图形显示。
(6)增加了AERMOD运行时部分常见运行错误的中文解释。
发布版本Ver1.1.172,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进行了以下修正:
(1)AERMAP运行时引入文件名中带有空格的DEM文件时,将导致运行时出错,本版以后在地形高程界面中引入DEM文件时,将不允许引入带有空格的DEM文件,在生成DEM文件时,缺省也不会生成带空格的DEM文件名。
(2)对工业点源,如果烟气参数是标准状态而不是实际状态时,旧版中采用93导则或风险模型时,烟气量换算过程中有误,导致原计算出的抬升高度偏低;但采用AERMOD模型和SCREEN模型的没有影响。本版进行了修正
发布版本Ver1.1.171,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进行了以下修正:
(1)公路源或工业线源,如果起点或终点不是端点,原版本中使用AERMOD计算时,程序不会自动外延。本版本开始,对非端点的线源起点或终点,按预测计算范围外扩500m后所形成区域进行外延。
发布版本Ver1.1.170,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进行了以下修正:
(1)对AERMOD预测结果,在读出外部文件中的逐步值(POST)文件时,对多个月(多年)的数据,只能读出第一个月(第一年)的数据。本版对此进行了修正。
发布版本Ver1.1.169,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进行了以下修正:
(1)对AERMOD地面气象,在内部生成OQA时,将风向小于5度的非静风的风向置为360度来表示(表示为36),以避免在生成预测气象时会作为静风。
(2)AERMOD预测方案定义中,选择参与预测的污染源时,如果采用了非加入顺序的排列后,再选择污染源,可能会造成记录不准确。本版进行了更正。
(3)SCREEN3的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有多个监控制点时,可能有一个监控点结果被最大点所代替。本版进行了更正。
发布版本Ver1.1.168,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修正了以下三个BUG:
(1)工具中,“环境容量与削减优化”中的“理想环境容量“,原系数A和a取值有误,现更正。
(2)逐小时源强变化的点源,如果输入了逐小时烟气量变化,且烟气为标态时,原生成的时变系数文件有误差,现更正。
(3)探空气象数据,如果读入三年逐小时的数据时,可能发生溢出错误,本版进行了改正。
发布版本Ver1.1.167,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修正了以下一个BUG:
(1)在SCREEN3模型的“筛选计算与评价等级”模块中,如果有一个污染物排放率很小,最大占标率0.01%以下时,可能会出现溢出错误或得出不正确结果。本版已更正。
发布版本Ver1.1.166,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作了以下改进:
(1)背景图与坐标系:选择空白背景时,设置两点坐标或两点距离时出错退出。本版已更正。
(2)增加对地面气象数据有效检查,要求任一小时,风向已输入的,则风速亦须输入(不可丢失),以适应AERMET的要求。
(3)地面气象数据输入时,对气象站编号和名称,自动去除空格等非法字符。
(4)高空数据,如果项目位置点与某个高空站完全相同,会出现溢出错误。本版已更正。
(5)气象统计分析,对地面气象的常规统计中,在统计结果小结中,增加了逐小时的稳定度字符(PS划分法)和混合层高度数据的输出。
发布版本Ver1.1.165,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作了以下改进:
(1)AERMAP网格点,如果网格名称中有小写英文字母时,计算结果中显示不出高程等数据,本版进行了改正。
(2)SCREEN3模型导入工业源时,原选择为每源点击打勾,现改为不打勾只显示蓝色,多选时可用Ctrl+点击,选择连续的多个源时可用shift+点击头尾两个源即可,这样选择连续多个源时可以方便一些。
(3)对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点除给定的108个离散点外,同时设置5000m内自动点,以使SCREEN3计算出准确的最大落地浓度。如果只有最大落地浓度点(且该点不是给定的离散点)超标,则防护距离取超标点外延的邻近离散计算点
(4)本版所附的在线帮助系统和用户手册,增加了“问题与答复”一章,收集了EIAProA发布一年多来有关软件使用和导则执行方面,有共性的相关几十个问题及答复,以供参考。
发布版本Ver1.1.164,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作了以下改进:
(1)地面气象数据输入,如果有数据的小时中,无云量的占比超过10%,提示应先进行内插出云量,否则直接使用的结果是不可靠的。
(2)工具中,高空气象数据下载网址已移动,由原“http://raob.fsl.noaa.gov/”改为“http://esrl.noaa.gov/raobs/”。
(3)AERMOD预测方案,如果要求输出POST逐步值文件,且单个文件大于2.15GB时,程序提示过大。对已生成的POST文件,程序只可读出在2.15GB内的部分数据。09292因采用双精度数,四万点以上的一年逐时就可能超出上限。
(4)AERMOD预测方案,如果设置气象起止时间,若气象不是逐时的,生成INPUT时内部自动加上起止小时值。这一点要求对09292增加,原07026是不需要的。
(5)AERMOD预测结果,计算结果表格中,干沉和湿沉结果,选择不同单位时没有自动换算,仍为g/m^2,本版进行了改正。
(6)AERMOD预测结果,外部文件页,当需要读出大量数据时可能耗费较长时间,在读数据过程中窗口“退出”按钮变成“取消读出”按钮,可以中途取消读出过程。
