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区有像“未取得家长、冒牌监护人人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不得向学生发放贷款。”这样的规定吗?

10个里面,6个都会回头再借,上岸的不多。 &&
就读于湖南某高校的大学生季刚(化名)刚刚毕业,回顾自己的经历,他如此形容当下正火的校园网贷,担心自己的老路会被其他大学生不断重复。&&
过去3年来,季刚先后在17个校园网贷平台借款20余万。今夏毕业时,他的债期已延续到2018年11月。&&
校园网贷 ,这个近几年颇为活跃的词语,今年以来却常与 跳楼 、 援交 等负面事件相连。今年4月,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共同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 校园网贷 这个概念才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其间却加了 不良 二字。&&
作为网络平台中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殊分支,校园网贷往往无需抵押,只要借款人提供高校学生身份信息,通过个人资料审核,就能申请到贷款。&&
无前期,无抵押,各种口子撸钱。 随着网贷在校园中遍地开花,大批 中介 应运而生,季刚用这句话描述网络上活跃的这批专为大学生代办校园网贷申请的中介。&&
3年前,季刚并不知道校园网贷为何物,自从 中介 帮他借到第一笔贷款,并收取2000元手续费之后,他开始陷入拆东补西、以贷还贷的漩涡,最后,自己也成为一名校园网贷 中介 。&&
澎湃新闻调查发现,这些 中介 大多至今仍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 &&
微博上某校园网贷中介的宣传。&&
乱象一:中介教学生谎言应对电话审核&&
在新浪微博中搜索 大学生贷款 ,能得到此类账号1300余个,其博文内容多是代办各类校园贷款的广告,广告词充满诱惑: 想帮女朋友清空购物车快来找我 、 几十个贷款平台,本科最高5万,专科最高3万,不下款不收费&&
澎湃新闻观察到,此类微博排名前三的账号,粉丝数都在50万以上。博主们的签名中,否乏自称 全国大学生专业贷款创始人 、 微博贷款创始人 。&&
微博粉丝量排名第一的博主鹏哥(化名),也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自称从事校园贷中介已有3年,在校 创业 成立了自己的中介工作室。他曾在朋友圈称: 大学里靠自己白手赚到7位数。&&
多名圈内人士介绍,校园网贷中介工作室内 工种 亦有细分,包括 操作员 、 代理 、 学徒 。 操作员 负责平台系统操作,按单固定提成; 代理 从线上、线下各种渠道拉客户,从中介手续费中抽成; 学徒 想学 技术 ,但拜师费用往往在数千元。&&
季刚介绍,一般校园网贷的申请多要经过此类流程:上传个人信息注册并填写申请、录制视频作为电子合同、电话审核、放款。&&
事实上,对大部分网贷平台而言,个人可直接在网页或客户端办理。但中介们往往宣称其代办的 成功率高、下款快 ,若个人申请失败,便无法挽回。&&
中介小威(化名)告诉澎湃新闻: 很多平台都是有内部通道的,工作室会和内部审核员合作,优先审核 。&&
对于这种说法,季刚不以为然: 中介就是承上启下,没什么特别。缺钱的人很急又不知道怎么弄,还不一定搞得好,他们的心态是,花个10%的手续费能拿到钱就行。&&
澎湃新闻获取到一组中介的内部资料,其中一份名为 大学生贷款资料通用版 的文档,将90余个贷款平台的相关信息汇总成表,俨然一份 通关攻略 。列出的项目包括学历要求、可申请额度、利率、审核资料等等。此外, 毕业班能否贷款 、 审核是否会给家里打电话 等细节也清晰注释。&&
该资料中还有针对不同平台的 风控 情况,包括各省市可办理贷款的院校名单、借款人户籍所在地限制等。&&
对于申请的最后一关 电话审核,该资料亦有范本: 问借钱干什么,就说创业,开网店 ; 不会说还不会编吗?借钱还债、打游戏、玩股票,会借你吗?&&
这组资料里还特别强调: 如果问你有没有中间人收费,一定说没有,切记!否则过不了。 &&
在QQ咨询过程中,中介称自己办理校园网贷 有完整的套路,是赚钱的利器,只教给徒弟 。&&
乱象二:高昂中介费、手续费形同吸血&&
还款逾期照片被曝光、欠款60万跳楼、贷滚贷被迫 援交 ,近期曝光的校园贷恶性事件中,往往都离不开三个关键词:逾期、催收、罚息。&&
季刚称,还不起贷款的学生,在重压之下,有的走上 以贷还贷 路子,他自己就是典型的一例。&&
2013年大二刚开学,季刚就用光了整学期的学费,便通过中介借到第一笔贷款 1万元,然而实际到手的只有6000元。 第一次被坑惨了,中介收了我20个点,平台还压了20%的咨询费。&&
