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表情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作者 | 朱晓宇 侯燕婷 杜晓玲 林木 郭一梦

现代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什么必不可少?回答可能是:手机、充电器、WiFi信号,以及表情包。

所以,当微信又上线新表情时,迅速占据了当日的热搜,并刷屏了朋友圈。更遑论,这一次更新的表情还都充满了“灵性”。

图 / 微博 燃财经截图

11月18日晚,微信官方微博发文,宣布更新了6个微信新表情。从“五阿哥”专属的“让我看看”,到仿佛拥有灵魂的“裂开”,这批表情激活了一批网友的新灵感。更有人认为,这6个表情,几乎可以完美诠释新一代“打工人”们的一天,一时间,段子层出不穷。

微信表情增加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其中隐藏的潜台词是,在线社交的话语体系,已经完全偏向了“Z世代”们。他们所偏好的聊天表情以及表情包,已经成为所有网民在社交沟通时的必备品,以及新的文化载体。

微博上有一个话题,叫做“聊天时千万别只发文字”。点击进去,里面全是网友的“社死”现场。当不带表情的文字出现在手机社交APP的聊天框里时,几乎等同于宣读一个人在社交上的死亡通知书。这样的对话基本意味着,聊天的双方之间感情等同于无,对话也通常坚持不了几个回合。

比对话时没有表情更可怕的,则是双方对表情的“理解”各不相同。大多数年轻人,相信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被上司发来的“微笑”惊到毛骨悚然,以及面对父母长辈的“再见”表情无言以对。当然,更尴尬的是,你敲完一大串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发过去“狗头”,结果收到了对方更加严肃认真的回答。

表情和表情包,无形中形成了新的社交“潜规则”。它既是在线社交的门槛,也是划分出不同社交群体的天然界线。当一个人上网聊天时,只有认可了对某些表情含义的诠释之后,才能跨过这道隐形的鸿沟,获得某一群体的身份认同。

今年1月,腾讯发布了2019年微信数据报告,报告披露了网友们最常使用的表情数据,其中“捂脸”(facepalm)成为去年网友们最为喜爱的表情,其次是呲牙(grin)、捂嘴笑(chuckle)、强(thumb-up)和玫瑰(rose)。而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使用人群来说,00后最爱“捂脸”,90后偏爱“笑哭”,80后最爱用的是“呲牙”,70后钟爱的是“捂嘴笑”。

不久前,某地“骨干教师培训”的一份“讨好”学生的课件在网上流传开来。在这份培训文档中,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表情和图片使用的“雷区”。诸如在老师们看来,“微笑”的表情表示鼓励,但在学生看来,就是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尬笑。“再见”的表情,则是“没法跟你聊了”。聊天时的语言,也同样如此,两个字的“哈哈”是“滚”,三个字的“哈哈哈”是“无聊”,只有五个“哈”字以上,才表示开心。

表情,经历了从ASCII符号、颜文字、emoji表情、魔法表情、动态表情的演变过程,到现在,表情包大行其道。这是用语言无法诠释的“传神”交流,它充满视觉的冲击性,越来越图文兼具、声情并茂。

各种表情包中,流行的形象也是五花八门,更新迅速。当年随着帝吧出征火遍Facebook的黄子韬,还珠格格里一脸正直的尔康,都曾占据了年轻人手机的聊天框。之后,各种文娱影视IP总是伴随着各种主演表情包的推出。热门的二次元原创IP,也基本都拥有自己的表情包,无论是流氓兔、阿狸,还是罗小黑和长草团子。原本属于Z世代的各类亚文化,也由此占据了社交的主流,并从中产生了商业经济价值。

在本期小酒馆中,我们和几位年轻人聊了聊他们的“表情”故事。这其中,有“社恐”人士靠和朋友日常开启斗图模式交流感情;有人成为了喜爱的表情包IP的粉丝,为它付费、给它作图,甚至举办生日会。

而精准地使用和理解表情,也正成为新社交时代的必修课,不分年龄和职业。

“表情包”也有生日派对

毛毛 | 24岁 新媒体运营

给“表情包”举办生日派对,听起来是不是很离谱?

