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派合伙人资本的合伙人如何才能联系到?

泰国6000元一疗程的“扇嘴巴”也瘦脸?这些方法让人“脑洞大开”

}

原标题:资本 这六类二次元创业公司 投资人最喜欢

2015年二次元行业经历了一场投资与创业的热潮。

三文娱每个月都有进行本月资本动向的总结,以去年11月这一个月的数字来看,上亿元的资金涌入二次元已经不足为奇。此前还有优土5000万美金入股A站,奥飞9亿收购有妖气等等事件。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二次元成为了投资的风口的,猪与鹰如今在天上一同赛跑着。2015年结束,这条跑道也将逐渐规范化,是猪是鹰未来总会见分晓。

如果你正在创业或者有创业打算,那么不妨来来听听来自国内一线投资机构与企业投资部门的人对选择创业公司上的一些看法。

本话题参与讨论嘉宾有:奥飞动漫战略总监——李斌;博派资本副总裁——王全;创新工场投资总监——高晓虎;经纬创投合伙人——丛真;乐游资本合伙人——段斌;派趣科技创始人——徐文。

一、高晓虎:尝试变现与创作优质PGC内容的早期公司最值得投

高晓虎认为,资本寒冬不属于2016年的二次元,并且2016年还是是很好的行业融资时间。对的时间里应该做对的事情。那么什么是对的事情呢?对于不同融资阶段的公司答案可能不一样。

对于天使轮或者PreA轮公司来说:首先,尝试去做变现。二次元行业目前流量尽管还分散,但在未来流量集中化是一个趋势。靠单一产品或功能去做突破会越来越难。有时,即使突破了也找不到很好的载体,把用户留下来。因此2016年,二次元行业的人用游戏也好,或者用别的创新体系能够帮助公司变现,是非常值得做的,注意不要狭义的去做电商。

其次,做最优秀PGC公司。之前,二次元行业的真正基础是很多画漫画和做动画的人。这些人在2016年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当用户阈值与行业水平往前增长时,PGC所能产生的内容优秀程度与商业开发程度,要远高于之前。商业体系,市场资本,对稀缺优质内容资源会更追捧。因此,用自己所长,注重内容本身,做核心PGC内容,是有出路的。

有出路并不意味着能够做到,2016年二次元行业会有许多变化,掌握行业变化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高晓虎分享一下2016年会出现两点现象,首先,行业明年会开始渐渐确立一个商业格局。15年,整个行业在一窝蜂的往前跑,谁也不知道某个点上第一名是谁,但是到了16年大体的格局会出来;其次,年轻的创业团队会面临这样一个现状:在行业中无论做什么,都会有一堆做同质内容的对手,竞争压力会增大。甚至会出现很多,仅是表层拥有二次元概念,再与互联网上曾经成功的一些产品形态拉扯一下就制作出来的产品出现。

二、段斌:拥有特定品类、细分人群、商业模式清晰的二次元创业公司值得投

特定品类、细分人群、商业模式清晰这三点是段斌较为看中的二次元创业公司应有的特质。二次元与互联网模式是不一样的,在互联网早期花钱买流量圈用户,把竞争对手耗死再赚取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二次元产业,它们的生命周期是不一样的。

二次元产业说到底是文化产业的一种,核心是做内容。内容一但被创作出来,就要去观众那验证到底行不行得通,如果方向错了就要赶紧改,要去做能实现商业变现的东西。段斌赞同未来一到两年,泛娱乐内容产业格局会逐渐清晰。16年会看到精品内容与优质服务的出现,因此,去做精品内容会更有机会获得胜出。

三、丛真:二次元的激情与商业世界的冷酷可以平衡的创业公司值得投资

丛真认为,二次元的创业难道与别的领域的创业者会有什么不同么?其实并没有。因此,如果把“二次元”这三个字去掉,回答的是什么样的创业公司值得投资的话,他认为,团队应该想好以下三点:

第一,公司创业领域所在,是不是在好市场上?好的市场包括两点,市场潜力大,同时又留有空间给创业者,二者缺一不可。

第二,创业团队的人靠不靠谱?每个人靠谱的定义不一样。丛真认为靠谱的人有三点:1、聪明,耳聪目明,能够感知环境变化,理解别人的人;2、坚忍,苦和乐都能不轻易动摇意志;3、分享,团队协作的时代已经到来,能想清楚如何才能留住团队。

第三,路径在哪里?要实现创业公司的目标,这个目标通常是市场,该走哪条路,创业者心里要清楚。

当然作为二次元作为一种新兴的内容产业创业与其它领域创业如果有所不同的地方:首先二次元创业是需要激情的,它不是纯商业向的。通常喜欢的人才能坚持到最后,如果做着自己喜爱的事,未来路径也许会变,但是方向是不会变的。最后剩着为王;其次,二次元世界虽然温情且幻想,但是创业是残酷的,要遵循商业规则。如果一个公司可以在精神层面很喜欢二次元,在物理层面上了解商业规则,那么这样的公司值得投资。

四、王全:对行业要有足够了解,有跨界整合能力的创业公司值得投资

王全认为做二次元创业,团队一定要对二次元有足够深入的理解。以过去一年很火的二次元游戏为例,市面上大多此类型游戏都是空有其形,实际并不明白二次元宅们真正想要什么,这样的方式只会把行业口碑做坏。因此,做二次元创业,一定要对二次元有理解和积累。

同时,团队的跨界整合能力非常重要。目前国内二次元的产业链不够完整,无论是内容、宣发还是变现都存在缺陷。只专心于做内容的团队很有可能遇到“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问题,加上做内容离钱远,这就要求团队不能局限于只做自己擅长的事,还要让内容跨界,未来对接影视、游戏来变现是有必要的。而这一点又恰恰是很多“工匠型”团队的短板,所以创业者需要自己能意识到这点,勇于做出跨界的尝试。

五、李斌:偏爱“能撬动杠杆的公司”的创业公司

奥飞动漫是一个文化产业集团,因此它的投资理念稍不同于其他投资机构。李斌称最喜欢的公司,可以总结为“能撬动杠杆的公司”。

这类公司有两个要点:杠杆与支点。杠杆的意思是,创业公司无论是不是二次元公司,最好能拥有它独特的优势所在。这些优势可以是,公司进入行业所依仗的独一无二的东西。也可以是与别家公司相同,但是自己能做得好很多的东西;支点意味着,灵魂人物要清楚自己的定位与短处在哪,如果你能清楚这点,那么奥飞会尽力为公司弥补。当然,如果灵魂人物是天才,那另当别论。

六、徐文: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的创业公司

作为投资人中唯一的女性,徐文认为投资人对项目的判断有时就在那一刹那,所以没有那么多逻辑、定律、模式。

从内容层面来讲,徐文认为内容的春天真的到了。内容的基本元素是人,因此应该关注人应多过关注资本与商业模式。人与团队最重要的就是专注自己擅长的东西,发挥到极致,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哪怕公司的积累久一点,只要能熬过原始积累,就是未来追捧对象。

同时,徐文给出了她对IP的定义:能明显区分一个人群与另一个人群的内容,拥有粉丝的内容,就是IP。粉丝就是IP的核心竞争力。

}

原标题:半年倒闭2000家?死亡名单背后,创业公司的7条生存法则

如果说2015年是资本和创业者的寒冬,那2016年则已沦为寸草不生的极地,创业公司浮尸一片。

2016年过半,已有无数创业公司轰然倒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份,创业公司倒闭总数就达到2000多家,已超过创业总数的10%,其中不乏巨头投资的独角兽公司,包括蜜桃网、博派养车、青年菜君和车风网等融资过亿的明星公司。

