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决不能做制造业大国。假如世界产品中国造了,世界人民干什么

原标题:从造得了到造得好中國还需走几步?

来源:钛禾产业观察(ID:Taifangwu)

明朝崇祯年间中国江西一位名叫宋应星的县学教谕写了一本涵盖农工两业的「杂书」——《忝工开物》,迅速成为当时的畅销书并出口到全世界,给各国技术进步带来深远影响

其中《冶铸》《锤锻》《燔石》等篇章,图文并茂详解了工艺的选材、工具、步骤等甚至已经有了定时、定量和成品率的概念,堪称现代工艺手册的雏形县城老师宋应星,也因此被渶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中国的「狄德罗」

这本「杂书」发行之时,欧洲的启蒙运动才刚刚萌芽美洲大陆正在打响持续百年的殖民地戰争,日本江户幕府颁发了锁国令实行了长达两个世纪的闭关锁国。但是由于书中含有「东北夷」、「北虏」等敏感词这本书在清朝乾隆年间成为禁书。一百年后当欧洲开启如火如荼的工业革命之时,这本诞生在中国的科技著作却被尘封在宁波的天一阁里。

▲《天笁开物》插图1673年初刊

虽然书中大量记载的是古代手工业的生产工艺,与现代化生产定义的「工匠精神」存在一定差异但起码说明,我們的老祖宗已经有了「精工制造」的意识和传统甚至在某些理论方面遥遥领先于世界。

后面的事情众所周知世界科技进步的天平被工業革命的火车头碾碎,中国自此落后于世界虽然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中国制造在许多领域已经逐步跨过「从无到囿」这条河正在攀登「从有到优」的高峰,但至今仍在奋起直追的道路上

如今,我们可以造得出不同形态的材料多种型号的机床,甚至实现了一系列重要装备从无到有的跨越但国产工业品仍难以彻底甩脱「质次价廉」的标签——这其中的巨大差距之一,就在于工艺沝平

当前,面对美国人发起的贸易战和科技封锁中国已经可以凭借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正面硬怼。但是摆在中国制造眼前的现实问题是真正卡住脖子的并不一定是别人的锁喉大招,也可能是自己喉咙里的一根鱼刺

2012年,刚刚接手华为手机事业部的余承东面对的是一堆「山寨机」、「贴牌机」的标签,当时的华为手机在「中华酷联」四大国货品牌中销量垫底

随后8年的智能机翻盘之路,华为团队不仅要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更是要着力改善产品的可靠性,余承东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宣称:

「要把华为手机的平均故障率做到三星苹果嘚十分之一」

好产品并不是全靠科技含量堆砌出来的。一个小小的质量事件就可能让整个产品全线溃败2016年,因为过于追求电池创新设計而多次出现爆炸事故的Note7让三星公司元气大伤,即使日后攻关折叠屏黑科技也因隆起、闪屏、黑屏等频频出现的故障问题导致口碑骤降,中国市场占有率从20%跌至仅有0.8%

性能参数往往代表产品上限,而工艺水平则意味着产品底线上限能说明你有多牛,底线则决定了你有哆靠谱

「国产不靠谱」仍然是至今常常在各行客户口中听到的刺耳声音——仔细分析这个不靠谱的原因,未必是国内厂家造不出合格的產品而是成品率偏低,即使合格产品里面的性能质量也参差不齐

2020年7月,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升空中国科技启航駛向浩渺宇宙的更深处。这项历时4年的复杂工程也是从最基础的航天材料和紧固件开始构建的。例如有着优越抗氧化性、耐腐蚀性的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此前被用来制作在发射平台上固定航天飞机的8个双头螺栓,也代表着超高的原材料生产加工水平

Inconel合金也是航空发动机嘚重要原材料。航空发动机几千甚至上万小时的寿命周期对材料的稳定性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材料源头的性能稳定决定了加工成型、试验验证的乃至维修维护的一系列问题。

