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僧格林沁之死的一些问题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真实的僧格林沁
  中国历史上盛产英雄,从霍去病到岳飞、于谦、戚继光……数不胜数,不过到了清朝中后期,英雄就开始缺货了。原因很简单,工业革命后,冷兵器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大刀、长矛怎么也抵不过现代枪炮。在与西方列强许多次交锋中,有一个人倒是引起了世界的关注,那就是僧格林沁。 中国论文网 /1/view-4467736.htm  僧格林沁这个名字对于国人并不陌生,这得益于两部电影。《火烧圆明园》让70后以前的中国人知道了僧格林沁,而周星驰的《武状元苏乞儿》让80后耳闻了这个人。《苏乞儿》中的僧格林沁基本上是个白痴,导演只是借用了这个名字,与历史上的本尊没有关系。《火烧圆明园》则给僧格林沁加分不少,片中僧格林沁率蒙古骑兵与英法联军决战,最后只剩七人七骑败退,为此在谈判桌上受到英方代表巴夏里的嘲笑。面对挑衅,僧格林沁拍案而起,强令巴夏里和他比摔跤,结果将巴夏里扔进了莲花池……记得当年放到这一幕,电影院里掌声雷动,有的观众忍不住站起来叫好。这是那部让人郁闷的影片中惟一让人情绪振奋的剧情。   电影中的这一幕可能是虚构的,不过僧格林沁的确在与列强的战斗中屡败屡战,赢得了对手和世人的尊重。八里桥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一场重要战役,清军惨败死伤大半。但英法联军军官吉拉尔在《法兰西和中国》一书中却对僧格林沁指挥的清军赞赏有加:“光荣应该属于这些勇士!他们没有害怕、没有怨言,他们甘愿为了国家慷慨地洒下热血。这种牺牲精神在所有民族都被看作伟大的、尊贵的和杰出的……”   僧格林沁作为八里桥战役清军统帅,身先士卒,骑着马站在桥中央督战,完全不顾个人安危。德里松伯爵的《翻译官手记》中曾对这场战役进行详细描述:桥栏的大理石块在炮火中四散飞舞,僧部骑兵毫不退缩,战至只剩一名旗手。被炮弹击中倒地后,旗手痉挛的手还紧紧握住旗杆……   僧格林沁在反侵略战争中,打的惟一一次胜仗是1859年天津大沽口保卫战。由于事先准备充分,加之英法联军轻敌,清军击毁英法战舰3艘,英法联军死伤464人,英海军司令贺布重伤。这是1840年以来中国军队抵抗外国入侵第一次重大胜利。连革命导师马克思对此也予以了关注和肯定。   僧格林沁后来死在了镇压捻军的战场上,由于先后镇压过太平天国、捻军,站在了劳动人民对立面,所以僧格林沁长期带有反面人物色彩。又由于他毕竟抗击过外敌入侵,所以功过相抵,长期不被提及了。直到近些年,人们才渐渐注意到他。据说僧格林沁死后,满蒙八旗失去了最后的精锐部队,导致湘军、淮军势力日益强大,加速了清廷后来的灭亡。   僧格林沁是外战中的常败将军、悲剧人物。不过这不能完全归咎于他有勇无谋,面对船坚炮利的列强,他的长矛、梭镖又能有多大作为?他能率部用热血赢得世人赞颂,赢得敌军尊重,这已经完成了军人的使命。军人不是万能的,国力才是决定国与国竞争胜负的关键。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精彩推荐:
查看: 4489|回复: 0
讲座︱宝力格:英国士兵为何会认为僧格林沁是爱尔兰人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4月3日,剑桥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乌·额·宝力格(Uradyn E. Bulag)教授在中央民族大学作了一场题为《僧格林沁亲王与近代内蒙古的“中国性”和“国际性”:新清史2.0?》的学术讲座,从世界史的角度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僧格林沁亲王形象。
- A& s2 J& \" H&&[- R(来自:濠.滨.论.坛 bbs.0513.org - .濠.滨.网)1 g9 \* y/ _# {6 Q
504.jpg (48.52 KB, 下载次数: 10)
