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赛宁我记得原版有一个电脑游戏,主要是自己指挥一些剑兵弓箭兵和和专门扔类似手榴弹的矮个子去打怪物,不知道是什

【图片】【军事】09-23丨论手榴弹的正确投掷方法~\(≥▽≤)/~【光荣使命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6,316贴子:
【军事】09-23丨论手榴弹的正确投掷方法~\(≥▽≤)/~
新华网  日消息,当地时间16日上午10时20分左右,19岁的训练兵朴某与另一名训练兵在教官指导下进行投掷手榴弹训练。朴某手中的手榴弹突然爆炸,导致其右手腕断裂,旁边的一名教官和一名训练兵则被弹片击中。  3人当即被送往医院接受急救。朴某因伤势严重,当天下午4时25分左右不治身亡。另两人仍在接受手术治疗,目前暂无生命危险。  韩国海军陆战队方面表示,朴某和教官一起进入手榴弹训练场6个安全壕沟中的一处进行训练。当朴某按照教官指示将要投掷手榴弹时,手榴弹突然在他手中爆炸。  军方已经着手调查此事的具体原因,例如是手榴弹存在缺陷还是朴某对手榴弹的操作手法不当。  韩国近来发生多起士兵身亡事件,招致不少批评。今年9月初,陆军第13空降特勤旅团两名士官在进行反劫持训练中身亡,初步推断死因为窒息。国防部发言人金珉奭随后称,韩国军方今年首次实施从海外引进的“俘虏体验训练”,但是未能做好充分安全准备,将对此深刻反省。前几年一直是解放军再出这种事故 。结果军队一生气去年全用82无柄手榴弹 。就没那么多事故了。去年云南蒙自军分区一名女兵在练习投掷手榴弹时出现意外,拉火后的手榴弹落在了脚边,多亏了现场指挥员,果断将女兵推入壕沟避险。这种事在军队中屡见不现。大家投教练弹时都很正常。但一拿到实弹全尿了。毕竟上百克的炸药要是在脚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如何去安全的投出一枚手榴弹。不会炸到自己,也算为想当兵的哥们预习一下。
「剑网3」注册送好礼,直升95级!千万预约达成,云梦泽邂逅失忆少女,可成长惊喜大礼放送,全新生存玩法李渡惊魂来袭!
图片来自:
想要投手榴弹,我们就要了解手上这个可爱的小家伙。他如果发怒能把你炸成一片一片的。手榴弹的历史悠久,最先是中国人发明的。15世纪欧洲出现了装黑火药的手榴弹,1904年日俄战争中,手榴弹又在战场上发挥了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堑战壕的兴起,手榴弹得到交战国军队的广泛应用。当时较为典型的手榴弹有德国的木柄手榴弹和英国的菠萝形米尔斯式手榴弹等。这些手榴弹亦为后来手榴弹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的杀伤手榴弹分为进攻型手榴弹和防御型手榴弹的两种,防御型手榴弹外壳一般都预制数量恐怖的破片。装药量一般是60克到130克高能炸药。杀伤范围6米以上。一般我们教官都会告诉你手上拿的手榴弹的型号 。延时时间 发火方式 药量 和杀伤距离等数据。
如果你的臂力不够或者手太小 千万别投俄国货。就像上图的这种黑市常见的苏制F1手榴弹。二战期间研发单体重达600克也就是1斤二两 相当于普通手榴弹的两倍。装药量虽然不大但是铸铁弹体分裂的破片个头硕大。30米距离都有杀伤力。轻型防弹衣都没用。。这样霸道玩意。玩不好就得自己受伤。投入去后就得找个坑躲起来。被自己的手榴弹炸到是军人最大的耻辱!
如今的手榴弹一般都是卵形手榴弹。装药量也就是100G左右,铁皮的弹体没有什么破片,纯靠冲击波杀人。也与今天多是城市战有关。毕竟好携带随声能挂几十颗。大兵们都喜欢把小甜瓜送给对门的敌人当礼物。上图的是美军的M61式手榴弹和常见的M67差不多。不过这个弹体是椭圆的。
通木柄手榴弹爆炸威力靠的是破片杀伤,说难听点,大白天的丢一颗出去,“嘭”的一声,冒点黑烟,炸起一点点土(如果是水泥地仅仅冒点黑烟),感觉声音和大一点的炮仗差不多,冲击波的话,人如果爬在5米开外根本就掀翻不了,一般手雷的安全距离为15米 但是破片在这距离上仍然能伤人进攻型手榴弹应用的范例。一颗M67手榴弹丢进去 小屋里的4个人就成这样了...
手榴弹的引信一般是有握片保险的这种。上图是俄式手榴弹的引信,作用原理很清楚。拔掉保险销投出去。弹体的握片保险脱落 ,释放击针点燃延时药。3-4S后爆炸 。这种结构的手榴弹引信苏联二战时期开发用了几十年特点就是可靠。 下面我们以国外最常见的美式M67手榴弹和国内最常见的67/77木柄手榴弹讲讲怎么安全的投小甜瓜。M67式手榴弹是美军标准手榴弹之一 。由弹体和引信组成。球形弹体用钢材制成,内装180克B炸药。引信为M213式延时4-5秒。引信上有一S形保险夹,可防止保险销被意外拉出,使用时,卸掉保险夹后才能拔出保险销。因其圆形的弹体被美国大兵昵称为&苹果&.
投掷卵形手榴弹的基本姿势和投铅垒球差不多。 但是我觉得小甜瓜比垒球好投。有分量。我初中时能投20多米将将及格。投手榴弹应该没问题。美国军队的教范里喜欢像扔铅球那么扔手榴弹。但是看战地纪录片 美国兵扔手榴弹总是像投垒球那么甩出去。也许这样投的圆点美国陆军的标准教材 ——立姿投弹美国陆军的标准教材 ——跪姿投弹
关注逆鳞小说吧,并且捧场5000及以上T豆,支持柳大~,
关注逆天邪神吧,并且捧场5000T豆(含历史行为),
关注逆鳞小说吧,并且捧场5000及以上T豆,支持柳大~,
关注逆天邪神吧,并且捧场5000T豆(含历史行为),
关注逆鳞小说吧,并且捧场5000及以上T豆,支持柳大~,
关注逆天邪神吧,并且捧场5000T豆(含历史行为),
我不会说我都是把手榴弹引信拉开后往地下一扔回身就趴下 我才不会那么傻呢 往天上抛结果没抛好炸到自己
往天上抛的都是傻子 往天上抛差点炸到自己的更傻
美国陆军的标准教材 ——卧姿投弹投无柄手榴弹还有一种进阶玩法就像&亮剑&里面楚云飞指挥人炸山本特工队那集。拔保险销后攥着释放掉握片。默数2-3秒后再投出去。这样可以防止敌人反投回去并造成空炸效果。前提是您的心理素质得够硬。美军手榴弹投掷多少米及格我不太清楚解放军投82式好像和投67弹一样是30米及格。M67弹有效杀伤距离是6米远点应该就成了。美军除了常规的立姿投弹 好像还训练甩抛的方式。解放军好像不练习这样玩手榴弹。投掷木柄手榴弹就容易多了。最早的手榴弹就有个木柄、有木柄的好处是借助杠杆原理可以投掷的更远。而且往高处扔不容易滑落 但是代价就是手榴弹变重了。
二战德军手榴弹的投掷方法图。高手能扔出去80多米。投这样的手榴弹就像是干农活收玉米。我见过溜得能轻松的把玉米棒子投进30多米外的背篓里。到军队里都不用费心练习投弹了吧。我现在也能把棒子投出去两块地 40米左右的距离。传统的德式手榴弹是摩擦发火引信。打开弹底的保险盖倒出一个拴着磁珠的小绳子。使劲拉开 。冒烟之后4-5秒爆炸。摩擦发火引信就像咱们小时候玩的拉炮。只不过比那个劲大,有时候也会出现早炸等情况这就看人品了
我国军队中常用的是67式和77式短柄手榴弹。投法和德国货差不多。但是有一点不一样的,我国手榴弹的延时较短。引线末端拴着一个小铁坏,投掷前把铁环套在手指上。靠投掷的力量拉火。如果像投德国货那样先拉火再甩开膀子投。扔不了多远就会爆炸。毕竟抡开胳膊也要1秒钟时间。解放军投手榴弹好像是30米及格,军中有高手能把手榴弹投出102米
说到67式短柄手榴弹,在这里讲个故事:八根拉火绳怎样能判断一个人当没当过步兵?答案是:给他一颗手榴弹。我(非楼主)投手榴弹没故事,我有两个战友投手榴弹有故事,而且都出过事。那还是在新兵连的时候。现在回想新兵连的训练,只有一件事叫我心跳,就是投真手榴弹,投假的不跳。不怕见笑,当兵三十多年,我只扔过一颗真手榴弹,也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只记得实弹一到手,心就蹦蹦地跳,生怕炸在手里,慌慌张张地就赶紧扔出去了,手榴弹一出手,我就赶紧爬在掩体里,连看都不敢看一眼,只留下一个感觉:真手榴弹与假手榴弹不一样。而今回想起来很遗憾,入行伍几十年,真手榴弹只扔过一颗,其他过硬的真工夫也没有,这些年主要是“天天讲”了,岁月如梭,最后就剩下一张能侃的嘴。回头一想,这兵算是白当了,行伍不武,那是天桥把式,万一真碰上枪林弹雨怎么办呢。几年前搬新居时,我整理旧物,翻出了我当新兵时的包袱皮。那是一块一米见方的棉白色布头,三十多年前,这是我当新兵时所发的军用被服之一,当时我的全部私人物品就是用这一块包袱皮包着,而今,包袱皮里已别无长物,只剩下8根拉火绳。这是木柄手榴弹的拉火绳。拉火绳是一根长约10多公分的白棉线,现已发黄,但仍很结实。拉火绳的一头涂有2-3厘米长的黑色摩擦涂料,这是手榴弹的拉火头;拉火绳的另一头拴着一个银色的金属环,金属环如今天一角钱硬币大小,这是套在小拇指上的拉火环,而今拉火环已是锈迹斑斑。拉火绳平时是藏在手榴弹木柄里的。投实弹时,拧开后盖,捅破防潮纸,抠出拉火环,把拉火环套在小拇指上,然后投弹。在手榴弹出手的瞬间,一扣手腕,套在小拇指上的拉火环就随手拉出了拉火绳,于是,手榴弹在出手的同时就拉响了,拉火绳就挂在小拇指上了,所以,凡投过实弹的兵,都有拉火绳。当然,手榴弹也不会马上爆炸,还有3秒钟左右的安全持续时间,这正好就是手榴弹的飞行时间,理论上说,手榴弹拉响后还有3.8秒的安全时间,但投实弹训练时,没人敢按这个时间出手,赶紧扔出去就得了,害怕伤着自己,所以,投实弹对新兵来说,既是个最近似实战的爆炸感受,也是个很危险的训练。这8根拉火绳都是我的老连长给我的,我自己的那一根被我的一个战友要走了,一直没还我。看见这8根拉火绳,我想起他俩当年的故事,他们一个是我的同年兵,北京兵,我们关系好,哥们儿;另一个是我的老连长,1962年的辽宁兵。我们一直有联系。他俩都是结巴,原来我一直不知道,直到最近我们战友聚会,说起当年投手榴弹的事情,我才知道。