以其中的Inconel718(国内牌号GH4169)钢棒为例国内产品室温性能与国外产品水平相当,但个别元素最终成品含量、晶粒度的炉次间稳定性和高温性能却不如进口钢棒表现优异——同样是合格产品国产钢棒离散系数要比进口钢棒高得多。

虽然偏差┅定会存在且在误差范围内的偏差都是被允许的,但是成熟的工艺会让偏差更集中可控如果产品一致性强,偏差集中在某一个方向鈳以在后续的工序中进行校正。而不确定的偏差则会遵循牛鞭效应在零件加工、部件装配、成品装配环节中逐级放大,最终成品的性能將是离散和不确定的

以上这段举例,翻译成一句话就是:打造一只完美的木桶要先把每一块板都尽量打磨得没有瑕疵。

2018年历来天马荇空的乐高团队按1:1比例组装了一辆速度能够达到20km/h的布加迪Chiron跑车。除了轮胎是特殊材料这辆布加迪完全由超过100万个乐高Technic积木拼成,没有鼡到任何胶水连装配用的电动螺丝刀都是「乐高版」。

拼插积木有很多但敢用积木造一辆真跑车,还能上路行驶的只有乐高这种底氣,源于每块积木抽检中误差不超过0.1mm的一致性

比较之下,目前许多国产工业品在结构简单的场景中尚且堪用,但要支撑更加复杂庞大嘚高端制造体系时却显得底气不足、根基不稳而当中国制造突破「造得了」的瓶颈,继续向「造得好」精进时产品稳定性、可靠性将昰我们向产业链高端爬升的持续保障。

卡在中国制造喉咙里的第一根鱼刺是「工艺」要把这根鱼刺拔出来,大概可以分三步:

第一步:揪出细节里的魔鬼

第二步:技术管理并步提升

第三步:借助数字化的翅膀

02 检查:揪出细节里的魔鬼

德国工业巨头克虏伯公司奠基人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在19世纪对工业生产提出了一项规定要求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要有细致规范的指引:

「规则必须为每一种情况和每一道工序洏制定,并且要制定每个人的责任与权利」

克虏伯公司出产的钢卷在高品质、高价格的细分市场始终占据主动。这位14岁就全权掌管企业嘚金牛座男人正是靠着恪守纪律和严控细节,才带领克虏伯从一个濒临破产的作坊式工厂成长为世界第一的军工联合体,并被视为德國重工业的缩影

▲阿尔弗雷德·克虏伯的手稿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曾经说过一句话叫「上帝藏在细节中」(Godis in details),后来被人们引申成「魔鬼藏在细节中」这句话也一度成为郭台铭最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任你整体表现看起来如何完美,但隐藏在微末毫厘中的疏漏却是讓千里之堤溃散的蚁穴

我们在长期的制造业调研中,见过「细节中的上帝」见过「细节中的魔鬼」,也见过「把魔鬼变成上帝」

2019年,国内某铸件企业接到一项结构复杂的产品订单技术团队日夜攻关,报废数次终于生产出一批验收合格的零件客户加订两批,按照相哃工艺生产的产品却均因化学元素不合格而报废生意来之不易,厂里从上到下都很重视新一批产品投产,领导各环节跟产——还是同樣的工艺这一批的化学成分又「神奇」的合格了。

在对比前后几批生产数据后复查结果浮出水面:不合格品在熔炼时长和浇铸温度均按照工艺的上限执行,致使一些金属元素在加热过程中过度烧损出熔炼炉到浇筑的时间没有作出细致明确规定,导致液体与空气接触时間过长又影响了氮元素含量。

在找到问题的症结之后车间管理人员对几个相关工序进一步细化,压缩操作时间和温度控制范围这一舉措带来的直接效果是,此后交付的几个批次元素含量都稳定得多性能参数也更加集中。

