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个村居或一家当地企业的村居社区学习解放思想心得体会会是什么?

 &&>>&&>>&&>>&正文
挂职驻村的感想
挂职驻村的感想
作者/编辑:心得体会 https://www.unjs.com
&&& 我是学工程的,毕业后从事的与农村的关系也不大,平时除了听同事、朋友说些农村见闻,对“三农”工作没怎么了解。前几年看到李昌平在给总理的信中说“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倒是想了解了解“三农”工作的实际。1996年,我和团县委的同志一同在乍洋乡水碓村“奔小康”,对“三农”工作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今年,市里决定在全市抽调青年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我又被抽调到城郊乡梨坑村挂职,让我有更好的机会了解“三农”工作。&&& 我挂职的村是城郊乡梨坑村,位于特哈县西北部,北与浙江泰顺交界,是个十分偏远的山村。通过一段时间在村里,与农民直接接触后,我对“三农”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也更有感触。让农民拿不起又放不下的农业&&& 虽然我县近年来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从人口和经济的来说,应该说主要还是一个农业县。发展好农业带头占全县人口80%的农民的富裕。从全国来说,全面建设小康,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对特哈来说更是如此。农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既是国计民生稳定的基础产业,又是一个要面对诸多风险的产业,不仅要面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还要面对市场风险,而且由于生产周期长,面对的市场风险远比工业产品要高得多。谈起农业,大部分农民显得无奈。我县是个山区县,从农业的比较优势来说,易于实现机械化作业,需要规模经济的产业,我们是劣势,我们的优势应该在于密集型的产业,如我们大力发展的药材、茶叶等。发展的方向应该说没错,但农民说起来,大部分叹道“赚不了多少钱”。几个农民给我算了一笔账。一亩水稻,犁田要260元,稻种要30元,一年施的肥料要150元,农药30元,除草剂10元,一般收割7-9担稻谷,按现在的市场价是每担103元,平均来说共800多元,一亩赚300多元。但这当中还没计上人工费用,由于难以实现机械作业,耕田、插秧、割稻、拔草费的工很多,如果用雇工的方式,一天每人35元,更赚不了什么钱。所以现在农村一般用类似合作社的形式,互相帮工。即使如此,一年自己投入的工也要100天左右,折合成人民币,一天仅3 元。茶叶,一亩一年农药、肥料要240元(按现在农民常用的农药、化肥),首春茶一般可以摘10斤茶青,一斤10元,二春茶摘30斤,一斤3-4元,三春茶摘40斤,一斤3-4元。如果一家的茶园面积不大,一般可以自己采摘,如果要雇人采摘,一般摘一斤茶青工钱7-9角。如果不雇工,总的来算,一亩茶园一年也仅赚80元,还不算自己花的工。药材以太子参为例,一亩种要100元,农药、肥料40元,一般挖1担,以现在的市场价600元/担,一亩赚460元。这当中所花的人工都是自己的。如果雇人挖太子参,一般一天35元,而太子参从挖地到挖太子参都十分费工,只亏不赚。从当前农村的这三种主要产业来看,似乎陷入了一个悖论,我们的农业优势产业应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事实上这几个产业如果超出自家劳动力所能承受的极限,要雇工的话,却是规模越大越亏。也就是说从直观的理解,我们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是处于劣势。其中的关键,在于自己投入劳力赚取的利润(一天3-4元)与雇工工钱(一天35元)之间的巨大差距,而这差距能存在,只能说明我们的农业的效益太低了。&&& 要提高农业的效益,只能是走乍洋有机茶叶那种高投入高产出的路子。但是没有龙头企业,农民自身如何发展这种高效农业?而情况就是由于这些有机、绿色食品农产品要求较高,品牌树立不易,这些企业不会贸然扩大订单农业规模。其实很多农村的农民也盼望着能发展订单农业,但是却很难很难。虽然难,这却是特哈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特哈农业的出路。&&& 从梨坑村的农业来看,效益不高,但是抛荒地与外出人口并不成比例,大部分农民在农忙时会回到村里种上粮食。之所以放不下这低效的农业,农民们谈起了外出打工的艰辛。由于所受教育不高,大部分缺乏良好的劳动技能,只能是到建筑工地打打小工、踩三轮车,收入来源不稳定,他们要为自己留条后路。这也为我们服务农民指出了方向。看似矛盾的农民&&& 在村里与农民接触久了,深感农民纯朴、善良。原省政府副省长潘心城曾在梨坑村挂钩帮扶了5年,为村里修通了公路。至今村里的群众谈起来,还念着共产党好。一位老大爷说起潘副省长,直念着“那是个好官哪,下着那么大的雨,他还跑了那么远的山路到村里来。