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人口老龄化,中国楼市最新动态的利空还有哪些

楼市大利空,比老龄化更致命的变化是什么?
我的图书馆
楼市大利空,比老龄化更致命的变化是什么?
8小时前 152赞
楼市利空已必然的趋势,现在一线城市已经出现价格下跌,后面二线,三线城市一定会跟上。任何产业都有发展的客观规律。房地产火了将近30年了,不可能一直火下去。而且高房价带来太多的问题。从微观来说,一个家庭,需要2家人甚至3家人一生的积蓄才能买一套房,房子挤压了多少人的一生的努力和财富。这还不算完,房子甚至还透支了一个家庭未来一生的幸福。需要给房地产公司,银行打一辈子的工。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话才道出了房地产的本质。从宏观来说,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资本,而大量资本被挤压在房地产以及附属的金融业。浪费了太多的资源,其他行业得不到资本的帮助,甚至盈利也要被房地产所吸血。现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已经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产生了对立和矛盾。利空楼市,就能解放这部分资产,就能给其他行业提供强劲动力,让全社会各个产业发展平衡充分。当然了,楼市利空一定会带来很多的负面效应,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阵痛,阵痛意味着新生,意味着蜕变,意味着成长。以上内容是我的个人看法,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
8小时前 57赞
楼市大利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房地产泡沫吧,这个泡沫一旦打破,后果真的有点不敢想像。对比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后的结果可以猜测一下。房地产泡沫后,土地资产规模急剧缩水,财富效应随之消失,财富消失传导到股市,股市崩盘;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下跌,房地产企业资金断裂破产;再传导到金融行业,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破产使银行产生大量的坏帐,银行业破产。银行股市的萎靡,个人消费不振,市场购买力降低,导致大量企业资金链断裂,最后倒闭。 再加上现在房地产在我国GDP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近几年房价的上涨,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杠杆保守估计也有3倍以上。如果房地产在现在泡沫破灭,那这部分资金将严重缩水。而老龄化的后果是生产力的不足,但是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建设,2016年我国城市化好像才58%,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将释放一大部分生产力。再有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将有机器代替人的工作会越来越多,还有现在我国放二孩政策。相对于楼市泡沫来说这算的了什么。
5小时前 10赞
谢谢邀请!我是椰子熟了,欢迎大家订阅我的头条,更多房产资讯问答,期待与您共享(以下内容大约花费您3分钟,请耐心阅读)在我看来,房地产的最大利空就是人口红利的衰减,人口老龄化就是人口红利的主要原因。谈到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人口老龄化。下边让大家看一下中国2017年的“人口老龄化结构图”-——我们仔细观看这个图,发现人口最多的是50岁左右的那波和30所左右的那波,10年之后,50岁的这波,就将步入老年,所以,也就有了人口老龄化的担忧。人口老龄化是人口红利的原因,人口红利是影响房价的主要原因,所以说,房价利空的最大原因就是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我们都知道日本的经济萎靡不振,根本原因不是在于其房地产,而是在于人口红利,日本的劳动力缺乏,人口老龄化严重,新生儿出生率很低,这是影响日本经济的主要原因。中国目前面临着和日本同样的问题,中国的劳动人口从2015年开始了负增长,下降速度超过了日本,细思极恐,人口红利的消失,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实属不利。那么人口红利对于房价的影响体现在于那些方面:其一,我们都知道,刚需是由人口决定的,房价的最大拐点决定于人口总量。其二,劳动力。新进入劳动力的人口是对住房具有刚需的人群,不管买房还是租房,都是需求。中国的工作年龄在2013年就达到了峰值,现在已经开始减少。随着劳动力的减少,刚需在下降,对房价构成了向下的压力。其三,城镇化。根据官方的数据,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仅有54%左右,空间还很大,农村人大量进入城镇,必然产生对城镇住房的需求。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中国的农村人到现在为止,真正的富裕劳动力到底有多少呢,如果真的很多,为什么每年都会出现农民工用工荒呢,或许中国的城镇化是房价刚需的一个原因,但是绝对不容乐观。以上是我的回答,我是椰子熟了,欢迎大家关注点赞?
