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部门兰登书屋在华是否有业务部门

兰登书屋的发展历程_百度知道
兰登书屋的发展历程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兰登书屋与中国出版界一直保持着紧密合作。2007年10月,兰登书屋和北京出版社开发的《北京2008奥运指南》在法兰克福书展亮相。该书将读者锁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外籍旅游观光人员,是以奥运为主题的图书,将在美国和中国以两种不同的版本出版。在内容方面,该书主要利用的是兰登书屋旅游出版社的资源,邀请在北京生活过的外国人写关于北京的文化,比如京剧等。该书以实用性为主,从旅游者的角度用奥运5色将北京划分为5个区,便于旅游观光者使用。兰登书屋的大众出版商“性质”决定了其通过版权代理公司运作的版权贸易方式。版权贸易方面,由于西方图书的版权通常都分散在各个出版品牌旗下的出版社,各个品牌都有各自的版权代理机构,所以,兰登书屋出版公司几乎所有的版权贸易都通过版权代理来操作,比如安德鲁·纳伯格联合国际有限公司、博达版权代理公司、大苹果版权代理公司、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等。 兰登书屋是德国贝塔斯曼集团的一家分公司,年出新书10000种,年销售额达20亿美元。走进曼哈顿的兰登书屋,就会感觉到阵阵图书油墨香。但不要被这一假象所迷惑。事实是,这个有着80年历史的图书出版公司,正将走出纸浆和油墨时代,向着数字化年代迈进。不愿意让google公司、雅虎公司和微软公司主宰虚拟网络空间,世界最大的商业出版公司兰登书屋在出版商中先行一步了。11月初,兰登书屋首先公开了向网络读者提供基于每页次浏览计价的服务。兰登书屋将至少收取每页次4美分的费用,小说和非小说口述图书的收入一半归作者所有,其他诸如烹调类图书,视情况收取费用。兰登书屋通过上传低分辨率的文本来阻止复制行为。而且,兰登书屋将成立一个影视部门,与福克斯影业公司合作。将其图书改编成电影。公司之所以要对这一领域开拓,全在于世界变化太快,公司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新的一代,也许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太多与图书的联系。他们仅仅是通过屏幕阅读了许多原先必须在书本上才能读到的东西。所以,兰登必须利用一切手段,将图书转化成各种载体。将相关教育内容转化成手机阅读内容,也就是兰登书屋的一种尝试。至于与美国阅读公司合作搞的巡回于教室间的流动图书馆,以及和Audible公司合作搞的可下载CD服务等,都是兰登书屋作出的各种努力。兰登书屋的每页次浏览计价也许对习惯于免费阅读的读者来说是昂贵的,但这种服务已经存在了一年。只是,这种服务只被一些作者、书商、和其他出版商所采用。正是google公司的大规模图书馆藏书扫描计划,使得出版商决定提前采用这种模式。吸取音乐行业对盗版所采取的法律制裁经验,兰登书屋与其他出版公司也对google公司提出控告,反对google公司将大量图书扫描后免费向网上读者提供阅读。虽然google公司申明这是法律上允许的合理使用,但还是受到拥有8000多名会员的美国作家协会的控告。 在2005年的时候,来讨论兰登书屋走向数字化的行为是否为决裂于传统图书出版,尚且为时过早。需要说明的是,零售商巴诺对于兰登书屋的这一数字化策略,不作任何评论。而且,数字化后而获得的销售额,也无法解决图书业的最大问题──旧书销售。作者和出版公司总无法获得旧书销售的任何好处。而旧书年销售额,在美国已经达到22亿美元之多。
日,贝塔斯曼与英国的培生集团(Pearson plc)达成一纸协议,兰登书屋将与培生集团旗下的企鹅出版集团合并,共组成新的合资企业(Joint venture)——企鹅兰登书屋(Penguin Random House)。贝塔斯曼将拥有此合资公司53%的股权,培生集团则持股47%,但除此之外贝塔斯曼仍会继续拥有其德国出版贸易业务兰登书屋出版集团(Verlagsgruppe Random House)全部的掌控权,而培生集团仍会以“企鹅”的品牌经营其教育书籍市场。合并后的企鹅兰登书屋预计将拥有全球消费出版市场26%的占有率,此协议在2013年下半、相关国家的金融主管机关核准之后,实际生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阅读《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1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口管理司 - 免费试读 - 手机阅读 - 书评
手机扫描阅读
  企鹅兰登合并成世界最大出版集团  日,欧盟委员会批准了企鹅出版社与兰登书屋的合并,认为此举不会对欧洲出版业的良性竞争造成损害。  欧盟委员会在一份公告中称,两者合并后仍将继续面对业内的“多个有力竞争对手”。  合并后的新出版集团名为“企鹅兰登书屋”,总部将设在美国纽约。兰登书屋所属的德国媒体巨头贝塔斯曼拥有53%的控股权,企鹅出版社所属的英国培生集团拥有其余47%的股权。  兰登书屋和企鹅出版社均在全球六大英文出版商之列,另外四家出版社分别是阿歇特出版公司、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帕尔格里夫·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和西蒙-舒斯特联合出版社。兰登书屋和企鹅出版社合并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出版集团。  欧盟委员会在批准合并前,对英国和爱尔兰的英文图书批发市场和书店零售市场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  欧盟委员会认为,合并后的企鹅兰登书屋无论在哪个市场“都将继续面对多个大型竞争对手和诸多中小型出版公司的挑战”。此外,欧盟委员会还研究了此番合并对图书出版发行业可能造成的影响,无论是贝塔斯曼还是培生都对这些行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欧盟委员会认为仍将存在“很多可替代的供应商”,因此合并不会成为一种威胁。  此番合并囊括了兰登书屋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南非的英文出版业务,以及其在西班牙和拉美的西班牙语出版业务。企鹅出版社则将其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和亚洲的所有出版业务并入了新公司。此次强强合并意在掌握大量资源以提高图书质量、投资电子书市场,从而提高在新兴市场的份额。  2012年,欧盟委员会批准了环球音乐集团收购百代公司音乐录制业务的计划,促成了音乐市场最大的一笔收购。企鹅出版社和兰登书屋的合并,则是继2006年拉加代尔集团收购时代华纳成立阿歇特出版公司以来出版界最大的合并案,这或将导致出版业“一家独大”的局面。  成立于1925年的兰登书屋是世界上最大的英语商业图书出版集团之一,出版过大量精品名著,2012年更是因出版畅销书《五十度灰》(Fifty Shades of Grey)而受到各界关注。2012年兰登书屋的销售额为17亿欧元,利润达到1.85亿欧元。  企鹅出版社创建于1935年,是世界最著名的英语图书出版商之一,其出版的图书质优价廉,是火车站和零售商店的热销产品。2012年企鹅出版社的销售额为12.4亿欧元,利润达1.37亿欧元。  (孟斯咏 编译)  各国图书出版业概览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新闻出版产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近两年来,新闻出版业发达的国家出版形势普遍都有好转,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纸质出版喜忧参半,电子出版风头正劲,出版物进出口和版权贸易齐头并进。  传统纸质出版喜忧参半  在线阅读和网络出版的迅猛发展对纸质出版造成了冲击。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们从方便、快捷、省钱的角度出发,再次对环节多、耗时长、成本高的纸质出版表现出否定的倾向。然而,新闻出版业发达国家的情况显示,纸质出版的生存状况并非一团糟。  美国2011年图书出版品种为174066种,同比减少2?7%;图书销售总册数为25?7亿册,同比增加4?1%;图书销售总额为279亿美元,同比增加2?5%。英国2011年图书出版品种为151969种,同比减少3?2%;图书销售总册数为7?39亿册,同比减少3?2%;图书销售总额为31?15亿英镑,同比增加8%。德国2011年图书出版品种为95838种,同比增加2?9%;图书销售总额为97.3亿欧元,同比增加0.4%。对于出版业来说,销售总额比品种数、总册数更重要,因为销售总额是利润的来源。  韩国每年的出版统计来自韩国出版文化协会,而该协会是根据出版社上缴给图书馆的样书进行统计的,所以没有“销售总额”一项。2011年韩国图书出版品种为44036种,同比增加9.3%;图书销售总册数为1.0955亿册,同比增加3.0%。从品种数和总册数判断,销售总额应当是增加的。  也有一些国家出版销售额减少。据法国全国出版社同业组织(SNE)统计,法国2011年图书出版品种为64347种,同比减少0.1%;图书销售总额约为28亿欧元,同比减少1.2%。近十年来,法国的图书销售额首次减少。据日本《出版年鉴2012》统计,日本2011年图书出版品种为78902种;出版销售总额为1.9018万亿日元,同比减少3.7%。其中,图书销售额为亿日元,同比减少0.3%;杂志销售额为1.0217万亿日元,同比减少6.4%。年,除了2004年稍有增长外,其他年份日本的出版销售额均为负增长。  俄罗斯的出版统计出自俄罗斯图书院,该院是根据出版社上缴的样书进行统计的,所以也没有“销售总额”一项。俄罗斯2011年图书出版品种为121738种,同比减少4.6%;图书销售总册数为6.538437亿册,同比减少9.6%。从品种数和总册数判断,销售总额也应当是减少的。  电子出版风头正劲  有专家指出,高科技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出版,金融危机则加速了电子出版的发展。全球创业观察(Globe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GEM)的调查统计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金融危机促使美国新闻出版业发奋图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电子书的销售总额为18.8亿美元,2011年上升至33亿美元。电子书的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13%增长到2011年的19%,被美国出版界称为从“快速增长阶段”进入“崭新增长阶段”。美国总人口为3.13亿,电子书购买者占16%,实际购买电子书的人口为5000万,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电子书市场。  同样因为金融危机,英国的电子书出版也加速发展,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5%左右发展到2011年的13%左右。英国总人口为6200万,电子图书购买者占16%,实际购买电子图书的人口为992万,其电子图书市场的发展速度仅次于美国。  金融危机后,德国的电子书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在亿欧元的图书销售总额当中,电子书的销售额至少占10亿欧元。