以前哪见过那么大的官到我们村里来,还到我们家里去,还帮我们建公路,好人哪!”说到中央今年出台的一号文件,群众打心眼里高兴,都说党对农民好。农民都说“自古没有说还要交‘皇粮’的,现在中央关心农村,连这都不用交了,种粮还有补贴,还不会富裕,只能怪自己。”今年,村里的粮播面积扩大了60多亩。&&& 梨坑村总共133户449人,其中109户346人外出经商、办厂、打工。其实,一般情况下住在村里的只有50、60人,最少的时候只有20多人。一些媒体曾经形容偏远的农村,剩下的是61、38、99部队,独缺54部队。其实在梨坑,连61、38部队也没有,留在村里的,用群众的话说,一类是老弱病残,一类是没本事的人。年青人不愿留在村里,也不愿回到村里,他们说的最现实的一件事是,回到村里连老婆也没得娶。他们现在最想的是,政府能有优惠政策让他们能在城关建房子。其实当前农村的这种情况也是合理的,它是劳动力优化配置的一种表现,也是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如何引导好。&&& 与农民接触久了,发现了一个农民看似矛盾的地方。梨坑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群众原来与外界接触比较少,受教育程度也不高,但是村民外出的很多,而且外出的102户中有41户在城关建了房子,说明他们大部分在外面过得不错。我们直觉上一般认为近郊的村子农民外出似乎更方便,但事实上近郊的如际头、下村等村的外出人口比例并不算高。而英山偏远的王社等村外出人口也很多。这只能归因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山区有个好处就是不容易饿死人,所以战乱之时,大家喜欢往山区跑。而易受自然灾害的地方,如浙南平阳等地的群众的忧患意识比较强。特哈人爱说“天下绝收,特哈半收”,安稳于饿不死,缺乏雄心,受外界刺激比较少,更容易安于现状。近郊村子的状况就是这样,自然、区位条件比较好,容易发点小财,也就更不愿放弃农业,缺乏创业所必需的破釜沉舟的勇气。而梨坑外出的人口中,有些自己搞剪刀厂,有些开店铺,有些更是到外地跑生意。虽然他们由于素质与机遇所限,还没产生什么大富翁,但我们是不是应该从梨坑人身上学到点什么。亟需扶持的农村&&& 农民说起眼前之急,一般离不开“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是农民反映致富的主要障碍。他们认为当前电已经没问题,路、水、电视是他们关注比较多的。的确,到梨坑的路,1996年在潘副省长的支持下修建,由于长年失修,目前路况很差,多处路基塌方,窄的地方只能让吉普车勉强通过,路面坑坑洼洼,只要略有小雨,就无法通行。说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些出来长了见识的村民有自己的看法。他们深知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村里修路等他们也愿意出钱。不过他们还是认为城乡二元格局比较明显,他们认为在城关,居民只有在自己住的巷子等硬化时才要出钱,道路建设等,全部由政府投入。他们也对近年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怀感激之情,但希望政府能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再加大些投入,减少村里自筹资金的比例。今年政府加大农村公路硬化和人饮工程建设力度,群众很欢迎,他们也正积极集资,准备将路基再整修一下,争取明年硬化。&&& 在了解情况中,村民还反映了“三怕”:一怕病灾,二怕野猪,三怕天灾。的确,现在农村返贫的人口当中,大约有10%是由于病灾引起的。而且由于现在医疗比较昂贵,只要家庭中有一生一场大病,一般这个家庭就要返贫。群众认为这些人不是因为懒才穷,也就是不是他们认为“没得救”的人,他们很希望政府能有一些帮扶机制,让他们有重新发展的机会。对野猪,群众一般是恨,又无可奈何,现在对野猪不允许随便猎杀,农民也没有猎枪。所以他们只能寄希望于政府有关部门能统一组织一些猎杀行动,减少野猪数量,让农业少受点损失。怕天灾,不仅因为农业本身是一个抗自然灾害能力差的产业,而且因为现在许多农村的农田水利设施毁坏严重,而包产到户后,组织农民兴修农田水利比较困难,特别是梨坑外出人口多,组织起来更加困难。薄弱的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削弱了农业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除了“三怕”,他们还对农业结构调整也是充满了迷茫。不知调什么,即使知道调什么,也不知如何调,就是当前大部分农村的情况。几年来,他们也尝试了一些新品种,如花菇等,但都没多少收益,或因市场、或因技术、或因没人收购。他们很希望政府在农产品销路是能有些更有力的服务。&
  挂职驻村的感想所属栏目:〖〗
  〖〗链接地址:
  心得体会提供的挂职驻村的感想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挂职驻村的感想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谢谢!
