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怎样计算输入基极电阻和输出C极电阻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三极管开关电路分析及Rb计算[试题]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三极管开关电路分析及Rb计算[试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0.10/PCS
应用范围:带阻尼,材料:硅(Si),封装形式:SOT-523,极性:PNP,基极-发射极输入电阻R2:10K&O/Ohm,基极输入电阻R1:1K&O/Ohm
¥0.08/PCS
应用范围:带阻尼,材料:硅(Si),封装形式:SOT-523,极性:PNP,基极-发射极输入电阻R2:22K&O/Ohm,基极输入电阻R1:47K&O/Ohm
¥0.08/PCS
应用范围:带阻尼,材料:硅(Si),封装形式:SOT-323/SC-70,极性:PNP,基极-发射极输入电阻R2:10K&O/Ohm,基极输入电阻R1:10K&O/Ohm
¥0.09/PCS
应用范围:带阻尼,材料:硅(Si),封装形式:SOT-523/SC-75,极性:PNP,基极-发射极输入电阻R2:0,基极输入电阻R1:4.7K&O/Ohm
¥0.09/PCS
应用范围:带阻尼,材料:硅(Si),封装形式:SOT-323/SC-70/UMT3,极性:PNP,基极-发射极输入电阻R2:47K&O/Ohm,基极输入电阻R1:10K&O/Ohm
¥0.07/PCS
应用范围:带阻尼,材料:硅(Si),封装形式:SOT-523/SC-75/SSM,极性:PNP,基极-发射极输入电阻R2:0,基极输入电阻R1:10K&O/Ohm
¥0.08/PCS
应用范围:带阻尼,材料:硅(Si),封装形式:SOT-323/SC-70,极性:PNP,基极-发射极输入电阻R2:0,基极输入电阻R1:47K&O/Ohm
¥0.72/PCS
应用范围:带阻尼,材料:硅(Si),封装形式:SOT-323/SC-70,极性:PNP,基极-发射极输入电阻R2:0,基极输入电阻R1:22K&O/Ohm
¥0.09/PCS
应用范围:带阻尼,材料:硅(Si),封装形式:SOT-323/SC-70,极性:PNP,基极-发射极输入电阻R2:22K&O/Ohm,基极输入电阻R1:47K&O/Ohm
¥0.08/PCS
应用范围:带阻尼,材料:硅(Si),封装形式:SOT-23/SC-59,极性:PNP,基极-发射极输入电阻R2:10K&O/Ohm,基极输入电阻R1:10K&O/Ohm
国产三极管
购买、咨询产品请填写留言:(3分钟左右您将得到回复)
我要购买"C1027",请报价?更多内容请 进网站:嵌入式学习网_振兴网【官网】www.picmcu.com
上篇文章“单片机驱动继电器 ”中,介绍了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类等较大功率器件的方法,贴图中我并没有把基极的电阻画出来,其目的就是想单独讲解三极管基极电阻的选择方法。
学过电路的朋友都清楚,三极管有三种工作区:截止区、放大区、饱和区,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三极管控制继电器时,要处于那种工作状态呢?三极管不导通时工作于截至状态;控制继电器工作时,希望CE极的压降越小越好,处于饱和状态。所以三极管控制继电器时应该处于截至状态和饱和状态。那基极的电阻该如何选取呢?
再以上篇文章中的继电器为例,其参数如下所示:
根据以上两个参数就可以确定,当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根据欧姆定律流过的继电器的电流为I=5/125=40mA。通过查阅S8050的数据手册,可以找到其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由图中可以看出,如果CE极流过的电流为40mA的话,那流过B极的电流大约为200uA,即:(5-0.7)V/0.0002A≈20K。一般为了电路的稳定性考虑,将CE极电流的容量设计为计算值的2倍,即按照CE极电流为80mA来算的话,流过B极的电流约为480uA,4.3/0.00048≈9K。所以B极电阻最好10K以内,继电器才能很好的吸合。
获取更多电子设计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micropoint8 ;
三极管基极限流电阻计算
图中PNP型三极管发射极和基极为什么要加个100K(R21)的电阻?
