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象先dnf遗迹在哪里里

叶圣陶墓园北侧有一片空旷的草坪,上面放置着几只覆盆式石础和残梁残石,木牌上写着“白莲寺遗址”。朱红撰写的《甪直》一书是这样描述白莲寺的:白莲寺跟保圣寺一样,创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原名“白莲讲寺”。白莲寺在元末还很有名气,有白莲阁、白莲池、溪云堂、雪堂诸景。当时的“吴中四杰”除杨基外,高启、徐贲、张羽都曾来此游宿,并留下诗篇。高启有“萱留倦蝶连池绿,树带残莺满寺阴”诗句,说明当时的寺景还相当雅致。后来便破败了。明代诗人陈淳有诗为证:“秋到白莲寺,萧森浑可怜。”民国初期,白莲寺早已坍圯。1918年夏天顾颉刚到甪直,王伯祥“先导游白莲寺”,是指白莲寺遗址旁边的陆龟蒙遗迹。19265月,日本大村西崖来看保圣寺塑壁罗汉,看到的白莲寺已是“栋宇崩落过半,野花幽草,争妍殿上”。现在除了遗址上的几块北宋柱础外,则是一

陆龟蒙祠在白莲寺遗址之西,又称陆鲁望祠、甫里先生祠。1933年初出版的《旅行杂志》上刊登过“陆龟蒙先生祠”的照片,可以看到那时的祠宇、亭、池均为完好。现祠宇已不存,遗迹仅有陆龟蒙衣冠冢和刚修复的清风亭、斗鸭池。

陆龟蒙是晚唐文学家,唐大和年间生于长洲(即吴县),字鲁望,自号天随子,别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陆龟蒙的家世显赫,远祖即是“载石压船”的清廉太守陆绩,六世祖陆元方、五世祖陆象先相继为宰相,其父亲陆宾虞任浙东侍御史。陆龟蒙受家风熏染,从小勤读经书。然而运气不佳,咸通元年(860年)应试不第,一度屈就湖州、苏州刺史幕僚。那时,大唐帝国衰象已露,危机四伏。陆龟蒙壮志未酬,怀才不遇,脾气就变得古怪起来。他到江西饶州去,饶州刺史蔡京听说他的文名,很想跟他结交,他却懒得答理,“竟拂衣去”。书生意气向来为世俗所难容,无怪他到处碰壁。后来他得出结论:“命既时相背,才非世所容”,索性到吴中甫里买田筑室隐居了。

《新唐书·隐逸列传》说陆龟蒙“有田数百亩,屋三十楹”,然而“田苦下,雨潦则与江通”,原来他买的是没人要的低洼田。“故常苦饥,身畚锸,薅刺无休时。”“薅刺”是披荆斩棘的意思,这里指他带领农民筑造堤岸,防止江水倒灌入田。诗人高启有诗称赞他:“薅刺不告劳,常师禹胼胝。”这两句诗的背景是,当时有人讥笑陆龟蒙跟农民一起劳动,浑身晒得黑黝黝的,不象个读书人。他却说:“尧舜晒黑了背脊,大禹手胼足胝,他们不都是圣人吗?我一介平民不出力干活,怎能养家活口?人不劳动,这与吸血蚤虱、窃粮雀鼠有什么两样?”这在古代封建社会,满腹经纶的学者不但不鄙薄体力劳动,且以劳动为荣,确是难能可贵的。

农闲之馀,陆龟蒙常扁舟出游。他带上茶炉、纸笔、钓具和书本,约上三两好友,出入烟波,笑傲江湖。平时虽和泥巴打交道,家里却收拾得窗明几净,且从不接待俗客。他与诗人皮日休最相知,时相唱和,世称“皮陆”。他的作品有《甫里先生集》、《笠泽丛书》等传世。他的诗大多反映水乡生活,多为吴地景物。当代《唐诗鉴赏辞典》收有陆龟蒙的5首诗。另外,陆龟蒙非常关心农事,写有《放牛歌》、《刈获歌》、《彼农诗》等。他的一篇《小雪后书事》尤见农家本色,诗云:

时候频过小雪天,江南寒色未全偏。

枫汀尚忆逢人别,麦栊惟应欠雉眠。

更拟结茅临水次,偶因行乐到村前。

邻翁意绪相安慰,多说明年是稔年。

陆龟蒙的散文成就更大,如《田舍赋》《野庙碑》《登高文》等,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作了辛辣的讽刺。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中对陆龟蒙和皮日休有高度评价:“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文放了光辉。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陆龟蒙对农具也有研究,著有《未耜经》,详细介绍犁、耙、铲、碌碡等工具的发明经过,以及制作、使用的方法。这是研究我国古代农具的重要资料。中国历史博物馆曾据此制作了曲辕犁的复原模型。

陆龟蒙在甫里的生活是清苦的,他在诗中自叹道:“著书粮易绝,多病药难供。”可见他在甫里必须一边写作,一边劳动,为的是吃饱肚子。陆龟蒙死于唐广明二年(881年),终年50多岁。死时一介布衣,死后20年却被封官了,是诗人韦庄的举表,封为“赠右补阙”。这不过是皇帝给的顺水人情。

我们看到的陆龟蒙衣冠冢占地不大,封土堆高约2米。墓前有碑,题刻“唐贤甫里先生之墓”,右款“大清同治五年岁次丙寅长至重修祠墓”,左款“赏戴蓝翎钦
加五品衔元昆新分防县丞升用知县平湖许树椅重立并书”。

有资料介绍,那里本是陆龟蒙的宅园,北宋熙宁年间建为甫里先生祠。当时占地面积较大,园中有清风亭、光明阁、杞菊畦、双竹堤、桂子轩、斗鸭池、垂虹桥、斗鸭栏等“小八景”。至南宋嘉定年间已显破败,整修过一次。元代元统初年,陆龟蒙的九世孙陆德原重修园景,并在祠旁建造了一所甫里书院。这些景色明初还能看到,但到弘治年间文徵明来此游览,见到的却是“雨荒杞菊流萤度,月满陂塘斗鸭空,故草已随尘土化,空瞻遗像寂寞中”,昔日园景早已废圮。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经甫里镇上士绅募建,恢复了斗鸭池、垂虹桥和清风亭。亭中立陆龟蒙塑像,供人瞻仰。此后“鸭沼清风”成为甫里八景之一。

清咸丰十年(1860年),清风亭毁于太平天国战乱。同治五年(1 866年)重修时,在亭中悬挂一块“清风亮节”匾额,一尊陆龟蒙执卷阅书的塑像。塑像旁边挂
挂有块木制条幅,上面写着陆龟蒙的两首咏莲诗。其中一首《白芙蓉》:

清风亭旁边重建了两座砖拱小桥,名东西垂虹桥。亭前原有水阁,后来只剩下每边长约20米的方形水池。据说这就是陆龟蒙当年的“绿鸭池”。绿鸭即公鸭,可作斗鸭之戏,所以该池也称斗鸭池。池旁有二石槽,长约2米,是用整块武康岩凿成的,据说是陆龟蒙饲鸭的遗物,不过我看那是古代养马的槽。如果真是用于养
鸭,我倒要问“杀鸡焉用牛刀,养鸭怎用马槽?”

1975年,“批林批孔”中“清风亭”被拆毁,斗鸭池的石栏和驳岸石料被拆去建造防空洞,仅剩一塘空池。现在我们见到的清风亭、斗池和垂虹桥,是1981年后陆续修复的。其中衣冠冢和斗鸭池已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清风亭内现有一幅顾曾平绘、张辛稼题词的《甫里闲居图》,一付楹联“古寺存唐塑;高风咏白莲”。

关于陆龟蒙养鸭,苏东坡写过一首诗《题陆鲁望》以记述:

千首文章三顷田,囊中未有一钱看。

却因养得能言鸭,惊破王孙金弹丸。

前两句说他清贫,后两句有则故事。据《闻奇录》记载,有个担任禁中警卫的内官因事来到长洲,乘船经过甫里河滨,见有只鸭子浮于水面,便用弹弓把它打死。有人告诉了陆龟蒙。诗人随即写下一封表章,派人去将内官请来。见面后对内官说:“我养的这头鸭是能言鸭,刚要进贡皇上,你怎把它打死了?”说罢拿表章给他看。内官吓坏了,就把别人巴结送他的一套银盘相赠,求陆龟蒙包涵。临走时内官问:“这鸭会说什么话?”陆龟蒙说:“教了几年,它会‘呷呷呷’自呼其名。”内官这才知道上当了。