我就参加过这种派对,而且场面超乎想象的热闹:当天有几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粉丝齐聚北京,大家拿着各种应援手幅和表情包合影,为表情包吹蜡烛、唱生日歌、吃蛋糕,还为表情包手写了心愿卡片,场面堪比一场娱乐明星粉丝见面会。

这个表情包IP叫做“长草颜团子”,你一定见过它:一个白色圆脑袋软萌的简笔画小团子,头上带着一棵草,脸上挂着各种可爱的颜文字表情。2015年,微信第一次上线表情开发平台,在微信的助力下,“长草颜团子”迅速成了“国民爆款”表情包,攻占了大家的聊天界面。

我第一次见到这个软萌小团子,就被它圈粉了。“长草颜团子”每上架一套表情包,我都会迅速下载。

也许有的人理解不了,一个成年人为什么会把情感寄托在一个活在2D世界的虚拟形象身上,但在我心里,它就是一个鲜活的小生命,有性格,有想法,开心了会笑,难过了也会哭。在长草颜团子的世界观里,每个团子都代表着一个梦想,如果梦想破灭了,就代表一个团子消失了,在许多粉丝的眼里,守护团子就是守护梦想。

我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不擅表达的人,和朋友聊天时,我都会用“长草颜团子”的表情包来表达一些难以直言的情绪。说到底,我之所以这么喜欢一个表情包,是因为“长草颜团子”能够帮助我在网络上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它就是活在网络世界里的我。

“长草颜团子”很争气,拥有了一大批像我一样的忠实粉丝,现在的“长草颜团子”已经不仅局限于表情包了,它正在成为国内漫画形象IP化的代表,不仅和周大福、光明牛奶等品牌合作“带货”,还出了一系列的周边产品,并开过自己的展览。

在三里屯,有一个以“长草颜团子”为主打的夹娃娃店,每次去逛街,我都要去店里“抓团子”,现在已经陆续抓了十几个各式各样的长草颜团子,为了给它们安家,我还特地买了一个大书架。

我希望“长草颜团子”继续努力,成为中国的Hello Kitty、熊本熊和Line Friends。

为了“乖巧宝宝”,打赏二话不说

大概是两年前,我跟妹妹聊天时,她发了一个乖巧宝宝“嗯嗯”的表情包,我瞬间就感受到了一种“被击中”的感觉。从此,我爱上了乖巧宝宝系列表情包。

这种感情说是“爱”完全不为过。我下载了乖巧宝宝所有表情包,并且关注了作者的微博账号,还有乖巧宝宝的微博超话。我开始追作者的更新,并每天在超话签到。

在跟朋友聊天时,我会寻找一切机会发乖巧宝宝的表情包。因为发得多,身边的朋友都知道我喜欢它。我在的一个影迷群里,一个群友有一天突然私聊我,发了一堆乖巧宝宝后问我:“加入粉丝群吗?”

于是,我加入了乖巧宝宝的官方粉丝群,他们有近10个群,每个群都达到了500人满员上限。粉丝们由于等不及作者更新,还会进行“饭制”,也就是自己对乖巧宝宝表情包进行修改和创新。我也加入了其中,而我自己做的表情,也有其他人出于喜爱拿去使用,相当于我也拥有了自己的“粉丝”。慢慢地,我的自定义表情包库里也充满了乖巧宝宝。为了乖巧宝宝,我只能把其他表情包都删掉。

群友们围绕着乖巧宝宝,用各种形式互相支持。在群里,我还认识了一个来自澳门的粉丝,经常组织乖巧宝宝粉丝的线下聚会;有群友去澳门时,他有时间也会接待。我去澳门的时候,他也给了我关于自定义表情的很多建议。