季刚称,校园网贷平台年利息一般在11%到20%之间, 开始觉得也就亏点利息,以后赚钱就能还上。 然而,一 贷 开头,后 贷 无穷。之后,每隔一个月左右,季刚就得找新的平台借款,拆东墙补西墙。一路贷下去,仅过了一年多,月还款额已经累加到了1万多元。&&
季刚称,到了大四,大部分平台不接受毕业生申请,他只好又借来8个低年级同学的信息,前后贷了几万元,直到现在仍未还清。&&
值得注意的是,大批中介都不约而同地开展某热门平台的 代还 服务。在众多校园贷平台中,该平台因额度大、利息低、下款快而广受欢迎。&&
代还就是之前在这个平台贷过了,客户还不上,我们帮客户垫付,再重新贷出来。 中介小林(化名)透露。季刚称,第一次还款后再申请,额度也会随之增加。就本科而言,该平台第一次申请金额一般在5000元到1万5千元之间,还款后二次申请,最高额度可达3万元。&&
该平台 代还 也成了中介的新兴业务。鹏哥也于近期公开表示, 斥巨资拓展***代还业务,第二次申请最快6分钟出结果,1小时下款1!&&
这里面利润很大,长沙这边直接垫要收10%到20%的手续费。 季刚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比如你有8千多没还完,我给你垫了,二次贷款,我再给你做个2万2的,你把8千多还给我,你还要给我二次贷款的中介费。&&
依上例,借款人仅中介费一项就要支付4400元,二次贷款2.2万,实际到手的不足1万元。如分三年期还款,最终要还本息总共近3万元。&&
中介让学生贷款变得轻易,也可能成为犯罪的诱因。季刚表示,作为一个圈内人士,他也听说有学生贷款后 跑单 , 一个月卷了20多万,跑了,学也不上了。&&
针对此种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教授认为, 如果存在主观恶意,就有欺诈的嫌疑,跑路金额大的话,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
某中介QQ群内,中介们打广告宣传 套现 业务,线上 套现 可实现秒到款。&&
乱象三:用分期购物套现,四千元手机到手只一千多&&
除了代办贷款,分期购物平台 套现 是中介业务的第二条腿。&&
据易观智库发布的2016年《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67.5%的受试大学生表示用过分期消费,并将继续使用。24.3%的受试大学生表示使用比较频繁, 每月3次以上 。&&
某校园贷QQ群中,不时闪现广告称, 88折回收各分期购物平台额度,一单一结,秒到 。也有中介打广告 6折回收 ,有人立刻回复 这也太坑学生了 。&&
季刚介绍, 套现 就是借款人用分期购物平台上的额度消费,然后将货物寄送给中介,中介会按照所花额度8折左右的比例支付借款人现金。&&
另一位承接套现业务的中介阿斌(化名)称,现在购买手机比较主流,易变现。&&
季刚称,除各大分期购物平台可完全实现线上交易外,另有一些网贷平台需要线下交易,面签分期购物合同。此时,一些中介往往趁机狠赚一笔。&&
我见过最惨的,一个手机4000多块,学生到手才1000多。 季刚说,这种交易,学生需要跟网贷平台当面签订一份分期付款购买手机的协议,购买行为并未实际发生,仅仅为了套现。这一过程中,实体店老板、中介、甚至中介的介绍人都会私下参与分成。&&
季刚特别提到,中介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原来是实体数码店的推销员。他们在手机分期兴起后,接触到网贷套现,便开始转行, 发现卖一部手机还没做一个手机分期套现赚得多。 如今,火车站、数码城附近,此类中介大批聚集。&&
杨东认为,套现组织可能存在非法经营的风险, 如果持续地、大规模地做很可能存在这种风险,但这个规模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专家:中介是必然产物,尚属法律空白亟待规范&&
季刚称,一年多的时间,他前后借了17个平台,到了大四,欠款已累积到十几万, 一个月中有半个月都是还款日。 今年7月20日,一笔6000元的贷款隔日即将到期,季刚终觉穷途陌路。&&
踟蹰再三,季刚还是选择跟家里坦白。父亲听闻后既惊又气, 它们(平台)为什么不通知家长!这就是坑人。&&
8月15日,重庆市教委发布消息,市金融办、市教委、重庆银监局联合发文,为金融机构、高校列出8项负面清单,规范校园网贷行为。其中明确要求, 未取得家长、监护人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不得向学生发放贷款。&&
有个南京的家长找到我,说孩子在好几个平台一共借了30多万,最后利滚利到100多万,家里没办法准备卖房还债。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互联网金融法律事务部主任左胜高律师称,已有很多类似遭遇的家长前来咨询。&&