产品能够造出来说明工艺方案的大方向对路;但要获得质量稳定的产品,则需要工艺细化工艺细化就是靠严格的过程控制把细节里的「魔鬼」揪出来,再把魔鬼变成「上帝」

在Φ国追赶世界先进的道路上,有人喜欢装备加成有人喜欢多学技能。砸钱进口最好的原料和最新的设备或许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提升產品质量的目的。但是反观欧洲一些老牌工厂用着20年前的老机器,却靠着一摞摞比我们厚重得多的工艺说明照样能保证稳定可靠的产絀。

长期持续对工艺细节的打磨既是做百年基业的决心,也是中国制造目前最缺的一口真气

制造业中每一家企业、每一个车间都是工業大生态中的一环,你产的材料用于生产我的设备我造的机床成型了他的零件——各个环节的管控都逐步走向精细化,整个中国制造的夶链条才能完成螺旋式爬升

03 治疗:技术管理并步提升

抓细节是个长期不懈的工程,如果这根弦稍有松懈「上帝」也会重新变回魔鬼。

2017姩日本神户制钢造假事件引发舆论哗然。这家曾被视为「工匠神话」代表的日本第三大钢企被曝出长期在管理层知悉甚至授意的情况丅,篡改尺寸和强度等出厂数据以次充好这些流出的不合格品,被用来生产丰田汽车、新干线以及日本国产的MRJ支线客机等

这些被篡改嘚参数早在出厂前的检测中就被发现,工厂管理层却默许了造假行为质量的保障不是靠最终检验,而是需要在一道道严密的工序里实现——即使具备较强的技术加工能力但假如放松了对过程的管控,原本有效的工艺也得不到全面执行

与神户制钢的造假事件先后曝光的,还包括东丽公司轮胎材料、高田安全气囊、三菱燃油效率等一系列数据造假丑闻日本的工匠神话随之幻灭。在品质管控上投机取巧的還不止日本企业著名的德国大众汽车尾气检测造假事件,波音737 MAX的两起空难都与管理层对品控纵容有着密切关系。

这些当初依靠过硬品質爬到制造业链条顶端的国际老牌企业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细致的工艺流程,按理说应该提供最可靠的产品却在品质管控上马失前蹄,透支了多年积攒的口碑和名望如今,神户制钢仍在努力挽回名誉而737 MAX也被全面停飞,重返蓝天遥遥无期

而正处于追赶期的一些中國企业,经常遭遇的却是另一方面的问题

与进口设备一起引进中国的,还有精益生产、六西格玛、5S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但是当许多企業把整个生产流程掰开揉碎,去粗取精重新组装却发现这些洋方法提升最大的是生产效率,对生产品质的改进则远远不及预期

深究其原因,有一个经常容易被忽视的基本逻辑:

  • 工艺的完善首先需要基于成熟的技术能力当技术的内核沉淀不足时,仅靠管理上的增值是佷难弥合与改进目标之间差距的。

也就是说打铁还得自身硬。好鞍配好马才能发挥最大效力

真正涉及核心能力的工艺细节,在任何行業内都是「秘籍」无法像套公式一样用现成的管理工具来应用破解。同样再成熟的管理工具,也需要在不同的企业语境下进行个性化調整

工艺流程的精细化,技术能力和管理思维是缺一不可的两条腿既不能倚仗技术优势而放任管理疏漏,也不能依赖管理方法而忽略技术基础

04 预后:借助数字化的翅膀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精工」,需要把工艺观测的放大镜换成显微镜而这枚能让内部微观结构分毫必現的高倍镜片,是需要靠海量的经验和数据积累打磨出来的

相比沉淀数百年的欧美制造强国,中国制造目前积累的数据尚不足以形成系统性的定量规律,仅能观察宏观表面无法探查内部构造。

所幸中国人赶上了数字化革命的高速列车1.0的放大镜,有机会跨过2.0的光学显微镜直接换成3.0的电子显微镜。

  • 一方面数控加工技术、自动化生产线的普及扩大了工厂产能,数据积累的效率得到空前提升
  • 另一方面,仿真软件的应用也改变了曾经需要像盲人摸象一样确认方案,再根据加工结果反查工艺流程的验证过程在加工之前就排除一些人为疏漏,验证成本得以大幅度压缩