德国总人口为8200万,电子书购买者占10%,实际购买电子书的人口为820万。  深受欧债危机困扰的西班牙,其新闻出版业也从电子书出版中寻找出路。西班牙2011年的总人口数为4700万,电子书购买者占8%,实际购买电子书的人口为370万。  金融危机之前,法国人对电子书的态度可以用“视而不见”来形容。金融危机之后,法国的电子书市场逐渐发展起来。2011年,法国总人口为6500万,电子书购买者占3%,实际购买电子书的人口为190万。  金融危机之后,澳大利亚的电子出版也开始加速发展。2011年澳大利亚的总人口为2200万,电子书购买者占19%,实际购买电子图书的人口为418万。  据日本印象R&D社统计,日本的电子书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特别是经过2011年的“3·11”大地震以后,越来越多喜欢纸质书的日本读者开始认可电子书。2011年,日本出版的电子书累计超过10万种,销售额达626亿日元。据全球创业观察统计,日本2011年总人口为1.27亿,电子书购买者占6%,实际购买电子图书的人口为760万。  金融危机之后,韩国刮起了电子书旋风。韩国政府号召国民凭借电子书出版形式,“一人出版一本书”。韩国2011年总人口为4900万,电子书购买者占12%,实际购买电子书的人口为580万。  此外,据全球创业观察调查统计,印度2011年总人口接近12亿,电子书购买者虽然仅占2%,但实际购买电子书的人口却接近2400万。同样,巴西2011年的总人口为2.3亿,电子书购买者虽然只占7%,但实际购买电子书的人口达到1400万。可见,电子书在人口大国发展潜力巨大。  出版物进出口和版权贸易齐头并进  出版物进出口和版权贸易既与各国经济发达程度有关,又与各国语言和文化传统有关。比如美国和英国官方语言是英语,其英文出版物在全世界的覆盖率相对较高,而其他语种出版物的覆盖率则比较低。  据美国商务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Commerce)国际贸易管理局(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ITA)统计,2011年美国图书出口总额为20?1亿美元,尽管与2008年相比减少了8.6%,但同比增长1.1%。图书出口总额在全部出版物出口总额中所占比率为6.9%。美国图书出口对象国排前5名的分别是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墨西哥和日本;印度和中国则分别排第9位和第10位。2011年美国图书进口总额为18.4亿美元,同比增长5.8%。据英国出版商协会(The Publishers Association,PA)的统计,英国出版社每年出版的图书中有40%用于出口,2011年出口的图书占全部出版图书品种的40.1%。据英国海关统计,2011年图书出口总额为16.8亿英镑,同比增长1.2%。  日本出版业长期不景气,近些年也在出版物的“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上做文章。据日本财务省的贸易统计,2011年日本出版物出口总额为127.2978亿日元,同比增长4.9%。其中,图书出口额为77.7316亿日元,同比增长2.9%;杂志出口额为49.5662亿日元,同比增长8.3%。2011年日本出版物进口总额为31.7825亿日元,同比减少6.2%。其中,图书进口额为22.6456亿日元,同比减少1.2%;杂志进口额为9.1369亿日元,同比减少16.6%。  美国、英国、日本的出版物进出口“顺差”大于“逆差”,而俄罗斯与韩国则是“翻译图书出版大国”。  据俄罗斯图书院统计,2011年俄罗斯版权贸易比较活跃,出版翻译图书14268种,其中英语翻译图书为8412种,法语翻译图书为1277种,三分之二是文学作品;日语翻译图书为251种,涉及医学、料理等领域。据韩国出版文化协会的《出版统计》,韩国2011年出版翻译图书11648种,占全部图书出版品种的26.4%。其中,从日本翻译的图书4552种,从美国翻译的图书3396种,从英国翻译的图书1098种,从德国翻译的图书560种,从法国翻译的图书523种,从中国翻译的图书434种。  (雪莲 编译)  2011年全球最富作家排行榜  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2011年全球15位最富作家排行榜。  排在第1位的是美国人詹姆斯·帕特森(James Patterson),2011年,他的总收入达94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多本畅销书的版税。詹姆斯·帕特森的收入远远高于排行第2位的史蒂芬·金。帕特森近来在法国发行的两本新书是《老虎的行踪》和《第9次审判》。他的书不仅在美国畅销,在世界各地都深受读者的喜爱。据估算,詹姆斯·帕特森的书已销售近2亿册。  排行第2位的是史蒂芬·金(Stephen King),收入达3900万美元。他的新小说《多姆》在法国非常受欢迎。据估计,这本厚达1200页的小说可卖出100万册,他也将成为一位世界著名作家。  收入达3300万美元的珍妮特·伊万诺维奇(Jenet Evanovich)位列第3。她长期从事情感小说创作,一直没有得到读者的青睐,但她的侦探小说却取得了成功,《史特凡妮·普拉姆历险记》系列丛书使她成为世界著名作家之一。  排行第4位的是约翰·格里森姆(John Grisham),其2011年的收入为2600万美元。他的小说《商号》和《佩里康事件》已经改编成电影。  第5位是杰夫·凯尼(Jeff Kinney),他是一位年轻的少儿读物作家,他的《胆小鬼的日记》深受广大少儿读者的喜爱,2011年的收入为2500万美元。  第6位是比尔·奥雷利(Bill O’Reilly),他是一位电视明星记者,2011年的收入为2400万美元。  第7位是诺拉·罗伯茨(Nora Roberts),这是一位多产作家,每年要写十余部小说,2011年的收入为2300万美元。  第8位是丹妮拉·斯蒂尔(Danielle Steel),现年68岁,已出版80多部畅销书,是世界上最受大众喜爱的当代作家之一,2011年的收入为2300万美元。  第9位是苏珊·科林斯(Suzanne Collins),2011年的收入为2000万美元。  第10位是迪思·孔茨(Dean Koontz),2011年的收入为1900万美元。  因小说“哈利·波特”系列成为亿万富翁的英国人J.K.罗琳(J.K.Rowling)位居第11位,2011年的收入为1700万美元。  至于史特凡妮·梅耶尔(Stephenie Meyer),2011年的收入为1400万美元,位居第13位。她出生于1973年,是本排行榜中最年轻的作家,而能进入本排行榜的作家绝大部分是60岁左右的作家。  值得关注的是,进入本排行榜前15名的作家都是用英文写作。这种垄断是否意味着美国保护主义抬头,或者是因为广大读者对外来小说的好奇,目前还无法下结论。  (张林初 编译)  2011年全球图书出版业54强  2012年6月,五家出版行业的权威杂志——法国《图书周刊》(Livres Hebdo)、德国《图书报告》(Buchreport)、美国《出版商周刊》(Publishers Weekly)、英国《书商》(The Bookseller)和巴西《出版新闻》等联合发布了《2011年全球图书出版业排行榜》。  受金融危机以及数字化的多重影响,全球图书出版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2011年全球共有79家出版集团的销售额超过1.5亿欧元,其中8家为法国的出版集团。2011年全球16个国家54个大型出版集团的销售总额为538亿欧元,同比减少22亿欧元。在2010年榜上有名的出版集团,如德国的韦尔特比尔集团(Weltbild)、迈尔迪蒙集团(Mairdu Mont)和韩国的山水董出版社(Doosan Dong)等,2011年的销售额均低于1.5亿欧元,因此没有进入本排行榜。2011年排名世界54强的出版集团中,只有21个集团2011年的销售额同比增加,18家出版集团的销售额同比基本持平,15家出版集团的销售额同比下降。虽然大部分出版集团的销售额依然呈上升趋势,但与2010年相比,形势令人担忧。2011年全球图书出版业具有如下特点:  金砖国家起着火车头作用  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以及广泛意义上的新兴国家已经成为世界图书出版业发展的最大蓄水池,并有利于诸如培生集团(Pearson)和威利集团(Wiley)等一些出版集团在教育出版方面的发展。一些大型国际出版集团已经在这些新兴国家投资或是与当地合作创办了分公司或合资公司。世界第一大出版集团培生集团11%的销售额来自新兴国家,而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来自新兴国家的销售额则高达37%。汤姆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专门创立了全球增长与操作公司(Global Growth & Operation),以便在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沃尔特斯·克鲁维尔集团(Wolters Kluwer)、麦克劳—希尔教育出版集团(Mcgraw?Hill)和讲谈社(Kodansha)都在印度建立了分公司,在中国创办了合资企业。法国阿歇特出版集团(Hachette Livre)则收购了俄罗斯Atticus出版社25%的股份。威利出版集团也已经打进中东、中国和巴西。西蒙—舒斯特集团(Simon & Schuster)在印度开了一家分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新兴国家自己的出版商也在迅速发展。中国的许多出版集团因缺少相关数据而没有进入本排行榜,但从目前的发展势头看,进入世界主要出版集团行列指日可待,例如在本排行榜中名列第38名的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China Education & Media)旗下有5个出版社。巴西阿布里尔教育出版集团(Abril Educacao)、萨莱瓦集团(Sareiva)和FTD出版集团(Editora FTD)的销售额都有大幅增长,分别名列本排行榜的第40位、第50位和第52位。在遭受危机重创的俄罗斯图书出版市场(下降25%),排行第54位的艾克斯莫出版社 (Eksmo)并购了排行第45位的瓦格里斯出版社(AST),从而在俄罗斯建立了一个巨型出版集团。  数字化的双重影响特别突出  近几年来,数字化已经成为专业出版集团业务的基石,例如,汤姆森·路透集团的数字化比例已达90%,英富曼集团(Imforma)达74%,沃尔特斯·克鲁维尔集团达71%。同时,由于内容销售能够与各种电子新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数字化也是图书出版中最富有活力的领域。现在,数字化在教育出版领域飞速发展,同时,教育出版的数字化也带动了其他图书出版的发展。2011年,电子书的销售额已占圣智集团(Cengage)总销售额的32%,哈珀·柯林斯集团(Harper Collins)占12%,阿歇特出版集团占6%。美国电子书的销售额甚至已占到图书总销售额的20%。年,西蒙—舒斯特集团和禾林出版公司(Harlequin)电子书的销售额增加了一倍,西蒙—舒斯特集团从8%增加到17%,禾林出版公司从7.7%增加到15.5%。同时,电子书销售额的成倍增长使纸质图书的销售额迅速下降。2011年,沃尔特斯·克鲁维尔集团的电子书销售额增加了8%,纸质图书的销售额则下降了5%。使纸质图书出版商不安的是,虽然电子书有价格优势,但其扩张仍不能补偿纸质图书销售额的下滑,同时纸质图书出版商仍有压缩印刷费用和运输费用的空间。  12强排名不断变化  全球出版业的重组无疑会对世界图书出版业12强产生影响。