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物业股票这几天股票降了

碧桂园物业突然撤回A股上市计划碧桂园物业突然撤回A股上市计划中金网资讯百家号(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使用“趋势财经APP”和“趋势操盘手APP”)继富力地产之后,碧桂园物业的上市计划也搁浅了。11日晚间,碧桂园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将暂停广东碧桂园物业服务公司于上交所的建议分拆,原因是“中国审核监管机构近期的政策变动”:本公司于日宣布,由于中国审核监管机构近期的政策变动,碧桂园物业服务决议撤回其建议分拆的申请,因此,该建议分拆是次将不会进行。本公司现正评估个选项,包括寻求物业管理相关资产于其他地方的证券交易所分拆独立上市。本公司将於敲定该建议分拆之代替计划时根据上市规则进一步刊发公告。在证监会12月7日更新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及申请企业情况”中,广东碧桂园物业服务的审核状态为“预先披露更新”,排在第31位。而在12月5日,碧桂园物业刚刚更新了IPO招股说明书,拟发行不超过4010万股,且不低于本次发行后总股本的10%。碧桂园物业突然撤回A股上市计划,令市场倍感意外。上周南都物业首发过会,令市场一度认为碧桂园物业过会概率大增。碧桂园并非近期第一家撤回上市计划的“涉房”企业。10月20日,证监会官网显示,广州富力地产中止上交所IPO审查,备注原因为发行人主动要求中止审查或者其他导致审核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去年年底,地产巨头排队A股IPO,处于IPO排队审核过程的房地产企业共有7家,万达、富力、碧桂园均在列。彼时华尔街见闻提及,万达商业、碧桂园物业、富力地产都是从香港市场来到内地。而这与A股对房地产企业的估值远高于港股不无关系。然而一年过去了,上述三家巨头已有两家接连撤回上市计划,仅剩万达商业仍在继续排队中,目前排在第42位,审核状态为“已反馈”,但其处于“已反馈”状态的时间也已经超过9个月。按照以往的经验,从“已反馈”状态到最终过会,只要半年左右。12月11日,据新华网,业内称年内房企IPO难有进展:“现在房企IPO基本上难有进展,包括一些融资和定向增发都不会主动推进,这种情况会一直继续延续到明年甚至更远。”一位券商人士分表示,一些业绩不好的企业可能会主动申请中止审查,等到业绩好转时再恢复,但最终都要看监管部门的回复。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中金网资讯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中金网为您提供24小时最新财经资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COMEX黄金全球股市行情 日03时41分
查看: 1222|回复: 0
让碧桂园如此焦虑的到底是什么?
发表于 昨天&15:30
让碧桂园如此焦虑的到底是什么?
碧桂园最近接连出事,这家房地产巨头心慌慌。
& &7月12日,杭州萧山碧桂园前宸府项目边上出现了一个大坑。事故殃及前宸府旁边居民楼,基坑的裂痕延伸到其地基,让边上一栋三层小楼成为危房。
& &6月24日,上海奉贤海湾镇,碧桂园项目售楼处6层屋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模架坍塌,坍塌面积约300平方米,由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设,1人死亡9人受伤。
这些事故背后,透出一股浓浓的焦糊味,焦虑到了极致。
碧桂园为什么这么焦虑?
从数据上看,没有焦虑的理由。6月,碧桂园以778.1亿元的销售额,在国内房地产企业中夺冠。
&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6月份的房价统计数据。
& &4个一线城市房价平稳,31个二线城市,一手房和二手房价同比上涨6.3%和4.6%,
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分别上涨6.0%和4.3%。一、二、三线城市的环比房价都在上涨。
除了北京、上海等极少数城市外,无论同比环比,房价都在上涨。
& &2017年,碧桂园销售中来自三四线项目占比约为58%,2018年前四个月分别为70%、68%、71%、66%,碧桂园主攻的三四线城市房价也在涨。
然并卵,这些数据没什么大用,现在的形势是压力越来越大,这两年是投资人和开发商夺命而逃的最后机会。
房地产开发商的高负债水平令人担忧。截至2017年年末,碧桂园总资产为10496.69亿元,总负债为9330.57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9%。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7月15日的数据,今年6月,碧桂园的销售额为778.1亿元,再次夺冠。今年上半年,销售额为4124.9亿元,同比上升42.8%,销售面积同比上升36.1%,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妙。
但碧桂园很着急。
& &4月5日,总裁莫斌签发;4月8日,碧桂园集团专门开了“高周转”专题会议;网上流传出了。4月11日,莫斌再次签发和。
碧桂园出台了针对三四五线城市项目新的奖罚办法,规定项目摘牌到开工超过40天,项目总将撤职。如项目摘牌即开工,奖项目总20万,每推迟1天,奖励递减1万,20天开工,奖励为0,第21天开工罚款1万,逐天递增,40天开工,罚款20万,41天开工即撤职。
这样的周转有点疯狂。碧桂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他们如此心焦?
