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关于中国制造的议论文是不是快不行了

由于一些企业停产倒闭而无法交税,税务部门为了完成收税任务,就把税款转嫁到尚能盈利的企业身上,导致企业不堪重负。与此同时,浙商投资研究会一位负责人注意到,随着一些地方土地财政能力逐步丧失,对企业征税、罚款就加大了力度,以开辟新“财源”。另据浙江省工商联上个季度的一次专项调研结果显示,感到税负明显加重的企业占23.3%,认为有所加重的企业占50%,基本一样的占16.7%,即七成以上企业认为税费负担加重。 
一些扶持政策出台后,企业即使去申报也往往感觉难度很大,因为其中还不得不面对很多行业“潜规则”。“企业自己走不通,只好通过‘黑中介’去申请。江苏省工商联对该省200多家小微企业的调研发现,小微企业享用各类扶持政策的能力较弱,政策效应未能充分显现。因为小微企业缺少足够的人力与精力去解读和利用各种产业政策及优惠政策,与部分大中型企业相比,他们在争取扶持政策方面处于弱势。
“中国应该向德国学习。”面对当前“中国制造”面临的困境,中国纺织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晨风集团董事长尹国新直言,中国各级政府应该扭转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像德国一样以制造业为根基,致力营造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社会环境,让从事制造业的企业能看到未来。中国央行今年8月发布一份报告指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长达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德国因为经济增长缓慢而被称为欧洲的“病人”,然而2004年以来,德国经济增长明显加快,政府债务率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就业情况持续改观。
今年前9月,全国14328家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率从年初的6%降至5.09%,有近两成企业亏损,平均亏损额同比增长47.75%。最惨的要数钢铁行业和光伏行业,前者今年历史性亏损已成定局,后者已经出现企业大面积倒闭的情况。现在,就连曾经直言生产线难再回来的苹果正在做出改变。近日,苹果公司CEO库克对外表示,苹果计划于2013年在美国花费1亿美元打造生产线。这是苹果零部件“美国造”的开始。苹果也并非第一个加入制造业回流的美国企业。
尹国新认为,造成当前制造业危机的原因非常复杂,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近几年中国社会太浮躁,“现在是一个投机的氛围,不是一个投资的氛围,更别说投资实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氛围,这样下去没有前景。”在早前楼市和股市狂飙时,尹国新并没有像他的很多同行一样高调进入房地产市场,也没有急于上市圈钱,而是在不断扩建厂房。“有朋友说我傻,说我脑子进水了,但是我相信钱来得快的行业去得也快,只有踏踏实实做实业的企业才有明天。”
多位企业家指出,当前中国制造业回升基础并不稳固,大部分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并未出现根本性好转。尹国新指出,大部分制造业行业仍面临重新洗牌局面,一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会继续破产倒闭。当前制造业面临的困境不能完全归咎于外部环境,企业本身也必须进行集体反思。中国制造业企业长期热衷于恶性价格竞争,而忽视提高核心竞争力,以至于被国外贴上“山寨”、“劣质”等标签。从长远来看,制造业企业还是要回归“原点”,练好“内功”,不断提高现有产品的质量品位与生产效率,并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否则即使幸运地渡过此次危机,也将会在下次危机中倒下。
随着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等因素影响,近年在华外资制造业企业向东南亚等地迁移已渐成趋势。而金融海啸爆发后,欧美各国力推“再工业化”,鼓励在外投资的本国企业回迁,在华外企又开始出现“回归本土”的迹象。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今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106家受访企业中共有37%的企业计划或正在考虑将制造业务迁回美国。·[汽车行业]:·[轻工业]:·[电子行业]:
在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南宝树脂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德聪看来,外企迁移完全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正常现象,大可不必担忧。浙江一家从事精密制造业的日资企业高管吴先生表示,日企向日本或其他地区迁移尚属个案,没有形成趋势。一些日企回迁主要是本土化程度不够,不能适应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所谓的中国投资环境不好、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等都只是借口。&