诚然,培生集团依然是世界领军出版集团,而且其销售额仍远远高于励德·爱思唯尔集团(Reed Elsevier)、汤姆森·路透集团和沃尔特斯·克鲁维尔集团。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稳坐世界第一把交椅的德国贝塔斯曼集团(Bertelsmann)已下滑至第8位。虽然2011年法国阿歇特出版集团的销售额略有下降,但却从2010年的第6位上升到了2011年的第5位。西班牙行星集团(Planeta)则从2010年的第8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6位。霍茨布林克集团(Holtzbrinck)、学士公司(Scholastic)和威利集团等三个出版集团充满活力,分别跃居本排行榜第9位、第10位和第12位,从而使美国圣智集团从第9位下滑到第11位,并将意大利阿格斯蒂尼集团(De Agostini)挤出世界图书出版业12强。励德·爱思唯尔集团、汤姆森·路透集团和沃尔特斯·克鲁维尔集团三大出版集团的业务集中于专业图书出版,而培生集团、麦克劳—希尔教育出版集团、圣智集团和威利集团的业务集中于教育和培训图书的出版。其他出版集团除出版大众图书外,也出版教科书或教辅书。在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下,在出版市场十分不确定的形势下,出版教科书显然是最保险的。  54强简介  1.培生集团(Pearson)。它是世界第一大出版集团,总部在伦敦,下辖培生教育出版集团(Pearson Education)和企鹅集团(Penguin Group),2011年位列世界图书出版业排行榜第一位。2011年培生集团投资6亿欧元,用于发现新作者、开发新市场、应用新技术等。培生集团是全球第一大教育出版集团,2011年图书出版品种较2010年增长6%,其中三分之二的增长来自境外。2011年的销售额增加16%,达64.70亿欧元,其中三分之二的增长来自电子书。企鹅出版集团是世界第四大大众图书出版集团,仅次于兰登书屋集团(Random House)、法国的阿歇特出版集团和西班牙的行星集团。尽管美国鲍德斯连锁书店(Borders)、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里德集团(RED Group)的破产使企鹅出版集团失去了两大重要客户,但其业务仍稳定增长,每年出版4000余种新书。培生集团成立于1844年,目前在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员工4.1万人。其销售额的60%来自美国,23%来自欧洲,11%来自亚洲(如中国、印度等)、非洲和拉丁美洲。培生集团还拥有英国著名的《金融时报》,但其销售额未计入本排行榜中。  2.励德·爱思唯尔集团(Reed Elsevier)。它成立于1993年,由英国的励德国际公司(Reed International PLC)和荷兰的爱思唯尔公司(Elsevier NV)合并组成,并投资成立了励德·爱思唯尔出版集团(Reed Elsevier Group PLC)和爱思唯尔·励德金融集团(Elsevier Reed Finance BV)。励德·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在英国注册,负责集团内所有图书出版和在线资料库等业务;爱思唯尔·励德金融集团在荷兰注册,专为励德·爱思唯尔出版集团提供财政、金融和保险服务。励德·爱思唯尔出版集团是科技、医学、法律和管理类图书的专业出版集团。因创办一家不计入图书出版业的保险公司和收购一家亏本的出版社,励德·爱思唯尔出版集团的销售额从2010年的53.87亿欧元下降至2011年的43.95亿欧元。励德·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在全球各地共有200家出版社,现有员工3万人,其中1.6万人在美国,集团63%的销售额来自数字出版。  3.汤姆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它是加拿大汤姆森·路透集团的子公司,是法律、财会和医学类图书的专业出版集团。汤姆森·路透集团目前主要通过新创办的全球增长与操作公司(Global Growth & Operation)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投资创办出版社。2011年,汤姆森·路透集团收购了巴西的Editora Revista dos Tribunais法律出版社,并通过该出版社在巴西首次实施在线搜索服务。汤姆森·路透集团的销售额主要来自电子产品和电子服务,只有10%来自印刷品和光盘。集团收入的86%来自集团分布在全球93个国家和地区的子公司,其中美洲占58%,欧洲、非洲和中东占30%,亚洲占12%。2011年的销售额为41.80亿欧元。  4.沃尔特斯·克鲁维尔集团(Wolters Kluwer)。它是荷兰的科技与教育出版集团,主要出版法律、医学、科技、教育类图书。2011年图书销售量增加4%,其中电子书占集团业务的71%,销售额增加了8%,纸质图书则减少5%。该集团现在欧洲、北美、亚太和拉丁美洲的35个国家均设有机构,共有员工17979人。2011年,集团在新兴国家的业务占其业务总量的7%。沃尔特斯·克鲁维尔集团与中国一家医学出版社创办了一个联合公司,并收购了印度一家出版170种杂志的出版社。  5.阿歇特出版集团(Hachette Livre)。它是法国拉加代尔集团旗下的图书出版集团,主要从事大众图书和教育图书出版,教育图书出版约占集团总销售额的20%,每年出版1.5万种图书,共有员工7326人。2011年的销售额为20.38亿欧元,比2010年下降5.9%。因美国鲍德斯连锁书店、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里德集团的破产,阿歇特出版集团在英语国家的业务也受到严重影响。2011年,集团业务的33%在法国,23%在北美,18%在英国和澳大利亚,7%在西班牙,17%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阿歇特出版集团是法国第一大出版集团,在拉丁美洲和印度都有分支机构,与中国凤凰出版集团合作成立了阿歇特—凤凰联合出版社。2011年收购了俄罗斯Atticus出版集团25%的股份。2011年阿歇特出版集团电子书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6%,在美国的分支机构销售额则高达20%。  6.行星集团(Grupo Planeta)。它成立于1949年,是西班牙第一大出版集团,旗下有许多出版社,并拥有西班牙Ciculo读者俱乐部和西班牙Casa del Libro连锁书店50%的股份。行星集团在拉丁美洲的阿根廷、智利、乌拉圭、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墨西哥以及美国的西班牙语图书市场都有大量业务,控制着葡萄牙的Bertrand连锁书店,2008年收购了法国的埃迪蒂出版集团(Editis)。行星集团还是西班牙Libranda数字发行平台的创始者之一,该平台创建于2010年5月。  7.麦格劳—希尔教育公司(McGraw?Hill Education)。它是美国麦格劳—希尔公司的子公司,成立于1888年,总部在纽约,是致力于全美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乃至终身专业学习的教育服务和教材提供商,其优势在于英语培训和高等教育,特别是在科技、商业和经济等方面。2011年,麦格劳—希尔教育公司的销售额有所下降,为17.63亿欧元。公司现有员工1.65万人,分散在全世界30个国家的400多个办事处。公司在加拿大、拉丁美洲、欧洲(尤其是英国)、澳大利亚和亚洲均有业务,从1970年进军印度后已成为该国出版市场的领军出版社。麦格劳—希尔教育公司在中国与新东方创办了一家合作公司,专门从事教育服务和出版英语学习教材。  8.兰登书屋集团(Random House)。它是国际著名文学出版商,1998年被德国贝塔斯曼集团收购,总部在纽约。兰登书屋集团是美国、英国、德国和西班牙最大的文学图书出版商,在美国拥有几十家著名出版社。2011年集团的销售额为17.49亿欧元,比2010年的18.28亿欧元下降了4.3%。  9.霍茨布林克图书公司(Holtzbrinck)。它是德国霍茨布林克家族新闻出版集团旗下的图书公司,总部在斯图加特,是仅次于兰登书屋集团的德国第二大出版集团,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也有庞大的业务。公司业务分为教育与科学出版和大众图书出版两大部分。霍茨布林克公司2011年的销售额与2010年基本持平,为15.01亿欧元。  10.学士公司(Scholastic)。它是全球最大的儿童图书出版商,成立于1920年,总部在纽约,旗下有众多儿童文学作家,出版的作品包括著名的“哈利·波特”系列、《造梦的雨果》、“大红狗克里弗”系列等。共有员工9.4万人,2011年的销售额为14.66亿欧元,儿童图书销售额约占其总销售额的50%,其中四分之一来自包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墨西哥等在内的1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初,公司宣布将加强英语教材的出版。目前Storia软件可以免费下载,内存有5种免费图书。在线书店里有1000多种电子书,涵盖不同阶段、不同系列。  11.圣智集团(Cengage)。它是全球最大的为终身学习提供全方位支持的教育出版集团之一,成立于2007年,其前身是隶属于汤姆森集团的子公司——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圣智集团为教育机构和图书馆提供纸质和数字内容与服务,出版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涵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语言教学等。所提供的学习解决方案包含专业内容、应用和服务,以帮助客户强化学术领先、专业发展和竞争优势。集团在40个国家共有员工5500人。90%的业务在美国,其中数字化业务占32%。2011年的销售额为14.43亿欧元。  12.威利集团(Wiley)。它是美国著名的科学、技术、医学类图书出版集团,成立于1807年,现有员工5100人。2011年的销售额为13.40亿欧元,同比增加4.5%。集团下辖三大部门:一是科技、医学图书部,销售额约占集团总销售额的58%,是集团的主要学术图书出版单位。由于37家合作伙伴的参与以及电子书销售量的增加,2011年的销售额明显增加。二是专业与大众图书部,其销售额约占集团总销售额的28%,虽然因美国鲍德斯连锁书店的破产受到一定影响,但2011年销售额还是增加了2%。三是教育图书部,销售额约占集团总销售额的14%。因新书和数字图书品种迅速增加,2011年的销售额增加了7%。集团销售额的51%来自美国,49%来自国外,其中欧洲22%、亚洲14%、澳大利亚5%、加拿大5%、其他国家3%。目前,威利集团正在向中东、中国和巴西拓展业务。  13.阿格斯蒂尼出版集团(De Agostini Editore)。它是全球出版分册图书的领军出版集团。同时还出版参考书、插图书、地图册以及教科书和专业书。该集团在30个国家出版13种文字的图书。在统计时,集团尚未公布2011年的销售额。从2010年的情况看,由于参考书和分册图书市场疲软,总销售额呈下降趋势。目前,阿格斯蒂尼出版集团正在拓展拉丁美洲市场。  14.集英社(Shueisha)。它是日本最重要的出版社之一,总部在东京,现有员工812名,成立于1926年。它曾是小学馆的娱乐杂志部门,1947年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1949年正式成立株式会社集英社,如今是日本漫画的主要出版社,占日本漫画30%的市场份额。