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秘闻副本难度排行胡亥11个秘闻副本难度排行唐玄宗11个秘闻副本难度排行哪个难度都不大

本书关键字:
《团购:历史文化5册》
历史文化相关5册:《就在历史拐弯处》探讨了历史发展中众多均别开生面的主题,如“皇帝谋反:荒唐人说的荒唐话”“唐代人为求子大搞‘科学生育’”“宋朝人缘何不吃炒菜和生猛海鲜”“史上哪十位皇帝坚持了一夫一妻制”等;《历史的拐点》讲述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转折点,从中可窥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历史的博弈》讲述至高无上的君权与强劲有力的将相的较量,洞悉生存、进退方略;《迷局》从众多正史典籍、稗官野史以及民间传说的蛛丝马迹中,钩沉历史的细节,重现被误读的真相;《历史的玄机》讲述了管仲、霍光、曹操、鳌拜、曾国藩、李鸿章等历代权臣谋士的功过人生。总定价153元,现团购价36元,全国包快递!
下手晚了,团购已结束
★ 16开平装,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这5册所讲述的内容,从权臣的传奇经历,到鲜为人知的宫廷秘事,从英雄名士的历史踪影,到千奇百怪的历史趣闻,从勾心斗角的政治权谋,到扑朔迷离的历史迷局……一切都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人们一探其究竟★ 品味历史乾坤,洞悉生存方略,驾驭进退规则★ 内容雅俗共赏,既可休闲阅读,亦可开阔眼界
团购价:&269
团购价:&59
团购价:&149
《就在历史拐弯处》  历史都是在矛盾中展开的,有美的一面,也就有不美的一面。二者发生碰撞,便不知不觉地拐了弯儿。本书就来好好谈一谈那些改变预期轨道的拐点。阅读历史,领悟拐点,以史为鉴,必然会使我们这些活在当下的人活得更加理智更加从容。  本书语言风趣,所探讨的主题均别开生面,如《史上第一所文艺学院诞生的背景》《跋扈将军遭遇河东狮吼》《魏晋名士或曾瞧不起司马相如》《皇帝谋反:荒唐人说的荒唐话》《唐玄宗杨玉环夫妇也穿情侣装》《唐代宗李豫曾是唐代的“陈世美”》《唐代人为求子大搞“科学生育”》《温庭筠因风流曾三次被群殴》《唐末“妇联”女人社》《宋朝人缘何不吃炒菜和生猛海鲜》《有异性没人性的史上第一文艺男》《明宪宗与野蛮女友的惊世未了情》《让唐伯虎倒血霉的四个男人》《西夏200年为何无独立史书》《古代干部食堂趣闻多》《史上哪十位皇帝坚持了一夫一妻制》。  作者赵炎,并非说相声的那位,而是有些迷信的一个苏北俗人。原名琰,自知不是可琢之玉,乃去王字旁,留一把生命之火。68年出生的猴子,四处蹦跶,干过记者,做过广告,当过老师,现居某环境杂志混生活。  赵炎作文,一不投稿换钱,二不哗众求名,三不树碑立传。有约则履约,无约则发之于博客,悦人悦己,倒也知足。至于《意林》《文苑》《百家讲坛》《杂文选刊》《民生周刊》诸刊物散载文章,虽铅印成行,其实并无夸耀之处,徒使方家贻笑也。 《历史的博弈:帝道与臣道的较量》  中国历代帝王都主张大权独揽,实行君主集权,他们认为不如此不足以驾驭群臣。《四库全书总目学部法家类提要·无厚篇》曾形象地道出了君王驭臣的重要意义:政治权力,好比君王的车马;权威,好比君王的鞭子;臣僚,好比君王的马匹;人民,好比君王马车的轮子。政治稳固了,则车马就安稳;权威形成了,只要一挥鞭子车就动了;臣僚顺从旨意就算是良马;人民听从指挥,则轮子就转得快了。作为国君,如果做不到这些,必有覆车、断鞭、马奔、轮飞的危险。  考察历史博弈,品味内里乾坤,洞悉生存方略,驾驭进退规则。当至高无上的君权遭遇强劲有力的相权时,一场不可避免的拉锯战即将爆发——或是君权衰落,或是相权占据上风,或是成就了外藩——当这一切归于寂静,帝相之争便走向终结,但历史仍在继续……《历史的博弈:帝道与臣道的较量)》对此全景展视,帝王将相,轮番上阵,紧锣密鼓,好戏连连。在这里有阴谋,有阳谋,有联合,有制约,勾心斗角,喋血杀戮,会心处不必在远,制胜策略一转念。  作者欧阳悟道,原名常桦,历史爱好者,曾在多家媒体任编辑、记者。出版有《历史的盛宴》、《历史的江湖》等图书。《历史的拐点: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转折点》  历史的发展从来就不是沿着一条直线前进的,而是存在着不断的变化与众多的拐点。期间,有些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或是一次翻天覆地的社会政治变革,或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或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文化巨变……它们中有的开启了一个时代,有的甚至逆转了历史原来的走向。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个王朝覆亡,一代代帝王兴起。历史的进程与拐点,就是盛衰往复的过程中最璀璨夺目、令人扼腕深思的历史瞬间。  本书生动地介绍了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中国历史的大致脉络和基本轮廓从中可窥一斑。  作者同为欧阳悟道。《迷局:不忍细读的历史真相》  我们看到的历史仅仅是一种表象,它犹如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又如一个连续不断的加减法游戏。有些片段被选择性地遗忘,有些被有意边缘化,有些被放置到历史深处,还有一些已经被恶意篡改……它被岁月的荒烟蔓草层层掩盖,于是显得更加扑朔迷离。本书独辟蹊径,从众多正史典籍、稗官野史以及民间传说的蛛丝马迹中,钩沉历史的细节,重新发现那些被遮蔽和误读的历史真相,让人们感触到历史那曾经跳动的脉搏,呈现给人们一个别开生面的全景往事,以期引起人们对历史真相的质疑和思考。  作者上官尚云,博览群书,尤喜文史。从事过企业宣传、媒体运作和新闻出版工作,现在为自由职业者,出版有多部畅销书。《历史的玄机:权臣谋士的传奇人生》  本书所讲述的内容,从权臣的传奇经历,到鲜为人知的谋臣秘闻,从英雄名士的历史踪影,到千奇百怪的人生故事,从政治权谋到扑朔迷离的历史迷局……这一切,都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并引发了人们一探其究竟的兴趣。  本书选取了历代权臣谋士中的佼佼者,如管仲、霍光、曹操、鳌拜、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以历史典籍为依据记述其功过,向读者展示其面目。同时也为您呈献了鲜为人知的秘闻轶事和历史玄机,其中不乏耐人寻味的史料、令人惊讶的谜团。内容生动有趣,雅俗共赏,既可休闲阅读,亦可开阔眼界。
作者:赵炎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ISBN:4出版时间:2012年6月开本:16开页数:271定价:35元目录第一章 久远记忆美酒醉死了商纣王孔门弟子的男类秦始皇为寡妇立贞节牌坊孟姜女哭倒的不是长城是始皇第二章 辉煌背后第一大款的内心痛苦弱女谱写西汉盛世传奇西汉上访女的偶然成功史上第一所文艺学院诞生的背景跋扈将军遭遇河东狮吼第三章 所谓英雄曹操迈向成功的关键十步给诸葛亮一个正确的历史定位刘备面对“用工荒”一点也不慌,司马昭父子妙悟“隆中对”一统中华第四章 有些不羁魏晋名士或曾瞧不起司马相如陶渊明在春节前辞官有三悬疑皇帝谋反:荒唐人说的荒唐话被信仰所害的梁武帝萧衍第五章 斗士之痒被“补药”毒死的李世民唐玄宗或是武则天内定接班人唐玄宗杨玉环夫妇也穿情侣装唐代宗李豫曾是唐代的“陈世美”唐僖宗的荒唐娱乐第六章 盛衰浅谈唐代人为求子大搞“科学生育”温庭筠因风流曾三次被群殴唐末“妇联”女人社爱民如子的白居易为何爱官亦如子汉唐盛世为何断档千年第七章 毁誉参半为玉帝殉道的南汉后主迷信至死宋太祖瞧不起“万人迷”关羽糖衣炮弹摧毁了一个王朝“荒唐皇帝”宋真宗的荒唐政绩实践出真知的政坛巨星王安石繁荣的宋朝信用评级应为几个A宋朝“存其教”且不用死刑第八章 醺然末代因“花酒”沉醉的苏州沧浪亭滕子京是个“三公”消费狂砸缸英雄司马光的三雅和三俗宋朝家教告诫官家子弟的四条箴言权奸蔡京发迹的四个著名推手中秋节宋朝皇帝爱拿臣子开涮宋朝人缘何不吃炒菜和生猛海鲜有异性没人性的史上第一文艺男第九章 半壁沉浮一代废后两度垂帘挽救宋室江山赵明诚为何抛下李清照自己逃跑岳飞的千古奇冤之背后真相南宋北伐的主要反对声音来自民间最让宋孝宗后悔的几件事史上最软弱的外交抗议让郭大侠吐血第十章 朱家往事朱元璋妙联拉郎配有哪些醉翁之意明朝哪些皇帝爱娶朝鲜美女明初有趣的民生怪象上班前拥抱妻儿的习俗源自何处明宪宗与野蛮女友的惊世未了情让唐伯虎倒血霉的四个男人第十一章 分水之岭万历是史上最可爱的皇帝史上罕见的一次三权分立政体万历皇帝颇有战略家风采在梦境里垮塌的大明制陆权看明代官员退休后都干些啥两个黄色陷阱改变大明朝历史走向第十二章 更替原因敢与魏忠贤单挑的明末小牛女陈圆圆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再说崇祯与陈圆圆之间的好恶满人学三国:反间计使得呱呱叫道光帝圆梦的三个偶然第十三章 闲扯杂说西夏200年为何无独立史书史上哪十位皇帝坚持了一夫一妻制古代地方官如何救济乞讨儿童古代干部食堂趣闻多古代公务员为何不怕皇帝怕上司包办买卖婚姻源于古代社会病死于暗杀的古代帝王们后记:岔路与根的五个断想作者:欧阳悟道 编著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ISBN:6出版时间:2012年10月开本:16开页数:276定价:30元目录上篇 帝道:驾驭阁臣之术章 雄才大略,开国问鼎赢政:历史上第一暴君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坐上秦王宝座在挑衅面前不动声色亲赴王翦家中谢罪请其灭楚灭百家思想,行法家之术刘邦:以弱势赢取天下,以策略稳固江山0lO先入关中接受秦国的玺印On鸿门脱险,伺机谋取关中以“为义帝报仇”号召攻楚天下安定,剪除异姓王即位后强化皇权李渊:被动地登上帝位,被动地退下帝位为稳住突厥,不惜委曲求全剪除割据势力对皇位争夺战睁只眼闭只眼赵匡胤:运用计谋加强中央集权“我们愿意听你的”弱枝强干,杯酒释兵权“射死我,皇位也轮不到你”削弱相权,频繁调动官员以严谨制度巩固统治朱元璋:君权改革难保江山万年军政大权由自己一人独揽发现贪官污吏,坚决治罪权臣,为子孙铺路第二章 文治武功,开创盛世刘彻:对皇权的巩固无出其右在姑母帮助下问鼎皇位削弱诸王,施行推恩令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李世民:文治武功均有大作为为帝位,射杀自己的亲哥哥用人外不避仇,内不避亲朱棣:功勋卓著的一代雄主靖难夺权,削除强藩迁都北京保证国家的统一设置奴尔干都司重民生,稳固统治07l康熙:一代圣君,光照日月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撤藩的机会终于来了东南收复台湾,西北平息叛乱1第三章 