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小米ipo估值的估值,为什么达不到1000亿美元

估值超过1000亿美金的小米为啥不在国内上市?
估值超过1000亿美金的小米为啥不在国内上市?
最近几个月以来,关于小米IPO的消息不绝于耳。2017年12月初有媒体报道,小米将于2018年IPO,估值为1000亿美元,仅仅一个月之后,小米的估值就已翻倍。
而关注的重点除了估值外,还有就是上市的地点。据悉,小米IPO的地点或是美国,或是香港,当然,可以肯定的是小米这次放弃了A股。
不得不承认,容量居于世界前列的A股市场,又错过了一家优质互联网公司。
很明显,一般高科技的技术企业想利用境内资本市场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也愿意与国内的投资者共享创新发展的成果,但是现行的制度似乎不允许这类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所以说优质上市资源流失的主要逻辑,问题还是出在制度上。
A股市场与高科技企业相向而行,有些企业选择主动向现行制度靠拢,但要想解决问题,可能还需要制度的创新。
所以小米放弃A股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到底是选择香港还是美国?想必小米自己也会通过各方面的分析权衡去做选择和判断。
香港会是小米最佳的选择地?
网上很多人称小米上市最大的可能市场是香港,其实这么说并无道理。
首先,对于小米来说,港交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会,香港恒生指数在2017年上涨36%,牛冠全球。而截至日,恒生指数更是创下13天连涨的历史记录。
而从整个香港市场方面来看,明星股效应非常明显。市场表现方面,沪港通、深港通前20名的股票大多数也都表现出了强劲的上涨;而在成交金额方面,腾讯控股的成交额更是远远甩开其他公司。
所以说,香港市场的整体造好以及完善的金融市场秩序就成了促使小米前往香港上市的因素之一。
另外,当年阿里寻求上市,曾考虑来港,不过其同股不同权的股份结构与香港股市“同股同权”的要求相悖,最后阿里选择赴美上市。
其实对于大多数创业公司来说,公司创始团队都想要始终拥有公司的绝对控制权,但又需要稀释股份换取融资,从而最终以“同股不同权”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平衡。
在失去阿里巴巴上市的巨大商机之后,港交所也对此问题做了深刻的讨论,最终在2017年12月份正式宣布可以实施“同股不同权”,以吸引内地独角兽公司来港上市。
规则修订之后,那些寻求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科技公司多了一个颇具诱惑力的选择。香港市场毗邻国内,投资者构成及交易时段都更容易被国内投资者接受。从估值及新近上市的一些公司的表现来看,特别是阅文集团在港上市后受追捧,而搜狗在美国上市后股价却持续低迷的情况来看,新经济类公司的估值在香港更有优势。
此外,香港对于内地大公司的渴求也十分强烈。在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会见马云,邀请阿里巴巴再来香港上市,也可以看出香港市场的诚意十足。
而另一方面,作为工商联副主席的雷军在面对国家限制资本外流的政策下该如何选择?相信雷军自己心里也会有一杆秤。
不过国外成熟的体系对应的是异常严格的监管,而且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其他地方终归是客场,很容易被区别对待。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米如果选择在香港上市会不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倘若未来作为红筹股,回归到中国内地的资本市场对于这个国民品牌来说也不见得是件坏事。
但与美国市场相比,两地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就科技股来说,美国的科技类上市公司最多,机构的投资者也多,市场交易活跃,是全球公认的科技类公司上市的市场。
反之香港市场的投资者本身就偏保守传统,喜欢零售、地产、金融、矿产等类的资产,所以科技股本身一直得不到很好的估值,而且香港上市对公司盈利的要求更高,所以这些因素也很有可能导致小米转向美国的市场,但同样的美国市场情况对于目前的小米来说也未必能一帆风顺。
美国市场的包容度又有多少?
通常人们都说趋利避害,也就是说关键时刻,人们首先考虑的应该就是避害,才有趋利的机会。
所以选择在哪上市,小米更要考量的是香港上市和美国上市,主要的害处少在了哪里?
