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删除别人在知乎上发布的问答?

知乎是一个著名的网络问答社区,很多用户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和其它用户交流互动。而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回答并不满意,想要撤回删除,应该怎么操作呢?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有需要的小伙伴不要错过!

1、登入知乎网站,点击右侧的“创作中心”。

2、点击左侧菜单上的“主页”选项。

3、滚动条拉到下面,直到看到“近斯创作数据”。

4、点击“更多创作数据”。

5、点击要删除的回答,进入该问题的主页。

6、点击回答下面的“设置”按扭。

7、在下拉菜单中点击“删除”。

8、点击“确认”,删除答案。

1、1.登入知乎网站,点击右侧的“创作中心”

2.点击左侧菜单上的“主页”选项

3.点击“更多创作数据”

4.点击要删除的回答,进入该问题的主页

5.点击回答下面的“设置”按扭

6.在下拉菜单中点击“删除”

7.点击“确认”,删除答案

以上就是知乎回答怎么撤回的全部内容了,非凡软件站为您提供最好用的软件教程,为您带来最新的软件资讯!

}

2013年4月,我注册了一个知乎ID,并回答了第一个问题。迄今,我在知乎网上已经回答了304多个问题。同时,也提出了90个问题。

之所以能回答和提问这么多,是因为我发现,知乎是一个不同于微博等社交工具的所在,人们在这里会好好说话,发言并不求逗,充满知识、经验和见解的答疑在这里汇聚,几乎每个人回答和提问都是认真的。如果你回答问题不认真就会被“折叠”,别人就看不到了。

最开始我回答的问题包括各个领域,但没有哪个领域是我精通的,大多回答都是浅尝辄止。近两年我有意多回答了一些与喜剧有关的问题,而知乎有一个机制——如果你回答某方面问题较多且获得的“赞同”较多,其后再有人提问相关问题,网站就会在他提出问题后列举几个推荐人,提问者可以从中选人来邀请回答。这两年几乎每天都有人邀请我回答问题,其中包括喜剧类型题目,也包括一些我回答不了的其他类题目。

刚才检索了一下三年多来自己回答的300多个问题,内容上大多与喜剧、相声、幽默、影视有关,也有些其他方面的。我的回答都是在零星时间完成的,篇幅大都不长,不像有的人一回答问题就是图文并茂的好几千字。回答这些问题的好处之一是,可以引发我的更多想法,如果想法足够多,就可以在其后写成一篇长文放在微信公号上。

知乎上我叫“郑布头”。最早本来注册的是“郑捕头”,去年管理人告知我这个名字“违规”,于是改名成卖布头儿的了。

从300多个回答中选出几十个,算是对此前的一个梳理。篇幅较长,分两次发出。此为下部。下部昨天发了,自己找。

怎样看待《欢乐喜剧人》总决赛第一场沈腾对卓别林大师的致敬?

冒险的一招,尤其是在半决赛这样的场次,好在现场观众给了麻花团队冒险之后的回报。

由此想到什么才是好喜剧。

相声里有一个批评是“唯包袱论”,就是说如果一段相声只是逗人笑,那不是好相声。那么,如果只是有别的,而没有逗笑呢,恐怕也不像话,它可能是好戏剧,好电影,但不应该是好相声。

对于小品来说呢?同为笑的艺术,应该也是同理。

但如果单说此次的麻花的表演,我觉得不能以这样统一的标准来评说,就是因为这个场次的主题是,向经典致敬。麻花团队把逗笑的任务有意减轻,增加致敬的成分,让观众看到了他们的诚意,看出他们是从内心对大师卓别林表示敬意,包袱到底有多少,有多硬,倒在其次了。

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合,表演了恰当的喜剧。因此,他们赢了。

对艺术作品输出的价值观进行批判是否有意义、有必要?