嗜血的皇冠,皇帝也疯狂胡亥:逆取天下,大肆杀戮是别人对自己称臣,还是自己向别人称臣把秦国变成了一个屠宰场宁肯信其无,不肯信其有把他逼到绝境的人,正是他的宠臣刘宏:错生帝王家堂堂天子,不过是一个傀儡“张常侍是我爹,赵常侍是我妈”罪孽深重的外戚和宦官一起被消灭杨广:无道,遂亡天下并非一般纨绔子弟污蔑太子,夺取帝位经营西域,远征高句丽,坑苦老百姓宠信贪婪、阿谀奉承的小人带在身边,危急时好吞服李儇:被马踢死的倒霉皇帝只有田令孜才能真正影响他皇权无力被“幸蜀”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玩偶赵佶:误国毕竟还是好话听起来顺耳皇上好艺术,宫中多珍宝玩安忽危到这等地步父子双双沦为阶下囚朱由校:戕毁明朝元气的客串木匠被东林党人拥上皇帝宝座成为太监宫女控制的工具任由魏忠贤残害忠良确定继位人是他做的明白事第四章 悲鸣与惩罚,僭号称尊无善果王莽:在喝彩中称帝,在唾骂中丧命抓住对手的把柄一棍子打死沽名钓誉,杀死自己的亲生子无人能阻止王莽当皇帝的脚步危机四伏,四面楚歌荒诞施政,身首异处朱温:命丧骨肉之手的悲剧皇帝背叛起义军,投靠唐朝廷为其嫡长子所刺杀石敬瑭:认贼作父、祸国殃民的“儿皇帝”大事成于果断而败于犹豫当上了契丹的“儿皇帝”下篇 臣道:为臣事君之鉴第五章 同室操戈,举兵问鼎帝王梦吴王刘濞:起兵叛乱的诸侯王大封同姓王埋隐患“我家大王其实并无大病”联合诸王,密谋起事以“清君侧,诛晁错”的名义起兵叛乱周亚夫用守城之计击败叛军“像我这样的人死有余辜”李建成:历可怜的太子与李世民并肩作战李渊为李建成的前途感到担心兄弟相残之迹遂渐露端倪兄弟在父皇面前展开争宠夺嗣战不除掉李世民,李建成寝食不安被自己的兄弟活活射杀胤扔:两度被废立自有其缘由康熙培养太子用心良苦胤初的储位开始岌岌可危胤初被废点燃了众皇子的希望之火太子结党,二度被废对权力的贪欲足以淹没一切第六章 权倾天下,总被雨打风吹去商鞅:改革的祭品只要你的法子能使秦国强大起来变法加剧了同地主权贵的矛盾人们巴不得您早点死呢周亚夫:不懂中庸终丧命军营中只听将军的号令,不闻有天子的诏命只知谋国,不知谋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晁错:血溅东市的“智囊”由农家子弟一跃成为太子家中的总管向皇帝进言抗击匈奴的策略提出削夺诸侯王封地抑制其势力发展晁错毁坏了太上皇宗庙的围墙只有斩杀晁错,叛乱方可被平定晁错的鲜血未能阻挡住叛军,却唤醒了皇帝杨素:权倾大隋的多面能臣笑着打硬仗、打恶仗的将军巧妙利用独孤皇后吹枕边风想方设法扩大权势以一己之力废掉太子“提前”病死是一种福气李德裕:玉杯破碎无复全出谋划策排挤武元衡受李逢吉排挤八年不得升迁借朋党之事打击牛党终于有了施展政治才干的良机被朝廷倚为重臣已经坐到了火山口上胡惟庸:还没充分享受权力就被诛九族李善长带他直达权力害死了刘伯温叫汪广洋死了心权力被架空,密谋第七章 浴血功臣: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吴起:才胜于德的“西河战神”其狠毒叫人不寒而栗为了名利而不惜杀妻求将为士兵吮吸脓血来让他为自己卖命在政治上的表现无比拙劣利用国君的尸体来杀死仇人李靖:对李世民的江山没有野心在玄武门之变中保持中立为了灭突厥不惜牺牲一个外交官经受住了李世民对自己忠诚心的考验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没有野心汤和:朱元璋手下乞身归第一人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的引路人酒鬼即是糊涂之人独善其身是一种能力第八章 窃弄权柄:阉寺恶盈伏天诛李辅国:宦官首为相,暴死无完尸从太监到“护国元勋”排斥李泌,毒死肃宗的儿子李倓假传圣旨逼宫架空肃宗皇帝与皇后的矛盾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被自己的心腹取而代之童贯:断送北宋与贬居时的蔡京过从密切谁说阉人无能一举将蔡京拉下相位皇帝以他为骄傲听信马植的建议与金订立“海上之盟”误国误身刘瑾:被千刀万剐的明朝酷宦“你们尽管弹劾”掌权后对言官一个也不放过想当皇帝作者:欧阳悟道 编著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ISBN:9出版时间:2012年12月开本:16开页数:243定价:29元目录第一章洪流: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华夏民族的形成/001 禹传位启/003 商汤灭夏/006 盘庚迁都/009 封建亲戚/Oll 国人暴动/015 西周灭亡/017 春秋争霸/018 三家分晋/020 秦灭六国/022 陈胜吴广起义/025 楚汉之争/028 白登突围/031 吕后专权/033 文景之治/040 王莽改制/041 光武中兴/043 党锢之祸/047 三国鼎立/049 晋朝建立/051 南北统一/058 李渊称帝/062 玄武门之变/068 贞观之治/072 武则天称帝/074 开元盛世/081 安史之乱/083 藩镇割据/086 黄巢起义/088 陈桥兵变/089 杯酒释兵权/091 澶渊之盟/093 靖康之耻/095 绍兴中兴/098 蒙古统一/100 南宋灭亡/104 明朝建立/110 靖难之变/113 土木堡之变/ll6 海禁与倭寇/ll7 明朝灭亡/119 清军入关/121 收复台湾/123 南征北战/125 康乾盛世/127 鸦片战争/129 第二次鸦片战争/l34 辛酉政变/136 太平天国/140 洋务运动/142 甲午海战/145 义和团运动/l48 同盟会/l51 辛亥革命/153 第二章烽烟:决定历史进程的战场交锋 涿鹿大战/157 牧野之战/160 吴楚之战/162 城濮之战/165 马陵之战/167 长平之战/169 巨鹿之战/171 河西之战/173 昆阳之战/175 官渡之战/180 赤壁之战/185 淝水之战/188 鄱阳湖之战/193 北京保卫战/197 萨尔浒之战/200 第三章变革:改变历史方向的变法图强/203 子产改革/203 管仲改革/205 商鞅变法/212 孝文帝改革/214 周世宗改革/219 庆历新政/223 王安石变法/226 一条鞭法/230 摊丁入亩/235 戊戌变法/238 清末新政/241作者:上官尚云 编著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ISBN:5出版时间:2011年9月开本:16开页数:246定价:29元目录一、刨根究底——揭露历史内幕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其间有些有着鲜为人知的内幕——有的让人触目惊心,有的令人毛骨悚然,但在正史中它们却被轻描淡写。揭开那些内幕,我们会发现活生生的历史。揭露历史内幕,就是要让那些不为人知的重大历史史实曝光于天下。巫蛊之祸:汉武帝重用小人必杀太子玄武门惊变:兄弟内阋的真相烛影斧声:宋太祖驾崩的背景和背景音乐永保江山万代:朱元璋杀光文臣,杀完武将叔夺侄位:朱棣以谋反的名义成为合格继承人狠心似狼:崇祯死前杀妻斩女跌倒与吃饱:嘉庆必杀和坤的一万个理由难逃天意:孙传芳死于和尚之口、女子之手二、抽丝剥茧——开启绝密档案中国历史卷帙浩繁,光是那些明面上的历史就足够人们好好琢磨了。而有一些历史档案,它们尘封已久一一或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或是被人为地束之高阁,或是刻意地掩藏在表面光鲜的文件背后。打开一封封绝密档案,让我们重读那些难得一见的绝密往事。西施:中国美艳杀手传奇吕后:成功转型只为政治斗争需要王莽:善于作秀的导演()刘备:换妻如换衣武则天:开启男宠时代()李白:不是好丈夫而“被离婚”()杨贵妃:马嵬驿并不是死所李师师:一代名妓,魂归何处建文帝:众说纷纭中依旧“去向”不明三、拨云见日——拨开重重迷雾历史迷雾重重,令人难辨真伪。我们看到的并非我们看到的,我们听到的也并非我们听到的,一切都似是而非,许多看似不可能的就那样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有的深藏玄机,有的机关重重。让我们睁开慧眼,拨云见日,一睹重重迷雾下的历史原貌。商鞅:为强秦奠基,为自己掘墓韩信:犹豫着莫名其妙地死了于禁:道德偶像接连丢失节操诸葛亮:求职失败,自编自演“三顾茅庐”鱼保家:告密者被人告密侯君集:灭高昌有大功,因谋反获死罪曹锡宝:没扳倒和坤反被革职年羹尧:恃功骄奢被雍正四步赐死方苞:清代监狱目睹之敲花样四、真相大白——还原真实瞬间我们现在读到的历史,是经过人为加工过了的副本,已经沉积在记载中,已经凝固成文字,成为静止的固体。但根据一些史实,我们还是可以还原初发生时为真实的瞬间,感受历史为本真的魅力。以姐姐为诱饵:赵襄子一步步灭掉代国贪嗜烤鱼:吴王僚死于刺客之手沙丘饿死:理想家“一国两王”计划的后果赤壁之战:不是败于火攻,而是毁于血吸虫病蚜虫粪便:将历史的巨轮由中唐拖向晚唐几块石头:宋徽宗为自己建造坟墓两次东征:日本依靠“神风”打败忽必烈悍妒之妇:导致明朝灭亡的一个偶然因素五、寻幽人微——洞悉历史深处历史的深处,有一些不轻易为人所知的细节,它们盘根错节,水静流深,隐藏着历史事件发生为详细的底色和为真实的意蕴。让我们将目光投向更为深沉辽远的地方,细细探究历史的细节,将会惊奇地发现:事实竟然是这样的。袁绍:不放弃任何一个加速自己失败的机会李治:无所作为赢得太子之位沈括:作为科学家、外交家和诽谤家完颜亮:当面一套背面一套的超级大师“平民皇帝”:不打元兵专打友军刘观:监察部部长贪污终被查办李自成:进京施暴行,自己逼死自己六.去伪存真——解密戏说背后我们是一个喜欢研究故纸堆的民族,当现实中不能突破现状改善自身时,就只能在历史中寻求缓解,于是就有了历史的戏说。历史原是一出出戏,人们都在舞台上尽兴尽情地表演,唯独忘了自己应该是谁。历史可以戏说,但真相不容隐瞒。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是一出钓“金龟女”的阴谋蔡邕:生不逢时,死因并非是一句叹息诸葛亮:娶得丑妻为哪般周瑜:心胸狭小不能容人是一种假象阿斗:并非烂泥扶不上墙狄仁杰:是神探更是名相唐伯虎:悲怆困厄更胜倜傥纪晓岚:立身之地也要好风水“刘罗锅”:从清正刚直到圆滑世故作者:常桦 岳卫平 编著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ISBN:8出版时间:2011年10月开本:16开页数:260定价:30元目录第一章 权柄是他们手中的魔杖 管仲——野心勃勃,誉满天下  耻名不显于天下  小疾不妨霸业  把齐国一步步送上霸主的宝座 霍光——“准皇帝”的悲喜人生  效周公,辅幼主  运筹策,化危机  废昏帝,稳大局  改革带来“昭宣中兴” 曾国藩——大清王朝中兴名臣  贵人相助,平步青云  屡败屡战,文臣封侯  师夷长技以自强第二章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第三章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第四章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第五章 一谋定江山第六章 历史弈局的幕后推手
团购畅销榜
团购价:?36原价:?222.0
团购价:?32原价:?97.8
团购价:?29原价:?89.6
团购价:?54原价:?96.0
团购价:?25原价:?88.0
团购价:?36原价:?198.0
团购价:?48原价:?122.0
团购价:?26原价:?90.0
团购价:?26原价:?83.0
团购价:?24原价:?67.0
团购价:?54原价:?96.0
团购价:?189原价:?266.0
