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解一下去哪里采购古井原生态态的生禽呢?

价格:面议
关键词:土鸡蛋,纯天然,营养,有机食品
在线联系:
招商,加盟,代理
正宗天然的农家中草药养殖草鸡蛋在禽岭原生态鸡蛋
禽岭土鸡药用价值高:禽岭土鸡以散养为主,专为土鸡种植中草药,板蓝根,黄芩,益母草,小青菜等。
?板蓝根主治流感,热病发斑,扁桃体炎,腮腺炎,流脑,肠炎,痢疾,主要用于病毒性传染病,乙型脑炎,颜面丹毒。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禽岭土鸡自由放养啄食各种草药,鸡肉和鸡蛋具备以上功效和调养作用,是准妈妈滋补安胎的最佳产品。
联系我时请务必告知是在黄页88网看到的!
2年主营:营销,策划,推广———— 认证资质 ————
没有个人认证
没有企业认证
手机认证已通过
没有微信认证
邮箱认证已通过
绿色食品加盟VIP推荐信息
相关推荐产品
咨询主题价格发货与交货商品参数其它
广州志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正宗天然的农家中草药养殖草鸡蛋在禽岭原生态鸡蛋”详细介绍,包括土鸡蛋价格、型号、图片、厂家等信息。如有需要,请拨打电话:。不是你想要的产品?,让供应商主动联系你。
“正宗天然的农家中草药养殖草鸡蛋在禽岭原生态鸡蛋”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顺德网议:大汕岛“原生态”何去何从?
顺德城市网
顺德新城最后的村庄(图片来源“梅山飞哥”)顺德城市网消息(记者邓贞华)“一个原生态的地方还能坚持多久?”有网友发出这样一个疑问,原因是前几日“梅山飞哥”等网友还在论坛上分享了关于大汕岛的图片,引发了众多网友对这个被称为“顺德新城中最后的村庄”的关注和讨论。据顺德城市网记者了解,在这里,原生态是指依然传承了顺德当地的地域特色,有着原汁原味的乡土生活。大汕岛位于顺德德胜河上,属于容桂小黄圃,2013年时岛上只有60余户常住居民,是顺德区内唯一不通公路的村子。上个世纪末,香港商人霍英东投资建设德胜桥之时,曾经想开发大汕岛成为旅游休闲胜地,后来方案搁浅,原本打算搭建的机动车引桥只建了一半就成烂尾工程。到如今,大汕岛还是一个原生态的村庄。在这样一个有着上个世纪60年代的顺德记忆的地方,我们要原生态还是要开发呢?一时间,网友议论纷纷,如果开发,必定会破坏原本原生态的环境,但是保持原生态,当地的资源也很难得到最好的保护,当地居民的生活也没有好的改善。因此,网友“零℃”发出了“对大汕岛可以保护性开发”的话题。虽然大汕岛并不是旅游休闲胜地,但是还是会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小锦囊”认为,如果没有相关的保护措施,游客越来越多,必定会难以控制情况,到时就算不开发,原生态也会消失。“新思维”也认为当地居民并不多,没有足够的力量保护好大汕岛的生态环境。然而,要控制保护性开发的力度并不容易,“奚亚赫”认为开发不可能不废掉一些原生态的东西,担心如果不能做到原生态与开发的平衡,最终还是会沦为商业化的产物。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应遵循保护性开发的原则,明确市场定位,重点是保护而不是开发,“First!”认为,要划定保护的范围,去掉开发旅游景点的想法,我们需要一个有顺德地方韵味的原生态体验式村庄。而且,还要完善大汕岛的基础设施,重点在自然原生态和人文原生态的整修和保护。
碧桂园总部大楼(图片源“神话布拉格”)据了解,网友“零℃”所提到的保护性开发是指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保护目的,针对当地的特殊情况,而且并非只是政府单方面参与,还要有专家的保护方案以及社区的多方面参与,对当地作出合理性开发。 “回归原生态本真,追求绿色环保也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品质。”“神话布拉格”提到碧桂园总部大楼虽然是现代化建筑,但是终究追求一种原生态的绿化之美,虽然不是保护性开发,而是改良性创新开发,但也不失是人们的一种美感追求。而人们对大汕岛如此关注,正是因为大汕岛给我们带来美感的追求。但是原生态的资源如果不开发利用,本身也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正如“醇品”所说,人们追求原生态,但是原生态并不意味着不管不顾,任由它自生自灭,保护性开发或者是在原基础上做一些创新改良,也未尝不是一种追求完美原生态的表现,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热门搜索:
粤府新函[2001]87号 文网文[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40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29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7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此问卷处于停止状态,仅供浏览,请勿填写!&&&&
问卷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如果由于网络原因导致此框一直不消失,请重新刷新页面!
关于纯天然原生态绿色散养畜禽肉类和蛋类的调查问卷
各位朋友:
& & & 您好!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内绿色养殖产业链的发展,真正提供从出生到餐桌全过程看得见、摸得着的纯天然原生态畜禽蛋类食品,我们正在进行市场调查。请您百忙之中拨冗按实际情况填写,问卷将采用匿名方式,所有资料仅用于市场调查与分析,我们不会用作他途并为您严格保密,敬请放心。
& & & 衷心感谢您的参与并祝您万事如意!1.从科学管理和绿色养殖的角度,值得信任的纯天然原生态绿色散养畜禽肉类和蛋类,在养殖生产的全过程应该切实严格地做到看得见、摸得着,请问在您心目中下述主要环节哪一个相对来说最不重要?(备注:纯天然原生态绿色散养畜禽肉类和蛋类主要指土鸡、土猪、土羊和土鸡蛋,在本问卷中满足以下A-G所有条件的以后简称“天生绿散畜禽蛋”)*A.全流程的信息公开透明可视,客户可以实时监测和查看畜禽生长全过程(生产养殖从育种编号、疫苗接种、检疫检验、喂养材料、屠宰加工、低温运输、防调包包装等从出生到餐桌全过程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员、实物、文字、卡片、照片、音频、视频资料等完整的档案留痕记录,做到可追溯、可监测、可追踪、可信任。);B.无污染的散养生长环境(远离工业废水、废渣、废气污染和化肥、农药污染,有适宜散养家畜的天然有机水土环境的农村山区);C.原生态的纯种幼崽和育种来源(幼崽和育种是偏远山区原生态住户的纯种本土品种,从源头上确保土生土长的品质和口感);D.纯天然的喂养材料(散养的天然草料及少量备用的自种无污染粮食,不食用任何抗生素药物、生长素药物、激素药物、瘦肉精、非绿色饲料等非绿色喂养材料及添加剂);E.高标准专业化的规范防疫管理(按照科学的养殖方式进行日常人畜消毒和定期检疫检验,防疫和养殖管理水平高于畜牧官方机构认证和监督要求,有第三方保险承保);F.高标准的国家定点屠宰与检疫证明(检验检疫的无害化处理以及完全机械化规范化屠宰);G.安全放心的流通和消费(低温冷藏保鲜配送、防调包密封包装,防止细菌超标和二次加工);H.以上各个环节都一样重要。2.&绿色畜禽肉类与蛋类因来源不同、成本不同、品质不同所以价格不同,在以下三类产品之间相比,您更愿意购买哪一类?*A. 价格较低的一般农贸市场标识的绿色畜禽肉类与蛋类(缺点是来源不透明);B. 价格中等偏上的正规大型超市标识的绿色畜禽肉类与蛋类(缺点是养殖过程不透明);C. 价格相对最高的值得信任的“天生绿散畜禽蛋”(缺点是供给要等待自然养殖周期且采购后需冷藏)。3.请问您若购买了值得信任的“天生绿散畜禽蛋”,可能主要基于以下哪些方面的用途考虑?(多选题)*&【多选题】A.质量有保障,经常吃对全家人健康有益;B.只是觉得新奇,偶尔尝尝鲜;C.能满足家里特殊人群(例如孕妇、小孩、老人)的阶段性需求;D.可作为土特产健康品送亲朋好友。4.对于您值得信任的“天生绿散”土猪肉价格,请问您能够接受的最高价格是多少? (备注:正规大型超市养殖过程不透明的品牌山野土猪肉参考价格40-70元/斤,超市品牌饲料养殖猪肉参考价格16-30元/斤) *A.40~45元/斤;B.46~50元/斤;C.51~55元/斤;D.56~60元/斤;E.61~65元/斤;F.66~70元/斤;G.71元/斤以上。5.对于您值得信任的“天生绿散”土羊肉价格,请问您能够接受的最高价格是多少?