5小时前 3赞
居者有其屋,这是每一个人的美好愿望,也是每一个国人幸福指数高低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试想下班以后,有一个温馨舒适的家来放松休整,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情。而现在房价高企,就有好多人没有自己的房子,或租、或老少几代人挤在一起。他们迫切的盼望房子能跌一些,在跌一些,甚至暴跌才好买的起房子。好多人认为中国现在人口步入老龄化,对房地产是个利空,但这是个迟缓而漫长的过程,对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影响不大。其实对于房地产来说,比人口老龄化更致命的的风险是什么?直接来讲,并不是房价上涨,也不是下跌,而是突然暴跌,也就是一下子就崩盘了。从各国各时期的危机经验来看,一旦房地产这个超级资产价格崩盘,接下来就是严重流动性危机、金融危机,较后是经济危机。中国经济将会衰退。中国房地产行业占有中国经济比重一大半,虽然还没有准确的数据,一旦房地产崩盘,那么中国经济下降是必然,土地卖不出去,各种材料、能源供应也就没有市场。倒闭的不仅是房地产开发商,相关的上下产业连接都会倒闭。假如房地产一旦崩盘,银行贷款大部分都会打水漂,那么后果就是银行支付出现问题,使银行系统瘫痪,除了央妈,一些合资银行和民营银行有破产的可能。房地产崩盘还会造成货币贬值,一旦银行支付出现了问题,国家是不可能让国有银行倒闭的,所以拯救银行的办法就是印钞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但是这样货币贬值就会更加的严重,人民币的购买力就会下降一半,最终通货膨胀,流通货币如同废纸。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老百姓,大批工厂倒闭,众多老百姓失业。当然以上这些都是房地产问题最坏的分析,我们有这么英明的国家领导班子,有这么多学富五车的经济学家,一定会把房地产市场控制在可控之中。
54分钟前 1赞
首先现在无论是经济还是房地产都没有大利空,老龄化大家在议论並没来临。开年中央表态决不会产生因为政策而带来的危机。为什么都说楼市危险。1:房价确实高。2:原来己有房贷利率没涨,可是现购房利率涨了。3:大面积出现迟涨下跌。4:特朗普一系列行动使大冢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疑问。我想:房价虽高,中央和地方政府不许暴跌,这就有商量。5:除热点外,房价並不高,房住持房的思想在全世界看来我国最坚定持房,许多地方总价不高,下趺50%也不会卖。6:国家经济向好,大家熬一下。7:我国富人没形成大阶层。中产阶层人多。城乡有较大差距。地方政府有重点建设,不怕债务,很多地方还有炒作机会,仍然有成交量突然放大的可能。(长期积压了许多刚需)
3小时前 4赞
楼市不只是利空问题,是将来会出现很多的死城。这些死城浪费资源,占用基地,无人管理。这种现状在中国比比皆是。我们单位附近就有一座展厅。当年花了几十亿建的建筑。一次没用过,现在百孔千疮。锈迹斑斑。就像一个老龄化的老人。这只是其一,周边还有很多无人居住的楼,真不知道,开发商盖完楼放了十几年,这样的楼是否过时?我觉得白给住都没人住,真是浪废。.
9小时前 7赞
谢邀。如题,我实在不知道,楼市什么时候利空了?很抱歉题主,在下只看到了房价在二胎政策的鼓动下蓄势待发,却被政府硬生生的摁下去,这也能叫利空?现在的情况是:一二线看起来滞缓,实质性,只要政府松开按住的手,立马就能继续飚他个二五八万;三四五线从之前被人忽视的角落里后起直追,补上之前没涨够的房价。不管怎么说,之前买到就是赚到,不管现在是卖还是留。再说老龄化,老龄化怎么了?人家手里有房,还怕年纪大赚不了钱不成?欧美国家有的是老房东招了一群年轻房客,我国大概以后也是这种方向吧,毕竟年轻人要买房,实在是太难了。把冰箱脚下面那块地方代入可以被称为蜗居的狭小的房子,把你代入那只努力要钻进去的肥猫。嗯,哪怕我没有dandan,也感到一种隐隐的DanTeng。
1小时前 5赞
就说买的起房的:有个朋友,一家三口住150pm,刚住进去很兴奋,现在改为一说房子就为每年近万元的物业费喊冤、为做卫生喊累的份上了,孩子婚后搬出去住,剩俩老的,感觉冷清清缺少人气,有点后悔当初的决定,觉得不如买个100平米的就好了,省钱又方便! 说真的,家的感觉最好还是以温馨够用为主,不能为虚荣找罪受,毕竟还没富到花钱不在乎的级别上,何苦呢!
2小时前 2赞
更致命的就是有些人啊,总盼着房子下跌,崩盘,危机。买不起归买不起,但是脑子有问题归脑子有问题。如今中国高速发展,人口众多,就算老龄化社会来临,人口下降,比美国怎样?比欧洲怎样?更何况现在人口只是上升幅度减缓,还没下降呢?美国房子都那么贵,中国怎么可能便宜?当人口平衡的时候,房子会风平浪静,没有波澜,然后工资上涨,慢慢的人们就觉着房子不太贵了,只要没有世界大战,肯定就这样。非说房价下跌,房价1000一平的时候也有,你买得起房子啦?