集英社出版多种面向青少年的漫画杂志,其中最著名的《少年跳跃》漫画周刊,不仅在日本国内拥有众多读者,在海外也很受欢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在图书出版方面,集英社出版发行各类美术图书、文学全集、影集、辞典、儿童读物等。2002年,集英社与小学馆在纽约创办了一家漫画出版集团,2008年又在巴黎开设了一家漫画出版社。集英社2011年的总销售额为13.19亿欧元,现有员工789人。  15.讲谈社(Kodansha)。它成立于1909年,总部在东京。它是日本最大的综合性出版社,也是日本重要的漫画出版社之一,与小学馆、集英社并称为日本出版界的漫画三雄。讲谈社旗下的权威杂志《周刊少年MAGAZINE》以热血、运动、恋爱、推理为四大主题,是日本三大少年漫画杂志之一。在图书出版方面,讲谈社的出版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文学、儿童、美术、科学、工业、农业、医学类图书。2011年,讲谈社把在美国出版该社英文版图书的讲谈社国际公司改造成美国讲谈漫画出版社。2012年,讲谈社进军中国市场,积极开拓出版物及其衍生产品市场。2011年的销售额为11.94亿欧元,现有员工约1100人。  16.小学馆(Shogakukan)。它成立于1922年,是日本最大的综合性出版社之一,员工总数为842人。小学馆建立之初以小学生为对象,编辑出版按学年分类的学习杂志,之后陆续创办了面向小学教师的教育类杂志,现在已发展成为涵盖幼儿杂志、大众杂志、小说、画册、词典、百科全书等的综合类出版社。2011年的销售额为11.12亿欧元。  17.读者文摘集团(Reader’s Digest)。总部在纽约,共有员工2090人,以经营《读者文摘》杂志为主,兼营图书、音像制品的制作、出版和发行。《读者文摘》创刊于1922年,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也是全球最畅销的月刊类杂志。目前,读者文摘集团在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处。2010年2月,读者文摘集团宣布结束债务重组,取消破产保护申请。2011年的销售额为11.06亿欧元,其中36.5%来自图书,42%来自《读者文摘》杂志,10.5%来自音像制品。读者文摘集团80%的销售额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  18.霍顿·米夫林·哈考特集团(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总部设在波士顿,是美国最大的教育出版集团之一,隶属于美国教育、传媒和出版有限公司(Education Media & Publishing Group Limited),90%的业务是出版教科书,10%的业务是出版参考书和大众图书。为进行债务重组,2012年5月霍顿·米夫林·哈考特集团申请破产保护。集团2011年的销售额为9.96亿欧元,现有员工4000人左右。  19.斯普林格科学商务传媒公司(Springer Science and Business Media)。它是世界第二大科学、技术和医学类图书出版集团,总部在柏林。公司有55种品牌,每年出版2000种杂志和7000种新书,同时还提供数据库、在线服务以及组织会议和研讨会。2011年11月斯普林格收购了沃尔特斯·克鲁维尔集团旗下的医学管理与出版公司,2012年初与中国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巴西的多家杂志社和大学出版社建立了合作关系。集团2011年的销售额为8.75亿欧元,现有员工6200人,分散在美国、日本、中国、印度、澳大利亚、瑞士、意大利、英国、南非等25个国家。2010年,集团在法国分公司的销售额达5900万欧元。  20.哈珀·柯林斯集团(Harper Collins)。它是美国新公司(News Corporation)旗下的出版集团,为美国第六大综合性出版集团,总部在纽约。2011年的销售额为8.46亿欧元,其中12%来自电子书。该集团的业务主要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另外,该集团在印度建立了一个重要的分公司,在中国也有战略合作伙伴。  21.英富曼集团(Informa)。它是总部设在英国的一家出版与会展公司,业务范围超过40个国家,现有员工超过7500人。英富曼集团是一个专业类图书出版集团,每年出版1000种图书,图书出版销售额约占集团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二。数字化业务已占到英富曼集团总业务的74%。2011年的销售额为8.03亿欧元(不包括会展收入)。  22.学研社(Gakken)。它成立于1946年,总部在东京,主要出版教育与学术类图书,同时也出版日文版和英文版的插图图书、百科全书。2011年的销售额为8.03亿欧元,共有员工1904人。学研社正从一个图书出版社发展成为一个内容创新集团。  23.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它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出版社,每年用40种文字在全球各地出版6000种图书,2011年的销售额为7.72亿欧元,比2010年增加6%。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全球50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出版发行英语教科书。牛津大学出版社在美国有一个强大的出版分社,并在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肯尼亚、南非、坦桑尼亚、西班牙和墨西哥都有业务。出版社销售额的37%来自新兴国家。  24.桑迪雅纳集团(Santillana)。它是西班牙第二大出版集团,2011年的销售额达7.2亿欧元,比2010年的6.4亿欧元增加了11.2%。桑迪雅纳集团主要从事教育和大众图书出版,教育图书出版占其总销售额的26.4%。该集团共有员工3940人,在全球22个国家开展业务,其中葡萄牙占其总销售额的35%,巴西占23%,墨西哥占15%,委内瑞拉占4%,哥伦比亚占3%,阿根廷占3%。桑迪雅纳集团是Libranda数字发行平台的战略合作伙伴。  25.鲍尼尔出版集团(Bonnier)。它是瑞典鲍尼尔集团旗下的图书出版集团,其销售额占集团总销售额的20%。鲍尼尔出版集团在瑞典及其他北欧国家从事各种媒体业务,2011年的销售额为7.03亿欧元,与2010年的6.98亿欧元基本持平,但收益有所下降。集团在瑞典、丹麦、芬兰、挪威、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拥有出版社和图书俱乐部。2011年集团将教育出版部分转让给了芬兰的萨诺马出版集团(Sanoma),而萨诺马出版集团将大众图书和文学图书并入鲍尼尔出版集团,鲍尼尔出版集团由此便成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主要的小说出版商。  26.角川书店(Kadokawa Publishing)。总部在东京,成立于1945年,起初以出版日本文学作品为其主要业务。19世纪70年代,它将横沟正史系列作品推向普通大众,公司进入巅峰时期。19世纪70年代后半期,角川书店涉足电影业。2003年,成立角川控股,同时改组为新角川书店。2011年10月,角川书店正式完成对MF的收购,MF因此成为角川旗下的子公司。2011年角川书店将动漫作品《文化》改编成小说,获得巨大成功,成为一本畅销书,其销售额占当年总销售额的42.2%。角川书店现有7家出版社,出版大众文学、学术图书与词典、漫画和儿童图书等,2011年的销售额为6.95亿欧元。  27.西蒙—舒斯特集团(Simon & Schuster)。它是美国最大的图书出版集团之一,成立于1924年,现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Corporation)的分公司。西蒙—舒斯特集团致力于大众图书出版,涉及成人、儿童和网络图书,每年出版新书1800种。2011年的销售额为6.05亿欧元,其中17%的销售额来自电子书(2010年为8%)。现有员工1350人,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设有分公司,合作范围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8.埃格蒙特集团(Egmont)。它是丹麦的一家新闻通讯集团,成立于1878年,现为北欧地区主流传媒集团之一,业务范围包括图书、期刊、电视、电影等,其期刊在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出版。集团2011年的销售额为5.41亿欧元,其中50%的收入来自数字产品。儿童媒体部成立于2008年,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德语国家、英国、东欧国家和中国通过各种渠道推销儿童产品。2011年大众文学、儿童图书、连环画和教辅图书的销售额仅为1.46亿欧元,同比减幅较大。  29.熊津盛比格集团(Woongjin ThinkBig)。它是韩国一家专门出版教育图书和参考书的出版集团,成立于1980年,总部在首尔,现有员工5300人,主要出版教材、教辅、百科全书和插图图书等。2010年的销售额为5.26亿欧元。  30.RCS利布里出版集团(RCS Libri)。它是意大利RCS传媒集团的图书出版集团,是意大利的第二大出版集团,主要从事大众图书、教材和法律图书的出版。2011年的销售额为5.13亿欧元,同比减少9300万欧元,其主要原因是2010年和2011年集团先后转让了两家出版社。2012年又把弗拉玛里翁集团出让给了法国。  31.克勒特集团(Klett)。它是德国教育和学术图书的主要出版集团,同时也出版大众图书,2011年的销售额为4.57亿欧元,同比略有减少。克勒特集团是一个家族集团,成立于1844年,现有员工2760人,分布在15个国家。集团拥有59个品牌,每年出版2000种图书。教科书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50.8%,培训书占30.4%,专业信息书占12.3%。  32.康乃馨出版集团(Cornelsen)。它成立于1946年,是德国康乃馨基金会所属出版机构中最大的一家出版集团,也是一个家族集团。该集团下设教科书部、培训与教材部、成人培训部、科学部和大众文学部等五大部门。集团还拥有参考书和地图出版社。集团现有2.3万种图书,在奥地利、瑞士、捷克、斯洛伐克设有分支机构。集团2011年的销售额为4.29亿欧元,同比略有减少,现有员工2645人,其中一半员工在德国。  33.蒙达多里出版集团(Mon?Dadori)。它是意大利菲宁威斯特集团(Fininvest)旗下的图书出版集团,为意大利第一大出版集团,占意大利图书市场26.5%的份额,控制着意大利文学图书的出版,同时也从事艺术图书的出版。蒙达多里出版集团还与兰登书屋集团合作开拓西班牙语图书市场。2011年集团的销售额为3.89亿欧元,同比略有下降。  34.毛里·斯帕尼奥尔出版集团(Groupo Editoriale Mauri Spagnol)。它是意大利新闻、出版和发行集团旗下的图书出版集团,是意大利第三大出版集团,成立于2005年,源自意大利历史上的毛里和斯帕尼奥尔两大家族。毛里家族是意大利的第一大报刊运输商,斯帕尼奥尔家族拥有多家出版社。