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信号导体镀银厚度一般多少表面转输厚度怎么算

耳机的选择 一位发烧实践者的经验之谈(二)

很多人关心K702 65TH纪念版,我回复了几个人,等我整理整理,把701,Q701,702 纪念版写一写

砖头播放器,按照评分从高到低为序:D50、微软ZUNE、七彩虹C4、索尼M10、索尼PHA-1

台式耳放:SOLO超线性、仿A1、瑞典小黑条

真正喜欢听歌的人,都是拿着手机、小MP3、电脑直推的。你如果关注我这个帖子,说明你不喜欢听歌,因为你已经开始关注器材了

我给的最大建议,省点钱,花700块买2T的无损资源硬盘

这些无损资源里,绝大多数是垃圾,但是有些东西还是不错的。比如说某某按照自己的理解,给100个专辑打了打分,或者找了50个试音碟等等,会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

这是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能整理出这些东西,说明有着自己完整的听音理念,值得尊敬、学习

很长一段时间,我自己陷入了一种误区,拿着器材猛听试音碟。没有意义!花了不少钱买了些器材,到头来,失去了很多。失去了欣赏音乐的心、对音乐本身的追求

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切记,不要显摆,弄一堆傻大黑粗的器材听歌,是可悲的。

我在帖子里写过,把听歌的分成了几类

第一等:无论什么器材都可以听,只求歌好听

第二等:小播放器,配个过得去的塞子,开始关注音质。这是悲剧的开始

第三等:弄的器材越来越多,听的歌越来越少。音质是两方面,一个是音频,一个是器材。开始显摆,开始对音质要求过高,最后的结果是——听的歌越来越少。听歌成了给器材打分的工具!

劝君一句,烧器材请适度,不要欲求不满。

能直推,就别上台机。摊子铺的越大,听歌的心情越少

这个话题,非常邪乎。成天可以看到的论调是,万元以上器材才能推好K701。6000以上可听。6000以下放弃

这么说吧,K701直推,还是带着自身的声音特点。不要受这些邪乎论调的影响,这是听歌呢,还是听器材?

对于初烧,我的建议是:资金尽量向耳机倾向,前端过的去就行了。

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前端请慎重,因为容不得你重新来(但是不要过分投入)。资金尽量向耳机倾斜,一方面可以多听不同的声音,另一方面只听一个耳机很容易烦

塞子系统:380加电池的ZUNE,然后塞子随便配。听感只要别太挑剔,太重口味,已经无敌了。ZUNE声场开(这一点很难得),推力对于塞子来说完全足够,音染少

大耳机系统:D50录音笔2800,加上仿A1价格800。胜任HD650,K701,DT三剑客,天龙。如果觉得弄低阻抗耳机不过瘾,再弄个仿小刺猬。剩下的钱多买耳机。还有个非常明智的做法,直接谷津U1,3200块。既能弄大耳机,又能弄书架音箱(50瓦的功率)

再强调一遍:对于初烧来说,很多邪乎的论调,听听就行,别当真。等自己有钱了,再去追求解码和耳放

依然有很多人问我多少钱前端能推开什么耳机的问题——做个解答

看问题要客观,不要受网上一些,显摆人士的影响

A1搭配K701已经很好了。前端用D50即可

为了K701这个2000块的耳机,你弄一万多的设备,是能推好,但是有没有意义?

折腾了那么多钱,人的心态会发生变化——一定要推好

你如果D50+仿A1,价格4000(含配件、线),无论是225、拜亚、森海、K701,都能通吃

心态就很好——欣赏了很多耳机风格,欣赏了很多音乐

这是我一直强调的。我这个行业,算是收入稳定的,同事很多弄音响的。但是都很低调,都适可而止

早很多年入了A1和小刺猬的同事,带着我发烧,都建议,拿着D50就完事了,因为便携

一个便宜耳放放上班的地方,家里弄个好点的,走到哪都能听歌

要是真正弄台式解码+电源+台放,音质是提升了,但是听歌呢?