团购价:?95原价:?126.0
团购价:?36原价:?198.0
团购价:?3300原价:?5980.0
团购价:?46原价:?146.0
团购价:?110原价:?248.0
团购价:?42原价:?77.0
团购价:?29.9原价:?180.0
团购价:?39原价:?180.0
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p&按朝代顺序整理一下中国历史上比较出名的美女,顺便我也会贴上相关的史料。&/p&&h2&夏&/h2&&p&&b&妺喜&/b&,夏桀的宠妃,其结局有两种说法,比较主流的是与夏桀同船流放海上,最后死于南巢。这种说法见于刘向所著《列女传》。&/p&&blockquote&与末喜嬖妾同舟,流于海,死于南巢之山。——《列女传·孽嬖·夏桀妺喜》&/blockquote&&p&另一种说法是,夏桀伐岷山,得到岷山的两名女子,此后冷落妺喜,于是妺喜与伊尹里应外合,最终辅助成汤灭夏。这种说法见于《太平御览》,《太平御览》称引自《竹书纪年》,但我粗查了一下《竹书纪年》,并未找到相关记载。&/p&&blockquote&《纪年》曰:后桀伐岷山,岷山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无子,刻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其元妃于洛,曰末喜氏。末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夏亡。——《太平御览·皇亲部一·桀妃》&/blockquote&&h2&商&/h2&&p&&b&妲己&/b&,纣王的宠妃。《史记》记载,纣王鹿台自焚之后,周武王将他的头斩下悬挂在白旗上,并杀死妲己。&/p&&blockquote&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白旗。杀妲己。——《史记·殷本纪》&/blockquote&&p&唐代《艺文类聚》中则记载妲己是在纣王自焚后自杀的。周武王进入殷商国都,找到她和纣王的尸体,向尸体射箭、并下车拔剑戮尸。召公用黑色的钺砍下妲己的头,悬挂在小白旗上。&/p&&blockquote&纣赴于京,自燔于宣室而死,二嬖妾与妲己亦自杀,乃以大白髦麾诸侯入殷商都,百姓咸待于郊。王使告曰:上天降休,商人皆拜,王亦答拜,以兵入,造纣及妲己尸,王亲射之,三发,然后下车,以剑击之,周公为司徒,使以黄钺斩纣头,悬于大白之旗,召公为司空,又使以玄钺斩妲己颈,县之小白旗。——《艺文类聚·卷一十二·帝王部·周武王》&/blockquote&&h2&西周&/h2&&p&&b&褒姒&/b&,周幽王的宠妃,烽火戏诸侯就是周幽王为了取悦她干的荒唐事。褒姒被申侯与戎兵的联军掳走,此后下落不明。&/p&&blockquote&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史记·周本纪》&br&十一年春正月,日晕。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弑王及郑桓公。犬戎杀王子伯服。执褒姒以归。——《竹书纪年·幽王》&/blockquote&&h2&春秋&/h2&&p&&b&息妫&/b&,即息夫人,因美貌被称为“桃花夫人”。她先嫁给息侯,在去息国路上被蔡哀侯强占,于是愤怒的息侯请楚文王出兵抓了蔡哀侯。楚文王听蔡哀侯说息妫十分美貌,又顺手灭了息国,将息侯贬为守门人,把息妫抢到手。据《列女传》,息夫人趁楚王出游,与丈夫息侯幽会,两人双双自杀殉情,楚王敬重息夫人的节义,以诸侯之礼将他们夫妻合葬。&/p&&p&左传亦载息夫人为楚王育有二子。评论区很多人说这个事情,我在这里补一句。因为题目问美人们的死法,而左传对此无记录,所以息夫人在楚的事情我就没多提。古代文献浩如烟海,各史料之间难免有矛盾,我没有能力做非常严谨的考证,认为息夫人没有殉情的诸公大可保留意见。&/p&&blockquote&夫人者,息君之夫人也。楚伐息,破之。虏其君,使守门。将妻其夫人,而纳之于宫。楚王出游,夫人遂出见息君,谓之曰:“人生要一死而已,何至自苦!妾无须臾而忘君也,终不以身更贰醮。生离于地上,岂如死归于地下哉!”乃作《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息君止之,夫人不听,遂自杀,息君亦自杀,同日俱死。楚王贤其夫人,守节有义,乃以诸侯之礼合而葬之。——《列女传·贞顺·息君夫人》&/blockquote&&p&多说一句,后世有许多关于她的诗句,例如清朝邓汉仪的“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p&&p&&b&南子&/b&,春秋时卫灵公夫人,虽然美貌但是据称妖媚淫乱,《论语》里的“子见南子”说的就是她,孔老夫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当着子路的面对天发誓赌咒……卫灵公的太子蒯溃觉得父王有这么个夫人实在丢脸,想要杀她,但没有成功。南子把这事告诉了灵公,灵公大怒,于是蒯溃逃走了。灵公死后,蒯溃的儿子继位,是为卫出公。后来卫出公逃奔鲁国,蒯溃继位,是为卫庄公,随后庄公就杀掉了南子。&/p&&blockquote&出公奔鲁,子路死之,蒯聩遂立,是为庄公。杀夫人南子,又杀浑良夫。——《列女传·孽嬖·卫二乱女》&/blockquote&&p&&b&文姜&/b&,齐襄公的妹妹,鲁桓公的夫人,是个才貌双全的美人,因此称之为“文”。传说中文姜与哥哥齐襄公乱伦,这个大新闻在当时的天下闹得沸沸扬扬,被绿了的鲁桓公怒发冲冠,齐襄公就请他喝酒,趁鲁桓公喝醉之后命人杀了他……这件事依旧出于《列女传》:&/p&&blockquote&文姜者,齐侯之女,鲁桓公之夫人也。内乱其兄齐襄公。……文姜与襄公通,桓公怒,禁之不止。文姜以告襄公,襄公享桓公酒,醉之,使公子彭生抱而乘之,因拉其胁而杀之,遂死于车。——《列女传·孽嬖·鲁桓文姜》&/blockquote&&p&如果查《左传》,却找不到关于文姜乱伦的事情。文姜的结局,《列女传》并未提及,倒是《左传》一带而过地记了两笔:她死于庄公二十一年。&/p&&blockquote&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左传·庄公二十一年》&br&癸丑,葬我小君文姜。——《左传·庄公二十二年》&/blockquote&&p&&b&夏姬&/b&,春秋时有名的美人,她在史书中的故事堪比小黄文,男女关系错综复杂,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她嫁给了陈国的夏御叔,生下了夏徵舒,夏徵舒后来成为陈国大夫。夏御叔死后,陈国大夫仪行父最先看上了这个寡妇,然后另一个大夫孔宁也加入了进来,接着他俩又把国君陈灵公一起拉上,三人一起上了夏姬的床……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多P记载……而且呢陈灵公还和孔宁、仪行父在朝堂上把夏姬的内衣拿出来戏耍,可以想见灵公是个什么玩意儿了……终于有一次,三个人又去夏姬那里喝酒,灵公开玩笑说:“夏徵舒很像你们啊。”两个大夫也奉承说:“他也很像主公您。”夏徵舒终于再也忍不下去了,在灵公喝完酒出来后一箭射死了这个混蛋玩意。仪行父和孔宁逃奔楚国,灵公的太子午逃奔晋国,夏徵舒自立为陈侯。楚庄王为此出兵伐陈,诛杀夏徵舒,立陈灵公的太子午为君,是为陈成公。&/p&&blockquote&十四年,灵公与其大夫孔宁、仪行父皆通于夏姬,衷其衣以戏于朝。……十五年,灵公与二子饮于夏氏。公戏二子曰:“徵舒似汝。”二子曰:“亦似公。”徵舒怒。灵公罢酒出,徵舒伏弩廏门射杀灵公。孔宁、仪行父皆奔楚,灵公太子午奔晋。徵舒自立为陈侯。徵舒,故陈大夫也。夏姬,御叔之妻,舒之母也。&br&成公元年冬,楚庄王为夏徵舒杀灵公,率诸侯伐陈。谓陈曰:“无惊,吾诛徵舒而已。”已诛徵舒……乃迎陈灵公太子午于晋而立之,复君陈如故,是为成公。——《史记·陈杞世家》&/blockquote&&p&楚庄王灭了夏徵舒之后,看到夏姬美貌,想纳她为妾。申公巫臣劝阻他,于是楚庄王放弃了这个念头。楚庄王的弟弟子反也想占有夏姬,巫臣又劝他,夏姬实在是个不祥的人,她令她的哥哥子蛮夭折,令丈夫夏御叔身亡,令陈灵公被弑,令儿子夏南(徵舒)被杀,令孔仪出逃,令陈国灭亡,天下这么多女人你为什么非要她呢?于是子反也打消了念头。楚庄王把夏姬赐给连尹襄老,连尹襄老死在了邲地。然后连尹襄老的儿子黑要又“继承”了夏姬,这时候巫臣派人对她说,“回家吧,我娶你!”(到这儿才看出巫臣前面拦住那么多人是因为自己想娶夏姬……)中间又经过一些波折,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左传·成公二年》,总之巫臣带着夏姬逃到了晋国,晋国任命他为邢大夫。这时候子反怒了,原来你不让我占有夏姬,是因为自己想娶她啊?于是灭了巫臣一族。&/p&&blockquote&楚之讨陈夏氏也,庄王欲纳夏姬,申公巫臣曰,不可……王乃止,子反欲取之,巫臣曰,是不祥人也,是夭子蛮,杀御叔,弑灵侯,戮夏南,出孔仪,丧陈国,何不祥如是,人生实难,其有不获死乎,天下多美妇人,何必是?子反乃止,王以予连尹襄老,襄老死于邲,不获其尸,其子黑要烝焉,巫臣使道焉,曰,归,吾聘女……遂奔晋,而因郤至,以臣于晋,晋人使为邢大夫。——《左传·成公二年》&br&巫臣使介归币于楚,而与夏姬奔晋。大夫子反怨之,遂与子重灭巫臣之族而分其室。——《列女传·孽嬖·陈女夏姬》&/blockquote&&p&在此之后史书对巫臣倒是还有一些记载,他促成了吴国兴起、并向灭了自己家族的楚国复仇,但对夏姬就没有更多记载了。也许夏姬是善终了,史书字里行间看得出巫臣非常喜爱她,而巫臣在晋国也很有权柄,应该能保护得住自己的女人。一生无依无靠的夏姬,在那个男人至上的年代毫无地位和尊严,死后还要被列入《孽嬖》,希望她至少可以无疾而终、尽享天年吧。&/p&&p&&b&西施&/b&,这位想必不用介绍了,四大美女之首的“沉鱼”。关于西施结局,历来众说纷纭,大略归结起来有三类:一是“美人计”成功后,西施自觉愧对夫差,自缢而死;二是西施追随范蠡一同归隐,泛舟五湖而去;三是被沉江溺水而死。&/p&&p&自缢说我没找到出处,归隐说是明人陈耀文引唐人陆广微《吴地记》再引《越绝书》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两次转引,这个可靠性就值得商榷了,我在越绝书里分别搜索“西施”“西子”“范蠡”“蠡”等关键字均未找到上述文字,最接近的是下面这段:&/p&&blockquote&范蠡曰:“臣闻君子俟时,计不数谋,死不被疑,内不自欺。臣既逝矣,妻子何法乎?王其勉之,臣从此辞。”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blockquote&&p&只说范蠡归隐三江五湖,但未说西施是否同行。&/p&&p&西施沉江之说见于《墨子》:&/p&&blockquote&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blockquote&&p&说西施因为太美而被沉水杀死,由于墨子离西施时代不远,故有一定可信性。但至于西施被谁沉江,墨子没说,就又是一片供后人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了:有人说是范蠡为防西施惑乱勾践而干的,有人说是愤怒的吴国百姓干的,也有人说是勾践的王后怕西施威胁到自己地位而干的。