作为中国城市的千年样板,北京跟雄安,房地产冻结了。
通州,北京副中心,北京市委、市Z/F的新办公地点,在通州与廊坊的接壤位置,K2(石榴集团)十里春风的售楼处被一帮业主围攻,他们的白色T恤印着“退房”。
原因是房价下降,这些业主去年买房,开盘价4万左右,今年新一期开盘,降到了2万5上下。2008年,2011年,2017年,攻击楼盘的现象隔几年发生一次。
据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统计,2018年上半年,北京全市二手住宅网签总量为76640套,同比下降10.9%,环比2017年下半年增长57.6%,在半年走势上结束了2017年的两连降。
这又怎么样?平均每月1万多套的规模只是北京二手房市场的正常交易水平。以北京800万套左右的存量规模,年换手率如果只有2%,一年有16万套、一个月1.4万套左右的交易量。
贝壳研究院的数据印证了,北京不可能回到市场高位。链家新增客源房源量都在减少,环比分别下滑16.2%、16.1%,5月涨势趋稳,
雄安,更不必说,根本没有商品房的立锥之地。
& &7月12日,住建部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大概意味着,雄安的房地产绝对不会放开。
房贷继续收紧,房地产金融被锁定。
& &7月17日,报道,北京已有银行近期停止房贷。
北京目前首套房贷款利率主流是基准利率上浮10%,个别银行上浮30%,还有个别银行由于业务调整,近期不再办理个人按揭贷款业务。
多家银行对于贷款人资料的审核趋于严格,另有银行办理按揭贷款开始附加条件,例如,要求贷款人办理信用卡或存款等。
房贷收紧、房地产无法套现不仅局限在北京。
根据融360网站的数据,今年6月,根据监测的25座城市,全国房贷利率连续18个月上涨。当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64%,相当于基准利率1.151倍,环比上升0.71%,同比去年首套房贷利率4.89%,上升15.34%。
& &6月全国533家银行分(支)行中,有169家银行首套基准利率上浮10%,约占32%;164家银行首套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5%,约占31%;116家银行上浮20%,约占22%;25家银行上浮25%,约占5%;16家银行首套执行基准利率上浮30%,约占3%。
房贷利率上升,等额本息100万,30年大概要多还16.7万的利息。
房地产套资金越来越难,个人抵押贷款部分被叫停。
今年2月底,中信银行(601998)暂停“北京地区200万元以上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7月,在深圳,有个私募基金经理告诉我,他的房子找不到抵押贷款的银行,不说不行,就是不办。
看来,暂停的现象的蔓延。
货币继续紧缩,资金压力增大,棚改不会放松。
收紧房贷、抵押贷,还收紧开发贷。开发商会面临巨大的考验。
& &7月16日,华尔街见闻报道,北京土地储备整理中心消息人士称,下半年北京土拍将强化监管竞拍主体的资金来源。
强调银行贷款、转贷、股东借款和私募资金都不能用于支付土地出让金,对于以企业应付账为基础的供应链ABN融资资金等结构复杂的非自有资金,也将联合央行大数据进行穿透、禁止。
今年6月20日,审计署的报告释放出强烈信号,将严厉监控和规范银行表外资产流向房地产。
大家都知道,资金穿透式监管意味着什么。
开发商不得不拿地,6月还在加快拿地,原因是规模缩小,贷不到款,发不出债,资金链立马断裂。
但拿高价地,资金链紧崩,开发商不得不加快周转,这两年买房,我们对开发的质量,实在是不能放心。
拿土拍资金不现实,地价在上升,限制却越来越多。到6月底,北京土地市场出现7次流标,2018年之前,北京土地史上只出现过31次流标。
三四线城市同样让人不安,棚改政策一波三折,虽然住建部发文打了个补丁,但收紧的趋势不会改变。
不要说棚改,为了资金的事,财政部和央行的专家还怼了起来,指望积极财政,或者央行撒钱,都不现实。
目前,货币市场既不能放水,又要扶植实体,十分尴尬。就算放点水,对房地产也都盯着。
& &4,高位缩量盘整,最终一定下跌。
价格不跌,成交量下跌,其行不远。
贝壳研究院监测了全国16个重点城市今年上半年的成交情况,从去年“3·17”政策调控以来,市场整体低温,从今年2月份开始,北京、成都等少数几个城市小幅向上修复。
主要看成交量。
& &7月4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监测的10大城市(北京、深圳、杭州、成都、南京、厦门、苏州、青岛、无锡、金华)二手房累计成交约34.3万套,同比下降20%,降幅较1至5月收窄2个百分点。
上半年成交量环比2017年下半年略有回升,仍处于近六年平均水平附近,明显低于本轮周期最高位2016年的水平,市场下行趋势没变。
