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多多卡售卖点点那有

通版阅读请点击: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西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后10日内必须公开销售
  本报讯 (记者&秦骥)5月19日,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发布新规,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按年申报商品住房上市供应及销售计划,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后,必须在10日内将所有房源一次性对外公开销售。同时,对于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的项目不得排号、预订,不得进行预售广告宣传、不得对外开放销售场所。   以下行为视为捂盘惜售:达到商品房预售条件,不及时申请办理预售许可的;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之日起,10日内未公开销售的;同一个《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采取分幢、分单元、分层开盘的;采取其他方式对已取得预售许可的未销售房屋不进行公开销售的。   房地产经纪机构和执业人员在开展经纪业务时,不得炒卖房号,不得在代理过程中赚取差价。   在洽谈和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和经纪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诱导、教唆、协助购房人伪造资料规避限购政策;无正当理由拒绝购房人选择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未进行征信审查,收取预订款或向购房人承诺可按揭贷款购房;采取“电商”等合作模式,通过第三方在网签合同约定价款之外加价出售房屋或者价外收取“团购费”“会员费”“信息咨询费”等费用;在合同中约定代为收取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另设其他账户以其他方式直接收存购房人房款(包括预订款、首付款、按揭贷款等);以补充约定条款等形式减轻、免除应承担的责任或不合理地加重购房人责任、排除购房人主要权利等违法违规行为。
Copyright © 陕西传媒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邮编:710054 广告招商:029- 传真:029-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新闻热线:029-
投稿邮箱:.cn
陕ICP备号-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园内少数售卖点盒饭价格在20元以内_网易新闻
园内少数售卖点盒饭价格在20元以内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除了去世博园内的餐厅用餐外,昨日起,遍布园区的食品售卖点为游客提供了另一个用餐选择。此外,园内还设有少数几个盒饭售卖点,每份可自动加热的盒饭价格在20元以内。紫米粥、拌面等食物供应,价格在10元以内。
京华时报4月26日报道 除了去世博园内的餐厅用餐外,昨日起,遍布园区的食品售卖点为游客提供了另一个用餐选择。
昨日浦西园区多出了一些白色的小帐篷,里面售卖小面包、胚芽乳饮品等小食品。其中,一袋6个装的小面包售价6元。
据悉,目前在整个园区内,这样的售卖点一共有25处,浦东有17个,浦西有8个。“在经过前几天的试运营后,我们根据世博局的要求,在园区内新增了这批零售点。现在游客只要走上几百米,就随时能买上新鲜的小面包。”这位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将根据客流量随时补充库存,确保这些食品供应充足。
此外,园内还设有少数几个盒饭售卖点,每份可自动加热的盒饭价格在20元以内。紫米粥、拌面等食物供应,价格在10元以内。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任芬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陕西日报】十九大时光·走进院士工作室
来源:交大新闻网&日期
09:44&点击: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驱动根本要靠人才。目前,在陕院士61人,是陕西最珍贵的科技资源。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承担着各项国家重大科研攻关任务的院士们既遥远又神秘。他们的成就背后有着怎样的付出?日常工作生活中他们是什么样子,有着怎样的个人情感?对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他们又是怎样认识的?10月25日,陕西日报以《陕西“院士经济”调查——院士与陕西经济、走进院士工作室》为题,专访西安交大卢秉恒、汪应洛、何雅玲、徐宗本院士,现全文转载如下:
&卢秉恒的3D打印大产业
2017年年初,一位98岁高龄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在西安交大一附院成功实施了关节置换手术。老人病情复杂且容不得半点差错,医院使用3D打印技术模拟出真实情况,制订了完备翔实的手术计划。手术实施后的第3天老人就开始下地站立,并在保护下自主行走锻炼,出院时老人已能自如步行。
据西安交大一附院介绍,3D打印技术能够根据患者特定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治疗需求,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人工植入物、组织器官和医疗辅助器械等生物医学产品,具有快速性、准确性及擅长制作复杂形状实体的特性,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医学诊疗。目前,西安交大一附院运用3D打印技术,成功开展了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复杂胸骨肿瘤重建、3D打印针道模板引导下粒子植入术、头颈部放疗3D打印口腔支撑装置等一系列医疗新技术。
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医疗领域,西安交大一附院离不开一位专家的支持,那就是我国著名的机械制造和自动化领域的科学家、3D打印研究领域唯一的院士卢秉恒。