一部作品一旦问世,作品就不再真正属于作者自己了。受众对作品做任何阐释,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王朔在《看上去很美》的序言中写过,“很乐意受到猛烈的文学批评,人身攻击也可以。就是别寻章摘句,望文生义,那就不是与人为善的态度了。”

不过对于出品方来说,引发集体大讨论哪怕是大批判,也是他们所乐见的事。

现在,还有纯粹的文艺评论吗?

为什么每个影视剧或者小说里头都有角色特别愚蠢?

从喜剧创作来看,往往比一般的正剧更需要一个所谓的“傻子”。欣赏喜剧往往需要一些超越剧中人物的优越感,看出其中的可笑之处,而傻子这类人物无疑会可以充分而方便地满足这一点。当然你可以说这类幽默不够高级,但它毕竟是一种屡试不爽的方法。

此外,傻子之所以傻,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他们会说平常人不说的实话,而幽默在很多情况下,就是当事者说了一句别人不能说、不想说、不敢说的实话。

为什么周围的人要么特别爱《武林外传》,要么完全不看《武林外传》?

随着电视剧市场所表现题材的细分,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非常正常。随着观众兴趣点的逐渐分散,想要做一个以往《渴望》那样引得几乎所有人争相观看的片子,应该已经完全不可能了。如果到现在还想讨好所有人,那只能说明你的作品更加中庸和平庸,最终你谁都讨好不了。

作品面向一部分人,而且这部分人群的基数已经足够大,就可以了。

情景喜剧多配有录制好的笑声为什么喜剧电影大多没有呢?

情景喜剧是一种特殊的电视剧,加入笑声有两个含义,一是以效果引领大家发笑,二是提醒观众,我们这就是一场戏,让观众有一种在剧场一起看戏一起发笑的感觉。

电影就不一样了,在黑屋子的90分钟里,电影要做的是让你相信剧情里的内容并沉浸其中,尽量一处尿点都不提供,如果加入笑声,那就把这个气氛破坏了。哪怕是喜剧。

而且你如果在看电影时总听到罐头笑声,会不会感觉电影很廉价?

如何不引起误会地向异性朋友说晚安?

对于自己来说,不做亏心事,不怕说晚安。如果怕对方误会,而且感觉极有可误会,考虑到瓜田李下,那就别说这俩字。不算多大事儿。

在你的记忆中,《综艺大观》里有哪些优秀的相声和小品?

第一个想到的确实是前面已经有人提到的,牛群、冯巩的相声《小偷公司》。这个作品本是为春晚所写但因为讽刺性太强被毙,转而放到《综艺大观》,引发轰动效果。这应该也是梁左创作的为数不多的非姜昆表演的,而且非春晚舞台表演的作品。相声可以讽刺,但如何讽刺是个问题,《小偷公司》是这方面的典范。

《综艺大观》的语言类节目,当时是除了春晚之外的第二阵地,而且每周播出,每期至少有一两段相声或小品,除去规定性动作的主题晚会,很多作品还是有一定水平的。

其他印象比较深作品还有不少,比如冯巩和牛振华的《面的与皇冠》,冯小刚写的,经典程度已不言自明。冯巩多次出现在《综艺大观》,应该还有不少好作品。

刘流和巩汉林两口子表演的《如此游客》,逗乐的台词和夸张的动作相结合,有爆笑的效果。

梁左的妹妹梁欢也为蔡明、郭达写过一段《点歌》,生活细节中见趣味。

郭达和李琦曾有一段俩人同住招待所的小品,郭达还和侯耀华演过一段关于戏迷的,但我不确信是不是在这个舞台。

葛优和侯耀华演的那段也算不错,但印象比较深主要是由于想到葛优竟然还上过综艺节目,作品本身包袱儿并不算多。

《综艺大观》每到一百期或200期的节点会推出特别节目,这种时候一般都会有很好的作品。

冯巩那些年演的好几个作品都是冯小刚操刀,包括前面说的《面的与皇冠》,出现在这个舞台上的,还有他和吕丽萍的《开锁》,以及和王兰演过一个特别的小品《融》,台词上都是北京口儿的贫嘴,加上还不算矫情的情感,在当年独树一帜。

