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机坏了,花呗逾期,急急急

  笔者想在知名的互联网平台中,找到一家不放贷的平台,但很遗憾,几乎没有。

  凡是你头脑中能想到的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提供了消费贷、现金贷服务。那些没有提供这些服务的公司,可能是想做但奈何实力不允许。

  在这些放贷产品中,蚂蚁集团旗下的花呗非常有名。

  花呗刚上线那会儿,年轻人对花呗多是调侃。一张花呗表情包曾风靡一时,上面写着“你就是想把我笑死,好继承我的蚂蚁花呗”

  但是,蚂蚁集团紧急暂停上市后,花呗陷入了一场巨大的舆论风波。

  网友分成了两大阵营:支持花呗的和反对花呗的。双方各不相让,但又试图想说服对方。

  我们来看正方辩友的观点:给你借钱还不要你还利息,试问,天下还有比花呗更好的产品吗?花呗没有把刀架在你的脖子上逼着你去花,自己控制不住,你还怪花呗?

  再来看反方辩友的观点:坚决反对借贷消费和超前消费,2008年金融危机就是这么来的。虽说没强迫,但这忽悠劲,谁也抵挡不了。

  笔者只是列了一部分观点,大家在微博上可以看到更为激烈的观点交锋。

  花呗肯定是存在AB两面的,而花呗和正方辩友希望你看到花呗的A面,而反方辩友则希望你看到花呗的B面。

  笔者最近看到一篇逃离花呗的文章,深有感触,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些想要逃离花呗的人都用过花呗,但出于各种原因想要逃离花呗,最后发现自己很难逃离。

  一些反对花呗的人,可能没有用过花呗。但这些想要逃离花呗的人,曾经可能是花呗的支持者,但最后却走向了逃离花呗的路,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思考。

  上文说,花呗没有把刀架在你的脖子上逼着你去花,但如果花呗真的拿刀逼着你用,你真的敢用吗?即使你用了,也是瑟瑟发抖。

  花呗是在用一种含情脉脉的方式,吸引着你去用。花呗刚上线时告诉你,如果你开通花呗付款,会给你很多优惠,这就是在利用人们爱贪小便宜的心理。

  但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给你好处,更何况是大公司。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因为一点蝇头小利,被卷入了一场巨大的圈套。

  花呗的额度一步步上涨,一开始可能只有几百元,你按时还款,还可以涨到几千元。这不仅仅是你按时还款的奖励,而是一步步让你走向无法还款的地步。

  当你走向那一步,噩梦就开始了,那就是要面临催收。

  在逃离花呗的那篇文章中,王某一直按时还款,但受疫情影响,资金周转不开,希望延迟还款,却遭到了拒绝。

  逾期两天后,他等来了支付宝委托的催债公司的电话。不仅仅是他一个人遭到了催收电话,他的家人、村委会、甚至通讯录的好友都接到了催收电话。这些催债公司可不会像卖保险的一样对你笑脸相迎,他们一般都是恶语相向。

  逾期未还款只是他一个人的错,但他身边的人也遭到了牵连。这说明,用花呗是你一个人的事,但还花呗可能就是大家的事了。

  此外,这里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那就是信息泄露问题。你和一个人可能根本不认识,但因为一些原因你和他加了支付宝好友,于是你也会收到催债电话。

  如果你说不认识,催债人员会警告你,如果知情不报,将承担法律责任,你平白无故就受到了恐吓。

  另外,这位王某的罚息也越滚越高。

  按照花呗的规定,如果没有按时还款,逾期罚息率为万分之五,看起来就像沧海一粟。但这是日息,换成月息就是1.5%,换成年息就是18.25%。

  央行规定的最新贷款利息一年为4.35%,其他商业银行大多保持这一标准,最高的是6%。这样一看,花呗的罚息是银行的3倍多。

  除了罚息问题,还有征信问题。如果你的花呗产品协议中有《个人用户信息查询报送授权书》,那说明你的信息被接入了征信系统,如果逾期未还,可能会影响征信。

  当然,这上面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逾期未还花呗。也就是一些人说的,如果你按时还花呗,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人生总是难以预测,一场疫情、一场疫病、一次投资亏损、一次破产,都可能让人面临资金周转难的问题,从而无法按时还款。

  这些只是极端情况,最致命的还是前文说的,把人一步步拖到无法还款的境地。

  当然,为了防止你逾期,花呗也是“煞费苦心”。

  笔者在黑猫投诉上看到,一些人投诉支付宝私自扣款还花呗,朋友转来了7500,结果支付宝自动扣款4233还花呗,3079还借呗。这样一来,只剩下188元。

  如果这笔钱不是急用还好,如果是急用呢?但是,在还花呗的道路上,你的钱已经不能由你独自掌控了。

  在见识了花呗的B面后,一些年轻人试图逃离花呗。

  但却发现,想逃,没那么容易。

  当你终于还清花呗,准备打道回府时,花呗试图挽留你,你一忍心,还是关掉了。

  但好不同意关闭了花呗,又来了芝麻GO,简直是一山放过一山拦。

  芝麻GO是芝麻信用推出的先享后付的优惠模式,本质上和花呗没什么区别,一旦开通芝麻购,一年之后才能关闭。

  不仅仅是花呗如此,很多类似的消费贷产品都是如此。进来容易,但是关闭环节很复杂,不熟练的可能要绕几圈迷宫。即便你逃出来了,可能又把你引入下一个圈套。

  花呗们在宣传过程中,都是把A面展示给大家。或许,只有在社会新闻和投诉平台,才能看到这些消费贷产品的B面。

  在使用花呗们的过程中,你享受到了它们的好处,就必然要承担与之带来的风险,但有时,这些风险被人为淡化了。

  没有逾期,花呗还是你的好朋友;逾期了,友谊的小船可是说翻就翻。还说什么,老实还花呗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 客服不处理/处理不当,功能限制
  • 还我钱,解除限制可以使用余额,解释