受访者自制的乖巧宝宝头像

随着乖巧宝宝IP越来越火,它的表情包开始收费,每套表情包收费1元。即使它开启了付费模式,每次出新表情包,我依然会毫不犹豫购买。甚至购买了付费表情包之后,我还继续给它的每个表情包打赏,1-10元不等。当我看到自己的头像出现在打赏列表里,就会觉得特别开心。

我真的越来越喜欢乖巧宝宝。在我成为粉丝时,作者还没有签约公司,也没有制作周边,我只能去不知名的淘宝店里“定制”乖巧宝宝T恤。这种衣服尽管廉价,质量也不好,但我仍然非常喜欢。

我去搜索了作者的故事,当时听说他的工作室就在广州TIT创意园,我特意跑去过这个工作室的办公区,心里想着,万一我能和作者来个“偶遇”呢。后来听说有位记者朋友采访过他,我甚至特地去找了这位记者,打听作者的具体情况。

作者超能根据《隐秘的角落》制作的表情图

在生活中,我会将乖巧宝宝不遗余力地推广给自己身边的朋友和同事。有一个朋友告诉我,她想买新出的乖巧宝宝表情包,但她的苹果ID没有绑定银行卡,所以没办法买,我还转给了她微信红包,支持她去买表情包。因为我的关系,她们也都开始喜欢上的乖巧宝宝,这是我最开心的事。

说真的,如果哪一天微信聊天时不能再用乖巧宝宝表情包了,我会觉得生活简直就失去了乐趣。

我的社交短板,靠“斗图”补齐

李梦瑶 | 27岁 程序员

我的性格比较内向,甚至有点社交阻碍。我不爱说话,也不怎么会说话,一和别人说话我就犯怵,老是说错话,我也觉得自己说话总没有什么逻辑。

我羡慕那些能够侃侃而谈的人,但我自己怎么也说不出来。哪怕在社交软件上和人聊天,也不知道该敲些什么字才好。用微信表情,也得加上文字才行啊。

在我通过微信加了一个爱用表情包的朋友后,突然感觉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和他交流的时候,他不怎么说话,但是总发很多搞笑的表情包过来,很快我们就熟络了起来。

我突然意识到,表情包可以迅速拉近距离。此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收藏很多表情包。如果和人聊天时卡壳,没什么话题,或者感觉尴尬的时候,就会一直用表情包代替自己想说的话。有趣的是,对方时常也都会回应。聊着聊着,我就认识了很多“斗图好兄弟”。

现在,斗图已经成为了我最喜欢的社交方式。我加的所有聊天群里,都活跃着我的诸多表情包。

我的微信上,很快就存满了300个表情包,也经常找人斗图。在专门的斗图群里待上一两个星期,我就能更新一遍自己的表情包图库。

但后来我也突然发现,用斗图隐藏社交和说话的短板,其实是一种鸵鸟心态。也许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斗图是拉近距离的方式,相反有时候斗图是因为他们也在敷衍,不想和你聊天。“斗图好兄弟没有感情”这个形容是真的。当一个人开始给你甩表情包的时候,可能也是他想终止聊天的信号。

慢慢地,我也不再那么热衷于跟每个聊天的人斗图,开始有意识地能说话就不打字、能打字就不去用表情包来隐藏自己的尴尬。

斗图可以调节气氛,但是不应该成为掩盖社交短板的方式。现在,我依旧喜欢收藏表情包,但是只是会偶尔发有趣的图调节气氛,而不是热衷成为“斗图好兄弟”了。

奶酪 | 23岁 新媒体运营

“合家亲”发来一条消息:“早晨好,今天是2020年11月21日,,农历十月初七........”