(7)背景图与坐标系中,全球定位点的本地坐标,可在弹出窗口中输入全球坐标的同时一同输入。这样可精确用数值方式输入全球定位点的本地坐标。
(8)现状监测和敏感点输入窗口,增加“来自经纬/UTM坐标”按钮,点击则调出工具中“坐标转换器”中的从全球坐标转为本地坐标这一页窗口,可用之转换监测点和敏感点的全球坐标成本地坐标。
发布版本Ver1.1.163,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对气象统计和数据输入方面进行一点改进:
(1)旧版中,如果探空气象时间类型为“顺序定时自定义”,则高空气象数据统计中,统计不出每个小时单独的廓线,而只给出全天平均结果(表现为第一个小时和全天两组数,实际均相同)。本版对此进行了订正。
(2)地面气象A数据读入时,如果气象站名称,代码,或所在省、市名称中有中英文的双引号时,均会出现错误。本版予以订正。
发布版本Ver1.1.162,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开始采用US EPA于发布的最新版AERMOD Ver 09292为内核。主要改动如下:
(1)AERMOD Ver 09292的计算速度提高了两倍以上,并修改了原Ver 07026中的相关错误,特别是OLM算法等错误。
(2)AERMOD预测方案的主要模型选项,增加了“对全部源速度优化”和“仅对面源速度优化”两个选项,采用速度优化后计算速度可快2-10倍,但上风向浓度将不再计算。
(3)污染源排放时变参数增加了按星期内各天(工作日、周六、周日,或者每天两种方式)每小时的方式;对逐时变化的排放率参数,增加对面源的释放高度和烟羽的初始垂向高度的2个逐时变化因子,增加对体源的释放高度和烟羽的初始水平、垂向高度的3个逐时变化因子。
对法规缺省运行模式,亦可使用城市效应选项,但城市粗糙率长度要求为1.0m。
对OPENPIT类型源,增强为亦可用于气体污染物。如果用于非气态源,增加为可用于排放细粒子(METHOD2)的污染物。但要求在模型在BETA选项下才作为OPENPIT,否则作为普通的面源。
AERMOD预测方案的原选项中的“城市效应”改为“城市效应与平地处理”,在非法规应用下并考虑地形计算时,可选择部分参与源作为平坦地形源处理。即允许在一个方案中同时进行考虑地形和不考虑地形处理。
对非法规缺省运行模式,如果是气态污染物,且只计算浓度和干沉,可选择直接输入气体干沉速度,而不必使用季节、土地利用分类和气体沉降系数来计算。
对输出相关文件,EIAProA内置采用更精确的科学计数(EXP)格式,对POSTFILE则内置为二进制的双精度数格式。
发布版本Ver1.1.161,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最近出现个别用户无意中多次打开同一个项目文件(*.Prj),并同时进行写入操作,可能对项目文件的造成损坏,出现“错误号3197,由于您和其它用户试图同时改变同一数据,导致Microsoft Jet数据库引擎停止进程”,导致该项目文件无法再打开。
为避免这一情况,本版进行了以下改进:
如果一个项目文件已经被打开(用EIAProA或ACCESS),则EIAProA再次打开这个项目文件时,只能采用只读方式(项目名称注明“只读”),只能查看或复制,不能保存,不能粘贴,也不能计算。
发布版本Ver1.1.160,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进行了以下改进:
(1)环境防护距离,监控点未输入标准时,采用环境质量标准时,单位转换出错,导致监控点占标率出错,本版进行了改正。
(2)对项目背景图,如果已经导入到项目中,但又重新改变了其大小,本版修改成只要重新定义其坐标系就会自动更新其大小,而不必重新插入。
(3)帮助中修改了到ACEE论坛的链接为:。
(4)风险预测-泄漏与蒸发估算-液体泄漏产生气体源强,输入的大气稳定度类型及地面类型参数没有响应,本版进行了修改。
(5)风险预测-浓度与剂量计算中,如果排放率非均匀(分成了两个以上时间段输入源强),且用于小风气象下计算时,时刻为0时的计算结果有误,本版进行了改正。
发布版本Ver1.1.159,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为迎接国务院规划环评条例10月1日的正式施行,本版进行了适于规划环评的改进:
(1)AERMOD模型(以及93导则模型)中,单个方案的输出源组数(可单独保存结果的源个数)由原10个扩展为254个。
(2)AERMOD预测方案中,输出选项增加“每源一个组”按钮,可自动生成全部单个源的组,以单独保存每个源的计算结果。以便于分析各源分担率及生成TC1文件。
(3)对参与计算的源不超过253个的计算方案,均可直接生成一个TC1文件,以调用工具中的TCA程序进行环境容量分析。
(4)可使用TCA打开AERMOD模型方案结果生成的TC1文件,以分析最大环境容量、削减优化分配(可基于最大环境容量,或最小费用投入)。
AERMOD生成TC1文件的一般过程:
(1)确保基础数据中,输入了一个以上的敏感点(关心点),以及各点的控制标准。这些点作为规划区域各功能块的控制点。
(2)生成AERMOD预测点时,确保选择了敏感点(一般不去选择监测点)。如果仅用于生成TC1,则不要定义网格点,以加快计算速度,减少存贮空间。
(3)AERMOD预测方案定义,基本要素-AERMOD平均时间中,必须选上“全时段”;输出内容中,按下“每源一个组”保存每个源单独结果。
(4)计算结果中,数据类别1选择“全时段值”,数据类别2选择“浓度”,各点高值的高值表预测点组选择任意点,这时表格右上方出现“TCA…“按钮,可按此输出TC1文件。
(5)使用工具中“环境容量与削减优化”程序打开TC1文件,按TCA程序相关说明进行操作分析。
发布版本Ver1.1.158,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对绘图程序进行了以下改进和修订:
(1)绘图员-图形属性-等值线属性中,针对所有等值线填充区域,增加“等值线填充区域为半透明”的选项,未选中时,等值线的填充是不透明的,选中时,填充是半透明的。