日,西安交大一附院与卢秉恒院士领衔的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的3D打印医学研究与应用中心正式成立,卢秉恒院士担任中心首席科学家、名誉主任。中心成立以来,3D打印技术对有效提升临床诊治水平、医院科研竞争力和造福百姓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今,西安交大一附院与卢秉恒院士的合作又登上了新平台。
西安交大一附院与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在2017中国(西安)国际增材制造博览会暨技术高峰论坛上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3D打印临床联合实验室。双方将在发展3D打印生物医疗研究与应用、推进医学领域3D打印产业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进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发展及成果转化。
卢秉恒院士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3D打印相关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技术突破。2013年他牵头成立了我国首家3D打印研究院。据卢秉恒院士介绍,我国增材制造研究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比国外晚10年左右。我国主要集中在工艺技术和设备软件等技术自主开发,但核心器件如激光器、打印头等仍在进口。2000年,西安交通大学率先研究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个性化医学内置物,为世界首例。欧洲首例则出现在2012年。
“‘互联网+3D打印’,是催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非常好的形式。3D打印和传统的制造业相结合,能够形成各种生产模式。我们开发的3D打印技术和平台,已经证明可以把产品的开发周期或费用降低至原来的三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已经实现应用在家电企业、汽车企业、模具和个性化医疗等方面。”卢秉恒院士说。
截至目前,卢秉恒院士团队在全国建成快速制造应用示范中心50多家,每年为2000多家企业提供新产品开发服务,3D打印系列设备实现销售5亿多元。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他们的科研成果转化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漫漫求知路上,他们以仁者之心感悟世界,以智慧探索创新,以思辨的眼光总结过去,以前瞻的理念启迪未来。
汪应洛: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
今年已经87岁的汪应洛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开拓者,是我国第一位提出将系统工程管理方式应用到民用领域的著名学者。
10月13日,因为身体原因正在家中休养的汪应洛坐在轮椅上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我来自上海,在西安交通大学工作生活了59年。当年西迁时,每位师生员工都持有一张学校特制的‘乘车证’。‘乘车证’的正面印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字样。它浓缩了我们当年西迁时肩负的神圣使命。刚从事教育工作时,一没经费,二没设备,几乎没有条件实现教育强国的梦想,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
1952年,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汪应洛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企业组织与计划专业研究生。自此,汪应洛的人生便和管理工程教育紧紧相连。经过多年的发展,管理学科从刚开始的“公众不认识,社会不承认,政府不支持”,到现在成为中国十二大学科门类之一,汪应洛的贡献自在其中。
60余年里,汪应洛扎根中国管理工程教育和研究领域,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先后主持、参加了10余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战略管理、先进制造模式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具有创造性的成果。由汪应洛主编的《系统工程导论》《系统工程》和《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成为高校广泛采用的教材。
在谈到他带领团队正在研究的“服务型制造”项目时,汪应洛说:“我们国家的制造业体量很庞大,但并不足够强。我认为还有很大的潜力没有被开发出来。‘服务型制造’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它是‘基于生产的产品经济’和‘基于消费的服务经济’的融合,是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产业形态。”
为了让这个抽象的概念更容易被理解,汪应洛举了一个例子。他说:“陕西鼓风机厂以前的主要业务是生产和销售鼓风机,一年的产值只有几个亿。经过分析其客户群体需求,我们发现,客户需要的最终产品其实并不是鼓风机,而是由鼓风机生产出的各种稀有气体。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客户来讲,购买鼓风机成本太大,这就制约了鼓风机的销售量。鼓风机厂能不能直接向客户出售稀有气体呢?以这个思路为引导,陕西鼓风机厂完成了由只卖产品到产品和服务同时卖的转型,不光卖鼓风机,还向客户提供所需气体、设备维修服务、节能减排系统的安装服务等。短短几年间,陕西鼓风机厂的产值从几亿元增至近80亿元。”
汪应洛告诉记者,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他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突出创新驱动,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
何雅玲:我永远属于团队
10月13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党的十九大代表何雅玲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作为我国工程热物理和节能领域的专家,何雅玲长期从事能源的高效利用及节能理论与新方法、新能源利用、余热利用、储能新技术、航天航空中的热流科学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卓有建树。