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工作群的消息,而是家族群里的天气预报,同时还要搭配上一个中老年人群专属的“早上好”表情包。

从来都是靠“60秒语音”占据家族群的长辈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学会使用表情包了,甚至比我收藏的表情还要多。

我离开家乡到北京工作已经一年了,但家族群里每天的消息从没断过。最初不会使用表情包的长辈们,每天在群里分享着他们的生活。这倒是能让我们这些晚辈们在应对工作的同时也不用担心他们,但是由于不能及时回复群里满屏的消息,一开始我只能应付地发个表情包。可是我却忽略了,长辈们并不能通过这一个没有过多文字的图片,来看出我想表达什么。

“最近北京冷了,你缺不缺衣服,有好好吃饭吗?今天一直在你姥姥家......”长辈们发来了几条将近60秒的语音,我却只回复了几个字:“好的,你们放心,我能照顾好自己。”其实这段语音我只听到了一半,并不太清楚后面到底说了些什么。

“他们只是关心你而已,不要不耐烦。”我对自己说。渐渐地,我开始寻找和制作能让他们看懂的表情包,主动发在群里。对于微信里只有自带表情的他们来说,这很新鲜。我用视频的方式教给他们如何保存,后来他们也会自己分享表情包,还学会@我,“你看,我又有新的表情了,好不好看?”

渐渐地,我们的家族群里,形成了自己的“专用表情包”。数量不算太多,但是对我们的日常沟通而言,足够用了。遇到合适的,我们也会逐渐再添加。但是现在,我的长辈们习惯了用表情包和我们打招呼、聊天,传达他们的心情。节省时间,而且,对于他们而言,发表情和寻找新表情,也是一件新鲜的事,让他们觉得,自己能够和我们更顺畅地交流。

很庆幸,这些“专属于中老年人”的表情包帮助我学会怎么和家里人沟通,不是再敷衍的面对长辈的关心。

现在我有时候还会“嘲笑”他们找来的表情:“你看看又跟不上潮流了吧,这都是专属老年人的GIF。”但虽然嘴上这样说,我的手机里还是为他们保存着将近20个专属于他们的表情。

拯救过我的表情包,也曾让我陷入尴尬

我一度认为,微信的社交尺度是个迷,不知道该如何把握,我也在这方面被别人误解过。

刚毕业的时候我加入一家比较大的媒体公司,我的社交工具就从QQ变成了微信。那个时候我还经常用比较简洁的文字跟同事们交流,比如刚工作的时候我需要知道公司后台的具体网址,部门负责人让我问其中一个同事,我就询问了对方,“你有咱们公司的后台链接吗?方便发我一份吗?” “好的,谢谢”,就这样不加任何表情跟表情包地进行沟通。

虽然对方给了我网址,但是拖拖拉拉好像并不愉快。有一天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她就对我说:“感觉别人给你帮忙,好像很应该似的。”尽管我有点委屈,但是我想,可能是我的表达方式出了问题。

虽然微信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脑海里的语气也是客气的,但是仅仅通过一串生冷的文字表达出的意思,到了微信另一端或许已经变了味。

于是从此以后我跟别人交流开始尝试语气词、表情符号和表情包。特别是用了表情包,沟通下来果然效果比较好,不但交流顺畅了很多,也加强了跟朋友之间的关系,因此我的微信里也存了很多我喜欢的表情包。

不过,表情包虽好,也不是对谁都适用,尤其是对我妈不适用。因为习惯了跟朋友用表情包聊天和斗图,在跟我妈聊天的时候也避免不了如此,但我妈就认为说话就该说“人话”,不要用表情包。有一次她就反问我,“你不觉得用表情包聊天,显得不诚恳吗?”