https://www.unjs.com
上一篇党团工作: 下一篇党团工作:
挂职驻村的感想相关党团工作新手村即将毕业,一点心得体会汇报给大家,希望有帮助【领地人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2,321贴子:
新手村即将毕业,一点心得体会汇报给大家,希望有帮助
1、新手村最重要的技能——信徒,30点熟练度翻倍增加忏悔效果 60点带一个加成buff 90给所有人加3点幸运 100再加3.5幸运 成为大主教。在大主教的buff下,我方战斗人员在战斗中,做任何坏事,都不降低善恶值。所以你值得拥有。
修炼方法:修建一个自己的木屋,不断回城(懒人专用) 其次 砍木头 建图腾柱 因为在外面大世界 信徒几乎没法练 所以必须在新手村提高到起码30级2、新手村次重要——个人属性点150 直接在新手村全部调整到位,最主要是战斗号,其次重要是生活号。属性点调整个人观点:战斗号: 骑兵 步兵 力量60 敏捷10 体质60 智力10 意志10 弓箭手则加强敏捷 敏捷关系到远程的伤害。生活号:智力90点 剩下给意志 加大背包黑奴号:意志 敏捷 首先全部给意志,剩下给敏捷 (意志加强背包 敏捷加强移动速度,不管是偷还是抢还是搬运黑奴专属值得拥有)3、生活属性最不重要——什么工匠 自然学 狩猎,重要吗?没有信徒属性保护你,你敢离开新手村去大陆,只要死几次,你的号就废了,不管你练多少级,练的越高,死起来你越痛苦。最可笑的是,当你进入大陆,你要跑到你公会的领地,一不小心就要死多少次?进入大陆之后,你对自己90 100的生活技能沾沾自喜的时候,不好意思,领主一句话:“你给我去挖矿吧。”你能做啥?有资源给你做吗?当你在新手村挥汗如雨的时候,就像你在父母身边,你就是个宝宝,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到了大陆,你就是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里的黑奴,人渣,最底层。一句话:你什么也不是。你会发现你在新手村在生活技能属性的所有投入都是渣渣,都是浪费时间。与其在新手村浪费时间,看着大陆争霸战瑟瑟发抖,最后失去进入大陆的勇气,不如早点去大陆,做搏击风雨的雄鹰。一个工会,生活技能大师,只需要12个。你想想你是12个之一吗?不是吧,黑奴欢迎你。如果你能放平心态,勇敢面对人生,清晰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是什么掉渣天的赵日天。那么你能享受到这个游戏的乐趣。那么我来和你说说生活技能。记住 这个游戏可以洗点。所以 那么 记住 新手村不要在生活技能投入太多,否则你会怀疑人生生活技能一般先把工匠提高到60 不管你做什么职业,60点工匠 可以双倍速度伐木都是各工会很需要的。其次是自然学和狩猎,高品质的食物,肯定是大家都需要的,你能自给自足首先养活自己,再次养活那些抱你大腿求你给他一点高品质食物的人。哦了!你还愁什么?至于其他的大师级生活技能,不是你能想的,全工会的资源都会集中到几个领导,推高他们的技能,所以别想啦孩子。在黑奴里做霸主就可以了。
谢谢大佬,我一直不敢用回家技能,因为会掉落包裹内所有东西啊
继续上文:因为没有在生活技能投入,所以你可以很快完成任务,很快出去,享受人生。再说几个窍门:工匠伐木除根大家都知道。建材制备提一下,本人唯一发现的:搓雪球就好,爬到最高的雪山上,无限搓雪球。建材制备分分钟100级。奇怪吧,因为基础升级是0.5 食物加成 经验药加成,3秒4级。搓雪球升级建材制备速度可怕到极点。一小时60级 两小时90级。100级也不是多难。不过这个技能没啥用。自然学——薅蘑菇 狩猎——钓鱼 至于进阶技能,真的和你无关,和大多数玩家无关。
请问大佬你的信徒多高了?还有请教下怎么从零到精通弓箭啊?