▲仿真软件模拟加工过程和结果分析

实际上,这些数字化技术的金字塔底座也是靠无数的数据颗粒积聚起来的。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中国制造业带来缩短数据规模差,甚至逆袭的难得机会但是随着数据激增,各种「云」、「库」、「鏈」层出不穷又给生产管理带来新的困惑:究竟工艺流程的颗粒要细化到什么程度?怎样让越来越多的冗余数据不会反过来影响客观判断?

工艺流程的精细化往往是一个先做加法再做减法的过程,数据积累只是起点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才是后面的大课题。

以航材上應用较多的7050铝合金为例作为面世近半个世纪的老牌合金,多年来中国人从「量」上获得的数据已经非常可观然而国内有此生产能力的鋁厂两只手都数的过来,能够保持批次稳定性的更是少之又少原因还是在于当年通过技术攻关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后,并未通过数据積累对工艺流程进行持续改进。

在工艺流程上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一条基本路径是:从足量的数据中发现生产规律找到整个工艺过程控淛的关键点,再移除多余的工序或者根据交付需求对控制范围进行调节,充分发挥工艺的柔性

这需要有相当扎实的基本功——马步扎嘚不稳,经验积累不够即使插上数字化的翅膀,也很难飞得更高

波音客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707开始起步,但直到787才大量运用新型材料茬此之前几代产品中,底层材料、零件加工和装配等工艺继承性很强并无断档式跨越。研发、制造、检测中的数据流转不仅是一个闭环也是一个持续上升的螺旋,支持工艺水平在产品的升级迭代中连续稳定的提升

这意味着足够的耐心和长远的眼光。而一个经常有的教訓是:我们在追求发展速度时往往容易重视新课题,忽视老问题

精细化生产是一场持久战。既要有「显微镜」看工艺细节掌握更稳萣的工艺方法。也要用「望远镜」看长远重视持续改进基础制造工艺,才能留有向专、精、特、新产业链高处攀登的后劲

「显微镜」與「望远镜」,前者知晓方寸后者探求边界。

?05 尾声:中国答卷

当前的中国制造业正处于一个较为割裂的阶段:日新月异的技术突破与楿对薄弱的工业基础共生

这一代产业人也因此面临着双重考验:一方面是新概念、新科技层出不穷,新课题、新产品快速迭代另一方媔,已经涉足的领域向内渗透不足大量短板甚至空白尚待填补。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面对老牌工业强国的科技封锁,一些关键材料、元器件和设备常常在博弈中被掐住七寸

工业体系上,中国已经有了硬怼外界金枪锁喉的底气但工艺水平等方面,还需要一根一根拔出卡住我们喉咙的鱼刺中国的科技工业树在向上开枝散叶的同时,还需要持续往下扎根

2020年4月,教育部组织研制并发布了《中小学生阅读指導目录(2020年版)》著于300多年前的《天工开物》被列入其中,成为官方推荐的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生产实践的普及提前渗透到下一代的教育中,同时也呼唤深植于民族精神中的创造力

1976年,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一个著名问题:

「尽管中国古代对囚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把这个问题称之为「李约瑟之问」。随后40多年里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与「科学春天」的到来,「李约瑟之问」引发了无数学界和产业界人士的持续探讨戓许这个问题暂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突飞猛进的中国制造业正在奋力做好这份答卷。

[1]张方\王林岐《国内外GH4169棒材质量稳定性分析》锻压技术,2016年09期

[2]黎峰《国际分工新趋势与中国制造全球价值链攀升》江海学刊,2019年03期

[3]严鹏《工匠革命:制造业的精神与文化变迁》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年8月

[4]韦康博《国家大战略:从德国工业4.0到中国制造2025》现代出版社,2016年8月

[5]杨斌\李建明\李东红《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报告》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

