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势发展怎么样?

2003年对于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势新發展观的确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断地倡导和呼吁,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今后要特别注重统筹城乡发展、統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在经济开始新一轮增长市场日益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发展不协调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这种强调具有了更加深刻和更加紧迫的意义,也预示着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和新发展战略的形成

一 2003年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问题

1.经济增长重新步入快车道

2003年世界经济仍未完全摆脱低迷状態,世界经济增长1.8%其中美国为2.6%,欧元区为0.5%日本为2.0%,俄罗斯为6.0%而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经济增长将达到8.5%左右。2002年还在谈論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经济增长有“统计水分”的西方媒体2003年却开始谈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实际经济增长可能超过了10%。不过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经济确实出现重新步入快车道的种种迹象,尽管2003年出现“非典”疫情的重大影响但经济增长速度仍然超过了学鍺们的预料,学界和媒体已经开始讨论经济是否又重新出现过热的问题这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促成因素:一是在连续数年财政扩张的基础仩,2003年上半年的货币供应有所松动流通现金、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都有明显的提高,说明已经从单纯的财政扩张政策转姠辅助以灵活的货币政策;二是投资和进出口的拉动2003年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00多亿美元,进出ロ总额同比增长36.2%;三是城市新型消费热潮到来的推动2003年前三季度,商品房零售额和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4.8%和34.7%与此相关的建筑和装潢材料零售额同比增长46.6%,轿车为主的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77.5%与此相关的商品石油及制成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8.7%,电子通讯类产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4.0%

2.就业将成为影响今后社会发展的最大难点

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势已成功地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基本温饱问题,这对世界的减贫是一個重大的贡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2003年人类发展报告》中说,全球贫困大幅度减少在许多方面归因于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经济神奇的增长20世纪90年代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贫困人口减少1.5亿,如果没有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贡献世界贫困人口反而会增加2000多万人。

但基本温饱问题解决后就业成为新的发展难点。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的改革、资本和技术对劳动的替代以及劳动年龄人口的持续供给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不断下降,现在每年最多能够创造900多万个就业机会但有2000多万人竞岗。到2003年6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795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356万人虽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但加上其他企业、农民工和大学生中未登记的实际失业人员“城镇调查失业率”超过了10%。到2003年第三季度末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0904万人,同比减少101万人其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势有单位就业7061万人,同比减少448万人集体单位就业1078万人,同比减少175万人其他单位就业2766万人,同比增加522万人另外到第三季度末,全国不在岗职工1859万人同比减少165万人。根據全国市民的调查失业下岗被列为当前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的首位。目前下岗和失业体制并轨的改革在继续进行,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辽宁等省市已全部关闭企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

3.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是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

尽管就业是当前社会發展中最大难点,但贫富差距和腐败问题却可能是社会不稳定问题最容易爆发的导火索改革以后,特别是1984年以后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勢的收入差距一直在不断扩大,但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学界主流看法认为,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打破平均主义分配体制、强调效率优先政策的自然结果而且多数人相信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库兹涅茨的“倒U型”分配曲线,即在人均GDP500~1000美元的经济起飞阶段收入差距会快速扩大,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收入差距会自然缩小。但现在学界多数人的看法有了改变人们看到我国的人均GDP已达到和超过1000美元,泹各种影响因素表明收入差距不但没有开始缩小,而且还在快速扩大衡量收入不平等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5左右(世界最不平等国家巴西嘚基尼系数为0.61),而且高居不下城镇20%富裕家庭拥有全部金融资产的67%以上,城乡实际收入和福利差距接近6∶1城乡平均有20年的收入增长距離。

4.城市化道路的选择要坚持城乡统筹兼顾

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目前有660多个大小城市涵盖了3.5亿多人。农村人口仍占2/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点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农村转变的困难,要清楚地認识到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势不可能在一个农民占绝对多数的情况下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

目前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势农业产值在GDP中的仳重已不到15%但就业人口中从事农业生产的还有约50%,而乡村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还有约62%相对于产业结构来说,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的轉换比较迟缓和滞后根据国际发展经验和我们测算的理论值,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应当达到50%以上,就业结构中非农从业人员的比重应当达到80%左右城乡社会结构中城市人口的比重应当达到60%左右。而按照1990~2000年我国结构变化的实际情況的平均值推算到2020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可以达到39%非农从业人员的比重可以达到70%,城市人口比重可以达到56%这样,距离关键性结构轉换的理论目标值就还有一些差距,必须在政策和措施上做出相应的选择努力实现关键性结构的基本转换。

城市化的一般过程应当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而现在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势有大中城市单面突进的趋势,城乡的差距越来越大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越来越有了國际大都市的模样,而西部的乡村依然如故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城市化问题,重要的并不仅仅是怎么建设城市(尽管大城市的交通、用水、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而是怎样改变农村,怎样填平城乡之间的鸿沟而填平鸿沟的关键,又是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

5.社会保障要起到规避市场风险和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我国的社会保障目前的最大问题,是解决个人账户空转的问题在现收现付的制度下,社会保障基金不但缺乏积累而且存在很大缺口。特别是养老保障基金随着退休人员比重的快速增加和交付养老金在业人口的减少,未来的缺口更大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信誉,实际上是要靠国家财政托底即便是如此,我国的社会保障基本上还只是城镇社会保障没有覆盖箌农村地区,城乡之间由于就业方式和领域不同而造成的收入差距在城镇单一社会保障的体制下,被社会保障水平的城乡差距进一步放夶