斗鸭池畔有老树多株,其中最大的是三株古银杏,一株在池东,两株在池西。树杆上挂有吴中区农林部门的古树名木保护牌,标明树龄1500年。相传为陆龟蒙手植。这三株古树挺拔参天,绿荫如盖,不仅是院中一景,还是历史的见证物。1938
24日侵华日军进驻甪直,就住在保圣寺内。从此,东边那株古银杏树下成了鬼子杀人的刑场,树下的黄土渗进了多少抗日志士的鲜血。后来甪直老百姓每次走到银杏树下,都会勾起沉痛的回忆。1981年,又有两名日本人来到保圣寺,他们是在吴县车坊镇帮助农民试种日本蔺草的专家。当年他们参加过侵华战争,曾在银杏树下目睹小野军曹凶残地挥动屠刀杀害中国人。他俩到了那棵古银杏树下,心情沉重地绕树三匝,然后双手合十,跪地叩头,表示深深的忏悔!

人总是容易健忘,只有这千年银杏立地从容,冷眼世间的变迁。

加载中,请稍候......

}

邺城遗址新勘探出六座大型殿址

  日前,从临漳县文物旅游局获悉,邺城遗址又有新发现,在邺南城宫城区西北区域内新勘探出六座大型殿址。

  邺城遗址位于临漳县西南20公里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六朝古都。邺城“中轴对称、单一宫城、功能分区”的布局理念,前承秦汉,后隋唐,其创新性不但对隋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还为古代日本、韩国不少都城建设所借鉴,专家称邺城遗址为东亚地区早期都城建设的“祖型”。

  邺城遗址包括南北衔接的邺北城和邺南城两部分。邺北城是曹魏时期所建,是曹魏、后赵、冉魏、前燕四朝的国都。公元534年,东魏丞相与孝静帝迁都邺城,从洛阳移来40万户,造成邺城人满为患,就在邺北城的南面续建了邺南城,先后成为东魏、两朝的国都。邺南城城墙整体呈弧形,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龟形城。

  邺城考古队通过普遍勘探结合探沟发掘的方法,在邺南城中央偏北发现了宫城。宫城东西约620米、南北970米,四面有宫墙遗迹,其中东墙破坏严重。据《邺中记》载邺南城“宫东西四百六十步,南北连后园,至北城,合九百步”。邺南城宫城区位于临漳县倪辛庄村,南部为村庄叠压,北部位于漳河河道内,邺城考古队于2015下半年对宫城区的西北部进行了全面勘探和抢救性发掘。

  邺城考古队何利群博士介绍,邺城考古队在勘探发现的一殿址北部正中和西北角布设两条探沟,前者确认了大殿北部宽约3米的卵石铺砌路面,后者初步了解了大殿的西北角及外缘辅助建筑设施。随后,考古队在宫城区西北区域又先后发掘了七条探沟和探方,了解了宫城北部殿址的建筑结构和地层叠压关系,明确了宫城西墙的位置、走向和跨度,这对探寻邺南城宫城北墙位置提供了新的线索,确认了宫城内存在不同院落的围合情况以及院墙的建筑特点。

  截至目前,邺南城宫城区西北区域内已新勘探出6座大型殿址及多条道路、回廊、围墙、排水设施等遗迹。出土文物主要是东魏北齐时期的砖瓦建筑材料及青瓷、釉陶和红陶质的生活器皿,同时各探方内普遍发现了早于东魏北齐时期的墓葬和窑址。

  “这次发掘结果丰富了我们对宫城区范围、建筑布局和文化层堆积的认识,确认了宫城内西宫墙及部分殿堂的位置和结构、宫内院墙及道路的走向和建筑特点,为今后的大规模发掘和宫城区的全面保护以及邺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邺城考古队队长朱岩石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口袋妖怪海底遗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