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与POS金融》《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实务全书》 《银行卡时代》

芯片银行卡时代到来有望缓解盗刷难题_网易新闻
芯片银行卡时代到来有望缓解盗刷难题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华网北京9月7日电(记者苏雪燕、刘诗平)银行卡明明就在自己手里,却莫名其妙地被刷走了钱。近来,银行卡被“盗刷”的案件不时出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此,一些银行正在发行技术升级了的芯片银行卡,以取代当前的磁条银行卡。随着芯片银行卡时代到来,银行卡盗刷难题有望得到缓解。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市民曾先生持有工行、交行、招行等多家银行的借记卡和信用卡。7月,媒体报道了广州朱女士在银行卡不离身情况下,被异地盗刷596万元的案件;8月底,又传来一位客户8张密码不同的银行卡一小时内相继被“盗刷”11万元的消息。他不无担忧地向记者说:“我身上的这些银行卡还安全吗?”
业内专家认为,我国现有的银行卡大多采用磁条技术,磁条卡信息被一些不法分子获取,并借助这些信息实现“盗刷”。而采用芯片卡技术则是解决银行卡盗刷问题的有效方式。
从2009年起在国内同业中率先推广芯片卡的中国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与使用磁条的传统银行卡相比,芯片卡每张带有一颗微晶芯片,增加了卡片的信息存储容量,不仅能实现普通磁条银行卡的所有金融功能,更能为客户提供脱机交易、非接触式交易、会员管理等智能服务。同时,芯片卡进一步升级了防伪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芯片卡防伪技术难以复制,使用芯片卡,不法分子相对说来难以在不持有银行卡的情况下实现 盗刷 。”工行上述负责人说。
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在积极推动芯片卡的使用。除工行外,中行、交行均已推出了部分芯片卡,其他一些银行也将推出。
为加快银行卡产业升级,此前央行明确要求,自2012年1月起,全国性商业银行应开始发行金融IC卡;自2015年1月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商业银行发行的、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应为金融IC卡。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现在我国的IC芯片卡在整个银行卡中占比较少,相应的配套设备尚未完全实现升级。ATM系统及刷卡的POS机服务终端系统需进行改造,才能满足刷芯片银行卡的需要。系统环境升级成本较高,银行将磁条卡全部改造为芯片卡,要花费一笔不菲的投入,因此目前芯片银行卡的使用尚不广泛。
截至今年6月末,工行已累计发行芯片卡2800多万张。工行表示,目前已完成对该行柜面和自助机具受理芯片卡的技术改造,下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单芯片银行卡,全面推动银行卡的换芯升级。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芯片卡安全性能大大提高,能解决卡不离身却被“盗刷”等问题,但如果持卡客户密码被盗取、卡片被偷窃,还是可能被不法分子盗走卡内资金。
专家表示,全面推动芯片银行卡时代到来,让百姓手持银行卡不再担心被“盗刷”,一方面需要银行加强技术研究、增加投入实现自身银行卡和ATM系统的升级,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部门推动改善芯片卡使用的系统环境,如全面升级POS机服务终端系统,以适应单芯片卡推广的需要。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这些年读过的那些信用卡的书
我的图书馆
这些年读过的那些信用卡的书
几本入门读物,觉得应该可以满足卡友的需要。在推荐这些书的同时,感到很羡慕他们,他们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可以得到指点。&今 天流行电子书,在那时候都是实体书,而且与信用卡相关的这类书本就属于小众,根本不被书店所青睐,因此寻找起来很麻烦。后来逐渐发现了一些相关的书籍,主要都是在二手书网站上,毫不犹豫地收入囊中。至今我购买收藏的信用卡与支付相关的书籍不下五十余种,七八十册,内容涵盖了产品、市场、制度、法律、营销、 政策、工具等方面。十多年走过来,就是这些书籍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在撰写评论文章时都是取之不尽的资料库。&把一些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书推荐给有兴趣了解的读者朋友们,特别是一些在第一线从事卡工作的小伙伴们,对于开阔视野、全面了解信用卡市场会大有裨益的。&《信用卡与POS金融》&该书由卡友汇出版,是目前比较完整地介绍了国内信用卡地下灰色产业的发展,是地下金融的杂牌军与银行正规军不断斗争的产物!对于全面了解灰色信用卡金融发展状况很有帮助。&《银行信用卡实务全书》 &&《银行卡时代》&&《信用卡》& &《客户忠诚之路》&&《银行卡产业监管:国际经验》&《现代信用卡管理》&《银行信用卡》&该书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本书包括了很多关于法律术语在银行业中的应用说明和解释,准确系统地反映了美国银行业主流的、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理论、金融产品、管理模式和业务操作规范和技能。&《银行卡业务》&该书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通过对银行卡市场发展和业务运营的介绍,对银行卡业务的运营管理及发展趋势与规律进行探索性讨论。本书以银行卡业务经营为主线,从发卡与受理市场两个维度详解银行卡经营与管理实务,并对银行卡创新性业务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讨论。