10小时前 12赞
谢谢邀请!首先我要声明一下,我不是研究楼市的专业人士,但是住房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每天大家都非常关注楼市的动态,楼市的利空或利好,那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站的角度不同见解就不一样。我作为一个普通的百姓当然希望楼市不要再涨,这样能让大多数的人买的起房子,住房条件都能改善,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这是我的梦想,我想也是大家的梦想!我们应该理智的看问题,国家出台了很多调控楼市的政策,就是要控制楼市不要暴涨或者暴跌,我认为今后楼市就是下跌也会是缓慢的下跌。因为不是专业人士,一家之言只供参考。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楼市|别总盯着人口老龄化!这才是当前楼市最大的利空!
来源:小白读财经(ID:xiaobaiducaijing)
谈到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人们下意识想起的都是:“人口老龄化”。
其实,还有一个词同等重要,可惜却很少引发人们关注,它叫做——“人口中龄化”。
一波人正迈向老年,一波人正迈向中年
下面是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图”——
把图放倒,是不是就成了一匹骆驼?
骆驼有两个驼峰,一个驼峰,是50岁左右的那波人;另一个驼峰,是30岁左右的那波人。
50岁左右那波人,确实再过10年左右,就将步入老龄阶段。所以,也就有了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种种忧思。
而30岁左右那波人,是即将从“青年人”,变成“中年人”,青年和中年有多大差别?不都处在劳动年龄阶段。所以,人们对后一变动,却并没有给予多大重视。
可是,如果让我们看一看:20年前中国发生了什么,欧美国家最近数十年,经济趋势又是如何演变的,再细想其中的内在经济运行原理,最后你会发现:
一旦青年人大批量地变身中年人,这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面貌的影响,绝对不可小觑!
20年前发生了什么?细思极恐
下图是中国出生人口的年际分布。
细看此图——
第一波婴儿潮,发生在60年代后期;第二波婴儿潮,发生在80年代后期。也就是上文说的,今天50岁左右,和今天30岁左右的,那两波人。
两波婴儿潮之间,时间上恰好相隔20年。这是因为:65后婴儿潮的那波人,到80年代末,就纷纷满二十、结婚了,然后,就生下了85后婴儿潮的这波人。
关键来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涨落周期,恰好也是20年一个轮回!
★第一轮通胀(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
在80年代,通胀率逐渐攀高,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达到通胀的顶点,CPI增速最快时,甚至冲上了24%的极高位。
★第一轮通缩(90年代末-00年代初):
进入90年代后期,通胀率又急转直下,甚至出现了通货紧缩。许多在通胀高峰期做了大量投资的,后来由于消费低迷,纷纷杀价甩卖,以至于普遍亏损、甚至破产。
★第二轮通胀(00年代中期-10年代中期):
到00年代中期,通胀率又重新高涨,于是就有了持续至今天(10年代末)的,这轮资产大繁荣周期。
★第二轮通缩(10年代末?-20年代初?):
如果顺着前面的轨迹,往后延推,是否预示着:未来十年,会像90年代末一样,重回通货紧缩?
这样一来,本轮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持续十多年的资产价格泡沫,岂不是已经在悬崖边上了?
细思极恐!
“奔二”驱动通胀,“奔三”驱动通缩
欧美诸国,也有一轮著名的“战后婴儿潮”。这波人,大致出生在50年代前后。
我们细细想想其中机理——