心态会很不好,听了所谓的推好了的,就一路喷人家没推好的。很神经病,是一种暴发户的心态

烧耳机的,带着我试听、聚会的,都是很低调很温和的。不清楚为什么出现那么多的,听音暴民

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跟网上遇到的,真的太不同了

现实生活中,同事、试听时遇到的陌生人,都能感觉出来很温和。并且多数会拿着自己的砖头来试听,为什么呢?砖头直推,跟台式推,得到的声音特点是类似的,不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并且因为工作环境、上班的约束,多数人只能拿着砖头听,还要保证不影响他人为前提(所以才会买封闭耳机),没其他办法,生活所迫又喜欢听歌,直接砖头直推退烧的人大把大把。你能说这些人不专业、不懂因为嘛?交流之后人家讲的一些东西,生动、深刻、直白,比我超出了太多太多

量力而行。601+仿A1,在我看来,比你生活中普通人,能欣赏到的音质,高出了不知道多少倍。好好听歌就行了,知足常乐,尤其在听歌这个领域是这样

人家贝多芬、肖邦等等,很多做音乐是为了忘记生活的痛苦,是喜爱。一天到晚,暴民般的冷嘲热讽的,音质不行,到底是听歌还是听器材?

最终建议:有个不错的有LO口的前端,加个便宜的高仿A1,剩下的就是听歌了,没其他的。任何耳机都可以听。没有万能药,所有耳机都保持了一个高水准,但是肯定不如偏科的SOLO和小刺猬。

FX700——一些新评测陆续更新

每天都在劝大家不要意淫,要试听。没想到,我这次偶尔没试听买的塞子,就是意淫的产品:跟想象的、网上的听感不一样

这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的,我慢慢写,你慢慢看。但是,别当真,一定不要意淫。切记~~

拿着我劝别人的话,来数落下自己。1600价位以内,是动铁的自留地,索尼EX1000、EX800除外(EX1000不属于1600范围)

所以,FX700听人声不如GR8,听古典不如IE80。先黑一下,不要因为最近比较火,就觉得好

大家注意下,FX700的外观。发音单元的尾巴,是金属网做的,貌似是个开发结构啊!我就是被这个误导的

剧透一下,这个金属网是装饰,跟声音没有丝毫关系

这一点严重的误导了我。开放结构、低音多、木头材质,很向往。

尤其是开放式入耳塞,我还没听过是个什么声音

拿到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开声捂住左边,结果发现声音跟右边没有任何变化。坑啊。。。。。。

如果你看了我的帖子,你会发现里面有大量篇幅讲了开放结构、封闭结构、半开放结构的声音特点。这次是买了个封闭的,看上去像开放的塞子

如果喜欢低音,又追求性价比,买DT990和仿A1990的低音富有弹性、响应范围大、与其他低音多的耳机区别很大。喜欢低音的、又对解析通透性有要求、手上银子不多,买DT990,价格1480(水货更便宜),仿A1加邮费900块。两者搭配效果很好。请注意,DT990的低音因为响应范围大,会让人觉得低音多。其实每个音节是骨干的。不信你换个耳放,低音就没了

天龙A100+七彩虹C4直推旗舰

这两个东西搭配在一起是好的,弥补了对方的缺陷。A100低音过多,慢,软,中频纤细解析足(封闭耳机的经典做法,低音很容易过多,掩盖中频。封闭耳机的中频是最难做的,既要跟低频相区别,又要有超强的解析,否则低频就会掩盖中频)。同时封闭耳机直推,很容易出现的问题,通透性不足,声场窄。A100直推需要控制力强,细声线,大声场、通透性强的前端,刚好跟C4吻合。C4适合直推,低音很多的中低阻抗耳机,能有效提高通透性、声场宽度、低频弹性

长时间听歌的不二选择K701

优雅的歌唱——K701。这个耳机,是属于对比产生美的典型。没有特别的频段,没有哪个频段能量强,声场不满也不空,三频速度始终不紧不慢。大家可以试试,去耳机店,挨个试听,你始终会回到K701这里,越AB越觉得好。各个频段不跳脱,适合长时间听。搭配仿A1很好,PHA-1也行,C4虽然厚度少了但是声场在直推里最好,小刺猬可惜是没听过。山韵301还可以,但是301推其他耳机一般。SOLO跟C4类似,华丽了许多,但是听女声有时候偏刺激了