&/p&&h2&战国&/h2&&p&&b&芈月&/b&,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史称宣太后。其真名不知,又称芈八子。我知道你们都看了芈月传……那就直接说她结局吧,史书没写宣太后究竟是怎么死的,《史记·秦本纪》中只有简单一句:&/p&&blockquote&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阳郦山。&/blockquote&&p&&b&赵姬&/b&,真实姓名不见于史书,是吕不韦献给秦国公子异人的一名绝色美女,公子异人后来继位成为秦庄襄王。吕不韦靠着赵姬做成了“奇货可居”的大买卖,骤然富贵,位居相国。赵姬的儿子——甭管他爹是吕不韦还是秦庄襄王吧——就是威名赫赫的秦始皇帝。史书记载,赵姬性欲旺盛,即便成了王太后也毫不收敛,吕不韦后来找了一位能用丁丁挑着车轮走路的人——嫪毐,让他侍奉王太后。王太后与嫪毐通奸生有两个儿子,嫪毐被封为长信侯,但他还不满足,和太后商量要把自己的儿子立为下一任秦王……事情败露,始皇夷灭嫪毐三族,杀了他和太后生的两个儿子,并把太后幽禁于雍地。后来经过齐人茅焦劝说,始皇才把太后迎回咸阳。按史书记载来看,赵姬应当是寿终正寝的,毕竟否定秦始皇是古代的政治正确,弑母的事儿他要是真干出来了,后世史书肯定早就大书特书了……&/p&&blockquote&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国吕不韦。及齐人茅焦说秦王,秦王乃迎太后于雍,归复咸阳,而出文信侯就国河南。……始皇十九年,太后薨,谥为帝太后,与庄襄王会葬茝阳。——《史记·吕不韦列传》&/blockquote&&h2&秦&/h2&&p&始皇帝是个很神奇的人物,他一生中身边没有任何一个女人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包括他的生母。二世皇帝胡亥和孺子婴更不用说,那段历史的主角是项羽刘邦赵高章邯,所以有秦一代的短短十几年里,唯一能拿出来说说的大概就是虞姬了。&/p&&p&&b&虞姬&/b&,名不详,生年不详,史家对她记载廖廖,最可信的应属太史公这段:&/p&&blockquote&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史记·项羽本纪》&/blockquote&&p&司马迁并未记载虞姬最后结局。至于“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和虞姬自刎殉情之说,出自西汉末年就散佚的《楚汉春秋》。千载之下,虞姬早已脱离史料,化作一个文化符号。当霸王别姬成为乐曲、戏剧、诗文、电影中的不朽母题,历史上的虞姬究竟是什么模样,对我们来说也已经不再重要了。&/p&&h2&汉&/h2&&p&&b&戚夫人&/b&,汉高祖的宠妃,刘邦在世时她多次撺掇刘邦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高祖驾崩后被吕后迁怒,做成“人彘”扔在厕所里,还叫汉惠帝来看。惠帝知道那是戚夫人之后大哭,一病不起。&/p&&blockquote&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辉耳,饮喑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史记·吕太后本纪》&/blockquote&&p&&b&陈阿娇&/b&,即陈皇后,汉武帝的原配及第一任皇后。《史记》及前后《汉书》未载陈皇后名字,阿娇之名出于《汉武故事》,但此书记载与正史多有出入,一般不予采信。“金屋藏娇”之说亦载于《汉武故事》而不见于正史。唐代《艺文类聚》及北宋《太平御览》皆引《汉武故事》说法,径称陈皇后为“阿娇”。阿娇的母亲是汉景帝的姐姐、汉武帝的姑妈,即馆陶大长公主刘嫖。阿娇凭着母亲大长公主的势力,性情骄横,为武帝所厌恶,后来因为与卫子夫争宠、数次几乎害死卫子夫,武帝愈发愤怒。接着陈皇后又使用媚道巫术,武帝发觉后深究此事,将阿娇废黜、贬居长门宫。馆陶大长公主去世后,阿娇的兄长堂邑侯陈须因淫乱、兄弟争财等事按律当死,于是陈须兄弟自杀,此后又过了几年,阿娇也去世了,葬于霸陵郎官亭东。后世对陈皇后的凄凉晚景颇为同情,有许多相关诗歌传世。&/p&&blockquote&初,上为太子时,娶长公主女为妃。立为帝,妃立为皇后,姓陈氏,无子。上之得为嗣,大长公主有力焉,以故陈皇后骄贵。闻卫子夫大幸,恚,几死者数矣。上愈怒。陈皇后挟妇人媚道,其事颇觉,于是废陈皇后,而立卫子夫为皇后。——《史记·外戚世家》&br&使有司赐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十馀年,主薨。须坐淫乱,兄弟争财,当死,自杀,国除。后数年,废后乃薨,葬霸陵郎官亭东。——《汉书·外戚传》&br&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旦生于猗兰殿。年四岁,立为胶东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馀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汉武故事》&/blockquote&&p&&b&卫子夫&/b&,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青的姐姐,霍去病的姨妈。卫子夫一脉在武帝一朝可谓显贵已极,当时有《卫皇后歌》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但她后来年老色衰,渐渐失去武帝宠爱,卫青霍去病接连去世,再加上武帝晚年几乎动摇汉廷根本的巫蛊案,卫子夫的儿子、汉武帝的太子刘据为了自保起兵诛杀江充,武帝震怒,刘据与卫子夫都百口莫辩,武帝派人收回卫子夫的皇后玺绶,卫子夫于此时自杀。黄门苏文、姚定汉以小车将她的尸体载到公车令的空房安置,盛以小棺,葬于长安城外的桐柏。汉宣帝即位后,将卫子夫改葬,并追谥她为孝思皇后。&/p&&blockquote&卫子夫立为皇后,后弟卫青字仲卿,以大将军封为长平侯。四子,长子伉为侯世子,侯世子常侍中,贵幸。其三弟皆封为侯,各千三百户,一曰阴安侯,二曰发干侯,三曰宜春侯,贵震天下。天下歌之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史记·外戚世家》&br&卫后立三十八年,遭巫蛊事起,江充为奸,太子惧不能自明,遂与皇后共诛充,发兵,兵败,太子亡走。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皇后玺绶,自杀。黄门苏文、姚定汉舆置公车令空舍,盛以小棺,瘗之城南桐柏。卫氏悉灭。宣帝立,及改葬卫后,追諡曰思后,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周卫奉守焉。——《汉书·外戚传》&/blockquote&&p&&b&李夫人&/b&,真名不见于正史,汉武帝宠妃之一,她的哥哥李延年是汉武帝宠臣。李延年为了向武帝引荐自己的妹妹,作了一首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对自己妹妹的美貌极尽赞美。李夫人还有一位哥哥,就是攻打大宛城取汗血宝马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李广利有一位部下叫李陵,司马迁正是因为帮李陵辩护而触怒武帝、遭受宫刑。&/p&&p&李夫人很年轻就去世了,《史记》对她的身故一笔带过,只说“早卒”,倒是《汉书》对她死前的情形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李夫人病重时,汉武帝去见她,她用被子蒙住脸,以相貌毁坏为由不肯见武帝。武帝再三劝说她露出脸来,甚至许诺赏赐千金、封她兄弟做官,但李夫人不为所动,干脆背过身子去不说话了,武帝只能怏怏不悦地离开。&/p&&blockquote&李夫人蚤卒,其兄李延年以音幸,号协律。——《史记·外戚世家》&br&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br&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愿以王及兄弟为托。”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托王及兄弟,岂不快哉?”夫人曰:“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妾不敢以燕惰见帝。”上曰:“夫人弟一见我,将加赐千金,而予兄弟尊官。”夫人曰:“尊官在帝,不在一见。”上复言欲必见之,夫人遂转乡歔欷而不复言。于是上不说而起。——《汉书·外戚传》&/blockquote&&p&&b&卓文君&/b&,大名鼎鼎的司马相如的妻子,他们两人的爱情故事传为千年美谈。卓文君是巨富卓王孙的女儿,寡居时因见司马相如弹琴而爱慕他,并与他私奔回到成都。卓王孙大怒,声称自己不会给女儿一分钱。司马相如夫妻一贫如洗,只好做起卖酒的营生,卓王孙不得已,分给两人一笔家产,司马相如从此也过上了富裕的日子。抛开传说,《史记》对两人相恋的过程有较为详细的叙述,此后《司马相如列传》里只提到过卓文君两次,一次简单提及与卓文君的婚姻令司马相如富有;另一次是司马相如病死,武帝派人到他家里索取他写的书卷,卓文君表示司马相如的文章写一卷就被人拿走一卷,只留下一封谈封禅事宜的奏章。&/p&&blockquote&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褌,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br&与卓氏婚,饶于财。&br&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史记·司马相如列传》&/blockquote&&p&此外《史记》与前后《汉书》对卓文君再无记载。其夫司马相如死时仍颇得武帝敬重,其父卓王孙又家财巨万,有理由相信卓文君应该是善终的。&/p&&p&&b&王昭君&/b&,又一个不用介绍的,四大美女之二的“落雁”,《汉书》称其名王墙字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后号宁胡阏氏;《后汉书》则称其名王昭君字嫱。汉元帝的画工毛延寿将昭君画得很丑,因此元帝一直没有召幸她,等到和亲送行时,汉元帝才惊觉昭君姿色为后宫第一,之后怒杀毛延寿。呼韩邪单于死后,儿子雕陶莫皋继位,是为复株絫若鞮单于。复株絫单于又娶了他爹的阏氏王昭君……王昭君为此上书汉廷要求归国,但汉成帝命令她遵从匈奴的习俗继续服侍复株絫单于。&/p&&blockquote&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汉书·匈奴传》&/blockquote&&p&昭君出塞的故事脍炙人口,但翻开《汉书》,只有一个不幸女人的背影,在那个时代的黄昏里渐行渐远。&/p&&p&前后《汉书》均未记载王昭君结局与埋骨之地,但后代“昭君葬青冢”之说早已深入人心。