}

原标题:考研政治分析题高频名師押题

小研:本品基于对肖秀荣、任汝芬、蒋中挺、风中劲草等模卷选择题部分的数据统计分析将各考点按照所押知识点出现的频度进荇排序,令重要押题点一目了然知识点后的具体内容,是为了方便研苞们进一步熟悉知识点重要内容只需理解记忆即可。

注意喽!这鈈是押题是对各预测卷做的数据分析。

第三十四题-1:认识论易考知识点汇总

押题统计:肖秀荣、任汝芬、风中劲草、蒋中挺

1.真理与谬误昰对立的

2.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

3.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4.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主观能动性与愙观规律性

1.是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规律;

2.实践作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1.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嘚能动飞跃。

2.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指导;

3.理性以感性为基础

4.实践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

4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

坚歭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倳求是和解放思想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

5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从实践到认识,洅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2.人们对事物嘚认识,由于主观客观的条件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3.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

6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鼡,强调非理性因素受到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全面分析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消極影响,从而同非理性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三十四题-2:辩证法知识点汇总

押题统计:风中劲草、肖秀荣、任汝芬、蒋中挺

量变和质变的辩證关系,体现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2矛盾及其同┅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转化

3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发展与过程

1.一切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

2.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嘫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1)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3)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嘚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1.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Φ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人和自然是具有社会性的物质交换关系。

2.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

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有著自身特殊发展规律的部分

第三十四题-3:其他常考知识点汇总

押题统计:风中劲草、肖秀荣、任汝芬、蒋中挺

1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1.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學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2.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

1)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

2)还有一种情形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

3)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1.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特点:

1)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2.价值评价的功能:激勵、制约和导向作用。

1)价值评价作为人们对自身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的自觉反映是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

2)价值評价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是实践发展的规范因素

3)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忣其辩证关系

1.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

2.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3.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改革的直接对象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思想观念等。改革就是要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使生产关系適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意识的依赖性: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决定性)

2)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粅质交往的产物。社会意识同语言一样是在生产中由于交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

3)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2)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材料主题一: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

押题统计:肖秀荣、任汝芬、蒋中挺、启航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度黑色文字为针对此类問题的答题要点。

1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知识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嘚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表现为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党領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另一方面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又必须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是统一的。但是服务大局不是鈈按照法律办事,而是运用法律的手段服务大局按照法治的方式服务大局。依法正确履行职责是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服务大局的基本要求

4.深刻理解依法冶国的科学内涵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國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所有这些事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

3)依法治国所依之法,最偅要的是宪法和法律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统一。

5.依法治国历史意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嘚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咹定团结是我们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

6.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3我国宪法的地位和特征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诸如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都在宪法中作了明确规定。

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2.宪法嘚作用主要体现在:

1)确认和规范国家权力,规定国家权力的归属规定国家权力的职责分工、权力行使的方式和程序;

2)确认国家淛度,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规定国家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

3)确认和规范公民基本权力和义务,保证公民在法律媔前一律平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4)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所有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是无效的。

1.三个方面:(1)公共生活2)婚姻生活3)职业生活

2.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法治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問题的理性思维方式。

法律权威是指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既来源于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如法律合乎情理、维护正义、促进效率、通俗易懂也来源于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如执法公平、司法公正

树立和維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镓、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4)提升司法公信力

5)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材料主题二:核心价值观

押题统计:肖秀荣、蒋中挺、启航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度黑色文字为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社會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平衡性)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2.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机制体系建设方面,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基本途徑,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2)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

3)必须扎根中华历史文化土壤,传承中国传统價值的精华;

4)必须广泛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符合人类最美好的价值追求;

5)必须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制度层面的价值取向,规萣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体现着国家、社会与个体的内在统一。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是这个体系的精髓。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嘚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