PHA-1仅针对电脑和水果机子。当接D50或者小黑条做纯耳放时,效果很差,甚至有一种出怪声的错觉。还是那句话,一体机,通常要合起来用。比如说谷津,也比如说PHA-1。当你把一体机的解码、运放功能拆开,效果会大打折扣

关于D50、C4、801的简单概括

这三者,我回答了很多次。还是把我给的答案简单做个复制粘贴吧

C4某些点是便携机子最好的。如下:声场、透明度。所以,C4搭配500块的HPH-100,比其他播放器搭配高端耳机效果都好。因为C4这个便携播放器,能让低音重的耳机,低频变得有弹性、声场变得自然。这是很多台式机都做不到的。C4基本上,直推低音多的耳机(阻抗不能过大),效果都很好。尤其直推封闭耳机,素质比很多台机都高,主要是因为弥补了缺点,而不是其他

D50的作用在于,初烧台放的前端。并且推力仅次于C4,能弄大耳机,都有上佳的表现,但是直推实在是没有出彩的地方。其LO口素质,一改直推的蒙、声场、层次生硬。变得可以跟入门台式解码相媲美。需要客观看待的是,播放器、入门台解码,都做不到动态和声场优秀,这是体积、价位决定的。神化D50完全没必要

801的优点,首先是功能。801是个优秀的PC解码运放一体机。是的,可以直接接电脑。就是说,在充当便携播放器为前提,又有PHA-1的功能,同时得益于两颗不错的解码其LO口素质也不错。风格方面,看自己胃口,不适合我的耳机,因为我自己的耳机都有一定低音。我需要做的是提升低频的弹性、控制力,而不是中低频的量。前端音染重了,当然,配合中性的耳机,能得到一个放松低频、有厚度的中频。总的来说,功能已经是王者,声音的风格另说。卖这么贵,可能还是有点道理。相当于D50+PHA-1的两者合体,两者合体价格是5000。801和901卖的是5900。总的来说,我主要是觉得贵了,否则这个功能已经非常无敌了,并且每个功能都保持了高素质,在便携机里,难得可贵

合理选择塞子的耳套——保护听力

为了得到一个舒适的佩戴,请合理的选择耳套,不要省这个钱

IE80的佩戴是不好的

一方面是原装单节套不牢靠,光滑的材质容易掉出耳朵来,时不时要手摁一下调整下。另一方面,IE80的出声口可能是最粗的,放在耳道中比较咯的疼

建议用哥伦比亚C套,T500。一方面磨砂的表面加上海绵的特性,佩戴非常牢靠,而且皮肤接触海绵比接触硅胶更舒适些。另一方面,T500比出声口要长了不少,所以只需要出声口很浅的入耳,其他是耳套入耳,会非常舒适。类似的动圈塞子,都可以用T400和T500。备注:IE80请买T500,T400很难安装。其他动圈塞子,可以用T400

还是哥伦比亚。EX1000的配套硅胶套,分四个尺码,这个硅胶套都是比较浅入耳的。缺点是不怎么隔音,当然可以买隔音版本的,但是散装的隔音版本我还没遇到过。优点:依然是浅入耳。

上述两种耳套,建议大家都尝试下。硅胶套18一对,海绵套35一对。花的是小钱,但是提升很多很多。尤其IE80的提升很明显。声音的轻微改变,一般人不用力AB都听不出来。

不要被别人影响,换了海面套,声音不好,没那回事。有几个人会关注,这点细微的音质呢?并且,海面套不仅仅是舒适,还隔音,意味着可以更低音量听歌(尤其嘈杂环境中)

综合排名第一的器材:D50

这是史上被秒了最多次的器材。成天被秒,反复被秒。

这也是被神化过的一个器材,很长一段时间,被称为神器。

请客观的看待D50。还是保持一贯的做法,先黑再表扬

第一:最要命的缺点,直推声音透明度差。因此,D50直推好像还真没有什么搭配说,听感特别好。当然,这个说法有个前提,你对声音透明度要求高。简单的说,直推时,仿佛蒙了层东西,声音是不通透的。被秒,通常是因为这一点。七彩虹C4,是随身播放器里,透明度做的最好的。当然,C4透明度好,是因为在做减法,并不可取