一直以来,小米关于专利的问题一直被大家诟病,专利不足已然已经成为了小米前进的短板。
2014年12月,因涉嫌侵犯爱立信所拥有的ARM、EDGE、3G等相关技术等8项专利,小米在印度被爱立信诉至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这是小米自身专利布局不足或专利合作不当,第一次因涉嫌专利侵权引火上身。
日,小米被一家名为BlueSpike的NPE诉至美国东德州联邦地区法院马歇尔分院,指责小米通过Tomtop销售的智能通信设备涉嫌侵犯其在美国拥有的专利权。
此后,小米就开始加大了自主研发力度和专利申请力度,同时,也积极开始在海外收购专利。去年7月份,与诺基亚合作,从诺基亚手中购买了部分专利就能说明在专利方面的重视。
尽管小米在自主研发和专利收购两个方面不断加大力度,但是,围绕小米手机等产品,相关的专利侵权质疑或诉讼依旧持续不断上演。
在已发布的全面屏手机中,小米MIX2的设计还算独树一帜,但有人质疑其系对夏普AQUOS CRYSTAL X手机的外观设计抄袭。此外,小米红米系列手机也成了涉嫌专利侵权的“重灾区”。
如果小米以这样的姿态进入美国市场,当面对美国市场严格的专利制度,小米还能禁得住考验吗?苹果手机的电池门事件已经遭遇到了多起集体诉讼。
倘若小米在设备上稍有疏忽,面对外来品牌,相信美国市场也不会有太大的包容性,一旦设备出现bug,在美国那种严厉的市场下,小米就会很被动,更不用说有美股中有像苹果这样大体量公司的压制,那到时候小米该如何应对?
但是话又说回来,之前小米从Intel、微软以及诺基亚那买入了大量的技术专利,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专利库,这也被看作是向海外进军最重要一步。
而目前国内手机硬件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以小米自身利益和发展诉求来看,未来进军美国市场也是必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能够率先在美国股市中打下基础,无疑也是更利于小米走向美国市场,只是美国证监会严密的调查、集体诉讼制度、以及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健全的信用制度都会成为小米在美上市的阻碍。
香港or美国,对于雷军有什么意义?
两者之间做出一个选择,这样的确难度不小,就像当年腾讯在谋划上市一样,一直在美国和香港之间徘徊。一方面,当时处于互联网行业不断升温的美国市场会给予更高的估值,另一方面,比起美国纳斯达克,香港的投资者会更了解腾讯,更明白腾讯的价值。
与之相比,小米现在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到底想得到什么?是想要追求更高的估值,短期的套现,还是要寻找一个真正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市场?
不管怎么说,能上市并得到资本的认可终归是件好事,还记得10年前雷军也是带领着金山在香港、大陆、美国之间不断徘徊,最终在2007年选择了在香港上市。
对于金山的上市过程,雷军事后坦言:“其实IPO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阶段,但对我来说却像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雷军在创办小米之时也反思在金山那些年中过多专注于软件,导致金山的上市之路充满坎坷,同样也给雷军自己带来很多的压力和负担,因为整个金山都被上市拖的疲惫不堪。
虽然在日上市那天,雷军如释重负,两个月后,在离开金山的中层沟通会上,一句“我终于把债还完”,也一语道尽了心酸。
但当时的金山由于并没有赶上互联网的大潮,错失了成为QQ、网易等互联网公司的机会,自身老牌软件公司业务不温不火,勉强靠词霸,毒霸,WPS等业务支撑,游戏上业务上没能进入第一阵营。
上市之后沉重的负担反而让金山更加失去了目标,股价一路暴跌到垃圾股,市值更不能和当时的网易和腾讯相比,雷军也正是看见了与其之间的差距,也意识到了自己在金山的梦想即将破碎。
如今十年之后,雷军又一次带领小米走上了IPO之路,这也算的上是解开了雷军多年之后的心结。
谈起小米上市的历程,早在2014年,小米是有机会寻求上市的,那一年拿到多家机构11亿美元融资的小米估值飙到450亿美元,雷军顺势在一个月后公布了后来颇具争议的数据,2014的的含税收入是743亿。
作为非上市公司,小米并没有义务公开业务数据,雷军这么做,说明小米当时确实有上市的考虑,但是彼时的小米毕竟业务模式单一,完全依靠现金流与其他互联网公司博弈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对于小米IPO之路,雷军十年后与十年前相比,更懂得有的放矢了,一次失误不可能次次失误,雷军显然是在金山的身上吸取了教训。