三极管的基极电流究竟做了什么?
三极管基极偏置电阻
三极管和MOS管驱动电路的正确用法
三极管基极下拉电阻的作用
三极管基极下拉电阻作用
三极管电路共集、共基、共射的区别
电阻中联分压电路的计算
没有更多推荐了,查看: 11646|回复: 22
C1971三极管丙类放大的问题
RT,请教各位前辈O(∩_∩)O~& &
C1971三极管做丙类放大时电路时经常可以看到基极接一个1uH电感并联一个几百欧姆电阻到地,这个电感的功能是什么呢,是不是为了对地释放积聚的电荷?(一般丙类放大基极对地是负偏压对吧)。
还有,电感的值设计为1uH是经详细计算,有特殊考虑的吗?换成10uH/100uH行不行?
请各位前辈指点O(∩_∩)O~,谢谢
对了,有时候功率管基极只是挂一个电阻到地,没有电感
哇。帖子好冷清
不知道朋友的具体电路的情况,大家都可能说不准确呢。所谓的丙类工作,也就是晶体管的导通角小于180度时的情况。如果等于180度,就成了乙类工作状态了。
对于象1971这样的双极性高频晶体管,当基极偏压小于0.6V时,就认为它已经工作到丙类状态了,当基极偏压等于0V时,还是处于丙类工作状态,只是效率相对更高一些。
要准确回答LZ的问题,其实,还需要知道很多参数,如放大器的工作频率等。如果工作频率很低,那么,1uH电感并联一个几百欧姆电阻到地,相当于把信号源短路了,就不能正常工作了,但如果工作频率很高,1uH电感并联一个几百欧姆电阻到地,相当于信号源的负载,是可以正常工作的。不知这样的回答,能否解决LZ的问题。
谢谢指导,这个1971是做调频发射功放的级,频率100M左右
& & 上图:
65987.jpg (10.81 KB, 下载次数: 36)
13:00 上传
这个电路,对于直流工作点来说,1971的基极与发射极是等电位的,也就是说,这只管子是工作在丙类工作状态。输入信号幅度小于0.6V时,这只管子是处于截止状态。如果要想让这只管子导通角更小一些,一种方法是在其发射极加一个并联的阻容电路。
本帖最后由 longshort 于
13:42 编辑
所谓负偏压,是由工作时的基-射结对输入整流产生的负电压,不是先加上去的,要是先加上去的话,导通角就会变得非常大,管子几乎就打不开了,也就没输出了。
1uH电感用来将导通角往前移,使管子尽快打开。在100MHz时,1uH电感大约有628欧的感抗,这个阻抗大了些,在输入信号的负半周时可能造成负峰过大而使基-射结击穿,所以需要将电感的品质因素降下来,100欧的电阻就是干这个用滴。
加不加电感和使用的频率与输入的强度都有关系,它需要经过分析以后才能确定。
不用1uH电感,这个电路也是工作在丙类状态。但并联这个电感后,可以减小输入信号中的直流分量对该级的不良影响。如输入信号的畸变就会含有直流分量,而直流分量,在电阻R上可以产生正偏压,会使1971退出丙类工作状态。而并联了这只小电感后,直流分量在这只电感上的压降可以忽略不计,就不会影响1971的工作状态了。
矿坛高手如云,学习了
所谓负偏压,是由工作时的基-射结对输入整流产生的负电压,不是先加上去的,要是先加上去的话,导通角就会变 ...