在此贴上杜甫的《咏怀古迹》:&/p&&blockquote&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br&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br&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br&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blockquote&&p&&b&赵飞燕&/b&,汉成帝的第二任皇后,正史未记载本名,传说中她身轻如燕,能在汉成帝掌上起舞,因此称为赵飞燕。她和她的妹妹赵昭仪都宠冠后宫,但姐妹两人均未能诞下子嗣。她俩在后宫期间,其他嫔妃生的孩子都或夭折或暴亡。汉成帝驾崩,没有留下子嗣,赵皇后为汉哀帝继位出了很大力。哀帝即位后,诸臣上书揭发赵飞燕姐妹擅权、逼死成帝子嗣的往事,赵昭仪因此自杀,但哀帝感念赵飞燕帮自己继位,没有追究。汉哀帝驾崩后,王莽上书太后,废赵飞燕为庶人,赵飞燕于是自杀。&/p&&blockquote&哀帝为太子,亦颇得赵太后力,遂不竟其事。……哀帝崩,王莽白太后诏有司曰:“前皇太后与昭仪俱侍帷幄,姊弟专宠锢寝,执贼乱之谋,残灭继嗣以危宗庙,悖天犯祖,无为天下母之义。贬皇太后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宫。”后月馀,复下诏曰:“皇后自知罪恶深大,朝请希阔,失妇道,无共养之礼,而有狼虎之毒,宗室所怨,海内之雠也,而尚在小君之位,诚非皇天之心。夫小不忍乱大谋,恩之所不能已者义之所割也,今废皇后为庶人,就其园。”是日自杀。凡立十六年而诛。——《汉书·外戚传》&/blockquote&&p&&b&赵昭仪&/b&,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妹妹,真名不见于正史,后代野史小说称其“赵合德”。赵皇后赵昭仪姐妹深得宠幸,作威作福,史书记载,赵昭仪逼成帝下诏杀死了许美人、宫女曹伟能所生的孩子。后来一向身康体健的汉成帝突然驾崩,朝野都迁怒于赵昭仪,她因此自杀。&/p&&blockquote&帝幸许美人,有子。昭仪闻之……帝曰:“约以赵氏,故不立许氏,使天下无出赵氏之上者。无忧也!”乃诏许氏夫人,令杀所生儿,革箧盛缄之,帝与昭仪共视,复缄,封以御史中丞印,出埋狱垣下。中宫史曹宫,字伟能,御幸生子。帝复用昭仪之言,勿问男女杀之。——《续列女传·汉赵飞燕》&br&明年春,成帝崩。帝素强,无疾病……昏夜平善,乡晨,(汉成帝)傅恊拦欲起,因失衣,不能言,昼漏上十刻而崩。民间归罪赵昭仪,皇太后诏大司马莽、丞相大司空曰:“皇帝暴崩,群众欢哗怪之。掖庭令辅等在后庭左右,侍燕迫近,杂与御史、丞相、廷尉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状。”赵昭仪自杀。——《汉书·外戚传》&/blockquote&&p&&b&阴丽华&/b&,即阴皇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配与第二任皇后。阴丽华少年时便以美貌闻名,刘秀到新野地方,听说阴丽华非常漂亮,就很喜欢她。后来,刘秀又到长安,看到执金吾的车骑队伍威武壮观,慨叹道:“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阴丽华很幸福,有一个始终钟爱自己的皇帝丈夫,生下了以宽厚闻名的汉明帝,家人兄弟位居列侯,最后在六十岁时寿终正寝,放眼两汉也算长寿之人了。她死后,汉明帝将她与光武帝合葬原陵,并深切悼念,还为她开了皇后单独上谥号的先河,谥“光烈皇后”。&/p&&blockquote&光烈阴皇后讳丽华,南阳新野人。初,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七年,崩,在位二十四年,年六十,合葬原陵。明帝性孝爱。追慕无已。——《后汉书·纪·皇后纪》&/blockquote&&p&&b&貂蝉&/b&,四大美女之三的“闭月”,因《三国演义》而闻名天下。不过可惜,她只是个虚构的人物……但历史书上也能找到关于她原型的只言片语,那就是董卓身边的一名侍婢。&/p&&blockquote&卓常使布守中閤,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三国志·魏书七·吕布传》&/blockquote&&p&这大概是演义和后来诸多文艺作品中“吕布戏貂蝉”的源头。只是陈寿撰《三国志》惜字如金,并没留下更多有关这名婢女的记载。&/p&&p&《三国演义》也只在董卓之乱前后给予貂蝉浓墨重彩的篇幅,董卓之乱结束后貂蝉下一次露脸,已经是吕布困守下邳城、穷途末路之际,貂蝉劝他“将军与妾作主,勿轻骑自出”。吕布败亡白门楼后,《演义》也再未提及有关貂蝉的任何内容。&/p&&blockquote&布闻言愁闷不决,入告貂蝉。貂蝉曰:“将军与妾作主,勿轻骑自出。”……布于是终日不出,只同严氏,貂蝉饮酒解闷。——《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blockquote&&p&与虞姬、西施一样,貂蝉这样一个艺术上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已经足够让百姓千百年口耳传唱,至于她在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是否真如小说中那般美丽,反倒不再重要了。&/p&&p&&b&二乔&/b&,东吴美人大乔和小乔,史书作“大桥”“小桥”,丈夫分别为孙策、周瑜。她们的父亲,即三国演义里的乔国老,在三国志中称为“桥公”。二女在史书上只说“皆国色也”,孙策在攻皖时得到了她们,此外对于她们的姓名、生平、晚景、结局则无任何详细描写。当然,这些只出现在历史边边角角处的美人后来都有了无数传说和衍生作品,比如三国杀,三国无双123456等等……&/p&&blockquote&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blockquote&&p&&b&蔡文姬&/b&,字昭姬,晋时为避司马昭讳而作文姬&b&,&/b&父亲是东汉末年大文学家蔡邕。蔡文姬富有才情,通晓音律,一生坎坷,先嫁给卫仲道,没有诞下子嗣,卫仲道死后她回到娘家。兴平年间,蔡文姬被匈奴掳到塞外做了左贤王的妻室,生了两个儿子,十二年后曹操将她赎回,又嫁给董祀。&/p&&blockquote&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后汉书·列女传》&/blockquote&&p&《后汉书》未记载蔡文姬生卒年月、葬身之地,因此蔡文姬如何死法,不得而知。可以知道的是,她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创作母题,《胡笳十八拍》和《文姬归汉》人们都早已耳熟能详。&/p&&p&&b&孙夫人&/b&,即俗称的孙尚香,史书并未记载其真名,孙权之妹、刘备之妻。《三国志》对其记载廖廖,只说其性情刚猛、颇有乃兄孙权之风,另裴注三国志引《汉晋春秋》,有赵云截江夺阿斗之事。此外对孙夫人生卒年并无记载,无从得知其如何死法。&/p&&blockquote&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三国志·蜀书六·赵云传》&br&初,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馀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三国志·蜀书七·法正传》&/blockquote&&h2&魏晋南北朝&/h2&&p&&b&甄夫人&/b&,即甄皇后,又称甄氏、甄姬,汉末有名的美人。她嫁给魏文帝曹丕,生下了后来的魏明帝曹叡。史书不载甄姬真名,后世有甄宓、甄洛等多种说法。《太平广记》记载,甄姬逝世后曹植在洛河之滨遇上了她的魂魄,有感而作《感甄赋》,但因为甄姬是自己的嫂子,就又把《感甄赋》改成《洛神赋》,托意于洛水的水神宓妃。甄宓、甄洛之名可能是由这件事生发出来的。但《太平广记》为小说类书,不能当成信史。&/p&&blockquote&或闻洛神即甄皇后,谢世,陈思王遇其魄于洛滨,遂为《感甄赋》。后觉事之不正,改为《洛神赋》,托意于宓妃。——《太平广记·神二十一·萧旷》&/blockquote&&p&《三国志》中,曹丕即位后,宠幸郭后、李贵人、阴贵人,冷落甄姬,甄姬愈发失意,因此有怨言。曹丕听说后大怒,将她赐死,葬于邺。魏明帝曹叡继位后,追谥她为文昭甄皇后。&/p&&blockquote&黄初元年十月,帝践阼。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明帝即位,有司奏请追谥,使司空王朗持节奉策以太牢告祠于陵,又别立寝庙。——《三国志·魏书五·文昭甄皇后》&/blockquote&&p&&b&碧玉&/b&,据称为西晋汝南王司马亮宠妾,成语“小家碧玉”最初指的就是她。但我在《晋书》中搜索“碧玉”,没有找到这个人;搜索“汝南王”“汝南文成王亮”等则有五百多处文章段落,我没这个精力一一核对,只好暂且搁下。根据维基和百度的说法,司马亮曾邀请孙婥为碧玉作歌,查《晋书》无孙婥此人,疑为孙绰之误,因为唐代《艺文类聚》中载有一首孙绰所作《碧玉歌》。在《晋书》中再搜索孙绰,确有此人,但他与东晋山涛、桓温同时,显然不大可能是那位作《碧玉歌》的西晋士人了。于是,碧玉暂时连身份都成谜,更遑论生卒年月。在此只贴上《艺文类聚》中的记载:&/p&&blockquote&《晋孙绰情人诗》曰: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难,回身就郎抱。——《艺文类聚·乐部三·歌》&/blockquote&&p&(不知道啥叫破瓜的自行百度,我啥也不懂!)&/p&&p&&b&绿珠&/b&,西晋石崇的歌妓,石崇就是和王恺斗富的那位,什么拿糖水刷锅、用蜡当柴火、拿香料涂墙、用丝帛做长达几十里的屏风都是他俩干的荒唐事。绿珠美艳,善于吹笛,赵王司马伦的亲信孙秀命人向石崇讨要她。石崇把他的婢妾都叫了出来,让使者随意挑选。使者表明自己受命来讨要绿珠,石崇大怒道:“我珍爱绿珠,不可能把她送出去。”孙秀因此愤怒,劝赵王司马伦诛杀石崇和他的外甥欧阳建。石崇和欧阳建知道了,就暗中建议淮南王司马允、河间王司马囧攻杀司马伦和孙秀。孙秀察觉这件事后假传圣旨抓捕石崇、欧阳建。武士到来时,石崇正在楼上饮宴,他对绿珠说:“我是因为你才获罪的啊。”绿珠哭着回答:“我愿意在您面前效死!”然后就跳楼身亡。此后石崇全家被孙秀所杀。&/p&&blockquote&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时在金谷别馆,方登凉台,临清流,妇人侍侧。使者以告。崇尽出其婢妾数十人以示之,皆蕴兰麝,被罗縠,曰:“在所择。”使者曰:“君侯服御丽则丽矣,然本受命指索绿珠,不识孰是?”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使者曰:“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崇曰:“不然。”使者出而又反,崇竟不许。秀怒,乃劝伦诛崇、建。崇、建亦潜知其计,乃与黄门郎潘岳阴劝淮南王允、齐王冏以图伦、秀。秀觉之,遂矫诏收崇及潘岳、欧阳建等。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崇母兄妻子无少长皆被害。——《晋书·列传第三·王祥郑冲何曾石苞》&/blockquote&&p&&b&谢道韫&/b&,东晋名臣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凝之之妻,王凝之的父亲就是王羲之。