为了适应她的习惯,每次想给她发表情包的时候我都忍住了。我妈也提醒了我,不是所有人都爱表情包。通过这件事,我也在衡量跟长辈聊天过程中该不该用表情包、用什么表情包,以及用多少比较妥当。

一位媒体前辈就提过表情包用错场合对他造成的困扰,特别是以女性为主的甲方公关,给他发送“拥抱”、“亲吻”的表情包,让他这位已婚男士感觉非常不适,更不知道对这种表情包做出何种回复。

表情包的出现,加强了微信好友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得生硬的文字变得有趣和谐许多,但是随着朋友圈的好友越来越多,圈子结构越来越复杂,社交的尺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个时候,使用合适的表情包也显得尤为重要。

李达 | 28岁 新媒体运营

工作中最怕什么?领导发给你一个表情。

真的。这个问题的可怕程度,堪比男生最恐惧的“老妈和女友掉进水里先救哪一个”。想象下,下班后你刚到家,上司发过来一条微信:“昨天说的PPT你做得怎么样了?”附带一个微笑的表情,简直让人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

这是领导突然想起来了问问你什么时候能完成,还是他在指责你进度太慢?越想越可怕,可怕到让人想发一个“害怕”的表情包给他的程度。

当然很大的可能,就是他想表示对你的亲切。我和家族群里一位40多岁的高管级别的亲戚请教过,他表示“微笑”和“呵呵”是他最喜欢的表情,平易近人,他最喜欢和年轻人发了。说完还给我发了一个“调皮”。

当时我在心里对他呵呵了一下。

而最让人不知所措的,还是在公司群里聊天的时候,不知道该发什么表情。尤其是我们公司,业务线比较复杂,既有做2B业务的研发团队,也有我们这样跳脱的新媒体团队。有数百人的公司大群,也有各类小群,有同事在里边发言,确实很难一时间反应过来该回复些什么。因为负责行政的同事告诉过我们:“收到”太过冷冰冰了,而我们平时私下聊天里乱飞的表情包,又太过花哨,尤其是那个熊猫头的表情,太不正经了。

这个难题,最后是被公司自制的表情包解决了。公司新产品推出时,设计了一个动漫形象作为logo。在老板的一声令下后,设计同事制作了一整套该形象IP为主的表情包,“加油”、“谢谢老板”、“真棒”、“保证完成任务”之类的,不一而足,还贴心地有销售版和研发版等。

公司行政同事印了一套IP台历给我们一人发了一本,并告诉我们,这是为了提升我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互动感。大家在聊天时尽量使用这个表情包。对外也最好用,因为这表示我们的企业品牌,会加强用户对我们的认同感。每个入职的新同事,也都会领到一个带着这个IP的桌面和下载到表情包。

这真是太好了。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用担心领导和同事发过来的表情包,我们互相不能理解的问题了。我还遇到过更加接地气的公司,鼓励我们用老板的头像做成表情包,比如“给你点赞”之类的,让员工使用。但不能否认,这确实是个提升企业认同感的办法。

尤其是当工作群里逢年过节发了红包之后,一口气滑下来几十个整齐划一的“谢谢”表情包,震撼之余,还真的有些感动。

聊天没有表情包,我宁可闭麦

一图胜千言,我的社交离不开表情包。

“文静、内向、不爱说话”是我给大家留的印象。从读书起我就一直是班里的“隐形人”,印象最深是有次大一时候组织去烧烤,数人头拼车回学校我都能被漏掉,因为没有同学记得我也来参加了活动。

本科毕业后,我选择了继续读研。原因也并不全是我还想在深造,还有部分原因是我不愿逃离象牙塔。其实我也不想成为一座孤岛,可是社交给我压力很大,与陌生人交流我就会手心冒汗,不知该怎么回话,可能我就是网上所说的“社恐”本人了。

“人前独自美丽,网上八面玲珑。”这是朋友对我的评价。

与人面对面谈话我会犯怵,可是网上冲浪就不见得了。微信里可添加的300个表情包,我早就添加满位了,不仅如此,我还会将当下火热的表情包保存至相册或转发至我的“文件传输助手”。大量的表情包就是我的“装备”,以备不时之需。