longshort 发表于
这位朋友的解释得更准确。
还有阻抗匹配吧
本帖最后由 bobjams 于
23:19 编辑
丙类功放的负压是由功放管的BE结和基极对地的电阻构成了负偏压电路,高频电压经BE结整流后加在电阻上就产生了负偏压。
丙类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跟导通角也有关系,相同的频率下,导通角越大,输出的平均功率也越大,但效率随之降低。有时为了提高输出功率,设计者会牺牲一些效率,在基极和地之间接一个数微亨的电感,将负偏压短路,以增大导通角。这时实际上电路工作在接近乙类的状态。
Powered by三极管放大电路计算
我的图书馆
三极管放大电路计算
三极管放大电路计算&一、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一)电路的组成:电源VCC通过RB1、RB2、RC、RE使晶体三极管获得合适的偏置,为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提供必要的条件,RB1、RB2称为基极偏置电阻,RE称为发射极电阻,RC称为集电极负载电阻,利用RC的降压作用,将三极管集电极电流的变化转换成集电极电压的变化,从而实现信号的电压放大。与RE并联的电容CE,称为发射极旁路电容,用以短路交流,使RE对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不产生影响,故要求它对信号频率的容抗越小越好,因此,在低频放大电路中CE通常也采用电解电容器。&&&Vcc(直流电源):&&&&&&&&&&& 使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向负载和各元件提供功率&&&C1、C2(耦合电容):&&&&&&& &隔直流、通交流;&&&RB1、RB2(基极偏置电阻):& 提供合适的基极电流&&&RC(集极负载电阻):&&& & 将 DIC& ? DUC&,使电流放大 ? 电压放大&&&RE(发射极电阻): &&&&&& & 稳定静态工作点“Q ”&&&CE(发射极旁路电容):&&& & 短路交流,消除RE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二)直流分析:开放大电路中的所有电容,即得到直流通路,如下图所示,此电路又称为分压偏置式工作点稳定直电流通路。电路工作要求:I1&?(5~10)IBQ,UBQ? (5 ~ 10)UBEQ&&&&&&求静态工作点Q:&&&&方法1.估算&工作点Q不稳定的主要原因:Vcc波动,三极管老化,温度变化稳定Q点的原理:&&&&&&&&&&&&&&&&&&&&&&&&&&&&&&方法2.利用戴维宁定理求 IBQ&&(三)性能指标分析&将放大电路中的C1、C2、CE短路,电源Vcc短路,得到交流通路,然后将三极管用H参数小信号电路模型代入,便得到放大电路小模型如下图所示。&&1.电压放大倍数&&&&&&&&&&&&&&&&&&&&&&&2.输入电阻计算&&&&&&&&&&&&&&&&&&&&&&&3.输出电阻&Ro&=&RC&没有旁路电容CE时:1.电压放大倍数&&&&&&&&&&&&&&&&&&&&&&&源电压放大倍数&&&&&&&&&&&&&&&&&&&&&&&&2.输入电阻&&&&&&&&&&&&&&&&&&&&3.输出电阻&&Ro&=&RC&二、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射极输出器、射极跟随器)(一)电路组成与静态工作点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如下图(a)所示,图(b)、(c)分别是它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由交流通路看,三极管的集电极是交流地电位,输入信号ui和输出信号uo以它为公共端,故称它为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同时由于输出信号uo取自发射极,又叫做射极输出器。IBQ&=(Vcc–UBEQ)/[RB&+(1+b)&RE] &&ICQ&= bIBQ,UCEQ=Vcc–ICQRE&(二)性能指标分析&&&&&&&&&&&&&&&1.电压放大倍数&&&&&&&2.输入电阻&&&&&&&& &&&&&&&&&&&R?L=RE//RL3.输出电阻&&&&&&&共集电极电路特点&&&&&&&&&&&&&&&&&&&&&&&共集电极电路用途1.Uo与Ui同相,具有电压跟随作用&&&&&&&&&1.高阻抗输入级2.无电压放大作用&&&& Au&1&&&&&&&&&&&&&&2.低阻抗输出级3.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3.中间隔离级一、共基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交流信号通过晶体三极管基极旁路电容C2接地,因此输入信号ui由发射极引入、输出信号uo由集电极引出,它们都以基极为公共端,故称共基极放大电路。从直流通路看,也构成分压式电流负反馈偏置。(一)求“Q”略(二)性能指标分析&&&&&&&&RO=RC(三)特点:共基极放大电路具有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电压放大倍数高、输入电阻小、输出电阻大等特点。由于共基极电路有较好的高频特性,故广泛用于高频或宽带放大电路中。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拨码电阻怎么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