(备注:正规大型超市养殖过程不透明的品牌羊肉参考价格35-70元/斤)*A.35~45元/斤;B.46~55元/斤;C.56~65元/斤;D.66~75元/斤;E.76元/斤以上。6.&对于您值得信任的“天生绿散”整只土鸡价格,请问您能够接受的最高价格是多少?
(备注:正规大型超市养殖过程不透明的品牌饲料整鸡参考价格50~100元/只;自行前往农村购买的一般农户散养土鸡参考价格120-200元/只;专业散养土鸡零售直销参考价格200-300/只)*A.150-200元/只;B.200~250元/只;C.250~300元/只;D.300元/只以上7.对于您值得信任的“天生绿散”土鸡蛋价格,请问您能够接受的最高价格是多少?
(备注:正规大型超市养殖过程不透明的品牌散养土鸡蛋参考价格3.5~5元/枚,饲料养殖鸡蛋参考价格0.9~1.5元/枚)*A. 3~3.5元/枚:B. 3.6~4元/枚;C. 4.1~4.5元/枚;D. 4.6~5元/枚;E. 5.1~5.5元/枚;F. 5.6元/枚及以上8.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出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每人每天健康合理的畜(猪牛羊)、禽(鸡鸭鹅)肉类平均摄入量为50~75克,按一家3口人算每年畜禽肉类累计消费量约为100~200斤(相当于半头到一头猪的量)。请问您家里每年愿意采购值得信任的“天生绿散畜禽”肉类最多可能是多少斤?*A. 1~10斤;B. 11~20斤;C. 21~30斤;D.31~40斤;E. 41~50斤;F. 51斤及以上。9.在价格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比较下列两种畜禽肉类与蛋类的采购方式,您更倾向于哪一种?*A.随时可以在正规大型超市购买养殖过程不透明的品牌绿色畜禽蛋;B.一次性订购有最低消费量要求的值得信任的“天生绿散畜禽蛋”。10.请问如果值得信任的“天生绿散畜禽蛋”有最低消费量要求,并且一次购买量还可根据需求做成独立小包装,您是否愿意邀请朋友和自己一起合买?*A.愿意;B.根据最低消费量多少而定,如果合理适中则愿意;C.不愿意。11.对于您值得信任的“天生绿散畜禽蛋”,如果交定金享受价格优惠和定金第三方保险,订金最高限额100元,请问您是否愿意提交订金?如果愿意,请问您可接受的订金额度是多少?*A.不愿意交定金;B.愿意交20元定金抵30元现金;C.愿意交40元定金抵60元现金;D.愿意交60元定金抵90元现金;E.愿意交80元定金抵120元现金;F.愿意交100元定金抵150元现金。12.请问您对于不是亲朋好友推荐而是朋友圈推送的绿色散养畜禽肉类与蛋类,您是否有购买经验?*A.有,名副其实;B.有,有好有坏;C.有,名不副实;D.没有。13.对于山地散养和平地散养的都是纯天然原生态绿色散养的畜禽肉类与蛋类,您更愿意买哪一种?*A.山地散养;B.平地散养;C.都可以。14.&请问您的性别?*A.男;B.女.15.请问您的年龄段是?*A.25岁及以下;B.26~35岁;C.36~45岁;D.46~55岁;E.56岁及以上。16.请问您的家庭月收入多少?*A.10000元及以下B.元C.元D.元E.元F.50000元及以上。17.请问您的家庭喜欢经常去哪些大型连锁超市购买生活日常用品?*&【多选题】A.家乐福;B.乐购;C.沃尔玛;D.大润发;E.农工商;F.麦德龙;G.易初莲花;H.其他。
&提供技术支持关于延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思考
【内容概要】本文以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从延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借鉴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延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四个原则和63项具体指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指明了方向。市委、市政府在奥运会后提出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明确了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延庆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生态文明战略,以创建国家生态县为抓手,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城市、弘扬生态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2008年5月,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生态县,2009年6月又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延庆生态文明建设又站上一个新的起点。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建立反映生态文明内涵特征、基本规律和延庆生态文明建设实际进程的指标体系,对于进一步丰富延庆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提升延庆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延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近年来,延庆县立足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积极探索延庆特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努力建设经济与生态有机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融、人与人和睦相处的生态文明社会。一是突出产业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坚持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方向,以优势特色产业、绿色有机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为主要特点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初步显现;工业方面坚持环保优先方针,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高循环率的产业,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生态友好型工业增长迅速;旅游业方面,以打造国际旅游休闲名区为切入点,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发展会展、度假等高端旅游业态,生态休闲旅游的框架基本形成。二是统筹城乡建设。不断加大水、电、路、气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了惠及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态安居工程,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公交和通广播电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根本改观。三是加强生态保护。全力打造首都西北生态屏障,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大批国家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大力推进以四大生态走廊为主的生态建设工程,加大湿地恢复保护力度,实施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示范工程,采取多项措施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工作。全县林木绿化率达到72%,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达5%,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多年位于全市前列,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12%。四是实行生态惠民。建立了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网络,实现了万人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岗正规就业,1.2&万名农村4050就业困难劳动力实现生态就业。积极落实社会保障政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成了一批重点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新建延庆文化中心等文体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城乡群众文体生活日益丰富,生态文明意识得到广泛的增强。五是建立长效机制。把国家生态县指标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当中,明确工作责任,突出工作重点,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创建任务,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建机制。
2006年至2008年,延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8.8%。三次产业的比重由06年的15:25:60调整到08年的13:24:63。同时,荣获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并成为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运行国家示范区、全国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示范区、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和北京市循环经济示范县。
延庆国家生态县创建成功,标志着延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万里长征中迈出了扎实的一步,也为延庆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延庆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有许多问题。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产业特色还不突出,生态经济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环境保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利用等项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生态环境建设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生态优势还没充分发挥,以生态促就业、保增收的措施还不多,生态惠民的成效还不够显著等等。同时,我们也感到,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十分丰富,但是现行的指标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延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延庆生态优势和发展特点未能充分反映;一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态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的指标未纳入其中;一些指标比较宏观,可操作性不强,落实比较困难;不能全面反映延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和要求。
二、各地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涵。从广义上来讲,它是指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取得的物质、精神、政治成果的总和。它既包括正确的生态意识、生态心理、生态道德和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又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等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生产实践活动,还包括规范生态活动和行为的法律制度和规范。从狭义上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并列的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强调的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关系更为崭新视角,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成果。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和有关组织加强了对生态文明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与框架。经济合作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力求建立压力指标与状态指标的因果关系,以便作出有效响应。即人类活动对环境施加压力,使环境状态发生变化,社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响应以恢复环境质量或防止环境退化,后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又进一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河南大学的王发曾提出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经济--社会--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设有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水平、生态环境质量三大类36项指标。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何爱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应由生态响应、生态政治、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文化五个一级指标和46个二级指标构成,等等。这些理论研究成果,为各地区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相继开展了生态示范区、生态省、生态县等一系列生态创建工作,各地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九十年代以来,厦门市总结多年的经验,形成了“生态立市、文明兴市、保护优先、科学发展”的理念,围绕发展生态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加强生态教育、培育生态文化,实行生态善治、建设生态城市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8年7月颁布了厦门生态文明(城镇)指标体系,共包括30项指标。贵阳市2008年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围绕着做好生态文明城市规划、完善生态文明城市功能、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弘扬生态文化和创新机制建立责任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建设,为此建立了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等六个方面33项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