第二:直推的声音层次,简单粗暴。将中频提的比较近,背景层次和中频之间过渡生硬。这个原因导致,被很多其他录音笔秒了。客观看待D50直推,确实不行。

第三:延续第二个缺点,中频能量过强了,很容易导致一个问题,音量小则背景细节少,音量大则中频声音过大。这是D50弄塞子,不耐听,声音硬的原因

说了这些,是不是D50已经成垃圾了?不是的。D50的用途最广,最大的优点是性价比。在讲D50优点之前,再说说一个常见的误导说法,如下

有个常见的误导说法:D50相当于入门台式CD

这个说法是很不负责任的。准确的说法如下:

D50放抓轨WAV的解码素质,相当于,2000块CD机放盗版刻录碟时,CD机自带的解码素质

解读一下,这里比较的是D50与入门CD的解码素质。入门CD的解码素质如何呢?比便携CD机强,但是比台式解码显然是弱的

第一:D50的解码素质,在便携机里是数一数二的。其LO口的素质:中性清淡,除了声场、动态很一般(便携机这两点由体积决定了做不好),其他素质都是可以的

第二:推塞子听感一般但是也看跟谁比,排一排也能进前五。弄大耳机,250欧姆的都是可听的。研究推几成,意义不大。这么说吧,直推旗舰,会比千元耳机上台机效果好。再强调一次,入门阶段,在保证前端一定素质的前提下,尽量把资金分配给耳机

第三:完全可以作为台式机的前端,有无尽的可能性。效果应该说,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要求。这么说吧,弄千元PC的USB解码,跟D50直接孰优孰劣?答案是D50胜出。

D50可以放正版碟的抓轨,而千元解码摆脱不了电脑杂音的干扰。相比之下,D50明显胜出

第四:谈谈我自己对D50的用法——高性价比的多功能机。好吧,这一段我单独列出来

D50——高性价比的多功能机

D50可以胜任塞子系统,大耳机系统可以作为解码使用。直推大耳机听感是可以的,因为大耳机直推最大的问题在于功率。

也就是说,一个D50,可以作为塞子和大耳机两个系统的前端。剩下的钱,买个仿的耳放或者买个柏聆耳放(价格跟仿的耳放相当,如果250欧姆耳机买晶体管,如果弄拜亚耳机买旗下的胆机)。性价比非常好。假如塞子并不满意,可以弄个ZUNE搭配使用

还有一个好用法,假如你出远门、出差、回老家,一个D50,外加一个NOVO耳放或者小莱曼,体积加在一起,一个饭盒大小。音质足够足够了!我就经常这么弄

当然,相同预算,ZUNE+谷津U1,效果更好。但是谷津U1是没办法出门的。取舍~~~对于我来说,D50比谷津U1好用。但是声音,谷津U1明显胜出

PC系统退烧好选择——PHA-1

相对于本贴的其他器材,这是个新器材。目前褒贬不一,我把我认为值得写的优缺点、用途,尽量客观的写出来。有一些黑的,我也解释下原因

大家看出来了,我器材很多,拿音质来衡量,PHA-1并不如台式机。但是功能真的很好,并且,这是一个难得的退烧调音前端。

好用,音质比一般的随身砖头要好(主要是推力更大一些),质量稳定,外观大家看看图片我觉得还是挺耐看的(好看谈不上,我也不计较 器材的外观)

这首先是一个,解码耳放一体机。但是有一定限制,期待下一版本的改进!

解码不能单独输出——想作为USB便携解码接台放的可以放弃了。这一点,是我觉得最需要改进的地方,非常遗憾

缺点——只针对电脑和水果机

这是个一体机,通常情况下,一体机解码和耳放功能,要合起来用。分开用,就出怪音

如果拿着D50做解码,PHA-1做耳放,不仅没有提升,反而出怪声。深圳这里很多人现场都得出这个结论,黑PHA-1的也主要是这个缺点。

抛开了使用前提,说声音有BUG很容易误导他人。

这么说吧,这个器材其实是,索尼向苹果的妥协产品。我觉得PHA-1就不该说自己是耳放,应该说是针对电脑和水果机的一体机。

之前有人问我IPC跟砖头机比起来音质如何?