(2)绘制等值线时,可能出现某一阈值的区域不能填充的情况,本版进行了改正。
发布版本Ver1.1.157,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进行了以下改进和修订:
(1)本版对基础数据的气象统计与分析界面有所简化,增加一种统计类型“探空气象风速气温统计”,可生成年/月/季的任一小时的风廓线和温廓线。
(2)环境防扩距离计算:遵照ACEE要求,如果给定的离散计算点都未超标,但最大落地浓度点超标,则防护距离取超标点外延的邻近计算点。
(3)读入下载的高空数据FSL文件时,内部增加一个过滤功能:如果某一小时同时具有气压和温度的层数小于2,则不读入(因无法用于AERMET)。这样解决了读入FSL文件时因大量无效数据导致不能运行AERMET的问题。
(4)按Ctrl+E进入图形编辑环境时可能很慢,本版解决了这个问题。
(5)工业源输入时,原计算多边形源的几何中心时采用坐标平均法,但对不规则形状有误差,且起止点不同也可能造成不同结果(但对浓度结果不会有影响)。本版开始采用更精确的面积计算法。
(6)风险模型-浓度与剂量计算中,采用水平与垂直不均匀网格计算时,可能出现不能保存结果的情况。本版进行了修正。
(7)环境防护区域图形中,可能出现的“看不到背景图形但复制出来后有背景图形”,以及“环境防护区域超出背景图时,超出部分不能复制”的问题。本版进行了修正。
(8)对公路源,原版如果源强采用“mg/km/s”时,单位换算不正确;如果采用面源模拟,导致结果偏高。本版对此进行了改进。另外,公路的尾气混合高度,是直接在内部用于计算初始混合高度σz的,不宜视作尾气排放高度,本版缺省值由原1m改为3m(可使计算结果明显降低)。
发布版本Ver1.1.156,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对AERMOD预测结果的查看分析时,允许用户可选择地过滤掉厂界线(或污染源分界线)内部的数据,以便精确分析对厂外的影响:
(1)如果项目中有厂界线,或者本预测方案中有面(体)源,则打开AERMOD预测结果时,左下角会出现“查看内容不含以下区域内部”,区域可由厂界线、面(体)源分界线以及它们任意组合围成。用户可自定义区域。
(2)如果选择了查看内容要过滤的区域,则在最大值综合表、各点高值表,以及外部文件的表格中,对网格点均会过滤掉所选定区域内部的数据。绘图时,等值线及填充色块也不会穿入到区域内部。
发布版本Ver1.1.155,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1)在基础数据中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由缺省的mg/m3改为其它单位的话,在结果显示的最大值综合表中的评价标准仍是缺省的mg/m3,本版改正了这一错误,后下载程序均已更正。
(2)筛选模型计算评价等级时,原版中D10%的最远距离采用各源的直接计算结果来比较,现改为采用插值后的数值来比较,更为精确一些。
(3)AERMOD模型,对采用逐小时变化的源强的变化因子的污染源,可能生成不正确的时变系数文件而导致不能运行,本版进行了更正。
(4)对要保存逐步值外部文件的AERMOD预测方案,新版限定为不可以设定气象特定日期。
(5)原版中对建筑物下洗,如果有6个以上点源参与时,可能发生结果读出出错,本版进行了更正。
使用注意点:
(1)对NO2化学反应,软件中预设起始NO2/NOx比例为0.1,这一比例对某些项目可能过低。另环境中O3浓度的程序预设值为300ug/m^3,也可能高于当地值(国内某些地方实测的O3浓度在30~50ug/m)。这些数据都应尽量采用实测值。
(2)个别人出现的图形复制时,不见背景图的原因及处理:原因在于该电脑可用内存太小而背景图太大。方法:关闭所有其它应用程序,或用内存更大的电脑,以扩大内存。或背景图制作小一点(指文件大小,非面积大小),或者复制前选择一块较小区域再复制(在drawer内部的编辑菜单下设置复制区域的大小)。
(3)目前出现过两例SCREEN3程序不能运行的问题,可能是由于程序安装在中文目录下的缘故,要求程序所在目录路径中不能有中文字符。
发布版本Ver1.1.154,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AERMOD预测方案,输出内容中,增加保留综合结果文件AERMOD.out的选项。选择后,该方案的综合计算结果文件保存在项目文件所在目录下,命名为:[项目文件名.方案ID编号]AERMOD.OUT。这样便于保存多个预测方案的AERMOD.OUT文件用于提交审核。
发布版本Ver1.1.153,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1)改正了AERMOD计算结果中,可能出现小时表达不清的情况。
(2)改进了地面气象数据A文件读入功能,可读入A文件中对降水和温度采用简化格式的情况。
(3)对输入不完整的高空气象,也允许用于运行AERMET生成预测气象.。
(4)对污染源的排放率参数,若选择了“排放强度随时间变化”,则必须要输入一个以上的乘数因子,才允许保存。
(5)AERMOD预测方案的外部文件以及调试文件,改由程序内定,格式为“[项目文件名.方案ID编号]特征文件名”,以避免名称相同产生覆盖。文件都保存于项目文件所在目录下。比如,对一个“云山电厂.Prj”的项目,某个计算方案(内部编号为11)的逐时文件名称内定为:“[云山电厂.11]POST.BIN”。
发布版本Ver1.1.152,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修正了一个单位换算不当导致的BUG:
AERMOD预测结果中,在最大值综合表中,网格点最大值的背景浓度,原保存结果只有正确结果的1/1000。本版予以修正。
注意仅对最大值综合表的网格点最大值的背景浓度(实际取所有监测点的平均值)这一个数有问题,其它所有数据均是正确的。原有已算方案需要重算才能更正,如果重算需时较长,请不必重算,直接考虑将原结果放大1000倍。非最大值综合表的所有背景浓度均是正确的。
对因此错误引起的不便和麻烦深感歉意!