目前集团在意大利拥有9家出版社,在西班牙有一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包括人文科学图书、青少年读物、旅游指南、百科全书等,占意大利图书市场25%的份额,集团还参与了Feltrinelli集团和RCS利布里出版集团创办的Edigita数字发行平台。2011年集团的销售额为3.8亿欧元。  35.勒菲弗—萨吕集团(Lefebvre?Sarrut)。它是法国的一家专业和学术出版集团。其母公司是法国Frojia集团,由勒菲费家族控股(66%)。2011年的销售额为3.59亿欧元,比2010年的3.24亿欧元增加了3500万欧元。集团主要出版法律图书,在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和英国等国共有员工1867人。  36.禾林出版公司(Harlequin)。它是加拿大多伦多星星新闻通讯集团旗下的图书出版公司,成立于1949年。禾林出版公司是世界情感小说的领军出版公司,其情感小说销售额占公司总销售额的15.5%。该出版公司的销售额连续多年增长,但在2011年有所下降,仅为3.37亿欧元,其中7.7%来自电子书。公司在全球五大洲115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业务,每月用31种文字出版110种新书。公司96%的销售额来自加拿大以外的国家。  37.萨诺马出版集团(Sanoma)。它是芬兰萨诺马WSOY集团旗下的图书出版集团,总部在赫尔辛基,是芬兰的主要出版集团,同时也从事印刷业务,印刷业务的销售额占集团总销售额的12%。集团拥有诸多知名品牌。2011年秋季,集团将大众图书和文学图书转让给瑞典的鲍尼尔出版集团,而鲍尼尔出版集团将教育出版部分并入萨诺马出版集团。萨诺马出版集团成为北欧和中欧重要的教育出版集团,在瑞典、比利时、荷兰、匈牙利、波兰设有分公司,2011年的销售额为3.43亿欧元。  38.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China Education & Media)。它成立于2010年12月,是中国最大的教育出版集团,下属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和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等5家子公司。现有员工4000人,每年出版物约2万种,出版期刊数十种。  39.媒体参与出版集团(M&dia?Participations)。它由英国蒙塔涅家族控股(60%),在法国、比利时、瑞士和美国共有员工1306人,是欧洲连环画和动漫的领军出版集团,同时也从事数字和影像出版以及青少年图书、实用图书和期刊的出版。2011年的销售额为3.40亿欧元,比2010年的3.27亿欧元略有增加,期刊的销售额占集团总销售额的18%。  40.阿布里尔教育出版集团(Abril Educacao)。阿布里尔教育出版集团是巴西阿布里尔通信与在线商务集团所属的图书出版集团,集团由一家族集团控股56.4%,总部在圣保罗。它是巴西教育出版的领军集团,旗下拥有多家出版社,2011年并购了PH集团和ETB集团,2012年春季又收购了Escola Satelite集团51%的股份。2011年,集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销售额达3.19亿欧元,比2010年的2.31亿欧元增加了8800万欧元。  41.柏修斯图书集团(Perseus Books Group)。它是美国柏修斯LLC独立投资集团最具活力的子公司,成立于1996年,总部在纽约。2011年,集团出版大量电子书,取得了很好的业绩,销售额达2.69亿欧元。集团拥有十多家出版社。柏修斯图书集团也是美国中小独立出版社的图书发行商。2011年集团与英国Faber & Faber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以便在英国发展数字出版。  42.韦斯特曼集团(Westermann)。它成立于1838年,总部在德国不伦瑞克,主要出版教科书。韦斯特曼集团现隶属于德国Medien Union新闻通讯集团,该集团创立于1947年,由5个家族组成的集团控制。2011年的销售额为2.61亿欧元。  43.玛蒂尼埃集团(La Martini&re)。它是法国的一家出版集团,主要由韦尔泰梅家族(46%)和埃尔韦·玛蒂尼埃(29%)控股。2011年的销售额为2.58亿欧元,比2010年的2.84亿欧元减少了2600亿欧元。主要出版大众、艺术、实用、青少年图书和连环画等,现有员工866人。近年来,该集团在美国和德国的业务有较大发展。  44.文艺春秋社(Bungei?shunju)。它成立于1923年,是日本著名的出版社之一,以其出版发行的月刊《文艺春秋》命名。该出版社因经常发现新的文学作家而闻名于世。2011年的销售额为2.55亿欧元,现有员工360人。  45.瓦格里斯出版社(AST)。它成立于1990年,现为俄罗斯最大的出版社之一,拥有多种品牌,出版各类图书,占俄罗斯图书市场20%的份额。出版社还有一个图书连锁店。2011年的销售额为2.54亿欧元。2012年6月,瓦格里斯出版社宣布,出版社已被俄罗斯艾克斯莫出版社(Eksmo)并购。  46.加利玛尔集团(Gallimard)。它是法国最大的大众图书出版集团,由马德里加尔家族控股。除出版大众图书外,还出版连环画和旅游指南等,每年出版1500种新书。2011年的销售额为2.53亿欧元,现有员工约1000人。除旗下十多家出版社外,还拥有Sodis、CDE和Sf&dis三家图书发行公司,是法国最大的图书发行商。集团还与马尔蒂尼埃集团和弗拉玛里翁集团合作创建了Eden电子图书发行平台,还在加拿大、比利时和瑞士设立了办事处。  47.新潮社(Shinchosha)。它成立于1896年,是家族出版集团,总部在日本东京,主要出版大众、艺术、哲学图书以及漫画和词典。2011年的销售额为2.45亿欧元,现有员工393人。  48.乔元出版社(Kyowon)。它成立于1985年,现有正式员工1321人,在韩国有200个销售网店,主要出版教科书、插图图书、童话图书,特别是胎教和婴幼儿图书,另外还提供在线服务。该出版社还出版50多种百科全书,其中一半是从日本、英国和法国引进的版权。2011年的销售额为2.29亿欧元,比2010年的2.05亿欧元增加了2400万欧元。  49.魏卡集团(Weka)。它成立于1973年,是德国信息与专业服务的主要出版社之一,现有员工1000人左右,集团下分管理图书部、信息图书部、期刊部、图片与设计创新部。2011年的销售额为2.17亿欧元。魏卡集团在法国、荷兰、奥地利和瑞士均设有分公司。  50.萨莱瓦集团(Sareiva)。总部在圣保罗,是巴西重要的教育和学术出版集团,重点出版法律、经济、管理和财会图书,同时也出版大众图书。集团还直接销售教科书和数字内容。2011年的销售额为2.07亿欧元。  51.豪费—莱克斯瓦尔集团(Haufe?Lexware)。它的总部在德国弗里堡,50多年来一直是德国管理、法律类图书的重要出版社。现有员工1200人,2011年的销售额为2.07亿欧元,其中三分之二来自电子书。  52.FTD出版集团(Editora FTD)。它成立于1902年,总部在圣保罗,是巴西教科书和教辅书的专业出版社,每年出版1350种新书,现有员工1256人,2011年的销售额为1.75亿欧元。  53.阿尔班·米歇尔集团(Albin Michel)。它成立于1900年,出版各种文学图书,同时也出版教育和实用图书。集团占法国口袋书市场份额的40%,并拥有一家自己的图书发行公司。现有员工488人,2011年的销售额为1.66亿欧元。  54.艾克斯莫出版社(Eksmo)。它成立于1991年,一直以来是俄罗斯第二大出版社。自2012年6月宣布并购瓦格里斯出版社后,艾克斯莫出版社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出版社。该出版社出版各类图书,占俄罗斯图书市场20%的份额,2011年的销售额为1.51亿欧元。  从出版看英国培生集团的企业文化  萨缪尔·亨廷顿说过,文化是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对出版企业来说,经济效益是生存的基础,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拥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并且能用文化的力量去提升组织绩效。  多年来,学者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来研究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约翰·P.科特(John P. Kotter)和詹姆斯·L.赫斯克特(James L. Heskett)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Corporate Culture and Performance)(1982年)一书中指出:所谓“企业文化”通常是指一个企业的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实践。该理论强调企业应该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同时将共同的价值观付诸管理实践中。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著名教授丹尼尔·丹尼森(Daniel Denison)建立了“丹尼森企业文化模型”,该模型是在对1000多家企业、4万多名员工长达15年的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用60个项目集中考察企业文化的四个维度:应变能力、愿景及目标、一致性、员工参与。该研究表明组织文化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绩效,组织文化传播广泛深入并在决策中得到应用的组织,比那些没有普及组织文化的组织,在投资和销售方面的回报要好得多。因此,这些研究都说明文化因素引领着许多组织的价值成果的实现,而且可能是公司成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文化这一概念已经深入到管理者的理念中,从顶层的制度设计,到基层各项任务的执行,无一不体现着企业文化。企业坚持什么样的理念,企业文化就体现在管理的每个环节中。出版企业在这方面尤为突出。由于出版企业的特殊性,出版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基于出版物的价值之上,出版什么样的产品,出版企业的文化就展现出什么特征。  培生集团是世界著名的传媒机构,培生教育出版集团是其成员之一,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教育出版集团。培生教育集团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培生教育,包括数字学习、教育出版;金融时报集团,包括《商业资讯》和《金融时报》;企鹅出版社。培生集团以“帮助所有人发挥其最大的潜质”为宗旨,迄今出版图书达40多万种,覆盖婴幼儿到博士研究生等不同阶段。培生教育集团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纸质教材,还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个性化学习与辅导环境,使教育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易教易学。作为提供终身教育产品与服务的出版集团,培生教育集团在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英语教育、专业出版、考试测评、网络教育等众多领域居全球之首,帮助全世界1亿多人接受各种教育与培训。  