赵本山练拥抱的那个小品我在好几个晚会都见过,不确信它是不是在《综艺大观》表演过。可以确信的是赵本山的《同学会》,《相亲》的续集和黄晓娟在深圳相亲,以及和句号、大辣椒演的木匠教小提琴,都是在这里。

奇志和大兵的《我是110》,应该也是在这儿。这是一个命题作文,但作品魅力超群,我经常拿出来温习。那真是奇志大兵的黄金年代。

侯耀华和张国立曾表演过一段上门要债的小品,前些天还听电台上放,也算不错。

为什么国产电视剧的片尾总喜欢放一些吵架镜头?

难道不是吃团圆饭和照全家福环节吗?

为什么当下国产电视剧越是烂俗越受追捧,收视率暴增?

剧情烂俗,但这种剧最保险,不至于让制作者的投入血本无归。就指望着有操守的制作方能够以这样的烂片养着自己的情怀,一年半载的也能蹦出一部不那么烂俗的好片出来。

有哪些影视剧让你看完感觉导演/编剧是个根本不懂生活的人?

《小时代》。还有很多。问题是很多影视剧根本就不是让你看生活的。

为什么听过的笑话都不记得了?

看过或听过的笑话忘记了,很正常,这一点不必挂怀。你可以想,能记住的都是好笑话,不好的都记不住。

另外,相对于记住某一个精彩的笑话届时可以对别人讲,不如潜移默化中多培养自己的幽默感,这样你就能随时创作小笑话了。到时候就再也不用担心某个段子记不住。

如何理解士兵突击中许三多台词“好好活就是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

许三多这个人物之所以能够成功,最大的原因在于,几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身上有许三多的影子。这就是这个典型人物的意义。

闫妮和马丽谁更有喜剧天赋?

女喜剧演员不容易,因为喜剧往往意味着要放下身段,甚至不惜自毁美好形象,在这方面女的往往不如男的放得开。

从这个角度来说,闫妮的表演应该不如马丽更能放开。

而且从平时一些访谈来看,幽默应该是马丽的些许本色,而闫妮给人的印象只是大大咧咧口不择言,尽管也能引得众人哈哈大笑,但很难称其为幽默表达。

有哪些充满负能量的书籍?

《麦田守望者》,《一九八四》。

相声爱好者有哪些陋习?

万事都求逗。这事儿也好也不好,好了皆大欢喜,不好就落个臊眉耷眼。

汶川地震时,你在做什么?

在北京的单位四楼办公室,没有觉出晃动。

如何评价陈寒柏的相声?

如何评价陈佩斯的喜剧水平?

我总觉得陈佩斯的喜剧表演更多是滑稽,而非幽默。挤眉弄眼居多,语言包袱居少。

但这也并非说水平就是低的,毕竟也是一种表演风格。

喜欢《警察与小偷》、《主角与配角》、《胡椒面》和《吃面条》,甚至难以想象换做旁人表演会是另外的什么样子。

但还远远不到网络上很多人吹捧的程度。

另外,作品是作品,做人是做人。

电视剧《四世同堂》和《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剧本,及话剧《小井胡同》剧本。

建国后相声是否成为了宣传工具?如何看待这种改变?

不管主题如何,或者说为谁服务,但至少那段时间相声创作和表演是遵循了相声的规律的。这种要求对相声的伤害,远没有电视转播和内容管制带来的伤害大。

相声里面临场发挥的情况多吗?

有现场反应而不是生搬硬套当然是好,但就像投资收益大风险也大一样,现挂也是有风险的,太平了观众没有反应,说得太过也不好,起到好处的起飞智往往是很少的,需要技巧尤其是经验。规规矩矩把活使好,比总想着通过跟观众现场抖机灵儿,要好得多。

看了一些脱口秀表演,其中有些演员就靠着与观众互动带来笑料,效果也很好。我觉得相对于相声,脱口秀更适合现挂。

郭德纲常说“没有君子不养艺人”,怎么理解?