发布版本Ver1.1.151,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1)直角坐标网格定义:增加了疏密不一网格的专门定义格式“[P1,P2,...,Pn]S1,S2,...,Sn-1”,表示用N个数据分N-1段,每段内的间隔分别为S1,S2,Sn-1。比如:“[-,0,00,100,100,1000”就表示-5000,-4000,-3000,-2000,-100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5000。
(2)修改了表格无数据时,按插值按钮可能出现的不正常中断退出。
发布版本Ver1.1.150,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1)环境防护区域图:旧版中只是超标距离,现修改为用防护距离画图;另增加防护区域图形边界线格式的定义,可以不画填充色只画边界线。
(2)预测结果表格数据显示:原为最大值采用红色显示,现改为绝对值的最大值用红色显示,这样可显示负排放的结果时的最大负值。
发布版本Ver1.1.149,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对Ver1.1.148中发现的两个BUG进行了修正:
(1)点击DEM文件生成器中的“将生成的DEM文件导入项目”可能出现的“找不到Colmn”,并对任何导入的DEM文件进行检查,不允许对同一DEM文件两次引入。
(2)建筑物下洗输入界面中可能出现的异常中断问题。
另外,针对许多用户在读入网上下载的高空FSL文件时,常常未选择文件类型为FSL就直接读入,本版将允许这样的操作而不再会出错(由内部自已识别类型)
发布版本Ver1.1.148,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对SCREEN模型的输入输出进行了较大改进:
(1)允许输入污染物名称,在输出中采用这些名称表示。
(2)连续自动点内定最少计算到25km。
(3)评价等级筛选程序中,允许对污染源的位置、建筑物的位置、自定义点的位置直接从背景图上点取,支持从背景图上点取单个点、曲线或网格。可自动插值污染源和自定义点的地面高程。自定义坐标点相对每个源的距离和相对高度由程序内部计算。
(4)评价等级筛选程序输出中,查看内容增加“一个源的简要数据”表格,可查看一个源的各点距离/相对高、浓度/占标率,方便画出浓度-距离曲线和占标率-距离曲线。后者将给出占标率80%线(红色虚线)和占标率10%线(蓝色虚线)。
(5)评价等级筛选程序输出中,增加D10%最大值的精确值和评价范围建议值。不再论述5km处情况。
(6)评价等级筛选程序中,如果需要由源中心到厂界的最近距离与D10%比较来判断是否可调整到三级,且用户已预先在基础数据中定义好厂界线,则程序会计算出源中心到厂界的最近距离,并进行比较和给出结论。
发布版本Ver1.1.147,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增加以下内容:
(1)地面风统计:增加了温度统计,在“统计结果小结”中,增加了按08导则附表C11-C15的格式要求出的表格,这些数据可以一健式导入EXCEL中自动生成相应的表格和图形。
(2)DEM文件生成器中,增加一个按钮,点击立即将生成的DEM文件导入项目中。
(3)AERMOD计算结果的外部文件中,在逐步值文件中查看某个点的时间序列值时,如果只看某一个点时,增加“从大到小排序”选项,这样能得到一个关心点的前N个值。
(4)直角预测点网格定义的缺省方式:由“起点 个数
间距”调整为“[起点,终点]间距”
修改的BUG:
(1)建筑物下洗中,输入了多个建筑物,删除后显示出错。
(2)AERMOD浓度计算时,采用热启动有问题,找不到热启动文件。
发布版本Ver1.1.146,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1) AERMOD计算结果的增加了最大值综合表,打开AERMOD结果时首先显示这个表格。表中列出各任意点(包括敏感点/监测点/署名点)以及各网格的最大点,小时/日均/长期平均的浓度最大值,及发生时间,背景值,评价标准,叠加背景后的占标率百分比,是否超标等。直观表达了总体污染情况,方便找出典型日/典型小时。可分别显示各污染源组的情况。
(2)对于三年以上的高空数据,如果选择显示比离地高/气压/温度更多的其它参数,则可能不能在一个表格中显示所有数据,程序会提议只读出每天早上一小时的数据,或者选择显示更少的参数。
发布版本Ver1.1.145,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1)高空数据读入时,不能读入一年以上数据(12个以上文件),本版进行了改正。
(2)探空气象数据读入,改“读入50000Pa以下数据”为“读入5000m以下数据”,这样更方便。
(2) 高空数据若采用国家评估中心LEM数据,共时间将来可能会直接采用北京时间,本版程序增加了自动判别功能。如果LEM文件中时间有8:00时,则认为已经是北京时间,不再转换时间;否则认为是GMT时会自动转成北京时间。
发布版本Ver1.1.144,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估算模型中,如果计算结果最大值超过9999ug/m^3时,原程序中读入时会出错,本版进行了改正。
本问题由河南新乡市环科院李工发现,在此表示诚挚感谢!
发布版本Ver1.1.143,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1)AERMOD结果表格中(以及风险的“浓度与剂量计算”结果表格),小时、日均最大值表格双击时,显示相应单元格的日期时间;反过来双击日期时间表格中时,则显示相应的数值表格单元。这样方便了查看同一地点的数据和相应时间。
(2)AERMOD模型中,当污染物排放使用了时变性系数时,会出错,现予改正。另,对于线源、公路和网格源,由于计算时要拆分成多个源,不再允许有全年逐小时变化率。
(3)AERMET运行结果的SFC文件读出到表格中显示时,降雨量数据显示不对,现予纠正。此问题只影响显示,不影响原有计算结果。
(4)对于在建筑物上的体源,在AERMOD中输入的释放高度修改为体源高度/2+建筑物高度。
(5)建筑物下洗:建筑物的基底输入下方,增加了“插值基底高”按钮,可用于插值算出建筑物的地面高程。
(6)风险模型的“浓度与剂量计算”中的结果表格,当使用坐标表示各点数值时,增加表格中当前点的预测点序号(蓝色字体显示于左下方),便于按此查找该点的时间序列数据。
热心网友spray_escort和风影提出了部分错误和建议,在此表示诚挚谢意!