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也不认为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外企正在大规模撤离中国。华南美国商会每年对会员企业调查后形成的报告都显示,美企仍在加速进入中国,并持续扩大在华投资。外企在华投资环境已发生重大变革,包括土地、税收等各种优惠条件,以及廉价的能源、充沛的劳动力供应都已一去不复返,再加上环境标准上调、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外企必须对发展战略作出相应调整,向价值链上游转型,而不是过去传统的产品。&
由于融资渠道匮乏,内地企业在融资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银行。江苏省工商联今年对该省200多家小微企业的一项调研发现,面对较强的发展资金和流动资金需求,主要依靠银行这一间接贷款渠道进行融资的企业占比达到64%。即使在今年银根明显放松的情况下,仍有59.4%的企业表示从银行贷款有难度,且大多数中小企业实际获得贷款的真实利率成本接近20%,有的甚至高达30%。今年上半年,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全辖小企业(展业通)贷款余额近230亿元(人民币,下同),较年初增长30亿元,贷款增幅超过15%,比全行贷款增幅高近11个百分点。&
中小制造企业大都没有很好的完成转型升级,大多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状态,这也成了阻碍银行放贷的一个重要原因。渤海银行杭州分行行业助理胡志斌说,中小制造企业大多设备陈旧、技术含量又不高,土地、厂房等固定资产也都已经抵押了,可以说这样的企业就是看市场吃饭。江苏省工商联的调研也发现,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创业型、科技型小微企业多为轻资产型企业,缺少有效抵押物,内控制度不健全,在信贷竞争中落后于大企业。&
在转型升级发展期间,运用间接融资的方法做长期投资,短贷长用,注定痛苦不堪,必定会不断碰到还款与再贷的问题。如果经济形势好,还款再贷款还比较容易。而一旦出现经济形势不好,还款就很困难,即使还上了也未必能够再贷。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这一点非常重要,构建一个更加富有成效的、能够有力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金融体系,在改善间接融资环境的同时扩大直接融资渠道非常重要。&
经济型酒店陷囚徒困境
传温州庄吉集团倒闭
LED行业2013年或迎倒闭潮
终止在华阿迪达斯代工厂
服装业陷入“库存危机”
眼镜大王申请破产重整
大公报总机:+852-&&&&&大公网:香港 +852-&&&&&北京 +86-10-&&&&&(值班电话):+86-10-
大公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大公网络有限公司热点搜索:
冰火两重天
谁拉大了中国制造的贫富差距?
“最佳管理智囊”是世界经理人推出的全新内容概念,是全球顶尖管理头脑的集合,国内外的管理学者、行业专家、商学院教授、实践家和其他商界意见领袖,将与中国经理人分享最权威、最前瞻、最多样、最实用的管理见解和解决方案。
世界经理人专栏
本名王鲲,曾在多家IT知名企业就职,先后担任过Tecomm副总以及多家知名企业特约顾问,科幻星系和科技新发现网站创建人,多家知名媒体特约IT评论员,国内知名科幻作者。目前已发表IT、影视、动漫、科普评论及科幻故事数千篇,以及发行出版有老康谈IT互联科技等系列丛书计数千万字。
  中国制造自诞生之日起就没有得到过公正的评价,身上的标签也多半是灰色的,比如血汗、剥削、无含金量,还有什么产业链最低端等等,即便是在其最辉煌的时候,公众在谈论起制造业时,也常常充满着鄙夷的口气。在这种舆论环境中,制造业运作正常还好,一旦出现任何状况,都会被舆论无限放大,此前,富士康曾因坠楼门而被推上风口浪尖,在最疯狂的讨伐岁月中,人人都变成了上帝,变成了拯救流水线工人的救世主,莫说是超时加班或者职业危害等问题,就连园区里的一棵树倒了,舆论也恨不得把责任归到郭台铭的管理头上;另外,自去年春节开始,珠江、温州、江苏等地的制造工厂纷纷陷入倒闭潮,也助长了舆论的不正之风,大家解剖完企业倒闭的原因之后,似乎也在寻找一种&终于可以盖棺定论&的快感,也即真的不行,但事实并非如此,正当大部分企业陷入亏损甚至倒闭的时候,一些明星企业的业绩却蒸蒸日上,如前文提到的富士康,他们如今最头疼的是,招不到足够的流水线员工去满足苹果巨大的订单需求,自然,随着iPhone6s热 卖,他们势必会在接下来的两个季度里再大赚一笔。
  有些企业正遭遇寒冬,而且基本上熬不到春天了;有些企业却正值盛夏,车间里的流水线如永动机一般从未停止转动,不用高唱赞歌,只消看一眼堆积如山的高端手机就能感觉到咱们工人有力量,丝毫没有衰退的迹象。中国制造业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远不止是一个客户订单差异就能全部解释的,它更关乎企业发展策略、管理制度以及部门文化。
  无源之水,低端制造注定要枯竭