左胜高说,从诉讼的角度讲,律师也很难介入, 欠债理应还钱。债权人又不起诉,就是以各种方式催款,很难摆脱,有的孩子连学也不敢上了。&&
校园贷中介是校园贷发展的必然产物。 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建认为, 这些贷款平台不能亲自去发展下线,所以就从学生中产生,优点就是学生间互相信任,便于开展工作。&&
付建同时表示: 这种套现、包括校园借贷本身目前没有法律制约,是法律的空白。&&
现在觉得不太好做了,好多平台的范围都缩小了。 近期,季刚明显感觉到不少校园贷的风控变得更为严格,不再像年时那样宽松。&&
那两年正是最火的时候,一下冒出来好多平台,昙花一现的多的是。 季刚说,有个同学2014年贷了款,没等还完平台就先倒闭了。&&
付建将校园借贷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周期,2011年至2012年是萌芽期,2013年至2015年是疯狂发展的混乱期,2015年下半年至今则被他称为矛盾期, 很多省份和学校已经显现出不少矛盾,如此蔓延下去,未来两年内将会更加混乱。&&
对于网络借贷,国家没有统一的征信系统,借款人可以从多个平台借款,出借人又很难对其信用资质进行准确评估。 左胜高称,为了规避此种风险,目前已有不少平台形成联盟,共享信息,或是与专业征信机构进行合作。&&
校园贷更多的是利用学生不正确的消费观,诱导其过度消费。 左胜高认为,网贷进校园应该先经过校方的备案, 什么样的校园贷才能进学校,要制定一个标准。留学、培训等解决学费的应该鼓励,高消费的就要理性把握,从中加以区分。&&
2016年4月,教育部和银监会曾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不良网络借贷监管力度,建立日常监测和实时预警机制。&&
现在做这个(中介)也很矛盾。 朋友找季刚办贷款,他开始犹豫, 借钱的人很少是为了急用,不是赌就是花,缺钱的人总是缺钱。&&
8月,大学生们正准备返校,在一些校园贷QQ群里,招代理、中介的广告依然在刷屏。&&
来源:融360&&
以上就是本期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方面的知识内容,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贷款方面的知识与最新资讯,欢迎关注银行信息港,更多知识一手掌握!(来源:南^方^财^富^网)
相关文章推荐校园网贷乱象频现 重庆实行负面清单制度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王焕君
  校园贷。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年来,由校园网贷引发的行业乱象持续发酵,特别是“裸条”事件爆发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对此,重庆市金融办与市教委、重庆银监局会商印发《关于重庆市校园网贷实行负面清单制度的通知》(下称通知),整顿校园网贷领域的违规行为,清理校园网贷乱象。为进一步普及相关知识,近日,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政策进行了解读。
  提高门槛:校园贷发放须取得家长书面同意
  据了解,现在大部分校园网贷机构放款门槛低、风控弱,仅凭学生证、身份证、银行卡放款,机构只核实学生身份的真实性。
  过低的门槛使得当前校园网贷行业呈现出严重的丛林特征,加上缺乏监管,导致各家公司无序竞争,不断降低借款门槛和风控标准,提高了潜在风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据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我市多部门联合发文要求规范借款条件,合理控制风险,避免学生盲目借款。
  《通知》规定,不得采取仅凭学生身份证、学生证等低门槛方式发放贷款;不得向未取得家长、监护人、或者其他管理人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愿意代为还款的学生发放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校园网贷机构的违规行为进行规范。”相关负责人表示。
  规范用途:贷款必须用于学生生活学习必需品
  如何引导校园贷的流向,规范贷款用途?重庆要求严格规范借款用途,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观,使校园网贷回归本质。《通知》规定,不得发放用于学生生活学习必需品以外的贷款或直接向学生提供现金。