发布版本Ver1.1.142,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1)环境防护距离计算:从基础数据中导入面源时,旧版没有将面源的中心坐标(用于环境防护区域绘图)一起导入,本版进行了改正。
(2)原AERMOD预测方案的背景浓度采用值选取监测期平均、日均最大、日均最小、小时最大、小时最小之一,但计算结果中只保存一种。现改为可选取同时段最大、同时段最小两种。以选择同时段最大(缺省)为例,计算结果中同时保存小时值背景(各点小时最大监测值)、日均值背景(各点日均最大监测值)和监测期平均值,将分别用于计算结果中对小时、日均和全时段(年均)的背景值叠加。
查看外部文件的浓度时,若考虑叠加背景值,同样会根据选择的文件(小时、日均或全时段)分别采用相对应时段的背景浓度。但如果考虑滚动平均,虽然此时文件数据是小时文件,但背景值仍采用日均背景值,因为认为滚动平均结果应该是日均值。
对于此版本前已计算的预测方案,需要重新计算,否则原方案的结果只有一个时段,读出时同时作为小时/日均/全时段的背景值。
发布版本Ver1.1.141,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预测气象的起止时间,原只能设置日期,现改为亦可设置小时。
AERMOD预测方案-选项与参数-气象等常用选项-气象选项中,“设定气象的起止日期”改为“设定气象的起止时间”,起止时间允许定义小时。比如对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均定义”“,表明计算这一天;均定义为” 14“则表明只计算这一个小时。
可采用这种方法,设置多个方案来计算多个典型日、典型小时。
发布版本Ver1.1.140,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对AERMOD预测结果的“外部文件”中查看逐步POST文件的功能再行加强:
(1) 对外部文件为“逐步值文件-1小时值”,查看内容为“指定点时间序列值”或“最大超标持续次数”时,亦可先计算滚动平均,再基于滚动平均结果来查看或统计。
(2)对逐小时或逐日外部文件,查看浓度内容时,全部均可考虑是否叠加背景(原只有部分情况可叠加)。
(3)滚动平均计算时,对于浓度数据,浓度为0的小时不参与平均(认为该小时丢失或静风),这样如果取24小时不重叠滚动平均算出的结果与AERMOD本身输出的日均才会完全相同。对沉积等数据暂按参与平均计算。
(4)修正了一个BUG:未保存有外部文件时,打开AERMOD预测结果窗口时有出错退出(为Ver1.1.139特有BUG)。
发布版本Ver1.1.139,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对AERMOD预测结果的“外部文件”中查看逐步POST文件的功能进行较大加强:
(1)对外部文件为“逐步值文件-1小时值”和“逐步值文件-日平均值”,查看内容增加“最大超标持续次数”,选择此内容,可以看到所有预测点的最大超标持续次数(即时间,如果小时文件为小时数,日均文件为天数)和发生时间(对日均为开始时间)。表格中所有点显示“nn|YYMMDDHH”(nn为超标最大次数,后者为年月日时,为开始时间)。
(2)仅对外部文件为“逐步值文件-1小时值”时,查看内容增加“各点第N大值”和“各点给定保证率值”。选择前者,可以输入一个数N,则可以看到所有预测点的第N大值和发生时间;选择后者,可以输入一个保证率%,则可以看到所有预测点的该保证率浓度及发生时间。利用此功能可以查看任意N大值(而AERMOD本身只能输出前10大值)。表格中所有点显示“C|YYMMDDHH”(C为浓度/沉积/占标率等,后者为年月日时)。
(3)当对逐小时外部文件查看“各点第N大值”和“各点给定保证率值”时,可以先进行滚动平均计算,再基于这个滚动平均计算结果来查看。例如选择查看 “各点第N大值”,并输入了N为1,再选择“计算M小时滚动平均”,再输入M为24,则可以最后查看到的为各点日均值的第1大值。滚动平均可选择不同算法:无重叠滚动和有重叠滚动,无重叠的一年为365天,而有重叠的一年为天。
此外,在AERMOD预测结果中查看表格数据时,增加光标所在表格单元格的预测点序号,蓝色字体显示出“表格当前点总序号=N”,便于按此N序号在外部文件中查看该点的时间序列数据。
关于典型日、典型小时的计算要注意:
如果称网格点和各关心点的小时最大浓度对应的小时为典型小时、日均最大浓度对应的日期为典型日,则该各典型小时、各典型日的浓度计算有两种方法。
(1)是计算时要输出逐小时POST外部文件。在计算结果中,可先查看到各典型小时、各典型日的具体时间;再在外部文件中,查看POST逐小时和逐日文件,直接找到各典型小时、各典型日的浓度分布。
(2)是先计算一次但不输出逐小时POST外部文件。在计算结果中,查看到各典型小时、各典型日的具体时间,再增加一些新方案,新方案对应时间为这些特定典型小时、典型日,再计算这些新方案。
方法(1)可以需要较大硬盘空间,以保存逐步POST外部文件。
现在我们建议采用第(1)种方法,不管有多少典型日、典型小时,只要一个方案算完就全部搞定了。
对于典型小时,如果采用第二种方法,有一些误差。由于AERMET计算热通量时,采用的是累积方法,即计算白天某一小时的参数时,与该小时前各小时的气象有关,因此可以理解:采用一个小时的气象做出的一个小时的预测气象,与采用包括该小时在内的全天气象做出的预测气象,可能会有差别, 前者有误差。因此,我们建议,不采用一个小时来做预测气象,做预测气象时至少采用一个完整的一天气象。
发布版本Ver1.1.138,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1)基础数据-气象数据中的气象站编号,如果输入非数字符号,则给出提示,不允许保存。
(2)AERMOD预测方案和预测结果(以及93导则的综合计算方案)列表中,增加了”计算时间“一项,给出该方案最近一次计算的完成时间。如果该方案未曾计算过,则标明“未计算”。对于本版更新前已算过的方案,因未记录当时的计算完成时间,则标明为“未知”(但可打开该方案计算结果,在方案概述中查看计算完成时间以及耗时),以区别于“未计算”。
(3)全球定位点的全球坐标输入,增加格式选择。可选择使用经纬度或UTM坐标。当使用经纬度时,可选择采用DD°MM′SS.SSSS″,或DD.DDDDDD°之一。
(4)AERMOD预测方案中如果需要输出外部文件,则增加检查是否已存在,并提示是否允许覆盖。要注意,采用复制法生成多个预测方案时,每个方案中输出的外部文件缺省都相同,应手动将这些文件改成不同名称才不会相互覆盖。
发布版本Ver1.1.137,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1)SCREEN3评价等级计算的结论建议中,增加对D10%(即占标为10%对应的最大距离)的表述,以与导则表述一致。
(2)DEM地形文件生成器:由于原下载地址最近失效,将SRTM数据下载服用器由TelaScience(HTTP)改为JRC(IT) (FTP)。
(3)AERMOD模型方案中,计算点量大时可能发生POST逐步值文件(外部文件)读出时的溢出,本版进行了订正。由于读出可能需要有几分钟,本版新增加读出进度指示条。
(4)AERMOD模型方案中,如果考虑 “城市效应”,又没有设置任何一个源所在的城区号,将不允许保存,并给出提示。
(5)在“基础数据”中设定全球定位点坐标时,自动设定:93导则-本地参数-经纬度,成全球定位点坐标。
(6)电子表格的“乘法粘贴”计算结果有误,本版进行了订正。
在此对提出建议和发现问题的彭理通、Cartman、Plumbo等老师、网友表示诚挚感谢!