如果说当年带领金山上市像是在还债,如今带领小米走向上市更像是亲手把自己的孩子抚养成人的感觉。
雷军内心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在采访中也曾说过:“曾以为金山可以承载我的梦想,于是在一件事情上争取了15年。当你发现不对,你不敢说,不愿意承认,很纠结。你也大可逆天,破釜沉舟,但是却会失去人和。”
十年之间转瞬即逝,相信十年后重新带领小米走向IPO,雷军本人也会有不少的感触,至于最终选择在哪上市似乎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小米如果成功上市,雷军也算是赢回了自己错过的那互联网黄金十年,实现了梦想、弥补了遗憾。小米凭什么值1000亿美元?雷军的这四个字或许就是答案!小米凭什么值1000亿美元?雷军的这四个字或许就是答案!古缗周百家号小米IPO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本月初,小米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文件,最快可以6月底至7月初挂牌。而对于小米的估值,去年多家机构估值是700——1000亿美元。眼下,多家投行估值普遍看多,尤其是上市后的小米短期内有望超过1000亿美元!小米凭什么值1000亿美元?雷军又做了些什么呢?风口上的雷军雷军,大学期间就开始创业,但是最初的创业并未能成功。毕业后的雷军加盟了金山软件公司。在金山一呆就是16年,2007年,雷军以金山CEO的身份离开。雷军此时的雷军可说是已经财务自由了,又萌发了创业的念头。雷军内心深处的梦想是改变中国的制造业。2010年,小米手机公司成立。雷军说,不管你们是否认同,我就是要一路走到黑,我就是要做感动人心但价格厚道的产品。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进步,让消费者用很便宜的价钱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2014年,小米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排名第一。小米手机的成功给了雷军自信。雷军自己也在思考,小米能不能带动更多的产业,让更多的产业开始重视品质,改善设计。因此,雷军用了一种比较新型的组织结构模式,生态链模式。就是小米帮你定义产品,小米出钱,然后找最有经验的创业团队来干,最后小米做销售。2013年底,雷军就开始布局小米的生态链,计划5年内投资100家企业。截止到2018年的3月,小米已经超额完成了目标,投资和管理了210多家生态链企业。小米还搭建了自己的物联网平台MIOT,用一个APP链接所有的智能设备。截至2018年3月底,小米连接了超过一亿台设备,并且在中国有,很多设备遍及全球。有了硬件平台之后,雷军开始布局小米的内容生态链。2017年,小米的生态链销售额突破200亿元,业绩增长超过100%。小米的生态链和产品,很像是科技界的无印良品。雷军已经坐拥两亿的小米用户,日活跃过千万的有二三十个之多。小米的生态链看似庞杂,背后是雷军一贯的商业逻辑。雷军说,他至少悟透了成功的关键。世界上聪明的人、勤奋的人比比皆是,但这只是成功的必要前提。聪明和勤奋不能保证你成功,真正重要的是顺势而为。什么是顺势而为,你要找到风口,飞上天。有人会说,顺势而为有点机会主义,其实不然。顺势而为的关键是,首先你要能看到机会,然后你还要有能力抓住机会。顺势而为是雷军一直在践行的商业哲学。小米手机赶上了智能手机换机的风口,小米智能硬件生态链赶上了物联网的风口,小米之家又赶上了新零售的风口。雷军宣布小米生态链进行战略升级,利用小米模式做生活消费品,建立了电商平台有品,并在全国建立了300多家线下体验店小米之家小米凭什么值1000亿美元?顺势而为这四个字或许就是答案。雷军拜访李嘉诚雷军早就想好了自己的墓志铭:这个人改变了中国制造业。雷军雷军希望帮助100个行业进步,虽然帮助的方法有点极端。放100条鲶鱼进去,你就是把它消灭掉了,你也进步了。雷军刚进入手机行业的时候,小米的性价比手机的确打垮了了很多手机企业,但是更强大的手机企业出现了。这几年下来,中国手机的进步真的要归功雷军,不然哪来的千元机和2000档位的旗舰机。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古缗周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有温度的财经人物故事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小米,一个没核心技术的 靠饥饿营销起家,到现在估值居然800-1000亿美元!?_转发(zf)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小米,一个没核心技术的 靠饥饿营销起家,到现在估值居然800-1000亿美元!?