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和各地的成功实践,为延庆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符合延庆特点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三、延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生态文明战略。以全面加强生态建设为基础,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线,以建设生态城市为支撑,以弘扬生态文化为灵魂,以生态惠民为目的,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机制为保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构建生态环境安全体系、生态经济发展体系、生态城市建设体系、生态道德文化体系、生态惠民政策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延庆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
今后五年,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生态产业长足发展,循环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生态经济体系基本形成;生态建设稳步推进,生态涵养功能大幅提升,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城乡环境更加宜居,生态城镇格局基本形成;城乡社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公共服务水平基本均衡,生态建设的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生态文化彰显特色,生态文明观念显著增强,生态文明道德渐成风尚,绿色消费模式初步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机制更加完善,生态管理更加科学,政府服务效能明显提高,城乡居民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二)主要任务
1、扩大生态优势。要在巩固国家生态县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建设“首都生态涵养重地”的要求,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实施一批基础性环境建设工程,扩大生态优势。继续开展风沙源治理等工程,大力推进彩色树种造林、生态育林、生态走廊养护等重点林业工程,加快推进农田林网建设和村庄绿化,进一步提高全县林木绿化率。继续全方位治理水环境,完成县城再生水厂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河道生态整治,改善河湖环境质量。继续下大力气治理大气污染,进一步提高延庆空气质量,保持全市领先的地位。二是制定城乡风貌和大地景观规划,完成妫河生态走廊等四大生态景观走廊建设,打造龙庆峡不夜谷等旅游休闲精品,使整个延庆形成山水浑然一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的大尺度、高品位首都郊野森林公园。三是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加快推进地热采暖、大型沼气利用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确保今后五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达到20%。
2、构建生态经济体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一是大力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鼓励支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绿色有机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向园区化发展,建立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形成良好的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格局。二是积极发展生态友好型工业,推进风能、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等重点项目向园区集中,加快新能源环保产业向产业基地集聚,形成集科技、研发、教育、制造等为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三是全面提升生态旅游产业水平,着力打造国际旅游休闲名区。开展绿色景区创建活动,夯实旅游发展生态基础;整合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生态休闲旅游内容;发展国际会议、商务、会所等高端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个性化需求。开发农业和工业的休闲观光功能,把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德青源生态养殖等具有现代技术装备的企业纳入旅游线路,推进旅游产业的生态转型和全面升级。四是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推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建设最宜居城市和最美丽乡村。一是落实《延庆新城规划》,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建筑高度和建筑风格,保护平缓开阔的城市天际轮廓线,形成错落有致、疏密结合的城市布局和山水相间、特色鲜明的生态园林城市风貌。二是加大城市道路、水、电、气、热以及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拆迁改造,切实改善群众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打造具有浓郁北方特色的休闲宜居城市。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打造若干风格各异、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的生态城镇。三是充分利用延庆独特的自然条件,精心规划设计,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五项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实施“三起来”工程,广泛开展“绿色生态乡镇”和“生态文明新村”创建活动,倾力打造富有乡土气息的绿色生态家园,使农村环境面貌根本改观,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四是理顺城乡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责任,建立健全交通管理、绿化美化、污水治理、清洁能源利用等城乡建设管理指标体系,进一步提高城乡的管理水平,形成环境优美、井然有序的城乡面貌。
4、打造特色鲜明的地域生态文化。深入挖掘延庆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和朴素的生态文化传统资源,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实施延庆历史文化地标工程,在城乡建设中精心保留和再现延庆几千年发展变化的历史线索,彰显延庆文化底蕴,使人们所到之处都能够鲜活地感受到延庆历史的源远流长和延庆文化的博大精深。二是整合地方民俗文化资源,精心策划一系列特色民俗文化活动,集中创作一批反映延庆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出剧目,做大做强延庆民俗文化品牌。三是挖掘朴素的传统生态文化资源,建设一批传统生态文化展示区域,努力推进生态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四是大力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提倡绿色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公众树立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伦理观。
5、统筹城乡社会建设。一是稳定和扩大就业。通过搭建公共就业平台,强化就业政策扶持,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和转移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生态就业岗位,落实好水源保护地劳动力就业困难支持政策,确保就业困难人员增收。二是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好城镇无医疗保障老人和灵活就业人员门诊医疗费用报销制度,稳步提升社会养老保障水平;落实新型农民合作医疗政策,健全完善低收入群体救助政策,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三是加大教育、卫生、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四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通过购买、补贴、奖励等多种形式有效改善公共服务,不断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范围。五是妥善处理社会矛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探索建立安全运行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城乡公共安全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6、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制定《延庆县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纲要》,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建设途径和保障措施。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决策机制,积极推行规划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环境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有效应对生态环境安全事故,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公益性生态文明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积极创新融资机制,通过政府筹划、市场运作、多方筹集等形式,搭建融资平台,引导和鼓励社会融资,形成多元化投入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四、构建延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指标体系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最新理论成果,按照中央和市委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延庆实际,充分反映延庆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总体方向和工作重点,量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促进延庆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的大力推进和有效落实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生态文明建设是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指标体系的构建要突出全面、系统、科学的特征,紧密结合延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面反映延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
引导性原则。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反映一般规律,又要强调延庆特色。要围绕延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突出现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持续改进原则。要充分发挥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作用,强化年度目标考核,加强监督检查,不断地发现问题,持续改进工作,使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扎实推进。
简便易行原则。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要做到精简可靠,任务可分解、可考核、可评价,便于监测和监督检查,能够真实反映延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效果。
(二)指标体系构成
延庆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可初步确定为六个方面内容共63项具体指标。主要内容是:一是反映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生态质量情况的生态环境安全指标;二是反映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等发展生态经济的内容;三是反映城乡公共交通、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境管理等建设宜居城市和美丽乡村的内容;四是反映生态就业、城乡居民增收、社会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等生态惠民、改善民生的内容;五是反映生态文明宣教、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健康的文化消费等生态特色地域文化的内容。六是反映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保障机制和行政效能等保障措施的考核指标。
延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表
1、生态用地比例
2、林木绿化率
3、一级土壤面积占耕地比重
4、地表水达标率
5、地下水饮用水源达标率