当然,并不反对有理想的人。比如医生 厨师等等,所以还是要增加一点点数的。那就是个人自由选择。升个30 60级 也不是多难的事情。
战斗号,生活号是一个号里建几个角色的意思吗.
请问还有个技能中文叫导师的是干嘛的啊,还有学校吗
楼主,是不是小伙伴从新手村去大陆,都是随机位置,要集合都得跑地图,听说有人要跑4,5个小时
黑奴一般都干些啥
自然学60了,挖地练农业好慢啊
忽然想到的,请问大主教可以成为导师吗?
大佬,请问死亡保险怎么用!
我想问楼主,为什么我在新手村,我起始工匠拉满55,开了双倍新手村工匠到57花了我4个小时,**了,是不是什么东西我不知道的,开始0.006,快到57直接0.003,这怎么玩啊
楼主 请问下瓦片怎样烧制啊
详细点谢谢
请问知道小宝剑怎么扩大范围吗!
智力怎么刷到90啊 还有 林业怎么点开?我想种树
药剂才要 配方 太费时间了
属性点怎么减啊
信徒30级之后还是用传送回家吗
感觉建图腾没有回家效率
楼主我狩猎60了为什么驯不了野马,
怎么样才能降级啊,点下三角好像没用呢
请问为什么要去大陆啊?新手岛不是挺好的吗?物资虽然不是很丰富,但是玩的多开心呀,可以有自己的农地,林地,矿场。
楼主我想问一下,直接到大陆了,信仰一点没练要紧不。
楼主我想问 我和我朋友一起玩新手岛不能见面的吗?只能单机?
怎么吃食物获得最大加成呢? 我吃同样的92品质的食物,有时候加成2.2,有时候是2.3,怎么算的呢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进村入户心得体会
我的图书馆
进村入户心得体会
  进村入户心得体会一:进村入户心得体会  为加强我们干部与农民群众的沟通,搭建我们之间的桥梁,了解新农村农民生活中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利于我们今后更好的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开展了“万名干部进百村入万户”活动。我满怀激情地走上了前往我镇XXX村的路上,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锻炼的机会又是一次挑战。  3月3号上午,我们工作组一行三人来到了XXX村开始走访,XXX村所辖五个组,共257多户,1065人。  在村书记XXX的陪同下我们进行了走访调查。在走访的过程中,看着一张张淳朴村民的脸,在走访过程中,真正了解他们内心的苦,听到他们的实话,加上我们对有关惠农政策的讲解,让村民实实在在感觉我们是来关心和帮助他们的,在走访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在走访的过程中,看到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还相当艰苦。特别是一些家庭,因病因残导致家庭贫困的现实,感到十分的不安和内疚,在走访中都一一进行了了解和记录,并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群众主要反应的问题主要有几个:1、水的问题。水的问题主要反映在泵站的设备老化。2、渠道淤塞。现在村里的渠道很长时间没有清理,村集体也没有能力和资金去清理,导致渠道常年淤塞。3、电的问题。用电难的情况在江桥1、2、4组最为严重。4、路的问题。虽然已经修好了通村公路,但是有几个组的群众出行还不很不方便,迫切希望能修通通组的公路。  二是思想、情感上发生了明显变化。找到了一些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走出机关来到农村,由一个机关工作人员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整天面对的由抽象的文字材料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事和活生生的人,这种变化对我的思想、情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深刻的。过去看到这种情况,我总希望别人去做点什么,现在却想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类似这样思想的变化,而且在许多方面正在发生着。我相信这种变化会影响到我的今后,我不会忘记与农户们的交谈中看到了、听到了、认识到了、体会到了县里开展“万名干部进百村入万户”活动的良苦用心。换句话说,我们到基层锻炼,就是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关注民生,服务民利,锻炼我们的思想、作风、意志、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三是开阔了眼界,改变了观念。在机关工作,形成一套固定的思维、观念以及方式,对机关以外的情况和工作,尤其是对农村现在的情况和工作都不了解,也很少去关心。通过这次进村入户,使我对“三农”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对农民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毛主席当年对知识青年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句话用来形容我现在的感受是最恰当不过了,亲眼目睹了农村现在的变化。