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化工行业的O2O产业重庆互联网产业园平台有哪些哈???

注册 | 登录
我不码字,但我喜欢文字。呼啦呼啦~
零基础学产品,BAT产品总监带,2天线下集训+1年在线课程,全面掌握优秀产品经理必备技能。
在市场疲软的时候,传统的制造业却没有被O2O进行改造,或者改造的没那么明显。
O2O从2010年涌入中国的时候,引发了市场对于该种模式的广泛关注;到了2013年前后,这种模式风靡市场;众多行业领域开始试水O2O模式。而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2013年这两年,中国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下行趋势,各行各业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行业危机;特别是传统的制造业,更是寒风阵阵。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等行业,其发展状况跌入历史低谷;尤其是钢铁行业更是遭遇了全行业亏损的境地。还有一组数据,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约为5亿;高于2012年底的4亿。在一些小城镇甚至偏远的农村,智能手机成为上网的唯一设备,移动互联网正在加速塑造整个新型市场。
上述三种情况在2010年到2013年这三年间相遇了,这似乎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
经济疲软才是O2O迅速侵入传统行业的主因
传统行业在2012年之后遭遇了严重的行业危机,在此之前其实已经显现出疲软的态势。因为从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蔓延全球之后,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自然不能独善其身,主要依赖出口和外汇支撑GDP增长的中国,也在这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遭受了严重冲击。
在这样严重的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的经济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各行各业发展停滞不前。两年之后,即2010年,O2O正式进入中国,而就在这一年,继阿里巴巴、淘宝网等企业后,众多行业开始纷纷试水电商,包括家电连锁、百货超市、传统品牌企业。2010年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电商元年。
借助电商时代红利,O2O模式迅速和电商进行结合,成为了电商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倚借和重要支撑模式。在经历了一年的磨合期之后,新型的“O2O电商”形态初步建立,并迅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在2011年,O2O市场上发生了几笔大的投资事件,基本上集中在2011年中旬。例如2011年5月,鼎晖和清科创投等机构共同投资窝窝团,金额为两亿美元; 2011年7月,红杉中国、阿里巴巴、华登国际北极光创投共同投资美团网,金额为5000万美元;挚信资本和红杉资本共同出资1亿美元,于2011年4月投资大众点评网;麦顿投资、泰山创投等机构也在2011年4月出资1.11亿美元,投资拉手网。
O2O电商被投资机构重点关注,并被注入了海量资本,因此迅速在中国快速蔓延开来。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形态,就是团购,可以说,团购是O2O进入中国之后最先试水并最终获得成功的商业形态。
2012年可以说是传统行业遭遇危机最为严重的一年,而我们也观察到,2012年也是O2O市场发展最为快速的一年。据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2年O2O市场规模达到986.8亿,环比增长75.5%。这也说明,在市场极度疲软的情况下,O2O这种新型的发展方式迅速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商业形态,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经济的疲软造就了电商形态的萌芽并最终发展壮大,而O2O也正是在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通过和电商的结合,进入到遭受市场危机的传统行业领域中去,这似乎是市场的必然选择。
内容驱动或信息驱动的特点,让服务行业最先被O2O进行了改造
2010年至2015年,O2O在中国已经有五年的历史了,中间无论经历了多少起伏,但是基本上O2O只是和传统的轻型服务业进行了融合。例如美甲、洗车、理发、餐饮、按摩、零售、电影等行业。这些行业都是一些轻型的服务业,因为如果将团购看成是O2O进入中国之后第一个试水并获得成功的模式,那么显而易见的是,团购符合信息驱动或内容驱动的属性,那么以上所列举的这些行业基本上也都符合信息驱动或内容驱动的特点,所以服务行业最先被O2O改造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有的服务业被O2O改造也不是全产业都进行了改造,而是在该产业的部分环节进行了改造,比如现阶段O2O对房地产业的改造就集中在社区服务上,代表性的有花样年“彩生活”、世茂的“云服务”、万科的“住这儿”以及金地、蓝光地产等企业的社区服务平台,皆注重在物业方面进行深度的O2O服务,并通过下载APP的方式,完成物业保修、投诉等O2O服务。而涉及到房产交易的话,房产交易的整个流程基本上还是以线下为主,这个环节,O2O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服务行业的信息驱动或内容驱动的特点,让O2O有了较好的施展空间,且某项服务产业因为消费频度等原因,所以O2O在同一个服务行业的不同服务领域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理发行业,一般的理发O2O之所以做的好,是因为一般理发的频度高,而那种高级美发的O2O就做的明显不好,因为消费者光顾的频度低。比如美甲行业的一些O2O一直在烧钱,但是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传统制造业O2O化,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