读研后,社交比大学时更广泛了。还没开学的时候,导师便将我拉入了同门群里;寒暄之后,同门便将我拉入了各种没有导师的大群小群里。加的群太多了,为了避免冷场,我就会在“装备库”里翻找合适的表情包。

用表情包“破冰”这招屡试不爽,因为一个表情包,比文字更能生动形象地传递我想要表达的情感,比起“大家好”这冷冰冰的三个字,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文字沟通中的情感局限。

或许是表情包给同门带来的假象,他们都觉得我个性“活泼开朗”。开学第一次线下聚会的时候,他们都会上前和我主动聊天,可是我并没有他们所认为那么热情,仅是微笑点头做以回应,随即又在群里连发几个表情包带动了聊天气氛。

上周我去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出发前,导师告诉我们可以和在场的研究生交朋友,也可以找会场上自己感兴趣的poster作者聊天。甚至还打趣道:“你们还没脱单的小朋友在会上看到有中意的也可以告诉我,我不介意给你们牵个线。”

参加会议之前我也想过可以尝试突破下自己,会上都是同一行业的研究人员,多交流对我日后的研究也有益处。可是到会场之后看到那么多人,我的小心脏不自觉砰砰砰打起鼓。

看着同门们在休息时候轻车熟路与同行或各位教授谈笑风生,其实我内心十分羡慕,很想加入到他们交谈中。可事实上我一直坐在角落位置,连茶歇的小蛋糕也不敢吃,更别提主动与人发起对话。

线上冲浪运动员,线下社交隐形人。有时候想想我也觉得自己挺可笑的,没了表情包“助威”,连天都不会聊了。

*题图来源于Instagram@Gavin Thomas,文中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毛毛、SEVEN、李梦瑶、奶酪、小猪猪、李达、马文静均为化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没有眼睛”这是网友对李诞的评价。

三年前,李诞凭《吐槽大会》火遍全网,他披上佛系的外衣调笑人生,一张嘴便金句频出。在李诞身后,这家叫笑果文化的公司也在不断孵化新生代的脱口秀演员,目前旗下拥有思文、王建国、史炎、庞博等优秀演员、编剧。

而在线上,笑果文化也正持续不断地发掘有天赋的新人,其中一个途径就是在微博开设投稿渠道,征集素人写的段子并整理发布,官方称之为“段子日历”。这些段子文案来源于你我的日常生活,但遣词造句加以细微调整便具有十足趣味。在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我们能看到年轻人对生活的调侃、对工作的吐槽、对人生的思考。仿佛把事情笑着说出来,就是一种自我化解。