&发布版本Ver1.1.136,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本版修订了几个小问题
(1)气象站名称有空格时的可能不能运行的问题。
(2)93导则的综合计算中,逐时气象时若预测点&10个,计算结果读出前10大值时溢出的问题。
(3)AERMOD预测气象的生成结果,对用户手工修改SFC或PFL数据,如果修改有效,将自动保存修改;同时修订了某些条件下退出该窗口,在保存时出错的问题。
(4)项目树宽度设定了上限。
发布版本Ver1.1.134,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1)对工具程序“DEM文件生成器”进行修改和补充。输出的DEM文件坐标改成与GlobalMapper相一致(原来有1.5s的位移),并且对DEM范围的输入时增加了UTM坐标的选项。这两个问题和建议分别由sjzwrj和cartman两位网友提出,特此表示最真挚的感谢!!!
(2)工具栏中增中一个按钮:联系我们,点击进入email写信。
发布版本Ver1.1.133,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1)本版增加了一个很重要的工具程序——“DEM文件生成器”,允许最终用户直接使用源头数据方便、准确、快速、无缝生成任何一个评价区域的单一DEM文件。文件采用经纬度坐标,WGS84坐标系,3秒(约90m)精度。数据源采用srtm免费数据,并根据项目位置即时提供所需资源文件下载链接。该工具有详细在线说明。
(2)在程序帮助目录下的“关于本程序”窗口中,增加了电子邮件()和网站(www.nb65.com)的链接。
(3)未知地形高程,普遍采用-32767表示,当地形插值未能成功时,也采用-32767表示(原为-1E-35)。
(4)93导则,烟囱高度处风速,如果烟囱物理高度为0m,采用1m计算(原为0)。
&发布版本Ver1.1.132,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93导则的综合计算,增加以下功能:
使用长期气象进行的逐时计算,输出的结果中增加 “前10大值”,给出长期平均值的前10大值及发生位置;小时值的前10大值及发生位置、发生时间;滚动平均(日均)的前10大值及发生位置、结束时间。对小时值,同时按九个大气稳定度分别给出前10大值及发生位置、发生时间。以上所说的前10大值可按浓度和沉积率分别给出。
93导则的预测气象定义时,如果类型为搜索气象,也可直接引用地面气象数据,例如以一年的逐时气象来搜索最大轴线落地浓度精确值等。
发布版本Ver1.1.131,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AERMET气象生成时,地面气象分扇区,出现大于12个扇区的情况,现已改正。
原版中只有LL转换成UTM时精度在1m内,本版对UTM转换成LL的算法进行改进,确保规范格式的UTM坐标转成LL时误在1m内。
引入的单个DEM文件高程点数太多时,AERMAP可能不能处理,程序将给出提示。
发布版本Ver1.1.130,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1)逐步结果查看——选择点时,增加显示各点坐标
(2)技术说明1.4.8节平均风速统计,应改为包括静风频率
(3)一些部件(如AERMOD预测点方案)复制后,出现不正确显示,本版已改正
(4)地面气象数据、探空气象数据、现场气象数据新建时,气象站经纬度缺省改为项目全球定位点的经纬度。
(5)UTM与LL转换,原采用US EPA的Concor,但该程序在靠近赤道时误差比较大,现改为基于WGS84的通用精确算法,精度为1m。
在工具程序“坐标转换器”中的“经纬度坐标与UTM坐标”转换中,对UTM坐标的输入增加南北半球参数项,输出则增加纬度区符号项,以适用于全球(有关本地坐标与UTM坐标转换中,则默认为UTM是在北半球,因为项目所在地总是在北半球)。另外,对输出的LL坐标增加“DD.DDDD”或“DEG°MIN′SEC″”两种格式的选择。
发布版本Ver1.1.129,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当地形高程为采用跨UTM分区的DEM文件、且数据单位为经纬度(秒)时,若采用EIAProA自行插值任意点高程(而不是AERMAP来计算),在DEM范围内的点也可能出现不能返回插值结果的情况(返回值为-1E-35),本版进行了改正。
发布版本Ver1.1.128,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1)对于无具体粒径分布的细粒子污染物,应该使用AERMOD模型,原则上不能使用93导则模型进行计算,否则会有错误。正确的使用方法应简化成至少三个粒径段的污染物(&2.5um,2.5~10um和&10um三段),分别输入各段的中位径和质量百分比以及真密度。但为了更加通用,本版修改成能够自动采用一种内置简单化方法:分成中位径为1.5、5和15三段,真密度均取2.5倍水体,质量百分比15的一段取10%,1.5的取用户输入值,中间段取100的剩余值。若不认同此简化,请自行输入分段数据。
(2)采用DEM文件作为地形高程文件时,如果DEM数据边界刚好是UTM分区线(如108,114度)时,DEM图区域与背景图区域示意图不能正确显示,现已改正。
(3)新建工业点源时,有效高度He计算选项(仅用于93导则)中,缺省改为自动选上“考虑动量抬升”,使得此缺省情况下与EIAA对点源烟气抬升的处理一致。
&发布版本Ver1.1.127,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1)读入DEM文件时,连续有多点高程≤0时有可能会处理不当,提示超出数据边界而不能读入。本版已修正了这个问题。
(2)93导则模型,综合计算的长期气象计算输出离散点的逐时或滚动平均数据时,在结果查看中读出的第一个小时(或日均)数据总是置为0。本版已修正了这个错误。
这两个问题分别由华南环科所小林和吕云波发现,在此表示诚挚感谢!