在市场疲软的时候,传统的制造业却没有被O2O进行改造,或者改造的没那么明显。例如,纵观O2O市场,基本上还是轻型服务行业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制造业的影子丝毫没有看到。虽然O2O诞生于传统工业时代,但是最终却没有和工业结合在一起。
这其实涉及到一个标准化的问题,传统的工业时代是以机器驱动产品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标准化的,比如钢铁行业,市场对于钢铁的需求,也都有一定的标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生产资料行业的受众集中在B端,而不是C端,而C端往往对非标准化的产品或者服务要求较高。标准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和摒弃个性化具有同样意义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制造业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考核方式等看起来都比较呆板一些,延展性比较差。而服务行业的非标准化让服务的形式收缩空间很大,所以服务方式讲究差异化,结果自然就非标了。
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原因,使得传统制造业的O2O进程受到了阻滞,尽管轻型服务行业已经开始了O2O进程,但制造业即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但是O2O化还是步履维艰。
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传统行业需要解构,我们可以称之为传统制造业O2O解构。
所谓的传统制造业O2O解构,指的是传统制造业若想进行O2O融合,首先应该进行的是自身流程重塑。
拿钢铁行业来说,钢材的买卖涉及到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海量资金,且钢铁行业从业人员动辄上万人次,且承担着国家要求的如就业率、产业增值、稳定市场等诸多职能,O2O化意味着这个庞大的产业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来标准化的经营方式,比如引入电商,效率是提高了,但是作为承担就业职能的国有钢铁企业,将必然导致失业率的上升,这是一个悖论;还有,O2O将必然导致个性化的操作方式被引入到钢企的日常经营中,这将提高企业的行政成本,因为标准化的流程管理在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管理方式,而个性化的管理方式需要付出探索成本,且潜在的不确定成本难以估量,谁都不敢冒险。
所以,制造业企业欲进行O2O,必然将引起局部的变革,从而对原来的管理流程等一系列流程进行解构,进而重塑适应O2O发展的流程。因为存在解构和重塑两个阶段,都要付出代价,所以传统制造业O2O化,必定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
传统制造业O2O化,现在已经有苗头了
但是传统制造业O2O化进程,正在开展。
在2013年,海尔开放创新平台(Haier Open Partnership Ecosystem,简称HOPE),由海尔开放式创新中心开发并运营,于2013年10月正式上线;2014年6月改版升级。该创新平台的构建,旨在吸引用户和企业内部员工参与产品创意设计,还整合全球五大研发中心的专家、研发、产品、物流和用户等资源,设计了空气盒子、雷神笔记本等互联网创新产品,并支持家电个性化“3D打印”等83个项目孵化。 通过平台交互,技术方、资源方、普通用户能够给予产品更多的建议和意见;
还有徐工集团,通过构建工程机械互联网,徐工集团对机械设备开展在线实时监测、远程故障诊断等智能服务,并对产生的故障进行线下维修保障;三一集团也通过自主研发的ECC(企业控制中心)系统,通过安装在设备上的传感器、控制器,实时收集设备运行状况、保养等数据,最终为设备运行维护和新设备研发提供决策支持。
这些其实都是O2O在制造业领域的运用,因为其本质上还是线上和线下的对接交互。只不过更多的是采用技术手段来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制造业具有的标准化属性,决定了制造业的O2O化更多的带有依托技术进而实现线上线下标准化对接的特点,比如三一重工通过在设备上安装传感器、控制器,进而实现线下状况的线上展示等,这其实也是一种O2O。
市场危机倒逼行业寻找新的模式进行自救,无论是传统的服务业,还是制造业,概莫能外。但是因为行业属性的不同,O2O在不同行业显示出了不同的发展特点。纵观2010年到2013年这三年,因市场经济危机的产生,在中国企业纷纷寻求转型以自救的历史背景下,O2O恰逢时机的进入中国,并最终成为了市场纷纷注目的自救途径,这并不是意外之喜,而是历史的选择。所以,O2O只是传统行业拥抱互联网过程中的一种必然产物,是转型的一种选择方式,并没有什么太神秘的,任何抬高或者变低O2O的观点,都是一种较为偏颇的态度。
作者:陈虎东
原文地址:http://www.pintu360.com/article/22326.html
收藏已收藏 | 11赞已赞 | 0
我不码字,但我喜欢文字。呼啦呼啦~
产品经理群
运营交流群
数据分析群
文案交流群
Axure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家都在问
12个回答12人关注
16个回答17人关注
11个回答11人关注
9个回答9人关注
45个回答192人关注
16个回答17人关注【回望2015】互联网给医药行业都带来了哪些改变?