培生集团的宗旨是“帮助所有人发挥其最大的潜质”,这一宗旨不仅仅是针对产品和客户,同时也针对自己的员工,帮助员工发挥最大的潜质成为培生集团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注重员工的激励和需求方面,培生集团以“终身学习”为座右铭,把自己的企业文化描述为“人性化的利益保障”,鼓励员工努力学习新的技能,并且在某些方面有所建树,使员工能够切实体会到企业的成长与成功为自己带来的利益。培生集团的另一个特色在于,它能够满足员工的个性需求,善于发掘与使用人才,鼓励创新,努力为员工开辟一个自由的工作环境与和谐的学习环境。  重视企业成长与员工成长,是培生集团成为全球传媒行业翘楚的关键。培生集团是一个有远见的企业,不仅重视其目前占有的市场和客户,而且将市场的关注点和客户的需求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而这些必须依靠每一个员工去实现。教育出版是服务教育的,而对于出版企业来讲,教育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客户,同时也包括员工本身。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关注点在哪里。培生集团关注每一个人的教育,包括自己员工的终身教育,认为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永不停止的活动,所以成就了教育出版的知名品牌。  (张玥 撰写)  英国中小出版社各谋发展  由于数字化的飞速发展,英国出版界越来越关注数字化对出版行业未来的影响。各家出版社在坚守传统出版模式的同时,也在探索新的增长方式。  英国培生集团旗下的企鹅出版社与德国贝塔斯曼旗下的兰登书屋合并,成立了企鹅兰登书屋出版集团,以扩大业务规模,增加市场占有率,大力削减成本,在传统出版领域和现代出版领域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这一事件从开始酝酿到成为现实,给英国出版行业带来持续的震动,特别是那些独立的中小出版社,充满了危机意识。有的是同行携手共同出版发行电子书;有的是通过自家网站加大图书宣传推介的力度;有的成立新型出版社专门出版电子书;有的则是致力于引进海外文学作品,先出电子版,后出纸质版。  纸质书电子书都能出好书  菲斯与菲斯(Face and Face)出版社是一家中等出版社,在出版行业几乎名不见经传,但却是中小出版社“独立联盟”社团组织的领头羊。2010年,菲斯与菲斯出版社成立了名为“菲斯代理店”的关联公司,向其他中小出版社提供与电子书相关的服务。菲斯代理店针对小规模出版社提供业务,包括教科书的数字化、电子图书的流通、广告的管理、出版物直销等。  在菲斯与菲斯出版社成立菲斯代理店以前,与菲斯代理店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公司企业已有不少,但并没有吸引中小出版社的目光。菲斯代理店成立后,中小出版社趋之若鹜。2010年,有业务关系的中小出版社仅有18家,2013年增加至100家。与其他公司或企业相比,菲斯代理店是一家“新店”,且收费不低,可为什么如此受欢迎?那些中小出版社认为,菲斯代理店服务的对象侧重于独立的中小出版社,其“母公司”菲斯与菲斯出版社本身又在中小出版社之列,感同身受,最了解中小出版社的需求。中小出版社找菲斯代理店,要的是放心、舒心和安全感。  关于成立菲斯代理店的动机,菲斯与菲斯出版社的负责人威尔·阿特金森列举了两点:一是对中小出版社的一份责任感,出版不景气,大家需要相互帮扶渡过难关;二是出版电子书要取得经济效益,必须进行严密的系统化管理。阿特金森强调,像企鹅兰登书屋那样的大型出版集团,出书是为了盈利,出书只是盈利的手段;我们这些独立的出版社则不同,盈利是为了出书,盈利只是出书的手段,任何时候出书都是第一位的。中小出版社能够出好纸质书,比如“哈利·波特”系列,也可以出好电子书。  同样是中等的出版社,加侬·凯塔(Canongate)出版社坚持独立性,以各种方式投身数字时代。2010年,该出版社社长杰米·平格在一次出版人士的聚会上说,“加侬·凯塔不单单是图书出版社,而且还要成为音像的、网络的出版社”。这一说法曾引起与会者共鸣。2011年,该社的网站Canongate.tv借鉴杂志网站的做法,以纸质书、电子书的内容为主,还有视频、音频、读者的读后感、记者对作者的访谈、专家对图书的评论等多种多样的内容。围绕读者的兴趣,还提供其他图书的信息。加侬·凯塔出版社这样做,为的是吸引读者,扩大市场占有率。  探索新型出版方式  电子书时代也催生了新型出版社的诞生,布拉斯特·皮斯(Plastic Heath)出版社就是这类新型出版社之一。既是文学代理人又是作家的厄兰·格斯里与社交媒体方面的专家凯罗·麦克伦携手,组建了专门出版电子书的出版社。在出版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对于许多新人作家和名气不大的作家的作品,出版社不愿意出版纸质书,布拉斯特·皮斯出版社就为他们出电子书。该出版社与作者签订合同,多数合同的内容都是:出版社一方不支付稿酬,但为作者设定了高出一般标准的版税率,并且版税率是浮动的,即电子书销售得越多,作者得到的版税就越多。  凯罗·麦克伦说:“至少要让读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认识作者,接触作者的作品。”布拉斯特·皮斯出版社出版的所有电子书,在亚马逊网上书店都可以检索到。该社的电子书定价很低,为0.99~2.99英镑。在促销过程中,经常还会有免费赠送电子书的活动。总之,布拉斯特·皮斯出版社实施的出版战略,就是要提高读者对作者、作品的关注度。  翻译家斯特富·多普勒成立了一家出版社,目的是把优秀的海外文学作品介绍给英语圈特别是英国的读者。该出版社在选择和发掘作品方面的做法很新颖,被英国某些出版行家称赞为“划时代的”。其具体操作过程是,国内外读者登录该出版社的网站,把自己认为优秀的最新出版的海外文学作品推荐给该出版社;围绕被推荐作品,该出版社的编辑通过互联网与专业的翻译反复沟通;该出版社在充分听取读者、编辑和译者三方的意见后,再最终决定是否翻译出版;一旦出版,就先出版电子书,根据市场需求,再出版纸质书。2011年,该出版社出版的德波拉的《游泳终点》,进入布克文学奖的最终候选行列,足见该出版社的操作方式行之有效。  (吴娣伊 编译)  英国电子书自费出版大有作为  在英国方兴未艾的电子书出版中,自费出版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借助亚马逊平台自费出版  2011年第4季度,在亚马逊网上书店发行的电子书中,销售排第一位的是凯莱·威尔金森的小说《锁定的客栈》。2012年前三季度,这部小说一直榜上有名。这本书的内容自然非常引人入胜,但对英国出版行业来说,更值得深思的是其出版方式——自费出版。也就是说,威尔金森利用亚马逊给作者们搭建的Kindle Direct Publishing平台,自费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这种系统从2010年开始在英国和美国出现,通过这种系统作家们可以把自己的作品转换成电子书,通过Kindle商店进行销售。  《锁定的客栈》是一部打击犯罪的小说,描述了女警察部长杰斯卡·丹尼尔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故事。《锁定的客栈》的Kindle版从发行之日起,6个月销售25万册。威尔金森在自己的博客中向读者表示感谢:“在这之前,我连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当作家。我的处女作竟有这么多的读者喜欢,真是不可思议!我要感谢仁慈的上帝,感谢热情的读者。”威尔金森还写道,听人说出版纸质书的周期很长,过程很麻烦,而《锁定的客栈》从下笔创作到正式出版,可以用“神速”来形容,这得力于电子书这种高科技的出版形式。  《锁定的客栈》之所以获得成功,还得益于合理的定价。《锁定的客栈》是威尔金森出版的第一本电子书,定价仅仅0.98英镑,而威尔金森出版的第二本电子书,定价为1.88英镑,第三本的定价则上升至2.79英镑。威尔金森把自己的销售战略告诉采访者:“第一本书,为了赢得读者,必须把价格定得很低。等有了人气,之后的书才可以把定价提上去。”虽然电子书的定价无法与纸质书的定价相比,但与作者从纸质书中获得10%~15%的版税相比,作家从电子图书中获得的版税却是高得惊人。亚马逊规定,定价在1.49英镑以下的电子书,作者可以获得35%~70%的版税。  传统出版社要重视自费出版的作者  威尔金森自费出版取得成功的例子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据英国BML市场公司调查,在2012年上半年销售的电子书中,由自费出版、亚马逊Original、电子书专业出版社出版的电子书,品种占虚构类图书的26%,销售码洋占11%。  亚马逊欧洲的Kindle部门的负责人戈登·威洛比对此评价说:“这是英国自费出版界取得的巨大成果,可喜可贺。由于Kindle的成功,受益的作家将不断涌现。”必须承认,像威尔金森自费出版成功的例子,今后必定会继续出现。  然而,也有人对自费出版电子图书的成功提出疑问。人物传记图书出版公司的负责人安德利·富兰克林说:“读者的确购买了大量的自费出版物,但其中有多少是可读的呢?电子书很便宜,购买也很方便,但6个月以后、1年以后、5年以后,还有多少人在真正读这些书?”阅读是图书出版的最终目的。显然,富兰克林对大量出版电子书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主张:“在鱼龙混杂的电子图书中,要用差别化的尺度,以挑剔的眼光,出好、卖好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作品。”  现在,已进入任何人都可能出版的时代。许多出版人士认为,作为专业的编辑,应当重新审视、调整出版社的职能。尤其是那些传统的大型出版社,也要重视自费出版的作者。事实上,对于不少自费出版的作者,读者是接受和认可的,甚至是喜爱的。英国《书商》杂志的总编辑尼尔·特尼曾在博客上向大型出版社发出警告:那些被专业编辑们拒之门外的作家作品,却因为出版电子书获得成功,这说明专业编辑对书稿的判断也有失误。特尼呼吁,出版社特别是大型出版社,应当给予自费出版的作者更多的关注。在当今的英国,由于电子书出版的蓬勃发展,自费出版的作者的地位得到提升,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新趋势。所以,出版社不仅要为作者们出书,而且还要争取当作者们的代理人。  出版社不能像过去那样,轻视自费出版的作者。有的书稿最初被大型出版社“枪毙”,之后作者通过自费出版在图书市场获得成功,接下来大型出版社又群起争夺其版权。这种事情已发生过多次。  事实上,就连威尔金森也是因为自己以电子书形式出版的作品获得成功,才引来不少大型出版社竞购版权。经过激烈的角逐,麦克米伦出版社同时买下威尔金森6部作品的版权。2011年12月,该出版社对威尔金森已出版的3部作品进行重新包装,同时推出电子书和纸质书。2012年,该出版社出版了威尔金森的另外3部作品。而威尔金森依然拥有之前自费出版的3种电子图书的版权,并保留自己可能通过任何渠道销售的权利。  麦克米伦出版社编辑部负责人特里西尔·杰克逊表示:“以纸质书和电子书的形式同时出版威尔金森的作品,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欢迎。不仅出版社大喜过望,而且也刺激了作者的创作激情,这样就出现了作者、读者、出版社‘三赢’的局面。”  (尹天笑 编译)  “哈利·波特”后《临时空缺》畅销  2012年深秋时节,英国魔幻系列小说“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推出她的新小说《临时空缺》,甫一上架就成为全英最热卖的新书,预售销量已经达到100万册。