通胀和通缩,看起来既有需求驱动型——需求旺盛,提高通胀率;需求萎靡,降低通胀率。也有货币驱动型——货币流量增加,提高通胀率;货币流量减少,降低通胀率。
但其实,这两个驱动原因,又可以归结到同一个原因——货币流量的增加、减少,本身就主要取决于需求的变迁。
当人们短期需求大增,需要挪用到未来的部分收入时, “负债”就出现了。比如,你现在25岁,开始被逼结婚买房了。可你当前这一年的收入,肯定是不够买房的。于是你得通过按揭,把未来好几十年的收入,一次挪用过来,在当前花掉。
而你通过负债扩大的消费,就成了人家增加的收入。当然,如果人家也通过负债扩大消费,那你的收入也一样增加。总之,货币循环了一轮之后,始终还在,银行被消费者贷走多少钱,就会从生产者那头,存回多少钱。所以,它始终会有充足的资金,可以拿来放贷。这整个过程中,即使央行没有加印一分钱钞票,货币的流通总量,也仍然会增加。说得“经济学”一点,就是“即使基础货币没有增加,但M2仍然会增加。”
关键就来了——像买房这样,集好几十年收入,才得进行一次的大宗消费,一生能有几次?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的平均买房年龄,是在27岁。一旦婴儿潮们普遍过了结婚年龄,开始集体“奔三”了,那整个社会的主流,自然就会由负债扩大消费,变成减少消费,以偿还此前的负债。
这样一来,“M2”就会重新减小,通胀,自然就又变回通缩了。
一句话概括:“奔二”驱动通胀,“奔三”驱动通缩。
欧美的历史,同样也被“人口年龄结构”长期驱动着
欧美诸国,也有一轮著名的“战后婴儿潮”。这波人,大致出生在50年代前后。到70年代前后,这波人纷纷进入了工作期、结婚期,也是要买房、要买车了。于是住房、汽车、家电,以及上游的诸多工业原料品,纷纷供应紧张,整个社会的通胀率,一时高企。
但到80年代,随着这波人的先后“奔三”,总需求便逐渐回落。而此前,在高价的刺激下,纷纷扩大投资的机构和个人,则由于高买低卖,很多都陷入了亏损。
此后的好几十年,行走在30-60岁的漫长中年期的婴儿潮一代人,需求再也回不到集体“奔二”时的热度,且既需要偿还“奔二”时落下的负债,又需要储备粮草,应付将来的“老龄化”,所以储蓄倾向,始终高于负债倾向。因此,金融市场的利率,也就被逼着不断下行。
而这种长期的利率低迷,正是最近几十年,欧美一轮又一轮,反复出现金融市场泡沫的,最核心原因!
美国长期利率的历史走势
一个人口年龄结构的变迁,竟然就这样,把欧美半个世纪的经济史——70年代的滞涨;80年代的储贷危机;90年代至今的金融市场反复泡沫化,全给串联起来了。
人口年龄结构的强大驱动力,可见一斑。
危也?机也?
从投资的角度看,从通胀转入通缩,自然是“最危险时刻”。因为投资的本质,就是在当下买东西,在将来卖出。如果通胀转入通缩,就意味着你在买东西时,赶上了高价;在将来卖东西时,却会碰上低迷行情,这结局会如何,不言自明了。
从历史上看,确实每轮金融危机,也都发生在从通胀期,转入通缩期的时候。
美国历史上两次大规模的银行倒闭浪潮,都发生在大通胀期结束的阶段▲
不过从实体经济的角度看,事情也有另外一面——
一方面,资产泡沫过度膨胀,本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大家都跑去炒作资产泡沫,不愿意老老实实地经营实业了,可衣、食、住、行所需的种种商品和服务,仍然要从实业来啊。如果你银行卡上有一个亿,但吃不饱、穿不暖,因为压根就没有人生产吃的、穿的了,那么此时的你,究竟是贫穷还是富裕? 挤掉泡沫,实业才有喘息之机。
另一方面,“中年人”,确实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相比刚出社会的“愣头青”,“中年人”的知识、经验,都更加丰富;相比老一辈人,他们的创造力、精力,又更胜一筹。 所以,如果中国有一大帮人,正在浩浩荡荡地步入中年期——这个生产力的巅峰时期,那中国的资产市场行情,确实是面临极大威胁;但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却恰恰相反,是将迎来一个极佳的机遇期。
所以,究竟危也?机也?
答案是——只要应对得当,尽量消减其负面影响,充分利用其有益一面,“危机”,同样也是兴利除弊、趁机换血的大好“契机”!