谢道韫少有才名,因“柳絮因风起”一事而载于《世说新语》及《晋书》。后来孙恩叛乱,叛军杀死了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和谢道韫的几个孩子,谢道韫抽刀出门亲手杀了几个叛军,然后才被俘。从那以后,谢道韫寡居会稽,至于她的生卒年,《晋书》并无记载,因此也不知其结局如何。&/p&&blockquote&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谓有雅人深致。又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及遭孙恩之难,举昔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自尔嫠居会稽,家中莫不严肃。——《晋书·列女传》&/blockquote&&p&&b&徐昭佩&/b&,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妃子,从史书来看,此人人品素质都极差,是否美貌也似乎尚待商榷,《南史》称其“无容质”,《资治通鉴》径称其“丑而妒”,放在这里是因为她身上出了个成语“徐娘半老”。梁元帝瞎了一只眼,徐昭佩每次知道他要来,都只化半张脸的妆,以此讽刺梁元帝半盲,这也就是“半面妆”的来历。而且徐昭佩是个酒鬼,喝醉了还会吐在梁元帝身上,见到不被宠幸的嫔妃就和她们推杯换盏,见到怀了梁元帝孩子的嫔妃就杀掉她们。她先后与智远、暨季江、贺徵等人通奸,季江慨叹“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后来化为成语“徐娘半老”。她的儿子萧方领兵很有才能,萧绎曾因此对徐妃夸奖他,但徐妃没有答话,只是哭着告退。萧绎因此大怒,写下她的淫秽行径并张贴在大阁上。太清三年,徐妃被梁元帝赐死,跳井而亡,葬于江陵瓦官寺。(一个皇帝能忍这么久真不容易,我因此好奇去查了一下徐昭佩是不是有什么大得不得了的背景让萧绎不敢动她,但没发现。)&/p&&blockquote&世祖徐妃,讳昭佩,东海郯人也。祖孝嗣,太尉、枝江文忠公。父绲,侍中、信武将军。天监十六年十二月,拜湘东王妃。生世子方等、益昌公主含贞。太清三年五月,被谴死,葬江陵瓦官寺。——《梁书·列传第一·皇后》&br&妃无容质,不见礼,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妃性嗜酒,多洪醉,帝还房,必吐衣中。与荆州后堂瑶光寺智远道人私通。酷妒忌,见无宠之妾,便交杯接坐。才觉有娠者,即手加刀刃。帝左右暨季江有姿容,又与淫通。季江每叹曰:「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时有贺徽者美色,妃要之于普贤尼寺……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杀。妃知不免,乃透井死。帝以尸还徐氏,谓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南史·列传第二·后妃》&br&湘东王绎娶徐孝嗣孙女为妃,生世子方等。妃丑而妒,又多失行……故方等亦无宠。及自建康还江陵,绎见其御军和整,始叹其能,入告徐妃,妃不对,垂泣而退。绎怒,疏其秽行,榜于大阁。——《资治通鉴·梁纪十八》&/blockquote&&p&&b&苏小小&/b&,魏晋南北朝时钱塘名妓,其人生卒年不详,一说为晋代人,一说为南朝刘宋时人。虽然她艳名远播,但我查过的正史(《晋书》《南史》及宋齐梁陈诸书)中均未见此人记载,倒是各种类书、诗集里有一大堆关于她的诗歌,惟唐人陆广微《吴地记》中“嘉兴县”条目对苏小小有一句记载:&/p&&blockquote&前有晋妓钱唐苏小小墓。&/blockquote&&p&径称其为晋代歌妓。今有苏小小墓在西湖畔,为文化遗址,此外对苏小小一概不知。&/p&&p&&b&李祖娥&/b&,北齐文宣帝高洋的皇后,史书称其“容德甚美”。高洋是历史上有名的疯子,疑似精神分裂,脑子清醒时是正常皇帝,发起浑来禽兽不如。高洋喜欢鞭打宫女,甚至杀戮她们,只有李皇后得到礼敬。后来高洋的弟弟高湛继位,是为北齐武成帝,这位武成帝也是个乱伦的混蛋玩意,打上了寡嫂李祖娥的主意,威胁说“你不从我,我就杀了你儿子”。李祖娥害怕,只能从了他,还怀了孕。此后李祖娥的儿子太原王高绍德来找她,她避而不见,高绍德愤怒地说:“您当儿子不知道吗?您是因为肚子大了才不肯见儿子吧。”李祖娥听他这么说,深感惭愧,于是没有抚养生下的女儿。武成帝高湛提着刀找上门:“你杀了我的女儿,我为什么不杀你儿子!”当着她的面把高绍德活活打死。李祖娥大哭,高湛愈发愤怒,扒光了她的衣服,对她乱打。然后高湛命人把流血淋漓的李祖娥装在布袋里,扔进水中,过了很久李祖娥才苏醒,被牛车送到妙胜尼寺。自此李祖娥便削发为尼。史书对这位不幸女人的最终结局没有详细记载,只说北齐灭亡后她入了关内,隋朝时得以回到家乡赵郡。&/p&&blockquote&文宣皇后李氏,讳祖娥,赵郡李希宗女也。容德甚美。初为太原公夫人……帝好捶挞嫔御,乃至有杀戮者,唯后后蒙礼敬。天保十年,改为可贺敦皇后。孝昭即位,降居昭信宫,号昭信皇后。武成践祚,逼后淫乱,云:「若不许,我当杀尔儿。」后惧,从之。后有娠,太原王绍德至阁,不得见,愠曰:「儿岂不知耶,姊姊腹大,故不见儿。」后闻之,大惭,由是生女不举。帝横刀诟曰:「尔杀我女,我何不杀尔儿!」对后前筑杀绍德。后大哭,帝愈怒,裸后乱挝挞之,号天不已。盛以绢囊,流血淋漉,投诸渠水,良久乃苏,犊车载送妙胜尼寺。后性爱佛法,因此为尼。齐亡入关。隋时得还赵郡。——《北齐书·卷九·补列传第一·后宫》&/blockquote&&p&&b&胡后&/b&,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皇后,又一个生平堪比黄书的女子。武成帝高湛在世时胡皇后和宦官们亵玩,又与宠臣和士开通奸;高湛死后,胡太后与一个叫昙献的和尚通奸,还把和尚们化妆成女尼,召进宫里。武成帝的儿子高纬就是北齐后主,高纬听说太后作风不正,开始还不信,后来他拜见太后时看见太后身边两个年轻尼姑,见色起意召见“她们”,发现竟然是男的,于是高纬大怒,诛杀了昙献和几个与太后亲昵的人。据传说这位太后在北齐亡国后入了北周,于长安城卖淫,甚至说“为后不如为娼”,但这些说法都不见于正史。《北齐书》与《北史》均只点了一句“齐亡入周,恣行奸秽”,大约胡太后的确是把及时行乐的作风贯彻到底了,但是否在长安公开卖淫,无法确知。关于她的结局,也只有一句简单记载:死于隋朝开皇年间。&/p&&blockquote&初武成时,后与诸阉人亵狎。武成宠倖和士开,每与后握槊,因此与后姦通。自武成崩后,数出诣佛寺,又与沙门昙献通。……帝闻太后不谨而未之信,后朝太后,见二少尼,悦而召之,乃男子也,于是昙献事亦发,皆伏法,并杀元、山、王三郡君,皆太后之所昵也。……齐亡入周,恣行奸秽。隋开皇中殂。——《北齐书·卷九·补列传第一·后宫》&/blockquote&&p&&b&冯小怜&/b&,北齐后主高纬的皇后穆邪利的侍婢,北齐时有名的美人。穆皇后不再受宠后将她进献给高纬,号称“续命”(此处禁止唱诗)。冯小怜善于歌舞和弹奏琵琶,高纬非常喜爱她,“坐则同席,出则并马,愿得生死一处”。北周军队攻取了平阳,晋州告急,此时高纬正在打猎,冯小怜请求他多猎杀一场再回去,高纬答应了……从此可以看出高纬的治国水准……&/p&&p&等高纬到了晋州,城已经快陷落了,高纬居然叫人停止攻打,召冯小怜一起来看,这时候冯小怜正在化妆,一耽误,城打不下来了……传说晋州西石上有圣人印迹,冯小怜想去看,高纬怕弓箭射到桥上,于是把攻城用的木材抽出来造远桥,这俩人看到半夜才回……高纬居然还声称冯小怜有功绩,要封她为左皇后。俩人一起观战,东部偏军稍稍退却,冯小怜就开始搞大新闻:“我军败了!”高纬一听,立即带着她逃命。到了洪洞戊,冯小怜还拿着妆镜玩儿,后军又喊周军追上来了,于是俩人继续逃。高纬派去拿皇后服饰的人回来了,高纬就在马上按住辔头给冯小怜穿上,再接着跑。高纬到了邺城,太后迟到一步,高纬没有去迎接;冯小怜快要到邺城的时候,高纬砸了邺城北门出城十里迎接她……俩人又一次上路,往青州跑,在青州南邓村被周将尉迟纲逮住了。高纬来到长安,请求周武帝宇文邕将冯小怜还他,周武帝也是大方:“天下我都不放在眼里,又怎么会吝啬一个老太太!”说还就还。&/p&&p&后来高纬被杀,冯小怜被赐给代王宇文达,想来她的确天姿国色,因为宇文达也很宠爱她。冯小怜还诬陷宇文达的王妃,几次差点害死她。隋朝一统天下后,隋文帝杨坚把冯小怜赐给宇文达王妃的哥哥李询,她被命令穿着布裙干捣石臼的粗活儿。应该是为了替女儿出气,李询的母亲逼着冯小怜自杀了,至此她作死的一生走到尽头。&/p&&blockquote&冯淑妃名小怜,大穆后从婢也。穆后爱衰,以五月五日进之,号曰「续命」。慧黠能弹琵琶,工歌舞。后主惑之,坐则同席,出则并马,愿得生死一处。命淑妃处隆基堂,淑妃恶曹昭仪所常居也,悉令反换其地。周师之取平阳,帝猎于三堆,晋州亟告急。帝将还,淑妃请更杀一围,帝从其言。识者以为后主名纬,杀围言非吉征。及帝至晋州,城已欲没矣。作地道攻之,城陷十馀步,将士乘势欲入。帝敕且止,召淑妃共观之。淑妃妆点,不获时至。周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旧俗相传,晋州城西石上有圣人迹,淑妃欲往观之。帝恐弩矢及桥,故抽攻城木造远桥,监作舍人以不速成受罚。帝与淑妃度桥,桥坏,至夜乃还。称妃有功勋,将立为左皇后,即令使驰取祎翟等皇后服御。仍与之并骑观战,东偏少却,淑妃怖曰:「军败矣!」帝遂以淑妃奔还。至洪洞戍,淑妃方以粉镜自玩,后声乱唱贼至,于是复走。内参自晋阳以皇后衣至,帝为按辔,命淑妃著之,然后去。帝奔邺,太后后至,帝不出迎;淑妃将至,凿城北门出十里迎之。复以淑妃奔青州。后主至长安,请周武帝乞淑妃,帝曰:「朕视天下如脱屣,一老妪岂与公惜也!」仍以赐之。&br&及帝遇害,以淑妃赐代王达,甚嬖之。淑妃弹琵琶,因弦断,作诗曰:「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时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胶上弦。」达妃为淑妃所谮,几致于死。隋文帝将赐达妃兄李询,令著布裙配舂。询母逼令自杀。——《北史·卷十四·列传第二·后妃下》&br&(帝)与长鸾、淑妃等十数骑至青州南邓村,为周将尉迟纲所获。——《北齐书·卷八·补帝纪第八·后主幼主》&br&齐后主有宠姬冯小怜,慧而有色,能弹琵琶,尤工歌儛。后主惑之,拜为淑妃。选彩女数千,为之羽从,一女之饰,动费千金。帝从禽于三堆,而周师大至,边吏告急,相望于道。帝欲班师,小怜意不已,更请合围。帝从之。由是迟留,而晋州遂陷。后与周师相遇于晋州之下,坐小怜而失机者数矣,因而国灭。齐之士庶,至今咎之。——《隋书·卷二十三·志第十八》&/blockquote&&p&传说高纬还干过一件荒唐事儿,他觉得冯小怜这么美的身体也应该让大臣们看看,于是让冯小怜脱光了躺在朝堂上,君臣一起前来围观,这也就是“玉体横陈”的出处。但我搜索了《北齐书》《北史》《隋书》均未找到有关这件事的记载,就权当一个故事好了。&/p&&p&&b&张丽华&/b&,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宠妃,出身贫贱,但非常美貌,《南史》对她的姿容是这样记载的:&/p&&blockquote&张贵妃发长七尺,鬓黑如漆,其光可鉴。特聪慧,有神彩,进止闲华,容色端丽。