6、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率
7、噪声功能区达标率
8、城镇人均生活垃圾排放量
9、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畜禽粪便综合处理率
11、二氧化硫排放量
12、COD排放量
13、人均GDP增长率
14、人均财政收入增长率
15、万元GDP能耗
16、万元GDP耗水
17、每平方公里土地收益率
18、绿色有机农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
19、新能源与环保产业产值比重
20、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1、城镇生活污水综合利用率
2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24、企业清洁生产认证率
25、清洁能源使用率
26、可再生能源比重
27、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28、城乡人均道路面积
29、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
30、绿色运营车辆占有率
31、城市生命线完好率
32、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率
33、农村“五项基础设施”达标率
34、节能建筑普及率
35、服务业污染扰民集中区比例
36、建成区中工业与居民混淆区比例
37、文化地标覆盖率
38、文化公共基础设施覆盖率
39、文化创意产业比重
40、生态文明观念普及率
41、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课时比例
42、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
43、生态文明创建普及率
44、环保志愿者和环保组织发展
4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4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47、人均受教育年限
48、农村养老保险普及率
49、农民参与合作医疗率
50、城镇失业登记率
51、劳动力生态就业率
52、每千人拥有社区全科医生、护士、预防保健人员数
53、预期人均寿命
54、人均住房面积
55、社会安全指数
56、生态环境投资指数
57、生态建设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
58、政府绿色采购率
59、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
60、城乡风貌和大地景观规划落实率
61、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事件发生次数
62、生态环境议案提案比例
63、公众对环境满意率
(三)指标体系的实施保障
1、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加强学习培训,让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深入领会延庆建设生态文明县的重要意义,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思想理念,使生态文明真正入脑入心,成为一种科学的精神信念、一种坚定的工作立场、一种自觉的行为方式,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不断提高完成指标任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任务指标执行力度。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任务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必须形成党政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机制。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和指标的要求,层层分解目标任务,确立部门、单位、人员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考核评价指标定期分析制度,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考核任务在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
3、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目标全面完成。要向公众公布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规划、重大项目及其年度进展目标,各部门要向社会承诺完成所承担年度目标任务,便于社会监督实施。建立群众监督举报制度,强化民主法治的监督约束机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公开生态文明县建设的相关信息,广泛接受公众监督。加大人大、政协监督力度,推行社会监督员、生态监察员制度,形成全方位的社会监督机制。
关于县级人大常委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思考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是一项基本国策,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工作的重点。换届以来,淳安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千岛湖的保护依法开展监督工作,积极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评估千岛湖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淳安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于2010年8月至12月深入县发改、环保、水利、经贸、农业、林业、旅游、建设、规划等部门以及全县23个乡镇,认真总结四年来常委会围绕千岛湖保护所做的工作,并就如何提高县级人大常委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效作出思考。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千岛湖水域面积573平方公里,库容量178亿立方米,平均水深34米,水质达到可直接饮用的国家I类水体标准,是下游建德、富阳、萧山等杭州地区六七百万人口最重要的饮用水源头。千岛湖保护不仅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淳安县人大常委会常抓不懈的工作重点。
  2005年3月,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千岛湖保护的决议》,第一次将千岛湖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2007年以来,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认真总结生态县建设经验,始终坚持保护是第一责任,始终把保护好千岛湖的生态环境摆在第一位置,始终把监督县政府贯彻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千岛湖保护的决议》放在第一重点,全力推进千岛湖保护工作,不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千岛湖的生态、品牌、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挥,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逐步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持续发展。2010年农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和旅游经济总收入分别比2005年增长63.5%、144.4%和202.7%。
  二是环境质量保持领先。千岛湖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I类,森林覆盖率为95.1%,COD、SO2排放量超额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生态环境状况EI值为98.8,位于杭州市第一位。实现生态乡镇全覆盖,全县共有6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1个省级生态乡镇、23个市级生态乡镇,15个市级生态村、305个县级生态村。
  三是设施建设持续加强。投资近3.5亿元的南山、坪山、汾口、城西四座生活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埋设收集管网20公里,双柏岭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全县23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站),沿湖沿溪村庄建成小型污水处理设施338套,全县425个行政村全部建成农村建筑垃圾填埋场,城乡垃圾统一收集处置工程顺利实施。
  三是监管机制日趋完善。县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千岛湖水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千岛湖水面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千岛湖湖面垃圾打捞清理工作应急预案》等系列文件,环境执法和应急机制更加健全。2008年12月县政府根据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召集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圈占湖面、无证无照水上餐饮、垂钓管理和偷捕(钓)鲢鳙鱼、游船艇污染防治、面源污染治理的监管主体以及工作责任。
  四是环境整治强力推进。水资源保护措施更加严厉,2009年11月全面开展采砂、网箱养殖、垂钓、船舶生活污水“上岸”等整治行动。截止2010年底,全县完成新一轮采砂区域公开出让,加大河道盗采、湖区滥采监管力度,实现规范有序采砂。建成旅游码头污水回收中转趸船,完成首批游船污水收集处理设备安装,船舶污水上岸工程开始试运行。网箱养殖面积退出达80%,超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首次启动7个区域经营性垂钓、380亩科研养殖和老口鱼种养殖网箱公开招标,千岛湖水面有偿使用积极推进。
  二、主要做法
  四年来,常委会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听取专项工作报告13个,开展视察检查6次,组织专题调研2项,组织省、市人大代表活动7次,按照常委会工作职能归类如下:
  (一)听取工作报告。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千岛湖保护的决议》的要求,连续四年审议县政府关于决议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书面提出审议意见,并且对上年度审议意见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督查。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县生态经济的发展,常委会审议“工业富县”、“旅游强县”等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审议旅游业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茶产业发展等报告,推动县政府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
  (二)修正保护决议。针对千岛湖保护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常委会在2008年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千岛湖保护的决议》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常委会就湖面管理不够到位、监管责任主体不够明确、行政执法不够有力等问题提出决议修正草案,并经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决议要求,必须加快游船艇污水处理设施和景点环保设施建设,建立湖面准入有偿使用管理机制,依法取缔无证水上餐饮,严格控制网箱养殖,规范垂钓行为,进一步增强了千岛湖保护工作的科学性、操作性和强制性。
  (三)开展执法检查。继续加强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2007年配合省、市人大开展《环境保护法》和《杭州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执法检查,2010年配合省、市人大开展《水污染防治法》和《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执法检查,检查饮用水源保护、跨界湖面水质、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情况,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建议县政府科学编制污水处理规划,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四)加强财政监督。每年听取和审议部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审计工作等报告,审查批准年度财政决算,督促县政府加大公共财政对生态环保的投入,确保投入资金落实到位,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充分发挥财政投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杠杆作用。改进生态环保预算审查监督,将县农办、经贸局、林业局等部门预算提交县人代会审查,并就加快生态经济发展、强化专项资金收支管理、加大乡镇环保资金投入提出审议意见。
  (五)组织代表视察。组织省、市、县三级代表分别视察生态公益林建设、清洁乡村工作、千岛湖季节性休渔及渔业资源保护、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同时,针对千岛湖上游安徽境内污水直排和水质逐年下降等问题,常委会依托在淳的省、市人大代表,积极向省、市人代会提出议案建议,要求建立千岛湖保护跨省协调机构,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淳安生态建设的转移支付力度。
  (六)开展课题调研。2007年常委会开展千岛湖休闲渔业发展重点课题调研,探讨把生态渔业文化、生态养鱼、生态捕捞和环保意识融入休闲渔业开发全过程,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009年常委会开展千岛湖湖面管理重点课题调研,针对网箱养殖挤占湖面呈无序状态等4个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七)强化建议督办。每年县人代会上都有代表提出关于加强千岛湖保护的有关建议,章文卿代表的《关于制定千岛湖保护实施细则的建议》、余诗柏代表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清洁乡村工作的建议》、方国富代表代表的《关于要求对沿湖乡镇湖面垃圾清理工作予以资金补助的建议》等,常委会通过督办代表建议推动千岛湖保护工作。在2008年的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姜海云代表的《关于加快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建议》和方瑛代表的《关于要求规范千岛湖垂钓管理的建议》被大会列为重点建议,分别由县政府县长和分管副县长领衔办理,取得了好的办理成效。
