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ipo路演现场为什么启动ipo

小米为什么不选择A股IPO 原因原来在这儿|IPO|小米|A股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小米为什么不选择A股IPO 原因原来在这儿
小米为什么不选择A股IPO 原因原来在这儿
  小米为什么不选择A股IPO,原因在这儿!
  文 皮海洲
  小米IPO之所以先行选择赴港,而不是A股上市,或H+A同时上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若干意见”并没有解决小米A股IPO的问题。
  随着4月30日“同股不同权”新政正式实施,谁将为香港股市“同股不同权”新政打响第一枪,成为市场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现在呼声最大的莫过于小米了。
  最近有市场传闻称,小米已经做好赴港上市的准备,有望在本周递交上市申请表,最快可于6月底至7月初挂牌。
  如果上述传闻成真,这对于小米来说当然是一件载入史册的事情。不过,对于A股市场来说,难免会有些失落。在目前A股市场积极向新经济公司伸出橄榄枝的背景下,这无疑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尤其是今年3月30日,由证监会制订的《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在取得国务院的同意并转发后正式发布实施。“若干意见”为一些符合试点条件的企业A股上市或回归A股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
  为了支持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A股上市,证监会对IPO制度进行了修改,允许符合试点条件的企业不受企业盈利指标的限制,即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业绩亏损也可IPO上市。
  当然,“若干意见”也为试点企业设置了高门槛。要求试点企业要符合国家战略、具有核心竞争力、市场认可度高,属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达到相当规模的创新企业。主要包括:已在境外上市且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的红筹企业;尚未在境外上市,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亿元且估值不低于200亿元,或收入快速增长,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技术,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红筹企业和境内企业。
  尽管“若干意见”为试点企业设置的门槛较高,但对于小米来说,还是不难达到的。小米2016年开始实现盈利,2017年的净利润超过75亿元,根本不需要IPO制度的“特别照顾”。
  那么,为何小米面对A股市场伸出的橄榄枝却仍然选择到港股IPO?笔者以为,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点。
  其一,赴香港上市,这是小米IPO计划中的一件事。因为去年12月中旬就透露了香港股市将实施“同股不同权”制度的消息。而在该消息出来后,小米即着手赴港上市的准备工作,包括选定、及中信证券作为小米赴港上市的保荐人。虽然进入2018年后A股市场也频频向新经济公司伸出橄榄枝,且在3月30日出台了“若干意见”,但与小米赴港上市的准备工作相比,“若干意见”的出台或许还是迟到了几步。所以,小米也只能按步就班地率先进行港股IPO。
  其二,小米IPO之所以先行选择赴港,而不是A股上市,或H+A同时上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若干意见”并没有解决小米A股IPO的问题。虽然“若干意见”在境外注册问题、AB股以及VIE结构问题、还有企业盈利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这种突破仅限于注册地在境外的公司,规定在境外注册的公司,其股权结构、公司治理、运行规范等事项只要适用境外注册地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即可。但小米的注册地是在国内,显然只能执行国内的法律法规。而目前国内的法律还不能接纳“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因此,国内“同股不同权”公司还是不能IPO上市的。
  其三,小米选择港股IPO并不妨碍小米回归A股市场。虽然由于受到“同股不同权”的制约,小米不宜直接进行A股IPO,但按“若干意见”的规定,小米可以选择发行存托凭证(CDR)的方式回归到A股市场。毕竟作为小米来说,一经上市,其股票市值达到2000亿元应不存在问题,完全可以满足发行CDR的条件要求。依此而论,小米港股上市,倒是为小米发行CDR回归A股市场铺平了道路。
  (作者系IPO日报专栏作家,本文为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小米已召开上市启动会,2018年IPO板上钉钉?