  曾几何时,中国制造风靡一时,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制造业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有力补充,掘到了第一桶金之后,暴发户开始自诩为企业家,有的甚至出书立传、到处走穴,但企业家和暴发户最本质的区别正在于对企业&永续经营&的思考。
  中国制造的黄金十年,其实,也是劳动力最廉价的十年,那时候的工人不仅廉价、而且听话,像狗一样听话。因政策更倾向于制造业,使得土地、材料成本大幅度下降,这才促成了中国制造最核心的价格竞争力,此外,国外的资本同样看中了这里宽松的政策和勤劳的人民,而且这里的领导比较关心政绩和经济指标,至于环境治理或者人才培养这种需要深耕、文火慢炖的事儿,从来只是下一届的任务,久而久之,中国制造赢得了订单,并促进了经济增长,但留给后代的却是恶劣的环境,以及从未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
  拿温州举例,这座城市号称中国制造业之都,他们生产出来的眼镜、鞋子、打火机等日常用品可销往全世界,这里的土著居民瞬间暴富,基本上都是富得流油,但这种制造业的富裕只是短暂的,他们只是抓住了全世界旺盛的需求以及廉价生产资料的差价,商业模式和制造水平,都不具备特别的思维深度,于是很容易模仿。随着同质化制造的出现,相同产品出现产能过剩的危机,昔日可观的利润慢慢地被蚕食。此外,中国一些小型的制造企业,基本上没有管理体系,总体上属于游击战,企业主接到订单了,就联络工人过来生产,订单做完了,大家就放假,莫说是人才培养,连最基本的培训都无法展开,这种环境下,制造业的工艺、工人都只能停留在最低端,市场需求稍有变动,他们就无法适应了,更谈不上永续经营。另外,一些相对大型的制造业,比如苏州的联建科技,昔日也曾作为苹果的供应商红极一时,但因技术变革较慢,没能适应客户需求,最终落得个惨淡出局,这种境况也不能完全怪联建科技自己,要知道,成为苹果的供应商本就是一件&高风险、高收益&的事儿,干好了,自然赚得盆满钵满,干不好,随时有可能倒闭,因苹果产品出货量太大,任何供应商在前期想要接下苹果的单,必须要押上全部家底,有的甚至要借高利贷兴建厂房,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跟不上苹果的节奏,死的会非常惨,除了联建之外,GATA也如此。
  中国社会环境和政策导向也抢走了很多本该流入制造业的钱。过去10年,领导们突然开窍了,他们竟然能发现品牌溢价、高薪技术能赚到更多的钱,于是在改革的红旗下,东南沿海城市开始驱赶制造业,不仅之前的税收、土地优惠政策渐行渐远,还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使得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荡然无从,富士康从深圳陆续迁往郑州和昆山,就是这种驱赶最鲜明的写照,巨头企业自然有实力坚持到内陆,东山再起,但很多中小企业在迁徙之中就饿死了,有的干脆就地解散。如果说政策是中小制造业的天灾,那么,房地产则更像是中国制造的一场人祸,最著名的温州炒房团,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源于制造业主,他们对比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利润之后,前者只有2%左右,后者则常常高大39%,开始把大量的资本投入房地产业,变成了鬼屋、无人居住,也套牢了本该用于升级设备、培养人才的资本。现在这个资本又转移到了股市,承受着一轮又一轮的割韭菜。
  锱铢必较,制造业的抠门之道
  中国制造业正集体过冬,有的人甚至已经冬眠,但这并不包括一些巨型的明星企业,他们的车间正变得越来越拥挤,因为要提高UPH,越来越多的闲置空间架起了流水线,也变得越来越热,因为越来越多的新设备正散发出新的能量,工人不担心失业,甚至不担心收入降低,在他们眼中,流水线是不会停歇的,偶尔地旷工反倒是成了工作之中的调剂,总之,这里不缺订单、不缺钱,中国制造业的冷气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
  其中,最耀眼的明星非华为莫属,诚然,把他归到制造业中有点委屈,他们的科技含量在国内可是屈指可数的,但正如三星的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华为也正开始锱铢必较地打磨自己的产品,并逐步从基础的电信设备扩展到智能终端,以及芯片领域,他们的Mate7在英国等欧洲国家非常受欢迎,这源于他们电信品牌的加成,更是对制作工艺的不断追求,而且,他们的立足之本也是值得中国全部企业学习的,华为人从来都是居安思危,每年都会把利润的10%投入到研发之中,同时,也有相当的比例分到员工手中,留下人才,培养浓重的工程师文化,逐渐建立起万事不拔之基,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华为的牌子有可能金光闪闪100年吧,至于说,再卖出1亿的手机,也只是顺便的事儿。
  与华为的光芒万丈相比,富士康则显得普通的多,这个代工大王总给人一种农民的感觉,朴实、勤劳、兢兢业业,但也赚了不少钱。笔者刚刚读了一个帖子,数据显示鸿海2015年的预计营业额将达到10000亿人民币,员工人数则从2010年的80万增长到现在的130万,当之无愧的中国最大民营企业,仅创造的就业岗位来看,历史就应该给其记上一攻,我想1000年以后,跟在郭台铭身后的绝对不是什么坠楼事件,而是之于中国整个中西部地区的巨大影响,但光芒的背后却是富士康人的朴实付出,笔者有一位朋友在这家企业任职,每每聊起工作的事情,他都会抱怨单调、重复、简单到白痴都可以做,比如要注意5S管理、宣导员工穿好静电衣,很多人的工作就是定期擦拭设备上的尘土,以防止粉尘影响iPhone6s的生产良率,全部门没有人高弹阔论发展战略,上至高层、下至操作工,大家谈论的都是基本功,日复一日的强调,也日复一日地提高,或许正是这样的工匠精神才能不断满足高端客户的品质要求,像苹果、小米这样兼具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没有点决心,还真搞不定。