  (八)加大法制宣传。重视生态环保法律宣传教育,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县政府组成部门及相关单位负责人、乡镇长参加《水污染防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讲座,并且把生态环保法律法规作为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任命干部的生态文明理念,提高主动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
  三、工作启示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总结四年来常委会推进千岛湖保护工作及生态文明建设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四条。
  一要重在保护。普通的淳安县、特殊的千岛湖是淳安最大的县情。千岛湖不仅是淳安立县之本、发展之根,也是杭州市及下游其他县(市)重点饮用水源地。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千岛湖知名度的提高,千岛湖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千岛湖保护工作倍受省市及有关部门的关注。千岛湖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热点。我们必须本着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优先、环境第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强化环境保护责任意识,拉高生态建设标杆,深化各项政策举措,精心呵护一流生态环境。要不断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加快污水处理厂和排污纳管建设,积极开展生态乡镇和村创建工作。要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在着力抓好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同时,高度重视和抓好污染的预防工作,把关口前移,严把项目审批关,认真执行环评“三同时”制度和水土保持方案“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污染。
  二要依靠法治。加强千岛湖保护的方法措施很多,但最主要、最根本、最管用的还是法治。县级人大常委会虽然没有立法权,但对重大事项可以作出决议。我县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经县人代会表决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千岛湖保护的决议》,为生态建设创设县级法制文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法治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锐利武器,可以说有了保护决议,千岛湖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都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但是在实现工作中还没有真正做到严格依法办事。从这几年常委会检查情况看,县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执法是努力的,但保护决议的贯彻执行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执法效果还不够明显。县级人大常委会一定要牢牢抓住法治这个牛鼻子,督促政府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坚定不移地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县级人大常委会应当为政府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坚决支持政府依法开展环保执法工作。只有严格依法办事,把法律规定落到实处,千岛湖才能成为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态家园,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不断取得新成效。
  三要常抓不懈。千岛湖保护是淳安推进“以湖兴县”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常委会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年接着一年抓。但是,县级人大只能是依法开展监督,通过执法检查、听取工作报告、组织视察调研等形式,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审议意见,督促政府改进工作。政府是执法主体,人大监督能否取得实效,最后要看政府怎么干。而且,生态文明建设有一个思想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反复抓、抓反复的工作过程。2007年常委会在审议休渔及渔业资源保护工作报告时,建议县政府依法破解违规网箱养殖、水头采砂、擅自圈占湖面等问题。之后,县政府按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要求,严格控制网箱养殖无序发展,加强采砂管理,组织开展千岛湖水面联合专项清理活动。2009年8月,常委会在《关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审议意见》再次指出:“千岛湖水环境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圈占湖面现象未引起重视,网箱养殖、水上餐饮整治力度需加大,湖区采砂、垂钓的监管需进一步加强,湖区港湾周边的农家乐、餐饮店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直排,影响水质。”同年10月,县委县政府召开千人大会,全面启动采砂、网箱养殖、垂钓、船舶生活污水“上岸”整治行动。从常委会连续四年抓保护决议贯彻执行的实践来看,人大要加强与政府的互动,紧紧扭住工作的关键节点,才能推动政府把工作抓深、抓细、抓实。对于常委会来说,千岛湖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始终强调常抓不懈。常抓,这是工作方式问题,不懈,则是工作态度问题,两者缺一不可。
  四要守土有责。千岛湖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特别是县发改、环保、建设、规划、水利、农业等部门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对照决议的每句条文,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和突破点,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常委会每年都结合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选取决议执行的薄弱点,深入开展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推动决议条文的全面执行。2007年,针对决议条文中有关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要求,常委会重点检查清洁乡村工作,推动县政府将村级保洁员工作经费由2006年的89.8万元提高到179.6万元,并建立长效保洁机制。2008年,针对决议条文中有关节能降耗的要求,审议县政府关于全县节能降耗工作的报告,督促政府加强重点企业、公共机构和宾馆饭店节能督查,实施重点节能技改项目,全面抓好节能工作。2009年,针对决议条文中还湖于民的要求,审议通过《淳安县域总体规划》和《千岛湖镇总体规划》,推动政府还湖于民,更加注重森林植被、湖岸线和山脊线的保护。2010年,针对决议条文中有关加快游船艇污水处理设施和景点环保设施建设、规范垂钓行为、建立湖面准入有偿使用管理机制等条文,听取政府关于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报告,支持政府依法开展四项整治工作,积极探索千岛湖水面有偿使用。通过几年的努力,政府部门职责分工更加清晰,联动执法机制更加健全,环保执法和综合整治工作更加有力。
  四、两点体会
  (一)千岛湖的保护工作有着良好的思想基础。全县上下对千岛湖保护的认识高度一致。可以说,千岛湖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县委的主张,也是人民的意愿,更是政府的责任。人大工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紧扣发展大局,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好的效果。在具体工作程序上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一是监督议题确定前要及时向县委请示,主动争取县委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充分征求县政府的意见,加强沟通协调,及早落实工作,做到“早部署、早通知、早安排”。三是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抄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
  (二)常委会的依法监督要有严谨的制度设计。一是强调监督的连续性。常委会把推进政府加强千岛湖的保护作为一以贯之的重点工作,连续四年通过调查研究、执法检查、听取工作报告,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审议意见,督促县政府改进工作。二是强调监督的全面性。常委会将检查工作延伸拓展到乡村、到农户、到具体项目,同时,改进检查方式,增加检查的随机性,采取随机抽查、暗访检查、跟踪督查等方式,运用现场询问、摄影录像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强调监督的权威性。常委会注重审议意见的跟踪督查工作,要求县政府在规定时间报告办理情况,相关工委及时进行跟踪检查,每年开展审议意见“回头看”,确保代表的建议落到实处
城乡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在调查期间,通过和该村党支部于书记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在过去,这村是一个偏僻、落后的小村庄,人民生活水平很低,人们都居住土木结构的屋子里,而且生活也很困难。但是,由于近几年当地政府对土地的产业结构作了调整,使当地农民不在仅仅以水稻,小麦为主要经济作物,通过引进新的经济作物使得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党委政府还统筹上下的发展,先后建立了许多的新型农家乐,种植绿化植物一千余株,修建了许多的垃圾回收池,基本上每一个村民集中点都建有一个垃圾回收池,该村还计划在2012年上半年普及沼气池,现阶段该村已在部分村民家中建设沼气池。该村的通村道路建设别具风格,除了道路两旁间隔栽种了不同种类的绿化树,还在两棵树之间栽种了各种花草,同时还安排了具体的人员对栽种的各种花草树木进行管理,人员同时还需要具体负责该管辖路段的的卫生以及道路通畅等问题。  通过调查访问,该村的生态文明村的资金除了广大村名的集资外还有部分当地企业的投资,市政府也在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这一村庄建设不难发现,一个企业,当他做大做强的时候,他也会用各种办法回报自己企业所在的地方,这样企业也能在这个地方更好的发展……  虽然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建设一开始,村干部就面临了各方面的压力,一是资金问题的紧迫,二是好多村民他们的思想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没有远见卓识,只能看到当前利益,无法正确的衡量生态文明村的利与弊,得与失,所以造成的不理解和反对,村干部在村民的思想动员上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为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排除了一部分障碍。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不管什么地方,哪一个社会阶段,建设生态文明村都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1、建设生态文明村就是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所以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文明生态村创建和收益的主体,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让他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上支持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工作。  2、建设生态文明村还要树立和增强科学发展的观念,坚持文明、生态一起抓,软件、硬件一起上。避免一些地方的"光说不干"的现状,三番几次的将农民朋友对生态文明村的建设热情凉到了最低点。除此之外,最主要的是还要充分发挥农村文体中心或活动场所的宣传、教育、娱乐等功能和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农民朋友不仅在物质上有一种富有感,还要在精神上有一种充实感,例如: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和文化科技知识讲座等,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传播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倡导文明新风。要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改造,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而全面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最终达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  3、要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长效建设管理机制。不能像有的地方那样,建而不管,修而不治,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周而复始的就会影响生态文明村在广大群众心中的地位。首先,作为村干部要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当作一件长久的事情来做,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时刻想着为老百姓谋利益,谋发展,只要能为百姓办实事,就会得到百姓支持。  4、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切实增强创建后劲。