但对于这本“成人小说”,各方评价不一。有看法认为,这是继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之后,又一部深刻检讨社会深层次矛盾的本土小说作品。但也有评论表示,罗琳有令人惊奇的幻想能力,但写现实题材的作品还欠功力。  《临时空缺》在全球发行硬皮精装版纸质图书、电子书以及从网络下载和刻成光盘的录音版。在英格兰北部的克彻斯特,当地书店门外等候罗琳现场签名售书的书迷一早就排起了长龙。而在伦敦市区的大小书店,《临时空缺》刚被店员放上书架,就被读者买走。有年轻读者对采访者说,自己根本等不及回家再看,干脆一边排队付钱,一边翻阅。据英国天空卫视新闻台报道,有阅读速度快的英国阅读专家,刚拿到书不久就一口气看完了,并对外界表示“后半部分比前半部分好”。  《临时空缺》讲述发生在一个名叫派格福德的小镇上的故事。当地教区理事会一位40岁出头的成员突然去世,出现一个职位空缺。之后,人们为了填补空缺而展开了争斗。英国广播公司说,故事中的这一意外事件撕破了这个一派典型英格兰乡村美景的小镇宁静祥和的表象,显露出来的矛盾、争夺之激烈不亚于战争。  直到出版前,这本书的情节一直被严格保密。人们普遍预计这会成为英国2012年度乃至2013年度最畅销的小说。  家住伦敦的莱安·琼斯,在伦敦市中心著名的图书一条街——查令十字街的福尔斯书店第一个买到了这本书。她对英国广播公司表示,“哈利·波特”伴随着她和同龄人长大,他们对“哈利·波特”之母的新作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和亲切感,虽然罗琳“称不上语言大师,但她讲故事的本领出众”。这本小说面向成年读者,而这些当时的“哈利·波特”迷现已成年。琼斯认为,“这本书正是为我们写的。”  罗琳在小说正式出版发行前这样形容它:19世纪大厚本小说的现代版。《泰晤士报》说,罗琳从魔幻小说转向现实题材写作,是在效仿著有《大卫·科波菲尔》等书的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文风,用小说题材来反映社会发展史。《泰晤士报》称,长久以来小说变成了英国人茶余饭后的消遣,忘记了历史上的著名本土作家用小说题材记录英国动荡年代的卓越贡献,而罗琳这么做正是给当代英国作家带了一个好头。甚至已经有英国的图书评论家感到这部小说里恍惚飘荡着“狄更斯的影子”。  还有媒体报道说,罗琳新小说里的派格福德镇,其实是以罗琳的故乡——塔兹希尔为原型。但当地居民表示,他们对这种说法感到不快,因为这并不符合实情。不过居民们也承认,自己肯定会读这本小说,说不定能在书中找到一些熟人的影子。  罗琳在泰晤士河畔的南岸艺术中心参加了新书的庆祝活动。罗琳说,探索新领域的自由是“哈利·波特”的成功带给她的礼物,并表示自己的下一部作品将是儿童读物,读者群年龄比“哈利·波特”的读者更小。  也有舆论认为,罗琳在现实题材上的功力还欠火候。英国《每日邮报》说,这本定价20英镑的新书一上架就打5折销售,似乎表明罗琳本人也对这本新书缺乏信心。  (龙舟路 编译)  2013年霍金出版《我的简史》  霍金的退行性疾病的持续发作,让许多人担忧他再也无法与人交流。但2013年秋天,71岁的斯蒂芬·霍金教授出版了一本回忆录——《我的简史》,详细讲述其非凡的一生。霍金的出版商说,新技术帮助这位剑桥大学前卢卡斯数学教授在没有助手的情况下完成了原稿。这是第一本他完全凭借一己之力写成的书。  《我的简史》一书受到欢迎,并非作为尝试解密宇宙的又一部作品,而是作为迄今为止霍金最个人化的书。  当《我的简史》还处在最后的编辑阶段时,出版方就透露,霍金教授将在其中详述他的另类童年、在21岁读博士时患上的运动神经元疾病、他关于量子宇宙学理论的创举、他的两段婚姻以及这两段婚姻充满争议的破裂过程。  1991年,这位物理学家与其第一任妻子离婚。两人育有三名子女。1995年,他与其私人看护伊莱娜·梅森结婚,尽管这段长达11年的婚姻关系最终也破裂了。在此之前剑桥郡警方调查了关于霍金对其妻子实施殴打的指控,但他称这些殴打指控完全不属实。  出版商矮脚鸡出版公司说,该书收录了霍金童年和读书期间的照片,而且“这位极其神秘却改变了世界的男人以自己的语言诙谐而坦率地讲述了自己的一生”。  出版主管萨莉·加米纳拉说:“此书的出版是对其非凡勇气与毅力的见证。”霍金教授撰写的《时间简史》一书已售出1000万册以上,被翻译成40种语言。  尽管霍金坚持工作,可是他的身体状况逐渐变差,起初需要使用声音合成器,后来则需要全天候的看护照料。  霍金教授通过自主抽动颈部的一块肌肉来控制该技术,当光标一一掠过其面前屏幕上的文本时,他通过控制光标,每次确定一个字母,然后组成一个单词。  不过,霍金的身体状况意味着这一过程极为缓慢费力,最初,他一分钟只能完成一个单词。  霍金会见了计算机巨头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戈登·穆尔,曾帮助他设计原始声音合成器的穆尔提出帮助他加快交流速度。英特尔公司开发了升级版,改善了文本系统的文字预测能力。  这样一来,霍金就能够一分钟完成5~10个单词,英特尔公司还在研究计算机识别其他面部特征(包括嘴部和眉毛的动作)的方法,以进一步加快这一过程。  霍金教授目前使用连接网络摄像机的平板电脑,利用摄像机可以打网络电话。  霍金的轮椅上装有计算机、音频放大器和声音合成器,这些都由其眼镜上的红外线传感器控制。  他这样形容这套交流系统:“关于我的软件界面,英特尔公司还有一些新想法,我很期待看到这一成果。前景相当不错。我还试验了脑控接口,与我的电脑交流。不过到目前为止,它们还不能像我的面颊操作开关那样协调一致地工作。”  (岳月 编译)  法国图书业应对危机有方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尽管对法国图书业有所影响,但是业界一直努力抗争。根据法国《图书周刊》的统计分析,法国图书市场近十多年里总体发展平稳。2000年,法国出版和再版了39375种图书。2011年,法国出版和再版了64347种图书。法国图书出版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主要策略如下:  提高文化部门预算  法国作为世界出版大国之一,政府把鼓励创作、促进出版、开展阅读作为国家文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出版成为国家每年度制定文化预算的主要部分。目前,尽管金融危机依然存在,但为了提高法国的文化软实力,法国减少了其他部门的预算,而增加了文化部门的预算。2012年,法国文化与通讯部的预算总额达74亿欧元,同比增加0.9%。其中,文化预算为20.9亿欧元(不包括人员费用),同比增加2.9%。文化研究项目预算为1.24亿欧元,同比增加0.7%。图书、文化产业和媒体的预算为46亿欧元,同比基本持平。  举办图书沙龙  法国高度重视国际出版业之间的交流,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类国际书展。每年3月举办的巴黎图书沙龙吸引着各国的出版商参展。日至19日,法国在凡尔赛门举办了第32届巴黎图书沙龙。据统计,参观人数达19万,同比增加5%。其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最为浓厚,占总参观人数的30%。法国《图书周刊》在总结此次图书沙龙时,作了如下描述:“尽管全球金融危机持续,法国总统大选在即,但是本次图书沙龙成绩斐然,没有危机,参观者都毫不犹豫地购买图书。动漫、口袋书和日本文学书被一抢而空。”  设立图书评奖活动  作为世界文化大国,法国十分重视开展群众读书活动,设有不同种类的图书评奖活动。据法国《文学奖和文学奖评选指南》统计,法国共有大小文学奖2100种,其中还不包括颁发给外国作品的奖项。在法国众多的文学奖中,最重要的有六个奖项,即“龚古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勒诺多文学奖”“费米娜文学奖”“美第西文学奖”和“联盟文学奖”。每年获奖的图书都会引起广泛关注,作品来自院校、新闻界、出版界和宗教界等。图书评奖活动不仅为众多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传记作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也为各出版社扩展了销路。一旦某出版社出版的作品获奖,图书印数就会猛增,销售额迅速上升。  关注青少年阅读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成长需要优质的图书。据统计,近十多年,法国出版和再版的青少年图书种类逐年增多。法国出版社重视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青少年喜欢开博客或微博,法国出版社便与各网站建立联系,为青少年提供交流平台。2008年7月,阿歇特出版社青少年部率先为青少年建立了一个高科技互动的阅读网站Lecture academy.com,该网站主要为青少年提供一系列的丛书,设有不同的栏目,方便查阅书目、通告、作者访谈等。年轻人在查阅图书时,可以同步在博客或微博上与作者或图书馆员进行交流。目前,每个月点击阿歇特出版社阅读网站的人数达10万人。2012年,加利玛尔出版社青少年部力争完善本社的网站,加强与青少年读者的联系。在巴黎图书沙龙期间,法国国家图书中心还为不满18岁的青少年和不满26岁的学生发放了1.6万张可以购买图书的“媒体支票”,该支票价值50欧元。据统计,法国每年有75万年轻人获得“媒体支票”。  出版电子书  法国认识到数字技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出版电子书会为大众阅读提供更多便利,因此法国实施了“2012年法国数字计划”。这是法国政府干预数字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该计划共提出了154项措施,其中4项与图书业直接相关。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为加速发展电子书,法国图书业正在逐步适应数字环境对纸质图书的挑战。法国出版社正在争取把原有的纸质图书制作成电子版,方便读者查阅。一些出版社还在网站上设立不同栏目,为读者答疑解难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于平安 编译)  2012年法国出版总览  2012年法国出版市场最终统计还未出炉,但综合分析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情况,增长的几率是较大的。  前5个月图书销售不理想  2012年上半年,图书销售状况不甚理想。据法国《书商》杂志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一是大型书店的图书销售额很不理想,2012年5月的图书销售额同比减少12%,而2012年1月至5月的图书销售额同比每月都有所减少。二是中小型书店的图书销售额也不理想,2012年5月的图书销售额同比减少12%,而2012年1月至5月的图书销售额同比每月平均减少4%。三是像福纳克这类坐落在大型文化超市内的大书店,2012年5月的图书销售额同比减少8%,而2012年1月至5月的图书销售额同比每月平均减少1%,其中只有2012年4月增长3%。其他坐落在超级市场的书店,2012年5月的图书销售额同比减少9%,而2012年1月至5月的图书销售额同比每月平均减少5%。书店行业的不景气可见一斑。只有不走书店渠道、而是经过“通贩”(相当于直销)的销售额令人惊喜:2012年1月至5月的图书销售额同比只有3月份减少,其余4个月都有所增长。1月和2月增长可观,4月同比增长16%,5个月平均每月增长5.5%。  从跨年度的图书销售额来看,2011年6月至8月的图书销售额同比每月平均增长1%左右,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的图书销售额同比每月平均减少1.5%。