讲座︱宝力格:英国士兵为何会认为僧格林沁是爱尔兰人
15:05 上传
# Q2 h/ X. l8 @(来自:濠.滨.论.坛 bbs.0513.org - 南通.濠.滨.网)0 E, |9 B9 L" v为什么要提出“新清史2.0”的概念?
4 p5 q6 Y8 a1 E* r& B(来自:濠.滨.论.坛 bbs.0513.org - 南通.濠.滨.网)) H5 P&&I" ?- A讲座伊始,宝力格首先对“新清史2.0”概念的由来进行了解释。2013年8月,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讲座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欧立德(Mark C. Elliott)访问中央民族大学,并作了一场题为《北方的启示:历史结构、边疆能动与中国创新》的学术讲座。宝力格在评议中指出,“新清史”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满汉关系,在这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并且引发了国际学术界的对话与讨论。但是,在宝力格看来,“新清史”对于清朝国体的问题关注不够,忽视了其他民族在清朝的角色和地位。比如,在满汉关系之外,我们是否还要考虑蒙古的因素?为此,宝力格借用美国大学对于本科一至四年级“1.0”、“2.0”等不同层次的划分方法,提出了“新清史2.0”的概念。在宝力格看来,“新清史2.0”除了要考虑满汉关系之外,还必须把蒙古、藏区、回部等内亚各大族群囊括进去。此后,欧立德在2016年11月接受《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的采访时,回应了宝力格提出的“新清史2.0”的概念,表明“新清史”研究者也认同于这一概念。
0 w8 r7 `; R3 K, ^( v(来自:濠.滨.论.坛 bbs.0513.org - 南通.濠.滨.网)" c7 t&&a2 ]4 G+ P一般而言,当中国学术界在讨论内蒙古的问题时,都是把它视为一个国内问题。但是,内蒙古有没有“国际性”呢?它的“国际性”是如何体现的呢?无论是日本学者冈田英弘、杉山正明关于蒙古创造世界史的讨论,还是中国方面对蒙元史的反思,都表明在历史学家的研究中,蒙古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其地位已经日益彰显。作为蒙古族学者,宝力格有必要对此予以回应。但是,宝力格坦言自己并非历史学出身,且研究蒙古史需要掌握十多种语言,难度非常之大。因此,他选择了僧格林沁这样一位对蒙古、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人物进行研究,以此探讨近代内蒙古的“中国性”和“国际性”问题。
' D4 z: K' K2 _; H(来自:濠.滨.论.坛 bbs.0513.org - 南通.濠.滨.网)/ F7 @9 [( ^1 S4 v
507.jpg (378.3 KB, 下载次数: 6)
讲座︱宝力格:英国士兵为何会认为僧格林沁是爱尔兰人
15:05 上传
$ g&&D. v6 o- U(来自:濠.滨.论.坛 bbs.0513.org - 南通.濠.滨.网); R% F6 b&&P# k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的正牌“国军”——八旗军队已经彻底丧失了战斗力,关内(中原)的地方军队不能与外国人作战(但可以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地方变乱),真正代表“国军”与外国人作战的,就是由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军队。当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时候,清廷起用了属于外藩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的僧格林沁领导的军队来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抗击英法联军。1853年,关外的内蒙古军队第一次入关。年间,蒙古几乎把全部兵力投入关内,却几无生还者。宝力格认为,1865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此前,蒙古主要经营的是与南方中原王朝之间的关系,此后则将精力转向北方;中原地区的大批移民不断北上,闯关东、走西口,改变了内蒙古地区传统单一的游牧社会结构,中国的北方出现了人口大规模流动的现象。为了挽救处于危亡之际的大清帝国,僧格林沁和他的蒙古军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堪称大清帝国的顶梁柱。但在常人一般的观念中,僧格林沁的形象却并非光辉伟大。1983年拍摄的电影《火烧圆明园》,出现了僧格林沁用蒙古摔跤教训侵略者巴夏礼(Sir Harry Smith Parkes)的场景。这一幕既体现出了蒙古人的“爱国主义”,也展现出蒙古人的鲁莽性格,代表了中国国内对于僧格林沁的通行看法。