处方电商的发展,根本上不是电子处方如何流转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反而是我们的医院收入结构、经营结构甚至是股权结构的问题。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其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
传统医疗中,我们的医生与医院是隶属的关系,医院与患者之间才是服务的关系,而医生与患者之间基本是没有关系的,一方面这使得我们的医疗场景基本只能发生在医院,另外这也特别区别于我们的赤脚医生时代。
互联网改变了医患关系
互联网医疗的出现,它正在打破着当前固有的医患关系,患者终于可以有机会可以直接面对医生了,并且开始具有了服务属性,这正是在线问诊模式带来的极为重要的意义。
虽然在线问诊曾饱受质疑,变现渠道、服务的缺乏等成为了热议话题,但我们看到国家正在力推的2020年的“两个一”,其中的一个“一”是指要让每个家庭都有一名合格的签约医生,这在关系的本质上和在线问诊是有相通之处的,这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机遇。
因而在线问诊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医生解放,它使得我们能够切身的感受到,医生可以在医院之外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医疗服务”,对行业的变革有着深远的意义。
当然,在线问诊依然还面临诸多非常现实的问题,比如医生真实性、病患数据安全性,以及责任划分的问题等。这里有一个前提,在线问诊是针对院前的环节来说的。在未来,当更多的院内医生成为了我们的家庭签约医生,以及责任医疗组织的普遍推广,那么在线问诊极有可能在“精准导医”方面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我们看到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就是商业健康险与互联网医疗的融合。这里面有两个很重要的现象:
第一,现在我们的健康险虽然有大量客户,但没有管理起来。商业健康险应该包含三个职能,一是提供一个优质的医疗保障,二是要把健康管理起来,三才是报销,可惜我们当前的商业健康险只有最后的报销环节;
第二,互联网医疗现在可以开始管理健康了。
这两个现象放到一起,我们就会发现互补性极强,而保险作为支付方,又是天然的核心角色,因而商业健康险的存量客户、支付与互联网医疗管理属性是天然对接的。
电商改变了药品供应渠道
这主要发生在我们的医药电商领域。药品供应的整个链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绝对支配的地位,这里面医药代理、医药代表在整个链条里面根扎的非常深,冗长的环节使得整条供应链的效率非常低,并且推高了药价,这里面的原因是深刻的,也不做过多探讨,但我们看到新的《药品管理法》的出台,它开始将药品的定价归还市场,这是一个很积极的信号。
我们再看医药电商,医药电商为我们带来了扁平化的渠道,使得我们用药更加方便了。但这个时候可能有人问了,既然渠道扁平了,那为什么App的零售价和线下药店零售价还一样呢,扁平的渠道不是成本更低么?当然,这是线上线下互博的问题,是属于营销策略的范畴。
模式上三大电商平台是天然的流量平台。做药品电商是自然而然的,具备产业链优势和资源优势的互联网医疗公司也可以来做平台B2C,这里面核心的因素就是你是不是用户的入口,这个非常重要。
但药品本身的特殊性,它决定了自营型B2C平台依然具有优势,电商对应的线下是商超,讲的优质低价,是高频的。药品对应的是药店,讲究有效和安全,是低频的,并且它是需要咨询和指导的。这就使得自营药品电商比平台型电商更有自己的优势,更容易建立起患者的信任感,因为病患并不需要太多的选择,最需要的就是可靠和踏实,同时对价格并不敏感。
B2B药品电商相对独立,目标也较为单一,就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O2O这条线,最具特点,这里面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点:
第一是用户体验,毕竟O2O的服务属性和地域属性是最重的。
第二是入口意识,移动互联网入口是被分化的。在众多送药O2O服务里面,如何培养用户的首次打开意识,对运营者来讲是极为重要的,这就又关系到药企自身的品牌及公信力,当然这还是对药企来说;对流通企业做O2O来说,最为关键的反而是全国性连锁终端的布局。
第三是整合意识,O2O的属性就是做服务。这与互补性服务形成了天然的契合,需要去整合,比如医药O2O的前端可以做健康管理,因为可以沉淀数据,后端可以整合医疗服务,这反而是医药服务的重度延伸,在这方面,药企本身就具备了天然的医疗资源能力强的优势。
但所有这些,也都还只是OTC电商,而药占比高达80%的处方药,政策的打开令人无限期待。但处方电商最大的困境,不是商业模式本身,而是我们高药占比的医院收入结构。
我们三级医院的收入基本来自国家财政的10%、科研培训的3%,那么其余将近90%的一半收入都要靠药品收入。极端的一个例子,如果所有处方药都从医院流出了,也就是说将现有医院的一半收入都砍去,医院能存活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而处方电商的发展,根本上不是电子处方如何流转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反而是我们的医院收入结构、经营结构甚至是股权结构的问题,当然这里就又涉及PPP的话题,但这不是今天的重点。