这是旧时相声艺人捧观众的话,带有一些奉承的意味。其实仔细想,更侧面反映出艺人在旧社会低位不高。

为什么电视剧不能让观众选择结局?

看戏的都是傻子,只要能看进去,会相信或者在那段时间内相信剧情都是真的。在这种情况下,观众是需要一个结尾的,哪怕这个结尾再烂,再不合心意,只要有一个确定的结尾,也比有可能不同的结尾强。

为什么快没电的门铃声会让人发笑?

大概是一种常理的偏离,由此带来了笑料。就像歪唱某些流行歌曲,不管是曲调还是歌词篡改,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西游记》中,为什么唐僧的徒弟们愿意承认唐僧是“师傅”?

请注意,您这里有个错别字,是“师父”,不是“师傅”。两者区别很大。

为什么一些较老的电视剧网络上没有高清的片源?

不太懂,但问过相关的人,应该还是母带的基础问题。就像老电影修复一样,一些陈旧的老片即使再精心修复,也不会像现在的数字版新电影那么清晰的。不过,旧有旧的味儿。

有哪些知名企业或老板的幽默故事?

相信很多优秀企业家都有人格魅力,其中就包括谈吐方面。但一时想不起来例子。反过来讲,一些老板随便说两句俏皮话或者网络流行语就算是幽默,那也不应该。尽管下属面对这样的情况,也不得不大笑表示认可老板这种所谓幽默。

如何看待上街不穿胸罩的女子?

轻易不再找新歌来听,即使听也只听流行起来的新歌。自认为新歌不如老歌好听,并因此沾沾自喜。

有什么词语原来跟现在的意思恰好相反?

第一时间想到的“乖”、“空穴来风”、“七月流火”都有人答了,于是又使劲想,想到另外一个,“不求甚解”。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写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里的“不求甚解”是指,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只求领会文章的大意。

而现在则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这是典型的古今异义。

于正的影视作品是不是在挑战观众的底线?

如果智商没有问题的话,那只能是有意为之。

你听过最俗气的一句话是什么?

你在论坛或贴吧见过那些不黄不粗鲁但有趣的灌水?

贴吧没怎么去过,论坛上见过一些,但时间一长也差不多忘了。只记得我那会儿特别爱看的天涯板块是“真我风采”。一个个真实的水灵灵的姐姐妹妹们,如今早已嫁做人妇、成为人母了吧?

一部电影中,或一部电视剧中,戏份比别人少的男一号正常吗?

您说的电视剧我没看过。按理说戏份少就不应该是主角,我猜大概是在后期剪辑的时候因为一定原因做了修改。

但戏份少并不意味着配角的魅力一定小于主角,比如电影《门徒》,配角刘德华的戏份绝对少于主角吴彦祖,但吸引力丝毫不减,刘德华还因此获得了当年金像奖最佳男配角,获奖感言时还谢谢制片人让自己来演这个角色。

你听过最诡异的儿歌是什么?

你就像那冬天里的老妖婆,呲牙咧嘴吓坏了我。——仿《冬天里的一把火》

有点贵但很值得买的商品有哪些?

1.机械键盘。不体验感觉不出差别,一旦用上,就回不去从前了。2.好手机。3.订阅《读库》,相对于网上单本购买要贵一些,但最终得到的东西比零买要丰富得多。便宜的东西和贵的东西相比,可能还是贵一些的东西让人上当的少。

《爱情公寓》的播放次数7.5亿是真的吗?

它就是播放75亿次,对我来说也没有任何说服力。

发现自己在交谈中通常是「逗人开心」的角色,是好事吗?