下面40句段子文案,整理自笑果文化下的脱口秀live house@笑果工厂官微,句句精辟!话不多说,瞧咱各位兄弟姐妹如何口出金句,笑对人生。

以前都是「来,给老板点根烟」
现在是「来,给老板充电宝」

压根就不会走入这个困境

对于在大城市合租的年轻人
每天要面对的第一个早高峰

如果每个试衣间都有摄像头的话
就没人敢偷偷再安装摄像头了

男人的肋骨用来做了女人
女人的肋骨用来做了鼻梁

看不懂网红推荐的OL穿搭

但凡能找到一个掏心掏肺的朋友

当代人的聊天能力取决于
打字的大拇指的健康程度

是床垫的另一种好听的叫法
不是所有的床垫都叫席梦思

一个更大宇宙中的披萨配料

有些号称百年老店的食铺
它可能就是厚着脸皮开了一百年

不要以为别人成功都靠运气
你根本不知道人家在背后

每次熬夜或者姨妈期吃冰吃辣
「年轻人不伤害一下自己的身体
都不知道自己的命有多硬」

即使我用的表情包就那么几个
但我还是不停地添加新的表情包

公司每个月发的精神损失费

人总在最需要成长的年纪

每次看到「逃离社交媒体」的观点
必须点赞、评论、转发到社交媒体

这世界哪有什么感同身受
只有周五的快乐是相通的

听到自己之前复习的歌曲

而是因为内容敏感被屏蔽了

能借钱的App越来越多

她一件衣服就能抵我一个月生活费

没有在北京的夜晚痛哭过的年轻人

就是一场拿年终奖当酬劳
请全公司的人当演员的晚会吧

为了让孩子早点会叫爸爸
他是不是以为他是我爸爸

只有聪明和有钱的人在挣钱
努力的人仅仅只是在努力

我发现乘客们的记忆力出奇的差
一抬头就失忆般地问我多少钱

成立于2014年的笑果文化,6年来不仅开创了《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诞愿人长久》等多档突围的脱口秀节目,也从2018年开始着手线下布局。脱口秀演员口中的嬉笑怒骂,皆是寻常人的人间百态。正是秉持“笑对人生”的心态,笑果文化才得以产出如此有趣的段子文案。

上面40句段子文案不似诗句般对仗工整,不像品牌Slogan一样恢弘有力,却能在压力重重的当下社会博你一笑。何以解忧?看来唯有一笑吧。

数英原创内容,转载请遵守规范

}

海獭,一种神奇的动物。

它们奇特的卖萌行为,堪称表情包界第一 " 萌主 "。

试问,谁手机里没存过一两张海獭的表情包?

每一张拿出来都是可以 " 封神 " 的程度。

仿佛在对屏幕前的你说:

" 睡前擦香香,会变更漂亮~~"。

" 唔~~我什么都没看到!"

" 爱的魔力转圈圈~~"

" 哦买噶~我怎么样,没事吧?"

" 嗯?今天的贝壳味道不对呀~"

每一张图,都让人看得心都化了,即便再难过的一天也会被治愈。

不过,凭借表情包治愈千万人的海獭,可不只是单纯地会卖萌。

深入了解之后,你会发现:

它们可真是一群可爱又神奇的小生灵。

海獭是海洋里个头最小的哺乳动物。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海獭一辈子也不会上岸。

所以吃喝拉撒睡,都在大海里进行。

刚出生的小海獭,是没办法独自生存的;

所以需要海獭妈妈寸步不离地照顾。

平时,海獭妈妈会把孩子抱紧,放在自己的肚子上,就连睡觉也保持这种姿势。

当准备去觅食时,它们就会用海带缠住海獭宝宝,将其固定在海面上,防止它们被海浪带走。

然后才会放心地潜入海底寻找食物。

有时候,无微不至的海獭妈妈,也会对看孩子这事儿有点厌烦。

比如这只海獭妈妈,生了一只话唠宝宝。

因为嫌弃小海獭太吵,无可奈何地捂住它的嘴巴,想清净一会儿。

是不是有种自己跟父母相互嫌弃的那个味儿了?

当小海獭长大到差不多 6 个月之后,就可以独立生活了。

这时再躺在妈妈肚子上睡觉,显然就会成为负担。

于是,它们选择另一种睡觉方式:

和身边亲近的人 " 手拉手 "。

小手一拉,往海面上一躺。

即便被海浪带走,不知道漂浮到哪里去,最起码身边还有个伴儿。

听起来也是有些浪漫呢。

除此之外,它们还会派几只同伴在睡觉时轮流放哨。

因为海獭是对危机有极强警觉性的动物,也有较强的集体意识。

无论是睡在海面,还是派獭放哨;

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在发现危险时,让大多数成员能够立刻潜水逃跑。

这种特殊的习性,不仅可爱,也让人看到了它们机敏和团结的一面。

海獭是货真价实的吃货。

它们每天要吃差不多相当于体重 1/4 到 1/3 重量的食物。

这也让它们成为地球上最能干饭的动物之一。

不仅吃得多,还吃得丰富。

什么鲍鱼啊、海胆啊、贝壳啊……这些能把我们馋哭的海鲜,也都是它们口中的美味。

据统计,每只海獭平均每天能吃掉 50 只海胆!