免责声明:本微信平台所发布的转载文章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转载时会标注作者及出处,如没有特别注明,我方会默认为网络转载,如原作者见到后,认为不妥,请及时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歉意!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文/(ID:)谈到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人们下意识想起的都是:“人口老龄化”。其实,还有一个词同等重要,可惜却很少引发人们关注,它叫做——“人口中龄化”。一波人正迈向老年,一波人正迈向中年下面是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图”——把图放倒,是不是就成了一匹骆驼?骆驼有两个驼峰,一个驼峰,是50岁左右的那波人;另一个驼峰,是30岁左右的那波人。50岁左右那波人,确实再过10年左右,就将步入老龄阶段。所以,也就有了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种种忧思。而30岁左右那波人,是即将从“青年人”,变成“中年人”,青年和中年有多大差别?不都处在劳动年龄阶段。所以,人们对后一变动,却并没有给予多大重视。可是,如果让我们看一看:20年前中国发生了什么,欧美国家最近数十年,经济趋势又是如何演变的,再细想其中的内在经济运行原理,最后你会发现:一旦青年人大批量地变身中年人,这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面貌的影响,绝对不可小觑!20年前发生了什么?细思极恐下图是中国出生人口的年际分布。细看此图——第一波婴儿潮,发生在60年代后期;第二波婴儿潮,发生在80年代后期。也就是上文说的,今天50岁左右,和今天30岁左右的,那两波人。两波婴儿潮之间,时间上恰好相隔20年。这是因为:65后婴儿潮的那波人,到80年代末,就纷纷满二十、结婚了,然后,就生下了85后婴儿潮的这波人。关键来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涨落周期,恰好也是20年一个轮回!★第一轮通胀(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在80年代,通胀率逐渐攀高,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达到通胀的顶点,CPI增速最快时,甚至冲上了24%的极高位。★第一轮通缩(90年代末-00年代初):进入90年代后期,通胀率又急转直下,甚至出现了通货紧缩。许多在通胀高峰期做了大量投资的,后来由于消费低迷,纷纷杀价甩卖,以至于普遍亏损、甚至破产。★第二轮通胀(00年代中期-10年代中期):到00年代中期,通胀率又重新高涨,于是就有了持续至今天(10年代末)的,这轮资产大繁荣周期。、★第二轮通缩(10年代末?-20年代初?):如果顺着前面的轨迹,往后延推,是否预示着:未来十年,会像90年代末一样,重回通货紧缩?这样一来,本轮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持续十多年的资产价格泡沫,岂不是已经在悬崖边上了?细思极恐!“奔二”驱动通胀,“奔三”驱动通缩人口周期,经济周期,两者之间仅仅是因为巧合,才撞到了一起?还是另有其内在联系?我们细细想想其中机理——通胀和通缩,看起来既有需求驱动型——需求旺盛,提高通胀率;需求萎靡,降低通胀率。也有货币驱动型——货币流量增加,提高通胀率;货币流量减少,降低通胀率。但其实,这两个驱动原因,又可以归结到同一个原因——货币流量的增加、减少,本身就主要取决于需求的变迁。当人们短期需求大增,需要挪用到未来的部分收入时, “负债”就出现了。比如,你现在25岁,开始被逼结婚买房了。可你当前这一年的收入,肯定是不够买房的。于是你得通过按揭,把未来好几十年的收入,一次挪用过来,在当前花掉。而你通过负债扩大的消费,就成了人家增加的收入。当然,如果人家也通过负债扩大消费,那你的收入也一样增加。总之,货币循环了一轮之后,始终还在,银行被消费者贷走多少钱,就会从生产者那头,存回多少钱。所以,它始终会有充足的资金,可以拿来放贷。这整个过程中,即使央行没有加印一分钱钞票,货币的流通总量,也仍然会增加。说得“经济学”一点,就是“即使基础货币没有增加,但M2仍然会增加。”关键就来了——像买房这样,集好几十年收入,才得进行一次的大宗消费,一生能有几次?据媒体报道,中国人的平均买房年龄,是在27岁。一旦婴儿潮们普遍过了结婚年龄,开始集体“奔三”了,那整个社会的主流,自然就会由负债扩大消费,变成减少消费,以偿还此前的负债。这样一来,“M2”就会重新减小,通胀,自然就又变回通缩了。一句话概括:“奔二”驱动通胀,“奔三”驱动通缩。欧美的历史,同样也被“人口年龄结构”长期驱动着欧美诸国,也有一轮著名的“战后婴儿潮”。这波人,大致出生在50年代前后。到70年代前后,这波人纷纷进入了工作期、结婚期,也是要买房、要买车了。于是住房、汽车、家电,以及上游的诸多工业原料品,纷纷供应紧张,整个社会的通胀率,一时高企。但到80年代,随着这波人的先后“奔三”,总需求便逐渐回落。而此前,在高价的刺激下,纷纷扩大投资的机构和个人,则由于高买低卖,很多都陷入了亏损。此后的好几十年,行走在30-60岁的漫长中年期的婴儿潮一代人,需求再也回不到集体“奔二”时的热度,且既需要偿还“奔二”时落下的负债,又需要储备粮草,应付将来的“老龄化”,所以储蓄倾向,始终高于负债倾向。因此,金融市场的利率,也就被逼着不断下行。而这种长期的利率低迷,正是最近几十年,欧美一轮又一轮,反复出现金融市场泡沫的,最核心原因!美国长期利率的历史走势一个人口年龄结构的变迁,竟然就这样,把欧美半个世纪的经济史——70年代的滞涨;80年代的储贷危机;90年代至今的金融市场反复泡沫化,全给串联起来了。人口年龄结构的强大驱动力,可见一斑。危也?机也?从投资的角度看,从通胀转入通缩,自然是“最危险时刻”。因为投资的本质,就是在当下买东西,在将来卖出。如果通胀转入通缩,就意味着你在买东西时,赶上了高价;在将来卖东西时,却会碰上低迷行情,这结局会如何,不言自明了。从历史上看,确实每轮金融危机,也都发生在从通胀期,转入通缩期的时候。美国历史上两次大规模的银行倒闭浪潮,都发生在大通胀期结束的阶段▲不过从实体经济的角度看,事情也有另外一面——一方面,资产泡沫过度膨胀,本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大家都跑去炒作资产泡沫,不愿意老老实实地经营实业了,可衣、食、住、行所需的种种商品和服务,仍然要从实业来啊。如果你银行卡上有一个亿,但吃不饱、穿不暖,因为压根就没有人生产吃的、穿的了,那么此时的你,究竟是贫穷还是富裕?挤掉泡沫,实业才有喘息之机。另一方面,“中年人”,确实是社会的宝贵财富。相比刚出社会的“愣头青”,“中年人”的知识、经验,都更加丰富;相比老一辈人,他们的创造力、精力,又更胜一筹。所以,如果中国有一大帮人,正在浩浩荡荡地步入中年期——这个生产力的巅峰时期,那中国的资产市场行情,确实是面临极大威胁;但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却恰恰相反,是将迎来一个极佳的机遇期。所以,究竟危也?机也?答案是——只要应对得当,尽量消减其负面影响,充分利用其有益一面,“危机”,同样也是兴利除弊、趁机换血的大好“契机”!