只要是心甘情愿去这样做,而且是有针对性的,而不是对哪怕没什么交情的陌生人,能够逗人笑笑,自己也是很开心的。牛群说过,说出话来能逗别人笑,这件事情挺幸福的。

我们也见过一些人,他明明是用力要逗笑别人的,而结果却是让人尴尬,哭笑不得。所以应该说,这是一种不小的能力。如果有,不妨用之。

事情的反面是别人看到你是开心果时,总动不动拿你开心。侯宝林最讨厌的事情就是,走在大街上也有人请他站那儿立马说上一段儿,这是对人的不尊重。

其实只要拿捏得好,能逗别人笑,好处是远远大于坏处的。

哪些瞬间让你感到幸福?

几乎每天夜里九点半左右,孩子妈妈在卧室念着故事哄孩子睡觉,我在另一屋看书或写东西,偶尔听到母女俩的对话。

雪国列车中的永动机是否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上中学物理课的时候,我听说有这样一种永动机,就是两个哺乳期的妇女互相喝对方的奶,一直喝,一直喝。

什么样的女孩会被夸性格好,更招人喜欢?

善良;大方,而有分寸感;即便不幽默,也能欣赏幽默。

一个人有哪些品质会令你对他有好感?

为什么伟大的喜剧大师多数在生活中都是沉默寡言的呢?

牛群有一次说过,他能从事相声这个行业是因为,他发现一个人能通过自己的表达把别人逗笑,是非常幸福的事情。想想是有道理的。

但同时我又不止读到和听到不止一个人说过,从事喜剧创作又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文章里说过,梁左先生当年作情景喜剧的编剧时,深夜里常常为一个包袱儿绞尽脑汁。梁左先生的水平众所周知,尚且需要历经这样的痛苦,其他人也可想而知。

顺着这个思路走下去,如果每次创作都历经这样的痛苦,人变得沉默一些是很正常的事情。另外很多人一码归一码,舞台或银幕形象本来就不是人家的本来面目,一定要他们舞台和生活上一样搞笑欢乐,只是观众的一厢情愿罢了。

郭德纲是救了相声还是毁了相声?还是两者都没有?理由是什么?

更多人因为他开始关注相声,或者重新开始关注相声,更多的相声观众也应运而生。“毁”从何来?

郭德纲常在表演中对于谦说“你最好按词说”,于谦真的没有按词说么,或者说是一种包袱?

我觉得这句话原本可能不是按包袱儿处理的,因为郭德纲的同一段相声每一场表演都不太一样,绝不是死纲死口,所以每当于谦发挥超常得到观众的响应后,郭德纲就会这么自我解嘲。结果发现这种说法有包袱儿的效果,于是也就沿用了下来。

顺便说一句,郭德纲动不动就拿于谦说事儿,舞台上的于谦貌似就成了“弱势”,所以每当他言语占先对郭德纲反击几句,就会获得观众极大的回应,一是支持弱者,兔子急了也咬人,二是终于看到铁齿铜牙的郭德纲“也有今天”。从中也能看出于谦捧哏的功力,一般的还真接不住。

当然,有时会不会专门这样设计,故意营造出这种貌似偶然的桥段,也未可知。

「老六」张立宪是个怎样的人?

其他的优点你们都说了,我再说点别的。

跟老六接触过几次,也互通过多次邮件,感觉他特别尊重人,没有很多人做成一些事情说话办事就不顾别人感受那样的毛病。回复邮件及时,措辞认真、客气、温暖,总之让人很舒服。

另外,六哥时常恰到好处自嘲的习惯,很多人可能是做不到的。

有哪些村庄、小镇的名字你觉得很好听或者很特别?

为什么很多新闻用「系」代替「是」?

不想追查这种用法最早的出处,我只想说,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是出于媒体的自我感觉良好。

君不见,很多词语的用法既不出自人们的口中,也不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只是在新闻里能找到它们的影子,比如这个“系”,再比如“付之阙如”。另外“以降”这个词出现在一篇现代新闻稿件中也挺别扭的,但媒体就爱这么用,好像这样就显得更专业更权威更唬人一些似的。

不过也有一些用法是为了省一些字,尤其是出现在标题当中,比如“其”,“该”,“或(也许)”等等。

为什么中国人见面的时候会说「你好」,这个短语的起源是什么?