要把生态文明村当作一件长远的事情来抓,要根据自己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更加促进整个村庄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譬如根据村庄需要建立自己的厂房,既能促进村庄的经济发展,还能为村民提供一些相应的就业岗位,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5、形成边建设、边治理的建设模式。农村不比城市,虽然中国的城镇化速度挺快,可是农村的经济发展还是跟不上社会的脚步,在各个方面都存在一些落差和不足,譬如农村的环境问题,包括村道的卫生,生活垃圾的存放,村庄河流的治理,农作物秸秆的存放问题等等,应该尝试建立一套生态链,使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6、要坚持因地制宜,制定完善创建规划。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地情况制定相应的种植方案,尽最大的努力提高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农村向城镇化过度奠定一定的基础。  在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中除了要注意以上的问题以外,还要正确处理文明生态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其一,文明生态村建设是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要求的。其二,市文明生态村建设是立足将本市打造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实际战略而选择的,符合市情,符合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其三,既然是模式,就应该有多种,而不是一种,要允许各个地方领会中央精神而因地制宜,有所创新。三层含义归结起来,就是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文明生态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盖新房子、修水泥路、建沼气池,种花种草,等等,这些确实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措施,因为他们可以使"村容整洁";同样,在农村搞多种经营也可以适当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但这些并不必然建成文明生态村。 文明生态村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理念。更为根本的是,要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因为这是文明生态村的经济基础。生态经济搞不好,即使生活再宽裕,村容再整洁,乡风再文明,管理再民主,也不能叫文明生态村。所以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走出单纯的把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理解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误区。如果那样,文明生态村就会失去了核心内容而流于一种口号和形式,文明生态村也会因此变成一个外壳,空泛无物。当然,这样讲不是说生态环境基础薄弱的地方不能搞文明生态村建设,而是强调要把发展生态经济放到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首位。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关于生态农村的建设有了自己的些许想法,对于兴胜乡团结村的生态农村建设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看发,也学会了怎样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一件事情,怎样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联系和解决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 (责任编辑:默泽)
[节约型社会]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探讨与实践指向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理念,历经“以植树造林为百年大计”( )、“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建设生态文明”(2007-)三个时期。1994年7月,国务院批准了《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我国进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期。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则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由此,我国进入“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期。
  一、生态文明涵义
  究竟何谓“生态文明”?目前主要有三种思路。
  第一种思路是,把生态文明看做是小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或现代性文明体系(主要指工业市场文明,包括与工业市场经济相关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文明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
  其中,第一种观点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角度,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①]
  第二种观点从现代化角度把生态现代化视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如何传启等认为,生态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现代化与自然环境的一种互利耦合,是世界现代化的一种生态转型。[②]
  第三种观点,把生态文明视为是对工业文明的一种反思性文明。可称为工业文明反思论。如周生贤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③]
  第四种观点,把生态文明视为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并立的一种现代性文明形态。如何增科认为,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是为了使人们从人类文明的战略高度认识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重大意义。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可持续的环境就没有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④]
  第五种观点,区别了原生态文明、次生态文明与新生态文明,认为我们所要建设的生态文明指的是,工业、市场与生态和谐共存共进的一种现代文明形态,它具有文明的现代性、发展的可持续性、人与自然的和谐性、生态建设的科学性、警惕人类改造自然的风险性、只承认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有限性等特点。[⑤]
  第六种观点从意识、制度与行为把生态文明分为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如陈寿朋认为,生态意识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生态制度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生态行为文明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⑥]
  第二种思路是,把生态文明看做是工业文明形态之后的一种新阶段的文明形态。其中又可分为第三阶段论、第四阶段论、第五阶段论与未明晰阶段论等多种观点。
  其中,第一种观点是把生态文明看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三阶段,即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文明形态。如潘岳认为,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黄色文明)、工业文明(黑色文明)之后的绿色文明。工业文明以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其次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⑦]姬振海分析了生态文明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的异同之处。相同点是,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不同点是,生态文明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人们树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观。[⑧]
  第二种观点把生态文明视为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四阶段文明。如贾治邦认为,生态文明是是在对传统文明破坏生态的弊端进行长期深刻反思和扬弃后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明,是对人类传统文明的整合、重塑与升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状况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落实及其成果的反映,摒弃人类破坏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动,倡导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并主动开展生态建设,实现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突出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⑨]盛邦和认为市场·生态社会为人类文明继丛林·原始社会→土地·农业社会→市场·工业社会之后的第四个转变期,全称是“市场的生态工业社会”。这个社会讲求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与世界和谐。这个社会还是“市场”的,市场非但不取消,还要更壮大,更成熟。这个社会还是“工业”的,工业化、现代化初衷不改。[⑩]
  第三种观点把生态文明视为继渔猎文明(a文明)、农业文明(b文明)、工业文明(c文明)、信息文明(d文明)之后的第五阶段文明(e文明)。提出者是李兆清。他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协调进化的优化范型,是人类为了可持续发展,在经过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四次选择后进行的第五次选择,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得到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存在状态。主要包括“10e理念”:earth(地球)、environment(环境)、ecological(生态)、energy(能源)、entropy(熵)、efficiency(效率)、enlightened(开放)、equalization(平衡)、eternal(永恒)、elegance(高贵)。[11]
  还有些学者未明确细分人类文明演进阶段,但也认为生态文明是现有文明基础上的一种更高级别的文明形态。如关琰珠、郑建华、庄世坚等人认为生态文明是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形成的更高级的文明形态。[12]
  第三种思路是前两种思路的兼容性综合,即把第一种思路称为狭义的生态文明涵义,第二种称为广义的生态文明涵义。认为广义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第四阶段文明形态。狭义生态文明则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13]陈家刚也指出,狭义生态文明表征着人与自然互相关系的进步状态,广义生态文明(以产业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是工业文明(以工业生产为核心的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14]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思路外,还有主要从实践性与政策角度立论的。如林树森认为,生态文明是一种建立在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文明形态,不只是拿来看的,而是要拿来当饭吃的。生态文明也是一种让人普遍感到幸福的文明形态,要在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民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生态文明是一种绿色的文明形态。必须在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加快转变生产模式和行为模式,走一条依靠自然、利用自然而又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互动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5]
  不管哪种思路,生态文明都属于现代性文明,要么是工业市场文明的深入性、成熟性发展或工业市场文明危机后的反思性文明,要么是工业信息文明转轨之后的更高级的新文明形态。从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诉求看,生态文明建设追求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生态文明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人类与自然互动互制关系的历史发展的文明结晶形式。建设生态文明,同样要立足于工业市场文明的历史与现实的根基之上。
  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路径与方式
  尽管对于生态文明涵义的理解有不同的思路,但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学界与政府几乎一致地认为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当然也有人认为生态文明的目标是社会公正,即平等对待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生态文明的价值诉求是多样性、可持续性、整体性、责任与权力下放。[16]实际上,这种观点的核心仍然是认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过,其更强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平等相处。但从以人为本的视角看,和谐相处比平等相处更能反应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路径、现实祈求与未来趋向。