根据链家监测的16个重点城市的交易数据,新政以来,市场经历了大幅降温—低位企稳—向上修复三个阶段,当前阶段市场热度和调控前仍然处于低位。
从成交数据来看,2018年前5月成交量环比2017年后5月增加21.8%,前五个月月均成交量是2017年3月的一半。
市场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渐降温,有时候成交量还有反弹,但是秋后的蚂蚱。在股市里面,就是高位缩量盘整,即使反弹,其行不远。
& &5,收房产税之心迫切,国统局再提“房地产税”。
&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加快推进房地产税相关政策举措,实现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加快推进租售同权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实。
显然,国统局从数据判断,房地产热度还是太高,需要泼点冷水。另一方面,征收房产税,有关部门是十分迫切,加快推进的意思是,条件一成熟就推出,通常在两三年就会推出,现在已经等得太久了。
什么时候推出?条件一成熟就推出。
从程序上看,2017年底,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统一登记全国联网,登记机构、登记依据、登记簿册和信息平台“四统一”,但地方的数据可能没有全面录入。
试点城市不成熟,上海、重庆不能说是成功的。
还有,立法没有完成,按照其他税种法律立法程序,前期需要形成草案国务院通过,看来目前房地产税处于送审稿及修改形成草案阶段。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财政部、全国人大常委会这几年来不断提及,从2015年8月开始,连续
年,房地产税都在人大常委预备审议立法项目中。很有可能争议不断、修改不断,估计大致已经完成。
从房地产市场说,房产税推出的成熟条件是,等到成交量下降,部分人出逃,以免祸及太多的人。现在有N多人换房,卖掉老公房,买进大平层,估计是为未来做的准备、
从实体经济来看,要看实体企业基本稳定,川普不那么疯狂、外界压力下降的时候。
碧桂园的焦虑,是在压力之下的焦虑,也是看到中国房地产革命性变革之时的焦虑。
Powered by近期连续大跌 碧桂园多次回购股票 _ 东方财富网
近期连续大跌 碧桂园多次回购股票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6月28日,(02007.HK)在港交所回购1500万股,耗资1.86亿港币,此次最高回购价12.68港币,最低回购价12.16港币,回购均价约为12.41港币。截止发稿,公司股价涨4.52%,报12.96港元。
  而就在此前一日,碧桂园同样有回购动作,以每股12.62港元-12.9港元回购800万股,耗资1.02亿港元。数据显示,碧桂园近两次累计回购股份数为2300.00万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0.11%,共耗资2.88亿港元。6月22日, 在场内以平均每股9.5243港元沽出2091.4万股股份,套现1.99亿港元,持股量由8.27%降至7.43%。
  一般来讲,上市公司回购股票有几种情况:
  1、在自己股票价格远低于企业内在价值时回购股票(最关键一点),使企业的股票市场价格和企业价值保持基本一致。
  2、企业有大量现金或留存收益,并且股票价格低于企业内在价值,而发放给股东或没有好投资项目时会进行回购。
  3、回购股票增加了现有股东(所有者)的利益,能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及信任。
  4、回购股票说明企业认同自己的内在价值,同时表明企业的经营良好,有较多现金和较高的盈利能力对自己股票进行回购,向市场发出企业管理良好的信息。
  6月24日,碧桂园上海发生重大事故,一在建小区工地发生模架坍塌事故,已致1人死亡9人受伤。此前已有多地碧桂园房产项目房屋质量受到诟病,上海奉贤的事故再次引发外界担忧。媒体报道称,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模架坍塌,往往意味着施工过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不规范操作。一般而言,发生此类工程事故,业主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均将被追究责任。
  受多方面影响,碧桂园股价本周跌幅近20%。因此,碧桂园如此频繁回购股票,一方面或由于认为自己股价被低估以此方式向市场传递信息,另一方面或由于手头资本在市场上暂时找不到优质的投资渠道。