发布版本Ver1.1.126,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93导则模型及风险模型中,关于体源的预测计算时,原有版本虚拟成有效高度等于体源高度的点源来计算,本版修改为虚拟成有效高度等于体源高度的一半的点源来计算。修改后的计算结果比原计算结果要大得多。修改后的结果与EIAA(Ver2.7 &
Ver 2.8)的计算结果相一致。
本建议由刘婷提出,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发布版本Ver1.1.125,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AERMOD预测结果查看窗口中,如果方案中有多个源组,改成仅对“全时段”浓度和“年平均”浓度,可计算各源组的分担率,而对短期平均(如1小时,24小时平均)则不能计算分担率,因为对于短期平均,不同源组的高值可能出现在不同的时刻,不能作为同一时刻的浓度贡献。
发布版本Ver1.1.124,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1)绘制等值线时,缺省由不光滑改成了光滑化曲线(采用线性算法、中级光滑化)。现在的等值线总是保持光滑化,确保图形的美观化。线的颜色缺省由黑色改为红色,填充色缺省改为红色渐变为灰色,但标注字体缺省仍为黑色。标注设置缺省改为全部线都有标注。
(2)如果未锁定图形的缺省大小(即“图形缺省设置”中“设置图形大小”未选择),则图形缺省大小将设置到使得背景图形未有缩放的状态。这时复制图形将得到最清晰的背景图形。
(3)增加了“EIAProA制图注意事项”文档,介绍了用EIAProA绘图的一些注意事项,以期能使大家了解EIAProA的强大绘图功能。只要能够充分使用,无须再求助Surfer、ARC INFO等绘图软件,即可绘出专业的浓度分布图形。
(4)增加了各种风格的等值线模板到samples目录下,使用户可以简单使用这些模板绘制不同风格的图形。在“图形缺省设置”中按“从EIP文件读入设置”即可使用这些模板文件的设置来绘图。
发布版本Ver1.1.123,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1)风险预测中的浓度与剂量计算模块,增加了计算滑动平均浓度的功能。
仅用于一次气象组的气象类型,如果选择“输出各时刻逐步浓度到外部文件”则可以同时选择“输出滑动平均浓度”并给定滑动平均的时间长度。如果要计算滑动平均,则要求:(1)必须有至少两个预测时刻(以形成一个预测时间段),相邻预测时刻的时间间隔要相同。(2)滑动平均时间不能大于预测时段长度,而且必须为预测时间间隔的整数倍。计算结果中在查看内容中可以选择“滑动平均:最大浓度及时间”、“滑动平均:浓度的时间序列”和“滑动平均:给定时刻的浓度”三种方式查看滑动平均浓度。
所谓滑动平均浓度是这样一个概念:由于烟团模型中同一个点每时刻的浓度都可能不同,而标准可能是一定时间内的平均值,则浓度也需取一定时间的平均值,并用滑动的方式来计算。比如计算时间为60min,且从0到60每间隔一分钟计算一次共61次即时浓度,而标准为10min平均,则对每一个点来说,第一个10min平均为0-10min共11次浓度的平均值、第二个10min平均为1-11min共11次浓度的平均值…这样总共有51个滑动平均值。
本软件滑动时间的间隔由预测时刻的间隔来控制,理论上没有下限,可以是1min,也可以是1s,甚至0.1s,只要电脑计算时间和存贮空间能够接受。不过,鉴于大气扩散本身精度不是很高,不建议低于10s。
在烟团模型中计算滑动平均浓度目前仅为部分专家(如胡二邦等)所提倡,但尚未在相关导则中明确规定。
(2)在AERMOD预测气象生成中,气象风速(包括SFC和PFL)的丢失值的缺省值,由原来的“999”改为“-999.90”。
发布版本Ver1.1.122,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1) 由于AERMOD无法对静风气象(风速为0,风向为0度)进行计算(表现为浓度都为0),因此增加了对生成的SFC和PFL文件中静风气象进行处理的功能:风速可取测风仪器下限值,风向则按一定的规律取值。这一处理方法源自新导则8.6.3.2节并进行了适当细化,但是否应用取决于用户。使用时在AERMET气象结果的查看页中,按“静风处理…”按钮进行处理。
之所以采用在“AERMOD预测气象”中对生成的SFC和PFL静风数据进行修改,而不是修改基础数据中的“地面气象数据”,是为了保持基础数据的相对稳定性。
对PFL文件,此功能只用于每小时只有单层高度数据的情况。
(2) 删除AERMAP运行生成的无关文件,只保留运行控制文件、运行报告文件和错误消息文件三个文件以供检查。
发布版本Ver1.1.121,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1) 允许未输入完整的地面气象数据文件参与生成AERMOD预测气象,但要求至少已输入一个小时以上。
(2) 从OQA文件读入气象数据文件时,凡24:00时读入后均作为次日的00:00时保存,但AERMET生成后的SFC文件中,仍以当日的24:00表示。
(3) 更正了“图形缺省设置”中部分窗口的在线帮助找不到chm文件的问题。
发布版本Ver1.1.120,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1) 运行AERMOD时,改成缺省自动显示运行的DOS窗口。
(2) 偶尔出现运行“AERMOD预测方案”时弹出找不到AERMOD.EXE命令的提示,需要用户输入AERMOD命令,本版进行了修正。
(3) 读入建筑物下洗计算结果程序中,如果有多个点源,且有一个以上点源不受建筑物下洗影响时,原程序会出错,本版已改正。
发布版本Ver1.1.119,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气象数据——地面气象数据,增加了直接读入“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2003年版)”的接口。该文件格式以中国气象局2003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为依据,对2001年版A格式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并将格式命名为“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
(简称2003版气象A文件)。
使用方式:在地面气象数据中,按下“从文件读入…”按钮,文件类型选择“气象A文件”,这时可以选择要读入的气象A文件,要求从文件名到文件内容都符合A文件格式要求。读入多个月数据时要求这些月份是连续的,并在同一目录下,选择时按住shift再用光标点取各文件名称。
只读入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数据,无人站数据不读,因为模型不能使用。基准站和基本站都直接读入逐时数据,一般站可选择可读入逐时(风有逐时数据, 读入后要用户自己内插未有观测数据的小时),或只读入有人工观测的3或4个小时的数据。如果读入逐时数据,读入的第一天只有21,22,23三个小时,最后一天只有0到20时数据。只读入模型可能用到的参数,包括:风向、风速、总云、低云、干球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湿球温度、露点温度、海平面气压、站台气压、能见度共12项。其中风数据取10分钟平均,云量11读入为10,降水量仅当数据中有每小时降水数据时才读入,能见度只有数据为&km&时才读入。
程序Samples目录下增加了两个连续月份(一般站/每天3次人工观测)的A文件数据A.TXT和A.TXT,可用于测试。
李昌隆先生提供了气象A文件样本和格式说明,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发布版本Ver1.1.118,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绘制等值线时,在有背景图时,旧版本中缺省时对各级等值线覆盖的区域均不填充色块,而本版本改成缺省对各级等值线覆盖区域用色块填充,并且填充的色块是半透明的,可以看到色块后的背景图。
发布版本Ver1.1.117,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1)如果地形高程采用“自行输入”的网格点表格定义,原限制表格的行和列数均不能超过300,现取消这一限制。但总点数仍不应大于25万。如果超过这个限制,不应用表格方式“自行输入”,而应采用引入一个或相邻的多个标准DEM文件的方式。
(2)AERMOD运算发现AERMET版本不兼容问题,已改正,为程序本身BUG所致。
本次问题由“风影”和“Cartman”两网友发现,在此表示诚挚感谢!