小米,一个没核心技术的 靠饥饿营销起家,到现在估值居然800-1000亿美元!?!市场已经基本饱和 各大小公司也进行布局低价竞争市场,无核心技术可言,拿什么支撑6000亿的估值!简直就是上市圈钱然后 享乐去了!苦的是接盘的股民和烂用基金接盘而受害的基民
  6月11日凌晨,证监会网站披露了《小米集团公开发行存托凭证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小米拟在上交所上市,中信证券为主承销商。同时小米披露了今年第一季度财务数据,一季度收入344.12亿元,经调整经营净利润为16.99亿元。  小米在CDR(China Depository Receipts,中国存托凭证)招股书中表示,坚持以中国境内证券交易所为主上市地,发行数量最终以证监会核准的CDR发行规模为准。作为CDR第一单,小米示范作用明显。接近小米CDR事宜的相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本计划11日凌晨1点见网的招股书,由于各方较为谨慎,凌晨5点多才披露。  此前,小米集团已于5月3日在港提交上市申请,并有望成为港股“同股不同权”的尝鲜者,此次又为CDR探路。从小米CDR招股书与港股招股书,也更能看到小米未来发展的方向。  未敲定任何基石投资者  6月7日,证监会接收并受理了小米递交的《首次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并上市》的申请,这意味着,CDR试点首家申请公司花落小米。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估值多少一直没有确定的数字,市场曾传出数个版本。2017年底,刚传出小米赴港上市消息时,多家媒体报道小米估值多在1000亿美元规模。此后,更有市场机构拿小米2014年F轮融资时的450美元估值,当作彼时估值。  有媒体5月初报道称,小米IPO估值可能在600亿~700亿美元,低于机构之前报道的700亿~800亿美元。在不久前“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小米以750亿美元的估值在全球20大互联网公司中位列第14。《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各方给出的小米估值多在650亿~900亿美元之间。  此次,记者从接近小米IPO项目的中介人士处获悉,目前投资人对小米给出的估值普遍在750亿至850亿美元,已经有一批机构给出超过800亿美元的估值。现阶段基石投资者众多,竞争激烈,不过小米尚未敲定任何基石投资者。  从营收来看,智能手机占据小米绝大部分业务,使其与苹果公司、三星电子、华为等站到同一阵营;互联网领域,在招股书中小米将BAT作为竞争对手;物联网领域,小米对标对象为苹果公司和亚马逊。  集智能硬件、互联网服务及新零售为一体的“铁人三项”的商业模式,让小米估值评价很难找到可以参考的上市企业。小米之所以一直坚持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非硬件企业,在业内看来,小米更多是想以互联网公司的前景来激发市场的想象。参照利润,互联网公司拥有更高的PE。  根据小米CDR招股书,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为32.31亿元,毛利21.19亿元,毛利率达65.58%,互联网服务毛利占公司整体毛利的比例为39.6%,已经超过了智能手机,成为重要获利来源,可谓是真正的“利润奶牛”。不过在总营收的占比中,小米互联网服务占比一直低于10%,硬件类产品仍是主要营收来源。  一直以来,小米硬件产品以追求性价比著称,雷军更是喊出了“硬件综合净利率不超过5%”。不追求硬件产品高毛利,小米试图通过数量庞大的硬件终端汇聚成互联网的入口。  中信建投在研报中表示,小米特殊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小米无法依靠硬件销售获得利润,但是可以通过硬件获得稳定增长的用户群体,变现和利润来源主要依赖互联网内容和增值服务。  募资运用重点是全球扩张  根据IDC和Counterpoint数据,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同比大涨87.8%,在印度连续第三个季度市场占有率第一达31.1%。在前不久的深圳发布会上,小米创始人雷军表示手机销量方面已经在海外14个国家进入销量前五,小米智能手机已经进入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小米已经与泛东南亚电商Shopee、李嘉诚的长江和记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同时,意大利、波兰的小米线下授权专卖店也正式开张。在国内手机存量市场被挖掘充分、竞争激烈的态势下,全球化是小米今年的战略重点。  近来来,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疲软,不过在新兴市场继续保持高增长率。IDC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境内智能手机渗漏率已高达64.5%,新兴市场仅为37.7%,华为、OPPO等也都将海外市场作为未来发力的重点。  IDC预计,在其他新兴智能手机市场的推动下,至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6.54亿台,2017年至2022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  小米CDR招股书披露称,小米募集资金运用方向主要在三个方面:研发核心自主产品;扩大并加强IoT及生活消费产品及移动互联网服务(包括人工智能)等主要行业的生态链;全球扩张,三方面所占比例分别为30%、30%和40%。此次全球扩张资金所用比例,高于港交所招股书所说的30%。  小米在CDR招股书中表示,2018年计划进入或巩固在东南亚及欧洲的市场地位,2019年及未来,计划在欧洲、亚洲及其他地区进一步扩大地区覆盖范围。  记者获悉,小米已于6月7日通过了在港交所上市的聆讯。下一步,小米A股、H股各自募资是多少?小米CDR发行比例会占总股本的多大比例?如何确定发行价?这些事宜将随之公布。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港媒曝小米估值将达1000亿美元:八位创始人齐变超级富豪_凤凰科技