503.jpg (25.31 KB, 下载次数: 13)
讲座︱宝力格:英国士兵为何会认为僧格林沁是爱尔兰人
15:05 上传
《火烧圆明园》中僧格林沁用蒙古摔跤教训侵略者巴夏礼
" W, f* K: Y: v1 ^$ a(来自:濠.滨.论.坛 bbs.0513.org - 南通.濠.滨.网)! P4 @+ z' A- {8 K僧格林沁与内蒙古的“中国性”与“国际性”
&&H; ~1 Q' Q* v(来自:濠.滨.论.坛 bbs.0513.org - 南通.濠.滨.网)( j&&l% b* \2 b0 P在讲座中,宝力格展示了两幅绘画。一幅表现的是东肯特郡第三步兵团二等兵约翰·莫耶斯(John Moyes)昂首挺胸拒绝给鞑靼高官僧格林沁磕头,而锡克人却跪在地上磕头的场景;另外一幅是1905年英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上有彩色聚酯粉末涂抹画,展现的是英国白人拒绝给僧格林沁磕头的画面。这两幅画展现的场景表明:英国与中国之间的国家关系是通过磕头来体现的。磕头既是一种举止,也是一种礼仪,它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早在英使马嘎尔尼(George Macartney)率团访问中国、谒见乾隆时,双方就为见皇帝是否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而发生争执。美国汉学家何伟亚(James L. Hevia)在《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Chershing Men from Afar: Qing Guest Ritual and the Macartney Embassy of 1793)中,专门讨论了西方国家体制与中华帝国体制的冲突。传统中国社会讲究的是上下等级制度,而等级必须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关于马嘎尔尼觐见时究竟行何种礼节的问题,中英双方的记载相互抵牾,至今已经很难搞清楚孰是孰非。继马嘎尔尼之后,英国驻中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即詹姆斯·布鲁斯(James Bruce)〕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果要到中国,是否要见皇帝?如果要见皇帝,应该行何种礼节?
+ X: q- P&&l: G. t1 |(来自:濠.滨.论.坛 bbs.0513.org - 南通.濠.滨.网)&&h&&^: \$ ^4 n1 X9 y2 K
505.jpg (124.07 KB, 下载次数: 13)
讲座︱宝力格:英国士兵为何会认为僧格林沁是爱尔兰人
15:05 上传
《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
( A1 y+ v: a$ n* n2 S(来自:濠.滨.论.坛 bbs.0513.org - 南通.濠.滨.网), [( J, |2 y. z& a
527.jpg (13.73 KB, 下载次数: 5)
讲座︱宝力格:英国士兵为何会认为僧格林沁是爱尔兰人
15:05 上传
0 m) |: m2 @0 n(来自:濠.滨.论.坛 bbs.0513.org - 南通.濠.滨.网)+ m+ X6 q, r6 Q" _% y宝力格认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有两次事件颇能说明西方民主国家制度与中华上下等级制度之间的冲突。第一件事是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大沽口后,联军中的大兵以及锡克人被清军俘虏。僧格林沁要求他们行磕头礼,锡克人按要求行了磕头礼,但大兵不服从清军命令,结果被清军砍头。第二件事是英法联军到达张家湾后,派出使节想要和僧格林沁谈判。结果怡亲王载垣下令掳走了额尔金的秘书和巴夏礼等39人,并强迫他们磕头。俘虏被放回后,联军发现其中多人已被虐待致死,于是决心要报复中国方面的野蛮行为,最终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问题在于,谁应该对第二次事件负责呢?英国方面认为应该由僧格林沁负责,但也有人认为该由怡亲王负责,各方意见争执不下。
$ L2 \. o0 r9 |7 F(来自:濠.滨.论.坛 bbs.0513.org - 南通.濠.滨.网)1 q6 ?1 T9 |& _( L第二年(也就是1861年),英国剑桥大学莫德学院奖学金考试题的最后一题,就以怡亲王和僧格林沁为例,要求学生就此问题作答。问题是这样的:“怡亲王与僧格林沁在声明中意见一致。假设怡亲王五次有四次说假话,而僧格林沁平时七次中两次说真话,怡亲王和僧格林沁同时作出的证词中,各自的真实程度是多少?”