在谈到“工业余热高效综合利用的重大共性基础问题研究”项目时,何雅玲说:“这个项目是国家‘973’的重大基础研究课题,2013年立项,历时5年,前不久已经通过结题验收,获得了评审专家很高的评价,目前正在进行收尾工作。我国工业余热的利用水平目前还比较低,这个项目就是从余热利用的共性问题着手,旨在攻克一些瓶颈问题,再到技术突破、技术装备研发、实际应用等,是一个链条形的研究课题。”
在实验室里,记者还见到了何雅玲的导师,今年78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以及他们团队的其他成员。面对尊敬的导师,何雅玲十分认真地汇报着项目的进展情况。
回忆起求学之时、任教之初,何雅玲十分感激恩师陶文铨院士等前辈的提携。“老一辈在继续坚守,新一代在继续奋斗。饮水思源、薪火相传是我们不变的团队精神。我永远都属于团队。”何雅玲说。
据了解,何雅玲十分重视团队和平台建设。对于团队里的青年教师,何雅玲努力为他们创造各种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让青年教师在前沿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快速成长。在教学上,何雅玲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制进修和学习计划,传授教学心得和体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何雅玲带领的团队中人才济济,其中不乏“千人计划”学者、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等。她带领大家建设的科研平台获批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5年被国家外专局、教育部批准为热流科学创新引智基地,2016年获批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2017年,何雅玲带领的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这些为一流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何雅玲说:“我在教学一线和科研一线工作近30年,经历了祖国迈向教育强国的壮阔历程,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从向别人学到逐渐向创新引领迈进的转变。‘双一流’建设的提出顺应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大势,作为高等教育一线工作者,我们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我们要有危机感,坚守‘三个面向’,真正树立起‘顶天立地做科研’的理念,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我们要有使命感,在国家飞速发展的进程中,科研工作者不仅要跟上,还要起到引领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科技动力;我们要有紧迫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真正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由‘跟跑’向‘领跑’转变。”
徐宗本: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从事基础研究的数学家能否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徐宗本用大数据应用的探索实践交上了他的答卷。
10月16日,本报记者拜访了徐宗本院士。初次见面,徐院士风趣幽默的谈吐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大家的印象里,数学家是从事基础研究的,工作内容比较枯燥,其科研成果的转化和老百姓生活的距离比较远。在给国家提出很多关于大数据应用建议的时候,我就在思考,如何能让我们的研究直接帮助国家解决现实问题。我觉得我们不能光是嘴上说说,更要去行动。最近我们还真探索出一些有趣的东西。”徐宗本兴奋地说。
“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根源在哪儿?在于我们国家的优质医疗资源有限,而且分布不均衡。大型医院聚集了大量优秀的医疗人才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这直接导致大型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尤其一些偏远地区的医疗机构连一台CT机都没有。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利用大数据的手段实现CT机等高级医疗设备的普及化,以及医疗队伍的智力共享。CT机、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等的核心技术大多由国外公司垄断,设备购买价格昂贵。我们现在研发的技术叫‘分部式医学影像技术’。这项技术将CT检查分成了3个部分,‘CT终端机’负责信息采集,‘CT成像中心’负责成像,‘大数据中心’将所有的CT病例资料汇总并进行智能诊断,给出病情分析和治疗建议。将CT机‘分解’之后,一个市,甚至一个省只需要建立一所‘分部式医学影像技术中心’,就足以处理辖区内所有上传的数据。而CT终端机构造简单,成本较低,很容易实现普及化。到那时候,我们的CT终端机就可以到偏远农村去,甚至可以装配到每一辆120救护车上。而我们的大数据智能诊断系统也将大大减少因为医生读错片子导致误诊的现象。同理,核磁共振设备等的普及也可以借鉴这个模式。可以预见,这项技术对于逐步实现‘人工智能医疗’,甚至‘无人医疗’意义重大。”徐宗本说。
据了解,这个项目目前由西安交通大学牵头,联合在医学成像和医疗辅助诊断方面具备独特优势的南方医科大学、浙江大学、象翌科技发展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科研、产业人员协同攻关开发。医学影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设在西安,分部式影像中心技术集团公司也已在西安注册成功,并在广州和杭州注册了分公司,计划在一年内拿出完整的产品。
“我们的价值就在于用科研成果服务国家需要,支撑国家计划。”在谈到科研探索路上的艰辛时,徐宗本说,“创新可以大致分为两种,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其中知识创新大多是根本性的、革命性的、颠覆性的。大数据就属于知识创新的范畴,这样的创新更加需要基础研究的支撑和推进。如何用好大数据这种新型的生产资料?这是前人从未走过的路。在探索过程中遭遇失败是很正常的现象,并不是每一次尝试都会取得成功。我们科研人要做的就是大胆假设,细心求证。”