  一方面是有效疏导大学生合理消费需求。对于大学生的消费需求,要承认其中的合理成分,采取更加有效的手段进行疏导、化解。应当鼓励正规金融机构,采取更科学、严格的风控标准,满足大学生合理的贷款需求。
  另一方面是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观念,对于部分大学生“超前消费”、“奢侈消费”的追求,学校、家庭都应该加强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
  同时,学校、金融机构也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金融风险教育,对信用违约的危害进行警示,对不良网贷机构虚假宣传、非法催贷等行为进行曝光,促进大学生理性消费、理性借款。
  整顿营销:不得在校园内开展网贷营销宣传
  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摸排中发现,几乎所有校园网贷机构均将校园代理作为其最重要的营销手段之一。校园代理多为在校学生,其社交网络即为校园网贷机构的营销网络,覆盖面大,可利用同学间的信任进行营销。
  校园代理无需签订正式的代理合同或协议,隐蔽性极强。此外,校园网贷机构出于营销竞争需要,大多向客户学生强调网贷的便利性,如无门槛、零首付、马上放款、提前消费等好处,风险提示相对有限。在其营销网络的终端校园代理这一层级,由于没有系统性的业务培训和风险教育,其营销网络更是几乎不涉及风险提示。
  对此,我市要求整治线上线下宣传乱象,防止误导学生。《通知》规定,不得在校园内以任何形式开展网贷营销宣传活动;不得在线上以歧义性语言开展虚假片面营销宣传活动,误导学生借款行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不得宣传、推荐、代理网贷业务。
  多管齐下:对校园网贷进行约束和引导
  引起校园贷极端事件的核心是什么?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近两年网贷行业发展迅速,相关监管政策迟迟未能出台,导致校园网贷野蛮经营。由于学校校园及学生群体的特殊情况,让名目繁多的校园网贷找到了可乘之机。
  二是部分校园网贷平台存在虚假宣传、风控不严、和无序发展等问题,有些网贷平台甚至变相发放高利贷,或采取编织各类费用陷阱等方式谋取暴利。
  三是部分学生缺乏自控能力与鉴别能力,又未受到相应教育引导,不法分子乘虚而入,通过虚假宣传等手段引诱其盲目消费、过度消费;面对暴力催收等违法行为,部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知道如何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此,《通知》的相关条款从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设立负面清单规范校园网贷机构行为、加强对校园网贷机构的监管和业务治理等方面对校园网贷进行约束和引导。
  “校园网贷的整治是一个系统工程,也需要有关部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和支持,才能还学校一个清净的环境。”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记者佘振芳)[责任编辑:王焕君]
光明网版权所有重庆规范校园网贷:向学生放贷需家长书面同意-中新网
重庆规范校园网贷:向学生放贷需家长书面同意
日 14:17 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8月15日14时03分讯(记者 周梦莹)今(15)日,重庆市教委发布消息,市金融办、市教委、重庆银监局联合发文,为金融机构、高校列出8项负面清单,规范校园网贷行为,其中,就包括了不得仅凭学生身份证、学生证等低门槛方式发放贷款;未取得家长、监护人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不得向学生发放贷款等多项内容。
  8项负面清单规范校园网贷行为
  近年来,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
  此次列出的8项负面清单就明确指出,一是不得仅凭学生身份证、学生证等低门槛方式发放贷款。二是未取得家长、监护人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不得向学生发放贷款。三是不得发放用于学生生活学习必需品以外的贷款或直接向学生提供现金。四是不得以手续费、滞纳金等各种名义变相发放高利贷。五是不得在校园内开展网贷营销宣传活动。六是不得在线上开展虚假片面营销宣传活动,误导学生借款行为。七是不得使用非法手段暴力催收。八是不得有泄漏、恶意曝光或非法使用学生个人信息的行为。
  学生应树立正确消费观 警惕借贷后果