  2017年,碧桂园销售额跃居行业第一,实现合同销售额5508亿元,合同销售面积6066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加78.3%和61.9%,共经营1468个项目,成为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商。最近一年,碧桂园股票由每股6.94港元至今天的每股12.74港元,涨幅83.6%,日碧桂园股票一度涨至19.16港元/股,创历史新高。
(责任编辑:DF350)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地产股蒸发超万亿!万科宣布“抛弃房地产” 碧桂园恒大坐不住了地产股蒸发超万亿!万科宣布“抛弃房地产” 碧桂园恒大坐不住了互联网战争百家号今天,股市和楼市继续在暴风雨中瑟瑟发抖。A股仍旧大跌。深成指跌破8900点,创近4年来新低;创业板指盘中跌逾2%。沪深两市地量成交额下再创阶段新低,仅300股收红。A股寒风骤起,楼市调控加剧,上半年地产股市值蒸发超万亿!万科碧桂园恒大集体坐不住了...许家印两日7亿"保价"恒大,绿城等被曝倾尽一切努力回笼现金,万科甚至宣布要“抛弃房地产”。Wind数据显示,今年地产股一直维持着低迷的走势。年初至今,房地产概念已跌掉近24%,市值蒸发超万亿元。先说说今日盘面。虽然,利好消息不断,四大报新华社等媒体大咖连续几日摇旗呐喊:大家不要慌!有机会!有力出力,有钱出钱!除了摇旗呐喊的,一大批重要股东也开始重磅加码。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本周以来,多家主流保险机构相继加仓A股,总共掏出的真金白银超过百亿元。此外,6月份陆股通累计成交超过4371亿元,是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月度成交金额最多的一个月份。(以上统计数据截至7月3日,来源:wind)不过,即便险资、外资、重要股东集体护市,四大报一起摇旗呐喊,小散们的心还是很慌。7月5日,上证综指下跌0.92%报2733点,续创28个月新低,深成指下挫近2%,创近4年来新低。而且,蹊跷的是,今天两市罕见地量!一批股票10分钟零成交,成交量还不如B股。数据显示,从2018年年初到6月,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金额不足1000万元的个股超过20只(剔除退市整理板个股以及长周期停牌个股),而在2017年一整年都没出现日均成交金额不足1000万的个股。不过,和A股焦虑的护盘手相比,这阵子,对于房企来说,才真的是夜不能寐。6月29日,万科召开股东大会,会上传出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万科要“抛弃房地产”!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在会上发表诸多观点,把重要信息划个重点:1、十年后,万科还会是地产公司吗?我想不是了,如果还是,那也是惨淡经营了。2、我现在在琢磨我们各地的公司把‘地产’这几个字都拿掉,万科的名字取得太好了,没有叫万科地产,而是万科企业。3、方向是明确的,路径是不清晰的。我无法回答十年之后物流占多少,商业占多少。但可以清晰的是,万科未来是美好生活的服务商,未来想到万科,想到的是美好生活,不是几栋房子。从郁亮的表述来看,万科已开始逐步跟“房地产”说“拜拜”了。不仅在战略目标上,已经定位为“美好生活的服务商”,而此前是“城市配套服务商”。无独有偶,碧桂园近日也深陷风口浪尖。7月4日,澎湃新闻报道称,连续5个月登上房企销售额榜首的碧桂园改变了扩张策略,他们尝试牺牲规模甚至利润来缓解融资压力,保证现金流。有媒体报道称,来自碧桂园内部的知情人士透露,三四五线城市“全覆盖”在内部已经明确叫停,暂不对外宣扬。不过当天碧桂园一位高层回应,“肯定没有叫停,三四五线不仅是碧桂园的战略,也是碧桂园布局的蓝海地带,不可能叫停。”但,当天碧桂园股价仍一度暴跌8%。虽然“碧桂园三四五线城市‘全覆盖’在内部已明确叫停”已被其高管称为误读,但以高周转著称的碧桂园,却曾在一周内连发三份内部文件,要求提高三四五线城市项目周转速度,依旧令业内瞠目结舌。7月5日,恒大耗资8.35亿港币回购4035万股,为连续第三日回购股份。这意味着仅仅三天,恒大已斥资15亿港元回购股票。在香港恒生指数连续大跌的情况下,恒大股价实现逆市上涨。虽然该公司就该传闻进行了否认,但此类消息的不断发酵,在一定层面上暴露出,房企资金成本还在进一步增加。同策研究院研究员陈朦朦表示,此前金融机构资产规模高主要由于层层嵌套,监管趋严后,很多机构做不了债权类业务只能做股权投资。因此有能力的上市房企可利用上市优势,利用再融资方式为公司提供充足的资金需求。以往,开发商拿地自有资金通常只有一成甚至有“空手套白狼”情况,自从今年的监管政策不断严格后,前端融资几乎杜绝。各方严控下,房企发债已经成为难题。