深圳润顺联科技有限公司
跟着小白读财经,财经从此so easy!这里有最接地气的财经文章,这里有最有用的理财知识。关注小白,给你看得懂的财经解读~
历史收益率走势(%)
观看人数:0
历史收益率走势(%)
当我们讨论探讨市场波动演进的时候,通常会用大小盘、价值与成长、周期与非周期等不同风格、不同行业板块间的分化,来描述市场或某类资产的风格轮动、行业轮动。那如果把投资策略也当作一种风格看待,类似于大小盘、价值与成长等等,不同投资策略之间会不会存在轮动的可能呢?华宝证券研究团队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对量化投资策略的轮动策略进行了研究。原报告有将近万字,我们以下对这份报告中的内容进行提炼和归纳,分享给对权益量化类基金及其投资策略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1指数增强类基金是不是强于普通被动指数基金按照投资策略的
[每日快评]
金融板块强势反弹
今日午后市场风云突变,银行、证券、保险为代表的大金融板块放量大涨,沪指收复2800点一度涨幅超过2%,深成指、创业板指纷纷跟涨,盘面上看,个股开启普涨态势。
从结构看,金融板块一马当先,或与下午21世纪经济报道爆出的新闻“资管新规执行通知即将出台, 银行理财细则最快今日落地”有关。这意味着过去半年多压在金融机构头上的靴子即将落地,并且前期市场预期普遍比较悲观。
由于当下宏观经济环境比较复杂,因此媒体报道的实际执行口径或将大
指数大阳线后 观察成交量是否跟进
  周五早盘,受到美国股市下跌的影响,沪深两市双双小幅低开,在权重蓝筹集体上攻的带领下指数盘中一度向上快速反弹,随着成交量不断的放大配合指数不断的拉升,最终报收于2829.27点,涨2.05%,深成指报收于9251.48点,涨1.12%,创业板低开高走顽强反弹,最终报收于1609.55点,涨1.23%。  盘面上看,两市股指午后出现一波快速拉升,板块个股普遍上扬,银行、券商力挺指数。海南、民营医院、白酒、无线充电等板块跌幅居前,权重蓝筹表现由于成交量不断的放
在投资者信心不足的情况下,今日沪深两市大盘均是一个微幅低开的格局,开盘后,在悲观情绪的主导下,大盘出现了一波震荡回落,上证综指最低下探到了2753点,在护盘资金入场的推动下,大盘企稳回升,但午盘收盘前再度震荡回落。由于午间有银行理财细则即将出台的利好传闻,午后开盘后,金融股出现了大幅拉升,带动大盘快速走高。收盘时,上证综指报收于2829.27点,上涨56.72点,涨幅2.05%,成交1556亿;深证成指报收于9251.48点,上涨102.70点,涨幅1.12%,成交1927亿。今日沪深两市大盘低
上午还是乌云密布,下午便是艳阳高照:许久未见,金融股如今日这般奔腾。晚间,市场期待的理财新规正式落地!今日晚间,中国银保监会就《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办法》与“资管新规”保持一致,主要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提出了以下十大监管要求:一是实行分类管理,区分公募和私募理财产品。公募理财产品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私募理财产品面向不超过200名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同时,将单只公募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由目前的5万元降至1万元。二是规范产品运作,实行净值化管理。要求理财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即印刷电路板,主要功能是连接各种电子元器件以实现电路导通,改变了以往仅依靠电线连接电子元器件的方式。由于电子产品由大量的电子元器件构成,元器件之间的传输效率将直接决定电子产品性能,PCB作为传输媒介,其品质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因此PCB被称之为“电子系统产品之母”。
PCB作为电子产品的基础材料,相应也坐拥着广阔的需求市场,下游应用领域涵盖了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工控医疗、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其中通信和计算机是PCB目前最大的应用板块
从万人迷变成万人嫌,“女巴菲特”终将为自己的轻率付出代价。
蛇吞象失手被讨说法,股价二连斩害惨追星族
7月18日,祥源文化、龙薇传媒、赵薇涉及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一案在杭州中院首次开庭,本场起诉投资者共19人,另有42人诉讼法院已受理等待开庭。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被告方还是原告方,都认为应该追加赵薇为被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016年底到2017年一季度,龙薇传媒“空手套白狼”与万家文化(现更名为祥源文化)间“始乱终弃”的那场狗血剧,一度在市场上闹得沸沸扬扬。最终,龙薇传媒在步步
P2P行业加速洗牌,有可能会把资金引导至股市吗?