  事实上,在早些时候,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指出通过开设金融学、网络安全学等相关公共基础课或选修课,邀请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网信安全等部门专业人员在校内开展金融、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帮助学生了解金融行业发展前沿动态,掌握逾期滞纳金、违约金、单利与复利等基本金融常识。
  事实上,贷款是“救急”不“救贫”。《通知》也强调,要关心关注学生消费心理,纠正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合理支持、适当控制学生的消费支出,并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勤工俭学,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财富,培养节俭自立意识。
  利滚利之下,贷款本金很快就能滚成巨额借款。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一些部分网贷平台为了迅速扩大规模,在对借款人的信用审核上也并不严格,贷款看起来容易,但一旦消费欲膨胀,贷款人就可能陷入连环债务之中。
  记者在app商城输入“校园贷”一词后,数十个app均自动关联到搜索结果中,他们中大多标榜手续简单、低利率、放款快等,对于不少学生群体而言,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分析人士认为,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没有偿还能力,最终还是要父母兜底,自己也会承担很大的精神压力和法律责任。
  合法渠道也能应贷尽贷 保证学生正常上学和生活支出
  事实上,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市级层面,均给予了大学生不少的资助。来自市教委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市共有约60.87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获得各类资助16.6亿元,总体实现了困难学生全覆盖。
  今年,重庆政府资助、高校资助和社会资助资金总额预计超过18亿元,政府资助层面主要包括本专科生国家奖助学金、建卡贫困大学生“扶贫圆梦”助学金、三峡移民高职教育助学金、大学生服兵役教育资助、助学贷款等6个项目。社会资助层面重点实施“泛海助学行动”5年计划、“你上学 我送行”专项活动、“金秋圆梦”助学项目等3个项目。
  记者了解到,目前助学贷款还款年限已经放宽至最长20年,利率则为国家基准利率不上浮。“按照每年8000元学费,4年算下来总共3.2万,贷20年的话,每个月还款100多元。”市教委有关人士表示,“毕业后三年内可以只还利息不还本金,对于农村学子而言,不用把助学贷款看作是负担,应该合理把握好这样的资助方式。”
  在中央和市级政府层面,国家奖学金每人每年8000元,覆盖面约为在校学生的0.15%;国家励志奖学金每人每年5000元,覆盖面约为在校学生3%;国家助学金平均每人每年3000元,覆盖面约为在校学生27%;国家助学贷款,目前每人每年最高8000元,应贷尽贷。
【编辑:高辰】
>国内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Notification_Tencent Weibo
The system is busy. Please try again later.(-M8XEXZ)位置提示:
聚焦丨“校园贷”这一笔青春债如何偿还
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     [责任编辑:曾璇]
     字体:【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朱晓华 整合报道
2016年是“校园贷”风波最大的一年,负面消息刷爆屏幕。
今日,《湖南日报》06版“社会聚焦”《疯狂校园贷,为害大学校园》专门聚焦这一现象;同日,网络红人“十年砍柴”发表微信评论:靠放纵人性弱点挣钱是缺了八辈子德的买卖!
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的“校园贷”,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它靠什么盈利?为何让学生沉迷不已,家长痛心疾首?面对这样的现象,国家和部门出台了什么措施监管?其他地方有何值得借鉴的措施?这一笔“青春债”,应该如何去偿还?