. L; H0 F' B7 h(来自:濠.滨.论.坛 bbs.0513.org - 南通.濠.滨.网)7 Q- Y4 j6 q' L3 h通过上述两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维护中华秩序的僧格林沁,他在接见外国人时,要求外国人必须向他行磕头礼。质言之,中华帝国礼仪的维护是通过一个蒙古亲王来实现的。2015年,宝力格在山东菏泽考察。菏泽在清代为曹州府,1865年曹州战役,僧格林沁在这里被捻军包围,最终兵败被杀。宝力格发现,当地建有很多僧王庙,当地人将僧格林沁称为“僧王爷”,视为具有和关老爷(关公)同等地位的神祇。在僧格林沁去世后,清廷下令在他所有打过仗的地方都要建立僧王庙,并绘像紫光阁,希冀僧格林沁的灵魂,能够护佑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大清帝国。
: I) \0 D+ f" E: V&&^(来自:濠.滨.论.坛 bbs.0513.org - 南通.濠.滨.网)8 |6 v+ r6 K: X$ I但是,蒙古人为什么会认同传统中华社会的等级秩序?蒙古人磕头的传统是从哪里来的呢?宝力格认为,蒙古人磕头的传统始于元朝。忽必烈尊八思巴为帝师后,按照宗教的规定,忽必烈应该给上师八思巴磕头;但是按照世俗的君臣礼节,身为君主的忽必烈是不可能给八思巴磕头的。忽必烈的皇后察必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人少的时候,上师坐上座,你可以给他磕头;但当面对王子、驸马、官员、臣民时,你坐上座,上师给你磕头。就这样,忽必烈通过内外之别,解决了磕头的问题。最初,蒙古人见满洲人时也不必给对方磕头,而是行抱见礼。后来,内藩蒙古在朝见康熙皇帝时开始主动磕头,认同了传统中华社会的等级秩序。这个过程清晰地表明:蒙古与满洲之间,一开始是平等的关系,后来蒙古主动磕头行礼,最终成为中华礼仪秩序的坚定维护者,其中的代表就是僧格林沁。
' ~* Q# n& Q# e(来自:濠.滨.论.坛 bbs.0513.org - 南通.濠.滨.网)) v' Z9 W/ n" w僧格林沁与近代内蒙古的“国际性”,不仅体现在1861年剑桥大学莫德学院的奖学金考试题中,也体现在英国诗人法兰西斯·哈斯丁斯·道伊尔爵士(Sir Francis Hastings Doyle)的一首爱国诗中。在大兵死后的几个月,伦敦《泰晤士报》对大兵之死进行了报道,随后法兰西斯·哈斯丁斯·道伊尔爵士为此创作了一首爱国诗歌,抒发了对被砍头的霸夫步兵团大兵的赞美。诗中写到:“贫寒,鲁莽,粗野,出身微贱,没有教养,头脑混乱,并且孤独,但他却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英格兰人的心……”这是英国近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首爱国诗歌,极大地助长了英国人的爱国主义,而它又是和僧格林沁联系在一起的。
3 e. A3 U) m, ~) s(来自:濠.滨.论.坛 bbs.0513.org - 南通.濠.滨.网)8 h) i: Z' f. ?边缘人在帝国中的作用
: g0 l, v/ n6 d# V# m1 ](来自:濠.滨.论.坛 bbs.0513.org - 南通.濠.滨.网)! c+ y$ n0 o* U宝力格发现,包括英国驻中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内的英军上层人士,大多都是苏格兰人。英帝国在全球的扩张主要依靠的是苏格兰人。额尔金曾先后担任英属牙买加、北美、印度等地总督,是英帝国殖民扩张的急先锋。苏格兰在与英格兰的战争中失利,后被并入英国。为了体现出自己在帝国当中的位置,苏格兰人在殖民扩张中充当急先锋,不断为国家立功,借此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英国对拿破仑的战争和对俄国的克里米亚战争都是由苏格兰人指挥的。苏格兰是英帝国的边缘,但英帝国的扩张却是由苏格兰来实现的。在清朝,位于权力中心地位的是满洲人,蒙古人处于边缘地位。但到了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口,恰恰是处于边缘的蒙古人支撑起了摇摇欲坠的清帝国。《清史稿》评价僧格林沁,称他“忠勇朴诚,出于天性,名震寰宇,朝廷倚为长城”。不难看出,清朝和英国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两个边缘在为两个帝国而战。