7月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显示,合生创展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一笔100亿元的住房租赁专项公司债券项目状态显示为中止。就在一个多月前,5月30日,合生创展一笔31亿元的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项目中止发行。该项目品种为私募,承销商为中泰证券和光大证券。5月以来,富力地产(02777.HK)60亿元、花样年(01777.HK)50亿元的租赁住宅专项债券显示为中止审查。长江证券一份研报指出,上市房企销售回款与借款收到的现金增速持续下滑,2018年一季度增速分别下降至约14.0%和4.8%;同时,偿债高峰期已经来临,一季度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同比上升约38.5%。Wind资讯显示,目前A股房地产2017年净负债率超过200%的房企分别有:泛海控股、华发股份、阳光城、中南建设、金科股份、绿地控股等,H股净负债率超过200%的房企有:佳兆业、融创中国等。按照惯例,负债率较高的公司,融资成本也会相应较高。为此,去年以来,以恒大、融创为代表的多家公司纷纷向资本市场表态,会加速去库存、回笼资金以及降低杠杆水平。除了资金告急之外,政策补丁不断,日趋严厉也是让房企们集体颤抖的关键要素。7月3日,银保监会在官网披露,中国银监会浙江监管局开出了6张罚单,其中的4张指向个人贷款资金被挪用去购房、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涉及3家银行一家信托,合计被罚215万元。这是自上周七部委联合行动以来,杭州最新的一次“亮剑”行动。6月28日,七部委联合发布通知,决定于2018年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杭州等30个城市先行开展为期半年的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以来,与此同时,各地也在为此前的楼市调控政策漏洞打补丁。6月24日,西安宣布在限购区域暂停企事业单位购买住房,此乃全国首例。紧随西安的脚步,6月25日、26日,长沙和杭州也快速发布了类似政策。7月2日,上海发布政策,为企业买房设置了高门槛。在严厉的调控政策下,售楼员开始重新回到路边拉人,北京通州甚至出现了由于项目售卖价格前后相差太大,导致早期购房者集体要求退房的现象。据证券时报报道,针对通州项目,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表示,“之前签3万多的,后面签2万出头,差距1万。项目体量庞大,合计房源近3000套,现只卖出200多套,这种情况下,降价成为了必然。2期有签约的价格差距达到了1万,从去年11月的3.4万跌到了今年的2.4万。”因此,导致了部分房客要求退房的现象。事实上,今年上半年,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有增无减。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截至6月底,超过20个地级以上城市和4个县级城市出台调控政策,如果算上常规性的监管政策,则城市数量更多。具体来说,今年上半年有11个城市出台限购政策、23个城市出台限售政策,海南更是从省级层面进行限购、限售。2018年行程过半,中国房地产市场仍旧胶着。房价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的惯性上涨仍然左右着市场情绪,对于房价上涨或者下跌的担忧,让购房者心里混杂着希望、焦虑、犹豫甚至悲观。然而,迷乱的局面终将厘清,局部癫狂的市场底色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慢显现。大浪淘沙,希望您是那个能够最终把握住底色的幸运儿。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互联网战争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传播正能量,让世界充满爱与阳光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碧桂园47亿抄底自家股票 市值秒杀恒大超500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面包财经。当恒大正在紧锣密鼓的回归A股之时,的总市值已悄然超越中国恒大。碧桂园市值的暴涨,不仅与业绩向好有关,更与其耗巨资回购有关。 在去年4月份,碧桂园已经启动回购,在股价仍然低迷之时,面包财经曾发表题为《碧桂园28次回购股份,股价反弹又将如期而至》的文章,明确指出碧桂园被低估,股价存在大幅攀升的可能。