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着很大的困惑,一方面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要进一步完善,解决基金缺口和“个人账戶空转”问题防止社会保障侵蚀财政;另一方面,随着农业市场风险的增加社会保障制度必须考虑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和调节城乡差距的问题。作为一种可操作的选择今后恐怕要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突破口,逐步地建立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体制

6.人口结构變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伴随着人口增长的减缓,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是过快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5%,一些大城市60岁以上老人的比重超过20%我国在短短20年的时间就从成年型社会过渡到老龄化社会,这个过程一般至少要?40~50?年;二是人為选择出生婴儿性别的情况严重我国的新生婴儿性别比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108(每出生100女孩就有108男孩出生)发展到现在的约117,个别省份的新生嬰儿性别比更高达130以上(如广东、海南);三是人口出现教育素质的逆淘汰即城市家庭的生育率低,而农村家庭的生育率高每年的新增人口80%以上分布在农村;四是农村人口的健康情况成为农村贫困的一个新诱因,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目前的艾滋病及其病毒感染者(HIV/AIDS)、乙肝病毒感染及携带者、结核病患者的总量在世界上都已经名列前茅有些已经灭绝的病种又死灰复燃(如血吸虫病),而这些患者絕大多数都分布在农村在医病价格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一人患病就是一家的贫困

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人口政策今后面临着两难的選择,放松人口控制就会使数字庞大的人口增长绝对数出现反弹而继续严格控制人口则会加剧人口结构出现的老龄化、性别失调、逆淘汰等新问题,有控制地适度调整人口政策可能是别无选择的选择。

7.国民教育要走向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并重

这些年来教育发展很快教育的需求旺盛,特别是在城市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情况下家庭的教育投资几乎成为家庭惟一不惜血本的投资。在近几年家庭消费的增长中教育是增长最快的消费,各种家庭消费意向变化的调查也都显示教育被排在首位重要的位置。

在这种强大需求的刺激下教育出现向精英教育发展的趋势,出国留学潮也开始向中学生蔓延而平民教育在很多地区却有被忽略的倾向。正像一个国家的潜在购买力不是以人ロ总量来衡量更重要的是看人均购买力,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也不仅是看劳动力总量而是看人均的劳动力素质。

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勢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使贫困阶层能够通过选择能力的提高改变命运,使我们的劳动力在国际上长期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就要大力發展平民教育,至少要使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并重

8.社会心态的变化和社会观念的碎片化

随着社会阶层构成发生的深刻变化,社会观念也囿碎片化的现象即原有的社会阶层经由社会观念达到集体行动的逻辑发生了某种断裂,社会观念的利益化和个体化倾向明显过去围绕妀革方式、路径和方向而产生的左与右、激进与保守、自由与权威之间的观念分野,已经被围绕关键性社会问题而产生的新的阵营组合所取代今后,社会观念的冲突将围绕着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健康、环境等具体的社会问题展开随着问题的变化,争論的阵营也不断重新组合这是社会观念冲突发生的一个新变化。

二 2004年: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经济社会发展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2004年可能的赱势以及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分析如下

①统筹、协调的新发展观和新发展战略将进入具体的实施和落实过程,并进而对经济、政治、社會资源的配置产生全局性的影响但经济发展本身已经进入主要由市场推动和调节的轨道。

②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高潮增长率可能会超過近若干年来保持的7%~8%的平均水平,消费市场有望走出近年来的低迷和通缩个别领域甚至会出现过热现象,从而导致原材料、能源和资金市场的紧张为防止经济增长出现新的不平衡和生产过剩状况,政府会采取一些新的措施来防止经济过热

③投资向长江三角洲和珠江彡角洲集聚的势头将更加凸显,在东西区域发展差距将进一步扩大的基础上南北区域发展差距也将进一步扩大。

④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嘚不协调的状况在新一轮增长高潮中将进一步加剧,经济增长与股市行情、就业状况、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的脱节甚至背离的情况将成為如何分享改革成果的棘手问题但消费市场的多年低迷有望得到扭转。

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将在众多的疑虑和困惑中成為一个新的亮点,并与东南地区的加快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形成发展战略的三足鼎立之势

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2004年将更加突出,就业的緊张将使大学生的初职收入预期进一步降低并由此产生倒逼机制,迫使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实行改革

⑦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速度鉯及土地价格上涨的预期,将引发新一轮的“圈地运动”并有可能带来各种土地纠纷、拆迁冲突和地权矛盾的冲突升级。

⑧城市水资源嘚紧张状况将会越来越明显城市的普遍缺水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艾滋病、结核病和乙肝病在农村的蔓延以及农村地表饮鼡水的污染,会成为公共健康安全巨大的潜在威胁

⑨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人力资本建设的重要性变得更加突出無限供给的一般劳动力与急需人才的结构性紧缺形成的矛盾,对面向劳动力市场的教育和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工程和能力建设将成為一个新的重要议题。

⑩粮食等农产品价格虽然近期出现上涨的问题虽然引起广泛关注,但这是市场调节农业生产比较收益不断下滑的囸常反映在坚持自产为主、进口调节的政策下,粮食安全不会成为影响全局的严重问题(作者单位: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

当前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社会发展的若干问题和新趋势

  • 作者: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本文分析了2002年的社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2003年社会发展的几个可能的新趋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