看了前面多人的回答,也看到引经据典里多处可见的“你好”,但我总觉得这两个字此前多次在古代文章出现,并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你好”的意思,至少不全是。很多古代文中出现的“你好”,多是问句,带有询问的意思,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几乎没有询问的意思,单纯就是问好,除非说出“你好吗”。

隐约中感觉现在的用法最早来自西方。我们中国人以前不爱这样表达。

如果你讲了一个笑话,别人没听懂,你会解释这个笑话吗?

看是跟谁了。有些看似死板的人,应该不会跟他说笑话。如果是熟人,而且还比较有趣,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旦没有听懂,稍加解释也没有什么。只有一个例外,如果是我妈没有听懂我说的笑话,或者不懂电视里某句台词的笑话,我会耐心给她解释。

你心目中真正幽默的人是谁?

崔永元,蔡春猪,东东枪,黄西,及一些微博上的朋友。还有我高中同桌康夫。

网络的梗为什么到郭德纲嘴里就好笑?

我觉得最主要的区别是,我们看一个个网络段子仅仅是简单的文字,一旦由相声演员演绎出来它就成为一个作品的一部分,所以它呈现出来的状态也远非文字可以比拟,效果当然也会更好。

另外,我们在看段子时只是看一个个孤立的段子,但如果它镶嵌在相声作品中,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场,可以说是一种欢乐的场,受这种气氛的感染,人们更愿意笑出来。有时候你会发现,哪怕相声演员一句口误,也会引发观众的笑声。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侯宝林先生的《醉酒》已经成为相声经典,其实它最早来自谢添导演跟侯宝林先生说的一个西方小幽默,侯先生经过艺术加工,用惟妙惟肖的表演使这个小幽默得以升华。

再举个例子。小沈阳成名后在北京卫视有一大段表演,其中加入了那段“我到家了”,这个笑话由来已久,但在现场还是博得了观众的阵阵笑声。

不过现在的段子流传度太广,一些段子人们甚至知道原作者是谁,所以哪怕相声演员能够将它们演绎得更好,作品中用多了现成的网络段子,还是会被观众指责。

北京哪里的羊肉泡馍好吃?

女生会点儿什么,你们会觉得眼前一亮?

1,喜欢相声。2,爱吃炒饼。

电影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电影长镜头?

《小兵张嘎》里有一个长镜头。在当年的国产电影里非常罕见。

如果有机会学门手艺,你想学什么?

你听过的最好的比喻是什么?

第一个想到的是王朔《过把瘾就死》里一个比喻。“我”和杜梅重归于好,但内心已留下阴影。

——“就像童话中两个贪心人挖地下的财宝,结果挖出一个人的骸骨,虽然迅速埋上了,甚至在上面种了树,栽了花,但两个人心里都清楚地知道底下埋的是什么。看见树,看见花,想的却是地下的那具骸骨。”

86 版电视剧《西游记》究竟好在哪?

首先肯定不单单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否则就不能解释为什么现在的小孩子也喜欢看。可以说的原因很多,但我觉得至少有一条,正是由于当年特效手段的不足,才将创作者的激情和智慧更多地激发出来。

哪件事,让你对自己的无知感到震惊?

很长时间内把苍井空说成苍空井;“赘述”里的赘,念成ao。还有很多。经常后知后觉。

猜时间。同时驾驭两辆自行车。

长相普通的男性们,你们至今收到过女性的表白吗?

长得丑的人能意识到自己长得丑吗?

我只知道,不漂亮的女生也会觉得自己漂亮。

“小朋友”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六一左右我也想到这个问题。“小朋友”这个词充满爱意,就仿佛说只要是小孩子,都是我们友善的朋友,长大后就不一定了。

题图为《喜剧之王》剧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乎发布的问题可以删除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