距离商家最新回复已经30个自然日,期间用户未做进一步操作,系统已自动变更为“已完成”状态。如对企业处理结果有异议,可重新发起投诉。


亲,非常抱歉给您带来了困扰,您反馈的问题可致电蚂蚁金服客服热线95188,感谢您的支持!


备用金归还之后不能使用了,显示我花呗借呗逾期,借呗逾期我已经还进,花呗没有逾期,但是他但是我也一起还进去了,但是他就把我的花呗关了,备用金也用不了了。能把我的花呗打开嘛?还有备用金。我真的急着用钱


4.请大家选择官方渠道解决消费纠纷,不要轻信第三方机构或个人办理退费以免受骗。请不要随意通过QQ或微信等方式添加陌生人,更不要给陌生人汇款,谨防被骗,如遇诈骗请及时报警。

}

晚上下班很晚了,十点多钟,街上已经没有几家店面开放做饭了,显得有些冷清,伴随着越发清冷的夜晚,我走进了经常去的一家小店。

虽然不是很饿,但是垫垫肚子,晚上睡觉终归是很踏实的。

淅沥秃噜的吃完一碗米线,出了些许的汗,感觉原本有些发冷的身子暖和了不少。

当我掏出手机准备结账的时候,习惯性的选择了支付宝,扫了以后,平常应该是花呗付款,可是忽然付款不成功,我以为是额度用完了,一看没有,好生奇怪,打开详情页一看,原来是不定期审核,把我给封禁了,用借呗借钱,也不行了。

我顿时脑袋嗡嗡的,因为平时的消费习惯,手机里没有余额,都是用的花呗借呗。

我没有逾期,也没有不良记录,就这么平白无故的封禁了,一查才知道,跟我一样的还真有不少。

这下可好,八块钱的一碗米线就把我撂在这里了,还好,舔着脸皮跟朋友借了八块钱,让他手机给我转过来,先把钱给人家店家付了,朋友还奇怪:“你说你借一二百也就算了,八块钱还问别人借,丢人不?”臊的我看脸一红,说了几句有的没的也就应付过去了。

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我回家翻箱倒柜的找现金,还真别说,真在不穿的衣服里翻出来一二百,我终于能理解那种在自己衣服里翻出现金的那种快乐,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还好,到了月中,也快到了快发工资的时候,就活就活等到发工资,也能顶住。

不过通过这件事,我忽然惊醒,原来自己现在的生活方式这么危险,稍微发生点突发事件,手头连拆兑的闲钱都没有,要是因为突发事件,不得不赋闲在家,那不是彻底完犊子了?只能在家啃馒头就咸菜了,这还算好的。

没车没房没结婚也就算了,现在租房住,吃喝拉撒,睁开眼就是钱,不遇到事情还好,一遇到事情直接抓瞎。

我觉得咱们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跟西方那些年轻人的消费理念差不多了,就是提前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东西,不管有用没用。

攀比心理也是造成现在年轻人超前消费观的罪魁祸首,你有我必须也要有,还要比你更好,爷有信用卡,大不了网贷,面子必须有,哪怕明天喝凉水啃馒头,今天也要把这个象征身份的玩意儿买下来,年轻、任性,就是这么尿性!

花钱一时爽,有时候好几个月都得勒紧裤腰带还钱。

别看朋友圈天天穿的光鲜亮丽,隔三差五吃的也是牛排海鲜,过着小资生活,私底下一个比一个抠搜,大钱没概念,专抠小钱的不在少数。

现在许多年轻人都没有记账的习惯,就像我,每个月花的钱都不知道哪里去了,还真别说,自打不用现金结账,还真对钱没有啥概念,花起来真是不心疼,那叫一个美、舒坦。

等到月底一看账单,顿时傻了眼,“我怎么花这么多?别人黑我账户了?”等费劲吧啦的算了一通,顿时泄气了,好家伙,恨不得抽自己两耳光。

就算是逼自己攒钱,也得把这个月提前花的钱还进去,发了工资,还没捂热,一还信用卡、花呗、借呗,唉,全没了,又得等发工资,可房租还得给,饭也得吃,于是乎,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钱是越欠越多。

虽然说提前消费,透支明天的金钱,花着确实爽,可是作为一个年轻人,也该为未来做打算,这么没有节制的提前消费,其实是透支明天,来满足今天的欲望,说白了,花的不都是自己挣得血汗钱么?

攒钱真的是一种好习惯,我小时候,家里父母都有攒钱的习惯,那时候手里有钱是真踏实。

我觉得我们现在年轻人也要有攒钱的概念,信用卡,还有花呗借呗不是不能用,但也要有节制,要符合当下的消费需求,打肿脸充胖子,最后疼的不还是自己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呗借呗上征信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