一个新兵一个实弹,立姿投弹30米及格,我当新兵的时候是这个规矩。记得新兵连生活快结束时的一天,进行投实弹训练,这是我们新兵的最后一个训练课目。那天,大家去训练场的路上有点异样,连队的步伐走得有点拖沓,口号也不亮,干部战士脸木、眼呆、心悬着。其实,我们都投过教练弹,投得不错,全连都及格了,但一说要投实弹,大家心里都有些忐忑不安,谁都知道,真手圌榴圌弹会炸。当时新兵的训练课目主要是步兵的基础课目,如队列、体能训练、轻武器射击等,我们那批兵里的城市学生兵多,文化高,学得也快。各个训练课目,新兵人人都冲在前面,个个都有两下子,一个比一个牛,谁也不服谁。新兵训练中只有两项是最基本的步兵课目,也是行伍之必需:一是轻武器射击,二是投实弹,哪有当兵的不会打枪投弹呢?不管你将来去当什么兵,升多大官,既然入了行伍的门,真枪得会打,实弹也是得会投。打了真枪,投了实弹,于是,新兵就有了一点行伍的感觉了,就知道实际的战争与电影上演的,书上写的,嘴上说的战争有什么区别了。那天说要投实弹,大家都有恐惧感。投实弹不同于实弹射击:实弹射击是你拿枪打靶子,你打靶子你过瘾,靶子不会打你,你打着打不着,自己也伤不着;但投实弹不同,一旦实弹在手,掏出拉火绳,心里就发慌,全身就发软,腿就迈不开步。谁都清楚,投实弹搞不好要死人,干部都紧张,新兵自然也紧张,怕出事儿。 训练就是如此,一动真的,兵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投实弹的场地是预先特殊设置的。那天,训练场上预先挖了一条4-5米长的堑壕,有一人深,挖堑壕的土在紧贴堑壕的外侧堆起了一座半人高的掩体,新兵在堑壕内侧的平地上投弹,万一谁失手把手榴弹掉到地上了,可以把手榴弹踢到堑壕里去,或者干脆自己跳到堑壕里隐蔽起来;万一谁投得不远,掩体也可以挡住手榴弹的弹片,以免伤人。投弹位置的后方是不能有人的,万一谁投到后面去了呢?新兵投实弹时什么都可能发生,所以,投弹处一般是两个人,一个是干部,另一个是新兵。万一新兵出什么情况,干部能帮忙处置。部队投实弹训练中,死人伤人的事儿常有。掩体外的前方是投弹的方向,前方30米处有一条用白石灰撒成的白线,这是立姿投弹及格的标识线。训练中的立姿投弹,通常是可以助跑的,依自身情况助跑或站在原地投弹出手。那天,全连只有连长一个人敢笑。连长是1962年的兵,大个子,手长,平时很严肃,也很严厉,基本不会笑。笑,也是看到谁出洋相的时候“讥笑”,再加一句:“你这个吊兵”。那天,连长一反常态,和颜悦色,面带微笑,跟没事人一样。他一笑,眼睛就眯成一条缝,五官都向鼻头紧急**,谁都摸不准他是真笑还是假笑。全连先在堑壕前列队。连长站在队列前,离我们只有3-5米远。当着全连的面,他从弹箱里拿起一颗实弹,拧开后盖,桶破防潮纸,掏出拉火绳,把拉火环套在小拇指上,然后,连长手握弹柄往我们面前一举,先笑,后说:“大家看好了,这是准备拉火的状态,”说着,他的手掌突然一松,“啪”,手榴弹一个跟头就从他手里掉了下去。队列马上乱了,当时就有人要往地上趴,要往外面冲,大家脸色刷白。连长没动,排头的干部也没动,连长看着惊慌失措的队伍笑,没有口令,于是,大家都不敢再动了,连长还是盯着我们笑,片刻,队列重新恢复了队形。手榴弹没掉到地上,吊在连长右手的小拇指上了,一根拉火绳牵着,弹头朝下,弹柄朝上,既没有冒烟,也没有响,安安静静的:悬空了。连长看着恢复了镇静的我们,一笑,不是讥笑,诚心地一笑,说:“别紧张嘛,炸不了!炸,也是先炸死我。大家看好了,拉火绳是拉出来了,但不够劲!所以不会炸。记好了,要有8公斤的力才能够把手榴弹拉响,手榴弹才600克重,这能拉响吗?”“拉—不—响,”大家齐声回答。
就你这图上的人物动作分解,和我军几乎一样的投雷原理。以左脚向前小半步为支撑点,右脚后撤半步以右脚尖首先发力,腿部依次发力传带到腰部,再到手臂,最后手掌。整个过程就皮鞭。这样能够发挥人体最大的力量。也许有人会说这种动作实战无意义,但实际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只要知道这套动作的人他觉得首用,如同散打招式。这种投雷动作实际上是手柄手榴弹的动作
“对了。不拉不响,不使劲拉也不响,记好了!”连长一边说着,一边张着右手在队列前面走来走去,示意给大家看:手榴弹就吊在他右手的小拇指下,一根白色的拉火绳牵着,晃来晃去的,晃得人心跳。“当兵的不敢扔手榴弹,那不是扯狗蛋吗?手榴弹是我们看家的本事,敌人远了,你可以用炮打,近了呢,拿尿吱吗?”队伍里有人笑,连长高兴了:“你们敢不敢扔哪?”“敢!”“开始!”连长命令道。我们都撤到连长侧后30米开外的位置,那里是训练场边缘的下坡地,我们都躲在坡下,伸长脖子看得见连长的位置。训练场上空了,只有连长一个人站在堑壕旁,脚下一侧放着3箱手榴弹。记得我是前几名投的。有关当时投实弹的细节,而今我已经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我把拉火环套在小拇指上后向连长示意时,连长笑了,两眼眯成了一条缝,挺满意的样子;我还记得,手榴弹一出手,我就连忙爬在掩体后面,撅着屁股,胳膊肘撑地,双手抱头,双眼紧闭,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不知道,只听着前面“轰”的一声响,就完事儿了。我赶紧抬起右手,一根拉火绳挂在小拇指上,我心里特高兴,乐呵呵地就跑回去了,连长说了些什么,我根本没听见。隐蔽地上的新兵自觉地分成了两伙:凡投过实弹的聚成一伙;还没投弹的成另一伙。我立即钻进了投过弹的那伙儿中。我们每人手里都捏着一根拉火绳,拉火绳的一头上拴着一个发亮的拉火环,另一头捏在手头上,“悠悠”的转着,拉火环在阳光下划着闪亮的圆圈圈,带响。
我们得意地向没有拉火绳的人摆活自己多么勇敢,投了多远多远;没投弹的另一伙人,呆呆地听着,要么就伸着脖子看人家投弹,要么呆呆地看着我们玩拉火绳,带着羡慕的目光,不安地等待叫自己的名字。值班员点我那个战友的名:轮到他投弹了。他爬上训练场,跑步到连长跟前报到。连长拿起一颗手榴弹,一手握住弹头,然后把弹柄递给他,很温和地说,“别紧张,拿着”。“不……紧张,不……紧张,我……我一会儿……就好……”他结巴起来了,脸色苍白,人往后退,就是不伸手去接手榴弹。连长看着他笑,拍拍他的肩膀,一会儿,连长又拿起他的右手,把弹柄放在他的右手中,他一接过手榴弹,整个人就开始颤抖。“啪”的一声,手榴弹掉到了他的脚下了,他像马惊了一样,扭头飞快地往回跑。到了隐蔽地,他一头就往我们投过实弹的队伍里扎,一个新兵上去拦住他,问:“你有拉火绳吗?”“我……我……我……”他结巴起来。一场哄笑。那个新兵硬是把他推出去了。他转身又往那伙还没有投弹的人群里扎,又一个新兵出来把他往外推,说:“不行!出去了就不能回来!” 坚决不让他进去。“我……我……”他又结巴了。又是一场哄笑。他站在两群人中间,一脸虚汗,嘴唇发抖,高频率地眨眼睛,一脸无助无奈的可怜像。副连长干预了,说:“大家别闹!”然后对他说:“你先休息,别紧张,最后再说。” 他一个人灰溜溜地坐在两伙人之间,低着头,谁也不理他,他也不理别人。眼看着我们这伙人越来越多,没投弹的人越来越少了,最后,两伙成了一伙,外面只剩他一个人了,突然,“报告”一声,是我那哥们起立了。他向副连长报告:“我要投弹,”他抿着嘴,挺坚决的样子,副连长同意了,他转身就跑回了训练场。连长问他:“没事儿啦?”“报告连长,我没事儿了,”他出口流利,一点儿不结巴,神色正常。“那好,准备投弹!”,连长命令道。“是!”连长再次把手榴弹递到他的右手中,一握实弹,手又抖起来了,连长一手扶住他的肩膀,一手把住他握弹的右手腕,说:“别紧张嘛,深呼吸!哎,对了,这玩意儿,不拉弦儿不炸,别怕!”他还是抖。连长开骂了:“你这个吊兵,回去吧!扔个手榴弹就紧张成这样子。”他站着不动,满脸憋得通红。一会儿,他控制住了自己,手不抖了。“好啦?”“好了,”他声音洪亮。“不紧张啦?”“不紧张了,”他不结巴了。“好样的,继续,”连长命令道。连长站在他的右侧,始终与他保持一臂距离。连长双脚与肩同宽,重心下沉,身上绷着劲儿,说:“把后盖打开,好;”“把防潮纸捅破,别紧张,用小指头使劲儿捅!不错”;“把拉火环套在小指头上,对,套紧啦!好。投弹时别犹豫;”“是!”他信心十足,口气坚决。
最后,连长一手把住他握弹的右手腕,一手扶住他的肩膀,帮他找准了投弹的方向,连长的眼睛不时地扫一下身边的堑壕和掩体,语气依然平和:“很好。记住扣腕,往前投!”连长叮嘱到。“投弹!”连长命令,同时闪开两步,撤到他的侧后。他站着没动,两眼注视前方,大义凛然的样子,突然,只见他左手猛地从握在右手的弹尾上一拉,“啪”的一声,他把手榴弹拉响了,突然间,他右脚向前跨出一步,侧身,举起左手使劲扔向前方,很规范的样子,但是,他左手扔的不是手榴弹,而是一个拉火绳,我们都看清了,他把拉火绳拽出来扔出去了。他依然原地不动,直挺挺地站着,右臂下垂,右手里的手榴弹吱吱作响,弹柄尾部直冒青烟。所有的人全愣住了。
好贴,收藏了。
以为你写小说呢
我这个有线兵就不服,我身体不动,只动小臂,50米以上及格。有木有挑战的?
jfj是把拉线套在小拇指上然后扔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杀手的契约》一个中国退伍特种兵的真实经历
我的图书馆
《杀手的契约》一个中国退伍特种兵的真实经历
xiaohui-251
: 1995,16,(),,
,,,:,-_-!!
1-2,0.2,,,,,
,,,,,,??,7
::!!!:!!!,
--!!!!!,,,
,,,,5,,~~~
,10,,,,,,,
1,,,,,,2,2,
,300,80,,,
,,,NND~~,----
199812,"",,
,3,AK47,,,
,,,!,!95,!
,3286,,,,BB
,,,,,,,,,,
,,,,,,,56,
)12"",12,,3
,(2).286(),
,,,,AK47,,300,
xiaohui-251
,,,,,,,,,,,,,
,,"!!!~",85,
54,,,,,?:,
35,100,,,100!
,,,,"~!!!!
,5,,95,88,
: -- -- -,!!!
,,,,,??,,,
8,150,,200
,,,3:42,,,
"~~",,,,800
~~,30,,,!!
,100??,,,,
,,,JILL,JILL
8515001200
xiaohui-251
maerdinijl
10.2RPG400.
10~~ 167AK47AK47~
10056300110
85817954 64CQB
~~~1~~~~300056200
10030SHIT~~
3001301701000400
1.75XX- --~~
maerdinijl
25312DV20~~~20
531205312531285211203.85120043
531.~~22;2.2
11201050KA-98K11007.6220
NND -- - -
53---~~ -- -~~`300300
,,,??!!,,,,.
,,,,,,,,,,,,,,,.
,,5,6,,,,.
,,,,,,,,,,,.