今日,新湖南客户端特别聚焦,为您详解“校园贷”。
记者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学生们:在目前鱼龙混杂、监管还不十分到位的情况下,一定要谨慎贷款,以免进入高利贷的圈套!
科普一下,到底什么是“校园贷”:简单地说,就是在校学生,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就能轻松申请的信用贷款。
目前来说,校园贷分为三种类别:
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
二是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投投贷、名校贷等;
三是阿里、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从早先的“信用卡”到如今的“校园贷”,针对大学生的金融产品向来是消费金融中走得最快的一员。
校园贷解决了部分学生资金紧张问题,促进了校园消费,甚至解决了部分学生创业资金难题,从初衷上来说,“校园贷”应该还是个好东东。它可以提供资金,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毕竟,又穷又有梦想,还有着可期的光明前景的群体,并不那么多见。
今年来,“校园贷”的负面新闻频频见诸报端――
惨痛:大学生自杀
日,郑州市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在校大学生因迷恋赌球深陷校园贷,背负巨额债务,利用28名同学的身份信息借贷近60万元,最终无力偿还而跳楼自杀。
2016年10月上旬,广西南宁的大学生小陆以做生意为名,通过“校园贷”借款160多万元,却因赌博有90万元无力偿还,留下遗书自杀。
惊悚:2000元变80万
在哈尔滨上学的女大学生小易(化名)
2016年1月借了一笔2000元的贷款,一环又一环的借贷关系,让她在半年之内欠下80多万元的负债,随着这一数字的不断增长,被公开裸照、被迫休学、藏身在外……
无底线:校园贷“裸条”事件
“一手举着自己的身份证和借条放在胸前,一手拿着手机自拍,然后把照片发给对方从而获得款项或者延迟还款日期……”今年6月,女大学生“裸条”借贷一事闹得沸沸扬扬,通过借贷宝,有女大学生被要求“裸持”(以手持身份证的裸照为抵押)进行借款,逾期无法还款将被威胁公布裸照给家人朋友,且借款周利息高达30%。
之前网络盛传的借贷宝裸条借贷风波,10G的裸照与视频被泄露在网上,成为任人肆意下载传播的资源。
在湖南,也不断爆出此类消息:
2016年5月,20岁湖南在校大学生李代(化名),半年时间里向20余家网络借贷平台借款10余万元,因高额的手续费和利息,他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债务雪球越滚越大”。无力偿还后,冒险借高利贷的李代每天收到的恐吓、威胁信息多达10次,他还被追债的人挟持和软禁在一酒店内。
2016年10月,湖南某学院体育专业的大四学生方飞扬(化名)失联,从去年10月左右至今,他通过借用18位同学的个人身份信息,在12家P2P贷款平台上,共借本金和各项费用50多万元。
日,岳阳大学生小杨因身份证丢失,疑遭他人冒名借贷,背上上万元的“校园贷”,不得不求助报社。
日,《株洲晚报》报道株洲一高校女生受“裸条”借贷威胁……
不可否认,作为消费金融类产品,“校园贷”有其存在的空间。资本的逐利性致使了它的野蛮生长。那么,“黄世仁”一般的“校园贷”,究竟利用一些什么手段来赚钱呢?