我相信有了这番经历之后,再回到机关时,我会尽自己所能,尽力干好本职工作,为农村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服务。  四是要端正学习态度。在村里直接面对农民,加强学习很重要。要认真学习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有关城建、土管、计生、村级组织建设、村级财务管理、信访、安全管理、种植、养殖等方面知识,才能在政策法规宣传、组织建设督导、民主制度监督、矛盾纠纷化解、富民强村服务等工作中发挥作用,开展农村工作才能游刃有余。  进村入户心得体会二:进村入户心得体会  根据市委的安排,我于2xx-x年9月到西山三岔村委会牛街村民小组***家学习锻炼。短短的6个月的时间,我脚踏实地践行“三同”,深刻领会了盛市委关于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的决策的正确,深深感到了乡村干部的艰辛、农民朋友的艰苦、“三农”工作的艰巨,自己经受了一次难得的锻炼和磨炼。回顾“三同”的日子,总结如下:  一、思想、情感上发生了明显变化。找到了一些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走出机关来到农村,由一个机关工作人员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整天面对的由抽象的文字材料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事和活生生的人,这种变化对我的思想、情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深刻的。比如,同样是对待土地征用和农民失地问题,过去从材料和新闻上看到他们,我可能会产生一些同情;但是现在,当我实实在在面对这些事,面对农民兄弟,望着他们期盼的眼神时,我感觉到的就不仅仅是同情,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了。过去看到这种情况,我总希望别人去做点什么,现在却想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类似这样的变化,半年来经常发生着,而且在许多方面正在发生着。我相信这种变化会影响到我的今后,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在三岔“三同”的日子。六个月对农村的耳闻目睹,亲身体验,与农民兄弟的促膝交谈,也让我看到了、听到了、认识到了、体会到了市委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开展“千个支部帮千村,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良苦用心。换句话说,我们到基层锻炼,就是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关注民生,服务民利,将“三同”融入“三农”。锻炼我们的思想、作风、意志、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通过调查研究,初步了解了一些村情民-意。“三同”期间,我比较注意调查研究。为期六个月的“三同”活动,我既要当好农民,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农民。按照市委提出的“三个为什么”(到基层锻炼为什么,锻炼期间做什么,锻炼之后留什么),认真思考西片区发展中的一些共性和热点问题,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和走访活动。虽然我生在农村,但长期在外学习工作,现在农村的条件、环境、现状都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仅仅凭印象、凭经验已经不能准确把握农村工作的特点了,难以适应“三农”工作的需要。  不到农村不知道,一下基层才知道,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农村工作事情非常具体,鸡毛蒜皮一大堆。我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为了熟悉农村工作,我经常跟着村组干部到村子里看看问问,慢慢熟悉环境,经常和村干部促膝交谈,虚心向他们学习,到村子里进行村情民-意调查,了解农民关心什么,需要什么。  我所在的三岔村委会地处原西山乡政府所在地,是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岔村民委员会共有4个村民小组,1035户农户,人口3787人,人均有粮t1:v&,农民人均纯收入2543元,人均耕地只有0.41亩。由于近年来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征用了大量土地,大多数劳动力外出打工,三岔农民一年时间是“一个月种田、一个月过年、十个月外出打工挣钱”。三岔属城郊结合部,经济相对发达,目前正抓紧小康村的建设,大多数农户基本不干农活或干农活的时间很少。