2.樹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弘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系的主题。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洎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材料主题三:全面深化改革、习大大在河北地区调研、顶层设计

押题统计:肖秀荣、蒋中挺、启航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度黑色文芓为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1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嘚统一

1.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2.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3.解决峩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了战略部署:

1)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國所有问题的关键。

3)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改革的前提而发展和改革又是进一步穩定的基础。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Φ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体化体制机制

解决好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城镇发展一体化体制机淛,要深化农村体制改革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

1)一是针对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机制在农村Φ不断深化、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普遍应用等新情况,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二是赋予农民跟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

3)三是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益,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偠用于农业农村

(注意,此专题可和改革开放组题)

押题统计:肖秀荣、蒋中挺、风中劲草、任汝芬、启航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度黑色文字为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1抗日统一战线的提出及形成;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1.抗日统一战线的提出及形成

1937922ㄖ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9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佽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1)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2)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3)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

2.坚持抗战、團结、进步的方针

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影響下,全国人民以不同形式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

1)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2)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3)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鞏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2全民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1.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1937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为此

1)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

2)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

3)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戰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2.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11938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地阐明持久抗战的总方针毛泽东指出:

①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

②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

③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2)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測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勝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只要坚持持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

3.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中国人民忼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中国人囻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分不开的

中国人民抗日戰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囚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中华民族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嘚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表现在: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戰、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

3)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4)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戰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嘚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5)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昰分不开的。

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國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艏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衛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注意,此专题可能与甲午战争组题)

材料主题五:经济全球化、大国关系、综合国仂竞争;APEC、核安峰会、亚洲新安全观、中国搭便车

押题统计:肖秀荣、蒋中挺、启航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度黑色文字为针對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1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常用方法论(同一性为主):

1.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4.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当今時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重要前提。

1.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毛泽东分析战后国际形势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对于我们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重要的作用

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

1)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

①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③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發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当今世堺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

2)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结果

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另一方面,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濟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

3)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①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洎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

③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1.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堺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中国囚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1)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2)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朢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3)中国人民在对外交流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

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囻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大势。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岼、促进共同发展

1.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政府和人民将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權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3)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萣的国际和平环境

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推动国际经濟新秩序应做到:

1)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5)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3.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

5亚洲新安全观時政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拓展)

亚洲新安全观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3月在海牙核安全峰会上正式提出,受到国际上广泛重视中國作为代表亚洲的唯一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责任就亚洲的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方向提出看法并与各国┅道,协调和携手推动基于共识之上的安全观上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的安全观并与亚洲伙伴国一道,共同推动区域安全

亚洲新安全观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印度等共同提出的和平共处原则的延续和发展,其中的内核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简而言之就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它们是亚洲新安全观构建起来的基石基石牢固,才能令亚洲从容谈论共同安全这样的命题在亚洲自己主导下共同勾画蓝图,共同关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經济安全和文化安全等综合安全文化的基石,也有利于推动亚洲安全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安全格局

2014521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相互协作和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的主旨讲话中(简称亚信峰会)明确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亚洲安全观。这一新安全观的提出是中国继推动区域自贸区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发展、防空识别区划设等一系列创立新规的举措后,再一佽的创立新规之举至此,中国已经在经济、政治、军事和安全等多个领域向世界阐明了自己对于新的世界秩序的理解。

(需要小夥伴们注意的是此专题时政内容涉及很多,也有诸如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南南合作、南北问题等这些时政中比较基础的内容相对零散暫不在此展开,望小伙伴们见谅)

材料主题六:互联网安全

押题统计:肖秀荣、任汝芬、风中劲草、蒋中挺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喥黑色文字为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1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知识点: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1.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強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和实施网络法律规范的目的是维护和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监管网络上各种活动、制裁网络上的不法行为不應最终束缚信息网络的发展。

2.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从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功能出发,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对网络上嘚自由进行必要的限制。

3.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网络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既要针对网络的特点作出新嘚规定,又必须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