为何一夜之间,楼宇俱倾?这场看似是资本寒冬,融资遇阻而引发的大溃败,实则其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资本为何会剥离?我们从两个维度来思考这些问题。

经济落入下行周期,增长50%的故事不再可信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相对漫长的下行周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980年以来,中国GDP增长只在1989年和1990年这两年里短暂地徘徊到了5%以下,在其余所有的年份里都超过了7%,直到2015年才回落到6.9%,而在往后相当漫长的一段时期内,增长可能会更低。

这种背景下,中国创业者和投资人所处的商业环境都发生了巨变,所有的资产价值都被重新评估,所有的公司价值也都被全面改写。

过去估值往往是以公司的净利润或者收入为基础,结合一定的增长预测,再乘以一定的倍数,得出公司的估值。在这样的规则中,一个高增长的公司一定会比一个低增长的公司获得更高的估值倍数。

而由此引发我们深思的是,在GDP高增长的前几十年里,很多垂直市场保持了20%~30%的行业增长。这些行业当中的一些优秀企业往往可以讲出每年增长50%的故事来,因为即便你增长了50%,你也仅比行业平均增速快了一倍,这样的增速在资本市场是可以相信的。

然而,时过境迁,当中国GDP增长进入到7%以下甚至会跌落5%的区域后,则很多垂直市场的增速会降到10%以下。此时哪怕你只假设30%的增长,也意味着你比行业平均增速要快3~4倍,这在资本面前一定会受到更多的质疑和挑战。

曾经只需一个PPT和一个共创牛逼未来的故事就能轻松拿到融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另一方面,对投资人而言。在一个高增速的行业投资成功的概率远远大于一个低增速的行业。而改革开放至今,投资人面对的一直是一个持续高增长的经济曲线,哪怕是中国最活跃的投资人,也基本上都没有跨越一个——更不用说多个——完整经济周期抛物线的经验。因此如果中国经济增长一旦遇阻,那么逆周期投资经验的匮乏会让资本市场过度反应,草木皆兵。

没有过往经验和可行方法论的指导,资本会从风险较大的敞口,涌向那些被普遍视为相对安全的地方,而剩下的资本将会收缩,进入观望状态。于是创业者获得融资的难度大幅上升,创业失败率也会随之大幅提高。

创业环境迥异,创造商业模式是个伪命题?

有位著名基金大佬曾经这样描述他的硅谷之行——

在硅谷看100个项目,有30个以上的是有技术含量的项目;而在中国,100个项目中可能都找不到一个有技术含量的公司。

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创业环境与发达国家还存不小的差距,只不过前几十年我们并未深刻感知。是因为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中国人口基数、人才资源和市场空间等优势弥补了与发达国家技术之间的差距,所以才会诞生一轮又一轮的创业热潮。

然而热度褪去,人口红利消耗殆尽,经济进行下行周期,泡沫即将破裂,国内创业生态的病症也都显露出来。

一直以来,中国的创业者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拔高项目的估值,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美国有一家做“智能戒指”的公司,他们能让手在空中滑动的时候,像鼠标一样控制电脑,蕴含了“人机交互”的技术。按照国内市场的看法,这个项目不靠谱。智能戒指的电能不够,精度也不够高。更重要的是,国内创业者不知道它的市场空间在哪里,更不知道怎么卖这个产品,怎么赚钱。

这样的创业案例在国外很多,国外创业者更多是觉得有趣、好奇,抱着自己的项目能够研发成功的目的,最后能被谷歌、苹果这些大公司收购就心满意足,根本不去考虑什么卖点和商业模式。