&《隐形Visa-奔向未来的混序组织》&该 书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作者迪伊·霍克是Visa卡组织首任总裁。该书记录了Visa是如何创建的故事,而且也是关于个人与组织改革的故事。该书感情真 挚、意义深远,探索了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并且审视了人类所面临的制度失败。本书是历史、传记与哲学的完美结合,不仅挑战了我们对于组织、管理的思维方式,而且挑战了我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同时也叙述了一个令人愉悦的好故事。不可否认的是,该书要想读下来,首先要对Visa有一些认识,另外需要一定的耐性,否则能读完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笔者读了不止三遍。&《美国运通-强大金融帝国的创造者》&&《银行卡产业系列丛书》&该 套书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由中国银联编撰,作为中国银联支付学院“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认证”培训指定用书。该套书作为入门级读物,非常全面的介绍了银行 卡产业全貌,对于初入银行卡大门的读者是非常适合的。由于该套书是指定教材,目前没有公开发售,但是孔夫子二手书店中可以淘得。&《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报告》&中 国银联编写,对历年年银行卡行业的市场现状进行了市场调研;研究分析了国内重点区域银行卡行业的发展状况,进出口市场需求,同时本市场研究报告分析了银行卡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以及银行卡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进行了权威预测。我可能是最完整拥有这套报告的个人了。&《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我国信用卡产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对信用卡产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建议、我国信用卡产业与零售行业的合作现状、我国信用卡产业与零售行业的合作建议等。&上 述这些书籍也只是冰山一角、沧海一粟,还有很多大量相关的书籍供学习、参考,特别是与货币、银行相关的书籍都是间接获取的知识养分。当然,这也与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关,毕竟读书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短时间内不能产生价值,让很多人望之却步,因此,因人而异,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学习。&可能有人怀疑是否这些书都看过了,其实书分很多种读法,有精度的,有泛读的,也有作为参考资料的,每一种读书的方法不同,但是效果待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后就会显露出来。书一定要反复阅读,可能开始会很枯燥,但是如果了解了书的背景后,就能渐渐读出滋味。&充分利用好碎片时间,我通常利用早晚乘坐公交车的时候读书,效果很好。很多朋友的碎片时间被智能手机占据,浪费了很多读书的时间,就会抱怨没时间读书了。读书,只要想读就要用心去读下。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8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近期,由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卡委员会撰写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6)》(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对外发布。 
近期,由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卡委员会撰写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6)》(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对外发布。《报告》显示,2015年,银行卡产业仍旧在复杂的环境和形势下继续保持向前发展。2015年,我国银行卡累计发卡量达56.1亿张,较上年增长12.9%;累计活卡量为36.9亿张,比上年增长9.8%;人均持卡量为4.09张;交易金额为1420.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6.9%;交易笔数达852.3亿笔,比上年增长43.1%。我国银行卡交易总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48%,较2014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持续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提升风险管控水平,控制欺诈风险。2015年,我国银行卡欺诈风险有所下降,银行卡欺诈率为1.99BP,较上年下降0.04BP。其中,信用卡欺诈损失排名前三类型为伪卡、虚假身份和互联网欺诈。借记卡欺诈类型为电信诈骗。
2015年,我国银行卡产业创新步伐依然不断加快。特别是移动无卡支付创新成为亮点,意在满足消费者全方位、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未来,信用卡的介质不再仅仅是一张塑料卡片,信用卡的介质必将会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出现。此外,突破线上和线下隔阂,实现实体卡与虚拟账户相结合,以及拓展银行卡应用场景,发力跨界化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金融产品也成为了银行卡业务创新的重点。另外,面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异军突起,商业银行也正在利用自身优势,从三方面打造核心竞争力,意在提供更加差异化的金融产品。