融360理财师曾根据某校园贷梳理出八项常见费用――
1、贷款利息:该平台目前的利率范围为10%-24%。在该平台上借贷的最高年利率设定为同期银行借款年利率的4倍。
2、逾期罚息:发生逾期时,正常利息费用停止计算,逾期1-10天的收取0.05%的逾期罚息,10天以上收取0.1%。
3、逾期管理费:发生逾期时,正常借款管理费用停止计算,逾期1-10天的收取0.1%的逾期管理费,10天以上收取0.5%。
4、充值费:充值资金0.5%的转账费用,充值费上限100元。
5、提现费:提现金额0.3%的提现费,不设上限。
6、借款服务费:根据借款人信用等级收取,借款成功后一次性缴纳。该平台把借款人信用划分为7个等级,最高等级(AA)费率为0%,第四等级(C)费率为2%,最低等级(HR)费率为5%。
7、借款手续费:借款成功后,一次性交纳500元的手续费。
8、神秘的“代理费”:为扩大业务,圈占“地盘”,校园贷平台一般会设校园代理,这些代理人或中介需要在贷款中抽取提成。
释例:以某利息“最低”(仅0.99%)的平台借贷10000元为例――
校园贷五宗罪
《南方法制报》记者通过采访行业内部人员,梳理出“校园贷”的五宗罪――
1、信息审核不严:钱去哪了没人管,形同虚设的贷款审批容易造成在校生的过度超前消费,也间接地将一些学生的负面人格、不良嗜好如欺诈、赌博、沉迷游戏等进行了放大。
2、平台信息不共享:信息不共享无法杜绝同一个学生同时向多家平台申请贷款的情况发生。借款人“拆东墙补西墙”,最后陷入“利滚利”的死循环。
3、实际利率堪比高利贷:据业内人士介绍,有些小平台收取的综合利息高达年化利率30%以上,堪称校园里面的“高利贷”。过高的利息是导致学生逾期还款或者无法还款的重要原因。
4、催收方式不当:大多数放贷公司或平台将催收工作外包给催收机构,采取短信、电话甚至上门骚扰或收取高额逾期费用、口头恐吓、胁迫、跟踪、盯梢、非法拘禁等极端手段,特别是“裸条”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5、用户信息安全存疑:各类分期消费平台为抢占用户市场通常使用粗暴的推广方式,为了冲量冲业绩,“刷用户”是常事,大学生不经意间就“被注册”。
校园贷如此“野蛮生长”,原因到底在哪里?
其实,《湖南日报》不是第一次关注“校园贷”现象。今年6月17日,《湖南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监管不能坐视“校园贷”无序》一文中指出,“校园贷”的野蛮生长,一方面是大学生有旺盛的消费冲动;另一方面是监管滞后。校园贷作为新兴业态,目前在学校运营几乎是“三无”: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各类网贷公司瞅准互联网金融立法和监管的缺失,趁机野蛮扩张、不亦乐乎。
市场巨大引发资本逐利
去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查报告》显示,8.77%的大学生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小额信用贷款占比5.33%、网络贷款占比3.44%。我国目前有2400多万大学生,也就是说每100个就有近9个在使用贷款。另据速途研究院《2015大学生分期消费调查报告》调查结果,61%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分期付款消费。据业内估算,高校每年的借贷、消费分期市场总规模在1000亿元到4000亿元之间。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必争之地。
隐私数据搜集冲动不可忽视
互联网金融对隐私数据搜集的冲动不可轻视。因为信息数据越个人、越隐私,商业价值就越大。做金融消费的校园贷平台,在价值面前“理所当然”地要大肆搜集学生个人、家庭及隐私信息。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中坚,他们的信息数据非常有价值,是“未来的金矿”。通常来说,业务过程中搜集的个人隐私信息是企业价值或资本市场估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也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大学生等群体是正规金融服务未能覆盖的金融压抑群体;二是扭曲的校园贷问题牵涉到社会和市场的交易信任问题,反映出大学生群体未能完全有效享受到防护型保障等公共服务。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用来形容校园的信贷市场再合适不过。还有一句话,“有需要就有市场”,只要这个“又穷又有梦想”的群体一直存在,针对他们的金融产品就会层出不穷。
曾经的“卡奴”现象――
2004年9月,金诚信和广东发展银行联名发行了首张“大学生信用卡”,此后,工行、建行、招行、中信实业银行等陆续跟进,大学生信用卡市场逐渐火爆。其间,不少同学刷卡“冲动”消费,一不小心就沦为“卡奴”,有同学甚至依靠申请助学贷款来还卡。各类负面消息层出不穷,与今日“校园贷”人人喊打极为类似。
2009年,银监会发文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此后,包括招行、兴业等多家银行叫停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其他银行则也纷纷抬高了大学生信用卡办理门槛。部门发声及时,行业监管有力,而今,有关“信用卡”的负面消息已逐渐减少。