而中国的创业氛围截然不同。中国创业者不谈产品的问题,用户体验的改变,而是刚刚完成天使融资,就规划好什么时候完成几轮融资,什么时候IPO。

中国创业公司会把卖掉公司当成失败,更希望自己独立持久地活下去。因为出发点的不同,中国创业公司的压力会更大,因为成功的定义或者退出的方式就只有一种——IPO。

只有好的CEO而没有好的员工

发达国家的创业公司,除了老板外大多数员工都来自顶尖的公司;而国内创业公司相反,一个常见的情况是,创业公司里的老板很厉害,但是招不到顶尖的员工。

中国公司最顶尖的员工,要么进入大公司,要么自己创业,不甘心为了一件好奇的事情做底层骨干。所以在中国的小型创业公司里面,很容易出现的情况是合伙人以下,能力水平匀速下滑。

作为创业生态的重要一环,发达国家大公司更愿意去收购小型创业公司。中国大公司则常与小型创业公司去斗争、去抗衡。

中国大公司当然也在做一些并购,但是中国整体并购氛围还不够。其收购的动力会弱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想做收购的时候,一个小公司即便证明模式成功,老板也不错,但是员工的水平相对大公司是不够的,收购之后反而拉低了平均水平。

在国外刚好相反,非但不会拉低平均水平,收购小公司还能提高公司的活力。所以大公司会更有动力去收购、去改变自己的基因。环环相扣,国外创业生态形成良性循环,而中国创业环境却散乱如沙。

在中国,模式创新占到80%,而发达国家60%以上是技术创新。在很多模式还没有走到尽头的创业之初,的确能够获得成功,小米、微信、淘宝等现象级产物破壳而生。

但仔细琢磨,这些在本土行之有效的技巧很难跨境移植到国际市场,它们还没有达到——普世意义的成功。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这些企业个体的成功,对更加广泛的企业群体几乎毫无借鉴意义。

当资本市场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靠模式起家的创业公司已经无路可走,所有问题都回归到一个核心点,那就是制造本身,而这正是大多中国创业公司的通病。

从这个层面上讲,近几年中国的资本大量投入国际市场就说得通了。资本寒冬从来都是针对创业公司的,并不是资本市场没钱了,只是不给你钱罢了。中国的创业公司需要更多的考虑到,自身如何打破平行世界的藩篱,打通国际资本与模式,真正融入到全球的价值链当中。

附:给还活着的创业公司7条建议

1、寒冬创业选2B,避免大资金投入

如果你正在考虑创业方向,尽量做2B业务。2C领域大部分市场已被占用,且巨头林立。而B端盈利快,很少一家独吃,其差异性大,可后发制胜;另一方面,尽量避免大额资金投入启动且需要持续烧钱的领域。应该更加重视大健康、大文化、生活必需品和必需服务等具有抗周期和防御性特征的领域。

2、尽快对自己未来两年的企业增长策略,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该调整的尽快调整。认真地思考一下,在未来的5~10年,企业该如何生存和生长?

3、增强资金安全垫的厚度,尽量确保手里有不融资也可以平稳运行两年的资金。

如果你有健康稳定的现金流和充足的现金储备,有足够强大的内外部运营体系和足够好的人才积累,那么你将迎来蓄势待发、整合市场的黄金期。

4、如果你正在融资,不要纠结估值,能拿钱赶紧拿,落袋为安;如果还没开始融资而在未来6~12个月又有融资刚需,那明天就启动。

5、在自由现金流和利润率之间选择自由现金流,在利润率和收入规模之间选择利润率,在收入和成交总额之间选择收入,在财务安全和增长曲线之间选择财务安全。

6、重视可用于银行贷款抵押的资产,它们在关键时刻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7、重新开始重视美元基金以及有美元基金管理经验的GP——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已经有或者将会有人民币基金。

未来几年,随着大的市场环境的变化,投资界也必将重新洗牌。国际大品牌美元GP的重要性可能会逆势爬升,因为他们拥有在下行周期投资的成熟经验,敢于在危机面前把握机会。

最后,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对需要选择创业方向的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永远都是——哪件事会让我做了就打了鸡血,不做就睡不踏实,并且我做会比绝大多数人做更有成功的机会。这一点不会因为任何事情的改变而改变。

版权声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QQ:),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写作不易, 记得点广告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派合伙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