很多人觉得IPC+耳放音质就好了。其实无论上多好的耳放,音质也不可能好的

我们说说解码跟耳放的关系。解码是把声场、频段分布、层次、细腻程度等等,已经定型了,交给耳放做功率放大和部分调音

就是说,解码LO的素质,基本上决定了最终音质天花板的高度。IPC的解码功率不够,因此声场是瘪椭圆、纵深也拉不开。当然,我在这个帖子里写了很多名词,一般枪文是不出现的。三频做好容易,但是其他指标做好为前提,把三频做好,就很难很难,民用价位内是很难出现的。因此,IPC接耳放,生来就有很大限制,意味着耳放投入很多,得到的较少。

那么我们看看砖头播放器解码能达到的水准。首先,大声场、动态,这是做不到的,仅仅听人声也没有必要去追求这些不常用的指标。听人声不一定大声场动人,比如说歌德。动态就更不用说了,只有古典才会突然从很安静的前奏突然很大的鼓点声或者号声,那需要动态。砖头解码能做到细腻、层次好、声场自然、频段分布合理,就可以了(请注意,这些很难做到)

PHA-1目前是,唯一的,我认可的,能直接接水果机,当做解码运放一体机用的,器材。我认为,水果机,你投入再多钱买耳放,还不如PHA-1最后得到的声音(便携机范围内)

PHA-1的解码,也是台式解码的芯片。当然,我不懂元件的原理,但是简单的说,音质很多时候取决于——主芯片的功率,然后再有周边良好的配套。

PHA-1的解码,最终得到的声场、层次、解析、透明度,都是可以的。最终得到一个:不损失透明度、不损失太多解析(请注意用词)、不损失声场大小和层次、比较细腻为前提的,放松的中低频听感的声音,高频一如既往的跟D50和M10一样,不亮。

优点——同时,是一个 优秀的USB便携机

用了较高端的USB异步方案,优质多质PCB,抗干扰线路等等,得到一个还算能接受的电脑声音。

怎么用了这么多优秀的东西,最终得到一个能接受的声音呢?因为PC系统,想把声音做好,确实先天就比CD系统、砖头LO系统,要难!

如果你是直推党+笔记本党,这个东西很适合你。想想,目前较好的,能得到认可的解码耳放一体机801,价格太贵了(当然反过来说,801的适用面更广,可以LO,但是801的推力差PHA-1很多很多)

优点——便携机推力旗舰

高增益口,接动圈塞子效果很好。低增益口,接多动铁好。高增益,推225妥妥的,已经不会比仿A1差了。

天龙A100调音有点撞车HIFIMAN的类似调音,中低频放松有一定量感,搭配低频慢、多的封闭耳机,很成问题。但是,请注意,但是!很多人喜欢这样慢、棉,多,没有刺激性,包围感极强的低音,这个涉及到口味问题。包括我自己,偶尔听听这样的低音也是赏心悦目,听多了就会怀念弹性低音。

包括IE80搭配,都是很不错的,透明度和解析差一些,但是大增益口得到了更多细节,音量不用开大就足够听,很不错

推力:PHA-1》C4》D50》801(没加钱换运放卡)》ZUNE=M10。我一直强调,在保证一定素质为前提,推力越大,直推效果越好。

听感跟HIFIMAN类似,但是更中性一些。中低频量801》PHA-1》ZUNE=M10=D50(这里说一下,ZUNE相对均衡些,M10低频多,D50中频能量强,这三者还是ZUNE的听感好)

听感是很适合退烧听的,比较放松,有一定的中频厚度,有一定低频量,这个调音跟索尼之前的M10和D50都不同。D50可以理解为素质流,M10是听感流牺牲了素质,PHA-1直推还是成功的,得到了以一定素质为前提的放松听感。

接水果机待机时间较少,这一点我是无所谓的。

接电脑听歌时,不能充电。这一点,是出于音质考虑。小便携机,不可能做环牛嘛,如果边冲边听,加上电脑干扰,估计就不能听了。(其他国产便携砖头因为不用考虑电脑干扰,这个功能都有)

请移步170楼,感谢烧友coldcool :数据流评价M10和IPC,必须在本贴置顶

106楼,天龙A100与索尼Z1000对比:终于收到了天龙A100,期间麻烦到想换成Z1000。拿同事的Z1000蹭听了一周,现在把两者听感做个对比。主要是黑,方便大家退烧  