我国银行卡活卡率持续增加& 境外网络交易笔数高速增长
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银行业银行卡累计发卡量56.1亿张,当年新增发卡量6.4亿张,比年初增长12.9%。其中,借记卡累计发卡量50.9亿张,当年新增发卡量5.8亿张,比年初增长12.9%;信用卡累计发卡量5.3亿张,当年新增发卡量0.8亿张,同比增长17.8%。银行卡累计活卡量达36.9亿张,其中,当年新增3.3亿张,比年初增长9.8%,借记卡活卡率为65.4%,信用卡活卡率为67.9%。我国银行卡交易总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48%,较2014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
从发卡机构类型看,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这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共累计发行银行卡30.4亿张,累计发卡量占全国银行卡总发卡量的54.2%,招商银行等11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累计发行银行卡6亿张,占全国银行卡总发卡量的10.7%,其他地方性城商行、外资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累计发行银行卡19.7亿张,约占全国银行卡总发卡量的35.1%。
2015年,我国非现金支付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银行卡交易笔数、交易金额同比增长均超过40%,银联标准卡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在全球市场份额持续上升。2015年,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交易852.3亿笔,同比增长43.1%,增速提升18个百分点,交易金额为1420.8万亿元,同比增长86.9%,增速提升42.1个百分点。其中,我国借记卡跨行交易笔数为154.6亿笔,比上年增长22.5%,交易金额为139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9.0%。我国信用卡跨行交易笔数为77.5亿笔,比上年增长28.1%,交易金额为2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我国银行卡经中国银联境外网络交易笔数约3.4亿笔,同比增加61.9%,交易金额约6190亿元,同比增加13.4%。
从交易结构来看,各类型商户银行卡交易金额占比中,餐娱类和一般类商户交易金额占比最高,分别为21.2%和54.8%。与上年相比,民生类和公益类商户占比有所上升,餐娱类、一般类商户交易金额占比不同程度地减少。从各类型商户借记卡交易金额占比来看,餐娱类和一般类商户交易金额占比最高,分别为28.9%和52.5%。与上年相比,餐娱类、民生类和公益类商户占比有所上升,一般类商户交易金额占比下降5.3%。从各类型商户信用卡交易金额占比来看,一般类和民生类商户交易金额占比最高,分别为58.7%和31.0%。与上年相比,民生类商户占比有所上升,餐娱类、一般类和公益类商户交易金额占比不同程度减少。
同时,2015年,我国银行业持续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提升风险管控水平,控制欺诈风险。截至2015年年底,信用卡未偿信贷余额3.0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2.1%。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380.3亿元,比上年增长6.3%。逾期半年未偿信贷增长幅度明显小于未偿信贷总额增长幅度,信贷潜在风险有所下降。但境内各发卡行的信用卡延滞账户余额进一步上升,同比增长61.9%。
我国银行卡欺诈风险有所下降。2015年银行卡欺诈率为1.99BP,较上年下降0.04BP。从银行卡欺诈损失类型分布来看,2015年信用卡欺诈损失排名前三的欺诈类型为伪卡、虚假身份和互联网欺诈。2015年最主要的借记卡欺诈类型为电信诈骗。互联网欺诈损失金额排名上升至第二位,伪卡欺诈居第三位。
移动无卡支付创新步伐加快& 银行卡消费金融积极迎接新挑战
2015年,我国银行卡产业创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把握卡介质变革契机,加快移动化无卡支付。把握卡介质革命性变革的有利契机,加快发展移动无卡支付,满足消费者全方位、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在未来,信用卡的介质不再仅仅是一张塑料卡片,信用卡的介质必将会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出现,以满足消费者全方位、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如中国银联联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等20余家发卡银行推出了HCE&云闪付&,采用HCE云端与APP的在线信息交互实现安全便捷的移动支付,无须借助实体芯片的介质,预计HCE&云闪付&的出现将会再次改变线下支付市场。
突破线上和线下隔阂,实现实体卡与虚拟账户相结合。采取实体卡与虚拟账户相结合,突破了线上和线下的消费隔阂,实现了互联网金融产品的O2O,如建设银行推出龙卡e付卡,在线支付时可满足银联、Visa、万事达等卡组织支付、账号支付和各类第三方快捷支付,线下支付时可与HCE龙卡云闪付等移动支付工具相结合,进行线下POS机消费和ATM取现交易,实现线上线下支付场景的全覆盖,开启了无卡支付新时代。