每瞻视眄睐,光彩溢目,照映左右。尝于阁上靓妆,临于轩槛,宫中遥望,飘若神仙。——《南史·卷十二·列传第二·后妃下》&/blockquote&&p&陈后主还是太子的时候她就被选入宫,担任龚贵嫔的侍女。陈后主见到张丽华,很喜欢她,于是临幸了她……可是关键在于,按《陈书》记载,这时候张丽华只有十岁!!!更不可思议的是,张丽华就此怀孕了,生下了陈后主的太子陈深……张丽华很有心计,虽然自己非常得宠,但是还会常常在陈后主面前推荐其他宫女,于是整个后宫都对她感恩戴德。&/p&&blockquote&后主张贵妃名丽华,兵家女也。家贫,父兄以织席为事。后主为太子,以选入宫。是时龚贵嫔为良娣,贵妃年十岁,为之给使,后主见而说焉,因得幸,遂有娠,生太子深。后主即位,拜为贵妃。性聪惠,甚被宠遇。后主每引贵妃与宾客游宴,贵妃荐诸宫女预焉,后宫等咸德之,竞言贵妃之善,由是爱倾后宫。——《陈书·卷七·列传第一·皇后》&/blockquote&&p&陈后主因为始兴王陈叔陵叛乱而受伤,养伤期间连皇后都不能去看他,只有张丽华服侍左右。至德二年,陈后主造临春、结绮、望仙三座高阁,自己住在临春阁,让张贵妃住在结绮阁。陈后主宫廷中作了许多曲子,比如著名的亡国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这些曲子基本都是在歌颂张丽华、孔贵嫔等人的美貌。&/p&&blockquote&后主始以始兴王叔陵之乱,被伤,卧于承香殿。时诸姬并不得进,唯贵妃侍焉。……至德二年,乃于光昭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后主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其略云:「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大抵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南史·卷十二·列传第二·后妃下》&/blockquote&&p&当时陈后主不爱管政事,政事全都操持于张丽华和宦官蔡临儿、李善度之手,张丽华借此翻云覆雨,替人开罪、诬陷大臣无所不能,搞得陈廷上下一片乌烟瘴气。&/p&&blockquote&时后主怠于政事,百司启奏,并因宦者蔡临儿、李善度进请,后主倚隐囊,置张贵妃于膝上共决之。李、蔡所不能记者,贵妃并为疏条,无所遗脱。因参访外事,人间有一言一事,贵妃必先知白之,由是益加宠异,冠绝后庭。而后宫之家,不遵法度,有絓于理者,但求恩于贵妃,贵妃则令李、蔡先启其事,而后从容为言之。大臣有不从者,因而谮之,言无不听。于是张、孔之权,熏灼四方,内外宗族,多被引用,大臣执政,亦从风而靡。阉宦便佞之徒,内外交结,转相引进。贿赂公行,赏罚无常,纲纪瞀乱矣。——《南史·卷十二·列传第二·后妃下》&/blockquote&&p&这样的日子注定长久不了。实际上,不光是陈朝,整个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的乱局都即将走到尽头,因为此时北方的杨坚已经篡北周自立,是为隋文帝。随即隋文帝命令晋王杨广带兵南下,讨平陈朝。&/p&&p&关于陈后主宠妃张丽华的结局,《陈书》和《南史》的记载是一致的:隋军攻克台城之后,张贵妃和陈后主一起躲进井里,但还是被隋军找了出来,晋王杨广下令在青溪中桥将张丽华斩首。&/p&&blockquote&及隋军陷台城,妃与后主俱入于井,隋军出之,晋王广命斩贵妃,牓于青溪中桥。——《陈书·卷七·列传第一·皇后》&br&及隋军克台城,贵妃与后主俱入井,隋军出之,晋王广命斩之于青溪中桥。——《南史·卷十二·列传第二·后妃下》&/blockquote&&p&但《隋书》对此有不同的记载:平灭陈朝后,杨广也被张丽华的姿色所倾倒,想纳她为妃。杨广的元帅长史高颎认为张丽华堪比妲己,是红颜祸水,于是下令杀了她,令杨广非常不高兴。&/p&&blockquote&九年,晋王广大举伐陈,以颎为元帅长史,三军谘禀,皆取断于颎。及陈平,晋王欲纳陈主宠姬张丽华。颎曰:「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取丽华。」乃命斩之,王甚不悦。——《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六·高颎苏威》&/blockquote&&p&此后就是我们熟悉的隋唐时代了。看魏晋南北朝的史书实在是堵心得慌,乱世人命如草芥,屠杀、酷刑、乱伦几乎是家常便饭,四百年间走马灯一样的皇帝和权臣把治下的子民一遍遍碾作肉泥。那个时代的女人可以仅仅因为服侍的宾客没有喝酒就被斩首,即便贵为后妃也绝无尊严可言,一旦守寡便沦为他人玩物,生前被男人蹂躏,死后还要被男人写的史书蹂躏,管不住自己屌的皇帝把责任往“红颜祸水”上一推,还能得一些“文宣”“武成”之类听起来不错的谥号……干他妈的。&/p&&h2&隋&/h2&&p&&b&独孤伽罗&/b&,即独孤皇后,北周大司马独孤信的七女,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内助和严妻,嫁给杨坚之后,杨坚发誓不和别的女人生孩子,而独孤伽罗也柔顺恭孝,遵守妇道。&/p&&blockquote&文献独孤皇后,河南洛阳人,周大司马、河内公信之女也。信见高祖有奇表,故以后妻焉,时年十四。高祖与后相得,誓无异生之子。后初亦柔顺恭孝,不失妇道。——《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一·后妃上》&/blockquote&&p&杨坚称帝后依旧很宠爱她,但也很忌惮她,俩人经常一同上朝,独孤皇后也不忌讳什么后宫干政,杨坚有不对的地方直接就指出来,退朝后再一起回后宫,夫妻生活倒是蛮和睦。独孤皇后与杨坚政见往往相合,宫里称他们为“二圣”,大隋朝俨然有了两个皇帝。&/p&&blockquote&高祖甚宠惮之。上每临朝,后辄与上方辇而进,至阁乃止。使宦官伺上,政有所失,随则匡谏,多所弘益。候上退朝而同反燕寝,相顾欣然。……后每与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宫中称为二圣。——《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一·后妃上》&/blockquote&&p&虽然独孤皇后自己常常干政,但她表面功夫做得很足,懂得做舆论导向,不但明言自己反对妇人干政,还以此教诲公主们。&/p&&blockquote&有司奏以周礼百官之妻,命于王后,宪章在昔,请依古制。后曰:「以妇人与政,或从此渐,不可开其源也。」不许。后每谓诸公主曰:「周家公主,类无妇德,失礼于舅姑,离薄人骨肉,此不顺事,尔等当诫之。」——《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一·后妃上》&/blockquote&&p&独孤皇后干的最大的一件事,大概就是劝杨坚废太子杨勇,改立晋王杨广为太子。这件事令她担上了后世的不少指责,隋朝二世而亡,独孤皇后的影响不可忽略。&/p&&blockquote&时皇太子多内宠,妃元氏暴薨,后意太子爱妾云氏害之。由是讽上黜高颎,竟废太子立晋王广,皆后之谋也。——《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一·后妃》&/blockquote&&p&说完了政事,再说私德,独孤皇后在史册中的形象是比较专横善妒的,而杨坚又是出了名的怕老婆,即便当了皇帝之后还是得服独孤伽罗管教。尉迟迥的孙女长得很漂亮,杨坚宠爱她,于是独孤皇后趁杨坚上朝的时候杀了她。杨坚因此大怒,骑着马就出门,也不看路,往山中跑了二十多里。高颎杨素等一干大臣追上他,苦苦劝谏,杨坚叹息说:“我贵为皇帝,也不得自由!”高颎劝他:“陛下您怎么能因为一个女人(指独孤皇后)而不管天下了呢?”杨坚听完气消了一点,但也直到半夜才回宫中。独孤皇后彻夜未眠,在阁中等着他,等杨坚回来后,独孤皇后哭着向他谢罪,从此以后,独孤皇后的意志开始消沉。&/p&&blockquote&尉迟迥女孙有美色,先在宫中。上于仁寿宫见而悦之,因此得幸。后伺上听朝,阴杀之。上由是大怒,单骑从苑中而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馀里。高颎、杨素等追及上,扣马苦谏。上太息曰:「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颎曰:「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上意少解,驻马良久,中夜方始还宫。后俟上于阁内。及上至,后流涕拜谢,颎、素等和解之。上置酒极欢,后自此意颇衰折。——《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一·后妃上》&/blockquote&&p&独孤皇后不但自己坚持一夫一妻,也见不得别人纳妾、生子。隋朝权臣高颎最初是独孤皇后的父亲独孤信的宾客,所以独孤皇后非常亲近、信任他,他也稳坐隋朝首辅之位多年。但独孤皇后听说高颎称自己“不过是个妇人”,开始怨恨他。高颎夫人死后,纳了个妾,还生了个儿子,这惹得独孤皇后更加不高兴,渐渐在杨坚面前诋毁他。独孤皇后看见诸王和朝臣有纳妾、妾室怀孕的,必定劝杨坚斥责他们。&/p&&blockquote&初,后以高颎是父之家客,甚见亲礼。至是,闻颎谓己为一妇人,因此衔恨。又颎熲夫人死,其妾生男,益不善之,渐加谮毁,上亦每事唯后言是用。后见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劝上斥之。——《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一·后妃上》&/blockquote&&p&独孤伽罗最后病逝,享年五十,葬于太陵。杨坚生前死后都非常珍爱她,她算是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幸福女子了。&/p&&blockquote&仁寿二年八月甲子……其夜,后崩于永安宫,时年五十。葬于太陵。——《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一·后妃上》&/blockquote&&p&&b&萧皇后&/b&,真名不见于史册,隋炀帝杨广的皇后。这个女人一生坎坷,她是南朝梁明帝萧岿的女儿,嫁给杨广,隋文帝和隋炀帝都很喜欢她。她在杨广争夺太子位置的过程中出过力,也曾以作赋的方式对隋炀帝做出间接规谏,但隋朝大厦将倾,她也无法力挽狂澜。隋炀帝到江都之后,有宫人告诉萧皇后,说外面的人要造反了,萧皇后让宫人去找炀帝报告。炀帝大怒:“这不是你该说的话!”于是杀了宫人。之后又有宫人告诉萧皇后,宿卫们策划谋反,萧皇后干脆认命了:“大势已去,无药可救,何必再说呢?只是徒然让皇上烦忧罢了!”&/p&&blockquote&后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文帝大善之。炀帝甚宠敬焉。及帝嗣位,立为皇后。帝每游幸,未尝不随从。时后见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措言,因为《述志赋》以自寄焉。……及帝幸江都,臣下离贰,有宫人白后曰:「外闻人人欲反。」后曰:「任汝奏之。」宫人言于帝,帝大怒曰:「非汝宜言!」乃斩之。后宫人复白后曰:「宿卫者往往偶语谋反。」后曰:「天下事一朝至此,势去已然,无可救也。何用言,徒令帝忧烦耳!」