/ }) Q* a+ V" r* y(来自:濠.滨.论.坛 bbs.0513.org - 南通.濠.滨.网)* d# D6 y# T6 q1 m在当时英国人的心目中,世界上最会打仗的就是锡克人,他们不仅身材魁梧,而且容貌俊美。而蒙古人在英国人的眼中,也是英勇善战、体格健壮的形象,丝毫不亚于锡克人,但是他们却不会指挥,缺乏战术。宝力格认为,英国人对蒙古人的这种印象,一方面确实反映出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军队不会指挥作战的事实,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英国人的偏见。英国人以善于指挥自诩,认为殖民地的人一般都体格健壮,但是智力低下,因此需要英国人去调教他们。
* r' `1 ]% f& Q( X(来自:濠.滨.论.坛 bbs.0513.org - 南通.濠.滨.网)- _9 l* X&&M3 `
506.jpg (68.42 KB, 下载次数: 7)
讲座︱宝力格:英国士兵为何会认为僧格林沁是爱尔兰人
15:05 上传
今天的锡克人
. M0 D' X6 K' ?& U(来自:濠.滨.论.坛 bbs.0513.org - 南通.濠.滨.网)$ H. A. x& ]2 x9 Q' t英国人如何悼念僧格林沁
9 u# {) {7 S& {(来自:濠.滨.论.坛 bbs.0513.org - 南通.濠.滨.网)$ ]7 |4 l&&l( O僧格林沁去世后,英国方面刊出一则悼词,标题是“东方文明的灭亡:一个中国爱国者的去世”,悼词中称:“他的去世,意味着地球上的一个伟人辞世了。……从中国的一头到另一头,僧格林沁已经不再活着继续维持天国的荣耀和尊严的消息,将引发如同美国人得知华盛顿不在了的消息后产生的强烈的心情。拿破仑、帕莫斯顿和林肯的名字对于他的亿万国人来说是陌生的,……但是僧格林沁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泰尔之于瑞士人、华莱士之于苏格兰人一样。”威廉·泰尔(Guillaume Tell)是瑞士民间传说中的民族英雄,他因在乌里州首府阿尔特多夫的广场中穿行时,拒绝向绑在柱子上的国王的帽子鞠躬而被尊称为瑞士独立之父。威廉·华莱士(William Wallace)同样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因带领苏格兰人抗击“苏格兰之锤”爱德华一世(Edward I),而成为苏格兰人效法和崇敬的偶像。英国人把僧格林沁与瑞士的泰尔和苏格兰的华莱士相提并论,显然把他视为实际上的国家领袖,尊崇无比。
# N&&a1 H, @. n% I' t(来自:濠.滨.论.坛 bbs.0513.org - 南通.濠.滨.网)! C, m! U: A' @+ ^) R有趣的是,当时有英国士兵认为,僧格林沁不是蒙古人,而是一个叫Sam Collinson的爱尔兰人。他本来是爱尔兰的一个叛军,后来跑到中国,摇身一变成为僧格林沁,反过来帮助清朝攻打自己的“祖国”。宝力格认为,这并非英方的消遣之词,而是反映了一种共性的观念。1859年,英法联军在大沽口遭到僧格林沁率领的军队的重创,死伤惨重。英国人无论如何不能承认,自己怎么会败在一个野蛮的蒙古人手中呢?于是就编造出了僧格林沁原本是爱尔兰人的说法。就像明朝流传着永乐皇帝生母是蒙古人的说法一样,许多民族在打了败仗之后都不愿意承认对方的过人之处,于是就编造出对方首领本是自己人的说法。
$ E+ o) i. w/ v+ q6 l(来自:濠.滨.论.坛 bbs.0513.org - 南通.濠.滨.网)* I( `&&W8 c4 @5 }僧格林沁的“国际性”,其实还体现在他与剑桥大学的渊源上。在英法联军的部队中,有一位叫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的人。他早在1841年就随英军来到中国,参加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他担任额尔金的翻译,参与了中英《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1883年返回英国,1888年担任剑桥大学首任中国学教授,并创造了至今仍在西方世界使用的威妥玛式拼音法(Wade-Giles romanization)。而另一位英国外交家、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他的档案也保留在剑桥大学。曾与僧格林沁为敌的两位重要人物皆与剑桥结缘,这也可以说是僧格林沁“国际性”的一种体现吧。