  关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方式,学界与政府提出了众多的有识有益之见。有单从某一方面分析的,也有综合分析的;有主要基于理论分析的,也有主要基于政策与实践分析的;有从理论上与政策指导上提出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的,也有主要总结某一区域实践发展经验并结合理论分析提出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的。
  任勇主要从环境经济政策角度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方式。认为作为“内在约束”力量的环境经济政策,具有促进环保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与行政监控成本等优点,可使用的政策有七类:绿色税收、环境收费、绿色资本市场、生态补偿机制、排污交易、绿色贸易政策、绿色保险等。[17]
  周生贤主要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方式。建议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在思想上,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政策上,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在措施上,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在行动上,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护环境。[18]
  贾治邦主要从生态安全角度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方式。要求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着力建设和保护好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努力构建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加快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19]
  陈家刚主要从生态治理角度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方式。认为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是生态治理。具有资源节约、多元参与、良性互动、基层民主、从善政走向善治等特点的生态治理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鼓励公民参与、理性反思、尊重差异、平等对话、明确责任、有效培育公民精神的协商民主是生态治理的路径选择。[20]
  杨鹏主要从环保组织发展角度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方式。建议政府要给各种环保技术创新的企业、组织以良好的法制空间,同时要给民间关注环保的行为予以保障。[21]
  此外,更多的学者是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去综合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方式。
  陈寿朋从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四个层面阐述生态文明的建设路径与建设方式。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强化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推进生态民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主要包括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注重生态道德教育。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主要包括优化“人居”生活环境。实现人口良性发展。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22]何爱国也认为,生态文明建设要沿着文明现代化与生态现代化互制互动的轨道运行。从生态政治、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文化四个方面自觉地谨慎地协调生态维护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保持对利用自然、改变生态的高度警觉,使我们能够在地球这个大生态系统中与我们的环境和谐共存。[23]
  薛惠锋从观念、产业体系、产品、制度、标准、法律、统计和环境监测体系等方面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方式。提出要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节能环保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先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技术示范,采取多种方式加快高效生态文明建设产品的推广应用。通过财税政策、价格政策等各种经济杠杆,促进节约能源和污染物减排工作,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加快制定和完善能源、环境相关标准,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确立节能与环境质量标准及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中的有关规定,增强标准的约束力和强制执行力,强化超标排污、违法排污的法律责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还要加快节能统计和环境监测体系建设。[24]
  基于生态文明的五大演进阶段分析,李兆清从理论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模式(e模式)。这个模式涵盖五个发展、八大体系、三个层次。“五个发展”是:科学发展、和平发展、可持续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有机结合。“八大体系”是:低消耗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可持续的、循环的环境资源体系;稳定高效的经济体系;不断创新的科技体系;更加开放的金融贸易体系;注重公平的分配体系、开明进步的民主体系。“三大层次”是:宏观层次上,要建立一个完全符合科学发展社会的基本模式,中观层次上,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适分对口、梯级利用的循环经济,微观层次上,要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建立清洁生产的概念。[25]
  第一个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模式为“厦门模式”,由中共中央编译局与厦门市委市政府结合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出。“厦门模式”被概括为六个特征: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生态兴业”的生态城市先进理念,不以牺牲生态利益换取一时的发展,努力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建立在环境和资源能够承载的基础上,积极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绩导向作用;二是始终将建设生态城市的先进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过程之中,以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为抓手,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发展;三是积极构建“政府主导、民间协同、公众参与”的城市生态善治模式,探索出“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法律规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运行机制;四是发挥市场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和市场化的资源供应机制,引导企业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的地方,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五是鼓励科技创新,大力推广生态环保新技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六是致力于加强区域和国际合作,勇于承担共同的生态责任。厦门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26]厦门模式的提出者认为,其成功经验值得各类城市借鉴。
  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并不完全是通过对生态文明概念的具体分析表达出来的,在很大程度上,一方面(主要方面)是基于国家环保系统倡导与地方政府响应的生态区域建设指标体系发展而来,另一方面是基于全面小康建设指标体系中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分指标体系发展而来。生态区域建设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生态区、生态村等各级区域的建设指标体系,最早由国家环保总局发起实施,于2003年91号文件的附件中发布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这是由中央政府系统正式发布第一个系统的生态区域建设指标体系。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195号文件的附件中发布了这个指标体系的修订稿。国家环保总局的生态区域建设指标体系的部分指标源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各省市在国家环保总局的生态区域建设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又纷纷设计出有本区域特色的指标体系,或更详细的下属区域的生态县、生态区、生态村建设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大体主要是在这些生态区域建设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予以完善或发展而来。
  中共中央编译局与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为基础的第一个城镇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共30项具体指标。分别反映了人们在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意识、实行生态善治等方面的努力程度和取得的实际成果。这套指标体系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强烈的行为导向功能。围绕生态文明这个核心理念,引导人们努力从事5项建设,即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意识、建设生态伦理、实现生态善治;积极构建四大系统,即资源节约系统、生态安全系统、环境友好系统和制度保障系统。[27]
  厦门市环保局的关琰珠、郑建华、庄世坚提出厦门市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包括目标(1个)、系统(4个)、状态(4个)、变量(16个)、要素(32个具体指标)五级指标体系。其中状态指标包括可持续发展度、环境状况、生态平衡、文明程度。变量指标包括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土地、综合利用、绿色消费;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环境建设、环境管理;生态保有、生态预警;国民素质、经济保障、科技支撑、公共卫生、公众参与。有标准值与2005年现状值,在备注中还注明了其它参考指标与部分指数获得途径。标准值来源系根据国家与厦门市相关标准(包括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国家生态县生态市创建工作考核指标、厦门市环保发展规划指标、厦门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指标、厦门市循环经济发展指标),指标体系进行了可达性分析。[28]
  蒋小平从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出发提出河南省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两级体系,一级指标3个,包括生态环境保护(二级指标11个)、经济发展(二级指标6个)与社会进步(二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合计20个。整个指标体系简明扼要,层级清晰,有目标值(参考国家生态省建设目标与国际水平)与年实际值。对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综合测评,并提出了对策分析。指标全部属于定量指标,作者要求的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并没有做到。[29]
  包头市环境监测站的于钢城、李爱琴、牛春梅以包头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为基础提出包头市生态文明市建设指标体系。包括自然生态指标、经济生态指标与社会生态指标三大体系,其中,自然生态指标包括自然生态区指标与森林(林草)覆盖率,经济生态指标包括农业生态与工业生态,社会生态指标包括生活环境质量指标与城市建设指标。有的指标不清晰,有的指标无量值。未对现状或进度进行测评。[30]
  宋马林、杨杰、赵淼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准则与指标三级指标体系。其中二级指标8个,包括经济发展效率、金融生态环境、科技教育水平、人力资源利用、生态产业聚集、环境保护状况,区域节能降耗、社会秩序稳定,三级指标(具体指标)合计28个。这一指标体系的优点是指标层级简明,权重清晰,缺点是没有目标值,二级指标显得繁复。作者认为目标值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可根据指标自身历史数据变动的特点、规律与可能性边界,并综合分析与相关指标的关系,予以确定。[31]
  梁文森提出以环境质量建设为基础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共分大气环境质量(8个指标)、水环境质量(6个指标)、噪声环境质量(2个指标)、辐射环境质量(1个指标)、生活环境质量(4个指标)、生态环境质量(8个指标)、土壤环境质量(1个指标)、经济环境质量(6个指标)8大类型36个具体指标。优点是层级清晰,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突出,有标准值与指标的性质说明,如区分了约束性指标、参考性指标、期望性指标、信号指标等。缺点是,缺乏对标准值来源的分析说明。提出建议要求指标测评由人大立法保障实施。未进行具体进度测评。[32]