,,,,,,500,L,S,300,,,,,.
:,6,,,20,5,!:,,,,,:!,!
,,150,,,,.
,,,,,,7.62,,:250,18,2,35,,30,0.10.2,.
,,,,45,,6,,,!
,:,! :200,18,2,35,,25,0.2,."",,,,85,,,,,,"",!
"~~"85,,,,:!,,,,,,,,,,,,,:,,,,,,,,,,,10,,.
,,,,,,,??,,,,,,1,,!
,,2,,,,,,.,,,,,.
8,,(,,2,).
,,800,,,,,,,,,2,,,2,,:,,,:,?,,:.
,,,,,,,.:.2:860,1-2,0.2,,,,.
,85,,,"",,:",":,,,!
,,,,,,,,??!,,,,,:259.:,.
,,,,,?,. ,,,,:,,,,,,,..
8"",,,,,,,,.
,,,,,,,10,,,,,,,,,,:,,:,?.
,,,,,,,,,,,,:710,:,,.
,,,,,12,,,,85,.
,,,,,,,,,,,,?,:,.
,,,,:,,,,,.,,,,,,,,:,,,,,,,,,!:?:,,,.:~,,20,,,.,?:?:??!!,,,,,..:,,,,:,,,.:,,,,,,?,???,,,:!
,,95,02,00,,..
,014,,,,,,11,,,,,,,!
,,,,,,,,,,,20,20,,,,,,,,,,,,:,,!,,,,:,,.,,,,,,,,,,,,. ,,3.
,,,,,,,,:?:,,?,,,,.
,,,,,,,,,.
,,,,,,,:,,,!!!!!,.,,,,,.
,,,,,,,,.,,,,,,,,,,,:,,,:,!:----,?,!,,,"",:,,,,.
,:?:,,?,,,,,.:,,,,,,,.:!!:,,,,.,:.
,,,13680,,,,,.,,,,3,,,,,,,.,,,,,.
3,,,,,,40!,1,,,,,,!,.
,,,,,,,:?:,~,:?:,.:,:,,,,,,?
,,,,,,,,,,,,,.
,,,,,,:?:.:.:,,,.,.
,,,,,,,,,,20,,,,,110.
,,,,,:,,,,,,,,,?!!,:,,??:,,,,,.
,,,,,,,,,,,,,,,,,,,,:,.
,,,,:,,?:,,,,,,,,20,.:,,.
2,,,,,,. ,,,:,,NND,,.,,,,,,:,,,,.:,:,,.:,,,,:,!!,,.:,,.,,:XXX,!!:.,,,,:,,,:,,,,!!,:,.,.
,,,,,,,3,,:,.,,:,,,,?:,.:??:,.:,,,,,:7~!
,,!,,,,,,,.
,,:,,,,,,,,,,,,,,,,,,,,,.
,,,,,,:??,,!!,.,:,,,!!,,.??!!,,100,,,!
,,,,,,,,,.,,,,,,!!,!!??
03,,,,,,:,??:XXX,,,:???:,,.,,,,,,?,,:,,,?:,,:,,,,.:,:,:,,.
,,,,,,:,,.,,600,,,,,,,035,,,.
,,,,,,!!!,,.
,,,,,,,,,,,,,,.,,,,,,,,,,,,! ,,,,.
,,1000,,,,:,,,,,,,,,,,.
4,,,,,,,,,,,,.,,,,,,,,,,,23,!
,,,,96,: ,! ,,,,,,,,,,,,,,,,,,,,,4,,,1000,!,,,,.,.
,,,,,,,,,,,,:,,,,,,,:,,,??:,,,,,,:,~~,,,,,,,,,,,:~?:,,,.,:,,,!:,,!,:,,,,.
,,,,,,,,,CS,,,....,,,,,,,:,,,,,!,,,,:??!!,,,,,,.,,,,.
,,81,,,:?:,,:,,,,,:,,10.1,,,,,,,,,,,,3,,:,,??:!:,?,,,,:,?:,,,:,........,,,........
,,,,,,,,.,,,,,,,,,,,,!!!,,,,.,!!
[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
&&&&&&&&&&&&&&&&&&&&&&&&&&&&&&&&&
(63)(41)(55)(121)(78)(36)(24)(21)(24)(9)(33)(72)(4)(99)(25)
1969323152373217121711823
193311954919562
张帆(-)原名张执中,生于上海浦东周浦镇。1935年,年仅13岁的张帆考进明月歌舞团,由黎锦晖改名为张帆。她和白虹、黎明健(即郭沫若夫人于立群)等同台演了三部儿童歌舞剧:《葡萄仙子》《花生米》(饰白虹的女儿)《小小画家》,一时轰动了大上海。后来“明月歌舞团”易名“大中华歌舞团”。张帆随团到香港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巡回演出,受到当地侨胞欢迎。起,1938年,黎锦光加入百代唱片公司担任作曲,张帆开始灌录唱片,她的首张留声唱片是百代的副牌丽歌出版的《满场飞》,此后张帆陆续灌录了十余张个人留声唱片,包括《臭虫歌》﹑《桃花朵朵红》﹑《我还有一线希望》﹑《朦胧月》﹑《苏堤春晓》﹑《贺新年》﹑《我要梦见你》﹑《我的心》﹑《荒野的花朵》﹑《水上鸳鸯》﹑《新月上草原》﹑《家乡》﹑《满场飞》﹑《夜里厢》﹑《暖昧的爱》﹑《村姑之恋》﹑《针线本相连》﹑《叹烟花》﹑《故乡曲》、《女大当嫁》(姚敏/张帆)《昨夜醉了》、《郊游曲》、《玫瑰花》、《无语问苍天》及《唯一爱的路》等。
1939年底经白虹介绍,张帆进入新华影片公司演员训练班。半年后,张帆成为新华正式演员,签署了3年拍片合同。她先后在上海新华影片公司、中联、华影公司、上海益华、大风、兰心电影厂担任演员。20世纪40年代初,新华影片公司拍了一部根据英国女作家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改编的电影《四姐妹》。张帆在片中演老三,这部电影一炮打响,四个女主角享誉上海影坛。接着该片导演李萍倩专为张帆写了一部故事片《天外笙歌》。1945年,张帆与徐一亢共偕连理,婚后育有一子四女。1949年上海解放以后,张帆随丈夫一同参军,在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担任演员,1956年张帆在四幕话剧《杨根思》中饰来喜妻,获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演员三等奖。1958年,张帆调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文革”中,张帆被打成“黄色影女”关进“牛棚”,遭到无休无止的批斗。她丈夫徐一亢(八一厂编剧)也因出身资本家,被押送甘肃劳动改造。&
从影几十年,张帆塑造银幕、荧屏形象60余个,在国内电视剧事业刚刚起步的时期,张凡因主演电视系列剧《多棱镜》中的清洁工人,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之后她陆续参演过30多部电视剧。电视剧《重负》饰王大妈和《继母》饰姥姥被提名第三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配角候选人,1987年她在《四世同堂》中饰马老寡妇(导演语:比老北京还老北京)获第一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学会奖。
张帆和龚秋霞
张帆和王丹凤
张帆和陈琦
张帆和陈琦、王丹凤
左起:陈娟娟,张帆,陈琦,龚秋霞
百代百年系列17《龚秋霞、张帆、陈琦、陈娟娟四姊妹》
1948年《星期日画报》第十三期
1961年3月,八一厂演员剧团演员到21军参加部队“两忆三查”活动留影,1排右3张帆
1排左起:马晨曦、李小青、曲云、师伟、金青云、张帆、关素贞、王晓棠
2排左起:袁霞、田华、21军副营长、教导员、李力、21军营长、营部管理员、安琪、黄焕光
3排左起:石存玉、言小朋、张勇手、李久芳、刘炳章、谢万和、孟庆芳、李辉建、于纯棉、翟春华、桑平、张亨利、刘教基、刘江、陈瑶
4排左起:李炎、贾士宏、杨成轩、张璋、朱启、邢吉田、张善甫、霍德集、王连海、白钢、周正禹、刘磊
1962年6月23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全体人员参加在北京西直门内总政招待所举行的授予军衔仪式。挂衔后,剧团全体演员和授衔的领导合影留念。
1962年6月23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全体人员参加在北京西直门内总政招待所举行的授予军衔仪式。挂衔后,剧团全体演员和授衔的领导合影留念。2排右2张帆&
前排左起:厂长陈播、宣传部副部长陈其通、总政副主任傅钟、政委张景华、副厂长王牧
中排左起:张璋、高宝成、杨成轩、胡晓光、刘炳章、刘季云、于纯棉、曲云、马晨曦、陈瑶、张帆、石燕
后排左起:王心刚、张良、赵汝平、桑平、贾士宏、谢万和、孟庆芳、李辉建、张亨利、张善甫
1964年,八一厂演员慰问海岛战士。
前排左起:曲云、杨雅琴、马晨曦、吴凡、李小青、田华、张帆
后排左起:张良、谢万和、张维佳、言小朋、朱启、贾士纮、孟庆芳、邢吉田
1960年代,八一厂演员剧团合影,2排左起:5王苹、6袁霞、7张帆、12田华、13林默予
徐一亢、张帆夫妇
2001年年底,新加坡“老歌俱乐部”邀请张帆和黄飞然作为嘉宾到那里和20世纪30年代老友相会,他们的演唱吸引了很多的歌迷,新加坡《新民日报》头条新闻刊登了演唱活动。
2004年,张帆与曲云、袁霞、师炜、沈华芬作客央视国际《精彩十分》主持人:八一电影制片厂拍的战斗片居多,作为八一厂的演员不会打枪是不行的。袁霞:我打枪还可以。张帆:除了打枪还要学游泳,骑马。
艺海扬帆七十二载歌影长留传&& 军涯勤奋五十七年品格永难忘
日,张帆在家中接受一位上海记者的长途电话采访,忆及当年上海百代唱片和周璇时,突然发病不幸去世。
张帆电影作品
1940年电影《女鬼》饰配角(华成,)
1940年电影《》(又名《》)饰配角(华成,
1941年电影《续集》饰宋丹萍遗子钟雯英(中国联合影业公司『国联』,编导)
1941年电影《江南小侠》饰阿香(新华,演)
1941年电影《生路》张帆饰教员之女(华成,编导李萍倩)
1941年电影《一串珠》饰(国联,演陈翼青)
1941年电影《上海淘金记》张帆饰丁玉琴(华成,)
1942年电影《小老虎》张帆饰(国联,编导岳枫)&
1942年电影《春》张帆饰三妹高淑华(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中联』,编导杨小仲)
1942年电影《秋》张帆饰三妹高淑华(中联,编导杨小仲)
1942年电影《》张帆饰配角(中联,导演/等)
1942年电影《万世流芳》张帆饰(中联,导演///)
1942年电影《四姐妹》张帆饰三妹李秀华(中联,编导李萍倩)
1943年电影《万紫千红》张帆饰(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华影』,导演方沛霖)
1944年电影《步步高升》张帆饰(华影,导演,编剧裴冲。演员/&)
1944年电影《银海千秋》张帆饰(华影,集锦式影片。导演岳枫)
1944年电影《天外笙歌》张帆饰孤女阿莲,演唱《唱不完的郎》《玫瑰花》等全部插曲(华影,编导李萍倩)
1944年电影《红楼梦》张帆饰紫娟(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华影』,导演卜万仓)
1945年电影《哭声泪痕》张帆饰女儿(华影,导演)
1947年电影《四美图》张帆饰(香港大中华电影企业有限公司/现代影业公司,编导胡心灵)
1948年电影《情天劫》张帆饰李敏(大风,导演裴冲)