小米或将成为港交所新政策后首家登陆H股的互联网巨头。据报道,小米已于1月19日召开了上市启动会,目标是成为港股上市政策调整后,以非标准股权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不过,也有接近小米的手机行业人士称,关于上市时间和地点,小米公司内部目前暂无定论。此前,财新记者从多个消息源确定小米将于2018年下半年上市,估值已经达到1000亿美元。就在本周一,36氪独家获悉,小米承销商名单的逐渐确定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瑞信(Credit Suisse)和德银(Deutsche Bank)率先抢得入场席位,不过,这份名单并非最终版本,上面的承销商数字可能会继续扩大。知情人士透露,小米承销商名单中还将有中资投行的身影,但目前后者的名单还尚未出炉。1月8日,也有报道称“雷军与投行同步小米估值2000亿美元”,不过从一位接近小米的投行内部人获得消息称,2000亿美元的估值,也完全没有被公开讨论过。该人士还表示,1000亿美元被普遍认为是一个乐观、合理的数字。但是否会靠近2000亿美元的市值,需要看后续的市场环境。小米IPO已经传言了一段时间。日,外媒&报道称,知情人透露小米正就最早于明年下半年首次公开募股(IPO)与银行展开洽谈。香港是最有可能的上市地点,但不排除在纽约上市。几天后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称,小米已经邀请投行于下周五就其明年IPO事宜进行投标,集资规模可能达到100亿美元。对于IPO的事情,小米官方没有明确否认,只是说传言里的估值一律算不得数,在没有新融资之前,还是以2014年的450亿美元估值为准。2016年小米最核心的手机业务遭遇低谷,3月份雷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五年内不上市”;在当年的夏季达沃斯上,雷军暗示小米2025年之前不会上市。进入2017年以来,小米走出了低谷期,12月29日,小米生态链旗下智能家居品牌宣布:“小米生态链2017年年销售额突破200亿人民币,相较2016年销售额完成了100%的增长。”小米手机出货量稳定重返世界前5,并连续创造单季历史最高纪录。同时,小米的海外市场开拓也渐入佳境,在公认市场容量巨大的印度市场已成为冠军。小米对IPO的态度已有所转变,2017年11月,雷军曾表态说,“我觉得我们会到业务比较舒服的时候再IPO。”小米为何不选择A股IPO 原因在这里小米为何不选择A股IPO 原因在这里皮海洲百家号随着“同股不同权”新政于4月30日在香港股市的正式实施,谁将为香港股市的“同股不同权”新政打响第一枪,成为香港股市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而从有关媒体的报道来看,小米有望成为香港市场“同股不同权”新股的第一股。有市场传闻称,小米已经做好赴港上市的准备,有望在本周递交上市申请,预计很可能会在五一假期后向港交所递表,最快可于6月底至7月初挂牌(最新消息:小米已于3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如果能在香港市场打响“同股不同权”第一枪,这对于小米来说当然是一件载入史册的事情。不过,作为A股市场来说,难免会感到有些失落。毕竟小米的IPO选择的是港股而不是A股,这在目前A股市场积极向新经济公司伸出橄榄枝的背景下,无疑是一件令A股市场感到尴尬的事情。尤其是今年3月30日,由证监会制订的《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在取得国务院的同意并转发的情况下正式发布实施。“若干意见”为一些符合试点条件的企业A股上市或回归A股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根据“若干意见”,为支持创新企业上市融资,为迎接独角兽企业的回归与上市,管理层对IPO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方面是允许试点红筹企业按程序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存托凭证(CDR)上市;具备股票发行上市条件的试点红筹企业可申请在境内发行股票上市;另一方面是允许境内注册的试点企业可申请在境内发行股票上市。此外,为了支持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A股上市,证监会还对IPO制度进行了修改,允许符合试点条件的企业不受企业盈利指标的限制,即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业绩亏损也可IPO上市。当然,“若干意见”也为试点企业设置了高门槛。要求试点企业要符合国家战略、具有核心竞争力、市场认可度高,属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达到相当规模的创新企业。主要包括:已在境外上市且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的红筹企业;尚未在境外上市,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且估值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或收入快速增长,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技术,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红筹企业和境内企业。不过,尽管“若干意见”为试点企业设置的门槛较高,但作为小米来说,还是不难达到门槛的高度的。而且小米2016年开始实现盈利,2017年的净利润达到53.62亿元(经营利润为122.15亿元),根本不需要IPO制度的“特别照顾”。那么,为什么小米面对A股市场伸出的橄榄枝却仍然选择了到港股IPO呢?究其原因,本人以为,主要有这样几点。其一,小米赴香港上市,这是小米IPO计划中的一件事情。因为去年12月中旬香港交易所就透露了香港股市将实施“同股不同权”制度的消息。而在该消息出来后,小米即着手赴港上市的准备工作,包括选定高盛、摩根士丹利及中信证券作为小米赴港上市的保荐人。虽然A股市场在进入2018年后也频频向新经济公司伸出橄榄枝,而且在3月30日还出台了“若干意见”,但与小米赴港上市的准备工作相比,“若干意见”的出台明显还是迟到了好几步。所以,小米也只能按步就班地率先进行港股IPO。其二,小米IPO之所以先行选择赴港上市,而不是A股上市,或H+A同时上市,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若干意见”并没有解决小米A股IPO的问题。虽然“若干意见”在境外注册问题、AB股以及VIE结构问题、还有企业盈利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这种突破仅限于注册地在境外的公司,规定在境外注册的公司,其股权结构、公司治理、运行规范等事项只要适用境外注册地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即可。但小米的注册地是在国内,显然只能执行国内的法律法规。而目前国内的法律还不能接纳“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因此,在目前的法律法规面前,国内“同股不同权”公司还是不能IPO上市的。其三,小米选择港股IPO并不妨碍小米回归A股市场。虽然小米有望率先在港股IPO,但却并不妨碍小米回归到A股市场。虽然由于受到“同股不同权”的制约,小米不宜直接进行A股IPO,但按“若干意见”的规定,小米可以选择发行存托凭证(CDR)的方式回归到A股市场。毕竟作为小米来说,一经上市,其股票市值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完全可以满足发行CDR的条件要求。依此而论,小米港股上市,倒是为小米发行CDR回归A股市场铺平了道路。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皮海洲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为中小投资者代言 为中国股市说真话相关文章小米IPO为何不是选择在A股 原因在这里