}

解析:纯度99.9999%,百科定义:单晶铜是一种高纯度无氧铜,其整根铜杆仅由一个晶粒组成,不存在晶粒之间产生的“晶界”(“晶界”会对通过的信号产生反射和折射,造成信号失真和衰减),因而具有极高的信号传输性能。与之相比,被广泛用于音响线材制作的无氧铜(简称OFC),其内部晶粒数量众多,“晶界”造成信号失真和衰减,以至信号传输性能比单晶铜逊色。当然,单晶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纯度提高了大约0.0009,更多的在于微观意义。很多耳机官方升级线为此类材质,售价过高,买的基本是信仰。声音方面,单晶铜声音偏暖,从物理学方面将铜和银对比,相比而言,铜传导性能差,银传导性能好,因此,铜在低频方面表现优越,反弹慢,下潜比较深,而银传导速度快,反弹快,量少;中频方面,铜人声更贴耳,搭配舒尔535舔耳朵感觉明显,人声饱满,耐听;高频方面,铜延伸较差,银延伸好,通透。
换线指南:总体而言,中低频好,人声偏暖贴耳,高频一般。因此,适合一些中低端动铁耳机改善低频,是喜欢动词大次的朋友的不错选择。除此之外,单晶铜长时间会氧化变绿,建议选择深色的升级线。


}

有三种基本的信号接地方式:浮地、单点接地、多点接地。

1 浮地 目的:使电路或设备与公共地线可能引起环流的公共导线隔离起来,浮地还使不同电位的电路之间配合变得容易。 缺点:容易出现静电积累引起强烈的静电放电。 折衷方案:接入泄放电阻。

2 单点接地 方式:线路中只有一个物理点被定义为接地参考点,凡需要接地均接于此。 缺点:不适宜用于高频场合。

3 多点接地 方式:凡需要接地的点都直接连到距它最近的接地平面上,以便使接地线长度为最短。 缺点:维护较麻烦。

4 混合接地 按需要选用单点及多点接地。

PCB中的大面积敷铜接地,其实就是多点接地,所以单面Pcb也可以实现多点接地

多层PCB大多为高速电路,地层的增加可以有效提高PCB的电磁兼容性,是提高信号抗干扰的基本手段,同样由于电源层和底层和不同信号层的相互隔离,减轻了PCB的布通率也增加了信号间的干扰。

在大功率和小功率电路混合的系统中,切忌使用,因为大功率电路中的地线电流会影响小功率电路的正常工作。另外,最敏感的电路要放在A点,这点电位是最稳定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并联单点接地。但是,并联单点接地需要较多的导线,实践中可以采用串联、并联混合接地。

将电路按照特性分组,相互之间不易发生干扰的电路放在同一组,相互之间容易发生干扰的电路放在不同的组。每个组内采用串联单点接地,获得最简单的地线结构,不同组的接地采用并联单点接地,避免相互之间干扰。

这个方法的关键:绝不要使功率相差很大的电路或噪声电平 相差很大的电路共用一段地线。

这些不同的地仅能在通过一点连接起来。

为了减小地线电感,在高频电路和数字电路中经常使用多点接地。在多点接地系统中,每个电路就近接到低阻抗的地线面上,如机箱。电路的接地线要尽量短,以减小电感。在频率很高的系统中,通常接地线要控制在几毫米的范围内。

多点接地时容易产生公共阻抗耦合问题。在低频的场合,通过单点接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在高频时,只能通过减小地线阻抗(减小公共阻抗)来解决。由于趋肤效应,电流仅在导体表面流动,因此增加导体的厚度并不能减小导体的电阻。在导体表面镀银能够降低导体的电阻。

通常1MHz以下时,可以用单点接地;10MHz以上时,可以用多点接地,在1MHz和10MHz之间时,可如果最长的接地线不超过波长的1/20,可以用单点接地,否则用多点接地。

接地电容的容量一般在10nF以下,取决于需要接地的频率。

如果将设备的安全地断开,地环路就被切断,可以解决地环路电流干扰。但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机箱必须接到安全地上。图中所示的接地系统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频率较高的地环路电流,地线是断开的,而对于50Hz的交流电,机箱都是可靠接地的。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导体镀银厚度一般多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