当时碧桂园股价徘徊在3港元左右,至今已经上涨约120%,不到一年时间股价翻倍,你跟着抄到底了吗?如何判断一只股票的股价被低估?标准很多,不过在港股有一个较为明显的风向标:那就是当一家大公司大量持续回购自家股票并注销时,很可能意味着该公司的股价将触底反弹,甚至暴涨。实际上,去年以来港股已经出现了多家持续回购之后股价飙涨的案例,巨额回购的公司,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开年销售夺冠 碧桂园市值相当于恒大1.6倍3月22日,碧桂园收盘价为6.6港元,总市值高达1409亿港元;中国恒大总市值为885亿港元。碧桂园总市值相当于恒大的1.6倍。除了市值远超恒大外,碧桂园还夺得开年合同销售金额冠军。公告数据显示:2017年前两月,碧桂园合同销售金额为872.6亿,同比暴涨268.96%,销售额位居中国行业之首。同期,恒大合约销售金额为684.1亿。碧桂园昨日发布了年度业绩:2016年总营收为1530.9亿,同比大涨35.2%;净利润为115.2亿,同比上涨24.2%,扭转了其2015年净利润下跌的局面,2015年碧桂园净利润曾出现近10%的罕见下跌。下图为面包财经根据碧桂园财报绘制的其总营收与净利润:同时,资产负债率也在下降:2016年碧桂园借贷比(资产负债率)为48.7%,较上年底下降11.3个百分点;货币资金为846.47亿,较上年底增长133.56%。2016年全年,碧桂园共实现合同销售额3088.4亿,同比增长120.3%,合同销售面积37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4%。47亿抄自家底 耗巨资回购股票春江水暖鸭先知,在股价飙涨之前,碧桂园已经在低位斥巨资回购股票。自2015年5月后,碧桂园股价持续下跌,一度跌破2.5港元,其后持续在3港元的低位徘徊。日,碧桂园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注意到股份价值被显著低估,将利用财务资源进行回购。其后,碧桂园持续回购。到日止,碧桂园共进行了28次回购,总金额约6.07亿港元,回购均价为2.96港元。但持续回购,并没有使其股价上涨,仍持续在低位徘徊。面包财经关注到这一现象后,在2016年4月中旬发表了《碧桂园28次回购股份,股价反弹又将如期而至》一文,曾称“从此后碧桂园的回购动作来看:很显然,碧桂园董事会认为3港元左右的股价是被低估的。风云突变的房地产市场中,碧桂园的持续回购是不是在抄自己的底?你看明白碧桂园到底在做什么了吗?”下图是碧桂园股价走势截图(红框部分为面包财经发布该文章时股价):去年四月份之后,碧桂园的回购仍然在持续。统计显示:日&#年3月21日,碧桂园共进行了158次回购,回购了12.34亿股股票,耗资约47.02亿港元。期间最低回购价仅为2.89港元,平均回购价为3.81港元。日碧桂园股价收于6.6港元,较最低回购价上涨128%;即便按照平均回购价计算,涨幅也高达73%。碧桂园登顶了去年的“回购王”。据Wind数据显示,日&#年3月21日,港股共有167家公司进行了股票回购,回购总金额约254亿港元。碧桂园47亿港元的回购金额,不仅排名第一,占总金额的比重也高达18.51%。股票回购成低估风向标:多家公司回购后股价大涨近期,多家持续回购股票的港股公司涨幅均相当可观。下图为面包财经根据Wind数据绘制的港股部分公司回购与股价变动情况(日&#年3月21日):除了碧桂园外,与回购均价相比,涨幅最大的是。2016年初至今,IGG进行了60次回购,回购数量为6112.6万股,耗资约2.46亿港元,平均回购价为4.03港元,3月21日,其股价为8.37港元,较其平均回购价上涨107.69%。不过,并不是所有巨额回购的公司都已经上涨。以为例,2016年年初至今,中国旺旺共进行了68次回购,共耗资16.84亿港元,其平均回购价为4.95港元,而目前其股价仍维持在这一水平。中国旺旺股价的持续低迷更可能是与其业绩表现不佳有关;据财报,自2014年以来,旺旺营收已连续三年下跌。直到今年二月份,中国旺旺的回购仍在继续,如果未来出现更大手笔的回购,中国旺旺股价是否会反转值得高度关注。当公司回购股票,且其业绩向;紧盯着公司回购的步伐,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本文作者:面包财经免责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面包财经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eweliu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日热门资讯
一周热门资讯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谊兄弟股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