有人纳闷,这些食物都披着坚硬的外壳,海獭怎么能吃到里面的肉呢?

" 傻了吧,爷会用工具!"

别看这些小东西萌萌的,它们可是海洋哺乳动物中,唯一会使用工具的物种。

对于食物坚硬的外壳,它们会用石头砸碎。

过程通常是自己平躺在海面,把石头放在肚皮上,再抓起贝壳,一下一下往石头上砸,砸碎坚硬的外壳。

这一行为,也被人戏称为 " 胸口碎大石 "。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发现哪个石头用的非常顺手,还会收藏起来,作为传家宝,再传给下一代用。

如果身边没有合手的石头,他们也会借助其他工具。

一边拿着贝壳往船身上砸,一边还会悄悄观察看自己有没有被主人发现。

虽然它们的这一行为,经常会把船磕掉漆,使船主人损失数千美元;

但看到它们可爱的小脸,真的很难苛责得起来。

毕竟它们不仅萌,还是海洋的 " 守护者 "。

比如被海獭当作主食的海胆,会破坏海洋藻类的根。

有了海獭的捕食,就能维持当地海洋生态微妙的平衡。

同时,它们在海底翻找食物的行为,也会促进海底植物的生长。

有研究表明,有海獭生活的海底,植物的多样性更高。

因此,海獭不仅萌萌哒,还是重要的环境小守卫。

海獭看起来似乎很爱美爱干净。

因为它们每天除了吃和睡,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 梳洗打扮 "。

但其实,这种看似 " 臭美 " 的行为,其实是在救命。

海獭一般生活在寒冷地带。

然而,它们并不像北极熊和企鹅一样,拥有厚厚的皮下脂肪。

虽然看起来胖乎乎,但体脂率极低,脂肪含量仅有 1.8%。

所以一方面,它们需要靠不停地吃来保持热量;

吃不完的食物,就储藏在自己用皮肉弄出来的小口袋里,随吃随拿。

另一方面,它们的保暖秘诀,就是身上厚厚的毛。

它们的毛发有多浓密呢?

每平方厘米覆盖的毛发有大概 12 万根,多的甚至能达到 40 万根。

正常人的头发,有十万根左右。

也就是说,海獭仅仅一个指甲盖大小面积上长的毛发,就比两个人的头发总量还多……

这些茂密蓬松的毛发,也是它们能在水面上漂浮的一大原因。

但如果毛发被弄脏或进水且没有及时清理干净的话,它们可能会因为海水浸透,身体失温而冻死。

每天打理这么多毛发,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所以一只海獭,每天要花费差不多十分之一的时间来整理。

这也就给人一种它们很爱干净、爱美的印象。

然而,就是它们用来保命的皮毛,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却成了它们丧命的原因。

人们看重了海獭皮毛能保暖的特性,便想抢过来制成御寒的皮毛大衣。

那个时候,海獭皮毛因为过于珍贵,甚至被称为 " 软黄金 "。

皮毛商人看到了商机和利润,开始大肆猎杀。

海獭群族遭遇了灭顶之灾。

在 20 世纪,它们的数量从全球数十万只骤减到 1000 只左右。

后来,海獭被严令禁止买卖,它们的种群才算是留住了,数量也有所回升。

截止到现在,海獭的数量也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正常水平。

它们依旧是濒危动物,它们的生存依旧面临着危机:

曾经在 1989 年,威廉王子湾发生了严重的石油溢油事件。

当海上的石油渗入海獭的皮毛里,它们就失去了保暖的作用。

那附近的数千只海獭因此丧命。

它们曾经的悲惨遭遇,也造成了不可逆的深远影响:

在大海中生活的海獭,至今因为害怕人类,而不愿意到岸上去。

很讽刺,这个日常治愈人类的小生灵,却曾被人类那样残忍对待过。

它们需要更多的了解和善意;

而不是仅仅出现在表情包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情不自然的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