  何爱国从宏观上与理论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包括生态响应、生态政治、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文化5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二级指标。着眼于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多样性与典型性。没有进行进度测评。[33]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提出了生态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进步、经济生态化、社会生态化三大分类各10个指标共30个指标,提出了评价原则(反映生态现代化的典型特征、指标的代表性、指标内涵的相对独立性、指标变化的较好相关性、数据来源的连续可获得性、发展水平评价的可比性、指标体系的系统性与开放性、易理解与可接受性、指标数量的适中性)与评价方法,并对年间131个国家、2000年与2004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生态现代化进程进行了评价。[34]
  生态文明涵义的第一种思路是,把生态文明看作是工业市场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态文明被视为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并立的四大文明层面之一,生态文明建设被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进互动的五大建设之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大体是依据这一思路研制而成的。当然,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孤立地发生作用,在实践中必然渗透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必然影响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程,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又必然超越单一的自然生态修复与维护,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又可以超脱全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而成为独立的指标体系。
  不过,对于生态文明涵义,不少学者倾向于第二种思路,即把生态文明看作是超越工业信息文明阶段的新文明形态,虽然从这种思路设计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还很罕见,但由此,可以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设计理念与研制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多样化的,动态发展的。
湖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对策研究
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这是我们党继提出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来,充分说明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湖州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持“生态优市”方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独特优势,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认真总结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探索规律,研究在更高层面上、以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由市委主要领导牵头,16个市级部门和5个县区参加,开展了湖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专题调研,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背景及战略意义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和利用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由此所产生的对自身的各种负面影响,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主要内容应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四个方面。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在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及顺应当代国际社会重视生态保护、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和谐互补以及共同发展。
(一)宏观背景
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之后,人类文明目前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结果。因为从西方工业文明形成起,以征服、索取和统治自然为核心思想的人类中心主义,就一直受到许多思想家的反思和批评。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全球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能源危机出现,于是人类开始有意识地寻求新的发展模式。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提出了均衡发展的概念,以大量事实系统分析说明了传统工业文明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性,催生了联合国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的关注。同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和《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报告,确定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发表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术语。1983年,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该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文中鲜明地提出了“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和发展危机不能分割”、“地球的资源和能源远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必须为当代人和下代人的利益改变发展模式”等三个观点。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和《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指导原则和战略目标。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可持续发展执行计划》和《约翰内斯堡政治宣言》,确定发展仍是人类共同的主题,提出经济、社会、环境是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三大支柱。从此,可持续发展观念、生态社会建设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问题比较突出,资源使用效率偏低,环境污染较为普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不切实搞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我们的发展将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因此,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1994年,率先制定出台了《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白皮书》;1996年,“九五”计划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随后又提出了科学发展、清洁生产、清洁发展等新概念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走文明发展之路、建立节约型社会等新观点;“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浙江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早在2002年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就提出了建设“绿色浙江”的目标任务。党的十六大后,省委又进一步明确要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以生态省建设为载体和突破口,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先后制定了《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纲要》、《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等纲领性文件,党的十七大后,省委赵洪祝书记、吕祖善省长多次召开会议,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部署、提出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浙江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二)战略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一项重大而长远的战略任务,在理论上、实践上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理论意义
——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首先是自然意义上的存在物,从生命本原存在而言,人同任何生命一样是自然界进化和发展的产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须臾离不开自然,与其说保护自然是保护我们的家园,毋宁说是保护我们自身,是保护我们本身的存在。自然是世界的本源,人类只有在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进化、协调发展,及时发现、自觉地避免人类变革自然的负效应,才能有效地利用自然。马克思主义主张人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通过生态实践的方式把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解决自然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最终消除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对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践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
——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秉承“天人合一”,崇尚“万物平等、和谐并育”,倡导“爱物节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宝库中弥足珍贵的精神资源。我国古代的思想家运用朴素的辩证思维,把天、地、人看作统一、和谐的有机整体,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一种“物我一体”、“天人相通”、“天地融贯”的生命境界,人、物、天三者合一而化为宇宙,宇宙万物和合共处。自然万物虽因进化不一而有高级、低级生物之分,但却无物种贵贱之别,“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只有敬重生命,仁爱万物,万物方能“生生不息”;只有“爱物节用”,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保护生态系统,才能有效预防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生态理念和智慧,通过实践活动来认真加以应用、深化和提高,从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朝着生态史观方向发展。
——是对西方生态文明思想的借鉴与提升。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在“生态危机”刺激下,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绿色政治思潮)逐步兴起,现代生态文明观逐渐确立,其蕴藏的生态文明理念及社会治理范式,对于当今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西方古代哲学家普遍承认自然是万物的本源,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共处。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疯狂“向自然进军”,自然世界被人为世界不断侵蚀,特别是文艺复兴以来,人类理性的张扬和主体意识的提升,使得自然的神性与灵性一步步萎缩。基于此,以怀特、梭罗、史怀泽、利奥波德、卡森为代表的西方生态思想家提出了“敬畏生命,尊重世界万物的生存权力和生态系统和谐论,万物互为依赖、共生同荣”的思想。生态意识、生态思想的普遍发展,使西方世界进入了“从原则到实践”的生态运动时代。20世纪中叶以来,欧洲绿党运动和环保主义活动风起云涌。美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等西方国家一些学者还力图把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环境退化和生态危机原因,探讨危机的解决途径,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生态理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寻求一种既不同于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也不同于存在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三条道路——生态社会主义。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生态牧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