作者:皮海洲
随着“同股不同权”新政于4月30日在香港股市的正式实施,谁将为香港股市的“同股不同权”新政打响第一枪,成为香港股市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而从有关媒体的报道来看,小米有望成为香港市场“同股不同权”新股的第一股。有市场传闻称,小米已经做好赴港上市的准备,有望在本周递交上市申请,预计很可能会在五一假期后向港交所递表,最快可于6月底至7月初挂牌(最新消息:小米已于3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如果能在香港市场打响“同股不同权”第一枪,这对于小米来说当然是一件载入史册的事情。不过,作为A股市场来说,难免会感到有些失落。毕竟小米的IPO选择的是港股而不是A股,这在目前A股市场积极向新经济公司伸出橄榄枝的背景下,无疑是一件令A股市场感到尴尬的事情。尤其是今年3月30日,由证监会制订的《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在取得国务院的同意并转发的情况下正式发布实施。“若干意见”为一些符合试点条件的企业A股上市或回归A股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
根据“若干意见”,为支持创新企业上市融资,为迎接独角兽企业的回归与上市,管理层对IPO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方面是允许试点红筹企业按程序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存托凭证(CDR)上市;具备股票发行上市条件的试点红筹企业可申请在境内发行股票上市;另一方面是允许境内注册的试点企业可申请在境内发行股票上市。此外,为了支持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A股上市,证监会还对IPO制度进行了修改,允许符合试点条件的企业不受企业盈利指标的限制,即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业绩亏损也可IPO上市。
当然,“若干意见”也为试点企业设置了高门槛。要求试点企业要符合国家战略、具有核心竞争力、市场认可度高,属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达到相当规模的创新企业。主要包括:已在境外上市且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的红筹企业;尚未在境外上市,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且估值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或收入快速增长,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技术,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红筹企业和境内企业。
不过,尽管“若干意见”为试点企业设置的门槛较高,但作为小米来说,还是不难达到门槛的高度的。而且小米2016年开始实现盈利,2017年的净利润达到53.62亿元(经营利润为122.15亿元),根本不需要IPO制度的“特别照顾”。那么,为什么小米面对A股市场伸出的橄榄枝却仍然选择了到港股IPO呢?究其原因,本人以为,主要有这样几点。
其一,小米赴香港上市,这是小米IPO计划中的一件事情。因为去年12月中旬香港交易所就透露了香港股市将实施“同股不同权”制度的消息。而在该消息出来后,小米即着手赴港上市的准备工作,包括选定高盛、摩根士丹利及中信证券作为小米赴港上市的保荐人。虽然A股市场在进入2018年后也频频向新经济公司伸出橄榄枝,而且在3月30日还出台了“若干意见”,但与小米赴港上市的准备工作相比,“若干意见”的出台明显还是迟到了好几步。所以,小米也只能按步就班地率先进行港股IPO。
其二,小米IPO之所以先行选择赴港上市,而不是A股上市,或H+A同时上市,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若干意见”并没有解决小米A股IPO的问题。虽然“若干意见”在境外注册问题、AB股以及VIE结构问题、还有企业盈利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这种突破仅限于注册地在境外的公司,规定在境外注册的公司,其股权结构、公司治理、运行规范等事项只要适用境外注册地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即可。但小米的注册地是在国内,显然只能执行国内的法律法规。而目前国内的法律还不能接纳“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因此,在目前的法律法规面前,国内“同股不同权”公司还是不能IPO上市的。
其三,小米选择港股IPO并不妨碍小米回归A股市场。虽然小米有望率先在港股IPO,但却并不妨碍小米回归到A股市场。虽然由于受到“同股不同权”的制约,小米不宜直接进行A股IPO,但按“若干意见”的规定,小米可以选择发行存托凭证(CDR)的方式回归到A股市场。毕竟作为小米来说,一经上市,其股票市值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完全可以满足发行CDR的条件要求。依此而论,小米港股上市,倒是为小米发行CDR回归A股市场铺平了道路。
来源:皮海洲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当前位置 & &
& 小米正式启动上市:估值达1000亿美元
今 日 视 点
小米正式启动上市:估值达1000亿美元
19:34:03&&出处:快科技 作者:
编辑:上方文Q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01-19][01-19][01-19][01-19][01-19][01-18][01-18][01-18][01-17][01-17]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ipo估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