而图书以外的其他商品,2012年5月的销售额同比减少1%。不难看出,法国的消费市场整体陷入停滞状态。  追根溯源,法国书店行业2012年前5个月的严峻状况,应当是肇始于2011年。据法国出版社协会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图书销售额同比减少1.2%。2011年版权贸易额同比有所增长,但只占图书销售总额的4.8%。2011年电子出版物销售额为5600万欧元,在图书销售总额中所占份额更少,仅为2%。  2012年5月,装订成册的图书销售额减少最为明显。按不同领域划分,理工类、医学类的图书销售额同比减少3%以上,辞典类、百科全书类的图书销售额同比减少11%以上,地图类的图书销售额同比减少11%以上。由于近几年出版市场不景气,法国的出版社不得不采取“收缩战略”,2011年出版新书约9000种,定价平均下降6%以上,再版书售价平均打折2%。  面对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图书销售的持续下滑,法国出版发行行业苦于寻找应对之策。纸质书几乎要变成杂志、报纸,以反映最新的内容,从而抓住读者的眼球。新兴的电子书与时俱进,大有抢电子杂志、电子报纸风头的气势。然而,读者对此反应冷淡。在法国出版界看来,是人们“远离书本、远离阅读”的趋势在进一步加强。  然而,深层次的原因并非如此。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法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求职艰难,生活困顿。从整体上看,法国的失业率接近10%,而法国年轻人的失业率实际上已超过23%。法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使得法国企业在录用新人时普遍支付低工资;加上来自非洲、东欧、南欧诸国的移民或持工作签证者在法国“抢”工作,甚至让“低薪者”成为法国年轻人的代名词。糊口尚且困难,更何谈精神需求?  体育书和政治书畅销  2012年6月以来,自称是“欧洲体育强国”的法国,逐渐进入“奥运状态”。围绕伦敦奥运会,法国出版界推出了上千种体育类图书,选题几乎涉及所有进入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与此同时,法国出版界为了吸引“沙龙派”法国人的眼球,继续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做文章。据法国《书商》杂志介绍,2012年下半年,仅非虚构类图书就出版了约300种,都是法国一般读者关心的内容。这也是法国出版社一方“图书面向大众,扩大读者群体”的出版战略的具体实施。  在约300种的书单中,首先是有关国际形势的图书比较多,为25种,内容涉及“阿拉伯之春”以后的中东局势、北非局势。其次是有关美国总统大选的图书,为12种,这些书中的一半看好奥巴马连任,一半赌罗姆尼胜出。第三是关于中国的图书,为14种,内容涉及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中国的国民性、中国的国家战略等。第四是有关法国国内政治的图书,达到27种。这些书不少是“论总统书”,对法国现任总统评头论足。在有关法国政治的图书中,有两种书畅销出版物市场:一本是《关于世界形势的对话录》,书中收录了奥朗德等4个政治人物的谈话;另一本是《法国左派诸政党的历史、政治和理想》,该书着重阐述了法国左翼阵线(Front de gauche,FDG)各党派对今后发展战略的展望。  大约不是“悲惨世界”  那么,2012年下半年法国出版市场将呈现什么景象?会不会扭转出版物销售低迷的局面?  虽然2012年1月至5月出版市场低迷,但据最新统计,6月至10月,出版市场似有回暖迹象,比如8月至10月的数据呈增长趋势。有关专家认为,借助下半年“世界末日”的出版卖点,加上11月和12月的“圣诞购物季”,与2011年相比,2012年大约不会是“悲惨世界”。  (郝三景 编译)  2012年法国出版业不景气  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法国出版向来出类拔萃,这也使法国出版人引以为傲。然而,近些年来,法国出版人也面临着困境。  2012年,欧盟各国仍面临着严峻的经济社会形势,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消退,欧债危机又几乎覆盖欧洲大陆,失业率居高不下。作为欧洲大国之一的法国,也是愁云笼罩。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出版业受到了严重冲击。据法国出版行业初步统计,2012年法国出版物的销售总额同比呈下降趋势。  减少多于增长  从出版行业掌握的情况看,“减少”似乎成了“主旋律”。在文学图书领域,虚构类图书的销售额同比减少1%以上,非虚构类图书的销售额同比减少4%。在专业图书领域,科学、医学类图书的销售额同比减少4%以上,经济、经营类图书的销售额同比减少2%,法律类图书的销售额同比减少4%以上。辞典、百科全书的销售额同比减少2%,美术类图书和实用类图书的销售额同比减少两位数的比分比,学习参考类图书和文库版图书的销售额同比减少1%。更为严峻的是,图书领域在2011年保持增长,但在2012年却出现零增长。  2012年,法国纸质出版物的销售额同比大幅下滑,原因显而易见:法国国内消费低迷,纸质出版物的市场份额被互联网的在线阅读和电子出版物“瓜分”。  从法国书店行业的销售数据看,也是减多增少。大型书店的销售额同比减少3%,中小型书店的销售额同比减少5%,福纳克之类的大型文化超市的销售额同比减少2%,位于一般超市内的书店卖场的销售额同比减少5%。  在出版物销售上,只有直销行业实现增长,同比增长6%,这对法国直销行业的各家公司来说是创纪录的。有专家指出,当今的纸质出版物,不是站在书店里卖出去的,而是跑在大街上卖出去的。  光顾书店的法国读者特别是法国的年轻读者越来越少,除了经济不景气、人们“远离书本”的趋势日益明显以外,其他媒体的替代效应也给出版业造成负面影响。对于当今的法国年轻人来说,获取最新信息与知识的渠道主要是电台、电视台和互联网。  尽管分析总体数据令人悲观,但个别数据也给人以信心——2012年1月至6月,读者每次来书店的购书额同比减少2%;而2012年7月至12月,读者每次来书店的购书额同比增加17%。读者每次购书额16~18欧元。  从退货率分析,2012年的出版物退货率在总体上并没有明显增加。书店行业的退货率合计为27%,其中,位于一般超市内的书店卖场的退货率为33%,福纳克之类的大型文化超市的退货率为27%,大型书店的退货率为27%,中小型书店的退货率为24%,而一般百货商店内的书店卖场的退货率仅为9%。  购买好书缓解紧张情绪  纵观2012年全年的非虚构类图书,其中的畅销书大多涉及欧盟各国的经济危机、国家元首的从政经历及个人生活、著名宗教人物的生平以及生活常识等。  在2012年12月上旬的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上,排在第19位的分别是弗朗索娃·朗格雷的《危机之际,谁来埋单?》、罗兰·代夫兹斯的《应该来到的危机:新的地域分布》和弗朗索娃·哈利瓦的《危机日志》。琼卢斯·圣弗兰的《围绕生存的实践》虽然没有上榜,出版发行后也受到青睐。  进入2012年12月下旬,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稍有变化,论述法国及欧盟各国经济不景气的图书减少,描写法国历史、法国政治史、法国政治家个人经历的图书增加,针对一般大众生活方式的新书也受到青睐。比如,排在第29位的加缪·帕斯卡的《爱丽舍宫总统官邸的日常生活场景》;排在第43位的R.法里柯与他人合著的《法国秘密情报机构的政治史》。此外,还有R.拉合尔出版社出版的有关蓬皮杜总统的评传《书简及备忘录与人物像》。  在实用书方面,有由谢鲁希·米德出版社出版的《4000种药品功效指南》,法国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法国目前滥用药品的现状,这本书排在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的第16位。差不多在同时,至少有10种以上的实用书引人注目。这些新书从心理上、生理上给生活在严峻状态下的人们提出了忠告与建议。  其他值得一提的新书,还有神父布诺瓦十六世撰写的《耶稣基督的幼年时期》。这本书共分三卷,5年前出版了第一卷和第二卷,2012年出版的第三卷相当于“完结篇”。这本书由弗拉玛里翁出版社出版,定价为15欧元。2012年11月下旬,在法国和意大利同时发行,面世后人气火爆,到了12月份,升至下旬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的第6位。  (吴娣伊 编译)  加利玛尔出版集团进入法国出版行业前三  经过半年多的艰苦谈判,2012年9月,法国加利玛尔出版集团(Gallimard)从意大利RCS传媒集团(RCS Media Group)购回弗拉玛里翁出版集团(Flammrion)及其子公司,并已得到欧盟竞争委员会的批准。超过法国勒菲弗—萨吕出版集团(Lefebvre?Sarrut)和媒体参与出版集团(M&dia?Participations),加利玛尔出版集团成为法国第三大出版集团,仅次于拉加代尔集团的阿歇特出版集团(Hachette Livre)和行星集团的埃迪蒂出版集团(Editis)。  加利玛尔出版集团总裁安东尼·加利玛尔说,收购弗拉玛里翁出版集团是“历史性机遇”,将两家法国大型出版集团整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应对出版行业的激烈竞争。  加利玛尔出版集团并购弗拉玛里翁出版集团是全球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因为并购金额高达2.5亿欧元,相当于加利玛尔出版集团一年的销售额。同时,并购将改变全球图书出版业50强的排行榜。据法国《图书周刊》提供的数据,加利玛尔和弗拉玛里翁两大出版集团2011年的总销售额为5.73亿欧元,位列2011年全球图书出版业排行榜的第31位,意大利的RCS传媒集团便从原来的30位下降至第48位。  加利玛尔出版集团成立于1911年,是法国著名的独立出版集团,现有员工约1000人,每年出版1600种新书,2011年的销售额为2.53亿欧元。弗拉玛里翁出版集团成立于1875年,同为法国著名的独立出版集团,2000年被意大利RCS传媒集团收购,现有员工615人,每年出版新书1900种,2011年的销售额为2.2亿欧元。  两大出版集团合并后,不仅员工超过1600人,而且每年可出版新书3500种,还有四家图书发行公司和十几家书店,同时还与战略合作伙伴玛蒂尼埃集团(La Martini&re)共同拥有Eden电子图书发行平台,这将有力地推动加利玛尔出版集团的发展。  新集团拥有几十个著名品牌,出版各种版本的图书,其中包括文学图书、青少年图书、艺术图书、礼品图书以及连环画等等。在口袋书方面,新集团是法国的领军出版集团,拥有法国5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集团还拥有青少年读物13%的市场份额、连环画8.2%的市场份额。  (张林初 编译)  法国创意生活类图书的多样化发展  法国人动手能力强,特别是女性,除烹饪外,还喜欢装饰居室、缝纫和编织等。几乎每个法国家庭都收藏有生活类图书。在实用类图书中,创意生活类图书虽然市场份额较小,但却是一个亮点,受到读者的青睐。根据法国《图书周刊》2012年的统计,2003年法国只出版了186种生活类图书,2006年增加到510种,2011年下滑到374种(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卫生部门张炜谣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