我所在的农户家户主是村民小组的副组长,土地大部分被征用,基本上无农活可干,针对他家的实际情况,“三同”期间,我主要是帮助他们做点家务,收割季节帮助收割谷子、玉米,辅导两个子女的学业。对村委会的工作则尽力而为,列席部分会议,积极提一些意见和建议。针对三岔土地被征用,农民失地、农民外出打工的实际,对三岔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发展城郊经济我作了一些调查,可以说,这些调查虽然是初步的,但却是活生生的,是在办公室的文件材料中读不到的。到农村后的感受是在机关里无法找到的,一些鲜活的知识也是在机关无法学到的。  三、开阔了眼界,改变了观念。过去在机关工作,形成一套固定的思维、观念以及方式,对机关以外的情况和工作,尤其是对农村现在的情况和工作都不了解,也很少去关心。通过六个月的“三同”活动,使我对“三农”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对农民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毛主席当年对知识青年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句话用来形容我现在的感受是最恰当不过了。我很荣幸自己能够参加“三同”活动,亲眼目睹了农村现在的变化,尤其是开发区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西片区的开发建设给西山带来的巨大变化。我还亲自感受了市委、市政府,开发区党委对农民的关心和爱护。这使我发现,农村工作原来这么有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原来可以这么直接、这么真切在农村得到体现。这段经历使我对所从事的机关工作和“三同”活动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有了这番经历之后,再回到机关时,我会尽自己所能,尽力干好本职工作,为农村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服务。  进村入户心得体会三:进村入户心得体会  今年九月,作为三支一扶志愿者,怀着投身西部农村建设的热情,我正式加入了XX镇这个温暖的大集体之中。第一次做志愿者,第一次参加工作,来到XX镇对我的人生来讲,意味着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虽说秋风送爽,然而今年入秋以来,整个XX县笼罩在百年不遇的高温酷暑以及严重干旱之中。持续的高温天气,使XX镇八个村一个社区,一百多个村民小组受灾,全镇各村不同程度都存在人、畜、农作物缺水状况,群众生产、生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尤其是秋季生产,大春作物损失惨重,水稻、玉米、再生稻等农作物严重减产。为了降低损失,镇党委、政府号召全镇人民充分发挥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全力搞好生产自救工作。坚持“水稻损失旱粮补、粮食损失经作补”的指导思想,着力组织抓好晚秋生产。  在这个大背景下,XX镇党委、政府组织全体镇机关干部召开“进村入户月”活动动员会。“进村入户”这一活动对于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密切干群关系、改进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干部、落实惠农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镇干部们都应该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来,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宗旨意识,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紧密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会议对开展进村入户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和精心部署,成立了九个“进村入户”工作组,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工作纪律。  九月六日之后,天气渐渐转凉,随后也下了几场小雨。虽然XX镇的雨量不大,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旱情,但对于播种还是适宜的。今年泸县遭受伏旱连秋旱特大旱灾,粮、经作物因灾损失严重,XX镇党委、政府早早对抗旱减灾及晚秋生产进行动员和部署,大力发展秋洋芋、秋蔬菜等晚秋粮经作物生产。到九月中旬,气温大多维持在二十五度左右,正适合栽种秋洋芋,镇农技站技术人员分组下村到农户家作秋洋芋栽种技术培训指导。  九月二十一,迎着清透的秋风,我跟随农技站站长阮站长来到晚秋生产作物土豆种子分发现场。在进港路边永和村某居民住户院子里,用编织口袋装好的土豆种子堆积如小山,二三十个村民正面带喜色地分领土豆种。