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么样的房子越住越富是你的负债,你信吗

原标题:信用卡负债2.5万,8000元的手机买不买!

9月2日,我去参加资深生涯规划师赵昂的《洞见》新书发布会,其中他提到有一个点,真的很打动我。

他说,当你给别人做生涯咨询的时候,不要可以强调实战派、理论派,你要快速的抓住他面临的困惑与问题,帮他解决问题。

那一刻,我忽然想到,理财规划师也应该如此。

美国知名理财师卡尔理查兹,在《理财最重要的事》提过类似的观点,他觉得一个合格的理财师,更像是一个医生。

他最需要做的,不是把产品推销给你,而像一个医生一样,诊断出你的身体问题, 然后对症下药,解决你的问题。

你身体生病寻求医生的帮助,是希望让医生治好你的病。从这个角度来讲,理财顾问的角色也一样,只不过面对的一个是身体,一个面对的是财务。

前几日,看到一个求助帖:

月收入6000,信用卡欠2.5万,房租水电话费每月合800,午餐公司提供,其余请客吃饭零食购物人情往来每月3000左右,九月计划换手机预计8000左右,二月份保险费用大概1万,还有个学习班费用支出为5500,请问该怎样计划,工资先用来还信用卡,还是先少管一小部分。

基于这个帖子,可以梳理出题主的财务状况:

信用卡负债:25000

这个帖子描述有限,不过,依然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我尝试着去做一些分析。

其中,题主涉及到几个问题:

保险是一种转移风险的重要方式,一个健康的资产配置系统,最底层的一定是保险,把你可能遭遇的风险转移,起到一个安全垫的作用。

很多人认为,年纪轻轻的,根本不需要配置保险,每年交上一笔钱,如果钱不能用上不就白花了,有这种想法的人真不少。

是不是每个人必须配置保险,不过,有两种人可以不用考虑:一是富豪,出现任何情况你都可以有钱花;二是,确定自己100%不出意外,也不会染疾病。

既然保险的本质是转移风险,那么,这个风险就是不可承受的,而保费又是可承受的,这样才能发挥保险的作用。

对于保费的额度,一般是年收入5%—10%的相对合适。题主每年保险1万元,年收入7.2万,保险配置差不多15%,这个比例确实有点吃不消。

一般优先配置意外险+重疾险+寿险,将保费的比例调整到4000—5000左右比较合适。

2、信用卡负债2.5万

信用卡算是洪水猛兽吗?

这个倒不见得,但一定要善用信用卡,否则无规划的支出、冲动消费,很可能让沦为卡奴,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按照题主的收入与支出比例,如果不考虑大手大脚花钱,这2.5万的负债,相当于18个月的攒钱量,题主的消费能力需要来个刹车。

关键是,如果来一个信用卡分期,虽然可以降低换全款压力,不过手续费可是高的吓人,如果分12期的话,手续费在2000块钱左右。

按照收益率方式计算,银行赚手续费收益12%左右,信用卡分期的坑,不得不防。

当然,想要解决信用卡债务:

一是低成本借钱,先把窟窿补上;

二是可以积极开源,增加收入。

信用卡是个好东西,但是一定要善于利用。

投资自己是最好的投资,这话是不假,关键在于怎么投资。

题主背负比较多的负债,这个时候如果学习投资,需要考虑这笔钱的回报率以及回报周期,能不能起到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

如果回报周期特别漫长,不妨先学习计划延后,买8000元手机同样如此,否则可能短时间负债压力急速增加。

除了以上所讲内容,25000元的负债绝非一朝一夕造就的,肯定与题主的消费习惯以及规划有关系。

可以尝试记账方式,记录收入与支出,分析钱都花在哪些地方,做好支出规划与预算。

另外,对于月收入一半用于吃喝宴请,是不是可以进行优化,这些都存在很大空间。

当然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需求,规划好自己的收入与支出,打理好自己的小日子。

}

第一句话真的看不到吗? --------------------------------------------- 以下几项里按需选择,能全选更好。 以下几项里按需选择,能全选更好。 以下几项里按需选择,能全选更好。 以下几项里按需选择,能全选更好。 1. 刷墙。相比起出租屋脏到发黄发黑的墙…

}

曾经有一个中国老太和美国老太的故事,很流行,大概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位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在天堂相遇了,有人问,你们在世上还有什么遗憾吗?美国老太说,没有遗憾了,因为我在离开生命的时候,已经还齐了我住了20年的房子的贷款;而中国老太却很苦恼的说,哎,我终于存到了可以买到房子的钱,可惜到了天堂了。

曾经很多人拿这个故事来教育很喜欢存钱的中国人。

这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不断普及,全球经济与文化融合加速,中国人的存钱观念,似乎也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老太的故事,对中国人的教育,终于产生了效果。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爱存钱,曾经是中国人的一个主要标签。

2010年至今,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上升,截止到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4万元,比2010年近乎翻一番。