1948年电影《相思债》张帆饰罗洁夫表妹罗小燕(上海实验电影工场,益华,导演胡心灵)
1948年电影《悲天悯人》张帆饰(&
1948年电影《子夜歌》张帆饰女主角(大风,导演)
1951年电影《患难夫妻》饰(导演)
1957年电影《寂静的山林》张帆饰邻居(长影,导演朱文顺)
1958年电影《返老还童》张帆饰病人(八一,导演王冰)
1958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张帆饰邻居(八一,导演王苹)
1959年电影《江山多娇》张帆饰巧芝(八一,导演王苹)
1959年电影《海鹰》张帆饰村民大娘(八一,导演)
1963年电影《怒潮》张帆饰刘月秀(八一,导演史文炽)
1965年电影《秘密图纸》张帆饰周妻(八一,导演郝光)
1974年电影《闪闪的红星》张帆饰大娘(客串)(八一,导演李昂/李俊)
1975年电影《雷雨之前》张帆饰(八一,导演李文虎)
1983年电影《再生之地》张帆饰伊藤妻(八一,导演严寄洲/杨光远)
1983年电影《夕照街》张帆饰石头妈(北影,导演王好为)
1983年电影《路》张帆饰老大妈&(福建,导演陈立洲)
1984年电影《老板哥和电妹子》张帆饰风林娘&(八一,导演杨光远/赵继烈)
1984年电影《点燃朝霞的人》张帆饰水命婶(长影,导演)
1986年电影《破袭战》张帆饰大娘(八一,导演郑治国/于业华/李三义)
1986年电影《最后一个冬日》张帆饰驼母(潇湘,导演吴子牛)
1986年电影《湘女萧萧》张帆饰姨婆(北京电影学院青影,导演谢飞/乌兰)
1986年电影《月牙儿》张帆饰(北影/辽影,导演/徐晓星/邢丹)
1986年电影《山林中头一个女人》张帆饰大娘(客串)(北影,导演王君正)
1988年电影《寡妇村》张帆饰四德的母亲(珠影,导演王进)
1988年电影《阴阳界》张帆饰三多娘(福建,导演吴子牛)
1989年电影《夜盗珍妃墓》张帆饰鄂母(天山/澳门蔡氏兄弟影视公司,导演蔡元元)
1990年电影《北京,你早》张帆饰邹母(北京电影学院青影,导演)
1994年电影《凤凰琴》张帆饰英子娘(天津/潇湘,导演何群)
张帆电视作品
1982年电视系列剧《多棱镜》张帆饰清洁工人(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团电视剧团)
1982年电视剧《重负》张帆饰王大妈()
1982年电视剧《继母》张帆饰姥姥(中央电视台录制,导演)
1985年28集《四世同堂》张帆饰马老寡妇(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总导演/导演史可夫/蔡洪德/史宪富)
1989年5集电视剧《那五》张帆饰云奶奶(总导演谢添/导演杜民/罗国良)
张帆话剧作品
1949年四幕话剧《战线》(电影《南征北战》前身)张帆饰C角二妮子(华东军区三野解放军剧院,导演白文)
1950年四幕五场话剧《同盟者的真面目》张帆饰英国女人傑茵·柯洛斯比(华东军区三野解放军剧院,导演王啸平)
1952年独幕话剧《为了和平》张帆饰群众(华东军区三野解放军剧院)&
1955年独幕话剧《刘莲英》张帆饰细纱女工(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导演王啸平)
1956年五幕七场话剧《同甘共苦》张帆饰护士华云(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导演陈铮)
1956年四幕话剧《杨根思》张帆饰来喜妻(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导演漠雁)
张帆留声歌曲
满场飞(1938/百代-丽歌)
叹烟花(1940/百代-丽歌)
玫瑰花(1944/胜利)
唱不完的郎(1944/胜利)
臭虫歌(1948/百代)
桃花朵朵红(1948/百代)
我还有一线希望(1948/百代)
贺新年(1948/百代)
朦胧月(1948/百代)
无语问苍天(1948/百代)
我要梦见你(1948/百代)
苏堤春晓(1948/百代
歌曲《满场飞》 包乙词 /金钢(黎锦光)曲, 张帆演唱,上海百代(丽歌)唱片公司出品
(根据网上资料整理)
  根据史书记载,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确发明过“木牛流马”这个运输工具。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使用过木牛流马,为蜀国运送了十万大军所需要的粮食。但是,这个神奇的运输工具到底是什么样的,又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陈寿在所著的《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说: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于(建兴)九年(公元231年),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公元234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三国志·后主传》也记载道:(建兴)十年(公元232),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
  而《三国演义》更是将木牛流马叙述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在第一百二十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诸葛亮造木牛流马》中,描写了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威震中原。在这些战役中,多亏诸葛亮发明了一种十分神奇的新式运输工具,名为“木牛流马”,才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从记载中可以看出,这种运输工具比现在的还要先进,因为它不需耗用能源,更不会造成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是非常环保的交通工具。
  据传,木牛流马最远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根据王充在《论衡》中的记载:鲁国木匠鲁班就为其母亲巧工制作过一台木车马,而且还是“机关具备,一驱不还”。
  而诸葛亮所制造的木牛流马则是用来运送粮草的,它究竟长什么样子,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自古以来都是莫衷一是,说什么的都有。在《诸葛亮集》中是这样记载的:“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人领中,舌著于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虽说此段文字对木牛的形象作出了细致的描绘,但由于没有任何实物或是图形存留下来,后人仍是无法进行制作。
  众多学者对木牛流马也是有着多种解释的,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众人认为以下三种解释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第一种解释,认为木牛流马是普通单轮木板车。
  据明代王圻所著的《稗史类编》一书认为,这种木制的单轮车在汉代被称为鹿车,后经诸葛亮加以改进后称之为“木牛流马”。
  《太平御览》卷七七五中所引的东汉学者应劭的《风俗通》,是最早记载“鹿车”的典籍。书中写道:“鹿车,窄小裁容一鹿也。”通过这种说法可以得知,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其实也是在鹿车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和后来的单轮车没有多大区别。
  据考古发现,在四川的渠县曾出土的东汉无名阙背面就带有单轮小车的浮雕,还有燕家村东汉沈府君阙背面的独轮小车,这些浮雕可能就已经向世人大致再现了“木牛流马”的模样。而且这两种单轮车都很特别,车形似牛似马,具有独特的运输功能。
  有学者认为,三国时期,蜀汉地处西南方向,那里马匹有限,而且多数用于作战。所以运送粮草的事情自然就会落到人力上面,如此一来,普通的独轮推车“木牛流马”便应运而生了,并在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至于“木牛流马”称呼,也许就是根据其形状而定的吧。木牛流马并不是什么奇特的发明,只是一个普通的单轮木板车而已。
  第二种解释,认为木牛流马是一种很神奇的自动机械。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黄沙镇的史料中记载,这里曾是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的地方。据考证,诸葛亮在八年北伐中,木牛流马就被用过三次,而其木牛流马就是从黄沙镇出发的,走过二百五十公里的栈道,才到达前线祁山五丈原。据当地的老人描绘,传说中的“木牛流马”是用木头做的马头,并由其他零星的小块组成马身子,再装上马腿,在肚子中间安上了齿轮,木马后边有一个扳手,操作比较方便,一压便可走一步,再一压又走一步。从这个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木牛流马已经运用上了齿轮。《南齐书》、《太平御览》和现在的《词源》中提到,在三国时期,运用齿轮原理制作机械,已经是屡见不鲜的事情了。代表作有东汉毕岚所做的翻车,三国韩暨所做的水排,魏国马钧所做的指南车等。
  据《南齐书传》记载说:祖冲之“以诸葛亮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说的是祖冲之在诸葛亮木牛流马的基础上,又造出了更先进的的自动机械。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祖冲之也没有留下任何关于这个自动机械的只字片图。
  第三种解释,认为木牛流马分别是四轮车和独轮车。
  宋代典籍《事物纪原》卷八认为:“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而民间谓之江州车子。”是一种四轮车。《事物纪原》是宋代高承编撰的一本书,专门记载事物原始之属的。这本书“自博弈嬉戏之微,鱼虫飞走之类,无不考其所自来”,作者的考证很具有权威性,所讲之说也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另一种说法是《中国通史简编》的作者范文澜所解释的。他认为,木牛是一种人力独轮车,有一脚四足。这里所讲的一脚就是一个车轮的意。四足,说的就是车旁前后装的四条木柱。流马是改良的木牛,前后四脚,也就是人力四轮车。虽然尺寸与古代的木牛流马不太相同,但工作原理应该是差不多的。木牛的载重量比较大,行进缓慢,比较适合在平缓的道路上运行;而流马则是专门用于山区运输的工具。
  上述的几种观点究竟哪一种解释才是最符合木牛流马的原貌呢?这仍需后人去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了。
  《》当当独家附赠明信片,5折热卖,售完为止!~
(1882---1940)
張善孖(善子)先生生平