  太聪明的人一般做不好制造业,这个行业里没有快速赚钱的途径,也容不下急功近利的人。真正拉开中国制造业贫富差距的,除了客户、政策等外部因素外,更核心的因素则是企业本身,一种工匠精神,一种基本功精神。 本文系康斯坦丁授权世界经理人发布,并经世界经理人编辑。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世界经理人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并请附上出处(世界经理人)及本页链接,推荐关注微信公众号(ID:CEC_GLOBALSOURCES)
微信公众号
微博订阅号
从知识到智慧,从领悟到洞察
碎片时间,成长不设限
企业广告资讯
世界经理人5/6月杂志文章推荐
世界经理人网站App下载
热门排行榜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从商品学的角度谈中国为什么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
  【摘要】首先我不能不承认的是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比重的提升和位次的前移,是必然的结果。但是,这并不代表制造业水平的同步提高,更不代表“制造大国”就是“制造强国”。 中国论文网 /1/view-5260368.htm  【关键词】制造大国;制造强国;发展水平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1   众所周知,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不仅要看产量,更要看结构。但是我国在各个方面总会有不足。从数量上看,有资料显示: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份额已达到15.6%,超过了日本的15.4%。美国经济咨询机构环球通视也有一份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制造业的产值为1.608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18.6%,低于美国的1.717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据该机构预测,中国制造的产值在未来几年内有望赶超美国。但是,从质量来看,中国的制造业更多的还处于低端水平,多数企业尚处于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的底部。也就是说,中国的制造业更多的还是在为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做嫁衣,中国的产业工人更多的还是在为发达国家创造利润。而从产量来看,中国制造业虽然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尤其是钢铁、水泥等行业,早就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也接近或超过一半以上。从结构来看,中国先进制造业,特别是服务型制造业的比重明显偏低。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服务型制造企业占所有制造企业的58%,而中国只有2.2%。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讲我过国的制造业正处于“大而不强”的尴尬位置。而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有我国缺乏核心型技术,在中国制造的许多领域里,尤其是一些重大装备制造领域,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依赖进口。核心技术的缺乏使得中国制造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中处于下游,利润也比较薄。还有一点就是我国的资源和环境负荷较高,当前,我国正处在重化工业高速增长的阶段。在中国缺乏大企业集团,缺少世界品牌,缺少高附加值产品,缺少核心技术,制造生产率低下的情况下,又怎么会是“制造强国”呢?   一、怎样做才能成为制造强国   (一)路径之一: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   最大限度的发挥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将比较优势与世界制造业强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相结合,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中国加入WTO后,制造业具有更为明显的比较优势,这包括:1.