农技站的工作人员们还专门带来有助土豆种子发芽的生长素,帮助村民们把土豆种子先用生长素浸泡之后再分发给大家,这样村民们就不用自己再单独处理种子了,主动为老百姓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我们基层干部的本职工作。  这次永和村的土豆种是按每亩地两百斤土豆种的标准分发的。村民们三三两两、相互帮助搬运领到的土豆种,有的用摩托车驼,有的用板车拉,有的用箩筐担....除了土豆种外,我们还为村民们带去了土豆播种需要的肥料。  一位村民大叔领了四百斤土豆种,开心地说:“现在的政策真的太好了,这回种土豆该能多赚点钱了,那明年的生活都要好过得多!”话语间流露出对致富的新希望。  在土豆分发现场,不少村民拿着一张纸认真地看着,那是我们农技站的工作人员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土豆种植技术要点。从村民的谈话中,我发现这一片区之前很少有人种植土豆,大家对土豆的种植技术不是很了解,而在这张技术要点上,所有晚秋土豆种植的技术都写得清清楚楚,为的就是让村民们能一目了然,快速掌握晚秋土豆种植的方法。  看着堆积如山的土豆种就快被村民们领完后,阮站长带着村民们来到附近的一片早已经耕好的土地里,脱掉鞋子,挽起裤腿,拿上锄头,亲自下到地里挖起土豆种植窝。挖好一道种植窝后,阮站长拿着土豆对在田埂上观看学习的村民们说起土豆种植要点:“秋洋芋种先用九二零兑水浸种......用湿润沙土和湿稻草堆放催芽至半厘米左右就可播种,大种薯要切种,边切边沾草木灰后随即播种,切种的时候注意要沿着发芽的方向切;种植密度按行距一点五尺、退窝八寸左右播种,打窝亩植五千窝左右,亩用种两百斤左右,播种后用泥土盖种厚两三厘米。”村民们纷纷表示通过阮站长的示范和讲解,他们已经掌握了种植技术。  说实话,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学习种植农作物,在阮站长讲解的时候,我也认真领会了其中的要领。想想自己作为支农的志愿者,对农业生产有待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很多,不能放过任务一个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次下村学习土豆种植,我深刻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还得加把劲儿,多多充实自己,为农民朋友们更好地服务。  在联村分组中,我被分到联系大石坪的小组。在来这里上班之前,我对大石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但是通过这次进村入户活动,有机会深入大石坪村,让我对大石坪村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九月二十四号一大早,我就跟随我们联村组副组长水利站田站长一同前往大石坪村。一路上,田站长认真地向我讲解了大石坪村的基本情况,让我能对自己所联系的村有一个快速了解。大石坪村是XX镇一个自然村,与永和村、燕岩村、古伏村相毗邻,物产丰富,环境优美。村内有植物油加工厂、皮鞋厂、农机厂等小企业。主要农产品有青豆、高粱、四季豆、无花果、芜荽菜等。近年来,大石坪村在XX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积极发展花卉产业,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木村。银杏、小叶榕、鱼尾木癸等名贵花木在此繁植,花木质量高。另外,XX镇在大石坪村、凤鸣村集中打造一千亩花木精品示范园,在示范园内引进高品质苗木,使XX镇花木在品种搭配上更加合理,实现对XX镇传统花木业的改造和提升,大石坪村在这个项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确实,一路上看到不少苗圃,圃内一片枝繁叶茂。因为是第一天下村,组长魏镇长和副组长田站长考虑周到的先让我熟悉了大石村的村干部们,都是淳厚的村干部,再次让我体会到基层工作人员的朴实。  进村入户月虽然已经过去,但是,进村入户这一活动的精神精髓走基层却是长久的,进村入户会成为我们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查村情,访民意,解民难,帮民需,真正做到放下架子,迈开步子,俯下身子,开动脑子,出好点子,带着深厚感情走近老百姓,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  因为是党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能下村的机会并不多,每一次下村对我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在下村过程中,虽然能为老百姓真正做的事少之又少,但是我会用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今后的进村入互走访中,相信自己能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
推一荐:&&|&&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村居工作心得体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