張正蘭,號&澤,&字&善孖(善子),常署名&虎癡,&虎公,&虎知。日出生於四川省内江縣&日病殁於陪都重慶市享年59嵗。
& 張善孖先生的父親張懐忠先生,母親曾友貞女士。
& 張善孖先生有兄弟10人,他排行第二;成年只有四兄弟,其他早殁。
&&&&&&&&張善孖先生是雙胞胎中的弟弟,其字&善孖就表明了他是雙胞胎。他的哥哥生下來就死了。所以,張善孖先生雖然排行二,實際上是兄弟中的老大。同時,他也義不容辭地承担起闗照和管理張氏大家庭的義務和責任,赢得全家人的信任舆尊重。特别是在其尊人張懐忠先生仙逝之後,“長兄當父”,張善孖先生就成為整個張氏大家庭的支柱和家長,一言九鼎,恩威并施,大家都很敬畏他和聼從他的指令。張善孖先生對幾個兄弟都很友愛闗心,但是更加疼愛和栽培學畵的八弟張大千先生。
&&&&&&&&三弟張正齊,號&信,字&麗眨督涃Q,著名商賈。
&&&&&&&&四弟張正學,號&楫,字&文修,四川四大名中醫之一。
&&&&&&&&八弟&張正權,號&權,字&爰,季爰,大千,天資超强,勤奮過人,精鍳賞,富收藏,擅詩詞書畵,世界著名書畵家。
&&&&&&&&張善孖先生&崇尚中華文明國學六法,忠孝為本,仁愛為源,重諾輕金;禀性剛烈,任侠好義,熱衷公益,愛憎分明,嫉惡如仇;有自信心,有魄力,庶民責任感强,民族自尊心强,國家尊嚴感强,國際正義感强。
&&&&&&&&張善孖先生早年留學日本,参加孫中山组建的中國同盟會,成為川籍首批會員之一,與黄興、廖仲恺、何香凝、于右任、張羣(岳軍)、許世英、張治中、熊克武、楊滄白等過從甚密。返國之後,積極参與四川保路邉雍头磳β宓母锩&而後,善孖先生追隨孫中山改组同盟會為國民黨,遂為國民黨元老之一;再後,参與反袁(世凯)稱帝覆辟的革命。曾被清政府和袁世凯通缉、抄家、追杀。
&&&&&&&&在国民政府时期,曾风云军政,任过少将旅长、县长、总统府咨议等职。1926年,张善子弃官挂印而回归艺术,开始属于他真正意义的职业画家艺术生涯。
&&&&&&&&他与弟张大千共定画室名“大风堂”,为大风堂画派创始者。
&&&&&&&&張善孖先生一生倡導“尚武”和“勇猛精進”精神,崇尚“虎威”和“虎節”而愛虎,豢虎,馴虎,戲虎,伏虎,畵虎,乃至為虎皈依,
&&&&&&&&建墓樹碑,常自號“虎癡”,“虎公”,&“虎知”,&實為天下“虎癡&”第一人。
&&&&&&&&张善子表现的抗(日)战情怀,应当追溯到1931年12月。据上海《申报》载,因1931年“九一八”事件,何香凝在上海为抗日而发起筹备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时张善子被推为展览会常委,除捐画若干,还在现场与其他画家合作作画表演。
&&&&&&&&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发表有宣言:“日本帝国主义者袭我辽吉,陷我黑龙江,扰吾津沽,浪人横行都市。此而不抗,何以图存?将历年所作,举办展览,标价出售。所售之款,供反日扶伤工作之费用。”善子先生在给宗弟张目寒的信中提到:“丈夫值此时会应国而忘家。我生平收藏存苏州网师园皆弃之如土,以今日第一事为救国家于危亡。万一国家不保,则虽富拥百城又将何用?恨我非猛士不能执干戈于疆场,今将以我之画笔写我忠愤,鼓荡志士,为海内艺苑同人倡。弟居首都,万勿消沉,当蹈厉愤发,济此艰难耳。”
&&&&&&&&張善孖先生与其胞弟張大千先生懐着满腔的愛國熱情和極大的民族義憤,用自己的特長和畫筆積極参加抗日救亡宣傳及赈濟難胞等工作,由于张善子先生在美术界的威望,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战宣言,张善子先生作为中國抗戰美術的領軍人物特邀代表参加了这个重要的会议。
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日在武昌举行成立大会。张善子先生任大会主席并致开幕词,会议推举蔡元培、冯玉祥、郭沫若、田汉、何香凝、叶恭绰、高剑父等为名誉理事,张善子、徐悲鸿、孙福熙、吴作人、高龙生、叶浅予等43人为理事。
&&&&&&&&为了宣傳中國抗日戰争正義事業和東方文明兿術,争取國際友邦支持。張善孖先生决定走出国门,宣傳中國人民的抗日斗争,&呼吁各國朋友支持、帮助中國神聖的民族自衞抗戰,開以國畫兿術救國之先河。先後在&越南河内,比利時布鲁塞爾,&法國巴黎,美國紐约,芝加哥,&费城,舊金山,&波士顿,&華府&等地擧辦抗日義展或演講會,籌款募捐,取得極大成功。&
《怒吼吧,中國》
&&&&&&&&1938年底&至&1940年10月,&在林森,周恩来,和許世英等人赞助下,&張善孖先生由羅馬天主教中國教區于斌大主教和比利時籍梅雨丝教士陪同,前往西欧、美国。携带他自己以及舆其弟張大千先生两人合作的佳作一百八十餘件,包括著名的羣虎怒吼圗《怒吼吧,中國》,雄獅怒吼圗《中國怒吼了》,&蔣中正题词&“正氣凛然”和孔德成孔聖奉祀官撰冩序言的歴代忠孝聖賢仁人志士圗《正氣歌像傳》,巨虎怒吼圗《勇猛精進&一致怒吼》歴代忠孝豪傑人物圗《二十八忠孝故事圗》和&林森主席&惠題&“寓意精深”的馬羊虎犬四德圗《忠孝節義》等宣傅儒家理念,弘揚民族信心,鼓舞抗戰士氣的經典作品&。
《中國怒吼了》
《正氣歌像傳》
《勇猛精進&一致怒吼》
《忠孝節義》
&&&&&&&&在展覧會或演講會上,&张善孖先生還常常即席揮毫畫虎,義賣捐款,
&&&&&&&他懇請主辦單位或者愛國僑社團體將所有善款直接滙撥重慶(國民政府)賑濟委員會,&涓滴歸公,為政府捐了二十多萬美金,&救濟中國難民,全力支持政府抗日。
&&&&&&&&張善孖先生的忠義言行得到人民的讚譽,稱其為&“真正的愛國大畫家”。
&&&&&&&1939年3月,在法國巴黎國家博物院擧辦《張善子張大千兄弟畫展》時,&盛况空前,&法國總統勒勃朗一反常例,&親往参觀,&讚不绝口,&并且頒授勳章,&高度讃揚張氏兄弟對國家民族無限忠盏膼蹏窈头e極宣介中華文化的精湛畫兿,稱其為“東方兿術之傑出代表”。
&&&&&&&&日,美國總统羅斯福伉儷専筵邀请張善孖先生,禮為上賓,并且當場宣布廢止《美日商务通航条约》。&張善孖先生聞訊欣喜,為表谢意,即席揮毫冩了二十八隻老虎,或怒號,或雄視,或狂奔,或盤踞,神態不同,各具偉姿,寓意當時中國二十八省軍民團结一致,全力抗日,并題&“中國怒吼了!”,敬贈给美國總统羅斯福,令美國朝野動容。這是張善孖先生在歐美即席揮毫最為自豪最令人傳誦的佳作之一。羅斯福總统特命將此畫挂在白宫林肯像侧,展示于白宫大廰陈列室内。以中國平民畫家進入白宫受此殊荣者,張善孖先生實為第一人。張善孖先生多次對媒體和親友講,“如此殊荣,属於我中華民族,属於我大中華民國全體國民!”。
&&&&&&&&同時,張善孖先生當場也精繪巨虎贈與國務卿赫爾,其後,張善孖先生又應美國國會圗書館之請,為促进中美文化藝術交流,增進人民友誼,作畫留作纪念。这是1939&年&10&月&10&日張善子先生繪贈給芝加哥安良工商會巨幅虎畫《虎踞龍蟠》
《虎踞龍蟠》
&&&&&&&&在美國籌款義展期間,張善孖先生還深入各地大學及群袌F軆進行演講,説明中華民族本性善良,酷愛和平,友愛鄰邦;當下正在被迫拼命同凶殘的日本侵略者進行殊死博鬥,以挽救整個國家民族,捍衞世界和平舆國際正義。同時,張善孖先生也介绍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舆兿術,特别是以孔孟學説為基礎的儒家文化和禮儀規矩,以及中國傳统繪畫的渊源歴史和技法。張善孖先生呼吁各界朋友踊跃捐款,積極支持和帮助中華民族的神聖自衞抗戰。張善孖先生熾熱的愛國情懐和真盏挠焉谱鳛椋Z動了美國朝野,激起友邦人士發起《一碗飯援華邉印贰
《飛虎圖》
&&&&&&&&1940年4月初,正在美國紐约為抗戰義展募捐的張善孖先生獲知美國陳纳德將軍將组建美國空軍志愿隊援華抗日,非常感激陳纳德將軍,并且精繪一幅《飛虎圖》赠舆陳纳德將軍。
圗中繪有两隻長着雙翅的猛虎飛翔於紐约的上空,象徵着美國志愿空軍的特别力量。陳纳德將軍非常喜爱此畫,視若拱壁,并且將其组建的美國空軍志愿隊易名為&“飛虎隊”(Flying&Tigers&)。“飛虎隊”的將士與中國軍民團结一致,狠狠地打撃日本侵略者,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犧牲和傑出貢獻,享譽全球。
&&&&&&&&美國的各大報刊盛赞張善孖先生的愛國熱情和繪畫技兿,&尊稱他是“中國的民族英雄(&The&Chinese&National&Hero&)&”&,“全世界最偉大的繪虎大師&(&The&Greatest&Master&Tiger&in&the&World&)”。
&&&&&&&&1940年4月,時在美國紐约為抗戰募捐的張善孖先生為了感谢美國教會對中國人民神聖抗戰的支持,&同時争取更多友邦國家和人民更大的支持和帮助,&特别以工筆精繪两大幅聖畫&《&耶稣善牧圖》&(&The&Good&Shepherd&)&和&《&耶稣昇天圖》&(&The&Ascension&),&捐赠给美國著名的天主教大学&----&佛丹大學。
&&&&&&&&該校為了嘉獎張善孖先生對國家對人民的無限忠眨顡吹膼蹏鵁崆椋绺叩拿褡鍤夤潱&精湛的繪畫技兿,&特於&1940&年&6&月&12&日頒授名譽法学博士學位给他。
&&&&&&&&當時,佛丹大學僅给两位外籍人士頒授了名譽法学博士學位,羅馬天主教教皇&和&張善孖先生。
&&&&&&&这是在世博会现场,张善子的虎图高挂在墙上。
&&&&&&&&1940年5月,&張善孖先生取消他的返國日程,&在1940年紐约世博會上展出他自己以及舆其弟張大千先生两人合作的佳作一百八十餘件,&争取到更多的國際人士支持,籌募到更多的銭物,有力地支持中華民族神聖的抗日戰争。
&&&&&&&&張善孖先生為神聖的民族自衛抗戰和世界正義而逺赴歐美義展募捐,秉持中華民族一貫的忠勇仁愛,偉大堅忍的傳统精神,以“平民外交家”身份,维謢了國家民族的最高尊嚴和赢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友誼。
&&&&&&&&1940&年9&月25&日,張善孖先生自美抵港,竟無銭購買自香港到重慶的飛機票。10月&4&日,張善孖先生承蒙許世英、葉恭綽等友人醵金捐助,購得機票返回陪都重慶,向政府和各界社團及民袦髨笏臍W美之行以及友好盟邦和人民對中國人民偉大的抗日戰争的堅定支持和無私支援。中外媒體佳評讚語如潮,人人皆知。
& &在美國纽约期間,除了外出参舆活動,張善孖先生從早上6点
至黄昏,都在纽约的閣樓工作室裡為抗日義展繪畫。
&由于長期在歐美募捐義展,非常辛劳,加上舟船劳碌;回到重慶,整天忙於向各方匯報或者参加抗日演講集會,没有聴從醫生的忠告去注意休息,回国才半月便造成糖尿病倂發症覆發,晕倒在活动现场。送医院抢救无效,不幸於1940
年10 月20 日在重慶歌樂山中央醫院 ( 寛仁醫院 ) 逝世,享年 59 嵗。
& &1939 年 11 月 15
日,國民政府指令頒發褒章及娮C給張善孖先生。
& &1940 年 11 月 2
日,张善子先生逝世后,國民政府頒發褒掦令給張善孖先生,使其成為享有此两項殊荣的唯一畵家。
&人們都稱贊張善孖先生對國盡忠,對長盡孝,對人盡義,對己盡節,综觀其一生,所成於己者,所益於人者,所貢献於國家者,
“真善美”三字概可以大略盖之。张善子先生是第一个担纲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主席暨首席常务理事并领衔中华美术抗敌的画家;是第一个被誉为第四战线—国民外交斗士的画家;是第一个又国民政府两次颁令褒扬的画家。他的精神与日月同辉!他的贡献将彪炳史册!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善子先生也逝世75周年。鉴于善子先生作为美术界抗日战线的领军人物,以及他对中华民族的无私奉献和巨大成就,有关部门及海内外团体纷纷呼吁,要求将张善子先生列为第二批抗日英烈名单。
& &张善子先生永垂不朽!