% e$ N&&M$ m(来自:濠.滨.论.坛 bbs.0513.org - 南通.濠.滨.网)* k& x0 e* O4 ^0 q
509.jpg (165.96 KB, 下载次数: 10)
讲座︱宝力格:英国士兵为何会认为僧格林沁是爱尔兰人
15:05 上传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精彩推荐:
信息产业部备案: 经营性ICP许可证: Powered by ,&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僧格林沁亲王-_天涯社区
给-僧格林沁亲王-发短消息:
Ta的赏金总收入
40%网友前面
Ta收到的礼物动态
最近玩过的游戏僧格林沁之死意义重大 成晚清历史军事转折点
僧格林沁之死意义重大 成晚清历史军事转折点
  清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即公历日),在山东曹州吴家店(今山东菏泽市牡丹区吴店镇)发生一个重大事件:满清世袭罔替(俗称)博多勒噶台亲王率兵轻进追剿,被捻军包围杀死。一名铁帽子王战死所具有的舆论震撼性当时极其强烈,但僧格林沁之死的历史意义远不止此,而是构成了晚清历史的一个军事转折点。  要理解僧格林沁之死的意义,必须要了解满清的基本军事体系及其演变。  满清在期间(17世纪中叶)形成了和绿营军事制度,两者称为经制兵,也即今天所说的国家正规军。绿营是满清入关后继承制度形成的以汉人为基本的军队,常规保持60万人之众,而八旗兵力可能仅为20万人,最高的时候为35万人。  尽管如此,八旗军队是满清的看家武力。就驻防而言,绿营分散在全国,主要是防守西北、西南、华南、华中、华东,有战事时才进行集中。八旗除部分分散全国驻扎外,主力采取集中方式,防守京畿地区,因此,八旗主力相对绿营处于优势状态,是满清最后的铁拳。(18世纪末19世纪初)之后,无论是绿营还是八旗,都开始明显腐败、衰落,但国家基本军事体系的格局并没有变化。  1851年兴起,随即捻军兴起,问题顿时格外严峻。太平天国的主力是在南方作战,满清进行应对的主要是绿营,然而绿营根本没有能力获取优势,在1852年底就开始大力组织团练,成为湘军出现的直接原因。  1856年太平天国第一次打败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1858年第二次打败江北大营,1860年第二次打败江南大营,就此,绿营武装基本失去了战斗力,从而湘军得以真正兴起,成为满清在南方的基本武装和主力。  尽管太平天国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后即进行北伐,捻军也随即像瘟疫一样在北方传播开来,但他们还是受到了沉重限制和打击。满清对付太平天国北伐和捻军的主力,已经不是绿营,而是八旗。在这个过程中,僧格林沁控制了八旗主力,成为满清最重要的守护神。  僧格林沁活捉太平天国北伐主帅林凤祥、李开芳,给予了全歼,随即应付进攻天津、北京的英法联军,又接连获取击败捻军的胜利。然而,捻军属于流窜作战,僧格林沁既有剿不胜剿之苦,又在接连的战术胜利中越来越轻敌,终于在山东曹州率领不多兵力死命追敌而陷入包围,一代战死马下。  僧格林沁一死,八旗武装没有了能够真正担当的主帅,终于步绿营之后失去了可以控制局面的战斗力。就在僧格林沁战死的前一年,湘军攻占了天京(南京),标志着太平天国已经失败。僧格林沁一死,马上就奉命北上对付捻军。  尽管湘军已经进行解散工作,但部和部兴起,李鸿章、左宗棠在平定南方太平天国残余后也率军北上。1868年捻军基本被剿灭,曾国藩担任了直隶总督。就此,尽管八旗、绿营仍然存在,但来自湘军的勇营体系武装成为满清的基本军事力量和主力。  虽然后来的和宣布了这种新兴武装仍然腐朽、落后,不足以保证对外战争的胜利,但是,汉人控制满清军事力量的格局已经注定,从而构成了满清最终垮台的基础。  由此可见,约150年以前在山东曹州吴家店的一场规模不大的战斗,所导致的历史后果是多么严重。当南方太平天国被打败,无论僧格林沁死与不死,北方捻军被剿灭都已经注定。  但是,如果僧格林沁不死,八旗主力就仍然会是满清的铁拳,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的勇营武装很难获得向北控制的机会,所面临的命运要么绿营化,要么就像曾国藩已经在做的那样进行解体。总之,汉人不会有这样一个成为满清主力乃至掌握兵权的历史性契机,后来相应的所有历史演变就会全然两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4小时热文