最近一段时期,P2P行业加速洗牌的过程,受此影响,不少平台开始发生爆雷的问题,甚至不乏一些网贷行业的大平台。值得一提的是,进入今年7月份,网贷行业的资金净流出压力显著提升,而部分平台阶段性的净流出规模甚至按照亿元级别计算。
这些年来,P2P行业获得了迅猛发展的契机,而在过去几年的时间内,P2P行业的历史累计成交额迭创新高,从原本不知名的领域,却一下子变成了万亿级别规模的行业,甚至成为了不少家庭必不可少的资产配置选择。由此可见,对于P2
2017年我们见证了广汽(02238)和吉利(00175)自主品牌的辉煌,但步入2018年,广汽传祺便衰落下来了,销量增长从2017年的36.7%下滑至2018年上半年的6.9%,而吉利却一直高歌猛进,2018年销量增长44%。广汽与吉利的距离又拉开了。若不能实现汽车整体销量增长的超越,那就寻找一个突破口,而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实现弯道超车的突破口,广汽除了自主品牌搞新能源汽车外,合资品牌也在搞,可谓全军出动。最近为应对电池上游供应,广汽和宁德时代联姻了。日,广汽发布公告称,该公司
今年以来,已有五家公司步入退市公司行列。除已经退市的退市吉恩、退市昆机以及烯碳退之外,还有两家目前仍在进行整理期交易的公司:金亚科技、雅百特。而后面这两家公司,一家身陷欺诈发行,一家属于跨境财务造假。
因为涉及到欺诈发行与财务造假,所以两家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自然是难逃证监会的处罚。不过,作为投资者来说,更关心的是对投资者的赔偿问题,两家公司的退市,投资者的利益如何得以保护。毕竟两家公司的退市都属于“非正常死亡”,涉及到欺诈发行与财务造假,所以两家公司的退市,投资者理应得到赔偿。
但投资者的
MT有基庄园/卖报小二郎之前去股票上玩,我的票跌啊跌的,真是跌到心慌,多次被玩到脸绿。每天股票买来买去,搞得二狗子狼狈不已。操着市场主力资金一样的心思,最终只是白白交了很多学费,满满的忧伤。一、为什么混基金圈唉,股票都是牛人玩得起的,二狗子还是来基金圈混吧,起码基金是专业投资机构,小本资金作为大资金的一员也能分散风险。似乎吧,一直是听说XXX炒股亏了很多钱,却很少听到XXX买基金赔了多少多少。既然赔不了什么钱,那如果瞅准机会,不就坐等赚钱了吗,嘿嘿。而且吧,基金就算赔,也赔不了什么大钱,不会像一
当我们讨论探讨市场波动演进的时候,通常会用大小盘、价值与成长、周期与非周期等不同风格、不同行业板块间的分化,来描述市场或某类资产的风格轮动、行业轮动。那如果把投资策略也当作一种风格看待,类似于大小盘、价值与成长等等,不同投资策略之间会不会存在轮动的可能呢?华宝证券研究团队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对量化投资策略的轮动策略进行了研究。原报告有将近万字,我们以下对这份报告中的内容进行提炼和归纳,分享给对权益量化类基金及其投资策略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1指数增强类基金是不是强于普通被动指数基金按照投资策略的
股市有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当大家都悲观的时候,我们要保持乐观。事实真会如此?那么,什么点位的悲观我们要保持乐观?通过对过去新基金成立时点位和收益情况的数据统计,我们会发现很多有趣的提示。1两次牛市带来的指数中枢上升先看上证指数的点位分布概况数据。过去十多年,A股共经历了两次大牛市,第一次是2005年到2007年,第二次是2014年到2015年。第一次大牛市,上证指数从1000点起步,最高涨到6124点,此后最低回落到1664点。从月份统计数据来看,2008年10月份到2009年1月份,上证指数大部
[每日快评]
金融板块强势反弹
今日午后市场风云突变,银行、证券、保险为代表的大金融板块放量大涨,沪指收复2800点一度涨幅超过2%,深成指、创业板指纷纷跟涨,盘面上看,个股开启普涨态势。
从结构看,金融板块一马当先,或与下午21世纪经济报道爆出的新闻“资管新规执行通知即将出台, 银行理财细则最快今日落地”有关。这意味着过去半年多压在金融机构头上的靴子即将落地,并且前期市场预期普遍比较悲观。
由于当下宏观经济环境比较复杂,因此媒体报道的实际执行口径或将大