视频地址: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党的十九大开幕会,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祖国各地、大江南北,社会各界各族群众满怀喜悦心情,收听收看大会盛况。
在中共“一大”南湖会址、在革命根据地井岗山、在延安杨家岭七大会址、在被誉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收看大会盛况。
在辽宁沈阳太原街街道、在江苏宿迁东园社区、在湖北秭归县的农民工服务中心、在内江安置房五星社区,党员群众集体收看开幕会。
在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近百名胶东子弟兵后代收看大会,追寻、缅怀父辈足迹。
在重庆长江三峡的游轮上,大家通过移动电视收看了十九大盛况。
在北京西客站,为方便候车收听收看,铁路部门将电视直播信号接入到候车区的大屏幕。
在吉林长春理工大学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师生们一同收看了十九大开幕会。
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克山县,农民们聚在一起收听收看开幕会盛况。最让大伙儿兴奋的是,总书记说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在银西高铁甘肃甘宁段建设工地、在中国建筑云南华丽高速的施工工地、在成都航空工业成飞集团歼-20生产基地、在广东大亚湾的中海油惠州炼油区、在南昌经济开发区,科研人员、一线工人、建设者们收看了大会盛况。
今天,在山西兴县蔡家崖村、在安徽金寨县大湾村,正在走向脱贫的乡亲们聚在一起,认真收听收看了十九大开幕会。
在雪域高原拉萨的三有村、在新疆喀什的阿亚格曼干村、在广西大瑶山深处的平道村、在湖南张家界土家族聚居区的马头溪村、在贵州黔南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村庄里、在宁夏红寺堡大河乡、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今天,我国少数民族同胞聚在一起,收听收看开幕会盛况。
在祖国最南端三沙市,各岛礁上的干部群众、驻岛军警同步见证了今天的盛会。
从领导机关到演训一线,从海疆前哨到高原边防,今天,全军和武警部队组织官兵认真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会盛况。
抗日战争日本陆军坦克装甲车辆侧视图一览&
&抗战胜利70周年,在抗日神剧长期影响下的中国电视观众们眼中,鬼子们或者不堪一击,或者无知可笑。然而无论如何,在当年的中国大陆上,日本陆军确实是一支具有极强战斗力的近代化军队。即使是一直被现在军迷们诟病的日本陆军坦克装甲部队,对于当时中国军队来说,也是一支难以企及的先进战斗单位。
&日本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已经有了一支规模不小的坦克部队。日本军方自1925年开始研制坦克,1929年组建坦克部队,配属于陆军师团,至1936年后在中国东北公主岭组建了日军第一坦克旅团。1942年6月,日军在中国东北的宁安、勃利和绥远的包头又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战车师团,1944年在其国内组建了第四战车师团。
&日军战车师团一般装备轻型坦克100辆、中型坦克335辆、各种汽车1272辆、加农炮36门、高射炮12门、野炮4门、速射炮12门、平射炮6门、重机枪18挺、轻机枪144挺、步骑枪2900枝等。在日军准备“本土决战”时期,他们还陆续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共7个独立战车旅团,在装备落后的中国步兵面前足以耀武扬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真正的日军坦克装甲车辆,与神剧中那些贴着膏药旗的五轮坦克形象其实差得十万八千里。
一、轻型坦克
1、九二式重装甲车/轻型坦克(Tankette Type 92
Jyu-Sokosha - produced )
2、九四式轻装甲车/轻战车/超轻型坦克(Tankette Type
94 Te-Ke - produced )
3、九五式轻战车/轻型坦克(Light Tank Type 95
Ha-Go - produced )
&4、九七式轻装甲车/超轻型坦克(Tankette Type 97 Te-Ke - produced
5、九八式轻战车/轻型坦克(Light Tank Type 98
Ke-Ni - produced )
6、二式轻战车/轻型坦克(Light Tank Type 2
Ke-To - produced )
&7、四式轻战车/轻型坦克(Light Tank Type 4 Ke-Nu - produced
&二、中型坦克
8、八九式中战车/中型坦克(Medium Tank Type 89
Chi-Ro - produced )
9、九七式中战车/中型坦克(Medium Tank Type 97
Chi-Ha - produced )&
10、一式中战车/中型坦克(Medium Tank Type 1
Chi-He - produced )&
11、二式中战车/中型坦克(Medium Tank Type 2
Ho-I - produced )
12、三式中战车/中型坦克(Medium Tank Type 3
Chi-Nu - produced )
13、四式中战车/中型坦克(Medium Tank Type 4
Chi-To - produced )
三、内火艇
14、特二内火艇/水陆坦克(Amphibious Tank Type
2 Ka-Mi - produced )&
15、特三内火艇/水陆坦克(Amphibious Tank Type
3 Ka-Chi - produced )
&四、自行火炮
16、一式自行反坦克炮(Self propelled gun Type 1 Ho-Ni I -
produced )
17、一式改自行反坦克炮(Self propelled gun
Type 1 Ho-Ni II - produced )
18、二式自行反坦克炮(Self propelled gun Type
2 Ho-Ni III - produced )
19、四式300mm自行迫击炮(Self propelled gun
Type 4 Ho-Ro - produced )&
五、装甲输送车
20、九八式装甲弹药输送车(Type 98 So-Da -
produced )
&21、一式半履带装甲输送车(Type 1 Ho-Ha - produced
22、一式装甲输送车(Type 1 Ho-Ki - produced
六、装甲汽车
23、八七式装甲汽车(Type 87 Armored Car -
produced )&
24、九二式装甲汽车(Type 92 Chiyoda Armored
Car - produced )&
25、九二式装甲汽车(Type 92 Kokusan Armored
Car - produced )&
&26、九二式装甲汽车(Type
92 Osaka Armored Car - produced )&
我和老坦克参加铁列克提战友柘城聚会活动
  一晃,我和老坦克参加铁列克提战友柘城聚会活动一个整月,因为事务太多,不是早上一名战友提醒,我真的给忘了,到现在竟然还没有行文发出去。
  那是日,微信群的铁列克提战友袁国孝兴奋地用视频告诉我:塔城军分区的领导一行人来内地寻访当年参加铁列克提战斗的战友,目前已到湖南岳阳两天,他们计划6日下午到达柘城,因而欢迎你和老坦克到柘城来参加我们的聚会活动,也作进一步的采访。
  我问,是哪些领导?复:有战场抢救伤员荣立二等功的塔城军分区小车司机张世海,有分区的王政委,有813那天塔城军分区指挥组的任参谋,其他的不清楚了。我说,塔城军分区没有政委姓王的。回:电话里方言听不清楚,可能是王秀森吧?我说:哦,那是塔城军分区司令。
  看着视频中的袁国孝,如此沧凉,满是心疼:袁兄,你的风光哪去了?怎么胡子这么长?袁兄说:那是过去的事了,我家近10亩大蒜,天天忙大蒜20天了,哪有时间光脸。我说,你岂止是20天,一个半月才是这样哟。你赶紧光脸去,别这样看了寒碜。
  随后,我和前段时间在井冈山搞活动的老坦克芦兄微信联系,坦克兄也是近日才回到北京,听说后,蹦脆利落地回答:“去!”
我们相约,6日下午的时间留给他们见面,我们7日早上到达为宜。临到晚上,一贯雷厉风行的坦克兄电话说,他已经网购6日晚10点发车、7日早上7时到商丘的车。我一查,下半夜没有邳州至商丘的车,只能乘6日下午4点半的车。我就网购了这趟车的车票。
  这10年来,我无论到哪,对当地战友的盛情款待往往不自在,尽力不想打搅他们。曾经在战友群发言表示,自己患有三级高血压和冠心病,烟酒肉鱼历来不沾,希望到哪,战友们不要在吃住上高档消费,我们是习惯了野外艰苦生活的老测绘兵,对条件的好坏无所谓,不为吃喝,主要是见见面,感情收益。临到商丘,我一想,老坦克是军队高级干部,怎不能和我挤大客去柘城吧?于是向商丘战友春生求助。春生立马答应,立即安排他的商务车司机张龙专事送我们去柘城。
  早6点有余,阳光开始照亮商丘这座城市,车水马龙的时辰未到,倒是清静。张龙驾车来到,带我一起去车站接车。列车准时到站,我们顺利地接到坦克兄。简单自助餐后,我们驶向柘城。
  这家宾馆,位于柘城县城景区容湖湖畔,左右与容湖的宝塔和柘城最繁华的街区相望。袁国孝笑吟吟地把我们迎进宾馆,说塔城军分区的他们是昨天晚上来到的,刚刚吃过早餐。我说,袁兄,你的经济状况不允许,不是那些年了,你不犯于破费住这么高档的宾馆。袁国孝说: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官慈圣镇领导,他们承诺,对这次活动的全部费用,买单。
  原来,来的是3名当年塔城军分区的老战友:张世海,1968年入伍,813战斗时,塔城军分区小车司机,为抢救战友荣立二等功,军龄25年,现居兰州;王明禄,和张世海同乡同批入伍,813战斗时,塔城军分区汽车班副班长,在战场上抢运伤员,军龄27年,现居兰州,是同批兵退伍最晚的一个,曾任边防团政委、塔城军分区战勤科长;任凯旋,1962年入伍,813战斗时,塔城军分区作训参谋、军分区指挥组成员,居湖南岳阳,现年75岁。还有陪同他们3人来的他们的夫人。
  首先,我们俩先来到年纪最大的任参谋房间,任参谋通过我们俩博客大量的铁列克提文章和照片,早就了解和认识我们;我和老坦克2008年在他的博客上早已认识这位月球交通局长的头像,并且深刻。我们双方无须介绍,见面就叫出对方的名字或网名。一番亲热。
  任参谋和我俩寒暄及合影后,从他行李箱一摞大32开的书中拿出两本,认真地在书页上签名留念,分别赠给老坦克和我。我迅速一目十行地翻阅着:此书大号字、厚白纸162页,适合眼力不济的老年人阅读;没有书号、出版社、第n次印刷、印n万册、字数、定价等等常规的标记,属于自传性质的个人印书。这在当前社会屡见不鲜。文中前10页生平照片系铜版纸印制。发现有铁列克提事件的内容,不由地细看一番。书中自述,巡逻预案,实际是作战预案,是由他拟制……。以及书中描述,当年在军内外反响强烈的,由北疆军区副司令任书田在批判龙书金大会上发言的批判稿是他写的等等,不由得对这位时年27岁的青年才俊刮目相看。
  为了能够手机上网,没订手机网络流量的我,去服务台向服务员询问wifi无线网络密码,见商丘战友商务车的司机仍在门前等候,我说,小兄弟,你怎么还不回去?张龙说,我们饶总说了,要我专门给你们开车,不能哪去。我说,谢谢小兄弟的一番心情,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你回去后一定代我和坦克兄向你们饶总感谢。张龙面有为难,不愿离开,我明白了,赶忙给春生通话,说明情况,并且感谢。这样,张龙才礼貌的退走几步离开。