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强大的政府支持。中国政府对于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法律、税收等各个方面的政策支持,解决了外来投资者的后顾之忧。2.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3.廉价的劳动力。由于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劳动力素质近年来有了大幅提高。具备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工业配套设施。近几年各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而且整个工业体系也日趋完整。   (二)路径之二:掌握核心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   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生产和经营的效率,是影响制造业绩效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技术进步的缓慢导致中国制造业生产率低下,与美、日、德等工业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中国制造业引进技术主要采用两种具体的方式:一是从国外购买先进设备;二是引进外资在国内建厂。这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与我国企业最初的技术起点相比,缩小了技术差距。但是,我们引进的技术总是第二流或第三流的,没有获得核心技术。因此,对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将大大影响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品。   (三)路径之三   加大培训投入在时下的人才招聘会上,国内企业的招聘摊位前的宣传广告上,无一例外地详尽宣传自己企业的雄厚实力和优厚待遇,而许多应聘者也只在乎谁给的待遇高。应聘者与招聘者似乎达成了一种私下默契:双方都只字不提“深造培训”的事。与此恰恰相反的则是:在一些外企、合资企业的招聘广告里,特别强调“海外受训”或将提供每年一到两次的在职培训机会。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企无论大小从来都特别重视员工的培训、深造工作。以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为例:在员工走进摩托罗拉公司的第一天起就被告知:“你要知道一件事情,你在摩托罗拉整个工作历程当中,哪个经理不给你培训,你可以找上级投诉他,他将被撤职。”因此,中国企业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为技能型人才队伍的成长提供稳定和可靠的保障。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调动技术工人参加在职培训的积极性,保证技能型人才的成长。   (四)路径之四   坚持生产现场创新原则要想加大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力度,实现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完美结合,必须坚持“生产现场创新原则”。这种创新产生于日常生产活动,目的是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日常性”问题。质量体系、员工参与、柔性专业化等都属于生产现场创新,生产现场创新为企业实现价值增值奠定了技术基础。一位经济学家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于生产现场,如果生产现场搞不好,无论采用什么经济政策都无济于事。”日本的制造企业就十分重视生产现场,日本具有技术优势的一个重要源泉就在于其“现场优先主义”的技术传统,大批优秀的理工科大学毕业生以能够到生产第一线工作为荣,研究人员也乐于从事生产技术的研究。生产现场创新往往来源于很小的渐进式创新,这种渐进式创新可以实现产品的工艺改进,促使其商品化。   参考文献:   [1]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005(01).   [2]如何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J].机电信息, 2003(05).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当前位置 & &
& 格力和小米都是中国制造需要的
格力和小米都是中国制造需要的
14:59:25&&出处:&&
编辑:冰冰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10-14][10-14][10-14][10-14][10-14][10-14][10-14][10-14][10-14][10-14]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制造存在的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