2013年9月,我国就已经是全球储蓄金额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人均储蓄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居民储蓄已经超过3万元,居民储蓄率超过50%,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然而,近年来,国民储蓄率却持续下降,已经从2010年的51.55%逐步走低至2017年的46.38%,2018年以来,根据央行公布的金融和社会融资增量统计数据显示,4月居民存款大幅减少1.32万亿,刷新了历史最大降幅。

似乎咱们老百姓不再热衷于存钱亦或者是根本存不住钱了。

看到这个数字,或许也有人会说,虽然下降,但是中国的居民储蓄量还是非常大的。的确,从总量数字上看,的确不小,而且还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但是,我们来看一个结构性的数字。

近期,西南财经大学的一份金融报告指出,我国储蓄分布极其不均,储蓄最多的10%家庭,拥有全部储蓄的75%;另外35%的家庭被称之为储蓄较多,他们占全部的25%。

从上面数据看,45%的家庭拥有了几乎全部的储蓄,这就意味着,剩下55%的家庭,他们的储蓄是0,几乎没有储蓄。

人们过去分析中国人为何爱存款,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安全感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而当下的情况呢?虽然国家在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社会保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中潜在风险不断增加,人们生活的风险系数,在0储蓄面前,越来越大。

而这也不难理解,为何现在的人们,如此焦虑……

与储蓄减少和分布不均相同步的,是负债的大幅度增加。

前不久,上财高等研究院发布了一份题为《警惕家庭债务危机及其有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以下简称《报告》)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提出,截至2017年中国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为48%,虽然看起来并不高,但已经远远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

《报告》中还给出了一个更加惊人的数字,截至2017年,我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这也就是说,现在中国的很多家庭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状态,家庭流动性到了命悬一线的地步,这个数值更是逼近美国金融危机前锋值。

而实际上,大量隐藏的民间借贷,在上述报告中是无法被统计到的,而要将这些民间借贷算上的,不少家庭的债务率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了。

至于为什么家庭负债率上升的如此之快,这其中最主要的推手就是房价。

近十年来,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四线城市,房价都一路飙升,而伴随着房价上涨的同时,人们购房的热情也空前高涨,人们买房的状态,也逐步由一开始的根据购买能力去买房,逐步发展为,根据负债能力去买房,从一开始的为了居住需要去买房,发展为为了投资而买房。

很多年前,一个家庭,因为子女长大成人,因为结婚成家需要买房,因此会将家庭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买一套房,而在房价不是太高的情况下,一般家庭条件稍微好一点的,自有积蓄,或者加上亲戚朋友凑一点,基本可以买一套房。而现在呢,一方面,买房,成为一个主要投资活动,高企的房价,让普通的家庭想要买房,不仅仅要掏光6个钱包,还需要通过银行进行大量的贷款,透支未来三十年的收入。

可以说,高涨的房价,不仅仅掏光了家庭的储蓄,而更为家庭平添了大量负债。

人们,终于进入了房奴时代。

而中国老太太,也终于过上了美国老太太的生活。

三、依靠负债过日子的年轻人

在知乎上有个非常火的话题,如何看待月入5万的人,活得像月薪五千?

在很多热门回答中,几乎都无一例外的提到了房贷、车贷,而在各种贷款压力之下,这些看起来收入颇高的年轻人,每天满负荷的运转,不敢请假,不敢生病,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断炊……

总结起来:月薪5万,却依然活得像乞丐、像条狗!

而关于这一代年轻人,小编曾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以下这样的描述:

“这一代人的债务要比父母多300%。”

“他们拥有房子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有至少1\5的人,生活在贫困中。”

“按照现在的趋势,他们大多数人无法在75岁之前退休。”

在没有储蓄和高负债的双重压力下,是如今在社会重压之下,苟延残喘的年轻人。

他们在大城市生活着,工资的一半却不够付房租;

日常生活依靠透支信用卡,还有各种消费贷款,在消费主义的刺激下,依靠负债过日子。然而,较为残酷的是,收入的增长却永远赶不上支出增长的步伐,他们在负债的泥潭里,无法自拔……

这些年来,由于负债引起的各种自杀等恶性事件,越来越多,也给人们一个明确的警示。

而这种家庭负债率高企,最终也将演变成社会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其实,关于美国老太的故事,大家都只看到了前半部分,而后面的续集是这样的:

美国老太太去了天堂以后,她的子女说:“刚给母亲办完了丧事,我们又要去贷款买房了。”中国老太太去了天堂以后,她的子女说:“母亲真好,辛苦一辈子,给我们留下了一套新房,我们也要努力攒钱,给孩子买房。”美国的子女住上了贷款买的新房,中国的子女住上了母亲刚买下但没有来得及享用的新房。

从续集看,作为年轻人,是不是觉得中国老太好。

然而,对当下年轻人来说,一个非常不幸的消息是:

如今,中国老太,终于也成了美国老太。

同话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留本站链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样的房子越住越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