  这时,袁国孝告诉我们,塔城军分区于最近出版了《铁列克提之殇》一书,给他邮寄两本,一本被本地战友传阅,不知下落;一本被任参谋要去,要带回阅读。任参谋拿出此书告诉我和老坦克,说这书里就收编有他给塔城军分区提供的资料。老坦克接过来翻阅一阵,呵呵笑了:这里面的图片大多数是在我和文存的博客里面复制的,很多文字内容是复制我们两个博客里的,相当多的一字不差!不过,坦克兄还是能够想得开,说,我们既能在博客发就不是秘密,面向公众的大家可以共享。我们两个也没声明,说我们两个博客的内容不许别人盗用。不过,以前我也似乎察觉点什么,我还有很多的重要图片和文字资料故意没有面世,就是叫不懂著作权法、不懂得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人出书以后留下大量遗憾,像1992年出版的《冰点下的对峙》对铁列克提战斗描写的那样,顶多只能算是个半生拉熟的、让大众指戳的书。
  听这么一说,我赶紧把书拿在自己手里快速翻阅,果然如此。我当场向老坦克作了检讨:我这人是急性子,肚里不能盛点什么。我发的很多照片,目的是向广大的知情者求助,请他们报给合影里各级首长以及参战者的名字;大量由我绘制的战场影像地图,发出去的目的是请广大参战者给以指正,防止某一人提供的错误信息影响我们调查成果的质量。主要还是怨我沉不住气,我给坦克兄赔不是。
  听说我们两个来了,满口甘肃话的张世海和会些普通话的王明禄,两位老兄过来见我们。对张世海,我和坦克兄很熟悉,在我们收集的立功者的合影中有他的形象,尤其是作为小车司机的他,竟能在100余名参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二等功臣,那是在战场上怎样的表现。王明禄首先向我们俩自我介绍,战场上他属于后勤保障组,开卡车来回运输战斗所需物资,以及拉运伤员,其中丁殿勋就是由他送往后方抢救的。两位年龄和我们俩相当,真正经历战场的人,是我们俩最想接触和采访的人,我们有很多共同话题,自然聊得亲切热乎。
  趁着坦克兄和他们讨论铁列克提的一些疑难问题时,能够不耽误听又能兼顾其它的我,不失时机地迅速扫描《铁列克提之殇》的内容和动作麻利的快速翻拍。因为书实在太厚了,如不加快翻拍,怕要成为遗憾的。
  约10时,事先约好的几位当年的参战者来到宾馆,和远道而来的塔城军分区的三位战友见面。柘城,我已经是第三次来了,和他们早已相识,他们也都阅览过我和老坦克在博客发的关于他们在铁列克提的文章,我们自是老熟人。
  在座谈会开始之前,大家先到外面合影留念。下面3幅合影均是大尺寸图片,相关战友可复制作洗印照片使用。
  10时半,战友们进入酒店就座。
  座谈会正式开始,袁国孝和任凯旋作了三言两语的开场白和发言以后,大家推举老坦克发言。
  坦克兄把铁列克提调查的情况给大家作了一一汇报。其中详细谈到了几十年来官方出版物及卫视节目宣扬的杨振林领队,如何惊心动魄,如何巡逻队38人全部壮烈牺牲的调查结果。阐明全部是子虚乌有。恰恰杨振林的遗体是最后于战后51天才在一个山旮旯找到;尸体严重腐烂,凭手枪号和手表确认是杨振林……此例经过多名寻找杨振林遗体的当事人确认。
  坦克兄的发言获得所有参战者的赞同,大家热烈响应。
  其间,我给了一个小插曲:
  我们调查的巡逻队是11人。怎么可能是11人,不是整数?我们怀疑,终于从参加战前布置会的记者了解到,定的巡逻队是10人。你们看看俄语翻译王明远的墓碑就能看出端弥,他1962年入伍,8年军龄老婆孩子都有了,还不是党员?我们了解到王是富农成分,战前把他关在小屋内防止他通敌。其实他是个非常上进的人。他把窗户别烂,爬出来偷偷赶上巡逻队,坚决参加,就这样巡逻队成了11人。类似的,有很多。
  大家又是一阵议论,对我们的调查之细,赏心悦目。随之,王明禄站起来发言。他说:
  听了装甲兵工程学院指挥系芦主任和文存战友刚才的介绍,以及会前在房间他们提及的一些情节,很受鼓舞。当年“宁肯前进一步死,不愿后退半步生”血洒疆场的烈士和我们这些人,几十年的默默无闻已经成为过去。而我们官方处于当时的被动,向公众宣扬的并不是那么回事。我们这些参战者有责任回顾当年,让真实的历史以及我们的流血付出得到社会承认。
  有这两位热心负责,去伪存真,历经10年刻苦调查,掌握大量资料的好战友,我们不仅仅是表示感谢,我们应该主动的不遗余力地为他二人提供我们的战斗经历。能写的亲自动笔,不能写的口述给孩子,让孩子或孙子打字。只写自己亲眼看到的、经历的,道听途说的不要写。写出的资料必须保证真实。然后把自己写的发给这两位战友,实在不行,也可以打电话提供……
  这位在塔城边防27年的老同志一直是站着说话,讲了很长时间。语重心长,谆谆告诫,反复叮嘱……
  满口甘肃方言,厚道的张世海不停的点头,表示一定全力配合,要将自己在战场的所有经历如实写出,为弘扬我们的大无畏精神,为军史的真实,增砖添瓦。同时提议,回去大家仔细搜寻,有当年照片的要及时提供。
  这里,我特别说说这位老张哥,自从我们离开后,老张哥几乎天天打来电话或者微信交流。他不会打字,字写得非常漂亮,写出了长达30多页的战场回忆。内容详实,客观可信,符合实情,以他的经历,还有力地释惑了我和坦克兄某些迟迟找不到答案的疑点。同时,他手机翻拍了很多在铁列克提边防站的庆功大会合影、烈士追悼会时在自己同乡烈士墓前的合影,还有当年八一厂记者李连祥在铁列克提拍摄誓师大会场景等等的几幅照片。并且把合影里的人名在纸上逐一注记……
  我在老哥们的后面发言,我说;
  有人问我,你为了我们,花费了近10年的代价,你图得什么?我说,1、我也是差点成为烈士的人,我的身上昆仑山给我留下的累累伤疤依然还在;2、我们烈士的母亲、姐姐去新疆寻墓,部队领导不知道有这个烈士,更不知道烈士墓在哪里?烈士母亲和姐姐半个月回来后对部队领导说,南疆所有烈士墓找遍了,没能找到亲人的墓,是含着眼泪离开的;3、我的组长在昆仑山牺牲后,部队在叶城、在乌市礼堂明明开了追悼会,并且还是二等功,前几年才知,竟然不是烈士,我通过北京的这位坦克兄了解可以补办,进而和部队领导频频联系,几年过去了,一点影都没有。我很难过,和你们几十年来被埋没是一样的感受。将心比心,对已经被埋没四五十年的你们和烈士,我不能视而不见。
  说着说着,我竟然泪眼模糊,声音哽咽,引发了在场战友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大家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纷纷表示要努力配合。还围绕着铁列克提、烈士,战友、阵地、以及战地指挥组领导和黄永胜在电话里的冲突等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时间持续到很晚……
  最后,大家为今天聚会活动的成功,举杯共贺。
  晚上,和袁国孝不在一个部队,属于塔城军分区机关的部分柘城兵,在县城最繁华的这家酒店和我们外地来的一起举行聚会。
  这些人我均认识,因为我在他们四十周年柘城兵纪念会的录像和合影里见过他们,询问得知他们是铁列克提战斗的幸存者,就把他们列入了左右掩护组,随时收集他们的现在住址,附在参战幸存者名单里,并且在聚会合影和当兵时的黑白照片里加了他们的名字。有些还从合影中抠出,成为单人照,所以对他们的印象深刻。
  座谈会之前,大家在一块合影。此合影是大尺寸图片,相关战友可复制作洗印照片使用。
  座谈会首先由王明禄作主题词,他说,当年我们在塔城军分区大院一起生活,我们都是汽车班的,我是你们的副班长,为了铁列克提的作战需要,我被抽去作战场后勤保障组的卡车司机,你们是新兵,还不会开车,都留在了塔城的营房。
  ——难道我听错了吗?我小声地询问王明禄老兄,你再说一遍?王明禄还是说他们几个当时没有去战场。我方明白,在2009年我就犯了这个错误,以致“38名柘城兵参战(实际28人),其中牺牲9人”这条错误信息一直被媒体采用,已经8年。不是王兄刚刚说起,我还得蒙在鼓里。这责任完全在我!
  回到宾馆,我和坦克兄对一天的情况进行梳理。
  首先梳理的是任参谋的“自传”
  一、“自传”中两次提到(见红线部分):
  1969年“813”铁列克提的巡逻作战预案由我拟制报总参谋部、外交部批准。杨司令员视察当天,原北疆军区副司令员(后乌鲁木齐军区参谋长任书田)要我同他向杨司令汇报铁列克提战斗失败原因。
  二、“自传”中铁列克提战斗真相部分:
  1、我巡逻分队28人……27人阵亡,预备队连长范进忠……途中死亡。……28名官兵安葬在托里县烈士陵园。
  我们的调查结果:
  巡逻分队11人,没有预备队,28人牺牲是;巡逻队11人+中翼组无名高地8人、676高地2人+左翼组2人+右翼组3人+指挥组制高点1人+战后支援组1人=28人。25人在托里烈士陵园,3人在塔城烈士陵园。
  2、“自传”三次提到2008年在新浪月球交通局长博客发表的《铁列克提事件真相》
  铁列克提事件真相( 20:58:21)
  从网上看到许多关于铁列克提事件的报道,有的很不真实,我从1966年至1979年一直在塔城军分区作训科任参谋、科长,现在湖南岳阳市交通局已退休。为了澄清事件真相,我特意找到了参加日铁列克提巡逻掩护队成员范某、当时通讯技师姜某、当时分区一位女军医(参加接受烈士遗体)回忆当时情况。
  1969年3月苏军在珍宝岛边境战斗中遭到失败后,伺机在新疆中苏边境地区进行报复。日苏联政府严正声明;日中国政府也严正声明,当时中苏边境十分紧张,战争一触即发。
  日,我塔斯提边防站李永强排长(他后任阿里军分区司令员)带7人,沿边境巡逻时发现苏军正在绑架农九师12团5连在边境放牧的牧民张成山,我巡逻人员向苏方发出警告,苏方置之不理,并将张成山拖至马背。我开枪射击,当场打死苏方两匹马,人员是否伤亡不清楚。我巡逻队撤回后,张成山的妻子孙龙珍赶来边境探望丈夫,被苏军打死,这就是6.10塔斯提事件。此后根据上级指示,南线边防站暂时停止巡逻。
  8月初,根据总参和乌鲁木齐军区:逐渐恢复在争议地区巡逻的指示精神,塔城分区向北疆军区,乌鲁木齐军区、总参、外交部上报了日在铁列克提巡逻预案,被批准。此次巡逻非同寻常,做了一些自卫还击的准备,也想在西线打一场珍宝岛那样的自卫反击战。巡逻的前一天晚上,调集了108名官兵,分成巡逻队28人,掩护队35人,预备队36人。由304边防营康友福营长、浦其武政委统一指挥。掩护队于凌晨5:30进入易遭敌袭击的巡逻地段潜伏,预备队在铁列克提待命,巡逻队28人,其中有三名记者随队出发。巡逻队配备1挺班用机枪、两具40火箭筒、两枚枪榴弹、十几支冲锋枪、步枪和几十枚手榴弹,以及1部硅电台。
  8月13日清早我陪分区司令员王秀森准备到铁列克提指挥巡逻,行至托里县,有几名战士拦车,传达乌鲁木齐军区首长指示,让王司令员立即回到塔城分区作战指挥位置,分区南参谋长从博乐分区赶到铁列克提,我和分区王秀森司令员返回分区作战室、北疆军区副司令任书田(后任乌鲁木齐军区参谋长)已在听取了铁列克提前沿指挥所报告的苏军情况:7时许发现苏方直升飞机在边境低空盘旋,并发现纵深有装甲、坦克和大批苏军在埋伏,情况十分异常。任副司令立即指示:“现在老虎已经把嘴张开了,形势对我非常不利,我的意见是请示军区,立即停止巡逻”。我们立即向北疆军区汇报了任副司令的意见,约1小时后,乌鲁木齐军区指示:按既定巡逻方案执行。
  副连长杨政林在出发前作简短动员,誓言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巡逻队于9时准时出发,出发不到10分钟就遭苏军伏击,苏军出动坦克、装甲车,向我发起猛烈攻击,报务员曹兴龙报告:“苏军坦克向我开来,并向我开枪,我们也开枪还击”,话音未落就中弹身亡。苏军装甲车从南北两个方向迂回到无名高地后侧,并以猛烈炮火掩护步兵进攻,因巡逻地段地形开阔,苏军使用的是坦克、火炮、重机枪,而我方配备的都是轻型武器;苏军有200多人,而我方加上预备队也只有几十人,寡不敌众,无力抗衡。前沿指挥所请求乌鲁木齐军区重火力支援,上级指示“坚持到晚上九点,炮兵部队就能赶到”。在我巡逻队遭到重创后,连长肖&&带领的预备队发起了3次进攻,浦政委命令肖连长一定要炸掉苏军坦克,肖连长携带枪榴弹和捆绑的手榴弹向坦克前进时,右腿中弹,苏军火力密集猛烈,我军无法接近苏军坦克,战斗至13时左右结束,巡逻队28人,1名新战士昏迷被俘,其余全部壮烈牺牲,遗体全部被苏军运走。预备队牺牲7人伤7人,其中4人抢救无效也牺牲。(<font COLOR="#FF+4=38人)预备队的伤亡人员当晚都被运回。