拓展银行卡应用场景,发力跨界化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金融产品。加强跨界营销,不断拓展银行卡的应用场景,使得产品用途和消费群体日趋细化,提升产品竞争力。如中信银行与京东金融合作推出中信白条联名信用卡,持卡用户可以享受京东白条和信用卡的双重服务,为客户量身打造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培养新生代用户群。
值得关注的是,消费金融日益成为影响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银行卡产业为消费升级提供支付工具的同时,也提供了快速、安全的消费贷款金融服务,建立了专业化的个人消费金融系统,丰富个人信贷业。其中,传统商业银行在多年的信用卡业务经营中积累沉淀了诸多核心竞争力,成为发展消费金融的优势所在:第一,产品覆盖广,商业银行消费金融产品及功能丰富多样,从贷款金额、还款方式、贷款期限、担保方式上有多种选择,可以满足各类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第二,实体网点多,网点能发挥线上线下服务综合平台优势,线上与线下获客、营销和客服相互契合,提供综合化的个人金融服务。第三,风险控制能力强,传统银行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借贷款交易数据,积累了丰富的风险控制经验。
然而,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异军突起也带来了挑战。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业务形式:一是基于电商平台利用消费者交易数据进行授信,并且紧密结合消费场景进行产品推送。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二是基于社交平台和社交数据给予客户授信。如前海微众银行微粒贷业务。三是基于物流、供应链、商户交易数据等为小微企业或商户进行授信。如蚂蚁&借呗&、口碑贷等。
面对挑战,商业银行银行卡产业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应从三方面着手:
加快个人征信系统建设,构建消费金融场景化。从消费者需求层面上看,随着国民财富逐步积累,投资理财及超前消费意识增强,尤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年轻群体在众多的消费场景中对金融服务产生强烈需求,创造出巨大的消费金融市场缺口。个人征信则是银行卡产业消费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加快征信系统建设、健全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障机制和信用信息安全管理体制是银行卡消费金融业务持续蓬勃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通过个人征信数据不仅可以甄别出具有稳定偿还能力的消费金融业务客户,而且通过平台自身沉淀下来的用户交易数据、投资组合、风险偏好,经第三方征信机构采集的电商交易数据、社交数据、银行卡消费数据,以及其他基本资料、公共记录等信息,可以从多维度为用户描绘立体化的征信画像,将金融需求与各种场景进行融合,实现信息流的场景化、动态化,让风险定价变得更加精确,为银行卡产业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场景化提供坚实基础。
鼓励消费金融创新差异化发展,打破同质化困局。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发展方兴未艾,线上和线下的市场潜力极其庞大,目前的市场参与主体尚不能充分满足需求,在消费领域的各个细分市场都还有待开拓。从前端客户端角度,建议积极推动消费金融产品创新。目前银行消费金融产品具有同质化的特征,应鼓励银行机构推出差异化的消费金融业务服务,从中实现客户需求与业务蓝海的共赢。
从后台业务流程上来讲,建议通过运营轻型化、业务场景碎片化和营销管理数据化三方面改善原有业务。运营轻型化,一方面是指消费贷款资本占用少,有利于向节约型资本运营转型,商业银行在贷款投放上可以向消费金融业务倾斜,可以试点消费信贷证券化,加速消费贷款资金收回的同时,提升投放消费金融贷款的速率,最终实现消费金融交易额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指运营平台、流程的轻型化,以手机银行为核心,重塑零售贷款获客运营模式,扩大消费金融业务推广的对象,实现普惠金融。业务场景碎片化,是指消费贷款要在大量碎片化的互联网支付交易场景中寻找机会,把传统线下的信贷产品通过互联网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让消费贷款真正落到用途的本源上,实现消费金融业务服务大众消费升级的初衷。营销管理数据化,是将不成规矩的客户碎片信息全部收集起来,并集中处理,与数据分析模型进行对接,将客户相关的行为信息,进行历史和当前的比较分析并作出对未来的预测,提前预测需要消费信贷的客户,提前投放消费信贷额度给真正需要的客户。
强化渠道建设,引入合作机制。面对巨大的消费信贷市场和多样的信贷需求,跨界合作成了业务规模迅速扩大的必然选择。传统银行可以借助新兴互联网公司丰富自己数据和客户画像,为准确定位客户目标,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有积极作用。各银行信用卡中心可加强和内外部渠道合作,扩大获客来源,并从三方面进行渠道建设:与专业网站如融360,51信用卡等合作投放,提高品牌影响力,增加流量;积极探索和互联网公司如BAT、电商平台等合作产品开发及获客,直接向消费群体推广消费金融业务;尝试和同业中的优质企业合作产品开发及获客。通过建立稳定的获客渠道,建立消费金融业务的口碑,扩大消费信贷交易规模。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6年第8期。
更多相关文章
建议您使用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中国银行业协会版权所有,copyright
京公安备 2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邮政银行信用卡中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