有数据显示,基层医疗机构看似门诊量几乎齐平医院门诊量,即便在医院内,门诊量的85%都是集中在三甲的,那么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量是怎么来的,不难想象,大多是开药去了。推行分级诊疗、优化分布结构、优化基层服务结构,似乎又是处方电商的另一个红利。
医疗生态发生着改变
慢病管理的诉求日益增长。刚才提到我们的医院在院外是无场景的,院外无场景基本决定了我们的健康是根本没有被管理起来的,这尤其对慢病患者来说风险是最大的。都说慢病患者要有依从性,而依从性本质上来说是逆人性的,靠自我管理基本是很难的。
因而慢病患者的三个重要诉求:打破依从性、场景家庭化和决策精准性。而这三个诉求,在互联网及智能硬件的支持下,很大程度上得以实现了。
慢病管理的市场格局。当前也基本形成了以体检服务、智能硬件生厂商以及医疗器械生产商为入口的行业格局。而无论入口是哪,硬件、App、信息管理平台、医生、专家、医院、健康管理管理中心、药企、药店等基本全都涉及到了,这里面包含了智能硬件、健康云、大数据、在线问诊、患者社群、远程医疗、挂号导诊、医药电商等诸多互联网模式,并重度与线下的医疗机构及健康管理机构形成综合管理体系。
相对来讲,慢病管理虽然目标单一,主要针对慢病患者,但产业却是在用一个完整的生态来满足前面所提的几个诉求。
慢病管理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设备本身。也就是说智能设备的芯片与算法,其所得的监测数据能否作为临床决策的依据,这个是核心重要的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看到定位开始分化了:
第一条分支是消费品路线,讲求的科技感,是时尚生活的必备用品;
第二条分支就是慢病管理本身了。
当然,我们也看到,有智能硬件已经获得了CFDA的认证,他们的数据采集与临床检查数据的误差率已经非常之小了,而以医疗器械为入口的慢病管理模式,有着天然的优势,就是设备端的数据采集,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远程医疗改变就医距离
互联网医疗的出现使我们的就医距离变短了。这尤其在去年8月,卫计委发布的关于远程医疗的一个“意见”之后得以有很大的改变。这个政策核心提出了可以通过远程方式面向C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当然,也是有条件和范围的。
在这样的激励下,我们看到,出现了以医院为主体、药企自营以及科技公司为主体的远程医疗B2C模式。医院这一端,最为受关注的,恐怕就是乌镇的互联网医院了。最关键的几个点:一、远程医疗可以诊断了;二、电子病历可以共享了;三、电子处方可以开了。这些带来的最直接效果就是,异地病患可以不用奔波了。而这三个问题,在之前互联网医疗的各种探索和尝试中,全部都是瓶颈,这基本上可以看做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药企自营B2C远程医疗这一端,基本说明了具备完整产业链能力的药企,是可以自主打造医药、医疗、远程会诊、药品供应和健康管理这一条线的。而科技公司为主体的B2C远程医疗,是从产品为出发点的,通过整合知名医院的知名专家,是可以把服务做得比较重的,也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模式。
而B2B远程医疗这一端,相对是传统的远程医疗,主要应用于培训、学术交流以及Second Opinion等,就不展开了。
远程医疗未来的意义,这在美国已经得以充分体现。这里面几个数字比较重要:一个是,2014年全美四分之一的门诊量是通过远程医疗完成的;第二个,每人次通过远程医疗方式平均可以节约医疗费用近300美元。这在美国高企的医疗费用下,是相当可观的。
当然,中美医疗体系不同,美国医生是自由执业的,有大量诊所,实现了分级诊疗,并且在线可以诊断和开处方的。当然,我们现在也可以远程诊断和开处方了,但影响远程医疗规模发展的关键还是医保。美国现在只有三个洲不能通过医保支付,其他基本全部可以通过Medicaid报销。
由于乌镇互联网医院的重要意义,我还是有必要将中美在远程医疗方面的政策进行个对比。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美国1997年的《平衡预算法案》、2010年的《平价医疗法案》,这两个最具节点意义的法案,都是在支持和扩大远程医疗报销的力度和范围,而今年的《远程医疗报销法案》又再次将ACOs纳入了医保范畴。这个力度是非常之大的。
而我国仅在今年在试点地区才开始“研究”远程医疗纳入医保支付,时间上是晚了。虽然乌镇互联网医院具有比较划时代的意义,但通过医保报销支付,是促发远程医疗最关键的推动力。
(本文根据“互联网医疗中国会”相关资料编辑)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鎮ㄥソ锛屾?杩庢潵鍒颁竴璺?晢鏈虹綉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药化工产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