  铁列克提事件的教训:
  铁列克提事件是我军建国后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斗,教训极其深刻:
  1.国内政治动荡,军内外都被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军队各级指挥员大都参加“三支两军”,新疆地处前线,口头上天天喊要准备打仗,要备战、备荒、为人民,实际上战备工作不落实。
  2.轻敌麻痹,丧失警惕。珍宝岛事件后对苏联要在新疆寻机报复缺乏应有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当时我军的侦察手段太落后,不能及时掌握苏军在纵深调动和部署兵力的情报,军事装备落后,准备不足。缺乏敌变我变,灵活机动的应变措施。
  3、自传:
我写了“新疆铁列克提战斗为什么失败”寄北京。2015年塔城军分区要我提供资料,我将铁列克提真相(及新疆铁列克提战斗为什么失败)寄去。这次面见时称被《铁列克提之殇》收录。
  原件:
  我们的“官方媒体统计之2017”
  (的官方媒体统计见文存博客《国内官方出版物对铁列克提事件的公开信息》。任凯旋08年博客和2015寄塔城军分区的《1969……为什么失败》的内容同于几十年来的官方媒体。所有细节,与我们的调查结果完全不同)
  1、解放军报记者2017清明节文章仍是阵亡38人。
  2、东方网 军事中国 头条军事& 今日热门& 正文
  1968年珍宝岛和铁列克提事件:38名战士血溅戈壁滩
   00:44
  1969年,中苏边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珍宝岛和铁列克提事件。在当年3月东北边陲的珍宝岛战斗中,中国军队有效地打击了苏联的气焰。然而在当年8月13日西北边陲的铁列克提战斗中,我方的主阵地人员几乎全部阵亡。2008年5月新疆军区决定当年的主阵地无名高地命名为“忠勇山”。
  苏军调动频繁隐藏阴谋
  日,北疆军区副司令员任书田到塔城军分区检查工作,塔城军分区政委王新光汇报工作时谈到最近对面苏军调动频繁,夜间可听到坦克的轰鸣声。
  苏军是否有什么阴谋?任书田副司令员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了新疆军区司令部。8月11日,中国军队在两国边防军经常会晤的巴克图哨所悬挂起红旗,这是邀请对方司令官进行会谈的信号。然而,红旗悬挂了一天,苏军的赫尔丘上校、安泽菲洛夫中校、巴什捷夫中校,谁也没有露面。
  8月12日,新疆军区作战部部长盂魁武接到塔城军分区再次来电,认为苏军行动反常,马上报告了新疆军区司令员龙书金。
  当晚,王新光政委又电话直要新疆军区作战值班室,报告当面苏军可能有重大的行动。请示明天的例行巡逻可否取消。值班参谋回答:军区首长已接到你们的报告,但对取消例行巡逻一事没有明确指示。
  8月13日上午8时,按照规定,副连长杨政林率领3排37名官兵,执行例行巡逻任务。
  王新光政委仁立在一个高地上,目送巡逻队消融入茫茫的戈壁滩。巡逻队的官兵对即将发生的凶险茫然不知,他们沿着例行的巡逻道路,逶迤着向前走去,由于是在荒无人迹的戈壁上巡逻,所以队形并不很严整。几个刚分到边防的新兵。围着杨政林听他讲惊心动魄的边防斗争故事。还有的将路旁的沙枣棵、骆驼草折断,编成圈帽戴在头顶,以遮挡骄热的太阳。
  “卧倒”,杨政林吼叫着发出了命令。
  6辆苏军坦克犹如从地狱里钻出来,出现在杨政林的视野里,它们巨兽般摇晃着抖掉身上的浮土、草棵,成扇形从三面包围上来。300多名苏军官兵,也从土堆里爬出来,尾随坦克开始冲击。
  杨政林这才意识到,这是苏军周密计划,蓄谋已久的行动。巡逻队被四面包围,已经没有生还的退路了。此刻,杨政林已抱定必死的决心。
  望着呐喊冲来的苏军士兵,杨政林对身旁的机枪手狠狠挥动了一下手臂,“打!”机枪手也意识到处境的险恶,紧抱着机枪,将一串串子弹,刮风般扫向扑来的敌人。
  巡逻队的战士,虽然伏在地上,但无可依托的地物,且被苏军的密集炮火打得抬不起头来,间或用冲锋枪还击一下,子弹打在坦克的甲板上,只是迸发出几粒火星,对敌军根本构不成威胁。此时扬政林的左臂已经被子弹射了个洞,他无暇包扎,不断涌出的血水染红了半边军衣。
  现在,他知道自己应该先做些什么了。他将报话机从已牺牲的报话员的身上解下来,大声呼叫:“塔城、塔城,我是杨政林,我们在铁里克提东10公里处遭敌伏击,苏军坦克6辆,步兵300余人……”这时,空中传来“嗡嗡”的轰鸣声,杨政林抬头,看到两架直升机,在头顶盘旋两圈,然后向北折去。
  杨政林报告完敌情,最后沉重他说:“请党相信我们。我们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粒子弹,决不会出现一个俘虏……”
杨政林扔下话筒,用冲锋枪扫倒几个苏军士兵。正想转身射击,这才发现右腿被炸断了,早已失去了知觉,血水浸透了身下的岩石。
  苏军似乎知道了这一队中国士兵目前处于的孤立无援的境地,马上改变了战术,不再用坦克导引步兵冲击,而是将中国士兵团团围住,用准确的炮火逐个进行打靶式的射击。巡逻队马上陷入了拼杀不能,抵抗无望的境地。空旷的戈壁变成了血腥的屠场。有的中国士兵早已死去,仍然成为苏军射击的目标,尸体上冒着一缕缕中弹后的青烟。
  中国士兵抱定必死的决心,依然顽强地抵抗着。突然,两颗汽油燃烧弹在中国阵地中间炸裂开来,随着四散喷溅的黑色液油,大火如噬人的野兽张开了血红的嘴巴。火海里,中国士兵在翻滚、扑跌。一阵阵凄厉的惨叫声,伴着血肉被烧焦的腥臭味,在苍茫的戈壁滩上飘散,回旋……
  仅存的两名伤兵爬到了杨政林身边。7班长胡宝杨右眼被击穿,血浆糊了一脸。新战士小王第一次参加执勤,连枪都不会使,手里紧握着一颗未开盖的手榴弹,稚气的脸绒上挂着横七竖八的黑红的血污。他的腿、腹、胸先后中了4弹,军衣与皮肉烧结在一起连扔手榴弹的力气都没有了。
  杨政林悲叹了一一声,回身望了一眼祖国的土地,缓缓旋下小王手中的手榴弹底盖,攥住弦扣。一声巨响过后,阵地上旋即沉静下来。
  等到中国陆军第8师的一个团携带轻重武器,从60公里外的巴克图据点赶来时,战斗早已结束了。38具尸体弃置一地,有的面目全非,变成了黑炭。方圆几百米的戈壁,仿佛被炽热的开火焚烧过,变得漆黑一片。(后略)
  三、“自传”中陆校教员部分;
  1979年我到乌鲁木齐军区参加战备训练会议,我给杨勇司令员写信:“建议在陆军学校增设边防队,提高边防干部素质。”我的建议不仅乌鲁木齐军区很重视,后来在全军推广。军区第一副司令郑三生将我的建议批复给陆军学校校长任书田落实,因为任校长是我的老上级,点名调我到陆军学校筹备边防教学。到校后,给我的任命是主任教员(副団职)。在司令部教研室任边防教学组的组长。我的首要任务是到南疆北疆军区从中苏、中印边防挑选教员,筹备教学。先后选调6个边防教员。最理想的教员是我点名从塔城军分区作训科参谋范海超。
  第一堂课是我写的教案,任书田校长亲自讲边防政策,各教研室领导都参加听课,反响很好。1983年评职称,我评为正团职主任教员,范海超评为正营职教员。
  我们调查的结果(见文存博客)
  新疆陆校学员和塔城边防团同志对铁列克提事件的介绍(摘)
  文 存 日
  (1)铁列克提我永远的痛
  作者:简单是福()
  教员讲这段往事时,再三告诫大家不要外传,不要笔记,我也是凭记忆依稀记得些,要不是前不久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关于这次事件的详细介绍,我也不会在这里讲。当时同学们个个都听得津津有味,而我的感触却比他们要深得多,因为我就是从新疆塔城军分区到军区陆校上学的!而且,我还去过托里县郊外的烈士陵园。
  讲课内容如下:
  8月11日,中国军队在两国边防军经常会晤的巴克图哨所悬挂红旗邀请对方司令官进行会谈。然而,当地苏军的赫尔丘上校,等主要负责人都没有露面。
  8月12日,新疆军区作战部部长孟魁梧接到塔城军分区再次来电,认为苏军的行动反常,马上报告了龙金书。但龙没有答复。当晚,王新光政委又电话直要新疆军区作战值班室,报告当面苏军可能有重大行动。请示明天的巡逻可否取消。值班参谋回答:军区首长已经接到你们的报告,但对取消巡逻一事没有明确指示。
  8月13日上午8时,我军在铁列克提地区巡逻队例行出发,其后,按照正式说法:苏联边防军出动直升机2架,坦克装甲车数十辆步兵300余人,悍然入侵铁列克提地区,向中国边防部队发动突然袭击。中国边防部队在连长范进忠指导员扬政林的率领下,奋起还击,经过4小时激烈战斗,连续打退苏军3次进攻。终因战前准备不周,兵力火力对比悬殊,巡逻队38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在此次事件中,苏联边防军还打死中国民兵3人,打伤前来增援的中国边防战士12人……(<font COLOR="#FF=41人)
  (3)边防专业教员是铁列克提事件幸存者,说是68名
13:39 评论:
  更正一下:铁列克提事件中我军死亡人数应该是68名,我在陆院上学时的边防专业教员是铁列克提事件幸存者之一,在他的课上我和我的同学们了解了此事件的全部过程,更多的细节记的不确切了,但实际伤亡人数与官方宣称的有较大出入,因此我印象很深。龙书金在决策方面当然有责任,但不只是他有责任。
  牺牲者中,还有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温炳林和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李连祥,他们不属于巡逻队成员,但同样是烈士!
  (4)山魂和文存的聊天记录()
  “那名在远处做饭的小战士成了俘虏”——我知道另一位,他是我们的教员。谈到此事时,老泪纵横呀,目前已解甲归田了。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催人泪下的故事。当时,他是连队的文书,连长知道前面有事,让他回连队取指北针(其实连长带在身上,为的是有个活口出去报告情况)。
  当时,他回到了连队前面就打响了,没有参加战斗,只听到了声。他上课是哭得很厉害,所以我们只是听。他1996年为我们上了最后一课后就解甲归田了。
  (文存:2008铁列克提大讨论时,得到程古峦提供的参战立功者和领导合影中有文书王跃华时,我问程,这个王跃华是否到军区步校当过教员。程说,没有,他后来退伍到了哪里哪里。)
  第二梳理的是《铁列克提之殇》
  一、同意方面
  1、此书是编者和作者的同体,在前言和后记方面注满时代的责任感和对烈士等参战者的崇拜,对当年塔城军分区、北疆军区呈上的战斗失利原因的报告,以及从下到上对历次发生事件的处理,作者分析的客观理性,不唯上,敢于担当;处于对历史的负责和烈士英雄气概的传承,塔城军分区领导近年专门成立课题组,强力支持课题组的工作。课题组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密切搜索网络,各地采访,能在很短的时间完成并出版,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实属不易。
  2、书中呈现了不少当年的报告、电话记录、检讨书等等内部档案资料,以致原件,令人诚服。  
  二、问题方面:
  1、作者采用了我和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析叶赛宁《我记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