港媒曝小米估值将达1000亿美元:八位创始人齐变超级富豪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港媒曝小米估值将达1000亿美元:八位创始人齐变超级富豪 小米在港递交IPO招股书后,融资计
原标题:港媒曝小米估值将达1000亿美元:八位创始人齐变超级富豪
小米在港递交IPO招股书后,融资计划和目标股价尚未公布,所以究竟达到怎样的估值仍是悬念。
港媒报道称,接近小米的投行透露,小米计划融资100亿美元,最终估值将达到1000亿美元。
仅以这个数字来看的话,小米上市之后将超越百度和京东,成为继腾讯和阿里之后市值中国第三高的科技公司。
同时,小米的IPO规模将是历史第15高,仅次于2010年的农业银行,并成为港交所历史第四高。
PingWest从小米披露的财务数据分析,小米2018年的净利润将超过120亿元,参照同样在港股上市的互联网公司腾讯58倍的市盈率(PE),小米的估值为6960亿元,按照当前汇率换算,大约为1100亿美元。
当然,文章提到按照雷军的风格,可能会给估值打折扣。
小米八位联合创始人合影,从左至右依次为林斌、黄江吉、周光平、雷军、黎万强、刘德、王川、洪锋
另外,根据持股比例,小米市值只要能超过900亿美元,雷军、林斌、黎万强、黄江吉、洪峰、许达来(顺为资本CEO)、刘德、周光平和王川的身价都将由此提升至少10亿美元,雷军更是会超200亿美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网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24247
播放数:2858
播放数:1627
播放数:164362媒体称,小米可能在香港或纽约上市,已指定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领衔承销年内IPO,小米估值可能最高1000亿美元。这将是阿里巴巴上市以来最大科技IPO。此前媒体称,小米上市估值2000亿美元获投行认可。
摘要:媒体称,小米可能在香港或纽约上市,已指定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领衔承销年内IPO,小米估值可能最高1000亿美元。这将是阿里巴巴上市以来最大科技IPO。此前媒体称,小米上市估值2000亿美元获投行认可。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编辑王维丹。更多精彩资讯请登陆,或下载华尔街见闻APP。*
小米上市可能渐行渐近,而且可能创造继阿里巴巴之后最大的科技业IPO。
当地时间1月15日本周一,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者消息称,小米可能在香港或纽约上市,已经指定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领衔承销今年晚些时候公司的IPO,IPO可能让小米估值最高达到1000亿美元。
小米最近一次融资是2014年12月融资11亿美元,当时估值达到450亿美元。以此计算,小米目前是仅次于蚂蚁金服(600亿美元)和Uber(480亿美元)的全球第三大独角兽公司。
在此之前,15日稍早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高盛、摩根士丹利、瑞信和德银率先拿下承销商资格,承销商名单中还将有中资投行的身影,但中资行的名单尚未出炉。
假如《金融时报》上述消息属实,小米将在今年创造阿里巴巴上市以来、三年来最大科技业IPO。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对上述金融时报消息拒绝置评,小米方面也没有回应置评。但最近已经频出小米上市和超高估值的消息,小米高管透露的信号也引起外界遐想。
上月彭博消息称,小米当时在与投行商谈IPO,并寻求至少500亿美元的估值。若以此估值上市,小米将成为阿里巴巴2014年上市以来(2314亿美元)上市规模最大的科技类公司。
上月路透消息也称,小米有望冲击今年全球最大科技业IPO,有知情人士表示,小米IPO规模巨大,估值1000亿美元也“不会是一个疯狂的数字”。
本月8日, 援引接近小米高层人士说法称,小米公司IPO将于今年年底进行,具体月份未定。另有消息人士称,小米将选择在香港上市。雷军去年11月与投行接触,雷军同步了2000亿美元的目标,得到了投行认可。
此后华尔街见闻提到,一位接近小米的投行内部人士对36氪表示,小米上市时间、地点还没有定论,2000亿美元的估值也完全没有被公开讨论过。该人士还表示,1000亿美元被普遍认为是一个乐观、合理的数字。
本月13日小米CFO周受资在微博上晒出一张PPT图片,自称“特别喜欢我们内部比较火的一张图”。那张图中的文字是“未来的一年里,连睡觉都是浪费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有网友在周受资上述微博图片下问“这是忙着上市吗?”,周受资还点赞了这条评论。有人由此认为这是侧面透露了小米上市的苗头。
此前,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多次对小米上市予以否认,并表示“小米不缺钱”。
但本月报道指出,随着小米国际化进程加快,小米新零售的扩张、小米智能生态的布局,未来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流和融资。小米2017年打了一个“翻身仗”,选择在这个时候上市或是最好时机。
来自主题:
小米公司动态追踪
廖志鸿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5.26 廖志鸿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6.07 李丹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6.21 张超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4.16 廖志鸿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6.04
下载华尔街见闻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华尔街见闻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ipo估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