10月19日,徐宗本院士说:“听完党的十九大报告我感到十分振奋。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前进的路径已经清楚,接下来就需要我们每个人扎实工作,共同努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文章原载于日陕西日报第9、11版,原文链接为&,
文字:陕西日报记者 张江舟 刘
编辑:力 行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共0条评论&&& 共1页&&&当前第1页
新浪微博 &
今日头条 &
&版权所有:西安交大校园文化管理办公室 网站建设:陕ICP备号 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网络带宽通版阅读请点击: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中秋小长假我省消费品零售额超70亿元
9月16日晚,民歌风情音乐节目《歌从黄河来》全国巡回赛在绥德县石牌楼广场举行,一首首动听的民歌为现场观众及游客奉献了一场中秋盛宴。
郝东利摄&&&&本报讯 (记者&崔春华&实习生&明山)据省商务厅监测匡算,中秋假期我省消费品零售额实现71.4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商品零售额实现62.5亿元,同比增长12%;餐饮收入实现8.9亿元,同比增长12.7%。 &&&&其中,西安市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7亿元,同比增长11.9%。咸阳、安康、商洛、渭南、汉中、杨凌示范区、铜川、延安、宝鸡和榆林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4.9%、13.5%、13.5%、12.5%、12.2%、12%、11%、10.4%、10.3%和8.1%。 &&&&节日期间,全省消费热点主要集中在中秋文化,月饼等中秋食品和换季服装是市场主要卖点。餐饮收入快速增长,佳节团圆、赏月聚餐、特色饮食和休闲旅游消费火热;西安、商洛、安康、铜川、杨凌示范区、宝鸡、咸阳、延安、渭南、榆林和汉中餐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6%、14.3%、14.1%、12%、11.7%、11.3%、11.1%、9.8%、9.6%、8.5%和7.5%;延安文投1938特色美食商业街、铜川药王养生苑、汉中留坝老街、渭南4条美食街区、杨凌崔西沟家家乐和西安永兴坊餐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11.3%、11%、10%、10%和6.67%。 &&&&另据全省7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日报企业监测数据显示,节日期间我省主要生活必需品货足价稳,市场平稳运行。其中,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3.96元/公斤,较节前略上涨0.25%,日交易量保持在9000吨以上。
Copyright © 陕西传媒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邮编:710054 广告招商:029- 传真:029-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新闻热线:029-
投稿邮箱:.cn
陕ICP备号-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多媒体数字报--我省要求粮食企业扩大玉米购销防止出现卖粮难
通版阅读请点击: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我省要求粮食企业扩大玉米购销防止出现卖粮难
&&&&本报讯 (记者&郑昊)记者近日从省粮食局召开秋粮收购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加之国际粮价倒挂,我省玉米需求量大幅减少,玉米收购价格持续走低,企业挂牌价格最低一度降至75元/百斤,较去年同期下降26%。由于市场低迷,秋粮尤其是玉米收购企业观望、农民惜售情绪严重。截至目前,我省各类粮食企业共收购玉米40.1万吨,收购价格为82-87元/百斤,收购进度迟缓。据省粮食专家预计,按现在走势如持续下去,明年春节前很有可能出现卖粮难的问题。 &&&&据介绍,秋粮占据我省粮食总量的大头,秋粮收购直接关系到种粮农民增产增收,关系农业生产稳定。为了秋粮特别是玉米收购工作,确保种粮农民增加收入,省粮食局由局领导带队赴玉米主产区调研了解玉米收购情况,对秋粮收购进行重点督查,要求国有粮食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率先扩大玉米购销,防止出现卖粮难问题,确保全省粮食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另外,及时组织充实各级粮食储备,要求粮食经营和加工用粮企业按照省政府规定的最低最高库存限量标准,充实商品库存。 &&&&省粮食局要求各级粮食部门要把秋粮收购工作作为当前中心任务抓紧抓好,定期分析粮油收购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指导做好全省秋粮收购工作。对可能出现的卖粮难问题,加大政策宣传和信息发布力度。加强收购市场监测预警,充分利用网站、新媒体、电视报纸等形式,及时报送和发布玉米收购政策及市场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市场主体搞好经营提供信息服务。特别是省市大型粮食企业,发挥好收购主渠道作用和对市场的示范引导效应,积极开展粮食购销活动,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和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
陕西传媒网
www.sxdaily.com.cn
陕西省委宣传部
陕西省委网信办
陕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
新闻热线:029-
商务合作:029-
本网站由陕西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陕西日报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附近鞭炮售卖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