  在中国古代,后妃干政、宦官干政一直困扰着封建王朝,宋朝同样如此。  为了防止
  孙立人将军是中国抗战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他的一生可以用传奇两个字来形容。
  说起汉奸,国人可谓深恶痛绝。在抗战时期,中国出了很多臭名昭著的大汉奸,今天就
  人家作为第一大贪官,可不是盖得!  1、在学堂时便刻意模仿乾隆字体,心机之深
  明朝是最后一个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总共经历了十六黄帝,从朱元璋1368年建
  话说隋唐年间,出了一位响当当的英雄人物,名叫单雄信。但是这个人的命运也是比较
  【历史上的今天】日新疆军阀盛世才病死  盛世才,字晋庸(1
  颜真卿我们都知道,大书法家,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极大。其实除了这个身份
  赵匡胤的传奇多为如何开国,如何稳定军权,关于赵匡胤的后宫之事描写的很少,其实
  韦待价早年以门荫入仕,授为左千牛备身。永徽四年(653年),江夏王李道宗因牵
  在学习中国历史时,在研究唐朝文化中,在聆听中国妇女在历史上的功迹间,在探索以
  车骑将军(chē j& jiāng
jūn)是中国古代的高级将军官名。汉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
  在艰苦卓绝、全民奋起的抗日战争中,中日两国较量的不仅仅是军事,而是包括经济在
  指南针最早形式称司南,东汉王充(公元27~约97)《论衡》卷十七是应篇第五十
  在今日中国人的头脑中,所谓的&四大发明&已经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四大发明&包
  后蜀(934年&966年),又称孟蜀,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中十国之一,孟知祥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
  当时秦灭六国,可谓是一举定了秦始皇千古一帝的名号,使动荡不安的社会有了一点喘
  中国朝代顺序表: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
  大家知道新疆是中国很有意思的一个地方,最大的特色就是大。166万平方公里,占
  据1982年3月,《光明日报》报道:磁山(在今河北省邯郸市武安)是我国四大发
  日本的大陆情节古已有之,在二战时期发展到巅峰,他们不但武力占领亚洲大陆沿海的
  编语:要说到中国四川这块宝地,可谓是盛产美女,物产丰富。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
  明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至八月,在明统一战争中,明朝消灭四川明升夏政权的
  雅克萨(今中国漠河黑龙江主航道以北的俄罗斯阿尔巴津诺)之战,是沙俄侵略者妄图
  清朝的乾隆皇帝称自己为十全老人,我们也得承认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中,乾隆确实
  马化龙,曾用名马朝清(日-日),哲合忍
  乾隆十二年,云贵总督张广泗为四川总督,统兵 3
万分两路由川西、川南进击
  首先,我先来说一说乾隆对金川用兵的起因。此事乃是大金川首领嘉勒巴之孙莎罗奔起
  大小金川之役是清朝乾隆年间发生的重大战役,当时大小金川地区的土司制度让乾隆感
  大小金川之役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十大武功之二。与乾隆其他八大武功相比,偏居川西一