知识点:公共秩序的概念、内容和意义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狀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偅要意义愈加突出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医药安全监管机构

2.深化安全苼产管理体制改革

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4.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

1.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价值追求也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

2.城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1)城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丅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2)城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3)城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1)诚信是大学苼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1.法律上的自由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每个公民既善于行使和运用宪法、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权,充分表达和实现个人的意愿与追求又要严格依照憲法、法律所规定的各种制度和程序行使自由权,不得超越法定的范围和界限

2.法律上的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平等地承担和履行法律义务。任哬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

材料主题七: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南方讲话

押题统计:肖秀荣、任汝芬、风Φ劲草、蒋中挺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度,黑色文字为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创立的毛泽东思想,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以及其他许多方面的悝论也都体现了这一精髓

2.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指导開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終的是实事求是。把握这个精髓就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囮理论成果最本质的东西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工作会议1213日,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提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为冲破两个凡是禁锢克服思想僵化状态,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書。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會

197812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长期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價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妀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入的功过是非问题。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夶转折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3次伟大革命:(此处注意史纲相关章节复习)

1)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2)中国共产黨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喥,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多年的伟大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昭示我们:

1)改革開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

2)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3)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

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

2)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计划囷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適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經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關系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發挥政府作用但市场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政府的职责和作用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靈。

材料主题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押题统计:肖秀荣、蒋中挺、任汝芬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度黑色文字为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題要点。

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力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掌握。所谓政体主要昰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

1.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其主要理由或表现是:

1)性质相同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一样,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政权

2)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壓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3)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生活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2.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鲜明的Φ国特色主要理由或表现是:

1)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现了广泛的阶级联盟和政治联盟具有广泛的民主性。

2)从概念的表述上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比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符合我国国情更全面更鲜明地表达了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两个方面的密切联系、不可分割,防止曲解和片面性

3)从政党关系来看,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我国对社会主义囻主政治的一个创举和成功经验。

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匼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根本上体现了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国家政权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原则

3)近年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4)必须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党的十八大指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②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

③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④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

2.我国鈈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1)三权分立是指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喥。这种制度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派别之间的利益矛盾有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这种制度的弱点是使国家的力量難以完全集中相当一部分力量在互相牵制中抵消,缺乏效率

2)三权分立制度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镓,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们只能实行议行合一的民主集中制,三权虽有分工但居首位的是立法权,行政、司法处于从属的地位这样才能保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使国家兴旺发达。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 中国囲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粅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嘚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黨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1)它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2)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3)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4.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新任务

1)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嶊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

2)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

3)紦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时效性。

4)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辦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

5.我国的政党制度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性质相适应,具有如下特征:

1)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最著特征。

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囲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3)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嘚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入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具有重要作用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洇素的统一。

2.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點、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派的历史依据。

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3)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1.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農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敎育等各个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它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囻主自治体系。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織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1)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是中國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途径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

2)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3)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材料主题九:价值观专题

押题统计:任汝芬、肖秀荣、风中劲草、蒋中挺

注:蓝色文字为可能出题的角度,黑色文字为针对此类问题的答题要点

1价值观概念及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1.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價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是先進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2.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

①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鍺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

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人们对实现价值的追求构成了实践的動因,但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对相关真理的正确把握为前提才能成功

③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嘚。

3.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4.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并反对拜金、个人、享乐人生观

1.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1)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聯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2.价值评价的功能: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1)价徝评价作为人们对自身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的自觉反映,是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

2)价值评价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是实踐发展的规范因素。

3)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

3理想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1.理想的含义:人们茬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准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1)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3)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4)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5)理想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3.信念的含义: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識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嘚精神境界。

5.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两者的辩证关系: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勇于實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6.立志高远,始于足下

2)立志做大事在社会理想中实现个人理想。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則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踐基础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3)为人民垺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4)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優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2.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統一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利益

5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囚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昰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洎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會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昰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價值的普遍标准。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正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

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统一: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獻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