自是无复言者。——《北史·卷十四·列传第二·后妃下》&/blockquote&&p&宇文化及反叛后,她被掳到聊城;宇文化及兵败后,她又被窦建德掳去;突厥处罗可汗派使者讨要萧皇后,窦建德不敢不给,于是萧皇后又去了突厥王庭。直到唐朝贞观四年,唐太宗破突厥,才以礼迎还萧皇后。贞观二十二年,萧皇后去世,唐太宗下旨恢复她的位号,谥号愍,并把她的尸体送回江都,与隋炀帝合葬。&/p&&blockquote&及宇文氏之乱,隋军至聊城。化及败,没于窦建德。突厥处罗可汗遣使迎后于洺州,建德不敢留,遂入于虏庭。大唐贞观四年,破灭突厥,乃以礼致之,归于京师。——《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一·后妃》&br&庚子,隋萧后卒。诏复其位号,谥曰愍;使三品护葬,备卤簿仪卫,送至江都,与炀帝合葬。 ——《资治通鉴·唐纪·卷一百九十八·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上贞观二十二年》&/blockquote&&p&以上是正史中的记载,至于传闻中的萧皇后一女侍六君,先后为隋炀帝、宇文化及、窦建德、两位突厥可汗、唐太宗妃子等等,至少《北史》《隋书》新旧《唐书》等均无记载,大概只是后人脑补,毕竟如果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女子,那历史中的女人就简直是任人揉捏的橡皮泥了。&/p&&h2&唐&/h2&&p&&b&长孙皇后&/b&,真名不详,《旧唐书》称其为长安人,《新唐书》则称其为洛阳人。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于史书上素有贤名,历来被当作后妃楷模。长孙皇后多次劝谏唐太宗不要重用她哥哥长孙无忌,还举出汉朝吕氏、霍光的例子;长孙皇后病重时,太子承乾建议大赦、做法事为她祈福,长孙皇后不以为然。将死前,长孙皇后告诫唐太宗要薄葬自己,重用当时被贬斥的房玄龄。长孙皇后享年三十,葬于昭陵。&/p&&blockquote&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河南洛阳人。——《新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一·后妃上》&br&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安人……太宗弥加礼待,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染疾危惙,太子承乾入侍,密启后曰:「医药备尽,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示存异方之教耳,非惟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谴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其年十一月庚寅,葬于昭陵。——《旧唐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一·后妃上》&/blockquote&&p&&b&武则天&/b&,终于说到这位女皇帝了。武则天的生平实在太过丰富精彩,这里不再赘述,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旧唐书·卷六·本纪第六·则天皇后》与《新唐书·卷四·本纪第四·则天皇后中宗》,这里只简述新旧《唐书》对她死亡的记载。&/p&&p&神龙元年,武则天病重,诸臣佯称武则天宠臣张易之、张昌宗等谋反,率兵冲入宫中将他们诛杀,武则天被迫把帝位禅让给唐中宗李显,史称神龙革命;神龙元年十一月,武则天将死,下诏去掉自己的帝号,壬寅日驾崩于上阳宫仙居殿,享年八十三岁,谥号则天大圣皇后,之后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唐睿宗继位后,又对她的称号进行了多次调整。&/p&&blockquote&神龙元年春正月,大赦,改元。……癸亥,麟台监张易之与弟司僕卿昌宗反,皇太子率左右羽林军桓彦范、敬晖等,以羽林兵入禁中诛之。甲辰,皇太子监国,总统万机,大赦天下。是日,上传皇帝位于皇太子,徙居上阳宫。戊申,皇帝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冬十一月壬寅,则天将大渐,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是日,崩于上阳宫之仙居殿,年八十三,谥曰则天大圣皇后。二年五月庚申,祔葬于乾陵。睿宗即位,诏依上元年故事,号为天后,未几,追尊为大圣天后,改号为则天皇太后。——《旧唐书·卷六·本纪第六·则天皇后》&br&张柬之、崔玄暐及左羽林卫将军敬晖、检校左羽林卫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左羽林卫将军李湛薛思行赵承恩、右羽林卫将军杨元琰、左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职方郎中崔泰之、库部员外郎朱敬则、司刑评事冀仲甫、检校司农少卿兼知总监翟世言、内直郎王同皎率左右羽林兵以讨乱;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昌宗、汴州刺史张昌期、司礼少卿张同休、通事舍人张景雄伏诛。丙午,皇帝复于位。丁未,徙后于上阳宫。戊申,上后号曰则天大圣皇帝。十一月,崩,谥曰大圣则天皇后。唐隆元年,改为天后;景云元年,改为大圣天后;延和元年,改为天后圣帝,未几,改为圣后;开元四年,改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加谥则天顺圣皇后。——《新唐书·卷四·本纪第四·则天皇后中宗》&/blockquote&&p&&b&韦皇后&/b&,唐中宗李显的皇后,曾与被贬黜的唐中宗共过患难。唐中宗被贬到房州的时候,惶恐不安,当时武则天权势正盛,对李唐王室大开杀戒,于是李显每次听到母亲武则天派使者来,立即就要寻短见,韦后就劝解他,好说歹说算是保住了李显一条命。两人同甘共苦,因此感情很深。&/p&&blockquote&其年,中宗见废,后随从房州。时中宗惧不自安,每闻制使至,惶恐欲自杀。后劝王曰:「祸福倚伏,何常之有?岂失一死,何遽如是也!」累年同艰危,情义甚笃。——《旧唐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一·后妃上》&/blockquote&&p&但中宗复辟后,韦皇后勾结武三思等人把持朝政,并纵容安乐公主等卖官鬻爵,朝政陷于混乱。待到中宗驾崩,当时还是临淄王的唐玄宗李隆基起兵诛灭诸韦,将韦皇后诛杀,枭首于东市,并追贬她为庶人,最后以一品礼遇下葬。&/p&&blockquote&俄而临淄王引兵夜披玄武门入羽林,杀璿、播、崇于寝,斧关叩太极殿,后遁入飞骑营,为乱兵所杀。斩延秀、安乐公主。分捕诸韦、诸武与其支党,悉诛之,枭后及安乐首东市。翌日,追贬为庶人,葬以一品礼。——《新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一·后妃上》&/blockquote&&p&&b&安乐公主&/b&,唐中宗李显最小的女儿,名李裹儿,这个名字的来源就跟这个名字本身一样随意……中宗李显被废黜、贬到房州时,安乐公主出生,李显脱下衣服作为她的襁褓,因此就叫她“李裹儿”。史书称她“姝秀辩敏”“光艳动天下”,深得韦皇后喜爱。她嫁给了武崇训,中宗复辟后,她权势日大,许多有权势的人都出自她门下。她曾经自己写诏书,把正文盖住请中宗签署许可,中宗也只是笑笑,就答应了。她甚至还想当“皇太女”,并声称“武则天都能当皇帝,为什么女人不能当皇帝?”&/p&&blockquote&安乐公主,最幼女。帝迁房陵而主生,解衣以褓之,名曰裹儿。姝秀辩敏,后尤爱之。下嫁武崇训。帝复位,光艳动天下,侯王柄臣多出其门。尝作诏,箝其前,请帝署可,帝笑从之。又请为皇太女,左仆射魏元忠谏不可,主曰:“元忠,山东木强,乌足论国事?阿武子尚为天子,天子女有不可乎?”——《新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八·诸帝公主》&/blockquote&&p&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等七位公主都有自己的官府,而安乐公主的府中官职尤为泛滥,都是些屠贩之辈,给钱就卖官,封官的墨敕斜着贴封条(这段翻译我不敢确定,如有错误请指正),所以称为“斜封官”。&/p&&blockquote&与太平等七公主皆开府,而主府官属尤滥,皆出屠贩,纳訾售官,降墨敕斜封授之,故号“斜封官”。——《新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八·诸帝公主》&/blockquote&&p&不仅如此,她甚至还请求把长安昆明池划作她私人的池沼,中宗说“先帝不曾把昆明池赐予别人”,安乐公主不悦,干脆自己凿了个绵延数里的定昆池,“定”就是可以与昆明池相抗衡的意思。&/p&&blockquote&尝请昆明池为私沼,帝曰:“先帝未有以与人者。”主不悦,自凿定昆池,延袤数里。定,言可抗订之也。——《新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八·诸帝公主》&/blockquote&&p&据《旧唐书》,唐中宗中毒突然驾崩,为唐玄宗料理病情的是个叫马秦客的人,人们都把中宗驾崩归罪于马秦客和安乐公主。当时还是临淄王的唐玄宗李隆基起兵诛杀韦后一派,安乐公主和她的第二任丈夫武延秀都在乱兵中被杀。&/p&&blockquote&六月,帝遇毒暴崩。时马秦客侍疾,议者归罪于秦客及安乐公主。……时京城恐惧,相传将有革命之事,往往偶语,人情不安。临淄王……遂斩关而入,至太极殿。后惶骇遁入殿前飞骑营,及武延秀、安乐公主皆为乱兵所杀。——《旧唐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一·后妃上》&/blockquote&&p&据《新唐书》,李隆基起兵时,安乐公主正在对着镜子画眉毛,她逃到右延明门,被追兵赶上、斩首,此后被追贬为“悖逆庶人”。唐睿宗李旦即位后,下诏以二品礼遇埋葬她。&/p&&blockquote&临淄王诛庶人,主方览镜作眉,闻乱,走至右延明门,兵及,斩其首。追贬为“悖逆庶人”。睿宗即位,诏以二品礼葬之。——《新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八·诸帝公主》&/blockquote&&p&《旧唐书》关于安乐公主死亡的记载则稍有不同。据《旧唐书》,安乐公主在东市被枭首,第二天被收尸、贬为悖逆庶人,以三品礼遇下葬。&/p&&blockquote&枭后及安乐公主首于东市。翌日,敕收后尸,葬以一品之礼,追贬为庶人;安乐公主葬以三品之礼,追贬为悖逆庶人。。——《旧唐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一·后妃上》&/blockquote&&p&&b&上官婉儿&/b&,又称上官昭容,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阴阳师秘闻副本难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