  美墨战争(墨西哥-美利坚战争,Mexican-American
  在很多清宫剧中,穿着黄马褂的大内侍卫虽说不是主角,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在皇
  爱新觉罗&恒煦,汉名叫金光平,是乾隆皇帝的后代,到了金光平一辈已被降为镇国公
  中国古代官员离任,可谓五花八门,什么样的情况都有。清官、好官离任令百姓恋恋不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就位于南美洲的巴西了,它就是亚马逊雨
  明成祖朱棣的生母究竟是不是马皇后?3大证据揭开六百年神秘真相:  明成祖朱棣
  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大才子,名叫文征明。文征明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及父亲都是文学
  1644年,清军入关。摄政王多尔衮下令内城居民全部迁往外城,以供清兵驻扎。汤
  在古代,除了一些文人在百姓眼里十分的受人尊敬外,外还有一个职业让人十分的敬佩
  李白最疼爱的妻子是宗氏,李白最疼爱的妻子是宗氏,她也是名人后裔。祖父是已故宰
  中国的四大名著闻名世界,在国内更是家喻户晓,分别是《水浒传》、《三国演义》、
  吉尼斯世界纪录,总让人觉得,很高大上。不过有些项目,并没什么人想要去超越啦!
  所谓&丹书铁券&,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少部分以人或神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中篇小说。该故事描述了一个本来和
  《汤姆&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小说《汤姆&索
  《苦行记》是马克&吐温的半自传性游记。《苦行记》于1871年春天动笔,187
  马克吐温四大名著分别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
  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
  嵩阳书院是古代高等学府,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建制古朴雅致,中轴线上的
  崇仁学派是明朝吴与弼所创立的学派。吴与弼,抚州崇仁(今江西省崇仁县)人,故称
  图穷匕见,读音t& qi&ng bǐ
xi&n,图:地图;穷:尽;见:通
  中国古代监察官的杰出代表韦思谦,河南阳武(今新乡市原阳县)人,在唐高宗时期曾
  &正月里,不剃头,正月里剃头死舅舅&  这个传统是怎么来的?这首民谣,传唱了
  【历史上的今天】日中国医药学家、《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诞生
  陆元方卖宅一事主要反映出了陆元方正直,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以诚信为本的品质
  韦安石,京兆万年人。曾祖孝宽,为周大司空、郧国公。祖津,隋大业末为民部侍郎,
  杜景俭,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
  新唐书  韩瑗,字伯玉,京兆三原人。父仲良,武德初,与定律令,建言:&周律,
  唐刘仁轨为左仆射,戴至德为右仆射,人皆多刘而鄙戴。有老妇陈牒,至德方欲下笔,
  原文: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人。曾祖谨,有功于周,为太师、燕国公。父宣
  原文: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甫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已能让不受。及长,
  薛元超,薛收之子也。元超早孤,九岁袭爵汾阴男。及长,好学,善属文。太宗甚重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僧格林沁王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