昨天昵称叫做“醉后、方知酒浓”的小伙伴来问:“司令你好,新人,想起您之前的有内有外,想请您帮着分析一下!”看到这个标题,我内心在想估计是来了解“AH基金、沪港深基金、美股基金、港股基金等如何搭配吧”。但点进去一看,四只基金全是A股市场的,我想这位小伙伴其实想了解“有大有小”或者“不同主题”如何搭配吧!较早关注司令的小伙伴都知道,我一直强调不要持有单只基金,而应该做好4-5只的基金组合搭配。分解成12个字就是:有大有小、有内有外、有长有短。为什么要搭配呢?你想啊,平时穿衣服是不是要搭配?吃饭时荤菜
最近总有朋友跟小编倒苦水,为什么别人买的基金赚钱了,而我的基金却总是亏?莫非被什么人盯上了,只要我买了某只基金,就拼命打压?
小编只能说,您真的想多了!扪心自问,您有没有做下面这些事呢?1、迷信短线交易,把基金当股票从收益情况看,80%的长线投资选手盈利,平均收益率达到17.4%;而短线交易选手仅有60%盈利,平均收益率仅有0.5%。而且,基金申购赎回是有手续费的,如果频繁进行波段操作,很容易得不偿失。2、迷信冠军基金,高位买入亏损不少基民朋友看到冠军基金漂亮的过往业绩之后,就抱着发财梦一股
当年华老去,你期待如何养老?当下公募基金的焦点,非养老目标基金莫属。
自今年3月2日,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以来,众多基金公司都加入到养老目标基金的大军之中。通过证监会官网,我们可以看到,截至日,共计申报了57只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其中29只收到了反馈意见。可以预见,正式的养老目标基金很快就会与大家见面。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会好奇养老目标基金是什么?它的特别之处在哪儿?使得这么多家公募基金公司都想参与其中。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了解一下。1. 公共养
你为什么买货币基金?风险低,收益稳啊,作为基金理财“打底衫”再合适不过,图个省心。那你怎么挑选货币基金?看收益啊,买收益高的,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买货币基金只看收益?那你真是太天真了!这里的门道多着呢,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迷惑阵”。
货币收益有两个指标
一般来说,有两个反映货币基金收益率的指标。
一个是七日年化收益率,是以最近七天收益率平均数计算出的年化收益率,就是假设一年当中,这只基金每周的收益都与这七天一样多,然后一共有多少收益。
另一个是每万份收益,即每购买
本文转自聪明投资者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毁灭。 “人们总是问我哪里情况会变好,可是这是个错误的问题”,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不止一次说过,“正确的问题是:哪里的情况最糟糕?”约翰·邓普顿是华尔街公认的世界上最睿智的投资家之一。1940年,如果有人给约翰·邓普顿10万美元,那么50年之后,这笔投资会升值到5500万美元。作为逆向投资者的邓普顿一直认为,实现最佳收益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专注于寻找廉价股票,无论是在哪儿发现的,也无关当时的市场潮流或市场情绪。意思有三层:
不少投资者都知道,定投从长期看是赢面比较大的,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不多。这是为什么呢?
基金定投“微笑曲线”了解一下。
这是指投资者在股市下跌时仍坚持基金定投,待股市上涨至止盈点时赎回,那么投资者的获利结果不但会优于指数表现,而且通常情况下比在股市上涨时开始投资基金获得的收益还要高。如果将每一个定投扣款日的基金净值与最后的基金净值用曲线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条两端朝上的弧形,弧线的形状就像人的笑脸,这就是基金定投的“微笑曲线”。
如果在安全边际之下进行定投,胜率如何呢?
安全边际的概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楼市大趋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