发布版本Ver1.1.116,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1)在“基础数据——气象数据”中,气象数据的时间废除GMT时间,全部采用当地时间表示。这是为了更直观统一,以防止容易混淆。同时时差值均无须再设置,由程序内部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经度来控制。对中国来说,在120±7.5度的区域,北京时间可以直接当作当地时间,而对其它区域(如中部地区兰州-成都线两侧,西部地区乌鲁木齐-拉萨线两侧,及哈尔滨以东区地区),对于采用北京时间输入的气象参数,输入表格中后,应按下“北京时间转换…”换成当地时间(时差值程序会自动提示)。如果读入的是GMT时间的气象数据,也可按同样的方法换成当地时间。
在探空气象数据中,如果读入的是由LEM生成的MM5数据,则程序默认是GMT时间(00,12两个小时),读入表格会自动换成北京时间(08,20时)。根据需要,再将北京时间换成当地时间。
(2)在“AERMOD预测气象——预测气象生成”中,程序将根据源所在位置的经度(即项目所在地)来设置时差值,并根据AERMET处理东半球气象数据的特点,设置成能使AERMET采用当地时间为06~09时的高空实测数据来计算白天混合层高度的方式。
发布版本Ver1.1.115,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1)风险模型——浓度与剂量计算,修正了显示超标面积时标为“浓度”的问题。
(2)读入XYZ文件,如果数据量太大内存溢出不提示退出,现已改正。
(3)地形XYZ文件读入时,读入网格文件时有误,已改正。输出成DEM文件时起点也有误,已改正。
(4)修改了气象数据温度的边界,上边界由35改为50。
(5)AERMOD预测气象:在“预测气象生成页”中探空站时差,缺省改按污染源位置的经度设置,如北京为-8。原缺省为0。
(6)读入超过一年的24小时/天数据时,地面气象数据可能不能显示。现已更正,至少能显示3年的24小时/天数据。
(7)读入探空数据超过6万行时(如果每小时为25层,每天为两个小时,则相当于1200天),程序建议每天只读入有用的1或2个小时,一般是当地时间的07/19时左右。如果一天读入两小时,每小时25层,则程序可读入三年以上高空数据。由用户自己决定要读哪个/两个小时数据。
发布版本Ver1.1.114,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1)气象数据读入格式,增加“所有文件”类型。
(2)高空气象数据读入,年份只有两位时出错,已修正
(3)读入环境部评估中心实验室(LEM)提供的全国27*27km的MM5输出,作为AERMOD运行的探空气象数据。
关于LEM数据读入的说明:LEM数据全国共划分为149×149个网格(27*27km),每网格点每个月保存成一个文件,名称为“YYYYMMNNNNNN”,前六位为年月,后六位为网格单元编号。EIAProA中一次可读入一个文件或基于同一网格的多个文件(如一年的12个月就是12个文件)的数据。读入多个月数据时要求这些月份是连续的,并在同一目录下,选择时按住shift再用光标点取各文件名称。文件中的时间是GMT格式,不必转化为本地时间,但在“气象数据选项…”中应将与当地时间时差设为正确值(北京附近为-8,这也是程序缺省设置值。兰州及以西地区建议设为-7。通常采用-8误差也不会太大)。
此外,数据读入后,缺省只会显示出气压、离地高和干球温度三列,如要查看其它数据,应在“气象数据选项…”中选中其它需要显示各列。
(4)厂界线增加封闭按钮
(5)风险模型——浓度与剂量计算,修正了“表格显示选项”被隐藏的问题。
本次更新建议主要由“风影”和“airk”两位网友提出,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发布版本Ver1.1.113,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程序运行进展条(在状态条上)运行到一定程度时停止,修正了此问题。
发布版本Ver1.1.112,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环境防护距离算法改动,不再进行取级调整,防护距离建议值按最近达标距离取值(而不是按最远超标距离);93导则模型——预测气象——长期气象——直接输入时,修改了原时间起止不便设置,且时间长度允许1年。
发布版本Ver1.1.111,发布日期,改动内容:增加了主要技术说明文件。更详细的内容在正式版的光盘中提供。
发布版本Ver1.1.110,发布日期,改动内容: 安装时增加了最终用户使用协议确认窗口。
Copyright (C) nb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建设:
联系电话:,& 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灵剑输出手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