“校园贷”乱象已引起行业高度重视
高校学生欠下贷款后跳楼自杀、19名学生借贷后集体失联和“裸条”借贷等极端个案陆续曝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部门和行业的高度重视。
2016年4月,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曾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目前来看,《通知》落实的效果呈现还待时日,公众对校园贷的不信任感还在不断累积。
银监会提出“五字方针”
8月24日,银监会、工信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发言人在8月24日举行的网贷监管细则发布会上表示,明确对校园贷提出“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对行业进行规范和引导,对不同类型的公司采取分类处置的思路,肯定了合规经营公司的合法性,并没有一刀切地禁止校园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京东校园白条、蚂蚁花呗等有消费场景业务的公司,都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正常开展业务。
重庆出台“八个不得”
8月上旬,重庆市金融办、重庆银监局、重庆市教委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重庆市校园网贷实行负面清单制度的通知》,加强整治校园不良网贷。通知要求,网贷机构向学生放贷,必须经家长书面同意。
“八个不得”具体包括――
一、不得未按规定履行借款人资质审核义务,采取仅凭学生身份证、学生证等低门槛方式发放贷款。
二、不得向未取得家长、监护人或者其他管理人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愿意代为还款的学生发放贷款。
三、不得发放用于学生生活学习必需品以外的贷款或直接向学生提供现金。
四、不得以手续费、滞纳金、服务费、催收费等各种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变相发放高利贷。
五、不得在校园内以任何形式开展网贷营销宣传活动。
六、不得在线上以歧义性语言开展虚假片面营销宣传活动,误导学生借款行为。
七、不得使用非法手段暴力催收。
八、不得有泄漏、恶意曝光或非法使用学生个人信息以及其他损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深圳出台“九条军规”
8月30日,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印发《关于规范深圳市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的通知》,出台“九项军规”――
一是必须做好风险提示,
二是必须加强信息审核,
三是必须控制借款成本,
四是必须审查借款用途,
五是必须遵循审慎原则,
六是必须保证学生信息安全,
七是禁止违规宣传,
八是严禁线下销售和校园代理,
九是严禁非法催收行为。
业内人士表示,银监会等四部门和广深、重庆等地出台的办法和通知,旨在保护学生权益,规范网贷平台,也对校园贷的宣传方式作出要求,同时规定网贷平台不得暴力催收,这对网贷平台特别是校园贷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网贷平台不会放弃3600余万学生的高校市场,校园贷的商业“硝烟”也不会消失,监管部门仍须多留心眼、加强监管。
有关部门应在依法打击各种违法校园贷的同时,鼓励和引导正规金融机构基于商业逻辑,开发新的针对大学生群体的金融产品,替代各种违规校园贷。
监管和引导双管齐下,才有希望从根本上解决校园贷乱象。
放贷主体不相同。助学借款的放贷主体是商业银行;而学校贷的放贷主体是互联网渠道。
放贷意图不相同。关于学校贷和助学借款有何差异,最为显着的即是助学借款的首要意图是扶持贫穷大学生顺畅完结学业;而学校贷的首要意图是鼓舞大学生花费。
假贷办法不相同。相对别的银行借款来说,助学借款门槛相对较低;而与助学借款比照,学校贷的借款门槛放得更低,而借款手续也更为简洁,也恰是由于这一点,呈现自个身份信息被盗用的事例频见报端。
借款危险不相同。助学借款是通过银行处理取得的借款,学校贷却是通过互联网渠道取得借款,面对的危险也就可想而知。知道放贷主体不相同后,应当有人能想到学校贷和助学借款有何差异包含危险不相同。
借款利率不相同。助学借款的利率是依照公民银行基准利率的,并且在校时期免息;可是学校贷就没有这么好了,利率必定是比基准利率高。
以上即是校园贷和助学借款有何差异的剖析,在此要格外劝诫大学生,不要把校园贷和助学借款混为一体,二者是有很大差异的,并且校园贷的危险也比助学贷危险高,主张大学生慎重对待校园贷。
(新湖南客户端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社、湖南日报、中金网、凤凰网、搜狐网、新浪网、每日经济新闻等。)
特别声明:以上图片为网络资料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监护人意见范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